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1〕29号)范文

时间:2019-05-14 08:2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1〕29号)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1〕29号)范文》。

第一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1〕29号)范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批转河南省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

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

豫政 〔2011〕2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政府同意省国土资源厅制定的《河南省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专项工作方案》,现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河南省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专项工作方案

(省国土资源厅 二○一一年二月十五日)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努力破解“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发展空间亟待拓展”的难题,提高建设用地保障程度,对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索构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新机制,促进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总体要求,以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加快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实现土地“有效保护、有序开发”为目标,以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为核心,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整治、节约集约用地和强化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保障能力和保护水平,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二)主要目标。1.强化责任、坚守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力保粮食安全。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全面管护,坚守“1.1889亿亩耕地”和“1.0175亿亩基本农田”红线,确保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布局更合理。

2.争取支持、用好增量,力保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及时落地。坚持有限指标保重点,努力增加土地供应。争取使用国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不低于35万亩,全力保障“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和国家、省、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及民生工程项目用地需求。

3.挖掘潜力、盘活存量,力保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用地。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和城镇低效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整治和使用农村建设用地20万亩以上,盘活城镇存量建设用地5万亩以上,为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拓展更多的用地空间。

4.多策并举、提高质量,力保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建立并全面推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单位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平均提高30%以上,努力实现全省单位生产总值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明显下降,土地收益增幅赶上全国平均水平。

5.规范运作、严格监管,力保依法、依规管理和使用土地。进一步健全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做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和相关问责工作,始终保持打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高压态势,确保全省违法违规用地比例低于15%问责线。

二、主要政策举措

(一)健全农村土地整治机制。1.组织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分层级组织编制省、市、县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统筹安排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明确农村土地整治的目标、原则和任务,合理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规模、布局和时序,引导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稳妥有序推进。

2.加强资金整合、使用与管理。指导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制定资金整合方案和管理办法,整合各类土地专项资金,引导和聚合相关涉农资金,保持渠道和用途不变,实行专账管理,统筹集中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等资金集中用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其他涉农资金按规定用途和整治规划,集中用于村庄拆迁和新村建设。新增耕地指标和结余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转让收入全额用于村庄整治及农民建房补贴。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引入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等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土地整治,确定政府、投资者各自权利、责任和义务,形成投资与收益的良性循环,建立稳定的投资回报机制,拓宽土地整治资金投入渠道。

3.规范推进村庄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全省1000个村土地整治试点。通过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节约的土地首先补充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优先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和产业集聚区发展,方便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并留足农村经济发展用地。“三项整治”(“空心村”、砖瓦窑场、工矿废弃地整治)以前年度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主要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着重用于保障产业集聚区建设及县域经济发展,缓解建设用地压力。按照《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要求,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确保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规范有序推进。4.改进农用地整治项目管理。改革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使用分配管理办法,建立省、市两级土地整治项目库,其中省级项目库主要对象为建设规模100万亩以上的项目区,市级项目库主要对象为10万亩以上的项目区。凡条件成熟的项目均可纳入项目库,待资金下达后直接落地开工建设,改变“资金等项目”局面,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针对部分项目进展缓慢的情况,建立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项目绩效考核制度,研究制订资金收缴、使用情况绩效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下年度资金分配相挂钩。

(二)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机制。

1.健全各类建设用地标准体系。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进一步完善各类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及时修订与用地标准不一致的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提高单位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严格建设项目设计审查和建设用地审批,依据规定的行业、产业用地控制标准及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建设项目供地数量。对超标准用地的,坚决核减用地面积。

2.加强土地供应政策调控。严格执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严控高能耗、高污染等限制类产业项目用地,禁止别墅类房地产、高尔夫球场、赛马场和各类培训中心项目用地,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用地。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的要求,适时调整我省的限制类和禁止类项目供地目录。

3.优先保障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用地。对用于建设多层标准厂房的项目用地,优先解决用地指标。在下达各市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中划出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各类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的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凡利用新增建设用地进行标准厂房区建设的,按土地开发建设整体方案单独组织建设用地报卷,不受批次数量限制,随报随批。利用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建设标准厂房区的,其用地由市、县(市、区)政府直接批准供应。提倡和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安置用地、破产乡镇村企业用地、空闲的合法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多层标准厂房。

