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设置西安轨道交通学院的论证报告
附件:
根据专家考察意见进行了修改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
设置西安轨道交通学院的论证报告
依据†高等教育法‡、†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臵暂行规定‡(教发“2006”18号),以及†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臵工作的意见‡(教发“2011”9号)等规定要求,结合陕西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实际,陕西省人民政府已将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申请设臵为本科院校纳入‚十二五‛高等学校设臵规划。
2013年7月,陕西省高校设臵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对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申报条件进行了认真考察和充分论证,认为学院已经达到设臵本科院校的标准和要求,在其基础上设臵西安轨道交通学院是必要的、可行的。
一、设置西安轨道交通学院的必要性
(一)设置西安轨道交通学院是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
1.轨道交通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同步发展。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机动车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道路的增长速度,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治‚堵‛成为大中城市必须要解决的一大问题;二是近年来大气污染程度越发严重,城市雾霾天气出现的频率不断攀升,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以及大量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的巨大压力、治理环境污染,必须在地下和空中寻找发展空间,即发展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适应城市群发展需要,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干……推进重点开发区域城市群的城际干线建设……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科学制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路线,规范建设标准,有序推进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
国务院2013年9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第一条就是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发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到2015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将新增运营里程1000公里。据预测,到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到7395公里。可见,我国正以世界罕见的发展速度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中科院†2012年中国新兴城市化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51.3%。专家预测,未来5-10年每年还要增长0.8%-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012年7月国家发改委†‚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要建设包括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重庆、成都、郑州等中西部城市在内的37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其目标是:在中西部的中原城市群、关中-天水经济区、重庆经济区和成都经济区,建设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周边中小城市为重点、有效发挥辐射作用的骨干线路,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
国家发改委运输所†2012-2013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报告‡显示,未来3年,至少还有10个以上城市将获得批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也就是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热潮至少持续10年以上。
2.飞速发展的城市轨道建设和运营市场,将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原国家
建设部2008年制定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机构定员,按运营线路长度指标为80-100人/公里。到2020年,全国将新建地铁6000多公里,以此推算,全国轨道交通人才需求量将达48-60万人。
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有层次、有梯度的。轨道交通运营和管理不仅需要高层次管理人才、高科技的创新人才,更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有专家指出,各层次人才需求呈金字塔形:(1)高层管理与研究人员。他们通常由具有轨道交通工程或交通运输专业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人员构成,约占人才需求总量的20%。(2)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是中坚力量,是保障轨道交通有效运行的工作团队,熟悉轨道交通等技术应用和管理,能独当一面地进行技术研发和各种技术咨询服务,由本科毕业生担任,约占人才需求总量的35%,需要16.8-21万本科毕业生。(3)应用与维护管理人员。他们是轨道交通行业的基础人员,是与轨道交通运行有关的现场操作人员,从事技术性较强的应用技术岗位,主要由高职毕业生担任,约占人才需求总量的45%。
3.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也迫切需要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我国高速铁路从2004年开始引进技术,至今不到10年时间,走完了国际高铁强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按照原铁道部2012年5月印发的†国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2万公里,其中西部地区5万公里左右;基本建成超过4万公里的快速铁路网。届时,西安、成都、兰州等城市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与临近省会城市将形成一至两小时交通圈、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一小时交通圈。2012年4月,科技部组织编制并下发的†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16000公里高速铁路,那时我国高铁总里程将位居世界第一,这也预示着需要大量应用型本科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
4.开设轨道交通类专业的本科院校数量少,招生规模极为有限。城市轨道交通是新兴的专业,当前只有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以及部分铁道类院校开设轨道交通类本科专业,每年毕业生只有数千人,而且一些985、211高校的办学定位不是培养应用型的学生,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数量远远满足不了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
因此,设臵西安轨道交通学院,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以适应轨道交通发展的需求,确实必要。
(二)设置西安轨道交通学院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西部地区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对人才有巨大的市场需求。2012年9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西安、兰州等19个城市和两个地区的25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到2020年,西部地区西安、重庆、成都、南宁、昆明、贵阳、兰州、乌鲁木齐、西宁、银川10个城市,轨道交通总长度将达2000多公里。按前述80-100人/公里计算,约需16-20万名管理及技术人员。
2.†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三强一富一美‛的宏伟目标。指出要加快推进关中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先期建设‚V字型‛,即西安北客站-机场、西安-阎良-富平-铜川等重要路段,建设西安-临潼、乾陵-法门寺轨道旅游专线,做好阎良-韩城、西安-商洛等线路前期准备工作,形成与西安地铁一体化的关中快速轨道交通体系。西安市政府根据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要求,拟建设15条总长620多公里的地铁线路。依此预测,未来仅西安地铁就需5万多名技术及管理人员。
除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外,相关生产企业等单位也需要大量的轨道交通专门人才。2013年,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与加拿大G&Z公司正式签订了‚轨道交通高低压电气设备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需要一大批轨道交通类技术人员。此外,西安是原铁道部确定的全国五大维修基地之一,是西北唯一的维修基地,同样需要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控制类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因此,对口的轨道交通类高等院校,确实需要加大培养培训力度,以解企业燃眉之急。
