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保与农民健康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8:3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医保与农民健康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医保与农民健康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农村医保与农民健康的调查报告

农村医保与农民健康的调查报告

摘要:我国现今正处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的驱使下,人民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对祖国的建设中去。然而,与此同时人民的健康问题很值得我们关注,特别是广大的农民群众。农民朋友作为社会的底层,其经济基础薄弱,如何能花小钱看大病,成为大家多关注的问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为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实行农村医保和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有效控制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都起到了良好的成效,这些政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措施。现今为深入对医疗保健知识、医疗保险政策、新农合的实行、和农民的健康情况进行了解,我们对永城市部分乡村的医疗卫生保健现状和部分农户进行随机调查,了解市政府及相关民政部门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农民的切身感受,剖析农民在医疗卫生保健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更好的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更好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农民医保健康民政新农合

一、导言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转眼已有30年余年。但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老百姓却开始面临着重大的问题与挑战。比如早就出现的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问题。看病难问题成为近年来政府和人民心中的难点,难以解决。

虽然我们的政府也在努力推出解决方针与政策。这几年,这些问题正在逐步解决。李克强总理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并且领导制定了相关计划,虽然现阶段药价、医疗费还是比较昂贵,但是,相比于前几年,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的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至少在绕开高昂的保险费用后,通过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人民还是受益不少的。

然而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得人们看病越来越方便,而社会上有的人却利用医保管理漏洞大发不义之财,没看病也“报销”,想报多少就报多少,每次都在万元以上。(李涵赵晓星2014 09)并且在医疗保险制度的实际执行中,出现了一些乱象,即新制度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参保模式、补偿形式、等方面都还存在着缺陷,出现的这些问题也导致了人们参保不积极等问题。对社会福利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研究对象及意义

本次研究以河南省永城市部分乡镇的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是医保制度的切实受惠者,他们的观点更能代表广大农民朋友的意见,并且在此次调查问卷设计中采用了较为科学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所以调查结果比较客观实际,真切的反映出农村居民对医保的看法及观点。

此次调查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朋友的医保参保状况、满意度及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施行对农民朋友身体健康的影响.从而能更好的对政府有关部门的社会行政提供良好的借鉴。

(三)文献回顾

有关农村医保和农民健康的社会调查以及论文比比皆是,有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他提出新制度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参保模式、补偿形式、筹资水平等方面都还存在着缺陷,出现的这些问题也导致了人们参保不积极等问题。(石金科 2011.10)以及关于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研究:合理配置卫生资源,重构适应中国乡土社会特点、有效的社会医疗保障供给机制是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模式现实而必要的选择。(付增清 2004.05)

此外还有关于农村医保系统的设计及实现研究:农村医保信息系统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关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标准,结合多个地区医疗保险的具体情况,在金保工程的有关规范的指导和基础上,采用了企业级开发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并进行了全面的测试与代码重构,确保系统满足业务需求。(郑科 2012.11)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农村医保健康的研究,就不一一举例了。他们都从不同的视角去剖析农村医保的利弊及解决策略。

二、研究设计

(一)基本概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医疗统筹为主的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为了更好地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帮助农民抵御大病风险,减轻农民医疗负担,提高农民朋友的健康水平,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制度。

(二)研究内容及方式

“三农问题”是目前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农民朋友的医保及健康问题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对其研究和讨论的首要问题是了解农村目前的参保健康现状和特征。基于此本研究以专门设计的 “农村医保与农民健康的调查问卷”为工具, 对对永城市代表性乡村进行了专题调查和分析。

该问卷以偶遇抽样的方式,让随机遇见受访者对进行填写并当场回收,针对永城市的几个乡村调查对象为样本 ,累计发放调查问卷80份 ,回收有效问卷73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约为 91.25%由于调查的范围比较广泛, 调查对象类型的选择比较多样 ,所以 ,调查数据总体上是比较好的, 符合本研究的需要。对于调查问卷的分析运用了社会统计学的相关知识、问卷星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运用、比较和分析。分别采用了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通过对本次课题的调查研究,根据回收的问卷,对于农村居民医保及健康状况有了相应的了解,并将此次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农民的参与度较高:

农村的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生活不是很富裕,但这并没有影响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意愿,参保率已高达90%多,农民一般都认为医疗保险是一种必须品,都怀着以防万一的态度去参保。农民朋友继续参保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政府财政补贴、缓解看病贵、家庭成员经常患病、农合缴费不高。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民还是很积极地去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参与度很高。

部分农民了解度低,卫生保健意识在农村亟待提高:

调查中有些村的村民只是听说农村合作医疗,但对具体参加程序不够了解,参保后的待遇认识比较模糊。有的农民缺乏长远观念较为传统,认为目前家庭成员身体健康,其投入不能尽快收回,甚至还会处于观望状态。卫生保健意识匮乏停留在封建社会时代。

医疗费报销审批程麻烦不及时:

农民从农村医疗保障中获取补助时普遍反应不方便,程序复杂。原因主要有:医疗费的审核、报销手续不够方便。此外,农民对于政策的相关内容了解的不是很具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制度明文规定,只有符合报销条件所产生的医药费用,才能获得补助。村民认为报销审批程序繁琐,甚至让他们知“难”而退,加上他们对这些程序化的审批不是非常的了解,所以感觉非常不方便。

村卫生院医疗水平偏低,难以满足农民需求:

