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图书存货积压风险(范文模版)
浅析图书存货积压的风险及其财务应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我叫麦丹丹,是广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财务管理中心的一名会计员。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浅析图书存货管理的风险及其财务应对。
图书存货,在图书行业内,起码有三种说法,一种是指已经成书但仍储存在出版社的图书; 第二种是指: 已经成书但还没有销售出去的图书; 第三种是:早已从出版社发货但还没有售出的在途图书。这里我主要谈谈第二种说法: 实体书店还没销售出去的图书。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图书存货作为流动资产中的重要项目,实质上占用了实体书店大部分的流动资金,是实体书店财务管理的重要对象。图书存货过多会使实体书店资金沉淀,并承担高额的采购成本、储存成本、管理成本等,从而导致成本上升、利润减少,影响实体书店资金的周转,偿债能力。
因此,存货管理问题是实体书店经营销售中的关键环节。
一、图书存货风险积压成因分析
(1)图书是一种精神消费产品,与生活必需品相比,消费者可买可不买。因此,实体书店的经营者对图书需求量的准确预测难度较大,容易怕错失销售机会而多配书,结果产生了积压现象。
(2)21世纪科技的进步加速了人类知识更新速度。因此大部分图书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以教材为例,国家政策的变动造成了改版的频繁,去年确定的内容今年发生变化,采购重新改版的图书导致已采购改版前的图书存货积压。
(3)采购的盲目性引起库存积压。部分实体书店不科学的存货预算编制以及不合理的采购计划也可能导致存货积压。
二、规避存图书库存管理风险的财务应对
基于对图书存货积压风险成因以上认识,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
1、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系统
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系统,可以从采购、仓储、盘存这三方面入手。采购图管理,根据图书销售情况和当前库存情况,综合考虑实体书店销售经营计划,以确定图书品种和数量;图书采购工作应当遵循“统筹计划,确保质量;透明程序,阳光采购;规范管理,廉洁高效的原则。采购部门根据实体书店经营销售计划编制存货采购计划,经负责人审核采购目录后,报主管领导审批。财务部门应正确记录采购业务,做到账账、账表、账实相符。
仓储管理:图书入库时要及时进行验收,无误后立即办理入库手续,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人员联系,妥善处理。图书出库时应当办理出库手续,要仔细核对出库单上的书名、数量、价格以及主管经理签字等,避免出现差错。没有出库单,一律不得出库。严格执行安全制度,防水、防火、防盗,发现隐患及时汇报并处理。
盘存管理: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制度,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等相关内容,核查存货数量,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每年进行至少以此年终的定期盘点清查,并形成书面报告盘点结果,交代存货盘盈、盘亏、毁损、闲置以及需要报废的存货情况与责任追究,再按照规定权限批准后处置。
2、加强实体书店内部会计控制中的存货管理风险防范机制
加强实体书店存货的风险意识和建立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提高实体书店存货风险管理水平以及提升财务管理效率的重要基础。在存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必须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结合实体书店的经营销售特点,从严规范存货采购、仓储、盘存等环节,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发挥存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相互牵制作用。
综上,良好的存货管理是保证实体书店资金有效运转,促进企业经营销售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实体书店应加强对存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健全存货管理制度和存货内控制度,做好存货规划和采购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合理制定库存水平,减少积压,达到降低实体书店综合成本的目的。
第二篇:存货风险管理
