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行政许可相关依据

时间:2019-05-14 07:3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育行政许可相关依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育行政许可相关依据》。

第一篇:体育行政许可相关依据

体育行政许可相关依据

一、举办健身活动及设立站点审批

依据:1.《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6月29日国务院令第412号发布)

2.《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9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令4号发布)

二、开办武术学校审批

依据:1.《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6月29日国务院令第412号发布)2.《关于加强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管理的通知》(2000年7月27日公安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

三、开办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审批

依据:1.《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6月29日国务院令第412号发布)

2.《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1999年2月4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布)四、一般体育经营项目备案;危险性大、专业技术性强、安全保障要求高的体育项目,开业前备案 依据:《苏州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苏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6年10月20日制定)五、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认定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2.《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国家体育总局19号令和1994年国家体育总局(原体委)公布 六、三级裁判员技术等级称号认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

五次会议通过)七、三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认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相关政策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2号

现公布《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四年六月二十九日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对所属各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由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项目,依法继续实施;对法律、行政法规以外的规范性文件设定,但确需保留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规定事项的行政审批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现决定予以保留并设定行政许可,共500项。

为保证本决定设定的行政许可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实施,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对实施本决定所列各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等作出具体规定,并予以公布。有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和期限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国务院决定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目录

336 举办健身气功活动及设立站点审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 337 开办武术学校审批 338 开办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审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

②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

(2000年9月8日经国家体育总局第18次办公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健身气功的管理,保障健身气功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健身气功及与健身气功相关的活动,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健身气功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第四条举办健身气功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必须倡导科学文明,以发挥其在全民健身中的积极作用。

第二章管理机关

第五条国家体育总局是全国健身气功的业务主管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含人民政府授权的管理机构,下同)是当地健身气功的业务主管部门,对本地区健身气功活动进行组织和业务管理。

第六条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管理健身气功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制定实施健身气功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对面向社会开展的健身气功活动的条件、内容进行业务审查和日常管理;

(三)组织健身气功辅导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四)组织健身气功的科学研究;

(五)对健身气功社会团体进行业务管理;

(六)对健身气功活动站、点进行注册管理。

第三章活动管理

第七条健身气功活动实行属地管理,坚持“小型、分散、就地、就近、自愿”的原则。

第八条举办健身气功活动必须获得体育行政部门的批准。

申请举办健身气功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必须具有合法身份。

第九条举办健身气功活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与所开展活动相适应的场所;

(二)有必要的资金和符合标准的设施、器材;

(三)有参加过体育行政部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辅导人员或专业管理人员;

(四)有活动所在场所的管理者同意使用的证明;

(五)有相应的安全、卫生条件;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举办健身气功培训班,须报经当地具有相应管辖权限的体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举办参加人数在200人以上的健身气功活动,除报经体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外,还须获得同级公安机关许可。

第十一条申请举办健身气功培训班和健身气功活动,须提前15个工作日报送以下材料:

(一)举办健身气功培训班或活动的申请书;

(二)培训或活动的方案;

(三)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主管部门应在接到符合要求的上述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作出是否批准的答复。予以批准的,还应同时将批准文件抄送同级公安机关并报上一级体育行政部门;不予批准的,应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禁止在健身气功活动中进行带有愚昧迷信或神化个人的宣传。

禁止举办“带功报告”“会功”“弘法”“贯顶”及其他类似活动。

禁止销售未经国家指定的机构审查、出版的健身气功类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

禁止出售“信息物”。

第十三条开展涉外(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健身气功活动,按外事活动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第四章活动站、点

第十四条健身气功活动站、点是群众习练健身气功的场所。

建立健身气功活动站、点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活动场所安全、适用,并经所在地管理者同意使用;

(二)活动时间相对固定;

(三)负责人具有合法身份;

(四)辅导人员参加过体育行政部门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五)活动内容健康、科学,符合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建立健身气功活动站、点,必须经当地街道办事处、乡镇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报当地县级体育行政部门注册。

第十六条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健身气功活动站、点进行业务管理。

县级体育行政部门应会同健身气功活动站、点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级人民政府,从本行政区域建设发展需要和满足群众体育需求出发,对健身气功活动站、点的规模、布局、场地使用状况及其对居民生产、生活质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规划、审核和必要的建设。

第十七条内容健康、科学文明的健身气功功法,经体育行政部门核准后,可以在健身气功活动站、点习练。其名称不得使用宗教用语,不得以个人名字命名,不得冠以“中国”“亚洲”“世界”“宇宙”以及类似的字样。

第十八条健身气功活动站、点的选择,不得妨碍社会治安、交通和生产、生活秩序。

不得在国家机关、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国使领馆、军事设施及其他要害部门周边地区以及航空港、车站、港口等重要场所和中小学校设立健身气功活动站、点。

不得在健身气功活动站、点悬挂、张贴、散发与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相抵触的宣传品。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不得为未经批准的健身气功活动提供场地。

第五章辅导人员

第十九条从事健身气功技能传授的人员称健身气功辅导员。经体育行政部门或体育行政部门委托的机构培训、考核合格的健身气功辅导员,方可取得传授或指导健身气功的资格。

第二十条健身气功辅导员的技术等级分为:国家级、一级、二级、三级。

国家级健身气功辅导员称号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授予;一级健身气功辅导员称号由省级体育行政部门批准授予;二级健身气功辅导员称号由地区级体育行政部门批准授予;三级健身气功辅导员称号由县级体育行政部门批准授予。

