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既解决途径
新疆财经学院财政系毕业论文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
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导 师:林 素 姓 名:俞 浩
专 业:财务管理 班 级:财政20-1 学 号:20000069
电 话:***
7844528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资金短缺一直束缚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不断改革和完善金融环境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及其解决困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竞争市场;经济周期;
金融体制;金融支持
写 作 提 纲
一、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
〈一〉激活市场竞争、增进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3〈二〉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经济周期冲击〈三〉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产生的主要原因 4
〈一〉中小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与市场环境转换不同步 4 〈二〉金融体制改革不深入,银行经营管理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不协调 4 〈三〉信息不对称 5 〈四〉政府对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缺乏鼓励措施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对策
〈一〉完善中小企业制度,健全治理结构 6 〈二〉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 6 〈三〉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 7 〈四〉政府金融支持 71.设立专门服务于中小型企业的机构和信贷担保制度 72.改善法律环境,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 73.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 86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加快,我国中小企业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迄今为止,资金不足、融资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极不相称,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其解决的途径。
一、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亚太经合组织2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户数占各自企业总量的97%-99.7%,就业占55%-78%,GDP比重占50%以上,出口总量占40%-60%。德国把中小企业称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日本则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美国政府更把中小企业称作是“美国经济的脊梁”。从我国情况看,目前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已分别占全国的60%、57%、40%和60%左右;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
再深入看,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活市场竞争、增进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形态,而完全竞争的条件之一是市场存在众多的企业。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提高市场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从我国情况看,正是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才保证了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1979-2002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9.5%的增长速度,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非国有经济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
〈二〉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经济周期冲击。在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企业趋向于以资本代替劳动,而中小企业成为新增劳动力的主要吸纳者。据我国劳动部2002年底对全国66个城市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显示,目前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65.2%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实现了再就业。此外,中小企业还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在经济周期冲击中发挥了重要的稳定作用。英国的研究表明,1989-1991年经济衰退时,小企业创造了35万个就业机会,而大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则减少了68.2万个。
〈三〉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是困扰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民收入上不去,农村市场就难以启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就受到制约。而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主 3 渠道,提供给农民的工资收入由1996年的4380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8200亿元,年均增长9%,农民从乡镇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1996年的29.86%上升到2002年的34.4%,其中2002年从乡镇企业增加的收入约占净增部分的50%。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渠道。截至2002年末,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33亿人,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26.8%,大大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产生的主要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经济金融体制变迁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运行基础不完善所带来的制度摩擦。
〈一〉中小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与市场环境转换不同步。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过20世纪80、90年代的粗放型快速增长后,仍停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上,企业制度更新滞后。我国中小企业主要包括四部分:改革开放初期至以后一个阶段形成的集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目前仍是中小企业的主体,有2000多万户;国有企业根据“抓大放小”的方针通过承包、租赁、售卖、重组等方式释放的一批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成其它类型企业;《公司法》实施以来各类自然人、法人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资企业,大约50万户;历史遗留下来的一部分国有控股中小企业,大约150万户左右。目前,很多私营中小企业仍实行家族式管理的企业治理结构;国有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与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一部分乡镇集体企业具有老国企的弊端,一部分演变成家族式企业;而所谓的改制企业有许多还不规范,尤其是有一些企业改制的目的就是逃避银行债务,真正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资企业所占比重较低。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为市场变化和国家发展战略变化。市场出现结构性过剩,多年的卖方市场的格局转变为买方市场,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更加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由于制度更新滞后,管理方式不科学,一部分中小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经营出现困难,大量产品积压,利润水平下降,内部积累大幅度减少,外源补充资金的要求大幅度增加,于是对银行贷款需求大增。此外,由于许多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信用意识淡薄,加大了银行贷款风险。