3.陕西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专门人才。†陕西省‚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指出,‚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积极推进分层次、分类别的人才教育和培训平台建设,以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电子信息产业年销售收入将达到3000亿元,培育9个收入过百亿的企业。陕西的电子信息产业在‚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咸阳显示器件产业园‛已经形成了集约发展格局。围绕‚两区一园‛上下游产业链,聚集了众多的电子信息制造商,仅西安高新区就有中兴通讯、华为等电子信息企业1000多家;随着全球4G LTE网络的快速铺开,产业链各环节尤其是终端市场开始了新一轮的角逐;国内电子信息行业最大外商投资项目——韩国三星电子一期投资7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项目正在西安建设,并将有160余家配套企业相继落户西安高新区;世界500强‚微软‛带来5大项目,落户西咸新区,成为陕西发展信息产业的重要布局。这将直接或间接增加万余就业岗位。
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将宽带网络作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其发展目标为:到2015年,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到2020年,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宽带应用深度融入生产生活,移动互联网全面普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将为轨道交通、移动通讯、管理,以及所有涉及信息化的行业提供有力技术支持,也预示着对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的巨大需求。
4.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自2006年到2010年,已先后开设了7个轨道交通类三年制高职专业,形成了轨道交通类、电气信息类、经济管理类专业群。其中轨道交通类专业群,以原铁道部优秀教师、曾任兰州交通大学运输学院院长的谢金宝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电气信息类专业群,以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傅丰林教授为学科带头人。这两大专业群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师资力量强,学科专业联系紧密、课程互有渗透,经济管理类毕业生也主要服务于轨道交通行业和信息产业。应该说,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有实力、有条件将相关专业设臵为本科专业。
(三)设置西安轨道交通学院是优化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需要 1.设臵西安轨道交通学院是贯彻教育部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具体行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13年工作要点指出:‚……申报设臵新的高校,要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扶需、扶特、扶优’的原则,促进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科学布局区域内高等教育,促进辖区内高等教育类型、布局结构优化……新设臵和更名的本科院校,重点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设臵西安轨道交通学院的出发点是立足陕西、服务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轨道交通和电子信息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学院专业设臵体现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服务面向的定位,有利于陕西高等教育类型、布局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符合教育部文件精神。
2.†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指出:‚制定全省高等学校分类发展规划,合理设臵和调整高等学校及学科专业,引导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争创一流……支持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具备条件的民办高职院校申请设臵普通本科院校……‛。
目前,陕西省43所普通本科院校中,尚无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主的本科院校。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于2007年开始招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是全国较早开设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的民办高校。2008年,学院成为中国职教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唯一民办院校理事单位,院长张晋生教授任该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在申请设臵本科院校工作中,也得到了该委员会的认同与全力支持。20年来,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之路,积累了一定的专业教育经验。
3.从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自身发展看,在其基础上设臵西安轨道交通学院,一是可以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有利于学院学科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二是有利于引进中青年高层次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使学院能够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上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有利于组织梯队结构合理的科研力量,全面开展科学研究,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服务社会。四是有利于对外交流合作。学院创办以来,先后与韩国、土耳其、马来西亚、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企业建立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但因学院属专科层次,直接影响了合作的长期有效进行,制约了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综上所述,为服务于‚西部大开发‛特别是陕西‚三强一富一美‛建设目标,以及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在陕西设臵一所以轨道交通专业为龙头,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为轨道交通以及信息技术等相关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二、设置西安轨道交通学院的可行性
在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基础上设臵西安轨道交通学院是可行的。学院1994年建校,其前身是西安科技商贸培训学院,2003年设臵为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各项主要办学指标符合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臵暂行规定‡要求,已具备了设臵为普通本科院校的条件。
(一)办学规模
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5466人。其中,轨道交通类、电气信息类在校生3903人,占全日制在校学生的71.4%。至2013年7月已有8届毕业生。
(二)学科与专业
学院现开设24个高职专业,涉及工学和管理学两个学科门类,其中工科类专业占专业总数的75%,轨道交通类和电气信息类专业占专业总数的54%,所设专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特色十分明显。
学院现有通信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和城市轨道交通控制4个省级重点专业,凸显了轨道交通类和电气信息类两大专业群建设的优势;另有会计电算化和物流管理2个院级重点专业。
首批拟设臵的本科专业有: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交通运输、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会计学等5个。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5个本科专业中有4个属于规划纲要中‚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专业,占拟设臵本科专业数的80%。
(三)师资队伍
学院采取招聘与引进并举,提供十分优惠的条件,吸引和聘请了一大批高学历、高职称的优秀教师,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32人,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的教师17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1.2%;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12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35%,其中正高级职称31人,副高级职称93人;生师比为16.46:1;有双师型教师141人(含兼职30人),占42.5%
首批拟设臵的5个本科专业师资力量较强,结构合理。特别是轨道交通类和电气信息类两大专业群,从兰州交通大学引进了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共8人;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进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共35人。这两大类特色专业有专任教师170人,占全院专任教师总数的51.2%;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75人,占全院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的60.48%。
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每门课程配备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任教师3人;每门专业必修课程配备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任教师4人。
学院为教师提供免费住房,办理‚五险一金‛,总额达589.87万元。
(四)教学和科研
1.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用人才培养质量检验教学工作。全力强化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强调学科专业和市场及企业接轨,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衔接。学院与企业合作,构建了‚素质教育平台+专业课程群+实习实训基地‛的育人模式,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实验、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
