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公路管理养护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4 07:3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二五公路管理养护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二五公路管理养护发展规划》。

第一篇:十二五公路管理养护发展规划

“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与应急保障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交通运输部公路局 二一年四月二十一日1 目 录

一、“十一五”发展总体情况..............................1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与要求..........................6

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7

四、主要任务............................................9

五、保障措施...........................................17 2

一、“十一五”发展总体情况

(一)公路养护管理成绩斐然 “十一五”期间,公路交通行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组织实施部印发的《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纲要》,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着眼于“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立足“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改革加速、服务提高”,全面完成了十五提出的目标与任务。同时,战胜了百年一遇的南方低温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4.14玉树强烈地震等自然灾害,圆满完成了奥运会期间公路运输保畅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安全便捷出行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路基础设施网络更趋完善 ——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全国干线公路网络已初步形成,农村公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通行和通达能力大幅提高。到2008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373万公里。其中,高速总里程已达6.03万公里,与“十五”末相比新增1.93万里;全国等级公路里程达到277.85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74.5%,比“十五”末净增118.67万公里;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39.97万公里,占总公里总里程的10.72%,比“十五”末净增7.36万公里;81.6%的国道及58.5%的省道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24%,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92.86%。——公路养护改造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各地组织加大了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等路网结构改造工程的实施力度,积极推进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开展了公路桥隧工程安全评估试点工作,实施了桥梁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安排危桥改造项目8799座/67.4万延米,整治安全隐患路段30万处/10.1万公里,处治公路灾害路段8227公里,总投资达264.1亿元。“十一五”前四年,全国用于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投入累计552.48亿元。其中,完成路网改造工程 4.6万公里,共投入3563.1亿元;完成1 公路大修11.7万公里,共投入784.7亿元;完成公路中修26.7万公里,共投入456.7亿元。通过公路养护与改造工程,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状况明显提升。——通行效率大幅提高。燃油税政策实施后,目前已有17个省份一次性全部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共撤销收费站1723个,道路畅通率明显提高;持续5年的全国集中治超和提供气象预报、路况等公众信息服务,也大大提高了现有公路的通行能力。据统计,2008年底,全国国道网每日交通量平均为10317辆,比“十五”末增长6.7%,一般国道网拥挤度由“十五”末的0.44下降为0.39,降幅达12.8%,普通国道平均行车时速从“十五”未的53公里/小时提高到57公里/小时,在交通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公路通行能力大幅提升。2.养护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养护质量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国公路优良路率平均每年增长1%。截止到2008年底,按照新的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高速公路的优良路率已达到98.9%,国道的优良路率达到68%,省道的优良路率达到67%(MQI)。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有了历史性的提升,——养护技术及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引进开发了科学养护决策技术;大力倡导预防性养护理念,积极探索和尝试预防性养护技术;新型、环保、节能材料与工艺在公路养护领域得到大力推广;桥梁维修加固成套技术取得突破。公路养护正逐步向公路检测自动化、养护决策科学化、养护工程机械化、运营管理信息化方向发展,创建了一大批的文明样板路和科技、环保示范公路。3.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部进一步完善“中国公路信息服务网”网站建设;建立并完善了覆盖全国40万公里的公路路况报送体系,及时向公众发布路况信息;加强中国气象局合作,每天向社会发布公路气象预报;在多个省份实施了2 交通信息化示范工程项目,进一步提高公路信息化水平;部分省市两级交通主管部门建立了公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取得了良好的运营效果,公路出行服务水平得到初步提高。——联网与电子不停车收费得到推广应用。“十一五”期间,部《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高速公路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暂行技术要求》等标准规范,建立了我国自有的电子不停车标准和检测体系,制定了其中关键技术标准和检测规范,构建了全国统一的密钥管理体系,并在全国大力推广联网与电子不停车收费。目前,全国共27个省(区、市)实施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联网收费公路总里程接近6万公里;10多个省份采用统一密钥体系建设和开通了ETC系统;开展了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区域ETC系统的应用示范工程,实现了ETC跨省互联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目前,全国已经开通了600多条不停车收费车道,用户发展到60多万,不停车收费系统产业已经初步形成。4.路网管理与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 ——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初步建立。部初步建成了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平台,并实现了15个省市的视频数据接入。印发了《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并组织部分省市初步完成省级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同时,还对路网运行状态监测和协调体系运行管理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应急保障能力逐步提高。修订并发布了《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初步建立了应急管理机构和工作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了信息报送等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初步建立了部省应急会商机制,并对高速公路跨区联动协调等应急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探索;经国务院同意,武警水电交通部队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初步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加强国家公路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布局建设及规划研究,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应急运力、公路抢险救灾机械和物资,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速公路网编号工作基本完成。部先后印发了《国家高速公路相关标志更换技术指南》、《国家高速公路路线命名和编号实施方案》、《国家高速公路网里程桩传递方案》等3 政策文件,修订《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国标5768)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志标线设置规范》,组织完成了G2京津塘试点实施工作。在此基础上,组织完成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编号与标志标牌等的更换工作。——“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启动。科技部、公安部与部联合启动了“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以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能力,实现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进一步减少、万车死亡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目标,围绕“人、车、路”等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组织实施示范工程。5.依法治路工作得到加强 ——有关法律规章进一步完善。在“十一五”期间部陆续起草、修订了一系列适合公路养护管理和应急保障的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初步构建了公路养护及应急管理的法律框架,营造了良好法律环境。完成了《公路保护条例》的起草制定工作;《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公路路网结构改造管理办法》(试行)等标准规范则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提高了公路养护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经营性公路建设项目投资人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和的颁布进一步细化了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和经营招投标的有关规定,明确了部门管理责任,严格了权益转让和招投标的条件和程序。——执法行为逐步规范。在“十一五”期间,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了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规范执法文书使用,提高了执法规范化程度。创新执法手段,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了执法效率;完善落实了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执法责任制度和执法公示监督制度,提高了执法监督力度。——治超工作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期间,部继续联合公安部、国家发改委等九个部委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工作,成立了由政府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各部门齐抓共管,治超力度前所未有,加强了治超检测站点建设和管理,逐步推广了不停车检测4 系统和治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治超检测站点联网互通,重点整治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国干线公路超限超载率控制在6.7%左右,严重超载超限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二)制约公路行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 与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和日益高涨的公众出行需求相比,我国的公路养护管理和应急保障事业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公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 ——路网畅通水平有待提高。路网结构仍需优化,高速公路断头路依然存在,部分早期高速公路和省际间、重要城市间高速公路通道能力不足;国道干线公路技术等级低、容量不足、通达深度不够,主干路网可替代路线少、网络化程度低。——公路养护资金缺口加剧。随着我国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和存量资产快速增加,公路养护管理资金需求随之快速增加。预计到2010年,除高速公路外,全国普通公路通车总里程377万公里,2015年将达425万公里,相应的养护管理资金需求年均增长约为17%,而随着燃油税费改革的实施,替代公路养路费的公路养护经费来源的收入存在不确定性,全国公路养护资金的缺口势必日益扩大。导致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难以及时安排,大量农村公路失养失修,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基本没有落实。目前全国普通公路能够实现经常性养护的比重不足50%。——公路养护技术与科学决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加快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公路养护技术人员进一步流失,公路养护施工作业技术水平提升缓慢,特别是高速公路施工艺难以快速、安全的要求。公路养护决策缺乏科学支撑体系,预防性养护难以普及,不少地方普遍存在以建代养现象。——公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普通公路特别是农村公路的安全设施不完善,部分安全设施标准偏低,危桥仍然呈现边治边增的态势,其中农村公路危桥多、比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桥梁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公路基础设施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不强,在自然灾害和恶劣天气条件下,容易受损毁,进而影响交通。5 ——科技支撑作用有待提升。养护自主创新技术不多,养护技术的集成性不高,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水平仍需提高,预防性养护综合技术体系和科学决策体系仍未建立。联网收费和不停车收费技术的局限性依然存在,路政管理技术落后,公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部分道路安全技术难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公共服务能力亟待提高。公共出行服务信息服务难以满足公众出行服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采集和发布机制,信息量少且更新不及时,信息服务手段单一。服务区、加油站以及其它相关附属设施的服务品质尚待提高,服务区作为应急保障的基础保障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公路公共服务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高速公路行政主体多元化,路网分割管理的状况依然存在,收费公路养护缺乏有效监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亟待加强。公路跨区联动协调机制以及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统筹发展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公路养护机制改革仍需深化。——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保障能力亟待提高。路网监控设施仍不完善,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准确性还不足,部、省、市三级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尚未形成,应急管理工作尚未常态化,应急运行机制和征用补偿机制仍不健全,应急能力建设依显不足。——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的后续影响还将持续。取消公路养路费等交通规费后,特别是随着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的逐步取消,各地公路养护资金难以按照预期保障,特别是资金的分配流程与格局发生变化,进而对现行公路管理体制产生影响。在国家新的投融资政策尚未出台的条件下,普通公路建设、养护资金面临较大的压力。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与要求 “十二五”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公路交通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公路养护管理事业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市场活力的不断增强,人员和物资6 流动的不断加快,私人汽车消费的快速增加,必然使公路交通需求保持旺盛增长势头。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对公路交通系统应急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高效集中、协调有力的公路安全监管与应急保障体系,加强覆盖全路网重要路段、桥梁、隧道、省级交界处的重点实时监控、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十二五”期,我国将迎来公路养护的高峰期,巨大的养护需求带来的是大量的资金需求,燃油税改革、资金拨付方式的改变和取消二级路收费使普通公路建养资金压力进一步增大,预计每年资金缺口将会在1000亿以上,此外,按照初步估算,“十二五”期间公路安全工程、危桥改造、灾害防治工程以及公路水毁抢修等路网结构改造工程的资金需求量约在2270亿元左右。总体看,公路养护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伴随着国家各项改革的稳步推进,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将进入攻坚阶段,迫切需要适应财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公路管理体制,加快决策、执行相分离,强化公路管理职能。“以人为本”是发展交通事业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为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畅通、舒适的个性化出行服务需求,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必须适应新变化,满足新需求,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创新投融资方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强化科技创新,提高公路管理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凸现“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理念,继续坚持“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转变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方式,以“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科学养护、强化应急保障、提供优质服务”为重点,全面提高公路基础设施网络使用效率,提升公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公路交通“更安全、更畅通、更高效、更和谐、更经济、更便捷”。

(二)总体目标 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一个网络”,培育“一个市场”,建立“五个体系”,努力7 打造通过养护管理延长现有公路基础设施使用寿命、通过养护管理提高现有公路设施使用效率、通过养护管理推动公路交通行业更好可持续发展的格局,从而真正促进公路交通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便捷出行的需要。“一个网络”:就是努力打造一个能力充分、安全畅通、和谐高效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一个市场”:就是培育一个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决策科学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五个体系”:就是着力建立一个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绿色高效的预防性养护技术体系,一个经济效能、科学创新、能够适应财税改革要求的公路养护决策支撑体系,一个以人为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出行服务体系,一个有法可依、运行高效、文明执法的公路路政管理体系,一个统一指挥、协调高效、保障有力的公路网管理与应急保障体系。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以公众出行需求为导向,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作为管理养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展服务内涵、丰富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坚持建养并重、养护优先。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化公路养护管理的基础性地位,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养护投入,加强公路管理,充分发挥现有公路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坚持深化改革、体制理顺。遵循“集中统一、事权清晰、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原则,深化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事权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科技引领、和谐发展。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完善技术体系,实现科学决策,推进公路养护管理的技术进步。强化环保意识,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发展预防性养护和再生利用技术,促进人、车、路、自然和谐发展。——坚持依法治路、管理高效。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推进依法行8 政,加大公路保护力度。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管理透明度。——坚持安全可靠、保障有力。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健全标准体系,强化安全监管,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运行机制,加快队伍建设,提高公路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