完善存货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进行合理的存货分类
发电企业所用原材料的品种和规格繁多,而且收发频繁,为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必须对原材料进行合理分类。将原材料分为委托加工材料、外购件、备品备件、辅助材料等,对每一类原材料分类建帐。设置分类明细帐反映外协加工件的名称、数量、加工费用和运杂费,计算委托外单位加工但尚未加工完成的外协件的实际成本。必须对一些自制半成品件进行管理,以便从财务帐上能反映出半成品的加工过程。另外,可以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采用ABC控制法,将其分为ABC三种类型。ABC 控制法的基本原理是处理事情要分清主次、轻重, 区别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 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发电企业的存货种类、规格繁多, 价格不等特别是电煤, 各发电机组辅助配件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也不统一。A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10%~1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80%左右,实行重点管理,如大型备品备件等。B类存货为一般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20%~30%,资金占全部存货总额的15%左右,适当控制,实行日常管理,如日常生产消耗用材料等。C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60%~6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5%左右,进行一般管理,如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等随时都可以采购。通过ABC分类后,抓住重点存货,控制一般存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从而有效地控制存货库存,减少储备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二)制定合理的存货周转流程
针对公司的具体情况,以财务部为中心制定一套适合本公司的高效合理的存货周转流程。还是以发电企业为例,市场部、生产调度中心、生产部、采购中心、库房、车间按照流程填制各类单证, 保证电煤等原材料的采购、领用、生产、并网输出, 使每一环节物流、单证流同步进行,财务部根据单证按照一定的方法及时记帐,对重点存货做到永续盘存,从财务帐上反映出产品的生产过程。发电企业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在采购、入库、领用等流转环节实行内部控制:
1、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
由各使用单位根据单位预算、实际需要等情况, 向物资供应部、机电部等单位提出采购申请, 经物资供应部、机电部、技术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根据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对采购申请进行审查, 制订采购计划, 经矿分管领导审核批准后, 由物资供应部、机电部集中批量采购。
2、加强采购过程的内部会计控制
为了实现生产目标,必须保证原料的供应及时,不至于发生原料短缺的现象,因此采购计划必定按照生产计划来进行。生产部门只是管生产,其目标就是完成计划中的产量,如果完成了就没有自己的责任;采购部门按照生产部门的要求进行采购,只要保证原料供给正常,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因此销售部门的预测是否准确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旦销售预测过高(或过低),在这种模式之下,生产和采购并不能立即降低(增加)其产量和采购量,这就会导致生产和存货的大幅度振荡。销售部门因为来自领导层的压力、部门的盲目乐观心理往往会过高地预测销售的需求,这样存货的膨胀就难以避免。即便是在预测过低时,因为缺货现象往往导致各个部门增加安全存货的要求,存货也会因此而上升。针对以上情况,应制定“货比三家”制度和“货物跟踪卡”制度, 根据制订的采购计划, 由采购部门、技术部门对市场的商品进行比质比价, 综合考虑价格、质量、供货条件、信誉和售后服务等条件, 确定供应商和采购价格, 订立采购合同;对一些金额较大的设备和配件等重大项目采取招标方式进行采购。
3、完善验收制度
采购过程完成后, 验收部门要根据采购计划, 对采购回的货物进行验收并入库, 填制相应的验收报告、记录, 并配合使用单位填制“货物使用跟踪卡”, 以保证货物的合格和正常使用。
4、严格控制领用环节
