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破解行动学习》读书笔记
《破解行动学习》读书笔记
近年来,行动学习在国内已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所采用。行动学习概念是在1938年由英国人雷格-瑞文斯最早提出的,并在1971年出版的《发展高效管理者》一书中正式提出了行动学习的理论与方法。此后,他在比利时和英国实践行动学习项目,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之后许多专家研究和实践行动学习,成效卓著。行动学习也衍生出很多流派,形成许多概念和定义。虽然人们对行动学习持褒贬不一的态度,但都无法否认它对组织成长的积极作用。
《破解行动学习》一书对于行动学习在西方发展的历程详述备至,并通过梳理成人学习理论基础,提炼总结出世界范围内普遍认可的四大主要流派:绩效流派、科学流派、经验流派、批判性反思流派。书中提供的大量案例与实施细节仿佛一颗闪亮的珍珠,而实施步骤又像是一根丝线,将整本书串成了一个漂亮的项链。可以说,本书整合了行动学习领域的最佳实践和最新理论成果,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行动学习专业书籍。下面就从以下四方面谈一下本书的感悟:
一、行动学习的本质
那么,到底什么是行动学习呢?本书对行动学习提出了自己的定义:行动学习是一种人们共同工作并致力于开发人才的方法,该方法把实际课题或问题的完成或解决过程作为学习的方式。参与者以小组的方式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并学习如何从行动中学习。通常来说,一位学习教练会和小组一起工作,以帮助成员学会如何平衡行动与学习。
二、行动学习的设计
本书对于行动学习项目的协同设计提出了17个步骤,包括了从项目准备、设计、实施到评估各个环节。同时,作者在第二章介绍了行动学习步骤的基础上,专门在第三章介绍了行动学习项目的实施策略,进一步介绍了发起人需要做什么、参与者如何做好前期准备、学习教练如何发挥作用等不同的方面,挖掘出了各个步骤的实施细节策略,不但给读者指明了方向,更指出了路径和行路中的注意事项。这些内容都是从成功实践中提炼出来,极具操作性,可以拿来就用,从而帮助人力资源部或者行动学习顾问更有效地规划和操作行动学习项目。同时,本书也清晰地描述了行动学习教练的定位:“这个角色在整个学习周期内为小组的学习提供支持,他不仅要关注小组流程还要关注学习,他不同于传统的管理培训师,学习教练不是“教”,而是提供条件创造环境,让行动学习参与者在这个条件下能够从课题中学习,以及从彼此身上相互学习。学习教练主要使用提问的方式与小组一起工作,并通过这种方式向小组进行质疑性洞察的示范。”
三、行动学习的评估
本书提供了行动学习的评估方法,具可测量性。行动学习项目中,业绩问题解决类的项目成果相对容易评估,因为会产生数字化的业绩成果,但学习成果很难评估。本书给出了从个人能力成长、组织成长的评估方法和成功案例,并给出了能力转化提升的调查方法以及计算项目投资回报率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检验行动学习项目的有效性。
四、行动学习理论的内化与应用
在当下倍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之下,对商业组织来讲,适应环境变化恐怕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生死存活的是非题。想要生存,组织就必须更迅速地发现问题,更直接地理解问题,更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而这仅靠企业主或管理者个人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当下企业的竞争,不再是一个(伟)人与另一个(伟)人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竞争。在当下环境下,企业想生存就必须持续创新、快速变革,不断快速高效的破解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寻找临时的蓝海,企业要如同导弹一样,有很强的反馈系统,一边飞行一边反馈,未来的企业竞争是变革和效率的竞争。
关于这个答案,GE、华润、IBM等众多知名企业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那就是“行动学习”!行动学习将组织内固有资源(人、财、物)最大化利用。在员工意愿上,行动学习将枯燥无味的工作模式变成为一种充满乐趣、挑战的工作模式,让组织内成员从过往的被动工作到自动自发,把工作当作一场赢的游戏;在团队成员能力上,行动学习颠覆了传统培训价值链条,基于成人学习特点,以企业实际问题为课纲,以学员为老师,老师为催化师,将传统培训与实际工作完美结合,由以往的被动接受到因需而学,做中学,学中行,行中学,不仅提高了团队成员的学习效率、改善团队成员的心智模式,同时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组织与成员绩效实质性提高,从而推动组织发展!
