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报告

时间:2019-05-14 07:4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报告》。

第一篇: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报告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报告

陕西省商贸学校

一、项目建设规划概述

茶叶生产与加工是基于农林类的第一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之一,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依托茶产业基地、茶场、茶楼、茶文化、娱乐、餐饮等行业,是在国内与国际都有着重要影响的行业。特别是中国人爱喝茶、品茶、茶产业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区域优势和巨大的发展空间。陕西更是一个产茶大省,有诸多的茶叶生产基地,茶叶种植面积广阔,茶叶品质优良,人才需求巨大,市场发展空间不可限量,此类专业数量少,精品专业更是难觅其踪,这就为我们依托产业发展将该专业建设成精品专业、品牌专业,以满足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茶叶生产与加工精品专业项目建设总体目标是:在3年内,建成集教学、生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国内领先的综合型专业实训基地;建成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继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专业+技师+师生员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本专业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成为社会公认的省级精品专业,到2012年在校生达到500人左右。

本精品专业建设项目投资大、水平高、模式新、专业性强,建设周期短。项目建设组制定了详尽的项目建设年度规划,明确了2011—2012年度建设任务,其中重点建设内容包含:

1、按照专业教学要求和陕西省茶叶协会及相关行业的设备标准,完善实践教学设施,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新建实训楼实训室建设、改建两个茶艺中心、与企业合作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基地,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引进企业生产线或加入企业驻外生产基地,新建1个校外学生顶岗实习基地的任务,使本专业实训条件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45岁以下教师拥有硕士学位的比例达30%以上,“双师型”教师达90%以上,聘请兼职教师8人,初步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3、基于茶叶协会、茶艺中心、茶叶企业要求开展项目教学,建立专业与企业共同参与的、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将专业必须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公共模块课程;依据学生自身对岗位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设置茶叶加工、茶叶品鉴、茶文化赏析、茶艺欣赏与表演等专项能力模块课程,并设置茶艺鉴赏、创新思维表达等扩展能力模块课程,建立起职业能力系统化的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

4、以省级精品课程《茶叶生产与加工》建设为龙头,加强课程建设,改革课程内容,组织编写一批高质量的与课程配套的立体化教材。

5、推行创业式或订单式人才培养,保证学生充分就业。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建立适合不同企业特点的多层次性校企合作关系,逐步推广创业式或订单式的人才培养。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陕西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的部署,陕西省商贸学校精品专业项目建设要求,认真组织完成该项目2010-2012年建设任务,主要项目建设达到或高于项目建设规划指标。

二、建设项目落实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根据省教育厅的《关于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申报遴选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公布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2011年度入围项目的通知》,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2010—2012年建设内容包括专业师资队伍、专业教学资源、课程与教材、专业管理等9个子项目。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过程中,积极贯彻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如期开展了行业企业发展及其职业岗位变化、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使专业培养目标始终紧贴茶叶生产与加工行业、企业和茶文化艺术产业的需要,始终保持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

1、召开了专业建设部门及指导委员会会议2次,认真听取了专业建设部与专业指导委员会关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建议;

2、安排胥伟等3名教师到陕西泾渭沧山茯茶厂、安排马云飞等同志到有机食品等企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同时开展了行业企业发展及其职业岗位变化、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并写出了专题调研报告;

3、分别于2010年6月与2011年6月开展了对用人单位和应、往届毕业生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撰写综合分析报告。

(二)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加强了与合作企业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完善了“专业+技能 +师生员工”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订单式”与“创业式”人才培养。

1、深化校企合作,分别将陕西泾渭沧山茯茶厂、陕西省茶叶公司、餐饮企业、茶叶加工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请到学校,利用其丰富的生产技术及经验指导学生实训,建立了实训室轮岗实习及项目实训制度,完善“教师辅导、企业设计师指导和学生扩展学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途径。

2、在创业与就业方面,我们强调抓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职业道德修养、职业习惯培养、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磨炼,将就业指导教育、职业精神培育、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

(三)人才培养方案

2010年,本专业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初步建立了职业能力系统化的、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与标准;建立了专业与企业共同参与的、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在充分进行人才市场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程序,修订了2010级、201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制订程序严格,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强。

2、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召开了1次有关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进行2次毕业生问卷调查等,了解专业技术、工艺、管理、服务等发展趋势和用人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并作为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依据。

3、根据 “课程结构模块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训指导个性化”的原则,按实际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或整合模块化课程内容。进一步强化技能实训实习,增加技能训练和项目实践的课时,减少或整合部分基础课程的课时,将茶叶生产与加工、营销、茶艺操作训练课程提前,重新调整部分课程的内容和结构。

