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22号)

时间:2019-05-14 08:5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杭州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22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杭州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22号)》。

第一篇:杭州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22号)

【发布单位】浙江省杭州市

【发布文号】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22号 【发布日期】2005-09-20 【生效日期】2005-1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杭州市

杭州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22号)

《杭州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9月12日市人民政府第8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二○○五年九月二十日

杭州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的质量监督管理,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在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调配和配发等药品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督管理。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和疫苗的使用及其质量监督管理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第三条 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全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各区、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卫生、价格、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第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下列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和考核制度执行情况,做好相应记录:

(一)药品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二)人员健康状况管理制度;

(三)药品采购、验收管理制度;

(四)药品质量信息管理制度;

(五)药品储存、养护管理制度;

(六)药品计量器具及储存、养护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

(七)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八)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九)处方调配管理制度;

(十)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管理制度;

(十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制度;

(十二)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管理制度。

第五条第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其规模和管理的需要设置药品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落实药品质量管理人员,并明确其职责。

药品质量管理机构的组成人员或者药品质量管理人员应当由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或者执业药师担任。

第六条第六条 医疗机构的处方审核人员应当由具有药师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技术人员或者执业药师担任,药品调配人员应当由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或者执业药师担任。

第七条第七条 医疗机构的直接接触药品人员,应当通过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项目的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患有精神病、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第八条第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本机构从事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调配、配发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第九条第九条 医疗机构的药学技术人员和执业药师应当运用专业知识和各种药学情报资料,向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参与临床工作,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第十条第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从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采购药品。

医疗机构从与其首次发生供需关系的药品生产企业或者药品经营企业(统称首营企业)采购药品,或者采购首次购进的药品(简称首营品种)和进口药品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索取并查验相关资料。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药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药品,不得购进和使用。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药品购进记录应当具有下列内容:

(一)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

(二)购货数量、购进价格、购货日期;

(三)生产厂商、供货单位;(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内容。

药品购进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3年;药品有效期超过3年的,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1年。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依法批准的诊疗科目和药品使用范围设置相应的药库、药房(药柜)。

药库、药房(药柜)应当与诊疗、办公、生活等区域分开,并相应配置以下设备:

(一)便于药品陈列的设备;

(二)符合药品特性要求的常温、阴凉、冷藏和冷冻保管设备;

(三)保持药品与地面之间有一定距离的设备;

(四)药品防尘、防潮、防污染和防虫、防鼠、防霉变等设备;

(五)避光、通风设备;

(六)使用中药饮片所需的有关设备;

(七)其他保证药品安全使用的设备。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的药库实行色标管理制度。待验药品库(区)、退货药品库(区)以黄底白字标明;合格药品库(区)、有中药饮片配方的零货秤取库(区)以绿底白字标明;不合格药品库(区)以红底白字标明。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储存药品,应当根据药品质量要求,采取冷藏、防冻、防潮、避光、通风、防火、防虫、防鼠等措施,防止药品污染、变质、失效。

医疗机构对储存的药品应当进行养护,不得使用过期、失效、淘汰、霉烂、虫蛀、变质的药品。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药品养护人员应当做好药库、药房(药柜)的温度、湿度的监测和管理。温度、湿度超出规定范围时,应当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做好记录。储存药品的常温库温度应当保持在10-30℃;阴凉库温度不应超过20℃;冷藏库(柜)温度应当保持在2-10℃;药库及药房的相对湿度应当保持在45%-75%。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储存药品的设施与地面、墙、屋顶(房梁)、散热器、供暖管道之间、药品堆垛之间应当有一定的间距或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其中,药品与墙、屋顶(房梁)的间距不得小于30厘米,与散热器或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得小于30厘米,与地面的间距不得小于10厘米。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的储存药品应当按品种、批号分类相对集中存放。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当分开存放;易串味的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及危险品等应当单独存放。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检查储存的药品。对近效期的药品和易霉变、易潮解的药品,应当视情况缩短检查周期。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对质量不合格药品的确认、报告、报损、销毁应当有完善的手续和记录,并将质量不合格药品放置在不合格药品库(区)。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调配药品的场所、设施和包装材料等应当符合卫生和质量安全要求,不得对药品产生污染,影响药品质量。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应当与诊疗范围相适应,并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或者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乡村医生开具的处方调配药品。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依据处方调配药品,调配人员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退回开具处方的医生,经开具处方的医生更正或者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

