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立县开拓转型发展新天地
“旅游立县”开拓转型发展新天地
胡 俟
2013年第10期 ——经济建设
近年来,郧西立足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旅游立县”战略,打造十堰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业实现突破性发展,成功入围“湖北旅游强县”,旅游业逐渐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一、发挥优势,超常重视。郧西人文历史久远,山灵水秀,物产丰富,是集老、少、边、贫、库于一体的国家贫困县,属于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和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现实基础、群众愿望及肩负的政治使命,决定着郧西必须发挥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之路。为此,郧西在全省率先提出“旅游立县”战略,将其当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去谋划。县委、县政府成立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设立县委常委“发展日”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旅游工作;设立旅游产业奖励基金和发展基金,对旅游业发展进行超常规的扶持、奖励。
二、找准定位,高端谋划。既注重借鉴他人成功经验,又立足自身实际,找准定位,高端谋划,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在发展定位上,力争打造“西安—武当山”黄金旅游大通道上的重要驿站和国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力争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板块和西安—武当山—武汉旅游通道的重要节点。在规划设计上,坚持精品开发,超常谋划,先后聘请北京天人旅游规划设计院、武汉大学设计研究总院等“名角”担纲设计,高水准编制了《郧西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上津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世界婚俗博览园总体规划》等20个高端规划。在发展布局上,以天河生态文化旅游圈为轴心,打造“绿、红、蓝”三条精品线路(自然生态绿色游、革命老区红色游、汉江水体蓝色游)。在文化内涵上,深度开发天河七夕文化,让全县旅游产业围绕七夕文化进行开发,让郧西山水融入七夕文化元素。在发展目标上,到“十二五”末,力争建成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景区7家;建成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饭店10家;新建各类娱乐会馆100家,旅行社5家;建成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企业100家;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8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3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5%以上。
三、倾力投入,合力推进。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通过大投入、大建设,实现大跨越。一是政府打基础。在景区景点前期开发建设上,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先后修建了五龙河景区旅游公路、羊尾镇至龙潭河旅游公路等多条道路。建立扶持和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对于旅游建设项目,可享受特别优惠政策扶持,实行“一事一议”;设立旅游奖励基金,对创建景区、酒店、农家乐、开发上市旅游商品及旅行社均给予相应奖励;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按年20%递增;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投资经营旅游产业,对重大旅游项目实施政府贴息等。二是引商竞投入。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第一引擎,充分发挥统战、工商联、各地商会等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吸引外地客商和外出成功人士投资郧西旅游。湖北卓越集团投资2亿元开发五龙河、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饶会军投资5亿多元开发龙潭河和天河风景区,陕西天宇公司投资8亿元建设世界婚俗博览园等,三年来,共引进30亿元,搅活了郧西旅游产业的“一池春水”。三是多方齐参与。发动相关乡镇和县直部门参与旅游业发展,充分整合各类建设资金,明确职责,各记其功,捆绑使用,形成了全社会大办旅游的局面。例如在天河风景区建设中,县水电局承担水体景观建设,林业局承担樱花谷建设,城关镇承担“天河人家农家乐”建设,住建局承担桥梁建设,交通局承担景区道路建设。