四、主要任务

(一)以路网升级改造和开展养护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为龙头,全面提高路网技术状况 1.开展公路养护示范工程创建工作 “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开展公路养护示范工程创建活动。2010年,完成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北京五省市的试点工作;从201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示范工程的推广活动;至2015年,建成一批路况质量好、养护技术水平高、综合服务水平高的公路养护示范工程;形成一套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机制、规范化管理标准及技术指南,保持“十二五”期间公路养护管理的持续健康发展。2.继续加大干线公路改造与养护力度 “十二五”期间,针对干线公路养护的薄弱环节,加大普通干线公路改造与整治力度。一是实施“普通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工程”,每年安排里程不少于3.5万公里普通国省干线改造工程,全面改善普通干线公路的通行条件;二是实施“危桥改造工程”,力争在“十二五”前三年基本消除国省干线上的现有危桥,同时确保农村公路危桥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争取实现危桥改造不跨年,每年国省干线一、二类桥梁比例保持在95%以上,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继续实施“安保工程”,至2015年,基本完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隐患路段处置,同时将公路安保工程逐步向农村公路延伸,改善农村公路安全技术状况;四是实施“灾害防治工程”,重点整治干线公路地质灾害及水毁路段,提高干线公路的抗灾能力,“十二9 五”期间,同一路段灾害损毁重复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3.全面提升养护技术水平——全面构建公路养护科学决策体系。大力推行路网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技术;依托公路数据库和路面、桥梁等管理系统,进行干线公路路况评价及养护决策分析,科学制定养护计划,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机制,明确养护决策的工作流程和相关工作制度,修订完善养护定额标准。到2015年,干线公路科学养护决策体系基本建立,主要路况检测指标基本实现自动化,路况评价及养护决策实现信息化和制度化。——全面推行预防性养护。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预防性养护指导政策、技术标准;引进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理念,积极探索适合公路自身特点的大中修设计方案,准确把握预防性养护时机,科学选择预防性养护措施;大力开展预防性养护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究工作,形成成套技术。力争到“十二五”末,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比例达到8%,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比例达到5%。——积极探索绿色养护。切实转变公路养护方式,积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冷再生、热再生等废旧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技术和施工工艺,逐步实现公路养护中废旧路面材料的100%循环利用的目标。——加强养护新技术的研发应用。重点推广公路结构状况和桥梁隐蔽工程检测技术、基于使用性能和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的养护设计技术,以及经济、环保、节能、高效的养护技术和公路灾害防治技术、旧桥维修加固技术等。着力提高全国公路养护整体技术水平,初步实现养护技术升级转型,力争到2015年,形成一套基本完善的公路养护技术规程、指南,全国公路养护技术保障能力明显提升。4.切实加强桥隧养护工作 继续贯彻执行《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全面落实桥隧养护的技术政策和管理制10 度;制订长大桥隧安全运营管理办法,逐步建立部、省两级桥梁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桥隧检查、评定和养护管理的考评体系,实行危桥改造时限责任制,建立桥隧养护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关单位责任和义务;制定桥梁养护、检测、加固设计、施工的从业人员和单位的资格条件,严格桥梁加固市场准入条件,尽快在全国建立起完善的桥梁养护与管理从业资格制度。5.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切实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主体,开辟稳定可靠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到2015年,农村公路做到“有路必养”,优良路率达到40%以上,着力解决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不足、危病桥数量多、抗灾能力弱等突出问题,隐患路段处置达到40%以上,一二类桥梁比例不低于40%。

(二)以路网运行监测网络建设为重点,提升路网管理水平1.积极积极推动公路网运行监测网络建设 编制印发《公路网运行监测和服务暂行技术要求》,加强公路网运行监测与协调管理。推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重点加强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网日常监控设施建设,力争“十二五”实现全国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网的全面监测,形成完善的公路网运行信息采集和监测网络。2.建立公路及桥隧技术状况监测机制 切实加大桥梁安全监管和事故预防力度,结合财政部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增量资金分配工作,在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管养单位工作职责的同时,建立覆盖全国主要干线公路和主要桥梁、隧洞的公路技术状况动态监测工作机制。“十二五”期间,部将抽检、复核各地报送的高速公路及普通干线公路的路况评定结果,抽检比例不低于10%。11 同时选择部分跨越大江大河及跨海通道等对区域交通经济有显著影响的特大型桥梁、隧道,组织开展结构状况检测和养护运营工作定期检查,每年抽检桥隧总座数不少于600座。3.加快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建设 积极筹组国家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开展省级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示范工程以及部省中心平台联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公路交通应急体系。根据《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地方公路网管理和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建设,建立较完善的信息互通、协同高效的部省两级公路网管理和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实现对国家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网重要路段和收费站、服务区、治超检测站等重要节点的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数据和现场图像接入、路网服务水平分析、信息发布、异地会商、路网协调和调度等功能,为路网协调、公众出行服务和应急处置提供支撑。4.逐步建立完善路网跨区联动协调协调机制 在全国公路网管理平台体系建设和完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完善路网跨区联动协调机制,实现对跨省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协调指挥调度。借助课题研究,选择条件成熟的路网区域作为示范建设,研究探索跨区域路网仿真决策支持平台,初步实现以省域高速公路为主的跨区域协调调度辅助支持系统。同时,对路网运行中的易堵路段和事故多发路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对其中的重点路段特别是省际通道路段,要加强动态监测和协调管理,采取有针对性进行综合治理,避免大范围的严重堵车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以调整完善收费公路政策为手段,促进收费公路持续健康发展 1.继续推进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改革 根据《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实施方案》要求,逐步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严格控制一级收费公路的项目审批,削减一级公路收费规模。力争到2015年,除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外,实现取消所有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的目标。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完成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涉及的人员安置工作。12 2.积极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加强收费公路监管 研究并逐步构建设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高效率、低标准的收费公路体系和以普通公路为主休的提供政府普遍服务的非收费公路体系。按照国务院出台的政策,加快建立能够满足需求的普通公路投融资体制,逐步研究提出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普通公路发展政策和管理体制。同时,积极研究探索高速公路多元化投资建设、一元化管理的发展模式。同时按照实行“总量规划控制、国家严格准许、公开透明、动态监控”的总体思路,建立严格的收费公路监管机制。3.调整完善收费公路政策,建立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统筹发展机制 进一步调整完善收费公路政策,建立新的收费公路收费年限和收费标准调整机制。争取政策支持,允许现有高速公路在收费到期后,由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本着“低标准、长年限、高效率”的原则,继续收费用于维持公路养护与运营管理,减轻财政负担,调节路网交通流量。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统筹发展的新机制,研究实施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统贷统还”制度,实现路网资源的统筹利用和滚动发展。4.推进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和不停车收费 继续推进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组织实施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建设,研究制定鼓励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联网收费,在更多区域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全面扩大ETC车道的网络覆盖,力争到2015年,基本实现省内联网收费,东中部地区电子收费服务覆盖率至少要达到20%,力争实现中心城市附近交通繁忙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均建有ETC车道的目标。

(四)以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路网安全和应急处置水平1.进一步完善公路交通预案体系 各地交通主管部门应根据修编后的《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完善地方公13 路交通应急预案,并结合地方实际,制定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专项处置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到2015年,初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部、省、市、县四级公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2.强化应急运行机制建设 加强高速公路应急管理的多部门协作能力,推动部门间沟通与交流,建立预警信息快速通报与联动响应机制。以《交通部公路交通阻断信息报送制度(试行)》为基础,建立并完善公路应急信息报送机制,规范公路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建立突发事件下跨区域路网协调与指挥机制,提高公路应急保障和区域路网协调能力。建立省际公路会商与应急联动机制,实现区域路网预警信息快速通报和协调联动。建立公路应急管理培训与演练制度,提高队伍应急处置能力。3.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建立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在积极培育公路养护市场的同时,组建以地方公路养护管理部门、路政管理部门及日常养护机构为主体的地方区域性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同时通过委托方式,将部分公路养护企业作为公路应急抢通补充力量。特别是发挥武警交通部队作为国家级公路应急抢险保通专业力量的优势,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部分具有重要意义的国(边)防公路的养护保通,重要公路桥梁和隧道的守卫管护,以及重大应急突发事件的应急抢险保通工作。——推进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根据全国干线公路的分布情况,按照辐射范围500-800公里的要求,同时结合我国武警交通部队的基本部署和兵力分布情况,确保应急物资调运的时效性和覆盖区域的合理性,本着“均衡分布、分工负责、有效衔接”的原则,建立6个武警交通部队、17个区域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

(五)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全面加强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水平1.规范和强化公路数据库建设和管理 14 切实加强对公路数据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逐步建立奖优罚劣的公路数据管理工作考评机制、与绩效挂钩的公路数据库使用管理工作机制,以现有公路养护统计年报、收费公路统计年报、公路数据库工作为基础,从公路管理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完善公路数据库指标体系与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完善部省两级公路数据库,为相关业务管理系统的融合与共享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推进统一管理的业务工作平台建设,为全面提升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奠定坚实基础。2.建立健全路网运行信息报送与发布机制 进一步完善公路路况信息报送和发布机制,及时报送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公路通行不畅和阻断、恶劣天气下的交通组织、水毁断道的及时修复、公路养护施工等各类动态和静态信息。对于采集报送的路况信息,建立完善统一管理的工作机制,及时通过网站、广播等媒体,以及路侧可变情报板等手段多渠道发布,并逐步实现在收费站、服务区、客货站场等场所增设信息发布设施,即时提供出行信息服务。探索研究路网运行信息分析系统,定期开展路网运行分析汇总工作。逐步在行业建立全国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中国公路信息服务网站,不断提高公路出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服务要求。3.全面开展公路气象预报服务工作 进一步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与会商,及时做好公路气象预报与恶劣气候预警工作。通过完善交通与气象部门间的合作运行机制,构建交通与气象部门间的共享工作平台,实现交通、气象观测站点和采集信息的集成共享,逐步形成基本覆盖全国国、省干线公路的公路气象监测网络,基本具备24-72小时预报,3-6小时预警的公路交通气象精细化预报预警能力,形成准确、及时、和谐、高效的部省公路交通气象服务体系。4.进一步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继续落实免收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通行费的政策措施,在确保国家“五15 纵二横”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畅通的基础上,基本建成由国家和区域性“绿色通道”构成的、覆盖全国范围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同时,加大对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的检查力度,落实相关的补偿措施,提高运输车辆的通行效率,真正体现“绿色通道”服务民生的作用。

(六)以贯彻落实《公路保护条例》为基础,强化路政管理 1.健全公路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围绕《公路保护条例》,尽快出台《涉路行为行政许可安全评价实施办法》、《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公路养护市场管理办法》等配套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推进《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启动《高速公路条例》的立法工作。以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地方标准为补充,形成中央和地方、部门和行业相配套的公路管理法律法规体系。2.建立和完善治超长效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治超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加强部门联动和区域联动,坚持路面执法与源头监管并重,全面落实运政巡查派驻制度,进一步加强源头监管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治超长效工作机制。继续巩固和扩大治超成果,力争“十二五”末将超载超限率控制在5%以内。完善全国治超路面监控网络,逐步推广不停车检测系统和治超信息管理系统,力争在2012年前实现部、省、站三级联网管理。坚持以检测站为依托、以固定检测和流动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超限车辆避站绕行、短途驳载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3.建立健全公路路政管理体系 ——建立政府领导、部门联合、全民参与的公路保护工作模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公路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不断加大公路保护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的爱路护路意识,逐步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变行业行为为社会行为。16 ——提升路政管理服务理念。规范基层办公环境和窗口建设标准,寓服务于管理之中,促使路政管理从公路设施财产保护向公共服务转型,逐步推行网上办理行政许可、跨省大件运输联合审批、首问负责制、高速公路救援、公路养护作业现场秩序维持和疏导等便民服务措施。——提高路政装备、设施水平。逐步提高路政管理设施与装备水平,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创新路政管理手段,加快路政管理信息化进程,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建成起基本完善的公路管理信息化体系,切实提高路政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以推进路政管理工作全面发展。——积极探索和改革路政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经营性公路路政工作由地方公路管理机构实施派驻管理模式,探索和试点高速公路和公路超限检测站路政工作由公路管理机构实施省以下垂直管理模式,研究解决公路多元化、分割式管理带来的弊端。4.强化公路路政队伍规范化建设 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建立公路执法考核监督机制。利用科技手段推行非现场执法,并实现罚缴分离。推进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路政案件查处率达到90%以上,杜绝公路“三乱”现象。制定《公路路政文明执法工作规范》,不断提高规范执法和文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统一规范执法人员外观形象和基层站所标志标识,优化服务环境,提升公众对路政管理的认知度和对社会服务的影响力。争取用五年时间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现代化路政执法队伍。

五、保障措施

(一)体制保障 ——理顺公路管理体制。按照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结合燃油税费改革后事权与财17 权的新变化,进一步理顺公路管理体制。剥离国资委和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的公路行政管理职能,实现交通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要求,探索实行“三个层次二级管理”的公路管理体制模式,即实行省与市(地)垂直管理、以省为主,农村公路实行省指导县、以县为主的体制模式。完善“权责清晰、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与其他行业部门的职责关系,解决行业内部不同机构间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的问题,确保权责一致、责任明确。——稳步推进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结合各地事业单位改革进程,按照“管理与生产分离、事企分开、公开透明”的原则,推进和深化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稳步妥善解决人员身份转换和安置问题,剥离和处置相关资产,实现养护管理和生产作业的彻底分离。其中公路日常小修保养采用专业化和定额管理方式,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大中修和改扩建工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用招投标和合同管理,实现养护市场的社会化、专业化。

(二)资金保障 在继续保证日常养护和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灾害防治工程等路网改造工程专项资金的基础上,适当加大中央车购税向公路养护、改造领域的投资力度,确保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新增税收收入基数和增量资金中替代公路养路费支出部分全部用于公路养护,争取中央每年用于政府还贷二级收费公路撤站还贷专项资金,在债务还清后,全额用于公路建设和养护。充分利用“统贷统还”政策,逐步建立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统筹发展机制,大力支持普通干线公路建设养护,实现公路网的良性循环与滚动发展。建立并落实专项资金,保障公路养护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和公路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通过采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鼓励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拓宽公路建设和养护融资渠道。

(三)科技保障 ——推进公路管理和服务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编制公路管理与服务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接口规范标准,积极推进公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地图及其18 信息导航标准的制(修)订和推广应用。基于既有的联网收费系统软件,跟踪高可信网络软件平台及大型应用支撑软件、中间件、嵌入式软件等关键技术,研究设计公路收费与联网收费软件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ETC产品生产工艺水平。大力推广和应用GPS调度指挥、路政巡查全程实时监控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公路服务和管理技术水平。——加大公路养护技术研发力度。根据我国公路养护维修的实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通过开发、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逐步提高科技进步对公路发展的贡献率。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结合现有的路面、桥梁管理评价信息平台,科学分析公路及桥梁技术状况的衰减规律,分轻重缓急,科学制定预防性养护计划,逐步构建快速可靠的公路基础设施养护技术体系,为促进我国公路养护技术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增强公路基础设施的可靠性,便捷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创造基础条件。