4.推进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和集约利用。加快推进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大市、县(市)建成区内棚户区、旧住宅小区和传统商业区的改造力度。污染严重、干扰居民生活的工业企业或仓储用地,以及符合产业政策但不适宜在城市市区内生产经营的工业企业要逐步搬迁,原有用地按照城市总体规划重新安排使用。鼓励工业企业在现有厂区内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在符合规划、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将适宜开发的未利用地或废弃地优先开发为建设用地,并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安排项目建设。

5.加大闲置建设用地清理处置力度。对超过《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或《土地划拨决定书》规定的动工开发期限而未动工,造成土地闲置满一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并按国家规定征收增值地价。土地闲置满两年的,经市、县级政府批准收回后重新安排使用。对省政府已经批准的城市和乡镇批次建设用地,因城市和乡镇规划调整、原申报的土地用途或用地意向项目发生变化、项目选址有特殊要求需重新选址等原因尚未实施征地的新增建设用地,按照城市和乡镇批次用地方式调整建设用地区位。

6.建立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制度。项目竣工后,根据用地单位申请,由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对投资项目主体在建设中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设定的条款内容情况进行复核验收。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审查产业政策执行情况及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审查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审查项目用地范围、面积、竣工时间等。项目通过联合竣工验收后发给正式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

7.健全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把市、县(市、区)及其产业聚集区单位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量纳入政府年度责任目标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与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相挂钩。建立节约集约用地专项奖励基金。市、县级财政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1.5%,与土地闲置费一并纳入节约集约用地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节约集约用地先进企业和单位。奖励资金统一结付给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由管委会制定使用办法并进行奖励。

8.深入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在全省各县(市、区)和产业集聚区持续深入开展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活动。在2010年24个县(市、区)和33个产业集聚区开展创建活动试点的基础上,2011年新增80个县(市、区)和80个产业集聚区开展创建活动,2012年实现覆盖全省的目标。进一步加大指导力度,加强督促检查,严格奖惩,争取2012年年底前全省所有县(市、区)和产业集聚区达到规定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标准。

(三)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1.强化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管控。综合考虑耕地保护、土地整治、节约集约用地、依法依规用地等因素,科学分解、切块下达各市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加强对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将已批用地范围内的项目落实情况、土地供应和使用情况等作为年底计划指标调剂的重要依据。对用地计划指标配置效果差、项目未落实以及土地利用粗放、供地率低、违法违规用地严重的市,不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调剂,并在下年度分配计划指标时予以核减。

2.构建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建设。在卫星遥感影像底图和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等各类数据库相叠加,并与土地计划、审批、供应、利用、补充耕地、执法等业务信息相衔接,构建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对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全方位动态监管。

3.落实警示约谈和行政问责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令第15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警示约谈办法(试行)的通知》(豫政办〔2010〕1号),对本年度违法占用耕地比例较高、监管不到位、查处不力、整改工作滞后的市或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警示约谈,责令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不到位的,暂停受理行政区域内除国家、省重点项目以外的建设用地审批。对本年度违法占用耕地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比例超过15%或继续多发土地违法违规案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以及严重损害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造成重大信访事件的,严肃追究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4.坚决遏制违法违规用地行为。配合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加强对各市、县(市、区)政府贯彻落实土地调控政策和重点地区耕地保护政策情况督察,对例行督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改。保持高压态势,重点查处“未报即用”、“边报边用”以及违反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非法批地、违法占地、“搭车用地”等行为。认真总结第十次卫片执法检查的经验教训,做好第十一次卫片执法检查和实施问责相关工作,发现问题及早整改,努力实现“零约谈”、“零问责”。

三、组织落实与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机构。省政府成立河南省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张大卫副省长任组长,省国土资源、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农业、水利、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各市、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部门协调配合到位、目标责任落实到位。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各地经验做法,研究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的新思路、新举措,抓好重大项目跟踪问效。

(二)精心组织实施。省国土资源厅要把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实领导力量,明确责任分工,狠抓工作落实。要成立农村土地整治、节约集约用地、土地监督管理专项工作小组,由厅级领导干部分包各市,深入基层或重点企业调研,加强指导,主动服务,协调推进各项工作。2011年第一季度组织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情况专项检查,召开全省土地整治工作现场会,全部启动1000个试点村整治工作;2011年上半年研究出台《河南省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办法》、《河南省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问责办法》等配套文件,促进土地整治、节约集约用地和强化监督管理三项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落实。

