第一篇:贯彻教育部26令存在的问题、困惑及政策建议(第三稿定稿)
贯彻教育部26令存在的问题、困惑及政策
建议
1、贵校在贯彻教育部26令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及政策建议
一、关于独立学院的去向问题
存在的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教育部26号令自2008年实施以来,独立学院本科在校生由193万人增长至2013年的260万人,增幅为34.72%,年递增率为6.14%,而同时期适龄学生人口却以每年1.7%的速度递减,广东省约有30多万名独立学院在校生,约占全省本科生的近四成。截止2014年5月,全国有40余所独立学院转设成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约占全国总数的12.50%。目前,广东仅有1所学校转设,明确转设的只有1所高校,未明确转设的有13所。
从在校生增长趋势看,社会公众对独立学院的认可度很高;从转设比例和意愿看,高校举办者对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实体存在的态度是明确的。26号令中所规定的五年过渡期已逾,只落得个“口号空喊,应者寥寥”的局面。
导致政策规定与公共观望态度相悖,一定程度上是:
1、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大、热情高,尤其是“独立学院是公办名校的子学校”的观念深入人心,独立学院招生规模日渐水涨船高。摘了母体学校的金漆招牌,独自办学,规模、水平、效益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没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无疑更让举办者举棋不定。2、26号令政策施行贯彻不到位,与转设相配套的指导细则、措施不健全,是转设不积极的重要原因。3、26号令并未对独立学院转设作强制规定,在时间上也没有明确限制,转设与否,教育部门不执行任何奖罚,在当前有利形势下,独立学院自然愿意维持现状。
4、办学条件合格标准、资产产权过户等硬性指标,是独立学院转设的最重要门坎,在未达到转设的标准和要求前,独立学院自然无法提出考察验收申请。
建议措施: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独立学院健康规范发展的角度,政府的角色是引导者和辅助者。
1、完善独立学院转设的上位法规定。政策制定不能悬于空中,不接地气,要切实可行,要广泛征求企业法人、举办高校、独立学院三方意见。一是规定独立学院转设方向供独立学院选择。二是规定转设足够的时间期限。在期限内对独立学院进行检查验收,验收通过则颁发办学许可证,不通过则接受二次验收。验收分主动申请和统一安排两种形式。主动申请验收者,给予政策优待,以鼓励独立学院积极性。统一安排验收者,则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标准。三是规定二次转设整改方案。对不能通过验收的独立学院,要规定其限期整改,接受二次验收,并辅以削减招生指标等处罚措施,促使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和水平。二次检查验收仍未通过者,给予降级或撤销处臵。
2、要做好规范管理工作。在转设期限内,政府要强化政策管控力度。要重点督促企业法人、举办高校对独立学院责任落实,保障独立学院发展所需的充足资金和管理等资源。杜绝企业法人闷声发大财,举办高校当甩手掌柜,独立学院校长苦苦挣扎的局面。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差异,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独立学院的特点,给予差别化规范。
3、要做好政策支扶持工作。政府要在校园建设、资产过户、法人登记、公共财政、教育科研等方面给予独立学院更大力度的扶持。地方政府要服务独立学院建设发展。
2、在国家不支持“校中校”的情况下,对自身发展的诉求、发展道路选择及政策建议(此题仅限于“校中校”模式的独立学院填写)
我院不属于“校中校”模式。
第二篇: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农民工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率比较低
据统计,2011年全部城镇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已经占到35.1%,而新增城镇就业人员中,农民工高达65.4%。但是农民工基本保障覆盖率相对于城镇户籍就业人员覆盖率的比率分别为:社会养老保险为23.2%,工伤保险为47.9%,基本医疗保险为31.6%,失业保险为20.1%,生育保险为14.5%。农民工作为劳动力供给的主体,不能充分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且不同行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水平差异大。根据2012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参保情况相对较好,而建筑行业、住宿餐饮业的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为其缴纳各项保险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行业。
(二)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难,退保率高
我国养老保险等主要社会保险制度被分割在2000多个统筹单位,多为县市级统筹内运行,各统筹单位之间政策不统一,难以互联互通,养老保险关系无法转移接续。镇一级的社保机构尚未健全,许多农民工跨省市流动时不能顺利转移保险基金,致使退保现象严重。按相关规定,民工解除劳动合同时,可保留保险关系,重新就业时再接续;也可将其个人缴费部分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重新就业重新参保。但一些地方的社保局却更愿意让农民工退保,有的甚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必须退保”,因为农民工退保,所缴保险费的个人缴纳部分由农民工一次性领回,单位缴纳的统筹部分则充入地方社保基金。
二、造成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保险参与主体的费用负担重
农民工参与社保,不仅农民工自身的费用负担较大,用人单位和输入地政府也承担相应的费用负担。据调查统计,承担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险,企业缴费约占工资总额的31%,其中,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分别占20%、8%、0.5%.0.7%、0.5-2%;个人缴费达到10%,其中,养老占8%、医疗占2%。这样农民和企业的费用负担都比较重,因而都有逃避缴费意愿。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城乡居民保障制度成本相对较高,除了要面临庞大的建校费用和低保费用外,还需补贴外地农民工随迁家属就地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费用,因此地方政府感到经济压力较大。
