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7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刘良峰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刘良峰1 吴常宝1 王正林1 张红生2 刘志明2
(1南京市江宁区农学会 江苏南京211100;2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南京210015)摘要:本文综述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及其意义并阐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意义,同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总结了当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就,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及意义
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1]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适合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将各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最优组合和有效运行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3]。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概念。现阶段,我国农村较为合理的土地经营规模是当地户均承包地面积的10到15倍,务农收入大致相当于在当地从
[4]事二、三产业获得的收入。
实践证明,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2],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撑
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利润低,单个主体规模小、生产成本高,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在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化中容易遭受较大损失。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够把分散生产经营变为相互联结、共同行动的合作生产、联合经营,能够解决单个主体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经济的事情,使小规模经营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对接大市场,不断提高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5]。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为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各类社会组织为农业生产经
[6]营主体提供的各种服务而形成的网络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公益性服务组织、合作性服务组织、市场性服务组织这三类服务组织。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伴随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与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衍生和发育起来的,其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7]。
三、江宁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一)江宁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状况
近年来,江宁区着力构建以家庭承包户为基础,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为骨干,其他形式为补充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路径。全区共有农村土地承包户12.33万户,承包土地面积47.46万亩,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6万亩左右,家庭农场生产经营10万亩左右,合作社及种养大户生产经营20万亩左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6%左右。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5年,江宁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市第1位、全省第6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6元。全区拥有大型拖拉机841台,联合收割机468台,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0.76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0.82%,小麦、水稻机收水平达99%,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8.08亿元。
(二)江宁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江宁区构建了以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为主体,市场化服务机构、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江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为江宁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江宁区域范围内共有各类国有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49家,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方面发挥了主体作用。在区级层面,拥有6个涉农学会(协会),并在全市成立了首家区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街道层面,10个街道均建有“五有”农服中心及水利站、农经站,其中3个街道建有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示范中心,41个村(社区)建立了规范化农业综合服务示范站。同时中国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市农科所等12家市级以上农业机构在江宁建立了科研、推广机构[8],服务江宁现代农业发展。
同时江宁还吸纳了卫岗乳业、桂花鸭集团、众彩物流等龙头企业89家,仅2015年全年营业额就达到了592亿元,带动了区内外67万农户实现增产增收。
全区还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协会等合作组织760家,35家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同时还注册了家庭农场749家,带动周边近万名农户从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经营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主要地产农产品。
四、江宁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人员力量不够
由于农业工作条件艰苦,工资福利相对较低,加上受编制及待遇影响,基层农业推广服务机构招聘农业院校毕业生困难。部分街道将农业科技人员抽调到其他岗位,造成农技人员数量相对减少,村级以下几乎没有农技人员。
同时基层农技人员配置不合理,存在年龄老化、职称较低、数量偏少等问题。据调查,江宁区10个街道农业科技人员虽有编制182人,但在岗率仅为55%,其中30岁以下仅9人,46岁以上72人,具有副高职称人员仅8人。
(二)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虽然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的资金有所上升,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比例仍然较低,资金成为制约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因素。例如,还有部分街道仍然依靠经营性收入解决人员工资,影响公益性社会服务工作正常开展。
同时,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导致从银行贷款十分困难,而通过民间融资则进一步加大了成本,增加了风险。
(三)服务效率不高
如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农业服务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生产环节向技术、资金、信息、加工、销售和管理等综合服务扩展。但现有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侧重于产前、产中服务,产后服务相对不足。服务人员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服务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服务效率有待提高。