(三)推进改革创新。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依靠改革创新破解难题、提升管理水平。重点抓好以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征地制度和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以完善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和建立农村土地交易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以简化规范审批程序、提高效率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审批制度改革。2011年上半年,在规范运行全省土地整治和增减挂钩试点的基础上,分别启动商丘市开展建立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试点,信阳、南阳市建立农村土地交易制度试点,郑州、洛阳等市开展土地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等工作。通过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并制订制度,探索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的有效途径。

(四)严格考核奖惩。各级要加强对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工作成效的督促检查,定期进行通报和讲评。年中、年末分别组织一次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政府年度责任目标考核体系,与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配和土地整治项目、资金安排相挂钩。完善责任调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要严格追究责任。

(五)保障群众权益。始终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做到以人为本、保障民生。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全面执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全面推行征地社会风险评估制度。在农村土地整治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决禁止违背农民意愿搞强拆强建。在土地流转、旧房拆迁、新居建设等方面要提供多种选择,做到事前农民愿意、事中农民参与、事后农民满意,从源头解决国土资源领域的各种纠纷和矛盾,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篇:河南省2008年防汛抗旱工作方案(豫政〔2008〕32号)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 〔2008〕32号 【发布日期】2008-05-30 【生效日期】2008-05-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2008年防汛抗旱工作方案

(豫政 〔2008〕3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南省2008年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之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千方百计做好各项防汛抗旱准备工作,努力夺取防汛抗旱斗争的全面胜利。《河南省主要河道2008年防洪任务》、《河南省大型及重点中型水库2008年汛期调度运用计划》、《河南省2008年防汛工作督察事项》由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另行印发。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五月三十日

河南省2008年防汛抗旱工作方案

一、防汛抗旱工作总的要求

河南省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处于南北气候和山区向平原两个过渡地带,降雨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的70%集中于汛期的几次较大降雨过程,汛期过后降雨稀少,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建国五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坚持不懈地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逐步建成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汛抗旱体系,在历年的防汛抗旱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我省现有防洪抗旱工程体系依然薄弱,抗御洪涝干旱灾害能力较低,不能很好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防汛抗旱形势依然严峻。

今年我省防汛抗旱工作的总目标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确保在规定防洪标准内主要河道堤防不决口、大中型水库不垮坝、平原排水畅通、大中城市安全度汛、主要交通干线正常运行、工矿企业正常生产,对超标准洪水做好应对安排,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一)水库防汛。对大中型水库,各地要严格执行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下发的《河南省大型及重点中型水库2008年汛期调度运用计划》(豫防汛〔2008〕14号)。对中型及重点小型水库,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落实地方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要认真排查并逐项解决存在的不安全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的要有应急度汛方案。每座小型水库都要确定1名行政领导作为安全责任人,对水库安全负总责。对小型水库特别是位置重要的病险小型水库,汛期必须有专人看管,落实通信、预警措施,并制定发生险情时及时抢护和安全转移群众的预案,做好随时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对正在建设和进行除险加固的水库,由各水库所在省辖市防汛部门制定度汛方案并严格执行。

(二)河道防汛。河道防汛总的任务是:在规定的防洪标准内确保河道安全;遇超标准洪水时全力抢险,必要时经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相机破堤分洪,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具体要求:当河道洪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时,相关省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防汛专业队和沿河各县(市、区)、乡镇常备防汛队伍上堤查险,对防洪工程进行严格、细致的巡查、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当河道洪水位超过警戒水位且预报水位继续上涨时,相关省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成员立即上岗到位,防汛责任区领导带队上堤查险,增加巡堤查险人员,并做好滩区、低洼区群众转移准备工作。当河道洪水位接近保证水位且预报水位继续上涨时,相关省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宣布本市进入紧急防汛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及时到达分管责任区指导抗洪抢险工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动员防汛抢险专业队、沿河群众上堤抢险防守,做好预备抢险队的组织调集工作,同时向当地驻军通报防汛抗洪抢险情况并请部队做好抗洪抢险准备工作,全面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当河道洪水位超过保证水位且预报洪水位继续上涨时,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紧急管制命令,相关省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力抢险,按照批准的超标准洪水防御方案做好分洪各项准备工作,并组织转移分洪区群众。

对淮河、洪汝河、沙颍河、卫河共产主义渠、惠济河、涡河、伊洛河、唐白河等主要防洪河道,严格按照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下发的《河南省主要河道2008年防洪任务》执行。

平原地区要保证各级排水沟河畅通,做到设计标准内降雨不成灾,超标准降雨时能及时抢排、提排。有关市县政府要组织群众及时清除沟河内的路埂、堵坝及其他阻水建筑物,保证排水出路畅通。对排涝沟河上修建的各类设施要认真检修,保证涵闸等启闭灵活。

