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社区建设
【发布单位】杭州市
【发布文号】市委办发〔2002〕11号 【发布日期】2002-02-02 【生效日期】2002-02-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转发《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关于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的意见(试行)》的通知
(市委办发〔2002〕11号)
各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关于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的意见(试行)》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2年2月2日
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关于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的意见(试行)
(2002年1月29日)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社区居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理顺社区工作关系,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直接关系到社区建设的巩固和发展。为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促进城市社区社会主义民主和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持续发展,现就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提出以下意见:
一、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基本职能
(一)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居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爱护公共财产;
(二)协助政府部门在社区开展民事调解、社会治安、劳动就业、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外来人口管理等工作,协助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维护本社区的交通、通讯、能源等市政公共设施;
(三)向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负责,并定期汇报工作,努力完成其提出的各项任务;
(四)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开展共驻共建,筹措本社区公益事业资金,管理和维护集体资产;
(五)发展社区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六)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兴办有关的社会福利事业,指导、管理社区安老、助残等社区服务机构;
(七)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区内失业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工作;
(八)参与业主委员会对本社区的物业管理和服务进行指导、监督、支持;
(九)加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促进团结、互助,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与政府部门及其他社区进行合作;
(十)向政府部门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要求并提出建议;
(十一)组织社区居民对政府部门的各项政务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
(十二)依法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对社区民间组织的指导与帮助;
(十三)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自主决定社区各项事务。
二、社区自治的基本权利
(一)民主选举权
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由本社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直接选举产生,也可由每户居民派代表或由居民小组代表选举产生。
(二)民主决策权
涉及本社区全体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社区居民委员会必须提请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主要包括:
1、社区发展规划、社区居民委员会财务预算和决算执行情况;
2、撤换、补选或罢免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
3、社区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办法、资金及其使用情况;
4、社区集体经济收益所得及其使用情况;
5、社区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以及社区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方案;
6、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认为应当由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决定的涉及居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三)民主管理权
1、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执行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的决议,对本社区公共事务进行日常管理。
2、社区的办公经费、社区服务收入和其他劳务收入,由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
3、社区居民委员会对以下事务行使初审权和知情权:
(1)最低生活保障的申办初审;
(2)社会救济救助金的申报初审;
(3)特困户学杂费减免照顾初审;
(4)残疾证申办初审;
(5)残疾人就业安置初审;
(6)收养和婚姻登记初审;
(7)生育指标、婴儿户口申报初审;
(8)流动人员“三证”及暂住证审验、申办初审;
(9)外出人口婚育证办理初审;
(10)私房改建、重建规划管理初审;
(11)失业(无业)居民的婚姻状况、失业卡、待业卡初审;
(12)居民身份证和老年卡的申办初审;
(13)直系亲属公房房卡的过户申请初审;
(14)规划杂项工程申请知情;
(15)旧城改造开发建设公建配套定位及验收知情;
(16)居民占绿手续申请初审;
(17)物业公司收费项目和标准知情;
(18)申办、变更经营项目初审;
(19)房屋出租知情。
(四)民主监督权
社区居民委员会具有对政府部门、社区单位和社区内党员干部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议的权利;对物业公司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的权利;对街道办事处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及其工作人员工作行为进行监督和评议的权利。社区居民委员会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社区财务管理,定期向社区居民公布账目,实行政务、事务、财务三公开,接受居民监督。
三、理顺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社区相关组织的关系
1、理顺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社区党组织的关系
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的执行机构,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行使社区管理、服务、教育和监督的职能。社区党组织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和保证社区居民委员会履行职责,依法自治。
2、理顺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议事协商委员会的关系
