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文体场馆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
【发布单位】81908
【发布文号】深府[2001]108号 【发布日期】2001-07-10 【生效日期】2001-07-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深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深圳市文体场馆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
(2001年7月10日深府〔2001〕108号)
《深圳市文体场馆机构改革方案》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深圳市文体场馆机构改革方案
深圳体育馆、深圳体育场和深圳大剧院是我市早期建设的重要文体设施,为我市文化、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我市与国内外的文体交流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同时也为广大市民的文体活动提供场地服务,为推行全民健身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文体场馆从设计到经营管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场馆设计功能单一,设施不配套;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滞后,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人员流动不畅,冗员过多;自我改革意识淡薄,财政负担较重等。为此,必须进行改革。
一、一、场馆现状
深圳体育馆建成于1985年12月,定编90名(在编人员70名),除在1993年试行过一段时间的企业化管理外,经费一直由市财政核拨补助,年度收支基本维持平衡。深圳体育场于1993年8月投入使用,定编76名(在编人员52名),经费由市财政核拨补助,不足部分主要靠物业租赁、场租及赛事收入弥补,收支大体平衡,略有节余。深圳大剧院于1989年5月部分投入使用,定编90名(在编83名),初期经费按财政补差办法解决,1994年11月调整为企业化管理,收入主要靠演出和物业出租,另财政安排少量补助,经济上较困难。
二、二、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文体场馆改革要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机构改革的理论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深发〔1996〕25号文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要求,积极推进文体场馆管理的社会化和经营的市场化,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市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文体事业的健康发展,逐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加快事业单位的社会化进程。文体场馆改革应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以增强内部活力,提高两个效益,减轻财政负担为宗旨的原则;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三、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实行管理与经营分开,建立新型的文体场馆管理体制。根据深发〔1996〕25号文及深编〔1997〕31号文要求,重新核定文体场馆管理与技术人员编制,即在原下达的编制内,由市编办商文化、体育部门,按场馆管理与技术保障岗位需要核定人员编制,由市财政实行经费补差,其余大部分人员转入经营。将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员组建经营部门,实行经费自给,实现专业化、市场化;将设备维修及后勤事务委托社会力量承担,实现社会化。
(二)重新界定管理机构及经营部门的职责任务,调整内设机构。
1.体育场馆管理部门的职责任务是:负责场馆的管理、维护;为体校、体工队训练和各项体育竞赛提供场地服务;为全民健身提供场所;承担市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交办的重大活动。
2.大剧院管理部门的职责任务是:负责剧院的管理、维护;为高水准的文艺活动提供演出场地;承担市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交办的重大活动。
3.文体场馆经营部门的职责任务是:在完成上述职责任务的基础上,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利用场馆的经营场地开展文体经营活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营部门可根据业务拓展需要,在总量控制的情况下,自行设立相应机构,重新核定编制,自主聘用人员。经营人员实行经费自给管理。
4.文体场馆维修及后勤部门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如电工、空调工、操作工、水道维修工、卫生、绿化、司机、保卫等委托专业公司承包。富余人员在本系统内进行分流。
(三)引入激励竞争机制,增强文体场馆活力。
1.鼓励文体场馆管理和经营人员竞争上岗,实现用人所长,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经营队伍,为文体场馆的社会化创造条件。
2.行政主管部门对文体场馆要实行宏观管理与调节的管理方式,主要任务是政策引导、管理法人代表及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场馆主要负责人由行政主管部门聘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离任审计制。文体场馆是独立的事业法人,在依法管理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具有内部管理和分配的自主权。管理部门人员工资按事业单位有关规定执行,适当增加效益奖金的比例。经营部门实行企业化管理,推行部门经理负责制,工资、奖金与效益挂钩,推行效益工资制。
(四)拓宽经营领域,逐步实现场馆经营的产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经营内容应主要围绕与文化、体育相关的产业,如文体广告、文体旅游、文体娱乐、文体器材展销等,同时为群众文体活动提供场地出租,开展有偿服务。场馆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拟定经营目标,层层分解到各经营部门,逐级实行内部承包,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在分配问题上,要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按规定提留奖金福利,并在当年经营收入中提成一定比例上缴场馆管理部门,作为场馆下一年度的维修保养补充费用。
四、四、改革的配套措施及实施意见
