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办公建筑照明
第一节 办公建筑照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公建筑对照明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就办公建筑的工作内容来说,可分为一般办公室和特殊工作条件的办公室(如制图办公室等),因此办公建筑照明设计要根据具体工作要求来考虑。
一、办公室照明设计的基本要求(一)照明对办公室环境的影响
办公室照明的设计应使工作人员有效地工作,因为提高工作效率的良好感觉、兴趣和热情都受环境的影响,所以要考虑办公室照明能达到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二)明亮环境
1.明亮环境的构成
(1)亮度变化。主要取决于灯具的亮度和颜色的变化,这些可以通过不同表面的反射、颜色的变化和照度的变化来达到。
(2)表面颜色。环境的颜色往往决定着工作人员的情绪。对于小办公室可以把墙、工作面和靠墙的柜子漆成一样的颜色,因它们反射相同,故给人的感觉是房问增大。对于大办公室,在照度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颜色的种类。对办公室房间和家具所推荐的反射比,如图8—1所示。
图8—1对办公室房间和家具所推荐的反射比(3)光源颜色。它包括色温、显色指数两个含义。
1)色温。一般办公室照明光源的色温选择在3300~5300K之间比较合适。
2)显色指数。办公室照明光源的一般显色指数选择在60~80的范围内,同时还要考虑初期投资、安装维修费用及节能等因素。2.照明质量
(1)亮度比。室内空间的识别,正是因为有了亮度比。办公室照明设计应注意平衡总体亮度与局部亮度的关系,以满足使用要求。办公室照明所推荐的亮度比,见表8—1。表8—1办公室照明所推荐的亮度比
表面类型之间 亮度比① 工作面与邻近物体之间 1:1/3 工作面与较远的暗表面之间 1:1/10 工作面与较远的亮表面之间 l:10 ①这些比例是指最大值,一般地说,所取数值低一些为宜。
(2)反射比。办公室内表面反射比推荐值详见表8—2。少量的鲜艳色彩,其反射比应较低,而且所占面积仅达10%以下,可以用来使照明既具有重点又具有多样性,但是应避免在视场内出现大面积的饱和色彩。
表8—2办公室内表面反射比推荐值
表面类型 反射比(%)
顶棚表面①
墙壁 40~70 家具 25~45 办公室机器设备 25~45 地板 20~40 ①推荐值仅指涂层而言,吸声材料的平均总反射比要低一些。
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了反射比,即长时间工作的房间,其表面反射比宜按表8—3选取。
表8—3工作房间表面反射比
表面名称 反射比(%)顶棚 60~90
30—80 墙面
地面 10~50 作业面 20~60(3)视觉舒适度的评价。办公室工作人员视线往往在水平线以下或者与水平线相重合。为此,需要确定下列因素的相对效应。
1)灯具的平均亮度。有视频显示终端的工作场所照明应限制灯具中垂线以上不小于65º高度角的亮度。灯具在该角度上的平均亮度限值宜符合表8—4的规定。表8—4灯具平均亮度限值
I 屏幕分类 Ⅱ Ⅲ
屏幕质量 好 中等 差
≤1000 ≤200 灯具平均亮度限值(cd/m2)注1.本表适用于仰角不大于15º的显示屏。
2.对于特定使用场所,如敏感的屏幕或仰角可变的屏幕,表中亮度限值应用在更低的灯具高度角(如55º)上。
3.屏幕分类见ISO 9241—7。
2)灯具相对于直前方视线的位置。这些因素的综合效果就是视觉舒适度,表明对照明系统的满意程度,即坐在房间后半部中间位置朝水平方向观看时,认为照明效果是舒适者所占的百分比。
从眩光角度考虑,视觉舒适度在70以上认为是满意的。
(4)眩光限制。眩光限制对于办公建筑照明设计非常重要。为限制视野内过高亮度或对比引起的直接眩光,规定了直接型灯具的遮光角,见表8—5,适用于长时间有人工作的房间或场所内。
表8—5直接型灯具的遮光角
光源平均亮度(kcd/m2)遮光角(º)光源平均亮度(kcd/m2)遮光角(º)20 1~20 50~500 15 ≥500 30 20~50 办公建筑常用房间或场所的不舒适眩光应采用统一眩光值UGR评价,办公建筑UGR最大允许值宜符合表2—10的规定。(三)照度的选择
照度应按照国家标准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确定,标准虽然比原标准 GBJ 133—1990有所提高,但比发达国家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另外我国地区经济差别较大,采用照度要结合实际情况。所以照度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确定照度时,不仅考虑视力方面,而且对心理方面的需要程度也必须考虑周到。(2)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高档办公楼,其照度值应取高值,对于普通办公楼可取低值。表8—6给出了国内外办公楼建筑照度标准值比较表,以供参考。(四)照明节能
