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多环节实践教学小组实践报告[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07:5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代史纲要多环节实践教学小组实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代史纲要多环节实践教学小组实践报告》。

第一篇:近代史纲要多环节实践教学小组实践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多环节实践教学小组作业

任课教师 张胜辉 开课学期 2014 所在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专业班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 小组组长 李璐艳 小组成员 郝雨 张雅娴 尚皛

郜晨 宋瑞果 毋天宇 杨峰 张盼龙 徐文龙

目 录

一、多环节实践教学安排„„„„„„„„„„„„„„„3

二、小组实践活动计划„„„„„„„„„„„„„„„„3

(一)第一阶段:经典视频观赏„„„„„„„„„„3

(二)第二阶段:参观考察郑州市二七纪念塔„„„„4

(三)第三阶段:成果汇报视频PPT„„„„„„„„.5

三、小组实践活动实施过程„„„„„„„„„„„„„„6 第一阶段经典影片书籍观赏活动总结„„„„„„„„6 第二阶段参观考察活动总结„„„„„„„„„„„„10 第三阶段汇报视频制作阶段总结„„„„„„„„„„13

四、小组实践活动总结„„„„„„„„„„„„„„„„16 期末总结„„„„„„„„„„„„„„„„„„„„16

五、小组成员作业 前 言

为了紧密配合《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国际教育学院1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三班第二组10位同学,以李璐艳为组长组成了近代史学习小组第2组,简称“12级国贸三班第2组”。小组严格按照任课教师的安排,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一系列特色的实践活动,系统地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初步掌握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提高了自身的历史素养,增强了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学习历史做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小组每个成员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都得到了提升,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得到了提高。

临近学期结束,特根据任课教学安排和小组实践活动实际,对我们小组的实践活动作一系统总结和汇报。

附:小组构成

指导教师: 张胜辉

组 长:李璐艳(1214102074)

成 员:郝 雨(1214102071)张雅娴(1214102087)

尚 皛(1214102078)郜 晨(1214102089)

宋瑞果(1214102099)毋天宇(1214102101)杨 峰(1214102103)张盼龙(1214102105)

徐文龙(1214102102)

12级国贸三班第二组

2014年3月

一、多环节实践教学安排

为了深化对《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本内容的掌握,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特组建近代史学习小组12级国贸三班第2组,开展独具特色的实践活动,深化对《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内容的理解,以能够学以致用,提高社会实践、调查研究、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及团队协作能力。从实践中提高小组成员对事情的分析能力,理性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明确当代大学生职责。

二、小组实践活动计划

(一)第一阶段:经典视频观赏

1、活动时间:第三周到第五周

2、活动地点:龙子湖校区玉兰213

3、活动安排及内容:

第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是观看《建党伟业》《辛亥革命》《走向共和》等经典影片,我们会用三周时间来欣赏,每周五晚上会组织小组成员在紫竹213室进行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一起阅读《中国近代史纲要》。从第三周到第五周的周二,周五,周日用来观看《走向共和》,副组长负责申请教室。《走向共和》共60集三周完成观看,第五周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召开交流会进行讨论。

4、活动目的:

《走向共和》剧情背景为自清朝慈禧太后归政光绪皇帝,至民初袁世凯称帝失败约20年间的中国历史,包括洋务运动、日清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拳乱、庚子后新政、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张勋复辟等史事,之所以选择《走向共和》,是让同学们了解其产生背景,了解相关历史史实,其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国人从抗议“二十一条”引发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马列主义正是在这场运动中传播到中国,一个崭新的革命政党即将诞生,一场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在酝酿知道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使同学们在思想上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第二阶段:参观考察郑州市二七纪念塔

1、活动时间:第三周

2、活动地点:郑州市二七纪念塔

3、活动安排及内容:

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是去参观郑州市二七纪念塔。这次活动将会在第三周的星期二上午九点进行,小组成员一起乘坐43路公交去往郑州市二七纪念塔。到达目的地后,组长、负责领队、纪律和大家的安全,张雅娴,徐文龙负责拍摄。之后带领大家一起参观考察二七纪念塔,参观结束后在二七纪念塔的门口进行简单的交流,谈谈自己的认识和说说自己都学到那些知识,小组成员郝雨负责记录会议内容,然后返程。

4、活动目的:

为了让小组成员更好的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在观看了《走向共和》和《建党伟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演绎中国近代历史的影片和书籍之后,小组决定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组织大家一起去参观考察郑州市二七纪念塔,了解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历史真相,培养同学们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兴趣,从而更加系统深刻的学习中国近代史。同时,参观二七纪念塔可以让大家形象直观的学习了近代史,认识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历史真相。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罢工虽然失败了,但是工人的生命和鲜血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使同学们铭记历史,居安思危,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三)第三阶段:成果汇报视频PPT

1、活动时间:第三周到六周

2、活动地点:农大龙子湖校区

3、活动安排及内容:

在进行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参观二七纪念塔的实践考察应用后,小组成员需要对这一学期所学知识有一个汇总,制作一个学习中国近代史成果汇报PPT。本着将中国近代史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原则 我们将镜头对准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细节,其次决定在第五周周五晚上在海棠园的203教室开展一场有关中国近代史学习的辩论赛。组长组织辩论并担任主持人,成员张盼龙负责策划并担任评委,成员毋天宇负责拍摄,并特邀别组成员李长武担任评委,郝雨为计时员,其余人均为辩论赛选手。最后,会和第一阶段的理论学习和第二阶段的实践结合在一块制作成一个学习成果汇报PPT。这将在第五周进行,毋天宇负责制片。

4、活动目的: 通过制作最后的成果汇报PPT,开展一个学习心得交流会,让同学们对该学期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纲要有一个系统的梳理,每个人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在这一学期都学到了什么,在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上有了什么样的提高。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一个交流,可以让每个人都发表一下自己对中国近代史学习的一个感悟,交流的同时也可以让同学学习到其它人都认识和想法,增加自己对中国近代史思想的认识。同学们的思想境界也得以提升,这样他们才会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将理论运用到实践。通过这个活动,将大家这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展现给大家,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当中,了解中国近代的发展历程,并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的教训。再者通过这段时间大家的学习,从PPT制作到最后的成果汇报,都体现了集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从而也加强了彼此的友谊。

三、第一阶段经典影片书籍观赏活动总结

(一)实施情况与感悟 3月14日,12级国贸三班第2组在组长带领下,到新老校区图书馆查阅中国近代史经典著作书籍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

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始终环绕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来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作者评论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时指出,拜上帝会的创立“并不是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本书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作了中肯的评价。作者认为,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本书还给予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及其同志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他们提出的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又专门叙述了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并指出在当时条件下,“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以及中国社会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迫切要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 起了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的义愤。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很难得的机会,大家聚到一起看了场电影,这场《辛亥革命》电影正好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播放,我们自然对它充满期待,正好回味下100年前革命者是如何出生入死为共和而努力奋斗的。

想起辛亥革命,我们回到了一个世纪前,武昌首义的枪声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随着各省份的独立,在孙文的领导下革命最终取得成功。《辛亥革命》这部电影很好的描述了当年动荡的历史。辛亥革命诞生在晚清政府日益腐朽、资产阶级萌芽与日益加深帝国主义侵略共存的时代,电影把革命产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以及革命的意义做了生动细致的阐述。

电影以秋瑾就义为起点,以广州起义、孙文海外游说募捐、黄兴国内领导武昌起义、晚清政府内忧外患、各省独立解放、孙文就职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等为主线,战争、情感、事件一一俱全,让人有梦回过去的感觉,又不乏感人至深之境。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觉醒,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看完《辛亥革命》,我们倍受鼓舞,作为学生的我们,深知还要不断磨砺自己的心志,懂得团队配合、精诚团结的真谛,富有辛亥革命推陈出新的胆识,学会创新,努力前行,把团队工作做得更精、更细、更好。

2011年的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勾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回首过去,放眼未来,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铭记那些革命先驱。我坚信,它的精神和历史使命将无止境的延续下去,并默默地指导我们一直前行。

二、第二阶段参观考察活动总结

“没到二七塔,就等于没到过郑州。”,这句话在中国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几乎家喻户晓,它同时也使“二七塔”无可厚非地成为郑州市的标志性建筑。

今天,我们小组组织一次活动去参观二七纪念塔,先前在互联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由此,我对于二七纪念塔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还是对此感触并不是很深,通过此次团日活动,我彻底读出了其中的二七纪念之历史,革命烈士之精神,中国今天之来之不易。