比如,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服务对象提高农产品产量,从而实现增产增收。但由于国内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日益接轨,农民增收除了受到技术水平的影响,更多地是受农产品供需状况左右。近年来,在农技推广过程中经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产量越高损失越大的尴尬现象。
因此,迫切需要我们的农技服务人员能够拓宽知识结构,提升业务水平,学会把握农产品市场形势,引导服务对象获得利益最大化。另外,当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大多为单一的农口部门,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异常天气和自然灾害应对能力有限、经验不足,亟需水利、气象、通信、电力等系统的服务机构加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农业灾害应急预警服务体系。
五、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建议
(一)进一步改进体制机制
加强基层农业服务中心、农经站、水利站建设,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妥善解决人员不足问题,提高福利待遇水平,充分发挥其公益服务职能。
优化整合农口部门社会化服务资源,引入水利、电力、保险、通信、商务等部门的技术和人才力量,进一步增强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的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
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推进会员单位资源共享,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粮食烘干、农机场库、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农业社会化服务环节的支持力度。项目验收时增加服务对象评价环节,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落地转化率。对于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效果明显的项目,后续申报时给予优先支持。
加快土地确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打通土地经营权、农村房屋、田间农产品抵押贷款渠道,切实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融资问题。
(二)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
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政府贴息或项目扶持,引导和支持银行、风投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资金投放。
鼓励商业银行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合作关系,加大对农业科技型服务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构建政府投入为引导、自我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筹资渠道。
(三)鼓励多元化社会服务
在进一步完善以政府部门主导的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的同时,支持科研院所和涉农高校承担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科技特派员、专家结对帮扶等措施,引导其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
鼓励各类农业服务组织将品种、技术、市场、信息等农业服务资源整合优化到一起,积极发展种苗繁育、统防统治、农田托管、农产品销售等农业综合服务。
有序推进落实学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有关工作。支持和加强农业行业组织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强化行业自律,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定向委托、项目招标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逐步建立一支由农技推广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协会、新型经营主体、社会组织等组成的多元化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四)加强农业服务队伍建设
摸清区域范围内农业科技人才状况,从中筛选技术好、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创新意识强的业务骨干,根据江宁农业主要产业类型,组建各类农业产业科技服务团队,每年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撑,支持其研究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形势、掌握农业前沿科技,为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个性化技术、信息、销售等农业综合服务,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低收入农户实现增产增收,实现精准扶贫。
协调组织农业科研、推广机构的科技专家到基层兼职、挂职,掌握基层需求,解决实际难题,同时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资源整合,实现多方共赢。选派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赴农业科研单位挂职学习,拓宽其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
鼓励农技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建功立业,支持其采取成果转让、技术入股、合作开发、创办科技型企业、有偿技术服务等方式服务农业生产,促进成果转化。
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进一步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低收入群体等培训工作。将培训场所从课堂移至田间、车间、市场,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综合型人才。
(五)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形成区有农业信息服务中心、街道有服务站、社区有服务点的三级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提升其生产经营水平,提高其风险应对能力。
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信息服务系统、质量追溯系统、构建冷链物流系统、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提升其产业带动能力。
(六)扩大农业国际交流合作
紧跟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前沿,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强与国际农业科研推广机构和农业企业合作,探索在江宁合作建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服务中心,提升江宁农业竞争力。
选拔更多优秀农业科技人员参加各类国际培训班,熟悉国际农业市场规则,掌握先进科技。选派农业专家参加国家援外专家组,通过对外培训和交流合作,把握所在国农业发展情况和投资机会,为江宁农业企业走出去打好基础。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打造江宁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江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韩长赋.切实把《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J].农村经营管理,2015,1:10-14.[2].詹成佳,丁文龙,冯云祥.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J].江西农业,2015 ,10:9-10.[3].宋小亮,张立中.什么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兼论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J].理论月刊,2016,3:156-161.[4].财政部.财政部关于支持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弄个月发展方式的意见[OL].财政部网站,2015年8月3日
[5].周泽宇.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国农技推广,2014,1:3-5.[6].云振宇;刘文;孙昭;张瑶;高胜普;刘贞;蔡晓湛.浅析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11:685-689.[7].曹庆穗.完善江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J].群众,2013,9:73-74.[8].刘良峰,吴常宝,王正林.南京市江宁区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SWOT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5):309-310.