第二十一条凡符合本办法要求,热心健身气功事业,具备相应的健身气功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自愿履行健身气功辅导员职责者,均可由所在单位或行政管理部门推荐,并根据等级审批权限向体育行政部门申请获得健身气功辅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第二十二条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相应等级健身气功辅导员的培训、考核、审批、奖惩和年度检查工作,并可受上级体育行政部门委托对本辖区内较高等级的健身气功辅导员进行日常管理。

获得技术等级称号的健身气功辅导员,必须在批准授予部门规定的地域内开展活动。

第六章社会团体

第二十三条健身气功社会团体是行业综合性社会团体。

健身气功社会团体应贯彻执行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健身气功方针、政策,并在体育行政部门指导下,承办健身气功有关活动,协助进行管理,在体育行政部门与健身气功爱好者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二十四条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具备条件的地区级单位可以建立综合性健身气功社会团体;县级及其以下单位不得建立健身气功社会团体。

不得按功法门类成立健身气功社会团体,健身气功社会团体内不得设立功法类和地域性分支机构。

第二十五条国家和省级、地区级体育行政部门是健身气功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成立健身气功社会团体,须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批后,依法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第二十六条各健身气功社会团体均为独立的法人组织,互不隶属。各级健身气功社会团体暂不吸收境外组织和人员为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

第二十七条健身气功社会团体副秘书长以上人选的推荐、重要活动和日常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涉外活动等须报经业务主管单位批准。

第七章罚则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十二条规定,利用健身气功从事非法活动的,由体育行政部门配合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予以取缔。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三条规定,擅自开展健身气功活动的,由体育行政部门予以取缔,并由公安机关根据《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条擅自设立健身气功活动站、点,或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八条规定,由体育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取缔或撤销原批准文件,并由公安机关根据《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十二条规定,擅自进行健身气功辅导的人员,或拒不服从体育行政部门管理的健身气功辅导员,由体育行政部门视情况责令限期整改,或取消其资格。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盗用健身气功名义非法组织社会团体的,由体育行政部门配合民政部门予以取缔和处罚。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超范围开展活动的健身气功社会团体,由体育行政部门配合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

第三十四条健身气功管理部门中的国家工作人员或健身气功活动场所管理者因失职等原因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由其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中提及的数字,均含本数在内。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体委于1998年2月22日颁布下发的《健

身气功管理办法》和《健身气功师技术等级评审办法(试行)》(体武字(1998)001号、002号文件)同时废止。

③关于加强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管理的通知

(2000年7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公通字„2000‟62号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教育厅(教委),体委(体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教委、体育局:

近几年来,各地武术学校及武术馆、拳社、武术辅导站等习武场所的发展十分迅速,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普及群众性武术活动,培养武术人才,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未经主管部门审核、审批;有的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场地存在严重治安隐患,容易引发治安灾害事故和人身伤亡事件;有的办学、办场所宗旨不端正,利用虚假广告骗取群众钱财;有的疏于管理,导致违法犯罪分子混迹其中,成为藏污纳垢、滋生违法犯罪活动的地方。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对此,各地公安机关、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要切实加强对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的管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分工配合、齐抓共管。武术学校是指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学校设置标准设立,实施武术理论教学、进行武术技能训练,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各级学校。习武场所是指以培养群众武术爱好和武术技能为目的,进行非学历武术技能训练和武术理论学习的武术馆、拳社和武术辅导站等。各级公安机关、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必要的协作联系制度,及时通报情况,定期研究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别对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的武术专业教育、文化知识学习和治安管理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重要问题和需要几个部门协商解决的工作,由体育行政部门牵头协调。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对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实行等级评定制度,以形成更加规范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二、严格审核、审批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武术学校的设立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严格审批。单位、个人开办武术学校需报其所在地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审核同意后,方可向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审批手续。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教育行政管理规定,对各类武术学校办学规模、条件设施、师资、资金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批并发给《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同时,要会同体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对已审批设立的武术学校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合格者,允许继续办学,不合格者依据有关规定限期整改或予以撤销。单位、个人开办习武场所须经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工作的职责范围内审核同意后,由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审批。体育行政部门应会同所在地公安机关对习武场所定期进行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和安全隐患,体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有权责令其进行整顿,整改不力的予以停办。按照《公安部关于清理整顿保安服务行业的决定》(公发„1997‟9号,和《公安部关于保安服务公司规范管理的若干规定》(公通字„2000‟13号),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均不得开设保安培训专业和组织承办任何形式的保安培训班。

三、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要端正办学和办场所的宗旨,规范办学、办场所行为。武术学校须按国家对学校名称的有关规定规范校名,发放相应的毕业证书。各类习武场所可发放结业证书、培训证书。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必须经审核、审批机关审查后方可发布,禁止利用虚假广告骗取群众钱财,禁止在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内宣传封建迷信活动。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教学、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健全必要的师生、员工管理档案。对聘请的外地教师、教练和员工,应由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负责到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暂住户口登记,申领暂住证;招收的外地学员,应由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负责到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暂住登记;招收的外籍学员,应由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负责到所在地公安机关外事部门办理必要的手续。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落实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的安全设施建设,严防因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存在的治安隐患,引发治安灾害事故。要明确一名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负责人分管安全保卫工作,并建立和落实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各类武术学校要开设必要的法制教育课程,要教政治、教品德、教法制,使其真正成为育人成才、习武健身的阵地。

