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伤保险条例修改建议
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了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增强立法的透明度,提高立法质量,2009年7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将《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以便进一步研究、修改后报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
《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4年1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及时救治和补偿受伤职工,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9年6月,全国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已达1.4亿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条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第一,各地对工伤认定范围问题,特别是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以及因违反治安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受到伤害是否认定为工伤问题争议较大,需对工伤认定范围进一步加以界定;第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争议处理程序复杂,落实待遇时间过长,严重影响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第三,对不参保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不够,影响了用人单位的参保积极性;第四,未参保工伤职工的伤亡待遇难以落实;第五,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基金支出项目、缴费方式、待遇标准等也需修改完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认真总结条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工伤保险条例修正案(送审稿)》,报请国务院审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充分听取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意见的基础上,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如下:
(一)调整了工伤认定范围
1.删去了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认定为工伤的规定。
征求意见稿删去了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关于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认定为工伤的情形。(第五条)主要考虑是:第一,原劳动部1996年制定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将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情形纳入了工伤认定范围。2004年条例制定时,《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尚未出台,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难以从其他途径得到保障,条例因此延续了试行办法的规定。2006年《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实施后,上下班途中受机动车事故伤害的职工可以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得到补偿,同时还可以通过民事赔偿的途径解决。第二,将机动车事故伤害纳入工伤保险范围而未将非机动车事故纳入范围的现行规定,导致了政策上的不平衡,各地方、各部门和职工强烈反映这一规定有失公平,要求修改。第三,从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的目的看,工伤保险主要为因工作原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受到伤害情形提供保障,上下班途中虽然可以视为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的延伸,但并不等于就是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此,将在上下班途中受到事故伤害的情形从工伤认定范围中删除,并不会影响对工伤保险核心情形的保障,符合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的原理。第四,实践中,由于住房商品化和人员流动性的提高,对如何确定上下班途中争议繁多、操作难度大,如果再将受到非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情形纳入工伤认定范围,则操作难度更大、引发的争议更多。第五,从国外情况看,许多国家未将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情形纳入工伤认定范围;有的国家虽然将其纳入,但对“上下班途中”、“机动车”等概念作了严格限定,如仅限于单位提供的班车。不将机动车事故伤害纳入工伤认定范围的做法不仅更为简便、可行,而且妥善处理了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关系。
2.缩小了不得认定工伤的范围。
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目的是保障工伤职工的基本生活,应当尽可能缩小不得认定工伤的范围。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行为,与犯罪相比,社会危害性较小,不宜将因这两种行为导致的事故伤害排除在工伤认定范围之外。据此,征求意见稿删除了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行为导致事故伤害的这两种不得认定为工伤的情形。(第六条)
(二)简化了工伤认定、鉴定以及争议处理程序 1.增加了及时报告制度。
为了充分保障工伤职工的权利,条例规定工伤认定的申请时效为1年。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单位和人员往往在事故发生很长时间后才申请认定,证据材料已发生很大变化,造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取证困难,无法作出认定决定。为此,征求意见稿规定:用人单位在发生较严重工伤事故后应当在24小时内报告;同时,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是否应当及时赴事故现 场调查取证,由于存在不同意见,征求意见稿设计了两种方案征求意见。(第二条)
2.取消了行政复议前置程序。
条例规定:在工伤争议处理程序中,提起行政诉讼前必须先进行行政复议。为了便于工伤职工尽快享受待遇,征求意见稿取消了行政复议前置程序,规定:在发生工伤争议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第十九条)3.简化了存在劳动关系争议的工伤认定程序。
实践中,存在劳动关系争议的工伤认定案件往往认定时间长、程序复杂,落实待遇时间长,各地方、各部门和工伤职工反映强烈。这类申请案件在申请工伤认定前,需要先就劳动关系进行仲裁。仲裁程序的增加,进一步延长了工伤认定程序。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征求意见稿规定: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可以不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和行政复议程序,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第十九条)4.明确了再次鉴定和复查鉴定的时限。
征求意见稿规定:劳动能力再次鉴定和复查鉴定的时限按照初次鉴定的时限执行。(第十条)通过上述简化程序规定,最多可缩减程序30%左右。
(三)加大了对不参保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
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对未参保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不够,影响了用人单位的参保积极性。为此,征求意见稿增加了对未参保用人单位的罚款、收取滞纳金、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等措施。(第二十条)
(四)加强了对未参保职工的权益保障
条例规定:未参加工伤保险用人单位的工伤职工所发生的工伤费用,由用人单位按照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这一规定在实践中很难落实,未参保用人单位拖欠甚至拒不支付工伤职工待遇的现象经常发生。为了加强对这部分工伤职工权益的保障,征求意见稿规定: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欠缴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及罚款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第二十条)
(五)提高了工亡待遇标准 为了解决部分地区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过低的问题,征求意见稿设计了两种方案:第一,统筹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全省月平均工资的,以全省月平均工资计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第二,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由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8个月至60个月提高到60个月至80个月。(第十六条)
(六)其他修改的内容
征求意见稿还对工伤保险适用范围、缴费方式、基金支出项目进行了修改完善:第一,将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纳入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第一条)第二,增加规定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可以对部分行业的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作出变通的规定。(第三条)第三,将工伤预防增加为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项目。(第四条)第四,将由用人单位支付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住院伙食补助费和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改为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第十一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