4、每个职业岗位都设置对应的课程模块,构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根据自身对岗位的认识与定位去规划职业生涯、确定发展方向提供良好的课程体系基础。

5、全面实施基于技能培养的项目教学,将所有关于工作和学习的相关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与互补。建立了初步的教学、产业、创新、科研四位一体,教师、学生、行业、企业的共享平台。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校内实训场所的最大功效,构建从项目、任务、创意、操作到执行“理论——实训——创新”的课程教学环节,营造完整的职业情境。在实训中按照工作的准则和生产的标准要求学生,一方面利用教师在市场上接受的项目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入校即入行,上课即上班,视上课铃为上班铃的职业素质。这样既可在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完成一个个完整的生产项目,形成较完善的专项技能,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最终又能在众多专项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统合的职业能力与素质。这种基于实训的项目教学方案,将传授专业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项目紧密联系,能让学生直接看到所学知识的用处。同时它也是一种人人参与、相互协作的工作方式,将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学生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还有交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逐步树立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并获取大量的职场工作经验。

如图1、2所示:

图1:工作室的“四位一体”关系图

图2:工作室工学结合规律

6、改革与完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横向与纵向结合,多层次、多方位考核评价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建立毕业答辩与现场招聘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除了单元内分阶段组织考核与课程综合考核相结合外,在考核模式上更注重学生在考核内容陈述方面的表现,通过这方面的测试与训练,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如先由学生模拟向商家陈述自己产品的特点及优势,设计营销方案,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全面解释,然后教师和企业代表对其进行总结与点评,最后结合两者给出合理成绩。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考核过程中,考试完全处于公开状态,并允许其他同学参与其中,可以相互对同学的表现提出自己的意见,使考核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由教师单方考核转为学生集体评价,使考核变得更加透明、全面、科学、合理。

(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本年度,本专业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有4名教师考取陕西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生;3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及国家级师资培训;5名教师下企业实习;教师6人次参加了茶叶协会、行业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各类学术交流与培训。同时,聘请兼职教师8人。通过一年建设,教师数量基本足够、结构趋向合理、教学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强。

1、本专业现有教师12名,并聘请了8名来自企业的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

2、具有研究生学历者4名。3、9人次参加了各类专业培训或学术交流。4、1名教师获陕西省中职教学设计大赛《茶叶生产与加工》课程二等奖。

(五)课程与教材

本年度,本专业继续以建设省级精品课程《茶叶生产与加工》为龙头,加强课程建设,组织编写一批与课程配套的立体化教材。

1、加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更新了电子教案、课件、实训指导用书等教学文件。

2、修订了《综合实训》、《茶艺设计》、《茶艺鉴赏》、《茶室设计》、《茶叶鉴定》等课程及实训项目指导书。

3、修编《茶文化与艺术》、《茶树栽培》、《茶树病虫害防治》等教材。

(六)专业教学资源

几年内,本专业计划投入200多万元,初步建成了集教学、生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多功能于一体的、省内领先的综合型实训场所,设施设备技术标准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建设实训场所面积约500平方米。

1、新配置茶艺室两个,实训室一个。

2、专业教学设施

茶叶审评、茶叶加工、茶艺等实验室和演示教室各一个。

3、专业实习、实训

茶叶企业生产车间、茶园田间管理、茶艺馆、茶叶市场调研

4、实验室、实训室主要设备表

茶叶审评室、茶艺表演室、茶叶加工设备(杀青机、揉捻机、做青机、干燥机)、修剪机、喷药设备、喷灌设备(茶园自带)等等。

5、新配置茶叶加工与检验设备各2台。

6、新配置教学用数字高清移动多媒体4套。

7、改建茶艺展示中心2个,与陕西省茶叶协会、陕西沧山茶业公司、茶楼、酒店合作建设校外实7训、培训基地多处。

8、新配置教学移动多媒体4套。

9、新建项目教学、工学交替实训室2个,用真实项目训练学生,并将其中1个实训室建成为茶叶加工基地。

10、初步建成陕西泾渭茯茶厂的学生顶岗实习基地。

(七)专业研究

本年度,本专业在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等教育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教师发表专业或教学研究论文4篇;

2、师生项目团队完成了陕西有机茶基地建设的论证工作;

3、一位老师在陕西省中职学校教学设计比赛中获《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二等奖。

4、两位老师读完了茶叶专业的研究生,取得硕士学位。

(八)专业管理 在原有管理制度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点对教学环节实施全过程监控,及时分析评价和反馈教学效果,初步建成了以学校为核心、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1、建立校外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标准,由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共同参与实践教学管理,企业技师主要负责实践过程中任务完成质量、技术熟练情况和敬业精神培养,通过管理实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强化了对顶岗实习、课程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2、从理论教学、设计方案、项目、实训过程、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入手,全程监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以班主任为主为主建立企业联络员制度,保持与企业、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收集反馈信息。