四、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加强治安监督和指导。根据公安部《暂住证申

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不按照规定申领暂住户口和申报暂住登记的,公安机关依法追究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负责人的责任,并予以处罚。公安派出所要切实加强对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内部治安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及时查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努力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公安派出所要把监督、指导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做好治安保卫工作纳入自身工作范围,作为责任区民警的职责。同时要积极选派民警担任法制辅导员,配合各类武术学校对学员进行法制教育。公安机关消防、治安部门要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严格对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建筑防火设施和安全设施的审核检查,防止发生治安灾害事故。凡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要通知单位负责人予以整改,拒不整改的,责令其停办,并依法予以处罚。

五、对现有的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进行一次集中整治。接此通知后,各地公安机关、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对本地区以各种名义开办的武术学校及武术馆、拳社、武术辅导站等习武场所进行一次普遍调查,摸清底数,落实相应的管理措施。河北、山东、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福建等武术馆校比较集中的地方,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订方案,开展集中重点整治。整治的重点是:对未经体育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审核同意和教育部门审批开办的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限期补办审核、审批手续。对逾期未补办手续,非法开办的,公安机关、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予以取缔;对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场地存在各种治安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容易引发治安灾害事故的,公安机关要责令其限期进行整改;对不具备办学、办场所条件的,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责令其立即停办;对以开办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搞非法聚会和封建迷信活动,宣传伪科学,进行破坏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定团结活动,以及搞非法保安培训和利用虚假广告诈骗群众钱财的,公安机关依法进行严肃查处。通过重点整治,扭转当前乱办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的局面,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重点整治行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公安机关和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参加。公安部、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将适时组织联合工作组赴重点整治地区进行督促检查。请各地将调查情况及河北、山东、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福建等重点地区的整治工作情况于今年12月31日前分别报送公安部、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

请将以上通知内容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2000年7月27日

④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

(1999年2月4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以下简称体校)管理,促进体校全面贯彻国家体育、教育方针,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体校是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少年儿童体育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特色学校。第三条 体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的体育后备人才,以及具有体育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骨干。

第四条 体校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国家体育和教育方针政策。

第五条 体校由县级以上(合县级)人民政府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共同领导,共同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体校文化教育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体校的体育训练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它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举办体校。举办体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第七条 体校应当从实际出发,采取独立办校或依附体育场馆、普通中小学办校等形式。第二章 条件与审批

第八条 体校应当根据本地区的体育传统和运动项目布局开设办学项目。

第九条 体校必须具备与所设置运动项目相适应的训练场馆、器材设施。集中学生文化学习的体校必须按照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具备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文化教学设施、设备。

第十条 举办体校必须由申请举办的单位、个人向当地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体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并抄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凡是冠以“中国、国家、全国、国际”名称的体校必须经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第十一条 申请举办体校的单位应当具有法人资格;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审批工作应当以体校的设立条件、设置标准为依据,要有利于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章 招生与学籍

第十二条 体校面向普通中小学招生。

招生时必须严格进行体检、选材测试(包括骨龄检查、身体形态和机能评定。身体素质测验)和文化考核。

第十三条 体校必须按学年度招生。体校招生时,应当同时将不适宜在体校继续进行专项运动训练的学生,调整回原输送学校。

第十四条 体校必须严格执行中、小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集中学生进行文化学习的体校,录取学生时必须将其学籍转入体校,同时保留原输送学校学籍;依附普通学校进行文化学习的体校,学生的学籍由依附学校进行管理。

第十五条 体校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经考核合格的,发给相应的中、小学毕业证书;专项运动训练达到运动员等级标准的,发给相应的运动成绩证书。

第四章 思想品德和文化教育

第十六条 体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体校的教育内容,应当遵循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从体校工作和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

第十七条 体校应当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中华体育精神及体育职业道德教育。

第十八条 体校应当保证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课程。

依附普通学校进行文化学习的体校,应当和所依附的学校签定联合办学协议书,明确双方各自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体校制定的教学实施计划必须报主管的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审定。

第十九条 体校学生因参加体育竞赛误课或文化考试不及格的,应当适当减少或暂停训练,集中时间补课。

第五章 体育训练、竞赛

第二十条 体校应当贯彻“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训练原则,认真抓好选材、育苗、启蒙和基础训练工作。

第二十一条 体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青少年儿童教学训练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任务要求,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

第二十二条 体校应当根据学生文化教学和体育训练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生的训练时间。

第二十三条 体校应当坚持形式多样、就近比赛的原则,通过竞赛推动少年儿童体育对训练的普及和提高。

第二十四条 体校学生可以代表体校和原输送学校参加上一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体育竞赛活动。

学生竞赛代表资格发生争议的,由主管的体育、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体育运动竞赛有关规定协商解决。

第二十五条 体校学生严禁使用兴奋剂,违禁者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规定处罚。体校应当加强医务监督工作。第六章 教师、教练员

第二十六条 体校教师、教练员要忠诚于国家的体育、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要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文化学习、体育训练和生活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 体校教师、教练员实行聘任制。

聘任的教师、教练员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教师、教练员资格和任职条件。体校可以聘请兼职教师、教练员任教。第七章 保障条件