第二篇:吴江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观察
吴江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观察
陈建刚戴梅英王华
(吴江市农林局)
吴江市农学会
近年来,江苏省吴江市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着力推动传统农业高效化,高效农业规模化的进程。目前,全市规模化农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且对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吴江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特点
吴江市拥有粮油、水产、蚕桑、畜禽、苗木、蔬果等六大主导产业。全市52.2万亩耕地,实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土地面积达21.8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2%。水稻22.1万亩,蚕桑5.0万亩,蔬菜7.5万亩,苗木7.0万亩,水产养殖38万亩(包含外荡水面)。目前,全市实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土地面积达21.8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2%。2007年全市农业总收入34.5亿元,占全市GDP总量不到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283元,同比增长14.5%。我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化农业区域覆盖面不断拓展。围绕做大做强六大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各地传统特色和资源优势,集中建设,连片发展,形成了盛泽、七都、汾湖、松陵、震泽等镇的优质粮油生产;震泽、平望、七都、桃源、横扇等镇的蚕桑生产;桃源、同里、汾湖等镇的畜禽生产;平望、桃源、盛泽等镇的花卉苗木生产。同时,横扇的柑桔蔬果生产、沿太湖的蔬菜生产、同里的水生蔬菜生产等也具有一定的规模。今年一季度新增高效规模农业面积1.3万亩,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5%。
2、规模化农业特色板块不断增多。一是以同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中心,形成了万亩粮油生产基地。园内充分展示高标准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重点发展高产优质粮油和特种水产业。二是以横扇镇太湖生态农业示范园为中心,形成万亩水产及生态旅游观光基地。重点发展设施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扎实推进花果苗木、湿地保护基地的建设,力求形成集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三是以平望玫瑰园花卉种植示范区为中心,形成五千亩花卉生产基地,目前已建成200个钢管大棚、50个连体大棚,鲜切花区、盆栽区、穴盘苗木区、农业休闲观光区四大功能区也已经 1
形成。此外,以桃源众诚鸭业为中心形成的亿羽苗禽孵化生产基地,以震泽镇为中心形成的万亩蚕桑基地,以桃源镇为中心形成的万亩苗木基地,以及万亩“三虾”养殖、万亩果品生产、十万头生猪饲养、亿枚禽蛋加工等农业规模经营特色鲜明。据统计,全市规模型农业生产基地年产值占全市农业生产总值的70%以上。
3、规模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在规模化农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努力提升各类规模化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各级农产品加工企业10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苏州市级龙头企业7家。桃源众诚鸭业集团已形成了日产苗鸭60万羽的生产规模;平望玫瑰园花卉园艺公司依托市场优势,投资两千多万元建起了50000多平方米的高档恒温花卉仓储物流区和1000亩鲜切花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已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89个,面积55.4万亩,无公害农产品106个,绿色农产品114个,有机食品15个,拥有苏州市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25个,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9个,建成全国首家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全市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产值已占全市农业生产总值的30%以上。被省农林厅认定为省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示范县(市)。
4、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近年来,我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了从事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生力军和主力军。目前,全市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6家,社员6477户,农民专业协会19家,会员2312人,共涉及土地经营面积5万多亩。全市已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71家,入社农户27771户,入股土地面积6.45万亩。如松陵镇朱毛根水产养殖合作社规模养殖面积达1910亩,平望顾扇渔业合作社规模养殖面积达2890亩,横扇镇菀坪柑桔合作社规模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横扇农机合作社经营面积达1.5万亩,北联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面积达2808亩。
二、吴江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做法
1、政策调动。为了扎实推进农业规模化建设,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新建标准钢管大棚等设施每亩补贴3000元,土地流转搞规模化经营每亩补贴300元,标准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每亩补贴1000元。2007年全市财政共安排支农生产和农业发展资金1.3亿元。同时,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科技扶持项目、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时重点向规模化农业倾斜,对规模型农业生产基地重点规划发展项目向外招商引资。几年来,吸引了一大批外来资本、工商民间资本投入农业开发。2007年三资投入农业总额为58299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的发展。