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可以在2009年8月15日前,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出意见:
附件: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二○○九年七月二十四日
附件: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国务院决定对《工伤保险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条第一款、第二款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的职工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二、第四条第三款修改为:“职工发生伤害事故后,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受到事故伤害的职工得到及时救治,对死亡职工进行善后处理,并应当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统筹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受到事故伤害 4 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也可以以书面形式向统筹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第二方案: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对于出现死亡的、重伤的或者5人以上轻伤的,应当及时赶赴事故现场调查取证,用人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三、第十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对于难以按照工资总额计算缴纳工伤保险费数额的行业,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可以对该行业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作出变通的规定。”
四、第十二条修改为:“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用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工伤预防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的支付。
“工伤预防费提取、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等部门规定。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将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投资运营、兴建或者改建办公场所、发放奖金,或者挪作其他用途。”
五、删去第十四条第(六)项。
六、第十六条修改为:“职工有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在事故中伤亡,但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七、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修改为:“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或者有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其他情形的,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或者其他情形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或者其他情形发生之 5 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八、第十九条第一款修改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需要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的,应当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九、第二十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作出工伤认定结论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
十、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九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按照本条例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八条进行再次鉴定和复查鉴定的期限,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
十一、第二十九条改为第三十条,第四款修改为:“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所在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支付住院伙食补助费;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所在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支付。”
十二、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一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出认定为工伤结论后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
十三、第三十三条改为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第(三)项修改为:“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十四、第三十四条改为第三十六条,第二款修改为:“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规定,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十五、第三十五条改为第三十七条,第(二)项修改为:“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规定,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十六、第三十七条改为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三)项修改为:“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全省月平均工资的,以全省月平均工资计发。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方案:“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60个月至8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十七、第四十条改为第四十二条,删去第(四)项。
十八、第四十一条改为第四十三条,第四款修改为:“企业破产的,在破产清算时依法拨付应由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
十九、第五十三条改为第五十五条,修改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工会组织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的;
(二)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
(三)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
(四)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
(五)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二十、第六十条改为第六十二条,修改为:“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欠缴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欠缴工伤保险费的万分之五的 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欠缴的工伤保险费和滞纳金的,处上年度应当缴纳工伤保险费数额的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拒不补缴欠缴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和罚款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欠缴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及罚款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二十一、增加一条,作为第六十三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四条、第十九条的规定,拒不协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核实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十二、第六十二条改为第六十五条,删去第二款。
二十三、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修改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将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六条、第六十六条中的“直系亲属”修改为“近亲属”。
此外,对个别条文的文字作了修改,条文的顺序作了相应调整。本决定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二篇:合同修改建议
合同修改总结
专业知识+税务+金融策划
人们很容易认定其他人要的东西和我一样,因此对我很重要的东西一定也对别人很重要,但往往并非如此!