公司本年度的高管培训中正是采用了行动学习的方法。由于公司高管在业务水平或者管理能力上已经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时怎样再去进一步提高高管的业务和管理水平一直是培训管理中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针对高管培训的特殊要求,本年度人力资源部提出了以行动学习的方式展开这次培训。本期行动学习主题为:高管创新课题研究。公司高管牵头,并与各部门负责人组成6个行动学习小组,人力资源部派出一名学习教练。经过近3个月的学习,公司于12月组织了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并由公司高管进行了评鉴打分。通过此次行动学习,公司高管带领本小组人员对公司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一次认真剖析与研究,也形成了一定的成果,在使高管人员达到培训效果的同时,也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行动学习实施过程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获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并确保这种支持是确定的和持续的。
第二篇:《从行动开始》读书笔记
自序
我们时时刻都在做出自己的选择,选择没有对与错,只有利和弊,权衡利弊,看清当下,直视未来,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第一章 你之所以难以改变的原因
为什么人们不能依循自己的内心想法来管理自己呢? 人类天生就有惰性。总是用严格的戒律来约束自己,那人生岂不是会变得非常痛苦和乏味? 就算意志薄弱,采取行动就能成功。只要将注意力都集中在简单的行动上就好了。戒除负面思考的习惯。一个一个地完成计划时,就会发现自己获得的也越来越多„„
有所收获后,你讲进入良性循环,获得真正的自信。
第二章 戒除那些毁掉你人生的习惯
2.1 不要依赖“意志”的力量 意志靠不住,靠行动积累。
01.不断累积小而具体的行动,多么远大的目标都一定能够实现。02.摆脱“认知偏差”。通过行动彻底摆脱无法控制自己的状态。一个被“认知偏差”的臆想所束缚的人,在采取明确行动之前,很容易产生许多乱七八糟的想法。然后他就会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降低对自己的评价。意识到自己不好思维习惯却不能跳脱的人,是因为我们用意志来改变思考,但这只能加重“认知偏差”。摆脱这种方法,只能靠行动。
使用“正念法”,进入正念状态,需要做一些可以恢复身体感觉的事(当你进入认知偏差时,身体刺激可以将你拉回现实,减轻心理上的不安)
2.2 事例1:被冲动的感情所控制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当一个人情绪激动时,也会对自己的愤怒感到不满,从而更加无法控制。但他们其实在期待什么来熄灭自己的怒火。
对于很容易冲动的人,应该先忍耐30秒,事情将会变得完全不同。对策一:紧紧握住右手
暗示自己“不要冲动,保持冷静”。可以使你不至于情绪失控,回到现实中来。对策二:数呼吸
缓缓地进行腹式呼吸10次。每次呼吸都数次数。清除头脑里的杂念。
2.3 事例2:逃避困难
事例是一个新入职,很多东西不会又不敢问,因为做不好被批评,心情更差,于是恶性循环,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无法恢复的妹纸。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面对现实时选择逃避的人,很难发现将来可能获得的利益。逃避一时的困难,将来只会带给自己更大的麻烦。道理虽然很简单,很多人却仍然选择眼前的安逸。
必须停止多余的负面思考。
对策一:弹手腕上的皮筋——厌恶疗法? 高尔夫选手实用的减压方法。
易普症yips:因为精神上的问题影响正常发挥的情况。
一旦头脑中出现负面情绪,就用手指抓起皮筋弹一下,让思考回到现实。对策二:转移皮筋或者夹子
当头脑中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将套在右手腕上的皮筋换到左手腕。
一天下来(或者一段时间下来),数一数左手腕上的皮筋数。意识到“我居然产生了这么多负面思维”。进而抛弃那些没有意义的负面思维。
2.4 事例3:随波逐流
事例都是不喜欢但是不能拒绝的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这其中存在非常严重的“认知偏差”——被“如果拒绝别人的话会被讨厌”“如果不听话后果会很严重”等与事实不符的想法所束缚。但事实上,别人对你的关心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对策一: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思考
想象一下你信赖或者尊敬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TA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别人吧”。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策二:听喜欢的音乐
听音乐——抛弃多余的思考。放松身心,可使你对发生的事做出冷静的判断,也能让你回到现实世界。
集中精神去听而不是一边做一边听。紧张的时候听舒缓的曲子,缺乏干劲的时候听节奏感强能鼓舞自己的曲子。调整自己的心态。
2.5 事例4:吸烟,暴饮暴食,酗酒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人类会沉迷于许多东西,“工作狂”就是连工作都有可能沉迷。最明智的选择时一开始就不要参与。不要以为这些情况与你无关,每个人的忍耐都是有限的。为了做好一件事而依赖于另一件事的情况会使问题变得更复杂。越是努力的人,越容易产生依赖于某种事物的想法。
对策一:改变环境
如果身边有诱惑你的东西,那就会忍不住碰。应该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就算想依赖那些东西也找不到他们。对策二:选择耐力运动
重复同一动作的长时间运动。放空自己,重复同一动作,可以产生与冥想相似的效果,帮助调整心态。
2.6 事例5:改不了迟到的毛病 一个总是迟到的人„„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有些词的威力很强,对人打击很大,比如{}“散漫”,“不懂得收拾”,etc.自责的想法对改变事态没有任何帮助。对策一:最初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
找一个人和你一起行动,以此来修正你的标准。比如我想提前30分钟,但是阿斯兰提前了40分钟,那我也提前40分钟吧„„ 对策二:用(手机)提示来恢复意识
01 对要做的事进行管理,输入日期和时间
02 设定一天之内定时响起提示音,将你的意识拉回现实——“我现在做的是真正应该做的事情吗?”