处方审核、药品调配人员应当在处方上签字或者盖章,处方按规定保存备查。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调配药品应当做到计量准确。需依法强制检定的药品调配计量器具应当经强制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需要对原最小包装的药品拆零调配的,应当做好拆零记录并保存原最小包装。拆零药品应当在包装袋上注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批号、医嘱使用期限、医疗机构名称等内容。有特殊要求的,应当书面说明注意事项。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不得向非本机构就诊者销售药品。

医疗机构不得以临街柜台形式或者以在本机构以外的场所义诊、咨询、试用等形式经营或者变相经营药品。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不得利用医疗业务广告进行药品宣传,其配置的制剂不得发布广告。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假药、劣药。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发现质量可疑药品,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妥善保存并及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在其检验结果确定之前,医疗机构不得自行作退货、换货或者销毁处理。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对已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确认的假药、劣药,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由其依法处理。医疗机构不得擅自作退货、换货或者销毁处理。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可疑情况时,应当按规定做好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和处理,并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5日内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集中报告。

发现新的或者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并于发现之日起7日内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同时向省、市和区、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发现群体药品不良反应的,应当立即向省、市和区、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规章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所在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九条和第三十条规定的,由所在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利用医疗业务广告进行药品宣传或者发布制剂广告的,由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单位或者个人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医疗机构名义使用药品的,由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依法查处。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杭州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报告

《杭州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报告

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杭州市法制办《印发〈关于开展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杭府法发[2007]12号)和《关于开展2008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的通知》(杭府法[2008]6号)要求,今年3月—9月我局开展了对《杭州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市政府222号令)的立法后评估工作。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评估客体基本情况介绍

《杭州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规章》)是由我局负责起草并以市政府令形式颁布实施的地方性政府规章。该规章于2005年9月20日以市政府222号令颁布,并于2005年11月1日起实施。

该《规章》是我省第一个医疗机构药品监管的地方性政府规章。由于国家至今尚未出台专门针对医疗机构药品监管的法律、法规、规章,《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门规章涉及医疗机构监管的内容很少,因此该规章的颁布实施,填补了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管的法律空白。《规章》共37条,适用于杭州市行政区域内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在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调配和配发等药品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督管理。主要由我局及各区县局(分局)负责实施。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6月30日止,市县两级药监部门共办结案件136件,进一步规范了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确保了群众用药安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二、宣贯情况

该《规章》颁布后,我局即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宣贯工作,力争使执法人员、各监管对象熟知规章的内容,让社会公众也对规章有所了解。

(一)组织执法人员学习该《规章》

执法必须懂法,懂法先要学法,认真学法、用法是做好执法检查的前提,因此我们于2005年10月《规章》实施前,组织并开展了局系统执法人员对《规章》的学习培训工作,熟悉《规章》条款内容,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

(二)组织开展医疗机构从药人员对《规章》的培训工作

为了加强、提高医疗机构从药人员对《规章》的知晓率,我们组织杭州市区医疗机构3000多名从药人员开展了八期的《规章》学习培训班。各区、县(市)局也举办各种形式的药学人员培训班形式,有的局在培训结束后还专门进行了闭卷测试,据统计,七个区县共组织2000多名药学从业人员参加了《规章》的培训和测试;有的局还举办了辖区医疗机构的知识竞赛,通过以赛促规范的形式使规章的条文深入人心,提升了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管理水平。通过学习培训,让医疗机构药学从业人员熟知《规章》的监管要求和法律责任,提高法律意识,从而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三)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

对社会公众的宣传主要通过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介向社会公布规章的内容,同时还通过广场、进社区等开展志愿者活动等过程中发放宣传册等,使普通公众对规章的内容有所了解。

