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乡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梦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环境问题的不断深化,城市环境与产业改革迫在眉睫,自从2013年开始,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城镇建设,为响应习总书记要求加快实现“中国梦”的宏图,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掀起了建设生态文明区的热潮。应广大市民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加快生态文明区的建设步伐,争创“国卫”,取得了广大领导、市民的一致好评。
零陵区,今为湖南省永州市辖区,永州八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所在地,为永州市著名旅游区。《朝阳旭日、回龙夕照、萍洲春涨、香零烟雨、恩院风荷、愚溪眺雪、绿天蕉影、山寺晚钟》是为永州八景。零陵古郡—锦绣潇湘,地处湘江与潇水汇合处,现零陵区正在修建东山怀素景区,西山柳子景区,加快生态旅游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
在家乡实地调查中,我明白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想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要想实现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放在首位!我想不管是在我的家乡或是在祖国其他地方在生态文明建设这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这些问题并且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国家的发展才能更有质量。城市“创卫”建设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美丽中国、美丽家乡是我们的目标,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经过一个努力奋斗的过程。
通过寒假对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情况的了解,主要是河流水污染控制、沿路垃圾的处理、修路植树、烧烤城和夜市改进,农贸市场改造、特色锰矿产业治污情况等;意义在于在此基础上了解市民对环保意识的深浅,好进一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为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出谋划策,与市民共同建设美丽的家乡。
在我看来: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适的房子等。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信在今后的很长一个时期内,保护环境、改善环境、防止和减少污染,将成为一项全
国上下都行动起来的事业。我始终抱着这样的一份希望“当每一个国民都具备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当惩治污染的相关法律臻于完善并付诸实施,当企业建立起了环保公民意识,当污染者在社会中成为过街老鼠,当地方保护主义和官僚特权成为众矢之的,山青水秀的好河山一定会重现。”这对于中国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无疑是一个福音,一种希望。我坚信,我们的祖国能够在我怀的这份希望中发展得更加强大,更加富强,早日实现中国梦。
那么当我们携手并进,从我做起时,美丽的家乡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伟大的中国梦就会越来越成熟。
第二篇: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梦
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中国梦的意义在于凝聚每一个人的力量和梦想,把个人的利益与国家、集体的利益结合起来,让大家一起努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总书记基于目前的这个社会形势而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理念。而生态文明建设是指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以看出,两者都是在目前社会形态的基础上提出的,希望以众人的力量来共建一个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那么两者具体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前提
每个人都有梦想,就想一部电影里描述的“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就是一个单纯而又现实的梦想。一个国家也有梦想,中国梦就是新任领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美好愿望。梦想、追求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提出,但是如何实现梦想,如何实现追求则值得研究。中国梦提出要通过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前提。只有我们认真贯彻实行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才能为中国梦的完美实现打好夯实的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小到我们日常生活习惯,大到一个企业的生产运行模式。如果一个人事只顾自己的感受,不管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一个企业不选择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而是单纯的追求产量和利益,那么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必定受到影响,我们的中国梦的实现必定受到干扰。因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大国的问题就在于如果每个人哪怕都有一个很小的举动,它最后的结果可能还是会很惊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我们必须把生态环境意识上升为道德伦理意识,使得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是危害他人、危害人类的非常不道德行为。为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为代价,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生态审美意识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生命关联,生态美不仅能带给人美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理性的思考,更能带给人精神境界的提升。
也只有当每个自然人都能够做到生态文明记于心、表于行,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我们中国梦才会变得更加接近。因此,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时中国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已经明确地发现,要促进我国长期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发展梦、强国梦和富民梦。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的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重要任务。APEC在北京召开,可以看出各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也足以说明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新的理念,描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到“五位一体”,这一部署体现了我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执政理念的不断完善。这是几十年来从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经验的总结,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部署,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没有生态文明,其他文明建设也将受到极大影响甚至会落空,由此可见,以美丽中国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2009年,2月20日,江苏省盐城市由于城西水厂原水受酚类化合物污染,盐都区、亭湖区、新区、开发区等部分地区发生断水,中断60多个小时,该市市区五分之二人口、二十万市民生活及工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调查,污染来自一家化工厂为减少处理成本,雨天偷排化工废水,流到了盐城市的水源地,最终导致了盐城历史上罕见的水污染事件。2009年8月,湖南武冈县文坪镇、司马冲镇因工厂污染,导致上千儿童血铅超标,两个村庄的七百三十一名儿童确认六百五十一人血铅超标,其中一百六十六人属于中度、重度铅中毒,需要住院进行排铅治疗。由于城市及发达地区环保日趋严格,高污染企业向中西部转 移,接二连三的铅中毒事件均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敲响中国中西部污染的警钟。中国工业污染对公众造成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显示伴随经济迅速发展而存在的严重问题。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因为室外空气污染导致120万人过早死亡,几乎占全球这类死亡总数的40%。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显示出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虽然国家在保护环境中投入了巨大的资源,但关键的是执行的人要有生态文明的理念,人民群众有自觉保护生态的意识。有鉴于此,国家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护人民生活生存环境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经济发展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决定人们的生存条件。当然生态问题不能用停止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保护优先不是说反对发展,其核心是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保证可持续发展。事实也证明,我们可以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与推动产业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生态环境是中国梦的一部分,衣食住行无不与环境有关,这是老百姓最基础最现实的考虑,所有人概莫能外。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果我们是继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那么生态环境只会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最后的结果就是,再高的GDP,再高的收入也不能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破坏了,民生也无从谈起、发展无从谈起。届时,自然会对我们进行报复,而我们为此要付出十分惨痛的代价。