建立节约型社会,照明节能也非常重要。办公建筑设计已有节能规范,照明节能在电气设计中应被广泛重视。
作为强制性规范条文,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了办公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8—7的规定。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表8—7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表8-7办公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 房间或场所
普通办公室
高档办公室、设计室 会议室 营业厅
文件整理、复印、发行室 档案室
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将办公室分普通办公室和高档办公室两种类型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而且更加有利于节能,但局部发达地区还是可以参照一些国外标准,表8—8给出了办公建筑国外照明功率密度值对比值。
表8—8办公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单位:W/m2
房间或场所 新标准GB 50034--2004 北京绿色照明美国日本节能俄罗斯MTC照明功率密度 对应照度 规程 ASHRAE/法1999 磁.01—1998
DBJ01—607 IES NA~现行目标值(1x)
—_2001 90.1-1999 值 300 13 25 普通办公室 11 11.84(封闭)20 15 500 20 高档办公室 18 13.99(开敞)11 9 300 16.14 20 会议室 11 300 15.07 30 55 营业厅 300
文件整理、复11 印、发行室 7
档案室 200。
二、办公室照明设计要点(一)照明方式
照明方式可分为一般照明、分区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其适用原则应按照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要求。(二)照明灯具选择
办公室选择照明灯具要考虑如下问题:(1)注意照明环境中的亮度比问题。(2)注意灯具的布置。
灯具的最大间距,因灯型而异。荧光灯原则上不大于3m。灯与墙壁的问隔,采用图8—2所示的灯具间距的1/2为宜。
三、特殊工作条件办公室的照明设计问题(一)大空间办公室照明
大空间办公室通常被家具隔成许多单独的工作空间。其照明设计一般不考虑办公用具的布置,只提供均匀的一般照明,但应注意眩光的限制。由于文件柜等容易给工作面造成阴影,这样就需要用台灯等来克服。同时可用调光器控制这些灯具,达到节能的目的。
由于有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所以要注意亮度比的问题。(二)个人办公室照明
个人办公室是一个人占有的小空间,所以顶棚灯具亮度不那么重要,可以根据办公桌的布置进行照明设计,但是最好在办公室任何位置都有良好的照明。
照明功率密度(W/m2)现行值 目标值 11 9 18 15 11 9 13 11 11 9 8 7 对应照度值
(1x)300 500 300 300 300 200(三)带视频显示终端的办公室照明 随着现代化办公设备进入办公室,越来越多地运用视频显示终端,其工作环境需要不同的照明。
由于视频显示终端的屏幕与垂直面成20。角左右摆放,屏幕上的背景时常变化,周围物品的亮度(如终端键盘、纸张、操作者的衣服、灯具和窗户)均会对屏幕产生影响,所以这种办公室的照明应有不同的方法。1.一般照明要求
(1)照度要求。水平工作面的照度不宜超过5001x。如果要求超过5001x,可加局部照明来达到。
(2)亮度要求如下:
1)对于直接和间接照明系统:①顶棚表面亮度不超过1370cd/m2;②顶棚表面(除去灯具自身的情况)的亮度比不超过20:1。
2)纸面与视频显示终端屏幕之间的亮度比不超过1:1/3。
3)视频显示终端屏幕上具有潜在反射的垂直面应妥善调整,其反射比最大不超过50%。(3)视觉环境要求如下:
1)窗户应加窗帘,以克服室外过高的亮度。
2)灯具布置应合理,使屏幕上的反射眩光达到最小。2.照明系统的要求
(1)灯具为达到视觉舒适概率所要求的亮度,可加有机玻璃板或格栅等来控制。铝合金格栅能减小屏幕的反射,一般格栅方格尺寸以38~50mm为宜。(2)可用间接照明方式,但顶棚的反射比要高,如用白色表面。(3)要注意照明的均匀性。(四)绘图办公室照明
绘图办公室对照明质量要求较高,如果照明不好,绘图工具往往会造成阴影,影响工作效率。1.照明质量
选择间接照明和半直接照明方式能减小阴影。采用直接照明方式亦同样有效,但必须在绘图桌侧面进行照明,以减少光幕反射。采用可降低光幕反射的灯具,适当地安排灯具的位置。例如在两排灯之间的区域内可以减少光幕反射,而在灯的下方则会增加这种反射,以避免使光从观察者的上方或前方反射过来。对光幕反射中角度关系的分析,见图8—3。图8—3对光幕反射中角度关系的分析 2.辅助照明