(四)人才保障 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和完善管理人员选拔、任用、考核、监督制度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路政执法队伍的文化层次和学历水平,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风气正的路政执法队伍和养护施工队伍。严格职业资格认证,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专家人才库”管理制度,建立一支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才队伍。通过培训、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加快从业人员队伍文化、技能等职业素质的提高,形成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勇于奉献精神的公路从业人员队伍。通过人才队伍建设为公路养护管理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19 附: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 项目 指标 高速公路优良路率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优良路率 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比例 公路养护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比例 国省干线大修工程比例 国省干线中修工程比例 国省干线一、二类桥梁比例 应急保障 公路应急救援到达时间 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数量 国省干线安全设施的完好率 新建公路安全隐患率 东中部电子收费覆盖率 国省干线公路运行监测覆盖率 公路服务 面向国省干线公路的交通气象监测网络预报能力 公路交通气象精细化预报预警能力 部、省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联网率 公路运输超限率 路政管理 执法案件结办率 执法人员持证率 目标 ≥98% ≥75% ≥8% ≥5% ≥5% ≥8% ≥95% ≤2小时 23个 ≥95% 0 ≥20% ≥60% ≤72小时 ≤6小时 100% ≤5% ≥95% 100% 安全 20

第二篇:重庆市“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规划

重庆市“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规划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 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二〇一二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概况.........................................1 1.1 取得成绩.............................................................1 1.2 主要问题.............................................................4 第二章 “十二五” 总体思路.......................................7 2.1 形势与需求.........................................................7 2.2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8 2.3 发展目标.............................................................10 第三章养护工程..........................................................12 3.1 提升国省道通行能力...............................................12 3.2 继续加强路网结构改造............................................16 3.3 高速公路扩能改造研究............................................20 第四章安全应急...........................................................22 4.1 完善路网监测监控体系............................................22 4.2 增强应急救援保障能力............................................23 第五章出行服务...........................................................27 5.1 提高收费站通行能力...............................................27 5.2 完善公众出行服务水平............................................28 5.3 增强服务区综合功能...............................................29 5.4 提高路域环境综合水平............................................30 第六章养护管理...........................................................32 6.1 规范制度体系建设..................................................32 6.2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33 6.3 增强养护保障能力..................................................35 6.4 推进养护科学决策..................................................35 6.5 提升路政管理水平..................................................37 第七章保障措施...........................................................38 附表:重庆市 “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规划重点项目表

“十二五”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市执行中共重庆市委第四次党代会“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的重要时期,也是公路交通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两型”和“低碳”交通发展、构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促进全市公路养护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服务于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根据《“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和《重庆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特编制《重庆市“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规划》。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概况

“十一五”是全市公路发展史上养护投入规模最大、干线公路路况水平最好、管理规范化程度最高的五年。全市公路交通行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理念,在加快公路建设的同时,全面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顺利实现“十一五”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1.1 取得成绩

1、公路网总体水平明显提高“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全面建成通车,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等级逐步提升,农村公路行车条件不断改善。截止2010 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1.7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61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8000 公里,国省干线公路中国道二级及以上、省道三级及以上比重达到96.6%、79.6%,国省干线公路水泥/沥青路面铺装率达到88.7%,高速公路优良路率达到95%,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达到55%,农村公路“双百”目标全面完成,行政村通畅率达60%。

2、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以来,全市成立了中信渝黔、铁发渝遂、东南、东北等十一家营运公司,全面负责全市“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任务,合并高速公路养护、营运、机电等职能,组建高速公路路网管理中心,负责指导和监管各运营管理单位。“十一五”期间,以全国干线公路检查为契机,完成高速公路养护资金投入13.2 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费投入约1.7 亿元,重大养护专项经费投入8.5 亿元,完成路基路面病态处治、桥梁隧道加固维护、服务区、标志标线改造、监控通讯系统升级更新等30 余项重大养护和路网结构物检查监测,隐患排查、处治等工作,实施了不停车收费(ETC)系统改造。

3、普通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更趋规范“十一五”期,出台《关于进一步理顺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意见》(渝办发〔2010〕162 号)、《地方干线公路养护工程设计指导意见和编制办法》等文件和行业规范。在西部率先取消全部二级收费公路,实现地方公路全部免费通行。以迎国检为契机,加大普通国省道大中修改造工程,累计投入58.2 亿元,改造普通国省道3300 公里,国道G210、G319、G326 和省道S103等多条干线公路通行状况明显改善。公路安保工程顺利推进,投资超过10 亿元,消除危险路段约15 万处,完成全部国省道和部分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共计6500 公里,全市安保工程总量达到9200 公里。实施危桥改造与渡改桥工程,投资7.8 亿元,改造危桥501 座、渡改车行桥98 座,超额完成“平安重庆”的目标任务。按照建设“森林重庆”统一部署,三年共投入12 亿元,建成地方公路通道森林工程近2 万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5 万亩。完成地方公路数据库和31 个国省道交通量调查站点建设,新改建养护站、道班房160 个,全面提升了国省道养护能力。

4、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取得历史性突破“十一五”期,出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对农村公路实行“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管理养护新机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已开始步入正常化、规范化轨道。同时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重庆在西部率先兑现了每年每公里县道7000 元、乡道3500 元、村1000元的养护工程补助经费,累计投入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5.2 亿元。各区县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制定了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办法和标准,配套落实养护资金,把农村公路养护纳入考核内容,有条件的农村公路逐步推行专业化、机械化养护,在镇、村组建养护协会。江津、永川、奉节、石柱、酉阳等区县积极开展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农村公路养护工程中引入招投标等竞争机制,培养农村公路养护队伍,逐步建立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

5、应急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以来,全市公路行业有效应对百年不遇洪灾、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特大地震和“6.5”武隆山体垮塌“7.17”城口洪灾等突发事件,积极处置因灾断道1000 余处(次),综合整治地灾工程18 个,为抢通和保障“生命线”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扎实抓好库区175 米蓄水后公路桥梁安全运行,新建车行桥98 座;修订出台《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灾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营运高速公路养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武警交通工程部队签订应急救援合作协议,各区县纷纷制定和建立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公路应急保障体系。

6、路政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十一五”期,出台了《重庆市超限运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试行)》、《重庆市公路超限检测站信息联网管理实施意见》、《高速公路超限运输监督管理协作规则(试行)》等9 个管理制度。清理合并路政许可项目8 个,累计查处损坏公路及附属设施10239 件,结案率达97.3%。建成固定超限检测站75 个,设置流动检测点139 个,累计查处超限超载车辆165 万台次;全市干线公路货车超限率从2004 年的85%下降到4.3%,超限超载现象得到基本遏制。

7、科技信息服务逐步提高开展《重庆山区地形条件下公路路测振荡带技术应用指南》等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0 余项,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开展实施路面冷热再生、微表处、桥梁预加固、远程桥梁安全集群监测等一系列科研或工程项目,并利用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于兰海高速重庆段及万开高速公路,实验效果显著。开发重庆公路养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涵盖基础数据管理、动态数据更新、路面养护决策、GIS 应用等多个模块,为公路养护计划安排和养护方案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构建96096 客户服务中心,同时与重庆电视台、重庆交广台、华龙网、移动通讯部门协作共建,及时向社会发布施工、封道、天气、车祸等路况信息。1.2 主要问题

“十一五”全市公路养护取得了巨大成绩,公路发展得到显著成就,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公众出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仍难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公众出行需求,就公路养护而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路网畅通水平有待提高“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基本建成,覆盖了除城口、巫溪、丰都之外的所有区县,其中成渝、渝长高速部分路段呈拥堵状态,不能满足现状特别是远期交通发展需求。普通公路方面,全市路网格局基本形成,但技术等级较低,全市等级公路比重仅为66%,二级及以上公路所占比重为8.5%,路面铺装率37.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5 个普通国省道出口中尚有15 个出口为三四级路,需要加快打通断头路、出口路。全市10.57 万公里农村公路中,等外公路比重达41%;全市有7.3 万公里路面未铺装,公路水泥、沥青路面铺装率仅为37.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7.9%,在全国排名第26 位;全市建制村通畅率为6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1.7%。

——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科技与信息化作为管理与服务手段在行业中的应用还有待提高,公共出行服务难以满足公众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路网监控设施严重缺乏,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准确性非常有限。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手段单一,现有公众出行信息发布渠道有96096 和12122,交通广播、微博等信息发布渠道尚未建立,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不够健全,设施完好性较差,普通公路缺乏有效的信息采集和发布机制,公路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公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重庆山地高速公路存在大量特长隧道、特大桥、隧道群、高边坡和分离式路基,受多雾和冰雪天气影响,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存在较大隐患。普通公路多以盘山路和沿江路为主,路基多为半挖半填方式筑成,临水临岩路段较多,抗地质滑坡、水毁等灾害能力较弱,加之三峡蓄水导致库区公路边坡垮塌问题日益加重,大跨径桥梁、长大隧道不断增多,安全应急保障形势严峻。

——公路养护管理的基础支撑仍然薄弱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不适应公路网络化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需要,公路养护管理标准规范体系有待完善。公路养护技术力量薄弱,预防性养护技术体系和科学决策体系尚待完善。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仍处于初期培育阶段,继续推行招投标制度,现有养护队伍无法适应科学化和机械化养护要求。养护装备较差,服务区和道板房建设不能满足养护市场化需求。——普通公路养护经费投入不足公路养护里程不断增长,交通流量的快速增加以及公众需求的日益提高,公路养护管理任务越来越艰巨、资金需求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制约,县级财政筹资能力普遍不足,可持续性差,导致养护资金不足,农村公路失养现象普遍,一些地区农村公路养护存在“小修等中修、中修等大修”、“以建代养”等情况。二级公路取消收费后,普通公路建设、养护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严重短缺,农村公路缺桥少涵。

——公路养护管理行业人才缺乏公路养护管理行业人才特别是高、中级人才数量不足,职工队伍“人数多,人才少”的问题日趋突出,养护队伍数量庞大,整体素质不高,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奇缺。现有职工队伍受系统教育程度较低,职工队伍掌握知识基础薄弱,发展潜力较小,人才资源基础薄弱问题难以消除。职工教育培训中,重学历教育轻岗位技能培训,重从业资格培训轻适应性技能提高培训的问题仍然存在。第二章 “十二五” 总体思路 2.1 形势与需求

1、公路交通养护面临难得的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从国家到地方对公路养护重视力度逐年加大,2011年10 月,交通运输部在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上提出了“公路养护要像过日子一样一直坚持”,凸显了公路养护的重要性;交通运输部连续多年要求各省市报送公路路网结构改造(安保工程、危桥改造)等工程建议计划,凸显了公路养护的紧迫性;重庆“十二五”交通规划提出“更加注重提高交通供给质量、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坚持建养并重”的发展思路。这些都为养护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公路出行服务面临更高的公众期望

“十一五”期,全市交通快速发展,极大改善了老百姓的出行条件。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不仅要求“走得了”,更要求“走得好”,需要交通提供更加便捷、舒适、高效、安全的公共服务。为此,需要及时开展公路养护,维持路面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拓展服务区综合功能,满足公众多样性、个性化出行需求;丰富公路信息的采集发布渠道,科学引导交通需求,均衡路网压力;对交通量大的路段展开前瞻性研究,通过工程技术改造和信息化技术,提高通行能力。

3、公路养护任务面临艰巨的发展压力

“十二五”期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将继续加快,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将更深入开展,预计2015 年全市GDP达到15000 亿元,交通客货运输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由此带来的巨大交通需求,特别是重载交通量的增加将给公路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同时,目前全市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1861 公里,预计2015 年全市高速公路将达到3000 公里,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将突破13000公里(普通国道原则达到二级,普通省道原则达到三级),公路网总规模将突破12 万公里,公路养护任务极为艰巨,要求“十二五”期做好公路网养护工作,特别是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工作。

4、公路养护资金面临巨大的倍增缺口

“十二五”期,渝黔、渝长等在2000 年左右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都将实施大修工程,标志着重庆高速公路全面进入“养护时代”,高速公路养护资金需求更大。另外,在交通运输部全面推进国省道改造升级背景下,重庆在“十二五”期将加快“五纵七横”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地方配套养护资金压力远高于“十一五”期。

5、公路安全面临更大的发展挑战

“十二五” 期,随着全市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日益被高度关注并逐步成为社会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重特大自然灾害及突发性事件日益增加,交通运输安全风险持续加大,这对公路交通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大挑战。2.2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三个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坚持“畅通主导、服务需求、安全至上、创新引领”,提升公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构建更安全、更畅通、更绿色、更高效的公路交通网络,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2、基本原则

——坚持畅通主导公路交通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转化为发展方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公共服务能力不强与日益增长和不断提高的运输需求的矛盾。从“十二五”开始,重庆公路事业将逐渐步入以畅通主导为重点的新阶段,对出行的可通性、便捷性、舒适性、时效性、经济性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我们切实树立“畅通主导”的观念,提升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现有路网的功能和使用效率。

——坚持服务需求公路交通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坚持“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理念,把为民、便民、利民贯穿到养护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建养并重,养护优先,不断增强公路交通服务能力,促进人、车、路、自然协调发展,坚持城乡交通、区域交通统筹发展,有力推动“三大差距”不断缩小,顺应人民群众对交通出行的高品质要求。