所以说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想实现我们祖国的伟大梦想,生态文明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支撑,只有深刻意识到环境在对国家对人民发展的深刻意义后,才能切实做出行动保护环境,才能拥有蓝天、碧水、青山、绿地。让我们努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为民族的伟大复兴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中国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完美诠释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积极回应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环境诉求,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中国梦”看似宏大,背负着民族复兴的希望,是国家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但是中国梦和每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又是那么近:每天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温暖的阳光,吃上放心的食品,健康幸福每一天就是老百姓心中的“梦”。
坐拥万顷竹海,西苕溪穿境而过,安吉县的生态环境早已名声在外。可是上 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20个贫困县之一的安吉走上工业强县之路,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企业相继崛起,GDP一路高速增长,摘掉了贫困县帽子;然而在1998年,安吉因水环境破坏严重,在国务院当年开启的太湖治污“零点行动”中,被列入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面对难以为继的发展尴尬,安吉人蓦然惊醒:倘若发展的结果是青山被毁、污水横流,以致破坏了百姓宜居的环境,这样的发展还有什么意义?于是,在2001年安吉县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生态立县”被正式确立为全县的发展战略。十多年来,安吉人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拉高标杆、自加压力。2014年4月2日,以安吉样板为基础的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正式发布实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批准安吉为国家标准化示范县,由省标向国标迈进。在生态环境广受赞誉的同时,安吉的经济增长同样令人羡慕:财政总收入从10年前的7亿元增长到去年的42.39亿元,年均增长1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则从5402元上升到去年的17617元,年均增长12.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00多元。今日的安吉县就是美丽中国的一个缩影,是中国梦意义下的新的生态县,是利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国梦的一个成功的例子。
“中国梦”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命运和国家紧密相连。在生态维度上的“中国梦”的理论基础是“和谐”思想。从现代的生态文明来看,它有四层含义:第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二,世界和谐;第三,社会和谐;第四,个人自我身心和谐。“中国梦”中的生态文明要求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以及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以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宜居型、社会和谐型社会为重要目标。中国梦的实现是我们的民族目标,是我们心底最深处的渴望,是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追求的终极目标,中国梦实现之时必是生态文明建设完成之时。相信中国梦实现之时,雾霾早已不复存在;被污染的水早已变得清澈如初;癌症村也早已成为传说。那时的中国必定是天蓝、水清、人人生活在一个和谐融洽而又美丽的社会。可见,中国梦的实现便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美好的诠释。
国有所思,方有所梦。全球生态危机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中国承载的历史使命要求其梦想必须对世界时代主题做出回应,即把生态文明作为中国梦实现的路径与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为支撑,唯其如此,中国梦才有实现的必要与希望。
第三篇: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中国梦
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中国梦
一、国际背景意义
我们现在在国际上介入的工作比较多,大家知道千年目标就是2000年联合国首脑会议制定的千年目标到2015年终止,2015年以后的新千年目标或者是发展目标、发展进程现在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我们中国现在的这样的地位跟2000年的地位,已经是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语了,那么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预期加高了,中国自身的责任感也加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确实要花很多精力来分析和探讨中国在2015年以后国际发展进程中间,应该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
不仅仅是这样,在去年联合国多哈的气候会议上提出要在2015年完成一个国际协定,就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要达成一个协议。中国现在不是简单的树大招风,我们2011年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超过美国和欧盟27国排放总量的总和,而且这样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发展,差距在进一步拉大,这方面我们也有很多工作要做。
当然现在中国城镇化的速度和规模,应该都是史无前例的,也可能是后无来者,我们每年一个百分点就是1400万人口,这些年每年都超过1500万人口,即使是这样,我们还需要至少是20年时间才能够完成的我们的城镇化进程。大家说可能印度有可能要超过我们,但是实际上印度超过我们短时间还不是那么简单。我们2012年的钢的产量是7亿1500万吨,印度钢的产量是7600万吨,也就是中国的十分之一,印度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现在基本上都和我们八十年代的水平差不多,所有的这些都消耗大量的能源。
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对我们中国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历史和战略意义,更重要的应该说它有一种叫普实性,普遍的实用性,有普世价值,那么,生态文明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样一种社会文明形态,不仅仅是中国要建设生态文明,全世界都应该向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发展。
中国这些年,要实现一种民族的伟大的复兴的话,仅仅有GDP显然是不够的,日本处于世界第二经济体这样一个地位,有20多年时间,但是它并没有大的软的实力,因为它没有一种引领世界的价值理念,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在国际上做工作,希望能够把生态文明构建一种话语体系,能够在世界的治理中间能够体现出来。
那么现在我们说这个生态文明这个是属于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从现在我们在国际的交流的情况来看,也应该说国际社会表现了一个比较积极的认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国内的生态文明的认知和实践,应该说在世界上有一种引领的意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我今天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这样的战略地位,这样的演化的进程关于它的学术、认知,它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相应的建设实践,这些方面跟大家一块谈谈我自己的认识。
(一)基本国情迫使我们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在两会期间,生态文明、中国梦、美丽中国,特别是在我们雾霾重重的北京,大家对这个中国梦的解读,更多的就跟生态文明结合在一起了。而且习近平同志在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就生态文明问题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是应该说是最直白的、最有说服力的生态文明的行为和社会选择:
有一个人在海边晒太阳,旁边有一个人催他说:“你太懒惰了,赶紧去干活吧!”然后这个人说:“为什么要去干活?”他说:“你干活才有钱,才可以挣钱”。“为什么要有收入要挣钱?”,“挣钱了,你才能有好生活嘛!”,“好生活是什么样子?”,“好生活就是在这晒太阳”,既然这样的话,已经在这晒太阳了,为什么要去重复这么一个过程?”