第二十八条 体校必须保证办学经费。国家办的体校,文化教学经费由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给以保证;体育训练经费由主管的体育行政部门根据批准的办学规模向当地人民政府申请财政拨款;基本建设投资由主管的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向当地人民

政府申报解决。

社会办的体校,必须要有稳定的办学经费来源。第二十九条 体校学生、教练员的伙食补助执行原国家体委、财政部、原商业部发布的《关于优秀运动员、专职教练员和其他人员伙食标准的规定》([1985] 体计计字464号)四类灶的实物标准。

第三十条 体校可以根据培训成本业务费、公务费、体育训练器材设备购置费、场地修缮费等,向学生适当收取体育运动技能培训费。对经济困难或优秀体育苗子的学生可减免。

体校学生收费标准必须报当地物价、财政部门审批。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体委、教育部发布的'《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章程》([1979]体群字27号)同时废止。

⑤苏州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

《苏州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已由苏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6年10月20日制定,并经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2006年11月30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苏州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

(2006年10月20日苏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制定 2006年11月30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了规范体育经营活动,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繁荣和发展体育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体育经营活动,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以国家体育行政部门批准开展的体育项目为内容的体育健身、训练、培训、竞赛、表演等经营活动。

体育项目分为一般体育项目和危险性大、专业技术性强、安全保障要求高的体育项目。体育项目的具体分类,由市体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确定后公布。

第三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体育经营活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体育经营活动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鼓励和扶持健康、文明的体育经营活动,促进体育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第五条 市和县级市、区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体育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体育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第六条 体育活动经营者(以下简称经营者)应当依法从事体育经营活动。

禁止利用体育经营活动及其场所进行赌博、暴力、淫秽、迷信以及其他危害健康的活动。第七条 从事体育经营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经营项目相适应的场所;

(二)有符合规定标准的体育器材和设施;

(三)有必要的治安、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等安全保障条件和措施;

(四)有按照规定必须配备的体育专业技术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经营危险性大、专业技术性强、安全保障要求高的体育项目,除具备前款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护人员和救护设施。

第八条 在体育经营活动中从事技能培训、健身指导、安全保障等工作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经营者不得聘用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第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危险性大、专业技术性强、安全保障要求高的体育项目登记时,应当征求市或者县级市体育行政部门的意见。

市、县级市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对照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体育经营活动条件(第一款第三项除外)提出书面意见,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反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条 一般体育项目经营者,应当在领取营业执照后三十日内,向营业执照核发机关的同级体育行政部门备案。

危险性大、专业技术性强、安全保障要求高的体育项目,经营者应当在开业前向市或者县级市体育行政部门备案。

外地来本市临时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应当按照前两款有关规定,在开展经营活动前向体育行政部门备案。

备案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体育经营项目备案表;

(二)场地和器材、设施安置平面图;

(三)经营项目器材说明书、合格证等证明材料;

(四)所需体育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

(五)营业执照复印件。

第十一条 经营者需要变更工商登记内容的,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备案手续。第十二条 体育行政部门接到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备案材料后,应当在五日内对体育经营活动条件进行检查。

第十三条 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核准登记范围内从事体育经营活动;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三)符合单项体育项目管理规定和服务标准;

(四)从业人员应当佩戴标志、履行职责;

(五)执行国家有关治安、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等安全保障方面的管理规定;

(六)体育经营活动场所内参加活动的人员数量,不得超出容量限制规定;

(七)维持体育经营活动场所秩序;

(八)保证服务质量,不得欺骗消费者;

(九)公布体育经营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第十四条 经营者应当做好体育器材、设施的维修保养,保证安全、正常使用。对可能危及消费者人身安全的项目,应当公示注意事项、设置警示标志,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对因年龄、健康状况等不适宜进行的体育项目,经营者应当事先告知消费者。

第十五条 消费者应当爱护体育经营活动场所的器材、设施,遵守体育经营活动场所的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管理和指导。

第十六条 经营者因过错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消费者损坏体育经营器材、设施的,应当依法赔偿。

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纠纷,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

第十七条 市体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国家规定制定和公布单项体育项目管理规定、服务标准。

第十八条 体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对体育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经营者应当按照体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或者体育行政部门对依法经营、严格管理、优质服务、为体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体育行政部门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未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护人员和救护设施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经营者聘用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未向体育行政部门备案的,责令限期改正。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三)、(六)项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未履行公示、告知义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 体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体育经营活动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八届第5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1995年8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1995年8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1995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五号公布 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社会体育 第三章 学校体育 第四章 竞技体育

第五章 体育社会团体 第六章 保障条件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

第三条 国家坚持体育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体育事业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家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兴办和支持体育

事业。

第四条 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体育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管理体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体育工作。

第五条 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增进青年、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第六条 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

第七条 国家发展体育教育和体育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体育科学技术成果,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体育事业。

第八条 国家对在体育事业中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九条 国家鼓励开展对外体育交往。对外体育交往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第二章 社会体育

第十条 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

社会体育活动应当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遵循因地制宜和科学文明的原则。第十一条 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体质监测。

国家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社会体育活动进行指导。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支持、扶助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城市应当发挥居民委员会等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

农村应当发挥村民委员会、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作用,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体育活动。第十三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举办群众性体育竞赛。第十四条 工会等社会团体应当根据各自特点,组织体育活动。

