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人民医院医疗改革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4 07:1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眉县人民医院医疗改革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眉县人民医院医疗改革汇报材料》。

第一篇:眉县人民医院医疗改革汇报材料

眉县人民医院 医疗改革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向莅临我院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眉县人民医院是国家卫生部授予的“二级甲等医院”及“爱婴医院”,并于2009年顺利通过首批“二级甲等医院”复审。是全县的医疗、急救、保健、医学教学及科研中心。现有在职职工46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88%),实际开放床位395张,10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100多台(件)。在医院建设和发展中,我院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和“科技兴院、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满意周到的医疗、保健服务。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放心药房”等殊荣。现就我院医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项目建设快速高效推进,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随着国家基本保障制度建立和保障能力的提高,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医疗环境、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已远远不能与之相适应。自2008年4月开工,总投资4292.4万元,建筑面积19675平方米的住院大楼建设工程在中、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建筑面积6897 1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11月份竣工验收,目前已局部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2778平方米的二期工程于2009年10月开工建设,计划于今年8月底前竣工验收,10月份全面投入使用。项目资金来源有:2006年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国债投资200万元,省卫生厅重点县医院建设专项资金75万元,2009年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1700万元,灾后恢复重建省级资金962万元,省级配套资金220万元,县级配套800万元,目前已到账400万元。截止今年11月底,累计完成投资3178万元。在此过程中全院职工围绕医院建设大局做出了很大贡献,两幢家属楼及时拆迁,使建设工程得以顺利推进。大楼的投入使用将使就医环境进一步改善,服务功能定位更加明确,医疗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群众就医更便利、更高效。

二、医改试点工作部署早、责任清、措施细,确保试点工作创新机制出实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和卫生部《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按照陕西省2011年医改医政工作安排,为了切实做好2011年县级医院改革试点的十项重点工作,医院及早部署,4月初即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医改试点工作办公室,详细制定了我院医改重点任务实施方案,围绕十项重点任务,及时组织全院学习、广泛宣传,人人参与,并制定了实施细则,任务分解、责任明确,建立了详细的实施步骤和配套的考核方案,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

(一)根据省市医改医政工作精神,结合我院实际,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做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紧抓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对口支援我院和陕西省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计划的机遇,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努力提升服务能力。2010年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正式与我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并先后派遣8名专家教授对我院神经外科和泌尿外科进行重点扶持,通过授课、查房、手术和疑难病例会诊等教学模式指导开展了复杂脑部肿瘤手术,脑血管畸形手术治疗,规范了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方式;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术和腹腔镜下肾肿瘤切除术。2011年第二批苏陕对口支援专家组5月份已进入医院工作,同期我院已选派5名医疗业务骨干去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

2、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3月份启动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学习和借鉴市级公立医院成功经验,健全以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全院职工讨论后经院委会初审,经县局审批,已获通过,于5月份正式实施。初步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以服务质量、岗位工作量和群众满意度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3、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从规范管理,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等入手,全面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为新医改的顺利实施构建良好内部环境。⑴进一步巩固临床基础质量十项达标工作成效,通过开展病历、处方书写展评及临床基本技能大比武活动,不断提升医疗质量。

⑵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今年5月确定呼吸内科、泌尿外科申报首批市级重点专科,通过重点专科建设,以点带面,从而带动全院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⑶加强急救服务能力建设,建立急救人员培训制度,开展急救演练和竞赛,不断提高急救人员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年内还将开展全院心肺复苏竞赛。

⑷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鼓励职工通过24小时医学频道、“百姓大讲堂”,进行网络学习。现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学习参与率超过90%以上。建立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制定了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中长期规划。力争引进一批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和医学类本科以上毕业生,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自学等方式获得更高学历。力争到2012年底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0%以上。

