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
为逐步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责任与绩效挂钩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09]24号)、陕西省人事厅财政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暂行意见》的通知(陕人发[2008]25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试行)。
一、指导思想
实施绩效工资与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相结合,清理和规范县乡两级各事业单位现有的津贴补贴,规范津贴补贴项目和绩效工资标准,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逐步建立注重实绩、突出贡献、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实施范围
绩效工资的实施范围:按照国家规定执行了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事业单位中的正式工作人员。
三、绩效工资水平
1、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水平,按白人劳发[2009]171号文件执行。
2、非义务教育学校、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参照义务教育学校的方法确定绩效工资水平。
3、财政定额补贴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年人均绩效工资水平,由单位根据自身情况自行确定,有条件的参照上述办法执行。
4、实施绩效工资后,取消事业单位现行的年终一次性奖金和执行的津补贴项目。
四、实施办法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在规范津补贴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按照“分类、放权、搞活、考绩”总体原则,科学运用调控措施,合理核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全面搞活内部分配。
(一)总量管理
1、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县人劳局、财政局根据单位正式工作人员总数和年人均绩效工资水平确定绩效工资总量,并将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按经费供给渠道及方式核拨到各单位。各单位在考核分配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人劳、财政部门核定的总量标准,不得突破上限控制。
2、各乡镇、各主管部门要加强所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的管理指导、综合平衡、监督检查,要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本系统、本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各乡镇、各主管部门在审批所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单位类型、人员结构、岗位设置、事业发展、经费来源等因素,既要适当拉开差距,避免平均主义,又要加强调控,防止收入差距过大。
3、绩效工资总量随同级公务员规范后津补贴标准的调整而调整。涉及人员及岗位变动,由主管部门报县人劳局审批,并经财政局核准后予以调整,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基数。
4、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分两步进行,其基础补贴仍按原办法随月发放,奖励津贴按月核定基数,由财政局拨付到单位,再由单位考核发放到个人。
(二)内部分配办法
事业单位在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决定本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绩效工资可分为基础补贴和奖励津贴两部分,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补贴和奖励津贴比例为7:3,其它事业单位基础补贴和奖励津贴比例为6:4。基础补贴由单位按照岗位层次确定标准,最高岗位等级与最低岗位等级标准之比原则上不超过2:1;奖励津贴由单位根据个人实绩贡献情况确定。
事业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办法,须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或广泛征求职工意见,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单位主管部门批准实施。
事业单位在其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出台前,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可按参照同级机关公务员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标准发放;其他事业单位有条件的,也可参照执行。
(三)实行工资专户管理
绩效工资纳入工资专户管理,工资专户建立按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办理。
五、政策规定
(一)原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工资构成中津贴比例按国家规定高出30%的部分,在核定绩效工资时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绩效工资实施后按单位内部绩效工资的分配办法执行。
(二)在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前,在实施绩效工资时,对离退休人员发放一定的补贴。离休人员补贴发放办法仍按原有关规定执行。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或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标准,由单位参照同级机关退休人员补贴水平执行。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由单位根据自身情况自行确定。
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办理了退职手续的人员,其补贴标准按本单位同职务退休人员补贴标准的80%确定。
(三)实施绩效工资后,除国务院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及原人事部批准设立的津贴补贴项目继续执行外,我省市制定的非改革性津贴补贴项目不再执行。
六、经费来源
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所需经费,按单位类型不同,分别由财政和事业单位负担。由财政负担的经费,按现行财政体制和单位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负担。
七、组织实施
(一)加强事业单位推行绩效工资工作领导。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各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要以实行绩效工资工作为契机,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加强考核工作,完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及时研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二)加强监督检查。县人劳局、财政局会同纪检监察、组织、编制、审计等部门,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按规范程序和要求进行内部绩效工资分配、资金来源不规范、突破绩效工资总量的单位,坚决予以纠正,并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维护收入分配政策的严肃性。
八、执行时间