社区成员代表会议或社区居民会议作为社区的权力机构,决定涉及全体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等重大事项。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成员代表会议或社区居民会议的执行机构,并定期报告工作;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作为议事监督机构,监督社区居民委员会行使社区管理、服务、教育的职能,动员驻社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
3、理顺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社区中介服务组织的关系
社区中介组织是受政府职能部门或群众自发组织委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独立开展社会活动,在市场体系中发挥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的社会服务机构,接受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指导、帮助和监督。社区居民委员会要积极鼓励、培育社区中介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4、理顺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单位的关系
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单位是社区自治组织与企业的关系。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关心支持本社区的物业管理,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物业管理单位应当主动接受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支持、配合社区居民委员会做好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工作。物业管理单位负责人可以是社区组织机构的成员,参与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5、理顺社区居民委员会与驻社区单位的关系
驻社区单位是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驻社区单位在工作方式和思想观念上也要相应进行调整和转变,将大量的服务性、社会性、公益性事业逐步转移到社区,主动向社区提供资源和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目标。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成员的自治组织,对整个社区内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都应统筹考虑、全方位服务,主动与驻社区单位搞好关系,为驻社区单位的生产、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共同建设和管理好社区。
四、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与有关政府机构之间的职责
1、理顺社区居民委员会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是“指导与支持、协调与监督”的关系。街道办事处不能视社区居民委员会为街道派出机构,不得干涉依法属于社区居民自治范围的各种事务,应尊重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民主自治权力,引导、帮助社区居民委员会增强民主自治的意识和能力,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主动接受社区的监督和评议。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开展社区工作,依法协助、监督街道办事处各项工作的落实,并向街道办事处反映社区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2、理顺社区居民委员会与政府部门的关系
政府部门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是“指导与服务、协调与监督”的关系。涉及社区工作的政府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要转变工作方式和思想观念,将工作重心放在社区,在履行各自职能、为社区搞好服务的同时,充分尊重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治地位,指导社区开展各项工作,主动接受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监督和评议。社区居民委员会要积极协助、配合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管理社区有关行政事务,为它们依法行政、落实政府目标管理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3、政府部门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职能界定
根据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属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的工作职能由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履行,政府部门负责进行指导、协调和督促。属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能必须由政府部门独立履行,不得转嫁给社区。需社区协助的事项,在征得社区组织同意的前提下协商办事,但对工作量较大、持续时间长的行政事务或临时性工作,应按照“费随事转、责随权转”的原则,给予社区相应的工作经费或补贴。
附:政府部门与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界定表
附件:
政府部门与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界定表
序号 职能内容 部门
承担 社区
承担 部门
指导 社区
协助 社区目标的编制及考核 √ √ 2 信访工作 √ √ 3 综合治理工作 √ √ 4 民事纠纷调解 √ √ 5 普法教育 √ √ 6 国策宣传 √ √ 7 计生工作 √ √ 社区计生协会工作 √ √ 9 科普宣传和普及 √ √ 10 绿化工作 √ √ 市容环卫管理 √ √ 防病治病除“四害”、社区卫生服务 √ √ 13 健康教育 √ √ 14 初级保健 √ √ 公民义务献血 √ √ 16 双拥优抚 √ √ 低保及社会救济 √ √ 18 婚况证明 √ √ 19 殡葬宣传 √ √ 20 居务公开 √ √ 21 残疾人工作 √ √ 22 社区服务站工作 √ √ 求助热线的接待与管理 √ √ 24 社区服务队伍建设与管理 √ √ 25 社区内便民利民服务网点管理 √ √ 26 社区成员的扶贫帮困 √ √ “扫黄打非”及文化市场管理 √ √ 28 社区体育活动开展 √ √ 社区文化活动及阵地建设 √ √ 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特色楼道培育(新家庭计划)√ √ 31 社区志愿者队伍管理 √ √ 32 老年人工作 √ √
退休人员管理服务 √ √ 34 “两劳”释放人员帮教 √ √
劳动就业、上岗培训、失业人员管理 √ √ 36 党风廉政教育 √ √ 37 国防教育 √ √ 38 兵役登记 √ √
社区档案管理 √ √ 40 文明社区创建 √ √ 41 民主评议党员 √ √ 42 统战工作 √ √ 43 市民教育 √ √ 44 新闻报道 √ √
党报党刊发行 √ √ 46 工会工作 √ √ 47 青少年工作 √ √ 48 妇女工作 √ √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信访局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办发〔2009〕13号 【发布日期】2009-04-30 【生效日期】2009-04-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信访局《哈尔滨市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处理暂行办法》和《哈尔滨市信访责任追究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哈办发〔2009〕13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办委,市直各党组、党委(工委):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市信访局《哈尔滨市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处理暂行办法》和