采用安装在绘图桌上带摇臂的绘图灯进行辅助照明,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消除阴影。(五)档案室照明
档案室应考虑水平、倾斜和垂直三个工作面的照明。档案室均匀照明是为水平工作面服务的,同时在档案柜上可设置局部照明,并由附近的单独开关控制。(六)盥洗间照明
盥洗间不需要均匀照明。灯具的布置应使
镜子周围有足够的光线,并使光线尽量集中在大小便池上以便于清洗。(七)共场所照明
办公建筑的公共场所一般包括入口门厅、电梯厅、走廊和楼梯间。公共场所的照明一般点亮时问较长,更要注意节能。1.入口门厅照明
办公建筑的第一印象通常由人口门厅体现。照明既要符合建筑上的要求,又要考虑减小室内外亮度的变化。入口门厅常采用玻璃等修饰材料,造成很高的反射,这种情况采用壁灯较合适。如果采用镜面玻璃材料,更要注意反射眩光的问题。为使人眼能适应进出办公楼时的亮度变化,一般照明宜采用调光设备。设计时应与建筑师配合,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灯具。2.走廊照明
走廊照明不要造成由相邻场所往返的人眼不舒适。线状灯具(如荧光灯)横跨布置能使走廊显得更亮。3.楼梯间照明
楼梯问灯具的布置应减小台阶处的阴影和人眼视线上的眩光,特别要考虑灯具维修方便。第二节居住建筑照明设计
居住建筑是人们重要的生活环境。居住建筑照明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与人们的年龄、心理和要求有关。本节偏重于介绍标准较高的住宅公寓和别墅的照明设计,也可供普通住宅照明设计参考。
一、明亮环境的设计
光线是居住建筑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要利用它来达到视觉上的舒适,而且还要从它所照亮的环境中获得情绪上的反响。高照度照明常常造成令人兴奋的气氛,低照度的照明则容易造成松弛、亲切的气氛。光的颜色是构成环境气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居住建筑照明设计所要考虑的因素(1)居住者的年龄和人数。(2)视觉活动形式。
(3)工作面的位置和尺寸。(4)应用的频率和周期。(5)空间和家具的形式。(6)空间的尺寸和范围。(7)结构限制。
(8)建筑和电气规范的有关规定要求。(9)节能考虑。(二)照明设计要求
(1)照明质量要求,是指视觉舒适度的考虑、眩光的限制、光的颜色及其显色性的选择。(2)照度值的确定。(3)日光的利用率。(4)灯具的形式。
二、照明标准(一)照明质量 1.亮度比
相对独立的视觉范围由三个区域组成(见图8—4),第一区是工作面(即图8—4中的1区),第二区是紧围绕着工作面的区域(即图8—4中的2区),第三区是总的环境(即图8—4中的3区)。三个区的亮度比不合适,将使人心烦、疲劳,甚至有观看困难的感觉。学习、阅读、缝纫或其他需满足视觉要求(特别是持续时问较长)的视觉活动,其场所中的亮度比不应超过表8—9中规定的范围。
表8—9视觉工作区域亮度比
区域 亮度比 区域 亮度比
2区(1)理想比例 1区工作面的1/3~1① 3区(1)理想比例 1区工作面的1/5—5倍(2)最小容许比例 1区工作面的1/5~1①(2)最小容许比例 1区工作面的1/10~10倍 ①典型的工作面亮度范围为40~120cd/m2。2.达到亮度比要求的措施(1)限制灯具的亮度。
(2)白天的活动,应通过窗帘控制窗户的高亮度。(3)夜间可用淡颜色的窗帘。
(4)对于房间和家具表面采用反射比高的材料和油漆。3.房间的表面反射
为获得表8—9所推荐的亮度比,可按表8—10所推荐的反射比进行房间装饰。表8—10所推荐的住宅反射比
表面 反射比(%)表面 反射比(%)顶棚 60~90 墙壁 35,60① 大墙面上的窗帘 45~85 地面 15~35①
①在某些特殊视觉工作区,要保证工作面照度,而非环境照明,这时墙壁的最低反射比是40%,地面最低反射比是25%。(二)照度的确定
照度标准按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选择,表8—11为居住建筑照明标准值。表8-11居住建筑照明标准值
Ra 房间或场所 参考平面及其高度 照度标准值(Lx)
80 起居室 一般活动 0.75m水平面
300 书写、阅读
卧室 一般活动 0.75m水平面
床头、阅读 150①
80 餐厅 0.75m餐桌面
80 厨房 一般活动 0.75m水平面
操作台 台面 150①
80 卫生间 0.75m水平面
①宜用混合照明。
国内外住宅建筑照度标准值比较见表8—12,供设计人员参考。照度确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根据当地条件和供电情况综合考虑。(2)根据不同标准的住宅选择相应的照度。
(3)多功能房间最好装设多种灯具,并采用多联开关或调光器以求得到不同的照度。(4)并不是照度越高越好,要注意节能。(三)照明节能