材料领用实行计划控制、归口管理、严格考核。每年由生产部、技术部、物资供应部、机电部、通风区、财务部等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历史成本支出数据, 结合集团公司批准的材料消耗指标, 考虑材料的可回收复用性, 制订各自所管辖的材料使用计划, 并把计划指标进行分解, 分解到各科室、各队组, 再根据各使用部门的使用情况, 进行月考核、季度考核和总考核。同时,大力开展修旧利废项目。发电行业的特殊性使得材料存在很大的回收复用价值, 一些使用过的材料、配件经过技术人员的维修、加工, 再经过检验、验收后, 重新利用, 对于余热、煤渣也可开拓新的利用途径,这样既增强了员工的节约意识, 又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
5、建立内部稽核制度
采购、保管、记帐应分工而不能由一个部门担当,部门之间互相稽核。财务部对仓库的稽核只能通过实物盘点,才能做到帐物相符,如帐物不符,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相应的帐务处理,制定盘点制度按每季度进行一次由财务参加的实物抽盘,进行一次存货的全面盘点。财务部对销售部门也应稽核,核查销售部门从仓库领货发货后是否已开票,款项是否收回,领货至开票给客户之间存在着时间差,有可能会导致物品从仓库已出库而财务尚未出库,造成帐帐不符,因而应加强不定期稽核的频度。
(三)充分利用
ERP等先进的管理模式
1953年,日本丰田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创造了一种高质量、低库存的生产方式“即时生产”(Just In Time,简称JIT)。JIT技术是存货管理的第一次革命,其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量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在日本JIT又称为“看板”管理,在每一个运送零部件的集装箱里面都有一个标牌,生产企业打开集装箱,就将标牌给供应商,供应商接到标牌之后,就开始准备下一批零部件。理想的情况是,下一批零部件送到时,生产企业正好用完上一批零部件。通过精确地协调生产和供应,日本的制造企业大大地降低了原材料的库存,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也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事实上JIT技术成为日本汽车工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的来源,而丰田公司也成为全球在JIT技术上最为领先的公司之一。具体来讲,适时制生产系统指企业在生产自动化、电算化的情况下,合理规划并大大简化生产和销售过程,使从原材料进厂到产成品出厂进入市场的每个环节都能够紧密衔接,使整个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能够像钟表一样相互协调、准确无误地进行运转,从而达到降低产品成本、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这样一种先进生产管理系统。它的核心思想是致力于减少企业存货,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最终增加企业利润,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要想使存货管理达到适时制生产系统的要求,就要使企业尽快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利用ERP使人、财、物、产、供、销全方位科学高效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通过信息化控制建立一套制造企业的存货风险预警系统, 来对企业存货的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和控制,从而降低库存直至达到企业的最高目标—实现零库存。适时制生产系统实行的关键是降低存货水平,又不影响企业生产的均衡进行,努力达到零存货。要达到零存货,就必须推行适时制生产系统,要求企业必须选择好稳定、可靠的供应商将所需的原材料、外购件等适时送达生产现场交企业使用;各生产程序之间也不保存半成品,前道生产程序应根据下道生产程序的加工要求保质保量地生产,并适时送达后一道生产程序;在销售环节上也要做到没有产成品存货,要广开销售渠道,建立完备的销售体系,做到在最后一个生产程序保质保量地加工出产成品后,就能够及时将产品销售出去。
第三篇:存货管理风险成因
存货管理风险成因
(一)存货在企业外部流通过程中的风险成因
存货在企业外部的流通过程主要涉及原材料采购和库存商品出库两项业务,其风险成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采购计划不完善,采购随意性大。首先,很多中小企业在进行材料类存货采购前,没有根据材料耗用情况或价格波动等因素科学的制定采购计划,仅依靠主观经验决定采购时间、品种和数量,容易造成原材料积压或短缺,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再者,有的企业在采购时忽视了资金的统筹安排,待采购合同签署后才发现资金捉襟见肘,造成企业资金链紧张,无形中增加了材料的采购成本。
