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娄星区2011年“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情况的报告(精选)

时间:2019-05-14 08:0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娄星区2011年“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情况的报告(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娄星区2011年“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情况的报告(精选)》。

第一篇:关于娄星区2011年“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情况的报告(精选)

关于娄星区2011年及“十二五”期间

水利建设情况的报告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水利的投入”,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是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同时又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

根据中央和水利部“十二五”时期水利建设的精神,结合我区水利实际情况,我局制订了我区2011年及“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内容及主要任务。

一、主要工作任务

1、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

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定,国务院于2010年1月11日决定于2010年至2012年用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整个普查历时3年,分4个阶段。2010年为前期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普查方案设计、试点、开展培训和宣传动员等;2011年为清查登记阶段,主要任务是清查登记、台账建设和现场调查

等;2012年上半年为填表上报阶段,主要任务是普查填表上报、数据处理、审核验收等;2012年下半年为成果发布阶段,主要任务是普查成果验收、汇总发布、资料开发等。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0]4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一次全省水利普查工作的通知》(湘政发[2010]19号)文件精神,第一次水利普查范围广,涉及的普查指标数量大,包含六大方面八个专业的综合普查,工作流程分为4大阶段26个环节。普查对象包括全区所有河流湖泊、水利工程、灌区、重点经济社会取用水户以及水利单位等对象,普查工作极其艰巨。国务院和湖南省政府规定,全国水利普查经费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分别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湖南省水利普查办公室预算湖南省县级水利普查经费为499.48万元。为做好我区水利普查工作,娄星区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全区按每个乡(镇)2个普查指导员,每个村1个普查员,区普查办公室6个普查工作人员计算有关普查费用,全区水利普查经费需214.84万元,具体费用如下:(1)前期费用

前期准备费用42.74万元,其中培训费用19.94万元,设备购臵费9.8万元,宣传费用3万元,普查办运行费用10万元。

(2)清查费用

清查阶段费用152万元,其中普查对象清查登记135万元,抽查及数据审核录入汇总1.8万元,建立台帐7万元,成果验收1.2万元,清查对象补录1.8万元,水土流失及侵蚀沟道野外调查3.8万元,水土流失及侵蚀沟道分析汇总1.4万元。

(3)填表上报费用

填表上报费用20.1万元,其中普查员填表12.6万元,普查员、指导员审核1.5万元,县级普查机构会审0.8万元,县级数据录入、审核级1.2万元,数据平衡处理0.4万元,县级普查成果汇总、协调与上报3.6万元。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经与省水利厅和市水利局多次协调,省水利厅批准同意我区“十二五”期间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指标8.36万人,工程总投资651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761万元,省、市、区地方配套资金2758万元。

2011年我区拟计划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万人,工程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00万元。

3、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十二五”期间规划对全区2座小Ⅰ型水库(流石塘水库、红卫电站水库)、22座小Ⅱ型水库(铁丝塘水库、天壶

水库、谭溪水库、小田水库、松江水库、松树水库、栗冲水库等)进行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683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41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415万元。

2011年我区计划对全区2座小Ⅰ型水库(流石塘水库、红卫电站水库)和2座小Ⅱ型水库(义坪水库、小田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148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4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740万元。

4、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十二五期间计划总投资1977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867万元,地方配套资金7912万元。重点改造泵站385座,新建雨水集蓄山塘120处,配套小型灌溉渠道60千米,对4100口山平塘进行清淤,新建水窖200处及配套输水管道480千米,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8处、小型灌区渠道加固防渗639km。

2011年我区计划对300口山平塘进行清淤,工程总投资22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10万元。

5、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十二五期间我区计划总投资82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1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100万元,实现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基本完成。规划涟水河流域规划整修骨干河道26 km,孙水河流域总计规划整修骨干河道18 km,春溪河流域规划整修骨干河道3.5 km。

2011年我区计划对孙水河流域石埠桥段河堤进行加固,工程总投资5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00万元。

6、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十二五期间计划总投资18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9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900万元,全区计划治理水土流失总面积35.8 km,重点做好“涟水河流域”和“孙水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综合治理工作。

7、双江水库工程

十二五期间计划总投资24136万元,其中中央及省投资14482万元,地方配套资金9654万元,搞好双江水库灌区配套工程和双江供水工程。

双江水库灌区配套工程建设总投资7336万元,设计灌溉面积5.3万亩,灌区范围涉及娄星区涟水河以北的双江、杉山、小碧、石井和经开区的西阳、涟滨等乡镇及涟源市的渡头塘乡。

双江供水工程总投资16800万元,设计日供水能力3万m,年供水能力1100万m,水质为Ⅱ类,解决城区15万人的用水问题。计划成立娄底市娄星区水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此项目实施。

8、防洪减灾规划

十二五期间规划总投资221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400

2万元,地方配套资金810万元。我区规划将全区各类主要防洪工程的防洪标准提高到二十年一遇以上,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确保山洪易发区群众财产安全。新建山洪灾害预警防报信息自动化监测系统,包括布设远程监测站点和终端接收平台,以及新建防汛抗旱调度指挥中心。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时期,是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我局按照省、市水利部门的安排和部署,一是全力做好娄星区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二是要按照中央水利工作新的要求,抓紧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规划的编制工作和可研、初设等前期准备工作,实施和储备一批重点项目。

但当前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1)水利普查工作已经在全国全面铺开,全国各地同步进行,按照湖南省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水利普查培训工作必须在2011年1月20前完成县级普查员培训,同时,水利普查历时三年,普查牵涉面广,技术含量高,需要区政府高度重视和财政、建设、国土、统计、农业、林业、各乡(镇、办事处)政府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

配合以及需要第二次国土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的资料,目前我区普查经费和各个部门的资料没有到位,普查工作还未引起区政府及各部门、乡(镇、办事处)政府的重视。

(2)按照水利建设基本程序,十二五期间我区的水利投资项目都要通过有设计资质的设计部门进行规划设计,并且要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立项审批,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前期费用的落实是争取项目立项的重中之重,项目前期费经费投入较大,如每座水库除险加固设计、评审等费用就需要30万元,仅20座水库除险加固的前期费用就需要600万元,目前我局经费奇缺,无力承担项目报批前期费用。

(3)需要各级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我区水利建设项目大部分要与发改委、财政等部门联合行文上报,甚至还需要区政府行文上报和政府出具配套资金承诺函,项目实施时需要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项目所在地乡(镇、办事处)政府的全力配合才能顺利进行,但在我们一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施工环境不优,少数乡(镇)不是很支持,提出要工作经费等条件。

(4)水利建设项目区配套资金不能到位,导致一些项目无法按设计要求完工,达不到项目设计效益。

(5)区抗旱服务队和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水利站的水管体制改革工作还未实施。根据娄星政办函[2008]55号《关于转发娄星区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精神,明确了我区12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包括白马灌区娄星区中心站、双江水库管理处、区抗旱服务队及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水利站,均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即第一类事业单位)。但在2008年,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只部分完成了白马灌区娄星区中心站、双江水库管理处2个单位的水管体制改革目标任务。而我区抗旱服务队和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水利站的水管体制改革工作仍未启动,导致基层水管单位存在着管理队伍不稳定,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渠道不畅,资金不足等问题。

三、请求解决的几个问题

(1)请求将娄星区水利普查经费214.84万元列入区财政年度预算,从2011年起按每年72万元列入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

(2)请求落实娄星区2011年水利项目前期经费200万元,建议将娄星区水利项目前期经费列入每年区财政年度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

(3)请求加大水利投资力度。一是水利部门征收的水利基金、规费按法律法规规定全额安排,政府不再征收调节基金;二是参照2010年第39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请安排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200万元。

(4)请求落实2008年第七次和2010年第一次区长办公会议纪要,从水土保持收费和地方水利建设资金中解决两

个中心建设资金200万元,两个中心建设项目将从2011年开始建设,建设时间为3年。

(5)请求以区政府名义出具文件,争取省财政直管县后市级水利配套资金,足额配套到位。

(6)区移民局工作经费列入区财政年度预算。(7)请求区政府出面,一是协调省、市发改部门的关系,争取双江供水工程项目立项实施。二是协调市自来水公司和涟钢的关系,将涟钢划为双江供水工程供水范围。

(8)请求尽快启动区抗旱服务队及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水利站水管体制改革工作。

娄星区水利局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一日

第二篇:高淳县“十二五”水利建设规划

高淳县“十二五”水利建设规划

前 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安全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水是高淳的魂,水是高淳的根。经过长期的水利建设和治理,我县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防洪体系和水资源供排系统,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恶化、洪涝危胁严重等问题依然突出。“十二五”期间,水利将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提高水利对全县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是全县面临的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根据《高淳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国家和省、市水利建设有关规划的要求,抓住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历史机遇,结合我县的水利发展的自身特点,编制我县“十二五”(2011——2015年)水利发展规划。“十一五”水利发展情况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县水利建设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依据高淳县“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治水理念,以“一线圩堤达标、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为重点,全面增强防洪除涝及应急救灾能力,增强了服务新农村建设及服务民生的能力,提高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水平,提升了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初步实现了服务农业生产的传统水利向保障经济结构调整、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水利转变。“十一五”期间,我县水利建设累计投入7.68亿元。1.1水利工程建设继续加快