(一)加强领导,做好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各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场馆改革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人员安置包括部分在编人员由财政核拨补助向经费自给的转化(通过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和部分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的基本做法是:各单位的富余人员要在系统内消化,不上交矛盾;符合现行退休或提前退休及退职条件的可办理退休退职手续;富余人员中属固定工和合同制工人的,由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手续,固定工并补办全员改制手续;分流期间,保留固定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并按规定缴交社会保险金;富余人员再就业或开办经济实体,劳动、人事、工商等部门给予优先照顾。
(二)原在编人员由于转换岗位或分流,按深发〔1996〕25号文精神,凡符合安居房分配条件的,可在三年内继续享受安居房分配待遇,逾期申请资格自动丧失。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退休等福利待遇及相关政策仍按深办发〔1997〕27号文件精神或参照政府机构改革有关文件精神执行。
(三)文体场馆实行管理与经营分离,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经营活动参与市场竞争,是一种改革的尝试,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各有关部门应为场馆改革创造有利条件,适当调整相应政策。对场馆与其他团体合作或以融资方式举办大型文体活动或其他经营,如演唱会、各类竞技体育比赛、小商品展示会、花市、户外广告宣传等等,在不违反有关政策的情况下,适当放宽限制;除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的活动外,各部门不得无偿使用文体场馆,以便为场馆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文体场馆的重大维修和重要设备的更新换代,财政部门纳入财政预算,进行专项补助;规划国土部门免收场馆中非营业性文体活动场所的土地使用费;市物价部门在调整价格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文体场馆的公用事业性质,对其水电费及房屋租赁管理费的收取标准适当予以优惠。
(四)文体场馆改革是我市事业单位分类社会化改革的突破口,各有关单位要各负其责,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场馆机构改革工作由市编委直接领导,市编办负责协调与指导工作。市文化局、体育发展中心要由主要领导牵头,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场馆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专职负责所属场馆的机构改革工作,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本方案在深圳体育馆、深圳体育场及深圳大剧院实施,其它文体场馆的机构改革可参照此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号:深府〔2011〕177号 [内容纠错]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月十七日
深圳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积极推动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机构,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是指通过科学管理、技术改造、合理利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途径,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使用效益。
第四条 深圳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是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的决策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各区要设立相应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本区节能工作的决策、统筹、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 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的指导下,负责市本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在市、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的指导下,负责区本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各级主管部门在同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本级系统内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第二章 公共机构职责
第六条 各级公共机构负责人对本单位节能工作负责,实行目标责任制和综合考核评价制度。
各公共机构应建立详细的能源消费统计制度,联络员负责将本单位的年能源消费数据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第七条 各级公共机构应当实行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和能源消费计量报告制度,实行能源消耗成本管理。指定专人负责能源消费统计,如实记录能源消费原始数据,建立统计台账,至少每年报送一次本能源消费统计表,同时报送能源消费统计分析报告。
第八条 公共机构应当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加强日常节电管理:
(一)减少空调用电。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空调室内温度控制的规定,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下班前半小时提前关闭空调。
(二)减少照明用电。办公建筑应当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使用高效节能照明灯具,优化照明系统的设计,采用限时开启、间隔开灯等方式改进电路控制,推广应用智能调控装置,严格控制建筑物外部泛光照明以及外部装饰用照明,除重大节日或有关部门通知外,夜间不允许开灯亮化办公区域的景观照明。
(三)减少办公设备电耗和待机能耗。电脑等办公设备应设置为不使用时自动进入低能耗休眠状态。复印机背面排气孔与墙面最少保持10公分距离,以利散热。停用办公设备1小时以上的,应关闭设备电源。每天下班时,应关闭办公用电设备的电源插线板总开关或拨下电源插头。网络机房、食堂、开水间等部位的用电情况应进行重点监测,实行科学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四)减少电梯用电。电梯系统应当实行智能化控制,合理设置电梯开启的数量、楼层和时间,加强运行调节和维护保养。
第九条 公共机构应当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加强日常节水管理:
(一)节约用水。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定期检查更换老化供水管线,安装或更换节水型龙头和卫生洁具,杜绝水龙头跑冒滴漏造成的“长流水”现象。严禁使用高压自来水冲洗地面、设备、器具和车辆。各单位内部绿地养护应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情况,科学适时灌溉,提倡微灌、滴灌等方式。