——坚持安全至上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坚持安全至上,既要确保公路设施的自身安全,也要保证公路设施的运营安全,更要保证出行者的出行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努力提高公路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切实加强路网运行监测、应急处置和路网调度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交通设施和运输服务。

——坚持创新引领加大科技投入和自主创新力度,大力推行预防性养护,建立科学养护决策体系;要通过科技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推行绿色养护、精细化养护、机械化养护;加大养护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完善技术体系,实现科学决策,推进公路养护管理的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养护的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2.3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 2015 年,全市公路的技术状况和网络结构明显改善,路网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路网的协调管理能力、通行保障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高质量工程、高品质服务、高效率监管、高科技支撑的公路养护管理格局,逐步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养护作业规范化、应急救援高效化的目标,确保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安全便捷出行服务的需要。

2、具体目标

——国省干线公路中二级及以上比重达到70%,消除国省干线公路中的断头路、等外路,实现国道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省道基本达到三级及以上的目标;

——国省干线公路水泥、沥青路面铺装率达到95%以上;高速公路优良路率达到95%;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优良路率达到75%以上;

——国省干线公路每年实施大、中修工程(含预防性养护)的里程比重不少于17%,高速公路完成大中修600 公里以上;

——实施公路“安保工程”5000 公里,普通国省县道安保工程实施率达到100%,安全设施完好率达80%;实施危桥改造500 座、渡改桥100 座,加强跨国省道上特大桥梁的“健康体检”,国省道一、二类桥梁比例达到95%以上;

——力争在国高网的每条通道上打造出一对五星级服务区;

——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覆盖率达到60%,实现非现金支付比例占路网总收入的40%以上。

——建成全市公路应急救援总中心,下设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分中心和普通公路应急救援分中心,实现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响应时间不超过15 分钟,到达时间不超过1 小时;普通公路应急救援响应时间不超过15 分钟,到达时间不超过2 小时。

第三章 养护工程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理念,按照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实施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改造,并结合高速公路运行状况,适时开展高速公路扩能改造研究,提升国省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实现路网畅通水平大幅提升。

3.1 提升国省道通行能力

1、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

全市“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全面建成通车,根据《重庆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全市将新建成通车1000 公里,到2015 年,全市高速公路将达到3000 公里。结合全市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和道路破损状况,“十二五”期高速公路养护的重点是已通车的“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同时对新建成1000 公里高速公路实施专项养护和日常养护。因此,“十二五”将是全市高速公路养护资金需求最大、养护建设任务最重的时期。

“十二五”期,根据现有“二环八射”高速公路路面破损状况,统筹考虑未来各高速公路交通流量状况,科学布设养护工区,重点对成渝、渝遂、渝邻、渝黔、渝武、渝长、长涪、綦万8 条高速公路实施路面大修工程,对界水、长万2 条高速公路实施路面中修工程,实施路面大中修工程共807 公里,共需资金27.4 亿元。到2015 年,全市高速公路优良路率达到95%,高速公路行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同时,“二环八射”剩余路段和“十二五”期新建成高速公路重点实施路面小修、桥隧结构物改造、边坡治理等专项养护工程和日常养护工作,提高高速公路行车舒适性,“十二五”期资金需求约9 亿元。

2、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

紧紧抓住交通运输部加大国省道改造投入、提高国省道改造补助标准的历史机遇,结合重庆市普通国省道规划调整布局方案,继续加快实施国省道升级改造工程,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十二五”期,按照“国道基本达到二级、省道基本达到三级”的建设标准,以“五纵七横”普通国省道主干线、出口路、断头路、园区路、景区路和港区路等重要经济节点线路为主,实施升级改造1000 公里,其中升级改造一级公路200 公里,二级公路500 公里,三级公路300 公里,总投资约80 亿元。

“五纵七横”主干线

“五纵七横”主干线主要由G210 包南路、G212 兰渝路、G318 沪聂路、G319 厦成路、G326 秀河路等5 条国道和S201 巫恩路、S202城黔路、S205 潼泸路、S102 渝巫路、S103 渝巴路、S302 石垫路、S108 渝隆路、S104 渝道路、S107 渝东路等重要省道等构成,总长约4000 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3330 公里(比重达到85%),三级公路410 公里,四级公路260 公里。“十二五”期,按照国道基本达到二级目标,重点实施升级改造350 公里,其中升级改造一级公路150 公里,二级公路130 公里,三级公路70 公里。

出口路

全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有出口 55 个,其中,现有普通国道出口有10 个,其中二级路出口8 个,三级路出口2 个(G326 酉阳至沿河);省道出口45 个,其中一级路出口1 个,二级路出口31 个,三级路出口3 个(S302 石柱至利川、S410 秀山至保靖、S412 南川至正安),四级路出口10 个(S202 城口至岚皋、S102 巫溪至神农架、S201 奉节至恩施、S101 长寿至邻水、S208 永川至泸州、S209 黔江至利川、S209 彭水至务川、S303 綦江至习水、S401 巫山至神农架、S414 万盛至桐梓)。“十二五”期,按照省际出口基本达到三级标准,规划改造省际出口4 个,里程约150 公里。

断头路

全市有 14 个区县间无二级公路直接相连,包括长寿至渝北、石柱至忠县、梁平至忠县、丰都至彭水、合川至潼南、涪陵至垫江、江津至璧山、江津至永川、长寿至涪陵、开县至巫溪、城口至巫溪、巫溪至奉节、石柱至彭水、万盛至南川等路段,“十二五”规划升级改造176 公里县际断头路(不包括“五纵七横”主干线项目),建设干线公路循环网络。

景区路

全市 AAA 级以上景区中,四级公路连接的主要景区有黔江小南海、忠县石宝寨、武隆芙蓉洞、万州青龙瀑布、潭獐峡和梁平双桂堂,普通国省道直接连接的景区只有黔江小南海,其他景区经国省道后通过其他道路连接。为促进旅游业发展,“十二五”期规划改造连接景区国省道3 条77 公里,连接旅游景区的公路应按照生态典型示范路标准进行建设,以科技创新促进生态环保,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

港区路

支持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重点建设“八港”等重要港口的疏港公路,“十二五”期规划改造连接万州新田、忠县新生等港区的连接公路85 公里,升级改造35 公里一级、50 公里二级。

园区路

支持工业园区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十二五”期规划改造酉阳到钟多、开县至白鹤、江津至白沙等工业园区连接公路25 公里(不包括“五纵七横”主干线项目)。另外,规划升级改造万盛至习水梨园坝等其他路线220 公里。

3、普通国省道路面改造

“十二五”期,国省道改造以路面改造为重点,避免大填大挖,提高路面的行车舒适度和服务水平。“十二五”期,按照每年路面改造规模不低于国省干线公路总规模10%的要求,重点针对未铺装和技术状况评定为次及次以下的路面实施改造,共规划实施路面改造5000 公里,力争全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优良路率达到75%以上,路面平整度、行驶舒适度等路况指标明显改善。

4、农村公路

“十二五”期,以农村公路达到通客车为标准,重点针对农村公路缺桥少涵、路面宽度不足和路面破损严重的路段,实施农村公路路面铺装工程和局部路段改造,公路沿线增加错车道,提高农村公路的通畅水平,实现行政村通畅率达到85%。3.2 继续加强路网结构改造

全面落实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加强危桥危隧和高边坡治理,加强安保设施建设和灾害防治工程,全面提高公路的安全性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高速公路路网结构改造

(1)危桥改造

2010 年底全市高速公路桥梁1170 座,其中特大桥梁33 座,一类桥梁344 座,二类桥梁793 座,三类桥梁20 座。“十二五”期,重点整治渝武、渝宜、万开、长涪4 条高速公路上20 座三类桥梁,完全消除高速公路上三类及以上桥梁,同时对二类桥梁加强监测和病态处治,总投资约2.5 亿元。

(2)危隧整治

2010 年全市高速公路隧道183 座,其中特长隧道36 座,S 类隧道90 座,B 类隧道97 座,A 类隧道3 座。“十二五”期,重点整治万开、渝武高速公路上3 座A 类隧道,完全消除高速公路上A 类隧道,同时重点对B 类隧道加强监测,总投资约5000 万元。

(3)涵洞、边坡治理

随着高速公路运营年限的逐渐增加,高速公路沿线的涵洞、边坡开始存在一定隐患,尤其是高边坡对高速公路运行构成极大威胁,“十二五”期,将加大涵洞和边坡的养护管理,重点开展高边坡监测,对涵洞和边坡进行治理,消除安全隐患,总投资约1.2 亿元。

(4)安保设施

“十二五”期,重点针对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开展防撞护栏加固或道路加宽,对存在潜在交通安全隐患的急弯、长下坡、临江临崖及安全防护设施受损路段,增设交通标志牌、减速带等安全设施,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十二五”期,总投资约8000 万元。

2、普通公路路网结构改造

“十二五”期,以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重要县道、通客运班线、学生班车和旅游公路为重点,继续实施危桥危隧改造工程和公路安保工程。加大国省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实施力度,基本完成国道、省道公路中抗灾能力明显不足路段的改造任务,力争同一路段灾害损毁重复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在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按每个区县拥有两条抗灾能力较高公路的标准推广和实施“生命线”工程,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

(1)危桥改造

2010 年,全市普通国省道公路共有危桥253 座/12390.4 延米,占全市普通国省道桥梁总里程的8.9%。“十二五”期,按照重要性、及时性、适应性、经济性、前瞻性原则,采取改建和加固维修等措施,基本消除普通国省道上现有危桥,保证普通国省道上桥梁不能低于公路-Ⅱ级或汽-20 的标准。积极实施双曲拱桥、低荷载桥和三类大桥改造工程,实现国省道上一、二类桥梁比例达到95%以上。积极支持区县开展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作,确保农村公路危桥呈逐年下降趋势。

(2)危隧整治

2010 年全市普通国省道隧道198 座,其中危隧50 座,含 35 座3A 危隧、10 座2A 危隧和5 座1A 危隧。“十二五”期,坚持“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危隧整治采取挂网锚喷、防排水、模注混凝土衬砌等措施进行分类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国省道现有50 座危隧整治任务,计划投资约2 亿元。

(3)安保工程

“十二五”期,以通客车路、旅游路等为重点,重点实施普通公路安保工程5000 公里,其中普通国省道安保工程约1500 公里,普通国省道安保工程实施率达到100%;以县道、乡镇和行政村通客运路段、旅游公路为重点,推进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总规模约3500 公里,到2015 年,力争县道安保工程覆盖率达到100%。

(4)灾害防治

全市普通国省道地质灾害以滑坡、危岩、崩塌、路基沉陷、泥石流、冲蚀冲刷等为主。“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国省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实施力度,整治普通国省道灾害路段1418 处,共计投资约8.4亿元。力争同一路段灾害损毁重复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在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按每个县拥有两条抗灾能力较高公路的标准推广和实施“生命线”工程,提高公路网的抗灾能力。

(5)渡改桥

为提高渡运安全,方便农村居民出行,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期投资1.5 亿元实施渡改桥100 座,将建设桥梁跨度较大、难度大的渡口改扩建为码头,对于渡运量较大、建设桥梁跨度不大、建设难度较小且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的渡口改造为桥梁。

(6)战备渡口

根据“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原则,保护战备渡口资源,发挥战备渡口功能,保障国防交通战备设施、设备、储备战备力量。“十二五”期,按照主城区战备渡口 “249”(“249”指2 处战备船用基地(储奇门、海棠溪)、4 处战备物资集结地域(铜元局、李家沱、土沱、黄桷树)、9 处战备码头。)布局,计划投资1.3 亿元重点建设菜园坝-铜元局、李家沱-九龙坡等7 个战备公路渡口。3.3 高速公路扩能改造研究

针对目前重庆三环以内交通流量大、交通拥堵频发的射线高速路部分路段和隧道,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扩能改造,适时启动高速公路扩能方案前期研究工作,提高高速公路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1、加快高速公路扩能改造

目前,成渝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日均交通量已超过7 万辆,大大超过了高速公路的设计通行能力,通行压力巨大,尤其是节假日期间,交通拥堵非常严重。“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成渝高速公路扩能工程,分流成渝高速交通量。

2、前瞻性开展扩能方案研究

加强高速公路事故易发路段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提高通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保持高速公路良好的畅通率。结合成渝高速公路扩能改造,及早启动三环高速公路以内的渝宜高速公路主城至长寿段、渝武高速公路北环至北碚段、渝遂高速公路主城至璧山段、渝黔高速公路主城至綦江段及拥堵隧道的前瞻性扩能改造方案研究,适时开展分流方案的前期工作,确保高速公路畅通安全。第四章安全应急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完善运行监测监控网络,构建交通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公路的安全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努力实现管理规范化、监管法制化、手段现代化、人员专业化、应急高效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提供运输安全保障。4.1 完善路网监测监控体系

以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为重点,加强路网运行监测网络建设,完善公路阻断动态监测功能,建立完善路网跨区联动协调机制,及时、全面、清晰掌握车辆通行和交通堵塞情况,提高路网运行监测能力。

1、加强公路网运行监测体系建设

依托现有监控系统,完善全市高速公路视频监控、图像识别、微波检测等运行监测系统,扩大高速公路监控覆盖范围,重点做好特大桥梁、特长隧道、高边坡、分离式路基和高接高立交等事故多发路段的动态监测,实现高速公路重点路段、特大桥梁和特长隧道监测率达到100%。