居住建筑的照明节能同样重要,按照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要求,居住建筑每户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宜大于表8—13的规定。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表8—13规定的对应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
三、照明方式(一)一般照明
1.视觉活动场所的照明
在一些场所,一般照明为视觉活动提供全部所需照度,然而,在大部分场所相对高照度和均匀分布的照明一般不采用。在小房间,一般照明可用特殊工作面照明灯具来提供,例如用于镜子照明的灯具或用于阅读的台灯。个人电脑已进人家庭,其照明也要作特殊处理,可详见本章第一节内容。
表8—13居住建筑每户照明功率密度值 房间或场所
起居室 卧室 餐厅 厨房 卫生间
2.轻松场所的照明
轻松场所应采用低照度照明以创造愉快的气氛,用于交谈、看电视或听音乐。照明的均匀性不是主题,相反需要有更多的、吸引人的照明格式。3.储藏照明
储藏室内的光源应安装在储藏物的前方和储藏室门上方;在有通道的储藏室,顶棚灯具应布置于通道中心之上,以免货架造成阴影。(二)特殊视觉作业照明
特殊视觉作业的照明要求,详见表8—14中的说明。表8—14特殊视觉的照明要求
1工作内容:主要是刮脸和化妆。由于所要看清的细节很微小,而且背景的反差也比较低 2.照度推荐值:150、2001x或3001x 3.照明设计:安装在镜子上的灯具,应把光线直射向人,而不应射在镜子上(1)邻近的墙壁的反射比应为50%或更高(2)灯具的亮度不应超过2100cd/m2(3)灯具的安装位置应在视锥60º以外 4.典型灯具的安装位置:
(1)线状或非线状壁灯安装在镜子的上方
(2)同时采用壁灯和顶棚灯时,应安在使用者顶部的两侧(3)安在镜子上方的嵌顶棚式灯具,可以与镜子的宽度相同(4)带透光罩的灯具可位于镜子两侧 穿衣镜照明示意图
A=160mm;B=510mm;C=1270mm;D=310ram 1.工作内容:主要是整理服装2.照度推荐值:150、2001x或3001x 3.照明设计:安装在镜子上的灯具,应把光线直射向人,而不应射在镜子上(1)灯具的安装位置应在视锥60º以外(2)灯具的亮度不超过2100cd/m2 4.典型灯具的安装位置:垂直线状灯具壁装在镜子侧面。镜子灯具同样可壁装或顶棚安装 办公桌照明示意图 A-360mm;B=310mm 1.工作内容:阅读、书写、打字和绘图 2.照度推荐值:
(i)一般阅读或书写150、2001x或3001x(2)绘图、打字等200、3001x或5001x 3.照明设计:灯具的布置不应由使用者的手造成阴影。桌面不应发亮,不应用亮颜色(反射比为30%~50%)。灯具的亮度不超过510cd/m2,不少于170cd/m2 4.灯具的安装位置:台上安装、壁装 床上阅读照明示意图
照明功率密度(W/m2)现行值 目标值 7 6
对应照度值
(1x)100 75 150 100 100 A-610mm;B-360mm;C-310mm;D-310mm 1.工作内容:光线只限于个人而不要影响其他人 2.照度推荐值:75、1001x或1501x 3.照明设计:灯具的布置要避免阅读时头或身体造成阴影。注意不要干扰其他环境 4.灯具的安装位置:
(1)直接壁装在阅读者后面或侧面(2)床头柜上设置灯具 机器缝纫照明示意图
A=460mm;B=310mm;C-150mm 1.工作内容:缝纫是一种精细工作2.照度推荐值:200、3001x或5001x3.照明设计:灯具的布置不应由使用者的手造成阴影4.灯具的安装位置:(1)在使用者前方设壁灯(2)顶棚安装要求如下:1)吊装可调2)固定安装、定向(吸顶或嵌入)或导轨安装3)固定安装非定向4)发光天棚(3)落地安装或柱式安装 手工缝纫照明示意图
A-250mm;B-250mm;C-750mm 1.工作内容:从粗制缝纫到精细缝纫2.照度推荐值:200、300Ix或5001x3.灯具的安装位置:同机器缝纫照明
1.照度推荐值:100、1501x或2001x 2.照明设计:一般在餐桌附近设置较强的光
3.灯具安装在餐桌正上方,可采用嵌入式安装、吸顶安装或吊装,灯具底部距餐桌面不小于0.9m(三)室外生活空间的照明
由于室外夜晚环境黑暗,工作亮度值高于环境的亮度值,要注意提供舒适的亮度比。1.花园
花园照明主要取决于所希望的色彩、形式和构成。花园中的雕塑、建筑小品、水池和有特色的篱笆也影响着花园照明方法的选择。
(1)基本原则。不均匀的泛光照明在光线、形状、阴影和色彩方面能提供愉快的气氛。上述效果的营造、协调和统一决定照明的设计和应用。趣味中心的最大亮度不超过35cd/m2(除非该趣味中心是从被照明的阳台或室内观看),最高的亮度通常是其他场所的2~5倍。花园照明的一般照度为10—201x。不应给观看者、邻居和行人造成眩光。
(2)技术处理。应该从质感、形式、线条、反射和背景来分析。运用泛光照明,光线从两侧或几侧照明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剪影效果能最好地强调半透明的植物、花园的深度和形状,是常用的技术处理手法。
