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单位】81908
【发布文号】深府办[1996]101号 【发布日期】1996-10-15 【生效日期】1996-10-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
(1996年10月15日深府办〔1996〕10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有关单位,驻深局以上单位:
现将《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方案
社区是指某一地域的在生活上相关联的有组织有领导的社会共同体。在我国,城市社区指的是街道和居委,农村社区指的是乡镇和村。社区健康服务是以社区居民为对象,以促进健康为目标,提供健康促进、卫生保健、医疗康复等综合、连续、系统的保健服务。
实施社区健康服务,是为了适应我市建设成为国际性城市的需要,是我市卫生改革与保证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一件大事。为了确保社区健康事业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一、社区健康服务的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大卫生观念,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原则。以深圳市区域卫生规划为目标,以初级保健为基础,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的,以居民为重点,面向社区、面向家庭,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防疫、保健、康复、卫生咨询、健康教育的全程卫生服务,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二、社区健康服务的内容和任务
社区健康服务的目的是把80%以上的居民健康问题解决在社区,为居民提供全程优质服务。我市社区健康服务内容和任务:
(一)健康促进任务
1、开展健康教育。对老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康复人士以及社团职工等开展经常性的人群健康教育。
2、开展健康咨询。
3、建立健康档案。
4、定期健康检查。
5、开展社区健康诊断。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到影响社区(正相关或者负相关)的健康问题,查清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和措施。
6、建立“社区健康促进协会”,动员居民参与,开展群众性的创造健康世界活动。
(二)卫生防病任务
1、指导居民委员会除四害、讲卫生,净化、美化居住环境。
2、负责辖区内的计免工作。
3、负责辖区内学校卫生保健工作。
4、负责辖区内厂矿企业的卫生防病工作。
5、负责辖区内传染病管理工作。
(三)妇幼保健任务
1、负责辖区内妇女保健系统管理工作。
2、负责辖区内孕妇产前检查和产后随访工作,以及高危孕产妇的专案管理。
3、大力提倡科学接生,动员孕妇到医院分娩,积极开展优生优育活动。
4、负责辖区内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和技术指导工作。
5、负责辖区内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6、负责辖区内体弱儿的专案管理。
7、负责指导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
(四)老年保健任务
1、负责开展老年保健工作,对老年人(男60岁、女55岁以上)建立健康卡,对老年健康问题,进行系统、连续观察。
2、开展老年人群健康教育,以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对老年人的食、衣、住、行进行保健指导,使之注重生活卫生与心理卫生,养成良好健康行为习惯。
3、提倡并指导老年人群开展适宜的、力所能及的健身活动,传授科学知识,使其注重户外安全。
4、开展预防老年病的宣传教育活动。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等重点对象建立专案管理,按合约进行复诊和家庭访视。
5、对老年人群普及合理用药知识,指导配备和使用“老年保健盒”的正确方法。
(五)慢性病防治任务
1、负责对肺结核、肿瘤、神经功能低下等患者,建立专案管理,定期复诊和家庭访视。
2、负责对发展中的慢性病人,设立家庭病床,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
3、负责对轻型精神病人的诊治和立案管理。
4、对恢复期的和继续需要治疗的伤残人员,建立专案,定期进行康复指导,提高康复能力。
(六)疾病诊治任务
1、设立诊室,诊疗常见病和多发病,负责双向转诊和院前急救。
2、负责法定传染病诊断及报告工作。
3、开展家庭出诊或设立家庭病床。
4、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病情,开具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患者早日康复。
三、三、社区健康服务方式
参照国内外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采用下列服务方式。
(一)健全城乡社区健康服务网络
全市拟建立350个左右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完善三级医疗保健的网底建设,使之形成以健康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城乡社区健康服务网络。
鉴于我市目前的情况,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分以下类型逐步建立:
1、乡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在镇医院内建立社区健康服务办公室,对现有村卫生站采用转型、充实、完善和提高的办法,充实人力物力,完善健康服务功能,逐步形成在镇医院领导下的镇、村一体化管理的“乡村社区健康服务体系”。
2、城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采取两种类型:
(1)已建立街道医院的办事处,在医院内建立和健全健康服务办公室,按规划在所辖地段,依托居委,建立相应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形成街道医院领导下的街道、居委一体化管理的“城市社区健康服务体系”。
(2)尚未建立街道医院的办事处,辖区卫生主管部门成立社区健康服务办公室,按规划和合理布局的要求,指定辖区的医疗保健机构在分管地段内设立社康服务中心,形成过渡型的“城市社区健康服务体系”。
(二)建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性质属国有或集体所有制,是我市最基层的医疗保健机构,又是医院(卫生、保健单位)的业务部门之一,中心负责人由医院正式任命,对院长负责。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全面完成社区健康服务的任务。不能把中心办成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单纯医疗型的诊所。
1、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规模
(1)人员结构:2~6人,其中:正式职工必须占三分之一以上。
全科医师1~3人(含一名女医师);护士1~3人。
(2)业务用房:60-120平方米(健康教育室、健康档案和资料室、全科医生诊室、检查室、治疗室、药房各一间)
2、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服务的地段与对象
每个中心服务地段按居委会、自然村划分,服务对象以6000-10000人为宜(含暂住人口)。
不同的对象、服务程度不同:
(1)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一人一卡,一家一袋,提供系统保健、医疗服务。
(2)暂住人群:建立健康卡,一人一卡,根据合约提供保健、医疗服务。
(3)流动人口:建立临时登记本,按需要提供保健、医疗服务。
四、四、社区健康服务的工作步骤
社区健康服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稳妥分步进行。
(一)准备阶段:(1996年1月--6月)
做好舆论准备,拟订实施方案,开展学习研讨(已经完成)。
(二)试点阶段:(1996年7月--1997年6月)
1、开展调查,掌握社区状况。
2、进行试点。每个区选择2个社区,开展试点工作。市人民医院、市红会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儿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东湖医院、市康宁医院、市慢性病防治院及市卫生防疫站等9个市属医疗、卫生、保健单位,各选择一个社区,进行试点。宝安区作为全省、市的试点,可以先行一步。
3、总结经验。在试点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全面推广做好准备。
(三)发展阶段(1997年7月--1998年12月)
在发展阶段,主要抓好队伍建设,完善机构。用两年的时间,力争全市五区90%以上的社区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按省的要求,提前两年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宏伟目标。