四、转变观念,统筹发展。坚持把现代旅游理念融入到全县各项经济工作中,努力形成“大旅游、大发展”的局面。一是把农村当景区来建设。把全县小集镇、村庄建设与当地景区景点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支持“生态游”、“农家乐”、“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如安家乡依托五龙河景区,对五龙河流域内4个乡镇28个村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筑风格,形成了一道靓丽的新农村风景线。观音镇把天河口移民新镇建设融入到天河口风景区开发中,形成了以明清风格为主的花园式居住区,并规划了天汉交汇、河汉码头、船工号子、千亩湿地等多个旅游景点。二是把企业当景点来打造。立足现代旅游的理念,建设开放式车间、花园式厂房、通透式参观通道、富有特色的产品展销区,企业成为旅游景点。例如,神武天滋野葡萄酒公司所配套的梅诺克葡萄酒庄园,已成为游客到郧西必看的景点。三是把农特产品当旅游产品来开发。在促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把地方特产作为旅游产品来开发,先后开发出核桃、香椿、茶叶、葛粉、桑蚕丝等系列旅游产品,不仅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而且达到了“游郧西景区、吃郧西特色、购郧西特产”的目的,丰富了旅游内容,拉长了产业链条。四是把山水当成财富来保护。郧西之美,美在山川,美在生态。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相继启动了县城和重点乡镇、中心集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环保设施建设,实施沿江生态走廊、沿路生态景观、沿山生态屏障等生态建设,使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和谐共生。
五、深度推介,打造品牌。坚持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打造郧西旅游品牌。仅今年七夕节期间,全县就接待游客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400万元。一是媒体宣传。通过设立大型户外广告、在主流媒体投放广告和开办专栏、在省内外重要客源地摆放旅游宣传画册等,大力宣传郧西,让外界关注郧西、聚焦郧西。我们先后三次参加央视综艺频道《天下有情人》大型电视直播活动;先后邀请陈建功、舒婷、李炳银、王剑冰、梅洁、韩作荣等一批知名作家到郧西开展采风活动。二是节会宣传。积极参加“西洽会”、“中博会”和“文博会”等国内重大旅游宣传活动,推介郧西旅游品牌。先后四次举办天河七夕文化旅游节及天河绣娘大赛、相亲交友会、灯展、奇石展等相关系列活动,请中央、省、市相关媒体对郧西的旅游、文化进行跟踪报道和重点推介,为郧西旅游宣传造势。三是促销宣传。邀请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组和西安电影学院分别在郧西龙潭河、上津古镇等景区拍摄记录片《追寻天河之爱》外景和《爱在龙潭河》电影。与陕西124家、襄阳98家、武汉20家知名旅行社签订《市场联合营销协议》,全面推介郧西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邀请武汉、西安、南阳等地旅游团队到郧西开展“千人郧西浪漫游”活动。■
(作者系中共郧西县委书记)
第二篇:加快银行网点转型,全面开拓发展新天地
加快网点转型,全面开拓发展新天地
XX领导的重要题词精神对我来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让我看到我们XXX银行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跟其它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很多方面需要改进。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要求是:高举科学发展旗帜,稳中求进,稳增长,加快发展、强化秋理,握紧拳头保发展重点,集中力量努力促进经济总量、人均均量、运行质量同步提升,加快建设。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地做好全年的各项工作。
近年来,银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为此我行按上级分行要求深化开展网点转型。不过,到目前为止,很多网点除了在视觉形象上有所改观外,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很多网点在转型上是“形似”而“神不似”。网点转型是指网点的业务功能由核算交易主导型向营销服务主导型转变,是用统一的标准规范网点的服务营销模式,实现服务标准化和客户体验的一致性,以提高产品销售能力,提升客户满意度。因此,网点转型就并不只是简单的门面设计,更重要的是内部文化的改造。
为实现五个结合,促进我行健康快速发展,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的基础建设。要完善网点各项必备设施,做足面子工程;要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网点销售能力;将网点改造成产品销售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将笔数众多的简单交易服务(如存取款、代收代付业务)转移到ATM自助及电子渠道;要优化网点网络,通过综合性网点、销售型网点、交易型网点和自助设备的合理布局,改善客户服务。通过电子显示屏、宣传折页等公示业务收费标准,包含资费、利率、汇率、手续费等,亮出服务规范和标准;在网点服务公告牌、电子屏等重要地方公布服务承诺,接受群众监督,体现“XXX银行 精益求精 方便快捷 服务周到”的服务承诺。看到的标识、标牌、设施、设备,柜员服务流程、接待用语全部统一规范。
2、定位科学明确,避免一刀切的网点定位。定位是网点转型的基础,XXX银行的口号是服务“三农”,这使众多网点把目光定位于基层大众,这无可厚非。然而,在复杂的客户群体面前,我们要细分客户,在恰当的时间,通过合适的渠道,将适合的产品提供给适当的客户,真正实现网点的准确定位;实行“一点一策”、“一点一型”,确定网点的具体定位,明确网点定位的未来目标客户群;在定位的基础上区分清楚哪些业务适合推广。
3、实行多劳多得机制,弱化大锅饭的不良意识。员工是网点的灵魂,只有员工具有高度负责、积极向上的精神,摒弃慵懒、消极的态度才能激活网点的灵魂,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自觉增强对网点转型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一个富有活力、富有凝聚力的团队必定是一个充满责任感的团队。只有当员工都充满了责任感,各司其职,才能让整个团队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才能使整个网点一直都处于高速发展的道路上。