〈二〉金融体制改革不深入,银行经营管理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不协调。在金融体制方面,我国银行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银行机构共同发展的局面。为解决城市中小企业贷款难,我国20世纪80年代也曾建立了大量城市信用社,1989年底城市信用社数量达到3330多家,但由于信用社本身制度不完善和企业的逃债现象严重,出现大量不良贷款,1990年、1993年经过两次整顿,仍没有明显起色,1995年开始将地市级信用社组建成城市商业银行。可见,没有制度保障和企业信用意识支撑,组建再多的银 行也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而只能加大金融体系的风险。同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还不彻底,与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差距较远,集中表现为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和经营目标短期化,影响了对市场反映的灵敏度,不能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
在银行经营管理方面,随着银行商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平等市场交易主体的地位不断增强,银行防范风险机制不断增强,尤其是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金融体系的风险问题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为降低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商业银行改变粗放型的贷款管理方式,普遍上收贷款权限,严格贷款发放程序和条件,重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的考察,并要求提供抵押和担保。但是,一些银行在强化内控制度的同时,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机制,只是简单地采取以抵押担保为主的信贷配给手段,不注重培育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三〉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金融市场上的普遍现象,而中国由于信用制度、会计制度、法律制度等市场经济所需的基础性制度的不完善,加之有关中小企业的信息对于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显得尤其缺乏。从理论上讲,在利率给定的情况下,影响银行信贷决策的根本因素是银行对客户的风险评级或信用评级,如果银行缺乏对企业客户的足够信息,从而不能做出适宜的风险评级,也就不会提供相应的信贷服务。中小企业通常出于各种目的(避税、隐瞒财产)避开正规的会计体系或同时做几本帐,加之中小企业的会计报表一般未经中介机构审计以及中介审计机构的不可信,而且也由于无资信评级机构可资利用,金融中介因此无法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有关中小企业的信息,较高的信息收集成本和鉴别成本使得银行放弃对中小企业贷款。另外,贷款手续的繁杂以及高额的交易成本往往使一些好的中小企业和拥有好项目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另谋他途。相比之下,只有那些不好的企业才会不计成本的向国有银行“公关”。另外,由于中小企业对资本和债务需求的规模较小,使得审查监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较高,银行等中介机构在对中小企业的信息生产不具有规模经济,金融机构为了避免不利选择往往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总之,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存在一定的市场失效。
〈四〉政府对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缺乏鼓励措施,导致银行缺乏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有些金融部门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自国家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加强了集中调控力度,贷款重点投向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和大型企业,对基层行处分配的贷款规模较小,尤其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县级支行,基本上没有贷款权限。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融资活动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但大多是针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而更多非高科技企业依然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中小高科技企业在得到政府支持的同时,也得到了国内外风险投资的青睐,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中小高科技企业面临的融资难将得到有 效缓解,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将难以改变。
还有缺乏必要的金融中介机构。许多中小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自由资本进行抵押贷款,担保性放款是解决这些企业资金不足的有效途径。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这种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不多,即便有的地区建立了这种机构,也因担保资金来源等方面的问题而难以正常运作。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对策
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应着力采取以下四个方面措施。
〈一〉完善中小企业制度,健全治理结构。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银行利益难以保障的现象,这些往往都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所致。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自身素质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途径。应推动中小企业制度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实现治理结构合理化。对国有中小企业实行积极的退出战略,走改制重组道路;对私营企业要引导资本社会化方向,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吸收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对于集体企业要推动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应规范财务制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设立专门服务于中小型企业的机构和信贷担保制度,在政府机构中应给予这些机构较高的地位,明确其职能是负责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定和统筹协调。中国目前有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办公室、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管理协会以及一些地方的生产力促进委员会等机构,分别对中小企业中的某一种所有制类型或企业活动的某些环节进行管理。这些机构一方面重叠较多,职能重复,另一方面力量太弱,缺乏对中小企业的针对性支持。虽然,这些机构大都提供行政管理和一部分信息服务,但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尚未产生。
〈二〉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要改变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中的约束条件,必须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了深化金融企业改革的目标,要把商业银行改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并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当前,商业银行应不断改善内控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在此基础上简化审批环节,开发信贷品种,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中小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银行要增强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各商业银行要真正完成从“存款立行”向“贷款立行”转变,从坐等客户申请到主动上门为客户提供信贷结算服务。在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不熟悉产业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不可能培育优质客户的,这是转轨时期我国银行业与国外同行所不同的特点。因此必须培养金融、产业跨专业人才。可通过聘请顾问、人员培训等“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高银行工作人员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力,增强对有发展潜力企业的鉴别力,从而避免只重视 报表数字,看似规范化实则简单化的做法。另外,有必要改变现行的信贷机制,简化贷款审批程序,适当下放审批权限,并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开发相应的金融服务品种,在开户、结算等方面提供灵活便捷的服务。
