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盛世财富2015年网络信贷行业发展报告即将发布
盛世财富2015年网络信贷行业发展报告即将发布
据盛世财富了解到 《中国网络信贷行业发展报告(2014-2015)——P2P网贷平台风险评级与分析》即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份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牵头,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和网贷天眼等研究机构提供学术和技术指导支持并成立联合课题组。
课题组通过对中国P2P网络信贷行业历时一年的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合规风险四个风险维度对我国104家P2P网贷平台进行风险评级。
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市场上首次以第三方身份从投资者角度对现有主流P2P平台从金融风险的四个风险维度进行的风险评级。
盛世财富了解到,评级人员是央行、银监会、社科院以及第三方数据提供方,所采用的评估体系是基于中国P2P网络信贷行业的金融环境,监管现状和P2P平台的运营模式而设计的,并由中国最权威的金融监管及学术研究机构参与。
一、《中国网络信贷行业发展报告会(2014-2015)》 暨P2P网贷平台风险评级发布会背景
本着完善中国金融体系,促进网络金融健康发展,同时为中国网络金融监管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的宗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牵头,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金融监管和研究机构提供学术和技术指导支持,成立联合课题组,针对中国P2P网络信贷行业发展进行长期跟踪和调查研究。经过课题组历时一年的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第一期研究成果已经以专著《中国网络信贷行业发展报告(2014-2015)——P2P网贷平台风险评级与分析》形式,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核心内容是基于中国P2P网络信贷行业的金融环境,监管现状和P2P平台的运营模式设计出一套较为系统、科学和合理的评估体系,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合规风险四个风险维度对我国P2P网贷平台进行风险评级,并选择了该行业具有领先地位的104家平台进行评级和分析。
2015年4月24日举行《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发展报告(2014-2015)——P2P网贷平台风险评级与分析》新书发布暨P2P网贷平台风险评级结果发布会,诚邀各位业界同行与专家学者和监管层领导就中国网络借贷行业的风险管理与监管等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我们还将对我国网络借贷乃至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进行持续研究,对P2P网贷平台的评级结果进行定期发布(2015年计划每季度发布一次)和长期跟踪,以促进中国以P2P借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盛世财富将会持续关注。
第二篇:行业发展报告
玉树县个体私营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概况
玉树县位于省境南部、州境东部,东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毗邻。县政府驻结古镇。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府驻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4493米。通天河、扎曲、巴曲流经。玉树县辖3个镇、5个乡:结古镇、隆宝镇、下拉秀镇、仲达乡、巴塘乡、小苏莽乡、上拉秀乡、安冲乡。属典型的高原高寒气候。全年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两季之别,冷季长达7~8个月,暖季只有4~5个月。年均温2.9℃,1月均温-7.5℃,7月均温12.5℃。年降水量487毫米。有耕地5000公顷,可利用草原116.3万公顷,森林2.9万公顷。有虫草、川贝母、大黄、羌活等400余种药材和百余种野生动物,其中16种列为国家保护动物。经济以牧业为支柱,农牧结合,个体经济有工业、手工业、运输、商业、建筑、种植业、修理业、加工业和饮食服务业等。主产牦牛、冬虫夏草、藏獒、犏牛、绵羊和小麦、青稞、马铃薯等。工业不发达。与称多、杂多、治多、囊谦、曲麻莱五县和西宁市通公路。名胜主要有文成公主庙。
二、玉树县行业发展现状
(一)震前、震后基本概况
截至2009年10月20日,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1950 户、1
从业人员4278人、资金数额4520万元;共有私营企业50 家,投资者人数71 人、雇工人数 671 人、注册资本 2530.7万元;共有内资企业15户、注册资本(金)3041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注册资金238.7万元。截至2010年10月20日,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2856户、从业人员5278人、资金数额6520万元;共有私营企业90户,震后新增23户,投资者人数158人、雇工人数1148人、注册资本8358.3万元;共有内资企业18户、震后新增2户,注册资本(金)1718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注册资金255.7万元,农村经纪人已达39名,招商引资共计3000万元。其中食品类368户、服务类400户、日用品类488户、蔬菜水果肉食类197户、粮油类130户、五金类211户、餐饮类372户。其中无照经营509户(其中312户为原来三江源商贸城经营户为集体营业执照,180户已经在我局最近恢复注册登记工作以来完成全部登记工作,还有少部分为前置手续不全,无法办理营业执照。),流动小摊贩181户,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大部分个体户少则10-20万多则上百万的库存商品,积压待销。截止到2010年10月20日,全县共有 12件注册商标,6件正在申报注册之中,2 家涉农企业商标正在培育当中。
4.14地震发生后,我辖区个体工商户受到巨大损失,通过各方努力,抗震救灾取得巨大胜利,经商户也逐渐恢复到灾前心态,积极投入灾后市场重建,甚至许多外地人员看到
灾后重建的市场需求和长远发展,纷纷来玉树经商投资,由震前的个体工商户1970户、企业72户,增长到震后的2856户,94 户,市场进一步复杂多变,加上经营场所不固定,人员流动较大,市场监管难度进一步增大。
企业多以国有企业(如:通讯、银行等)、酒店、贸易、商贸、建筑、运输为主,还有少数几家旅游、乳品加工、饰品等加工作坊,没有形成规模。且多以服务本地社会生活为主的二、三产业为主,缺少富有市场开拓性经验的人才,没有形成品牌建设战略。个体经济多以食品、餐饮、五金、服装、饰品、家具、服务、加工为主,发展比较成熟,但物流成本过高,物价相对较高,且环境、服务较差。
(二)震前发展状况分析
1、没有开拓发展本地特色资源,作为三江之源的玉树,丰富的畜牧资源,没有加工、没有规模物流、没有市场开拓、没有品牌推进;富有康巴民族特色的文化风情开发、发展、利用有限、旅游开发不足、整合资源能力不够,不能带动相关的产业链条。
2、个体经济发展成熟,各行各业已形成成熟的竞争市场,以保障社会生活为主的个体经济虽能满足本地社会生活,但是个体经济规模小、经营环境卫生条件差、货物品种少、没有中、高端产品,消费观念也显滞后。
3、生态养殖行业和生态开发力度不足,缺少与本省和外省
企业的联系沟通,没有形成生态资源外供、初步加工、代加工等产业链条。
三、今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以发展生态经济和高端生态旅游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本地人口稀少、消费能力有限,不能要求所有的产业、行业都发展,因为没有较强的竞争力,要以生态旅游推动生态经济发展,让部分生态经济产品推向全国、甚至国外。
2、生态经济以畜牧产品为主,实现规模养殖、加工、代加工。以生产绿色生态产品为导向,大力生产虫草、牦牛、藏药等生态产品,实现加工、代加工、出口。
3、旅游产业形成资源整合,加强宣传。实现高端旅游特色产品。
4、部分畜牧产品实现集中网络经营模式,以网络销售、团购模式打开销售市场,以“玉树”地域品牌为宣传导向,政府带头,吸引民资,带动产业发展;
5、加强物流产业发展。产业形成规模,物流必成规模,建立完善的物流队伍,加强与四川、西宁地区的物流行业合作,较少地区偏远的不利影响,减少物流成本;
6、大力发展藏医事业,与产业、旅游结合,加强与藏医学院的合作,推动藏医事业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发展。