农民医保上的钱必须到本村定点的村卫生所或镇卫生院就诊花费。村级卫生所经费缺乏,卫生员素质偏低,医术水平较差。卫生院虽然比村级卫生所条件好,但缺乏现代医疗设备,难以满足群众的需要。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

报销比例小,范围窄:

因病返贫的情况时有发生,在目前农村无法避免。而报销只能是起到一小部分作用,许多高科技治疗费用不在报销范围之内,这些高额费用常常是造成农民因病返贫的重要推手,这使许多村民感到不解。很多农民希望有更完善科学的补偿制度,能真正符合他们的现实需求。

有关部门制度的执行力不够:

医保办和有关部门缺少严格的执行规定,使得农民很难得到及时的补助,并且程序繁琐使得病人疲于奔跑,影响身体健康。

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医德医风与日俱下:

由于医疗制度的弊端,我市大多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公益性质和群众利益,医疗行风出现滑波,医疗服务质量下降。某些医生为了一己私利甚至不顾传统医德伦理,及大地危害了农民的健康。

四、结论与建议

针对当前医保实施状况,研究得出以上结论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建议:

 坚持办医的公益服务宗旨,加快医疗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医疗保障工作,围绕如何完善医院的运行机制,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不断加快医疗制度改革。

 加大卫生事业投入,重点倾斜农村卫生。政府对卫生投入应逐年增加,增长幅度应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且应倾斜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真正落实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卫生方针。

 简化报销途径。及时、足额地领取到医疗补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农民对新农合医疗制度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建立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在各个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计算机联网,对参保农民建立家庭名册、健康状况、结算补偿金额等数据库,农民可随时查阅,进一步简化农民的报销手续。

 有关医疗部门进行大量的政策宣传和讲解,提供义务下乡诊疗。使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有深刻的了解。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对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

 加强对“农医”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提高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让更多农民朋友能在村就诊医治,做到及时就医,努力让农民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疑难重病不出县”的政策,从而减少农民朋友的医疗费用负担。

 严把审查关,做到应保尽保。尽快将愿意参保的村民纳入新农合医疗项目之中。负责人在出具有关证明时要认真负责,杜绝冒名顶替现象发生。 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增强农民朋友对医保的认知度及归属感,更好地改善全民健康水平。

五、参考文献

[1] 付增清.农村医保改革的路径与重点[J].学术论文,2004(05)[2] 李涵赵晓星.农村医保,冒领很容易?[N].社会,2014.(09)[3] 石金科.新农村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10)[4] 郑科.农村医保的设计与实现 [C].黑龙江科技大学,2012.(11)[5] 朱玲.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制度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0.(07)[6] 王建聪.我国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研究[C].东北财经大学,2011.(06)[7] 丁晓彤.我国现阶段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J]河南大学2006.(05)[8] 李立清.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经济学研究[C]湖南农业大学2008(10)

[9]李丽;陈雁凌.发展中国家农村医保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10]李巧隆.从新型合作医疗看农村医保制度的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1.(11)

编号:____ 农村医保与农民健康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中原工学院大二的学生,为了了解目前农民朋友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情况以及相关医疗满意程度和农民身体健康状况,特地设计此问卷。作为不记名调查,殷切期望得到大家真实的信息。衷心感谢您的帮助!

1.性别 ○男 ○女

2.年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庭成员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您所居住的是 ○城市 ○农村

5.您对农村医疗保险政策了解吗 ○很了解

○了解一点点而已 ○一点也不了解

6.您认为报销手续

○非常复杂,都不想报销了 ○一般 ○非常简单

7.您的家人都参保了吗? ○都参加了医保

○还有家人没参加医保 ○都没有参加医保

8.您目前是否有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有 ○没有

9.您认为近年医疗保障水平提高了吗? ○明显提高 ○略有提高 ○没有提高

10.您的身体健康如何? ○不容易生病 ○偶尔生病 ○经常生病

11.您对医疗保险制度是否满意? ○比较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无所谓

12.您认为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您有帮助吗? ○非常有帮助,大大减轻了医疗负担 ○还可以

○一点用都没有,浪费钱

13.如果生病了,您一般首选去哪里看病? ○社区诊所 ○正规大医院 ○自己买药吃

14.您会定期去做全面体检吗? ○几年一次 ○每年一次

○费用太贵只做局部 ○从来没有

15.您觉得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负担如何? ○很高 ○可以接受 ○不高 ○不知道

16.您希望医疗机构提供哪些帮助 ○应急医疗措施的培训与宣传

○常见疾病的诊治及慢性疾病的随诊

○日常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体检

17.您认为医疗保险的经办相关部门的服务态度如何? ○态度很好,认真负责 ○草率,敷衍了事 ○无所谓

18.您家去年的收入大概有多少? ○ 3万以下 ○ 3-5万 ○ 5-10万 ○ 10万以上

19.您家去年看病花费? ○ 500元以下 ○ 500-2000 ○ 2000-5000 ○ 5000元以上

20.您是否曾与他人同用一张医疗卡? ○是 ○否

21.医疗报销的钱到手及时吗? ○及时 ○不及时 ○不清楚

22.您对农村医保政策及施行有何意见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暑期社会实践农村医保调查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践调查

实践主题:推动医保完善,确保社保健全

实践目的:调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在群众中的反应以及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解决,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工作。

实践时间:2012.8.1至 2012.8.20

实践地点:盐城市亭湖区便仓镇卫生院等。

考察对象:有关医护人员,领导以及普通群众。

实践方式:座谈•走访•问卷•资料收集

实践内容:

一,实践背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我这次调研的内容便围绕合作医疗展开,通过了解农作医疗的实施情况以及村民对合作医疗的满意程度,以求进一步发现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作为国家提出的一项惠民措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确实给农民带来一定的好处,但中间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对本村有关合作医疗方面事宜进行调研,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对本村合作医疗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实施中出现的优缺点进行初步总结,以便对总体情况作大概的统计。

二,实践具体工作

在调研期间我以走访的形式了解有关合作医疗方面事宜,然后以入户访谈的形式进行具体了解,并总结出了我村有关合作医疗的详细信息,同时也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我村有一家合作医疗定点诊所,在村中心地段,村民大部分看病在村中诊所进行。村医疗诊所的医生都有行医证,农民在村卫生所看病都有保障。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经调研发现新农村合作医疗在便仓镇有了很好的开头,而98%的参合率更能说明此项政策的可行性。同时我们也应从实际中找出潜在的问题。

存在问题

1、有个别农民未参加合作医疗,对合作医疗存在质疑。有两户较为特殊:一户是退休老教师,国家补助较好,且女儿远嫁在外,老人家身体很好,因此对合作医疗很不在意。另一户是认为平常没有生什么大病,不需要看病就医,于是就不办合作医疗证。由此可见,第一:宣传到位,解释不到位。虽说都知到这项政策,但具体实施过程和实施内容并不为农民清楚。第二:”没必要“我家有钱,家人身体都好,不需要。

2、村民维护自身权益意识不强,不能及时了解政策变动。有的村民看病从来不拿合作医疗本,问其原因,要不说忘记带了,要不就是不知道怎么用。

3、医生素质有待提高,药品价格应明码标价。一方面应明码标价,防止不法人员从药价上打人民的主意。另一方面要加强医生素质的培养,严格把住人才关。

4、报销比例小,范围窄因病反贫的情况时有发生,在目前农村无法避免。而报销只能是“事后诸葛”,许多高科技治疗费用不在报销范围之内,这令许多村民感到不解。很多农民希望有更完善的补偿制度,能真正符合现实需求。

合理建议

1: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能更深入、更详细地向村民讲解有关合作医疗的规章制度,使农民作到心中有数。如有必要,可定期开设培训班,请有经验的人员讲解有关信息,也可请受益人献身说教。

2:农民是合作医疗的主力军,只有真正动员他们,合作医疗才能算是最后的成功。3:基层干部及医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俗话说:一只死老鼠坏了一锅粥。若因某一人的失误或过失而影响整个政策的实施就太不值得了。而人才是关键,因此要切实把好人才关,政府在选拔人才时要极其严格,从源头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4:明牌标价每日都有部分药价公布,让农民看到,了解到药价的具体情况,真正让他们作到心中有数。并且加大监管力度,如有可能让农民参与监督,防于民、用于民。实践经验总结:

为期二十天的实践调查终于圆满结束了,这样的日子很令人难忘,也是我获益匪浅。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很多东西也不是能够用言语表达的。这些东西我也将终身受用。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也让我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作为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第三篇:关于农村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农村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法制的有力保障,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则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的基础性环节。笔者结合目前常州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法律意识,并和农民进行了接触,对一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识进行普及,自己印制了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发给农民,使得一些农民能在遇到问题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

一、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虽然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民法律知识水平的匮乏。虽然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上普法宣传流于形式,农民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含义,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心理结构。这种对法律的陌生感决定了农民在遇到问题时一般是拒法律于门外的,更倾向于用非法律方式去解决问题。

二是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盛行。虽然我国早已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但在我国农村地区仍然有许多人或多或少存在着有法无法一个样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笔者在农村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对一些根本的法律有所了解,比如很多人知道杀人发火是犯法,但是对无照经营等却认为不犯法,更不要说对那些涉及与经济贸易等有关的法律知识了。因此,除一些重大犯罪行为外,农民的社会行为基本上是脱离法律认知而进行的。

三是权利意识淡薄。受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法制在农村的着眼点都是如何加强管理,着重于法的政治统治功能,法律工具主义色彩比较浓重,而忽视了法律维护农民权益这一功能。农民往往只把法律当成是制裁违法犯罪的工具,而忽视了法律保障权利的功能。权利意识淡薄,主体意识模糊,缺乏维护民主权利,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意识和实践活动。不少农民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或不知道已受到侵害,或虽已知道,却信守“民不与官斗”、“一年官司十年仇”、“吃亏是福”等传统观念,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敢抗争,一味忍让。四是法律在农村缺乏应有的权威。法治社会要求法律至上,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法律却没有处于至上的位置;相反,几千年来的封建人治传统已使权力至上的观念在我国农村社会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农村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泛权力状态。在权大还是法大的价值取向上,广大农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法律几乎是没有权威的。在农民的心中,政府管理了一切,在日常生活中找政府往往是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途径,远远大于寻找法律救济的比重。

二、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法律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经过四个五年普法宣传教育,人们的法律意识也逐步提高。但如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总体来讲还十分淡薄,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化素质低下,影响其法律素质的提高。由于传统和现实原因相互交织,我国农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7年,而城市为12.2年。而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现在农村40岁以上的人群学历在高中以下的占86%,而大学毕业的很少。另据有关报载,目前,我国文盲绝对数高达8507万左右,而其中90%的文盲分布在农村。农民文化水平的普遍低下,必然直接影响到其学法、知法、用法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进而影响其法律意识的提高,阻碍农村法制建设的进程。