同时,为努力适应邮政金融业务体制变化、市场竞争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力做好“三个转型”。
1、首要任务是观念转型。邮政储蓄银行组建以后,首先需要转变的就是观念。要从以往邮政企业、邮政储蓄专业经营管理的思路,尽快转变到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要求和标准上来,树立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坚持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围绕商业银行“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要求,尽快完善符合金融市场竞争要求的邮政储蓄银行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认真学习同业先进经验,遵循科学、稳健的发展思路,把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增强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将资本观念、风险观念、质量观念、成本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贯穿到经营发展中,按照银行业的规律寻求自身的发展,逐步建立起科学的经济资本配置机制,构建资本配置框架下的全面风险管理,实现业务发展与经营模式的转型,走协调、稳健发展之路。
2、重中之重是经营转型。一是利用“自营+代理”的政策支持,发挥邮政储蓄网点多、覆盖面广的优势,继续做好居民储蓄、汇款、代收付费用等基础金融服务,实现现有业务规模和服务水平的稳步提升;二是加强市场调研和客户开发,适时开办对公业务,从对公结算入手,逐步增加公司客户数量和对公存款余额,沟通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资金流动;三是大力发展理财业务,做大代理保险、代理基金规模,开发理财产品,提高手续费收入的比重;四是审慎开办资产类业务,积极配合总行开发协议存款、专项融资、银团贷款等业务;发展针对城乡居民个人的质押贷款、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业务。
3、关键环节是服务转型。在硬件方面,切入点是渠道建设。在积极改善网点营业环境、调整优化网点布局的同时,提升网点内涵,立足于现有网点的改造提升,建设能够展示邮政储蓄银行实力与形象的规范化示范网点。同时,进一步加大终端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大力应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服务手段,全面提升XXX银行的服务能力和服务形象。在软件方面,切入点是高端客户服务,同时为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以客户经理队伍建设为抓手,着力完善营销体系,重点强化对高端客户的服务,明确客户经理职责,制定客户经理服务规范,积极开展面向重点客户的个性化和“一站式”服务。
差距即意味着进步的空间,只要在总行的正确战略领导下,稳步推进示范网点规范建设,加快网点转型,我相信XXX银行会开创一片新天地!
第三篇:开拓学校旅游策略
10社管2班莫招友
旅游业空前发展,但由于消费能力低,大学生的旅游正在有意无意地遭到冷落:通过调查分析,掌握大学生旅游的基本特征,以及他们对旅游的需求.提出开拓适销时路的旅游产品,发展大学生旅游市场巨大潜力的可行措施.背景:1.旅游能够使大学生舒缓压力和增长知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思想观念也在转变.大多数人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生活要求,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而相对有较高文化的大学生皋说,追求精神的满足成为了必然.因此.旅游观光也就成为必然.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同时亦充满着残酷的竞争,必然给大学生带来心理的紧张和压力.旅游为消费者提供“快乐”,“愉悦”的情感体验和新奇的感觉,是大学生排忧的一种方式,是消费社会学中所谓的一种“解脱方式”?为了使心理负荷能合情合理地渲泄,排解,转移.于是便产生了休闲,松驰和求知的旅游消费需求.他们渴望能暂时逃脱学习的困扰.舒缓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所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同时通过旅游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了解自己的周围.因此他们希望能接触大自然,接触不同的文化,并希望籍此轻松地获得课堂外更多的知识,扩大知识面,进而满足自己的求知欲.2.大学生旅游正在有意无意地遭受冷落.据了解在黄金周期问几乎没有一家旅行社推出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产品.旅行社认为组织大学生旅游既难以设计出有吸引力的线路,利润又太薄,对这一领域的开拓热情不高.因此,在旅游市场上,适合大学生的旅游产品甚少,同时出游的综合费用高也使经济能力较低的大学生们望而却步.这就是为什么无论是黄金周还是寒暑假,在出游大军中,大学生都寥寥无几的原因.可见,大学生旅游正在有意无意地遭受冷落.二,大学生调查分析1.旅游市场要素分析.从市场学的角度看,旅游市场的形成必须具备四个要素.即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和购买权力
