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省农村公路规范化管理办法2
山东省农村公路规范化管理办法
(2011年12月22日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鲁交建管〔2011〕133号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公路规范化管理,促进我省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不含国家计划单列市)农村公路的规划计划、建设、养护及管理服务活动。
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是指纳入农村公路规划并按照国家和省技术标准修建的的县道、乡道和村道及其附属桥梁、隧道。
第三条
农村公路规划计划、建设、养护和管理服务工作遵循“建养并重、保障投入、确保质量、安全畅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实行“统筹规划、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监管模式。
第四条
省、设区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规划计划、建设、养护和管理服务工作。具体工作可由其所属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组织实施。
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县(市、区)人民政府授权,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规划计划、建设、养护和管理服务工作,具体工作可由其所属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组织实施。
第五条 农村公路工程分为建设和养护工程。其中建设工程分为新建、改扩建工程;养护工程分为大修工程、中修工程、小修保养三类。
农村公路新建工程是指未纳入全省农村公路数据库管理,经建设后须纳入数据库管理的工程;改扩建工程是指已纳入全省农村公路数据库管理,在原有公路设施规模和技术等级基础上,进行局部改建或增建,提高公路通行能力的工程。
农村公路大修工程是指因农村公路及附属设施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由于客观突发事件产生严重损毁而实施的周期性、预防性综合治理或应急性修复工程;中修工程是指对农村公路及附属设施一般性磨损和局部损坏实施的定期修复、加固,恢复原有技术状况的工程;小修保养是指对农村公路及附属设施实施的经常性、预防性维护保养,修复轻微损坏部分,使其处于完好技术状况的工程。
第六条
农村公路规划计划、建设、养护和管理服务工作应当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204
第二章 计划管理
第七条
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农业生态环境的要求,编制农村公路中县道、乡道、村道建设专项规划,规划须符合国家和省农村公路发展目标,与国道、省道发展规划和其他方式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协调,与城乡规划等相衔接,并按照职责管理权限报有关部门审批后执行。
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积极编制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规划。设区的市农村公路建设或养护规划、全省农村公路建设或养护发展规划可在各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专项规划基础上制定。
第八条 应当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须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履行相关手续;不需要履行相关手续的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项目须编制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须具备以下内容:工程位置,原公路规模、标准、路况,建设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拟建规模、标准,估算投资、资金来源等基本信息。
第九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中县道、大型以上桥梁和所有隧道的建设方案由设区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批,其他项目建设方案由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批。
农村公路养护项目中县道养护大修工程建设方案由设区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批,其他项目建设方案由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条
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投资计划编制应当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适当超前的前提下确定计划总体规模及项目具体技术标准。计划安排应当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优先安排学生班车线路、通客运班线、县乡道、旅游公路及五类桥梁,不断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申报国家、省投资补助计划的农村公路项目,必须在计划实施上一年度的10月底前完成前期审批工作,并满足省关于农村公路年度投资计划编报的各项要求。
第十一条
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投资计划申报须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必要时邀请专家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路况信息全面调查、检测和采集,并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建设方案,按照规定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同时办理相关手续和开展地方协调等前期准备工作;
(二)根据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初步确定年度工程总体实施
205 规模,协调筹措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明确资金组成,编制合理的资金筹措方案;
(三)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须依据农村公路投资补助计划申报条件,编制上报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或养护投资建议计划;不需申请上级补助资金的农村公路建设或养护投资计划可自行编制协调下达;
(四)设区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计划申报条件和相关要求进行审核汇总,并协调下达、上报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或养护投资补助计划或建议计划;
(五)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审核、上报或协调下达国家、省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投资补助计划。
第十二条