二是传统思想的影响。众所周知,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儒家政治文化观念根深蒂固。虽然自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以后,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逐渐传人并影响国民的观念和生活,但直到现在,在我国农村地区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仍然十分深重。一方面,由于人们仍主要生活在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社会关系中,传统的“无讼”、“和为贵”思想及家族意识等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遇到矛盾纠纷时,或忍气吞声,或依靠有威望的长者或村干部依乡规民约来解决。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诉诸于法的,法律在百姓心中占据着很不起眼的位置。另一方面,受“权力本位”思想的影响,不少农村基层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头脑中“人治”思想作祟,认为法是管老百姓的,而自己却不受法律的约束,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以言代法、以权代法。这种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对法律价值的非认同感。

三是农业立法的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为我国农村建设提供了法律支持。但总的来讲,农业立法还相对滞后,立法质量不高,层次较低,很多规范原则性太强,配套法律法规跟不上,缺乏可操作性。农业立法中重行政管理轻权利保护的倾向仍很严重,立法无法充分反映农民的利益。而法律要被人们自觉遵行,必须使主体深切感受到法律是以表达自身需求为前提的。这样的农业立法现状必然会妨碍农民对法的作用的正确认识,难以产生对法的信赖心理,这也是我国农村社会法律价值感无法得到认同的重要原因。

四是法律在农村的实施情况较差。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农村良好的执法、守法、崇法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封建法制传统中“行政兼司法”体制的影响,农民在碰到纠纷时首先想到的是找政府,而不是找法院,这不仅使司法独立的实现困难重重,也使司法的终极权威性大打折扣。农民不相信法院,无意诉诸法律,却对用行政手段解决纠纷充满憧憬。而农村的行政执法情况又如何呢?部分基层执法人员素质低下,农村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农村中以权代法、以势乱法、执法违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乡村执法者的这些形象和执法行为必然削弱法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使人们不再相信、尊重和遵守法律。

五是农村普法工作较为薄弱。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与政府的法制宣传教育有着直接关系。虽然已实施了四个五年普法计划,但总的来讲,我国普法宣传工作收效甚微。特别是农村,政府的普法投入不足,未能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普法宣传,只是简单地发放普法法律法规选编,普法流于形式,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法制宣传中较注重法律义务、法律责任的灌输,忽视人们对法律权利的认识,注重实体法,而不重视体现法律正义的程序法等等,这势必使农民对法律产生厌倦的心理,影响其法律意识的提高。

三、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

(一)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如前所述,文化素质低下是影响农民法律意识提高的重要因素,而文化素质与受教育程度是成正比的。因此,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增强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发展农村教育首先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当前,农村教育资金不足,大部分的教育资金投入在城市,而农村则是少之又少。据有关部门统计,拥有总人口数70%的农村,却只有10%的学校;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只有80%,而城镇达99%;农业劳动者中的文盲占全国文盲总数的94%,而且每年以200万人的速度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势在必行。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政策。只有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投入增加了,农村的义务教育才能有较大发展。农民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提高,法律意识的提高才有了基础。

(二)加强农村立法工作。健全适应新农村发展要求的农业法律体系

立法是法律运行的前提和起点,依法治农首先要有良法可依,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也必须先有良法可信。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立法方面的不足,加强农业立法工作,是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必要举措。加强农业立法,首先,应对已有的农业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对不适用的法律法规加以废止或修订,对一些过于原则性的法律法规应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增强其可操作性,针对一些立法过程中的盲区,及时制定出台新的法律法规,使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够有法可依。其次,农业立法应改变过去重管理轻权利保护的倾向,切实反映和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只有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的法律,才能使农民对法律的关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需求。正如博登海默所言:“当民众从现行法律中找到公平、安全和归属感时,就会对法律充满信任、尊重,觉得自己有法律人格,他就会自觉守法、忠心拥护法乃至以身捍卫法。而当民众从法律那得到的只有压抑、恐惧、冤屈、暴力、显然的不公平,他又怎会信任、自觉服从并且忠心拥护与他的利益相悖的法律条文或命令呢?”最后,农业立法应体现乡情。在农业立法过程中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但更要体现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农业立法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现实,又要尊重那些已经存在并长期影响老百姓生活的习俗、习惯等“民间法”,考虑到农村的乡情乡俗;否则,一味强行将现代法律制度引入乡土社会,可能适得其反,引起农民的反感。正所谓:“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因此,在进行农业立法时,应深入农村,进行调查。

(三)加强农村执法工作,提高法律运行成效,树立法律的权威性

“徒法不足以自行。”“良法”制定出来后能否发挥其作用,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并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关键在于法律能否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贯彻执行。法的执行决定着人们能否通过此过程得到法的公平正义的价值体验,而价值体验的状况又直接影响到人们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形成。因此,加强农村执法工作,提高法律运行的成效,就可以为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针对目前法律在我国农村的实施现状,要提高法律的实施效果,首先要深化农村的司法改革。由于传统的“厌讼”思想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乡土社会的司法状况令人堪忧。鉴于这种情况,必须进一步完善涉农案件的审判和监督机制,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本着方便农民诉讼的原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简化立案程序,减免诉讼费用,加强法律服务,缩短办案期限,加大执行力度,强化审判监督,公正妥善地解决各种涉农案件和纠纷,使农民从司法活动中得到实惠,从而从内心认同法律,树立起对法律地信仰。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的行政执法工作。法治的真正含义是各级政府官员依法行政,依法治农首先要依法治官。因此要加强农村的行政执法工作,首要的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行政执法队伍,塑造良好的执法形象。为此要加强农村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训和考核。最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执法机制,加强农村执法监督机制,保证农村执法工作顺利实施,促进执法公正和执法为民,使农民在良好的执法环境和氛围中认识到法律的价值,体会到知法、守法的好处,逐步树立起对法的好感和信任。