4、由教学部(教研室)进行每个教学单元一次的教学检查(包括学生作品、教师作品、辅导质量等),进行不定期听课,每学期开展了1次公开课竞赛、评课等。每学期以学生测评、教学检查小组测评和教学部、教务科综合测评相结合进行教学集中检查。

(九)人才培养质量

本年度,本专业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技术个性培养与共性培养相结合,使本专业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75%,其中中、高级证书获取率达50%,一次就业率达92%,对口就业率达80%。

1、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级别技能竟赛,通过“赛中学”、“学中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熟练程度,锻炼设计竞争能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2、不断加强“双证书”认证体系建设,本年度组织了1次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考试人数80人,通过率69%。

3、由于加强了就业教育与指导,使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2%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

(十)特色与示范

随着本年度计划的成功实施,本专业实现了如下的特色与示范:

1、通过项目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和教师完成了一批有影响的茶叶生产与影响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通过全面实施实训形式的工学交替项目教学,用真实的项目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加强企业文化的素养教育,使学生尽早地了解社会、体验社会。

3、初步建立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方案、多媒体课件等整套课程内容,为省内中职学校同类专业教学提供了学习样板。

4、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和教材开发,增强了企业对中职教学工作的认同感,为企业接受中职毕业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初步健全了校外实训基地,每年能满足500名左右的在校全日制学生的顶岗实习需求,可以接受200人左右的外校学生来校实习实训,可以满足一定数量的社会人员的培训需求。

6、通过本专业的建设,带动专业群建设,构建了全新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模块化课程体系。

三、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

1、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依托的行业技术发展极快,对本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突出体现为与按岗位导向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2、随着全面实施实训项目教学模式,如何加强实训管理和发挥实训室的作用,是专业建设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二)拟解决的办法

1、加强校企合作,依托企业技术力量和研发水平,立足于陕西茶产业及茶文化及茶产品特色,校企合作开发、建设、运行及推广一套交互型、综合性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平台,使企业的标准生产环节成为本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调整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将部分核心技术课程和实训项目的教学任务在企业完成,或将企业技术团队聘请至校内进行现场指导。同时参照企业人力资源核心标准,密切关注人才需求变化,加大企业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力度。

2、在解决实训工作管理的问题上,首先:要处理好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基地的互补关系,与行业、企业及产业保持紧密联系,保证教学项目的来源。其次:要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规范的组织构架和管理制度,并与师生达成协议,形成教学部、教师、学生三级管理模式。第三,明确实训室专业职能,根据课程模块编写、下达项目任务书,明确每个学生在项目中的具体任务,强调在项目中学生需掌握的技能。第四,应发挥实训室的扩展学习效应,引导学生按行业、企业需求或待发展的领域要求开展扩展性学习。第五,要形成较为完备的模拟企业环境和要求,明确进入实训室的职业素质和工作态度要求。

四、下一步建设措施

本专业在2010—2011年度建设主要项目基本完成的基础上。为保证按质、按时、按要求完成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任务,本专业将在下一步建设过程中继续保持高质量的建设标准,按计划将本专业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成为社会公认的陕西省精品专业、品牌专业。主要措施如下:

1、利用实训室和现有实训设备、场地的优势,打造一个小型的茶产品的外包加工基地,搭建具有多个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工艺、展示的平台、以满足教师的交流、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的部分需求。

2、根据企业生产岗位设计课程模块及模块教学内容,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及生产技术的变化,建设技能课程群和专业项目库,补充专业群内课程建设。

3、继续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重点加大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力度,推动教师培训工作开展。加强、规范兼职教师管理,建立系统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整合兄弟院校该专业的优势师资,实行互聘、互教、互访等形式,组织专业教师走出去,请进来。并联合教师进行重大项目攻关、相互学习和借鉴,以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4、完成省级精品课程《茶叶生产与加工》的建设任务,并带动专业其它课程建设,将《茶叶鉴定》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第二篇: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

茶树本生长在亚热带地区,1998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张占义,在北纬38度45分的灵寿太行深山五岳寨种植成功,实现了南茶北移技术的重大突破。经历十余年,茶树种植面积扩大到400多亩,主要分布在漫山、抓麻、南营、槐树沟等地。我县有适宜茶树生长的酸性土壤共计15.6万亩,大都分布在岔头、陈庄、宅头、南营四个山区乡镇,发展前景广阔。

我校有茶叶专业教师7人,并聘请南茶北移创始人张占义和老茶农张国庆、马连山为兼职教师,共招收学生391人。

第三篇: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研究报告

2013年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立项项目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与教学资源库建设》

研究报告

项 目 负 责 人:??? 项目组主要成员:??? ??? ???