《哈尔滨市信访责任追究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4月30日
哈尔滨市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处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妥善处理我市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切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预防和处理市为属地单位与中直省属单位为属事单位的交叉信访问题,以及区县(市)为属地单位与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为属事单位的交叉信访问题。
第三条第三条 处理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把握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创新体制机制,实行上下联动、有关方面互动、依法综合整治。充分发挥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的责任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组织领导及信访部门的协调推动作用,切实做到事要解决、人要稳定,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四条第四条 处理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的原则
(一)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属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做好稳控工作,属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解决引发群众上访的具体问题,属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做好上访参与人员的教育疏导工作。不得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应该解决的问题推向社会,不得把本级应该解决的问题推给上级。
(二)以事要解决为根本,注重治本。及时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认真调节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实现和维护群众利益、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属地属事单位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信访隐患和苗头,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解决;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救助救济、教育疏导与依法处理相结合,严防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内部问题社会化、个别问题群体化。
第五条第五条 属地属事单位要制订处理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工作预案,发现信访苗头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属地领导报告,明确专人负责信访工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六条第六条 属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是教育稳控的责任主体,属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是处理问题的责任主体。
(一)属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依法、及时、就地解决引发群众上访的具体问题;对越级访,属事单位要积极主动接访,做好劝返接回工作,并承担相关费用。属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协助配合属事单位做好上访人的稳控工作。
(二)对属事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不在属地的,由属地信访联席会议牵头,明确责任,积极协调其上级主管部门予以支持配合。
(三)对信访人因属事单位对其信访问题不处理、不解决或认为处理不到位而进京到省上访的,只有其信访问题解决处理到位,有关方面已经给予终结认定的,才可由属事单位负责与属地相关部门进行对接、沟通情况,由属地部门配合属事单位进行稳控。
(四)对同一上访问题涉及多个属事责任主体的,各责任主体均承担化解信访矛盾的连带责任。如果发生越级访,各责任主体都要按照信访部门的通知要求,及时赶赴现场接待和劝返,不得以上访问题涉及其他责任主体为由推诿塞责。
第七条第七条 强化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处理信访问题的责任主体意识
(一)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社会责任意识和广大职工的法律意识,切实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做到守法经营。
(二)深入宣传贯彻《信访条例》与监察部、人力资源和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和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提高全社会对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第八条第八条 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要切实履行责任主体的责任与义务
(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认真贯彻执行《信访条例》,切实加强信访稳定工作,积极妥善处理好职工就业、医疗、养老、安置补偿等社会保障问题,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加强教育疏导,及时化解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设立和健全专门的信访工作机构,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保障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经费;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增强公仆意识,转变工作作风。
(三)加强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沟通与协作,及时通报信息,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积极争取支持。
第九条第九条 切实把解决信访问题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对已经办结并且群众对处理意见满意的信访案件,属事单位要及时回访,防止产生新的矛盾;对个别人员重新提出无理要求的,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处理。
(二)对已按政策处理并已办结的案件群众仍不满意的,属事单位要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
(三)对已经到期但未办结的案件,属事单位要及时约访,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主动向信访人说明原因,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属地信访部门要及时督促,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条第十条 切实加大疑难案件处理力度
(一)对久拖不决的重复访疑难案件,实行市领导包案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专题研究,落实责任主体,由信访部门跟踪督办协调。
(二)对已拍卖改制无主管部门的企业发生的信访问题,由信访部门牵头,召开由维稳、工商、税务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从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的要求出发,规范和约束其做好信访稳定工作。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依法解决非正常访问题。坚决防止和果断制止采取极端手段的非法上访,以及
