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餐饮单位使用过期食品处理
餐饮单位使用过期食品处理
2015年12月底,某县级食品药品监管局执法人员对一家持有《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馆使用的预包装食品菜籽油进行监督抽检,在其食品库房内抽取了该餐馆依法采购的来源合法的菜籽油样品3桶(同批号8桶,剩余5桶),每桶价格40元,货值金额共320元;现场检查还发现库房的货架上放有5瓶超过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豆瓣,货值金额共50元,执法人员对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进行了扣押。
2016年1月底,该餐馆的菜籽油检验结果判定为属于“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抽检后,该餐馆已使用完4桶,获违法所得160元,还剩下1桶菜籽油未使用。
■在对该餐馆库房内存放有超过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应怎样处理?执法人员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应该以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进行立案查处。
理由是:根据2012年11月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食品安全执法行为适用食品安全法相关条款问题的复函》中明确指出:“„„超过保质期和标识不符合规定的预包装食品进入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处理区,应视为违法经营行为,相关处罚适用《食品安全法》第八
十五、第八十六条规定。„„”,对应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应适用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的规定。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015年9月30日发布施行的《关于印发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试行)的通知》(食药监食监二〔2015〕228号)第五十二条第一款关于“食品处理区”的定义是:“指食品的粗加工、切配、烹调和备餐场所、专间、食品库房(包括鲜活水产品储存区)、餐用具清洗消毒和保洁场所等区域。”由此可见,食品库房包括在“食品处理区”的范围内,在该餐馆库房内检查发现有超过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豆瓣,并未明确标明不再继续使用,则应该“视为违法经营行为”。
因此,可以认定该餐馆的行为违反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第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规定,依据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五)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种意见:应该以未制定并实施原料控制要求立案查处。
理由是:参照上海市2012年出台实施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行政处罚适用指南(试行)》第十三条的规定,在当事人仓库等贮存场所发现的,包装上未标明不再使用的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第(四)项“未按规定要求贮存、销售食品或者清理库存食品”处理。在厨房、冷菜间等生产加工经营场所发现的,且未明确标明不再使用的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第(七)项“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处理。笔者认为这样的处理原则比较切合实际,也符合保障食品安全的精神实质,如果在厨房和凉菜等操作间发现超过保质期的、未明确标示为不合格的、不再使用的食品,就应认定其属于违法经营。本案中,在该餐馆库房内发现有超过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豆瓣,并且未明确标明不再使用,就应该认定其“未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而不能简单地认定其在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该餐馆的行为违反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的规定,应依据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十三)食品生产企业、餐饮服务提供者未按规定制定、实施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要求。„„”的规定进行处罚。笔者也比较赞同第二种意见。
■在对该餐馆使用抽检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菜籽油应怎样处理?执法人员发表了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应按经营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处罚。
理由是:该餐馆采购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菜籽油,将其作为加工制作菜品的原料,应视为违法经营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四)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的规定,应该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三)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种意见认为:应按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处罚。