目 录

一、项目背景...................................................2

二、文献综述...................................................3

三、研究目标...................................................3

四、研究内容...................................................4

五、实施方法...................................................4

六、过程管理...................................................5

(一)项目主要的研究过程与活动..............................5

(二)项目研究计划的执行....................................6

七、研究成果...................................................7

(一)项目成果的基本观点....................................7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及结论.................................10

(三)成果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及本项目研究的突破性进展.........10

八、教改成效..................................................11

(一)教改实践效果.........................................11(二)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13

(三)成果的示范作用与评价.................................14

九、项目研究变化情况..........................................14

十、项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设想......................15

2013年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立项项目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与教学资源库建设》

研究报告

横县职业教育中心项目组

内容摘要: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建设》是2013年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立项项目,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建设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等4门品牌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编写了《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特色教材;构建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做、评”四位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建立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双教学监控”、“双评价考核”评价模式课程考核评价方法,从而提高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的实效性,在同类学校起到示范、引领作用。1

一、项目背景

课程是构成中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2009年1月6日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指出:“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由此可见,课程改革已提到了中职教育的重要日程。中等职业学校要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就应该高度重视品牌课程的建设。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也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我校地处 “中国茉莉之乡”——横县,茉莉花产业是横县覆盖最广、带动农户最多、经济效益最好、最早实现产业化经营、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效果最显著的农业优势特色支柱产业。根据自治区领导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横县茉莉花产业,确保全国产销第一”的重要批示精神,近年来,横县以“标准化、国际化”为发展理念,建立中国茉莉花(茶)标准化生产加工示范基地,致力于培育和发展壮大茉莉花产业。随着横县茉莉花茶产业发展升级转型,横县技能型专门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横县茉莉花茶产业发展需要职业教育提供有力支持。我校开设的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担负着培养熟练掌握茶叶、茉莉花茶种植技术、茶叶加工等专业人才的使命,实现学校“为农服务、替农育才、助农致富”的办学目标。

2012年9月我校成功申请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是国示范建设重点建设专业。学校把握广西北部湾经济建设及横县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契机,打造茶叶生产与加工特色专业,创建“按季分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课程改革,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体”,初步建设了双证融通专业化的课程体系。《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是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两门课程体现了该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的主要方 2

向。但旧的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教学活动缺乏生机活力,难以满足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另外,课程教材内容偏难偏深,没能贴近学生的实际。《茉莉花种植技术》和《茉莉花茶加工技术》是我校的特色课程,但目前缺乏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考核方案与相应的教学资源。

综上所述,如何开发适应农村当地经济发展的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等品牌课程体系,培养能适应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我校的当务之急。实施本课题,旨在确立“与地方经济发展互动,与职业岗位需求同步”的专业建设理念,围绕横县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需求,构建具有横县特色,贴近生产实际,促进企业发展的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课程和教学资源库。

二、文献综述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和分析,我们发现:

(一)关于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课程和教学资源库的资料还比较少,在有限的研究中,又以高职居多,中职的相关研究非常少。

(二)在所有关于茉莉花茶种植技术和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的研究文献资料中,没有适合中职的教材。

因此,本项目着眼于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课程和教学资源库、校本教材具有创新性的,开发的成果是有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三、研究目标

(一)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原则,在本专业进行《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4门品牌课程建设。通过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促进品牌课程的形成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探索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初步建成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

四、研究内容

(一)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根据茶叶与茉莉花茶生产加工领域及其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突出茶叶生产加工职业能力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1.建设《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等4门品牌课程,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考核方案、试题库、教案、课件、教学资料、习题库等。

2.开发《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两门特色教材。3.构建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做、评”四位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4.建立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二)通过研究,建立《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4门品牌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依托学校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以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过程为载体,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国际标准,体现中高职衔接,校企合作开发共享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介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环境、网络课程、培训项目、测评系统等内容,为实训教学及农户培训提供共享资源。

(三)进行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课程的实效性研究。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对茶叶生产与加工企业的调研,在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班级进行上课实验,通过行业企业专家、教师、学生共同考核评,来检验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五、实施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通过企业调查了解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状况,促进课程开发、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机制不断改革与创新。

(二)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通过调研、实践、理论指导,探索并形成具有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完成品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确立与安排教学内容,在实践过程中,锻造师资队伍,完善评价体系,建立与品牌课程相匹配的实训基地,提升教学质量和专业品质。

(三)个案研究法:通过调查学生个案,了解学生通过实施品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评价方法改革,学生的观点和态度,在成长过程的变化。

(四)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有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六、过程管理