“十一五”期间,我县积极争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主攻薄弱环节,继续加快了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1.1.1防洪保安能力增强

“十一五”期间,全县水利建设完成土方3910万方、石方10.36万方、砼10.21万方。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一线堤防达标工程建设(其中加固圩堤长170公里),拆建了茅东闸,对龙墩河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完成了水阳江水利血防工程、城西排涝站工程建设、筑城圩排涝站改造等工程,启动实施杨家湾枢纽节制闸、胥河整治工程。完成中沟以上配套建筑物400多座,加固改造一字排涝站、东风圩排涝站、永联圩西埂排涝站等重点泵站20座,完成各类堤防消险建筑物60座和一大批消险工程,实施大山水库、荆塘水库等11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消除了存在的险工隐患。1.1.2排涝灌溉标准提高

疏浚县乡河道145条,土方1489万方,疏浚整治村庄河塘1661条(面),疏浚土方1221万方,圩内河沟排涝、塘坝调蓄能力增强,村庄环境改善;改善排涝面积31万亩,排涝模数达0.65立方米/秒/平方公里;完成淳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05、2007、2008、2009工程,其中完成小型排灌泵站45座;实施2007、2008、2009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其中完成小型排灌泵站23座;完成了农村新八件实事56座小型泵站改造工程。修建防渗渠道148.04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推广水稻控制灌溉面积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5平方公里。全县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农田2.0万亩。渠系水利用系数达0.61。1.1.3水源工程建设加快

组织实施了《高淳县固城湖水资源保护规划纲要及分期治理计划》。新建和改造塘坝463座,增加蓄水830万方。完成村庄河塘清淤整治土方1221万方,水质、村容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1.2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了对全县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一是加强水资源日常监督管理。(1)经省政府批准设置固城湖、龙墩河水库等16个水功能区,定期检测,并发布水质状况简报。重点水功能区每月监测1至2次,并对固城湖进行了纳污量测算。每年发布水资源公报。(2)借助河海大学力量联合编制了《高淳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和《高淳县固城湖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二是推行取水许可制度。全面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退水水质论证制度,对非农取水企业实行年审,年审率100%,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三是全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创建了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4个、省级节水型灌区2个、南京市节水示范项目5个、南京市农业节水示范点1个,年节水量可达2200多万吨。四是加强水资源保护。根据《高淳县固城湖水资源保护规划纲要及分期治理计划》,全县关闭和搬迁了86家对固城湖具有水污染的企业,对固城湖内外源实施综合治理和长效化、规范化管理,清理固城湖取水口淤泥43万立方米,打捞黄丝草2.1万吨。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将固城湖等水域480多艘船只迁移到官溪河集中停靠,依法取缔了船户的水上餐饮和水产品经营行为,并实行长效管理。五是与南京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启动了“高淳县淡水养殖污染负荷计算及环境承载能力研究”。1.3依法治水得到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我县水政执法队伍认真履行职责,全面落实水行政执法责任制。一是根据县阳关办《关于开展行政权力事项清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了清理,并建立了权力阳光网上运行系统。二是积极开展水政监察队伍规范化达标建设,九个水政监察中队全部达标,完善了水政执法组织网络,夯实了基层工作基础。三是积极查处水事违法案件,维护水事秩序。水政执法队伍定期进行执法巡查,对危害堤防、河道安全的水事违法案件进行严肃查处,结案率达90%以上。四是严格依法进行行政审批,实行权力阳光网上平台运行,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五是每年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纪念活动,深入开展水法宣传“上街头”、“面对面”等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水事法律法规及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的相关知识,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同时,以县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1.4水利工程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水利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具备了同时组建3个项目法人机构,工程施工和监理招投标率达到100%,设计招标开始试点。绝大多数项目建成后投运,经过一个汛期后完成竣工验收。

加大水利工程管理力度,实现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实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提高养护水平;逐步建立健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以县政府的名义出台了《高淳县淳东灌区管理暂行办法》、《高淳县小型水库管理暂行办法》《高淳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办法》、《高淳县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办法》,县水务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相应的考核办法。按照分级分类管理,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人员、筹措管护经费,以不同方式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农村河道按照“县河县管、镇河镇管、村河村管”的原则明确管护责任,各镇、村将河道保洁、垃圾清运、道路维护、村庄管理等统筹安排,与河道管护人签订管理责任状(或管护合同),明确任务,落实管护经费,责任到人;农村泵站按规模和受益范围,明确管护责任,一般规模较大、受益跨村的泵站由镇级负责管理,目前,我县每座泵站均有专门的管理技术人员,其中,圩区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圩局或机电站),山区由镇村落实专门的技术人员,人员相对固定,经过专业培训,业务比较熟练。全县树立了一批农水工程管理典型。1.5水利改革进一步深化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不断深化各项改革,为我县的水利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据市政府《南京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完成了“出台意见(方案)、分类定性、定岗定编、经费测算、经费落实、内部改革、管养分离”等改革工作,并通过市级验收。全县水管单位全部定性为公益性或准公益性事业单位。

农村水利改革取得新突破。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遇到的难题,积极尝试建立新型用水管理组织,推进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机制创新。根据《关于印发〈南京市镇街机构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积极推动水利站体制改革,求得水利站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人员经费无保证等问题尽快有效得到解决。1.6水利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十一五”期间,水利科技工作紧紧围绕水利现代化建设这一中心,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引进和推广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于水利事业的各个领域。开展了《淳东灌区(低丘)节水改造关键技术和节水模式研究与应用》和《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综合评价研究》,并分别获得了江苏省水利厅水利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二等奖。从2008年起,与河海大学合作,承担了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在淳东灌区开展的WRSIS改进系统在我国南方水旱轮作区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研究专题,同时,开展了省水利厅重点科技项目《WRSIS系统在淳东灌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及示范推广》和《南京淳东灌区稻田水循环节水净化系统研究与应用》。发表水利科技论文11篇。新增水利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9人,水利科技队伍得到壮大和提升。1.7水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水利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各项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得到加强,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一是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保安问题尚存。由于我县地理位置特殊,极端天气频率与强度的增加,加之防洪薄弱环节仍未彻底消除,水阳江流域治理工程尚未实施,涵闸排灌工程改建任务较重,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二是排涝标准相对不高,除涝压力突出。我县圩区排涝标准不高,平均排涝模数约0.65m/s/km,与省定标准差距较大。同时,圩内沟系淤积,32主要大沟拦网养殖,行洪不畅,固城湖冬春控蓄,沿湖圩田积水不能自排,一旦遭遇大暴雨,圩区农田除涝问题压力很大;三是农田设施比较薄弱,工程效益衰减。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初建成的,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加上经过多年长期运行,已全面进入老化期。涵、闸、桥等建筑物工程设施严重老化损毁,年久失修,带病运行,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排灌泵站机电设备陈旧,老化失修,效率低下,削弱了农村的抗灾能力,降低了农业的产出效益;四是灌溉水源浪费较多,水质环境亟待改善。农业灌溉仍然存在大水串灌漫灌等现象,具体表现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高,全县平均仅为0.60左右。农村水环境由于农业的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垃圾倾倒河塘等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农村河道、沟塘水质下降,需要多个部门、各个方面联合进行综合整治,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改善农村水环境,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重点水源工程还需整治;五是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岗位责任落实不力。全县各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相当一部分镇村人员、经费不落实,责任不明确,导致工程管理不到位,效益发挥不充分。同时,水利投入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管养分离”推进不力,“两费落实”工作仍需进一步做好。

根据2011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今后一段时期,中央将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也相继以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因此,“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县水利大投入、大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我们要根据全县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结合“十二五”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抢抓大兴水利的重大历史机遇,融入全县发展大局,全力做好“水”的文章,明确“十二五”发展的方向和投资重点,做到大力推进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利保障。“十二五”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围绕经济繁荣、生态文明、文化灵秀、和谐安康的幸福高淳,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全县经济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经济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年均增长20%左右,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与之适应,并适度超前。2.1指导思想

“十二五”水利发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加快建设“实力、活力、魅力、合力”高淳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以积极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水利发展方式为主线,依靠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加强工程建设,坚持科学规划、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强化依法行政,统筹推进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的全面发展,有效地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生态富裕和谐的幸福高淳提供坚实水利保障和优质服务。2.2发展目标

经过几十年来的长期水利建设,尤其“十一五”的水利发展,以及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我县水利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对“十二五”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体发展目标:以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动力,以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为目标,加强水利防洪基础设施和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管理,做好以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的水资源保护工作,按照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努力推进水利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致力构筑全县防洪除涝减灾、水资源有效供给、水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利工程新型管护四大保障体系,真正做到“安全水利贯穿始终,资源水利不断推进,环境水利力度加大,民生水利更加突出,生态水利效应彰显”,全力保障全县经济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2.2.1防洪堤建设标准

水阳江沿线圩堤顶高程15米,顶宽10米,内设两级平台,达到20~40年一遇标准; 固城湖、石臼湖圩堤顶高程14.5米,顶宽8.0米,内设二级平台,达到20~40年一遇标准;