2、改革推动。大力推进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工作,鼓励和扶持农民在生产服务、产品流通、储藏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组建多种形式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与广大农户有机组合成各类产业化经营形式,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将分散的农业生产整合起来,将产加销结合起来,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效率和效益。同时,积极发动农民将承包土地流转出来或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经营,不断创新农村土地的经营机制,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3、示范带动。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都市农业发展新模式,不断通过科技项目推广和农业功能拓展提高农业的产出率,增加单位土地效益,以较高的亩均效益引导和带动农户主动流出土地发展规模农业。市财政每年安排农业科技经费1000多万元,用于农业科技项目投入,2007年共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74只,解决了不少农业规模生产中的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优质高产。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南农大、南林大、扬州大学、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广泛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建立了“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农户、农户带农户”的技术指导示范网络,共培训农户2.6万人次,辐射指导农户3万多人,有效促进了农户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4、服务促动。为了保障规模化农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市切实加强农业综合服务建设。积极组织实施“四电一站”(电话、电台、电视、电脑、广播站)和农业一线通、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建立远程视频信息传输系统,开通了手机农业短信群发服务和免费语音咨询,宣传发动农户支持农业规模化经营。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全市各级农业服务体系,包括镇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做到服务组织健全,条线分工明确,技术服务到位。为了使农业规模基地拥有良好的农产品市场营销渠道,我市每年举办名优农产品交易信息发布及推介活动,组织规模经营大户、生产企业参加省、市组织的农产品展销活动,扩大吴江农产品的知名度。此外,为鼓励农民进城务工转移就业,着力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保障水平,转变农民土地保障、农业保障的传统想法,放心将承包土地入股合作社,真正实行持股进城。
三、对进一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措施
1、抓好高效农业提档升级,拓宽规模化农业发展渠道。要充分利用全市农业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各地农业产业发展潜力,通过推进农业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努力提高资源的产出率、改善经营单位的生产方式,推进农业产业的提档升级,着力在主导产业的细分中提高单位土地经济效益,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经济效益
高、投资回报大、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引领面上农业发展,尽快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区域农业发展新格局。
2、抓好农民教育培训活动,夯实规模化农业发展基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巩固发展规模化农业的基础。要进一步强化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不断改变农民传统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一是加强对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舆论宣传。二是突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对农业规模经营的领头人、合作社的领办人、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加强指导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生产管理能力。三是加强创业培训和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创业致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3、抓好惠农强农政策落实,增强规模化农业发展动力。一是加大公共财政支持规模化农业发展的比重,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实行集中、重点投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二是引导和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对农业信贷投放规模。加大农业贴息贷款的数额,发展农业贷款担保服务中心。三是加快研究制定农业保险的扩面政策。四是制订对农民流转承包土地发展规模化农业的财政补贴政策,重点对在规模化粮油生产上流出土地的农户进行补贴,鼓励和支持农民加快土地流转,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五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规模经营单位的扶持力度,在信贷、税收、用电等方面全面落实有关支农惠农政策,对农业生产配套用地,优先办理土地临时用地使用手续,并减免相关费用;上级各类财政支农资金优先扶持此类经营主体开发项目。
4、抓好“内强外引”战略,提高规模化农业发展水平。一方面,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稳定的技术推广机制,不断加强农技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确保服务业务正常开展。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大力实施农业三项更新工程,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加快生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培育典型,示范带动。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围绕农业产业化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重点选择一批产品质量优、市场竞争力强、社会带动面广、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集中培育扶持,促进其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三资”开发农业,切实把“三资”农业作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主要手段,在观念更新、规划编制、平台搭建、宣传推介、项目跟踪等方面使实招,求实效。
第三篇:我国农业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分析(推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农业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分析 作者:黄卫红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4期
[摘 要]农业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对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农村一些深层次矛盾极为重要,文章阐述了我国实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必备的几个条件。
[关键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条件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第四篇:延边州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延边州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为有效破解农村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延边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强农惠农政策,把“发展专业农场,促进土地流转,推进城镇化”作为创新经营体制、深化农村改革的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推进措施,有力促进了生产经营的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和农业现代化。2015年全州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55亿元,年均增长12.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00元,年均增长10.2%;粮食总产由100万吨增加到143万吨,实现历史最高水平。