措施:1:修学旅游。许多学生把闲暇时间作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时机。他们出游常常带着一定的学习目的,如广西的大学生到阳朔西街旅游,其目的之一就是练习英语口语。所以可以设计一些学习目的较强、能增进社会实践经验和开拓眼界的修学教育,如英语学习的夏令营、革命根据地的考察游、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风采游、旅行社的参观等;2.体育旅游。大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多数酷爱体育活动,所以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开展具有健身和娱乐性的旅游活动,如游泳、冲浪、沙滩排球等;3.探险旅游。青少年追求个性化,喜爱标新立异,且好奇心重,喜欢进行探险或令人惊心动魄旅游活动。所以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可开展漂流、攀岩、探秘等探险旅游活动;4.生态旅游。新时代的学生环保意识都很强,旅专学校也成立了换波社团。针对学生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心态,设计生态旅游产品,一定会得到旅专学生的青睐。
经济条件有限,大学生对价格比较敏感,学生出游人数随价格变动弹性较大。只有合理的定价,才能激发更多旅专学生出游,形成规模市场。所以要做到:明码实价,根据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制定不同的价格,根据课选择的旅游项目分别标价。
在校大学生心理显著,信息传递快,所以在促销中可以采用1.与旅专理的社团合作,这样可以深入旅专学生内部,开拓学生旅游市场。如可以和摄影协会合作,开展旅游摄影比赛等,既可提高旅游企业的知名度又可节省人力、财力,达到良好的促销效果。2.培养学生直销点。据了解,旅专学生大都积极寻求兼职的机会,锻炼自己,所以可以聘用他们作为固定的旅游直销人员,利用其信息广、朋友多的优势,长期宣传、销售旅游产品,达到深入扎根旅专学生的旅游市场的目的。3.宣传方式。采用宣传单、报纸、海报等宣传形式,在食堂、商业街等地进行促销,利用大学校旅游市场集中的特点,来采取良好的宣传效果。
除此之外,还可以联系校方,对学生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旅游和教师小长假。
第四篇:浅谈旅游市场及其开拓
浅谈旅游市场及其开拓
田秋渝
摘要:旅游市场是旅游产品交换的场所,也是实现旅游供求平衡的重要机制。本文通过分析旅游市场的特点,阐述了旅游市场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旅游市场开拓的必要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旅游;市场;开拓
1.旅游市场的特点
旅游市场不同于一般产品市场和服务市场,具有世界性、季节性、多样性和波动性等特点。
(1)旅游市场的世界性
旅游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国内向国际的发展过程。由于早期人们的旅游活动是在国内不同地区间进行的,所以旅游市场最初是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邻近国家间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促进区域性旅游市场的出现,如西欧、北美之间的旅游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旅游活动扩展到世界各国,区域性旅游市场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市场。因此,现代旅游市场是一个以全球为活动范围的统一的国际旅游市场,在这个旅游市场上,旅游者的足迹遍布世界的各个地区和绝大多数国家,而世界各国也都积极支持和鼓励旅游业的发展。
(2)旅游市场的季节性
旅游市场的季节性差别特别明显,这是由旅游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旅游者的闲暇时间分布不均衡所造成的。如某些与气候有关的旅游资源会因季节不同而造成资源本身使用价值的不同,产生淡旺季的差别;旅游者纷纷利用带薪假日外出,也是造成旅游淡旺季的主要原因。因此,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应根据淡旺季的不同特点作出合理安排,以减少或消除季节性的影响。近年来,许多国家、地区的旅游组织和企业努力开发旅游淡季市场,使旅游市场向淡旺季均衡化方面发展。
开发淡季市场一般采取两种市场开发战略。一是创造多种游乐方式,即在淡季到来之后另外增加新的娱乐内容以吸引游客,结果会使旺季延长。二是利用优惠的价格,即利用降低价格在淡季扩大旅游市场,这样既可以将旺季中的游客吸引到淡季来,又可以将大量的潜在旅游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
(3)旅游市场的多样性
旅游市场的多样性首先表现为旅游产品种类的多样性,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旅游者可以从中得到各种不同的经历与感受。其次,旅游市场的多样性还表现为旅游者多种多样的偏好引起供给方面的多样性变化,使旅游产品种类更加多样,更好地满足旅游者需求。再次,旅游市场多样性还表现为旅游产品购买形式和交换关系的多样性,即包价旅游、散客旅游、包价与零星购买相结合的旅游等。旅游市场的多样性不仅反映了旅游市场发展变化的特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经营的成败。
(4)旅游市场的波动性
旅游市场是非常敏感的,因为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多种多样,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旅游市场的波动。对于某一具体旅游市场而言,某些意外事件或者重大活动都会在一段时间内改变客源的流向,使旅游市场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发展经历了80年代的高速发展阶段,但在1989年之后一度出现旅游市场较大滑坡,直到1992年再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旅游市场也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但从长期考察,整个世界旅游市场还是持续向前发展的。
2.旅游市场开拓的必要性