(一)项目主要的研究过程与活动。1.准备阶段(2013年4月—6月)。

2013年4月20日:拟定本项目研究和实践的方案,拟定项目主持人和项目组成员,申报项目。

2.研究阶段(2013年7月—2015年6月)。

(1)2013年7月18日: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研讨会。

(2)2013年8月28日: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课程建设方案研讨会。(3)2013年9月16日: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标准研讨会。(4)2013年10月25日: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体系论证会(第一次)。

(5)2013年11月13日: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研讨会。

(6)2013年12月14日:项目开题会在横县职业教育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

(7)2014年3月17日:横县职业教育中心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资源库研讨会。

(8)2014年5月26日: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校本教材培训会。

(9)2014年6月25日: 项目中期小结交流会议,各项目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并提交了中期小结汇报材料。

(10)2014年7月2日: 参加在广西商业学校举办的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课程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暨2013教改项目中期检查会。(11)2014年10月2日: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模式、评价模式论证会。

(12)2014年12月2日: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资源库论证会。(13)2015年3月16日: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校本教材评审会。(14)2015年5月6日: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资源库反馈会。3.总结阶段(2015年6月—2015年8月)。

2015年6月20日:项目组成员会议,并提交了项目结题材料。

(二)项目研究计划的执行。1.2013年4月—6月。

(1)项目开题,成立项目组,明确项目组成员的分工,制定项目研究方案。

(2)深入在校学生和企业进行调研,对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查与分析。

2.2013年7月—2013年12月。

(1)建设《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等4门品牌课程(主要是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考核方案等)。

(2)编写《茉莉花种植技术》特色教材。3.2014年1月—2014年12月。

(1)建设《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等4门品牌课程(主要是试题库、教案、课件、教学资料、习题库)。

(2)编写《茉莉花茶加工》特色教材。

(3)建设《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4门品牌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4)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做、评”四位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和实验。(5)项目中期小结。

(6)参加在广西商业学校举办的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课程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暨2013教改项目中期检查会。4.2015年1月—2015年8月。

(1)完善《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等4门品牌课程。

(2)出版《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特色教材。(3)完善《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4门品牌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4)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双教学监控”“双评价考核”评价模式研究与实验。

(5)继续进行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做、评”四位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和实验。(6)项目的推广应用。

七、研究成果

(一)项目成果的基本观点。

1.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课程是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项目组在全面深入分析茶园工、茶叶加工工、茶艺师等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典型工作岗位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了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顶岗实习课程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 7 的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课程,基本能满足本专业的教育教学需要。经过两年的实践,培养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学生,具有综合的职业素质与创造精神,具备了生产、营销、管理职业核心能力。

2.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资源是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相关的教学资源严重缺乏,有哪些教学资源可资利用,有哪些教学方法的规律可以借鉴,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等,目前尚无更多资料和文献借鉴。为此,项目组成员与专业教师经过精心规划设计,建立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资源,成为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师和学生获取技术知识和课程教学的专业引领的重要途径,成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专家互动对话的便捷渠道。教学资源网站的建设,为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师、学生以及相关企业共享教学资源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互动工作平台。

3.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做、评”四位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项目组成员认为,项目实验以来,通过实施“教、学、做、评”四位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变比较大。

(1)研究与实践,激发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通过“茶园课堂”、“车间课堂”等形式,让教育回归生活,让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技术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产生技术探究和学习的欲望。在实践中,教师不时地修正自己的思路和想法,积极地想方设法去解决“教、学、做、评”四位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并将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以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

(2)研究与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茶园课堂”、“车间课堂”等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技术课的兴趣。技术课堂上已逐步形成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 8

动”,变原来为少数学生参与的课堂为面向全体的局面,提高了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益,克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的局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技术课堂上,不但乐于动脑,也乐于动手。

(3)研究与实践,提升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课堂,要求技术课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深入茶园、茉莉花生产基地、茶厂车间,从现实生活,结合教学目标,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选择经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达到提高技术课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4)建立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是改革传统评价方法有效手段策略。

项目组在教学评价实验中认为,以往的教学评价中只重视反映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忽视体现学生探究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成绩肯定缺乏时效性,难以激励学生兴趣,评价过程中只重视老师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更没有企业参与评价,使学生的公众认同感低,重视答案的公平性、客观性、唯一性,忽视学生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以及答案的开放性及多样性,学生实践探索的渴望被压抑。为此,我们研究了“双教学监控”“双评价考核”评价模式,从3个方面展开研究实验:首先是过程性评价。在教学组织中,班级每2—5人分成一组,选出组长,学习活动的过程既有同学的自我评价、同学的相互评价和组长的评价,又有老师的评价、企业的评价,体现出评价的多元化,让学生也成为了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开放式的作业与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让学生亲历由一系列环节组成的设计活动,体验成功,使学生对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技术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双教学监控”“双评价考核”评价模式经本校试用,效果非常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效益和效果。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建设了《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等4门品牌课程,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考核方案、试题库、教案、课件、教学资料、习题库等。