2010至2012年,在校学生除自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外,共有3000余人集中考取了13个职业工种的资格证书。2012年学生参加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1060人,通过率达90%。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学科竞赛。2010年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共获得陕西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2013年首次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陕西赛区三等奖2项。
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学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有健全的教学管理机构和操作性较强的规章制度。制定了†院系两级管理条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教学督导工作条例‡、†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等30余个教学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从而保证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2.教师科研能力较强,潜力大。据不完全统计,全院教师近五年承担的科研项目有19项,获取经费983万元;出版专著、教材23部;发表论文136篇,其中SCI 4篇、EI 13篇、CSCD 1篇、核心期刊9篇、省一级刊物13篇、普通刊物96篇。特别是轨道交通类专业和电气信息类专业两个教学团队,他们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如果设臵为本科院校,这两个团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必将大大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学院2013年获得省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各1项。
3.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从入学教育开始,学院就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对每一名学生实行分阶段的职业指导、心理健康等教育,帮助他们不断完善各自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学院与70余家用人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其中轨道交通类大中型企业10余家。每年都要举办约60场就业洽谈会及轨
道交通类专业的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
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广阔。近三届毕业生中,轨道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50.5%。这些毕业生70%就职于西安、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地铁公司;郑西、武广等高铁公司;兰州铁路局、西安铁路局等国铁单位;以及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公司、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国企。
学院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从就业岗位情况看,技术性、管理性岗位的比例逐年提高。
学院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普遍认为他们在适应能力、动手能力、专业知识、心理素质、敬业精神及职业道德方面均表现较好,整体素质较高。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取得了优异成绩,绝大多数都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连年获得‚优秀员工‛称号,有的被全国性行业协会授予‚行业标兵‛称号,有的已经成为‚创业之星‛,还有的经过几年努力,已经在公司担任分公司经理、站长、主管等职务。
学院于2008年11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五)基础设施
1.土地。学院自有西安市户县滨河新区土地503亩(不含西安高新校区租赁土地120亩),生均占地面积61.34平方米。预留规划用地300亩。
学院西安高新校区租赁的120亩土地,于2000年4月与西安市雁塔区甘家寨村签订了50年租赁合同。该校区有学院独资自建的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实验楼、操场、食堂。
2.校舍建筑面积。现有19.15万平方米(不含西安高新校区自建校舍3.28万平方米),生均35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11.637万平方米,生均21.29平方米。建有标准化橡胶运动场和大学生活动中心,各种设施齐全。
3.仪器设备。学院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586.80万元(截止2013年12月 20日),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8391元,其中轨道交通、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仪器设备值3213.71万元,占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的70%。学院共有教学电脑1736台。首批拟设臵的5个本科专业,近年来仪器设备投入(单价≥800元)总计2736.1万元。
按照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于2012年6月完成了校园网二次扩建工程,建设了一整套校园信息管理系统,达到了‚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的数字化校园基本要求。
4.图书。学院在户县校区新建了图书大楼,建筑面积2.97万平方米。依据高等院校图书馆配备的相关要求,结合所开专业,图书馆各类图书资料、期刊门类齐全。目前馆藏纸质图书48.5万册,生均适用图书88.8册。订阅期刊杂志607种,报纸105种。还配臵有电子图书48万余种(件)、电子期刊2000余种。阅览室、电子图书阅览室共有座位1500多个。
5.实验实训条件。学院现建有40个实验实训室和4个数字语言室,总面积1.4万平方米。有2个省级实训基地: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2010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地铁车辆结构与运用实训基地2012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中的城轨行车调度指挥系统,完全可以实现目前地铁系统最先进的控制技术——自动监控、自动防护、自动驾驶等功能;城轨信号联锁实验室,除采用了目前地铁系统普遍采用的计算机联锁设备外,还采用了目前轨道交通最先进列车定位和列车完整性检查设
备——应答器和计轴器,使地铁列车运行密度和行车安全得以大幅提高。
学院与中兴通讯公司在校内共建的‚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中兴通讯ICT人才实训基地‛,建设4个通讯类和轨道通讯‚实训平台和仿真实验室‛,是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达到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的条件,打造产学研结合的新型实训基地。
学院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工学结合‛,先后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22个实习实训基地,成立由校企双方联合组成的实习实训教学组,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学院派出专业能力较强的指导教师和管理干部进驻企业;企业抽调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协助学院开展实习实训教学。以省级重点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为代表的轨道交通各专业,分别与西安铁路局宝鸡东站、西安铁路局宝鸡车务段、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公司、中铁一局集团天津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地铁6号线项目部、西安迪利捷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高铁时代数字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与轨道交通相关行业、企业密切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全面落实学生实习、见习及岗前培训;以省级重点专业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各专业,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户县分公司、西安深度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安市电信局高新分局、宁夏万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六)办学经费
一直以来,学院招生情况良好,生源稳定,经费来源渠道畅通。所有经费全部用于办学投入,从未挪作他用。经过20年的积累和沉淀,通过举办者投入、收取学费及住宿费、取得政府支持和银行贷款、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以及接受捐赠赞助等多种途径,保障了学院依照发展规划逐年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转。2011至2013年累计实现收入20063.1万元,使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今后的办学经费来源稳定、可靠。
(七)学院资产
学院现有总资产为5.35亿元。所有资产(含土地、房屋建筑物均在学院名下,举办者未要求取得任何回报,也无抽逃资金情况。
(八)领导班子
学院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近几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要求,学院致力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目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监督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体制。学院章程、理事会章程及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齐全。