第三章 小心你深信不疑的陷阱 第四章 从小习惯开始
4.5 开始与坚持是不同的行动
开始与坚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两者并不相关,也不一定共存。
无法取得理想结果的原因只有两点:1)不知道怎么做 2)不知道怎么坚持 4.6 开始的目标是“马上取得结果” 开始的关键在于
1)降低行动难度 2)制造好的环境 3)得到好的结果(如果做这件事本身得不到好的结果,就创造奖励)
4.7 只要能获得“成就感”,人们就会更主动地采取行动 可以给自己一些小奖励,比如金钱上的奖励。只要取得结果,就能得到成就感。4.8 养成“不做就不舒服”的习惯
有一个商务人士,因为无法掌控晚上的时间,就把学习时间安排在每天早上5-6点,每天学习一小时。
不做不舒服斯基——就像刷牙。4.9 人类任何时候都可以改变
改变并不意味着否定现在的自己,而是让现在的自己得到成长。4.10 新行动“从三开始”
改变要循序渐进,像刷牙一样养成习惯。一下做很多事肯定做不好。不要只依靠自己的少数优点——不要在某方面过度努力。
培养新的行动习惯时,最多不要超过三个。掌握了三个新的习惯,再做接下来的事。
每周只运动三次——?
有些不用三的数量计算的工作:感觉工作量不是太大就可以了。
从完成的一件件小事中,体会到成就感,感觉到快乐和自信,更容易开始下一次结果。
4.11 让每天的压力“可视化”
4.12 “行动列表”在自我管理中非常有效 4.13 使用“方便的记录工具”
工具:evernote, ilifelogger, study plus 4.14 利用“生活的记录本”感受“自己的能力”
每天记录今天发生的三件开心的事。只记让人开心的好事。专门搞一个笔记本。每天都是发生了三件开心的事的一天。多微小的事都无所谓,重点是开心。
4.15 用“感谢卡”消除人际关系上的压力 4.16 利用“实况转播”让意识回到现实 4.17 化整为零 4.18 不要走极端
4.19 通过积累的成果来进行评价
评价行动结果时,不要看总体,要看比如“我做到了六成”
也不要只看一时的成果,要看一定时期内累积的成果。上个月30份合同,这个月18份,不应该立刻觉得业绩下滑,应该看两个月一共48份。
不是成长速度变慢了(有边际效益降低啊),而是总体的我成长了。
第五章 避开陷阱
5.1 扔掉“为了将来而忍耐”的想法
不是说不考虑将来,而是不能单纯地忍耐,对将来要有具体的目标。要充实地度过现在的每一天,因为将来是由无数个今天的累积。5.2 不要因为“无谓的想象”给自己增加压力
发生事情——个人认知(主要因素)——产生压力
认知偏差时,无所谓的小事也能产生多余的负面情绪和压力。即使积极的人,疲惫的时候也会焦虑不安,产生和平时认知不同的消极情绪。“是不是被人讨厌”——人类的臆想会不断地创造负面信息,导致人们难以分清现实和臆想。
正确认识眼前所发生的事——正念法 5.3 养成“冥想”的习惯
完全集中在现在和现实上,排除过去和未来的干扰。进入正念状态——冥想。成功者并非没有抑郁和烦恼,而是承受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但他们从不逃避自己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自己的烦恼。5.4 逃避压力只会造成更大的压力
人们被迫接收远超所需的信息,导致所有人都变得不想自己。(?)消除压力最重要的是面对自我,正视现实,采取行动。5.5 如何战胜眼前的诱惑
眼前的诱惑能带给我们暂时的放松和满足感。
将注意力集中在实现长期目标的益处上,写在纸上,反复阅读。5.6 认清你该做的事 两种人们想做的事 1)明知道该做什么而做不到 2)明知道不该做但停不下来 将需要增加的不足行为和应该减少的过剩行为,统称为目标行为;眼前的诱惑则被称为竞争行为
增加目标行为,减少竞争行为 5.7 用ABC模型作为行动的原则 找张纸将整个行动的过程ABC都写出来,C要写出结果的好坏——这样就可以客观地观察自己的行为
过剩行为:消除A(不买零食,把手机藏起来);替代C(把咖啡换成红牛;刷手机换成深呼吸);关注不做B带来的好结果(瘦;健康;效率高)
需要增加的行为:增加A(买跑步装备;和阿斯兰一起跑步;桌上摆英语书),创造好的C(锻炼一周买裤子)5.8 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
想要改变已经养成的行为习惯需要漫长的时间,所以急躁是大忌。一点一点地坚持才能改变行动。5.9 行动都是可以量化的
用明确的数值表现出来,才能有清晰的理解(比如一周慰问anny三次;表现热情的方式是大声打招呼)用数值才能客观检视
5.10 面对失败时的三种心态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挫折。遇到挫折时,就分析原因,写出来。
不要冲动,保持理性。不要主观,保持客观。不要抽象,保持具体。5.11 如何成为一名能够应对突发事件的人
不要冲动,保持理性(情绪)。不要主观,保持客观(事实无法改变)。不要抽象,保持具体(寻找可以采取的对策)。5.12 只要调整好心态就可以应对突发事件 案例是设计师无法跟客户好好交流orz„„
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恐慌的人,容易有自己承担一切责任的倾向。
只要从当事人视角转换到第三者视角,就能够调整心态,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5.13 “应该做”和“想要做”
承认“不愿做某件事情”也非常重要。如果对自己的人生感到不满,是因为没有采取让自己满意的行动。
如果是为了迎合世俗价值观而应该做的事,那么请趁早抛弃这种想法。(„„)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5.14 整理感情,简单行动
只要将思考简单化,压力自然而然就会减轻。