⑸完善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按照医院管理年和“百放”医院安全目标管理要求,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人群的监督,定期召开质控例会和缺陷分析会,促使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⑹扩大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试点。在原有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性白内障、子宫平滑肌瘤三种疾病试点的基础上增加股骨干骨折、计划性剖宫产、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三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继续做好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缺血性卒中单病种质量控制,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4、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切实降低医药费用,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

⑴积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充分发挥药事委员会和临床药师作用,目前我院基本药物使用率为50%。

⑵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和“超常预警制度”。由药事委员会定期对处方进行点评,从2月份开始对月销售数额和数量双十排名前5位的品种进行通报,并分别削减采购计划30-50%,对药品使用率超标科室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

⑶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正在制定“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活动方案”,计划采取抽查、现场点评等形式,重点整治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滥用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现象。近期药事委员会将对品种重复、疗效一般、价格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心脑血管用药及抗菌药物进行全面梳理,本着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靠拢的原则,按照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要求合理采购、合理使用,力争到今年底抗生素使用率控制在40%以下,切实降低医药费用,缓解看病贵的问题。

⑷按照县合疗中心统一安排,于4月1日正式启动新农合床日付费试点工作,通过支付制度改革,引导医务人员做好“三个合理”,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下一步准备参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药物三统一”(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基本用药处方集,力争基本药物使用率达60%以上。

5、积极开展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按照省政府“三统一、三不变”原则,已与齐镇卫生院实行县镇医疗卫生管理 一体化改革试点对口单位,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到位,6月10日前将派出常驻医师到齐镇卫生院开展工作。大力支持和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并与营头卫生院、马家镇卫生院、横渠卫生院建立帮扶关系。逐步实现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6、多措并举提高服务质量。

⑴开展便民门诊服务,开展更多的便民措施。优化门、急诊诊疗流程,实行错峰、分时段诊疗。

⑵分设门诊输液室,完成门诊输液与急诊护理工作分离,保证急救“120”及时、快速出诊,安全、高效救治。

⑶畅通“绿色通道”,开展急危重病人和“三无”病人先救治后结算的诊疗流程,提高急救工作效率。

⑷简化新农合病人“直通车”报销手续,更大程度方便病人。

⑸医保合疗工作制度完善,监管有力,宣传到位,去年医保、合疗、分娩结算9961人次,结算人数占全年住院总人数的82%,结算付款金额1311.1万元,平均日付款4.5万元。其中,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报销556人次,报销金额49.8万元。今年国家人均合疗资金增加,报销比例提高到70%,积极推行新农合住院按床日付费试点和大病统筹,已开展65岁以上老人的义齿修复工作等。既遵循医疗原则,又调动医疗供方主动控制费用的积极性,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医保合疗政策,使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⑹继续深入开展“视病人为亲人,向患者送温暖”活动,真正把“十字五声”落到实处,让患者就医更温馨。

8、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

⑴建设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建立起医院之间,医院和医保经办机构、新合疗结算中心的互联互通机制,构建便捷、高效的医院信息平台。

⑵4月开展了远程病理会诊,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

9、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今年3月20日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已顺利启动,并在三个护理单元开展试点工作。到年底至少50%以上的护理单元要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10、统筹抓好中医药工作,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积极筹建中医康复病区,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保健养生,康复护理服务等,更好地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三、认真做好十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工作 我院承担城区23000余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包括:孕产妇管理;儿童体检管理;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慢病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老年人保健。接到《眉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后,及时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相关部门的联席会议,落实了工作部门和责任人,目前各部门紧锣密鼓的进行实施。

四、建议

1、财政投入不足。医疗设备老化,急需更新;基础建设资金缺口大;职工福利待遇不能完全落实;部分公共医疗 服务项目无法有效开展,都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得以解决,以利与医改试点工作得以进一步深入推进。

2、人才梯队断层现象突出。县级医院受环境、工作条件等限制,对中、高级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同时现有医疗骨干也存在人心不稳的倾向,一旦有机会就可能跳槽,多数是限于家庭和正式职工编制才留下来继续工作,医疗质量和安全难以保证,这也影响医院长远可持续发展。