(二)提倡中水回收。鼓励建立再生水回收利用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和城市污水、废水作净化处理后,成为达到国家标准的“中水”,并进行回用,减少用水量。
第十条 公共机构应当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加强公务车辆节油管理:
(一)实行编制管理。严格控制公务车辆保有数量,按规定标准配备用车,新购公务用车优先选购节能环保型和清洁能源型汽车。严格控制高油耗公务车辆的购置。
(二)推行一车一卡制度。公务车辆统一实行定点维修、定点保险和定点加油,推行一车一卡、专卡专用的智能IC卡加油制度。严格执行公务车辆百公里耗油分类控制标准,推行单车能耗核算制度,定期核定行驶里程、用油额度、运行费用支出。
(三)规范驾驶。坚持科学、规范驾驶,按时保养,减少公务车辆部件非正常损耗,降低公务车辆维修费用支出。合理安排公务车辆出行线路和用车人员搭配,尽量减少公务车辆空驶里程。禁止非公用途使用车辆,严格执行公务车节假日封存停驶制度。
(四)推进公务车服务社会化。加快机关班车、接待用车和公务车使用制度改革,鼓励工作人员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第十一条 公共机构应当定期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和岗位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培养节能习惯,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第十二条 市政府采购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以国家节能清单所列节能产品、设备为主的政府集中采购名录库,优先采购以再生材料生产的产品和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
第十三条 为公共机构服务的物业公司,每年应当明确提出具体节能管理目标、要求和措施,并由业主单位进行监督。
第三章 监管部门职责
第十四条 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按照管理权限,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系统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综合水平和特点,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市、区财政部门应当根据能源消耗定额制定能源消耗支出标准。
第十五条 市、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能源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制定相应的节能改造措施和计划。建筑能源审计数据可从我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平台中采集。
能源审计内容包括公共机构节能负责人和节能岗位落实情况,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制定、落实情况,能源消费计量、监测和统计情况,能耗定额完成情况,节能改造情况,公车配备和使用情况。
第十六条 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和市住房建设部门应当共同承担全市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能耗监测任务,明确投资收益分析和节能指标,并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在适当范围内,逐步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工作,鼓励公共机构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进行节能改造,鼓励专业节能服务机构和企业参与政府机关的合同能源管理。
第十八条 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制定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目标考核的具体办法,组织、协调公共机构节能的各项监督、检查、考评和公示工作,并纳入全市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
第十九条 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会同财政、发展改革、住房建设、水务、交通等相关部门对公共机构节电、节水及公务用车节油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检查不合格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第二十条 公共机构年终节能考核采取单位自查、现场核查、专项检查、跟踪检查、书面调查和重点抽查等方式进行。具体程序是:
(一)自查申报:各单位先行年终自查,根据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出书面说明。
(二)考核评议:由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成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小组,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分项打分等方法,对节能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形成初步考核意见。
(三)汇总上报:由考核小组汇总初步考核意见,并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报告。
(四)奖励处罚: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根据考核情况,核定各单位考核结果,并提出奖惩意见,报市政府批准。
第二十一条 节能考评结果经报请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同意后,应当予以公示或通报。
对涉及重要工作机密或不宜公示结果的单位,可由本单位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申报予以免除公示或通报。
第二十二条 公共机构对考核结果公示有异议的,可以在公示发布后10个工作日内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受理部门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公示信息出现错误的,经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核证后,在公示或通报媒体上进行更正。
第二十三条 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应当设立节能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公众对浪费能源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并在接到举报和投诉后15个工作日内组织处理,将处理情况及时向举报人和投诉人反馈。
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四条 对自愿实施节能改造的公共机构,改造项目可按有关规定予以资助。