打条幅、拦堵交通、围堵党政机关等非正常访。一经发生,由信访部门会同公安部门对上访人员进行教育疏导和带离;对不听劝阻的,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信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对幕后组织和带头闹事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建立健全激励制约机制
(一)要把信访工作纳入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文明单位、创安单位、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各项创建活动之中,作为其评选劳模单位、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先进党组织等评优创先的主要内容;作为评价其领导班子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日常表现和评选优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主要依据之一;作为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评选劳动模范、进行非公人士综合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对不重视信访工作、不配合处理信访问题,致使发生重大信访和不稳定问题,造成重大影响的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实行一票否决,不予提名推荐劳模单位、文明单位、创安单位、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先进党组织等,不予提名推荐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等。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建立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信访工作信息通报制度
(一)市信访部门要定期向有关部门通报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信访工作情况,有关部门要将其作为实行一票否决的重要依据。
(二)每年省、市人代会和政协会期间,市信访部门都要通过市人大、市政协及时向我市的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报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信访工作情况,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价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工作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
(三)人大、政协和维稳、组织、宣传、统战、纪检监察、机关工委等部门以及工会等组织,要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积极支持、配合信访部门工作,促进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认真履行信访工作责任。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严格监督考核管理
(一)市信访部门要加强对中直单位信访工作的督导检查,并适时向其国家主管部门通报情况。
(二)建立省、市信访工作互动考核管理机制,由目标考核部门负责,于每年的6月、12月底将省直单位信访工作情况向省目标考核部门反馈,并协调省目标考核部门对省直单位(含所属单位)进行考核,将其纳入责任目标考核管理。
(三)建立省、市信访联席会议与省国资委信访工作互动考核管理机制,由市信访联席会议负责,每年12月底通过省信访联席会议向省国资委反馈省直企业信访工作情况。
(四)完善市、区县(市)信访联席会议考核机制,强化对属事单位的考核。考核信访工作要以立案率、结案率、息诉率为依据,注重信访问题的处结质量和群众停访息诉率。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
(一)按照《信访条例》和《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完善并严格执行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和完善问责制度,加大问责力度。
(二)对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权益、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问题久拖不决、矛盾激化升级的越级访、群体访实行责任倒查,对责任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依法依纪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加强沟通协调
(一)建立高层协调制度,构建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形成所属地区、责任单位、业务部门、信访机构、公安机关等联动的应急机制,合力化解矛盾。
(二)建立省信访部门参加,省和市、区县(市)协调处理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联动机制,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
(三)建立省信访部门参加,省和市、区县(市)属地属事交叉信访案件联席专题研讨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重大疑难信访案件。
(四)建立省信访部门参加,省和市、区县(市)信访部门与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信访工作专题对接会制度,健全信息通报交流制度,及时衔接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信访工作。
(五)完善处置进京访闭合链条机制,做到预警及时、劝返迅速、稳控有效、解决彻底。
(六)省、市信访部门会议确定的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好牵头带动作用,积极协调其他责任单位,共同解决信访问题。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由市信访联席办牵头,成立由人大、政协有关专门委员会和信访、维稳、组织、宣传、统战、纪检监察、机关工委、公安、国资、劳动保障以及工会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处理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市信访联席办及信访局负责做好相关日常工作。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信访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哈尔滨市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力度,根据中共中央纪委《关于违反信访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各级党委、政府和其他国家机关要切实强化领导责任和有权处理信访问题责任部门的责任,预防和惩处信访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
第三条第三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遵循依法、公正、公平、公开、及时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实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
第四条第四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形式。
(一)对个人的责任追究形式:政纪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党纪处分,包括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其他处分,包括通报批评、责令作出深刻检查。
(二)对责任单位的责任追究形式: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诫勉谈话、重点管理、“降档”、“一票否决”。