3、部分收费需要调整。目前我院执行的是2002年收费标准,物价及各项耗材逐年涨价,医疗、护理服务项目不断增加,部分收费标准已明显低于成本,有些新的项目暂无参考标准,医院运行十分困难。

今年是公立医院改革第三年,也是医改工作的攻坚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任重道远,我们要转变思想,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加强农村和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们一定会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真扎实干、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探索医改试点工作的新路子,总结经验,取得成效。

2011年5月25日

第二篇:医疗改革

改革开放以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旗下,为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国开始了漫长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共财政作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基本保障,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如何发挥政府在医疗卫生支出上的职能作用变得愈加重要。

中国医疗行业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医疗资源的严重短缺,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以往医疗改革方案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严重缺陷:一是在忽视对医疗市场的开放,没有让市场力量在医疗供给中发挥足够的作用[1];二是错误地对公立医院进行“伪市场化”,导致医疗费用虚高,医疗资源严重浪费。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社会逐步从一元化的计划经济时代向多元化的、国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并存的市场经济时代转变。市场化的经济环境呼唤一元化的医疗体系向多元化的混合医疗体系转变。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从一元化的医疗体系,通过“公退私进”的医疗改革,最后建立多元化的、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并存的混合医疗体系的过.程。

医疗服务具有特殊的属性:医疗消费具有强制性和不可逆性;医疗供给在特定时间内是有限的。有限的医疗供给和最优的消费追求必然会导致医疗市场畸高的均衡价格和消费拥挤。医疗服务中,信息不对称严重;如果没有第三方对医生进行监督,代理人寻租就不可避免。缺乏对医生的有效监督正是我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医师协会建立对医生的第三方监管,利用执照制度约束医生的权力,调整医生的收入分配体制,改变医院的管理方式,最终顺利完成医疗改革。

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报告被披露,其中明确指出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此报告被广泛解读为失败由市场化改革所致,激起强烈社会情绪,“看病难、看病贵”从此成为社会焦点议题。

对于医改的时间界定,一般从1985年改革算起。但追本溯源,中国医改的时间还要早些,大概始于30年前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的一句话: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

1979年:医疗改革“初露端倪”

1979年元旦,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钱信忠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此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钱信忠的讲话,显得大胆而前卫。

不久,卫生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此后,卫生部又开展了对医院的“五定一奖”(即定任务、定床位、定编制、定业务技术指标、定经济补助、完成任务奖励)工作,并开始尝试对医院实行“定额补助、经济核算、考核奖惩”,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浙江等地的五所医院被列为“典型”。

1980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

1985年:中国医改“元年”

从1981年至1989年,每隔三四年就有中央文件出台,其中关键性的文件是1984年8月,卫生部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正是在这一政策下,1985年成为医改的启动年。改革的手段从最初就十分明确——“给政策不给钱”。

这一时期产生了两个改革典型,一是转换经营机制的“协和经验”,二是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昆明经验”,在全国卫生系统备受推崇。这样的改革,在一定时期内当然会显现出成效。然而,在成效初显的同时,医改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由于实行“放权让利”的财政包干制,政府财政收支占GDP比重急剧下降,公共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一路下滑,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严重不足;基层、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防疫网加速破败,严重影响到广大农民的健康保障;由于过分强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医疗机构开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卫生医疗部门的行业作风开始变坏,名医生走穴、药方里开出电饭煲等一系列医疗乱象随即出现??