现在实际上大家可以看,像太湖治理,本来太湖就是一池清水,结果把它全部污染了,现在花巨资来治理,何必当初呢?我们说的美好的生活就是属于天蓝、水净、地绿,本来我们就天蓝、地绿、水净,结果我们偏偏要非常勤奋的去把它破坏了,然后非常勤奋的加以改善,像这样的折腾,就显然我们是在与自然作对,不是属于一种尊重、顺应、保护自然。我们想通以后,确实很多我们在做的无用功,我本来在这享受着蓝天、白云、沙滩、阳光,结果的话我去发展,最后把污染了,再用来治理,最后还是要回到这样的原点。
所以说生态文明,为什么说一定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个是属于一种根本的理念的思想,世界观认知方面的,不是属于现在我们所说的,现在我们是为了建设生态文明。但是现在我们说生态文明,也并不是说一定要建设返璞归真,在那晒太阳要是没饭吃,显然是不可能的。
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4月份丹麦政府开了一个高层次的会议,这个会议我也去了。在这个会议上科菲安南去做了一个演讲,他讲了一个故事说:在联合国秘书长的位置上,整天忙忙碌碌没有一点空闲,整天关在火柴盒的办公室里面,基本上享受不到自然。他说退休以后和妇人一起到了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一个森林里面,30公里的森林里面,没有电、自来水,完完全全的绿色,周围也基本没有人,那是非常清新、非常的安静,没有手机、电视,电灯都没有。不到一个星期就感觉到这个太枯燥了,跟世界有点脱离了,在第五天的时候他说不行,像这样一种生活不行,跟现在的生活脱离了太远了。第六天他就步行30公里跑出来了,在附近买了一份报纸,把手机全部拿回去了。
所以我们现在这样的生活,我们不可能属于返璞归真,不可能回到原始,只是我们生活品质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所以说李克强同志在3月17日答中外记者问的时候说:绿水青山、贫穷落后,那不行,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需要的,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在北京,现在的生活跟30年前我们当时出国的时候是另外一个世界,我们现在感受我们这个世界比他们还先进、发达,这是另外一个环境的根本的改变,但是从这样一种生活的便捷,从这样的资产占有的富足程度,从我们现在对国际资讯的了解,应该说在很多方面我们并不亚于发达国家。
但是我们现在的空气质量,我们现在的交通拥堵,就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是失去了一种理性的,就是习近平同志讲的,我们本来就蓝天白云,有沙滩阳光能够与自然和谐的,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把自然破坏了,所以我们现在建设生态文明应该是一种被迫、无奈,而不是一种主动,在工业文明里面应该说这是一种必然,因为工业文明就是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所以我们李克强同志说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生态形势的严峻性,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这成为我们发展的短板了,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要打破这个瓶颈的制约。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是顺便来搞这个建设,而是属于我们现在发展阶段,我们现在的基本国情迫使我们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那么现在从这个操作层面来讲,李克强同志讲的也很清楚,要提高门槛也要还旧账,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没有总书记所描述的这样一种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轨迹,我们现在是一种被迫、无奈,这个被迫、无奈选择生态文明也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因为我们要说生态保护,我们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农业学大寨以后就开始强调生态文明,但是当时的生态文明是因为农业学大寨毁林开荒,将森林、草原、湿地变为农田,造成了水土流失、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当时的生态退化,我们要生态平衡没什么环境污染,并没有环境毒化,所以是一个不同性质的。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不断提升
应该说在二十世纪的改革开放那些年代里面,我们确实也是面临了很多,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性质变了,从自然环境的恶化、生态失衡变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毒化,环保部说现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数据是保密的,甚至美国大使馆在进行PM2.5监测的时候说它是违法的,所以性质变了,我们由于在经济不是十分发达的时候人口压力大对自然的破坏主要以生态破坏为主,那么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间,城镇化的过程中间,由于我们发展速度快,对大量的污染物、重金属进入环境,造成环境的毒化。
所以进入二十一世纪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提到议事日程,那么在2002年的时候当时非常明确的提出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在十年前,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面就把这个生态良好作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那么在2005年生态文明在我们官方文件中间第一次提出来,当时提生态文明也还是一个比较狭义的理解,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因为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要完善促进生态建设的法律和政策体系。那么在十六届的四中全会,就把这个生态建设作为我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三位一体的到生态文明变成四位一体,所以从这个发展过程中间生态文明的地位不断在提升,我们现在说的五位一体在2008年的时候胡锦涛同志已经非常明确的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已经非常明确的提出了。大家可以看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是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在十八大上面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凸显,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总体布局。而且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所以这个地位不光是一种突出地位,而且还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因为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一种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理解应该是生态文明是相对于工业文明,相对于农业文明这样一种社会文明生态,但是我们党的十八大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应该说还是非常谨慎,也是非常睿智的,没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社会文明形态,因为在马凯同志主持的会上面,我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他也是非常明确说我们还是属于发展中国家,还是属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城镇化还要加速推进,我们不可能完全抛弃工业文明,工业文明还要兴起,但是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所以要把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那么在十八大两会讨论中间,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应该是非常明确,因为它的重要性关乎人民的福祉,关乎民族的未来,这样的地位不可谓不高,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我们说四大文明古国,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大大小小二千多种文明,现在真正能够一直延续没有间断的就只有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能够永续发展,不光是出于中华民族的问题,而且要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这是中国的责任、义务,特别现在是美国的一些智库、国际的一些结构对中国的预测说应该是2025年前后中国在经济总量上应该可以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当然中国要真正从这样的一种社会、国际第一政治的影响力上面超过美国可能不是十年、二十年的事情。
(三)国际社会指责中国是“新殖民主义”是污蔑
中国的发展显然不光是对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对全球的生态安全,现在国际社会指责说中国是属于新殖民主义。
哪有穷人殖民富人?