(3)应用设备。一般应用防水灯具,铝、黄铜、不锈钢等材料为最好。灯具应妥善隐藏,尽量不要被人看见,以免影响环境的协调。
(4)色彩。室外照明可以比室内照明运用更多的色光。色光一般由带色的光源(通常是放在带色的玻璃罩内)获得,但光色运用要得当。黄色或低瓦数的光源会使叶子和草的绿色褪色;绿色通常靠蓝绿或蓝白色光源加强;冷色光能加强深度,青蓝色光能提供月光色。2.通道和出入口.(1)通道。通道照明的灯具安装在树上、灯杆上和建筑物上。低位安装的灯具,通常设于通道两侧。灯具的选择和布置不要产生眩光。
(2)台阶。用于通道照明的灯具都可以用于台阶照明。但需要注意的是台阶的踏板和竖板的照明,可用下列方式: 1)运用光反射面。2)在竖板内设置光源或在侧墙上设置灯具。
(3)门口。门口照明应满足行人的安全和易于辨别客人。
四、光源的选择
通常用于居住建筑照明的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等。光源的具体参数性能详见第三章第一、二节。表8—15给出了住宅房间常用光源的适用范围。表8—15住宅房间常用光源的适用范围
白炽灯适用场所 荧光灯适用场所
1.点灯时间短的场所(门厅、厕所、洗脸问、浴1.点灯时间长的场所(学生课外学习、家务劳室、厨房等)动、夜间要求长时间点灯的公共走廊)2.要求红光成分多的场所(餐桌、会议室、梳妆2要求高照度场所(书桌照明、多用途居室的台等)一般照明)3.要求局部高照度场所(机器缝纫、沙发上阅读3.装饰性照明(条形壁灯、暗槽灯、窗帘台照等)明)4.需经常开关或调光的场所(卧室、娱乐室、厕4.穿衣镜照明、床头照明
所、楼梯间、床头壁灯)
5.装饰照明(如壁灯)
五、灯具的选择
居住建筑照明所运用的灯具应易于安装、维修,而且节能,常用的有以下几类。(1)嵌入式灯具。(2)吸顶式灯具。(3)轨道安装灯具。
(4)吊灯。吊灯的选择往往与灯具安装高度和灯具直径有关。(5)壁灯。
(6)台灯、落地灯。
(7)建筑结构性照明装置。它是将灯具嵌入建筑或者利用建筑结构条件的照明装置。光源通常用荧光灯。各种形式的建筑结构性照明装置说明列于表8—16。表8—16建筑结构性照明装置说明表
从檐板向下直射的光能给墙面、帷幔、壁面等,加上一层舞台色彩,可用在窗口上框较窄的窗户上,适用于低顶棚房间
窗框照明用在带有窗帘的窗户上,能提供从顶棚反射出来的向上光作为房间照明,向下光作为窗帘的重点照明。当窗框离顶棚小于250mm时,需采用封闭式窗帘框架,以消除令人不舒服的顶棚眩光
发光拱的所有光线直射到顶棚上,适用于白色的顶棚。光线柔和而均匀,但缺乏强度,最好用来补充其他照明,适合于高顶棚的房间 高墙壁托架灯提供向上和向下的光线,用于房间照明,应用于室内墙壁在建筑上的照明分布与窗帘框架照明保持平衡。安装高度取决于窗户和门的高度 低墙壁托架灯用于某部分墙壁的重点照明或对某些作业的照明,如洗涤、做饭、床上阅读等。安装高度取决于使用者视线高度。托架的长度应与附近的家具和房间的大小相适应
安装在工作区上方,直接向下方提供较高照度。可安装在厨房水池上,或沙发、钢琴、书桌等上方
用于浴室和化妆室,灯的长度取决于镜子尺寸
最适合于浴室和化妆室,既照亮人的脸部,又作房间一般照明
发光顶棚的天空光效应符合辅助场所(如厨房、浴室、洗衣间等)的需要。随着各种散射器和装饰品的采用以及对光色特性的改进,在起居室、书房也很受欢迎。最好采用调光 可造成愉快的背景,使视觉作业感到舒适。能在餐厅、起居室增添豪华感,并能起屏风作用。目前,有多种装饰材料可作散射性罩面。
第二篇:办公建筑设计规范(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Degin code for office building
JGJ 67--2006 J 556--2006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7年5月1日
规范目录列表 总 则 术 语 基地和总平面 3.1 基 地 3.2 总平面 建筑设计 4.1 一般规定 4.2 办公室用房 4.3 公共用房 4.4 服务用房 4.5 设备用房 防火设计 室内环境 6.1 一般规定 6.2 室内小气候环境 6.3 室内光环境 6.4 室内声环境 建筑设备 7.1 给水排水 7.2 暖通空调 7.3 建筑电气 7.4 建筑智能化
本规范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总 则 基地和总平面 3.1 基 地 3.2 总平面 建筑设计 4.1 一般规定 4.2 办公室用房 4.3 公共用房 4.4 服务用房 4.5 设备用房 防火设计 室内环境 6.1 一般规定 6.2 室内小气候环境 6.3 室内光环境 6.4 室内声环境 建筑设备 7.1 给水排水 7.2 暖通空调 7.3 建筑电气 7.4 建筑智能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 告
第510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67―2006,自2007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5.8、4.5.13、5.O.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89同时废止。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6年11月29日