早上,我们一行人迈着沉重的脚步去了郑州二七纪念塔。来这里瞻仰的人很多,人来人往,大多是老一辈的人群,还有一些向我们 一样来此留念的年轻人,老者们他们驻足于此,仰望着眼前的二七纪念塔,时时不肯离去,就是默默的注视,我起初不知道他们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留恋,如此“痴狂”,后来我们通过走访他们才明白了其中关于他们亲身经历的二七历史,我才更明白了二七纪念塔的建设意义之伟大,以及她所折射出来的伟大革命烈士之精神。

郑州二七纪念塔,简称二七塔,是为纪念二七工人大罢工而建。“二七塔”现在是郑州市的标志性建筑。1923年2月7日,历史上罕见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风起云涌,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人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由于遭到封建军阀的阻挠和破坏,大会决定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肖耀南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对郑州、江岸、长辛店的罢工工人进行了残酷镇压。全线工人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同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共产党员、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杀,300多人负伤,激起了全国工人大罢工的革命怒潮。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罢工。1925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召开全路工人代表大会,庄严宣布: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于1926年10月15日,又杀害了郑州分会负责人汪胜发、司文德,并把二位烈士的头颅悬挂在“长春桥”(今二七纪念塔地址)的电线杆上。但是,英雄的铁路工人并没有被吓倒,他们继续战斗着。历史的潮流不可逆转。工人大罢工指挥部设在河南郑州,因此,郑州成为星光灿烂的历史名城。为了纪念工人这种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这次罢工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最勇猛的奋斗精神和最伟大的牺牲精神。它以工人的头颅和鲜血,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人民更加认识到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军阀是中国各族人民不共戴天的敌人,必须与之斗争到底。这次罢工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 国人民中的影响。罢工血的事实也告诉我们,要推翻反动的军阀统治,单靠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战是不行的,必须发动广大的农民阶级,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这就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以反对军阀;如何开展农民运动,结成工农联盟。在罢工斗争中面对荷枪实弹的军阀,赤手空拳的工人只能遭到残酷的屠杀,这就为我党提出了武装斗争问题。罢工虽然失败了,但共产党人并没有消沉,而是在积蓄更多的力量,准备进行更大的斗争。“二七”大罢工的伟大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罢工运动和“二七”烈士,1951年,人们在原“长春桥”旧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广场,场内建一座15米高的木制纪念塔。1971年夏天,一场风雨过后,屹立了20年的木塔砰然倒地。为了继承和发扬“二七”光荣革命斗争传统,时任郑州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王辉和建筑师胡诗讪等人经过多次协商后确定了重建“二七塔”的方案。

今天郑州二七纪念塔为双身并联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层,其中塔基座为3层塔身为1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顶角为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塔顶建有钟楼,六面直径2.7米的大钟,整点报时演奏《东方红》乐曲。钟楼上高矗一枚红五星。塔平面为东西相连的两个五边形,从东西方向看为单塔,从南北方向看则为双塔。二七纪念塔现名为二七纪念馆。馆内共有10个塔层层厅和1个地下层厅,塔内陈列有“二七”大罢工的各种历史文物、图片、文字资料。当人们来到高楼林立、繁华崛起的中原群中心城市郑州市的时候,看见高耸的二七塔,就像是郑州的路标,心中荡漾起当年的情景。清明节即将到来,先烈们的民族精神与气节仍在心头激荡。革命 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察古可以知今,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党的新儿女前仆后继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当中,变化的是他们手中的“武器”由钢枪到铁锤、耕犁、笔,不变的是他们跳动的红心。吃水不忘挖井人,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和烈士们一样手持钢枪保卫家园,无法体味到马革裹尸,战士沙场的英雄豪迈,但是通过这次活动可以荡涤了我的心灵,使我更深刻体会到烈士无私的爱国热情,鞭策我不断向前,为祖国的将来而奋斗,不辱先烈赋予我们的使命。

我们可以在前人创造的安定环境下,在历史上最强大的执政党的指引下,以革命烈士为榜样,发扬革命斗争之精神,为建设美好和谐的中国,感动并奋斗着!