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须于计划实施上一年度的11月底前将投资补助建议计划上报设区的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核汇总;设区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须于计划实施上一年度的12月底前将审核汇总的投资补助建议计划上报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省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年度投资补助计划于计划实施年度第一季度末前下达。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须严格按照计划下达的项目名称、工程规模、技术标准组织实施,确需变更调整的,须及时向原计划审批部门提出申请。工程项目实施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须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更新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公路数据库,纳入系统规范管理。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十四条 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服务工作应当纳入当地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范围。
第十五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
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设计须符合国家和省公路工程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县道、乡道建设不得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村道建设可根据区域实际和经济需要确定技术标准,一般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大、中型桥梁设计荷载等级一般不低于公路—Ⅱ级。
第十七条
二级以上农村公路和中型以上桥梁、所有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应当按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其他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可直接采用施工图一阶段设计。对于技术简单的工程项目,可简化设计程序,但设计文件至少须包括设计总说明、路线纵断面图、路基横断面图、路面结构图和构造物结构图、工程数量表以及工程预算等有关内容。
206 四级以上农村公路和所有桥梁、隧道工程勘察设计,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承担;其他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可由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具有相关工程资格的技术人员承担。
第十八条
农村公路排水设施、交通工程、绿化工程和安保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交付使用。
第十九条
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设计文件实行审批制度。县道、大型以上桥梁和所有隧道建设项目及县道养护大修工程设计文件由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设区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批;乡道、村道和中桥、小桥涵等其他农村公路工程项目设计文件由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批。
因特殊需要,经省发展和改革部门立项的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其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文件应由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批,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由设区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批。
农村公路设计文件一经批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工程建设过程中,确须变更调整的,须按照设计变更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第二十条
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实行招标投标制度。
符合招标条件的农村公路项目均须采用招标方式确定承建单位,其中县道、中型以上桥梁和所有隧道工程必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第二十一条 二级以上农村公路、中型以上桥梁和所有隧道建设项目须通过招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实施监理,其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聘请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实施监理。
第二十二条 县道、大型以上桥梁和所有隧道建设项目及县道养护大修工程质量监督由设区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实施,其他农村公路项目质量监督由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指定专门机构或相关人员负责实施。
第二十三条 农村公路项目实行施工许可制度。县道、大型以上桥梁和所有隧道建设项目及县道养护大修工程施工许可由设区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其他农村公路项目由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
第二十四条
县(市、区)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试验检测工作。用于工程建设的材料、设备等须按规定标准进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设备不得用于工程建设。
第二十五条
县(市、区)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对农村公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实行准入管理,在工程施工中应当检查考核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人员、设备、资金等合同履约情况,以及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资金使用等过程管理情况,依据信用评价有关规定及时组织信用评价,并予以公布,健全完善从业单位信用评
207 价管理体系,规范公路建设市场行为。
第二十六条 农村公路项目管理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和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农村公路项目参建单位须及时、准确地公开和向上级有关单位报送工程基本信息、工程进度、资金使用、监督考核等相关信息,施工现场须设立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监管体系,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和施工安全管理。工程施工中发生工程质量问题或安全生产事故的,须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不得隐瞒。
第二十八条