(三)城镇防汛。进一步加强对城镇防汛工作的领导,每座城镇的行政首长就是防汛责任人,对整个城镇的防汛工作负全面责任。汛前各城镇要对防汛除涝设施、防洪道路、交通车辆、通信和预警器材、抢险物资和工具进行全面检查,解决存在的问题。对城市河道、排涝沟、排水管道、进出水口要进行全面疏挖,确保畅通。设防城镇保证在设计洪水标准内不成灾,遇超标准洪水时要有应急措施,保证能源、交通等重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居民正常生活。

(四)铁路、交通防汛。铁路、交通部门要在汛前对桥涵、路基及山坡等重点地段进行检查,对影响安全的要抓紧整修处理,并将防汛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汛期坚持昼夜巡查,随时监测和报告情况,做到在设计标准洪水内保证安全运行,对超标准洪水要制定迂回通行方案和应急抢修措施。一旦遭遇洪水威胁和破坏,要及时向省及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通报情况,通力合作,全力抢险,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抢修任务,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五)工矿企业防汛。工矿企业的防汛工作由其主管部门具体负责。主管部门和企业要成立防汛组织,建立健全防汛制度和体系,制定完善防汛方案;汛前主管部门要对防汛安全设施认真检查,落实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保证职工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工矿企业一旦遭遇洪水威胁和破坏,除按正常的行业管理渠道上报情况外,要及时向省及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通报情况。

(六)山洪灾害防御。各级要加强对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山洪灾害的危险点的检查监测,制定预警防御预案,把防御山洪灾害的责任制落实到乡镇、村、组,一旦发生山洪灾害,全力做好预警和群众安全转移工作,尽量避免人员伤亡。

(七)抗旱工作。抗旱工作坚持全面规划、城乡统筹、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方针;坚持开源、节流和保护并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抗旱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推广节水先进技术,积极推行节约用水的生产生活方式;坚持满足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相结合,统一管理,科学调度,优先满足生活用水,协调工业、农业以及生态用水,努力提高抗旱水源利用效率。

二、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

实行行政首长总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分工负责的责任制,是搞好防汛抗旱工作的关键。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防汛抗旱工作职责》(国汛〔2003〕1号)的要求,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旱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分解任务,全面落实领导、队伍、方案、物资等各项责任制。针对各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变化较大的情况,各地要尽快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保证其正常运转。新任领导要及早上岗到位,进入防汛角色,主动到防汛抗旱部门和防洪抗旱工程现场了解情况,尽快熟悉防汛抗旱工作,正确进行防汛抗旱决策指挥,切实担当防汛抗旱工作的重任。要进一步完善主要河道、大中小型水库、蓄滞洪区等防洪工程的防汛责任制。今年各项责任制和责任人名单要继续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各有关责任人要按照责任分工,深入到分管的防区或工程现场检查指导,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发生汛情时,要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抗洪抢险和救灾,切实履行职责;发生旱情后,要组织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适时开展抗旱活动。凡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出现问题、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有关规定坚决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防汛抗旱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级、各方面密切配合和各行各业、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按照《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成员单位职责》(豫防汛〔2008〕10号)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在同级政府的领导下,具体实施对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检查督促和组织指挥。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防汛抗旱作为全社会的大事来抓,按照各自的职责,真正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坚决执行抗洪抢险和抗旱救灾指令,确保完成任务。

三、安全度汛和抗旱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投资力度,确保防汛抗洪需要。各级政府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河道治理和水库除险加固,提高抗御洪涝灾害能力。对影响度汛安全的问题,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在汛前予以解决。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务院令第441号)规定,将所需正常防汛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满足防汛需要,保证防汛工作正常开展。

(二)做好工程检查、整修,确保安全度汛措施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汛前检查,积极整修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水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检查水库、河道、滞洪区、涵闸、提排站等工程设施;城建主管部门主要检查城区内排水沟、下水道、泵站、涵闸等工程设施;铁路、交通主管部门检查桥涵、路基、站场等工程设施;工矿企业主管部门检查矿山、油田及工业企业自身的防洪设施。其他有防汛任务的部门、行业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主动搞好汛前检查。通过逐级、逐行业、逐部门进行防汛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明确责任,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限期解决,保证安全度汛。