理由是:该餐馆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并实施原料控制要求,不得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倡导餐饮服务提供者公开加工过程,公示食品原料及其来源等信息。”的规定,应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四)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种意见认为:可以免于处罚,但应当没收其违法所得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理由是: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六条:“食品经营者履行了本法规定的进货查验等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免予处罚,但应当依法没收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该餐馆采购菜籽油依法实施了进货查验,并向销售方索取了《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资质证明、检验报告等复印件,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批菜籽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能够如实说明该批菜籽油的进货来源,食品采购验收记录等完整齐全,完全符合“免予处罚”的条件。但是,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和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在“免予罚款处罚”等的同时,应没收该餐馆的违法所得280元(含抽样款120元)和1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菜籽油。笔者比较赞同第三种观点。▲过期酱油用了还是没用?一起简单案件里的证据和法律问题
主持人、听证员:
受当事人Arland牛肉面馆的委托,GSZF律师事务所接指派我担任听证申请人Arland牛肉面馆代理人参与听证会陈述、申辩、质证、辩论;现将代理词提交听证会,请斟酌予以采纳:
一、听证告知事实和违法行为定性认定、处罚所依据的法律和拟作处罚决定的内容:
1、事实经过
2016年5月24日,XY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两名执法人员现场执法检查发现申请人牛肉面馆操作间食品柜台内一瓶未开封已过保质期的HW牌酱油调味液,执法人员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当场扣押该瓶酱油并提取为证据,制作并送达《扣押物品决定书》及《物品清单》。事后两名执法人员传唤申请人店长HQZ食药监提交购货清单,并制作询问笔录一份。
2、行为定性
(1)认定当事人构成“经营超过保质期食品原料的行为”
(2)认定其行为违反《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三)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3、处罚依据
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吊销许可证:„„
(二)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经营上述食品、食品添加剂;„„”
4、拟处罚决定
(1)没收超过保质期食品原料1瓶;(2)处以50000元的罚款;拟予以5万元罚款。
二、拟作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违法行为和事实不成立,缺乏相应事实和证据支持,对违法行为定性不当。
1、全部证据无一证明申请人“使用”了超过保质期限的酱油“生产”和用以生产出“食品”。
《现场检查笔录》和《询问笔录》及扣留提取的一瓶未开封酱油等全部证据仅能证明执法人员现场查获申请人操作间货柜内放置有一瓶未开封已过保质期限的HW牌酱油。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申请人使用过此已过保质期的酱油并生产出食品。除外,现场检查和询问调查均未涉及对申请人面馆当天“制售”的“食品”(如面食和凉菜)中是否使用了“酱油”等细节性和针对性的调查,无一证据可以直接证明申请人“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的行为和“生产”出食品的事实。牛肉面馆是饮食操作行业,其经营食品行为参佐有制售和服务三种行为,首先是加工制作等生产行为,其次是现场销售已经制作加工好的食品并为现场消费提供服务的行为;一瓶储放在操作间的酱油,其性质上不等同于放置在商店货架或饮食店餐桌上的行为,操作间属于非直接消费或非要约销售的封闭空间,系不对消费者或客户开放进入的生产加工区域,故相对销售、制作、服务三种行为确定于制作或加工形式的生产行为,仅当有将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原料加入其它食材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生产”或“制作”出终端“食品”时,才违反《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三)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才能适用与之相对应的处罚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的行为,而不对应同条同款同项下“或者经营上述食品、食品添加剂”。
2、办案机构对“违法行为”和“活动”等法律概念及逻辑层次发生认识判断错误。