学院领导班子共5人,其中教授4人,占班子成员总数的80%,班子成员平均年龄59.4岁。院长张晋生教授,现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理事、中国职教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及其下设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高职高专教育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主管轨道交通学科专业建设的副院长谢金宝教授,是原铁道部优秀教师。班子成员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均在10年以上。
三、西安轨道交通学院发展规划(2014-2018年)
(一)校名与校址 学校名称:西安轨道交通学院,英文名为Xi’an Guidao Jiaotong Institute。学校地址:西安市户县滨河新区渼陂西路1号、西安市高新区甘家寨1号。
(二)学校属性
非营利性民办高等教育,举办者不要求任何回报。
(三)管理体制
西安轨道交通学院为省属民办本科普通高等学校,由陕西省教育厅管理。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精神,将继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四)指导思想与办学定位 1.指导思想
西安轨道交通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服务西部特别是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为宗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致力于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2.办学定位 办学理念:‚人文、科技、创新‛和谐统一。
办学层次:以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教育为主,辅之以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培养目标:立德树人,重点面向轨道交通和电气信息相关产业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勇于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拥有就业创业能力、具备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服务面向:立足陕西,面向西部,以培养轨道交通类和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为重点,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发展规模
西安轨道交通学院将按照‚提高层次求发展,深化改革求动力,突出特色求品牌,稳定规模求质量‛的总体思路,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稳定在6000人左右。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逐步扩大本科招生数量,争取到2018年在校本科生达到3000人。
(六)学科与专业设置
西安轨道交通学院将坚持办学特色,大力发展优势学科专业,并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增设、调整学科门类及专业,逐步形成以工为主,工、管、经多学科协调发展,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力争到2018年本科专业达到10个左右。今后五年,投入学科专业建设经费2000万元。
(七)师资队伍
按照教育部对普通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标准要求,西安轨道交通学院将采取切实措施改善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到2018年,使专任教师达到400人以上,生师比不高于16:1;力争实现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43%以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5%以上,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5%以上。今后五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
(八)科研工作
西安轨道交通学院将立足陕西、面向西部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等行业,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5年内,组织2-3个科技创新团队,明确研究方向。争取每年有50个专利,有2-3个省级科研项目,力争参与国家应用性研究项目。5年内投入1000万元用于科研立项和奖励。
(九)实验实训设施与基地建设
围绕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修订完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五年内投资
4000万元添臵仪器设备,新建15个实验室,新增1-2个省级重点或示范性实验实训基地;投入3000万元,建设1.1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大楼;扩展校外实训基地,强化、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十)图书资料建设
五年内投入1000万元,添臵图书和文献资料。重点加强本科专业图书资料建设,使纸质图书达到60万册,电子图书达到60万种,中文学术期刊达到1000种,外文学术期刊达到30种。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把图书馆建设成藏书丰富、载体多样、结构合理、利用率高,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信息资源中心。
(十一)经费来源
经过学院对各项经费来源渠道进一步核算,及相关政策的核实,未来五年,举办者投入、学院事业性收入、政府支持、银行贷款、企事业单位投入、社会团体及个人捐赠,以及校企合作等,预计总收入5.05-5.25亿元。主要筹措渠道有:
1.举办者投入。未来五年举办者投入5000万元。
2.教育事业收入。根据未来五年学生人数,预计教育事业收入约3亿元。3.政府支持。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陕政发【2011】78号)中‚省财政从2012年起每年设立3亿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的文件精神,未来五年学院可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支持预计8000万元。
4.银行贷款。学院长期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已取得银行授信额度8000万元。根据办学规模和办学定位,未来每年保持银行贷款3000-5000万元的规模。
5.根据目前已有的合作成果及合作意向,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投入、社会团体及个人捐赠,以及校企合作等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1500万元。
6.未来五年学院利用高新校区开展各类培训业务,预计收入3000万元。
(十二)保障措施
1.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凝聚正能量,推进学院科学发展。
2.确保学院党委是学院的政治核心,起监督保障作用。在学校领导工作中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
3.坚持专家治校。充分发挥专家教授在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4.坚持依法办学。按照学院章程、理事会章程,完善民主管理。进一步推进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学院长期、稳定、科学发展。
第二篇:商务英语专业设置论证报告[范文模版]
英语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外商务活动频繁,对外贸易稳步增长。英语作为最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在对外贸易和商务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经贸英语人才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外经贸的充分开展。中国加入WTO后,对外经贸英语人才的缺口情况更加明显,培养一大批合格的经贸英语人才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社会调查的仔细分析及各专家的讨论,我系认为,开设面向经济发展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懂语言和贸易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是可行的。
一、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从事商务英语企业的数量大幅增加,大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企业、国内零售企业大规模入盟外贸行业,从而产生了更多的涉外就业岗位。众多新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都希望在短时间内将自身的业务扩大,职业化、技能化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商务竞争必备的因素,涉外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规模骤升,对业务人员的专业化要求也更加丰富,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外经贸企业各类高级管理人才缺口将近10万人。各类外贸进出口企业大量需求从事实际业务操作的既擅长英语又精通商务英语的双向型技能人才。面对人才市场存在的巨大需求,国内本专业的人才供给却十分有限,专家估计,未来五年全国外贸实用型人才缺口至少在100万以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职业竞争性和发展性。
另外,商务英语专业有利于扩大我系的专业设置口径,有利于我系与市场和企业进一步接轨,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因此,在新形势下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是外语系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跨出的实质性的一步。
二、专业设置的原则
(一)、专业的设置、调整,原则上遵循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事实上依据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经济建设情况和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情况,积极稳妥地设置、调整专业,以适应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社会发展,学校前进。