〈三〉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中小企业融资时刻离不开“信用”二字,没有良好的信用文化和健康的信用环境,中小企业融资很难顺利开展,并导致信贷市场的低效配置,中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大大高于大企业不良贷款比率。企业逃债、银行“惜贷”这种银企矛盾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一些效益较好的中小企业得不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同样,银行被动防守并不能优化信贷结构。消除这种矛盾,需要银行、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的努力。银行要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前提下,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类,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各类企业的支持;企业也应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信用观念,恢复和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建立资信评估、产权交易等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设立由财政、企业等共同出资组成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基金及科技发展基金。针对目前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应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在“有借有还”的良好信用环境下改善银企之间的关系。应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监督社会化。还应加大对企业违约的惩罚力度。要减少违约的发生,必须加大对违约的惩罚力度,增加违约人的违约成本,严肃惩处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及其负责人。
〈四〉政府金融支持。政府作为一个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克服市场失灵的公共政策提供者,应将自身职能定位于优化市场环境和弥补市场缺陷上,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立专门服务于中小型企业的机构和信贷担保制度,在政府机构中应给予这些机构较高的地位,明确其职能是负责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定和统筹协调。我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财政出资设立政策性的贷款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提供担保,并可考虑由政府和商业性保险机构共同出资设立再保险机构,为担保贷款提供再保险。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风险较大,若全部由信贷担保机构承当,则难以承受,因此发展风险相对较小,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及其必要。
2.改善法律环境,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美国的《中小企业法》、《中小企业投资法》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有具体的规定;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明确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规则。而我国1988年颁布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已经执行了十几年,且是按所有制划分企业,尚未从规模、人数上划分企业。《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发行人认购部分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而企业发行债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对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天文数字。还有如正在筹建的二板市场,风 险投资业、融资租赁业等。加强这方面的立法,规范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支持已是当务之急。而且,对那些素质低下、非法经营、信誉较差、有钱不还的中小企业,除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工作外,要辅以严厉的法律法规制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信用氛围,减少金融风险。
3.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宏观优惠政策近期一直倾斜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往往是在政策与法律的夹缝中求得发展。给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支持,首先就要真正顺应十五大精神,给以民营为主体的中小企业以正常待遇,为其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竞争环境。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各种市场关系、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市场作为第一推动力的地位尚未成熟,因而我国政府有效的政策措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任重道远。为促进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从立法、税收、投资政策等方面予以扶持。向银行贷款也并非中小企业唯一的融资渠道。在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的同时,改革以银行为主体的单一的投融资格局,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各种融资方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建多元化的资本市场。那时,我们的中小企业融资或许将不再说“难”。中小企业融资,绝非朝夕之间就能达到人们的理想目标,它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刘曼红主编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符戈著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10 《经济问题探索》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社 2004年第2期(总第259期)
第二篇:1当前中小企业在融资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法律制度对策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中小企业自身要加强各项制度建设,提高信用等级
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能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发挥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化解对策
(针对中小企业规模小的问题
针对中小企业资产存量有限的局限,针对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的现状
引进风险投资由于经济的逐渐恢复,社会闲散资本持有者对市场信心增加)
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自身应对融资难的措施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因素)
对现国家推出了以下几项对策
7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8新形势下宏观经济的特征及其对于中小企业资的作用意义和要求的概述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困境原因分析
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的建议和对策
9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分析
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对策
<首先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健全公司治理结 银行系统应逐步完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
.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民间金融机构>
信息类型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定位
中小企业融资困局成因:交易型银行业务模式主导的商业银行体系
解困出路:发展社区银行
后危机时代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路径选择
第三篇:我国项目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项目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我国利用项目融资方式引进外资以来,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因为体制原因和经验不足,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为非国有企业创造公平的投融资机会,加强对项目融资方式审批政策的研究,加强对项目融资方式具体法律问题的研究,提高发起人的信誉度,加强项目融资专门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利用项目融资方式有效引进外资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关键词:项目融资问题
前言: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已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与此相适应,投融资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融资的形式主要有融资租赁、产品支付、远期购买。目前已初步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融资方式多样化的格局,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政府对投融资的管理也有了很大改进。但是,目前投融资中还有一些方面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尽快加以改革。