7、大力培养经济人才、经营型人才队伍,大力吸引外商投资;加大本地人才培训,培养出有经营知识、销售知识、网
络知识、产品知识的综合型人才队伍;
玉树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第三篇:中国小额信贷行业发展的影响
Ⅳ.中国小额信贷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小额信贷行业发展的宏观层面影响
1.小额信贷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小额信贷的实施和推广,为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输入了大量的资金,缓解农业资金
紧张的矛盾,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有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2.小额信贷是扶贫的有效工具
小额信贷通过提供存款、信用和保险工具使得贫困人群可以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增强
贫困人口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进行更加稳定的消费,更加有效的管理风险,进行微小企业经
营并增加自身的盈利能力,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以陕西省洛南县为例,1997 年投放小额信贷到户贷款 1501 万元,扶持贫困户 1.5 万户,户均增加收入910 元,解决了全县 8.2 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一年之内解决温饱人数超过
前 3 年的总和。截至 2002 年底,陕西全省共投放小额到户贷款 52.35 亿元,到户贷款余额
达26.74 亿元,累计扶持户数 157.71 万户,其中贫困户 157.31 万户,户均享受扶贫贷款3300
多元,被扶持户大部分解决了温饱问题,脱离贫困线。
3.小额信贷的实施促进了评估事业的发展
农村实施小额信用贷款,是建立在农民信用的基础之上,不需任何抵押和担保,而农户
信用的确定与等级的划分,完全采用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评估理论,农民的信用是建
立在评估的基础之上,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在评估组织的建立与评估方法上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二、小额信贷行业发展的中观层面影响
1.小额信贷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不规范的民间借贷
在中国,民间借贷较活跃,并且,有不少的民间借贷利率较高,小额信贷的发展,为民
间借贷资金市场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排挤了一部分高利贷行为。
2.小额信贷促进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
1999 年,农村信用社领域内开始开展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是正规金融机构第一
次引入小额信贷业务;2005
年,川、黔、陕、晋、蒙五省区设立“只贷不存”小额信贷机构 试点;2006
年底,银监会进一步允许设立小额贷款子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
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又为小额信贷在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政策空间;2006 年3 月开始,中国邮政储蓄机构开始试点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又使小额信贷在正规金融领域
内的进一步拓展。小额信贷的机构多元化促进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以及农村金融机构
业务和领域的多元化,增加了农村金融的供给主体,在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也加强了机构间的有效竞争,从而提高了农村金融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3.小额信贷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
小额信贷不同于正规商业银行,也不同于传统政策性金融的特征,使得它在为中低收入
和贫困阶层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可以实现某种程度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小额信贷作为一个
新兴金融组织的最基本的特征。小额信贷要求市场化利率,从而探索了一条体制上与商业性
金融融合、目标上与政策性金融融合的特殊发展道路。
4.小额信贷优化了农村信用环境
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基于农户信誉发放的,而这种信誉来自乡镇政
府和村民共建,这是金融信用与社会信用相结合的有效方式,这是一个良好的信用大环境。
同时,通过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信用社在农村的业务也将由单纯的种养大户、个体商户等扩
展到一般农户和贫困户,拓展了业务的深度和广度。
三、小额信贷行业发展的微观层面影响
1.小额信贷对妇女的影响
(1)参与家庭决策。小额信贷改变了妇女传统的行为模式,为妇女提供了参加家庭决
策的机会。据估计,2008 年底,获得微型贷款的贫困妇女在 5000 万人左右。
由于小额信贷从申请贷款、借款、投资到还款都是妇女在操作,在经常性还款压力下,促使大部分妇女走出家门进入市场,参与商品交易。通过与外界接触,妇女不仅得到了学习的机会,而且大大增加了她们在家庭决策中的参与权和家庭地位。
(2)地位的变化。小额信贷提高了借贷机会的公平性,为弱势群体,尤其是贫困妇女
供了创造收入的资金和机遇。通过小额信贷经营项目,妇女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有的甚
至超过家庭中男性的经济收入,女性因此也成为家庭决策的角色,使得“男尊女卑”的家庭地
位有了明显的改变。由于小额信贷项目的成功和家庭地位的改变,妇女的勇气和自信心进一
步增强,妇女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增加了她们的自信心,提高了妇女在家庭和社区中的地
位。
(3)素质的提高。小额信贷为妇女提供信用贷款金融服务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的非金 融服务,如培训、技术和物资的支持。这些非金融服务在向贷款者提供生产技能的同时,也
使她们的就业能力得到了提高、意识得到更新、知识得到增长。如对妇女进行的以儿童权利
为基础的观念培训、以及向妇女提供的母乳喂养的知识,使得妇女具有更科学抚养知识,能
够更好的承担起抚母性的责任。
2.小额信贷增加了农户收入。
据河南农民使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情况的调查,河南济源市辖内 100 个贷款农户在
2002 年人均纯收入2852 元,较 1999 年增加 1147 元,增长 67.3%;利用小额信贷带来的纯
收入户均5802.35 元,是贷款前的2 倍。
3.小额信贷的推广增强了农民的信用意识
在推行小额信贷的同时,农村信用社会同乡镇、村政府开展了创建信用村(户)工作,业务和领域的多元化,增加了农村金融的供给主体,在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也加强了机构间的有效竞争,从而提高了农村金融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3.小额信贷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
小额信贷不同于正规商业银行,也不同于传统政策性金融的特征,使得它在为中低收入
和贫困阶层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可以实现某种程度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小额信贷作为一个
新兴金融组织的最基本的特征。小额信贷要求市场化利率,从而探索了一条体制上与商业性
金融融合、目标上与政策性金融融合的特殊发展道路。
4.小额信贷优化了农村信用环境
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基于农户信誉发放的,而这种信誉来自乡镇政
府和村民共建,这是金融信用与社会信用相结合的有效方式,这是一个良好的信用大环境。
同时,通过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信用社在农村的业务也将由单纯的种养大户、个体商户等扩