前 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4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防火设计;6.室内环境;7.建筑设备。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2.增加和补充了室内环境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3.增加和补充了办公建筑智能化及节能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4.增加了无障碍设计要求的内容;5.参照现行防火规范增加和补充了相关内容;6.对办公建筑中部分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杭州安吉路18号。邮政编码:310006)本规范参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方子晋 徐延峰 陈政恩 庄逸苏 吴藻生 姚国梁 沈介骏 张建良 谷玲玲 1 总 则
1.0.1 为保证办公建筑的设计质量,使其符合安全、卫生、适用以及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办公建筑的设计。1.0.3 办公建筑设计应依据使用要求分类,并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表1.0.3 办公建筑分类
类别 示 例 设计使用年限 一类 特别重要的办公建筑 100年或50年 二类 重要办公建筑 50年 三类 普通办公建筑 25年或50年
耐火等级
一 级 不低于二级 不低于二级
1.0.4 办公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 语
2.0.1 办公建筑 office building 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和从事各类业务活动的建筑物。
2.0.2 公寓式办公楼 apartment-office building 由统一物业管理,根据使用要求,可由一种或数种平面单元组成。单元内设有办公、会客空间和卧室、厨房和厕所等房间的办公楼。2.0.3 酒店式办公楼 hoteL-office building 提供酒店式服务和管理的办公楼。
2.0.4 综合楼 multiple-use building 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
2.0.5 商务写字楼 business office budilding 在统一的物业管理下,以商务为主,由一种或数种单元办公平面组成的租赁办公建筑。
2.0.6 开放式办公室 open office space 灵活隔断的大空间办公空间形式。
2.0.7 半开放式办公室 semi-open office space 由开放式办公室和单间办公室组合而成的办公空间形式。
2.0.8 单元式办公室 unit-typed office space 由接待空间、办公空间、专用卫生间以及服务空间等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办公空间形式。
2.0.9 单间式办公 office space in single moclule 一个开间(亦可以几个开间)和以一个进深为尺度而隔成的独立办公空间形式。3 基地和总平面 3.1 基 地
3.1.1 办公建筑基地的选择,应符合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
3.1.2 办公建筑基地宜选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有利、市政设施完善且交通和通信方便的地段。
3.1.3 办公建筑基地与易燃易爆物品场所和产生噪声、尘烟、散发有害气体等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有关标准的规定。3.2 总平面
3.2.1 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明确、节约用地、交通组织顺畅,并应满足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指标。