一、我国项目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融资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对投资者只有有限追索权或无追索权的,通过工程项目本身的开发、建设及运营,以项目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作为还款资金来源,并将项目资产作为抵押担保物的融资方式。项目融资的常见形式
1、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又称金融租赁,是指当项目单位需要添置技术设备而又缺乏资金时,由出租人代其购进或租进所需设备,然后再出租给项目单位使用,按期收回租金,其租金的总额相当于设备价款、贷款利息、手续费的总和。租赁期满时,项目单位即承租人以象征性付款取得设备的所有权。在租赁期间,项目单位即承租人只有使用权,所有权属于出租人。其具体过程是:出租人以自己的信用向银行取得贷款购买设备,然后租赁给项目单位使用,项目单位在项目运营期间,以运营收入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出租人以其收到的租金偿还贷款本息。
2、产品支付 在项目投产后,项目公司不是以产品的销售收入来偿还债务,而是直接用产品来还本付息。在贷款得到偿还之前,贷款人拥有项目的部分或全部产品,借款人在偿付债务时把获得的贷款看作这些产品销售折现后的净值。
3、远期购买 远期购买比产品支付灵活。贷款人可以成立一个专设公司。这个专设公司不但可以购买约定的产品,还可以直接接受这些产品的销售收入。比如在石油项目中,银行把钱贷给专设公司,专设公司再通过“远期购买”合同将资金转给石油公司,石油公司用取得的资金来开发建设油田。当油田投产后,石油公司以专设公司代理的身份把
石油卖给用户,获得的销售收入付给专设公司,专设公司再以这笔钱来偿还银行贷款。另外,也有将融资租赁、BOT方式等结合起来进行项目融资的。
我国从1984年开始利用项目融资方式引进外资以来,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项目融资正从电力行业向更广泛的领域扩展,随着下一轮经济高速增长的到来,项目融资必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因为体制原因和经验不足,我国目前在项目融资中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注:本段相关文字来源:博拓投资网中的“投资知识”)
.1.1投融资体制以国有经济导向为主,同当前经济增长格局与投资绩效不匹配。尽管我国投融资格局已多元化,但这种多元化仍然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导,从投资上来看,国有经济所占比例过高,投资领域过宽。1997年国有经济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为53%,仍是投资的主体。国有经济分布范围过于宽泛,一方面国有经济并没有从一般竞争性投资领域撤出,同时在交通、能源、电信、金融等领域继续居主导或垄断地位。许多高效率的非国有企业却因为国有经济的行政性垄断及投资政策在产业准入方面的限制而被排斥在许多投资领域之外,发展空间狭小。从融资来看,财政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特别是近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投资比重有所上升,相对应国有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近两年银行信贷向垄断行业及大企业集中的趋势十分明显,而垄断性行业企业及大企业绝大部分为国有经济,同时,银行强化内部管理,建立了严格的内控制度,有的行甚至制定了不切实际的信贷管理办法,新发放贷款要保证100%收回,否则对当事人进行处分,而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这样若是发放非国有经济贷款收不回,则责任更难说清,更促进银行信贷向国有企业集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宏观格局在所有制构成方面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非国有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和有效吸纳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注:本段相关文字资料来自《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1.2体制上的基本问题:审批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项目审批工作已基本形成制度。每个外资项目都必须取得四个关键的批文即立项(项目建议书批复)、项目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合同和章程批文以及工商登记等。此外,在审批级别方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对投资总额为3000万美元以内的外资项目有审批权,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至1亿美元以下的项目,除非在地位特殊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例如广东),否则都必须报国家计委和外经贸委审批,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则必须上报国务院审批。但在项目融资和对外担保等方面颁布了《境外进行项目融资管理暂行办法》和《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等新的法规,提出了新的审批要求,使项目开发商和贷款银行面临更多一层的不确定性,因为在最终可行性研究审批已确定项目的基本参数之后,一些关键的事项还需要经过审批。
(注:本段相关文字资料来自“公司法”网站《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
1.3.融资渠道仍较为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融资渠道多元化格局,特别是股票市场发展快速,2000年末股票市价总值占GDP比重超过50%,至2001年9月末,全国已有上市公司1154家,累计融资7700多亿元。但总体来看,能上市的公司为数相对较少,上市公司是很珍贵的“壳”资源,此外,企业债券市场已逐步萎缩,使大部分企业无法通过直接融资筹集资金,仍过分依赖银行贷款。我国外源融资中,贷款融资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从日本、韩国的发展过程看,银行信贷在企业融资中所占比重过高,对企业发展和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十分不利,一旦发生危机,很容易引致债务连锁反应,导致危机的出现。
1.4信誉问题
1.4.1国家主权和企业信用等级在国际性的项目融资中,一般要求项目发起方具有标准普尔或穆迪这两家信用评级公司的信用评级。我国国家主权的信用等级被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评为BBB ,被标准普尔公司授予的信用等级为BBB。按照信用等级理论,企业或机构的信用等级不应高于其所在国主权的信用等级。我国企业信用等级不高,不但使项目融资困难,而且即使得到融资许诺,项目贷款的利率也偏高。因此,我国一些项目融资要借助国外知名企业的信誉向银团借款,因而增加了融资成本。
1.4.2信用秩序混乱,投资人、债权人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政府、企业都将融资作为地方经济及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想方设法拓宽融资渠道,吸引资金投入,甚至指令银行发放贷款,而对如何归还借款考虑不够,甚至有的在借款之初就不打算还款。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有些地方政府的个别领导人对此持包庇、纵容态度。由于社会信用秩序混乱,一些企业存在着严重的道德风险,投资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不但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挫伤了投资人的信心,也对融资渠道的长久畅通带来不利影响。
1.5认识上的问题
国内对项目融资还缺乏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项目融资在我国还属于试点阶段。目前许多人对项目融资方式还缺乏全面的了解,甚至有些人对基础设施是否具有“商品性”存在疑虑,同时担心运用项目融资方式会导致国家主权的丧失。其实,我们采用项目融资投资的项目,主要是那些目前经济发展中急需、而国家财政目前又无力投资或者一时拿不出大量资金来投资的项目。采用项目融资方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外资把这些项目建设起来,从而大大增强我国经济的有效供给能力,带动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取得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6法律问题:管辖法律和法律完善
1.6.1.管辖法律。一般来说,合同适用于合同当事人注册国的法律,而我国目前的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项目融资合同若完全适用我国法律,则难以实现其预定的目标。所以,要
适用境外法(如香港法、英国法和美国法),但境外的贷款人对这些境外法能否在中国境内具有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还心存疑虑。
1.6.2.法律完善。对于项目的境外贷款银行和投资者来说,东道国有无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投资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尽管各方当事人会签署一系列合同或文件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建设与营运,但这些合同和文件的执行需要法律的保障,并且一旦发生纠纷,很可能诉诸于法律来解决。目前我国实施项目融资所依据的主要是1995年颁布的《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1997年颁布的《境外进行项目融资管理暂行办法》。但对于诸如包括BOT投资方式在内的项目融资方式的一些具体问题,如项目的审批程序、实施的指导原则、项目的收益分配、政府担保的范围和界限等,尚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也缺乏一个统一管理的机构,使贷款银行和投资者得不到正确的政策信号,影响其对项目融资的兴趣和信心。
(注:此段相关文字资料来源:中国法律法规网)
二、对我国发展项目融资方式引进外资的政策建议