2.采购审批流于形式,执行不严。许多中小企业虽有采购审批流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未得到有效执行。部分企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没有完成审批流程的情况下,默许采购部门按照惯例先行进行存货采购,然后补办审批手续,这样的采购审批流程形同虚设,无法满足采购的合理性要求,同时未对采购人员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牵制,容易出现无序采购或暗箱操作等现象。
3.岗位设置不合理,未形成有效的采购监督机制。中小企业由于人员有限,存货采购过程中的选择供应商、与供应商治谈等环节往往都是由少数采购人员负责,有的企业存货验收环节也由采购人员单独完成。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下,采购人员被赋予了过大的权利,采购、验收等不相容岗位没有进行有效分离,因而可能出现验收把关不严、收受供货商回扣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
4.库存商品出入库混乱无序。有的中小企业不重视库存商品的出库顺序,没有按生产日期将库存商品依次发出,导致部分商品过期变质,造成额外损失。部分中小企业不注意存货入库管理,将本应共同入库的存货分批入库,这对于需要进行批次管理的存货来说容易造成批次混乱。
5.物流管理欠缺,存货流通不畅。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存货的购入及销售价格,而忽视了物流环节的影响。物流公司或运输方式选择不当,都可能造成存货损毁或无法按时交付,从而导致企业原材料短缺或销售合同违约。
(二)存货在企业内部流通过程中的风险成因
存货在企业内部的流通过程主要涉及各种原材料、半成品、低值易耗品等在各部门之间的流通和日常保管储存,其风险成因如下:
1.库房准入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严。库房是仓储重地,对于储存高价值存货的库房更要设置严格的准入制度,限制人员进出。但一些中小企业库房管理松懈,人员进出随意,容易发生失窃、失火等风险。
2.存货领用制度不完善。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的领用审批制度,仅凭领用人一人签字即可领取存货,在这样的领用制度下可能出现存货领用失控,从而造成浪费、贪污和生产成本虚高。
3.存货保管措施不到位。首先,一些中小企业存货分类不清,未对存货进行有效编号,仓库中存货摆放无序,对存货出入库及盘点工作造成了极大不便。其次,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节省仓储成本,没有针对存货的不同特性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或提供必要的存储条件,极易造成存货失窃、变质、损毁等意外损失。
4.存货日常盘点制度不完善。有的中小企业不重视存货盘点工作,无法掌握存货的实际数量及管理情况,容易出现企业账面存货数量与实际可用数量不符的现象,也无法对存货盘盈、盘亏和长期闲置等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和进行处置。此外,有的企业存货盘点制度设计不合理,盘点工作仅由保管员自行完成,没有财务等部门的参与,容易造成监守自盗等舞弊行为。
5.库存商品积压过多。中小企业应注意处理好生产与销售的关系,使库存商品数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如果库存商品积压过多,不仅会造成仓储成本上升,还会占用流动资金,而且一旦商品的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下跌,会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第四篇:谈谈如何规避存货审计风险
谈谈如何规避存货审计风险
刘振芳
[摘要] 中外近年来爆发了大量的影响较大的财务报表舞弊案,其中,涉及存货舞弊的案例为数众多,给注册会计师带来了很大的审计风险。本文针对当前计报表审计中存货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规避存货审计风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存货舞弊
存货审计、存货监盘 分析性复核 重要性原则
1939年,美国证监会在对麦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调查中发现,公司总资产8700万美圆中,有1000万美圆的存货是虚列的,这竟未被相关审计人发现。之后,美国证监会修订了相应的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专业团体重视对客户存货盘点的观察,并使其成为存货审计的必要的查核程序。然而,迄今为止,在国内外被揭露出的财务报表舞弊案件中,许多与存货有关。美国人Treadway Commission对财务报表舞弊进行研究,发现财务报表舞弊常用的技巧包括:不恰当的收入确认(占47%),蓄意的虚增资产(38%),费用不恰当的递延(16%)。虚增资产中,虚增存货是最常见的手段。我国近年来影响较大的财务报表舞弊案绝大多数与资产项目的造假有关,上市公司琼民源、蓝田股份、成都红光、银广夏就是其中的典型。存货项目因其种类繁多并且具有流动性强、计价方法多样、计算过程复杂的特点,成为上市公司造假的良田。这些由公司管理阶层蓄意舞弊以粉饰财务报表给注册会计师带来了很大的审计风险。对其分析是本文的重点所在。