3.2.2 总平面布置应进行环境和绿化设计。绿化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3.2.3 当办公建筑与其他建筑共建在同一基地内或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应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要求,分区明确,宜设置单独出入口。3.2.4 总平面应合理布置设备用房、附属设施和地下建筑的出入口。锅炉房、厨房等后勤用房的燃料、货物及垃圾等物品的运输应设有单独通道和出入口。3.2.5 基地内应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场地(库)。
3.2.6 总平面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的有关规定。4 建筑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办公建筑由办公室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和设备用房等组成。
4.1.2 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用地条件、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合理确定建筑平面,提高使用面积系数,并宜留有发展余地。4.1.3 五层及五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
4.1.4 电梯数量应满足使用要求,按办公建筑面积每5000m至少设置1台。超高层办公建筑的乘客电梯应分层分区停靠。
4.1.5 办公建筑的体形设计不宜有过多的凹凸与错落。外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有关节能的要求。4.1.6 办公建筑的窗应符合下列要求: 底层及半地下室外窗宜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高层及超高层办公建筑采用玻璃幕墙时应设有清洁设施,并必须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外窗不宜过大,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并应有良好的气密性、水密性和保温隔热性能,满足节能要求。全空调的办公建筑外窗开启面积应满足火灾排烟和自然通风要求。
4.1.7 办公建筑的门应符合下列要求: 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OOm,高度不应小于2.10m; 机要办公室、财务办公室、重要档案库、贵重仪表间和计算机中心的门应采取防盗措施,室内宜设防盗报警装置。4.1.8 办公建筑的门厅应符合下列要求: 门厅内可附设传达、收发、会客、服务、问讯、展示等功能房间(场所)。根据使用要求也可设商务中心、咖啡厅、警卫室、衣帽间、电话间等; 2 楼梯、电梯厅宜与门厅邻近,并应满足防火疏散的要求;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门厅应设门斗或其他防寒设施; 4 有中庭空间的门厅应组织好人流交通,并应满足现行国家防火规范规定的防火疏散要求。
4.1.9 办公建筑的走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宽度应满足防火疏散要求,最小净宽应符合表4.1.9的规定:
表4.1.9 走道最小净宽
走道长度 走道净宽(m)(m)单面布房 双面布房 ≤40 1.30 1.50 >40 1.50 1.80 注:高层内筒结构的回廊式走道净宽最小值同单面布房走道。高差不足两级踏步时,不应设置台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8。4.1.10 办公建筑的楼地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根据办公室使用要求,开放式办公室的楼地面宜按家具位置埋设弱电和强电插座; 大中型计算机房的楼地面宜采用架空防静电地板。
4.1.11 根据办公建筑分类,办公室的净高应满足:一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2.70m;二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2.60m;三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2.50m。
办公建筑的走道净高不应低于2.20m,贮藏间净高不应低于2.OOm。
4.1.12 办公建筑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的规定。
4.1.13 特殊重要的办公建筑主楼的正下方不宜设置地下汽车库。4.2 办公室用房
4.2.1 办公室用房宜包括普通办公室和专用办公室。专用办公室宜包括设计绘图室和研究工作室等。