第二十五条 公共机构完成节能改造项目且正常运行一年后,项目年节约经费(财政资金安排部分)可作为奖励资金按每年20%的比例、连续3年返还给被改造单位,用于该单位节能减排相关支出。奖励资金由各单位在申请下一预算时一同申报,并在下一预算中作为该单位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出。
第二十六条 对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的公共机构,可按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第二十七条 对阻碍节能检查、未按时报送能耗数据、提供虚假数据的公共机构,按《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第三十七条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 考核被确定为节能不合格的单位,由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予以通报批评,并下达节能整改意见书,限期整改;对逾期未改正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并由市财政部门按当年全市节能规划目标相应减少该单位下一的能耗核拨财政资金。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文件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深圳市办理人才居住证
若干规定的通知
(2002年1月8日)深圳市办理人才居住证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了吸引高素质人才来深工作,改善非深圳户籍人才在深工作、生活环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人才,是指国内非深圳户籍人口被本市用人单位聘用到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上工作,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
(一)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二)具有高级技师技术等级;
(三)具有硕士研究生毕业以上学历。
第三条 《深圳市人才居住证》是符合本规定的非深圳户籍人才在深合法工作、生活的凭证,仅限于深圳市使用,可凭证进入深圳经济特区。
第四条 《深圳市人才居住证》的主管机关是市人事局、劳动局,发证机关是市公安局。
第五条 用人单位聘用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人才,应为其申办《深圳市人才居住证》,不再办理《深圳经济特区暂住证》。
第六条 申请办理《深圳市人才居住证》,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深圳市人才居住证申请表》(一式二份);
(二)企业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验原件);
(三)聘用(劳动)合同书;
(四)聘用人的身份证、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学历和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及证件照片两张。
第七条 经主管机关审核符合申办《深圳市人才居住证》条件的,应在3个工作日内开具核准通知书。用人单位凭核准通知书到单位住所地的公安分局办理《深圳市人才居住证》。
第八条 持有《深圳市人才居住证》的人员,除具有持《深圳经济特区暂住证》人员的同等待遇外,并可享受下列待遇:
(一)其未成年子女入幼儿园、中小学就读免缴借读费,并可以报考重点中学的高中部;
(二)可办理综合医疗保险;
(三)可申请租用市、区住宅部门开发的全成本价安居房或社会微利价安居房。
第九条 持有《深圳市人才居住证》的人员,不需另外申办《劳务工就业证》。
第十条 《深圳市人才居住证》由本人携带,如该证遗失,应当及时向主管机关申请补发,申请时须提供用人单位出具的遗失证明。
第十一条《深圳市人才居住证》有效期为一年或两年。续办者须于期满前一个月内由用人单位到主管机关重新申请,经审核可办理续期手续,逾期自行失效。
第十二条 市、区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要严格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办理《深圳市人才居住证》手续,严禁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如有违反,将追究有关单位及当事人的责任。
第十三条 本规定由深圳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二○○二年三月一日起施行。
第四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单位】81908
【发布文号】深府[1999]40号 【发布日期】1999-03-02 【生效日期】1999-03-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1999年3月2日深府〔1999〕40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深圳市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方案
依法行政责任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行政管理和机关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建立依法行政责任制若干意见》,做好我市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一、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依法行政责任制以党的十五大报告精神为指导,遵循合法原则和效率原则,坚持事实求是、依法行政与深圳实际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我市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初期以建立和完善制度为主,全面建立责任制后重点要监督实施,落实责任。
二、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深圳市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常务副市长李德成任组长,市政府秘书长宋枝旺、市法制局郝珠江、市监察局张伟雄任副组长,成员由市政府各工作部门负责人组成。
(二)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法制局,郝珠江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依法行政责任制的日常工作。
三、三、实施范围
依法行政责任制的实施范围为我市行使政府外部管理职能的各级行政机关。
由法律、法规授权或由行政机关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的单位应建立和实行依法行政责任制。
四、四、工作步骤
(一)学习、动员(1999年3月)
1.1999年3月上旬,市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建立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动员大会,宣读市政府《关于建立依法行政责任制若干意见》,由领导小组负责人作动员讲话,具体部署和安排建立责任制的工作。
2.3月中旬,由市法制局组织各部门考察有关单位建立和实行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开展的情况,学习和交流经验。