加快普通国省道路网监测系统建设,结合路网建设和交通流量状况,优化布局交通量观测站,实现对重点路段的交通流量、平均车速、车道占有率、施工占道、交通管制等动态信息监测率达到60%,普通国省道特大桥梁、特长隧道监测率达到100%;拓展观测站服务功能,完善公路阻断动态监测功能,将人工报告公路阻断信息电子化、规范化,通过GIS 实现地图与交通阻断数据直观、可视化的分析和查询,“十二五”期规划建设51 个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投资约1000 万元。

2、建立完善区域路网联动协调机制

按照交通运输部国家公路网路网运行监测平台建设要求,加强高速公路运营公司、区县交通主管部门与综合执法队联动协调,研究跨区域路网仿真决策和协调调度支持系统,加强对重要易堵路段进行现场监管和交通疏导,并采取措施实行综合治理,避免出现大范围严重堵车现象。

4.2 增强应急救援保障能力

1、加快推进应急救援基地建设与物资储备

积极推进“一中心六基地多节点”的公路应急救援三级网络。“十二五”期,依托高速公路服务区,重点建设高速公路主城(双福)、万州(天城)、黔江3 个应急救援站和26 个应急救援点,为全市高速公路应急网络打下坚实基础,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置应急救援专用通道,为全市高速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尤其是隧道群、分离式路基、长下坡等特殊路段交通突发事件提供快捷应急救援工作,实现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响应时间不超过15 分钟,到达时间不超过1 小时。依托普通公路综合服务区和中心养护站房,在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网络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万州、涪陵等6 个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进一步完善一般区县应急救援节点建设,对全市普通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尤其是滑坡、塌方、水毁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实施快速抢通保通,实现普通公路应急救援响应时间不超过15 分钟,到达时间不超过2 小时。应急救援基地物资储备须本着“资源整合、平战结合、社会参与、协作联动”的基本原则,以现有公路养护、施工企业的人员、设备等养护资源为基础,针对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应急救援基地的等级结构与规模、应急资源配置需求,配备充足的机械设备、工程建材、照明设备以及方便食品、衣物等物资,同时与社会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应急物资供应机制,主要解决突发事件下基地应急物资供应不足等问题。【专栏 1】应急救援基地重点任务

1)高速公路:依托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立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站和应急救援点,其中应急救援站按3000 万/个的标准建设,配备大型应急机械设备(大吊车、大拖车、挖掘机、除雪车以及发电油机等)和储备基本应急物资(帐篷、食品、草袋、工业盐及其他保暖防滑防冻用具等);应急救援点按1000 万/个的标准建设,配备中小型应急机械设备(中小型挖掘机、发电油机等)和储备基本应急物资。

2)普通公路:依托国省道服务区、公路道班房建立市应急处置中心、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和一般应急救援节点,其中市应急处置中心按1000 万/个的标准建设,建立全市共享的信息化平台,配备大型应急机械设备和储备基本应急物资;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主要设置于重要国省道的综合服务区内,按300 万/个的标准建设,配备大型应急机械设备和储备基本应急物资;一般应急救援节点,按100 万/个的标准建设,主要结合普通国省道和重要县道设置,配备小型应急机械设备和储备基本应急物资。

2、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体系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责任主体、权利等明确的公路应急组织体系,基于重庆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交通突出事件的常发位置、基本特征等分析,结合交通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类别、人员伤亡情况、预估的直接经济损失等,完善全市公路交通应急预案,制定不同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的专项处置预案,构建责任主体明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并与相关预案有效衔接的应急预案体系。力争到2013 年,全面形成市、区县两级公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

建立公路应急管理培训与定期演练制度,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将应急宣传教育培训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并作为考核指标,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工作,提高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市、县(区)两级应急管理机构每年至少要举办一次专项应急演练。加强公路交通应急保障的宣传工作。

【专栏 2】应急救援预案体系重点任务

1)高速公路:2012-2013 年,建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已发事件数据库和数据库动态更新机制,建立高速公路突发事件专项处置预案;2014-2015 年,利用新增突发事件及应急救援处理效果修正应急预案,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应急预案共享,增强高速公路保障能力。2)普通公路:2012-2013 年,建立普通公路交通事故已发事件数据库和数据库动态更新机制,完善普通公路突发事件专项处置预案;2014-2015 年,依托普通公路市应急处置中心、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实现应急预案共享,提高普通公路保障能力。

3、畅通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先期处置”的原则,建立全市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与毗邻省市高速公路相关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会商与应急联动机制,积极协调公安、消防和社会大型企业、地方专业救援队伍等有关单位建立联动机制。力争到2015 年,市区县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联网率达到100%,实现区域路网预警信息快速通报和协调联动。建立公路应急管理培训制度,进一步提高公路应急保障能力。【专栏 3】应急救援联动机制重点任务

1)高速公路:建立与高速执法“1 中心、3 支队、30 大队”、地方交通与路网区域社会企业等多者间的高速公路应急管理合作机制,依托路网运行监测,结合应急救援站和应急救援点,搭建高速公路网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市高速公路“六个24 小时协作机制”。

2)普通公路:依托路网运行监测,构建交通主管部门与社会相关单位或个人的紧急调度与响应机制,建立“三级应急反应机制”,即一级机制以市公路局应急处置中心为主体、二级机制以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为支撑、三级机制以区县交通局(委)为主体的反映机制总体框架,对重特大公路突发事件,准确监测、及时处理,将社会与经济效益、人员伤亡等降至最低,确保公路运行安全。

4、加强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建设

按照“平急结合、因地制宜,分类建设、分级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运转”的原则,结合应急救援基地建设,依托公路养护集团等养护企业建立高速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以区县公路养护部门、路政管理部门以及日常养护队伍建立普通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同时采取与专业公路工程企业、社会相关企业签订应急处置协议等方式,提高应急抢险保障能力。【专栏 4】应急抢险保通队伍重点任务

1)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站,选择养护行业内资深技术人才和经验丰富的养护人员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负责处置全市高速公路特重大特发事件任务;应急救援点,建立以巡查、养护、机电为主的应急救援队伍。

2)普通公路:市应急处置中心下设市道路抢险保通队伍,主要负责指导和执行普通公路特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处置的抢险保通工作;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主要负责抢通道路,确保抢险救援道路通畅,满足应急救援急需;一般应急救援节点,依托原有公路养护道班房人员组成,负责所辖区域内的应急抢险保通任务以及辅助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完成相关应急抢险保通任务。第五章出行服务

通过加大对高速公路 ETC 建设、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收集与发布系统、研究收费站拥堵下通行方案、加快高速公路和地方公路服务区及道班房建设等,着力提高公众出行的服务水平。

5.1 提高收费站通行能力

1、加快推进ETC 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

加快推进 ETC 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力争在主线收费站和主要区县出入口建成200 条以上ETC 不停车收费车道,配合建立并推广自助刷发卡系统、快速车道、车牌识别系统建设,着力提升各收费站出入口的通行速度,保证通行费用的安全征收,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同时为跨省联网收费奠定技术与规范基础。

2、加快高速公路收费站改造及规范化建设

高速公路收费站不仅是公路交通部门的窗口,更是树立交通行业新形象,展示行业新风尚的地方。“十二五”期结合高速公路路网建设,优化调整高速公路收费站布局,并结合交通量增长情况,做好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改扩建工作,加强收费站标志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公众形象。

3、完善收费站高峰期车流量应急措施

完善收费站特殊时期下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收费站在节假日期间必须保证配备充足的收费人员及完好的收费设备以满足收费站的正常运行,针对高速公路日常高峰时段和节假日车流量积压站点的情况,研究制定高速公路收费站快速通行方案,减缓高速公路拥堵,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在国家规定节假日免费通行前提下,做好高速公路快速安全通行的人员配备与技术保障措施,体现“人民交通为人民”的本质。5.2 完善公众出行服务水平

完善出行信息采集和发布系统,引导社会车辆合理选择通行时间和路径,切实提高公众出行的服务水平。

1、完善公路出行服务信息

以市交委统一的公众出行网站为载体,以整合公路业务相关数据资源为基础,丰富公路出行网上信息服务。以行业管理系统和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信息监测为来源,以视频、图形、文字等综合媒体方式展现国省道动态通行状况,如通畅、拥堵、事故以及施工、封路等。重要路段、隧道、收费站等监控地点的视频图像或者截图信息定期刷新。以电子地图的形式,提供国省道公路交通图,包括行车路线示意图、主要出入口、车道、收费标准等信息。针对突发交通事件,可以提供预计恢复正常通行的时间、影响范围和建议的可替代路线。实现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出行信息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服务要求。

2、完善出行信息发布方式

拓宽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的渠道和手段,为公路出行者提供出行前或者前方路段的相关信息,提高公路出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以市交委统一的“96096”热线对外窗口,建设公路交通出行服务呼叫分中心,使各类公路出行者能够通过呼叫分中心享受到高质量的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全面落实“路况信息5 分钟发布”等措施,完善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信息情报板、公路路况信息查询系统、移动手机终端信息、微博客等信息发布方式,与广播电台、报刊和电视等媒体深度合作,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出行信息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服务要求。5.3 增强服务区综合功能

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服务区建设,提高公众出行服务能力。

1、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改造升级

按照高速公路服务区星级评定标准,结合全市各高速公路服务区现状,加强高速公路服务区改造升级,扩充服务区功能,增加路况住处查询系统及交通信息导向标志系统,“十二五”期,新改建绕城、成渝、渝武等高速公路16 个服务区,整体提升重庆高速路网形象,为高速公路司乘人员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服务。计划投资约4.7 亿元。

2、启动普通国省道综合服务区建设

“十二五”期,以“五纵七横”普通国省道为重点,参照高速公路服务区模式,重点新改建一批普通公路综合服务区,拓展养护站房综合服务功能,满足养护科学生产和服务公众出行需求,预计规划建设普通公路综合服务区86 个,规划投资约10.9 亿元。5.4 提高路域环境综合水平

以“畅安舒美”为主题的公路养护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大高速公路和普通地方公路日常养护力度,确保公路畅通、安全、舒适。

1、加强路域综合治理

以高速公路执法队和区县政府为主体,联合公安等部门,形成综合整治合力,多管齐下、齐抓共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路域综合整治。定期开展公路沿线垃圾及堆积物清理,及时疏通边沟、桥梁和涵洞,完善公路沿线标志标线。

2、加强公路绿化美化

遵循“自然化”和“本土化”原则,坚持栽、管、护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公路沿线绿化工作,做好建成森林工程的管护和补植工作。“十二五”期,进一步完善渝湘、成渝、渝邻、渝遂、渝黔、渝宜、渝武等高速公路森林通道建设,投资约2.3 亿元;实施普通国省道及农村公路沿线通道森林工程1.7 万公里,全面完成国、省、县、乡道通道森林工程,鼓励、引导区县开展村道森林工程建设,全面完成通道森林工程建设任务,规划建设投资约10.7 亿元。

3、加强公路文化建设

通过沿线服务管理站点、信息发布设施、公路标志标牌等,大力宣传现代公路管理理念,普及公路基本知识,充分展示区域文化与生态特色,提升现代公路文明水平。【专栏 5】提高路网公众服务水平重点任务

1)加快推进 ETC 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力争在主线收费站和主要区县出入口建成200 条以上ETC 不停车收费车道,“十二五”期未实现ETC 覆盖率达60%,实现非现金支付使用率达40%。优化调整高速公路收费站布局,做好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改扩建工作,加强收费站标志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2)开展公众出行服务系统建设。完善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信息情报板、交通语音广播、公路路况信息查询系统、移动手机终端信息、微博客等信息发布方式。

3)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改造和道班房升级。新改建高速公路服务区 16 个,力争在国高网的每条通道上打造出一对五星级服务区;优化布局普通国省道上养护站房,新改建养护站房共418 个。计划投资约15.6 亿元。

4)继续实施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及农村公路通道森林工程,投资约13亿元。第六章养护管理

6.1 规范制度体系建设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依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适时制定《重庆市公路管理条例》,并围绕该条例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和规范性文件,自上而下地逐步形成较完善的公路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修订完善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指导公路养护企业完成养护任务,提高公路运行条件。修订完成《重庆市公路路产赔偿收费标准》,实现路产保护有章可循。

2、完善养护管理制度

修订完善《重庆市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强化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管职责;制定出台《运营高速公路施工作业标准化管理规定》,重点规范运营高速公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施工信息发布、施工工期控制以及施工监督管理等内容,严格工期控制,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施工文明化、生态化程度,维护高速公路良好形象。修订完善高速公路清障救援服务的收费标准和救援服务规范要求,确定清障救援工作原则和行为规范,规范高速公路清障救援服务。

修订完善《重庆市公路养护市场管理办法》,逐步完善养护市场准入制,重点针对养护单位资质以及桥梁养护、检测、加固设计、施工等养护从业人员资格进行严格限制,并建立养护单位的信用评价体系和黑名单制度,规范养护市场与队伍建设。贯彻执行交通部《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和《重庆市普通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根据“事权一致、责任清晰”的原则,继续推行“桥梁养护公示牌”制度,全面落实区县桥隧养护的主体责任。制定《重庆市公路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构建以车辙、路面破损、弯沉值等路况指标为核心的养护决策体系与考核体系,完善养护决策工作流程,健全养护资金补助与服务质量考核结果挂钩的奖惩激励机制。6.2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按照“明确各级交通事权,完善财政支持体系,健全管理运行机制”的总体思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行养护生产市场化。

