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材料变更的法规解释20180914

时间:2019-05-14 07:3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主要原材料变更的法规解释2018091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主要原材料变更的法规解释20180914》。

第一篇:主要原材料变更的法规解释20180914

关于体外诊断试剂“抗原、抗体等主要材料供应商变更”的法规理解答 :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5号令)第七章第五十八条规定:“注册证及附件载明内容发生以下变化的,申请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许可事项变更:

(一)抗原、抗体等主要材料供应商变更的”。关于本条款的执行解释如下:

1.许可事项变更仅针对注册证及其附件载明内容,即产品技术要求附录中明确载明的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的变更。未在注册证及其附件内容中载明的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的变更,如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技术要求无附件的情形,申请人应在产品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发生变更时自行对变更情形进行研究及质量控制,无需申报许可事项变更。

2.“抗原、抗体等主要材料供应商变更的”情形,仅限于主要原材料的供应商变更,主要原材料自身发生变化的,如抗体本身发生变化等情形,均不属于变更事项。

第二篇:劳动合同法规解释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施行后,到2008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正式实施,新的用工法律对公司HR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此前我们本来就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全面修订了HR操作指南,但是公司仍然认为有必然再次重申,准备一套完备的HR管理法律文件,将对公司法律风险降至最小。本备忘录结合公司实务操作中的经验,总结出12份公司HR管理中必备的法律文件,请各项目HR认真学习、对照检查并修正自己的实务操作。

一、劳动合同

1、必备理由劳动合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不言而喻,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合同,那么企业将每月支付员工二倍工资。需要明确的是,各项目使用劳动合同应报备人力资源总部备案。

2、合同内容公司至少应准备三份合同,包括: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有需要的项目还应考虑备一份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合同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姓名、住址、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二、集体合同

1、必备理由《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另第十八条规定: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由此可见,集体合同可以在企业与劳动者因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产生争议的时候起到重要的标准作用,一份完备的集体合同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劳动纠纷。特别强调:集体合同在我司并不经常使用,如一旦需要使用集体合同,需请前一月报备总部。

2、合同内容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劳动定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等。

三、职工名册

1、必备理由《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建立职工名册备查。《实施条例》第三十三条补充: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有关建立职工名册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由劳动行政部门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企业必备职工名册,既可以在产生劳动争议时作为有力的证据,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行政罚款。各地HR应注意,按此前总部要求的规范格式,每月底自行更新员工花名册,存档备查。

2、职业名册内容劳动者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户籍地址及现住址、联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时间、劳动合同期限等内容。

四、劳动合同签收单

1、必备理由《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公司仅仅签订劳动合同而没有送达劳动者,同样会面临着不必要的赔偿风险。这一劳动合同签收单,各项目HR可自行制作,但应注意原件存档。

2、签收单内容劳动合同文本编号、劳动者姓名、身份证号码、所属部门、具体岗位、入职时间、合同期限、签约时间、劳动合同签收时间、劳动者签收、备注等内容。

五、职位告知书

1、必备理由《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位情况是主动义务,即使劳动者不提出要求也得主动告知。实践中用人单位往往会忽视这个主动告知义务,导致发生因“欺诈”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并赔偿劳动者损失的法律风险。目前我司HR操作中有《如实告知书》,应注意让入职员工填写,应与员工已签收的《职位说明书》一起并存档。

2、告知书内容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

六、入职登记表

1、必备理由《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如果劳动者在入职时存在不实或欺诈,将成为日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重要证据。各项目HR在办理新员工入职时,应按《招聘管理规定》和《人力资源操作指导》中要求,安排新员工当面填写一系列入职表格,并存档。

2、登记内容劳动者与前用人单位劳动合同解除情况、竞业限制、健康状况、学历、职业资格、知识技能、工作经历、家庭住址、主要家庭成员构成等。

七、签订劳动合同通知书

1、必备理由《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现实中,一些员工因为种种原因入职后不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此时一份书面的签订劳动合同通知书就显得尤为重要。提请各项目HR注意,劳动合同应在新员工入职当日或之前签订;当日不具备签订劳动合同条件的,应制发此通知书。此通知书与报到通知书相类。

2、主要内容签订劳动合同通知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劳动者姓名、入职日期、通知日期、签订劳动合同入职员工需向公司提交的文件、资料等。

八、劳动合同变更协议书

1、必备理由《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2、主要内容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劳动者基本情况、原劳动合同基本情况、具体变更内容、变更日期、双方签字盖章等。