2.1为非国有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投融资环境。要打破行业垄断,积极促进竞争,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和发展的环境,同时一些主要由国家财政投资为主的基础性建设项目也完全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允许非国有经济参股进入。尽快解除对资本市场的计划控制和行政干预,在直接融资上给予非国有经济平等的进入条件,由市场来决定企业上市资格。应尽快考虑开放二板市场,在条件具备的地区设立低标准的股权交易市场,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开辟直接融资渠道。
2.2加强对项目融资方式审批政策的研究
2.2.1项目贷款银行首先考虑支持列入鼓励类的项目,因为这类项目不仅政治风险低,而且有可能享受国家各种优惠的倾斜政策,在收益和还贷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容易得到政府的批准。
2.2.2按照我国的投资项目决策程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准后,只有在完成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通过开工前审计并取得开工批准书后,项目才能正式开工。对于贷款银行,国家有关文件明文禁止其向未经批准的新开工项目发放贷款。因此,项目贷款的国外贷款银行应将项目公司已经获得或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合理期限内即将获得新开工报告的批准作为贷款的提款前提,否则违规发放贷款或因人民币等其他贷款到位延迟导致的工程建设拖期均会对项目贷款银行产生不利影响。
2.2.3政府应对项目审批程序、有关部门的审批内容和权限加以明确,从而理顺有关主管部门的关系,使项目承办方的报批手续简化、线路通畅,也使项目筹建计划具有一定的时间可预测性。
2.3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投资人、债权人权益。政府和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切实保障投资人的权益,以保持融资渠道的长久畅通。要下大力整治社会信用环境,严厉打击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对责任人要严肃处理,严禁其易地为官。对资本市场要从为国企改革脱困服务转变为投资人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服务,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管理,真正启动退市机制,实现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
2.4规范收益担保机制投资要确保收益,这是一条重要的经营原则。
特别在我国现阶段,项目投资者在许多方面面临着不确定性风险,因此一般要求有明确、稳定的收益来源保证,即较为可靠的回报率保证。一般来说,电力等能源项目的收益来源通常体现在电力购买商的购电合同上;道路、桥梁和隧道等交通项目的收益则主要来源于能够征收的车辆通行费或东道国政府担保的最低交通量;城市供水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收益则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或某个国营部门承诺的付款或向用户直接销售的收入。但是,像电力、交通、供水等设施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其协议的定价水平不可能超过一般的平均承受能力和当地的价格水平。所以,有些项目在价格水平不能保证项目公司所要求的投资收益的情况下,政府必须给予一定的其他保证或与该项目有关的其他项目的开发经营权。比如英法海峡隧道工程,是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的投资项目,隧道收费标准由项目公司自行确定,项目的风险主要由项目的发起方和银行承担,英、法两国政府只为项目贷款提供了“无替代设施”担保,即承诺33年之内不建第二个横跨海峡的隧道。又如泰国曼谷的高架铁路项目,规定的收费标准是每公里0.3泰铢,这与泰国已有的公路收费标准大体相当。但是,泰国政府将铁路沿线两侧的1平方公里内的土地开发权交给了项目公司。由于这些土地位于曼谷的繁华地段,开发价值大,以此作为对铁路收费偏低的一种补偿。我国现阶段,由于市场发育等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人们对于项目融资的运作过程还比较陌生。为了鼓励外资参与这种方式的融资,可以参照国外的一些成功案例,给予项目一定的其他保证。
2.5提高发起人的信誉度,加强项目融资专门人才的培养当前提高我国借款人信用等级的途径就是培育项目融资成功的工程范例,以此来加强外国投资者和贷款银行对我国投资的信心。另外,要想真正地利用项目融资方式吸引外资,必须从战略角度出发培养项目融资方面的融资顾问、评估、法律、税务和招标等专门人才,政府也应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符合宏观经济要求的政策法规,培养锻炼一批既懂专业又具有项目融资知识和对外谈判经验的人才,培育出既了解中国国情又熟悉国际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
2.6加强对项目融资方式具体法律问题的研究
2.6.1.关于如何处理项目融资中管辖法律的问题,应在合同中注明遵循中国的法律,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与项目有关各方协作,共同处理项目融资方式下特殊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对项目的特殊合同的操作方案要进行特殊的设计,使之做到在国内既合法合规,又具有可执行
性。对于中国法律不能满意解决或处理的问题,则订立由外国法律管辖的协议另行作出规定,但中国政府应保证这些境外法在境内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
2.6.2政府应加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律环境。同时,为保证项目融资合同的履行,应加大对法律的执行和监督力度,加强企业的法制观念,对项目融资在我国的顺利开展扫除障碍,使这种新的融资方式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第四篇: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范文模版)
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
发布时间:2010-2-22 作者: 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 编辑:江苏省中小企业局信息与科技处
【字体:大 中 小 繁體中文】
一、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1、国际贸易融资准入门槛高、授权难
虽然各商业及政策性银行都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准入门槛,但由于出于防范风险的需要导致其仍将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区别对待,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实际准入门槛仍然很高。一方面符合银行担保要求的大企业不愿意承担为中小企业担保的风险,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财务制度欠规范,在这种担保不能落实的情况下,银行无法授予其融资额度。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一般不愿对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授信,而实行业务分批审批。这样就容易延误中小企业的商机。另外,由于需要逐笔落实担保等一系列问题,企业要实际获得融资支持并不容易。这样,中小出口企业的授信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2、国际贸易融资形式单
一、金融机构与工具较少
我国在贸易融资方式种类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很大,但在实际应用上,依然是采用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品种少,且功能单
一。另外我国全国性的金融机构数量少(早期仅限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且发展较慢,只是在近几年才陆续涌现了一大批股份制银行;区域性的地方金融机构由于技术及规模等方面的限制,难以提供全面的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各家外汇银行的贸易融资方式基本上也是很简单的形式:简单的贸易贷款、打包贷款、票据贴现等。很难满足那些积极参与国际化的中小企业的需要。
3、信用管理体系缺乏
大多数出口企业还沿用多年来形成的传统交易方式,对出口风险的认识还停留在控制非信用证业务的层次上,忽视对进口方资信的调查,加剧了出口企业的收款风险。很多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认识到海外欠账的风险和成本,随着时间的拖延,这些拖欠款的追讨将越来越难。据统计目前,我国海外拖欠款中恶意欺诈已占所有欠款案的66%。
4、人力资源问题突出、对外业务不熟
经营外贸业务的中小企业往往由内销企业转变而来,因本身实力的限制,很难吸引到富有国际市场经验的人才,另外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从而制约了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导致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缺乏熟悉国际业务、银行业务和外贸业务的人才,对外贸业务和银行业务熟悉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由于对银行贸易融资手段了解较少,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贸易融资品种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大多数中小企业未能很好地结合本企业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融资产品,加上银行和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企业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
5、法律不完善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到国际金融票据、货权、货物的质押、抵押、担保、信托等行为,要求法律上对各种行为的权利与责任有具体的法律界定。但是我国的金融立法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有些国际贸易融资常用的术语和做法在我国法律上还没有相应的规范。例
