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善应小学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DOC
安阳市第十一届信息技术活动周 安阳县分会场交流材料
依托信息技术媒介 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南善应小学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南善应小学位于山青水秀的小南海之滨,现拥有9个教学班,410多名学生,21名教职工。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安阳县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的指导与支持下,工作开展顺利,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效。工作中,我们按照县教体局、县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的相关要求,不断完善教育设备,积极充实管理队伍,开展信息化资源的整合与应用课题研究,注重工作过程的严格管理,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了教育信息化的各项工作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此,将我校近几年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完善设施,整合资源,创建优良的信息化工作环境近几年来,为了创建优良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环境,我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副校长王国庆具体负责日常工作,明确规定了职责和要求。我们对多媒体教育教学过程全程跟踪、管理、指导和检查,并带领全体教师一起学习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其次我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进行整体环境和资源建设,学校在信息化硬件上加大力度,建成了数字校园网络、校园智能广播、有线电视三大信息化系统;拥有9套电子白板、3台触摸屏电视、九个光纤班班通多媒体教室、1套卫星接收设备、12套光
盘教学设备等。基本可以满足当前信息化校园建设的要求。全部教学班都实现了多媒体网络进教室,所有办公室、教室、处室都接入宽带互联网。
学校现已建成一个内部网上资源库。班级均建立班级博客,中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博客。学校内部网上资源库现已成为我校师生学习的平台、交流的平台、学校宣传的窗口、学校资源的中心。
二、加强培训,营造充分应用教育信息化资源的良好氛围。
1、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了让全校教师能用好、用活信息化资源,首先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所有在职教师均取得国家统一认证的信息技术资格,其中11人取得省市信息技术高级培训证书,全体教师都参加并通过了计算机培训考试。
其次加强校本培训力度,采用形式灵活,方法多样的培训方式,来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每周一下午,召开一次信息化教研会。每月的第四周周五下午,组织一次信息化教学总结会,每学期举办一次信息技术活动周。根据教学需要,我们先后五次在校内进行全员计算机基本操作培训,三次聘请专家进行电子白板应用、PowerPoint、Flash 课件制作培训,大大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设备的使用能力。形成了“人人想用、人人会用”的良好局面。现在我校已向上级申报,计划为每位老师配备笔记本电脑,方便教学中的使用。
教师的良好成长,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促使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近几年,杨文丽、杨兰英分别被评为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王国庆被评为县骨干教师,杜美雪、徐艳艳、杨志艳、靳小艳等多名教师获县优质课奖。
2、有效利用校园局域网
充分利用我校校园网络优势,除信息化资源外,我校又自行组建了一个可以达到3000G容量的校内资源库,完全可以满足师生的日常教学需要。在学生德育方面,我们每周二下午第三节向学生播放法制教育、心理讲座、爱国主义教育等优秀影视节目,每天下午上课前15分钟向学生播放红歌、时事新闻等,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未成年人教育水平。
3、搞好教研,用课题研究驱动课堂实践
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面临三大问题:第一,教师手中没有充足、适合的教学资源;第二,资源的管理与共享影响教师们在教学中的使用效率;第三,如何扩大使用,提高资源库的效能来开展课程整合教学活动。在此背景下,2013年我校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研究》课题研究,建设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资源库,探索资源系统的管理,掌握教学资源库的应用方法,科学、有效地应用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有效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的多媒体设备使用率大幅提高,其中
电子白板的使用率已经达到总课数的80%以上。
4、重实效,成果突出
在运用多媒体信息化育资源的过程中,老师们尝到了甜头,从开始的“要我学、要我用”变为现在的“我要学、我要用”; 现在我校教师基本都能熟练地利用word打制教案、编排试卷,利用ppt、flash等软件制作教学课件,使用excel统计、分析成绩,这使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从单纯的计算机教育发展为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整合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计算机房走进各学科的课堂,使教育信息技术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学生们也尝到了甜头,因为他们从中领略到了全国优秀教师上课的风采、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就像一股新鲜血液,使我校的教育事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呈现出勃勃生机,也为我校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三、健全制度,确保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教育资源的闲置,就是一种浪费”。为了确保信息化设备得以充分利用,我校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反复讨论制定了既符合信息化教育特点,也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各种信息化教育制度。制定了《班班通教室使用管理制度》,设立“班班通”校级管理员,负责全校设备使用的培训、维护、保养工作,建立“班班通”技术档案;班主任为本班“班班通”设备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设备的全面管理工作。各班选一名品德优秀、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学生担
任电教委员,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班通”设备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在校期间“班班通”设备不被学生随意动用、不被人为破坏,发现问题及时向班主任报告;协助任课教师正确使用设备,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启闭。教师使用“班班通”设备,须经过培训,规范操作。学校定期检查设备使用情况,将“班班通”检查评比列入班级量化考核。教师运用信息教育设备上课要做到“四有”即:“教案上有体现、课堂上有应用、《班班通教室使用登记册》上有记载、备课电脑上有存储”。教导处在每月教学常规检查中检查各任课教师设备使用情况,并记载好相关情况、存档备查。制定《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和使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上级配发的计算机、卫星接收系统、电视机、机顶盒、DVD播放机等设备,开展教学应用。确定专人做好教学光盘、软件资源的使用、管理工作。根据远程教育资源节目播出安排,结合学校教育教学需要,认真做好远程教育节目资源的接收、管理工作。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应用计划及教学应用课程表,并统一上墙公布。严格教学光盘和资源接收、编目、观看、借还登记制度,做到管理有序,手续完备。提高教学光盘和卫星教学资源使用率,充分保证资源效益的发挥,并在《教学资源应用记录表》上做好记载。制定了《信息化教育设备管理制度》,规定任何信息化教育设备,上班时间不能擅自用于娱乐。未经校长签字同意,任何教育信息化设备均不能外借或挪作他用。教室、办公室计算机由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员统一安装操作系统、相关软件及还原系统,不得私自更换操作
系统,下载或安装任何游戏软件及来历不明的软件,不允许设置任何密码。教室里电子白板等设备的使用,必须按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持所有设备清洁干净。学校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对信息化教育设备进行检查保养,保证安全,做好防火、防盗、防尘、防磁、防潮、防震、防高温、防雷击、防腐蚀等工作。我们还制定了《信息化教育设备使用技能培训方案》、《信息化教学计划》等,保证全校老师会用、敢用、想用、多用教育信息化设备,使之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为使这些规章制度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校长亲自对教务处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把信息化教学纳入学校教师工作量化、绩效考核和评优选先中去。