本案办案机构认为,《食品安全法》第二条第(一)项关于适用《食品安全法》的活动范围划分中,法律明确规定:“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以下称食品经营)”。据此认为餐饮服务即属于食品经营而不是食品生产,因此就本案申请人是否“使用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原料生产出食品”所涉及到的是否有“使用”行为?是否使用于“生产”行为?是否使用于生产而生产出“食品”的三个细节事实都可以在所不问,可以一律视同商业销售的“经营行为”予以处罚。办案人员办案机构甚至听证机关笼统地将餐饮服务的操作间其制作加工行为认定为食品经营行为,这是不符合法律规定和违反形式逻辑的错误认识。
申请人认为,《食品安全法》第二条是对“本法”适用的“活动”范围和类型所作的列举和划分,根据《行政处罚法》处罚法定原则,具有可罚性的主体和对象是行为人实施的违法行为,因此,行政处罚所认定的客体对象是“行为”而不是“活动”。显然办案机构和人员混淆了《食品安全法》第二条中“活动”概念和《行政处罚法》中“行为”概念二者的区别及不同的适用场合。对该组法律概念的把握粗放、模糊、失之于准确,是导致将饮食操作间明显的加工制作“行为”代之以食品经营“活动”来处罚的认识性错误。办案机构将处罚的对象宽泛扩大到“活动”而不准确区分到“行为”,将(1)《产品质量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广告法》等整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位阶上“食品生产”和“食品经营”两大范畴最高层次概念,与(2)各个特殊法关于食品生产经营诸各活动类型列举划分的概念,与(3)《行政处罚法》和具体的行政法律法规中法律规范的结构“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其中“行为”的最低位阶概念,打乱混淆了“食品经营活动和行为”对应于以上3个位阶上形式逻辑的范畴、概念、层次。《食品安全法》第二条的第(一)项到第(六)项各项是并列关系,在形式逻辑上属于上述3位阶之(2)即中间层次的概念,在“食品生产经营”的概括划分之下将各种“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分类列举,各项之间不存在相互包含或替代关系,不具有普遍的分类定性规则效力。反之,则将《食品安全法》第二条第(一)项将餐饮服务注释为“以下称食品经营”扩大解释上升到《食品安全法》对于食品生产和食品经营两个更高位阶概念范畴。等于赋予该法条关于活动的划分以等同于行为划分的普遍的效力。则情况下,举例如大量的食品物流、冷藏企业的食品经营行为,同样是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二条只能按照第(五)项规定被认定为“食品储存和运输”分类,从逻辑推理上就会得出食品物流和冷藏活动不属于广义的食品经营行为的结论这样一个谬误。可见,本案办案机构以为只要是餐饮服务活动就可以一律以食品经营活动来认定和处罚,认识是严重错误的。
3、违法行为的对象认定错误,认定违法行为与适用的法律规范和处罚依据不一致。
本案办案机构认定当事人构成“经营超过保质期食品原料的行为”。但所指违反的法律禁止性义务却指向和引用《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而在该第(三)项里却没有“经营超过保质期食品原料的行为”的规定,第(三)项确定是指:“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第(三)项所指不是“经营行为”而是“用”„„“生产”的行为和生产出“食品”的结果行为。办案机构认定的行为与演绎规则中的行为模式不一致,这个不一致延续到了处罚依据当中,发生法律适用颠覆性的错误。在《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其处罚依据中,分述了生产行为的法律责任和经营行为的法律责任供选择适用,即“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经营上述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之前是生产行为,与第三十四条第(三)项行为模式相一致,与办案机构定性的经营行为不一致,“或者”之后是经营行为,与办案机构定性行为貌似一致,但与办案机构定性的依据第三十四条第(三)项不一致。貌似一致是不是说办案机构引用第三十四条第(三)项来定性违法行为是画蛇添足的?支持此说的理由有二:一是第三十四条第(三)项的行为模式本身就包含在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中,二是一个法律规范可以分布在同一法条中也可以分布在几个法条中,如答案肯定,则本案对违法行为的定性不能说是错误的,仅需要修改表述而已。如答案否定,则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或者”前后的法律事实是关联的,其关联内容并不能替代置换第三十四条第(三)项的规定,“或者”之后虽曰“食品经营行为”,但该处食品经营的对象特指经营“上述食品”。“上述食品”是什么呢?就是特指“或者”之前的:“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剂”,不论本案被查获的一瓶超过保质期限的酱油被认定为食品原料还是食品,它本身都构不成“上述食品”,仅当“使用该酱油生产食品或生产出食品”才属于经营“上述食品”,才具备第三十四条第(三)项违法行为的可罚性。可见,即使单从食品经营角度说事,办案机构的处罚依据也仍然不具有法律行为对应性、法律事实的针对性。办案机构从行为定性到违法行为认定到处罚依据三步所完成的法律适用、前后不一致、概念模糊、逻辑出错、整个定性是错误的。
三、行政执法机关拟作出处罚决定的证据不足,导致本案事实不清,缺乏直接证据定案。
听证会出示《现场检查笔录》《询问调查笔录》、《证据提取(复制)单》、《查封扣押清单》、《查封扣押决定书》”、“未开封已过期酱油实物”等证据,经代理人质证认为:行政处罚机关所提供的证据没有一组证据能证明:(1)申请人使用过此过期酱油;(2)申请人使用此过期酱油生产食品;(3)申请人使用过期酱油生产出食品等对应于据以作出行政处罚所依据的法律条款的违法行为。尤其是作为行政处罚证据之王的《现场检查笔录》缺失执法当时对是否使用了过期酱油制作凉菜等食品的现场检查行为。行政执法机关拟作出处罚决定的证据不足,导致本案事实不清,除被查扣的酱油不具有关联性外,缺乏直接证据定案。
四、此过却彼罚,过罚不相对应、过罚不相适应、过罚不当。