三、第三阶段汇报视频制作阶段总结

(一)实施情况

经过了一系列的学习,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制作PPT,先由郝雨进行初级设计,张雅娴收集资料,毋天宇进行改进完善,组长李璐艳监督审核。

(二)视频制作感悟

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我们对于中国近代史做了进一步探讨,将中国近代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更好的吸取历史教训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中国近代史,所学何用?当然要祭奠那些无辜丧命于外敌枪炮下的万千同胞,要追忆三元里人民的拚死抗争、“致远号”二百五十名 将士以舰殉国的英勇悲壮,要缅怀“戊戌六君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及无数革命先驱舍生取义的爱国之举。然而,最重要的意义是从这段苦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励精图治,振奋自强,做好今天的事,写好中国的未来史。

中国近代史以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发端,意义不寻常。如果说此前的中国仍沉湎于“威加四方、万邦慑服”的天朝大国的幻境之中,那么此后的中国则被列强的铁甲舰拖进了世界舞台之中。不可能有与世隔绝的安宁,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除被迫一战,别无选择。此后,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压迫与反压迫、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绵延不绝。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世界范围内的较量直到今天仍在延续;尽管政治格局、力量对比、较量方式与以前有很大的变化,但是看得分明:哪个国家和民族都希望在生存和发展的竞争中居于比较主动和有利的地位。即使和平与发展主导当今世界大势的今天,挑战和较量仍然贯穿其中。

今天是过去的延伸,也是未来的起点。为了把握今天,掌握未来,需从史镜之中获得宝贵的借鉴,才不失为智慧和聪明的民族。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讲,其兴也有因,其衰也有故,所以学习中国近代史,温故而知新,对于我们抓住机遇,推进改革,实现“三步走”的宏伟战略目标,是极有助益的。

中国近代史包涵着很丰富的内容,但有三条用苦难换来的教训,可以说最为刻骨铭心。

无实力无以言尊严。近代中国是与外国列强签署不平等条约最多的时期。所谓谈判,实则是不谈只判,除了割地赔款外,别的免开尊口。为什么是这样?因为谈判桌后面是一字摆开的兵舰和大炮。朝廷的腐败,国力的空虚,助长了列强的专横。应该记得,第一次世界大 战结束后,中国人高呼“公理战胜强权”、要求从德国人手里收复青岛时的情景。然而,列强们完全无视中国人的要求,竟拿着中国领土做起了交易。事实教育了中国人:公理是存在的,但是面对列强,没有实力做后盾的公理是多么的不堪一击。今天我们仍能看到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余风,但和一百年前相比,当年列强的耀武扬威不复存在。因为今日的中国已不是昨天的中国,从各方面实力来看,我们不再无足轻重。正如有的运动员所说,尊严不是乞求来的,是用拚搏换来的。结论是:贫穷落后不是社会主义,甚至连国之尊严都不会有。

不自强无以论实力。人们很难理解,以中国幅员之大,人口之众,文化之灿烂,怎么会沦到虎落平原被犬欺的悲惨境地。是因为朝廷腐败,军阀混战,国家分裂,民不聊生,躯体虽大却弱不禁风。古人云:“政亡,则国家从之。”一个无法团结起来、凝聚起来的民族,一个处于分裂和动荡之中的国家,虽地广人众、高城深池,却不足以为强为固。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要使中国强大起来,首先要靠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倘十二亿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这个民族的中兴谁也挡不住。

不变革无以图自强。中国向何处去?这是一百多年来无数志士仁人苦苦思索的问题,因而变法图强构成了近代史最为动人的一章。至今我们在阅读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诸先贤的变革篇章时,仍感到虎虎有生气。然而把这种变革由理论变成现实,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是毛泽东等成千上万中国共产党人。而邓小平同志所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则把这种伟大变革推向最为辉煌的时期。至少我们已经看到,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五十多年间,中国人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拥有足以自豪的实力和充分的自信。一 百多年来所进行的持续不断的社会变革,已经使中国和中国人具有了崭新的面貌,并将在开拓和创新中成为真正的巨人。