太湖湖西片圩堤标准9.0米,顶宽4.0米,达到20年一遇标准;县城防洪达到50年一遇标准;重点城镇防洪达到20~40年一遇标准。2.2.2排涝建设标准

我县属苏南不发达地区,按省定标准达到20年一遇标准,排涝模数达到1.1-1.4m/s/km,圩区确保日雨200毫米两日排出不成涝。2.2.3抗旱建设标准 32按省定标准取灌溉保证率90%,水田种植区,规划灌溉模数每万亩不超过2.0m/s,农业用水达到100天无雨保灌溉水源标准。2.2.4水源供给标准

初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全县水资源有效供给保证率达到80%以上,城镇及工业供水保证率达到100%。2.2.5水质保护标准

全县主要湖泊、水库、供水河道水质状况有明显好转,水生态环境有较大的改善。其中水功能区Ⅱ类标准1个、Ⅲ类标准9个。“十二五”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

根据全县水利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求,经估算,“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投资14.688亿元,其中:防洪除涝减灾(城市防洪)工程体系8.00亿元,水资源供给工程体系5.688亿元,水生态环境工程体系0.80亿元,管护工程体系0.20亿元。

3.1建设高标准的防洪除涝减灾工程体系

33.1.1水阳江及固城湖、石臼湖流域治理

依据《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实施水阳江近期防洪治理工程,继续完善两湖堤防建设及通湖河道综合治理,基本建成水阳江流域防洪体系。至2015年,水阳江流域防洪标准达到20-40年一遇。“十二五”期间实施的主要工程:水阳江干流水阳镇、大花滩段开卡扩挖,河道疏浚,新建水碧桥闸,拆建杨家湾闸,工程总投资6.96亿元(其中江苏省高淳县约2.3亿元左右)。同时,积极抓住机遇,进一步组织实施水阳江下游段中期防洪治理工程。加快固城湖、石臼湖流域综合治理,全面解决防洪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圩区防洪能力。

3.1.2蛇山、相国大型泵站改造

全面改造大型泵站,“十二五”期间计划改造蛇山、相国大型泵站2座,改造流量53.4m/s,总装机4480KW。其中,砖墙相国泵站改造流量17.3m/s,装机1615KW;蛇山泵站改造流量36.1m/s,装机2865KW。3.1.3中小河流治理

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十二五”期间计划对漆桥河、港口河、狮树河、蛇山港等进行综合整治,主要工程内容为加固堤防、建筑物消险、河道清淤等,整治长度约60公里。3

333.1.4水库除险加固及堤防消险

依据新一轮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十二五”期间完成九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计划对尚义三号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结合历年防汛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和险工险段,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有计划地对险工险段进行除险加固。3.1.5城市防洪除涝

进一步完善全县新老城区防洪总体规划,分年实施县城主要防洪除涝工程。实施石固河疏浚工程,建设城西排涝站二期工程及水利工程景观带。结合芜申运河工程建设,整治县城防洪堤,确保县城防洪排涝安全,确保县城防洪达到50年一遇标准。重点城镇防洪达到20-40年一遇标准。

3.1.6防洪除涝非工程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水情、工情、灾情信息系统,完善传输手段,实现防汛指挥决策及管理的现代化。同时,加强防汛抢险机动队伍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避险能力。强化涉水建设项目监督管理。

进一步完善以防汛抗旱信息收集、预报预警系统建设、防汛防旱应急能力建设、洪水预报调度及资源化利用、洪水风险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防洪除涝非工程体系。3.2形成有效的水资源供给工程体系

按照市、县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着重围绕服务保障现代农业“1115”工程和农业园区开发建设,为高标准农田提供优质的灌排服务,为经济林果强化水源保障,为高效养殖畅通水系、改善水质,为设施农业配备高效节水灌溉体系。进一步加强项目资源整合,实行单元治理,连线成片,典型引领,整体推进,打造农田水利建设重点片区。3.2.1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着力加强以小型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新投资机制,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导、市场化筹资与引导群众投劳投资相结合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机制和管护机制,全面提升我县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全力保障全县粮食生产安全、农民收入增加、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建成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区。“十二五”期间,建设塘坝178座,新建、改造排灌泵站100座,建设涵闸70座,新建防渗渠道150公里,改造排涝沟100公里。3.2.2灌区改造

在完善“蓄、引、提、调”灌溉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健全农田灌溉渠系和配套建筑物,提高丘陵山区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主要实施小型灌溉站更新改造、灌溉渠道护砌、引水河道疏浚、蓄水塘坝扩容兴建,以及打造丘陵山区特征的农村水环境示范村等工程内容。

围绕市农业“1115”工程和县农业三大园区建设,集中连片,集中投入,打造亮点,形成规模。重点实施茅东闸--淳东灌区配套改造,分布于东坝、桠溪、固城、漆桥等四镇。“十二五”期间,灌区治理工程共更新改造灌溉泵站87座,流量18.0m/s,完成渠道护砌93公里,新、扩建蓄水塘坝100座,实施引水河道疏浚整治15公里,配套小型建筑物200座。

3.2.3圩区治理

围绕“挡得住、排得出、降得下”的目标,以圩区为单元,开展圩区标准化建设。主要实施圩内外河道、沟系疏浚整治,排涝泵站更新改造,涵闸等小型配套建筑物改造,以及打造河网圩区特征的农村水环境示范村等工程内容。

“十二五”期间,对永胜圩、永联圩、团结圩、跃进圩、朝阳圩和天保圩等7个圩区进行重点治理,更新改造排涝泵站18座,流量43.0m/s,沟系疏通95公里,配套建设小型建筑物300座。同时,着力疏通水系,改善水体环境,对狮树河、砖墙河等内河进行疏理整治。

3.2.4节水灌溉建设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围绕服务设施农业和都市城郊型农业建设,加快现代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步伐,努力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致力打造节水型农业,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主要实施防渗渠道建设,推广喷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

“十二五”期间,建设节水灌溉治理区3个。主要建设东坝镇游子山、青山村节水灌溉治理区、桠溪镇瑶宕和新塘村节水灌溉治理区,共建设喷滴灌区6000亩、渠道防渗区23500亩。

3.2.5小流域治理

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小流域为单元,加大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力度,通过坡耕地改造、生态修复、农田整治等措施,着力打造生态小流域,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十二五”期间,治理漆桥镇茅山小流域、桠溪镇跃进和大荆山、东坝镇付家坛、固城镇蒋山小流域共5个,治理面积56平方公里。

333.2.6丘陵山区水源工程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灌溉保证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快灌溉水源工程建设,改善丘陵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是农村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

“十二五”期间,全县新建、扩容塘坝500座,新增蓄水750万方,完成土方400万方。

3.2.7农村河道河塘疏浚

按照恢复农村河道河塘“引、排、蓄”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工作,提高水资源的调节配置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十二五”期间,治理河道320公里,疏浚土方850万方;清淤村庄河塘1150个,清淤土方1100万方。

3.3初显维持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环境工程体系 3.3.1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一是严格实施“三条红线管理”。制订《高淳县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管控规划(方案)》,建立指标体系。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制订用水效率红线,遏制用水浪费。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考核制度,各镇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县水务局会同相关部门对各镇水资源节约、保护等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各镇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内容。二是建设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县。单位GDP用水量递减率达10%,“十二五”末期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80立方米以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75%以上,非农业取水计量率及灌区渠首计量率达100%,90%以上的非农取水实行远程监测,实行固城湖水质自动化监测系统资源共享。3.3.2加强饮用水源地建设

固城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到省级标准,镇级水厂自来水管网接入县自来水公司管网,实现全县统一联网供水。同时,通过通湖河道综合治理、人工湿地建设、生态景观建设、引水换水等措施,维护固城湖水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固城湖作为我县最重要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维持着全县70%以上的饮用水和82%的农田灌溉用水,是我县40多万人民的“生命之湖”。随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固城湖富营养化渐趋严重,水质明显下降,为加强固城湖水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十二五”期间,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固城湖水环境忧患意识。二是进一步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巩固固城湖围网、网箱养殖、水上餐饮取缔工作成果;提高调水引流和保水蓄水能力。实行水质动态监测与生态引水补水联动机制,适时利用杨家湾闸、蛇山抽水站和茅东闸进行调换水,将优质的水阳江水引入固城湖,改善水质;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继续实施以固城湖取水口为中心的清淤工程和水草打捞工程;在新建杨家湾闸建立水质自动检测系统;五是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科学管理、合理调度,减少秋季蟹塘尾水进入固城湖造成二次污染;严格按照标准,将固城湖建成省级规范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三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大监督、监察力度,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机制和现场检查,坚决打击破坏固城湖水资源、水环境的违法行为。四是加强备用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在石臼湖逐步开展清除围网养殖,加强蛇山抽水站的日常维护,确保其运行正常。3.3.3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完善水功能区管理制度,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河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组织开展排污口普查,编制排污口整治规划,严格审批新增入河排污口,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建立河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定期组织开展重要河湖的健康评价。建设引水配套工程,减少养殖尾水直排固城湖,对镇区水域进行治理和美化。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严格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以丘陵山区小流域为单元,结合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措施,实行山、水、田、林综合治理。3.3.4节水型社会建设