九、解除、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

1、必备理由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是结束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关系的唯一途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具体时间是计算工资、加班费、经济补偿金数额的重要依据。

2、解除合同内容劳动者名称、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原因、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交接手续办理的流程和时限、用人单位盖章、劳动者签收等。

十、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

1、必备理由《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第八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2、证明内容用人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应当写明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等。

十一、加班申请单

1、必备理由《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另第八十五条中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加班费的支付一直是个敏感问题,加班时间多少是计算加班费的重要根据,一份书面记录加班情况的文件尤为重要。提请各项目HR注意,我司主管级及以上以上员工,不应给予填写《加班申请单》,更不得予以确认。

2、申请书内容劳动者名称、申请加班日期、加班原因、加班预计的时间、部门主管确

认、人事主管确认等。

十二、劳动合同续签征询意见书

1、必备理由:《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期满后的企业的续订条件以及劳动者的续订意向是判断用人单位是否要支付经济补偿的重要标准,一份书面的文件能真实的反映双方的意向,避免日后不必要的劳动纠纷。提请各项目HR注意,《劳动合同征询意见书》应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一月开始制发。

2、主要内容劳动者名称、原劳动合同到期时间、续签劳动合同与原劳动合同区别、答复期限等。

后文:

以上12条必备文件,以备在公司发生劳资纠纷时以作证明之用,但并不是只要做好这12件文件准备就万事大吉,如保密协议、竞业禁止合同、服务期协议等法律文件在此就没有具体展开(当然我司目前要求一般员工签订诸如保密协议、竞业禁止合同等文件)。因此,公司要求每个项目HR都应根据自身不同的状况制定出专用的法律文件,并加以妥善保存(即便离职员工的档案根据法律规定也要求妥善保存至少二年以上),避免不必要的劳动纠纷和法律风

第三篇:教育法规名称解释

教育法律救济:是指通过法定程序和途径裁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纠纷,为辅受损一方的合法权益,并给予其法律上的补救。

教师申诉制度:是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受教育申诉制度:是指受教育者在其合法的权益受到损害时,依照【教育法】。及其他法律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教育行政复议:教育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作出该行为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原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诉请求给予补救,由受理的教育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多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判明是否合法,适当和责任的归属,并决定是否给予相对人以救济的法律制度。

教育行政诉讼法: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侵犯其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补救,人民法院对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维护和监督行政职权的依法行使,矫正或撤销违法,侵犯的行政行为,给予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以特殊保护的法律救济活动。

教育行政赔偿;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依照【国家赔偿法】由国家给予的赔偿。

教育法律救济的特征:1权利受到损害是教育法律救济存在的前提,如权利未受到损害就无所谓救济。2教育法律救济具有弥补性,它是对受到损害的权利的弥补。3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合法权益并保证法定义务履行。

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作用:1保护教育关系主体特别是教师,学生及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合法权益的权利救济作用。2促进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预防和控制其职务违法侵犯行为的预防控制作用。3标示教育法治推进将教育法制度建设作用。

教育法制救济的途径:1诉讼渠道,2行政渠道,3其他渠道。

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征:1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申诉制度。2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3教师申诉制度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教师申诉范围: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可提出申诉。2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3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教育法】规定的合法权益。可提出申诉。

教师申诉制度的程序:1提出申诉2对申诉受理3对申诉的处理。

教育行政复议的范围;1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教育行政强制的措施不服的。3对不作为违法,可以请求复议救济。4对违法设定义务不服的。5对侵犯其经意自主权的。6对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

教育行政诉讼的特点:1专管恒定2诉权专属3标的确定4被告举证5不得调节。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1对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3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法规的经营自助权的。4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的。5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的。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给体恤金的。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拒绝履行义务的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9法律法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教育行政赔偿的特征:1侵犯主权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2侵犯损害发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3侵犯行为源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行政。4教育行政赔偿主体是国家。5教育行政赔偿时一种法律责任。

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1职务行为主体。2职务违法行为。3损害4因果关系。

第四篇:姓名变更法规(共)

申 请 条 件

更改姓名: 未满18周岁的公民,由本人或父母提出申请,18周岁以上的公民,一般不得变更姓名,确有正当理由,由本人提出申请。

所 需 证 明 材 料

1、申请变更姓名的书面报告;

2、本人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及复印件;

3、单位人事部门准予变更的证明或街道证明;