一、当前会计报表审计中存货审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外上市公司存货舞弊案层出不穷,使牵扯进去的注册会计师及所在的事务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从客观上来说,有些公司的舞弊技巧并不高明,可审计人员还是未能发现,这说明审计人员审计方法还存在有待提高的地方。
1、对客户所属行业、客户产品及制造过程了解不够。在统一的市场环境下,行业不同,客户的业务经营也会不一样。了解行业情况有助于审计人员对客户业务经营、对客户产品及制造过程、对客户成本核算的理解,以及评估管理当局解释问题的合理性。而现实是:审计人员常常忽视对此的了解,而造成审计失误。
2、存货监盘虚位的问题。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前,要全面清查财产、核实债务。对于存货就是要盘点,确定实存数与帐存数是否一致。2002年中注协颁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6号──存货监盘,规定:实施存货监盘,获取有关期末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但是,条例并没有明确要求企业在盘点存货时,其聘请的审计人进行监督盘点,这最终造成存货盘点的形式化,即:企业仅进行财务帐与仓库帐的帐帐核对。对于监盘问题,企业和其审计人好象都“忘记”了。
3、存货监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监盘,能够发现存货数量的舞弊和存货的质量问题。但是,由于审计人对于监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监盘的形式化,而无法发现存货帐实不符的问题。
问题一 审计人派出的监盘人员,常以没有多少盘点经验的辅助人员为主,审计部门经理及主管合伙人很少去监盘现场监督存货盘点,且每年对同一企业监督盘点的人员也不固定,这即降低了监盘的效率,也加大了审计人的审计风险。
问题二 审计抽样技术没有规范使用,缺乏样本设计、样本选取及抽样结果的评价能力。实践中,审计人员只抽取一小部分样本,以这样的样本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审计人承担的风险可想而知。
问题三 审计人员往往将审计资料以及计算机设备放在被审计单位,只使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人员选取的存货抽查样本、监盘地点事先了解,从而使企业有机会对未抽查到的项目及未监盘的地方作假。
4、按照相关审计准则规定,审计人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未参与对客户存货的监督盘点,则应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对部分存货进行抽查。这是保证存货帐实相符,降低查核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是审计项目负责人往往将此查核程序放在审计组离厂前,象征性的抽查几个项目。虽然如此,企业还是想腔设法不予配合,最后审计人员只能接受管理阶层对此的说辞,造成审计人“过度依赖管理当局的声明”,而忽视了其应有的谨慎态度。
5、未能充分使用分析性复核程序。鉴于盘点程序具有局限性,注册会计师无法指望通过盘点解决所有的问题,既然靠监盘并不能发现所有重大舞弊行为,注册会计师必须执行分析程序。通过对存货进行分析性复核程序,配合客户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可以改善审计人员对虚假财务报告的侦测能力。但审计人员往往一进驻企业,就开始进行存货的实质性测试了。这是审计人员最典型的“见树不见林”毛病。
由上所述,存货审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不仅造成审计成本的增加,而且也使审计人承担的审计风险增大。
二、如何规避存货审计风险
存货项目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已成为舞弊者趋之若骛的理想对象,同时也引起了注册会计师的特别关注。存货审计是如此的重要,一个优秀的审计人员除能熟练掌握存货常规审计程序外,还需掌握以下特殊技能,以减少审计风险。
1、深入了解客户产品及制造过程,以确定生产费用分配的合理性。