(四)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增强农村普法工作的实效性

普法是法治的基础,普法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经过多年的普法宣传,农村法制建设和农民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普法工作实效性较差,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因此,要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增强普法的实效性。加强和改进农村普法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普法内容要创新。普法内容要突出重点,加大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法制宣传不能仅仅停留在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上,更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理解各种涉农法律法规的本意和精神实质,特别是要让老百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后的救济办法。从而维护其合法权益。二是普法对象要有突出。首先要突出对基层农村干部的法制教育。农村干部直接同农民打交道,他们能否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农民对法律功能和价值的评判。因此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制教育,使其树立起依法办事、依法治农的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农村各项事务。可集中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法制培训,严格考核,并以此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次要抓好农村在校学生的普法教育。孩子是农村的未来,是新农村建设未来的依靠力量,法制教育要从小抓起,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将普法教育纳入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课教学。三是普法的方式方法要创新。现行的法制宣传仍然是一种政府主动策划实施,农民被动接受的模式,方法单一,流于形式,鲜活度不够,不易为广大农民群众理解和接受,效果不明显。因此要改进和创新农村普法的方式方法,增强农村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要结合农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认知能力有限的实际情况,在法制教育中改变单一的说教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如采取以案说法、在农贸集市设立法律咨询点以及法制文艺演出等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农民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法律意识。这样才不至于使“送法下乡”变成简单的“送书下乡”。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覆盖面广、渗透力强、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进行农村普法工作。只有增强农村普法工作的针对性,不断拓展普法工作的渠道和方式,才能增强农村普法工作的实效,真正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第四篇:走进农村了解农民(调查报告)

走进农村了解农民

调查人:

调查目的:了解新时代的农民。

时间:

地点:某农村

调查方法:主要观察与少量访谈。

调查对象:同村农民,年龄十八岁以上。

何为农民?

解释一:占有或部分占有生产资料,靠从事农业劳动为生的人。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的基础上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

解释二:社会学家、三农问题评论家艾君在分析了我国现代社会上所认识的农民现象后认为,农民在我国现代社会里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演变为简单明了的一切农业户口者。即,身为农业户口者已经成为农民的代名词,已经失去了词典里所解释的长时间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者,作为一种职业的内在简单的含义。他指出,从现在人们的认识程度看,现阶段在我国如果给农定义,那就是“户口登记在农村并为农业户口的农村人”

解释三:农民(农户),对应的英语词语有peasantry比较合适,中文多指农村以种植业、畜牧养殖业为生社会人群集合,也可以泛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farmer一般作“农场工人”(包括农场主),属于一种职业;peasant指贫苦农民。农户指中国农村地区以农业、林业、渔业或畜牧业(自然经济)为主的家庭。中文的“农民”在中国各个时期,伴随经济的发展水平,人们对其理解不完全相同。唐代庄园之大者,收容客户,多至数百人,一家数口,集居一隅,于是庄园之中,发生客户所居之村落,后世称农村为“庄”,称农家为“庄户”,称农民为“庄家人”,其义殆起於此。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9]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

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而国家统计局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大陆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0万人;乡村人口为65656万人,减少1456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比上年末提高1.32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比重,不管这数据有多大的真实性,其实,农民,始终是国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国家在政策方面的调整,始终离不开“三农”这个层面。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在今年的暑假里,走访同村的各个地方,更好的了解农民这个概念,虽然时间不长,又交通不方便,总体了解到了并不是很多,但通 1

过一段时间下来的学习,可以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即使是处于比较偏远的山区仍会受到社会进步的影响。

本次走访以口头叙述为主,通过几个问题,了解农民内心的想法。

问题一:您好,您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是什么,年纯收入大约有多少?

1.你也知道,在我们这个村里,最基本也是最多的收入就是靠茶叶,在这十年以来,茶叶价格虽然跌宕起伏,但总体来说,只要肯老老实实的去做,过生活还是可以的,孩子都还在读书,家里主要靠夫妻两人劳作,一年下来除去各方面的开支还可以剩下一万来块,虽然辛苦又剩下不了多少钱,但在农村这也是也是没办法的。

2.茶叶啊!一直是在家里炒茶,不过这两三年来做茶叶有点划不来了,物价一直再涨,茶叶价格却一直在降,种茶所需的农药、化肥价格升得很快,又不知道什么原因,茶叶的虫害一直增加,现在做茶叶真的是越来越辛苦了,管理辛苦,做出的茶叶又不好卖,一年辛辛苦苦下来,也就差不多过日子。

3.在厦门打工呢,以前在家里也没怎么干活,所以劳作什么的都不会做,家里本来也是有些茶叶的,但很多都租给别人了,只留下一些父母自己做,勉强也够他们生活。现在物价都很高在厦门消费又高,所以,一年下来,除了一家在外生活和一个孩子的读书费用,剩下的也只有一万来块,只可惜以前没多读点书学点技术,现在也只能这样子过了!