申请人出示被查同日由同一执法人员送达的因同一事实被查处的《责令改正通知书》和《行政处罚通知书》各一份,证明:申请人在“建立食品经营台账、操作人员持有健康证、操作间消毒不符合规范或法律规定”等方面有明显的违法和过错,但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等相关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前有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的前置程序,不同的违法行为所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一样,就此过错,首先行政执法机关应责令整改,在一定期限整改不到位,方可作出行政处罚。对上述违法行为及过错,申请人已经依法承担了《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的法律责任。办案机构又以本案的处罚依据拟实施行政处罚,实则是此过彼罚,过罚不对应,过罚不当。
五、办案机构行政执法错误地适用推定原则。
办案人员辩称申请人缺乏被查当时的食品经营台账记录,不能证明没有使用过过期酱油,现场有过期酱油,法律上就视同使用了过期酱油,该“推论”是明显不符合行政处罚法定原则的,是地地道道的“推定违法”或法律责任“张冠李戴”,《食品安全法》有明确规定,违反食品经营登记台账的行为或者“储存”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原料的行为,法律规定可罚的自有其相应法律责任条款,办案机构无权推定延伸至“使用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范围。行政法禁止“推定事实和推定违法”与刑法的禁止类推原则其法律原则具有相通性,即处罚法定和罪刑法定原则。在餐饮服务操作间放置一瓶超过保质期限的酱油固然有食品安全危险性即其社会危害性,但对此行为的处罚则必须有法律明确的规定,本案的处罚依据处罚的不是一种“危险犯”,而是“实行犯”,即,不是针对放置了一瓶未使用过的过期酱油的危险性而设置处罚,而是针对“使用该瓶酱油生产出食品”的实行行为而设立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的处罚。
六、适用法律错误。
《听证告知书》告知申请人 “你(单位)经营超过保质期限食品原料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对违法行为明确的定性是“经营超过保质期限食品原料的行为”。但所依据的法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表述却是“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行为认定和适用法律已然不一致了,进而适用的处罚依据既不是“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又不是经营“上述食品”,而仅仅是经营“一般食品”。经营非上述的超过保质期限的一般食品,完全不在该条该款该项法律规定的处罚之列。其适用法律完全错误。
综上,本案拟行政处罚事实不成立、证据不足、定性不当、适用法律错误、“过罚”严重不相适应。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望听证机关查清事实,作出对申请人不予行政处罚的听证意见。
代理人:列子御风
2016年 06月 24日 ●餐饮单位食品库房中发现过期食品如何处理
案例:2013年7月11日,某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执法人员在对辖区内某酒店进行检查时,在该酒店食品库房货架上发现有5袋过期预包装食品保鲜银杏仁(2012年12月8日生产、保质期为6个月)。经调查,这些保鲜银杏仁是2013年3月9日从合法渠道购入的,为合法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共购进10袋,至检查时已经使用5袋,已使用的5袋无法查清是过期后使用的还是在保质期内使用的。
在对该酒店进行处理时,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食品安全法》第二条第(一)项“食品生产和加工(以下称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以下称食品经营)”明确规定了餐饮服务属于食品经营。关于经营的概念,对于餐饮服务来说,从采购、贮存到使用整个环节都属于经营行为,不应该分开对待。该酒店食品库房中贮存过期食品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第(八)项“禁止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的规定,应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第(七)项“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的规定,给予“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直至吊销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第二种意见认为,《食品安全法》第二条明确了餐饮服务属于食品经营,《食品安全法》第四十条规定: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这是对食品经营者贮存和检查食品的专门规定。该酒店食品库房中贮存过期食品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应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第(四)项“未按规定要求贮存、销售食品或者清理库存食品”的规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止,直至吊销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本案能查清的事实是,该酒店食品库房中发现过期食品,该食品是从合法渠道购进的,购进时食品在保质期内,已经使用了一部分,但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该酒店将过期食品直接或者经过进一步加工后提供给消费者,不能将该酒店的行为定性为“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因此,第一种意见不正确。