第五条第五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对象是指在履行信访工作职责时,疏于职守、工作不力或失职、渎职的责任单位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与直接责任人。
第六条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的信访工作职责
(一)《信访条例》和相关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中规定的信访工作职责。
(二)党和国家关于信访工作的政策中明确规定的信访工作任务或工作要求。
(三)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关于具体信访工作的部署或要求。
第七条第七条 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协调各区县(市)党委、政府及市直相关单位的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工作。区、县(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内的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工作。
第八条第八条 信访部门应根据相关单位或个人信访工作职责履行情况,及时提出责任追究的建议,报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
第九条第九条 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及目标考核等部门,在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工作中,应依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的意见,按照自身职责、分工,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条第十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程序
(一)对相关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责令相关领导作出深刻检查的,由信访部门提出书面建议,经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报同级党委、政府批准后,由信访部门执行,并报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二)对相关单位领导进行诫勉谈话的,由信访部门提出书面建议,经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报同级党委、政府批准后,由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办理。
(三)对相关单位实行重点管理的,由信访部门提出书面建议,经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报同级党委、政府批准后,以同级党委、政府名义通报,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重点管理单位主要领导的提拔使用进行监督。
(四)对相关单位实行“降档”或者“一票否决”的,由信访部门提出书面建议,经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报同级党委、政府批准后,由目标考核部门执行。
(五)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纪检监察机关应依职权办理。由信访部门提出书面建议的,需经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并报同级党委、政府批准后,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任免机关依法依纪处理。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对责任单位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或造成恶劣影响的,对相关领导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作出深刻检查。
(一)对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不认真接待、不主动处理或者推拖不办,矛盾上交的。
(二)对上级关于信访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未按要求落实或者行动迟缓,经督促、催办后仍无重大进展,影响全市工作大局的。
(三)对上级机关和信访机构交办、督办的重要信访事项未按要求认真办理,未按规定程序办理,未按规定反馈办理结果,无正当理由办理超期,办理结果政策依据不足或存在重大错误的。
(四)不认真执行上级机关、信访机构、有关职能部门对重要信访问题的处理决定、意见,或者不按规定落实改进工作、完善政策、给予处分等建议的。
(五)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办人情案,作风粗暴,弄虚作假,激化矛盾的。
(六)矛盾排查不到位,信息报送不及时,或者对排查出的重大不稳定信访矛盾不及时化解和落实稳控措施,导致在重要敏感时期发生越级进京、到省、到市集体上访或其他恶性信访事件的。
(七)未按要求进京、到省、到市跟踪做信访人员的接待、稳定、劝返工作,造成恶劣后果的。
(八)在处理群体访和突发信访事件中,不听从统一指挥,不积极主动工作,影响工作效果的。
(九)在处理群众到省、市非正常上访时,未依法依规履行职责的。
(十)在履行信访工作职责中,有其他疏于职守、工作不力或失职、渎职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相关单位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
(一)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在重要敏感时期,因稳控工作不力,发生进京到省到市滞留缠访、闹访的。
(二)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发生越级访、滞留缠访、闹访或群体性事件,群众被劝返后,因工作不力,不能按时办理、答复上访群众,或者稳定工作不到位,导致群众再次越级上访的。
(三)群众到省、市集体上访后,相关单位领导不按信访部门通知的时限赶赴现场进行接访、劝访,造成后果的。
(四)年内单位被信访部门通报批评两次(含两次)以上的。
(五)在全省上访量排序中列前十位的区、县(市),被省有关部门通报后三个月内未能扭转局面的。
(六)对因决策失误、工作失误或者不重视信访工作引发进京、到省越级集体上访20人次以上(含20人次)、到市上访50人次以上(含50人次)的。
(七)在履行信访工作职责中,有其他疏于职守、工作不力或失职、渎职行为,造成严重影响的。
上述
(一)、(二)、(三)款,信访部门提出建议后,须经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认相关单位或工作人员存在违纪违规、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等问题,方可启动责任追究程序。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责任单位目标考核结果实行“降档”处理,即在当年评优晋级中降一档。
(一)发生10人以上(含10人)越级进京非正常访或者发生2次以上个人重复进京非正常访的,发生2次以上堵路、游行等突发事件的,发生3次50人以上(含50人)到省集体非正常重访的,发生5次以上到省非指定接待场所滞留缠访的(含个人访和集体访)。
(二)对中央和省、市交办、督办的信访案件未按规定时限和质量要求办结并反馈结果2次(含2次)以上的。
(三)对中央和省、市重大信访工作决策或部署落实不到位,受到中央和省、市书面批评的。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任单位,列为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单位,管理时限为半年,期间对其党政一把手和主管领导不提拔、不重用。列为重点管理的单位必须确定一名领导专职负责信访工作。
(一)同一内单位主要领导被诫勉谈话2次(含2次)以上的。
(二)在重要敏感时期发生进京到省非正常上访,造成恶性信访事件,或酿成非法聚集,堵塞、阻断交通,围堵、冲击党政机关等重大事件,给我市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的。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被省列为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单位的,实行“一票否决”,当年不得评为文明单位和先进集体。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对街道、乡镇、企事业单位等基层组织、单位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委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并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中办发〔2002