安溪县是中国龙茶之乡”,当然,在我们这个村,茶叶是主要的经济来源,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自己比较懂事以后,也亲身体会到,茶叶的价格也越来越好,整个村的生活也变得更好了,但是有好有坏,茶叶的利益刺激的各方面的事情发生,茶叶越来越多,质量却没提上去,环境污染,环境破坏,一些人为了短暂的利益,过多的使用激素与农药,农前超标,严重影响外界对茶叶安全性的信任,茶叶卖不出去,年轻人都选择到外打工,家里都只剩下一些年龄比较老的在炒茶,对茶叶的制作工艺没有更多的去研究,也使村里的茶叶,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更好的提升,合适的喝茶方法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茶叶是县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茶叶依然是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因为始终没有更好的经济来源!

问题二:您会经常看新闻吗?特别是关于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政策,对此有什么想法?

1.有时候会看点新闻,或者听别人说,但由于书读的少,一些明令政策是看不懂了,但国家对农民是越来越好了,这在政策的实施下可以真正感受到,从最基本的免除农业税到粮食生产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一些制茶工具的补贴都让我们减轻了很多压力,所以相对于我们这些最底层的农民能感受到的政策好处,这些就是最直接的政策效果!

2.会经常看新闻,当然也会看国家对农村的一些政策措施,免除农业税就

是一个很好的改变,但是也有很多的政策,说是说得很好,但我们这种地方,很多都感受不到其带来的好处,我们农民就是实实在在的劳作者,需要的是最基本的有利之处,所以也希望国家的政策能更好更直接的利于农民,并加强政策的实施。

3.会去关注一些新闻,但都很少看到关于我们茶农的信息,近年茶叶销售不是很好,很多方面也没看到政府有所改变,希望能制定一些政策,提高茶叶的出口与销售,同时更好的管理农药销售,因为现在假药太多了,也希望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用药,使茶农有信心去种茶做茶!

“三农”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很好的实施并利于农民,国家在减轻农民负担,增加更方面的补贴,促进农民的生产和发展,鼓励农民创业等方面做了重大的改变和措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04年开始,每年都有一些相应的政策利于农民,但不管什么说,农村的落后还是很明显了,有些政策实施不到位,医疗改革,环境卫生,远远不能满足落后农村的需要,道路交通不发达,在我们村里还有很长的一段土路,文件已经很明确的全县通水泥路,那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地方交通得不到改善,农民想要的是最基本的需要,而政策的实施仍需要有很大的改进才行。

问题三:每一年您都会给自己一个新的计划吗?在2012有什么要去完成的?

1.没什么目标计划的,只要能过得上日子,吃得饱睡得暖,我们普普通通的农民,生活就是平凡。

2.在新的一年要购买一个洗衣机,时代在变化,我们虽然在农村,但也得跟上时代的变化,然后也是希望有空去大城市走走,比如福州、厦门啊,出不了省外,自己省内的城市总得去见识一下,几十年了,还没走出这个山啊!

3.今年要出去打工了,茶叶做不下去了,现在还年轻,出去外面拼一拼,也希望自己以后的孩子不要在这山里辛苦。

4.也没什么计划,农民就做农民的活,过完年,又得开始为新的一年做准备了,茶叶的农药要喷了,肥要施了,农民嘛,能休息的时候休息,忙的时候就要起早贪黑的。

时代在进步,每个人的心又何尝不是在变化,相对于普通的老百姓,生活才是主题曲,经历过艰苦的农民,解决生计问题是他们每一年的最根本任务,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也有很多人,不再只是过日子,也开始体会到的享受生活,在有空的时间,出去旅游什么的,农民有朴实的想法,时代在变,而这份纯真不变,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更要看清自己看清生活,为了生活去努力,而不要为了更多的物质毁掉生活。

通过访问和更多的观察,走过了大部分的地方,家乡是县里最大的村庄,交通不好,人口分布比较散,但大部分都是以茶叶为经济来源,几年来的变化,也让家乡换了一个模样,农民更加学会了享受生活和科技带来的便利,最纯真的思想没有改变,经历过艰辛生活的他们依旧懂得勤奋和节俭,但时代的变法也让他

们对很多事有了新的看法,开始对读书重视,对教育重视。

同样,在新时代的农民,最希望的还是国家的政策与实施,希望国家的安定与繁荣,懂得看望未来,了解社会了解国际的动荡,关心国家大事,丰富自己的生活。

第五篇:医保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保障调查报告

[摘要]农村医疗保障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和农村医疗保健制度两方面构成。长期以来,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村医疗保健制度的主要形式。然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建立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历了几起几落,时至今日,大部分地区的合作医疗已走向衰落。在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后,合作医疗能否恢复?医疗保险是否可行?什么是可行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这一系列关系农村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一直为政府、农民和研究者所关注。本文在对山西省闻喜县8个村庄的部分农民进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提出:第一,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必须考虑农村地区乡土社会的特点;第二,虽然合作医疗能否恢复不取决于是否存在集体经济组织,但社区前公共资财的确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第三,在农户分散经营后,在社区的再合作、再组织基础上的村民自治组织同样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第四,医疗保险组织的信誉是实施农民医疗保险必须具备的条件。

1、建立农村医疗保障所依存的乡村社区土壤

中国农村社区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它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收入来源、人际交往、寻医问药等方面,有区别于城市的典型特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医疗保障是建立在这种乡土特色基础之上的。