二、食品库房中有过期食品,说明该酒店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落实,没有定期对库存食品进行检查,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对这种行为《食品安全法》有专门法条规定,该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应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第(四)项的规定,对该酒店的行为进行处罚。
案例评析:本案两种处理意见对当事人违法行为的定性不同,分别属于质量罚和行为罚。适用的法律条款不同,对当事人的处理结果差异很大,这就需要执法人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应综合案件事实和所收集的证据进行定性,然后作出处罚决定。
有些餐饮经营者认为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放在操作间或者库房不算违法,不能对其实施处罚,只有加工销售给消费者后才能对其实施处罚,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餐饮业的特点是即时制作加工销售,操作环节和影响因素多,是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高发行业,因此,国家对餐饮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非常严格,食品无论是存放在操作间还是库房,都必须遵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在餐饮单位发现过期食品,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如在烹饪间、凉菜间等操作场所发现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应视为正在使用的食品,按违反《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罚;而在库房发现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则应当按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四十条,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之规定进行处罚。当然,在餐饮单位什么地点发现过期食品并不是案件定性的唯一依据,重要的是收集证据,查明案件事实。若确认餐饮单位已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并出售,如购进时食品已超过保质期并已经加工使用了一部分,剩余的过期食品不论存放在什么地方,都应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第(七)项进行处罚。若只是发现餐饮单位贮存有过期食品,没有证据证明已使用并出售,则应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第(四)项进行处理,因为该法条是《食品安全法》对未按规定要求清理库存食品做出的处罚规定。
库房发现过期食品能否以经营论处
2015年12月底,某县级食品药品监管局执法人员对一家餐馆使用的预包装食品菜籽油进行监督抽检,在该餐馆库房内抽取了其采购的菜籽油样品3桶(同批号8桶,剩余5桶),每桶价格40元,货值金额共320元;现场检查还发现库房的货架上放有5瓶超过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豆瓣,货值金额共50元,执法人员对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进行了扣押。
2016年1月底,该餐馆的菜籽油检验结果为属于“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抽检后,该餐馆已使用完4桶,还剩下1桶菜籽油未使用。
在对该餐馆库房内发现的超过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进行处理时,有执法人员认为,应以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进行立案查处。理由是2012年11月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食品安全执法行为适用食品安全法相关条款问题的复函》中明确指出,“„„超过保质期和标识不符合规定的预包装食品进入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处理区,应视为违法经营行为,相关处罚适用《食品安全法》第八
十五、第八十六条规定„„”,对应新修订《食品安全法》应适用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的规定。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015年9月30日发布施行的《关于印发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试行)的通知》第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食品处理区”是指食品的粗加工、切配、烹调和备餐场所、专间、食品库房(包括鲜活水产品储存区)、餐用具清洗消毒和保洁场所等区域。由此可见,食品库房包括在“食品处理区”的范围内,因此,应视为该餐馆的违法经营行为,按照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进行处罚。