四、小组实践活动总结

期末总结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而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其历史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是独立自主的,不允许外国附加任何条件,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经商投资等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相比,其社会性质根本不同,不能以现在的情况和观念硬往历史上套,不能将历史与现实同等看待。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产阶级的确有发展甚至成功的机会,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却能在相同的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这就能说明中共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最大程度上适应和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国门洞开,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 变化。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也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然而落后的生产状况和落后的阶级状况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动。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农民阶级的表现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19世纪末盲目排外、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他们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达到改朝换代,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周期性农民大起义。更何况此时的中国已开始被无可抗拒地卷入资本主义占主导的新世界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这些农民运动仿佛成为一种无以为继的历史的倒退。地主阶级在19世纪中叶开始了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但作为制度的组成部分,他们不可 能认识到制度本身才是最大的罪孽,因此洋务运动的结果也一如其重要的领导人李鸿章一样,仅仅成为大清一时的裱糊匠,勉强维持局面,但在愈演愈烈的欧风美雨面前最终难脱轰然倒塌的命运。我始终认为革命党人的“民智未开则以革命开之”这句话颇有值得商榷处,他们显然过分相信革命的作用了。革命的确迫在眉睫,但是观念作为一种心理承袭,其养成是几十年的耳濡目染,几十代的薪火相传,希望一夕之间,天翻地覆是不现实的,对于传统只有最大程度的接近它,然后才谈的上慢慢的改造它,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尤其需要如此。

通过学习了近代史,听老师生动的讲解和观看老师播放的影像资料,我对中国近代的屈辱和艰辛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从屈辱和艰辛中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而感到自豪。对于我来说,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学习好中国近代史,把这一段历史铭记于心,把它作为今后我们工作、生活,乃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财富与精神动力。我们深知“落后就要该打”,所以同时,我们作为大学生,我们努力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为以后成为建 设祖国的接班人而打好基础。学习了近代史,让我有 了更加强烈的民族荣辱感,将来我一定要用马克思的思想来鞭策自己,并把它作为我行动的指南。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社会实践方案(草案)

一、社会实践的性质、形式和主要目的

本实践教学环节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必修教学内容。社会实践采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的形式,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充分理解近代以来党在不同时期探索、革命、建设的奋斗历程,使学生在实践基础上对加深对“三个选择”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走访调查、人际交往、撰写报告等方面的能力。

二、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

1、利用假期或周末时间,深入我省的红色旅游景点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调研,并按要求完成本次调查报告。

2、原则上以学院的行政班为单位分组进行,自由组合、分工之后以小组(5—6人)方式单独进行,但每个实践小组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7人。

3、实践选题以任课教师给定题目为主,也可以围绕本课程课堂教学内容自选题目,原则上应该具有可操作性,报经任课老师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三、调研报告的基本要求:

1、调查报告(参观心得)统一使用学校的作业纸,手写稿,字数3000字左右;在每学期第十一周以班级为单位随堂上交给任课教师,逾期拒收。

2、调查报告必须同时提交参加实践的原始材料(活动相片、访谈记录等),如无上述证明材料、抄袭或胡编乱造者,社会实践成绩视为“0”分。

附件1:社会实践报告格式 附件2:统一的实践作业封面

附件1:调查(考察)报告格式

一、标题要求:

关于××××的调查(考察)报告

二、列出调查(考察)的主要内容,格式如下:

调查(考察)时间:

调查(考察)地点:

调查(考察)对象:

调查方法:

调查(考察)人: 调查(考察)分工:(以小组形式调查的要求)

三、报告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

写明调查(考察)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考察)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2.主体

详述调查研究(考察)的基本情况、具体做法、主要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主要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经验、感受等,进一步深化本次调查(考察)主题。

四、附原始材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社会实践作业

报告名称: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评阅教师:

杨丽 提交时间: 2012—2013 学年 第2学期

第三篇:近代史实践报告

《中国近代史》

实践报告

信管(1)班

小组成员

分工 : 照片拍摄 ++ 资料筛选 ++

报告正文 ++ 报告整理 ++

被敬畏浸染的下午

——走进梁启超故居

一个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牢固的治学根基,灵动的革命思想的人物故居,丝毫不会被烈日的炙热,人群的嘈杂,脚步的急促,环境的轻浮侵蚀,更不会被历史的车轮碾压,是的。