3.3月下旬,各单位要根据市依法行政责任制领导小组的要求成立本部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做好动员、学习和宣传工作。
(二)对照检查和调查研究(1999年4-5月)
1.单位自查。从1999年4月份开始,各单位根据依法行政责任制的标准和要求,对本部门依法行政的现状进行全面对照检查,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并于5月底前将对照检查情况和整改意见报市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检查摸底。市地行政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单位依法行政的情况进行检查摸底,检查的主要内容有:(1)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问题;(2)行政执法主体方面的问题;(3)行政执法行为方面的问题;(4)行政执法程序方面的问题;(5)行政执法监督方面的问题。办公室根据摸底检查的情况指导各单位制定整改方案。
(三)整改和全面规范(1999年6月-12月)
从1999年6月开始,各单位根据依法行政责任制的标准和要求,在市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整改,全面清理执法依据,规范行政执法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的各项制度。
(四)考评总结(2000年1-3月)
2000年1-2月,市政府办公厅、市法制局和市监察局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责任制考评办法》,对各单位建立依法行政责任制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考评。
3月份,召开建立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总结大会,总结一年来全面建立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开展的情况,对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
各级行政机关全面建立依法行政责任制后,应当按照市政府《关于建立依法行政责任制若干意见》中确立的标准和要求,把依法行政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要通过实行依法行政责任制,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高我市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促进依法治市。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中央编委批准《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改革后,市政府将设置31个工作部门,减少15个机构,精简幅度达三分之一
【本报讯】(记者 叶晓滨 滑翔)昨日召开的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动员会上,经中央编委和省委、省政府批准,历时一年多精心制订的《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向外公布,备受各界瞩目的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随即启动。根据《方案》,改革后,市政府将减少15个机构,精简幅度达三分之一。
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基础上,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市政府将设置31个工作部门,并根据部门职能定位分别命名为“委”、“局”、“办”。其中,主要承担制定政策、规划、标准等职能并监督执行的大部门,称为“委”;主要承担执行和监管职能的机构,称为“局”;主要协助市长办理专门事项,不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称为“办”。同时,将一部分主要承担执行和监管职能的“局”,由承担制定政策、规划、标准等职能的“委”归口联系,将一部分“办”交由市政府办公厅归口联系。
【新设机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改革目的】突出政府职能转变,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进一步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将主要精力转到统筹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谋长远、抓总量、促改革、促发展。
【职能调整】将物价局的定价职责、统计局的统计分析和信息发布职责,整合划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归口联系统计局,统计局主要负责数据收集整理。
【新设机构】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
【改革目的】促进科技、工业贸易与信息化融合,实现以科技发展引领产业升级,以流通引领生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职能调整】将贸易工业局、科技和信息局、高新办、保税区管理局的职责,以及信息办的信息化有关职责,整合划入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
不再保留贸易工业局、科技和信息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高新技术产业带领导小组办公室、保税区管理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新设机构】财政委员会
【改革目的】完善财税管理体制,探索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
【职能调整】财政局改为财政委员会。地方税务局由广东省地方税务机关与深圳市政府双重领导调整为深圳市政府领导,由财政委员会归口联系。
【新设机构】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改革目的】实现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机衔接,解决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脱节、衔接不畅,日常管理中职能交叉、扯皮现象严重等问题,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施的有效性。
【职能调整】将规划局、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的有关职责整合划入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不再保留规划局、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
【新设机构】交通运输委员会
【改革目的】加快交通规划、建设、管养的有机衔接,优化交通运输布局,发挥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加快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