我们是2011年在赞比亚,当时希拉里在那访问,就明确的指责中国在赞比亚开采铜矿,利用当地的资源在非洲开采石油,说中国是新殖民主义。不光是非洲是这样,就连巴西,我是2010年随外交部,因为我是外交部的外交政策咨询委员,到巴西去访问,巴西的这样智库甚至外交官就明确指出,中国在巴西的经济活动就是一种典型的新殖民主义行为,当时我们都感觉到很奇怪,我说你说的不对。巴西人均的收入超过中国的一倍,当时他们是人均超过一万美元,我们也就只有五千美元,说哪有穷人来殖民富人的,这是第一。
哪有殖民主义者把定价权交给被殖民主义? 所有的这些资源产品的定价权全部在巴西人手里,他们淡水河谷的铁矿石说涨就涨,我记得是2004年涨78%较上一年,说涨多少就涨多少,我们都只能被动接受,这些年铁矿石涨了五六倍,我们没有这样一种定价权,哪有殖民主义者把定价权交给被殖民主义者,这不和逻辑。
没有中国的市场需求,他们怎么拉动经济增长?
巴西南美的大豆等都靠我们对他们资源的需求,每年要出口50万吨大豆,是他们的经济支柱,后来商务部长陈德铭到访阿根廷,要没有中国的市场需求,他们怎么有可能经济增长?怎么保证他们的经济活力?但是现在社会上就这样认为,国际社会就是这样一种误解、曲解,就是这样蛮横不讲道理,给他做了贡献还骂你。所以这个是我们要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话语体系要推向世界,要为全球的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那么这样的一种生态安全格局显然要以人口资源环境必须要处于均衡状态,经济社会生态这样的效益要统一,给自然以修复空间,给子孙以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这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们小的时候挑回来的水是直接喝的,没有要烧开喝的,什么问题都没有,现在基本上就不可能了。我是长江边上了,现在他们说长江水都不喝,因为他们有的说: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君的下水道,我的自来水。现在长江被污染的成为一个下水道了,长江水都不喝了。
三、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当然还有国家能源安全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能源安全是属于非常迫切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在很多会议上国际上提这样一个命题,水是生命之源是一个生存的问题,没有水就没法生存,生源是一个发展的问题,是生活质量的问题,没有能源我们的生活质量都不可能保证,冬天不可以供暖,夏天不可开空调,所有的电器都不能使用,交通不可能便捷,所以能源是我们生活品质保证,水是我们生存的保证,后来有人说不对,这个能源才是最根本的,道理很简单只要有能源难道不会有水吗?我们可以海水淡化,没有水我们可以把水远距离的通过能源的消耗来加以重新调配。所以能源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这个说的是太夸张了,不管能源怎么充沛,我们也不可能把撒哈拉沙漠变成绿洲,不可能按照工业文明的思路来改造自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我们怎么可以去改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能源安全对于我们保证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我们1980年全中国的能源消耗在6.5亿吨标煤,过了20年到2000年我们才13.5亿吨标煤,20年时间增长了7亿多标煤,我们现在是36、37亿吨标煤,我们要2015年控制在41亿吨标煤以内。我们说我们是属于富煤、少气、缺油,但是我们现在天然气是进口,石油我们进口是属于2.87亿吨,自己生产才2.05亿吨,我们的煤炭现在也是进口国,去年我们就进口了2亿多吨原煤。我们雾霾天气实际上就是我们化学的能源消费的直接结果,本来我们华北地区这样的天气整个京津冀工业发展的规模,河北省是属于全国的第一产钢大省,全国是7.2亿吨钢,河北就生产了2.3亿吨钢,就河北省,一吨钢是现在是需要0.67吨标煤,大家可以算,都是要靠能源把这个钢给炼出来的。本来是环境的容量都已经是属于到了极限,甚至超过极限了,这个冬天突然之间这么冷,我们市政府又非常明确的要大家关注民生,下文件要保证所有的供暖不低于16度,结果暖气烧的热,现在我们的统计数据是2100万人口,实际上超过2300万人口,因为北京流动人口特别多,没有办理登记人口也特别多,这么多人要供暖,而且这个温度低于常年,那么这个大量的煤炭、天然气和超过五百万辆的机动车,组合在一起才形成了雾霾天气,应该属于冬天的寒冷是属于雾霾天气直接的诱引,要是暖冬的话就不需要消耗这么多,不会发生的这么严重,从这个意义上讲能源的消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保证能源安全,如果许多能源的供给的话,我们靠什么供暖?所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能源问题上,在十八大中间非常明确的提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不是变革,不是改进,而是革命。
当然我们水安全、粮食安全,用水总量这个也是非常明确的,北京应该说已经远远的超出了我们水环境的容量,正是因为超出了水环境容量,我们才可以采取周边的水要供北京,不仅仅是周边其不够,还要南水北调从长江调水,那么通过这些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够进入一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的时代,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意义应该说是属于不断的凸显,也是带有一种被迫的性质。
四、生态文明的学术认知的演化进程
(一)文明认知过程 1.最早认知
因为我们党的五年中间也没有界定什么叫生态文明,只是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什么叫生态文明,生态和文明是两个词,生态很简单,就是一种生物和它的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就是生态,它是中性的,并不是一种褒义或者是贬义。我们的文明按照我们中华文明传统记载里,在《周易》中间都有出现将“文”和“明”两个字连在一起,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如果在字义上面来讲,如果是属于农耕文化中间,因为龙是我们的一种吉祥,一种权威,田是我们农耕文化的集中体现,就是天下有这样的文化。
2.明确解释
直到唐代对这个文明才有一种比较明确的解释,这个解释就是经天纬地叫“文”,照临四方是“民”,经天纬地是物质财富,照临四方是一种精神财富。文明是一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种积累。
3.西方认知
那么对于西方话语体系中间,这个比较简单因为西方的文明相对来讲比较短,他们有个人聚集一起就是有市民成为城市这就是文明,因为人在一起之间有交流、文化、有社会规范,有财富的生产,这就是文明了,所以西方的这样的理解相对来讲,他们更强调人的本身。
(二)生态文明的认知过程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因为我们现在说生态文明,追溯最早的就是老子、庄子,中国古典哲学中间对于天、地、人的这样一种关系的认知,应该说就是我们生态文明的认知的基础或者说是理论的基础。把这些东西和欧美人一讲,他们不知道中华的文明在这个公元前五百多年前,公元前六世纪都已经将人和自然的关系从哲理上讲的这么清楚,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当时这个就很清楚,我们人、土地是属于财富之母,我们就依靠于土地而生活,但是这个土地收成确实是靠天,天公不作美,地也没有收成,天公不作美,也应该有自己的规律,春夏秋节日变化,不是使我们想改变就改变的,所以这样的道,这样的规律、规则,这就是自然体系,这就是我们一种自然。
2.天人合一
所以,我们的生态文明应该说在两千五百年前老子都已经把它讲的非常清楚了,庄子进一步提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我们这个古代的哲学家、哲学理念,我们中华文明几千年得以延续中间也正是由于我们这样的一些哲学理念、思维、理论的传承,西方相对来讲对生态文明的认知要短多了,因为我们现在说生态文明对自然的约束,人与自然的和谐。我现在所看的文献最早的是在工业革命以后他们对工作文明的反思。
3.稳态经济
在十九世纪的中叶英国有一个古典经济学家叫穆勒,他提出叫稳态经济,因为在当时工业革命英国特别强大,它就可以征服世界,它就认为经济是一种没有边界的,我只要有劳动力投入,只有要资本的投入就可以无限的扩张你的经济,穆勒在这个时候就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去做这样无限的扩张,他认为这个世界是没极限的,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去把每一寸土地都开发了,这些小草,小的生命他们也很美好,我们人口也没有必要永远的增长,经济也没有必要永远的增长,所以穆勒说我们就应该整个经过处于这种稳定的状态,没有必要去扩张,应该说这是属于欧洲文献中间最早的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他说人可以改造自然,但是没有必要去改造自然,我们应该与自然融为一体。
4.宇宙飞床经济学