(四)重视日常监管过程中的宣传

根据我局提出的“宣传也是监管”的监管理念,我们把这一理念恰如其分地应用到监管实践中去,寓规章宣传、业务指导于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管中,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三、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一)成立组织,制定方案

为做好本次评估工作,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于3月份成立了由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各 1 业务处室负责人为组员的评估工作小组。制定了评估工作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并抽调政策法规处、药品市场监管处工作人员组成评估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与评估相关的日常事务性工作。

(二)评估实施情况

进入评估实施阶段,我们开展了行政处罚案件的统计分析,设计了调查问卷,召开了执法人员、医疗机构座谈会,并通过座谈会、执法检查、邮寄、网络等形式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求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1、行政处罚案件统计分析情况

为做好《规章》的立法后评估工作,我们对全系统2006年1月1日—2008年6月30日期间办结的适用《规章》的行政处罚案件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

据统计,两年半时间,全系统共办结案件136件。分布是200672件,200752件,2008年1-6月12件;从区域分布分,市局稽查支队办理7件,城区各分局16件,七个区县局办理113件;从适用程序分类,以简易程序为主,有128件,其余8件为一般程序。从适用罚种,有104件单处或并处警告,有107件单处或并处罚款处理,罚款共计48450元,单起案件的罚款金额在50—1000不等;还有7件因涉及假劣药案件处没收物品、没收违法所得处理,没收违法所得512725元,没收物品价值126804元。从适用条款看,适用第12条的有89件,占案件数的65.4%,适用第15条的有43件,31.6%(详见附表)。从医疗机构类别分,乡镇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体诊所、门诊部占到122件,占总案件数的89.7%。

附表:违反222号令具体条文分布表 违反禁则 案件数(件)所占百分比(部分案件同时违反两个以上条款 第十二条 第十五条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九条 第十三条 第四条 4 89 43 7 7 65.44% 31.62% 5.15% 5.15% 6 4.41% 2.94% 第七条 4 2.94% 第二十六条 4 2.94% 第十四条 2 1.47% 第五条 1 第十七条 0.74% 1 0.74%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案件事实清楚,案情简单,适用简易程序的占到绝大多数;受查处的医疗机构,乡镇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体诊所、门诊部占绝大多数;从违反禁则条款的数据看,违反第12条和第15条的占了绝大多数,即医疗机构没有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和医疗机构没有根据药品质量要储存药品求,采取冷藏、防冻、防潮、避光、通风、防火、防虫、防鼠等措施,防止药品污染、变质、失效。

原因分析:由于受资金投入,药学技术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基层医疗机构的药房药库的硬件和软件都相对较差,质量管理意识到相对较差。没有真实完整的购进记录,会给药品的溯源造成阻力,使假劣药有机可乘;储存条件差,容易使真药变假药,好药变劣药。这些都会给广大基层群众的用药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因此,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记录和按药品储存药品在保证药品质量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做好。这些基层医疗机构也是今后我们药品监管部门监管的重点。

2、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情况 为广泛征集各界意见和建议,我们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对象分两部分。一是行政相对人,通过座谈会、执法检查及邮寄等方式向行政相对人即医疗机构发放。二是社会公众,通过在市局门户网站设立专栏并与市政府门户网站、浙江在线新闻网站链接形式,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1)对行政相对人的调查通过开座谈会、执法检查及邮寄等形式发放评估调查问卷,共发出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

从调查统计来看,286份调查卷中,68%行政相对人通过法制宣传途径知晓,14%的行政相对人通过媒体知晓,17%人通过其它途径知晓。

从统计来看,被调查人认为该规章实施效果很好的占40%,实施效果较好的占52%,实施效果一般的占6%,实施效果不好的占2%。对我市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质量放心占49%,较放心的占50%,不放心的1%。