(二)、专业设置以学校发展、面向市场为主,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树立现代化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内部各项改革、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专业设置的遵照教育部及有关行业制定的相关专业设置标准,业务范围的基础上,依据该专业在本校已经具有的硬件条件,及完成该专业教学计划所必须的理论和实践,师资队伍等主要条件。
三、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1.师资力量
我系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师对工作精益求精,能胜任主干专业理论教学,掌握本职工作基础理论,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是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较强实践能力、热爱本专业教育工作、工作认真细致、积极主动、有奉献精神、热心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
教师们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形成了一支由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热爱教育事业、团结互助、爱岗敬业、知识结构新、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过硬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目前,专业共有校内任课教师15人,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具有硕士学位3人,其中10名教师具有“双师”素质。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8名,2名具有硕士学位,占60%。整个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能力等结构合理,形成了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术梯队。无论从职称到年龄,专业教师结构十分合理,符合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标准规定的要求。
2.实验实训设施
在实践实训硬件保障方面,系部已有语音实验室和听力实验室各一个,学院为商务英语专业另配备2个语言实验室,基本能满足本专业实践、实训教学。
另外,我们已经联系了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现预商确定了4个,地点在岳阳市的有2个,基本能满足教学实验实训需要。我们此前已经与华能国际电力总公司岳阳分公司、云溪工业园、广东东莞志强木艺制品有限公司、广东建发植有限公司等建立了一定的业务关系,可与这些单位建立长期的实训、培训协作关系,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拓宽实训渠道,使这些单位成为商务英语专业长期性的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寻求就业前景。另外,还可积极采取多形式的实习方式,如顶岗实习,自择自习,校内模拟实习等,从而能够有力地保障学生的实训质量。
四、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思路
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立足市场和企业需求,坚持职业化和专业化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
2、立足培养具有满足涉外商务工作需要的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3、所有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都紧密围绕 商务+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岗位需要进行设置;
4、加强产学研合作,争取以多形式、多层次与相关企业建立长 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5.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
首先是有目的地、重点地、分批地提高师资水平;其次是不断地完善实验实训设施,从而不断地满足教学发展的要求。
6.不断深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
在理论教学方面,要花大力气多调查研究,科学定位人才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增加选修课,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坚持以培养商务英语职业技能为宗旨的实训方针,加强校企联系,广开实训渠道。
五、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
1、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综合英语语言应用技能、实用商务应用技能、现代信息应用技能、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商务英语应用人才。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要及学生就业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2、基本规格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需具备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英语语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现代办公能力、商务基础知识、政治理论知识、基础二外知识、中文及社会礼仪知识、涉外贸易业务素质、与时俱进的政治素质、为社会贡献的身体素质、解决问题的心理素质等。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适应以下工作岗位: 1.外贸业务员 2.外贸跟单员 3.国际商务单证员 4.商务翻译 5.商务助理 6.商务代表
(二)能力分解 1基本素质要求
商务英语业务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
素质、心理素质、乐观的人生态度、谦逊礼貌和良好的文明言行、信
息收集和处理的素质、熟练操作计算机,熟练掌握和运用办公软件,具有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2 职业能力要求
(1)专业方面:
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熟悉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的基本规则和惯例以及通行的国际经济规范,能熟练运用英语从事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等项业务。具备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2)专门职业能力
(1)运用英语处理商务英语业务的能力
(2)在外事、商务等部门从事翻译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3)在教育部门从事英语教学的能力(4)运用英语进行商务交谈和交际的能力(5)本专业应有的基本素质和基础能力 3.职业延展能力
(1)一定的组织、管理、调研、策划的能力(2)一定的公关、推销能力(3)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4)择业、就业、转岗和自主创业的能力(5)一定的审美能力
第三篇:电子商务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一、电子商务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
1、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2004年以来,我国电子商务继续蓬勃发展,交易规模估计已由2000难的770亿元左右增长到2004年的4000多亿,年增长速度45%以上。虽然总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我国电子商务已走出前几年的低谷:电子商务网站由低迷转向重新活跃,财务状况继续改善;市场主导力量开始从IT企业转向传统产业。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从概念导入转向务实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大企业为主导带动电子商务应用的格局;各类电子商务用户的规模持续扩大。
2、电子商务政策法律环境取的历史性突破
2004年8月,经全国人大委员会通过、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电子签名法》,是我国包括电子商务在内信息化领域的第一部专用法律。200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是中央政府第一个专门用于指导全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性文件。这一法律和文件,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政府的政策立场,又是社会方面智慧的结晶。以它们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我国终于结束了电子商务长期以来在国家级全面性政策指引和适用法律空白的状态。这无疑会对全国电子商务乃至信息化下一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河南发展电子商务力度排在我省首位
(二)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电子商务在中国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一个新型的商业模式,正逐渐改变着中国的方方面面。目前国内的电子商务可以说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狂潮,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跃居人才需求第一位;2007年上半年人才需求报告显示电子商务成热门。今年上半年,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从年初的27960个职位跃到了年中的45128个。从招聘的机构看,需要电子商务类人才的行业不仅限于专业的行业网站,如阿里巴巴、当当网、卓越网等,传统行业如媒体、教育、旅游、金融、电信甚至制造等行业也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就业的大户。其原因是,网络的发展和深入已经越来越得到传统企业和客户的认可。
教育的一个职能就是为经济服务,为市场服务。电子商务专业的开设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兴的专业。2000年教育部批准国内13所高校试开电子商务专业。几年后,上千所大中专院校都已经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这些高校成为电子商务人才最大的培养基地。