只有人类会出现“身体在这里,心在别处”的状况。如果常态化,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动物却能朝着“本能和当下的目标”努力。
坐禅,散步,闭上眼睛——整理自己的感情,从认知偏差中回到现实。每天睡觉前用5分钟整理感情,可以减轻压力。
待续„„
第三篇:行动学习
行动学习:创先争优又一生动实践
中共防城港市委党校 杨平璋 防城港市高级中学 黄华珍
摘要:行动学习已逐渐成为全区上下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干部素质共有行动及培育组织文化、转变干部作风有力抓手,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供有效载体和生动实践。本文通过行动学习价值分析、创先争优内涵发展及其关联度探讨,认为以行动学习为载体是持续有效推进创先争优现实之举。
关键词:行动学习创先争优 实践
一、导言
中德合作广西行动学习项目是经中组部批准实施的重大国际合作培训项目,2007-2009年,先后以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物流业发展、中小企业发展为课题在区直单位试行开展;2010-2011年,在柳州、贵港、贺州、南宁、玉林等地市,就战略规划制定、重大项目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培养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领域开创性开展,成为 “2011年广西组织工作十大新闻”,并名列前茅;2012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正式启动第二期中德合作广西行动学习项目并在全区范围内逐级推广。开展行动学习已逐渐成为全区上下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干部素质共有行动及培育组织文化、转变干部作风有力抓手,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供有效载体和生动实践,防城港市“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行动学习方略更为创先争优活动增添动力和色彩。
二、行动学习价值分析
1、开放式组织形式。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是围绕实际问题,组建学习团队,通过调查研究、学习研讨、方案实施、总结反思等流程步骤,实现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凝心聚力推动工 作,促进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的方式方法。其基本理念及价值取向在于“干中学、学中干”,以学习推动工作、以工作带动学习,促进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体现知识性、人文性、合作性组织形式及实践性、开放性、创先性组织架构。
2、反思性心智模式。古人云:“德正而悟明、悟明而思缜,思缜而行确”,从而指出了“行”影响“思”,“思”促成“悟”,“悟”感化“德”的逻辑思辩,人的行为方式的改变,首先在于其心智模式及信念模式的改变。开展行动学习旨在增进交流、促进反思、凝聚共识、促进行动,通过反思问题、反思自我、反思组织,促进“创先进、争优秀”心智模式及信念模式形成。
3、包容性组织文化。行动学习围绕问题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学习团队,必然会促进不同思维的碰撞、多种角度的融合、各方信息的共享,从而推动个人进步与组织发展。在整个研讨过程中“没大没小、没上没下、没尊没卑”,大家都畅所欲言、直言不讳,都以“同学”相呼应、以“同志”相称谓,最终促成民主自由、开放包容、合作和谐的组织文化氛围。
4、创先性领导方式。进入21世纪,领导活动正经历着一场重大的变革,这不仅仅是一场领导体制的变革,而且是领导观念和领导行为的巨大变革,居传统地位的刚性领导方式正逐渐被柔性领导方式所代替。开展行动学习既是推进工作、培养队伍、促进组织发展的工具体系,又是增进人格魅力、修炼柔性领导力的生动实践,领会了行动学习,意味着掌握了领导方法,创先了领导方式及拥有了领导力。
三、创先争优内涵发展
创先争优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活动是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继续和深入,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2 为着力点,以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础组织建设为落脚点,为持续有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必须赋予“创先进、争优秀”新发展内涵。
1、理念创新是前提。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行动必须致力于理念创新。开展创先争优不局限于专项活动及特定过程,更重要是把“创先进、争优秀、谋发展、促和谐”理念深入人心,并持续付诸以行动。防城港市开展创先争优,始终坚持创新理念、开拓思路活动导向,“阳光选拔”工程植入“阳光、礼贤、敬士”等选才用人理念;“结对搬迁户、情暖百姓心”活动践行“聚人心、稳人心、暖人心”主体思想;“结对共建 先锋同行”活动体现城乡党建一体化思想;“六统强基”工程植入“抓基层、强基础”执政理念,等等。推进理念创新正是防城港市创先争优活动持续有效开展的重要之举,开展行动学习必将为创先争优活动再次植入新理念。