第十五条 国家鼓励、支持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提高。

第十六条 全社会应当关心、支持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

措施,为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方便。

第三章 学校体育

第十七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十八条 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并将体育课列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科目。学校应当创造条件为病残学生组织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

第十九条 学校必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

第二十条 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训练和体育竞赛,并根据条件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合格的体育教师,保障体育教师享受与其工作特点有关的待遇。

第二十二条 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配置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学校体育场地必须用于体育活动,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三条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体格健康检查制度。教育、体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生体质的监测。

第四章 竞技体育

第二十四条 国家促进竞技体育发展,鼓励运动员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在体育竞赛中创造优异成绩,为国家争取荣誉。

第二十五条 国家鼓励、支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第二十六条 参加国内、国际重大体育竞赛的运动员和运动队,应当按照公平、择优的原则选拔和组建。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二十七条 培养运动员必须实行严格、科学、文明的训练和管理,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道德和纪律教育。

第二十八条 国家对优秀运动员在就业或者升学方面给予优待。

第二十九条 全国性的单项体育协会对本项目的运动员实行注册管理。经注册的运动员,可以根据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参加有关的体育竞赛和运动队之间的人员流动。

第三十条 国家实行运动员技术等级、裁判员技术等级和教练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制度。第三十一条 国家对体育竞赛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管理或者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组织管理。

全国单项体育竞赛由该项运动的全国性协会负责管理。

地方综合性运动会和地方单项体育竞赛的管理办法由地方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二条 国家实行体育竞赛全国纪录审批制度。全国纪录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确认。

第三十三条 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发生纠纷,由体育仲裁机构负责调解、仲裁。体育仲裁机构的设立办法和仲裁范围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第三十四条 体育竞赛实行公平竞争的原则。体育竞赛的组织者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应当遵守体育道德,不得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在体育运动中严禁使用禁用的药物和方法。禁用药物检测机构应当对禁用的药物和方法进行严格检查。

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体育竞赛从事赌博活动。

第三十五条 在中国境内举办的重大体育竞赛,其名称、徽记、旗帜及吉祥物等标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护。

第五章 体育社会团体

第三十六条 国家鼓励、支持体育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组织和开展体育活动,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十七条 各级体育总会是联系、团结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的群众性体育组织,应当在发展体育事业中发挥作用。

第三十八条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是以发展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为主要任务的体育组织,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务。

第三十九条 体育科学社会团体是体育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组织,应当在发展体

育科技事业中发挥作用。

第四十条 全国性的单项体育协会管理该项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工作,代表中国参加相应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

第六章 保障条件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

第四十二条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自筹资金发展体育事业,鼓励组织和个人对体育事业的捐赠和赞助。

第四十三条 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体育资金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克扣体育资金。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对以健身、竞技等体育活动为内容的经营活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管理和监督。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安排。

城市在规划企业、学校、街道和居住区时,应当将体育设施纳入建设规划。乡、民族乡、镇应当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建设和完善体育设施。

第四十六条 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方便群众开展体育活动,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实行优惠办法,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体育设施的,必须经体育行政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批准,并及时归还;按照城市规划改变体育场地用途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先行择地新建偿还。

第四十七条 用于全国性、国际性体育竞赛的体育器材和用品,必须经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审定。

第四十八条 国家发展体育专业教育,建立各类体育专业院校、系、科,培养运动、训练、教学、科学研究、管理以及从事群众体育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依法举办体育专业教育。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在竞技体育中从事弄虚作假等违反纪律和体育规则的行为,由体育社会团体按照章程规定给予处罚;对国家工作人员中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 在体育运动中使用禁用的药物和方法的,由体育社会团体按照章程规定给予处罚;对国家工作人员中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一条 利用竞技体育从事赌博活动的,由体育行政部门协助公安机关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在竞技体育活动中,有贿赂、诈骗、组织赌博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二条 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有前款所列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在体育活动中,寻衅滋事、扰乱公共秩序的,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 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克扣体育资金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克扣的资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 军队开展体育活动的具体办法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第五十六条 本法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令(第19号)

现发布《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自一九九四年六月十日起施。主任 伍绍祖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四日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第一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为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系指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以外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凡符合条件,履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责者,均可根据本制度的规定,申请并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第三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分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第四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法律与社会公德,热心社会体育事业,积极从事社会体育工作。

第五条 申请授予技术等级称号或晋升上一等级称号者均应参加相应级别的业务培训,考核合格并具备下列条件:

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

(一)了解体育锻炼和比赛的一般知识,初步掌握某项体育活动的技能传授方法,能够承担基本的锻炼指导工作;

(二)了解社会体育工作的一般知识,初步掌握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方法,能够根据计划组织实施基层组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

(一)从事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二年以上;

(二)基本掌握体育锻炼和比赛的理论与方法,能够承担某项体育活动的技能传授和锻炼指导工作并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

(三)基本掌握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熟悉社会体育工作的特点,能够承担基层组织社会体育活动的计划、实施和总结工作并取得比较明显的成绩;

(四)具有指导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

(一)从事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三年以上;

(二)掌握体育锻炼和比赛的理论与方法,能够承担某项体育活动较高水平的技能传授和锻炼指导工作并取得比较突出的成效;

(三)掌握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指导基层社会体育组织的工作并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

(四)具有指导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能够进行社会体育的科学研究。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