站在梁启超故居前,内心顿时涌上一种叫做敬畏的情感。院内正中是梁启超先生的铜像,虽然风雨已经使铜像的外层蒙上了绿色的铜锈,但是丝毫不能掩藏那睿智的双眸里涌现出的拯救国家的信念,那端坐的躯体更散射出近代中国救国者的雄威和不屈。铜像左后侧是浅色二层小洋楼,楼内正面有三个小拱厅,门前两侧是石台阶,这座带有浓浓的意式风格和沉厚的历史气息的建筑就是“饮冰室书斋”。书斋内,一楼正中为大厅,大厅周围5间房子,除1间为杂房外,其余为书房和图书室,轻轻地走进书房,唯恐打扰到这里的寂静,就是在这间书房里梁启超先生起草了著名的讨袁大计。来到立式书柜前,我们好似听见了梁公当年翻动书页的声音,这些现在看来已经泛黄的书籍里流动着的是一位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的治学思想和救国思想。二楼靠西北角也是1间大厅,靠东南角有几间主要卧室和图书资料室。卧房内最显眼的就是那张全家福了,这是梁氏家族的缩影,也是梁先生的精神慰藉。家族纪念室和餐厅也在二楼,纪念室里挂着梁先生的画像,让人肃然起敬。

主楼在梁公铜像右后侧为砖木结构,水泥罩面,塑有花纹,石砌高台阶,双槽门窗,一、二层各有 9 间居室。一层有一间大厅,大厅右侧是梁先生子女们的介绍,其中最惹世人注目的无疑是其长子梁思成,未来的中国现代建筑学奠基人在此受到了最精心的教育和栽培,直到成年后才离开这座老宅远渡重洋。而其他子女也在梁启超深厚的“齐家”之道的熏陶下各自成长为出色的学者、专家。顿时感悟到,梁公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维新派代表人,也是一位成功的父亲,子女们的成就证明了这是一个彻底的文化名门世家。一层其余几间房间和二层的房间现在是展厅,里面陈列着梁先生生平的经历及相关照片。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

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在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未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0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革维新的道路,世人合称“康梁”。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1901~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1905~1907年,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达到高潮,梁启超作为改良派的主将,遭到革命派的反对。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梁启超立即表示支持。1907年10月,在东京建立“政闻社”,期望推动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由于清政府并不真心实行宪政,政闻社也因受到查禁而宣告解散。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一度宣扬“虚君共和”,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又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1915年8月,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进行猛烈抨击,旋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袁世凯死后,梁启超依附段祺瑞。他拉拢一些政客,组建宪政研究会,与支持黎元洪的宪政商榷会对抗。1917年7月,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大权。梁启超拥段有功,出任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1920年梁启超回到中国后,以开始集中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该年《清代学术概论》脱稿。1921年梁启超在天津南开大学主讲中国文化史,在京、津多所学校先后七次讲演。1922年梁启超赴各地讲学;10月起,在南京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讲授《先秦政治思想史》一学期;同年《中国历史研究法》出版。1923年梁启超在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清华大学)讲学。1924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出版。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并担任京师图书馆馆长。1926年梁启超因病入院治疗,发现肾有问题。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终年五十七岁。

每个展室里还保存着梁启超先生当年的一些手写书信,那些书信中除了有反袁,维新等的政治豪情,也有些给子女的柔情家书,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父亲对子女们的深沉的爱,浓浓的爱意里更深藏着对子女们学业的关心,也表现出了梁先生对教育、治学的重视。

走出梁启超故居,内心仍然被这里浓浓的历史气息浸染着,为了表达对伟人的敬仰,我们再一次伫立在铜像前,深深地鞠躬,接着默诵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也许风雨的侵蚀已经吞噬了故居当年的宏伟,但是它那不屈的灵魂却丝毫未被玷污过,因为几十载的历史积淀已经使它具有足够的力量屹立于时间的长河中。夜里,窗外一片寂静,回味着那历史的陈香,拿起颤抖的笔,轻轻地写下今天的感触。我们无需用世俗的“对”与“错”来断定梁先生当年的一些选择,也没有权利在这位伟人的身上束缚褒贬的枷锁,但是有一点却需要我们刻在心底—— 梁公的抉择大多是为了拯救近代中国。他的思想如风筝的线,有足够的力量将他的仰慕者牵引到他的方向;他的挣扎如锋利的剑,刺醒后人为民族存亡而奋斗。梁启超先生是救国者们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近代革命者的缩影,他们用炙热的爱国心感化着每一位有良知的国民,用犀利的言辞表现对青年人的期望,我们铭记历史,铭记伟人,更要铭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建设强大辉煌的中国!