【发布单位】杭州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2-07-19 【生效日期】2002-07-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中办发〔2002〕14号 和浙委办〔2002〕3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
(市委办〔2002〕11号)
(2002年7月19日)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我市村级组织统一进行换届选举。到目前为止,在圆满完成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的基础上,全市五分之四以上的村已完成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换届选举工作总体上是健康有序的,但也有少数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认识不足、组织工作不周、依法办事不力、发扬民主不够等问题,个别地方甚至引发了群体性事件,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02〕14号)和《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的意见》(浙委办〔2002〕35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市“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扎实基础,为党的十六大顺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把贯彻文件精神与落实省委书记张德江重要批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
搞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实行村民自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5・31”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各级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中办发〔2002〕14号、浙委办〔2002〕35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张德江书记就农村个别地方发生群体性事件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充分认识搞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强有力的选举工作领导机构,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到分级管理、层层落实、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乡镇党委要切实负起责任,村党支部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对尚未完成换届选举任务,且村情复杂、问题较多的“重点村”、“难点村”,区县(市)、乡镇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要从区县(市)、乡镇机关抽调熟悉农村情况、熟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组成工作组,包村入户,帮助化解矛盾,保障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对问题较严重的村,要先整顿后换届,在突出问题没有解决之前,经批准可暂缓换届选举。
二、把贯彻文件精神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依法办事的水平
要加强对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对于诸如选民资格确认、候选人资格审查、流动票箱管理、委托投票被人利用、跟票拉票等问题,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精神、又符合农村实际的规定或处理办法,切实保障广大村民在选举各环节中的权利,使选举真正体现农民群众的意愿。
要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法定的程序不能变,规定的步骤不能少,决不走过场。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不一致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方案、意见或规则等,必须尽快修改或废止。要坚决依法查处侵犯村民民主权利的违法行为。对在选举工作中有违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各级党委要及时责令改正;对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等违法手段破坏选举或妨碍选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对控告、检举选举违法行为的人进行压制、迫害的,必须及时依法严肃查处。对于通过私自拉票、威胁、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当选的,一经查实,必须宣布其当选无效。要建立健全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对选举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必须及时上报。对于隐瞒不报或延误上报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三、把贯彻文件精神与巩固发展农村“学教”成果结合起来,进一步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
搞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对农村“学教”成果的一次检验。要认真总结“学教”工作经验,巩固和发展农村“学教”活动成果,继续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树立干净、干事的良好形象,全面提高村级工作和村级班子建设的水平。要继续抓好“49100”帮扶工程建设,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落到实处。
各区、县(市)要组织力量对落实整改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总结表彰会议精神贯彻落实。
四、把贯彻文件精神与深化村务公开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
村民自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搞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必须同步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加强对村级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要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报告工作、村务管理听证会和村干部任期审计、离任审计等制度。要完善罢免程序,保证村民的罢免权。对不称职的村民委员会成员,要依照法律法规进行罢免。要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工作,针对这次换届选举中部分村暴露出来的村务公开不真、不实、不全等问题,认真分析原因,仔细查找漏洞,切实改进方法,加强督查指导,进一步提高村务公开工作质量。村务公开的核心是财务公开。要认真学习总结一些地方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经验,积极创造条件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建立乡镇村级财务结算中心,确保村级集体资金合理使用。
五、把贯彻文件精神与推进当前其他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步伐