农村公路参建单位应当明确质量控制的重点部位、主要指标、关键工序、检测频率等,明确路基压实度、路面强度与厚度、混凝土强度等主要质量技术指标,一次性抽检合格率应当达到95%以上。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须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施工前的有关手续,通过各种媒体和必要方式发布施工信息,并在施工路段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绕行指引标志,并定期调度工程进展情况,加强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管,积极稳妥地推广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并协助监理、施工单位搞好外部环境协调,创造良好的施工作业条件。
第三十条
施工单位须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批复内容、规范标准、合同约定、施工工艺等有关要求组织实施,并做好质量控制和现场施工管理,规范施工作业行为和人员着装,并安排专人进行现场管理和调度指挥,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负主体责任。
第三十一条
监理单位或监理人员须按照规定严格履行监理合同,健全完善质量、安全、进度、资金、创新等各项制度规范,保证工程处于受控状态,并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负监管责任。
第三十二条
县(市、区)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须严格执行工程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积极协调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满足工程正常施工需求。工程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三十三条
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资金拨付实行计量支付制度。
第三十四条
农村公路项目实行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制度和质量保证金制度。质量缺陷责任期不得少于1年。
第三十五条 县道、大型以上桥梁和所有隧道建设项目及县道养护大修工程交、竣工验收前的质量鉴定由设区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其他农村公路项目的质量鉴定由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未经质量鉴定或质量鉴定不合格的项目,不得组织验收。
第三十六条
农村公路项目须按照规定进行交、竣工验收。除二
208 级以上农村公路和大型以上桥梁、所有隧道建设项目外,其他项目交、竣工验收可以合并进行。
第三十七条
县道、大型以上桥梁和所有隧道建设项目及县道养护大修工程竣工验收由设区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所有农村公路项目的交工验收和乡道、村道、中桥、小桥涵的竣工验收由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第三十八条
农村公路项目须按照工程档案管理有关规定,收集、整理、保存工程内业资料,建立完整的工程档案,并指定专人管理,竣工验收合格后移交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保存。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逐步建立农村公路工程效果评价机制。
第四章 管理养护
第四十条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坚持“以县为主、分级负责、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全面管养、保障畅通”的原则。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不断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做到管养责任落实、机构人员配备齐全、制度制订执行到位、资金筹措管理严格、监督检查考核及时,努力提高管养能力、路况水平、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区域实际,构建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和养护运行机制,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渠道,保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健全完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合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安排足额工作经费,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职责。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健全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和省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制定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办法,规范养护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管理行为,加强资金管理使用的检查、监督、考核,并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实施审计。
第四十五条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应当做到全面养护,保持路面完好整洁、横坡适度、行车舒适;路肩整洁、路基边坡稳定、排水畅通;构造物、桥涵完好;标志、标线及必要安保设施基本齐全,绿化协调美观。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培育统一开放、竞
209 争有序的农村公路养护市场,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逐步建立管养分开、事企分离、权责明确、监管有力的管理养护机制。
第四十七条 县(市、区)、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应当结合区域实际及养护质量要求,组建日常养护队伍。
农村公路日常保养可根据交通量、路面类型、地形特点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市场化养护、分段承包养护、委托承包养护、季节集中养护、专业养护等作业模式。
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逐步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覆盖率,农村公路列养率应当达到100%,县道经常性养护率应当达到100%,乡道应当达到70%,村道经常性养护率应当逐年提高。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巡查制度和周期性作业制度,按频率、按比例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情况进行巡查。市级巡查每半年不少于1次,县级巡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乡级巡查每月不少于1次。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推行管养信息化,以现有农村公路电子地图库和项目库为基础,完善“一路一档”、“一桥一档”的管理养护电子档案,构筑覆盖全面的农村公路养护电子基础数据库。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须建立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及时发布农村公路管养情况。