2、载体创建是关键。载体创建与实践是新鲜事物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及主题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动力源”。防城港市创先争优活动得益于各类载体的有效创建和生动实践,“阳光选拔”工程,有效实现在“选人用人公信度”上创先争优;“结对搬迁户、情暖百姓心”活动,有效实现在“文明征地、和谐搬迁”上创先争优;“六统强基”工程,有效实现在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上创先争优;“非公党建红旗”工程,有效实现在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上创先争优,等等。防城港市“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行动学习实践,既着力于“点”,又着眼于“面”,必将有效在破解难题、提升素质、转变作风、培育组织文化上创先争优。
3、人文化成是方略。“人文化成”是实现良好治理的最高境界,《易经〃贲卦》言:“观乎人文以化天下”,只有使“人文”理念持久深入人心,才能达到“化天下”良好效果。为使创先争 优活动真正起到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深化于神良好效果,必须寻找人文化成的方式方略。行动学习以团队组建为依托,以人文理念为动力,“民主自由、开放包容、合作和谐”的组织文化,为创先争优赋予人文化成全新内涵。
4、凝聚共识是动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旨在激发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生机活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较好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出色地完成党的工作任务。如:防城港市通过“结对搬迁户 情暖百姓心”活动,有效实现1277名党员干部与1277多户搬迁户结对,在真情结对、真心办事上凝聚共识,在“创先进、争优秀”上增添动力;“六统强基”工程,通过整合各类项目资金6000多万元,以突出解决基层组织建设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在“抓基层、强基础”上凝聚共识,在“统城乡、激活力”上增添动力。行动学习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着眼于促进个人发展,致力于推动组织变革,群策群力议事是准则,凝心聚力办事是动力,开展行动学习为创先争优活动赋予新的“动力源”。
四、以行动学习为载体,持续有效推进创先争优
行动学习是当前广西尤其是防城港市继续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载体和生动实践,必须充分把握内在关联,积极探索发展内涵,坚持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在行动学习中深化创先争优,在创先争优中推动行动学习。
1、开展问题界定,精选研究课题,增进创先实效。开展问题界定、精选研究课题是行动学习的逻辑起点和首要环节,具有关联性、针对性及动态性等特点,其载体创建与实践主要基于现实矛盾和问题的存在。防城市港市行动学习重点突破层面,是当前市委急需推进的关键任务和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问题界定及课题精选需要突出三方面分析:一是问题 4 症结分析。问题症结表现为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和矛盾,如市委重点课题:“创建广西园林城市对策研究”体现为本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广西园林城市标准的差距;“东兴试验区边境贸工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体现为东兴“过道经济”或“过客经济”现状与“以工兴贸、以贸促工、贸工互动”发展格局的差距;“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研究”体现为“大班额”现状问题与本市教育振兴工程的差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融入金融功能“一卡通”应用研究”体现为新农合缴费难、报销难、管制难等现状与业务管理一体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差距,这些问题症结分析透切与否直接影响行动学习及创先争优工作开展。二是问题原因分析。原因与结果是事物的内在联系,问题症结总是基于一定的原因引起,市委六大研究课题的问题存在,都与历史的、现实的、潜在的原因有着密切联系,通过比较的、发展的、战略的眼光和思维开展问题界定是精选研究课题、组建学习团队、增进创先实效的首要前提。三是课题价值分析。课题价值与否及价值大小直接影响项目工作推进,防城港市精选研究课题主要针对事关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点难点热点课题,是通过行动学习可以有效推进且在一年内能较好解决或部分解决、实施效果易于衡量的课题,是具有发展前瞻性、影响持续性和广泛参与性且能有效避免工学矛盾的课题,既立足本地本单位中心工作,又体现上级党委战略部署。