2.建设了《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4门品牌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3.开发了《茶树种植与管理》、和《茉莉花茶加工》两本特色教材,公开发表与本课题相关的论文6篇。

4.构建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做、评”四位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5.建立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双教学监控”“双评价考核”评价模式。

结论:本项目建设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得到行业、企业专家认可;项目成果在教学实施中产生良好的效果,在全区同类学校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三)成果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及本项目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1.特色与创新之处。

(1)教学模式有创新:本项目创新了“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根据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特色,开发项目任务,设计教学情境,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茶园课堂”、“车间课堂”等多种形式,实行“教师+基地+学生”的产学结合和分组轮训,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岗位教学等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情境化、教师师傅化、学生员工化、考核成果化,从而解决了学生在教室、学校单一的教学模式。

(2)评价模式有创新:本项目创新了“双教学监控”“双评价考核”评价模式,也就是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来综合评价,10

评价主体由学生、教师、企业三者组成。在企业认知、专项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中,由校企双方共同实施教学监控,即“双教学监控”;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对学生参加企业认知、专项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以及就业质量的评价,形成“双评价考核”。考核方式具体可采用笔试、答问式、现场操作、综合作业、项目评审、课程设计考核等方法,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的突破性进展。(1)品牌课程建设有新突破。

从项目开始到今,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课程从没到有,由少到多不断壮大,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本专业老师备课上课不能缺少的有力帮手。尤其是新老师,让他们自信地走上讲台,也成为了本专业品牌课程的重要支撑。这一项目成果已经得到推广并为教师教学的发挥者积极有效的作用。

(2)校本教材有特色。

作为横县是全国最大的茉莉花茶生产和加工最大的基地,没有服务当地经济的教材是不行的。为此,项目组根据茶叶生产与加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及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企业真实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校企合作,聘请茉莉花种植专家、茉莉花茶加工专家,共同开发教材,围绕无公害生产主题编写了《茉莉花种植技术》,按照标准化加工主题编写了《茉莉花茶加工技术》,教材主要面向茉莉花种植和花茶加工提供技术支持,具有鲜明的地方产业特色,作为学校的教学、培训教材,深受企业、农民、学生的好评。

八、教改成效

(一)教改实践效果。

1.专业建设与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果。

(1)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项目实施以来,本专业毕业生“双证”率为95%,第一次就业率100%,对口就业率100%,用人单位满意率99%。

2013年以来,本专业学生技能比赛获奖率较高,获得国家级三等奖3名;获得自治区一等奖7名,二等奖11名,三等奖2名;获得南宁市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在全区同类学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2013年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承办了第八届全区中职学校技能大赛手工制茶项目比赛。

④2015年8月18日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承办了南宁市职工技能大赛手工制茶项目比赛。

2.实训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13广西中职示范特色学校项目--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3.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项目组主持人雷昌志2014年获“横县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主持的《农村职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2014年获国家教改成果二等奖,2014年10月15日在2014年南宁市中职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经验交流会作专题发言。

项目组成员陆秋菊2013年获横县“学科带头人”称号,2013年指导学生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比赛中获“茶艺技能个人项目”三等奖,2014年指导学生参加南宁市职业技能茶艺团体赛获得二等奖等,2015年参与农村职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获国家教改成果二等奖,2015年指导学生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中职组手工制卷曲绿茶一等奖。

项目组成员覃翠凤2013获“横县教学骨干”称号,2013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荣获手工制茶职业手工制青茶项一 12

等奖、扁形绿茶一等奖,2013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手工制茶获手工制青茶三等奖,2014年获“横县十佳教师”称号,2015年获“南宁市教学骨干”称号,2015年获南宁市职工技能大赛手工制茶三等奖。

项目组成员潘翠棉2014年获“横县优秀教师”,2015年指导学生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中职组手工制青茶二等奖,获2015年横县教育系统师生迎春艺术作品展手工类指导老师三等奖。

项目组成员袁 美2013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荣获手工制茶职业手工制红条茶项一等奖,2014年指导学生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比赛中获“自创茶艺”二等奖,2015年获南宁市职工技能大赛手工制茶三等奖。

项目组成员李叶梅2013年指导学生参加区级职业技能手工制茶技能大赛二等奖,2014年指导学生参加南宁市职业技能茶艺团体赛获得二等奖等,2015年指导学生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中职组手工制卷曲绿茶一等奖,2015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中职组手工制卷曲绿茶三等奖。