要抓住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契机,广泛深入地开展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帮助农村干部群众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消除家族、宗族、宗派的不良影响,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全面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通过换届选举,提高村级干部整体素质,推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在村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头雁”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换届选举结束后,乡镇党委和政府要监督新老班子及时进行工作交接,耐心做好落选人员的思想工作,有计划地组织新一届村干部进行上岗培训,教育当选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教育引导村民特别是党员积极支持、配合村民委员会工作,进一步把干部群众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抓发展、促发展上来,全面加快全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步伐。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总工会市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办发[2006]39号 【发布日期】2006-11-03 【生效日期】2006-11-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总工会市农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在全市开展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评选活动方案的通知
(哈办发[2006]39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办委,市直各党组、党委(工委):?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市总工会、市农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在全市开展“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评选活动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6年11月3日
关于在全市开展“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评选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落实中央领导关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的重要批示精神和省、市有关农民工工作的部署,进一步激励广大农民工为我市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决定在全市开展“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评选活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宗旨,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善待农民工的良好氛围。通过宣传农民工中劳动模范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农民工向先进人物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为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建功立业,进一步推动全市农民工工作深入开展。
二、评选范围和原则
全市共表彰100名从事加工制造、批发零售、餐饮、商贸、居民服务、建筑等行业的农民工劳动模范。评选以工作在经济、城市建设和社会服务一线岗位上的农民工为重点,同时向生产技术骨干倾斜;注重政治表现和现实表现,注重在工作生产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农民工所在企业(单位)、社区推荐为基础,坚持党委领导、规范运作、优中选优,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评选条件
凡在我市城镇务工3年以上,并连续办理居民暂住证,在哈市有稳定职业(在同一单位或同一岗位连续工作2年以上)、有固定住所,2005年年底前户籍在农村的农民工,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可参加评选。
(一)辛勤工作在我市经济、城市建设和社会服务一线岗位的生产骨干,工作业绩突出。
(二)善于学习、钻研业务,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具有一技之长,在工作领域技能突出的优秀人才。
(三)在苦、脏、累、险等平凡岗位兢兢业业、勤奋工作、表现突出者。
(四)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突出业绩者。
(五)通过创办企业,吸纳一定数量农民工就业的创业带头人。
(六)在企业管理工作岗位,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技术进步、提升管理水平作出突出贡献者。
四、工作步骤
(一)申报推荐阶段(11月6日-11月10日)。农民工所在社区(村)、企业(单位)按照本方案要求,组织好参评人员的申报自荐和民主推荐工作。填报《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申报评审表》,隶属街道(乡镇)的,由所在街道(乡镇)工会审核,报区、县(市)总工会,经同级党委审核同意后,报“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评选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隶属产业、局(总公司)、市属以及省属在哈企业的,由同级工会提出推荐意见,经同级党委审核同意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初评考察阶段(11月11日-11月20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报送的推荐名单及个人事迹材料进行初审,提出 “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候选人建议名单,经领导小组审定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候选人进行考察。
(三)审定阶段(11月21日-11月30日)。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考察结果,提出 “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当选人建议名单,报领导小组审定。
(四)宣传表彰阶段(12月1日-12月20日)。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表彰大会,向“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在新闻媒体公布 “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照片、简介,并对其主要事迹进行集中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有关待遇
(一)适当推荐“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候选人。
(二)对“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的就业、培训、职级评定和社会保障等需求,各级工会、农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提供必要补贴;取得城镇户口自谋职业的,享受小额贷款政策;生活困难的,优先帮扶救助。
(三)对有落户愿望的“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本人及配偶、符合相关政策的子女,公安部门可为其办理哈市或县(市)户籍。
(四)对申请租住农民工公寓的“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市房产住宅部门要为其优先办理入住手续。?
六、组织领导
成立“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评选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邹新生 市委副书记
副组长:方世昌 市委常委、副市长