四、信息化资源的接收和整理工作得到了保证
为保证我校的教育电视、卫星接收、光盘播放等信息化设备正常运行,我校组织几位责任心强、电脑硬件维护技术水平高的教师组成技术支持小组来管理,由技术支持小组成员分工包干,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使我校的信息化设备时常运行在最佳状态。
以上是我校在信息化工作方面的一些不太成熟的做法。今后,我们将不断捕捉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继续加大投入、注重教师培训、不断创建和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加大各学科的整合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能适应时代需要、具有良好信息技术素养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小学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教育信息化工作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适应21世纪挑战的需要。这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与促进教育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制高点。一直以来,我校在州、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及支持协助下,结合自身实际多方筹措资金,确保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规范完善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工程,在打造“数字化校园”品牌方面取得了较好得效果。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1、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我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亲自挂帅任组长,教学校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负责人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各人分工明确,各施其职。领导小组成员定期碰头,交流活动的具体工作设想。在每个年级组还专门设立信息化工作小组,其中年级组长任小组长,熟知电脑专业知识的老师任助理,计算机老师做指导,年级组其他教师为组员。有了层层的管理,确保了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
2、学校现有学生 人,在职教师 人,教学班 个。面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很多方面需要补充完善,硬件建设相对基础薄弱等诸多不利学校发展因素面前,学校审时度势,广开思路,寻 求发展空间。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特别是学校的硬件配备、信息化建设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现有多功能教室一个,计算机教室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一个,根据学校规划,目前自筹资金为三个年级配备了班班通,每个行政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都已配有电脑,打印机等相关设备,并提供全天(含节假日)24小时的上网服务,实现资源共享。这些互联网全部采取光纤接入,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节点,真正实现了全校网络化。学校的任何一台微机都可以实现网络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网路信息化的独特作用。同时学校配有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相关软件;还配有多种电脑辅助设施,如喷墨打印机、速印一体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保证供应经常性的各种电脑耗材。教师办公、学生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
3、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就应该促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利用信息化设备积极开展电化教学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评选,引导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和掌握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广大教师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参与教学实践问题的探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 水平。
4、学校十分重视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内容不断得到充实,每年征订教学软件(资源)。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品德、艺术教育等领域。在购进资源的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教学课件,参与学校资源库建设,现在学校每一名教师都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和搜集使用课件。学校把教师制作的课件也纳入学校资源库,实现科学、有序的教学可用资源。
5、开设课程,夯实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要求标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三至六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每个年级补充相应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年级为计算机软件操作及画图软件的使用,四年级word小报编辑,五年级为图像处理及幻灯片制作、上网知识及网页制作。学生上课均为一人一机。
6、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学校100%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都能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并早已成为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 重要载体。
二、学校未来三年信息化发展规划。硬件建设目标:
在今后三年的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积极地建设好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建设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做好校园网的改建与扩建工作,并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信息化配套设备,不断完善老师电子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的设施,为师生获取信息制作课件提供便利。
2、对现有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多媒体教室适时地维护与改造,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
3、自筹资金配备齐他三个学年和附属幼儿园的班班通,逐步形成“班班通”全覆盖的良好格局,真正体现信息化进入教室,深入课堂的目的。
4、对现有光纤网络进行扩容增速,保证校园网络畅通安全。
5、为各学科组配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实现校园办公自动化全部覆盖。
软件发展目标:
1、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目标:继续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学校网络小组在进行网络建设的同时,将逐步把工作重心移向资源建设,办好网站,办出特色,不仅及时的反映校园的新人新 事,展示全校师生的风采,而且能充分反映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就。
2、资源建设目标:以资源库的建设为保障,在资源建设上以引进、购买、自制等渠道不断充实教育资源库内容。重点要加快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改科研提供条件。要积极开发、推广、应用各种经过审定的、优秀的音像电子教材。根据课题的进行和教学改革实验的需要,设计、编制一批具有特色、使用效果显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料。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并加以修改,编撰各种电子化、数字化资料。
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是发展迅速的新兴技能,学校要继续强化基本功练习,深入开展基本功训练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培训,通过培训学习,让每位教师都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改变教学观念,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建立让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的环境,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水平,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