(三)抓紧完成度汛应急工程,确保工程质量。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计划完成重点防洪工程。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将工程资金及早优先安排到位,并加强监督检查,保证管好、用好资金。水利部门要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对正在施工的沙涡河、燕山水库及正在除险加固的石山口、鲇鱼山、南湾、宋家场、薄山、窄口等各类水利工程,应制定安全度汛方案,落实度汛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四)抓紧清除河道阻水障碍和工程管理范围内的违章建筑,确保行洪安全。近几年,受利益驱动,不少地方存在乱挖河砂、破堤种植、行洪滩地植树等现象,严重威胁了防洪工程安全,影响河道行洪。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加强河道安全检查,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各地要把本辖区内的河道乱挖河砂、破堤种植、行洪滩地植树和其他阻水障碍作为重点进行认真检查,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制定清障责任制,明确清障责任人,限期组织清除,并严格杜绝修建新的违章建筑。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河道、水库管理范围内进行开发和修建各种工程设施都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8号)的要求,报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河道采砂要严格按照批准的开采范围和作业方式进行开采;对非法采砂活动,要严厉打击,确保河道工程安全。

对河道管理范围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汛前要进行一次集中检查,一方面督促检查安全度汛措施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检查是否有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和是否按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方案施工。对未经许可的项目,责令建设单位立即停止施工,并拆除违章建筑;对未按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方案施工的项目,责令建设单位停工整改。

各主要防洪河道清障重点如下:

淮河、史灌河重点清除河道滩区影响行洪的成片树林。

洪汝河、沙颍河、澧河重点清除河道行洪滩区影响行洪的成片树林;制止破堤种植行为。

卫河共产主义渠主要阻水障碍是:卫辉城区北阁门桥和黄土岗滩地(100多间房屋)、滑县城关滩地(70间房屋)、新乡到辉县公路共渠滩地(2公里300多间房屋)、新乡北站区共渠滩地(100多间房屋)等4处阻水房屋500―600间;制止破堤种植行为。

唐白河阻水障碍主要是南阳市区老白河桥,该桥严重影响行洪。

宿鸭湖水库管理范围内违章建筑占地长约250米,宽30―40米,房屋200多间。

(五)进一步落实防御超标准洪水措施,认真做好蓄滞洪区和洪水淹没区的迁安救护工作。各省辖市、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要落实对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的水库、河道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对分洪运用的组织领导、技术措施、器材准备及分洪后的可能淹没范围、安全转移等要作出详细周密的部署。遇超标准洪水时,严格按照《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印发淮河干流、洪汝河、沙颍河、卫河、唐白河、伊洛河、涡河及惠济河防洪预案(试行)的通知》(豫防汛〔2005〕19号)有关处理超标准洪水的措施执行。

认真做好蓄滞洪区的管理、运用与补偿工作。各有关省辖市、县(市、区)要按照《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286号)、《国家蓄滞洪区运用补偿资金管理规定》(财政部令第37号)、《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核查办法》(水汛〔2007〕72号)的要求,认真做好蓄滞洪区居民财产变更登记工作,按时上报,为蓄滞洪区运用和补偿打好基础。

各有关省辖市、县(市、区)要认真贯彻执行《河南省蓄滞洪区运用预案(试行)》(豫防汛〔2006〕30号),汛前对蓄滞洪区现有的预警、反馈通信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加强对所有防汛通信设施的运行维护和使用管理,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确保在防汛调度中充分发挥作用。维护好蓄滞洪区群众的撤退道路,制定详细撤退路线,做到家喻户晓。建立健全蓄滞洪区群众转移和安置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制,对蓄滞洪区内的每户、组、村、乡镇都要明确具体责任人,原则上省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包县(市、区),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包乡镇,省辖市、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政府部门、乡镇领导包村、组,县(市、区)、乡镇、村干部具体包户。

需要使用蓄滞洪区或爆破分洪时,要及时组织群众撤退转移并安排好群众的生活,做好防疫工作。按照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命令,蓄滞洪区运用后,所在地的县级政府应当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核查蓄滞洪区内居民损失情况,按照规定的补偿标准提出补偿方案,经省水利、财政、统计部门核实后由省政府上报国务院。