我-----单位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实施后,原比照公务员执行津补贴的相关规定停止执行。
第二篇:黄石市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
局属各医卫单位:
现将该《实施办法》发给你们,对该《实施办法》的意见或建议,请及时反馈。
黄石市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根据•湖北省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鄂政办发„2011‟126号)文件精神,为规范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定本实施办法(市直其他事业单位方案不另行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按照促进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创新和法则的需要,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建立起关系合理、机制健全、调控有力、秩序规范的绩效工资管理运行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以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为依据,搞活内部分配,完善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
2、坚持实施绩效工资与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收入分配秩序,严肃分配纪律。
3、坚持分级分类管理。完善工资分级管理体制,进一
步明确地方和部门职责,合理调控地区间、行业间事业单位收入差距。
4、坚持统筹兼顾,注重综合平衡。着眼社会收入分配全局,努力形成保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其他公职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群体的合理收入分配关系。
二、实施范围和时间
本办法所称的其他事业单位范围,是指除已实施绩效工资的义务教育学校、“两类单位”之外的事业单位,上述单位经组织、人社部门批准录(聘)用的在册在岗工作人员。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2010年1月1日以后其他事业单位正式聘用和调入人员,从聘用和调入下月起执行;调离单位的,从调离的下月起不再执行。
三、清理核查规范津贴补贴
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与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要全面清理核查在国家、省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项目外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和奖金,取消资金来源不合法、不合规的项目。对清理核查后的津贴补贴进行归并,纳入绩效工资。
清理核查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由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与纪检监察、组织、财政、审计部门负责协调,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四、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核定及调控
(一)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由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和相当于单位工作人员上12月份基本工资的额度构成。实施绩效工资后,不再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
(二)各地各部门根据合理调控事业单位收入水平差距的需要,合理确定当地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基准线和控制线。各单位绩效工资水平原则上不得高于控制线。
绩效工资水平基准线应综合当地经济发展、财力状况、物价消费水平、所在地区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水平、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等因素确定。首次确定的水平低于基准线的,可在综合考虑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高或逐步提高到基准线;高于基准线的,通过控制线予以调控,其中,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原则上按基准线调控,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一般可按不超过基准线2.5倍掌握,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水平原则上按上津贴补贴总量为基数核定,以后绩效工资总量的增加将同经营效益和公共服务效能挂钩,随着经营效益和效能增减而浮动。基准线和控制线的具体比例可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市直其他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水平按照与市直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首次基准线确定为年人均20845元,今后随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等变化情况而调整。
(三)首次核定绩效工资水平时,要统筹考虑清理核查后津贴补贴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对知识密集、高层次人才集中、国家及省市战略发展需要重点支持的事业单位,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及调控市给予适当倾斜。通过科技开发经营、技术服务等方式取得合法收入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超过核定及调控绩效工资总量的部分,经单位申报,主管部门同意,人力资源社
会保障部门审批,可暂时保留,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
(四)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原则上每年核定一次,综合考虑当地财力、单位经费来源和经济效益以及公共服务效能等情况予以调整。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后,除政策性调整工资、津贴补贴标准,一般当年不作调整。确需调整的,按本意见的管理权限报批。
(五)各级人力社保部门在各单位及主管部门上报总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单位类别、人员结构、岗位设臵、事业发展、经费来源等因素,核定和调整本级政府直属或各部门所属其他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当地人力社保部门核定的总量组织实施,并将实施结果报当地人力社保部门备案。
五、绩效工资的分配
(一)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的70%—40%,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单位类别、岗位职责和经费来源等因素,一般按月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分配系数可参考义务教育学校分配系数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的30%—60%。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础上科先按季度或半年预发,然后根据考核结果统一结算,于次年第一季度前足额发放到位。绩效工资的具体比重由各地各单位确定。
市直其他事业单位基础性绩效工资岗位系数可参照•市直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础性绩效工资岗位系数表‣(附表1)执行。
(二)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绩效工资分