1989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医改在争议中继续前行。

1992年:向“医疗市场化”进军

1992年春,中国掀起新的改革浪潮,医改再次提上日程。

“如果等一二年,其他部门、行业各种产业部搞起来了,甚至你自己的领地都被人家挖走了,市场、群众就不需要你的产品了。”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敏章在华东七省市卫生厅局长座谈会上说。

“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时任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的迟宝兰后来在会议上要求:医院要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

此后,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殊病房等新事物,像雨后春笋般在医疗系统涌现,正是在这一阶段,卫生系统的内部争论日渐兴盛,围绕“医院是不是掉到钱眼里”、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改革,两种思路开始针锋相对。

争论的集中爆发,是在1993年5月的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的殷大奎在报告中明确表示反对医疗服务市场化,这番表态随即被认为“思想保守,反对改革”。两派观点在会议上吵得不可开交。

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00年,我国的卫生事业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在高速发展。据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卫平介绍,1980年,我国卫生机构的数量是18万家,到2000年时已经达到32万家。

2000年:产权改革的号角

2000年,在江苏的宿迁掀开了一个在以后被冠以完全“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卖医院。

这一举动的源头来自于当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数易其稿的《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确定了实行医药分业等几项原则。意见中,“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盈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等条目,让宿迁“激动不已”,这也使得酝酿于1999年的宿迁医改名正言顺。

五年下来,除两家公立医院,宿迁其他133家公立医院均被拍卖,宿迁政府自我评介“医疗事业基本实现政府资本完全退出”。而这一切的主要根源是财政投入出现不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丁宁宁分析:“卫生费用主要来自地方财政,地方财政卸包袱的冲动,是医改市场化方向的重要动力之一。”

2003年,SARS疫情在全国蔓延,中国开始反思公共卫生体系的漏洞,进而开始检讨整个卫生事业。“政府主导派”与“市场派”的意见不相上下。对于宿迁改革的争议,是两派观点的又一次交锋,最后以搁置告终。

一位受雇于美国医疗投资集团的专家喜滋滋地介绍,至少有60亿美元的资本在等着收购中国的医院。

2005年:医改风云突变

2005年5月初,卫生部副部长马晓华发表讲话,严厉批评了当前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并且着重强调,“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引入市场机制。产权制度改革,不是医疗制度改革的主要途径,我们决不主张民进国退。”

“市场化非医改方向”,2005年5月24日,卫生部下属的《医院报》头版头条刊出了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的一次最新讲话,并冠以这个让人注目的标题。

而医改话题被真正引爆是在6月20日,当天的《中国青年报》引用《医院报》5月份的报道,将刘新明“市场化非医改方向”的观点,传递给了大众。

这一观点,被迅速地解读为卫生部的表态,一时间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刘新明的观点是,“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

此后,《中国青年报》在7月28日又刊出报道,“国务院研究机构称,我国医改基本不成功。”再次引起关注。国务院的这个研究报告认为,医改困局的形成,是将近二十年来医疗服务逐渐市场化、商品化引起的,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政府对卫生医疗事业的主导不足、拨款不足有关,所以,“核心问题在于强化政府责任”,医改路向选择上应以政府主导,公有制为主导,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共品属性。

在这两篇报道之后,公众开始纷纷猜测,国务院关于医改的政策、方向是否要作大的调整?新一轮的关于医改的论战,随即暗流涌动。

2007年:医改进入最后冲刺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报告了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情况,医疗改革进程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陈竺表示,“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努力缓解城乡、地区、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突出问题;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在这份报告中,医改存在的一些关键性矛盾得到进一步明确:

——明确政府主导。“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继续“公益性”。公共卫生机构将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实行严格的收支预算管理并探索改革药品价格加成政策。“逐步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药补医机制,维护公益性质。”

——完善医保体系。以基本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制度为主体,其他形式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也将得到加强。

陈竺透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目前已得到国务院的重视,“将尽快拿出人民满意的医改方案。”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再次发出明确信号,医改将于2008年出台。卫生部有关官员此前也曾表示,医改方案将提交2008年3月的“两会”讨论。至此,中国医疗改革近三十年的风雨征途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一般而言,事实标准的确立要以特定事物和既定事实为依据,更多的是通过调查、统计等实

证方法建立数字、比例等量化关系,以此确定一项公共政策在事实上产生了哪些实际的效果 和影响。

对医改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大体包括医改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 例关系,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范围,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的数据都是从 基层的调查中获得的。