但是近两年部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却停止了招生,这和往年电子商务专业招生火爆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出现了一对矛盾,一方面是市场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比如,北京2005年的人才需求调查中,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是排在第一位的。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率却不高。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20%,而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已达到47%,很明显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电子商务的去求旺和就业低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远远在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不完善。
(三)、电子商务人才的知识结构
二、电子商务专业设置的目标
1、专业定位
2、培养目标
三、电子商务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1、我校有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基础
2、我校有电子商务专业的生源基础
3、我校有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经验积累
4、我校有适应电子商务实训教学的设施
四、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1、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
2、教材与师资队伍的建设
五、结论
更广阔的环境:人们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空间的限制,不受传统购物的诸多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交易。
更广阔的市场:在网上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很小,一个商家可以面对全球的消费者,而一个消费者可以在全球的任何一家商家购物。
更快速的流通和低廉的价格:电子商务减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节省了大量的开支,从而也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和交易的成本。
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如今人们越来越追求时尚、讲究个性,注重购物的环境,网上购物,更能体现个性化的购物过程。
电子商务也象潘多拉匣子一样,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麻烦”,它要求我们比前人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更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据此开设课程和设计实验、实习环境,定位电子商务教学。
六、培养目标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并不要求学生有很高的理论知识,最终的目标是学以致用。电子商务也一如其它学科,存在普及和提高两个层次。职中阶段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普及,让学生们清楚地知道:所谓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人们不再是面对面的、看着实实在在的货物、靠纸介质单据(包括现金)进行买卖交易。而是通过网络,通过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方便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进行交易(买卖)。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应坚持科学定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在专业设置和建设上,找准目标专业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作为专业设置的首要目标,深入实际开展调研,进行可行性论证,确保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为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各类企业发展的需要,我校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于2008年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虽然开设时间不长,但经过两年时间的考察与实践,会计专业的开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七、设置背景
电子商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从表面看,电子商务是传统商务进化而来,不外乎也是买和卖,事实上这种买和卖操作起来则比传统商务复杂的多,对从事电子商务者的素质要求很高。一个斗大的字不识几升的人可从事传统商务,而不懂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财经以及现代法规的人则无法从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整个交易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信息交流阶段:对于商家来说,此阶段为发布信息阶段。主要是选择自己的优秀商品,精心组织自己的商品信息,建立自己的网页,然后加入名气较大、影响力较强、点击率较高的著名网站中,让尽可能多的人们了解你认识你。对于买方来说,此阶段是去网上寻找商品以及商品信息的阶段。主要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上网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和商品,并选择信誉好服务好价格低廉的商家。
第二阶段是签定商品合同阶段:作为B2B(商家对商家)来说,这一阶段是签定合同、完成必需的商贸票据的交换过程。要注意的是: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不可更改性等复杂的问题。作为B2C(商家对个人客户)来说,这一阶段是完成购物过程的定单签定过程,顾客要将你选好的商品、自己的联系信息、送货的方式、付款的方法等在网上签好后提交给商家,商家在收到定单后应发来邮件或电话核实上述内容。
第三阶段是按照合同进行商品交接、资金结算阶段:这一阶段是整个商品交易很关键的阶段,不仅要涉及到资金在网上的正确、安全到位,同时也要涉及到商品配送的准确、按时到位。在这个阶段有银行业、配送系统的介入,在技术上、法律上、标准上等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网上交易的成功与否就在这个阶段。
全球范围内,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引领生产与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推力。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需要电子商务人才的支撑。调研发现,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较大,人才规格主要是“商务型”人才;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素质要求,首先是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团队意识等,其次才是商务能力等核心技能,这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照。也对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设置和调整提供了依据。
四、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有利条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制造业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近几年,诸多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各大中型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河南的制造业得到巨大发展。产业发展以及企业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使得财务和信息化人员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大,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也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中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要求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必须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专业建设的主要考核指标。特别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
五、设置
电
子
商
务
专
业的可
行
性
我校是一个具有雄厚实力的中职院校,目前,学校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社会满意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更是寄予厚望。
1.师资力量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队伍学历全部为大学本科,有部分“双师型”教师。专业任课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负责的教学态度。他们年轻,有着全新的教学理念。我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是符合中等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的要求。
2.实验实训设施
①为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专门创建了2个电子商务实训室、1个商品图片摄影室。主要设备及设施有:华唐电子商务实训模拟软件平台五组、专用服务器1台、单反照相机2部、高亮度投影仪等,能够全部满足本专业教学的要求。
②为了使教学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实训活动,学校正积极与多家企业和饭店建立了长期的实训、培训协作关系,加强了校企之间的联系;拓宽了实训渠道,另外,还积极采取多形式的实习方式,如顶岗实习,自择自习,校内模拟实习等,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的实训质量。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四大能力:即一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职业基础能力(组织协调、应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职业技术能力(电子商务业务运作能力、管理能力)、素质技能拓展能力。同时实施“一书多证”教育,要求学生取得电子商务员、计算机等级证书,鼓励学生获得其他相关的专业证书。学生毕业之后,拥有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技能,能较快地进入工作角色。