五、五、社区健康服务的措施
(一)大力宣传,更新观念
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是新生事物,涉及到社会的许多方面,开展起来将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因此,实施社区健康服务,更新观念是关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切实将社区健康服务纳入议事日程和主要扶持的对象。新闻传媒部门要大力支持,广泛宣传开展社区健康服务的重要性与优越性,争取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参与。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服务对象能通力合作,做到双向(提供服务者和接受服务者)参与,两厢情愿,把这件事情办好。医疗、卫生、保健部门,也要下大决心,把方向转向基层,走出医院、进入社区、走进家庭,为人民大众提供服务,真正把医院转到医疗与保健同时并举的轨道上来。
(二)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社区健康服务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统筹安排,协调配合,逐步实施。并切实将社区健康服务纳入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去。市卫生局负责制定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制度,以确保社区健康服务早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深化改革,重点保证
特区建设以来,卫生需求不断增长与卫生资源不足一直困扰着医疗保健事业的深化改革。社区健康服务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事业,因此,社会医疗保险应大力扶持这一新生事物,对符合约定医疗机构条件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可签约,成为约定医疗单位。促使这项改革能健康发展。这项改革成功了,反过来又可为社会医疗保险节约大量资金。此外,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的基层卫生防病、妇幼卫生、基层保健长期以来比较缺乏资金建设,致使基层防疫保健网出现网穿底漏的严重局面。要以实现社区健康服务为契机,改变盲目购买大型医疗设备和只注重建设大医院的倾向,对仅有的卫生资源能够做到合理分配、资源共享,加大卫生保健的资金投入,保证重点,用两、三年时间,把我市的社区健康服务工作做好。
(四)健全队伍,加强培训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应从现有卫生人力资源中挑选一批思想觉悟高、技术条件好、服务态度优的医护人员轮流到中心工作,逐步形成制度。对由乡村卫生站转型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要求,人员组成要优化、素质要提高,以适应中心工作的需要。在组建队伍过程中,要边培训,边提高,经过反复培训和实际锻炼,尽快形成一支懂医疗、防疫、保健、康复、卫生教育工作的全科医师队伍。
(五)多方筹措,合理补偿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资金应多方筹集,并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政府、集体和个人各出一部分。各级政府要将社区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补助,维持社区健康服务网络正常运转;辖区内的企业、乡村居委会资助一点;通过居民家庭以合约形式定额有偿服务适当缴纳一点以及向社会就医病人收一点。此外,我市还应创造条件,成立“社区健康服务发展基金”,争取多方集资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确保社区健康服务的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八月五日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市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构建与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分工协作的城市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提高市民医疗保健水平,根据《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深发〔2009〕11号)、《关于印发深圳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深府〔2009〕233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一)机构设置合理。
以社区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为依据,建设以一级医院、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同时将能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其中,并根据我市人口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事求是地调整和优化现有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布局。到2011年,建成布局均衡、配置规范、功能适宜、运转协调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使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成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实施社区首诊的基础平台。在确保全覆盖的基础上,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布局更加合理,居民就医更加便捷。
(二)标准规范统一。
完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加快解决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的问题,加强全科医学队伍建设,充实适宜设备;制定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服务标准,推动适宜技术进社区,提高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服务水平。到2011年,60%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达到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作水平;到2015年,全面实现服务标准化、技术规范化,切实提高社区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的服务需求。
(三)运转协调有序。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向居民提供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为主,以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等医疗服务为辅。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保证和建立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和医院分工协作、双向转诊的良性互动机制。到2011年,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承担全市门诊量的40%以上;到2015年达到50%左右,逐步形成“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模式。
二、推动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一)优化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布局。
1.完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网络。实施《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
(2009—2015年)》,按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调整、改造、新建一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负责)