(二)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城乡分隔大
一直以来,农民工群体的流动性较大,长期在一个地区缴费的可能性很低。同时,由于我国财政支出在地区、城乡之间分配存在不平衡,导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出现城乡、区域、阶层和职业之间的分隔,统筹层级低,无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和不同种类之间的转移。而且政府将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视为经济发展的负担,导致存在着多年、多地区、多层次保险关系的转接,以及保障模式转变难度很大的问题。
(三)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之间不衔接
由于我国社保体系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城乡“二元化”和“碎片化”特征,不同区域、城乡之间所享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存在较大差异,制度衔接难度较大,阻碍了人口在区域、城乡间流动,进而影响了资源在地区间?A优化配置。同时,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城市工人和农村居民存在双系统,两者之间的对接是非常繁琐的,养老保险关系在企业间转移接续程序十分复杂,给养老关系转接带来的不便,这也阻止了农民工养老关系的转移行为,转而选择“退保清算”,而且退保程序反而简单,信息清晰,资金到手放心。
三、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促进农民工参保的多元化机制
农民工参保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保险费率偏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个人、单位和国家的共同努力,扩大本地农民工群体参与社保的范围。国家应将对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险补贴制度扩展到全体从业人员,鼓励包括农民工在内的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一起参加统一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从而降低保险费率。统筹管理保险费,做到费率相同、计发办法相同,但在缴费基数和待遇上,可以对正规就业者和非正规就业者实施差别化管理。其中,正规就业者的缴费基数为工资收入,由劳资双方共同缴费参保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中小企业员工参保,应由国家定额补贴缴费。非正规就业者的缴费基数为当地最低工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应由国家定额补贴缴费。
(二)全面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农民工平等居民权利
全面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将工伤保险的比例纳入国家和地方“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指标。实现农民工平等居民权利。城乡统筹,形成“整体的保障体系,不同的保障水平,灵活的保障方式,多样化的保障模式”。即无论城乡职工,不分身份全部纳入社会保险之中;根据我国国情,建立统一而有差别的缴费制度,以梯次化的层级设计建立渐进式的保障架构;制定不同的缴费层次,既有区别又不失公平地对待不同情况的城乡就业人员,实现农民工平等居民权利。
(三)健全不同保险制度间、地区间的转移衔接机制
健全不同保险制度间、地区间的转移衔接机制,建立区域、城乡、群体之间的统一社保体系。加快完善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职业人群之间的医疗、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办法,为农民工异地流动提供便利。加强社保管理机构的内控和与其他部门协调。劳动监察、社会保障、民政等相关部门应联合执法,加大对本地用工单位的监督力度,通过严格执法,确保用工单位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
Migrant workers social insurance problems(a)migrant worker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insurance rate is relatively low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in 2011 the total urban employment, migrant workers have accounted for 35.1%, while the new urban and rural workers, migrant workers as high as 65.4%.But migrant workers basic guarantee coverage rates relative to the coverage rate of urban household employment ratios were: 23.2% of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is 47.9%,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was 31.6%, unemployment insurance is 20.1%, maternity insurance is 14.5%.Migrant workers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supply of labor, can not fully enjoy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s.And the social insurance level of migrant workers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is different.According to the 2012 China's migrant workers survey monitoring report shows, manufacturing, transportation, storage, postal services, wholesale and retail trade and service industry situation of the insured is relatively good, and migrant workers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accommodation and catering industry, employers or to pay insurance, the proportion of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industries.