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退休金和养老保障金的看法
关于退休金和养老保障金的看法
(一)对于没有退休金,甚至退休金太低的老人,应给予养老保障金。使其收入能达到保障养老的水平。
(二)退休金的核定要本着公平的原则。要合理的缩小退休金差别。
(三)退休金的核定要考虑对社会的贡献,包括在机关、事业、国企、军队的岗位和服务年限。
(四)废除社保收缴和发放养老金制度。由财政直接支付养老保证金和退休金。
(五)已经收缴的社保养老费,百分之百的退回。个人或私企所交的,退给个人;国企或财政所交的,退给财政。
(六)国企要按用工规模,向财政上交退休金费或退休金税。
(七)私企的工资核定中应包含养老储蓄补贴。政府对私企用工的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工资水平、休息日数、休假日数,要制定标准并实施无漏监督。
(八)政府提倡个人自愿参加养老储蓄。
(九)政府提倡个人自愿参加养老保险。
2015.09.26
第二篇: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
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不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建安工程造价的组成部分,是由建设主管部门为建筑企业代收,用于建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专项资金,其来源是国家规定的建筑工程费用定额标准中的养老保险部分,建设单位按建安工程造价的2.6%向建设主管部门缴纳后,不再按建筑工程费用定额标准像施工企业支付,建设单位在确定工程投资时应计入工程造价内。这仅仅是提取办法的改变,而不是新增加收费项目。
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是属于社会保障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企业向社保机构为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唯一资金来源。众所周知,建筑企业按国家统一规定的预算定额,没有自己产品的定价权,其养老保险资金的来源不同于一般工业企业。实行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管理,其目的是为切实解决建筑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问题,保持行业和社会稳定。
鉴于上述原因,鲁政办发(1995)77号文件规定:“凡我省境内的新建、扩建、技改、维修项目和土石方工程,构件制作安装、建筑装饰、桩基础、道路桥涵 堤防等工程项目,部分投资来源、隶属关系及所有形式,均应在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办理工程开工手续10日内,向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建筑业主管部门交纳劳动保险费,并凭交纳证明办理开工手续”。潍政发(1996)64号文件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应及时足额交纳劳保费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对擅自开工及瞒缴少缴、扩大项目提高标准不补缴或者抗缴劳保费用的建设单位,除令限期补缴外,按日加收20%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劳保费用专户”。
第三篇: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
记者从济南市城乡建设委获悉,该市将对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拨付比例进行调整,一级拨付标准由80%上调至90%,二级由60%上调至70%,三级由40%上调至50%。拨付比例调整后,将惠及建筑业更多从业人员。
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是建筑业职工缴纳社会保障金的唯一来源,是社会养老统筹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中标通知书》等资料,按工程总造价的2.6%预缴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对取得《山东省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管理手册》的建筑施工企业,依据其拨付等级和所承接工程的施工形象进度,每季度向管理部门申请一次,对享有困难补贴资格的建筑企业,半年申请一次补贴。该款必须用于为建筑业职工购买养老保险。自1995年实施该政策以来,我市已累计向在济施工建筑企业拨付养老保障金19.91亿元,今年前两个季度已拨付补贴1.98亿元。全市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收支使用状况继续呈现良好局面,有力保障了全行业的稳定。
济南市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拨付比例统一上调10%后,调整范围还将扩大到符合条件的建筑装饰企业和劳务企业。为配合做好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拨付比例调整工作,管理部门将深入推行“收缴工作人性化、拨付补贴网络化、基础工作标准化”的三化管理模式,确保专项资金收缴、拨付和使用“三到位”,杜绝欠缴、漏缴养老保障金的现象,力争实现建筑业职工应保尽保。
来源:济南日报
第四篇:退休养老协议
附件3:
协议书
本人,是乡(镇)村乡村医生,身份证号:,现已满岁。自今日起自愿退出乡村医生管理,不继续在村卫生室执业。经与乙方协商,特制定本协议。
一、甲方不参加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并不继续从事医学诊疗活动,享受乡村医生的个人补助和退休养老政策。
二、乙方和区卫生行政部门保留甲方乡村医生资格,保留甲方享受乡村医生的个人补助和退休养老政策的权利。包括以下两项内容(如有增减,按全省统一下发文件执行):
1、乡村医生的个人补助: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1800元/年(如有变动,按全省统一下发文件执行);
2、乡村医生退休养老政策:年满60周岁且从医满20年的乡村医生,享受乡村医生养老生活补贴65元/月(如有变动,按全省统一下发文件执行)。
三、乙方不得挤占、克扣、挪用甲方补助资金。
四、甲方如继续在昌江区辖区内从事医学诊疗活动,乙方有权利扣除乡村医生的个人补助。
五、本协议适用于XXXX辖区内注册及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