旅游市场的开拓,就是指为了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而进行的一系列与旅游市场的开发、占有和扩大密切联系的活动。旅游市场的开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充分挖掘现有市场的潜力,提高在现有市场的占有率;二是开发新的旅游市场。旅游市场开拓是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十分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1)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市场有更强的依赖性,离开了市场的依托,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就失去了起码的条件。我们一再强调,旅游业是一个服务行业,旅游产品具有不可转移性和不可贮存性的特点,因此,它比其他行业对市场具有更强的依赖性,市场对于旅游业是须臾不可离的。只有不断开拓市场,不断进取,才能使旅游企业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
(2)对于旅游企业而言,无非面对两种市场——现有市场和潜在市场。现有市场是企业已经进入和占领的市场,企业要生存,至少要维持住现有市场规模,但这仅仅能解决维持生存的问题,解决不了发展的问题。企业不能安于现状,在激烈竞争的旅游市场上、企业若不积松进取.努力寻求开拓新的市场,只是消极防御,不仅发展问题解决不了,而且现有市场也难以维持。因此,企业必须积极挖掘市场潜力,扩大市场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
(3)旅游市场是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切都不是静止不变的,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竞争对手在不断变化,旅游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面对这个动态的市场,企业只有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谁僵化、保守、凝固不变,谁将必然要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同时,正因为旅游市场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从而为旅游市场开拓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旅游企业应当看准机会,把可能的、潜在的市场转变为现实的市场。
参考文献:
[1] 张龙, 余杰.秦皇岛市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对策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03)
[2] 梁留科, 钱宏胜, 陈德广.河南高校大学生旅游市场初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3] 李玲玲, 刘一江.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研究——以衡阳市高校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7,(02)
[4] 刘文艳, 王玉成, 邢慧斌.当代大学生节假日旅游消费行为实证研究——以保定市高校为例[J].商场现代化 , 2008,(07)
[5] 王鑫.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难度有多大——四川康辉国旅阳光梦想活动案例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 2006,(01)
第五篇:转型升级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出路
转型升级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出路
随着百姓收入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游客对乡村旅游的消费需求从层次和水平上发生了巨变,这对乡村旅游处于起步阶段的甘肃省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我省乡村旅游正在从粗放发展向规范化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产品开发程度低、层次浅、缺乏特色,模式单
一、理念落后,人才缺乏等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升完善,重点是大力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素质,促进转型升级。”省旅游局产业促进处处长王开江表示。
创新运营模式寻找发展方向
省旅游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全省共建成专业旅游村352家,“农家乐”6872户,创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示范点9个,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42个。2013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2015万人次,收入35亿元。
省旅游局规划财务处处长陈海涛表示,甘肃是一个集老区、民族、山区、荒漠为一体的省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交通设施薄弱、开发资金短缺、旅游人才稀少,一直是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想要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有所突破,必须创新运营模式。
该负责人表示,省旅游局结合各地特色有以下做法。
景泰县黄河石林管委会的龙湾村、肃南县马蹄镇等地采用的是景区带动型模式。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旅游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和指导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武威市长城乡、张掖市肃南县祁丰藏族乡文殊村采用的是乡村组织型模式。以具有丰富旅游资源,交通通达条件较好,又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的乡村为依托,通过乡政府、村委会有组织地引导农民经营户,按照统一规划和建设的要求,发展旅游接待设施和配套服务,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