科学决策基于科学的评估,科学评估基于科学的数据。我们现在应该

设定并不断完善指标,进行科学的基层调查,逐步积累数据,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医改实施 的质量、效果如何,不能只凭说,而要拿出公认的指标和数据。这些指标要经得住时间的考

验,特别是在一些试点地区,有了准确的数据和评估,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公开披露之后,我们才能在新一轮改革之后对相应的投入和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是否有一些指标已经改观,不足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再进行总结、推广。

当我们在埋头书本、苦学专业课程的同时,也应重视养成良好的医德风尚并增强自身的社会

责任感。高尚的医德情操对我们努力学习,追求真理,发展科学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因为它

不仅能激励医务人员为解除患者病痛而积极思考,刻苦钻研和忘我劳动,也能使我们更好地

为人民服务。该近年来“全科医生” 这个概念广泛的被人们熟知。这就促使我们应格外重视

全科医学的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争做合格的综合型人才,以适应国家新医改的政策,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第三篇:医疗改革

医疗改革——让老百姓真正看得起病

卫生部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医疗服务费用的增速超过了人均收入增长,医药卫生开销已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现有的医疗体制导致的最大问题就是老百姓看不起病,个人负担医药费用比例过大。从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上看,大多数百姓依然徘徊在医疗保险的大门外。与此同时,享受到医疗保险的人群,也因为个人负担部分偏高,越来越看不起病。对于广大低收入的农村地区,形势就更加严峻:起码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匮乏,医疗设备陈旧,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基本没有医疗保障体系,更缺乏合格的卫生人才等等。如果说城市居民还只是“看病贵”的话,农村人面临的却是“看病难”的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医药价格,已经到了让普通老百姓无法承受的地步!

事实上,医疗改革改来改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患者有其医”,就是让平民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因此,新一轮医改能不能成功,取决于能不能照顾到绝大多数中低收入者的利益。政府应该本着“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全面强化政府在医疗方面的职能,控制医药价格。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政府投入的不足,使得医疗卫生机构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经营管理医院,结果造成了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质的淡化,严重损害了老百姓利益,加剧了医患纠纷和群众对医德的质疑。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政府责任,增加经费投入,逐步改变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做法,确保群众能够享受最低医保待遇。

其次,强化政府责任,建立高效的医药监管机制。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属地化和行业化管理改革,明确管理机构和管理责任;制定详细的医疗机构管理规制,依法进行日常管理;成立专业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依法对医疗机构的从医人员执业资格、执业范围、执业行为、广告宣传内容和收费价格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对索要红包、拿药品回扣等不正之风进行坚决纠正;建立完善的药品流通领域监管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政策。治理药品回扣应该从源头抓起,对药品销售企业采用送回扣的不正当行为要依法严惩。

最后,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医疗服务具有看病方便、收费便宜等优势,既有利于分流病人、缓解大医院的看病压力,又有利于降低卫生服务成本、减轻城市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同时,政府也应该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定点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产和供应合格、价廉的常用药品。

奔小康、盼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没有人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认真解决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早日让医药价格下降到人民群众可以承受的范围中来。

第四篇:医疗如何改革

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会议指出,根据国务院部署,去年9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各方面积极反响。有关部门认真吸纳各方面的建议,对《意见》作了修改完善,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

会议决定,从2009年到2011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会议指出,推进五项改革,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为全面实现《意见》确定的目标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会议强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初步测算,为保障上述五项改革,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

医改五项改革

每人每年医保补助120元

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3年内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基本药物全纳入报销目录

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健全基层医疗体系

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和困难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全民统一健康档案

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制定并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提高公立医院服务水平

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今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第五篇:青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改革汇报材料