王铁强 市总工会主席
成 员:王 勇 市总工会副主席
迟宝旭 市农委副主任
老孝国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王勇兼任。成员由市总工会、市农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评选的日常组织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地址:哈尔滨市道外区南马路116号。邮政编码:150020,联系电话:88308801、88303974,电子信箱:yandali1962@163.com。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清欠办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清欠办《南京市建筑业施工企业民工工资保障金管理
办法(暂行)》的通知
(宁政办发〔2006〕51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清欠办拟定的《南京市建筑业施工企业民工工资保障金管理办法(暂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六年四月十日
南京市建筑业施工企业
民工工资保障金管理办法(暂行)
(市清欠办 2006年3月)
第一条 为保障建筑施工企业民工工资的正常支付,维护建筑业施工企业民工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根据《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和《江苏省建筑劳务工程款和建筑业企业工资支付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市区从事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均应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和与其相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安装、装饰装修、城市园林绿化等工程。
第三条 南京市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负责建筑业施工企业民工工资保障金(以下简称保障金)的综合管理。南京市建筑工程局(以下简称市建工局)具体负责保障金收缴、支付和退还等日常管理工作。
市建设、建工、市政公用、园林、交通、水利、劳动保障等部门应在各自的职责内做好施工企业民工工资的协调与保障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保障金,是指由施工企业缴纳,在施工企业因故未能及时支付民工工资的情况下,用于支付民工工资的应急保障资金。
第五条 保障金缴纳标准:
(一)总承包特级企业100万元,总承包一级企业70万元,总承包二级企业50万元,总承包三级企业20万元;
(二)专业承包一级企业50万元,专业承包二级企业20万元,专业承包三级企业10万元。
第六条 已在本市从事建设工程施工的企业,应当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30日内,按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缴纳保障金。新进入本市的施工企业,应当在签定建设工程合同前按本办法
第五条的规定缴纳保障金。
逾期未按本办法规定足额缴纳保障金的施工企业,不得在本市承接各类建设工程。第七条 施工企业缴纳保障金达到规定标准后,期满一年未发生拖欠民工工资行为的,由企业提出申请,可以退还本企业保障金总额的20%;连续两年以上未发生拖欠民工工资行为的,每年分别退还余额的30%,但累计退还的数额最多不超过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保障金缴纳标准的70%。
施工企业发生因拖欠民工工资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第二年该企业民工工资保障金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标准的2~3倍缴纳。
前款措施的实施,由市建工局及各相关部门于每年三月份提出,市建委组织相关部门研究确定。
第八条 市建工局在市建设系统政务大厅设立保障金缴费、支付窗口。市建工局收缴保障金后,应当当场出具相关收据和证明。
第九条 施工企业在投标时,应当向招标人、招标投标监管部门出具执行保障金制度的承诺书。承诺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按照本办法规定缴纳保障金;
(二)施工期间及时、足额支付民工工资。
第十条 签订建设工程合同时,建设单位应当要求施工企业出具缴纳保障金的证明。第十一条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施工许可证、批准开工报告时,应当查验施工企业缴
纳保障金的证明。
第十二条 施工企业在难以支付民工工资时,可以申请使用本企业的保障金支付民工工资。施工企业申请使用保障金后,应当在90天内等额补足;如按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已提前退还保障金的,其保障金缴纳标准按本办法第五条执行。
第十三条 使用保障金应当遵照下列程序:
(一)施工企业填报《南京市建筑施工企业使用工资支付保障金申请表》,提交建设系统政务大厅保障金支付窗口;
(二)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及市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对企业的申请进行核实,并签署核准意见;
(三)市建工局根据核准额度在保障金账户中支付;
(四)在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及劳动保障部门的监督下,由施工企业支付给民工个人,由民工个人签字领取。
第十四条 施工企业撤离本市,或者企业注销,或者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备案后期满一年未承接新工程项目的,经施工企业申请可以全额退还保障金。保障金的全额退还应当依照下列程序:
(一)施工企业填报《南京市建筑施工企业民工工资保障金退还申请表》,提交建设系统政务大厅保障金支付窗口;
(二)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退还保障金的决定,并在统一的媒体上进行公示;
(三)公示期满15天后,市建工局向无拖欠民工工资情况的施工企业退还保障金余额和银行活期利息。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或者总承包施工企业应当确保工程款或者分包工程款的及时到位。建设单位未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工程款,或者总承包企业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分包工程款,造成建筑施工企业或者分包企业拖欠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或者总承包企业以未结清的工程款为限,先行垫付拖欠民工的工资。
已获得工程款的施工企业,应当先行支付拖欠的民工工资。
第十六条 施工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招工用工,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得以工程款拖欠、结算纠纷、垫资施工等理由克扣或者拖欠民工工资。
施工企业应当将民工工资直接发放给民工本人,不得将民工工资发放给“包工头”或者其他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民工工资发放台帐。
第十七条 总承包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对分包企业用工及工资支付的管理,分包企业发生拖欠民工工资的,总承包企业负有连带责任。
第十八条 市建工局应当在每月10日前将各企业保障金的缴纳、使用及账面情况报市建委及相关部门。
第十九条 市建工局应当对保障金的缴纳、支付、退还等加强日常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做好统计台账工作,并接受市相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条 保障金的缴纳支付情况作为施工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评定、评优的考核内容。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相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南京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年04月10日 实施日期:2006年05月01日(地方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