一、合同修改的原则
1、弄清当事人的目的:交易背景、当事人意图及关注的主要点、针对的对象、对手的情况
事前—了解客户意图-满足基本需求-帮助理清思路
事中—及时澄清,避免无用功
事后—提醒客户不要拿来就签,复审合同
2、平衡的思想
律师专业性VS客户的现实需求(处理方式:按实际合同提出风险,要对方自行把关);严密性VS可操作性;专业性VS可读性
3、区分来源的原则:决定双方在合同谈判中地位及律师的重视程度必须将“弦外之音”找出(修改比如:商品房买卖合同附件:为了规避某些业主改变房屋的结构或挖地下室的提前预防会在合同补充协议中约定:乙方承诺未经有关部门或小区业主委员会一致同意,不得改变房屋的结构形式、外观、造型、色彩,不得钻井开挖地下室等;若乙方未能按协议约定实施前述行为的,视为乙方侵犯了业主的共同利益,甲方有权代表业主委员会行使相关的权利,追究乙方的违约责任。)
4、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原则:
合同内容分为法律部分与商业部分
一般是针对法律部分进行修改;若确属商业部分例如价格过高的话应在合同中备注,本合同仅从法律条款方面进行审查,商务条款由委托人核实
二、合同内容修改与审查
1、合同名称是否与内容一致,当不确定时,可用协议书或合同书作为保守名称
2、当事人的审查:《合同法》第二条: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一般律师要 写明:请对对方的资信能力、履约能力进行调查)
关键点:a法人的分支机构或职能部门(经营部、办事处、门市部)是否有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一般看原件及副本(副本能看到年检情况);实质上可进行尽职调查
比如:设立中的公司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清算中的公司只能进行清算业务 B是否具有法定资质及不具备的后果
C签约人资格:必须是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必须持授权委托书包括范围、期限等)
个人必须提供身份证号码以及通讯地址
3、目的性条款:约定不明时,一般按照合同的目的性条款进行解释一般可以参 考“鉴于……”条款,审查要特别注意是否是单方的一些承诺或者附了生效条件等等
4、大型正规的有“关键词”:例如不可抗力,一般应该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解释;包括法律无专门解释的、非标准术语用语、反复出现的,一般在合同首部集中解释、括号解释或尾部解释
5、权属查清:对方是否有处分权、是否设定抵押或司法查封、知识产权是否过期、是否已经转让或许可他人
6、内容合法:要消除合同的表述的歧义
A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B不以合同形式掩盖非法目的C数量确定;质量验收具有可操作性
D价款金额必须是明确支付方式及期限(甲方一般不一次性支付货款;一般都预留后期的服务保障费)
E违约责任
(1)一般要专章、专条单列
(2)要与义务相对应
(3)尽可能变成客观的标准
(4)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约定
F争议解决:仲裁或诉讼
若我方违约的概率极低争取仲裁,因为时间很短(name 重庆仲裁委员会)
我方违约可能性大的:争取诉讼
7、文字严谨
8、不违公益:合同法52条第4款“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公序(政治、经济、社会管理公共秩序)
良俗(危害国家公序行为;危害家庭关系;违反性道德;射幸;侵犯人权;侵犯人格尊严;限制经济自由;违反公正竞争;违反消费者政策;违反劳动者保护政策的行为)
环保问题值得关注
9、了解背景:自己修改合同的专业领域的宏观背景、只是储备“常见的问题及风险有哪些”
10、商务有利:帮助客户省钱、赚钱;利用优势地位,当甲方不要心软
11、外表美观:整齐的排版(行距、边距、换行、分段、边缘齐整)、精准校对(无错别字、漏字、标点符号、编号错乱、日期等)
12、创意常有
13、分寸常在—坚持自己的立场哪怕没有业务
14、礼尚往来—尊重对方的律师
且要明确核心:只要没有损害我方的利益,就放;公司的目的是做成一单生意
第三篇:规章制度修改建议
关于修改公司规章制度的建议
来到公司时间不久,对公司规章制度的了解并不是十分深刻,会上董事长提出的关于修改规章制度大家提意见,企业规章制度是一个企业成长的鉴定,因为发展了企业的规章制度才需要进行修改修订适应发展需要。
首先,我对规章制度进行了解及学习,规章制度就是告诉员工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做事的程序和标准是什么;什么事情不能做,做了之后将会受到怎样的惩罚;什么事情应该做,做了以后将会得到怎样的奖励。企业的发展阶段分为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和精细化阶段。作为个人我感觉祥泰已经成功的从创业阶段步入集体化的阶段,接下来我们的发展应该是往规范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实现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的局面。规章制度体现的是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其次,企业的管理应是“德先生”与“法先生”——制度与文化并重,而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规章制度的内核。