展到一般农户和贫困户,拓展了业务的深度和广度。
Ⅵ.中国小额信贷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小额信贷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影响加大,各界日益认识到居民享受金融服务不仅仅是一种单
纯的资金行为,更是一种权利,从而产生了影响深远的金融普惠制理念,这一理念促进了小
额信贷的快速发展。
(一)从小额贷款到小额信贷
1980 年代以来,小额信贷发展迅猛,规模快速增长,小额信贷产品与服务也日益贴近 小额信贷市场和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小额信贷机构多元化,小额信贷产品和服务也更加多元
化。国际上越来越多的机构已经认识到,除小额贷款之外的其他金融服务,包括小额储蓄(包
括自愿储蓄和强制储蓄)、小额保险、汇款、托收、信用担保和租赁等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
务,对于中低收入人口至少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这意味这国际范围内小额信贷的发展开始逐
步从传统“小额贷款”向为中低收入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小额信贷”过渡。
(二)从福利主义到制度主义
最初的小额信贷大多从非政府组织(NGO)基于消减贫困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社会
试验开始,这些组织以社会发展为己任,通过向贫困社区提供小额金融服务,以及其他非金
融社会服务如技术培训、教育、医疗等,努力实现减贫和经济增长目标,称之为“福利主义
小额信贷”。与之形成对比的“制度主义小额信贷”则首先关注商业可持续性,并在商业可持
续的基础上努力扩大业务覆盖率,为更多的中低收入人口提供金融服务。随着小额信贷机构
在国际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对可持续性的首要关注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国际认同,这意味着制
度主义理念逐渐将更受关注。制度主义坚持“双赢”的社会承诺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得
政府对于财政投入可行性的考虑、公众和国际捐助资金投入的扶贫愿望,以及强调市场化原
则的学术界观点,都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从而也寄托了社会各方的期望。
(三)逐步放松有关小额信贷的利率管制
小额信贷机构既然主要面对无力提供担保(抵押)的客户发放额度较小的贷款,那么它
就必然具有较高的交易成本和风险损失。所以,各小额信贷机构往往对贷款客户要求较高的利率以覆盖成本。按照有效利率计算,许多机构要求的利率要达到 20% 以上,有的甚至达
到 100%。不过,虽然小额信贷的利率远远高于商业银行和国际金融市场,却仍然要比高利
贷利率低很多。对于高利率政策的支持还有一个更重要也更根本的原因是,较高的利率有助
于提高中低收入者对于贷款的可获得性。农村金融实践已经表明,补贴性的低息或优惠贷款
必然造成农村金融市场上的超额需求和信贷配给。在争夺这些补贴贷款的时候,中低收入者
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资金往往被那些具有某种权利优势的阶层获得,同时也常常伴随着金融
机构工作人员的寻租行为。事实上,如果中低收入群体想要在这种非市场竞争中获得低息贷
款,就要额外付出许多其他成本,如参加游说和贿赂等活动的成本。而这些成本的加总,可
能已经远远大于小额信贷机构要求的较高的利息。相反地,小额信贷机构的较高利率可以有
34效地将非目标群体排斥在外,从而保证中低收入阶层对小额信贷的可获得性。
(四)小额信贷与保险结合,推动小额信贷发展
小额信贷业另一个倍受关注的金融服务是小额信贷保险。小额信贷保险以农村信用社等
农村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为切入点,转移农民因疾病、残疾或意外死亡导致的没有经济能
力如期还贷的风险。小额信贷保险产品针对性强,费率较低,解决了贷款农户和农村信用社
两方面的风险保障问题。农户小额信贷保险属于典型的保障类产品,针对性强且保费低廉,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不容忽视,不仅可以实现借款农户、农村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三方 共赢的目的,在服务“三农”和创新银保合作模式方面也探索性的开辟了新路径。
小额信贷保险在小额信贷发展的基础推广并发展,使得农村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更加多
元化,在保障了农民对保险产品需求的同时,完善了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促进了小额信贷行
业的发展。
此外,小额信贷业在存款、托收和信用担保等方面也同小额信贷一样,在丰富农村金融
市场,为中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地区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中国小额信贷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国际小额信贷行业的巨大成功给中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小额信贷已经从世界的某些区域扩展到几乎覆盖整个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就其
展开的规模而言,已有达到全国规模的样板。就其组织机构而言,有国家正规银行实施小额
信贷成功的例证;有非政府组织服务于最贫困人口和实现机构自我生存双重目标的典型;有
不断扩展业务的专门小额信贷机构的先锋;有专门成立特殊银行满足特殊需求的成功典范。
尽管如此,规范和成功的小额信贷的历史还不长,成功的比例也不高,在国际社会尚属一件
新生事物,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各国在如何推动小额信贷从试点到推广再到制
度化的发展方面仍需要积极探索,诸多的问题正有待于小额信贷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及政策制
定者来回答。
(二)国际小额信贷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小额信贷产业发展提供了示范效应世纪 80 年代积累的小额信贷经验基本上是减贫模式在某些条件下可以推广,这一认
识导致了全球小额信贷业的巨大发展。随着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影响加大,各界日益认识到
居民享受金融服务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资金行为,更是一种权利,从而产生了影响深远的金
融普惠制理念,这一理念促进了小额信贷的快速发展。
(三)国际小额信贷行业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
199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达到 300 家左右。比较大的机
构和项目的覆盖面达到5000 左右的农户,小的不到 1000 户。更重要的是,对于中国非政府
组织小额信贷来说,国际机构捐赠是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且以不同的方式对中国的小额信
贷发展提供了支持。
35其他借款人。(2)小额信贷机构单位贷款成本较传统银行高,如出现同样金额的贷款损失,小额信贷机构的资本水平下降得更快。(3)小额信贷的发展历史较短,经营者和监管当局缺
乏控制小额信贷风险的经验。
然而,中国的小额信贷机构风险控制能力还很弱,表现之一为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以 农信社为例,据统计,1999 年的不良贷款率约为 15.53%,2000 年大幅增长至 27.25%,此
后更是逐年上升且增速加快。政府背景的机构中逾期90 天的贷款在 50%到70%,其他社团
机构回收率在 90%,收益在7%左右,各项指标与国外相比都有明显差距。不良贷款率高主
要是由于小额信贷的本质与具体管理因素共同造成的。小额信贷专门针对贫困群体,这一群
体本身就具有较高的还贷风险性,特别是在缺乏配套技术、管理和政策配合的情况下,贷款
难以成功发挥原有的作用;同时,小额信贷管理人员主要由政府人员组成,非政府机构则缺
少专业人员,在贷款的鉴别与发放以及债务追讨方面都缺乏经验和能力。
此外,小额信贷还存在经营风险问题。由于小额信用贷款是不需要抵押和担保的,因此
对于从事小额信贷项目的单位就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由于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它的发