六、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报区卫生局备案一份。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甲方(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乙方法人代表:(公章)
第五篇:关于延迟退休的看法
关于延迟退休的看法
随着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公布,被争论多年延迟退休终于从“谣言”变为了现实。
在15日公布的决定中,中央明确提出了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将其作为社保基金改革的重要内容。
鉴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严重问题,社保制度改革和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从长远来看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实行的是双轨制,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两块。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又区分为企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养老保险的基本模式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相结合。社会统筹部分采取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部分自己积累,自己负责。在现收现付制的基本养老金制度之下,由于目前政府较大规模的财政补助和养老金覆盖面的扩大,近年来全国养老金账户总体呈现略有盈余的状况,体现出养老金较强的当期支付能力。从表面上看来,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似乎并不是太大。然而,从长远看来,这种养老金制度却是不可持续的。
我们知道,现收现付制的特点是完全依靠当期收入来支付当期的养老金支出。这种养老金模式在人口结构年轻,保障范围较窄,支付标准较低的情况下尚可正常运行。但是,一旦经济不景气,人口老龄化和支付范围与标准不断提高的情形出现,对当代年轻人会形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导致资金筹集困难,使得该制度难以为继。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仍处在较低的水平,且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可能永远保持在8%的高速水平,财政收入的增长也不可能永远保持在20%。与之对应的情况却是,我国社会的老龄化情形越来越严重。据统计,今年我国老龄人口数量正式突破2亿大关,且患有慢性病的老龄人口突破1亿大关,老龄化问题呈现逐年加剧的严峻形势。我国养老金的统筹与管理情况也不容乐观,养老基金存在投资效率低,征收率低的问题,且挪用案件频发。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财政收入增长的放缓,政府的财政资金不可能无限度地投入养老基金,如果不对养老金制度作出改革,在可预见的将来,养老金必然会发生支付危机。
然而,如何进行改革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巨大难题。欧洲高福利国家政府的财政危机告诉我们,养老金制度不可能完全依赖政府大规模的转移支付投入,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老龄人口庞大,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因此,唯一的可行办法只能是延迟退休年龄,实现养老金机制的自我平衡。
尽管作为养老金改革的唯一可行途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因其涉及面较广,对全社会的影响巨大,经过数年的争论,仍迟迟得不到推行。
首先,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会形成巨大的压力。当前,中国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延迟退休年龄必然会挤占年轻人的工作岗位,尤其是大学生就业,不利于消化劳动力人口,可能造成巨大的社会压力。
其次,在历年的一些相关部门与研究者针对延迟退休问题所做的社会调查中,持反对意见者都占据绝大多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不需参加养老金改革的状况表达不满,对退休双轨制带来的社会不公问题进行发泄。
但是,虽然困难重重,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已成定局。为解决延迟退休带来的社会问题,中央提出研究制定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提下的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方案,即先行并轨再延迟退休。
中国自古以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说法。养老金制度的先行并轨作为延迟退休的重要前提,有利于化解人们对养老保险制度不公的不满,减缓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推行的阻力。而延迟退休年龄,也必须渐进式地推行,步子不能太大,不能一蹴而就。延迟退休年龄,即使迈出一小步,对弥补养老金缺口也会有巨大的作用。有公开数据表明,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必须逐步地延长退休年龄,注重细节问题,严格测试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状况,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尽管目前尚不可能全面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却是长远规划中势在必行的一项政策。
延迟退休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作为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其发展,为我们未来的养老早做谋划。
参考:
新华网
华夏时报
公职人员先行或成共识》
《据称延迟退休将分类推进
《养老改革:先并轨再延迟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