(two)migrant workers endowment insurance transfer and continuation of difficult, high surrender rate China's old-age insurance and other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is split in more than 2000 Co ordinating unit, is operating in the county municipal co-ordination, co-ordination unit between policy that www.xiexiebang.com and “frag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region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enjoy public services and social security exist large differences in system cohesion difficult, hindering the flow of population between region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reby affecting the resources in the region.A optimal allocation.Meanwhile, there is a dual system of China's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of urban workers and rural residents, the docking between the two is very tedious, pension insura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s in the transfer continuation procedures are very complicated, the inconvenience brought to the pension transition between, which has prevented the transfer behavior of migrant workers' pension relationship, opting instead for “liquidation of surrender” and surrender procedures instead of a simple, clear information, money hand rest assured.Three, improve the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of migrant workers policy recommendations(1)to establish a diversified mechanism for promot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ow insurance rate of migrant workers is the high premium rate.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need for individuals, units and the country's joint efforts to expand the scope of local migrant worker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security.Countries should be will be on urban employment of disadvantaged groups of social insurance subsidies system extended to all employees, encourage, including migrant workers, informal employment and informal employment to join the unified urban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for the employees, so as to reduce the premium rate.Overall management of insurance premiums, to achieve the same rates, the same approach, but in terms of payment base and treatment, can be the regular employment and informal employment of differentiated management.Among them, the regular employment of the base for the wage income, the basic old-age insurance and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insurance and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by the labor and capital, an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employees insured by the national quota subsidy payment.Non formal employment of the base for the local minimum wage.
第三篇:农商行抵押品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抵押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近年来,为了防范风险,农商行在较大额度贷款的发放上更注重抵押担保,贷户要想获得更多贷款,就必须提供足额有效的抵质押物。抵押品已成为农商行抵御信贷风险的一道屏障。
一、农商行贷款抵押品现状分析
农商行贷款目前普遍偏好不动产抵押,而对动产抵押重视程度不够。实际工作中,农商行在抵押贷款发放上较为谨慎,对抵押品的选择范围相对狭窄,农商行目前偏好的不动产为国有土地使用权、房地产权、建筑物及在建工程,个别贷款中也有动产(如机器设备及运输车辆)抵押,但所占比例较小。