配,应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考核的指导。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不能单纯注重经济效益,要同时考虑公益目标完成情况及社会效益。各事业单位要健全内部考核制度,根据各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
(三)其他事业单位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分配办法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在本单位公示,经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当地人力社保部门备案。
(四)其他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按照规定标准执行,奖励性绩效工资,根据主管部门对其考核结果,可以在所在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内分配。单位主要负责人与工作人员平均绩效工资水平,要保持合理的关系。主管部门根据单位类别、层级、效益等因素确定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与本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水平比例。其中,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按不高于2倍控制,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控制在2至3倍以内。具体比例报当地人力社保部门备案。
六、相关政策
(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厅字[2005]13号)下文前,其他事业单位发放的改革性、奖励性等补贴,除超过规定标准和范围发放的外,暂时统一保留,不纳入绩效工资,另行规范,即:
1、特殊岗位津贴、女同志卫生费、独生子女保健费;2改革性
补贴,包括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交通补贴等;
3、奖励性补贴,包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奖、绿化先进单位奖、目标责任奖、档案达标先进奖、党建先进奖及文明单位创建奖(附表2);
4、一些通过科技开发经营、技术服务等方式取得合法收入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超过核定和调控绩效工资总量的部分。在规范办法出台前,一律不得自行出台新项目,不准提高现有项目的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实施绩效工资后,除上述保留或另行规范的项目外,过去发放的津贴补贴即行取消。
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改革性、奖励性等补贴等,清理核定后予以保留。
(二)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原工资构成中津贴比例高出30%的部分,纳入绩效工资总量。
(三)按规定由政府投入的人才基金、创业基金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特殊报酬,以及临时性科研课题(项目)报酬等如何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由当地人力社保部门研究确定。
(四)按照国家规定执行见习期、初期、学徒期、熟练期工资待遇的人员,其基础性绩效工资分别按照转正定级后拟聘岗位的最低标准执行;奖励性工资由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在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额度内确定。
(五)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实行绩效工资的同时,对离退休人员发放补贴。离休人员的补贴,按中纪委、中组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关于解决离休人员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纪发[2008]40号)精神,执行机关公务员同职务离休人员补贴标准。退休人员的补贴标准,由县以上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参照当地机关同等条件退休人员规范后津贴补贴标准确定。退休人员原发放的津贴补贴保留以下几项:
1、住房补贴;
2、劳模津贴;
3、国家规定工作人员退休后继续给予保留的荣誉津贴。退职人员补贴标准,按照同职务(岗位)退休人员补贴标准的80%确定。绩效工资不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离退休人员发放补贴后,原发放的津贴补贴即行取消。
市直其他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标准由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参照同行业机关同等条件退休人员规范津贴补贴标准确定。
(六)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病事假及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的,其绩效工资的发放办法另行规定。
七、经费保障与财务管理
(一)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资金,按照单位性质和现行财政补助政策,由当地财政和事业单位分别负担。
(二)退休人员增加补贴所需资金,未参加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的,按原经费渠道列支;参加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的,由统筹基金支付,统筹基金不足支付的,由同级财政补助。同时,在职人员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三)各单位必须按•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库【2006】48号)的规定设立绩效工资会计科目,用于核算本单位发放的绩效工资,其他科目一律不准再核算发放工资及各种津贴补贴。
(四)各单位一律不得自行提高绩效工资标准和扩大实施范围。按照规定发放的绩效工资,一律以银行卡的形式发放,不得发放现金,并依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八、组织实施
(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本实施办法,经市政府批准,报省人力社保厅备案后实施。各县市区的实施办法经同级政府同意后,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市直其他事业单位根据本方案规定和单位实际拟定具体分配办法,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后实施。
(二)各县(市)区人力社保、财政及有关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加强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做好工作。人力社保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抓紧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严格督促事业单位落实各项政策,规范事业单位收支行为和内部分配,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三)市人力社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清理及实施绩效工资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行为。
(四)实施绩效工资要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及时研究处理实施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五)绩效工资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和敏感度高,在实施过程中,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政策规定,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绩效工资平稳实施。