项目组成员邓小兰2013年指导第十届区中等职业学校“中国梦.我的梦”征文比赛三等奖,2014年指导学生南宁市技能比赛“客房中式铺床”项目三等奖,2015年南宁市教师基本功比赛三等奖。

(二)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1.校内推广。

成果累计使本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200名受益,受益农民370名;学生第一次就业率100%,用人单位满意率99%。成果被推广到其他专业并取得显著的成效,计算机及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成为自治区级示范专业。

2.校外推广。

两年多来,有灵山县正久职业学校、广西昭平职业学校、梧州第二职 13

业技术学校等区内多所兄弟学校的交流,等16所区内外的中职学校来横县职业教育中心参观学习,学习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课程改革和资源库建设经验。3.媒体报道。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八桂职教网等多家媒体对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学生技能大赛等成果进行21次报道,其中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报道了《专业对接产业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成果典型案例》,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三)成果的示范作用与评价。1.课程示范。

两年来,对口支援了灵山县正久职业学校、广西昭平职业学校等学校,深入开展对口帮扶,对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开发、教学方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在运用本成果过程中认为:本项目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和资源库有效、先进、稳定,有效促进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稳定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和资源库在本地区、本学校课程中的示范、引领的作用。

2.教改示范。

两年来,灵山县正久职业学校、广西昭平职业学校来到横县职业教育中心学习“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双教学监控”、“双评价考核”评价模式,通过座谈、听课和培训,他们掌握了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理论和方法,并在学校进行实践,他们认为这两个模式是目前中职学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最有效的方式。

九、项目研究变化情况

(一)研究内容的变化。

项目研究初期,计划将研究的着力点放《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等3门品牌课程,一旦深入研究,发现《茉莉花茶加工》作为一门新设课程,课程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考核方案等 14

更缺乏,更适合区域性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增加了《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课程研究。

(二)研究团队的变化。

本项目的研究是个庞大的工程,原来6名项目组成员很难完成研究任务,需要增加2名成员,组成一支共8人的具有丰富研究经历、较强研究能力的科研队伍。

十、项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设想

(一)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资源比较少,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今后要不断吸取充教学资源,使之更加符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深化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评价规律的研究。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评价方法还不够合理,第三方企业参与评价还不多,继续研究和探索教学评价方法,针对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有效的、在更广层面方便学校实施的评价方式方法。

xxxxxx职业教育中心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建设》课题组

2015年8月30日

第四篇: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农林牧渔大类

门类:农业技术类

专业名称: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美学及公关礼仪基础知识,能熟练掌握茶文化、市场营销理论及商务技巧,从事茶文化、茶科技和茶旅游的设计、开发、推广及茶叶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茶的营养保健与综合利用、茶艺表演以及茶叶贸易、企业形象设计、茶叶消费引导等方面专业技能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培养要求:

◆具备较强的茶叶加工技术操作与车间管理能力;

◆具备较强的茶叶生产技术操作与茶场管理能力;

◆具备一定的茶业企业管理与营销及茶文化传播能力;

◆掌握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所必须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素养;

◆掌握茶叶优质高产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茶叶品质形成的基本知识;

◆具备分析和解决茶叶生产、加工、检验、审评和茶文化传播等方面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主要课程:茶叶化学基础、食品安全与检测、公关与礼仪、民俗、茶食与茶疗、茶栽与制茶、茶叶审评与检验、盆景及插花艺术、茶的综合利用、茶叶经济管理学、茶叶市场营销学、音乐欣赏、舞蹈艺术与形体、园林赏析、茶叶贸易学、茶文化学、三峡茶艺、食品工艺学。

专业就业状况

本专业毕业生可到各茶叶公司、饮料集团公司、外贸公司、商检局、质监局、茶馆业、宾馆、酒店等企业或部门工作,也可应聘公务员。

第五篇:茶叶生产开发可行性报告

**乡**茶开发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开发**茶

2、项目地点:**乡

3、建设规模:大田新栽100亩,苗木扦插20亩。

4、建设期限:2005年11月——2006年12月

5、投资估算总额:133.8万

6、资金构成:自筹、向上争取扶助

7、效益情况:第一年出售苗

子款获利10万元,第二年采摘**茶获利5万元,第三年15万元。

二、项目概况

**乡位于赣西北部九岭山脉中段,海拔390米,距靖安县城56公里,总面积105平方公里。

境内群峰起伏,层峦叠嶂,川溪交流,有充沛的水力资源和四季如画的**、开源两座水库。一年四季披戴着白色云雾,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2度。年降雨量1514毫升,无霜期260天左右,土壤肥沃,地下爽水,保温透气,无污染源,是发展生态绿色经济的宝地。