后来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中期鲍丁提出一个要求叫宇宙飞船经济学,他认为我们的地球跟古典经济学家不一样,我们是边界的,不是没有边界的,是有约束的,地球就是一个宇宙飞船,在这个宇宙飞船里面,我们能够获取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样一个宇宙飞船它能够容纳的废弃物是有限的,非常明确的承认,与古典经济学家不一样,他不认为世界的发展是有边界,鲍丁他认为是有边界的。
5.工业文明的阶段性 随后,西方也有经济学家,他认为工业文明也应该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业文化的阶段性就在于化石能源的阶段性,因为我们化石能源是经过几亿年的地质过程而形成的,我们在短短的一二百年时候把化石能源全部用完,工业文明也就寿终正寝了,所以有人就认为工业文明是我们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间一个非常短暂的阶段性的场面,工业文明也就是不过区区百年时间真正的能够享受工业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工业文明基础就是化石能源,一旦化石能源消耗殆尽,我们工业文明不复存在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工业文明之后就应该有一种新的文明来取代,显然不是化石能源。
五、生态社会主义和生态马克思主义
还有一种伦理道德的政治的,就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于这样的能源危机,由于这样的环境污染,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将生态结合起来形成生态社会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那么生态社会主义和生态马克思主义干什么,他们主要是从制度上对资本主义加以批判,认为我们现在所有的这些生态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必须要粉碎我们才可能摆脱生态危机,他讲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有这样一种资本主义制度追求着保障的是利润的最大化,是一种利润动机。他们可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将生态危机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可以将经济危机转变成为生态危机,这就是国际上的不公平,也是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生态社会主义和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我们应该要用生态理性来取代经济理性,因为这个生态理性和经济理性是完全相矛盾的,经济理性由于利润最大化、生产财富、财富的积累,而生态理性是寻求的是和谐、协调和可持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生态马克思主义强调我们必须要打碎社会主义的制度枷锁
六、生态文明的界定
实际上应该说生态文明这样的界定没有那么复杂,它的就是一种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成果。我们来说文明,文明是和文化连一起的。在一千多年前我们就非常明确的界定文明就是一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一种总和,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那么我们讲生态文明的话就是指出我们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这样一个规律,所能够取得这样一种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这样一种社会文明形态。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样一种社会文明形态,而且要以人的发展为宗旨。那么我们现在就涉及到,就是说和我们十八大中间的定位,我们究竟把生态文明看成我们临时演化竞争中间的社会文明形态,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因为从这个社会形态的角度看有奴隶文明、封建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文明,从生态方式上面来看有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我们怎样来看待究竟它是一种社会文明形态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
因为我们说这两个接近都应该对,大家知道在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的翻译让外交部翻译为难了,最后他们翻译了叫生态进步,他们翻译以后很多西方的学者也很关注中国,说这个翻译不对,生态文明就是生态文明是相对于工业文明提出来的,是对工业文明的一种否定是对工业文明的一种改进,不是一种生态本身的进步,所以后来李克强同志发现这个事情以后,非常明确的要求生态文明英文的翻译就叫生态文明,不要叫生态进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生态文明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文明形态,社会文明形态,不仅仅是一种要素。
那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十八大报告中间把生态文明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要素,五位一体中间的一个内容,同时也从社会文明形态中间要求要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要把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
这个价值取向从理念上来讲显然应该是一种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从价值观上面看应该是寻求公正,这个公正是社会公正和生态公正,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公正,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体的,还要寻求生态公正,保护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要寻求效率,这么一个效率要有社会效率,这是一种制度、体制上面的要有这样一种生态效率,使我们生态环境的容量能够发挥到极致,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能够保持在良好的、较高的状态,经过效率这是一种市场性的。
那么生态文明价值观必须要和谐,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工作也好,效率也好,和谐也好,最后还应该是属于我们人的发展,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
有人说生态文明跟工业文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工业文明它的价值理念就是从功利主义或者是叫效用主义,工业文明伦理基础就是讲功利、效用,只有有效用就是属于有价值的,由于工业文明的伦理基础,所以它的一种生产取向就是利润最大化,对于企业来讲是利润的最大化,对于资本家、个人来讲就是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那么消费也应该是属于一种大额消费。
我们说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有一个美国经济学家叫罗斯托,他写了一本书叫《非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宣言是说的我们人类社会进步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他说不是,他写的叫《非共产党宣言》,他写的是社会发展阶段是从农业社会、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这样的按照工业发展的阶段来界定,那么到最后是一种高额的消费的一种社会阶段就是后工业社会物质财富得到极大的丰富,我们可以高消费,但是工业文明它是不承认有这样的发展边界的。
1972年罗马俱乐部提出来增长的极限以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它不承认有边界。我们生态文明显然尊重自然增长是有边界的,是有约束的,从生产方式上看工业文明显然是一种线性的从原料、生产、产品、废物。那么生态文明属于我们承认是有边界的话,就应该是一种循环的,我们的消费方式工业文明应该是寻求一种物质的占有和大额的浪费,那么生态文明显然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减少对自然的影响。那么我们现在说要建设生态文明,实际上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阶段面临的压力和阻力很大,正是有这样的一种压力和阻力迫使我们,就像李克强同志说的一样,要通过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来破解我们发展的瓶颈。中国作为一个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阶段,作为一个后来者,我们有一个叫城乡二元结构,城市相对来讲比较发达,比较富有,农村相对来讲比较贫穷、落后,所以这么一个叫城乡二元结构。