第三篇:某区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
某区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区财政局
为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根据某府办发[201 ] 某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我区除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以外的其他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某区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提出如下办法:
一、实施范围和时间
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某区其他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
某区其他事业单位包括:教育(不含义务教育学校)、卫生(不含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科学研究事业单位;文化、艺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单位;农业、林业、水利、水产、畜牧、兽医事业单位;交通、测绘、地震事业单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环境保护(卫生)、房地产管理单位;机关、团体附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列入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监督机构事业单位等。
二、清理核查津贴补贴
某区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与规范津贴补贴工作同步进行。全面清理核查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外发放的津贴补贴和奖金,摸清收入来源、支出去向、账户情况和津贴补贴实际发放水平,取消不合法、不合规定的项目,核准津贴补贴水平。清理核查工作,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及纪检监察、组织、财政、审计等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单位主管部门具体实施。各事业单位要负责做好清理规范津贴补贴自查工作,如实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和单位主管部门上报津贴补贴发放情况。
三、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核定
(一)绩效工资总量为某区其他事业单位清理核查后确定的津贴补贴加上原国家规定的年终一次性奖金(即上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各主管部门逐个核定所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后,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审批。
(二)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有关政策,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财力状况、物价消费水平、合理调控收入水平差距等因素,确定某区其它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体水平,制定某区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本标准线。具体标准为:某区各单位年人均1.5万元。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逐步调整基本标准线。
(三)某区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后,原则上当年不作调整。确因机构、人员和工作任务发生重大变化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须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批准。
四、绩效工资的分配
(一)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份。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单位类别、岗位职责和经费来源等因素,一般按月发放。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额的比重确定为60%,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额的比重确定为50%。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一般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发放的具体项目和标准以及分配方式和办法,由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
(二)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各主管部门要结合本行业特点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考核的指导。各事业单位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倾斜。
(三)某区其他事业单位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通过召开职工(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征得多数人同意。分配办法在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报单位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本单位公开。
(四)某区其他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绩效工资,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由主管部门根据对其的考核结果统筹考虑确定。单位主要负责人与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要保持合理的关系。根据单位类别、层级、效益等因素,原则上控制在本单位工作人员平均绩效工资水平1.2-2.5倍的幅度内。
五、相关政策
(一)某区其他事业单位发放的住房公积金等省统一发文规定的改革性补贴,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厅字[2005]10号)规定,在规定标准和范围内发放的,暂时保留,并不纳入绩效工资。除中央和省出台的政策性补贴之外,一律不得出台新的改革性补贴项目,提高现有改革性补贴项目的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
(二)某区其他事业单位原工资构成中津贴比例按国家规定高出30%的部分(不含特殊岗位原工资构成比例提高部分),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按本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执行,不再另行发放。