一、大力发展专业农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上世纪80年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还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许多农民已经不满足于现实,因为固守在户均1.6公顷的耕地上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而生活并不富裕。一些农民开始选择进城或到国外务工发展及兼业发展等出路;另外还有一部分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化经营提高经济收益。为适应新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顺应延边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发展专业农场,促进土地流转”的工作思路,在经过大胆探索、试点先行的基础上,2011年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专业农场促进土地流转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意见》。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借助专业农场这个载体,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既得到土地流转的收入,又实现工资性收入的更大价值。
延边州成立的专业农场是城乡自然人或法人,通过承租农民自愿流转的承包地从事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经济组织。截至2015年末,全州专业农场总数已发展到1137家,经营土地面积达到7.8万公顷,其中流转土地面积占86%,涉及土地流转农户3.5万户,平均每家专业农场经营土地面积69公顷。在发展专业农场,促进土地流转当中,由农民创办的专业农场占绝大部分,占比为91.1%;城市个人创办的占6.9%;工商企业创办的占2%。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们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全州已认定、注册家庭农场1360家,经营土地面积2万公顷。同时,延边州坚持多元并存的发展原则,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主体。据统计,全州各类规模经营主体已发展1万余家,全州专业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土地面积已达到23万公顷,占全州耕地面积的60.2%。
二、制定扶持政策,促进规模经营主体发展
(一)出台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为了利用有限的资金,在多种规模经营发展中起到示范带动和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延边州陆续出台了六项优惠政策扶持规模经营主体发展。一是贷款贴息政策。州、县财政对专业农场贷款各贴息30%。二是享受国家惠农政策。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专业农场,可享受各项国家农业财政补贴政策(含钢骨架储粮仓补贴),不受身份和户籍的限制。三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原本一次性1台套农机具购置补贴标准基础上,专业农场可以一次性享受5台套农机具购置补贴。四是提高政策性保险保额。在原农作物政策性保险基础上,专业农场每公顷水田提高保额3000元,旱田提高保额2000元。对所增保费部分,州、县两级财政各补贴三分之一。五是支农政策资金倾斜。捆绑使用政策性支农资金,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形式,重点向专业农场倾斜。六是税收优惠政策。专业农场享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免税收政策。
(二)规范土地流转,保障农民权益。为鼓励和引导农民规范流转土地,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建立保障鼓励机制。一是固化农民利益政策。进城落户的农民继续享有原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权。宅基地变为耕地的,其土地使用权不变,已签订承包合同的由政府给予复垦补贴。二是出台农民进城定居配套政策。农民进城定居者,要求落户的给予办理落户手续;没有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按照相关规定自愿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可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者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子女就学享受市民待遇;符合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的,可享受相关政策;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可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三)纳入立法程序,提供法律支撑。为依法保障专业农场健康发展,延边州人大常委会把制定《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促进专业农场发展条例》纳入立法计划,并于2013年延边州人大常委会颁布了该《条例》。对专业农场设立申报、土地流转、农民利益保障、扶持专业农场发展政策、进城农民优惠待遇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条例》的实施为专业农场的发展及农民利益的保护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法律保障。
三、创新农村金融改革,破解融资难题
针对农业生产贷款由过去一家一户小额贷款为主体,向专业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额贷款为主体的转变,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押物不足、融资难、贷款贵的实际,延边州近几年先后创新了土地他项权证抵押贷款、“县(市)农业局+银行+担保公司”联合推荐担保贷款、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政银保”贷款等主要针对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额金融贷款产品。2014年,延边州又针对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的土地大多数是流转一般农户的土地,农户把土地流转给规模经营户不会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也交出去,规模经营户有二手土地经营权但是没有政府或有关部门颁发的经营权证明的实际情况,按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的精神,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有《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就可到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持有《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贷款户就可以到金融部门申请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015年省政府《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方案》下发后,我们按照省政府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受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贷款行由农业银行扩大到了的邮储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全州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额达到了3.6亿元。2016年延边州积极推进农地贷工作,截止到3月末,全州共计发放“农地贷”资金2.2亿元。