(一)从事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五年以上;

(二)较系统地掌握体育锻炼和比赛的理论与方法,在某项体育活动的技能传授和锻炼指导中取得显著成效,或在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中具有特殊技能和突出成就;

(三)较系统地掌握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承担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行业、系统的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或在全国性社会体育工作评比中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四)具有指导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在社会体育的科学研究中取得一定的成果。第六条 评审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的条件,可根据申请者的具体情况,分别在技能传授、锻炼指导或组织管理方面的掌握上有所侧重。

第七条 取得高等体育专业学历的人员或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体育教师、非在职教练员从事社会体育的指导工作,申请技术等级称号可不受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年限规定的限制。

第八条 申请授予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应向当地体育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组织提交下列材料:

(一)本人的申请书;

(二)相应级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培训合格证书;

(三)所在单位或体育组织的推荐书。申请晋级者还需提交原等级证书。

第九条 受理申请的体育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组织在审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完全具备后,应提交有批准权限的体育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组织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有批准权限的体育行政部门应根据评审结论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答复。

申请人接到批准的答复后,应凭批件及时到当地的体育行政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十条 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批准授予权限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由县、区体育行政部门批准授予;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由地、市体育行政部门批准授予;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行政部门批准授予;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由国家体委批准授予。

第十一条 被授予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者,由批准授予的体育行政部门发给证书、证章。证书、证章由国家体委统一制作。

第十二条 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按批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组织,应确定主管机构,设立评审委员会,分级负责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考核、评审以及其他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应依照下列规定从事社会体育工作:

(一)义务从事社会体育的指导工作。

(二)可以开展体育技能传授、锻炼指导、组织管理以及体育表演、体育咨询等的有偿服务,并可按照相应的技术等级称号收取不同的报酬。

(三)在取得当地体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并经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后,可以开展经营性体育活动。

(四)可以应聘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工作。

第十四条 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跨地区迁移时,应按管理权限办理迁出、迁入登记手续。在迁入的地区和工作单位,应承认其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并支持其按照第十三条的规定从事社会体育工作。

第十五条 对工作努力、成绩突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行政部门应予以表彰、奖励或破格晋级。对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二十年(女子十五年),为社会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行政部门推荐,国家体委批准,授予荣誉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并颁发荣誉奖章。荣誉奖章由国家体委制作。

第十六条 凡连续两年不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得申请授予高一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社会体育指导员违反第四条、第十三条

(一)、(二)、(三)项的规定,给社会体育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由所在单位、有关的体育组织或体育行政部门对其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过;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或触犯刑法及有其他严重违法行为的,其所在单位或体育组织应报请有相应管理权限的体育行政部门撤销其称号,并收回证书、证章、荣誉奖章。

第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经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本制度由国家体委群众体育司负责解释。第十九条 本制度自一九九四年六月十日起施行。

第二篇:建筑业企业资质行政许可依据

建筑业企业资质行政许可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十三条:“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划分为不同的资质等级,经资质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等级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三)《江西省建筑管理条例》;

(四)《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87号)。

建筑业企业资质行政许可条件

详见建设部建建[2001]82号《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

建筑业企业资质行政许可程序

(一)省直有关厅(局、集团公司、总公司)和已下放我省管理的原中央企业及省建设厅所属的建筑业企业,由其主管部门审核后,直接向省建设厅申请。除此之外的其他企业,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企业注册所在地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二)建筑业企业申请施工总承包特级和一级、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由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直有关部门审查后经省建设厅审查同意后报建设部审批。其中涉及交通、水利、通信、电子、铁路、电力等方面的资质,经省建设厅审查同意并经得省有关专业部门初审同意后报建设部审批,其中:涉及铁路、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方面资质的,建设部在征得国务院有关部门初审同意后审批。

施工总承包序列和专业承包序列二级及二级以下建筑业企业资质,由企业所在地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省建设厅审批;省直有关部门直属建筑业企业和已下放到我省管理的原中央企业及省建设厅所属企业,由其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省建设厅审批。其中:涉及交通、水利、通信、电子、铁路、电力等方面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由省建设厅征得省直有关专业部门初审同意后审批。铁路、民航方面二级资质的审批,其审批程序与一级资质相同。

劳务分包序列企业资质由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报省建设厅审批。

建筑业企业资质行政许可期限

13个工作日(报建设部审批的时间不计算在内)。

建筑业企业资质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材料

(一)新设立建筑业企业申请资质需提供的资料

1、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一式四份,申请涉及交通、水利、通讯、电子、铁路、电力等方面的资质的企业,每申请一个方面的资质需增加2份申请表);

2、附件材料(一律使用A4纸制作):

第一册: ①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②企业章程;

③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和企业技术、财务、经营负责人的任职文件、职称证书、身份证;

④注册资本金、净资产验资报告(其中国有企业需提供国有资产登记证副本);

⑤相应资质标准中明确要求的机械设备有效证明材料;

⑥需要出具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二册:

①企业项目经理资格证书、身份证;

②企业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

③企业调入外单位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的调令,外聘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的劳动聘用合同及与原单位脱钩的证明;

④需要出具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

3、企业所在地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的证明材料:

(二)建筑施工企业申请资质升级须提供的资料

1、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一式四份,申请涉及交通、水利、通讯、电子、消防、铁路、电力等方面的资质的企业,每申请一个方面的资质需增加2份申请表);