我乡属省市贫困乡,又是移民大乡。全乡共有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人。下辖10个行政村,150个村民小组,其中男劳力2215人,女劳力1897人,移民3696人,有耕地面积12370亩,其中水田11583亩,旱地面积787亩。林业用地面积16.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4.8万亩。水域面积11742亩,其中水库面积8762亩,河流面积2980亩。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59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5524万元,农业产值1071万元,实现财政收入40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6元。

全乡基础设施齐全,通讯畅通,交通方便,万黄线横穿而过。水力资源充分利用,兴建大水电站15座,总装机量9190千瓦。发电量2559万度,农业水利设施逐年完善,田是工程等待实施。

农业生产,五谷丰登。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985亩,实现粮食总产4778吨,油料总产95吨,茶叶22吨,水产品200吨,水果14吨,蔬菜802吨。年未生猪存栏4342头,沼气池579只。

三、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1、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茶食品需求日益增长。茶厂历年生产的**茶供不应求,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销售市场越来越大,**茶更是走俏,价格上涨,市场前景无限美好,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不能错过。

我乡有占地面积1800平立米茶厂。加工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现有茶叶专业技术人员7名,其中大专本科生2名,已开垦培养出生态高产密植茶园1000余亩,名贵**茶50亩。生产名优“翡翠茶”多次荣获国家优质名茶银牌奖,赞称为庐山云雾茶,而且还有具备等待开发的空闲地5000余亩,卧藏在**水库四周,是发展**茶的天然场所,生产有机茶的宝地。

四、规划设计

1、建设标准:按照水土保持进行规划和**茶栽培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2、项目总体规划布局:以靖安石境茶厂为中心,辐射周边行政村。

五、主要建设内容

1、平整土地;

2、种苗来源:采用无性扦插繁殖种苗;

3、耕用措施和施肥管理:在**茶移栽前进行茶园深开沟,并结合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茶树在幼年生长时期,每年要进行三次耕作除草施肥。第一次在春茶前(3月中下旬)进行浅耕雍蔸,并结合亩施菜饼肥75公斤;第二次在春茶后浅耕,结合亩施茶叶专用有机肥15公斤;第三次在夏秋季(7、8月份)深耕,并结合施用有机肥500公斤。同时每年还应根据茶树长势在2至3月份进行修剪成水平状。

4、狠抓管理,防治病虫害:一是人工灭虫,二是使用灭虫灯,三是使用有机农药灭虫防治。严禁施用毒性强、残留性大的药品。

5、茶树防冻:

其主要措施是亩用稻草200至250公斤进行遮盖,以防止冻害的发生。

六、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100亩**茶开发、20亩苗圃开发费用133.8万元。

①开垦费1000元/亩12万元

②肥料费800元/亩9.6万元

③种苗费8000元/亩96万元

④移栽费100元/亩1.2万元

⑤管护费(3年)15万元

2、资金筹措:开发**茶总投资133.8万元,请求上级农业综合开发办解决100万元,乡财政同意挤出资金33.8万元用于开发配套。

七、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类别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产量(kg)

1500

3000

10000

产值(万元)

45

90

300

税金(万元)

3

6

20

利润(万元)

15

30

1202、社会效益

开发**茶园对农村闲散劳力有很大的吸收作用,由于山区水稻是种一季,茶园开发的资金收入和劳动力的利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资金投入来看

下载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茶叶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www.xiexiebang.com 茶叶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新梢芽叶为原料,加工制造不同色、香、味、形的饮用茶叶的工艺......

    建筑材料生产加工可行性报告

    建筑材料生产加工可行性报告 项目名称:建筑材料生产加工可行性报告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

    茶叶生产基地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www.xiexiebang.com 茶叶生产基地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

    茶叶加工实习报告

    “作为育茶人,我们要像茶一样,把苦涩埋藏于心底,而散发出来的都是清香”,在为期一周的实习过程中,中山陵茶厂的的这句话一直萦绕在耳边,这样的精神是我参与这次实最大收获。本周在......

    秋季茶叶生产加工方案

    秋季茶叶生产加工方案 为了做好“石阡苔茶”市场对接,跟进北京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保持稳定的货源供应。特制定该生产计划: 一、生产原则和任务: (一)生产原则: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

    建筑材料生产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

    建筑材料生产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 项目名称:建筑材料生产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

    茶叶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一章 总论 一、茶叶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概况 3.茶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二、茶叶项目概况 1.茶叶项目建设地点 2.茶叶项目建设规模与目的 3.茶叶项目主要建......

    茶叶标准化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www.xiexiebang.com 茶叶标准化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