展和农民的收益受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很明显,同时这种影响会遍及整个地区,在该地区运作的小额信贷机构就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另外,由于农民自身的原因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农民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也处于劣势地位,这无疑也会间接增大小额信贷组织的风险。经营风
险也来源于其过高的运营成本:一是因为大部分小额贷款机构在资金、政策和人员方面不得
不依靠政府,机构人员、办公支出与政府人员及支出无法分开,资金浪费严重;二是财务会
计制度不健全,同时也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加以控制监督;三是资产折旧和人员培训等均由
资助机构免费提供,这部分成本没有进行核算。
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来说,它还面临着一类特殊的金融风险:由于法律地位的模糊导致的风险8。首先,小额贷款的最大风险依然来自于借贷者的信用度,而社会的诚信评估制度也
没有建立起来,配套法律又缺位。现行的《商业银行法》不能覆盖小额贷款公司,对于像担
保物和反担保物的设置、处置、质押、抵押等等问题,都没有具体规定,基本上是一种信用
放贷,在中国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信用贷款的风险是相当大的。其次,小额贷
款公司只能发放信贷而不允许吸收社会资金,陷入两难境况:一方面,小额信贷公司吸收资
本没有法律依据,加之贷款公司自身的监管和信誉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国家很难给予吸收本
金方面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一个资金运营机构“只贷不存”,是违反常规的运作,很难壮
大和发展,其生命力受到很大制约。
引发小额信贷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资金短缺和投向单一。任何小额信贷的开展都依赖于放贷机构所拥有的可以放贷的资金,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是小额信贷项目得以开展的基础。贷款者的还款动力来自于可以再
次借到资金,而如果借款者得知小额信贷机构的资金没有保证或没有后续来源,那么他们就
很有可能不还款或滞期还款,从而导致项目失败。中国小额信贷机构发放的信贷资金主要是
国际援助、捐赠、扶贫贴息贷款等。然而大多数小额信贷在项目启动1-3 年后即出现资金严
重短缺问题,小额信贷的规模偏小,满足不了农户的需要,这也是导致风险居高不下的原因
之一。农户小额信贷的投向大多集中于同一产品或同一项目,导致放贷的地域和行业集中,信用风险不能被有效分散。在农业生产经营增长潜力有限的情况下,较高的协变性风险的存 在导致农信社在开展无担保的小额信贷业务积极性不高。注:2008年4 月24日,银监会出台了《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
政策的通知》,使得央行使点的小额贷款公司获得了合法的身份,但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风险。
2.小额信贷的利率、期限缺乏灵活性。在中国大部分小额信贷实行的是不浮或少浮的
优惠利率政策。这种低利率政策,无法弥补小额信贷的高运作成本与管理成本,使小额信贷
在贷前就暴露在利率风险下。低利率政策也导致了资金很大程度被富裕农民和企业占用,偏
离目标集团。贷款期限影响着还贷计划,信贷机构的财务收入,客户的财务支出和最终使用
贷款的可持续性。小额信贷期限最长为一年,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周期一般较长,从而出现
小额信贷贷款的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相脱节,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周转,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3.信用评定制度不健全。小额信贷理论认为,农信社贷款对象应是具有一定还款能力
和还款愿望的中低收入阶层,中国对还款能力和还款愿望的评价是以农户信用等级高低为标
准的。因此,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成为决定还贷率高低的重要环节。而在实
际操作中,由于信用档案资料不够准确及时,评级带有盲目性;信用评价受多方干扰与影响,如村干部照顾关系评级,带有明显的偏向性,虚报数据和信用等级;评级缺乏复审,呈单一
性。信用等级不准确,贷款额度核定不科学,甚至可能造成不够条件获得贷款的人也借此获
得贷款。
4.小额信贷的保障机制不健全。中国实施的小额信贷制度很大程度上移植于孟加拉乡
村银行。在乡村银行模式中,定期还款制度和小组中心会议制度是其始终坚持的两大基本原
则,正是这两大基本原则的实施,才使得借款户的还款率高达 98%以上。这是因为,分期
还款对贷款农户来讲,实现了还款压力分散,使贷款机构最大限度减少了贷款损失;小组中
心会议制度通过小组这个集体,农户之间可以互助、互督、互保。但是中国农户小额信贷,在还款方式上基本采取的是到期一次性还清制;并且由于中国农业人口居住的广大地区多为
贫困地区、交通条件恶劣、居民居住分散,召开小组中心会议成本高。据调查,一些农户往
返参加一次中心会议仅在途时间就要2 个小时,行程几十余里。同时小额信贷机构也未对中
心会议给予高度重视,出现了小组中心名存实亡,互助联保功能丧失,贷款拖欠率增加。
5.小额农贷贷后管理不到位。小额农贷回收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贷后管理不到位。
长期以来,“重放轻管”的错误认识一直在基层蔓延,小额农贷发放后,贷后管理跟不上,部
分信贷人员未能及时主动跟踪检查小额农贷使用情况,进而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
措施。同时小额信贷在投放后缺乏对贷款人的技术培训,从而导致农户项目失败率高,资金
使用效率低,贷款到期无法偿还。
总之,有效地控制小额信贷机构的风险,是影响其在中国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贷款利率问题
由于不需要建立新的金融组织来发放小额信贷,加之贷款的方式也较国外简便,因此中
国正规金融机构的成本可能比国外同类贷款低一些,但也需要 5%-7%的利差。农村信用社
资金成本在 3.5%左右的情况下,贷款利率在 8%-10%才能使项目自负盈亏。因此,应根据
各地情况测算盈亏平衡点,再加上正常利润算出小额信贷的合理利率水平。
2008 年4 月24 日,银监会出台的《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
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对四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做出了规定:按照市场化原则
进行经营,贷款利率上限放开,但利率不得超过司法部门规定的上限,即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 倍;下限为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 倍,浮动幅度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确定。有关
贷款期限和贷款偿还条款等合同内容,均由借贷双方在公平自愿的原则下依法协商确定。很
显然,小额贷款公司设立门槛的放开,并不表示可以发放高利贷。
40信贷市场。
(4)建立农村贷款担保体系。农村企业或个人信用能力普遍较弱并缺乏合格抵押物,建立起必要的信用辅助机构,为农村企业和个人提供资信担保,以增加农村小额信贷有效需
求。
5.引导小额信贷批发机构的创建,特别是建立小额信贷投资基金,这是小额信贷行业
健康稳定发展的资金来源基础。
6.为小额信贷提供金融基础设施。小额信贷组织的发展,也需要一些中介服务,如小
额信贷客户征信系统、信息管理系统MIS、小额信贷机构评级体系、小额信贷组织运作的审
计监督机制、小额信贷机构进入国内外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机制,等等。
三、加大政府支持小额信贷的力度,为小额信贷发展提供制度环境
l.采取税收减免和融资便利等倾斜的政策措施。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门应在税收、资金、利率等方面向小额信贷实行一定程度的倾斜,特别是在税收政策上,应给予小额信贷机构特
别优惠安排,并探讨对小额信贷机构的再贷款的可行性,降低同业拆借市场的高门槛限制,让小额信贷机构能够在同业拆借市场自由地进行融资活动,以增加小额信贷市场的资金供
给。
2.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一是建立社会征信系统,建立农村