(2)对社会公众的调查,我们于7月1日—15日在市局门户网站首页上设立了调查问卷专栏,并同时与市政府门户网站、浙江在线新闻网站链接。愿意参加调查和发表意见的公众都可以调查问卷专栏点击进行参与,调查期间,共有404人参与了网上问卷调查。据统计,认为该规章实施效果很好的占60%,实施效果较好的占16%,实施效果一般的占16%,不好的8%;对我市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质量放心占36.59%,较放心的占51.22%,不放心的占12.20%。

3、实地调查和座谈会情况

为深入了解规章的实施效果,进一步征集意见和建议,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各基层局,面对面征求执法人员对规章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召集了医疗机构的座谈会,听取医疗机构(行政相对人)对规章的看法。总的来说,执法人员和行政相对人都认为该规章的出台,弥补了《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对医疗机构药品监管的空白,对医疗机构药品规范管理有了更明确的规定。主要的意见则集中在该规章与2007年12月1日起实施的《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的衔接上,因为两规章有不少条款内容有冲突,相对人和基层执法人员都觉得有些无所适从。另外行政相对人希望药监部门进一步加强对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更新知识。

四、评估结论

(一)规章实施的效果 规章的出台和实施,使我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向规范化、法制化迈出了重要和关键的一步;为加强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督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对规范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确保群众用药安全,发挥积极的作用。经过这几年来对医疗机构用药的监管,我局相继开展并完成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高校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企事业内设医疗机构等药房规范化建设工作,加强医疗机构用药的监管,我市医疗机构药房基本达到了“购药渠道规范、硬件设施合理,制度记录健全、药品质量保证”的工作目标。

(二)存在主要问题 1、2007年9月19日省政府颁布了《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省政府238号令),并于2007年12月1日起实施。238号令的出台,使222号令的大部分条款被覆盖,根据下位法服从下位法的原则,222号令被覆盖的条款自动失效。只有4、5、7、26、27、36条不冲突继续有效。

2、从统计数据看,222号令实施后,适用222号令承办的案件以简易程序为主,被处罚的对象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从监管要求角度,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较差,用药安全隐患相对较大,是我们药监部门的监管重点。222号令的罚款起点较低,比较适合对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农村医疗机构的处罚。对执法人员而言,适用简易程序也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238号令的罚款起点较高(1000-10000元),罚款数额对小型的农村医疗机构而言 3 较难提受。

(三)处理建议

鉴于省政府238号令实施时间不长,以此为依据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还很少。两规章之间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协调。建议现阶段《杭州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继续执行,待条件成熟时进行修改。

第三篇:杭州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26号)

【发布单位】浙江省杭州市

【发布文号】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26号 【发布日期】2006-09-08 【生效日期】2006-1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杭州市

杭州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26号)

《杭州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8月28日市人民政府第1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

二○○六年九月八日

杭州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建筑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使用能耗,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杭州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民用建筑新建、改建、扩建,既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等活动及实施对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建筑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性能、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及照明设备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管理,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等能耗。

第四条第四条 杭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工作,萧山区、余杭区和各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规划、经济、科技、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第五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建筑节能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建筑节能意识,从试制、生产、实用、推广等环节加强建筑节能的推进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

第六条第六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经济、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节能规划组织编制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应当对新建建筑的节能要求、既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开发利用、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等提出工作目标、具体安排和保障措施。

第七条第七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建筑节能发展状况和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组织编制更低能耗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相应的施工规程、验评规范及评估体系。

本市实施建筑施工图节能设计篇(章)评估制度、建筑物能效认定和标识制度。具体实施办法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八条第八条 鼓励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各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在安排科技经费时,应当增加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及推广应用方面的投入比例。

第九条第九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空调系统、照明设备等建筑节能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推广应用工作,定期发布鼓励在本市推广应用的建筑节能产品和施工工艺目录。

第十条第十条 新建建筑物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建筑节能标准及省、市建筑节能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鼓励新建建筑物利用可再生能源。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鼓励既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既有建筑物节能改造的重点是高能耗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既有建筑物改造应当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

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应突出屋面和门窗的节能改造。在居住建筑平改坡改造中,可结合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