【职能调整】将交通局、公路局(副局级)、交通综治办(轨道办)的职责,以及规划局、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公安交通警察局的有关职责整合划入交通运输委员会。交通运输委员会统一负责市政道路(公路)的规划设计、建设、管养、执法以及交通运输管理等工作。
不再保留交通局、公路局、交通综治办(轨道办)。
相应整合宝安区、龙岗区交通局与公路局职能与机构,由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统一管理,作为其派出机构。各区(含管理区)不再承担市政道路建设、管养职责。
【新设机构】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改革目的】优化配置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促进人口发展、计划生育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相结合,统筹优生优育和医疗卫生工作,加强药品安全监管。
【职能调整】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的职能,以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政策、法规、标准制定职责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整合划入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保留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为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承担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归口联系。
【新设机构】人居环境委员会
【改革目的】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水污染治理衔接不够、环境保护缺乏有效手段等问题,探索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环境保护职能由污染治理为主转向全面加强生态建设。
【职能调整】将环境保护局、建设局、水务局的有关职责整合划入人居环境委员会,不再保留环境保护局。
为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组建住房和建设局。将建设局的职责,规划局的勘探、行业设计管理职责,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的住房保障建设管理及物业管理职责,整合划入住房和建设局。
住房和建设局、水务局、气象局(副局级)由人居环境委员会归口联系。
【新设机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改革目的】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强人力资源的统一管理,整合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服务和保障体系。
【职能调整】将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责整合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再保留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与人事局合署办公的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单独设置,列党委机构序列。
【新设机构】文体旅游局
【改革目的】整合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充分发挥综合优势,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业协调发展。
【职能调整】将文化局、体育局、旅游局、政府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文体旅游局。不再保留文化局、体育局、旅游局、政府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
【新设机构】市场监督管理局
【改革目的】理顺市场监管体制,解决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的问题,同时加强商标、版权、专利以及食品安全等执法监督,充分发挥整合优势,有力保护知识产权,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职能调整】将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知识产权局的职责,以及卫生局餐饮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整合划入市场监督管理局。不再保留工商局(物价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知识产权局。各区(含管理区)不再承担知识产权及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调整后,食品安全监管由目前的卫生、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五个部门负责,减为卫生、农业、市场监管三个部门负责。知识产权保护由目前的工商、知识产权2个部门负责,减为市场监管1个部门负责。
【新设机构】应急管理办公室
【改革目的】探索国防动员和应急指挥的有机融合,提高政府处置突发应急事件能力。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强化安全生产职责。
【职能调整】将应急指挥中心、民防委员会办公室(地震局)的职责、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应急管理办公室。不再保留应急指挥中心。
安监局的工矿商贸企业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等职责划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改革后,安全生产监管形成应急办综合协调、各行业主管单位各司其责、责任更加清晰的新格局。
这次市政府机构改革还包括:
为适应深圳城市化进程,实现林业与园林的统一管理,完善园林管理体制,将农林渔业局的林业管理职责划入城市管理局,农林渔业局改为农业和渔业局。
调整法制办公室、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设置。法制办公室、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主要协助市长处理专项事务,不具有面向社会的公共管理职能,由市政府办公厅归口联系。
调整民族宗教事务局、侨务办公室设置。侨务办公室并入市委统战部,在市委统战部挂牌。民族宗教事务局由与市委统战部合署办公改为在市委统战部挂牌。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市委驻深单位工作委员会有关驻深单位管理的政府职能,划入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驻深单位党的工作职责划入市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不再保留市委驻深单位工作委员会。
此外,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审计局、口岸办、台办7个机构保留不变。监察局与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的改革暂缓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