注册会计师应深入了解客户产品特点及制造过程,这有利于审计人员对客户产品成本计算的理解以及对其恰当及时正确的复核,以降低审计风险。为此,审计人员应向客户索取或自制产品制造过程示意图,索取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依据等详细资料。具体来说,审计人员应选定一两个主要产品或畅销产品作为样品,采用逆查法,从产品成本表出发向成本核算程序的反方向进行审查。在审计过程中,首先应关注产品成本计算单中按生产要素反映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数额与相关账项的该期发生额是否相符,审查其真实性和正确性程度,有无虚列现象。其次应着重审查生产费用分配的对象、分配的依据、分配的原则、分配的方法等是否恰当、合理;是否存在人为的在畅销、销量一般及滞销的产品之间调剂生产费用分配。再次应重点审查期末在产品的成本计算,如采用约当产量法分配生产费用,则重点关注在产品完工程度确定的准确性,这是做好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正确分配的关键。因为在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较多、加工程序繁琐、可变性、移动性较大,而且在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有多种,可选性、随意性、复杂性程度较高,极易隐匿审计风险,必须谨慎对待。
2、关于监盘问题。为了更有效的实施存货监盘,查核存货在数量方面的舞弊,审计人员应注意下列事项:
(1)存货监盘小组应由熟悉客户生产、经营和财务的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带领。控制风险越大,要求审计人员的经验越高。对于经验欠缺的审计助理人员,督导人员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监督,并要求他们遇有疑点,应立即告知监盘小组领队或现场经理。
(2)如果经理无法亲自到盘点现场,应预留电话,以便监盘小组遇到重大紧急问题时随时联络。监盘前应先召开小组会,领队提示重点,并帮助经验少的助理人员,注意潜在的问题。
(3)现场监督盘点时:
1)对于抽点的项目,监盘人员应亲自清点。此时,不应请被审计单位陪同人员去清点,防止其故意多记或少记存货数量。
2)抽点的项目应集中于高价值项目。并注意存货是否名副其实。例如:包装箱内是空的或物品中间是空的;或箱里放一些杂物;或是经过稀释后的存货。
3)如不对所有存放存货的仓库进行监督盘点,监盘小组不宜将将要监盘的仓库名单提前告知客户,以有效防止客户对名单上的仓库库存进行弄虚作假。例如:将某处已盘点的存货运至另一处,重复盘点,以虚增存货,来掩盖存货上的舞弊行为。
4)对于重大或不寻常的盘点差异,或如客户人员记录查核人员抽点项目,或客户人员对查核程序感到过度关心者,均应提高专业警觉,并要求客户管理当局解释,或适当扩大抽点范围,以防止企业擅自调整监盘人员未亲自抽点的存货项目的盘点数量。
5)对于有迹象表明很久未使用的存货项目,或存放的地点或方式不寻常,盘点人员应提高警觉,并以适当的方式询问仓库管理员或其他相关人员,以确定这些存货是否还具有价值及使用价值,以防止企业对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操纵。
6)盘点时公司内部之间的存货调拨收发活动,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
(4)对于存放在外地或境外的存货,应亲自或委托当地的审计机构执行监盘任务。如存货量不大,也可以向保管单位函证或采用其他替代程序予以确认。
3、关注12月31日以及此前几日发出的存货购买申请和存货的入库记录,防止企业少记或多记存货和应付帐款,影响当年利润。例如:对于当年12月31日购入的存货,如已包括在当年实物盘点范围内,而购货发票是次年1月才收到,并已记入次年1月份帐内,当年12月份帐上并无进货和对应的负债记录,这样就有可能虚增本年利润。反之,如果在当年12月31日就收到一张购货发票,并记入当年12月份帐内,而相应的实物在次年收到,这样就有可能虚减本年利润。
4、重视分析性程序的应用。分析性程序从整体的角度对客户提供的各种具有内在勾稽关系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发现财务报表异常数字。因而对存货与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总资产等项目进行比例和趋势分析,并对那些异常的项目进行追查,就很可能揭示出重大的舞弊。例如:通过比较公司本期与前期存货周转率,并与同业比较,可能会发现存货快速增加情况。存货增加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公司业务快速增长,存货相应增加,这是正常的。也可能是由于公司预期产品销售会大量增加而实际却没有实现造成的。更有可能是公司管理当局为完成利润目标而蓄意少结转存货成本所致。审计人员如发现存货不正常增加时,应当向管理当局询问其增加原因。如未得到合理解释,应扩大存货的实质性测试范围。
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应分析以下指标,以准确判断存货是否存在舞弊行为:
(1)存货的增长率与销售收入的增长率问题
一般而言,存货的增长率应低于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反之,则有可能存在舞弊行为。
(2)存货占总资产的百分比
如果这个指标是逐期增加的,则存货舞弊的可能性极大。
(3)存货周转率