2、组建研究团队,明确学习任务,搭建争优平台。行动学习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目标体系,组建研究团队是根本,明确目标任务是关键。防城港市“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行动学习工作思路旨在以学习型团队建设为阵营,以目标任务落实为引领,以点带面方略为突破,在各级各部门、各地各单位再次搭建“创先 5 进、争优秀”平台。市委重点围绕中心工作,组建研究团队,落实部门责任,突出抓好六大研究课题;其他部门围绕本地本单位急需推进的关键任务或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自选研究课题,组建研究团队,有序推进本地本单位行动学习。通过“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方式方略,着重解决一批影响全市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强、团队精神好的领导干部,积累一批具有较强推广运用价值和防城港特色的经验,形成一种常态学习、注重研究、民主决策、重抓落实的良好风气及打造一批“干中学、学中干”的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团队,逐步实现防城港市行动学习及创先争优普及化、本土化、常态化和持续化。
3、健全组织机制,促进组织文化,创建先进组织。机制运行离不开“动力源”的有效开发,组织机制体现为外在动力,组织文化着眼于内生发展,外在动力与内生发展的有机融合便是创建先进组织的先决条件。防城港市行动学习是外在动力与内生发展的统一,从外在动力上,赋予强有力的政治推动及健全的组织机构,市委书记、市长任行动学习小组组长,市委常委均为小组成员,行动学习小组下设推动小组及执行办公室,推动小组组长由市委副书记担任,组织部门专门负责组织实施;从内生发展上,既要着眼于组织文化、行业文化、团队文化及学习型组织建设,又要着力于推动组织变革、坚定理想信念、促进人文化成及价值追求,只有内外联动、表里合一,使组织运作模式与个人信念模式有机融合,才能更加有效创建先进组织。防城港市委重点研究课题召集人为市委领导,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作为核心学员并任组长、副组长,既赋予课题研究强大组织动力,又为推动组织文化及创建先进组织提供坚强保障。
4、促进交流反思,改善心智模式,争当优秀党员。行动学 6习外显性目的在于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工作发展,提升干部素质、促进组织变革,更深层次隐性化目的在于促进个人和组织交流反思、改善个人心智模式,最终推进民主、自由、开放包容、合作和谐、公正平等、务实高效的组织文化形成。促进交流反思、改善心智模式及推动组织文化发展正是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及争做“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内在要求。一是“干中学”,促进交流反思。行动学习是“问题-反思-总结-计划-行动-新问题-再反思”的循环过程,反思问题致力于破解难题,反思组织着眼于创建先进,反思自我着力于争当优秀。二是“学中干”,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不仅反映个人的心智极限,而且在不同层度上体现组织的伦理架构,《第五项修练》认为,“有自我超越要求的人,才会主动改善心智模式”。意味着开展行动学习必须始终坚持“学中干”的学习工作理念,不断强化各研究团队及成员的自我超越意识,改善心智模式,促成“创先进、争优秀” 信念模式。三是“干学合一”,争当优秀党员。从知识的发生性构成看,一切真知都是实践的产物,一切学习研究必须经过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内化获取经验并外化为行为。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用结合、干学合一的理念架构,为推进行动学习知识、技能、方法和工具普及赋予新使命,为争当优秀党员启动新载体,以行动学习为载体是持续有效推进创先争优现实之举。
第四篇:破解问题学习小组计划
破解问题学习小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科学研判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深刻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矛盾差异和发展瓶颈,着眼于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着眼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在发掘出、分析透、处理好现实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大胆探索“学以致用、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工作内容
1、开展“查找问题”活动。注意征询、收集制约各地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对当前开展各项工作中遇到的现实困难和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同时,在广大党员干部中,针对部分党员思想观念陈旧、僵化、落后等问题,从深层次上查找原因,旨在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更新政治理念、增强学习意识、转变学习观念。