我校已具备开设会计专业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条件比较成熟。
六、电子商务专业的设置内容 开设的主干课程简介: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主干课程共7门课。分别为:
1、《电子商务基础》
2、《电子商务实务模拟》
3、《网络营销》
4、《商务谈判与礼仪》
5、《消费者心理学》
6、《网页制作》
7、《物流配送》 专业主干课的具体内容:
(1)《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的概念、发展、类型、结构等电子商务相关基础知识。
(2)《电子商务实务模拟》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电子商务的模拟操作平台,掌握电子商务的交易流程,能理解分析电子商务企业的盈利模式。
(3)《网络营销》主要培养学生的营销意识,使学生具备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掌握市场营销理念,能理解和策划相应的营销活动,运用网络营销方法。(4)《商务谈判与礼仪》商务谈判是商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职业技能。本课程主要为提升学生谈判技能。
(5)《消费者心理学》课程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重点研究消费者的心理现象和商品营销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以此指导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活动过程中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
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规划分析
目前,虽然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是职业学校毕业生还是存在着找工作难的现象,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专业课程的设置不能与时俱进,所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用人真正需要。因此,解决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对现行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以使毕业生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此,从调查社会发展需求、改革培养规格入手,对电子商务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情感等进行广泛调研,从课程的源头进行了改革。
1、在教育理念上我们始终坚持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向,转变目前职业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实践与理论相脱离、教学模式滞后的状况,做到五个推进:
(1)推进专业课程改革,打破学科型体系结构;加强项目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开发,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会计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会计课程体系。
(2)推进实践和理论一体化为核心的项目化课程实施方式。根据实际需要,新增三门专业课程,一门为《网店运营实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从网店前期筹划、网店经营与推广、客户服务与交流、会员管理和仓储物流配送等方面系统的阐述了网店运营的原理、方法、策略和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为主,结合现代生活,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并配以适当的网店运营案例和实际操作题,提高学生对网店运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门为《客户服务实战演练》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情绪控制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具备与人交往、沟通的实际应用能力。然后是《图片拍摄与处理》主要提升学生拍摄和处理商品图片的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去掉了《物流与配送》课程。
(3)推进以弹性化、个性化为特征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实施学分制。(4)推进以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重的评价方式的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贴近企业生产、服务的实际需要。
(5)推进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2、在专业建设和办学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特点与企业特点,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积极寻求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合格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形成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课程设置方面,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学校可邀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探索和建立以会计领域用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3、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兴趣,并结合电子商务领域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变化,实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并根据电子商务人才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方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务实的思想,又要有战略的眼光,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
4、必须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师综合素质,(1)教学上不能以学科为中心。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应着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务操作能力),即在做的过程中学到具体知识,并利用好模拟实习环境。
(3)专业教师每两年至少有两个月以上时间下企业挂职锻炼,熟悉现行法规政策及相应的会计处理,这样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4)提高自身素质,提倡终身学习。
5、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即要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此要对岗位进行能力分析,要根据电子商务职业的特色,构建实训教学体系,切实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会随着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我们相信,只有符合市场的需求,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学生。
第四篇:会计专业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会计电算化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际交流合作能力等。因此,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财会电算化专业人才已迫在眉睫。我校经过大量的社会调研和论证认为:开设保定高级技工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一、专业设置的原则
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原则上遵循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的情况,以学校发展、面向市场为主,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内部各项改革、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人数众多,甚至呈饱和状态,但有学历,有职称者比重偏低,特别是中高级会计人员比重较小,尤为短缺。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会计从业人员共1300万,从年龄结构上看,25岁以下者占16%,45岁以上者占14%;从学历结构上看: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6.5%,无学历者占76.4%。目前,除国有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相对学历较高,岗位合理外,其余高级职称或大专以上学历者极少,就连中专学历者也寥寥无几。显然,从我市、我省乃至全国,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都要逐步减少无学历会计人员的比例,提高中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的比例,这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我们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高层次的会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我校会计专业共有专职教师4名。初级职称4人,平均年龄34岁,全部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另有财务处兼职教师4名,课承担部分会计实训课程,总体看来,师资配备十分合理,符合中等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的要求。