土地仍然是农民家庭对国家完粮纳税和解决自己吃饭问题的最基本保障,而农民家庭的其它一切开销越来越依靠现金收入,这就要依靠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打工来实现。但是这几年种植经济作物受市场的影响很大,价格也在不断下跌。同时由于种植业生产周期较长,靠结构调整也比较难以增加收入。

由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变化,疾病谱也发生改变,农村中患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近年来有所增加,并且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有所提前。有个村庄的心脑血管病人的发病年龄都集中在四、五十岁左右,虽然农民认为可能和农村中的环境污染、人们不再吃粗粮以及体力劳动减轻有关。但同时我们也认为这可能和竞争环境带来的生存压力增大有关。

当前农民家庭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家庭积蓄解决医疗费用支出的急需;通过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互济减轻医疗费用负担;通过向亲朋好友的借钱缓解医疗费用负担。这种行为方式就形成了以家庭为核心向亲戚、朋友扩散的互助互济的人际网络。

乡村医生是来自农民的乡土医生,长期的农村常见病的医疗实践造就了他们,许多60年代、70年代培养的乡村医生在农民中行医时间长,在村里有一定威信,对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和治疗农村常见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农村经济改革以来,村卫生室的承包经营使乡村医生越来越把提供医疗服务作为谋生手段,而同时在乡土社会里,农民又很难把乡村医生的服务这种无形的产品当作需要购买的劳动产品,而只把药品作为必须为之付费的商品。

乡村医生也常常感到“乡里乡亲的,怎么可能像城市医院一样收挂号费、治疗费、出诊费?”因此不论乡村医生还是个体医生,都提供“免四费”(免挂号费、诊断费、注射费、出诊费等)的服务,同时,传统医学中的简便治疗方法由于不能赚钱已多不被乡村医生采用,卖药、处方药品、静脉输液则被广泛应用。但是乡村

医生对于本村的贫困家庭,往往出于医生悬壶济世的职业传统和乡土社会中的乡谊和同情心给予医疗费用的减免。

在就医机构的选择上,农民选择大医院是在得大病或疑难病时为求得较好的治疗;寻求私人诊所一般是在大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费用较高的情况下,为找到较便宜的服务和寻求特殊治疗效果时的选择。这种选择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即所谓“有病乱投医”。

通常在常见病的治疗上,农民是靠自己的经历和他人的经历对县、乡、村各种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进行判断,各种治疗信息的获得又是靠农民之间的人际传播。由于政府卫生部门没有向农民发布医疗保健信息,乡村医生也没有对农民提供健康教育和宣传医疗保健常识的服务,使农民缺乏获得医疗保健信息的正规渠道,只能靠非正规的渠道获得零散和不确切的信息。

2、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社区的公共资财

我们从访谈中了解到对于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除部分贫困户外,多数农产家庭具有一定的筹资能力。但是这仅仅是农产家庭经济上的可能性,这一制度能否建立,还存在着某些社会制约因素。

在访谈中农民谈的最多的是“合作医疗没有集体经济不能搞”;“现在都个人顾个人,合作医疗没人组织不能搞”;“医疗保险要讲信用,实施要长久”。

我们认为,合作医疗是社区和农户共同筹资的医疗保障,是一种社区的公共产品。在集体经济时期,生产大队提留的公益金为合作医疗基金提供了大部分资金,农民个人只在年终分红时由生产队代扣少部分资金作为个人交纳的合作医疗费,这使每个社区成员通过集体提留的预先扣除,得以享受社区的医疗保障。然而,这种社区医疗保障的有无及保障水平的高低,要视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定。从一些农民的回忆中可以看出,即使在70年代时,各生产大队合作医疗的兴衰及持续时间也不同。集体经济实力强的大队,合作医疗持续的时间也长,有的一直坚持到实行生产责任制为止。集体经济缺乏实力的大队,合作医疗持续的时间则短,有的甚至不到一年就解体了。这说明并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合作医疗解体。

那么,为什么在访谈中农民把合作医疗的解体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联系在一起呢?这是因为集体经济组织的终结使合作医疗失去了预先扣缴合作医疗费的筹资手段。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闻喜县和我国多数中、西部农村地区一样,村庄的公共积累逐渐减少,缺乏经济实力,村提留只能维持村干部的工资,村庄的任何公共事业就只能依靠农民一家一户的集资予以解决。对于村庄电路改造一类的公共事业,由于是每家农户都明确受益的事情,即使是平均分摊公共电路改造的费用,挨家挨户集资的难度还小一点;而医疗服务消费则是一种不确定的行为,当合作医疗筹资无法通过集体经济组织预先扣除时,其挨家挨户筹资的难度就可想而知。

因此,这种“空壳”的集体经济由于没有社区的“公共资财”,而缺乏合作的经济基础,就像有的农民说的,“合作医疗没有集体资金,和谁合作!”这就使我们不难理解在村里常可以听到的“现在集体没有钱,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合作医疗没法搞”的说辞。

3、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社区的组织资源

改革前的传统体制时期,集体经济组织不仅有组织生产的经济职能,也有组织村庄社会事业的行政职能。70年代,正是通过公社体制使合作医疗制度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迅速推行,广泛实施。改革以来,伴随公社体制的终结,合作医疗制度大面积解体。但是在合作医疗的落潮中,人们相继看到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苏南模式坚持集体经济,依靠集体经济发展乡镇工业,促进村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促使合作医疗向合作医疗保险过渡。苏南模式使我们一度看到在传统的集体制没有彻底解体的情况下,村庄社区的医疗保障得到了不断地发展。