青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改革汇报材料 青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市卫生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中心上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改革方针,加强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实行基层卫生绩效考核改革,使我中心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双提升,各项工作面貌实现了重大改观,现就我中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0类41项的要求,对社区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使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掌握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主动采取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实行团队服务和责任医师制度,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相结合,强化对居民的健康管理,有效控制主要健康危险因素的危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中心所管辖社区人口38921人,以全科医疗、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健康咨询、慢病调查等十九项职能。积极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5185份,建立电子档案21765份,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426人,糖尿病健康管理540人,重症精神病管理40人。统一居民健康档案格式,纸质和电子档案建档率均达辖区总人口的80%,其中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计划免疫接种规范管理率达85%以上,孕产妇、0-36个月儿童等重点人群规范管理率80%。

三、社区卫生管理得到规范,通过定编定岗不定人,实行全员聘用、合同管理,规范了用人制度,实施绩效考核,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奖勤罚懒,克服大锅饭,规范了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管理,使医疗改革绩效制更加规范合理。

四、初步建立了基本药物配备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一是统一药品目录,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我省补充药品,二是统一网上采购配送,全部实行药品网上集中采购、集中配送。社区卫生回归了公益性,以零差率销售为突破口的综合改革,从体制机制上切断了卫生机构与药品销售之间的利益联系,遏制了医务人员开大处方、开高价药、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医疗服务行为也进一步规范。

四、医改所暴露的主要问题

(一)、卫生技术人才相当缺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后,随着先进的医疗设备的不断升级、更新和业务工作项目的不断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造成先进医疗设施不得以利用,充分暴露卫生专业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和补充。

(二)、基本药物的配送不能保障临床需要。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临床用药不能及时配送,例如:2012年10月份在网上采购的药品至今没有到货,影响了社区卫生医疗用药的正常开展。

(三)、社区居民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还不够了解,致使我们工作受到了些限制。

五、工作的改进

(一)加强政策宣传。首先要加强对社区卫生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药物

和合理用药的继续教育与培训,规范合理用药,提高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率,其次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公民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和对基本药物的信赖度,普及合理用药常识,改变不良用药行为,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卫生软硬件设施,解决群众“看不好病”的问题。设施问题、人才问题,是加强社区卫生医疗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只要改善了设施提高了技术,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才有发展的基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才能进一步得到保证。针对社区卫生目前的状况,医疗设备建设以及人才投入力度,以解决社区卫生设备、设施、技术、人才等难题,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高质量和水平。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医院“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首诊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

青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11.5

下载眉县人民医院医疗改革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眉县人民医院医疗改革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卫生院医疗改革综合汇报

    Xx卫生院医疗改革综合汇报 今年来,我院按照上级医改精神,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国雪入点,积极配合和推进我市的基层卫生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药......

    白眉村书记汇报材料

    白眉村有关情况简介 白眉村位于长乐市鹤上镇东北地段,与漳港、文武砂两镇交界,辖有13个自然村,全村总户数1332户,总人口5223人,下设4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12人。 本村耕地总面积2231......

    人民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推荐)

    人民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制度1.医院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机构,各科室行使相应管理职权。2.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组织主要有: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

    德安县人民医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典型材料汇报10.13

    德安县人民医院医改工作总结材料 德安县人民医院于2011年3月16日被确定为全省13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2年被遴选为全国330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2011公立医院改革张店区人民医院

    张店区人民医院关于公立医院 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实施情况的汇报 张店区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的公立医院。是全市医疗保险、新农合、工......

    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关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城镇医疗卫生改革情况 调研时间:2012年3月15日调研人:赵健调研地址:湖南省衡阳县城镇调研的中心观点:在于通过对于衡阳县城镇医疗卫生的调查,从而发现在衡......

    医疗改革最新报告

    百姓期待公立医院改革提速2012年03月16日 11:18来源:新华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之后,老百姓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集中在县以上公立医院”;“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

    论医疗改革

    论医疗改革 内容摘要:说到中国社会热点问题,医疗问题无疑是凸显的无法回避的,看病难,看病贵,成了百姓的口头禅,成了相声小品的段子,足以见得医疗问题有多么影响民生。医疗改革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