调整农业布局和生态结构,建立固城湖圩区生态农业区、石臼湖圩区生态农业区、丘陵岗地生态农业区和湖西灌溉总渠流域生态农业区4个生态农业区;开展湖西灌渠节水改造工程;分别在淳溪镇、桠溪镇、固城镇、东坝镇建立4个农业节水示范区;推广节水灌溉面积175500亩。严格计划用水管理,深入开展学校、家庭、企业等各类节水创建活动,逐步开展对全县主要企业(单位)重复利用水系统的改造更新,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节水型企业用水量占工业总用水量的60%以上。3.3.5水资源开发利用

以固城湖、龙墩河水库、胥河、官溪河、水阳江等骨干河湖为水环境重点整治保护对象,重点建设胥河带、石固河带、官溪河带、漆桥河带。在淳溪镇范围内构建固城湖小湖区滨湖景观带,官溪河—固城湖—石固河—环北河城区四周滨水环,官溪河、石固河和环北河景观带。

3.3.6强化依法治水管水

健全水法规和配套制度体系,修改完善《高淳县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实施细则》、《高淳县水资源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费、水利工程水费的征收,出台超定额累进加价的标准及实施管理办法,开展节水奖励政策方面的研究和制订。成立用水者协会,鼓励农民参与水量分配、水价制定等决策。加大河湖岸线及水域资源开发利用、取水和入河排污口设置违法违章行为执法力度。3.4建设工程管理新型管护体系

健全机构,理顺关系,明确管理职责,确保水利工程管理顺利进行;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水管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管养”分离,落实管护经费;健全水库长效机制,争创市级水库管理单位;开展水管单位管理考核,龙墩河水库、茅东闸、杨家湾闸管理所争创省级水管单位;完善管理实施,推广先进管理模式和操作方法,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力度,转变思维,开拓思路,敢于创新,使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加强河湖管理,加大《南京市水库湖泊管理保护条例》的宣传贯彻,加强行业指导和管理执法,在保护好水资源的前提下,有节制地利用部分水利工程资源。贯彻分级管理职责,完善水库湖泊管理考核制度,建立水库湖泊管理的绩效挂钩制度。

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创建和水利旅游风景区创建为抓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制度,继续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的“常态化、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建设,重点加强固城湖、石臼湖、龙墩河水库、茅东闸的管理标准化建设。

加强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全县水利服务体系充分履行职能,推进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切实发挥水利服务改善民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十二五”水利发展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全县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投入多、任务重、难度大。要实现水利建设目标,必须按照“三水”统筹的理念,全面提高圩区防洪排涝标准,确保防洪安全;全面提高山区蓄水灌溉标准,大力开展水库、当家塘建设,增加蓄水库容;继续推进县乡河道(山河)和固城湖清淤工程,保蓄水源,增加调蓄能力;全面推进村庄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建设,改善农村水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发挥水利工程作用,逐步形成土方建设与防洪保安、环境整治相结合,工程建设与景观建设相结合,改善民生,体现水利为生产、生活、生态服务的目标。

4.1加强组织领导,履行政府职能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进一步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摆上突出位置,把加快水利建设放在基础设施的优先领域,协调联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水利部门要全力以赴,抢抓机遇,从前期工作到立项审批、从资金筹措到移民安置、从开工准备到建设管理,真正做到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加强协调、扎实推进,确保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及时组建项目建设处,确保工作责任到人,落到实处。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县上下关心支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浓厚氛围,为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4.2抓好前期工作,完善项目储备

前期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也是争取项目立项和投资计划的关键。把前期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专门班子,整合技术力量,制定工作计划,落实有效措施,确保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提供前期工作保证。同时,加强前期工作中的协调,特别是涉及到土地预审、移民规划等。依据规划,认真做好项目库工作,完善项目储备,实行动态管理,分年组织实施。4.3创新投入机制,多方筹措资金

建设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是保证重点工程建设的基本条件。一是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县级政府可用财力的2-4%用于水利建设,落实10%的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15%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用于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等有关政策,县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有明显提高。优化水利投资结构,加大对水利工程、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投入。二是落实政策措施。收足用好防洪保安资金、水利建设资金等用于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专项资金和规费,保证中央、省、市、县出台的一系列增加水利投入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位。三是发动群众参与。按照中央政策精神,对于群众直接受益的水利工程,正确运用农村“一事一议”政策,建立农民投工投劳水利建设的有效机制。四是探索投融资机制。积极通过采取组建县水务投资公司等办法,多渠道解决资金配套问题,保证工程建设需要。4.4严格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安全 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认真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在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强化“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切实抓好工程建设实施计划和节点工期的协调、督查和落实,加强对工程建设计划、资金、质量、安全、基建程序执行情况的督查,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按计划推进并及时组织验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程序,加强资金使用监督,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生产安全”。4.5强化水利法治,推进依法行政

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大力开展阳光行政文明执法创建活动。加强水政监察队伍建设,严格水行政执法,重点加强河湖岸线及水域的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资源和水利规费征收等执法检查,维护正常水事秩序。按照“依法、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行使行政权力,增强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约束。简化审批程序,强化后续监管。加强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4.6加强队伍建设,保障事业发展

适应水利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快提高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切实增强水利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稳步提升人才总量,不断改善人才结构,逐步建立一支适应水利改革发展需要的作风过硬、素质精良的人才队伍,保障水利建设事业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基层水利站建设,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理顺基层水利管理体制,落实人员经费,加强政策扶持,激活运行机制,加大基层水利站职工教育培训力度,提升服务农村水利建设的能力。

第三篇:娄星区范文

万宝镇: 旅游资源

天籁寺位娄底市区旅游规划的重点区域,座落在万宝镇群益村仙女寨醒石山,从娄底汽车南战出发径直只有10多分钟的路程。天籁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清代重臣曾国藩曾在此为母祈福,将圣岩洞改名为天籁岩,并提下了“有意烧香何必远朝南海,真心向善此处便是灵山”的佳句、毛泽东主席少年时期也曾游历余此。这里已成为了娄底城郊一个集宗教、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圣地。天籁寺所在的仙女寨风景优美,绿树成荫,自古留下了“仙女岩”、“仙人下棋”等近十处带有传奇色彩的景观,在山顶从南面可俯瞰万宝镇全貌,北面可远眺娄底城区新貌,也可俯瞰清澈碧绿、宛如飘带的孙水河。随着万宝镇大力推进城镇建设和旅游三产建设步伐,天籁寺的硬件设施建设显得更加宏伟壮观,处于最高处的大雄宝殿正在抓紧全面装修,整个天籁寺扩建工程已完成整体设计,正在筹建和报批,建成以后将成为娄底范围内最具规模的佛教寺院。天籁寺的人气在近年内也日益兴旺,农家乐等三产服务设施也更加完善,平均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游客到天籁寺游览和朝拜,最集中的月份每天游客达到了几千人,充分体现了天籁寺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和美好前景。

娄底石马公园简介

石马公园得名于旧称“石马山”,位于市区中心,与娄底新火车站相距0.5公里。公园东接新星路,南依湘阳街,西邻春园路,北连月塘街,总面积22.5公顷。内有水榭、亭台、山景等,将市区最高点纳入园内,供登高远眺。

公园设计是以山地为主的自然式园林,其中山地约占五分之三。石马山主峰高40余米,全园由游览观赏、娱乐休闲、服务管理三大部分组成。功能分区明确,动静有别,既互有穿插,又互不干扰。

公园的景观布局:以石马阁为主景,御马湖为主体。石马阁为五层,高18米左右。御马湖面积50余亩。娄底观光果园简介

观光果园是娄底市“森林城”建设的一部分,果园开阔平缓,海拔在120~150之间,平均坡度为10,园内土地系石灰岩发育的红壤,土层深厚,肥力中等。果园地理条件优越,北面2处有闻名的仙女寨旅游区,那里有曾国藩题的“天籁岩”“东林寺”“天台”等古迹,果园是人们去朝拜游览的必经之路,南面紧邻万宝生态旅游区,果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回归自然,观光旅游的胜地观音望海简介

在舵手峰的山腰上,有一片灰岩林。组成一组奇特的景观。从百兽岭上的金龟坪望出。20余米高的观音石像立于群崖之上。观音发髻、头、脖、胸、腰等线条匀称,比例协调。一颗小树恰生在脖下,看上如一支佛扫。观音两眼眺望塞海,脚前有4块6米左右高的岩石,似4位前来求观音指点迷津的老翁老妪。前三位双手合十,抬头欲说。后三位似乎有点胆怯,簇拥在第一位之后,其样十分虔诚。娄底洪家山森林公园简介