第四篇:近代史小组实践心得体会

近代史小组实践心得体会

金工一班 汤轶璇 41121040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人尽皆知。但,它是怎么个难法?历史上川蜀地区又是何时以何种方式与外界开始交流的?这些问题就显得扑朔迷离了。所以,为了进一步拨开蜀道的迷雾,加深自身对古蜀道的了解,借着这次近代史实践的机会,我们小组决定就将主题定为《大道出川》——古蜀道的探索;以古蜀道为对象进行此次的实践活动。

从古至今,蜀道的发展经历了无数的改变。为了能够真实了解古蜀道的发展源头,我们首先分工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查阅文献看起来很简单,可真正做起来却并不轻松。要想在一大堆毫无线索的典籍中查阅出你想要的信息也需要一些技巧。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一个星期的图书馆和网络的全线搜索,资料的查找工作圆满完成。虽然辛苦,但在资料查找工作中我们也收获了许多。比如:从中我们得知,三星堆中有很多物品不仅有中原元素,也汇集了印度、越南等地的风格。这说明,虽然那时并没有明确的古道记载,但文化的交流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古道存在的可能性。

蜀道从最初的只有艰难的土路,到汉初的水域,再到现代的航空线。它的发展史可谓丰富多彩。为了能有一个更好、更直观的了解,我们小组决定去三星堆及陈仓道进行实地参观,用真实的触感来体会真正的古蜀道所承载的交流。

在三星堆,我们亲眼见到了之前在古籍上多次出现的物品,无不为它的创意与做工而震撼。也深刻体会到了作品风格与中原的差异,从而对古蜀与外界交流一说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陈仓道,我们真正踏上了这条道路。虽然道路已经不尽相同,但周围古老的树木、郁郁葱葱的树叶、粗壮有力的枝干无不在向我们叙说着这条路曾经的辉煌。也只有亲自走上了这条路,才对古蜀道的文明有了更深的体会。

荔枝道离我们太过遥远,我们无法亲自到达。所以,我们采用了通过大量资料来了解的方式。根据一个个资料的记载,我们共同分析商讨,最终画出了一张我们所认为的荔枝道的线路图。因为是自己所画,所以,每个人对荔枝道的发展及线路都有了深刻的印象,也对古蜀道发展的缘由产生了自己的思考。

时间是短暂的。在短暂的时间中我们尽了最大的力气来围绕古蜀道做了探索。虽然最后得到的知识有限且并不十分全面,甚至在某些方面会有些偏差,但,从我自身而言,我是真的从本次实践中收获了许多——不仅是知识上的,还有团队合作、共同奋斗的精神!我想,这才是本次活动所带给我最高质量的收获!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实践环节调查报告2

中国近代史实践环节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许多大学生在近代史课堂上无精打采,做其他作业,玩手机,打瞌睡,有的甚至干脆逃课。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决定在全校院内做一次调查,以了解学生们关于近代史课的想法及态度。

其中调查问卷由组长根据学生们上课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其中前十道题为开放式,后两道为封闭式题。问卷设计之后组长安排20个成员分别去生化系、外语系、数学系、电子系、商学系、机电系、土木系、艺术设计系、音乐系、国医、国教、文法、计科、软件等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基本全部覆盖整个校园,所以基本上能够正确反映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及态度。其中发出的问卷全部收回,然后根据调查情况由组长及组员***共同完成本次调查报告。

二调查目的: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能找到学生消极对待近代史课的原因,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也能使同学们认识到消极对待中国近代史课情绪的不良后果,因此要努力消除消极对待近代史课的心理,为了自己也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而奋发学习。

三 从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1、你认为高校开设近代史课()

A非常有必要B有必要C不大必要D没必要

2、你上中国近代史课的重要原因是()

A是必修课必须上B提高思想政治修养C单纯的应付考试D受学校纪律约束

3、你认为实践教学课中的哪种类型的科学性最强()A论文B调查报告C读后感D观后感

4、你对中国近代史教学的总体印象的()

A非常满意B满意C较满意D不满意

5、你认为中国近代史教学对你今后的发展()

A非常有帮助B有帮助C帮助不大D没有帮助

6、如果中国近代史是选修课,你认为同学们选修的情况()A绝大部分学生会选修B部分学生会选修C很少有学生会选修D基本不会选修

7、你在中国近代史课上表现()