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通过人的作用来体现的,而人的品质、意识、观念及诸多要素都从各个层面上影响到企业制度的形成与完善。这就体现为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规章制度是刚性约束,推动企业的越过死亡线达到标准线,而企业文化是柔性约束,引导企业达到长青线。制度与文化,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单纯依靠外在的强制性约束,缺乏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同感,在规章制度的执行方面就会受到消极的对待。只有文化认同方面的软性约束,缺乏制度的刚性约束,企业管理的随意性就会增加,规范性就会减少。只有在制度体系中浸润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以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统领制度建设,用制度来展现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内涵,企业文化与制度才能做到宽严并济、理念与行动的统一。
再次,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引导并激励企业员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市场分额、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为了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发展了,所以规章制度的修订也必须本着这样的原则进行修订。
最后,通过对规章制度的分析及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考勤制度,考勤虽然从以前的人工记录到了考勤机的使用,规范了考勤的时间,但是考勤的制度并不是十分的规范,考勤机的作用是使制度用活,考勤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二.劳动合同的签订,对规范化公司来说必不可少,一方面签了合同对企业来说,起到了拴住人心的效果,另一方面对员工来说,能够感觉这是个负责人的公司,正规的大公司。所以劳动合同的签订也需要有一个规范的程序及制度。
三.临沂近几年发展迅速,不光经济增长幅度大,各方面的消费,及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调整工资一个是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另外也起到一个稳定员工的效果。
四.差旅费调整,物价上涨飞猛,吃穿住行,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公司人员外出办公时有发生,所以,在差旅费上是否做出一定的调整,适应市场物价需求。
五.公司就是一个大家庭,一起为了达到同一个目标拧成一股绳共同努力,工作时严肃认真的对待工作,节假日能够一起到各地去开开眼界,长长见识,看看其他城市发展的怎么样,放松的同时,紧紧弦提高战斗力。
祥泰集团办公室2011年12月22日
第四篇:《大禹治水》修改建议
《大禹治水》修改建议
一、第一部分的字词层次清楚,重难点处理没有问题。
建议:
1、学生读的形式不明确。小组读,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要设计好。
2、“被”和“洪”的学习顺序是否可以颠倒一下,先学“被”再学“洪”,“被”费时多一些,需要师范写,除了笔顺,这个字在田字格当中笔画的位置也要指导清楚,体现二年级识字写字的重要性。然后再学习“洪”字,字的学习先难后易,重点字的学习就比较清楚。
二、课文的学习。老师说的有点儿多,孩子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训练及语言表达有些弱。
建议:
1、阅读课文。“我们来一起感受一下洪水的威力吧。(出视频)”改一下说法:我们来一起感受一下洪水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危害。
2、生看完视频后,师导: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描写了这样的场景。生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洪水的凶猛可怕?(用笔划出词语或句子。)划完后,带着感情读一读,体会当时洪水的危害后导入第二自然段。
3、导语可以这样设计:作为部落首领的禹,看到洪水像猛兽一般使自己的百姓遭受不幸,他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急在心间,他会怎么想?怎么做?读第二自然段。(师准备课件,一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二是禹之想,禹之行。)
你教案的第二页的阅读课文的第2部分很好,这一自然段学习后小结同时导入第三自然段并提出学习要求:大禹就是这样,一心扑在治水上,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十三年,在他治水的这种3年之中,有一个为后人传颂,令人感动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读第三自然段,小组讨论: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对这个小故事有什么想说的话?