改建、扩建既有建筑物涉及围护结构的,应当按照建筑节能的标准和要求进行。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规划部门在组织编制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时,在规划布局(建筑高度、间距、自然通风组织)和建筑物平面布置、朝向、体型、体量等方面应当综合考虑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新建建筑物的业主应当在立项前自行组织建筑节能专题论证。发展改革部门在核准项目申请报告或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应当进行建筑节能专题审查。凡立项报告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无建筑节能专题论证内容的,不予立项。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筑节能标准委托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不得明示或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降低建筑节能标准,不得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建筑节能要求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空调系统、照明设备等产品。

按照合同约定由建设单位采购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空调系统、照明设备等产品的,建设单位应当保证所购产品符合建筑节能标准。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招标文件和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节能设计,保证建筑节能设计质量。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当对设计文件是否符合建筑节能标准进行审查,并在审查报告中单列建筑节能审查内容。对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图审结论应定为不合格。

墙体、屋面、门窗等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有重大变更的,应当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重新审查。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审查施工图节能设计篇(章)时,可以委托专业机构对施工图节能设计篇(章)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报告作出相应的图审结论。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受理施工许可申请时,应当查验施工图审查报告。对建筑节能内容未通过施工图审查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施工规程组织施工。

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节能材料、构配件的验收,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

墙体和屋面等保温工程隐蔽前,施工单位应当通知监理单位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建筑节能施工规程进行监理;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施工单位未按要求整改的,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同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告。

监理人员应当查验进场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并按规定见证取样和验收。未经监理人员验收的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墙体和屋面等保温工程隐蔽前,监理人员应当对其进行专项验收。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施工过程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未按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的,应当责令整改。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加强现场建筑节能材料、产品以及重要部位的专项检查,重点对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和空调暖通系统在主体完工、竣工验收两个阶段进行监督检查,并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提出专项监督意见。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对建筑节能进行专项验收。在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竣工验收报告中,应当注明建筑节能实施内容。

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违反建筑节能相关规定,或者建筑节能专项验收没有通过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备案,并责令限期整改。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其注册执业人员,应当对其设计、施工和监理行为符合建筑节能标准负责。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商品房预售时,应当提供房屋的门、窗及墙体保温的主要材料样品,并在《商品房预售合同》中予以明确。

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提供的《住宅使用说明书》中,应当明示所售房屋的节能措施、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指标、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相应的保护要求等基本信息。

房地产开发企业以节能建筑进行宣传和销售的,应当委托专业的建筑节能测评机构进行建筑效能认定后方可进行。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建筑物所有权人和使用人在进行建筑物的装修和使用时,不得擅自改变建筑物的节能围护体系,降低建筑节能标准。

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居住小区内公共建筑节能设施及设备的围护、保养、维修和运行过程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实行节能建筑示范工程(小区)评选制度。鼓励创建节能建筑示范工程(小区),对达到节能建筑示范标准的建筑工程,授予“杭州市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小区)”标识。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节能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发现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依法进行处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建筑节能活动进行监督,发现违反建筑节能有关规定的行为,可以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或者监理单位违反本办法,未按照建筑节能标准以及相关建筑节能规范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杭州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82号)

【发布单位】杭州市

【发布文号】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82号 【发布日期】2002-06-25 【生效日期】2002-06-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杭州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82号)

《杭州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市长 茅临生

二OO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供热管理,促进城市供热事业发展,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供热,是指由热源单位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向用户有偿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

本办法所称热源单位,是指为供热单位生产和提供热 能的单位。

本办法所称供热单位,是指利用热源单位提供的热能从事城市供热经营的单位。

本办法所称用户,是指使用城市供热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杭州市市区范围内城市供热的规划、建设、运营、使用和管理。

第四条第四条 杭州市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供热管理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城市供热应当坚持发展集中供热,限制和改造效率低、污染大的分散锅炉供热,实行统一规划,行业管理,多家经营的原则。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第六条 城市供热规划应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城市供热规划,由市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计划、规划等有关部门共同编制,并按规定程序报批。第七条第七条 在城市供热规划区内,具备城市供热条件的区域,不再新建燃煤、燃油分散锅炉供热设施;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高层住宅小区,应同时安排城市供热设施建设。