第五十一条 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应当加强社会监督,县道、乡道应设立养护责任公示牌,公布管理养护主体和养护质量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鼓励村道设立养护责任公示牌。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爱路护路的良好风气。
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须严格执行桥梁和隧道养护管理各项制度,推行养护“四个一”制、养护工程师制、定期检测制、动态监管制,健全完善桥梁、隧道设施安全评估、合理配置、及时维护等高效运作机制,确保安全设施齐全有效、正常使用。
第五十三条
农村公路养护安全管理实行风险评估制度。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应当重点做好农村公路桥梁、隧道、平面交叉、立体交叉、地质复杂等危、窄、陡、险路段监管,加强风险等级综合评定,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风险点和风险路段,制定有效措施,保证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程应当结合“安保工程”建设,按标准要求设置齐全完善的标志、标线、标牌、警示桩、隔离栅、限行门架等交通安全设施,并加强提前预告、警示或提醒。
第五十四条 对由于大风、雨雪、地震等不可抗力因素损坏的公路设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应当立即组织全面调查、检测、抢修,并按要求及时报告有关单位。
210 第五十五条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要求,建立“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管理体系。不断加强路政队伍建设,扩大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覆盖率,加大路面巡查力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积极引导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员、沿线群众参与农村公路保护工作,鼓励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与乡规民约相结合、与养护生产相结合,保证维护好路产路权,保障农村公路安全、完好、畅通。
第五十六条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须根据公路内业管理有关规定,整理归档相关资料,做到内业资料齐全规范,真实准确。
第五章 监督考核
第五十七条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健全完善农村公路工作监督考核制度,建立以单位和个人为责任主体的考核体系,加强对农村公路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评,考评结果与责任主体的工作绩效、评先评优、奖罚体系挂钩。
第五十八条 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服务的监督考核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据职责管理权限,负责定期对辖区内农村公路及其管理机构实施监督考核。
第五十九条 监督考核主要对象为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区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考核结果按照辖区内的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考核结果为基数进行计算。
第六十条 监督考核实行定期考核制度。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每年度考核不少于1次,设区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每半年考核不少于1次。
第六十一条 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考核采取地市推荐和随机抽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区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推荐辖区内1个县(市、区),考核前在辖区内随机抽取1-2个县(市、区)作为被抽检单位进行考核评价。
计划管理考核内容包括工程项目开工率、完工率及工程规模、技术标准落实情况等。
建设管理考核内容包括被抽检县(市、区)所有列入年度部、省投资补助计划的农村公路项目实体情况及管理行为。
养护管理考核内容包括被抽检县(市、区)内随机抽取的县道4条(总里程大于20公里)、乡道8条(总里程大于10公里)、村道10条(总里程大于5公里)养护情况及管理行为,以及随机确定的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1个建设或养护科室、2个基层农村公路管养机
211 构的管理养护情况。
每年度所抽查的县(市、区)一般不重复,在五年规划期内将所有县(市、区)全面考核一次。
第六十二条 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每年度考核完成后通报考核结果。考核结果较好的,给予通报表彰,考核结果较差的,予以通报批评。
第六十三条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直接列入考核结果较差的范围:
(一)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不力,路况非常差,严重影响车辆通行,且被主要新闻媒体予以曝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二)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服务中存在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
(三)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过程中发生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六十四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
第六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212
第二篇:农村公路管理办法
甘肃省农村公路检查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及“1236”扶贫攻坚行动、“6873”交通突破行动,加快推进精准扶贫交通支持计划的实施,促进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考核评价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根据国家《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甘肃省农村公路条例》、《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公路建设的意见》、《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省交通运输厅 省财政厅关于切实落实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通知》、《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检查考核对象包括全省各市(州)和县(市、区)。
检查考核范围包括县道、乡道、村道和专用公路。第三条 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检查考核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统一组织、全面考核,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确保检查考核工作科学合理、透明高效。