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库,并在全国范围内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二是实行信用评级制度,建
立健全个人信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监督机制。由资信评估机构根据规范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估方法对农村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有条件的担保机构在贷前调
查时可与当地人民银行联合对借款人进行个人诚信的查询。三是要加大个人信用意识教育,建立失信惩罚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不同的信用奖惩机 制,从而约束金融消费主体的行为。四是有效维护金融债权,打击逃废债行为,整伤信用环
境秩序,优化信用环境。
3.尊重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自主权,减少不适当的行政干预。一是政府应改变对小额
信贷机构的领导管理方式,要充分尊重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自主权,不干预其正常的业
务经营。二是规范执法部门的工作行为,客观公正地处理各类金融案件,公、检、法部门在处理小额信贷案件纠纷时,要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坚持依法办理,决不偏袒任何一方。
4.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采取更加灵活的小额信贷利率政策,允
许其按照市场机制在法律监管下自由决定利率;建立小额信贷担保基金,为其从金融市场获
得资金创造条件;适度推动小额信贷机构向吸存机构的改进;继续加大小额信贷公司等市场
化金融性营利机构的试点,同时发挥区域性金融机构的作用;进行小额信贷机构多元化、多
种所有制试点,为在县域内新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创造宽松的政策条件,给公民
以融资的便利,降低从事合法金融活动的门槛,从而有效降低人们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概率;
适度引入民间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创造适度竞争的金融环境,提高小额信贷的服务水平和
质量。
5.加强立法,进一步完善政策及法律环境,规范小额信贷市场发展。对于微额金融业
务,中国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仍限于小额信贷公司的相关问题,对于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和商业
银行介入农村小额信贷业的监管制度仍需完善。并且保证介入农村小额信贷业的商业银行较
少受到各地区的行政干预,以保证其商业化运行。
第四篇:《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在京发布--2014.1.16
《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在京发布
港华燃气 发布时间:2014/1/16
由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编撰的《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1月15日在京发布。根据报告,2013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8.1%和31.6%,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预计2014年国际油价将小幅回落,美欧亚三地气价价差继续缩小,而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速将小幅回升,天然气需求继续快速增长,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或增至6.3%。
2013年我国石油和原油表观消费量分别达到4.98亿吨和4.87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7%和2.8%,增速较2012年下降2.8和1.7个百分点。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8.1%,与上年基本持平。
2013年天然气需求量迅猛增长,估计2013年全年表观消费量达到16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9%,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由上年的5.4%上升至5.9%。天然气进口量达到53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到31.6%。
生产方面,2013年全国原油产量稳步增长,估计达到2.1亿吨,同比增长2.1%;常规天然气产量约11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页岩气产量预计接近2亿立方;海外油气权益产量超过1.1亿吨,较2012年增长10%以上。
报告预计,2014年我国的石油需求增速将在4%左右,达到5.18亿吨。石油和原油净进口量将分别达到3.04亿吨和2.98亿吨,较2013年增长5.3%和7.1%,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8.8%。天然气的市场供需仍将保持紧平衡,预计表观消费量达到186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0%,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增加到6.3%。
第五篇:中国科学院发布《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
中国科学院发布《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
1、中国科学院发布《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
近期,中国科学院发布了《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高技术发展报告》是中国科学院面向决策、面向公众的系列报告之一,每年聚焦一个主题,4年一个周期。2000年以来《高技术发展报告》已陆续发行15本,分别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与能源技术”和“航空、航天与海洋技术”为主题,系统回顾了我国高技术各领域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内外高技术研究前沿热点与新进展及其产业化前景,多角度探讨了高技术对社会的深刻影响,论述了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战略和思路。2014年报告主题是“材料与能源技术”。
《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有序言及“2013年高技术发展综述”、“材料技术新进展”、“能源技术新进展”、“材料和能源技术产业化新进展”、“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创新能力评价”、“高技术与社会”和“专家论坛”等7章内容,共收录论文44篇。参与撰写的作者多为国内一流专家学者,其中有4位院士,其余为活跃在科研一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科技政策研究专家。
《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内容全面、新颖,语言通俗,有战略高度,有助于社会公众了解高技术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可供各级领导干部、有关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阅读和参考。
2、李龙土院士指出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新型陶瓷材料性能及制备技术不断地提出新的挑战
新型陶瓷,也常被称为特种陶瓷、高技术陶瓷、现代陶瓷、高性能陶瓷、精细陶瓷等。与传统陶瓷相比,这类陶瓷在原材料、制备技术、显微结构、使用性能、尤其是应用领域等方面具有其独特性和新颖性。目前,新型陶瓷材料已成为信息、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生物医学、军事、环境等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同时,其自身也已形成了一个产品种类繁多、市场规模巨大、高速增长的高技术产业。