1、进一步落实养护职责

——建立权责明晰的责任体系贯彻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理顺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意见》(渝办发〔2010〕162 号)精神,进一步落实各区县政府对辖区内公路养护管理的主体责任,实现由部门主导向政府主导的转变。按照分级负责、权责统一的原则,落实好各级各部门的主体责任,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公路养护管理的组织、指导工作;市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制订全市地方公路的养护规划和标准,监督和检查养护目标的实施;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是辖区内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抓好辖区内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村道养护管理的具体工作。

——加强基层养护组织建设健全县、乡级农村公路管养机构,县、乡级人民政府设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或有明确负责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职能部门,比例达到100%,真正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由部门行为向政府行为的转变。

2、完善财政支持体系

按照“事财统一、权责对等”的原则,充分调动区县政府办交通积极性,实现以群众为主向以公共财政为主的转变。一是建立以公共财政为基础的养护投入机制,按照“属地管理、以路定补”的基本原则,明确各级财政对公路养护的资金补助或配套标准。二是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行业管理机构的财务收支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实现公路养护经费和职工基本支出纳入地方财政统筹,解决好养路职工社会保障问题,进一步理顺“修路”与“养人”的关系。

3、推行养护生产市场化运作

建立重庆市公路养护信用评价体系,对进入市场的养护单位采取优胜劣汰的筛选制度,以提高养护单位整体素质和规范养护市场。规范招投标管理程序,加大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大中修工程招投标监管力度,对养护信用综合评分处于良好或排名前列的养护竞投单位给予优先竞投的权利,把养护工程费的支付与养护工程质量费紧密挂钩,确保养护质量。

4、构建公路养护监督协调机制

树立“发现、处置、监督”相互分离、互相制约的网格化管理理念,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公路养护巡查效率和质量,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处置,构建科学有效的公路养护巡查机制,使公路管理中的养护作业、管理、监督等环节真正形成有机衔接、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闭合系统。

6.3 增强养护保障能力

1、加强公路养护装备与能力建设

以“畅安舒美”为主题的公路养护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为契机,结合路网改造,加快推进公路养护道班建设,逐步为公路养护施工及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专业养护机械装备,以及专用的通勤车辆和安全防护设施等,不断改善基层养护单位和人员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养护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提升基层养护单位和道班的专业化、机械化养护水平以及应急保障能力。

2、提高养护施工安全保障水平

严格执行《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加强对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作业的现场监管,督促养护施工企业按规定设置明显的施工及安全警示标志,切实做好养护施工路段交通组织管理工作,保障施工作业现场安全和车辆有序通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及运营单位要加大监督检查和省际沟通协调工作力度,统筹安排省际间相邻路段以及同一通道不同公路的养护施工计划,避免集中进行养护作业施工造成交通堵塞。6.4 推进养护科学决策

1、逐步推行预防性养护

以公路技术指数(MQI)、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路面平整度(RQI)、路面车辙(RDI)等指标为基础,分别建立全市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路面基础数据库,对路面平整度(RQI)和路面车辙(RDI)大于15毫米的路段纳入公路养护范畴,同时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分时间段实施更新,并以此为依据对应下达养护计划。

引进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理念,列出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全面实施预防性养护。准确把握预防性养护时机,科学选择预防性养护措施,路面投入使用2 至3 年一般要安排稀浆封层、碎石封层等预防性投入,投入使用4 至5 年要安排改性沥青罩面,保证路面使用寿命达到设计周期。

2、积极推进绿色养护

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切实转变公路养护方式,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广普及冷再生、热再生等废旧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技术和施工工艺,积极推广采用燃煤灰、煤矸石、矿渣、废旧轮胎粉等废弃资源填筑路基或修筑路面结构层,逐步实现普通国省道养护中废旧路面材料50%循环利用的目标。积极推进公路生态养护,转变环保型养护的认识,重视对路肩、边沟、边坡、隔离网、活动护栏、中分带、行道树等的清洁、顺直与美观维护,坚持以精细化养护为手段,以文明样板路创建成果为依托,结合全市森林工程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实现公路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有效稳固路基,防止公路水毁、坍塌事故的发生。

加强养护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成立公路养护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防灾减灾研发中心等研究机构,重点开展“三峡库区极端气候衍生公路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等公路防灾减灾、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大力推行农村公路安保、干线公路科学养护等示范工程建设,以示范工程带动全市公路养护技术的提高。6.5 提升路政管理水平

1、建立和完善治超长效机制

深入贯彻《重庆市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坚持政府主导,落实区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治超责任。坚持“科技治超、源头治超”的思路,与公安、安监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综合利用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研究货物源头监管和驾驶员违法超限超载记分扣分机制,从源头遏制超限超载。

2、完善公路超限超载预检系统

构建超限运输监管网络,推进主线收费站、匝道收费站入口的超限卡口管理系统和省际收费站相邻路段超限预检系统建设,加强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联网监控系统数据共享以及业务流程联动。全面建成29 个普通公路超限检测站,保障公路桥梁结构物安全,避免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力争将超限超载率控制在5%以内。

3、加强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进一步理顺公路超限运输管理关系,梳理超限运输审批流程,实行和落实好“首见责任制”工作要求;修订超限运输管理协作规则,进一步明确审批(市公路局)、监管(执法机构)、协助(经营公司)的职责任务,健全超限运输管理协作办法。逐步推行网上行政许可、大件运输跨省联合审批、首问负责制等服务措施,逐步形成业务规范化、手段现代化的路政管理体系,实现路政案件结案率达到98%,路政许可正确率达到100%。第七章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各级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各相关单位要上下齐心、通力协作,将落实规划实施工作作为“十二五”期的大事来抓,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要分解落实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及时协调解决行业管理中职责不清、配合不力的问题。二要建立分层次的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问责机制,中期检查评估与后评估相结合,在全行业内公布考评结果,将考核结果与评先争优、职务升迁挂钩,为规划目标实施创造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

2、增强资金保障

“十二五”期预计全市公路养护建设资金需求约313 亿元,其中高速公路49 亿元,普通公路264 亿元,为推进规划的顺利实施,应千方百计增强资金保障。研究建立高速公路养护资金与通行费挂钩制度,制定高速公路养护工程资金预算方案,并列入各高速公路营运单位预算,建立高速公路养护专项资金,切实保证养护资金到位。大力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资金和政府债券对地方公路养护与建设的投入,出台地方公路养护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积极争取区县公共财政对地方公路养护支持,全力保障地方公路大中修工程和日常养护的资金需求。

3、推进科技创新

提高公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科技交通作为促进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重点开展公路防灾减灾、节能减排等技术研究,促进行业技术开发和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公路养护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大力推行公路安保、干线公路科学养护等示范工程建设。将节能减排理念贯穿于公路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运营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研究工业废渣、混凝土路面再生等绿色技术的应用,加强老旧隧道照明系统的节能改造,推广应用LED(发光二极管)等节能灯具,打造绿色隧道。同时,进一步加强高速公路联网管理、收费公路管理、路政管理、治超等业务系统及公众出行服务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4、加强人才建设

积极引进公路养护人才,加强与交通科研机构合作,重点培养桥梁养护工程师、路面养护工程师、隧道养护工程师等专业技能型人才,建立公路养护工程师的职业资格制度,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桥梁养护工程师持证上岗率达到100%,路面养护工程师、边坡养护工程师达60%;公路养护工、桥梁养护工、隧道养护工鉴定持证率达到100%。

第三篇:“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

“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

“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公路交通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两型”和“低碳”交通发展,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促进全国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服务于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特制定本纲要。

一、突显服务理念,“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发展

1.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取得显著成绩。过去五年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为价值观,在加快公路建设的同时,全面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公路网总体水平明显提高。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干线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国省干线公路等级逐步提升,农村公路行车条件不断改善。截止2010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突破4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4.7万公里,国省干线公路中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72%,国省干线公路水泥、沥青路面铺装率达到94.9 %,乡镇公路通达率达到99.9%,通畅率达到96.6%,建制村通达率达到99.2%,通畅率达到81.7%。“十一五”期间,全国公路优良路率平均每年增长1%。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优良路率达到99.2%,国道优良路率达到79%,省道优良路率达到75%。

——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更趋规范。“十一五”期间,各地进一步完善养护技术体系,修订了《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等规范,颁布实施了《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同时加大养护资金投入,积极实施公路养护工程和路网结构改造工程,实施了桥梁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专项行动。“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用于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约8011亿元,完成路网改建工程 55万公里、公路大修工程16.7万公里、公路中修工程36.4万公里。同时还完成危桥改造11296座/87万延米,完成了国省干线公路安保工程实施工作并累计整治安全隐患路段36万处/12万公里,处治公路灾害路段10283公里。全国国省干线公路的技术状况和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取得历史性突破。2005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各省市相继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明确了农村 公路养护主体与责任,建立健全了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和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得到逐步加强。截止2010年底,全国农村公路列养里程已经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94.3%,其中18个省市实现“有路必养”的目标。

——公路网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建立了覆盖全国40万公里公路的路况信息报送系统并有效运行;公路与气象部门全面开展合作,共同加强公路气象预测预报和恶劣气象预警等工作;部分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建立了公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并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发布公路路况以及公路交通气象信息;建立了我国自有产权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进一步推广实施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全国共27个省(区、市)实施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组织开展了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区域ETC系统的应用示范工程。到“十一五”末,全国开通了2000多条ETC车道,ETC用户达到150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明显提高。此外,修订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臵规范》等技术规范,组织完成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编号与标志标牌更换工作。

——路网管理与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有效应对处臵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和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交通保障,以及汛期防洪与冬季强降雪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初步建立了部省应急会商机制,完善了应急信息报送等制度,探索建立高速公路跨区联动协调等应急运行机制。经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武警水电、交通部队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初步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定期组织开展警地联合公路应急演练。此外,部印发《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臵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各地启动了部省两级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臵中心平台建设,现已实现部与17个省区市的公路视频数据接入共享。

——公路法制和路政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先后出台了《公路保护条例》、《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等法规规章以及地方性的公路管理方面的法规和技术规范,公路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会同公安等部门持续开展集中治超工作,严重违法超载超限运输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建成一批设臵规范、标识统一的治超检测站点,逐步推进治超信息系统联网。加强路政管理,完善并执行公路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执法责任制度和执法公示监督制度,实现全国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目标。——燃油税费改革平稳实施。2009年年初,国务院正式实施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税率,取消了公路养路费等六项交通规费,基本完成了44万多名改革涉及人员的安臵工作。同时,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十一五”期间全国18个省区市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撤销收费站1892个。

总体上,《“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纲要》确定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目标基本实现,全国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健康发展,养护管理的基础性地位得到增强,公路服务水平得到改善,公路交通防灾抗灾和应急处臵能力得到提高,公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充分发挥了公路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服务性、先导性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便捷出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2.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快速发展的公路建设和日益高涨的公众出行需求相比,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公路养护资金缺口进一步扩大。随着我国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交通流量的快速增加以及公众需求的日益提高,公路养护管理任务越来越艰巨、资金需求越来越大。但是一些地方对公路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依然不足,重建轻养、以建代养问题依然存在,导致公路养护投入不足。燃油税费改革后,普通公路建设、养护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严重短缺。

——路网结构有待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形成,断头路依然存在;一些主要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不足且可替代路线少,部分重要省际通道相邻省区市的公路技术等级不匹配的问题突出,路网整体服务能力和通行保障水平不高,部分公路交通拥堵较为严重;少数普通国道干线公路技术等级低、通行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低。

——公路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公路网尤其是普通公路的监控设施不够完善,公路数据库的动态更新机制和应用支撑体系尚未建立,路况信息采集和发布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公路服务信息量少且更新不及时,特别是普通公路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难以满足公众出行服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的服务功能与水平还有待提高。

——公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普通公路特别是农村公路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够完善,部分公路安全设施标准偏低;重载货车和船舶压垮、撞毁桥梁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桥梁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公路基础设施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公路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依然不足,有效的公路跨 区联动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臵平台体系尚未形成。

——公路养护管理的基础支撑仍然薄弱。地方公路管理体制不适应公路网络化运行管理与应急处臵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公路养护管理标准规范体系有待完善,公路养护技术力量薄弱,特别是高速公路养护施工技术和工艺难以满足快速、安全、环保的要求。预防性养护技术体系和科学决策体系尚待完善。公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臵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部分公路安全技术难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

二、坚持科学发展,准确把握“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方向 3.公路养护管理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从养护任务角度看,“十二五”期间将迎来周期性的公路养护高峰期,加之公路交通流量特别是重载交通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公路将面临集中大修和改造的压力,养护任务极为艰巨;从资金保障角度看,“十二五”期间公路养护资金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特别是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取消收费后,随着普通公路融资难度加大,公路养护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大,而燃油税费改革后,公路养护资金的拨付程序与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这将对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规模和养护管理模式产生一定影响。从服务需求和安全保障角度看,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和机动化社会的快速到来,公众对公路交通出行服务的期望和要求不断高涨,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日益被高度关注并逐步成为社会问题。加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恶劣天气不断增多,由此引发的重特大自然灾害及突发性事件日益增加,交通运输安全风险持续加大,这对公路交通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此外,我国已进入资源环境矛盾的凸显期,公路养护管理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的重要领域。发展绿色养护,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日益成为一项紧迫、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因此,“十二五”期间,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必须立足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适应新变化,满足新需求,不断提高路网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好公路基础设施网络,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4.公路养护管理急需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牢固树立并继续贯彻“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价值观念,和“公路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努力转变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方式,坚持“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科学养护、强化应急保障、确保优质服务”的方针,进一步夯实公路养护管理基础,全面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切实提高公路基础设施网络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公路交通网络“更安全、更畅通、更便捷、更高效、更经济、更和谐”。5.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十二五”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以公众出行需求为导向,强化公路综合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始终把“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作为养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展服务内涵、丰富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