第四条
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检查考核,根据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技术标准、养护技术规范、部和省级有关文件,主要
护和管理。
农村公路建设检查考核内容为计划执行、招标投标、“七公开”制度落实、工程质量等;农村公路养护检查考核内容为养护管理、养护质量等;农村公路管理检查考核内容为政策落实、体制机制建立、合同管理、路政管理等。
第九条 农村公路检查考核总分1000分,其中建设350分(见附件1),养护350分(见附件2),管理200分、综合情况100分(见附件3)。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得分由考核组打分,综合情况得分由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公路管理局根据平时检查和掌握情况打分。各项工作达到基本要求的,得基本分;达不到要求的扣分,扣完为止。无所列检查项目内容时,按基础分80%得分。
第十条 县(市、区)检查考核总分等于农村公路建设得分+养护得分+管理得分 +综合情况得分。
第五章 奖 惩
第十一条 根据检查考核得分,对全省86个县(市、区)进行排名。
对检查考核结果在全省排名第一至第三名的县(市、区)进行奖励;对检查考核结果在全省排名第四至第十名的县(市、区)进行表扬;对检查考核结果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一至第三名的县(市、区)进行通报。
第三篇:省调研农村公路
11月16日至17日,省公路学会理事长、省高速公路总公司原总经理王水带领省公路学会有关专家一行四人,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杨孔发、市地方公路管理局局长程华龙的陪同下来我县,对当前农村公路建设与新农村建设适应性情况进行调研。副县长吴永生及县交通运输局、地方公路管理局主要负责人全程陪同调研。
省公路学会调研组本次调研活动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十一五”期间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成果、做法和对新农村建设的贡献;二是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城镇化合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需求;三是当前在我省农村公路规划、计划、设计、建设及养护管理等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在我县期间,王水理事长带领的省公路学会调研组,采取听、看、谈等形式,实地察看了长岭镇苍洪村农村公路建设,同时还分别召集安庆市部分县(市、区)交通局代表和我县镇、村干部代表进行座谈,详细了解当前农村公路建设所需所求、意见建议。
县交通运输局汇报了十一五来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我县通过通达工程,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等民生工程的实施,全县农村公路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32.614公里,其中县道188.387公里、乡道239.719公里、村道1104.508公里,农村公路建设的持续快
速推进,对于加快望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水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了我县交通部门和各级政府部门为农村公路建设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表示要将此次在我县调研听取的方方面面意见和建议带回去,进行梳理归类,形成书面报告递交到省交通厅,为省交通厅下一步决策出台相关文件提供参考依据。
吴永生代表县委、县政府对省交通厅以及省公路学会多年来对望江交通建设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同时简要向调研组一行介绍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领导,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探索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广开渠道筹集资金,建管养运同步发展。
第四篇:农村公路桥梁管理办法
农村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确保通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交通部《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交公路发„2007‟336号)、结合我州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县农村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
第三条 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应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切实提高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第四条 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 农村公路桥梁的管理单位要认真执行有关桥梁检查、养护的标准和规定,加强辖区内公路桥梁养护、维修管理的领导和检查工作。
第六条 农村公路桥梁的管理单位应重视开展公路桥梁养护、维修的科研工作,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桥梁养护水平和公路安全通行水平。第二章 养护管理责任划分和职责
第七条 农村公路桥梁的管理单位和监管单位应合理确定自身工作职责。
第八条 农村公路桥梁的管理单位是指具体承担养护管理任务的县农村公路管理所、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和行政村公路管理组。
第九条 农村公路桥梁的监管单位是指依照有关规定,农村公路桥梁所辖地的县、乡两级人民政府。
第十条 农村公路桥梁管理单位疏于养护管理,不按相关规定准确掌握桥梁技术状况,或未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而导致的桥梁安全事故,由管理单位承担主要责任,监管单位承担监管责任。
负责农村公路桥梁养护经费的投资决策单位(县、乡人民政府和村委会)未根据桥梁技术状况和管养要求安排相应投资而造成的桥梁安全事故,由投资决策单位和具体管理单位共同承担主要责任,监管单位承担监管责任。
第十一条 农村公路桥梁管理单位和监管单位必须以书面形式明确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分管行政领导和具体技术人员,保证农村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各项职责得以贯彻实施。
第十二条 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管理职责
(一)指导、督促、检查全县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考核桥梁养护管理质量。负责县道公路桥梁的养护管理、维修等工作。
(二)组织制定全县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
(三)负责核实三类以上公路桥梁的技术状况评定工作。
(四)制定特殊结构桥梁的定期检查计划,做好需特殊检查桥梁的监督管理工作。
(五)负责全县公路桥梁技术档案卡片的采集、填写、整理和补充工作,桥梁病害照片拍摄、录入工作。
(六)负责公路桥梁养护大中修工程项目的技术指导工作,每年年底前对桥梁养护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总结。
(七)督促做好公路桥梁的水毁预防和抢修工作,及时上报损失和修复情况。