(三)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某区其他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离休人员的补贴水平,按中纪发[2008]40号文件精神执行;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水平标准确定为:某区各单位年人均1.12万元。绩效工资不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四)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后,某区其他事业单位2010年以前实际发放津贴补贴水平高于基本标准线的部分可以保留,在核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统一考虑。改革后,各单位绩效工资发放不得突破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不得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自行发放津贴补贴或奖金,不得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分配。否则,坚决予以纠正,并进行严肃处理。
六、经费保障与财务管理
(一)区直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依据单位上实际发放津贴补贴水平分别由财政和单位承担。单位在编在岗工作人员上实际发放津贴补贴水平低于基本标准线的,由区财政分两年补足到位。2010年区直单位补足到年人均1.2万元;2011年按标准分别补足到位。
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实际发放津贴补贴水平等于或高于基本标准线的,所需经费由单位从原渠道自行安排。
(二)在区直其他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单位退休人员按统一标准发放生活补贴。单位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发放所需资金,根据其单位上在编在岗工作人员的津贴补贴发放水平,采取由财政和单位共同承担或财政全部承担两种方式解决。其中:单位在编在岗工作人员津贴补贴实际发放水平低于基本标准线的,其单位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的差额部分由区财政全额承担,分两年到位。2010年区直单位达到年人均0.88万元;2011年按标准补足到位。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实际发放津贴补贴水平等于或高于基本标准线的,其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的差额部分由区财政和单位按不同比例共同承担(具体承担比例见附件5),一步到位。
单位上退休人员津贴补贴实际发放水平高于统一标准线的部分可予以保留,资金由单位自行安排。
(三)某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在职及退休人员财政负担改革经费按上述办法予以确定,并按财政负担单位人员经费的同等比例计算财政补助资金。
(四)某区其他事业单位按原规定发放的1993年工改保留津贴、粮食补贴、职务补贴、菜篮子补贴和生活补贴等月人均约348元津贴补贴(部分单位约178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在绩效工资(生活补贴)总额中列支,区财政对单位计算补助资金时应据实进行冲抵。
(五)对某区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经费实行专款专用,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库[2006]48号)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管理。绩效工资以银行卡的形式发放。对单位工会经费、集体福利费和其他专项经费,要严格按照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和核算。
七、组织实施
(一)某区各主管部门要负责制定本行业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考核办法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备案,并做好所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工作。
(二)某区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与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研究和妥善处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三)某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工作指导,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严格把握政策和程序,指导和督促某区其他事业单位严格执行绩效工资的有关政策,确保绩效工资改革平稳实施。
八、其他
(一)镇街一级的规范对象按本实施办法执行。
(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可参照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办法实施改革,所需经费由单位自行安排。
(三)本办法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四篇:合肥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20130612)
合肥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讨论稿)为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适应学院改革、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不断提高教职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根据皖人社发„2010‟61号、皖政办„2012‟7号、合政办„2012‟24号、合人社秘„2010‟318号、合人社秘„2012‟210号和院党委„2010‟3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高校内部分配“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逐步建立起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能力态度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二、分配原则
(一)坚持注重实绩,注重贡献原则。向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和贡献大、成绩突出的部门倾斜,向教学和科研一线教师倾斜。
(二)坚持质效优先,按劳取酬原则。尽量做到津贴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挂钩。
(三)坚持分级管理,包干使用原则。绩效工资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考核、统筹包干使用,增强学院各教学单位和部门的活力,实现管理重心下移。
三、实施范围
本暂行办法的适用范围:学院在编在岗教职工(含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实行合同管理人员)。
四、绩效工资的构成
绩效工资是指除国家规定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以外的补贴性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构成。
(一)基础性绩效工资:是指学院按照教职工受聘的岗位等级,履行规定的基本职责,由市财政拨款所支付的基础性津贴。依据合人社秘„2012‟
210号规定的不同职务(职称)对应的标准,按月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的60%。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是指学院根据教职工所完成的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的大小所支付的奖励性津贴。可采用学期内预发和年终核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市财政拨款的40%绩效工资+当学院自筹配套资金”组成。
(三)其它津贴:
1、特殊津贴:为了稳住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学院设立特殊津贴。在完成相应额定任务的基础上,教授每月发放1000元,博士每月300元。每年年底,根据实际完成额定任务情况,进行决算。对同时符合享受2种特殊津贴的人员,按高档次享受。