笔者不同意上述观点,因为执法人员只是检查时发现库房货架上存有5瓶过期食品,但并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该餐馆将过期食品直接或者经过进一步加工后提供给消费者,因此,不能定性为经营过期食品行为,而应以该餐馆未制定并实施原料控制要求立案查处。在此可以借鉴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2012年出台实施的《上海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行政处罚适用指南(试行)》第十三条规定,即在当事人仓库等贮存场所发现的,包装上未标明不再使用的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第(四)项“未按规定要求贮存、销售食品或者清理库存食品”处理。在厨房、冷菜间等生产加工经营场所发现的,且未明确标明不再使用的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第(七)项“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处理。也就是说,在餐饮单位发现过期食品,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本案中,执法人员在该餐馆库房内发现超过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豆瓣,并且未明确标明不再使用,应该认定其未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按照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处理较为合理。
此外,该餐馆采购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菜籽油,并将其作为加工制作菜品的原料,应视为违法经营行为,违反了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的规定,本应依据该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处理。但是经查证,该餐馆采购菜籽油依法实施了进货查验,并向销售方索取了《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资质证明、检验报告等复印件,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批菜籽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能够如实说明该批菜籽油的进货来源,且采购验收记录等完整齐全,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六条“食品经营者履行了本法规定的进货查验等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免予处罚”的规定,因此,应对该餐馆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菜籽油行为免予处罚。但是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和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在“免予罚款处罚”的同时,应没收该餐馆的违法所得280元(含抽样款120元)和1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菜籽油。(作者单位:四川省富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第二篇:食堂过期食品
食堂过期食品、过期食品原料处理措施
建立健全食品采购和收发管理及登记制度;严防食品在储存期间发生霉变、腐烂和生虫不洁等现象;对过期食品和霉变食品按规定及时处理,严禁不符合质量卫生要求的食品流向学校食堂和学生餐桌。
一、食堂原料采购必须有专人负责,并掌握食品卫生知识和采购常识,严格把好采购关。定点采购食品及食品原料(包括食品成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食品用工具和设备)。
1、食堂应当与长期定点采购的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供货方索取生产经营资质(许可证)和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明,同时按照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查验。
3、采购定型包装食品时要索取食品的卫生许可证、食品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等;采购肉、禽类食品要索取检疫证明;采购非定型包装食品时要检查食品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
4、超过保质期限、变质有毒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食品原料严禁采购。
二、建立索证档案,索取的证明要分类并按时间顺序存档管理,以备查验。同时,每次采购食物均要向货主索要收据或发票,至少保存收据至食品进食后无异常。
三、建立健全食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和收发登记制度,设立规范的入库和出库台账。
1、仓库保管员对采购的食品及原料认真验货,做好登记,并与采购人员双方签字认可交接,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保存。
2、验收食物时一定要坚持“一看二闻三手感“的原则,杜绝变质、霉烂和过期的食品及原料进入食堂。
(1)定性包装食物的验收:
① 验包装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 ② 验包装上内容是否与检验报告内容相符;
③ 验生产日期、保质期,如果已超过保质期的决不能收; ④ 验食物外观:有无破损、污损、变形、杂物、霉变等;
⑤ 嗅气味,是否有异味;
⑥ 手感,是否有异样
(2)非定性包装食物的验收:
① 看:是否有腐烂、霉变的食物;
② 闻:是否有异味;
③ 摸:手感有无异样; ④ 蔬菜是否新鲜。
3、坚持当天或当餐用多少就出多少的原则。领用人员应持食堂主管签字同意的领料单与保管员验货领用,并做好出库登记,出库单有领用人和保管理员双方签字,杜绝验收后不签字,就加工和食用。
4、食品采购、验收和领用过程中如有重大问题,应及时汇报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四、建立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储藏、储存场所,配备必要的食品储藏保鲜设施。
1、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等。食品在校储存期间要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并定期检查。