(八)组织桥梁养护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
(九)组织公路桥梁维修、加固或改造实施。
(十)督促检查桥梁养护维修作业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乡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管理职责
(一)负责本辖区内乡(镇)道、村道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督促、检查、指导各监管责任人对桥梁的具体养护管理和经常性检查工作。
(二)负责组织本辖区内乡(镇)道、村道桥梁的定期检查与评定工作,对检查发现的早期破损、显著病害和其它异常情况进行记录,若遇到需紧急加固、抢修的情况,应按有关程序上报。
(三)根据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结果编制并上报养护维修建议计划,提出桥梁特殊检查申请。
(四)负责编制本辖区内乡(镇)道、村道桥梁养护管理计划。
(五)负责本辖区内乡(镇)道、村道公路桥梁养护大中修工程的组织实施,并对养护维修后,处治效果进行观察、监测和评价。
(六)负责雨季、汛期前后本辖区内乡(镇)道、村道公路桥梁的全面检查,组织抗灾抢险工作,并及时上报辖区的桥梁受灾和其他因素损坏的情况。组织实施超重车辆通过的有关技术工作。
(七)负责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公路桥梁区域内河道河床的稳定性,禁止在规定范围内挖砂、取土、采石、倾倒废弃物以及爆破作业等危及公路桥梁安全的活动。
(八)负责本辖区内乡(镇)道、村道公路桥梁技术档案卡片的采集、填写、整理和补充工作,桥梁病害照片拍摄、录入工作,每年年终将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情况、桥梁经常性检查记录表、桥梁定期检查表、三类以上桥梁照片等相关资料报送县农村公路管理所。
第三章 桥梁检查与评定
第十四条 县农村公路管理所和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要认真贯彻执行交通部《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等有关桥梁检查、养护的标准和规定。
第十五条 桥梁检查分为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特殊检查三种方式。
(一)经常检查主要对桥面设施和桥台附属构造的技术状况进行日常巡视检查,及时发现缺损进行小修保养工作,确定桥梁结构功能是否正常。
经常检查以目测方式进行,其周期为每月一次,汛期应增加检查频率;技术状况为四类的桥梁每半月检查一次。经常检查中发现桥梁重要构件存在明显缺陷,出现三类以上技术状况的,应立即安排定期检查。
(二)定期检查主要按照规定周期,对桥梁主体结构及其附属构造物的技术状况进行定期跟踪的全面检查,评定桥梁技术状况等级。县道桥梁定期检查周期一般不低于每年一次,三类以上桥梁应每半年一次。
定期检查一般采用相应的仪器和量具对各部位进行检查和量测。
(三)特殊检查指在特定情况下对桥梁技术状况进行鉴定,判定桥梁承载能力,以采取加固、改造措施。公路桥梁的三种特定情况:
1.桥梁遭受洪水冲刷、漂流物撞击,地震、滑坡、风灾或超重车辆通过后对桥梁造成严重损坏的;
2.定期检查中桥梁技术状况被评为四类或病害原因及程度难以判明的;
3.桥梁要求提高荷载等级的。
第十六条 桥梁鉴定方法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的鉴定可通过专家现场调查评估、承载能力验算和荷载试验等方法进行。若采用荷载试验方法鉴定时,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桥梁检测单位承担。
第十七条 依据检查、检测、鉴定结果,公路桥梁技术状况等级评定分为一至五类。
一类桥梁:技术状况处于完好或良好状态,仅需对桥梁进行保养维护。
二类桥梁:技术状况处于良好或较好状态,仅需对桥梁进行小修或保养。
三类桥梁:技术状况处于较差状态,个别重要构件有轻微缺损或部分次要构件有较严重缺损,但桥梁尚能维持正常使用功能。
四类桥梁:技术状况处于差的状态,部分重要构件有较严重缺损或部分次要构件有严重缺损,桥梁正常使用功能明显降低,桥梁承载能力降低但尚未直接危及桥梁安全。
五类桥梁:技术状况处于危险状态,部分重要构件出现严重缺损,桥梁承载能力明显降低并直接危及桥梁安全。第四章 桥梁养护管理
第十八条 公路桥梁经鉴定承载能力达不到原设计标准要求,应采取下列措施:
(一)及时调整限载标志。
(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维修、加固或改造。
第十九条 五类病危公路桥梁的应急处理
公路桥梁经鉴定为五类病危桥梁,应采取下列应急处臵:
(一)设立醒目的禁止通行标志,及时告知交警等有关部门,协助做好封锁交通的配合工作。
(二)加强现场管理,禁止行人及车辆通行,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二十条 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对辖区内存在安全隐患的桥梁必须及时向县农村公路管理所报告。
第二十一条 公路桥梁的加固改造必须视其规模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个别技术难度大、需短时间抢修的工程除外。
第五章 桥梁养护维修的资金管理 第二十二条 县道公路桥梁日常维修经费在正常性养护经费中列支,大中修经费向市交通局、县财政专项申请。第二十三条 乡(镇)、村道公路桥梁养护维修经费在县下拨的公路养护专项资金列支,不足部分地方配套,涉及改造项目的向县财政申请补助。
第二十四条 各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结构应将公路桥梁养护经费列入养护计划预算。
第二十五条 公路桥梁养护维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对在公路桥梁养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领导不力、玩忽职守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责任。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县交通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1、桥梁定期检查记录表
2、桥梁定期检查附录说明
第五篇:温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
温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
第148号
《温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陈金彪 2014年9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温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保护农村公路路产路权,保障农村公路完好、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温州市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是指按照国家、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验收合格的县道、乡道和村道。
第四条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应当坚持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监管、以县为主、乡村尽责”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领导全市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建立
—1—
绩效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将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纳入政府考核。