2、附件材料(一律使用A4纸制作):

第一册:

①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②企业原资质证书正、副本;

③企业名称变更的有关材料;

④企业章程;

⑤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和企业技术、财务、经营负责人的任职文件、职称证书、身份证;

⑥企业近三年的财务决算年报表;(其中:国有企业还需提供国有资产登记证副本)

⑦企业近三年的报送统计部门的统计报表(最新的C101表及近三年的C102、C103表);

⑧相应资质标准中明确要求的机械设备有效证明材料;

⑨需要出具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第二册:

①企业项目经理资格证书、身份证;

②企业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

③企业调入外单位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的调令,外聘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的聘用合同及与原单位脱钩的证明;

④需要出具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

第三册:

企业完成的具有代表性工程的合同及质量验收、安全评估及有关资料(如中标通知书、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反映工程业绩技术指标的图纸等);

(三)申报建筑业企业资质增项需提供的资料

1、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一式四份,申请涉及交通、水利、通讯、电子、消防、铁路、电力等方面的资质的企业,每申请一个方面的资质需增加2份申请表);

2、附件材料(一律使用A4纸制作):

①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②企业资质证书副本;

③企业与申报增项资质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证书、身份证; ④企业与其申报增项资质相对应的代表工程合同及质量验收、安全评估资料及有关资料(如中标通知书、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反映工程业绩技术指标的图纸等);

⑤有效企业主管部门对增项的意见,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应出具对增项决策的会议纪要;

(四)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申请资质需提供的资料

1、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一式四份);

2、附件材料(一律使用A4纸制作):

第一册:

①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②原资质证书正、副本;(申请资质升级、增项企业需提供)

③企业名称变更的有关材料;

④企业章程;

⑤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企业技术负责人的任职文件、职称证书、身份证;

⑥企业近三年的报送统计部门的统计报表。

⑦需要出具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第二册:

①企业持证上岗人员技工等级证书、身份证;

②企业调入外单位的持证上岗人员调令,外聘持证上岗人员的聘用合同及与原单位脱钩的证明;

③需要出具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

第三册:

①企业完成的具有代表性工程的合同及有关资料

②需要出具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

附: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资质行政许可指南

一、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资质行政许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十三条:“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经资质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等级证书后,方可„„从事建筑活动。”

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3、《江西省建筑管理条例》;

4、《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87号);

5、《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建设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第113号)。

二、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资质行政许可条件

详见建设部建建[2001]82号《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

三、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资质行政许可程序和期限

(一)申请设立施工总承包序列特级和一级、专业承包序列一级资质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的,其设立由国务院对外贸易经济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资质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申请设立施工总承包序列和专业承包序列二级及二级以下、劳务分包序列资质的,其设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外贸易经济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设立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申请施工总承包序列特级和一级、专业承包序列一级资质的程序:

1、申请者向拟设立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外贸易经济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设立申请。

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外贸易经济行政主管部门在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初审,初审同意后,报国务院对外贸易经济行政主管部门。

3、国务院对外贸易经济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初审材料之日起30日内将申请材料送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征求意见。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征求意见函之日起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意见。国务院对外贸易经济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意见之日起在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予以批准的,发给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不予批准的,书面说明理由。

4、取得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的,应当在30日内到登记主管机关办理企业登记注册。

5、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的,按照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办理。

(三)设立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申请施工总承包序列和专业承包序列二级及二级以下、劳务分包序列资质,在取得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参照内资建筑业企业有关资质管理规定办理。

外商投资建筑企业资质行政许可需提交的材料

(一)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一式四份,申请涉及交通、水利、通讯、电子、铁路、电力等方面的资质的企业,每申请一个方面的资质需增加2份申请表);

(二)附件材料(一律使用A4纸制作):

1、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3、投资方的银行资信证明;

4、投资方拟派出的董事长、董事会成员、企业财务负责人、经营负责人、工程技术负责人等任职文件及证明文件;

5、经注册会计师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投资方最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6、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要求提交的资料。

数量限制

无限制 收费标准

无收费

第三篇:公路管理行政许可项目与依据

公路管理行政许可项目与依据

一、特殊占用、挖掘、使用公路、公路用地行为审批

(一)可由公路管理机构行政许可的具体行为

1.因建设工程需要,占用、挖掘公路或者使公路改线的许可

法律依据:《公路法》第44条第2款

2.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等设施,以及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杆)线、电缆等设施的许可

法律依据:《公路法》第45条

3.可能损害公路路面的机具在公路上行驶的许可

法律依据:《公路法》第48条

4.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非公路标志的许可

法律依据:《公路法》第54条

5.在公路上增设平面交叉道口的许可

法律依据:《公路法》第55条

6.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埋设管(杆)线、电缆等设施的许可

法律依据:《公路法》第56条第1款

(二)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行政许可的具体行为(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

7.因抢险、防汛需要修筑堤坝、压缩或者拓宽河床的许可

法律依据:《公路法》第47条第2款

二、对确需行驶公路的超限运输车辆审批

8.车辆在公路上超限行驶的许可

法律依据:《公路法》第50条第1款

三、公路行道树更新砍伐的审批

9.公路行道树更新砍伐的许可

法律依据:《公路法》第42条第2款

注:(1)第1、2行政许可的内容中包括“占用、挖掘公路或者跨越、穿越公路架设、增设管线设施施工完毕验收通行的许可”。

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2条第2款。

第四篇:资源税的计税依据,行政许可的原则,增值税的核算,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增值税概述