(六)加强军民联防,确保防洪安全。民兵和预备役部队是防汛抢险的骨干力量,部队主要使用在关键时节、主要方向和重点地方。各地防汛部门要加强与当地驻军的联系,主动搞好衔接,共同搞好抗洪抢险。出现重大险情,确需中国人民解放军或武警部队支援的,当地防汛部门要及时报告、请示,不得贻误战机,同时要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部队和民兵在黄河防汛中主要担负重点堤段和防洪工程的抢护、分洪爆破、滩区和滞洪区群众的迁安救护等任务;在淮河防汛中主要担负坚守重点圩区围堤和部分河道险工、分洪爆破、机动抢险、抢救受灾群众等任务;在其他内河、水库防汛中主要担负大坝和重点堤段的抢护、分洪爆破、抢救受灾群众等任务。

部队防汛布防如下:

1.黄河防汛抢险任务由20集团军、54集团军担负,编为3个梯队,即值班部队、二梯队和预备队,共计2个师、6个旅、6个团和54军直属分队。郑州、开封、新乡、焦作、濮阳军分区共组织187000人的民兵抢险分队,编为2个梯队,其中第一梯队99000人,二梯队88000人;预备役136师409团、高炮团、师直属队,预备役高炮师1团、2团、4团、师直属队、预备役防化团共13600人为省军区黄河防汛抢险机动部队;武警河南总队、武警128师及空降兵43师、驻郑军队院校等单位主要担负机动抢险任务。

2.淮河防汛的兵力编为3个梯队:值班部队、二梯队和预备队,共计1个师、1个旅。值班部队:54集团军装甲11师43团、44团、工兵营;二梯队:54集团军装甲师(除43团、44团、工兵营);预备队:20集团军60旅。

3.驻豫部队就近担负驻地附近水库、河道的防汛任务。20集团军担负沙河、北汝河、小洪河的分洪爆破任务;卫河、淇河的分洪爆破由54集团军担任;各军分区负责组织民兵、协调驻军担负辖区内河道、水库的防汛抢险任务;预备役部队主要担负驻地的内河防汛任务。

(七)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备足备好防汛抢险物资。各级政府要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多、防汛队伍有生力量不足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有效的办法,引导农村青壮年劳力在汛期回乡参加抗洪抢险,组织落实以民兵为骨干的群众性防汛抢险队伍,做到定领导、定任务、定人员,对可能发生的险情种类和出险地段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抗洪抢险技术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抢险水平。要加强防汛机动抢险队的建设和管理,充实抢险机具,并进行专业训练和实战演练,适应多种复杂情况下的抢险要求,成为一支熟悉情况、掌握技术、装备优良、纪律严明和反应快捷的队伍,做到遇险时拉得出、抢得上、守得住。

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照防汛物资储备及经费管理办法,备全备足防汛抢险、救护物资,保证质量,做到存放有序、调度灵活。按照防汛物资储备管理办法,落实经费,足额储备。省和各省辖市储备的防汛物资要按规定登记造册,实行专库、专人管理,明确调运管理办法,严格调运程序。有关部门储备的物资,在情况紧急时,要服从同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调用。群众性储备的梢秸料、编织袋等,由县(市、区)、乡镇政府采取“号料登记、备而不集”的办法储备,并向群众讲清调用、结算办法,多层次、多渠道备足备好抗洪抢险物资。

(八)加强防汛通信、汛情预报和测报工作,确保信息畅通。通信部门要全面检修通信设备,确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与各省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及各大型水库、主要防洪河道、行滞洪区的通信畅通。同时,要确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在抗洪抢险时的移动通信需要。防汛部门要对自建的防汛通信网进行检修,保证畅通。中小型水库、河道和其他防洪工程所需通信报汛设施,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当地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负责解决。防汛通信要与通信、电力、公安、广播电视等部门的通信搞好联网衔接,以便遇大水时能保证传递汛情信息,必要时利用电视、广播发布汛情通报和调度命令。

气象、水文部门要及时提供气象、水情预报,尤其要做好较大范围内降雨的短期预报和大型水库、主要防洪河道的洪水预报、测报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手段,努力提高预报、测报速度和精度。

(九)做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各有关省辖市要进一步修订完善防御山洪灾害预案,汛前按照预案落实各项措施,明确预警标准和“防、抢、撤”的范围、地点、方式,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演练,提高防御山洪灾害预案的可操作性。要切实抓好群测群防工作,发动群众对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危险点进行普查和监测,增强干部群众的防灾和主动避灾意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山洪灾害多发区的管理和山区城乡建设的指导,坚决制止人为诱发山洪灾害的活动和行为。