2.实施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根据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规模、服务范围、服务人口以及承担的服务功能等因素,将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为三类。2011年前,由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不同类别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业务用房、人员配备、适宜设备、服务功能等标准,建立与社区居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分类管理制度。(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委、人力资源保障局负责)
(二)改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工作条件。
1.加快解决社康中心业务用房问题。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在城市新建和改建居民区时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移交使用。逐步提高政府办社康中心自有产权房的比例,进一步优化政府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购置自有产权业务用房的程序,在控制各区购置业务总面积和单面积最高限价的基础下,将购置责任落实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所在地的区政府,增强区政府统筹购置的主动性,提高购置审批效率。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提供社康中心业务用房,既要抓好政府统筹,也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由市发展改革委、卫生人口计生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市规划国土委、人居环境委负责)
2.规范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基本设备配置。到2011年,60%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达到适宜设备配置标准;到2015年,全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设备达到按标准化配置。(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负责)
(三)加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技术队伍建设。
1.按照市卫生人口计生委等部门《深圳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深卫规〔2008〕1号),每年招收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150名—250名,加快推进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到2015年,每个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至少有1名经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建立规范化的全科医学队伍。重视社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社区护理水平。(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编办、财政委、人力资源保障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2.建立医院专家定期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服务的工作制度。政府举办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内科、儿科、妇科、中医科、预防保健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受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前,未按照广东省《关于城市卫生技术人员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前到农村卫生机构工作的意见》(粤卫〔2004〕93号)等规定到农村卫生机构工作的,必须到所在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累计工作半年以上,每次工作时间不少于2个月。鼓励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为名中医建立工作室,为其提供诊疗服务条件。举办医院要通过有效调配人力资源,保证每周至少有两个半天有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专家在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坐诊。(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3.在政府举办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建立以岗位责任、绩效考核为基础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应与其完成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居民满意度挂钩,形成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的绩效考核和分配机制。(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人力资源保障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四)推进社区健康服务平台化运作。
1.从2010年1月起,全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必须配齐国家基本药物和广东省补充基本药物,并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加成”销售。具体办法按照《深圳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执行。(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财政委、发展改革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2.以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为平台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主动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与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之间建立分工明确、协调顺畅的工作机制,双方以团队责任制和分片包干、分级负责的形式实施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修订《深圳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包》,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平台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均等化水平。(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3.分类推进中医药服务进社区。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实施分类管理,为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配置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设备和必备中药。到2011年,全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达到中医药服务分类管理要求。(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4.加强社区健康服务规范化管理。制定和实施《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基本医疗诊疗常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基本用药指南及处方集》和《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工作规范与服务标准》等规章制度,促进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三、完善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
(一)推进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实行属地一体化管理。