2、组织“主题月”活动。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主题月”活动,每月围绕同样的主题,根据活动开展情况,搜集、查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理、记录,分析原因,提出合理对策,制定可行性方案,以便下步研究讨论。
3、实施“月研讨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研讨会,回顾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情况和学习成效,及时总结和查找学习、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将实际工作中已经遇到的、或即将面临的节点、难点问题共同进行研讨,以便发现和找准问题的症结及其解决办法,切实对关键性的问题达成共识、得出结论、拿出举措,指导下步学习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要求
1、通过有针对性加强组织和个人的学习,在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锤炼共同理想信念的基础上,从发现思想认识和实际问题入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发展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提高病人幸福度和满意度的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确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信念,坚定勇于查找问题的决心和勇气,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全面提高自身能力,紧密联系思想政治建设实际和看病存在的实际,经常在自身党性及思想作风方面作出对照检查。
3、提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展思维,提高境界和眼界,找准目标、尺度和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在学习中提升素质、发现问题,在分析研究问题中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破解问题中加快学习成果转化,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取得良好成效,检验学习效果。
第五篇:《行动的勇气》读书笔记
《行动的勇气》读书笔记
合上《行动的勇气》这本书的那一刻,我感到既庆幸而又遗憾。庆幸的是我终于读完了这本56万余字的大作,没有因其前半部分的冗长啰嗦半途而废;遗憾的是,我没有在今年3月初拿起这本书的时候一鼓作气而读完,故而对全球央行在随后新一轮金融危机中的表现认识得过于肤浅,错过了上半年里最大的一次投资机会。
这本书的作者,本-伯南克,曾于2006-2014年间担任美联储主席,亲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从萌芽到爆发、再到缓和、复苏的全过程,其间经历了2任总统、3任财政部长,可以说全世界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来叙述这一段历史。此外,伯南克本身的学术素养也极高,担任公职前曾任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系主任,是对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研究最深的学者之一。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对他日后成功领导美国克服金融危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能在2006年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提名这样一位研究大萧条的专家担任美联储主席,时任总统小布什这双识人的慧眼也着实不简单。
这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序曲》、《危机》、《危机余波》。《序曲》的前半部分更像是自传,着重讲了伯南克本人的成长、教育及学术研究的一些经历,整体比较冗长而无趣;后半部分则讲了他初入美联储之后,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的一些思考和辩护。《危机》是本书的主体,详尽介绍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全过程,从贝尔斯登的悲剧到两房的沦陷,从雷曼兄弟的崩溃到救助AIG引发的巨大争议,美联储不仅要面对经济和市场本身巨大的不确定性,还要面对民众不解的愤怒、政客恶意的指责,可以说是如履薄冰。伯南克深知自己处境之尴尬,他写道:“如果我们采取了行动,没有谁会感谢我们,但如果我们没有采取行动,又有谁会感谢我们呢?美联储是一个具有政治独立性的中央银行,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而做出政治上不受欢迎的决策,是它存在的一个理由。它成立的目标恰恰就是如此:做他人不能或不愿做,却又必须要做的事。”《危机余波》重点着眼于危机后经济一波三折的恢复,以及对金融监管体系的反思和重塑;此外,这一部分还重点分析了欧债危机的始末。