市发改、公安、财政、人力社保、国土资源、规划、住建、交通运输、农业、林业、水利、审计、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是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制订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发展规划,会同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发展规划。
第七条市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的行业管理,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的业务指导与服务工作;
(二)受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委托,负责编报全市农村联网公路建设、村道技术改造建设计划,负责统计、上报、下达全市农村公路养护计划,监督、指导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计划的实施;
(三)将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验收合格的农村公路,纳入公路养护管理范围。
第八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所辖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履行下列工作职责:
(一)全面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
(二)制订并落实所辖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工程、养护、路政、安全及资金管理等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机构和机制;
(三)规定所属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并实行工作考核;
(四)组织协调所辖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五)依法确定村道两侧公路用地和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
第九条 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具体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负
—2—
责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和管理;
(二)具体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依法制订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的相关制度;
(三)编制、修订所辖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发展规划,审核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编制农村公路建设计划;
(四)依据核定的行政等级,具体负责将新建农村公路纳入相应的养护管理范围。
第十条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承担所辖行政区域内县道的养护管理、乡村道养护的行业管理以及农村联网公路建设的监管工作;
(二)具体履行县乡道公路路政管理职责,负责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村道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三)负责编报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按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
(四)做好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养护作业单位(责任人)有关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业务指导、培训和服务;
(五)做好乡镇(街道)农村公路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
第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所辖行政区域内村道建设、乡村道养护与管理的实施主体,主要履行下列工作职责:
(一)做好乡、村道日常养护与管理工作;
(二)组织建立乡村道公路路政管理协管机制,协助做好县乡道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三)具体履行村道公路路政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管理,维护好路产路权,保障村道公路畅通,依法做好村道两侧公路用地和公路建筑控制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负责农村联网公路等村道建设的实施管理;
(五)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工作职责。
第十二条 养护作业责任单位(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合同的约定,负责农村公路的养护作业,使农村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二)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定进行规范作业,—3—
确保公路通行和人身安全;
(三)服从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公路管理机构的指挥、调度,做好农村公路的有关应急抢险工作。
第三章 养护管理
第十三条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工作,逐步建立农村公路市场化分类运行机制。
第十四条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每年组织一次及以上针对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第十五条 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做好农村公路交通量调查和数据库管理工作,编报各类养护报表和各类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工作。
第十六条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和规范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保障农村公路完好、安全、畅通。
第十七条 路基各部分应当保持完整,各部分尺寸保持规定要求,无损坏变形,处于完好状态。
第十八条 路面养护采取预防性、经常性的保养和维修措施,及时处治路面出现的各种病害,保持路面平整良好、横坡适度、路容整洁、排水畅通,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抗滑性能。
第十九条 桥梁、隧道保持状态完好,桥面平整,无明显桥头跳车,伸缩缝和泄水孔无堵塞,栏杆、扶手和引道护栏(柱)无损坏;隧道洞内洞外排水畅通,无渗漏水现象,照明、通风等设施开启正常。
第二十条 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完好,里程碑、百米桩齐全,定期做好绿化管护工作。
第四章 工程管理
第二十一条 市公路管理机构主要对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包括路面大中修、临水临崖安全设施、危险边坡处治、桥隧维修改造以及水毁修复等养护专项工程,下同)和农村联网公路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