如果这个指标逐期下降,则存货舞弊的可能性极大。
(4)存货的增长率与总资产增长率的比较
如果存货的增长率快于总资产增长率,则存货舞弊的可能性极大。
(5)销售成本率
如果这个指标逐期下降,则存货舞弊的可能性极大。(6)销售成本的账簿记录是否与税收报告相抵触? 如果二者不一至,则存货舞弊的可能性极大。
(7)检查是否存在用以增加存货余额的重大调整分录或在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过
入存货账户的重要转回分录?如果发现了这种情况存在,则存货可能会存在舞弊行为。
5、重要性原则的恰当应用。
重要性原则是审计工作中一个重要原则,存货为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重大项目,注册会计师必须特别予以关注,尤其对那些内部控制制度较为薄弱企业,对存货就不能采用一般的常规审计程序,而应实施特别的详查方法。1992年法尔莫公司存货舞弊案被揭露,该公司通过虚增存货方式隐藏了高达5亿美圆的损失。法尔莫公司是一家商业企业,存货应是其重要的项目,注册会计师本应针对存货设计特别的抽查或详查程序,而事实上却只采取了例行的常规盘点程序:提前数月通知公司将要抽点的加盟连锁店名单,正是这种简单的处理使得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在检查存货记录时没有发现任何例外情况,使总经理等人有了长达三年作弊时间。
6、对注册会计师进行专职培训使其成为某一行业的审计专家,以及某些相关项目比如存货项目的审计专才,以提高查找资产舞弊的能力。
我国现在的审计中介机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就象过去的国有企业,“大而全,小而全”;审计人员更是如此,什么样的企业他都能够应付。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客户的舞弊水平在不断提高,其手段从简单的违纪违规转向了有预谋、有组织的技术造假;从单纯的账簿造假转向了从原始单据到报表的全面会计资料造假。同时,舞弊人员的反查处意识增强,对审计人员的常用审计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因而,目前审计中介机构承担的风险之大,可想而知,仅仅靠以前简单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为能够胜任专业工作,注册会计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查处舞弊的能力。所以,为维护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使会计师事务所减少诉讼的风险,中介机构应把审计人员培养成为行业审计专家,以及某些相关项目的审计专才。由于存货的复杂性,培养专门存货审计人才,以提高查找存货舞弊的能力,降低存货审计风险,已成为各中介机构当前的紧迫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 2002 审计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林柄沧 2003 如何避免审计失败 北京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第五篇:积压物料管理办法
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
呆滞物料管理办法
一、目的为规范公司库存呆滞物料的管理及呆滞物料处理流程,减少公司库存物料积压,减少资金的占压、浪费,使呆滞物料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特制订本呆滞物料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所指的呆滞物料包括外购的物料和半成品以及产成品。
三、呆滞物料的定义
经检验合格入库的物料自购入之日起,间隔时间超过180天,至盘查时仍存在于库存的,称为呆滞物料。
四、呆滞物料管理工作机构
(一)公司设立呆滞物料处理小组(以下简称专项小组),职责:负责呆滞物料处理的目标及项目推进方案的设定;负责项目参与人员的选择、进度的管控、最终处理方案是否可行的批准;负责项目实施优劣的评判及奖惩方案的建立;负责呆滞物料清单的梳理、呆滞物料处理方案的拟定、按批准的方案进行呆滞物料的处理。
小组成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各部门可指定联系人并报财务部备案。
办公室设在财务部
(二)相关部门职责
1、物流科:负责呆滞物料的接收、储存管理工作;负责提供呆滞物料清单;负责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呆滞物料处置工作,包括呆滞物料的更换、退换等联系工作。
2、生产管理部:负责生产经营过程中呆滞物料产生的预防控制工作,分析呆滞物料产生的原因,负责定期对制造部门的物料进行盘点、清理、退库工作;负责配合返工返修工作,下达返修工单指令。
3、财务部:负责对呆滞物料处置过程的监控、核价、评估及账务处理等工作。
4、质量管理部:负责呆滞物料质量的判定工作,判定结果可分为:合格、不合格等;负责按照技术通知单或工艺通知单,对所有呆滞物料使用过程的监控。