2、科研奖励津贴:是指学院对教职工在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进行奖励所支付的津贴,具体实施办法由科技处、服务地方办根据上级有关指导性文件精神,制定的细则另行执行。
3、教研或教改奖励津贴:是指学院对教职工在教学研究或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进行奖励所支付的津贴,具体实施办法由教务处根据上级有关指导性文件精神,制定的细则另行执行。
4、战略性目标奖励津贴:是指学院对于完成诸如“模块化教学改革、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等影响学院重大战略发展的工作,设臵“战略性目标奖励津贴”,分别由教务处、科技处和研究生处等与实施单位签订协议,根据任务落实情况实施激励。
五、岗位设置
岗位绩效工资的岗位分为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技能岗三大类,其中:教学岗和其它专业技术岗等均为专业技术岗。
(一)管理岗位设臵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和办事员8个等级。
(二)专业技术岗位分为教师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包括正高级岗位、副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助理级岗位和员级岗位,共设臵5个等级。
(三)工勤技能岗位设臵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5个等级。
六、绩效工资发放办法
(一)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1、教学人员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教学人员包括承担专业课教学的专任教师和承担公共课的专任教师。根据学院发展实际情况,要求所有教学人员必须承担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三项工作任务。其中:
⑴专业课专任教师:承担教学工作量为(系数折算后)300学时;承担科研工作要求是:正教授或相应职称人员260标时,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含博士未定职称人员)160标时,讲师及相应职称人员100标时,助教及相应职称人员50标时;管理工作量相当于50学时。
⑵公共课专任教师(专指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等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承担教学工作量(系数折算后)为400学时;承担科研工作要求是:正教授或相应职称人员200标时,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含博士未定职称人员)120标时,讲师及相应职称人员75标时,助教及相应职称人员35标时;管理工作量相当于50学时。
教学人员在当内完成相应额定工作任务,按照合人社秘„2012‟210号专业技术人员对应比例按月发放。
完成额定工作任务60%~至额定工作任务之间者,除扣减基础绩效工资外(当结算时,按照实际完成工作任务占额定工作任务的比例进行扣减),考核将直接定为基本合格;完成额定工作任务60%以下者,除扣去基础性绩效工资外,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
2、非教学人员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非教学人员包括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其它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学院根据部门职能和各岗位要求,在其履行对应职责的基础上,按照合人社秘„2012‟210号各类非教学人员相应比例按月发放。
3、“双肩挑”人员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双肩挑”人员是指在学院、校产企业、省级基地或中心(设臵在学院内)从事管理岗位且承担教学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就高原则”,其主岗位基础性绩效工资,按照合人社秘„2012‟210号规定的对应比例,比照非教学人员按月发放。同时,要求“双肩挑”人员必须承担同类教学人员1/3的额定教学工作量和1/3的额定科研工作量。
4、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是指编制在实验室,专门从事实验管理及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任务包括:实验管理、实验教学和科(教)研等三部分。其中:实验教学工作量应不低于同类教学人员额定工作量(系数折算后)的1/3;同时,必须承担相应专任教师额定科(教)研工作量的1/3。在完成上述各项额定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合人社秘„2012‟210号规定的对应比例,比照非教学人员按月发放。
完成额定工作任务60% ~ 额定工作任务之间者,除扣除基础绩效工资外(当结算时,按照实际完成工作任务占额定工作任务的比例进行扣减),考核将直接定为基本合格;完成额定工作任务60%以下者,除扣去基础性绩效工资外,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
5、专职辅导员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专职辅导员是指根据学院工作安排,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既可以申请相应管理岗位,也可以申请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专职辅导员必须带满学院规定的学生数,在履行基本岗位工作量的基础上,按照合人社秘„2012‟210号相应比例按月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1、教学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教学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为超学时学院支付的奖励性津贴。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学人员内学时不得超过600学时(系数折算后)。超出600学时以上的学时,原则上只计工作量,不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确因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且聘请不到外聘教师而导致教学人员超出600学时以上的,必须由系务委员会集体研究,经分管院领导签署意见后,统一报院长审批。
教学人员300~600学时之间的课酬,根据当奖励性绩效工资预算额度,按照所测算的不同职称对应的课酬标准进行发放。
2、非教学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非教学人员根据受聘岗位等级和岗位职责,严格考勤、考核,以完成院、系部党政工作计划、工作任务和临时性、突击性工作为基础,并与个人考核和其所在系部在学院当综合考核的结果相挂钩。依据当奖励性绩效工资预算额度,按照合人社秘„2012‟210号规定的对应比例,计算出各部门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统一划拨至各部门,由各部门根据部门成员完成的实际工作效能情况,制订相应奖励标准进行发放。
其中:学院正厅级干部按照合政办„2012‟24号规定发放;副厅级、正处级和副处级干部按照合人社秘„2012‟210号规定的对应比例分别再乘以1.5、1.3和1.2后进行发放;其他非教学人员按照合人社秘„2012‟210号规定的对应比例进行发放。
3、“双肩挑”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双肩挑”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照非教学人员的方式核发。同时,为了保证其履行主岗位的管理工作,“双肩挑”人员内学时总量不得超过216学时(系数折算后)。超出216学时以上的学时,原则上只计工作量,不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特殊情况下,须经分管院领导签署意见后,报院长审批。