(十)抓好抗旱工作。各地要加大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抗旱工程体系;加快抗旱应急水源建设,增加抗旱用水,首先保证山丘区群众饮水安全,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保障生产用水;加强对抗旱设施、水源的管理和保护,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对水库、闸坝等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合理利用洪水资源,尽可能多拦多蓄,增加抗旱用水;进一步优化完善抗旱服务组织体系,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组建具有多种功能的防汛抗旱应急服务队伍,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加强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提升综合抗旱能力;加快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加强对旱情监测、分析、预警、会商和评估,提高抗旱决策能力。

(十一)做好灾情统计工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洪涝干旱灾情统计、减灾效益分析和防汛抗旱评价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国汛〔1999〕7号)要求,指定专人负责灾情统计工作,并明确1名领导主管,对统计报表严格执行审查、签批制度,明确责任,层层把关,确保灾情上报不漏、不错、不虚,做到及时、准确、可靠。灾情发生后,要及时深入灾区,核实灾情,并进行减灾效益分析和防汛抗旱评价。

四、建立健全防汛抗旱督察监督机制

防汛抗旱工作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和有关人员要顾全大局,团结奋斗,依法防汛抗旱,严格执行下达的调度运用计划,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对违抗、拖延执行洪水和水量调度命令,聚众闹事,干扰工程管理和防汛抗旱救灾秩序,拒不清障或设新障,擅自在险工河段挖砂取土,破坏或盗窃防汛工程设施、防汛物资和通信、水文测报设施,贪污、挪用防汛抗旱、救灾经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在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和抗旱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政府或防汛抗旱指挥部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为把各项防汛抗旱制措施落到实处,确保防洪和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安全,要加大防汛抗旱工作督察监督力度,建立健全防汛抗旱督察监督机制。(一)督察组织。省领导按照防汛责任分工和防汛工作职责对有关省辖市的防汛工作进行全面指导;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在认真履行自身防汛职责的同时,按照分工对有关省辖市的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全面督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对各省辖市防汛抗旱准备工作进行全面督促检查。(二)督察内容。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情况;分管范围内行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履行防汛抗旱职责情况;国家防汛法律、法规、政策及上级防汛指令贯彻执行情况;防汛抗旱宣传发动、队伍组织和实战训练情况,工程防护、物料筹集、预案制定等防汛抗旱准备工作开展情况;重点防洪抗旱工程、灾后重建、水毁工程建设情况;巡堤查险、工程抢险、河道清障、迁安救护等重大防汛抗旱措施的落实情况。(三)督察职责。防汛督察组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对分管范围内的防汛抗旱工作行使监督检查的职权,有权对防汛抗旱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提出批评,责令防汛工作不符合要求的单位限期整改,纠正违犯防汛法律、法规的行为;发现重大问题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力争尽快解决。

防汛督察单位责任分工如下:

武警河南总队、河南黄河河务局负责督察郑州市。

省公安厅、河南黄河河务局负责督察开封市。

省广电局、旅游局、河南黄河河务局、省水利厅负责督察洛阳市、济源市。

团省委、省水利厅负责督察平顶山市。

省信息产业厅、气象局、南水北调办负责督察安阳市、鹤壁市。

省教育厅、河南黄河河务局负责督察新乡市。

省交通厅、河南黄河河务局负责督察焦作市。

省民政厅、河南黄河河务局负责督察濮阳市。

省卫生厅、水利厅负责督察许昌市、漯河市。

省农业厅负责督察三门峡市。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督察南阳市。

省电力公司负责督察商丘市。

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负责督察信阳市。

省通信管理局负责督察周口市。省财政厅、水利厅负责督察驻马店市。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豫政 〔2010〕38号[范文模版]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豫政 〔2010〕38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的复合型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和实施《规划》,对促进我省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发挥现代物流业对制造业及其他产业的支撑和服务作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提升我省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各省辖市、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各省辖市要加快专业物流园区及配送体系建设。郑州市要加快制定完善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加快物流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全省物流业发展工作,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推动物流重大项目建设;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省交通运输厅、郑州铁路局、省民航办等部门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物流通道通行能力。省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厅、粮食局、卫生厅、邮政管理局、省政府国资委等部门要加快推进行业物流发展。省质监局要加强行业及地方物流标准的制订工作。省统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完善物流业统计制度,加强物流业统计工作。要建立物流行业联合会,积极发挥其纽带作用,加强沟通,搞好服务,共同推动我省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四月二日

第四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8节能指标计划的通知(豫政〔2008〕9号)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 〔2008〕9号 【发布日期】2008-01-23 【生效日期】2008-01-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8节能指标计划的通知