2、库房内要建标立卡,各类食品应建立标签,标明编号,采购日期、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时限等,做到帐、卡、物相符。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及时清除变质和过期食品。
3、存放的食品及原料应有包装,标明产品名称,定型包装食品应贴有完好的出厂标识。禁止存放无标识及标识不完整、不清晰的食品及原料。
4、冷藏冷冻设施运转正常,冷藏温度在0~10℃之间,冷冻温度应达零下18℃。用于贮藏食品的冷藏、冷冻柜(库),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以确保冷藏、冷冻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卫生。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藏时,为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冷藏或冷冻的温度要求,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
5、经常检查存放的食品及原料,发现有霉变或包装破损、锈蚀、鼓袋、胖听等感官异常、变质和超过保质期限时,做到及时清出库房。
五、为切实预防食品过期,设立“15日即将过期食品警示牌”并在保质期内尽快消耗,过期未消耗的立即清出库房。
六、食堂厨工、厨师等工作人员在拣菜、洗菜、加工等过程中,自始自终把好质量关,对于发现的霉烂变质的食品,有责任拒绝采用并及时报告食堂主管。
七、严防食品在储存、加工期间发生霉变、腐烂和生虫不洁等现象,对过期食品和霉变食品要按规定及时处理。
八、仓库内过期食品处置由仓库保管员填写《食堂仓库过期食品处置单》,审批后清出。对清出的过期变质食品应在专用区域内落地另放,并标明“不得食用”等字样,及时销毁处理。销毁处理时应两人以上同时在场,并在《过期食品处置单》上签名确认。
九、建立《物资盘存表》、《变质过期食品销毁登记簿》,保存销账、处理、登记记录。
十、成立食品安全检查领导小组,加强对食品及原辅材料供应的监督检查。发现学校食堂经营者有使用过期食品原料或销售过期食品行为的,责令其立即整改,并按国家有关法规进行处罚。
食品安全自身管理区域责任图
第三篇:食品过期检讨书
篇一:工作检讨书 工作检讨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对于本次卫生部门突击检查,我们艺家人所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作为酒店公司负责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对于此次突击中出现的餐厅卫生,食品卫生、油水分离及油烟净化方面的问题,一定本着认真负责人的态度加以解决!该整改的地方整改,该加强的地方加强,望各位领导督查我们的工作!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我们打算全面的检查和整顿,主要还是从三个方面进行:1,服务形象和服务质量;2,食品卫生;3,安全隐患 服务形象和服务质量方面:加强对员工的整体性培训,要让服务员明白做服务就是做感受,不是做假象,是出自服务员内心的真诚,为此服务员一定要做到微笑服务,形意结合;在菜肴方面,增加菜肴品种,提高菜品质量,让客户吃的满意!食品卫生方面: 定期对仓库和餐厅进行检查,仓库做到无过期食品,无三无产品,无变质食品;餐厅保持整体环境卫生的清洁,尤其注意对蚊虫、苍蝇的扑灭。
安全方面: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方面的普及,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在各个角落配相应的防火防电器材,做好防火,防电,防盗,防恶性事件的发生。总之,我们一定重视此次突击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服
务方面的不足,改善整体的服务质量,保持酒店各方面环境卫 生的整洁,让客户来也满意,去也满意!2012年7月27日篇二:工作失误检讨书 工作失误检讨书 尊敬的领导:
在2013年5月30日那天,卡特连杆的工作人员和公司的质量工程师到车间现场做msa质量分析报告,被测量的尺寸是k19连杆210序大头两端面的距离69.57±0.038(单位:mm),现场10件k19连杆中有3件产品是上公差,有3件产品是下公差,有4件产品是中间尺寸,三轮测量下来,我的数据是在69.500到69.550之间,后来朱老师告诉我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我把千分尺上的“10”读成了“0”,导致我测量的数据与实际值相差0.1mm。还有现场的环规的有效期是2013年5月28日,审核当天,被卡特的工作人照相,针对这件事,我将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由于我是刚上岗的新员工,自己的操作技能不够熟练,在测量过程中不够细心,对外审没有经验,在测量数据的过程中我十分地紧张,导致了误读千分尺上的数据。
第二,由于千分尺上的数字较模糊,现场的光线较暗,当时我测量的位置正背对光线,所以把千分尺上的“10”读成了“0”。
总结以上的种种原因,下面是我在以后工作中要做到的。
第一,加强自己的操作技能和自己的理论知识,熟练自己的本质工作,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和负责,更加细心地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第二,态度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只有端正自己的态度,清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踏踏实实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有所进步,岗位技能才会一步步提高。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自己做了深刻的反省,我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觉悟,请领导相信我!
至此 敬礼!