如,进口押汇业务中常用的信托收据是否有效、远期信用证业务中银行已经承兑的汇票是否可以由法院止付等。在这样的法律环境中。中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的风险大大增加。
二、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对策
1、降低融资门槛、拓宽融资渠道
根据当前国际贸易中的现状,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以下的途径进行拓宽融资渠道:可以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筹资、可以多企业联合起来组建风险投资基金、政府可鼓励大企业集团以及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各地政府职能部门鼓励个人资本继续创办中小企业、国内小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与国家法律来发行企业债券。
允许各种条件成熟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到股票市场直接融资,或者与大型企业进行捆绑上市。根据企业的自身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企业的信用,各融资银行在保证风险较低的前提下给中小企业提供优先的金融支持。
2、利用新的金融工具、增加融资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要能够适时地向中小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如通过福费廷、出口退税授信组合、出口保险授信组合、出口信用证授信组合、等融资手段,满足中小企业开展正常进出口业务的贸易融资衡求。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对传统产品,要办出新意。
3、借鉴发达国家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
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起步早、发展快,有不少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例如支持本国产品出口、审贷分离、融资资金多元化。此外,也有私人资金和地方资金。如意大利的出口信贷及担保,主要靠国家预算资金,资金不足时在国内外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4、建立新的信用评估体系
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融资需求旺、频率高、额度小的特点,银行应制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办法,使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状况和偿债能力。在进行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外销渠道、经营者的素质、结算方式、贷款归还、产品的科技含量及市场潜力等内容的审查,从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对中小企业进行综合信用等级评估,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
5、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培养专业人才
中小企业缺乏专门的外贸人才,可以通过引进人才和自主培养的方式来解决国际贸易人才缺乏的问题。可以实行科学的激励机制,提高待遇,吸引人才;可以安排企业员工到国内外高校进修,提高素质。不仅仅中小企业要培养专业的外贸人才,对应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素质,要对业务人员进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业务人员要强化风险意识。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积累经验,尤其要精通国际贸易知识和运输保险业务,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了解掌握商品的行情变化,培养对国际贸易市场洞察力,增强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
6、政府健全国际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
我国立法部门应该一方面加强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政策法律的研究,另一方面必须从现有的法律法规存在的漏洞出发,分析国际惯例与中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并与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接轨,进一步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来源:未知 作者: 日期:2011-12-23 我来说两句(0条)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境况,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困难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融资途径不畅通
从内源融资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不尽人意,一是中小企业分配中留利不足,自我积累意识差。二是现行税制使中小企业没有税负优势。三是折旧费过低,无法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四是自有资金来源有限,资金难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从外源融资来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公开融资和私募融资等三种渠道,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渠道方面并不畅通。
(二)融资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1)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严重依赖内源融资,外源融资比重小。单一的融资结构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并且在外源性融资中,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向银行申请贷款,主要表现为银行借款;(2)在以银行借款为主渠道的融资方面,借款的形式一般以抵押或担保贷款为主;(3)在借款期限方面,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借到短期贷款,若以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科技开发为目的申请长期贷款,则常常被银行拒之门外。
(三)融资成本较高
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关筹资费用。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借款方面不仅与优惠利率无缘,而且还要支付比大中型企业借款更多的浮动利息。同时,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多采取抵押或担保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等,中小企业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费用。正规融资渠道的狭窄和阻塞使许多中小企业为求发展不得不从民间高利借贷。所有这些都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别来自于企业本身、银行与政府三个方面。
(一)企业信用等级低,融资意识淡薄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等级低,这是其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有限、资金缺乏、信用水平低、没有完整的企业规划、倒闭率高、贷款偿还违约率高。中小企业一般是由具有血
缘关系的人共同创立,大多实行家族式管理,产权结构不明晰,企业经营效率不高,开拓新的市场难,不能有效地避免市场风险,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造成了其履约能力的下降。银行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然而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和高违约率使得银行难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则,导致银行不愿放贷。
同时,中小企业对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嗅觉不灵敏,主动出击意识不强,而且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对金融市场和融资工具生疏和不懂得树立和宣传自身金融形象,从而束缚自身开拓融资渠道的可能性。
(二)金融体系不完善,银企信息不对称
1.缺乏市场化的利率调节机制,损害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积极性。从国外的情况来看,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一般都要高于市场的平均利率水平。美国的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就比对大企业的贷款利率水平高出1~1.5个百分点左右。但是中国中央银行目前对利率和收费的规定是固定的,自由浮动的范围十分有限,这种机制不利于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限制金融机构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收费会挫伤金融机构调查和收集中小企业信息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