4、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目标:对已有的专业网络管理人员,继续加强培训,使其能更好胜任本职工作,能确保网络正常运行,3年之内,逐步形成一支有层次、有实践能力、有创新意 识,较稳定的学校网络管理员队伍。
5、开展课题实验目标。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我校的指导方针是人人参与、重在实践,结合专题研究,开展教学改革实验。把前面几项任务都落实在教学改革上,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模式探索和试验,切实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益,并注意做好教学评价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进入日常教学,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校管理,是现代化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管理处处渗透着信息化管理的模式,网上信息发布、电子备课、资源共享、固定资产数字化、图书管理数字化等。师生能够体会到网络的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字世界的无穷魅力,同时有效地沟通了课内和课外、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学校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今后,我们将不断捕捉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继续加大投入、注重教师培训、不断创建和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加大各学科的整合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能适应时代需要、具有良好信息技术素养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小学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双湾镇中心小学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双湾镇中心小学在市、区教育局的支持协助下,坚持“抢抓学校发展机遇,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学校品牌,争创市区名校”的办学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规范化建设、标准化配备,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思路,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规范完善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工程,在打造“数字化校园”品牌方面取得了可喜得效果。
学校现有学生840人,在职教师70人。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推广,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层次正在接受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洗礼。在构建信息技术教育平台,提高师生的信息化水平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夯实基础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我校以前硬件建设相对基础薄弱,信息化建设方面不够完善,远远适应不了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校及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特别是硬件配备、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教师的培养成了学校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几年来,学校先后加大投资力度,建成了多媒体教室、多功能会议室、18个高标准电子白板教室、网络监控室、远程教育平台、校讯通学生信息网络平台、图书室管理系统、计算机语音教室等。教师办公、学生学习等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1.构建网站,提供平台。学校派专人经过城域网建设的培训后建成了自己独立的网站,并建有高质量并受师生欢迎的主页。内容更新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信息交流,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学生信息电脑化、教师培训网络化等。
2.实现“室室通”、“班班通”。我校互联网采取FTTB接入,学校的任何一台微机都可以实现网络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网路信息化的独特作用。也真正实现了全校网络化。
3.开设课程,夯实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要求标准三至六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每个年级补充相应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上课均为一人一机。
4.加强培训,掌握技能,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我校现在100%的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都能从网上下载相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另外我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
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并早已成为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重要载体。
三、发挥信息化工程的实效性。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校管理,是现代化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管理处处渗透着信息化管理的模式,网上信息发布、电子备课、资源共享、固定资产数字化、图书管理数字化等。师生能够体会到网络的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字世界的无穷魅力,同时有效地沟通了课内和课外、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四、存在问题
1、网站初步建好,各个方面的内容还不够完善,还要借鉴其他网站好的经验来完善我们的不足。
2、资源不足,资源库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库的建设跟不上需要,资源库内容得不到充实,涉及领域面广量大,每年需要征订教学软件(资源)花费太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开发教学课件,参与学校资源库建设,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和应用课件。学校把教师制作的课件也纳入学校资源库,实现科学、有序的教学可用资源。
3、我校“城域网平台的应用”中覆盖的学校多,其中有天生炕小学、东四沟小学、五营小学、小井子小学,这些学校距离远联系不方便,专业教师少,再加上城域网应用平台中内容复杂,学校内完善速度比较慢,使得我们学校的网站的完善速度滞后。
4、我校的电教管理人员少,负责所有电教设备管理、维护,各个电教功能室的管理、应用、维护,还有远程教育,18个教室的电子白板教学的应用、管理、维护,三至六年级所有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教师的各种信息化培
训等都有我一人承担,工作量大、任务重,使得网站建设的速度过慢。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今后,我们将不断捕捉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继续加大投入、注重教师培训、不断创建和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加大各学科的整合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能适应时代需要、具有良好信息技术素养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小学信息化建设现场会汇报材料
小学信息化建设现场会汇报材料
xx小学自新校落成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办事处教委办的支持协助下,坚持“抢抓学校发展机遇,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学校品牌,争创市区名校”的办学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规范化建设、标准化配备,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思路,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规范完善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工程,在打造“数字化校园”品牌方面取得了可喜得效果。