洪家山森林公园位于娄底市娄星区北端的双江乡境内,与宁乡、湘乡、涟源等县市接壤,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8%,有植物84科436种。洪家山森林公园集山、水、洞、林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好去处。由120多座山头组成的洪家大山,层叠起伏、林木苍翠,空气清新、景致独特。另有险幽奇深的圣仙洞、保存完好的华池洞等人文景观,人杰地灵,民风淳朴。1997年,作为国家立项的娄底森林城项目的子项目,洪家山森林公园开始进行开发建设。2003年3月,省人民政府批准洪家山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娄底市娄星区成立了洪家山森林公园管理处和开发建设总公司,制定了“统筹规划、注重特色、分步开发、滚动发展”的方针。公园以森林生态旅游、休闲娱乐、避暑度假为主,兼有民俗、宗教和城市公园等特色。娄底希望以此带动娄星区经济发展,努力将洪家山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娄底乃至湘中地区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栖息地简介

娄底市境内森林植物面积广大,类型多样,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仅大熊山森林公园境内就已发现哺乳动物7目14科38种,已发现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7种,其中白颈长尾雉、云豹和金钱豹3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娄底娄星公园简介

娄星公园位于娄底市区,总面积为1092,其中建筑面积为14802,水面3462,占总面积的311%,陆地绿地面积552,占总面积的50%,陆地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全园以植物造园为主,现有乔木3300株,花灌木2100株,做到了常绿和落叶、乔、灌、花、草合理搭配,四季有花,景色优美。

娄底神童墓简介

神童幕位于娄底市杉山镇泉福村豹子洞前,宋代神童贺德英,7岁能作诗文,12岁参加神童试,宋理宗在皇宫里亲自监试,贺德英得第一名,获神童之称。贺德英死后,葬于妙笔峰下的神童湾。如今墓冢犹存,墓碑林立。

长寿瀑、灵龟石简介

据清代嘉庆年间编纂的《安化县志》记载,仙人府以前叫“灵龟洞”。其因是洞内瀑布下有灵龟状巨石,故名。长寿瀑和灵龟石均在“乐仙宫”内。瀑布的形成是仙人桥下有一小溪流至“乐仙宫”洞沿时,被一块石头分成两股,然后沿悬崖飞下,形成武陵源天下山上的鸳鸯瀑。游客如爬上“灵龟”,站到瀑布后,极目“聚仙厅”时,不但觉得自己进了花果山的“飞帘洞”,而前面是一片“月朦胧,鸟朦胧”的感觉。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赞洞内飞瀑:“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喷壁洒素雪,空蒙生昼寒。”

娄底妙笔峰景区简介

娄底市郊4公里许,有一座险峻的山峰。山峰从底部均匀上缩,尖端如削,远看就象一枝饱蘸翰墨的毛笔,故名“妙笔峰”。山上古木参天,修竹拂云,泉韵清幽。山麓有一石岩,名“豹谷洞”。每当残月西沉,东方露白时,洞口白雾飘缈,恍若仙境,古人名为“豹洞晓雾”,为旧时娄底八景之一。

妙笔峰下神童湾,有一墓冢,墓碑耸立,青草萋萋,这就是宋代神童贺德英之墓。史载宋代此地有一孩童名叫贺德英,7岁能作诗文,12岁参加神童试,宋理宗皇帝亲自监试于宸殿,贺德英得第一名,获神童之称。前人登临此地,怀古幽思,多有题咏。有诗云:“空谷居然小洞天,云埋荒冢草芊芊。十三人里推才子,四百年来有谪仙。莲炬烛穷身外境,芒鞋踏破岭头烟。祗今犹说栖文豹,谁是留皮继古贤”。

娄底涟壁书院简介

建于1745年,为湘乡四大书院之一,1825年由老街望湘门之东迁观化门左侧,仿岳麓、城南书院模式,建有孔庙,占地面积约202,主体建筑有前后两殿和东西书斋,门楣有曾国藩手书“涟壁书院”的匾和“涟水湘山诸有灵,其秀气必钟英哲;圣贤豪杰都无种,在儒生自识指归”的对联,现仅有书院旧房和碑刻11块。

娄底仙人府景区简介

仙人府景区主要景点有洞中飞瀑长寿瀑,洞中一线天,世间绝景三孔立交仙人桥、洞内舞厅、南天门、东方维纳斯等。神仙桥景区以一个极其高大宽敞的仙人洞为主景区以内还有天弹待发、迷魂巷、炮台峰、断头台、元帅勒马、慈母背子等景观特色:众多神奇传说游玩线路:洞中飞瀑长寿瀑,洞中一线天,世间绝景三孔立交仙人桥、洞内舞厅、南天门、东方维纳斯。

娄底娄星阁简介

是一个正在兴建中的游览地,共占地9万m2,另有水面6万m2,亭台楼阁,装点园中,小桥流水,百花争艳。

娄底圣仙洞简介

圣仙十八洞位于离娄底市中心约27公里处的双江乡,十八洞以圣仙洞、子牙洞、白果洞居首。分布在两公里的游览线上。洞内钟乳奇特、石笋挺拔、阴河密布、神秘莫测

圣仙十八洞:正宫殿、观音殿、水晶殿、万家灶、千层塔、大象厅、玉兰园、瀑布岩、葫芦台、阳河口、神龟潭.隐龙宫、舍身岩、南天门、北天门、银河口、地狱洞、迷人洞

蔡和森同志纪念馆简介

该馆位于双峰县城复兴路与书院路交汇处,1987年7月1日建成开馆,总建筑面积1624平方米,正门上方是聂荣臻元帅题写的“蔡和森同志纪念馆”馆额。馆前为蔡和森广场,竖立9米高的纪念碑,碑文由陈云同志亲笔题写,顶层为蔡和森同志立身塑像。馆内陈列有蔡和森同志从青少年时代勤奋学习到为中国革命奋斗终身的文物、照片、著作等140多件。1995年3月30日,蔡和森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馆前蔡和森、向警予、蔡畅、葛健豪四人群塑破土奠基。同年,该馆被确定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

娄底观化古井简介

观化古井是一个自宋朝以来远近闻名的泉井,该泉井面积不大,为一方形池塘,其水冬暖夏凉,清澈见底,四季不干。井上有石拱桥,冬季井上热气腾腾,桥隐现于雾气之中,很像长虹,现在保护良好。

黄罗湾景区

景区简介:

过塞海西天门,视野豁然开朗。一陡峭壁气势恢宏、巍峨壁立,似一道汉代长城矗立眼前。峭壁断层面近于直立,与河床面相对高差最高处363米,水平错位200米左右,垂直断距00米以上。由于地表抬升,断裂带岩层破碎,岩溶强列,西盘断面直立挺拔,因风化剥蚀,断层上灰、红、白、黄、褐色彩绚丽,形成多姿多彩的奇异画面。人称“狮山画壁”。不少专家和游客认为可称“三湘一绝”,胜过武陵

源的“铜墙铁壁”和“十里画廊”。还有人认为狮山画壁是一部天然的《西游记》。狮山画壁下起一崖独耸的“望天蛙”,上至可饱览湄江风光的“祝云峰”,绵延10余里。其间,隔江对峙的“神龟崖”、“龙虾崖”,宛如尖牙指天的“尖牙峰”、有“屈子问天”奇石的“孟公垴”及侧身长吼的“狮子崖”。若沿崖脚徒步。右边良田万倾,左边悬崖欲倾。山势的变幻奇离,良田的稻浪滚滚,给人以许多诱惑与幻想。

仙人府景区

景区简介:

仙人府景区主要景点有洞中飞瀑长寿瀑,洞中一线天,世间绝景三孔立交仙人桥、洞内舞厅、南天门、东方维纳斯等

藏君洞景区

景区简介:

娄底藏君洞景区因景区的藏君洞而闻名,为一天然溶洞,传说削发为僧的明惠帝朱允炆在观音崖遭叔父“靖难军”的攻打,曾藏身此洞30余天,此洞

得名“藏君洞”。景区除藏君洞外,还有白玉楼、惠帝殿等

观音崖景区

景区简介: 为湄江门户。主要景点有流量4米3/秒的天下第一莲花泉,峰环成谷,崖高壁峭;观音崖,一代皇陵朱允墳墓,佛门古刹洞仙寺等。观音崖历史悠久,历来为佛教胜地,香火旺盛不衰。

贺国中故居:

贺国忠故居被列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区首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贺国中是我区双江乡新庄村人,16岁投湘军赵恒惕部当兵,19岁升排长,22岁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第4师司令部副官,参加北伐战争,23岁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毕业前的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五军第七团党代表、团长,第三大队队长,第三纵队纵队长,中共红五军军委委员。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腾代远组织平江起义,贺国中同时在浯口镇宣布起义。1929年6月湘赣边区特委和红

五军军委决定攻打安福县城,贺率部向敌强攻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5岁。其遗体葬于阵地附近云雾桥头,他的事迹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和娄星区博物馆均有陈列。

贺国忠故居在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同时,省政府也划定了贺国中故居以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为保护范围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30米处为建设控制地带。

贺国中故居建于清宣统年间,占地211平方米,正房八间,现已比较破旧,区博物馆已制定了维修保护方案,正在申请省有关部门解决专项资金进行修缮。

娄星区娱乐:

湖南涟钢振兴企业公司步步情歌舞厅 西雅图歌舞厅

湖南娄底市文化产业开发中心天天夜总

娄底爵士酒吧 99酒吧:

整个酒吧设计结合了欧式宫廷和后现代装饰于一体,宫廷瑰丽,惊人的开阔大气,非别地可以比拟,是一个极具文艺复兴时期纯熟艺术感染力的华丽大堂。现场灯光闪耀靓丽,配上最时尚的RNB、HIOHOP、HOUSE音乐元素,给全场观众带来全新的时尚感受与音乐

夜印象酒吧:

位于娄底乐坪街7号,是娄底市档次最高的娱乐场所之一,创新的酒吧演艺文化带给嘉宾非一般的独特娱乐享受

夜色KTV:

是娄底市一家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企业,本歌厅装修豪华高档,拥有先进的进口音响及点歌系统

欧拉拉量贩KTV:

位于湖南娄底市商业旺盛之处,共有包房48间。其音响系统选用了思达的全能K箱王三分频系列,其中80平方的特大豪华房配置了4只F-8032全能K箱王三分频音箱作主音箱,两只OK-802作辅助音箱,而为了更好地表现K箱王的特性,功放方面则选用了TT系列的纯后级功放及HK-2000前级处理器,此配置完全可满足可唱可Hi的功能需求;而40~50平方的大房选用了两只F-8032作主音箱,一对OK-802为辅助音箱,功放方面同样是选用了性能异常稳定的TT系列功放。而30平方以下的中房则两只F-8032全能K箱王音箱加TT-380及KH-2000就完全满足了其全部功能。

仙女寨生态旅游区

娄底市仙女寨生态旅游区位于娄底城区南郊,归属于娄星区大科办事处和万宝镇,是集旅游、观光、会务、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娄星区日益成为四方游客的旅游集散地。在加强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实施精品战略的带动下,娄星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仙女寨生态旅游区逐步迈上了规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成为湘中旅游版块的一个新的亮点,被喻为娄底的“岳麓山”。凡来娄底游玩的客人都会在这里真正领略到“湖湘大地,娄底最悠”的人间仙境

仙女寨生态旅游区占地面积15.8平方公里,距中心城区仅3公里,与娄底市政府隔河相望。景区内的旅游资源异常丰富,环境优美,鸟语花香。主峰仙女峰海拔580 米左右,是城区内的最高山峰。仙女峰山脉绵长,站在峰顶,放眼望去,城区景观尽收眼底,远眺水府,波光粼粼,好一派海天合一的景色。山下孙水河如玉带般环绕谷底,蜿蜒而过,水质清可见底,两岸丛林陡峭,层林尽染,轻柔漫舞,显得分外神奇和迷人,历有“小三峡”之美誉。河畔新边港自明清以来,即为繁华小镇,商贾云集,人声鼎沸。《湘乡杂志》曾有“日有千人朝拜,夜观万家灯火”之描述,记录了曾经的繁华。

仙女寨生态旅游区的主峰—仙女峰是城区范围内的最高点,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天上一位仙女,偶然路过此处,对此景色迷恋不已,就经常下凡到这山峰的一块大石板上梳头小憩。仙女峰故事便由此而来,山上草木繁生,郁郁葱葱,有寺、有殿、有洞、有塔,还有一段残旧的古寨城墙,似乎在向游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自唐宋以来,此处曾先后修建过仙女庵、天籁岩、七层宝塔、瑶池、圣母殿等景观。虽然在文革间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现在大部份都已按原貌加以修缮和恢复。著名的圣岩洞是一个天然的石灰溶洞,洞内怪石嶙峋,光怪陆离,各种石像栩栩如生。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到此游玩之后,心动不已,挥毫题名“天籁岩”,似有心旷神怡,聆听天籁之音之意,并附盈联一副“有意烧香,何必远走南海;真心向善,此处便是灵山”。

仙女寨生态旅游区,不仅是观光游览之胜地,还是方圆几百公里的宗教文化中心,此处佛光普照,灵气十足,年年香火不断,每逢宗教纪念之日更是香客如云,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山下的孙水河系涟水河支流,在娄底市境内河长24km,流域面积95km2,河水常年清绿,碧波荡漾,是娄底城区的主要供水源之一,故又有“生命河”、“母亲河”之称。近年来,随着“农家乐”在各地的兴起,在孙水河上,升起了好几艘集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船(无动力),河边有农家饭店,钓鱼山庄,是都市人节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提到农家乐,仙女寨景区的农家乐早成了娄底休闲旅游的一个品牌景点。其中较有名气的有三家:位于仙女峰上的醉仙楼,其竹制的小屋子,占地500多平方米,在郁郁葱葱的高山大树之中,显得小巧而又精致,虽一言不发,却带给人们宁静、惬意和工作之余的彻底放松,放眼望去,一览众山小,把酒临风,宠辱皆忘,人间有此佳景岂不美哉?

农家乐: 大新钓鱼山庄 方石渔村 浒石村时贤山庄 神农山庄 石井玉龙寺 水浒山庄

小碧同安大氹3000亩油菜示范基地

娄星广场:

坐落在乐坪街与氐星路、育才路的交汇处,由原来的漪园和街心公园组成,是一个开放的大广场。这里,道路宽阔,车流如梭;绿草茵茵,繁花似锦。一到夜晚,彩灯闪烁,人流接踵;喷泉似瀑,欢歌如潮,成为娄底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娄星广场的西面,原是一个只有长颈鹿和小山羊各显其长的封闭式漪园。现在,漪园封闭的围栏拆除,她美丽的风姿首度无私地向市民展现,加上建筑美容师的精雕细刻,使“养在深闺”的她更加楚楚动人。最动人的莫过于文艺演出广场:东侧两株硕大无比的千年银杏向市民敞开欢迎光临的胸怀,引来众多的崇拜和景仰者。能容纳几千人的高低错落的广场,在广场文艺演出时往往座无虚席,艺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观众四座屏息,静心注目,听若魂销。每当花晨雪夕,市民往来,纷错如织,而逢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和周末尤为甚。每至此刻,青年男女莫不靓妆丽服,袍笏登场,或歌喉相斗,或翩翩起舞,或摇头顿足,尽情展现其英俊潇洒或青春亮丽之风姿;青山夕照老人亦不甘寂寞,跳起欢乐的迪斯科,舞起刚柔相济的太极拳,大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情怀!

公园的风雨桥也是圣手神来之笔。九曲回廊,遮风挡雨,是市民观湖休闲,神聊海侃的好去处。每当“月上柳梢头”,人约廊桥上,尽情倾吐自己爱情的信誓旦旦。或以“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来表白坚贞的爱情;或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来表达磐石的恋情;或以“海枯石烂心不变”来表示爱恋之深情。虽然,他们不是祖逖的誓言,但至少风雨桥可为见证!

公园西面的古典式建筑也是设计者们的匠心独用。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建几幢上下两层的仿古建筑物,大有林深招远客的韵味。此处虽然偏僻,但成为商家相中的风水宝地。当今社会人们追求幽静古朴典雅自然,成为“忙里偷闲喝杯茶去”的休闲娱乐场所。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扫动在城市上空的一束束旋转的光束,既照亮了星空,又照亮了大地,更照亮了娄底小康建设的新生活。

第四篇:秦皇岛市水利建设情况报告

秦皇岛市水利建设情况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水利建设方针政策,坚持不懈地把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来抓,不断创新治水思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了全市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实现了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建有大、中、小型水库293座,总库容6.29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47万亩;与1978年相比,分别新增水库13座,库容0.03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8万亩。全市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2070平方公里,解决饮水困难人口81.35万人,全市境内水电装机容量2.447万千瓦。

一、防汛抗旱状况

我市多数水利工程修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基础质量差,设防标准低,险工险段多,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蓄泄兼筹” 防汛原则,以修、防、治并重为基础,全力开展防汛工作。健全和完善了防洪组织管理体系、各类防汛预案,明确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每年汛前组织对行洪河道、堤防、等度汛工程进行全面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度汛隐患。为保障汛期安全,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的原则,修建和维修加固了大量水利工程。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投资1210万元,维修加固了灾害多发的滦河左岸堤防;上世纪90年代,投资8340万元,维修加固了我市27.6公里的沿海堤防。1998年至2001年间,投资8928万元,除险加固了洋河水库,使其防洪标准达到2000年一遇。2003年至

2005年间,投资2400万元,完成了水胡同水库除险加固。此外,还完成了抚宁县蒲河橡胶坝及加固堤防,石河口橡胶坝等一大批水利工程。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除险加固水库205座,维修、修建防洪堤防1696.4公里,丁子坝40多道,全面提高了我市水利工程的防洪标准。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先后成功应对了1995年滦河流域暴雨、1997年9711号台风袭击、2005年“麦莎”风暴和2007年石河、戴河流域暴雨等大小灾害考验,确保了城乡安全。