2.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完善,中小企业寻求担保困难。我国从1999年才开始进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工作试点,存在着担保机构不多,担保资金不充足,担保手续繁杂等诸多问题。而且,许多担保机构实行会员制,中小企业需要交纳一定的押金才能成为会员,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增加了担保的难度。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银行则在中小企业的担保贷款问题上又比较谨慎。同时,银行对抵押物的要求十分严格,目前国内银行一般偏好于房地产等不动产的抵押。而中小企业大多受经营规模所限,固定资产较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一般很难提供合乎银行标准的抵押品。
3.银企信息不对称和银行的不利选择。许多中小企业为实现融资目的,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这不仅会产生有损银行与投资者利益的道德风险,亦会进一步损毁企业自身的社会公信度。因此,银行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只有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质量,否则银行的贷款违约率将会很高。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对资本和债务需求的规模较小,金融机构为规避自身的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只有选择不向中小企业贷款。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政策不配套
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都设有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帮助。在我国,长期以来,政府在资金、税收、市场开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一直给予国有大中型企业特殊的扶持,造成了中小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和竞争条件的不平等。同时,由于政策原因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基本无法进行直接融资。深沪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这使处于成长期的效益好但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进入证券市场。同时债券市场上,受到“规模控制、集
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约束,中小企业也很难以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因此直接融资渠道基本没有。
我国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虽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提供了保护和支持。但是该法在内容上相当原则,缺乏具体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也缺少相应的配套法规和制度,最终导致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很多都没有落到实处。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和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中小企业要注重改善自身融资环境。中小企业要想真正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就要过信用关,要以信取资。中小企业必须加大自身信用制度的建设,规范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信用意识,这是解决融资困难的根本所在。
二是中小企业应拓宽融资渠道。要跳出单纯依赖银行间接融资的误区,在充分发挥银行间接融资的同时,要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笔者认为,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例如设立中小企业互助基金,由会员企业出资建立,会员只需交纳一定会费,就可申请到数倍于会费的贷款额。另外,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私募融资的方式解决融资问题,私募融资包括企业引进新的股东,从而增加资本金,也包括企业以拟投资的项目为载体。
(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关金融体系
一是要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应继续拓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创造公平的融资环境。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通过指导意见的方式,鼓励各商业银行采取各种贷款品种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有些国有商业银行已开始对中小企业积极经营小额贷款业务,今后,还有可能成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社区银行,以具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是放松市场管制,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从目前放宽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限制,过渡到最终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贷款利率水平,并允许对其所提供的便利服务收取合理的费用,以此来促进商业银行按效益与风险原则,不断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与优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三是建立和健全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评级制度,以信用等级作为判断贷款信用可信度的标准,并把企业的信用信息提供给银行等机构,这是赢得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信任并获得项目资金筹措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必须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构建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包括政府性担保机构、民营商业性担保结构和企业间互助担保机构。
四是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新市场,适当降低新市场中小企业发行上市的门槛。
(三)加大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
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其特殊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立法机关和政府都对中小企业融资给予特殊的支持,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组织支持、法律保证系统、财政支持系统,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财政援助与税收优惠是世界各国政府为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的普遍作法。
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制定了一些扶持政策,值得借鉴。例如四川省政府在2007年8月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意见》,鼓励金融机构试办循环贷款、动产质押、贸易融资、应收账款融资、设备按揭贷款、创新贷款、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积极推广房产和商铺抵押贷款、按揭贷款、努力开发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质押贷款、联保贷款,以满足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主的融资需求;明确鼓励中小企业依法向社会融资,改变过分依赖银行资金的格局;国家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3年营业税的政策。
又如,福建省政府近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若干意见(试行)》。从2008年起,3年内,对为中小工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按担保额8‰的比例补偿;对为中小贸易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按担保额5‰比例补偿。设立省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每年安排3000万元,主要用于资助搭建创业投资服务平台,组织引进省外、境外创业投资等。合理运用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手段,提高金融机构对工业、农业、商贸等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能力。
第五篇: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范文)
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摘 要】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奠基,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关注。那么,目前我过幼儿教育存在哪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解决途径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对我国幼儿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问题;解决途径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184-02