(豫政 〔2008〕9号)

各省辖市、有关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确保完成我省“十一五”期间节能目标,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十一五期间各省辖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的通知》(豫政办〔2007〕11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办法等六个办法的通知》(豫政〔2008〕8号)要求,结合各省辖市及6个扩权县(市)实际,现将2008节能指标计划进行分解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节能目标是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

分解下达节能指标计划是实现“十一五”期间节能目标的重要措施,各省辖市及6个扩权县(市)要认真贯彻执行,确保完成节能目标。本通知下达的各地2008节能计划指标将作为省政府考核各地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主要依据。

二、认真做好节能指标计划的分解和落实

各省辖市要在综合考虑2007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区位情况、能源自给水平和高耗能产业发展情况等因素的基础上,将本地节能目标分解到辖区内各县(市、区)和重点耗能企业,并于2008年3月31日前将本地2008节能指标计划分解情况报省政府,同时抄送省发展改革委。

三、加强节能指标计划实施的监督和检查

各省辖市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辖区内各县(市、区)和重点耗能企业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并于2009年3月15日前将本地节能指标计划完成情况自查报告报送省政府,同时抄送省发展改革委。

附件:2008各省辖市和6个扩权县(市)节能指标计划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一月二十三日

附件

2008各省辖市和6个扩权县(市)节能指标计划

地 区 2008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指标计划(%)

郑州市 5.40

其中:巩义市 6.74

中牟县 4.20

开封市 4.50

洛阳市 4.84

平顶山市 5.00

安阳市 6.00

鹤壁市 5.10

新乡市 5.10

焦作市 5.30

濮阳市 4.60

许昌市 4.13

漯河市 5.16

三门峡市 5.60

南阳市 5.42

其中:邓州市 5.30

商丘市 5.40

其中:永城市 6.00

信阳市 4.66

其中:固始县 4.50

周口市 4.40

其中:项城市 5.00

驻马店市 5.00

济源市 6.12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工作制度(豫政办〔2008〕61号)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8〕61号 【发布日期】2008-07-10 【生效日期】2008-07-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工作制度

(豫政办 〔2008〕61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副秘书长工作规则》、《河南省人民政府会议组织工作制度》、《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保密制度》、《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督促检查工作制度》、《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新闻联络工作制度》、《河南省人民政府值班室工作制度》、《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工作制度》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及办公厅公文办理流程图》已经省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七月十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工作制度

一、工作范围

(一)全省政府系统电子政务(政务信息化)的组织、规划、协调和指导。(二)全省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省政府专网)和省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应用、管理。(三)省政府办公厅机关办公自动化工作的组织、规划、建设和日常运行的维护保障。(四)其他电子政务工作事项。

二、工作内容

(一)全省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工作。1.根据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由省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组织起草制订全省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发展规划以及专项任务建设指导意见。2.加强调研和培训。根据工作进展,由电子政务办公室不定期召开协调会、经验交流会,督促推进全省政府系统的电子政务工作。(二)省政府专网和省政府门户网站工作。1.省政府专网和省政府门户网站的网络建设、应用开发、安全保障和运行维护工作。2.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安排组织相关技术交流、研讨、应用推广及培训。(三)机关办公自动化工作。1.省政府办公厅内部办公网的网络建设、应用开发、安全保障、运行维护和网络畅通保障等工作。2.省政府领导、省政府办公厅机关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配置、更新维护。3.省政府办公厅机关工作人员电子政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普及培训。(四)其他事项的办理。配合完成国务院办公厅部署的和省政府领导交办的有关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在省政府秘书长和办公厅分管领导的领导下,电子政务办公室承担电子政务日常工作。电子政务办公室要明确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切实完成电子政务各项工作。(二)建章立制,严格管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精神,电子政务办公室制订具体的相关工作制度,如机房管理制度、计算机及网络信息保密制度、计算机及配件维修更新制度等。在日常工作中严格管理,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工作人员照章办事。(三)加强调研,科学决策。电子政务规划、技术方案的制订和有关建设项目的立项实施等,要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当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协商。(四)不断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保密安全工作。要严格按照计算机及网络信息保密安全的有关规定,不断强化保密安全意识,加强保密安全工作。无涉密资质的单位人员不得进入办公厅计算机网络系统,连接内网的计算机不得登陆外网,连接外网的计算机不得处理涉密文件材料,不得利用移动存储介质在内外网之间传输涉密文件材料。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1〕29号)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1〕29号)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