我们经过这些年的城镇化,像这样的城乡二元结构变成一种城市内部的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二元结构。就使得我们现在中国的城镇化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形成一种非常明确的中国特色,我把它叫三轨并行的城镇化,在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是一步到位的,我们现在是属于三轨并行,哪三个轨道?
第一个就是我们现在这样的统计意义上的城镇化,只要你城市里面生活居住超过半年,那么你就是属于城市人口,我们每年都是应该是属于超过一个百分点,这是一个意义上的。
第二个意义上的城镇化叫市民化,就是将转移到了城市,但是不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原来我们讲2.3亿,李克强同志在几次讲话中间说了是2.6个亿,叫外来人口、流动人口或者是转移人口。我们想要把这2.6亿人口一年消化1亿3000万,我们也要20年的时间,我们从当前的52.6%到70%是新增的人口应该是有3个亿,这就是美国一个国家的人口,如果我们现在把这2.6亿再加进来,这就是属于5.6亿人口,这就是属于欧盟27国的总人口,所以这个市民化是第二个的城市化。
第三是我们没完没了的城中村,李克强同志也特别强调现在老城区的改造,因为我们老城区没有城市基础设施,没有社会服务设施,所以必须要改造,这个改造也是我们城镇化过程中间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说所有这样一些城镇化都需要消耗能力、资源,就使得我们这样对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对于我们现在生产、生活方式,都形成一个非常明确的挑战。
七、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新中国建立以前,中国的是一个农业社会没有什么化学能源,没有工业,基本上没有排放,大跃进的时候在1958年有一个小的高峰,排放比较多,随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排放又降下去了,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这对中国人也有一些影响,所以这个排放和能源消耗有所下降,那么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就一路的高歌猛进,现在我们排放是美国和欧盟27国的总和还要多,2011年按照现在的统计,中国的2011年的排放占全世界总量的28%,美国只占16%,欧盟加在一起11%,美国和欧盟加在一起也就是27%,中国是28%,那么2011年这一年我们中国的排放增加、增量是9.9%,从人均上面看我们现在已经是接近欧盟的平均水平了,应该来讲是2013年达到欧盟的人均水平是没问题,因为我们现在是人群排放也已经是到美国的水平是不可能,没那么多能源。
所以从现在这个情况看中国现在这样发展,如果不转变方式的话,我们不仅对中国自身,对全球的生态安全也是不负责任的。我们在2011年中国新增的排放量占全世界新增排放量的80%。我们现在的消费方式,北京大排量的车应该比伦敦、巴黎都要多,我们到欧洲去很多两厢车,我们现在从工业化水平,我们北京、上海已经进入到了后工业阶段。工业发展空间应该不是属于特别大的,我们现在大家看手机2011年生产超过11亿部手机,还有多大的空间,没有多大的空间了,所以客观上我们也是需要建设生态文明,也有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我们确实是需要加大力度来加速生态文明建设。因为我们从历史的看,在工业革命以前1850年基本上都是属于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只是到了上个世纪初,工业革命以后煤炭、石油,现在大家看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水电、核能占地比重都在不断的增加。因为我们现在从历史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以前我们是没有化石能源,少则30年再过50年我们可能没有化石能源,最后还得要走向可再生能源。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传统的产煤的大省,像苏北、山东、河北、辽宁现在基本上煤都没有了。按照英国石油公司的统计,我们现在煤炭储量只够我们开采38年时间,所以我们现在煤炭必须要大量进口。
那么这个能源建设的转型也成为一种必然,中国的人均现在接近欧盟,但是我们城市的排放,像天津已经达到美国的人均水平,这个帐算起来就很简单,因为我们现在全国人均现在是2吨标煤,我们的能源结构是92%,城市的人均的能源消耗是农村的3到4倍,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现在在大力的推进低碳,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出形成的减排目标。现在讲集约、绿色低碳、智能的城镇化,什么集约?就是要有高效率,集约就是要怎么来度量集约,如果是高耗能,高碳排放也谈不上集约,如果是绿色,我们如果讲以高碳的形式来实现绿色也不叫绿色。
这些年我们说叫环保不节能,这就不是绿色的环保,把污水处理很大的管网最后集中到一起,像高配电100万吨这样的一个日处理,处理后要消耗能源返回,这些都是能源,结果就是我们这个也环保,能耗也高、排放也高。所以我们环保实际上也可以是一种低碳,如果不低碳的话这个环保也不是真正的绿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低碳应该说是我们集约、绿色、智能一个最终的测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不管是生态也好、循环也好、绿色也好都需要有这么一种低碳。
今天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第四篇: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家乡生态文明的建设
应化c111 贾永强 117521
预测分数 96分
我的家乡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的一个小村落。位于中原腹地,为黄河冲积平原。我的家乡鄢陵农业发达,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县。花卉是鄢陵一大特色,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花卉苗木种植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达60万亩,是“中国花木之乡”,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鄢陵旅游业发展迅速,已建成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庄园”、“花都温泉度假区”、“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花乡农家乐”等一大批生态旅游观光景区。2011年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如今,鄢陵被誉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这是鄢陵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我为我的家乡感到无比的骄傲!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国面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做出的积极回应。农村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因此,积极推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基层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有“中国花木第一县”之称的鄢陵县迎来了发展花木产业,建设美丽花乡的东风。60万亩花木面积,在一马平川的中原地带营造了一片难得的平原林海,形成了鄢陵独有的小气候:蓝天、白云、碧水、绿地交相辉映,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30天以上,地下矿泉水中偏硅酸、锶等元素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依托花木背景和生态平台,鄢陵建成了许昌地区唯一的国家4A级景区中原花木博览园和中原地区最大的花园式露天温泉度假区,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中国长寿之乡”。