学校现有学生778人,在职教师24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推广,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层次正在接受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洗礼。如何应对信息化建设,顺应潮流,构建信息技术教育平台,提高师生的信息化水平,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夯实基础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XX年5月,xx小学新校落成。新校落成之初,学校信息化建设很多方面需要补充完善,硬件建设相对基础薄弱,远远适应不了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在诸多不利学校发展因素面前,学校审时度势,广开思路,寻求发展空间。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特别是学校的硬件配备、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教师的培养成了学校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四年来,学校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建成了多媒体多功能厅、多媒体会议室、13个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监控室、校讯通学生信息网络平台、图书室管理系统、语音室等。新建高标准的微机室,购置惠普品牌电脑53台,满足了学生的信息化学习。学校还为教师更换了31台高标配的计算机,教师办公、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1.构建网站,提供平台。学校有独立的网站,并建有高质量并受师生欢迎的主页。内容更新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信息交流,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学生信息电脑化、课时安排网络化等。
2.实现“室室通”、“班班通”。我校互联网采取adsl接入,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节点,真正实现了全校网络化。学校的任何一台微机都可以实现网络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网路信息化的独特作用。
3.挖掘资源,发挥资源库的作用。学校十分重视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内容不断得到充实,每年征订教学软件(资源)都在1.5万元以上。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品德、艺术教育等领域,面广量大。在购进资源的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教学课件,参与学校资源库建设,现在学校每一名教师都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和搜
集使用课件。学校把教师制作的课件也纳入学校资源库,实现科学、有序的教学可用资源。
4.开设课程,夯实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要求标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三至五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每个年级补充相应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年级为计算机软件操作及画图软件的使用,四年级word小报编辑,五年级为图像处理及幻灯片制作、上网知识及网页制作。学生上课均为一人一机。
5.加强培训,掌握技能,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学校100%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都能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
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并早已成为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重要载体。
在做好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培训,专职人员都取得了专业的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通过走出
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第一范文
三、发挥信息化工程的实效性。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校管理,是现代化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管理处处渗透着信息化管理的模式,网上信息发布、电子备课、资源共享、固定资产数字化、图书管理数字化等。师生能够体会到网络的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字世界的无穷魅力,同时有效地沟通了课内和课外、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今后,我们将不断捕捉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继续加大投入、注重教师培训、不断创建和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加大各学科的整合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能适应时代需要、具有良好信息技术素养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王家小学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委办的支持协助下,坚持“抢抓学校发展机遇,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学校品牌,争创县名校”的办学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规范化建设、标准化配备,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思路,完善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工程,在打造“数字化校园”品牌方面取得了可喜得效果。学校现有学生196人,在职教师14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推广,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层次正在接受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洗礼。如何应对信息化建设,顺应潮流,构建信息技术教育平台,提高师生的信息化水平,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夯实基础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一年来,学校先后建成了1个多媒体会议室、6个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监控室、校讯通学生信息网络平台、图书室管理系统等。新建高标准的微机室,购置电脑24台,满足了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还为每位教师配置一台海尔牌的笔记本电脑,教师办公、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1.构建网站,提供平台。学校有独立的网站,并建有高质量并受师生欢迎的主页。内容更新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信息交流,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学生信息电脑化、课时安排网络化等。
2.实现“室室通”、“班班通”。我校互联网采取ADSL接入,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节点,真正实现了全校网络化。学校的任何一台微机都可以实现网络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网路信息化的独特作用。
3.挖掘资源,发挥资源库的作用。学校十分重视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内容不断得到充实。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品德、艺术教育等领域,面广量大。在购进资源的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教学课件,参与学校资源库建设,现在学校每一名教师都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和搜集使用课件。学校把教师制作的课件也纳入学校资源库,实现科学、有序的教学可用资源。
4.开设课程,夯实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要求标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三至五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每个年级补充相应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年级为计算机软件操作及画图软件的使用,四年级word小报编辑,五年级为图像处理及幻灯片制作、上网知识及网页制作。学生上课均为一人一机。
5.加强培训,掌握技能,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学校100%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都能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并早已成为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重要载体。
在做好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培训,专职人员都取得了专业的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