随着人们经济基础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幼儿教育。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幼儿教育还有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无论是在幼儿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上,还是制度设计和政府财政投入上,我国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孩子的教育尤其不能输在起跑线上。2001年教育部关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美国人杰明斯认为一个人70%的智力获得是在幼儿时期,所以幼儿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一、幼儿教育以及幼儿教育的性质
(一)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主要是指针对3~6岁的儿童的教育。幼儿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在社会环境中,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做一些很平常而简单的事,例如学会洗手,学会听人讲话,学会做点简单的家务,学会和同龄小伙伴相处等等。狭义的幼儿教育主要指幼儿园教育和其他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是幼儿在幼儿园里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纪律的教育活动。幼儿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形成,智力的发展,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情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天赋递减法则,还是幼儿教育多方面收益,都证明了幼儿教育的重要地位。因此,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不仅仅是家庭的,社会的,还是政府的责任。
(二)幼儿教育的性质
从性质上来说,幼儿教育是准公共物品。具有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同时也具有私人物品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从幼儿园教育机构来说,当幼儿数量一定时,幼儿教育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但是当幼儿人数越来越多时,竞争性就产生了。从接受教育的幼儿来说,当幼儿人数增加时,教育的质量下降,拥挤效应就产生了。所以,幼儿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是准公共产品。
二、我国在幼儿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需求与供给不平衡
当前中国幼儿教育需求大,需要服务的幼儿数量大,但是无论从幼儿教育机构,幼儿教师还是幼儿教育经费的供给都存在不足,难以满足幼儿教育的需求。在公立幼儿园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背景下,私立幼儿园如雨后春笋。相应的,开办幼儿园准入门槛低了,质量参差不齐。
(二)幼儿教育理念缺失
幼儿教育至关重要,教育理念的缺失,无论是对幼儿个人还是国家长远的人才培养上,都存在巨大影响。因为有什么样的理念做指导,人们就会在这些理念、目标的指引下,无论在幼儿教育课程还是幼儿游戏、幼儿班级组织规划等方面做相应的配套规划。国外幼儿教育有很多教育理念,像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瑞吉欧教育体系,多元智能理论等较成熟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有比较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做支撑,幼儿教育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目前大家热议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家长,社会还是幼教机构对幼儿教育缺乏比较深刻的了解,没有准确的定位和成熟的理念指导。
(三)政府投入不足,监管不到位。
幼儿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存在着市场失灵,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有义务和责任,对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前期的预防以及后期的政策弥补。以保障我国幼儿教育的有序进行。
早期教育成本-效益的研究表明,对幼儿教育的投资,是公共投资中最有价值的,并且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待到幼儿27岁时,投资回报率达到1:7.16。对幼儿的投资无论是对幼儿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很大的正外部性。所以,作为政府,没有理由不投资幼儿教育。尤其是不能让国人输在起跑线上。
但是目前,我国在幼儿教育的投资存在很大不足。再说投资了,也主要是投资到公立幼儿园。致使私立幼儿园收费不断增加,在没有政府补助的情况下,幼儿教育各种配套设施的投入也相对不足。所以私立幼儿园立足在赢利这一的目标之下,只能不断提高幼儿园教育费用。
(四)幼儿教育教育不公平现象突出
教育公平是指三个方面的公平:(1)学习机会(2)学习条件(3)学习成功。进一步解释来说就是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在学习条件,学习资源的获得方面,大家都差不多;最后都能在努力之下,有机会获得成功。
第一,从学习机会上来说,我国在幼儿教育上,城乡差距还是很大。有很多边远的贫困农村的孩子,没有幼儿园可上,有幼儿园上的也是路途遥远,接送困难,成本过高,农村家庭支付不起。所以有很多农村家庭直接放弃了孩子上幼儿园的机会。而且,就目前来说,我国因为各种条件的制约,没有地方幼儿法规,幼儿教育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第二,从学习条件上来说,(1)农村幼儿教育与城市幼儿教育条件差别很大,农村教学资源差,师资不到位,教学设备落后。(2)公立幼儿园无论在师资还是教学设施设备上,得到政府重视和补助,都要强于私立幼儿园。(3)公立幼儿园师资强,管理规范,需求旺盛,供不应求。所以,在教学资源的抢夺下,有钱的,有权的,政府工作人员的子女就有更大机会上公立幼儿园。而那些家庭各方面条件较差的孩子,就只能被送到私立幼儿园。所以,政府在农村与城市,公立与私立幼儿园投入的差距,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教育不公平的加剧。
第三,从教学成功上来说,得到好的培养,好的师资设备,好的教育的学生,在起点上,成功就存在差异。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教育不公平可以看出,我国在幼儿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解决途径
(一)政府加大对私立幼儿园的监管
面对私立幼儿园频繁出现的虐童、食物中毒、校车不规格等问题,政府要加大私立幼儿园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二)有步骤、有目的的逐步引进优秀的幼儿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理念的缺失对幼儿教育来说,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基础性的。幼儿教育理念好比一栋建筑物的基石,没有打好基石的建筑物想要稳固下来,是困难的。所以,我国在加大幼儿教育的同时,要逐步引进成功的幼儿教育理念。在引进理念之后,要先试点。改良不适宜本土的方式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慢慢试行推广。让幼儿教育变成真正的有价值的教育,而不是仅仅是起到“托儿”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义务化
义务教育是国家推行的强制性、免费性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也适合于幼儿教育。在国外,有很多国家像英国、法国、瑞典、以色列等国家,已将五六岁的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而且早期教育成本-效益的研究表明,对幼儿教育的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就我过目前的财力和物力来说,要把3-6岁的幼儿教育一下子义务化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可以先推进5-6岁的幼儿教育的义务化。这个推进是建立在先试点的基础上的。待各方面条件成熟,而且义务化确实可行的基础之下,拿出资金,调整各方配套设施之后,再正式推进幼儿义务化进程。
(四)幼儿教育?坏氖褂?
采用幼儿教育?坏姆椒ǎ?一方面可以解决政府在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的投入不公平,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城乡幼儿教育上的差异。
所谓的教育?痪褪钦?府把投入到幼儿教育上的资金,以教育?晃?载体,平均的发放到每一位家长的手中。拥有这些教育?坏募页ぃ?可以自由的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幼儿园。(1)在这样的方式下,私立幼儿园,会在争夺生源下,提高自身的教育条件。在公立和私立幼儿园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提高幼儿教育质量。(2)这种教育?坏氖褂茫?还可以减少政府幼儿教育资金投入上的寻租和克扣现象。(3)对贫困弱势家庭的相对多的补助,不但为贫困弱势家庭减轻了负担,而且有效的解决了城乡幼儿教育差距过大的问题。
四、结语
幼儿教育作为一种起点教育,应当受到更高的重视。政府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加强对幼教的监管的同时,有步骤有目的的引进对我国适用的幼儿教育理念。利用教育?坏姆椒ǎ?增加投入,逐步实现5-6岁幼儿教育的义务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1.[2]马燕.浅谈我国幼儿教育之现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6):58-58.[3]周璇.论我国城乡幼儿教育的公平与政府责任[D].中国海洋大学,2012.DOI:10.7666/d.y2157979.[4]蔡迎旗,冯晓霞.政府财政投资幼儿教育的合理性――来自国外的教育经济学分析[J].比较教育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