5、技术中心(含工艺部):负责呆滞物料处置的判定工作,判定的结果可分为:返工返修、回收利用、报废、退货等;负责对呆滞物料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6、销售部门(含售后服务部):接受呆滞物料处理小组的安排,参与评审,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7、采购部门:负责呆滞物料退供应商部分的进度跟踪以及变卖物料购买方联络、销售、收款等工作。
8、企业管理部:负责报废呆滞物料的变卖、遗弃等处理工作,在规定时间内按环保体系的要求处理废品实物;负责对呆滞物料推进工作的考核。
(四)呆滞物料处理工作小组工作流程
1、呆滞物料处置每月组织一次评审清理工作。
2、物流科、生产管理部负责每月清理在本部门的呆滞物料,编制《呆滞物料清单》并于每月1日前提交到专项小组确认发起后续处理方案及推动。
3、专项小组在收到《呆滞物料清单》后
(一)呆滞物料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下几类:
1、订单变更或市场变化较大,导致物料呆滞。
2、设计变更,导致物料呆滞。
3、请购、采购失误,导致物料呆滞。
4、实施安全库存管理的物料由于订单结构变化,导致物料呆滞。
5、试制、生产剩余物料无处消耗,导致物料呆滞。
6、其他原因导致物料呆滞。
(二)管控流程
1、当客户变更或取消订单,销售部门要在 负责人,以防止呆滞物料的产生。
对于变更后,有库存、在途的物料,尽量在以后开发或生产时能够改造使用或替换使用。
3、采购部门申购物料时必须核对仓库即时库存。在接到审核后的订单,首先应核对物料清单然后进行物料的需求状况分析,计算出物料的用量和物料的请购天数,并且根据库存良品及实物的确认,确定物料的请购量及物料的到料时间并制作《采购订单》交由物流科签字确认后,方能采购。
采购量=标准单位用量×计划生产量×(1+设定标准不良率)
《采购订单》原件作为入库、发票记账、预付货款凭证附件交财务部备查。
采购部门应当根据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仓库物料库存量,要求供应商分批送货。
采购部门应当根据物料的到货情况,结合运输损坏率、物料合格率及时修订标准不良率。
4、实行定量,定期综合控制管理,设定可常备安全库存量的物料范围,并对专用物料实行定量控制。
公司只对常用件、易损件、通用件、价格波动大物料、交货周期长的物料设定安全库存量。
生产管理部、物流科至少每季检讨和排查一次该安全库存量。对于该安全库存量的物料,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将该物料优先出库。
对客户专用物料在采购前与该客户签订相关协议以规避因客户改变或取消订单而产生呆滞物料。
5、造成呆滞物料的部门首先应采取措施进行利用,尽力减小损失。造成呆滞物料的部门应对原因进行分析,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应向专项小组提交改善报告。
6、物料经确认为呆滞物料的,由专项小组对责任部门、责任人提出考核。
六、呆滞物料处理流程
(一)处理方式
1、将呆滞物料再加工后予以利用。
2、用呆滞物料代替类似物料,以不影响功能、安全及主要外观为原则。
3、将呆滞物料回收再利用。
4、将呆滞物料退还供应商、转手其他厂商或售于废品收购站等。公司内部确实不能进行利用的呆滞物料,处理对象首选为该物料的供应商。属合格供应商提供的物料,应尽力说服其接受被处理的物料,并按退货、换货或折价处理。供应商接受后可做为其优良合作记录。
对公司合格供应商,若询价低于现行市场价格的80 %,由采购部门门寻找联系两家以上回购单位(含两家)进行报价,并将报价结果报“专项小组”确定处理方案。
5、暂缓处理,继续呆滞,等待时机。
6、将呆滞品报废处理。
(二)技术中心在开发新产品时,同样优先考虑呆滞物料利用。生产部门在进行料件替代时,同样优先考虑呆滞物料利用。
七、呆滞物料的奖惩
(一)呆滞物料、报废物料利用后的奖励
公司内部人员可提出利用呆滞物料、报废物料的方案报“专项小组”。对可行的方案,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实施。
实施完成后对方案提出人或积极推动方案实施的部门予以奖励。奖励金额为被处理物料当时购买或处理价格的0.5%¬~5%。
奖励计算考虑处理后重新利用价值及各类物料处理的难易程度;因处理难度不同,各类物料其奖励也各不相同。
报废处理呆滞物料不参与奖励;本部门责任造成的呆滞物料本部门人员处理的不参与奖励,但消除其相应扣罚金额;出库了但未实际消化的不参与奖励。
(二)造成呆滞物料的考核
1、直接导致呆滞物料产生的责任部门,按呆滞物料价值罚款1%~10%。
2、对于已出处理方案的呆滞物料,未及时按处理方案处理呆滞物料的责任部门,罚款100元/次;
3、扣罚责任部门的比例分配:若呆滞物料产生的责任部门有多个,责任认定时只分主、次,所有主要责任部门承担70%,所有次要责任部门承担30%;
(三)根据处理进度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处理成果通报和奖励。
八、其他
(一)本办法自批准公布之日起实施。
(二)本办法解释权归财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