第二十二条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应当科学合理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和农村联网公路建议计划。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和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库及项目储备制度。
第二十三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工程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并做好下列工程管理工作:
(一)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加强计划管理,维护计划的科学性、严谨性;
(二)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市场的监督、管理,制订农村公路建设市场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制度;
(三)市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实施与农村联网公路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督促工程任务完成;
(四)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设计审查、预算批复、交(竣)工验收;
(五)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农村联网公路等村道建设的设计审查、预算批复。
第二十四条 县(市、区)交通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农村联网公路等村道建设的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管理,按期完成计划。
第二十六条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应急抢修机制,及时抢通、修复水毁,并加强水毁抢修路段的管理。
第五章 路政管理
第二十七条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应当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加强对县乡道公路、公路建筑控制区等路政管理区域的路政巡查和执法检查,依法及时制止、纠正和查处各类违反公路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违法行为。
村道的路政管理职责,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参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障公路运行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以及公路发展的需要,组织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等部门划定
—5—
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
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从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的距离标准为:
(一)县道不少于10米;
(二)乡道与村道不少于5米。
公路弯道内侧、互通立交以及平面交叉道口的建筑控制区范围根据安全视距等要求确定。
第二十九条 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保护乡道、村道的需要,在乡道、村道的出入口设置必要的限高、限宽设施,但是不得影响消防和卫生急救等应急通行需要,不得向通行车辆收费。
第三十条 农村公路标志标线的设置应当规范、齐全,符合国家标准。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县乡道公路标志标线的设置和维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村道标志标线的设置和维护。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村道标志标线设置的指导工作。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应当依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完善所辖行政区域内县乡道指路体系建设,确保指路信息准确。
第三十一条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监督施工单位按照国家标准有关规定在施工路段设置施工标志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施工现场管理到位。
第三十二条 发生在农村公路上违反路政管理规定的行为,由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三十三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所辖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
第三十四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村公路安全协调机制和管理网络,并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宣传和检查等工作,采取措施预防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根据应急预案及时处置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6—
第三十五条 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应当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和养护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关规定。
第七章 资金管理
第三十六条 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与管理资金以县乡自筹为主,省级补助为辅。
第三十七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积极筹措并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资金,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支出列入财政预算。县级中央燃油税返还经费(原拖拉机与摩托车养路费部分)应当全部纳入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第三十八条 农村公路资金的使用、管理和审计实行分级负责、逐级监督管理,坚持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程、安全保障(应急抢险、应急演练、隐患治理等)、日常养护与管理及考核等工作。
第八章 工作考核
第三十九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全市农村公路工作的检查考核,考核对象为各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市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对所辖行政区域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农村公路工作的检查考核,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实施。
第四十条 农村公路工作考核办法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另行制订。
第四十一条 市级财政部门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对考核优良的单位予以一定奖励,用于县(市、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