对城市供热规划区域内现有的分散锅炉,具备城市供热条件的,应当按照城市供热规划逐步进行改造,实行城市供热。

第八条第八条 城市供热设施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实施。

供热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第九条 城市供热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运行使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城市供热设施验收合格后,有关资料应按规定送市城建档案机构归档。

第三章 设施管理

第十条第十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供热设施,是指城市供热生产、输送、利用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热源单位、供热单位、用户使用的城市供热设施、器具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合格产品,其中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必须持有省级以上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安全注册证书》。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用户拆除、迁移和改造其所有权范围内的供热设施,应向供热单位提出申请,由供热单位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在城市供热主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外缘1.5米范围内,不得从事下列影响城市供热设施安全的行为:(一)修建建筑物、构筑物;

(二)挖掘、钻探、打桩、埋杆;

(三)爆破作业;

(四)堆放垃圾、杂物、排放污废水;

(五)其他影响城市供热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因城市建设需要在城市供热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进行施工以及挖掘道路的,建设单位应向供热单位查明供热设施情况。对于可能影响供热设施安全的施工,建设单位应到供热单位办理安全监护手续,提供施工、保护方案;供热单位应派人监护,保障供热设施的安全。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城市供热设施所有权划分、维修和养护责任,按下列规定确定:

(一)热源单位厂区规划红线外1米以内的供热设施属热源单位所有,并由其负责维修和养护;

(二)热源单位厂区规划红线外1米处至用户入户管网第一只阀门的供热设施属供热单位所有,并由其负责维修和养护;

(三)入户管网第一只阀门以后及室内的供热设施属用户所有,并由其负责维修和养护,也可有偿委托供热单位维修和养护。

第四章 供热管理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从事城市供热经营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依法办理工商注册登记。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应遵守供热设施热能利用的强制性标准,确保供热质量,加强运行管理。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应当加强管网建设和管理,保证安全、连续供热,不得无故停止供热。

因城市建设,供热设施施工、检修和热源单位检修设备等原因需要减少供热或停止供热时,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必须事前报经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提前72小时通知用户;因突发性故障停止供热时,供热单位应立即抢修,并及时通知用户。

第五章 用热管理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需要用热的用户,应向供热单位办理申请手续。符合条件的,由供热单位和用户签订供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供热合同应当包括供热方式、供热质量、用热性质、数量、期限、收费标准、缴费时限、结算方式、安全责任、维护责任及违约责任等。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用户增加或减少用热、改变用热性质、停用或恢复用热、更名或过户、改变内网管径和设施等,应到供热单位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用户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损坏或擅自拆除、移动、增设供热设施;

(二)自行并网、撤网和扩大用热面积,改变供热设施使用性质及运行方式;

(三)盗用供热管网上的热水或蒸汽;

(四)因装修、装饰而影响供热设施的检查和维修;

(五)其他有损城市供热设施或影响供热效果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用户应支持、配合供热单位对城市供热设施进行的检查、维护工作。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和用户应当使用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定合格的热计量仪器、仪表。热计量仪器、仪表的使用、周期检定和管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供热温度和流量按计量仪器、仪表计量,并按有关计量收费办法计算供热费。

供热单位和用户对计量发生争议时,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计量仪器、仪表进行检测,并按验表结果核收供热费。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供热收费标准的确定和调整,由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按价格法的规定实施。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应当制定安全运行管理,供热设施维护、检修,事故处理等规章制度,健全城市供热安全保障体系,保证安全运行。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城市供热设施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在法定检验周期内进行定期检验,定期检验工作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供热单位必须向用户提供有关安全使用方面的指导,宣传安全使用知识。

用户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用热规定,保护城市供热设施。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热源单位、供热单位、用户应对各自产权范围内的城市供热设施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定期对供热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维护和检修。发现隐患,应当及时排除。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热源单位、供热单位的操作、维修、管理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应当实行安全值班制度,配备专职检修人员和必要的抢修设备、器材,制定事故抢修预案,保证有效、及时地抢险和处理事故。供热单位必须设置、公布安全维修专用电话。