十年九旱,旱灾频发,是我市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上下同心协力,积极行动,不断加强水源工程和抗旱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地上水,积极开发地下水,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抗旱、保春播、保秋收“一抗双保”工作,先后战胜了我市境内发生的大小旱灾,特别是1999年、2000年等历史上罕见的严重旱灾,确保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农村水利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高效农田和农村奔小康的总体目标,坚持大、中、小、微工程相结合,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力支撑。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坚持截、打、蓄、引、提多措并举,大水大用、小水小用,组织群众发展水源工程,千方百计增加蓄水供水能力。到2010年底,全市机井达44057眼,水池、集雨水窖23395个,塘坝525座,扬水站174个,有效缓解了用水紧张状况。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充分利用国家节水增产重点县、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机遇,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设施农业发展,先后建设了海港区姚周寨果树节水示范区、小高

庄滴灌节水示范区、山海关户远寨万亩大樱桃示范区、海港区温家洼高效节水示范区、北戴河集发节水示范园、卢龙县孤竹岛节水示范园等,完成了卢龙县国家节水增产重点县、海港区节水增效重点区等十个国家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及一批省级节水项目。到2007年底,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1.82万亩,其中地下输水管道472万米?熏控制面积58.42万亩,喷微灌面积0.2万亩。节水设施年总节水能力达0.15亿立方米。

加快灌区建设和改造。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上下针对洋河、引青、引滦等灌区工程质量差,设施不配套,跑冒滴漏及损毁严重的实际,积极创造条件,推进灌区建设和改造。80年代,利用国家周转金,维修和完善了洋河灌区渠系;1999至2006年间,利用国债项目资金,先后投资3600万元,实施了卢龙县引青灌区节水改造。到2010年底,全市万亩以上灌区共3条,总长207.3公里,年减少输水损失2800万立方米,渠道利用系数由0.38提高到0.47,灌溉面积达到23.74万亩。

三、解决饮水困难情况

由于我市境内多山,加之连年气候干旱,以及受上游水利工程拦蓄,中北部山区村庄大多饮水困难。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山区人畜饮水工作,按照“照顾重点、解决急需、稳定人心、有利生产”的原则,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下大力量解决人畜饮水困难。1983年,青龙满族自治县被列为解决饮水困难重点县。1985年,市政府把解决山区、老区人畜饮水困难列为为群众办实事之一。进入90年代,采取了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供应材料、优先选择设备的“三优先”政策,解决长城一带的缺水老区、特困村。2000年以来,全市上下以国家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为契机,科学规划,加

大力度,先后实施了青龙县山神庙村、卢龙县石门镇联村供水、山海关区北部山区联村供水等重点供水工程,谱写了人饮解困新篇章。到2007年底,共投入资金2.4亿元,解决了近600个村、81.35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困难的解决,提高了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被誉为“爱民工程”“德政工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水土保持情况

我市境内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北、中部低山丘陵和南部山前平原区,其中以中部低山丘陵地带较为严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0年水利部印发《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办法》及1982年国务院颁发《水土保持工作条例》后,全市上下认真贯彻执行“综合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的方针,坚持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推进了青龙满族自治县省级重点县建设,完成了青龙满族自治县的王杖子、抚宁县的台营等7条被列为国家、省级“十百千”示范小流域。开展了“保护母亲河行动燕赵青年小流域治理”活动,对石河水库上游上沟小流域进行了治理。投资6294万元,完成了桃林口水库上游第一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治理面积430平方公里。在保障生态效益的前提下,以国债项目、省重点流域治理项目为重点,实施了优质鲜果、板栗、速生杨三大类基地建设,建设了昌黎县葡萄、海港区艾宕梨等鲜果,抚宁县优质板栗,青龙满族自治县大片速生杨等基础。本着兼顾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原则,对桃林口水库、洋河水库、石河水库三大水源地上游流域及城市区水土流失进行了重点治理,完成了大英窝、燕河、卧龙池等11条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247.5平方公里。

到2007年底,全市先后投资约1.57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70平方公里,有效地改善了流域内水质环境、区域内生态环境,许多治理后的小流域实现“山清水绿人增收”。

五、河道整治情况

我市市区有大小河流22条,由于投入不足,雨污混流等原因,大部分河道污染严重、防洪标准低,城市水环境与沿海开放旅游城市极不相称。为彻底改善城市水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先后组织多次对大马坊河、护城河、新开河、汤河东支、北戴河区戴河、新河、山海关区护城河、潮河等河流进行清淤清障综合治理。先后投资1400万元,对大马坊河进行了清淤清障、河道护底、硬化及建立防潮蓄水橡胶坝治理;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了大汤河蓄水、河口两道橡胶坝及河道堤防,对沿河两岸进行了原生态治理,修建了面积96平方米的临河船坞,使汤河形成了上游为饮用水区、下游为景观娱乐区的开放式带状公园景观。先后投资4600多万元,建设了小汤河橡胶坝,综合治理河道9432米,使防洪标准达到了20年一遇。投资2123万元,建设了石河口橡胶坝工程。充分利用银行融资,谋划了六河治理工程,估算投资13.4亿元,目前进入实施阶段,有望于2011年底完工。为加强城市河道管理,优化城市区水环境,制定、实行了城市河道水面管护承包方案,推进了河道保洁管理的日常化、制度化,城市区水环境进一步改善。

六、水源调度保障情况

针对我市连续干旱、蓄水不足、水资源紧张的形势,不断加强水源管理,每年初认真编制《秦皇岛市城市水源地供水计划》,坚持统一配置、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在保证城市供水前提下,先后妥善解决了卢龙县引青灌区、抚宁县洋河灌区农业急

需用水,洋河、汤河等主要河道冲污,洋河水库水体置换,山海关东部开发区供水,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扩产增水,富士康项目取水等水源调度问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源保障。

积极进行洋河水库富营养化治理,先后采取了建设拦污工程,投放滤食性鱼苗、加大引水置换,人工捞藻,投入活性碳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洋河水源安全。

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广泛宣传节水先进经验、实用技术和新产品,建立健全了“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以水定供、以供定需”的决策制度,强化了节约用水管理工作。同时,实施了青龙满族自治县、昌黎县、山海关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促进了全社会节约用水。

为彻底解决城市供水压力,保证供水水质水量,投资4042万元,实施了日供水能力10万吨的石河市区供水管线工程;完成了全长16.29公里、投资1.4亿元的引青东西线对接工程,以及全长17.87公里、投资5233万元的引青东线扩建二期工程,有效解除了因洋河水库富营养化水质严重下降带来的城市供水压力,并提高城市供水能力10万吨/日。

今年年初,召开的秦皇岛市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水利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从今年起,依靠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未来5年内陆续投入160亿元用于水利建设,力争10年基本形成完善的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及高效利用、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体系和现代水利管理保障四大水利体系。

第五篇:泊岗乡“十二五”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泊岗乡“十二五”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泊岗乡“十二五”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报告

一、提要

农田基本建设是农业的基础建设,要制定好规划,首先要坚持全面规划,以小型为主,配套为主,洼地治理,防汛交通和陆路对外交通,处理污水能力一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饮水安全联村供水自来水厂一处为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把兴修水利,修桥筑路,新建与改造,农田林网与农业机械化,建设新农村等规划结合起来。

经乡人民代表大会第届1次会议通过,根据现有的水利条件,泊岗有“一二五”规划主要任务是防洪保安,洼地治理,污水处理,饮水安全,田间桥涵配套,依法管理,全面规划。

二、概念

泊岗位于明光市北部,引河北岸,怀洪新河南岸,四面环水,形似小岛,是滁州市唯一的一个淮北乡,堤内总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洼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农田2.58万亩。分为三个排区:一是撇洪沟排区,面积2.9平方公里,二是胡台排区,面积8.6平方公里,三是老窑排区,面积10.0平方公里。有堤防17.3公里,其中淮北大堤7.3公里为确保堤。

地形除泊岗村、高秦村有一部分连片的岗田外,绝大部分为平原湖区,其地面高程分布在16.0—13.5米,大致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坡度较平缓。

泊岗属华北气候区,平均雨量8000毫米,雨量的年内分布也极不平均,很容易遭受旱涝灾害,特别是水涝威胁最大,所以泊岗党委政府的口号是“大兴农田水利,筑堤控沟。”几十年来,先后建老窑、胡台两处电力排灌站,胡台电站装电机150千瓦/3台,单机流量1.5立方米/秒,解决了新淮、泊岗两个村的洪灾。老窑电站装电机180千瓦/2台,单机流量2.8立方米/秒,解决了高秦、安全两个村排涝问题。根据地理情况,以胡台电站南干沟为主线,划分为胡台和老窑两个排区。

一九七四年对泊岗进行了三一沟网化的规划,打破了村队界限,采取了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到目前为止,开挖了大、中、小沟54条,田间道路50条,修筑了村村通水泥路3条,油路一条。全乡基本形成了三一沟网化,水利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减轻了历年的“大雨大灾”,解除了“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问题。

虽然淮洪新河大堤通过加固,堤顶达到8—10米宽,塌岸问题到现在还没有全部解决,配套控潜,完善排涝,发展喷灌,新改造洼地治理,饮水安全,内外交通是我们“十二五”规划主攻方向,所做各项工程的效益,截止2009你底统计:

防洪面积占易涝面积78%,达到五年一遇以上占易涝面积84%经过全乡农田基本建设座谈会,对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粮田的建设提出以下六条要求:

1、地面平整,保水,保土,保肥;