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应包括实现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人的思维观念的生态化转变,创造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有机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文明农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文明是一个综合性的文明成果,它指的是农民在进行社会生产与生活时,主动、积极地改善和优化农村内部结构,以及建设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农村面貌所取得的一系列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在于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的生态化。而从我的家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的原生态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而新的生态秩序却没有建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业化城镇化迅猛发展带来的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工业化带来的家乡工业污染不容忽视。家乡工业面广量大,而且普遍存在低、小、散的特点,技术相对落后,自身治污能力差。特别是农村相比于城市,环境容量相对较大,群众环保意识相对较淡,环境监察力度相对较弱,使得一些城市淘汰产业转移到农村,进一步加剧了家乡的工业污染。二是城镇化带来的农村环境压力不容忽视。而眼前大多数乡镇的集镇基础配套严重不足,由此带来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成了乡镇环境建设的焦点问题。三是农村环保设施严重匮乏。集镇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和工业的污染渐逐转移到了农村,城乡二元体制使有限的环境保护投资及资源主要被配置在城市及工业地带,造成环境保护和治理上的城乡二元结构。从城乡的环境基础设施来看,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由于投资到位,在集中用水、垃圾、污水和粪便处理等基本面上都能够满足城市需求且每年呈增强的形势,而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匮乏,供水和垃圾处理等基本需求都难以得到保证,大部分垃圾由于没有相应的设施,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随意乱扔、乱倒、乱堆,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破坏农村景观。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渗入地下或直接排入沟渠、水塘,污染水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愈演愈烈。
农村生产生活习惯转变带来的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生态破坏不容忽视。众所周知,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生物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胁。农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极为普遍,导致地力下降,引起水体污染、耕地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以及通过食物链给人畜带来危害。二是规模种养殖业带来的面源污染不容忽视。规模养殖由于缺少相应的治理设施,动物排泄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成为近年来农村环境投诉的一大热门。另外,由于传统种养模式的改变,大棚技术的普遍应用,污水、粪便、作物秸秆以及残留农膜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大量增加,且综合利用率低,导致农村面源污染严重。三是农村白色污染不容忽视。随着化合制品的增加,无污染的传统道具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少,塑料袋、塑料薄膜、塑料制品等难降解的道具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由此带来的白色污染十分严重。
由于农村居民民主、法制等意识淡薄,村民自治在运行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行之有效的农村民主自治并没有真正运转起来。一是基层组织稳定性差难以安心办事。三年一次的村级组织换届使很多村干部头尾两年要顾虑换届因素,不敢或者不愿做事情。而且在一些村每一届中都存在反对派,增加了村两委办事的阻力。二是经济基础薄弱无钱办事。家乡身陷“发展慢,收入来源少”的恶性循环中。多数村庄的集体生产资料统少分多,导致基层自治组织无收入来源,甚至负债累累,根本无法对农村环保和生态建设进行资金投入。三是思想偏差导致破坏性开发的现象。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农村要求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由此引发的思想偏差往往导致经济主导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才有能力来治理污染,建设生态。导致一些地方掠夺性利用、开发土地、矿产资源,由此衍生的生态问题不在少数。
对于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考。乡镇党委政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直接推动者,对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更清醒的认识,必须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努力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几点:
必须始终坚持生态立镇战略。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既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又按照经济规律搞好建设;既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又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资源的有序高效利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而不是把经济和环境孤立起来片面地看问题,谈发展。要树立长期的创业观。生态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坚持规划为龙头,增强规划实施的严肃性,根据生态镇创建规划,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要有长计划,短安排,每年每届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不是一年一个调,一届一个腔。要坚持生态立镇,把生态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主线。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地开展生态创建工作。
必须坚定不移发展生态经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培育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推动经济发展向生态亲和型转变,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型转变。发展生态农业一是要加快生态产业基地建设,二是要转换经营模式。农村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方式在技术水平、生产规模、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诸多方面都已很难达到目前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已经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清洁农业体系(即无公害农业体系、绿色生态农业体系、有机农业体系)。三是要推广农村环保适用技术,加强农民环保教育,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努力减少农业农村面源污染。
发展生态工业一是要提升产业结构。通过技术、体制创新,通过引进和研发先进技术,通过招商引资等政策措施和手段,加快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引进精密机械、光电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项目。二是要引导产业集聚。要全面实施园区生态化改造计划,完善园区产业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对无法进入园区发展的企业,也要规划相对集中的工业集聚区,便于资源共享,集中治理,减少工业污染对环境影响。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接通县城污水处理中心管网,最终实现整个片区纳管处理。三是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并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控制源头污染。