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皋兰县什川镇采用的是公司+农户型模式。对具有旅游特色的村镇,通过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指导村镇居民开发住宿、餐饮接待设施,组织村民开展民族风情、文化旅游活动,形成具有浓郁特色和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和招徕国内外旅游者。永靖县充分发挥黄河三峡湿地优势,通过开发炳灵寺石窟文化游、恐龙足印化石游等,采用的是综合开发型模式。对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区),由政府主导进行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投入资金建设和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建设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引导城乡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用地域特色打造文化内涵
甘肃省乡村旅游业处于初级阶段,也就是传统的以吃、住、玩为主的农家乐,没有深层次的激发旅游者求知欲望、探索体验的项目,产业发展处于低级阶段。没有从乡村旅游产品生产、加工到服务于旅游者的深层次的产业循环,产业关联度不高。
“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用地域特色打造文化内涵。”王开江表示,在打造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方面,甘肃省将围绕发挥地方资源优势,进一步推进“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一户一艺”项目建设步伐,加速将潜在资源优势转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加速发展特色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民俗体验旅游、绿色健康旅游,加速创建一批著名乡村旅游名镇、名村和国家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
还要把乡村旅游商品开发摆上重要位置,制定规划、明确进度,组织、培训和引导农民参与设计和销售,使更多的农民成为制作和生产特色服饰、特色食品、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的能工巧匠,提升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的附加值,帮助更多的农民群众借助乡村旅游服务增加收入。
同时,加大对地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深入研究,完善地方文化信息和历史典故资料,采取主题化、集约化的手段,通过移植、借势、嫁接等多种方法,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提升,努力使我省各地乡村旅游都能够具有独特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
抢抓政策机遇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据悉,《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甘肃省即将出台的《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旅游扶贫工程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要求全省建成旅游专业村600个,标准化农家乐20000户,乡村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1000家,整体带动农村就业40万人,乡村旅游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带动全省农村人均增加收入500元。
王开江介绍,在具体措施上,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重点发展城市近郊型、景区依托型、古镇村落型、田园风光型、传统民俗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在景区至依托城(镇)沿线规划建设旅游示范乡(镇)、旅游示范村、旅游专业村,创建一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突出田园生态、传统民俗、乡村民居传承,开发农事景观,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建设乡村风情园、博览园、生态园等农耕文明和食文化活态传承载体,整体提升农特产品和农耕文化的旅游价值。
其次要积极发展农(牧)家乐接待设施。大力发展乡村客栈型、休闲农庄型、田园度假型、古镇村落型、民族村寨型、户外营地型等多种类型的农(牧)家住宿接待设施,创建星级农家乐,规范服务标准,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接待服务水平,提高乡村旅游过夜游客比例,促进旅游扶贫。
勇先创景乡村旅游规划中心指出,我国正在步入休闲度假时代,传统的单一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游客多样需求,而乡村的资源特色,重在体验乡村生活,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搞大拆大建,把农村变成城市,而是要保护弘扬乡村原有的文脉,留住乡愁记忆,将旅游产品进行提档升级,留住传统和文化才能留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