用户发现供热事故征兆、隐患,应及时向供热单位报告,供热单位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检查、抢修。

任何单位、个人有义务保护城市供热设施,发现供热设施损坏、故障,应立即报告有关单位和部门,并配合做好防护工作。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城市供热设施发生故障需要抢修时,可先施工,并及时补办手续,有关部门应当配合供热单位,保证抢修及时进行。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从事影响城市供热设施安全行为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用户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对个人用户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用户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热源单位、供热单位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一)未对用户进行安全用热指导的;

(二)使用无证人员上岗作业的;

(三)供热质量不符合规定标准的;

(四)使用不合格城市供热设施的;

(五)未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未按规定建立抢修队伍、配备安全设施,未及时抢修供热设施故障的;

(六)擅自停止供热或未履行通知义务而停止供热的。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一)向不具备城市供热资质条件的经营单位提供热能的;

(二)不具备城市供热资质条件擅自从事城市供热经营的;

(三)城市供热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投入使用的。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在施工中造成城市供热设施损坏,或不保护事故现场,不及时将事故情况报告热源单位或供热单位,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对责任单位处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对破坏、盗窃城市供热设施,阻碍、殴打、侮辱依法执行公务工作人员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涉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职权的,由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处罚。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因过错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医疗机构购进、储存、调配及使用药品均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地方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药品购进、验收、储存、养护、调配及使用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做好质量跟踪工作,并明确各环节中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

医疗机构应当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药品质量的日常管理工作;未设专门部门的,应当指定专人负责药品质量管理。

第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向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药品质量管理自查报告,自查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药品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的变化情况;

(三)接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整改落实情况;

(四)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自查报告应当在本12月31日前提交。

第二章 药品购进和储存

第六条 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

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应当按照规定由专门部门统一采购,禁止医疗机构其他科室和医务人员自行采购。

医疗机构因临床急需进口少量药品的,应当按照《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 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应当查验供货单位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者《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所销售药品的批准证明文件等相关证明文件,并核实销售人员持有的授权书原件和身份证原件。

医疗机构应当妥善保存首次购进药品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的前述证明文件的复印件,保存期不得少于5年。

第八条 医疗机构购进药品时应当索取、留存供货单位的合法票据,并建立购进记录,做到票、账、货相符。合法票据包括税票及详细清单,清单上必须载明供货单位名称、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批号、数量、价格等内容,票据保存期不得少于3年。

第九条 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和执行进货验收制度,购进药品应当逐批验收,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验收记录。

医疗机构接受捐赠药品、从其他医疗机构调入急救药品也应当遵守前款规定。

第十条 药品验收记录应当包括药品通用名称、生产厂商、规格、剂型、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批准文号、供货单位、数量、价格、购进日期、验收日期、验收结论等内容。

验收记录必须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中药饮片采购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购进中药饮片。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有专用的场所和设施、设备储存药品。药品的存放应当符合药品说明书标明的条件。

医疗机构需要在急诊室、病区护士站等场所临时存放药品的,应当配备符合药品存放条件的专柜。有特殊存放要求的,应当配备相应设备。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储存药品,应当按照药品属性和类别分库、分区、分垛存放,并实行色标管理。药品与非药品分开存放;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品分别储存、分类存放;过期、变质、被污染等药品应当放置在不合格库(区)。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养护管理制度,并采取必要的控温、防潮、避光、通风、防火、防虫、防鼠、防污染等措施,保证药品质量。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药品养护人员,定期对储存药品进行检查和养护,监测和记录储存区域的温湿度, 维护储存设施设备,并建立相应的养护档案。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效期管理制度。药品发放应当遵循“近效期先出”的原则。