4、其它所需的相关材料。

18周岁以下公民更改姓名,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18周岁以上的公民更改姓名手续齐备后,送派出所审查,再报分局审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十七、十八条规定,由需要更改名字的本人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申请,并把需要改名的理由写充分,到当地派出所户籍室办理,户口登记机关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向申请人索取有关变更或者更正的证明。十八周岁以下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如果是十八周岁以上,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2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户口登记条例》第18条,公民变更姓名,依照下列规定办理:18周岁以上公民需要变更姓名时,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公民的姓名权受到侵害了,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3改名的步骤

成年人改名有三个条件:

第一是本人要表达改名的意愿,第二是理由要充分,第三是本人要承诺改名后引起的民事和法律责任均由自己承担,且一生只能更改一次。4具体的程序是

想改名者到户籍所在地的公安分局户证窗口,领取申请表格,并提供所需资料,经审批后即可改名。

5特别提醒的是

改名一定要慎重,因为改名后会涉及到自己的银行卡、社保、医保以及产权证等等一系列问题,若处理不好,也会产生许多麻烦。

(1)未满16周岁公民要求变更现用姓名的,由父母或者监护人持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填写申请报告,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经派出所审核批准后,办理变更;

(2)已满16周岁公民要求变更现用姓名的,由本人填写申请报告,持居民身份证、户口簿、证书原件及有关证明(有单位的要有干部履历表或招工表并由单位核实签意见盖章),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报县级公安机关审批后,办理变更。

(3)父母离异后一方要求变更未成年子女姓名的,必须经双方协商一致并签协议后,方能申请办理变更。

(4)父母离异后一方亡故另一方再婚要求变更未成年子女姓名的:

①十六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周岁且以本人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可以自主决定本人姓名的变更,其父亲和继母,或者母亲和继父要求变更其姓名的,必须征得其本人同意;

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的父亲和继母,或者母亲和继父经协商同意,要求变更该未成年人姓名的,应当征得其本人的同意;

③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姓名的变更,由其父亲和继母,或者母亲和继父协商一致后决定。

(5)公民要求增加“曾用名”的,需增加的“曾用名”必须是公民过去在户口登记机关申报登记并正式使用过的姓名

第五篇:地方性法规解释若干问题研究

地方性法规解释若干问题研究 作者:景亚南 来源:《人大研究》2009年第12期 来源日期:2009-12-3 本站发布时间:2010-1-3 22:33:10 阅读量:447次

一项地方性法规出台以后,在实际执行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法规本身具有的抽象性、概括性与案件的具体性、个体性产生的冲突,法规的稳定性、滞后性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之间出现的矛盾等,都可能需要运用法规解释来协调。但是,我国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现状不容乐观,缺乏规范和统一,基本处于无序进行的状态。尽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地方性法规解释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但是,这些研究和探讨尚不够深入,存在很多尚待商榷甚至是空白的地方。本文拟对地方性法规解释若干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并对如何加强地方性法规的法律解释制度提出初步的建议。

一、地方性法规解释概述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的规定,“凡属于地方性法规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制定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解释或作出规定。”地方性法规解释是指地方人大常委会对其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解释的活动,严格来讲,地方性法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的范畴[1]。地方性法规解释的权力属于制定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的主体是制定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的对象是地方性法规,解释的功能是对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的法规条文本身进行解释或者对需要作补充规定的法规条文本身作出规定。此外,根据地方立法条例,有权对地方性法规进行法律解释的还包括有立法权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自治州或者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其中较大的市的人大常委会、自治州或者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其对自己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所进行的法律解释公告时,应该经过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批准[2]。这一点有的省、自治区地方立法条例中有规定。地方性法规的法律解释由地方人大常委会审议后表决通过的,并由地方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根据这一规定精神和多数地方立法条例的规定,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所作的法律解释,与所解释的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法规出台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进行法规解释的问题。撇开理论之争,解释地方性法规是一项地方人大常委会一直在做但是缺乏明确规范的工作。首先,地方人大的法律解释权力来源模糊、抽象,操作性不强。目前,我国法律解释制度还很不规范,没有系统化,立法法仅仅是原则性的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应该进行法律解释的情况,并未对法律解释形式、法律解释的性质和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应请求作出法律解释的期限等问题进行规定,也根本未对地方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权作规定。《决议》中规定了地方人大常委会可以进行法律解释,但是由于规定得过于原则,没有对具体解释程序进行规范,地方立法条例基本上都是参照立法法各自规定了法律解释的提出主体、解释程序等内容。但在实践中,地方性法规实际的法律解释主体比较混乱,立法法也未对《决议》的效力作出规定或说明,这直接造成地方人大法律解释权的虚置或者旁落到其工作机构;其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法律解释权的次数过少,未就具体的工作程序出台规范性文件,缺乏成熟有效的工作机制,导致地方人大常委会对怎么具体行使法律解释权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只能各自摸索。