通过不断创新农村金融贷款形式,积极推进和简化规范贷款程序,有效解决了延边州规模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融资瓶颈问题。几年来,由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参与为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贷款10亿余元,为全州各类规模的经营主体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四、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实现多赢局面
在加快发展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促进土地规范流转过程中,延边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降低了生产成本。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实现规模经营,平整土地、打掉地块之间的隔界、扩大地块面积,使土地利用率增加了5%。实行规模化经营,使粮食产量增加15%左右,平均每公顷耕地多增收1000~3000元。二是农业农场成为推广农业新技术的主力军。测土配方施肥、高光效栽培、新品种应用等科学技术成果被专业农场广泛采纳应用,落实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比倒达到90%以上。三是实现了农场和农户的双增收。2015年,全州2497家专业农场中98%实现了盈利,共实现净利润5亿元,平均每个专业农场盈利20万元。同时,土地流转农户的收入也得到了较大提高,不仅得到了土地流转租金,还获得了更大的劳动力价值。全州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收入比在家经营土地劳动力增收2倍多。龙井市东盛涌镇龙山村农民张雁春将自家半公顷耕地流转给专业农场并在农场打工,仅劳务收入一年就达10万元。四是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进程。发展规模经营主体,促进土地流转,初步破解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单一的难题,土地流转后使部分“亦工亦农”的兼业化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安心发展二、三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部分农民实现了就地转移,由“为自己打工”,变为“为别人打工”,变农民为工人。几年来,延边州共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余人。2013年,全州城镇化率达到70.6%,比2008年增加4.4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
延边州在促进土地流转及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今后将按照国家和省里要求,一是继续坚持改革创新,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农村土地向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流转,不断提高我州土地规模经营比例。二是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为农民服务”基本原则,对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指导,强化服务,进一步完善《延边州促进专业农场发展条例》,继续解决好家庭农场贷款融资难、贷款贵等问题,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三是进一步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不断提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努力走出一条经营规模适度、生产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五篇: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对氾水镇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宝应县氾水镇不断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扎实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产量连年攀升,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呈两位数上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强势推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一、发展现状:
在区位优势、自然优势的合力推动下,氾水镇坚持连片整合、区域经营、规模适度的原则,采取政策引导、村民自愿、规范服务等有力措施,实现了该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越来越多。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以种养大户为单一主体的经营格局逐渐被打破,新的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如: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三大合作”组织等。截止今年2月底,该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4.4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11.88万亩的37.6%。从经营形式来看,土地集中型1.88万亩,合作经营型2.59万亩,分别占适度规模经营总面积的42.1%、57.9%;从经营行业来看,种植业3.79万亩,林业0.36万亩,水产养殖业0.32万亩,分别占适度规模经营总面积的84.8%、8.1%、7.1%。
二是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越来越大。从经营规模来看,适度规模经营的生产单元面积不断扩大,100-150亩的1.82万亩,150-300亩的0.64万亩,300-500亩的0.31万亩,500亩以上的1.7万亩,分别占适度规模经营总面积的40.7%、14.4%、6.9%、38%。
三是适度规模经营效益越来越高。在适度规模经营的有力推动下,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如扬州丰源生态有限公司吸纳流转土地的23户农民常年就业,入股农民每年在享受国家各项惠农补贴和入股分红500元的基础上,入股农民不用东奔西走,还可以优先在丰源公司打工,公司包吃包住,农民通过务工获得劳务收入,年人平可创收1.2万 1
元。可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安心、省心、更开心,安心的是“命根子”还在农民手里——心不慌,省心的是自个家的承包地少花了不少力气——心不烦,开心的是种的地少了、挣的钱反而多了。农民朋友高兴的说,土地流转“流”出了效益、“转”出了名堂。村干部说,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让当地农民在享受国家补贴性收入的同时,还通过土地流转、在农业企业务工获得了相应的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二、取得成效:
氾水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让农民在生产资料采购、农作物植保和农机作业,特别是在农产品营销上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种时计划经济,卖时市场经济”的现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成效凸显,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适度规模经营长足发展。通过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实现了土地经营的“三个集中”,即:土地流转向家庭农场集中,土地流转向规模化农业集中,土地流转向高效农业集中,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长足发展。
二是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通过推进土地经营的“三个集中”,实现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相得益彰的良好态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孕育了农业龙头企业;反之,农业龙头企业又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该镇农业龙头企业可谓亮点纷呈:扬州宝应湖西岛有机农场有限公司、扬州市丰源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扬州金绿健生态农牧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高效农业龙头企业相继在该镇落户生根、开花、结果,正呈现出“两多”、“两强”的发展新格局。“两多”即:亮点多、特色多;“两强”即:企业发展创新的能力强、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强。
三是“三大合作”组织迅猛发展。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按照“分类指导、典型引路”的原则,稳步推进实施。如今该镇“三大合作”组织从以前总量较少、类型单
一、合作松散的农民专业协会,发展到现在的总量较多、类型多样、合作比较紧密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从其运行质态来看,合作范围在不断扩大,服务内容在不断拓展,服务手段在不断增强,利
益联结机制在不断紧密,合作效益在不断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镇“三大合作”组织共带动社员增收达301.5万元,人平350元。
三、存在不足:
氾水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虽然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较多的有利条件,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制约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土地流转成本加大。在惠农政策效应的连续推动下,近几年来粮食价格呈刚性上涨,农民种粮收益不断增加,不少农民对土地流转价格期望过高,加之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农民种田更加省心、省力、省事,尽管土地流转有“保底分红”等保障措施,农民也不愿轻易将土地流转出去,因此造成了土地流转成本加大,难度增大。
二是土地市场发展滞后。由于土地流转交易市场不健全,导致农村土地流转行为还不够规范,土地流转渠道还不够畅通,而且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还造成了“无序流转多、有序流转少”的现象,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特别是土地流转后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土地流转收益递增机制不完善,有“地”无“市”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是“三大合作”发展缺位。目前,从该镇“三大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分析,还存在着不足之处:①总量还不够多,没有形成放大效应;②效益还不够明显,带动能力不强;③运作还不够规范,核算不到位。从总体上来看,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并且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农村土地股份合作还停留在简单的“归大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健康发展。
四是农业经营领域不宽。经营项目单一,从事深加工的农业企业少、规模小,生产的高附加值农产品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差,产业关联度不高。
五是经营格局发展失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大部分是在该镇运西地区,可以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在该镇运东地区,其发展却比较滞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不平衡。
四、对策建议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农村“产城结合”,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随着氾水镇省级万顷良田农民安置小区的落成、小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和富余劳力大批向城镇、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针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流转收益递增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收益逐年递增机制,制订合理的上升空间、幅度,在实行保底分红的基础上,采取“实物测算、货币结算”的方法,千方百计降低农民、企业的经营风险,防止挫伤农民、企业的积极性。
二是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市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场所,形成“要用地、找市场”的良好氛围,以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为保障,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逐步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使土地交易从分散、隐蔽、无序逐步走向集中、公开、有序,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土地流转市场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持续发展。
三是提升农村“三大合作”层次。目前,该镇“三大合作”组织要在加快发展、注重规范、提升层次上求突破、下功夫,不断规范合作组织的主体资格及经营行为,完善内部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创建“六有”合作社,发挥示范、引导、带动作用。积极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探索组建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形成发展合力,打造合作“旗舰”,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的能力,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四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不断放大
氾水镇作为“全国千强镇”的综合优势,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农业、经营农业,进一步挖掘、整合资源,切实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通过发展基地型、加工型、合作型、旅游型等特色农业,不断拓宽农业经营领域、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持续、快速发展。
宝应县氾水镇农经中心华道林高
二0一三年五月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