“双肩挑”人员100~216学时的课酬,根据当绩效工资预算额度,按照教学人员所测算的不同职称对应的课酬标准进行发放。
4、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照非教学人员的方式核发。为了保证其岗位工作质量,其内实验教学工作量不得超过260学时(系数折算后)。超出260学时以上的学时,原则上只计工作量,不发放奖励绩效。特殊情况下,须经分管院领导签署意见后,报院长审批。
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教学基本工作量~ 260学时之间的课酬,根据当绩效工资预算额度,按照所测算的不同职称对应的课酬标准进行发放。
5、专职辅导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专职辅导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总量为全院在编在岗专职辅导员(含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实行合同管理的专职辅导员),按照合人社秘„2012‟210号规定的对应比例计算出总额,由院学生处、相关系部及服务对象组织对全院专职辅导员进行工作考核后,依据考核结果和等级分档次发放。其业绩考核方案由院学生处另行制定。
七、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绩效工资分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学院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学院领导、纪委监察审计处、党政办、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服地办、财务处、学生处、团委、发展规划处、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和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确定绩效工资实施方案。
2、审议各类岗位职级聘任人员名单。
3、审查各系部二次分配方案。
4、审议本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提交的相关问题与建议。
八、有关具体问题的规定
1、为了促进各系部的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学院根据当1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预算额度,按各部门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含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实行合同管理人员)数量划拨。各系部必须根据学院和各系部的发展需要,对系部管理任务轻重程度进行岗位分级,确定各级标准进行发放,并报学院人事处备案。同时,教学单位原则上遵循“行政坐班人员与非坐班人员划拨 的管理经费互不挤占”的要求。各系部分配时严禁平均发放,一经发现,及时收回。
2、已列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第二课堂学分”工作任务,其对应酬劳,分4年平均发放,每年年初一次性划拨至各系部,由系部根据教职工承担实际任务量的情况进行二次分配(之前未兑现的酬劳,采取同样方式予以补发)。学生所获“第二课堂学分”是通过非本系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完成的,将从下一计算第二课堂总学分时扣减。第二课堂学分分为专业学科类与非专业学科类,只有开展专业学科类的第二课堂学时,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可按教学工作量计算,开展的非专业学科类的第二课堂,指导教师工作量可按管理工作量计算。
3、指导学生进行认知实习,学院按每个学生75元的费用,将总经费划拨至系,由系进行分配。指导教师工作量按照《合肥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办法》中相关办法计算执行。
4、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以教务处和研究生学位办制定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为准,学时总量中不包括继续教育学院授课学时;科研工作量的计算办法以科技处制定的计算办法为准。
5、教学工作量与科研工作量可以按照“3学时等于1标时”的关系进行相互转换,但转换额度不能超过岗位规定相应任务的三分之一。对因教学任务过重致使科研或教研开展有一定困难的专任教师,经所在教学单位和教务处批准,可用超教学工作量折合科研或教研工作量,所折合的教学工作量不再计算为超教学工作量;对因教学任务不足,不能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的专任教师,在必须承担一定任务的前提下,经所在系部和科技处批准,可用科研或教研工作量折合应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的不足部分,所折合的科研或教研工作量不再享受科研或教研奖励。
6、经学院同意,教职工必须通过非正常工作日完成的任务或临时性突击完成的任务,在不能调休的前提下,各单位要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折合成适当的学时,经分管院领导审批后,报送人事处备案,于每学期末进行
单列核发。对于一些原先已经相对固定、性质相似于临时性任务的工作,参考近年的实际支付情况,采取固定项目支付的方式,统一划拨至牵头单位,由牵头单位根据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
7、经学院研究同意在职攻读学历(学位)或进修访问学者的人员,在履行合约规定的基础上,进修学者期间,根据实际在学院承担对应的工作任务情况,酬劳作相应处理。
8、经组织选派参加支农、支教、挂职锻炼以及上级部门借用人员等,享受同职务(职级)非教学人员绩效工资。
9、休产假的女教职工,产假期间,按照国家规定,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绩效考核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予以减免相应任务。
10、教学人员在三年聘期结束未完成工作任务的,在新的一轮聘任时低聘一级;连续两个聘期未完成基础绩效部分任务的,在新的一轮聘任时聘任到低一级职务的最低档,基本工资相应降低。
九、附则
1、本方案在执行后,学院过去有关津贴分配方案和有关规定自行终止。执行过程中如有国家、省、市有关新的政策出台,以国家、省、市新的政策为准。
2、本方案由人事处负责解释,并会同教务处、科技处、服地办、学生处、财务处和工会组织实施。
合肥学院
二〇一三年六月十二日
第五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及年终一次性奖励考核实施办法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及年终一次性奖励考核实施办法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及年终一次性奖励 考核实施办法 为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确保全面完成20**工作任务,根据县** 《关于****目标任务考核奖励工作的通知》
(***[20**]** 号)精神,现制定本单位20**年绩效工资及年终一次性奖励考核 实施办法如下:
一、考核对象 县**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及借用的工作人员。
二、考核期限 考核期限为20**年1 月1 日至20**年12 月31 日。
三、考核内容 20**年工作目标考核,按照岗位目标和扩面目标实行双百分 考核。其中:岗位目标主要从职能目标、中心目标、服务目标和 创新目标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四项目标的考核分分别为30 分、20 分、25 分和25 分。
四、考核办法
1、岗位目标考核按照本单位制定的职能、中心、服务、创新 目标要求,对照计分标准,按科室实行逐项考核,并由科室考核 到人。
2、扩面目标考核按大组考核到科室,大组实行单位领导分管、科长负责制,并按科室考核到人。第一扩面组由***同志分管,科 室为***科、***科、***科、***科;第二扩面组由***同志分管,科室为***科、***科、***科、***科。
3、工作目标考核实行按季考核,年终兑现。(1)每个季度考核一次,按照各科室岗位目标和扩面目标 完成情况,实行双百分考核到人,并张榜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