——安全第一。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健全标准体系,强化安全监管,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运行机制,加快队伍建设,提高公路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

——养护优先。强化公路养护管理的基础性地位,建立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加大养护投入,加强公路养护和保护,充分发挥现有公路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

——依法治路。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公路养护管理的法律地位,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推进依法履职、依法行政,加大公路保护力度。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管理透明度。

——科技支撑。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完善技术体系,实现科学决策,推进公路养护管理的技术进步。强化环保意识,推行绿色养护,发展预防性养护、再生利用、安全监测等技术,提高养护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促进人、车、路、自然和谐发展。

——体制创新。本着“层级清晰、事权明确、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原则,深化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事权关系,建立适应燃油税费改革需要和公路网管理特性的公路管理体制。

6.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5年,全国公路的技术状况和网络结构明显改善,路网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路网的协调管理能力、通行保障能力、应急处臵能力明显增强,公路养护和管理的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形成,依法治路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初步形成高质量工程、高品质服务、高效率监管、高科技支撑、高素质队伍的公路养护管理格局,逐步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养护作业规范化、路网调度智能化、运营服务精细化、应急救援高效化、路政管理法治化的目标,确保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安全便捷出行服务的需要。主要发展指标如下:

——国道中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70%以上,消除国省干线公路中的断头路、等外路,同一省际通道相邻省区市公路技术等级基本匹配;

——国省干线公路水泥、沥青路面铺装率达到95%以上,总体技术状况MQI 达到80以上;高速公路平均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大于90,国省干线公路(高速公路除外)平均PQI大于80,且PQI值小于70的比重下降至12%以内;

——国道平均运行速度达到60公里/小时;

——国省干线公路现有危桥改造率100%,当年新发现危桥处治率100%。基本完成县乡公路中桥及以上现有危桥改造任务。农村公路危桥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每年国省干线公路实施大、中修工程(含预防性养护)的里程比重不少于17%;

——全国公路养护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40%,国省干线公路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70%,高速公路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90%;

——基本建立覆盖国家高速公路和主要国省干线公路的路网管理与应急处臵中心平台体系,各省级路网管理与应急处臵中心平台基本建成并与部级平台联网互通。高速公路重点路段运行实时监测覆盖率达100%,东中部地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节点实时运行监测覆盖率达60%;

——全国范围内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的平均覆盖率达到60%,建成ETC车道6000条以上,ETC用户超过500万个;

——现实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救援2小时内到达、公路应急抢通24小时内完成;

——建成具备24小时内预报、6小时内预警的国省干线公路气象监测网络和预报预警服务体系。

三、以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改造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路网通行能力 7.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推进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提高主要通道的通行能力和全国高速公路的网络化程度。全面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提升干线公路技术等级、服务能力和水平。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出行需求。到2015年,基本形成路网结构趋于合理、区域差距明显缩小、城乡衔接更加顺畅的公路交通网络。

8.重点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工程。“十二五”期间每年安排一批国省干线公路重点路段进行综合改造,重点提高国省干线公路中的二级及以上公路的比重,加快拥堵和交通瓶颈路段的升级改造,完善公路指路标志以及交通标志标线,增设必要的爬坡道、休息区、便民服务点、应急救援点、出行信息采集与发布设施以及标准化、规范化的治超检测站点,加强路域环境综合治理、绿化 美化和公路文化等建设,着力提升国省干线公路的技术等级、路况水平和服务能力。

9.继续实施路网结构改造工程。以国省干线公路、重要县道、通客运班线、学生班车和旅游公路为重点,继续实施危桥改造工程和公路安保工程。加大国省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实施力度,基本完成国道、省道公路中抗灾能力明显不足路段的改造任务,力争同一路段灾害损毁重复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在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按每个县拥有两条抗灾能力较高公路的标准推广和实施“生命线”工程,提高公路网的抗灾能力。

四、以完善养护管理制度和规范体系为基础,进一步加大养护管理力度 10.加快完善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和规范体系。研究制定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市场准入、招投标、公路技术状况监督、长大桥梁安全运营管理和监测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制修订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养护定额和标准规范,规范路况检测、养护施工作业流程,形成一套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机制、规范化管理标准及技术指南。

11.加大公路养护工程实施力度。结合国省干线公路改造、文明样板路创建和标准化美化工程(GBM)的实施,在全国组织开展以“畅、安、舒、美”为主题的公路养护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加大预防性养护力度,树立全寿命周期养护成本理念,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预防性养护指导政策、技术标准,探索形成一系列预防性养护技术,列出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全面实施预防性养护。在保证公路日常养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公路养护工程资金投入,及时组织实施公路大、中修工程,保持公路设施良好的技术状况,确保路网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12.重点加强桥隧养护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全面落实桥隧养护的技术政策和管理制度;加强长大桥隧安全运营管理,强化健康监测和实时监控系统建设,逐步建立部、省两级桥梁安全监管机制,部将对部分跨越大江大河及跨海通道等特大型桥梁、隧道进行重点监控,对结构状况和养护运营进行抽检。要以特大和大型桥梁、特殊结构桥梁、双曲拱桥、系杆拱桥以及有一定使用年限的老旧桥梁为重点,加强养护、巡查、检测和隐患排查等工作,并及时采取现场监管和交通管制等措施,确保桥梁安全。加大桥梁养护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研究建立桥梁养护从业人员资格制度。

13.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机制,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分清事权,分级管理。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主体。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长期稳定可靠的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着力解决农村公路缺桥少涵、安全防护设施不足、危病桥数量多、抗灾能力弱等突出问题,实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目标。

14.加强公路养护装备与能力建设。推进公路养护大道班建设,逐步为公路养护施工及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专业养护机械装备,以及专用的通勤车辆和安全防护设施等,不断改善基层养护单位和人员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养护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提升基层养护单位和道班的专业化、机械化养护水平以及应急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15.提高养护施工安全保障水平。严格执行《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加强对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作业的现场监管,督促养护施工企业按规定设臵明显的施工及安全警示标志,切实做好养护施工路段交通组织管理工作,保障施工作业现场安全和车辆有序通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及运营单位要加大监督检查和省际沟通协调工作力度,统筹安排省际间相邻路段以及同一通道不同公路的养护施工计划,避免集中进行养护作业施工造成交通堵塞。

五、以构建养护科学决策体系为依托,进一步提高养护科技水平16.推进公路养护科学决策。大力推进公路养护信息化建设,完善部省两级公路数据库,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全面推广路况快速检测、分析、决策支持成套技术,促进路面、桥梁、隧道等养护管理系统的普及与集成应用。完善公路养护科学决策制度,研究建立以路况水平、服务水平和资金需求、投资效益评估结果等因素为依据的公路养护决策机制,初步实现在最佳时间对最需要实施养护的路段,采取最恰当的养护措施,提高公路养护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养护资金使用效率。

17.积极推进绿色养护。研究推广符合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的绿色养护技术。重点推广沥青路面再生和温拌、水泥路面就地利用、废旧轮胎橡胶利用等废旧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技术和施工工艺,着力解决路面耐久性不足导致的早期损坏、车辙、反射裂缝等常见病害,在养护施工作业中降低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8.加强养护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大力开展养护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重点研发推广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成套技术、公路和桥梁隐蔽工程检测技术、全寿命周期养护设计、高速公路快速养护施工技术、应急处臵技术等,高度重视灌缝、挖补、水泥路面日常养护等技术和材料、设备的研发应用,着力提高全国公路养护整体技术水平。

六、以完善路网运行监测体系为抓手,进一步提高路网服务水平19.加快公路网监测与应急处臵平台体系建设。基本建成部公路网监测与应急处臵中心,全面推进省级公路网监测与应急处臵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和部省平台联网建设,形成信息互通、协同高效的公路网监测与应急处臵平台体系,为路网运行监测、协调会商与指挥调度、公众出行服务和应急处臵提供支撑。

20.加强公路网运行监测体系建设。编印公路网运行监测和服务相关技术要求,结合公路建设与改造工程,重点加强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运行监控设施建设,合理设臵公路运行监控与信息发布设施,形成完善的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网络,基本实现部对国家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路段、长大桥隧、大型互通式立交桥以及区域交通状态等的实时监控和信息发布。力争到“十二五”末初步实现国家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网络的可视、可测、可控。

21.建立完善路网跨区联动协调机制。结合全国路网平台体系建设,通过推进路警联合办公、跨区定期会商等机制,实现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动协调管理。选择条件成熟的路网区域,研究跨区域路网仿真决策和协调调度辅助支持系统。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对重要易堵路段进行现场监管和交通疏导,并采取措施实行综合治理,避免出现大范围严重堵车现象。

22.全力做好公路出行服务工作。制定并实施公路服务标准规范和等级评定等制度,完善公路休息区、便民服务点等设施,进一步强化和规范高速公路及其收费站和服务区的经营管理行为,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服务区24小时不间断服务。建立基本覆盖重要国省干线公路的交通广播网络及行业统一的出行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出行信息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服务要求。

23.全面开展公路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深入推进各地交通与气象部门的合作与会商,完善合作工作机制,促进两个部门的工作信息平台的联网共享,共同做好公路交通气象预测与预警工作。推进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建设,实现交通、气象观测站点和公路交通气象信息的集成共享。

七、以强化安全应急能力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应急处臵水平24.进一步完善公路交通预案体系。按照部修订后的《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完善地方公路交通应急预案,重点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专项处臵预案和针对重大桥梁、隧道等现场预案,着力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到2015年,初步形成部、省、市、县四级公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

25.强化应急运行机制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预测预警、应急处臵和信息发 布等应急运行机制。加强高速公路应急管理的多部门、跨区域协作,推动跨部门、跨区域的沟通与交流,建立预警信息快速通报与联动响应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公路交通应急演练,建立公路应急管理培训制度,进一步提高公路应急处臵与保障能力。

26.建立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在积极培育公路养护市场的同时,加快组建以地方公路管理机构现有力量为主体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路应急养护中心以及专业化的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充分发挥武警交通部队作为国家级公路应急抢险保通专业力量的优势,按照有关规定承担部分具有重要意义的国(边)防公路的养护保通以及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与处臵工作。逐步落实重要的公路桥梁和隧道由武警部队守护。长大桥隧还应根据需要组建必要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提高其应急处臵与养护保障能力。

27.推进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根据国省干线公路分布情况,按照“均衡分布、分片负责、有效衔接”的原则,重点建设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配备必要的公路抢通物资和大型交通专用抢险装备、车辆及机械。充分利用公路养护施工企业的装备设施资源,统筹规划建设省级公路应急保障基地,基本建成包括地方公路交通部门和武警交通部队的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28.构建高速公路应急救助网络。以高速公路服务区为依托,以统一规范高速公路清障救援服务为重点,加快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装备、队伍建设,会同公安、卫生、消防等相关部门,建立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联动机制,逐步构建集运力集结、资源补给、医疗救助、车辆维修等功能于一体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体系。督促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强化车辆救援服务工作,并根据需要在高速公路沿线统一布点和配臵专业清障车辆和设备,依托路网管理与应急平台,建立健全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调度和指挥系统。

八、以完善收费公路政策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收费公路监管

29.完善收费公路发展政策。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逐步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进一步控制收费公路总规模和收费站点数量。结合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全面取消超期及不合理收费等现象,促进现有收费公路全面规范并符合《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规定。同时修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收费公路发展政策,建立严格的收费公路监管机制,细化并完善收费公路“统贷统还”制度,积极探索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统筹发展的新机制,逐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收费公路体系和以普通公路为主体的非收费公路体系,建立更加合理的收费年限和通行费标准调整机制,推动收费公路政策的可持续发展。30.强化并规范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研究制定高速公路服务规范,重点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对经营性高速公路的政府监管,督促其认真履行公路养护、提供良好服务和相关信息报送等义务。建立实施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评定制度,确保服务质量与水平。研究实施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高速公路综合服务水平和网络化监管与服务能力。

31.推进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ETC)。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等有关要求,通过政府引导、政策优惠、经济补助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ETC系统,逐步扩大ETC车道的覆盖率,培育并扩大ETC用户规模,扩大客服网点覆盖面,形成全国统一的ETC服务网点体系和分级管理的收费结算体系。力争到2015年,全国基本实现省内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收费公路非现金支付使用率达到40%。

32.继续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畅通,落实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等优惠政策。依法加大检查工作力度,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和设备,提高检测效率和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的通行效率,严厉打击假冒行为。同时研究并积极争取相关补偿政策,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长期有序贯彻落实。

九、以贯彻落实公路保护条例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路政管理水平33.进一步完善公路法规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尽快出台《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推进《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研究启动《高速公路条例》立法工作。同时加大地方性公路法规的立法工作力度。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由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章共同构成的相对完善的公路法规体系。