农商行为保障资金安全,将贷款风险降至最低,要求客户提供足值的抵押品。同时,受省联社和监管部门的各项规定限制,出于防范风险和监督检查的需要,强调对信贷人员的责任追究,在贷款决策中比较看重抵押,使抵押从防范风险的手段变成发放贷款的目的,从贷款决策中第二位的制约因素变为第一位的决定因素,从而造成对贷款的抵押品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不动产抵押的关注程度上升,在抵押品的形式要件上更趋严格。
二、农商行贷款抵押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商行在各地农村金融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农
村客户普遍采用的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模式,不存在抵押品问题。但对其它类型客户,有担保物担保的抵押、质押贷款普遍受到重视,抵押贷款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如截至2016年8月末,某农商行贷款余额为62.66亿元,其中抵质押贷款余额为30.25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为48.27%,贷款期限基本与抵质押期限相同,主要贷款对象为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目前,农商行接受的抵押品主要集中在国有土地使用权、房屋产权及其他地上定着物等。目前,在抵押品选择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抵押品范围比较狭窄,主要集中于不动产抵押品 农商行在信贷业务中采取审慎原则,为规避信贷风险,往往倾向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抵押品,即国有土地使用权及有权属证明的房产。除此之外,很难有符合农商行贷款要求的有效足值抵押品。贷款抵押品选择范围的狭窄,一方面使农商行的资金使用率偏低,经营效益难以提高,另一方面使大量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等资金需求者很难通过抵押担保获得融资。部分小微企业尤其是郊区或乡镇的小微企业大多租用土地建房设厂或直接租用别人厂房,其不动产抵押资源十分有限,基本上不能提供符合农商行要求的有效抵押品。
(二)多数动产未纳入贷款抵押品范围
《物权法》拓宽了抵押品的范围,特别是动产抵押品的范围。但在信贷实践中,由于动产抵押风险偏大,农商行普遍不接受动产作为抵押品。对小微企业而言,生产设备、原
材料、应收账款、存货是其主要资产。然而,多数小微企业规模偏小,供销渠道不稳定,原材料和产品的流动性高且市场价格波动大,无法实施有效的价值评估和监督管理。而且部分小微企业的生产设备、原材料专用性较强,这类资产变现能力较差。因此,农商行也不将这类动产资产纳入贷款抵押品的范围。
(三)抵押品贬值、虚高或为无效抵押品
一是抵押品价值不稳定。由于市场价格不断变化,抵押品的估价与现价会发生背离,甚至会出现贷款到期清偿时,原来的抵押品已有价无市,失去贷款抵押载体的真实含义。另外,一些借款人利用各种手段将抵押品价值抬高,造成目前抵押品评估存在较多水份,人为高估价值导致抵押率上限限制的失效。二是企业多头开户导致重复抵押担保。一些企业在多家金融机构开立账户并取得贷款,已抵押的资产多次重复抵押,造成抵押品归属的法律纠纷和抵押品无效。
(四)抵押品变现能力差
农商行贷款抵押品变现能力差的问题比较突出,表现为部分抵押品由于价值巨大而无人有能力接手,或有价无市;抵押的部分动产,也会由于资产专用性和价格偏高等因素而无人问津。
三、解决农商行贷款抵押品问题的建议(一)扩大农商行有效抵押品范围
防范和化解动产抵押品的风险,是农商行扩大动产抵押
品范围的难题之一。针对企业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一方面,挑选通用型、大众型、变现能力强、市场价格稳定的设备、原材料、存货作为抵押品,并且加强对抵押品的监督管理以降低信贷风险。另一方面,可将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的产品提货单或仓单等进行质押,或以经营良好的小微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质押,将物权凭证作为抵押担保品。
(二)创新抵押担保形式
1.拓展信用村(镇)创建活动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继续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一是依托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使信用记录优良者具有优先获得农商行信用支持的权利。二是适当扩大贷款抵押品的范围。农商行应根据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情况、还款能力和未来收益能力,允许以一些动产抵押贷款,为其获得急需的资金和长期的信用支持提供便利。
2.构建和完善多种形式的信用保险体系,解决信贷业务风险偏高问题。农商行针对风险较大的抵押品,可要求抵押人到双方认可的保险公司,按照指定的险种办理抵押品保险,并在保单上注明农商行为保险的优先受益人,防止抵押品因毁损、灭失而带来的损失。
(三)加强贷款抵押品的有效性管理
1.贷款抵押品的贷前调查。农商行应在贷前对抵押品 的权属、价值、有效性、变现能力和实现抵押权的合法性进
行深入和全面的调查,确保抵押人对抵押品的所有权和抵押的合法性。对拟接受的抵押品,针对不同类型、风险因素、价格波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区别对待认定。
2.贷款抵押品的贷中管理。抵押品必须是合法拥有、现状良好、变现能力强、有保值和增值潜力的不动产或动产,并要求对某些特定抵押品办理相应的财产保险,明确保险合同的第一受益人为农商行。依法、据实对抵押品的实际价值进行科学评估,核准抵押价值,确保抵押品价值的合理性、公允性。推进抵押登记信息共享,避免个人客户和企业多头开户引致的重复抵押风险。
3.贷款抵押品的贷后管理和处置。抵押贷款发放后,农商行要落实专人负责抵押品的监督检查,密切关注抵押品的存续状况及使用情况。根据不同类别抵押品的特点实行动态监控,及时了解抵押品价值波动或定期进行价值重估。当抵押人不能按时还款或发生影响还款的重大不利变化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保障债权安全。同时,农商行也要制定抵押品处置变现机制,设立专门机构,通过拍卖、协议转让、以租代售等多种处置方式,加速抵押品的变现,减少信贷资产损失,避免抵押品沉淀形成农商行的不良贷款。
第四篇: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及建议
吕梁市会计学校