另一种情况是一些村庄经过了改革初期的分散经营后,在“既承认合作者个人的财产权利,又强调法人成员共同占有”的基础上在村域内再组织起来,这种再组织的社区合作体系:“超级村庄”,推动了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村庄社区的公共事业的发展。

然而,与上述两种情况不同的是大量的村庄��如同我们访谈的这些村庄基本上既没有保留原有传统体制发展生产和组织社会事业的组织功能,又没有产生出新的再合作的社区组织,社区的组织资源正处于实质上的“空位”状况。名义上每个村都有村委会和党的基层组织,但是常常从村民那里听到“不知道谁是村干部”的说法。这就造成了依托社区组织的合作医疗在缺乏社区组织资源的条件下难以为继。虽然1982年的宪法就确立了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1998年又正式颁布了试行10年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但是,村组织的完善和功能的有效发挥,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在访谈中,农民几乎都一再提到“现在是个人顾个人,没有人组织,搞不了合作医疗”,当说这些话时,我们在农民的脸上看到的是无奈。

4、信誉是推行农村医疗保险必须具备的条件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当地农民一般都对医疗保险缺乏了解,有些人对人寿保险、平安保险以及农业生产上的保险等其他商业保险还有所了解,但对社会医疗保险都一无所知。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农民都对医疗保险的信誉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是独立的经营实体,农村改革以来,产权明晰的结果,使风险和利益对称,这既调动了农产生产、投资的积极性,同时也使他们独自承担着市场的风险。因此对一个新事物,他们完全是以一个独立的生产经营者的眼光来观察的。对于保险组织和保险制度来说,在农民那里,信誉就是关键。他们要确信其对医疗保险的投保确实能够得到分担风险的回报才会投保。就像有的农民说的那样,“现在基本是一部分贫困户确实交不起钱:一部分富裕户个人付得起医疗费,但不一定投保,多数农户能付得起30元以内的保费,但是不是投保,还要看可信不可信”。访谈中,农民表现了对乡、村干部的极大不信任,对保险公司商业信誉的不满意和对政府政策多变的担心。医疗保险能否实行?医疗保险由谁来办?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农民是从现实农村社会发生了的和正在发生着的各种事情中寻找答案的。以往合作医疗的失败,合作医疗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以往农村社会事务中的种种失误和反复折腾,甚至生产经营中的损害农民利益的事件,都使农民变得怀疑、谨慎,不愿意轻易失去自己的血汗钱。

与此相关联,农民提出了如果实行医疗保险,就要长久实施,管理要透明等制度建设的要求。他们担心如果医疗保险放在县里管理,则可能是可望不可及,他

们难以获得医疗保险的支付,甚至担心如果经办的人携款跑了,他们都不知道。如果医疗保险放在乡、村管理,他们又担心管理有漏洞,保险金被挪用等腐败现象的发生。然而作为制度建设,为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在地域广大,人口分散的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就必然要付出较高的管理成本。

由于合作医疗是以社区和农产共同筹资为基础的一种社区医疗保障,因此如果没有社区公共资财的经济基础,没有村级组织在村民自治基础上的重新整合,仅依靠政府政策和卫生部门工作的推动,合作医疗就无法持续实施和发展。农民的社会医疗保险是以政府保险机构信誉和农产投保为基础的一种社会医疗保障形式,则政府和保险机构的信誉是能否实施农民医疗保险的关键问题。我们的结论是:

其一,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必须考虑农村地区乡土社会的特点。

其二,虽然合作医疗能否恢复不取决于是否存在集体经济组织,但社区的公共资财的确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

其三,在农产分散经营后,在社区的再合作、再组织基础上的村民自治组织同样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

其四,医疗保险组织的信誉是实施农民医疗保险必须具备的条件。

下载农村医保与农民健康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医保与农民健康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保调查报告

    医疗保险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是? A 男B 女 2、您家庭的年收入是? A 5000~10000B 10000~20000C 20000~30000D30000以上 3.您有没有参加医疗保险? A.有B.没有C.不清楚 4.如果没......

    关于农村医保

    关于农村医保 A类药品可以享受全报,C类就需要全部自负费用,而B类报80%,自负20%的比例。需要到指定医疗机构就医,这点很重要!最好在购买地就医,并不支持异地就医的,因此就医前征得......

    农村医保

    常州市武进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减轻农村居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

    海南农村、农民问题调查报告(一)

    查的乡镇卫生院中,有22.0%的医院没有x光机,许多医疗机构仍然靠血压计、听诊器和体温表老三样看病。此外,农民重治不重防的观念也相当浓厚。(二)、农村社会风气差,旧习俗有所抬头经......

    海南农村、农民问题调查报告(一)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各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辉煌的成绩背后也存在有隐忧。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

    海南农村、农民问题调查报告(二)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各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辉煌的成绩背后也存在有隐忧。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

    海南农村、农民问题调查报告(一)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各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辉煌的成绩背后也存在有隐忧。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

    海南农村、农民问题调查报告(二)

    四、解决海南三农问题的对策(一)加大投资和宣传力度,全面推进农村卫生、教育事业的发展1.在医疗卫生方面。目前海南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农民群众对医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