34.建立和完善治超长效机制。继续坚持部门联动和区域联动,实行路面执法与源头监管并重,继续开展违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深化落实治超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源头治理力度,综合利用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治超工作长效机制,巩固治超成果,防止反弹。基本完成治超监控网络建设,逐步推广治超信息管理系统和高速公路不停车检测系统,确保治超检测站标识统一、设备完备、管理规范、信息共享。

35.加强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以贯彻《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路政管理文明创建活动,强化路域环境治理,促进公路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与适应。加大公路保护与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的爱路护路意识。逐步推行网上办理行政许可、跨省大件运输联合审批、首问负责制、高速公路救援、公路养护作业现场秩序维持和交通疏导等服务措施。逐步提高路政管理设施与装备水平,创新路政管理手段,加快路政管理信息化进程,切实提高路政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同时,推进路政管理与公路养护的有机衔接与工作融合,探索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和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工作由公路管理机构统筹管理的模式。

36.加强公路路政队伍规范化建设。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建立公路执法考核监督机制。利用科技手段推行非现场执法,并实现罚缴分离。推进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路政案件查处率达到90%以上,杜绝公路“三乱”现象。统一规范执法人员外观形象和基层站所标志标识,优化服务环境。到2015年,基本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纪律严、作风硬、反应快的路政执法队伍。

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37.体制保障方面。结合国家事业单位改革以及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加快推进地方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建立“层级清晰、集中统一、事权明确、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地方公路管理体制,强化部对国道的监管和投资力度,推进国道、省道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统筹管理的格局;本着“多元化投资、一元化管理”的原则和方向,理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实现各省级辖区内高速公路的网络化运营、收费和管理模式,依法强化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本辖区高速公路的监管职责。坚持农村公路由县、乡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资金、机构“三落实”。

38.资金保障方面。建立稳定的公路养护资金来源渠道。继续贯彻落实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出台符合行业发展特点的规范化的地方公路养护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全力保障公路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工程的资金需求,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灾害防治工程等路网改造工程。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1‟22号)中“成品油消费税替代原公路养路费的专项资金原则上全额用于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不得用于收费公路建设;中央取消政府还贷二级收费路专项补助资金在债务偿还完毕后,全额用于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和建设”的有关政策。同时,加强资金监管,规范资金使用。

39.科技保障方面。进一步加大公路养护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力度。根据我国实际,推动科技创新,通过开发、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逐步提高科技进步对公路养护发展的推动作用。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结合现有的路面、桥梁管理评价信息平台,科学分析公路及桥梁技术状况,科学制定预防性养护计划,为实现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进一步加强路网管理、收费公路管理、路政管理、治超等业务系统的推广和应用。研究部省路网管理与应急处臵的关键技术和跨区域路网仿真决策支持系统,推广路政巡查监控等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公路养护、管理与服务的技术水平。

40.人才保障方面。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推进公路养护管理、路网运营管理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专业人才。严格职业资格认证,全面实施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重大科研项目与开展国际合作等方式,全面加强公路职工的教育与培训,重点加快公路养护、运营管理、收费服务、监控、路况信息采集与报送等紧缺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风气正的路政执法队伍和养护施工队伍。全面开展公路行业文化建设工作,继续塑造并展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行业风貌,形成普遍认同的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和行业文明,增强公路职工的行业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展现新的时代精神与行业风采。

第四篇:新疆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布

《新疆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2012年,《新疆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完成并发布。根据《规划》,到2015年,新疆全区公路的技术状况和路网结构明显改善,路网的整体服务和安全保障水平、路网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将初步形成高质量工程、高品质服务、高效率监督、高科技支撑、高素质队伍的公路养护管理格局,确立了养护管理总体水平达到“西部领先、全国先进”的目标。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新疆全区投入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72亿元,公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趋完善。截止2010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12万公里,国省干线公路好路率达到89.6%,比“十五”末好路率提高6.1个百分点。优良路率达到66.7%。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体现在公路养护改造力度加大、养护管理科技及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公路养护机械化、公路服务与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依法治路、收费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交通运输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张德华介绍,到“十一五”末,全区国省干线公路里程19006公里,42.1%的省道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低于交通运输部“十一五”要求的50%;国家高速公路及区辖高速公路主骨架还未贯通,国家高速公路仅有843公里。南北疆之间缺乏高速大通道,路网结构还不完善,断头路多,迂回路少,口岸公路多为三、四级公路,技术等级较低。

他说,“十二五”期自治区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内需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将保持旺盛的态势。公路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必须站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在改善民生,增强政府公共服务功能,支撑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科学发展,率

先跨越。

因此,公路养护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就是适应新变化,满足新需求,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强化科技创新,调整路网结构,尽快实现工作重点由以路网规模扩张为主,向以强化管理、提升服务为主的转变;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转变;由粗放式管理方式向精细化管理方式的转变;由以公路建设为主,向建设、养护、管理、服务并重转变,不断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增强职工队伍素质,促进公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目标。

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记者了解到,到2015年全区公路养护管理将实现以下主要发展指标,如国省干线中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73%以上,基本消除等外路;公路水泥、沥青路面铺装率达到95%,现有危桥改造率100%,大、中修工程(含预防性养护)的里程比重逐年递增,到“十二五”期末争取达到13%,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70%,高速公路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90%。

高速公路重点路段运行实时监测覆盖率达100%,建成自治区级的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并与部级平台联网互通;在大城市和交通量大的路段推行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ETC),建成具备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通行状况预报、特殊路段气象预警等多方面、高效、准确的公众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国省干线公路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救援2小时内到达,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公路应急抢通。

第五篇:公路养护十二五工作总结

科学管理促发展 与时俱进谱新篇

“十二五”期间在公路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央八项规定”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以“畅安舒美路”为主要目标,以路域环境综合治理为工作重点,加大公路管养力度,为蔡甸公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做法及取得成绩

我中心承担着蔡甸区境内?公里养护任务,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公路养护理念,不断加大公路养护力度,提高公路养护水平,全力打造管养公路“畅安舒美”新形象。

狠抓工程质量,打造精品工程

质量是公路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抓质量,建精品工程;抓服务,树行业形象”,着力打造“优质、高效、低价、廉洁”的精品工程和阳光工程。2013年在土桐线改造施工中,采用旧混凝土路面多锤头碎石化(MHB)技术,有效地减少综合成本,缩短了工期近50天。同年以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龚侏、百曲人大议案工程。2014年柏刘大修、十永线蔡甸城关至永安段“刷黑”工程,合理调配机械、人员,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优质高效完成工程任务,赢得了区代表、政协委员和沿线群众的一致好评。2015年南环线肖家岭至黄陵段大中修工程和318国道永安至成功段中修工程,采取平行交叉作业,增加作业断面,全力推进工程建设,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工程任务。在工程施工中我们还主张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将十永线处理破碎板废弃的水泥块充当318国道标准路基建设的石材,蔡城刷黑工程采用“橡胶沥青”工艺、柏刘线大修工程采用“就地冷再生”底基层、十永线改造工程应用“水泥路面就地碎石化”新技术,黄星大道新建工程挖淤回填绿化带,汉蔡高速铣刨料回收再利用等等,这样既节约建设成本,又解决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真正做到了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还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做好日常养护工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每年按局小修计划,早组织、早安排,严格技术标准和养护规范,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路面挖补、灌缝等养护工作,保证了干线公路无坑槽、翻浆、沉陷等影响行车安全的严重病害,做到雨、雪天气坚持上路保洁、及时抢修水毁,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同时,坚持对桥梁定期检查、及时维护,特别是对三、四类桥梁、指定专人进行重点监控,掌握桥梁病害发展动态,对发现的病害及时上报,并组织人员对桥梁病害进行勾缝、清淤、更换栏杆、清理伸缩缝、疏通泄水孔等,提高了桥梁的承载能力,确保了桥梁的安全畅通。

全力整治公路环境,建设“畅安舒美”路

五年来,我们本着“既是养护工又是环卫工”的思想,对路域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努力营造“畅安舒美”通行环境。一方面,抢抓晴好天气,组织养护人员、机械,对所列养公路的路面病害进行及时修复,有力地保障了道路的安全畅通。另一方面,严格执行督办巡查管理制度,不定时对路面保洁人员作息时间、工作效率进行抽查,并认真进行督查整改;对重点路段实行全天巡查,及时处治路面“脏、乱、差”现象,重点加强城管线路、城市进出口道路公路环境专项整治,对列养线路面、路肩、边坡上的废弃物、渣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进行了集中清理、转运,确保公路路容路貌整洁。五年来,在市城管委组织的城市综合管理和进出口道路两项专项考核评比中,均取得较好成绩。

加大站房建设,改善职工生活条件

为改善养护人员的办公、生活条件,并结合实际,对南桥公路管理站站、松林公路管理站进行了综合整治及室外装修。同时,购置了清扫车、洒水车等养护机具,投入到公路日常养护作业中,公路养护作逐步实现机械化,站场建设逐步实现标准化。

落实优化组合,适应社会发展

每年初,我们将各站队人员进行了全员,根据各站队人员及工作特点,重新组阁站队委会,实行双向选择。同时,我们深入站(队)与一线职工座谈,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吸取一线职工智慧,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养护质量巡查督办考核标准和公路小修保养奖惩办法等相关制度,养护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有序。紧绷安全弦,提升道路保畅通能力

五年来,我们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安全保障能力。每年初与各站队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保证书和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目标,强化监管责任。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工作综合大检查,重要时段、重大节日随时组织安全生产专项检查。针对公路桥涵安全技术状况、事故多发路段安全标志完备情况、在建工程及养护安全作业情况、重要部位消防安全情况,组织综合和专项检查,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及时整改。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成立安全救援应急突击队,制定防汛、反恐、防雪灾等应急预案,及时足量储备救援应急物资,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完善内业资料,确保迎检不丢分

指定专职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工程资料人员,对照“国检”标准做好各类内业资料整理工作,每年都对养护资料、工程资料进行归档整理、查漏补缺,确保所有内业资料、符合逻辑、前后闭合,力求内业资料整理工作充实完善。

深化养护路政改革,切实维护路产路权。

在近两年的养护路政一体化工作实践中,公路管理站职工和路政执法人员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工作上互相协作,在信息上互通有无,在日常养护和路政工作中,科学合理安排巡查时间、路线等,发现路损和病害,双方都是第一时间通知对方,对路损案件和路面病害得到及时处理和维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了养护路政一体化。同时,按省厅要求以公路养护管理站为单位,明确国省干线管理责任人,落实责任单位、养护责任人、路政责任人,面向社会公告,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十三五”的形势分析、存在的问题、建议 养护资金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公路标准的提升,一线养护人员年龄的老龄化,现有的养护工作生产模式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养护工作从人工养护为主向全面机械化养护过渡势在必行。需要大量投入资金购买设施转向机械化养护,必须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筹措资金。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对公路 “畅、安、舒、美” 的要求也在提高,迫使我们必须加大公路养护力度,提升养护管理标准,这就需要大量养护资金投入。养护经费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加大公路养护应急中心建设投入

公路养护应急中心是为保障重点干线公路和重要桥梁的稳定运行、提高公路路网安全性能和服务水平以及应急处置能力而建设的公路路网运行监测、协调管理和应急处置平台。应加大公路养护应急中心的资金投入,能够更好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或突发事故造成公路、桥梁毁损时,进行应急抢修、保障畅通能力。

继续稳步推进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新机制、新体制。“十三五”期间,应按照“管养分离”原则,妥善处理好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加快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化进程,完善由专业养护机构、社会承包单位等多方面参与的道路养护管理体制,将养护工作和安全生产落实到单位和个人。

逐步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加强公路站房建设 将继续完善各种奖励和考核机制,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充分调动职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升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鼓励养护职工学习新工艺、新技术,以适应养护工作的“精细化”、“机械化”要求。同时加强各基层养护站点的建设,形成高效、快捷的养护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路面维修养护的质量和效率。

下载十二五公路管理养护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二五公路管理养护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加强公路养护管理

    浅谈如何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刘小燕( 天水公路总段天水741001 )[摘要]公路养管部门应不断加大公路养护力度,提高路政管理水平,明确养护管理目标及责任,科学改进工作方法,努力增强交......

    加强公路养护管理

    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提升公路通行能力。以迎接2010年全国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大检查为契机,切实加大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投入调控力度,促进建养管投入比例协调。积极推动公路养护管理......

    公路养护管理浅析

    公路养护管理浅析 摘要:公路的养护管理是一个历史性课题,在历史性课题的基础上更应该不断创新和研究。使人们充分认识公路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对......

    养护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5篇

    大庆油田公司矿区服务事业部园林绿化公司养护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大庆油田公司矿区服务事业部园林绿化公司养护公司2月3日主编:范连祥参加人:贺宝文李宝李百明审定人:目录to......

    浅论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浅论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公路的修建、管理和使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既具有促进作用,也具有制约作用。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管理部门向公路使用者提供的维护服务,主要以保证公路......

    公路养护管理学习心得★

    公路养护管理学习心得 今天南阳市公路技校的教师毕老师前来为我们讲述了关于公路养护的相关内容,从中我受益匪浅。总结如下: 一、 深刻认识到公路事业的发展包括了公路建设和......

    39公路管理-养护

    公路管理-养护公路养护组织形式 公路养护一般采取下列组织形式: 国道、省道设专业养护机构,主要由固定(合同制)专业工人养护,适当利用民工建勤辅助养护或采备砂石材料。......

    公路养护及管理工作计划

    附一公路养护及管理工作计划(2007年度)2007年,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打造“平安交通”,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