资源税的计税依据

以下关于自用应征资源税产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非生产自用),不需要计征资源税

B、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不同税目应税产品的,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目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

C、对于无法准确掌握纳税人移送使用原矿数量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原矿,可将其精矿按选矿比折算成原矿数量作为课税数量

D、对于连续加工而无法正确计算原煤移送使用量的煤炭,可按加工产品的综合回收率,将加工产品实际销量和自用量折算成原煤数量作为课税数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资源税的计税依据知识点。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非生产自用),均以自用数量为课税数量。

行政许可的原则

下列关于行政许可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A、行政许可的设定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体现了行政许可法定原则

B、所有的行政许可的实施结果都要公开,这是行政许可公开原则的要求

C、行政许可公示制度体现了行政许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D、行政相对人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的权利体现了行政许可的监督原则

E、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修改或废止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这是行政许可信赖保护原则的体现

答案:AE

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许可的原则。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所以选项B说法太绝对。行政许可公示制度体现的是行政许可的便民和效率原则,所以选项C错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这是救济原则的体现,所以选项D错误。

增值税的核算

下面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均应该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增设“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明细

B、“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科目期末余额应根据其流动性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项目或“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列示

C、试点纳税人在新老税制转换期间因实际税负增加而申请取得财政扶持资金的,应该记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D、企业购入增值税税控专用设备,按照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按规定抵减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额)”科目,贷记“递延收益”。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增值税的核算。

选项A,小规模纳税人不需要增设“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明细。

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下列项目中,不符合印花税相关规定的有()。

A、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的计税依据为扣除分包、转包后的金额

B、仓储保管合同的计税依据为仓储保管的费用

C、企业改制中经评估增加的资金免征印花税

D、记载资金的营业账簿的计税依据为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两项合计金额

E、对跨地区经营的分支机构的营业账簿在计税贴花时,为了避免对同一资金重复计税,规定上级单位记载资金的账簿,应按扣除拨给下属机构资金数额后的其余部分计算贴花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的计税依据为承包金额;企业改制中经评估增加的资金按规定贴花。

增值税概述

自实行营改增试点后,下列属于增值税税率的有()。

A、17%

B、11%

C、13%

D、5%

E、6%

答案:ABCE

解析:本题考核增值税概述的知识点。深化增值税改革制度,实行营改增的试点地区,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

更多信息来源于:http://jiangsu.goodacc.net/zcsw/

第五篇:建设项目申请邀请招标的行政许可依据、条件、提交材料清单

建设项目申请邀请招标的行政许可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十一条

《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监督管理规定》(市政府第3号令)《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发改委等八部委第2号令)

建设项目申请邀请招标的行政许可条件

1、国家发展改革管理部门或者市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进行邀请招标的重点建设项目和其他建设工程,可以进行施工邀请招标。

2、依法必须进行勘察设计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在下列情况下可以进行邀请招标:

(一)项目的技术性、专业性较强,或者环境资源条件特殊,符合条件的潜在投标人数量有限的;

(二)如采用公开招标,所需费用占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过大的;

(三)建设条件受自然因素限制,如采用公开招标,将影响项目实施时机的。

建设项目申请邀请招标需提供材料清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监督管理规定》(市政府第3号令)《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发改委等八部委第2号令),建设工程申请不招标,需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1、《天津市建设项目申请邀请招标审批表》一式二份

2、建设单位的法人营业执照

3、拟建项目的立项或投资计划批准文件

4、申请报告(其中必须陈述充足的申请理由)

下载体育行政许可相关依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育行政许可相关依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许可申请书

    行政许可申请书----城乡规划管理局: 我(单位)现向徐水县城乡规划管理局申请 ---------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并提交如下申请材料: 1、法人委托书及被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2、发改部......

    行政许可申请书

    行政许可申请书 编号:XXXXXXX局: 我(单位)现向xxxxxxxxx局申请XXXXXXXX行政许 可,并提交如下申请材料: 1. 2. 3. …… 申请人承诺:以上提交材料真实合法有效。 请依法审查并予以批......

    行政许可申请书

    行政许可申请书 申请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姓名:地址: 电话: 邮编:委托代理人姓名: 身份证号码:地址: 电话:项目名称: 地址:行政许可申请事项:□首次申请□变更□延续□其他申请事实和理......

    宗教行政许可

    宗教院校聘用外籍专业人员资格认可 一、行政许可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序号364。二、行政许可条件 1、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开办,学制......

    行政许可指南[精选合集]

    行政许可指南 X4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 一、承办单位 住宅与房地产业处 二、许可依据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48号)、《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

    行政许可讲课稿

    行政许可讲课稿 一、行政许可实施主体 1、行政许可实施主体是否具有法定资格,是否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许......

    行政许可讲课稿

    行政许可讲课稿 ——市交通运输局行政审批处 常华 各位同事,大家好! 今天我受局法规处的安排,为大家讲授一下行政许可案卷的制作和规范,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课,与在座诸位共同学习,......

    行政许可申请书

    行政许可文书范本— 9 — 附 件委字[ ]第 号根据 的规定,经××局与××局协商,现由××局委托××局实施行政许可。委托事项:委托期限: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权利义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