A认真听讲做笔记B只听不做笔记C看其他书或打瞌睡D根本不听

8、有的学生在中国近代史教学课堂逃课,你认为最主要原因()A有其他更重要的事B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C与专业课无关D自身纪律性不强

9、你认为开展深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

A非常有意义B有意义C意义不大D没有意义

10、你认为教师使用讨论辩论等方法对增强教学效果()A非常有帮助B有帮助C帮助不大D没有帮助

11、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学生写论文大量在网上抄袭,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12、你认为中国近代史教学环节需不需要改进?为什么?

针对以上十二个问题,从已回收的的问卷中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的回答都还很认真,表明此次调查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被调查的问卷中可以看出,近代史课上的确存在许多同学心不在焉的情况。譬如第6题,有62位同学选择了B,即只听不做笔记,占62%;有20位同学选择了看其他书或打瞌睡,占20%;有8位同学选了根本不听,占8%;仅有10名同学选择了认真做笔记。而产生情况这种的原因在第8题可以看出来,有80%的同学对教学内容基本不感兴趣,也有10%的学生回答与专业课无关,其余的少数同学回答的则是A或者D。此外在12题中,也就是“是否学要改进中国近代史的教学方式”,有93%的同学认为需要改进,所以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教学方式:我们的教学模式太过死板,对学生们的吸引力不够,不能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以至于许多同学丧失了兴趣。

四深究原因

鉴于以上情况,通过讨论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某些学生态度不端正,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

2许多学生摆脱了高中的约束生活,太过于放纵自己。

3对课堂上的内容不敢兴趣,没有耐心去听。

4教学模式过于呆板,不能够调动广大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五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同学们自身的缺点和《中国近代史》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了解决问难题的一些办法:

1在思想方面:加强同学们的思想教育,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在教学方面:

第一,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因为以往上课都

是老师通过放幻灯片来讲课,而学生

只是机械的听,不能调动学生们的积

极性,效果不好。分组讨论可以充分

调学生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

量。

第二,配以创新。多放一些与历史有关的视

频、照片,配以生动的故事叙述,让

学生们想听。

第三,采用学生提问,老师回答的方式。古

人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

解矣。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想学的同

学学得更好。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课所持的一些消极态度,我相信通过提高学生们的觉悟及改进教学方法,大学生对近代史课的学习兴趣会有很大提高,当然这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任重道远,大家一起努力吧。

调查人:全部同学

调查时间:8—12周

下载近代史纲要多环节实践教学小组实践报告[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代史纲要多环节实践教学小组实践报告[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计小组实践报告

    会计小组实践报告引言 2008年11月我们对南京协同软件公司进行调查,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对南京协同软件公司的财务,会计岗位等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会计学老师的指导以及我们小组......

    实践教学活动总结《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发

    实践教学活动总结 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学院——《中国近代史纲要》课 作为在校的大学生更要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纽带,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唐太宗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报告

    合肥学院中国近现代史课 实 践 教 学 报 告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指导教师 詹玉华 系 别 经济系 班 级 12级金融2班 姓名(学号) 马季 1210032001 王玮 1210032002 吴......

    近代史实践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之社会实践小结 本学期近代史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了解一个与桂林有关的历史人物,我们小组就各个成员对桂林的了解以及时间分配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坐落于距桂......

    近代史实践感想

    这是我第一次做课题。虽然我从没从事过,或者说是了解过这方面的知识,但我还欧式用心去做了,因为人生总有这个那个的第一次。尝试过,才会有经验,才有下一次的熟练,后来的得心应手。......

    近代史作业实践报告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 实践考察报告 题目:走进大美临沂 ------参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有感 走进大美临沂 ------参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有感 一、 考察目的 通过对华东革命烈......

    近代史-郑州市博物馆实践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社会实践作业 报告名称: 年级专业:学生姓名: 学 号:评阅教师: ______ 提交时间: 2012—2013 学年 第 2学期 关于郑州博物馆爱国教育基地的考察报告 调查......

    《中国近代史》实践教学论文

    海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代史》课程实践教学论文(二○二 〇 至二○二 一 学年度第 二 学期)论文题目: 论地域对革命精神形成的影响 学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