二、关于各省市规范地方性法规解释情况统计和比较

据笔者统计,立法法2000年出台后至今,基本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有立法权的较大市都制定或者修订了地方立法条例或者地方性法规制定条例,大部分也规定了关于地方性法规解释的内容(省级人大只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方立法条例中没有相关规定),只是有的规定得比较详细,有的规定得比较简单,大多数是单列一节,有的是和法规的修改、废除或者报批并列一节,比如陕西省、江苏省等;或者放在其他规定中,比如福建省;有的只明确了解释的主体和权力所属,比如鄂伦春自治旗立法条例;有少数省市专门出台了地方性法规解释的单行条例,比如安徽省、成都市、重庆市。内容上,基本上都明确了地方性法规立法解释的权力来源、解释主体、解释对象、解释范围、具体工作机构以及效力等级,但是不少地方人大没有规定法律解释的程序,而是参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程序来执行,如《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解释地方性法规比照立法法中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法律的程序办理”。也有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对地方性法规的解释程序进行了规范,一般包括起草法规解释草案,审议、修改解释草案,表决通过和公布几个部分,但是具体又各有细微的差别。比如每个环节的衔接、具体办理期限等规定不一,有的地方要求法规解释的公告上应当注明法律解释的批准机关和批准时间,如安徽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2004年11月1日第四十七次主任会议通过的《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解释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多数省市则没有明确规定此方面的内容。

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的有关规定,一般以下主体可以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解释地方性法规的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的人民政府,省、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和省、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的专门委员会和下一级的人大常委会或者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较大市人民政府、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专门法院和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较大的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法规解释的要求。2006年1月13日,成都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解释的规定》,在全国地方性立法规定中首次明确提出:“其他法人、组织或者个人认为本市地方性法规需要解释的,可以向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提出解释要求。” [3]此外,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还规定了哪些单位、通过何种程序可以提出要求解释地方性法规的建议,如《西藏自治区立法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其他组织和公民可以向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进行解释的建议。”

三、地方性法规解释与法规解答、法规答复、法规释义

实践中,不少地方人大常委会下属的法制工作机构实际承担起了法规的解释职能,往往采取法规解答、法规答复或者编写释义等方式。关于法规的解答和答复,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还在相关法规中作出了规定。比如 《贵州省地方立法条例》第四十八条就规定,“有关法规具体问题的询问,由法制委员会会同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研究,予以答复;涉及重大问题的,报主任会议决定后,予以答复,并报常务委员会备案。”《山西省地方立法条例》第七十四条规定,“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可以对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规有关具体问题的询问予以答复,并报常务委员会备案。”浙江省、江西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自治区以及淮南市、福州市等较大市的立法条例中也有类似规定,具体的工作机构一般是法制委员会或者法制工作委员会。

虽然说这种做法有利于提高效率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法规询问的解答、答复并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法规解释,只能归类为广义上的法规解释活动,不是当然的有权解释,也不能够直接适用于司法审判、行政执法。因为,一是工作机构没有正式解释权,其所作的解释严格来讲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二是从解释程序角度上看不恰当、不严肃,过于简单;三是以工作机构的名义行使立法者的解释职权,存在越权之嫌。而顾昂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讲话》中提到:“对于有关部门或地方在实际工作中提出的在内容上不属于需要进行立法解释的有关具体问题的法律询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可以经过一定程序上报批准后作出正式答复,并报常委会备案。这种答复具有法律权威性,对此如有异议,可通过法定程序要求法律解释。”[4]这也说明了这种法规解答、答复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法规解释,只能算作一种具有法律权威性的法规解释活动,只能用于帮助理解法规,而不能当然地成为立法机关的法规解释。