检讨人:xxx 2013年6月2日篇三:东坝监管所过期食品专项检查工作总结 东坝监管所过期食品专项检查工作总结
为确保群众饮食安全,东坝监管所根据县局工作部署,两人一组,分两个小组对辖区流通食品经营户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以过期食品检查为重点的食品安全大检查,一查许可证。检查经营户食品流通许可证是否齐全,是否在有效期之内,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确保经营者资质,把关流通食品销售环境。二查票证。检查食品流通经营户“索票索证”制度的落实情况,经营户进货的把关情况,把关进货链,方便食品问题溯源。三查标签。检查食品标签是否齐全、符合规范。重点检查预包装食品名称、成份、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生产许可证编号;散装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应在装盛器皿上标明,方便消费者查看、食用和保存食品。四查范围。检查食品经营户是否超范围经营婴幼儿配方奶粉,督促超范围经营婴幼儿配方乳制品的经营户提升其经营环境、建立婴幼儿配方奶粉专柜,并向登记机关申请增加经营项目。此次检查,我所共出动执法人员45人次,检查经营户300余家,发现食品流通许可证过期经营户23户,无照经营户8户,共下架过期食品30余袋、过期饮料63盒。对四家过期食品的经营行为启动了简易处罚程序,共计罚款2800元。东 坝 监 管 所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日
第四篇:餐饮食品客诉处理
客诉处理手册
1.客人排队等点单抱怨等太久
处理方法:跟后面顾客打手势并说:不好意思,请稍等一下。这边点单马上结束了!不可催促正在点单的客人;
2.客人抱怨出单太久
处理方法:您好,请问您的饮品是几号?我帮您看下!查看此单的进度并回复顾客:还有XX杯就轮到您了,因为我们是手工现摇,会稍微慢些!您可以先看会MV/演唱会,好了我们会叫您!并致歉!
3.客人投诉服务不好,要求开除员工
处理 A.了解情况,当事员工当面致歉,店长应代表向其表示歉意。
B.委婉告知顾客,对于员工,餐厅会有相应的教育和处理方式。
C.我们希望通过加强培训,让员工改善自己的工作和服务质量,以期为消费者提供更
好的服务
4.如果顾客收银员的促销服务产生反感和抱怨,如何取得顾客的理解?
对于新品或正在促销期的饮品进行促销时,应坚持一次促销的原则,不要反复或对多种产品依次向顾客建议促销,以免引起顾客的反感。
如果引起顾客的抱怨,向顾客表示真诚的歉意并告诉顾客,我们促销的目的,只是让顾客尽快品尝到餐厅的新产品或在销售服务中给予顾客最大的优惠。
5.客人点完单要求换饮品
处理方法: A如饮品未制作,应客人要求更换
B 饮品若已制作完,如客人坚持更换,金额不大(低于10元)应给予更换;金额较大应
上报主管
6.客人投诉收银员点错单
处理方法:首先向客人致歉,后立刻更换.不可强行推销给客人。
7.客人投诉饮品里有不明物(异物)
处理方法:观察异物的形状(A.柠檬籽皮像指甲、白色的虫 B.茶叶渣像脏东西、虫以上2
种)情况比较多,跟客人道歉:不好意思,替您换一杯
如果客人提出索赔或在店里无理取闹,立刻上报督导处理。
8.客人担心我们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处理方法:A.我们门店的水源都是经过立升和爱惠普2道过滤,美国白宫和空军也是用这2
种过滤器;
B.所有原物料都是有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过的C.所有成品保质期一过就立刻报废
D.所有器具每天高温消毒
E.上班的人员都持有食品行业的A类健康证
第五篇:开展关于餐饮单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工作小结
〔2010〕第14号
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专项整治工作小结
2010年4月1日—30日,我所对辖区的食品添加剂市场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卫生监督人员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与使用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严肃查处了餐饮业消费环节中违反《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要求、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检查共出动卫生执法人员210人次,共检查餐饮370户次。检查中未发现我辖区餐饮经营单位使用非法食品添加剂的现象。
下一步我所将继续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并把工作做细做实,杜绝使用不合格食品添
加剂和超范围超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切实保证食品的卫生质量,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安全。
二0一0年五月四日
抄报:市卫生监督所、区政府办、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抄送: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