1.市级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公立医院不再举办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将其目前举办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移交给属地区政府公立医院举办,其人员编制、固定资产一并划转各区使用。各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协调和管理。
鼓励有条件的区以区、街道为单元,将社区健康服务机构集中交由一家二级或一级医院举办,由其承担社区健康服务管理机构的职能,负责统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举办事务,实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集中式、一体化管理。(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财政委、编办、人力资源保障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2.完善社区健康服务整体管理和绩效评估制度。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社区健康服务整体管理标准》。区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任务完成情况、居民满意度、居民健康改善状况等进行定期的综合考核评估。市卫生行政部门对各区评估情况实施监督抽查,并向社会公布整体管理及绩效评估结果。对于连续两年为最低等级且整改仍不达标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责令退出。(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财政委、发展改革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二)完善社区健康服务经费补助方式。
1.建立与服务绩效量化考核结果直接挂钩的财政补助办法,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落实,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基本医疗服务的标准化。(由市财政委、卫生人口计生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2.举办医院要在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实行成本核算制度,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由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市财政委、卫生人口计生委负责)
3.到2010年底,举办医院要实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与院本部相对独立管理,财务专账管理,经费独立核算。(由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市卫生人口计生委、编办、人力资源保障局、财政委负责)
4.鼓励、支持民营资本举办社康中心,为民营资本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发展空间,非政府举办的社康中心应与政府举办的社康中心享受同等待遇。(由市发展改革委、卫生人口计生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四、提高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优质服务水平
(一)实施“弹性工作制”和发放“市民健康卡”。
1.在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实施“弹性工作时间制”,由其根据服务区域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在确保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可采用白天“迟上晚下”及延长夜间工作时间等多种方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每周安排预防接种日不少于两天(至少含周末1天),更好地方便市民安排就医时间。(由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市卫生人口计生委负责)
2.以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为基础平台,加快实施“市民健康卡”工程,为每个居民建立一份健康档案、提供一个识别号、发放一张“健康卡”,居民凭卡到医疗机构就诊和结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便捷性、连续性和系统性。2010年,争取“市民健康卡”覆盖综合医疗保险参保人群,并实现与社会医疗保障“一卡通”对接;2011年覆盖至全市常住人口。(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人力资源保障局负责)
(二)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和“家庭病床”服务。
以居民自愿为原则,扩大家庭医生责任制试点范围。到2011年,全市20%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到2015年开展此项服务的机构比例达到60%。开展“家庭病床”试点,将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转入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家庭病床”,由社区医务人员指导开展康复治疗。2010年,将家庭病床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人力资源保障局负责)
(三)完善“双向转诊”规范和“社区首诊”引导机制。
1.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举办医院要按照《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与医院双向转诊管理试行办法》(深卫基妇发〔2008〕23号)的要求,与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落实人员、疏通病人交接环节、提高转诊效率,确保患者在转诊期间的安全。(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负责)
2.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收费水平低于广东省医疗服务最高限价标准20%的规定。严格执行《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关于农民工医疗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参保人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首诊的政策,以及综合医疗保险参保人符合规定的门诊费用30%由医保统筹基金支付等规定。(由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卫生人口计生委负责)
(四)推进全科医学学科建设。
1.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将深圳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目前挂靠在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建设成为立足深圳、面向全国的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并通过加强全科医学临床培
训基地、社区培训基地建设,逐步形成高水平的全科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体系。(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负责)
2.在综合性教学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承担本院全科医学业务工作和全科医学实习生带教任务,成为连接基层医疗网络和区域医疗中心的业务平台。(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负责)
3.设立市全科医学研究学术组织,探索全科医学临床路径和适宜技术,开展全科医学工作研究,为创新服务模式提供技术支撑。(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负责)
五、加强社区健康服务工作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继续把发展和完善社区健康服务作为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提供必要的支持性政策,促进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保障开展服务所需的人员、经费、业务用房和适宜设备,加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健康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健康保障需求。(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二)加强监督考核。