其中,《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解释的规定》比较有特点,它不但扩大了提出法规解释要求的主体范围,而且明确指出法规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和法规解答,引入了立法解释的学术术语;将法规解答规定到法规解释的范畴,并做了相应的名词解释;同时还阐明了二者的概念、性质、法律依据、适用情况、制定程序、效力以及形式等的不同,指出了二者的关系。笔者认为,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对地方性法规解释的范畴作了扩大化的规定,将法规解答包括进来,并将其细分为 “释义”和“答复”两种形式[5],这是没有上位法依据的。但是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在具体的操作制度设计上又作了严格的限制。首先明确法规解答是指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依据本规定规定的权限对法规条文中的具体运用和理解问题所作出的解释,应当以法规为依据,不得违背或超越法规规定;又规定对法规条文含义理解存在较大分歧意见,需要阐明立法原意的和其他需要明确适用依据或者需要进一步明确条文具体含义的情形发生时,可以由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先行作出法规解答,待条件成熟时再行制定立法解释或修改法规。由此看来,其实还是表明法规解答并非严格意义的法律解释。至于法规释义只是法制工作机构组织编写的对于法规全面系统的解释材料,只能当作帮助理解法规的参考资料,更不能算作法规解释了。

四、加强地方性法规解释的初步建议

首先,有立法权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高度重视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并将其作为立法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立法工作全局的角度予以规划和考虑,逐步改变长期忽视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的做法。其次,应该尽快进行配套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做好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具体工作制度要完善并以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由于地方性法规制定的主体、性质以及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位阶与法律是不同的,所以直接比照立法法中法律解释规定做工作,是不利于实际操作和开展工作的,容易产生很多问题。各地方立法机关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待条件成熟时可适时制定或修订专门的有关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的法规或制度,使这一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其三,做好法规起草审议过程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好法规出台后的立法评估工作,以便全面掌握和了解已颁行法规由于立法方面的原因,导致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或执法中出现的障碍,这是做好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四,为加强地方立法解释工作提供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保障。在目前的情况下,可考虑在地方人大的立法工作部门或研究部门设立相关的内设机构和人员,逐步探索和研究较具可行性的工作模式,以保证地方性法规解释工作的务实和高效。

注释:

[1]立法解释是指立法机关在法定的解释权限内,遵照法定程序,对法律的内容和含义进行解释或者说明的活动。参见阮荣祥主编:《地方立法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315页。

[2]参见阮荣祥主编:《地方立法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335页注释一。

[3]《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解释的规定》(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第十三条。

[4]顾昂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讲话》,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9页。

[5]对于某部法规所作的全面系统的解释采用“释义”的形式;对于有关机关针对司法、执法过程中就某类案件或者提议人就某一问题如何正确应用法规的解释要求所作的解释,采用“答复”的形式。

下载主要原材料变更的法规解释20180914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主要原材料变更的法规解释2018091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方性法规解释若干问题研究(精选五篇)

    地方性法规解释若干问题研究 作者:景亚南 来源:《人大研究》2009年第12期 来源日期:2009-12-3 本站发布时间:2010-1-3 22:33:10 阅读量:447次一项地方性法规出台以后,在实际执行中......

    管网建设和二次供水法规解释

    管网建设和二次供水法规解释矛盾汇总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七十二条 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不得以放弃权利不履行义务。 第七十三条......

    新加坡上市使用的法规解释(xiexiebang推荐)

    新加坡上市使用的法规解释2000年至今,在新加坡已经有近40家中国概念股票(即红筹股),一家直接以中国公司名义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天津中新药业)在新加坡上市(S股)。S股即境外直接上市......

    201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原题法规大题

    1. 王铭和高扬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后来二人在经营上发生严重分歧,高扬把自己的股份转让给了赵虎,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由高扬变成了王铭.王铭与赵虎协商,认为应当把......

    刑事裁定书(二审维持、变更、撤销原裁定用)

    刑事裁定书(二审维持、变更、撤销原裁定用)法院诉讼法文书样式15××××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刑终字第××号上诉人(原审自诉人)……(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

    情势变更原则在商标确权案件中的适用(最终定稿)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提供资料来源网络 情势变更原则在商标确权案件中的适用 案情要点: 引证商标在商标确权行政诉讼案件审理过程中被撤销的,则不再构成申请商标注册......

    2016年下半年会计从业《财经法规》考试原题(三)

    2016年下半年会计从业《财经法规》考试原题(三) 本试题由9月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后统计整理(共四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

    变更材料

    转型企业中港两地车变更手续 办理地点为:广州市白云区新市镇嘉禾联边村尖彭路388号办理机关是: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 咨询电话:020-83111536 (一) 办事资料(未注明复印件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