清华大学李龙土院士认为,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新型陶瓷材料性能及制备技术不断地提出新的挑战,已成为新型陶瓷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也决定了新型陶瓷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随着电子信息产品进一步向微型化、薄层化、集成化、多功能化、高可靠和宽带化的方向发展,功能陶瓷元器件的多层化、多层元件片式化、片式元件集成化和多功能化已成为发展的主流。超高温、超低温、超大热流、超高压、超高腐蚀、超高辐射等极端环境已成为先进陶瓷必须面对的“常态”服役条件。同时,随着新型陶瓷材料越来越多地进入到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更好的亲水性、可与细胞等生物组织表现出更好的亲和性的高性能结构陶瓷将拥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3、北京大学孙强教授认为新材料的设计和研发必将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要想加速材料的合成,节省人力和其他资源,需要改变传统的“反复试验、不断摸索”(trial and error method)材料研发模式。利用现代高性能超级计算机和高速发展的材料模拟技术,从原子和电子层次上构建新材料,从而实现从微观结构到宏观性能的调控,这就是当代“材料设计技术”的概念。新材料的设计和研发必将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北京大学孙强教授在日前出版的《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撰文认为,材料设计的热点领域包括:新能源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学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极端条件材料、超材料。要想在以上重要领域有突破性进展,材料模拟技术本身需要进一步发展。在这方面材料结构的优化算法和材料的逆向设计方法尤其值得高度关注。新材料的设计和研发必将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材料梦”的实现将会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4、锑化物材料与器件研究正处于从实验室到应用的重要时期,将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锑(Sb)化物基光电子材料主要是指包含(InGaAl)(AsSb)等元素的典型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其光电物理性质独特、内涵丰富。锑化物材料在高性能中波红外激光器、中长波红外探测器、高速低功耗微电子器件及热电和制冷器件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发展迅猛。开展锑化物低维材料物理和关键制备技术的研究,对开发下一代高性能器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牛智川研究员在日前出版的《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撰文认为,锑化物材料与器件研究正处于从实验室到应用的重要时期,将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锑化物探测器研究热点方向有以下三个:(1)适应第三代红外探测技术所需要的大面阵、多色、低成本探测器的产业化技术。(2)基于锑化物SL材料发展新型的、有可能实现高工作温度和低噪声的势垒结构(barrier infrared detector)的探测器。(3)雪崩倍增(APD)探测器及主被动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
此外,锑化物激光器的发展趋势是:开发出2~5微米波段的更大功率、高光束质量单管激光器或阵列,以及窄线宽DFB或外腔可调谐激光器。锑化物HBD阵列太赫兹器件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扩大其阵列尺寸并配备读出电路的模块。锑化物热光伏电池具有可吸收中红外光,大大降低供电系统的设计难度,以及提高电池对废热的回收效率等优势,这也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5、大力开发核聚变能源是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
能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核聚变能具有资源丰富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因而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理想能源。大力开发核聚变能源是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
国际聚变界的普遍共识是:在过去的十多年中,ITER的七大部件的研发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成功建设ITER在工程上已无障碍。但顺利实现ITER的科学目标依然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为了成功运行ITER以及确定未来聚变示范堆的发展路线,在过去的2~3年中,美国和欧盟聚变界开展了大规模的科学研讨,对国际聚变研究的现状、成功建设和运行ITER所需的物理技术基础与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聚变示范堆(DEMO)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分别提出了目前成功运行ITER的风险、存在的差距和前沿科学技术问题。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李建刚研究员在日前出版的《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撰文指出,未来5~10年,聚变研究的前沿方向和科学技术问题集中在以下7个方面:(1)燃烧等离子体物理。(2)先进托卡马克稳定运行和可靠控制。(3)ITER/DEMO 等离子体条件下的等离子体与材料的相互作用。(4)稳态条件下的物理和技术。(5)聚变等离子体性能的科学预测。(6)反应堆核环境条件下的材料和部件。(7)示范堆的集成设计。
深入理解以上这7个方面并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法,是成功运行ITER、实现其科学目标,进而成功建设DEMO的关键。
6、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全球的能源结构中将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在成为油气勘探的战略性领域。
页岩气(shale gas)是指赋存于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藏)也被称为“人造气藏”,必须通过大型人工造缝(网)工程才能形成工业生产能力。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将有助于增加全世界的天然气供应总量。
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成功勘探与开发,是全球油气工业又一次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它的意义在于突破了早期油气工业的常规储层下限和传统的圈闭成藏观念,增加了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类型与资源量,实现了当前油气开采技术的升级换代。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马永生院士在日前出版的《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撰文指出,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全球的能源结构中将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在成为油气勘探的战略性领域。发展页岩气对推动我国油气工业的科技进步、带动其它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发展、改善能源结构和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上水平井分段压裂设备正朝大功率、模块化、小型化、便携化方向发展,压裂技术正向高效、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如正在逐步推广的高通道压裂、无水压裂等技术。