下面,我就每一个部分挑出一个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一、金融监管,而非货币政策,才是应对资产价格泡沫和其他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08年金融危机的诱因,简单点说就是:金融创新引发的道德风险爆发。一家银行发放住房贷款时,一定会仔细审核贷款人的资质,贷给资质不佳之人容易形成坏账;但如果它能够很轻易地通过某种金融创新的方式(主要是通过MBS和CDO打包、分层,再通过和保险公司签个CDS增信),把这笔贷款卖给第三方,那它对贷款人资质的审核就必然会越来越松,因为即便贷款人违约,这笔坏账也是第三方的,与我无关,这就是道德风险。其导致的结果就是,大批资质很差的人拿到了贷款,于是推升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而只要房价一直涨,这批人即便是还不了钱,银行收回其抵押的房子也不会亏钱,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道德风险。于是“道德风险加剧—资产价格”上涨的正反馈循环就开始自我加强,直到泡沫的崩溃,引发危机。所以,资产价格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非很多人所说的央行放水,而是监管部门对金融创新和次级贷市场的监管缺位。这也使得危机之后美国重新审视其原来“碎片化”的监管体系,并推出了以“宏观审慎”(是不是很眼熟?)为原则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以及著名的《多德-弗兰克法案》。
二、消除挤兑,而非合乎道德或者政治正确,才是央行在危机模式下的第一选择。历史上几次著名的危机,如1929年大萧条、2008年金融危机,包括本次的“新冠危机”,虽然其特点和发生背景都不尽相同,但本质上说,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冲击路径和模式都是一样的,即“挤兑”。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几乎没有不借贷经营的,当借款人因为危机而恐慌性地不再续贷,甚至要求提前偿还贷款时,为了应对负债端的收缩,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就不得不卖出相应的部分资产来还债。但当卖资产的行为集中发生时,市场供大于求,资产的价格就会发生大幅的下降,这会使得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从而进一步加剧借款人的恐慌,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借款人要求更多的借贷方还钱,带来更多的资产抛售,进一步压低资产价格。于是“恐慌-抽贷-暴跌-恐慌”的负向循环开始自我加强,市场的“无形之手”失灵。央行此时存在的意义,就是一定要干预市场,想尽一切办法来打破这个负向循环。1929年时,美联储迷信古典自由主义,并未干预,金融危机变成了大萧条;2008年,美联储这么做了,美国克服危机迎来了持续的复苏。诚然,美联储在08年金融危机时,出手拯救的很多公司都是危机的始作俑者,比如AIG,似乎让他们“自食其果”地破产才是更加合乎道德和政治正确的选择,但这也无异于让其他人与之陪葬。此外还有观点认为,放水救市引发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放水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我承认这些论点都没错、都很重要,但放在危机模式之下,这些观点和央行“消除挤兑”的首要目标相比,就显得太不务实了。如果我在3月初把这本书看完了,我应该会在3月底全球央行救市的时候少一些尖酸刻薄的嘲笑,更加坚定地抄底。
三、持续有效沟通,而非指责埋怨、加剧双方对立,才是与不同意见者的相处之道。对于美联储主席来说,没什么工作比沟通更加重要了。首先,是和美联储内部的沟通。美联储的理事或者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的委员们,大都是非常资深的经济学大牛,又因学术背景、从业背景、认知角度的不同天然分为鹰派和鸽派,可谓众口难调。但货币政策施行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仅靠主席强行推动,造成内部分歧甚至裂痕不可挽回地扩大,这迟早会暴露在公众面前,大幅削弱美联储政策的公信力。其次,是和政府官员沟通。如果说和美联储内部的经济学家们的沟通尚处于就事论事的业务层面,那么和政府官员的沟通往往就会变成政治色彩浓厚的个人攻击。特别是在伯南克力主救助AIG等金融机构时,遭到了诸多来自国会议员的猛烈批评。伯南克深知这些政客并不是反对救助方案本身,只是为了迎合彼时的社会舆论风向,他内心对这样的人和行为深感鄙夷,但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沟通,不厌其烦地参加各种听证会,甚至做出了很多必要的妥协。伯南克不是不会觉得委屈,他通过阅读林肯的语录寻求精神慰藉:“如果我试图去回应所有的攻击,那我一定会忙得不可开交,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我唯有尽己所能,殚精竭虑,坚持到底。如果结果证明我正确,那么我遭到的一切攻击就算不得什么。如果结果证明我错了,即使十个天使发誓说我是对的,也无济于事。”伯南克在任上,一共主持86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出席79次国会听证会、发表226次演讲以及两度接受《60分钟》节目的采访,一反其前任主席格林斯潘暧昧模糊、模棱两可的神秘行事风格,将美联储打造成了全球央行里决策机制透明、公众沟通顺畅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