3、想象:儿子会怎么问母亲,禹的妻子会怎样回答。(可分角色来表演一下。小战,你可以扮演一下母亲,从而往正确的方向引导一下学生。)小结:舍小家为大家。
4、课文最后一段的学习可以这样:
1、导语:经过禹和百姓们13年的努力,洪水这只猛兽终于被制服了,如果你是当时的老百姓,你会对禹说些什么?
2、多找几名同学,带着感情比赛读一读。
3、回归课题,升华主题,被称为“大”禹(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伟大英雄。),重点学习“制服”、“安定”、“代代相传”一词。
5、拓展延伸,留住形象。大禹一生的功绩显赫,而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在他临终的时候,他留下了这样感人的遗言“衣裘三领,桐棺三寸,坟高三尺,勿伤农田”意思是我死了以后有三层衣服就够了,用桐木做的棺材有三寸厚就够了,在古代棺木一般是很厚的,坟头有一个小坟堆就够了,不要把坟墓修得太大,占了农田。这样的部落首领,老百姓怎么会不爱戴他呢?后人怎么会不尊敬他呢,直到现在很多地方都建有大禹庙,这位伟大的治水英雄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可出示一些图片。)
6、如果还有时间,可以让孩子们齐读一下课文,回顾这个传说。
7、板书建议重新设计。
第五篇:对工伤保险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新郑市自1998年开展工伤保险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政策,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特别是国家颁布实施《社会保险法》和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以来,工伤保险覆盖人群更加广泛,工伤职工待遇得到更强有力保障,工伤保险为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化解参保单位工伤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市累计参保企业323家,参保职工达32550人,近10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职工1000多人,支付工伤保险待遇1300多万元。我市初步建立起了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和工伤补偿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为广大职工和用人单位撑起了遮风避险的“平安伞”。
同时,随着各经济行业的发展壮大,我市工伤保险工作也面临着覆盖面不全、基金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和困难,这些要求我们深入进行调研,不断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我市工伤保险工作水平。下面,结合我市工伤保险工作实际,对现行工伤保险政策提出以下建议:
一、国家公务员参保问题。
按照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 1
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这样,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纳入了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但是,国家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人群仍被排除在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之外,对这类人群来讲,从事同样的工作甚至在同一单位,得到的工伤保险的保障程度是不相等的。建议把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人群尽快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二、关于工伤保险待遇支付问题。
在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中,仅在实体方面规定了上述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并没有明确规定支付的程序。在处理工伤保险待遇工作中经常发生参保单位与职工因工伤待遇数额发生纠纷,往往需要通过仲裁、诉讼来解决。因此,建议改革现行工伤待遇支付程序,最好能够通过相关部门在立法上加以明确,使工伤职工的利益得到法律上的保障。
三、工伤保险基金先行垫付问题。
2011年7月1日起实施的《社会保险法》确立了工伤保险基金先行垫付制度,《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规定了先行基金垫付的具体条件。但是,关于工伤保险基金垫付的申请程序、社保经办机构依法进行追偿等还缺少相应细化的操作规程,建议上级部门尽快研究制定配套政策,以
推动工伤保险基金垫付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工伤预防费的使用问题。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可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照一定提取比例用于工伤预防,遵循“总额控制,专款专用”的原则,主要用于统筹地区参保单位工伤保险工作的宣传培训、工伤案例分析和工伤预防等。但是,目前工伤预防费的管理使用还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办法,极大的限制了工伤预防工作的开展。建议上级部门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规定,以利于工伤预防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