我国应尽快落实页岩气产业化优惠政策的实施细则,鼓励国有、民营等各类企业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装备的研发、制造以及技术服务,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尽快形成市场化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的产业链,以实现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7、储能技术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储能技术是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撑技术,其应用贯穿于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可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率、供电可靠性和电网安全性。储能技术的突破将深刻改变能源和电力的生产与消费方式,改变电能生产、输送和使用同步完成的传统模式,催生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新材料等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促进其发展。作为多学科交叉的战略性前沿技术,储能技术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国内外储能技术都处于演示阶段,储能产业刚刚兴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立泉院士等在日前出版的《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撰文指出,储能技术未来将出现如下的发展趋势。
在储能本体技术方面,未来的发展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化学电池储能、超导磁蓄能、超级电容器储能。
在应用技术方面,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既要满足电力系统的需求,又要注重利用储能技术本身的优势。当前面向电力系统应用的储能技术尚存在许多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储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很重要的一环,中国要重视储能这一战略性前沿技术的开发,抢占这一新兴产业的科技制高点。
8、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产业化取得显著进展
核电作为一种安全、经济、清洁、成熟的能源,在满足电力需求、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三代核电技术具有比二代核电技术更高的安全性,将是新建核电厂的主要堆型选择。目前,全球首批三代核电厂正处于建造阶段,即将开始规模化商业应用。
中国工程院叶奇蓁院士在日前出版的《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撰文指出,在自主技术积累和参考国外先进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我国在ACP1000、ACPR1000+、CAP1400 等自主化三代压水堆技术的研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有望在不远的未来实现工程应用。这标志着我国在改变核电发展方式,从核电大国转型为核电强国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叶奇蓁院士认为,未来五年是我国三代核电技术产业化最为关键的五年,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首批引进的第三代核电厂将完成建设,并网发电,也将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早投入商业运行的同类型机组。二是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落地生根”,开始首堆工程建设。三是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将在出口市场上崭露头角,获得更广阔的市场机会。四是三代核电装备制造业将突破一批技术瓶颈,进一步提高设备自主化水平。
9、我国特高压输电领域已经实现“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撰文指出,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特高压发展实现了技术、装备、工程、运行、标准的全面突破,超越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特高压输电与高铁、载人航天一样,成为国家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特高压输电是指电压等级在1000千伏及以上的交流输电和±800 千伏及以上的直流输电,适用于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电力远距离大规模输送和跨大区电网网架构建,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先进输电技术,代表目前世界电网技术的最高水平。
当前,我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能源安全、能源经济、能源环境问题突出,煤电运紧张反复出现,雾霾问题日益严峻。加快推进特高压输电技术产业化发展和应用,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治理雾霾、振兴民族工业、带动经济增长、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已建成特高压“两交两直”工程,“一交两直”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哈密南—郑州、溪洛渡—浙西直流和浙北—福州交流将分别于2014 年1月、12 月和2015年3月投产)。在运在建特高压线路长度超过1万公里,变电和换流容量超过1 亿千伏安。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五纵五横” 特高压交流工程和27 回特高压直流工程,跨区输电能力达4.5亿千瓦,满足5.5亿千瓦清洁能源送出和消纳需要。
10、“十一五”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曲婉和蔺洁等人在《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从产业的竞争实力、竞争潜力、竞争环境和竞争态势综合分析。文章认为,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实力总体良好,在信息通信、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高技术产业主要领域,中国技术能力仍有较大差距。其次,产业具备一定的竞争潜力,如R&D人员和经费投入相对较高,产业规模较大,发展空间广阔,劳动力低成本与专利创造优势十分显著,但技术投入和创新活力与发达国家仍有显著差距。第三,中国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颁布了科技体制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文件,并相继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营造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同时,发达国家纷纷调整战略重点,强化高技术产业前瞻布局和未来发展能力,并利用技术优势与贸易规则,力图控制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新兴国家致力于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推动世界高技术产业的经济地理版图重塑,都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形成一定挑战。最后,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呈良性发展态势,资源转化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技术能力与发达国家差距有所缩小;劳动生产率和利税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在全球市场的进出口份额均呈较快增长态势;技术能力显著提升,PCT专利申请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比较优势仍然显著,劳动力成本虽有较快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优势。