2、深耕深翻,改良土壤;

3、遇旱有水,遇涝排水;

4、保证防洪安全;

5、沟、渠、路、田、林全面合理配套;

6、建设高产稳产田。由于田间的桥、涵配套一直跟不上,形成了路无桥水不通,造成了全乡遇涝不能及时排出,再加上两个电站的主线路没有按设计要求架线,设备严重老化,淮洪新河的开通,遇到大雨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给农业上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回顾2009年的生产形势,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小麦面积,保证基本口粮,小麦面积 亩,平均单产约 公斤左右,玉米 亩,单产 公斤,综合产量为:小麦,玉米总产为 万公斤。

2、狠抓经济,油料作物,2009年花生平均面积为 亩,单产 公斤,总产 万公斤。3、加速发展蔬菜生产,全乡蔬菜产区均为新淮、安全两村拥有,常年保持蔬菜面积 亩 一般两熟到三熟,平均达到两熟半,复种面积为 亩,其中单季间作套种的均占50%以上,泊岗、高秦两村仅为 亩,复种面积为 亩。一般单季收入均在 元以上。

4、走粮瓜套种,瓜菜连作的一年三熟的路子,全乡西瓜面积 亩,其中春播的 亩,春播麦套的 亩,其中麦套瓜 亩连作萝卜,土豆套瓜同样连作萝卜,亩西瓜也是 亩蔬菜,萝卜种小麦,创造出一年三熟制。这样连作套种的瓜菜就是 亩,加上 亩常年蔬菜面积,其中两年半连作复种面积为 亩,蔬菜总复种面积为 亩。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乡的粮食生产一直处于中低等水平,必须加以改进提高,为此“十二五”进行认真规划。

三、规划目标及治理标准

为了使中低产田变为高产稳产田,我们在“十二五”期间主要以泊岗洼地治理,饮水安全为主。

四、水利规划

1、洼地治理

根据安徽水利厅皖水规计[2003]409号文关于印发《安徽省淮河流域洼地治理规划指导意见》的通知,为彻底改变洼地因洪致涝,洪涝并发的现象。按照指导的要求,对泊岗洼地防洪,除涝及灌溉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规划治理防洪标准:泊岗洼地总面积21.5平方公里,为万亩以上圩口,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除涝标准,抽排标准为五年一遇,抽排模数为0.45立方米/秒/平方公里,自排标准为十年一遇,自排标准模数为1.75立方米/秒/平方公里。具体工程措施如下:

(一)防洪工程措施

1、泊岗码头—西泊岗段新建堤防工程:泊岗圈圩防洪堤因怀洪新河的开通,水位提高,现今全部封闭,在码头至西泊岗段2公里无标准堤防,地面高程多在15.5米左右,2003年7月怀洪新河分洪后,外河水位已达16.3米,该段漫水,淹没农田和村庄,需兴建堤防。2、泊岗圈堤护坡工程:泊岗圈堤堤脚地面高程一般15.0—16.5米,现怀洪新河分洪2000立方米/秒后的设计洪水位为16.1—16.5米,堤脚浸水深1米左右,由于堤身土质疏松,圩堤极易被风浪淘刷,切河面宽阔,风高浪大,危及圈堤安全。为此,拟在堤脚做浆砌块石镇脚,顶面与淮地齐平,镇脚以上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护坡。

3、防汛交通道路和跨河桥梁工程:泊岗圈圩是滁州市唯一的淮北确保区,也是明光市防汛工作的重点地段,原防汛公路是沿河滩地15.0—16.0米高程修筑,不能满足双沟引河在分洪时高水位情况下的交通,新筑堤段由于加高加宽,部分堤防该线,原有的道路已不存在,圩区防汛、交通十分困难。因此,必须重新修筑境内防汛和对外交通的道路,全长12公里。并在老淮河上建汽—20级钢筋混凝土大桥一座,以打通泊岗乡的陆路对外交通的通道,彻底改变圩内对外交通闭塞的现状,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二)、除涝工程措施

1、穿堤涵闸工程:泊岗圈堤现有7座穿堤建筑物,只有一座为钢筋混凝土箱涵,其余均为圬工结构,(其中有两座为老窑电站改建前系老窑机站出水口,已废弃多年,另一座是安全涵洞西侧70年代建的圬工泵站出水口,从建站就没用过,94年大堤加固被打在下边,一直没拆除),现在穿筑渗漏,洞身断裂,漏水严重,等重大问题,隐患较多,给防汛带来很大压力。2002年12月,经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岩土工程质量检测所对西泊闸、胡台闸、老窑闸、安全闸进行检测,鉴定全部为危闸,建议拆除重建。本次规划将泊岗圈堤西泊、胡台、老窑三座圬工结构穿堤涵,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箱涵,将安全闸,胡台圬工泵站出水口,老窑泵机站出水口等工程建筑物拆除,按标准断面复堤。

2、泵站工程:由于外河水位的抬高,圩内电站以及自排涵闸已不能按设计要求发挥作用。此次计划在撇洪沟自排区新建泊岗码头电力排灌站,对老窑电力排灌站更新改造,将胡台站从圩外迁到圩内重建,以彻底解决泊岗洼地的“关门淹”问题。

(三)、灌溉工程措施

泊岗土质为砂质壤土,含砂量大,以种植花生、大豆、玉米、小麦等含作物和蔬菜为主,干旱时需抽水灌溉,明渠漫灌,土壤不适应,人多地少,道路纵横,没法做渠,根据泊岗的地理特性,种植的作物适宜喷灌,在圩内建好大、中、小沟和沿三级沟建成道路网基础上,拟选用JP100/300A型绞盘式喷灌机配4BA-6电动泵车进行喷灌,以利节水,增效,达到高产稳产。

(四)、配套工程措施

新建码头排灌站后,对洼地排灌区域重新调整,沟田林路进一步配套,形成田林路网状化。沟的深度以地面计,干沟不小于3米,中沟不小于2米,小沟不小于1米,并建好田间所有的桥涵配套建筑物,确保能及时排除内涝,有效的降低地下水位,对洼地旱作物种植区来讲,这是农业增产的有效途径。

(五)、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问题,充分发挥工程设施的潜力,更好地发挥工程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益。

1、组织机构

乡里成立水利管理站,人员3-5人,村里成立管理小组,人员1-2人,负责管理全乡所有水利工程设施。

2、管理原则

① 要做好水工建筑物的养护修理工作,详细了解工程情况。

② 要做好水利工程的防护工作,划定必要的管理范围,所有权归管理单位。

③ 要做到对农村水利工程勤查勤修,小坏小修,防止缺陷扩大酿成事故。

④ 做好防汛抢险工作,慎重研究措施,防止措施不当,加重险情,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在水利建设中,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管理事关重要。

3、管理办法

① 堤防管理:采取分段管理,以组承包,对水工建筑物要经常检查,有专人对建筑物各个部位按照规定细则进行经常性检查观测。做到不定期性检查和定期性检查相结合。

② 排涝沟管理:排涝沟要分级管理,由于排水沟的主要作用是排田间水,我们在管理中要及时清淤,清杂草、沟内障碍物和阻水工程,加固沟坡,防止冲刷堒坡。

(六)、工程的效益及分年设施意见1、2010年—2013年三年时间计划对泊岗圩区进行洼地治理,完成防洪、除涝。灌溉、配套等工程。同时完成泊岗处理污水能力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新建一处饮水工程,抽怀洪新河水经处理后,向全乡各户供水,使泊岗人民吃上放心水。

2、2014年—2015年两年时间计划完成泊岗防汛道路合对外陆路交通,在圈堤顶修筑一条长2公里的砼防汛道路,在老淮河上修建跨淮河大桥一座,解决泊岗几十年的陆路交通问题,促进泊岗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完成田间沟田林路网化排水工程和桥涵配套,现有的大、中、小沟全部清淤一次以达到原设计效益,使泊岗乡农业达到高产稳产。

泊岗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四月八日

下载关于娄星区2011年“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情况的报告(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娄星区2011年“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情况的报告(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娄星区教育局2010年度工作总结

    娄星区教育局2010年度工作总结 2010年,全区教育工作者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实现教育强区为目标,以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为主题......

    乡镇秋冬水利建设情况报告[范文大全]

    乡镇秋冬水利建设情况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县秋冬农业生产会议精神及文件精神,以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和保障民生......

    农村水利建设的报告

    农村水利建设的报告2008117125 王磊按照老师的要求与安排,我利用寒假的时间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了解的调研方式,重点围绕我镇近年来农村人口的生活的基本状况、农村人......

    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报告

    汇报提纲一、中央、省一号文件对促进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水利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臵,并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

    关于加强榆林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榆林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 来源:决策咨询委 作者: 日期:2012-2-15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突出,只讲加强水利建设的问题。中省市各级分别召开......

    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绵阳农田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摘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本保障。本次调查主要以绵阳市周边乡镇为研究......

    关于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和谐文明,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用水量的大......

    报告材料--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显示煤炭业将进入深度调整期根据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将控制在39亿吨左右。也就是说,'十二五'期间,煤炭产量复合增长率将从过去的8%降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