发展生态旅游业 鄢陵旅游业发展迅速,以发展花卉苗木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已建成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庄园”、“花都温泉度假区”、“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花乡农家乐”、“中国腊梅园”、“花卉长廊”、“千亩莲池赏荷园”、“万亩樱桃园”、“陈化店茶文化一条街”等精品景区景点。,走出一条“以生态引客源,以客源创收入,以收入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必须持之以恒打造生态环境。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拓宽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机制。为了实现环境公平,政府应该通过制定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推进农村的环境建设。当前设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和农村环境资源的生态补偿机制显得尤为必要。要加强项目实施的环保三同时制度,把环境保护的义务真正落实到市场经营主体。同时要积极开展公益宣传,吸引更多的慈善人士和有识之士资助和赞助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投入机制。二是要解决农村环境的突出问题。从当前农村普遍情况来看,重点是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农村种养殖业的面源污染问题。要因地制宜、有计划地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池建设和雨污分离工作。当前,在大力推进中心镇建设人口快速集聚的情况下,要特别注重环境配套。农村生活垃圾在普及当前“村集、镇运、县处理”的保洁机制前提下,要有计划地推进垃圾源头分类处理和有机垃圾就地消化的工作,想方设法的实施垃圾减量化工程。要科学规划规模种养殖业,完善配套,逐步减少面源污染。三是要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在第一轮村庄环境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村制宜,进一步美化农村环境。
必须不折不扣落实保障机制。一是要强化组织保障机制。在政府层面,要建立生态建设领导责任制、任期目标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形成完善的生态建设组织体系。要特别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位置。农村生态最后的落脚点在农村。因此,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巩固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选好配强农村班子,帮助农村干部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是农村生态建设落到实处的核心。二是要强化文化保障机制。要用文化的理念做好生态县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精心设计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化。要深入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的创建活动,通过绿色细胞工程,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众参与机制,引导人们生产、生活、消费意识的转变。三是要强化法制保障机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保证生态建设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把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努力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建设杜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我们有理由相信,我的家乡鄢陵将迎来美好的未来,鄢陵建设美丽花都的愿望必将实现
第五篇: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 ——读《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梦》有感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们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中华文化最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我们老百姓对“美丽中国”的最直观的理解。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大核心之一,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作为一名治黄工作者、特别是战斗在水土保持科研战线上的一员,更应积极响应与践行党和国家的号召,自觉履行黄科院的职责和水保人的义务。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注重发展速度、忽视发展质量,环保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更应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好环保工作,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向复兴的伟大历程,代表了全社会的共同期待。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大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淡水资源量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我国的用水效率很低,水资源浪费量大、污染严重,同时海水和再生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量也较少。
我们去超市购物,几乎每样物品都会随赠一个塑料袋,回到家后,这些塑料袋往往立即被扔进垃圾箱。作为垃圾,塑料袋离开了我们的家,但是它们并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更为严重的是塑料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即使进行焚烧,还会产生有毒气体。仅图一时方便,却把垃圾遗弃给子孙后代。这样做合适吗?德国年轻人正以挎布袋购物为荣,让我们也来追随这种绿色时尚吧。
美国洛杉矶的居民,在1943年发现空气中有一种气体,有时带有黄褐色,刺激人眼疼痛流泪,这种气体日趋严重,但直到10年后才找到真正的祸首——汽车。如今,汽车尾气的治理已取得很大成功,但数量的急剧增长,使汽车仍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制造汽车的过程中也要消耗自然资源,也要排放污染物,汽车还产生噪声等危害。而且日益增加的汽车给城市交通造成重大压力,造成交通拥堵。这些都严重困扰着我们的生活,而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少乘小汽车,提倡乘坐公共汽车,环保出行;再者就是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杜绝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用水用电;拒绝过分包装;不追求手机的快速更新换代;参与环保宣传,做环保的志愿者;要认识到草原危机,认识到土地荒漠化等等。对于保护环境,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经济发展与节约环保,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面对并贯穿始终的一大难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没有节约环保的支撑和保障,发展就难以持续,甚至一时取得的繁荣也会丧失。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丽中国,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比向往、充满期待。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并行不悖的,应同步进行。可持续发展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支撑,让我们携手共建,使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鸟更多,花更美,努力建成环境友好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