1、学校近三年招生情况为2010年570人,2011年736人,2012年730人。学校现在校生规模为2023人,其中,中职教育开设会计、计算机及其应用、财政、物流管理等10个专业,在校生598余人;挂靠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开设会计与计算机操作技术2个高职专业,在校生1020余人;与吕梁学院联办经济系开设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2个专科专业,在校生405余人。学校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专任老师严重不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7人,其中专业课54人,基础课43人,由于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本学期专业课外聘教师11人,基础课外聘15人以满足教学需要,建议给予增加教师编制。
2、学校现有内设机构及科级职数多于编办核定的职数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建议给予理顺,同时,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建议增加教学与学生管理内设机构和科级职数。
3、学校经费只能满足日常教学使用,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2011年学校总收入1700万元,财政负担940万元,学校日常经费支出1480万元,财政负担率为65%左右,2012年全年预计总收入150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200万元,收取各种学费300万元,预计总支出1800万元,尚有资金缺口300万元,建议财政每年给予一定数量的专项补助款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而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县级行政监察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及对策建议(最终版)
县级行政监察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一是人员少、条件差、任务重、压力大。监察局和纪委合署办公后,编制经费统一核算,履行行政监察职能的内设机构主要是监察室、执法室和纠风室内,受编制限制,每个室只有一至二人,财政拔款严重不足,办公设备老化,与其它部门专项的执法监察相比,综合监察部门承担的工作更广更多,却没有配备专门的行政执法监察交通工具,很难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样的条件下,县级行政行政监察部门除自身繁多的廉政建设、执法监察、效能监察以及纠风等日常工作外,还要承担其它的工作,主要表现为“四多”(参加的领导小组多、会议多、配合的工作多、参与的监督检查多),为此牵涉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人员调配不开,工作疲于应付。仅每年的执法监察和专项检查项目就多达二、三十项,监察质量无法保证,只求能够完成任务。
二是职能弱化。按照《监察法》规定,行政监察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其监督对象是国家所有行政部门的公共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国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具有特定的监察对象和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专门监督的特点。各级监察机构对上级监察机构和本级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并与纪检机关合署办公。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同志将合署办公理解为合并办公,监察局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发挥有限,围绕职能主动开展行政监察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患得患失,不敢大胆履行职能,维护监察权威。-1-
三是业务能力不强。监察部门是综合部门,履行的职能是行政执法的综合职能,需要有金融、财务、管理、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才能应对新的行政执法监察工作,县级行政监察部门具备这方面的知识的人才非常少,培训也是注重文件法律条例和办案方式方法的的学习,业务工作能力跟不上新形势下行政监察工作的需要。很多同志面对新任务新问题往往是一片茫然,不知从何下手,不能履行好综合行政执法监察职能,提出针对性强的监察建议,赢得监察权威。
四是调查研究比较薄弱。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变化,反腐倡廉工作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往往注重案件的查办而勿视案情的分析,注重执法监察的结果而勿视执法监察的目的,为什么有了制度和监督,但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却屡禁不止,中标人为什么总是和业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灰色收入对反腐倡廉的影响,群体性上访事件的起因等都值得我们认真的分析。
加强县级行政监察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标志着反腐倡廉战略由惩防并举向注重预防调整、由标本兼冶向重在治本调整、由综合治理向重在建设调整。《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
监察工作的意见》也提出了开展行政监察工作“六个坚持”的总体要求,这就是:坚持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履行行政监察职能;坚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放在重要位置,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发挥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综合效能;坚持依法监察,严格规范行政权力;坚持以监督促管理,促进政府行政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坚持把行政监察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部署,形成党政监督的整体合力。这“六个坚持”既是行政监察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做好今后行政监察工作应该遵循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行政监察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