市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行业监管和绩效考核,促进其实施规范化建设。加强人员资格和技术准入管理,防范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加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其改善服务环境、改进服务态度。(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三)加强宣传引导。
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社区健康服务的宣传推广力度,增进居民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了解,提高居民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信心。要向居民普及科学就医常识,引导居民转变就医观念,自觉选择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首诊。(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第三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单位】81908
【发布文号】深府[1999]40号 【发布日期】1999-03-02 【生效日期】1999-03-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1999年3月2日深府〔1999〕40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深圳市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方案
依法行政责任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行政管理和机关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建立依法行政责任制若干意见》,做好我市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一、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依法行政责任制以党的十五大报告精神为指导,遵循合法原则和效率原则,坚持事实求是、依法行政与深圳实际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我市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初期以建立和完善制度为主,全面建立责任制后重点要监督实施,落实责任。
二、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深圳市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常务副市长李德成任组长,市政府秘书长宋枝旺、市法制局郝珠江、市监察局张伟雄任副组长,成员由市政府各工作部门负责人组成。
(二)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法制局,郝珠江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依法行政责任制的日常工作。
三、三、实施范围
依法行政责任制的实施范围为我市行使政府外部管理职能的各级行政机关。
由法律、法规授权或由行政机关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的单位应建立和实行依法行政责任制。
四、四、工作步骤
(一)学习、动员(1999年3月)
1.1999年3月上旬,市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建立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动员大会,宣读市政府《关于建立依法行政责任制若干意见》,由领导小组负责人作动员讲话,具体部署和安排建立责任制的工作。
2.3月中旬,由市法制局组织各部门考察有关单位建立和实行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开展的情况,学习和交流经验。
3.3月下旬,各单位要根据市依法行政责任制领导小组的要求成立本部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做好动员、学习和宣传工作。
(二)对照检查和调查研究(1999年4-5月)
1.单位自查。从1999年4月份开始,各单位根据依法行政责任制的标准和要求,对本部门依法行政的现状进行全面对照检查,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并于5月底前将对照检查情况和整改意见报市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检查摸底。市地行政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单位依法行政的情况进行检查摸底,检查的主要内容有:(1)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问题;(2)行政执法主体方面的问题;(3)行政执法行为方面的问题;(4)行政执法程序方面的问题;(5)行政执法监督方面的问题。办公室根据摸底检查的情况指导各单位制定整改方案。
(三)整改和全面规范(1999年6月-12月)
从1999年6月开始,各单位根据依法行政责任制的标准和要求,在市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整改,全面清理执法依据,规范行政执法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的各项制度。
(四)考评总结(2000年1-3月)
2000年1-2月,市政府办公厅、市法制局和市监察局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责任制考评办法》,对各单位建立依法行政责任制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考评。
3月份,召开建立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总结大会,总结一年来全面建立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开展的情况,对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
各级行政机关全面建立依法行政责任制后,应当按照市政府《关于建立依法行政责任制若干意见》中确立的标准和要求,把依法行政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要通过实行依法行政责任制,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高我市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促进依法治市。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深圳市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深圳市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2006年12月28日 深府〔2006〕267号)
《关于加快深圳市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规定》已经市政府四届四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关于加快深圳市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规定
为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增强我市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现就加快我市服务外包发展制定以下规定。
一、本规定所称服务外包是指外国及港澳台公司、其它经济组织等服务发包商基于集中核心业务、节约成本等目的,通过签订服务合同的形式将包括公司IT业务及业务流程在内的研发、运营和维护服务,委托专业的外部服务提供商处理的一种服务贸易方式。
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是服务外包的主要形式。其中信息技术外包是指服务发包商以服务合同的形式委托服务提供商为发包企业提供的部分或全部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流程外包是指服务发包商将基于信息技术之上的原本属于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或职能部分委托给服务提供商,由后者按照服务合同约定的标准进行管理、运营和维护的服务。
二、鼓励在我市设立独立的服务外包法人企业,为外国及港澳台公司、其他经济组织提供下列离岸外包业务:
(一)以系统和应用的设计、开发、运营和维护为主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
(二)金融、电信、物流、医疗、法律、教育等领域所从事的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处理及分析、客户服务等业务流程外包服务。
三、为促进我市服务外包发展,引导和扶持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成立市发展服务外包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贸工局),负责规划服务外包发展目标,制订发展服务外包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人才培训、拓展外包市场等各项推动服务外包发展的具体工作。
四、鼓励在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区,在符合条件的金融后台服务园区、物流园区等专业产业园区或服务业聚集区内,各有侧重的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建立具有特色的服务外包示范区,不断扩展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空间,吸引跨国公司、境外机构及个人设立服务外包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五、可享受本规定鼓励政策的离岸服务外包企业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成立的独立法人企业,企业近两年在进出口管理、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税务管理、外汇管理、海关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无违法行为,企业业务稳定增长;
(二)符合我市服务外包鼓励发展方向;
(三)企业中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占企业职工总数的70%以上;
(四)企业年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须达到100万美元以上;
(五)离岸服务外包收入不低于公司当年总收入的70%。
六、市政府从外贸发展基金中安排服务外包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与自身建设、专业人才培养、企业资质认证、海外市场拓展、建设外包公共服务平台等工作。市政府每年安排用于支持服务外包的资金规模不低于商务部每年安排扶持资金的两倍。
涉及金融、物流和文化领域的服务外包企业,可按照我市扶持金融、物流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申请享受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现代物流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资助。
服务外包企业申请资金资助时,对同一事项可从优选择,但不得重复享受。
七、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取得的收入视同服务产品出口。新设立的企业自成立之日起5年内(已经设立的企业从本规定实施之日起5年以内)可凭外包合同和相关出口证明,对其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实现的营业收入形成地方财力部分,市政府给予80%的技术研发与自身建设资助。
八、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经市科技信息局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可享受高新技术产业的其他优惠政策。
九、市政府根据服务外包发展的需求,制定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计划,培训包括:
(一)根据服务外包企业需求进行的人才定制培训;
(二)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从业人才资质培训;
(三)服务外包企业国际资质认证知识培训;
(四)英语、日语等外语实用技能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培训等。
对纳入国家批准的培训计划中的各类培训,市政府按照国家对我市人才培训支持资金的相同金额安排配套资金给予资助。人才培训资助的标准是:对大学应届毕业生和尚未就业的大学生从业技能培训给予不超过培训费用85%的资助;对服务外包企业新入职员工岗前业务技能培训给予不超过培训费用50%的资助。资助资金直接补助到培训项目的管理和承办单位。
十、支持并鼓励有资质的单位在我市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活动,鼓励跨国公司和国内外培训机构按照国家规定引进先进的人才培训理念和模式。
鼓励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在深高等院校、学术机构与跨国公司合作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外包专业复合人才。
十一、鼓励服务外包企业申请CMMI/CMM认证等国际资质认证。对当年获得CMMI/CMM3、4、5级认证或认证升级的企业,由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按照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认证费给予资助;随后两年,市政府按照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维护费给予资助。认证费和维护费每年最高分别不超过30、40、50万元。对通过PCMM、ISO27001/BS7799、ISO20000、SAS70等认证的企业,参照上述标准给予资助。
十二、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开拓创新,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取得的具有重大社会或经济效益的知识产权项目,由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给予奖励。
十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制定保护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地方性法规和行业规范,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大力倡导企业诚实守信,保护客户商业秘密,遵守国际上的信息保密规则。在服务外包示范区内设立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机构,加强对软件盗版等各类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十四、服务外包企业可优先申请使用市外贸发展基金、外贸专项贷款。按时还本付息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给予贷款利息20%的资助;凡由我市担保机构办理出口信贷担保的,同时给予实际支付贷款担保费50%的资助。
十五、支持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和水平。对改造提升的项目由市产业技术进步资金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服务外包企业为承接外包服务项目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含软件)及配套件、备件,可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申请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十六、建立和完善服务外包投融资体系,拓展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风险投资机构、商业担保机构积极进入服务外包领域,参与投资和企业资本运作。
十七、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服务外包企业可将外汇收入的20%留存在境外,用于企业海外市场的开拓和业务发展。
十八、服务外包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可按照市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暂行办法的通知》(深府〔2006〕2号)的规定,申请享受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励。
十九、服务外包企业因生产经营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工作制的,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在确保员工休息休假和依法支付员工合理加班费用的条件下,按照自愿协商的原则,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二十、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聘用的中国籍人员,按规定给予商务赴港、澳、台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境便利。