11、“十一五”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陈芳和王伟光等人在《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从创新实力、创新效力和创新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文章认为,2006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目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能力最强,增长也最快。其次,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实力迅速提升,但是目前各高技术产业创新实力差异较大,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规模最大、实力最强,且保持大幅增加;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创新实力指数增速最快,创新活动规模快速扩张。第三,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力保持较快提升,但是目前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力较为接近,其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创新效力指数最大、增速最快,创新活动效率效益最高、增长也最快;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效力指数最小,创新效率效益最差。最后,政府不断地营造良好产业创新环境,积极引导和支持高技术产业创新,研究开发的财税政策激励力度加大,有力地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规模的快速扩张,显著增强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实力,但高技术产业创新效力改进相对缓慢,成为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的主要瓶颈。
12、加快构建我国纳米技术发展伦理指南,促进纳米技术可持续发展
大连理工大学王国豫教授等在日前出版的《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撰文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基于纳米尺度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仅向人们展示出巨大的机遇和潜力,而且已经在能源、环保、材料、微电子、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纳米技术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又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尽管这些风险没有实质发生,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为此,欧盟和美国都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一方面致力于跟踪评估纳米技术的风险,考察社会各界对纳米技术的态度和接受程度,另一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伦理原则和行为规范,用于规约从事纳米技术的研究、生产和管理的人员与机构的行为,以促使纳米技术在研发的上游就受到伦理规范的制约。
文章认为,与宏观尺度的物质相比,纳米尺度的物质表现出许多新的特性,其中最明显的特性是结构的不确定性。此外,纳米技术可以与其他技术结合,提升它们的能力,促进它们的发展,但在与其他技术的“会聚”中,其自身也将消失或消融,使得我们无法了解和控制其过程和结果。为此,面对纳米技术的这些特性,只有在研究、开发和生产以及市场化的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制度规范,才能防止纳米技术风险的发生。
文章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发展纳米技术研究的国家之一,处于世界纳米技术研究的领先地位,其产业化推广也较普遍深入。面对良好的发展契机,我们需要借鉴欧美经验,从政府、科学界、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层面入手,构建我国纳米技术发展伦理指南,促进纳米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13、专家提出深化我国科技和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穆荣平研究员在日前出版的《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撰文指出,中国正在步入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时期,同时面临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应进一步深化中国科技和创新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制约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充分释放社会孕育的强大创新活力。
本文研究提出了我国科技和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即以建设现代化强国为目标,按照“简政、放权、立信、竞争”的思路,建立健全国家创新发展政策环境,优化国家科技和创新宏观管理体制,强化国家科研体系建设,推进决策科学化制度建设,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速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
按照该思路,本文提出了改革国家创新管理体制、改革国家科研管理体制、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改革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等五大任务;并从政策法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市场经济制度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制定《国家创新基本法》、建立国家科学决策和顾问制度、调整国家科技和创新人才政策、建立创新政策监测评估调整机制、改革国家科技评价奖励制度、培育大区域创新发展新增长引擎等六大政策举措。
14、熊有伦院士建议加快推动我国制造科学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熊有伦院士等在日前出版的《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撰文指出,制造科学是制造业原始创新的源泉,是制造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引擎,我国迫切需要加快制造科学的发展。
作为制造的科学基础,制造科学是涵盖“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复杂制造系统工程,既是技术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融合交叉,又是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综合、集成和衍生,以大制造、大系统、大科学的面貌出现。制造科学发展的前沿包括智能制造、纳米制造和生物制造等,代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大趋势,蕴含人工智能、生物智能、脑科学、认知科学、仿生学和材料科学等科学内涵,汇聚广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将是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发展方向。
因此,我国要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瞄准重大科学问题,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坚持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相结合,形成政产学研合力推动的格局,充分发挥制造科学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我国制造业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