1、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增强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县委县政府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有关部门的支持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按照《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地方监察机关接受本级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双重领导,并对本级政府负责,在当前体制下,监察机关除了执行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外,要主动接受当地政府的领导,争取政府领导的支持,承担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监察工作要始终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我们开展的每一项检查要向政府请示,查办的每一个政纪案件要向政府提交专门的检查报告,发现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开展专
题调研,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协助落实整改。监察部门要正确处理和其它部门之间监督与协作配合的关系,把握工作的主动,协调好各种关系,形成工作合力,把监察工作和政府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勤政廉政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从而顺利推进行政监察工作的开展。
2、牢固树立纪委常委会统一领导观念,主动协调好监察与纪检的关系,充分发挥监察领导班子在行政监察工作方面的组织、领导作用,为监察机关向政府负责创造必要的条件。一方面,监察局长作为纪委副书记要摆正位置,当好助手,多向纪委书记汇报工作,主动把局长办公会议研究的的议题向纪委书记通报,重要议题提请纪委常委会研究。另一方面,纪委要注意发挥好监察局长的作用,使其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抓好本职工作。要坚持和完善行政监察领导班子办公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行政监察领导班子办公会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范围,切实发挥行政监察领导班子办公会的决策、指导、协调作用。纪检监察两项职能是两种优势,决不能把两者简单地割裂开来,也不能机械地叠加在一起,更不能用一种职能取代另一种职能。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要善于借助纪委组织协调的优势,依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调动和发挥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性。只要有利于改革和发展,有利于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在两种职能和手段的使用上根据实际情况,或交替,或并用,或有所突出,做到灵活掌握,综合运用,用足用活。
3、健全监察机关和行政执法监督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加强重点监察。行政监察是综合监督部门,应负责建立由财政、审计、物价、建设、土管、环保等执法监督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会,互通信息,协调工作,把部门的专业监督与监察机关的综合监督结合起来,发挥监督的整体效能。针对源头治腐工作大多涉及经济案件、行政管理案件的实际情况,认真履行经济处罚权、停职审查权、特别参与权、特别查封权等,进一步增强行政监察机关的权威性。同时,对上级下达的诸多执法监察项目,要根据政府工作的中心,安排几项重点监察项目进行执法监察,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拓展效能监察新领域,尝试开展政府决策项目的效能监察。监察工作涉及面广,每项工作都投入大量的精力是不可能的,在充分调动监察机关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基础上,从职能部门抽调有专长的同志,认真做好重点检查,提交全面完整有建设性的监察报告,才能为政府提高工作效能提供决策依据。
4、加强调查研究,增强行政监察工作的执行力。实践证明,搞好行政监察工作全面开展好监察业务,就必须搞好调查研究,这是监察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行政监察工作的规律,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才能总结经验,才能使行政监察工作更加适应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更好的为县委县政府的大局服务。县级监察部门日常工作繁多,开展调查研究要见缝插针,结合执法监察、案件查办、信访调查等日常工
作开展,注意情况的搜集整理,善于在工作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经、新方法。
5、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监察人员素质。没有优秀的人才,再好的制度也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监察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监察机关职权的运用和职能优势的发挥。一是业务培训必须着眼于解决业务难题,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研究新的工作方法、新的应对措施,真正解决工作中一时解决不了的实际问题,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二是业务培训必须重视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要组织监察干部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尤其要学习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前沿领域的有关知识,如金融、审计、财会、法律等。三是业务培训必须注意探索监察工作的规律,在理论学习上下功夫。当前,许多监察理论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必须利用集中的业务培训时间,有意识地加强理论学习,逐步提高理论水平。四是业务培训必须制定长期的规划。根据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分阶段、系统化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