第十七条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行政法规的规定存放,并具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第三章 药品调配和使用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与药品调配和使用相适应的、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负责处方的审核、调配工作。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用于调配药品的工具、设施、包装用品以及调配药品的区域,应当符合卫生要求及相应的调配要求。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最小包装药品拆零调配管理制度,保证药品质量可追溯。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只能供本单位使用。未经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医疗机构不得使用其他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也不得向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本单位配制的制剂。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使用药品的质量监测。发现假药、劣药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就地封存并妥善保管,及时向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决定之前,医疗机构不得擅自处理。

医疗机构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药品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及时向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需要召回的,医疗机构应当协助药品生产企业履行药品召回义务。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不得采用邮售、互联网交易、柜台开架自选等方式直接向公众销售处方药。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建立覆盖药品购进、储存、调配、使用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电子管理系统,实现药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清,并与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对接。

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每年组织直接接触药品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的,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从事药品购进、保管、养护、验收、调配、使用的人员参加药事法规和药学专业知识的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医疗机构药品购进、储存、调配和使用质量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建立医疗机构监督检查档案。

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形成书面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反馈被检查单位。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其他部门处理的,应当及时移送。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药品购进、储存、调配和使用质量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实提供与被检查事项有关的物品和记录、凭证以及医学文书等资料,不得拒绝和隐瞒。

第二十九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的监督抽验。

国家或者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发布公告,公布对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的抽查检验结果。

对质量抽验结果有异议的,其复验程序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信用档案,记录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

第三十一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有关医疗机构药品质量方面的咨询、投诉、举报,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核实、答复、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书面通知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三十二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自查报告、日常监督检查情况、不良信用记录以及人民群众的投诉、举报情况,确定若干重点监督检查单位,相应增加对其进行监督检查的频次,加大对其使用药品的质量抽验力度。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从无《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购进药品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药品管理法》第八十条规定处罚。

对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医疗机构其他科室和医务人员自行采购药品的,责令医疗机构给予相应处理;确认为假劣药品的,按照《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不按要求储存疫苗的,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处罚。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擅自使用其他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的,按照《药品管理法》第八十条规定处罚;未经批准向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本单位配制的制剂的,按照《药品管理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处罚。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擅自处理假劣药品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追回;情节严重的,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采用邮售、互联网交易、柜台开架自选等方式直接向公众销售处方药的,按照《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处罚。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且隐瞒事实,不如实提供与被检查事项有关的物品和记录、凭证以及医学文书等资料,阻碍或者拒绝接受监督检查的,依照《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九条的规定从重处罚。

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其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记入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信用档案,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一)未按照本办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建立质量管理制度的;

(二)未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提交药品质量管理自查报告的;

(三)未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第一款、第八条规定索证、索票查验的;

(四)未按照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对购进的药品进行验收,做好验收记录的;

(五)未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建立中药饮片采购制度,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购进中药饮片的;

(六)未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储存药品的;

(七)未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养护药品的;

(八)未按照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建立和执行药品效期管理制度的;

(九)未按照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配备人员的;

(十)未按照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执行的;

(十一)未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建立最小包装药品拆零调配管理制度并执行的。

第四十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本部门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督促其正确履职。凡不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均应当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应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杭州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22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杭州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22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名称: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部分条款的决定 法规分类: 城市建设 颁布日期: 2004-11-08 实施日期: 2005-01-01 有 效 性: 有效 颁布单位: 杭......

    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05/9/9 18:51:47 市政府令[ 2003 ]第195号 《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03年9月21日市人民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审......

    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食药监安[2011]442号 2011年10月11日 发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

    杭州市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使用和管理办法

    杭州市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使用和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育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政策意见(试行)的通知》(杭政办„20......

    杭州市建设工程劳务管理办法(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24号)

    【发布单位】浙江省杭州市 【发布文号】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24号 【发布日期】2005-09-20 【生效日期】2005-1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杭州市......

    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市政府令[2003]第195号)

    【发布单位】浙江省杭州市 【发布文号】市政府令[ 2003 ]第195号 【发布日期】2003-10-08 【生效日期】2003-1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

    重庆市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

    重庆市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 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和重......

    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 试题

    第二十五章 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一、最佳选择题 1.根据《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年度自查报告的要求不包括 A.接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