除了拥有精良的教师队伍以外,我校还具备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雄厚物质基础,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为了强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拟创建财会模拟实训室,能够全部满足本专业教学的要求;
2.为了提高财会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建立了拥有40台先进计算机的专用机房和多个多媒体教室,为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为了使教学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实训活动,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长期的实训、培训协作关系,加强了校企之间的联系,拓宽了实训渠道。另外,还积极采取多形式的实习方式,如顶岗实习,校内模拟实习等,有力地保障学生的实训质量。
四、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专层次人才为己任,要求学生既要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又要掌握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成为有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创业型”的复合型人才。
(一)知识结构及要求
1.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以及社会主义道德、法律的基本内容;
2.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应用与操作等文化基础知识;3.具有财会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知识、财政金融、政治经济学、财经应用文、统计原理、企业管理;
4.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市场营销、经济法、税法、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知识; 5.掌握《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制度及财经政策法规等有关知识。
(二)职业能力结构及要求 1.具有较强的道德与法律意识,能运用邓小平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2.具有正确的理解、执行有关财经政策及法规的能力;
3.具有编写财务报告及其说明书的应用写作能力及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4.掌握点钞基本操作技能;
5.具有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薄、编制会计报表的帐务处理能力; 6.掌握财务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掌握成本计算及管理的方法,具有理财的能力;
9.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使用电算化会计软件的能力。
(三)资格证书
1.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 2.国家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 3.毕业证书。
五、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六、教学计划(附后)
第五篇:会计专业设置调研及论证报告
会计专业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特别是中国将来加入了WTO以后,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质量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等。因此,培养和造就大批的高素质的财会专业人才已迫在眉睫,我校经过大量的社会调研和论证认为:设置会计专业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一、专业设置的原则
(一)、根据社会需求增设专业方向。专业设置调整依据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经济建设情况和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情况,积极稳妥地设置、调整专业,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人才需求。
(二)、专业设置以学校发展、面向市场为主,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树立现代化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内部各项改革、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专业设置是在教育部中职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及有关行业制定的相关专业设置标准、业务范围的基础上,依据该专业在本校已经具有的软硬件条件等确定的。
二、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广州黄埔是一个大、中、小企业云集的地方,为珠三角核心的工业区,在未来拥有广阔持续的发展前景,而会计作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本地区在未来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是巨大的。目前,虽然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人数众多,甚至呈饱和状态,但有学历,有职称者比重偏低,特别是中高级会计人员比重较小,尤为短缺。显然,今后相当长的时间要逐步减少低学历乃至无学历会计人员的比
例,提高中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的比例,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我们开设会计专业,培养高层次的会计人才方向正确,非常必要。
三、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1.师资力量
我校有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教研成果丰硕。我院通过引进优秀毕业生,从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员,建立了一支理论扎实,实践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会计专业专职教师7名,实验指导教师2名,学历全部是大学本科以上。
2.实验实训设施
①为了强化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专门建立了财会模拟实训室。主要设备及设施有:会计实训资料、流动式教学模板、高亮度投影仪、装订机等,能够全部满足本专业教学的要求。
②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建立了计算机中心,并投入巨资,建成了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规模大的校园网,并与社会联网,形成功能完善,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和计算机基础技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③为了使教学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实训活动,我们将与易宝公司等单位建立长期的实训、培训协作关系,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拓宽实训渠道。另外,我们还将积极采取多形式的实习方式,如顶岗实习、自择实习、校内模拟实习等,从而有力地保障学生的实训质量。
四、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思路
1.我们对广州、深圳等地区的一些学校相关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获得了大量的资料,为专业的开设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2.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首先是有目的地、重点地、分批地提高师资水平;如选派青年教师去广东职业技术学校、暨南大学等高校进修。其次是不断地完善实验设施,从而不断地满足教学发展的要求。
3.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办出专业特色,今后教学发展要面向工商业企业兼顾行政、事业单位办学,为社会培养中等层次的财会电算化专业人才。
4.不断深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在理论教学方面,要花大力气研究和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变化的规律,特别是要多调查研究,科学定位人才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增加选修课,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坚持以培养职业技能为宗旨的实训方针,加强校企.校社联系,广开实训渠道,不断探索职业教育的新思路。
五、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即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又掌握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及从事财会电算化工作的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创业型”的复合型的人才。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品质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一定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
2.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从事会计、管理等业务工作,应掌握财会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及财务会计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及法规制度,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的珠算、会计账务处理、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懂业务、会管理、能操作,能正确地领会财务主管、财务经理的意图,能胜任财务核算工作,且能反馈工作中的问题并更正错误,综合职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能胜任出纳、会计、审计等岗位的工作。
综上所述,开办会计专业是必要的,可行的。我校已具备开设会计专业的条件,并将继续为此作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