对在服务外包企业长期工作的外籍人员,按规定优先给予办理外国人居留许可和多次往返签证;对需要多次临时入境的外籍人员,凭企业出具的邀请函等证明材料优先核发半年或一年多次入境签证通知;对因紧急事务申请入境的外籍人员,可按规定向公安部门申请口岸签证入境。
对在服务外包企业长期工作且符合条件的外籍工作人员,按规定优先办理外国专家证件、外国人就业证件和居住证件;对长期工作的外籍高层管理人员,按规定为其家属在办理出入境、居住、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便利。
二十一、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将符合条件的我市服务外包企业纳入大企业便利直通车服务范围,并按照市政府《印发关于为我市大企业提供便利直通车服务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深府〔2003〕136号)的规定,为其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
二十二、市政府加大力度完善我市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安排建设资金用于服务外包示范区内电力系统、网络系统的改造,建设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稳定供电系统和足够带宽的国际数据通信端口。
二十三、市政府通过建立深圳市服务外包网和服务外包人才招聘网等信息平台、定期举办中国国际软件和现代服务外包交易峰会、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服务外包展会等方式,加强对我市服务外包企业的宣传和推介,创造商机,畅通培训和就业信息渠道。
二十四、建立我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统计体系,提供完备的服务外包企业基本情况和运营状况,定期分析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统计信息和统计咨询。
二十五、加强深港间服务外包企业的联合开发和战略协作,加强区域合作力度,充分借助香港的便利渠道,使我市的外包服务迅速进入国际市场。
二十六、本规定由市贸工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二十七、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规定中各项鼓励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市贸工局会同市财政局、科技信息局、金融办等部门另行制订。
发布部门:深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28日 实施日期:2006年12月28日(地方法规)由弘一网童保存,尚未注册。注册
第五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方
【发布单位】81908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6-12-28 【生效日期】1996-12-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方案实施前
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暂行计发办法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有关单位:
《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方案实施前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暂行计发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
方案实施前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暂行计发办法
根据《深圳市基本养老保险暂行规定》(深府〔1996〕123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一、本办法所指的机关事业单位是: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并列入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管理的参保单位。
二、二、《暂行规定》实施后,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国家和本省、市离退休政策规定的,按现行干部管理权限,由用人单位分别报送市、区组织人事部门审批办理离休、退休(职)手续,并按原办法计算离休、退休(职)费总额(含物价补贴、住房补贴,下同)。
三、三、用人单位凭下列材料到市社会保险管理局(以下简称市社保局)直属保险处或各区分局直属保险科,按《暂行规定》第二十、二十一条核发基本养老保险金:
(一)《干部离退休(职)审批表》,《干部离退休(职)通知书》;
(二)《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险手册》;
(三)财政或用人单位为离退休(职)人员补缴1992年8月1日至1996年6月30日共47个月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清单(即由市社保局直属保险处或分局直属保险科开具的收缴凭证);
(四)离退休(职)人员在指定银行开设的个人储蓄存折;
(五)因伤病申请提前退休或退职的人员,还须报送市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批准的《深圳市伤病职工劳动能力鉴定表》。
四、四、机关事业单位工人符合国家和本省、市退休政策规定的,由其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带本人档案、《工人退休审批表》和本办法第三条
(二)至
(五)项材料,分别报市社保局直属保险处或分局直属保险科审批,办理《工人退休证》和《工人退休通知书》,并先按原办法计算工人退休费总额,再按《暂行规定》第二十、二十一条核发其基本养老保险金。
五、五、从1996年7月1日起,至我市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方案正式实施之月止,退休(职)人员的退休(职)费,分两部分计发:
(一)基本养老保险金:在财政或用人单位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含补缴基金)按时足额划拨到市社保局直属保险处基金收缴帐户的前提下,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专户”支付。市社保局直属保险处于每月5日前将基本养老金统一划入退休人员个人储蓄存折帐户。各区财政局和社保分局直属保险科相应照此办理。
(二)按原办法计算的退休费与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两者之间的差额部分:由原经费渠道解决。具体操作办法是:由市社保局直属保险处或分局直属保险科向单位出具《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费补差凭证》,分别从原经费渠道予以补齐。即:退休人员原属财政全额、差额拨款单位的,分别由市、区财政渠道发放;退休人员原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其差额部分由所在单位研究处理。
六、六、从1996年7月1日起,至我市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方案正式实施之月止,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及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其养老待遇仍按原基本工资的100%计发。在财政或用人单位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含补缴基金)按时足额划拨到基金收缴收户的前提下,其养老待遇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专户”支付。由市社保局直属保险处或分局直属保险科于每月5日前统一划入其个人储蓄存折帐户。
七、七、按市委《关于印发〈深圳市市属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和〈深圳市市属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的通知》(深发〔1996〕25号)规定,落实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经费供给渠道,即:在这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期间或之前办理离退休人员,其所在的事业单位无论机构编制、经费渠道及性质如何调整,其经费供给渠道不变。
八、八、本办法是在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补充养老保险方案尚未出台前所采取的临时性过渡措施。在补充养老保险方案正式实施后改按新规定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