4.2.2 办公室用房宜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不宜布置在地下室。办公室宜有避免西晒和眩光的措施。4.2.3 普通办公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宜设计成单间式办公室、开放式办公室或半开放式办公室;特殊需要可设计成单元式办公室、公寓式办公室或酒店式办公室; 2 开放式和半开放式办公室在布置吊顶上的通风口、照明、防火设施等时,宜为自行分隔或装修创造条件,有条件的工程宜设计成模块式吊顶; 3 使用燃气的公寓式办公楼的厨房应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电炊式厨房如无条件直接对外采光通风,应有机械通风措施,并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 酒店式办公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的相应规定; 5 带有独立卫生间的单元式办公室和公寓式办公室的卫生间宜直接对外通风采光,条件不允许时,应有机械通风措施; 机要部门办公室应相对集中,与其他部门宜适当分隔; 值班办公室可根据使用需要设置;设有夜间值班室时,宜设专用卫生间;
228 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m,单间办公室净面积不应小于1Om。4.2.4 专用办公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设计绘图室宜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办公室空间,并用灵活隔断、家具等进行分隔;研究工作室(不含实验室)宜采用单间式;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室宜靠近相关的实验室; 设计绘图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m2;研究工作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m2。4.3 公共用房
4.3.1 公共用房宜包括会议室、对外办事厅、接待室、陈列室、公用厕所、开水间等。
4.3.2 会议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根据需要可分设中、小会议室和大会议室; 中、小会议室可分散布置;小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30m2,中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60m2;
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80m2,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0.80m2; 大会议室应根据使用人数和桌椅设置情况确定使用面积,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2:1,宜有扩声、放映、多媒体、投影、灯光控制等设施,并应有隔声、吸声和外窗遮光措施;大会议室所在层数、面积和安全出口的设置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 会议室应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贮藏及服务空间。
4.3.3 对外办事大厅宜靠近出入口或单独分开设置,并与内部办公人员出入口分开。
4.3.4 接待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根据需要和使用要求设置接待室;专用接待室应靠近使用部门;行政办公建筑的群众来访接待室宜靠近基地出入口,与主体建筑分开单独设置; 2 宜设置专用茶具室、洗消室、卫生间和贮藏空间等。4.3.5 陈列室应根据需要和使用要求设置。专用陈列室应对陈列效果进行照明设计,避免阳光直射及眩光,外窗宜设遮光设施。
4.3.6 公用厕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对外的公用厕所应设供残疾人使用的专用设施; 2 距离最远工作点不应大于50m; 应设前室;公用厕所的门不宜直接开向办公用房、门厅、电梯厅等主要公共空间; 宜有天然采光、通风;条件不允许时,应有机械通风措施; 卫生洁具数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的规定。注:1 每间厕所大便器三具以上者,其中一具宜设坐式大便器; 2 设有大会议室(厅)的楼层应相应增加厕位。
4.3.7 开水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分层或分区设置; 宜直接采光通风,条件不允许时应有机械通风措施; 应设置洗涤池和地漏,并宜设洗涤、消毒茶具和倒茶渣的设施。4.4 服务用房
4.4.1 服务用房应包括一般性服务用房和技术性服务用房。一般性服务用房为档案室、资料室、图书阅览室、文秘室、汽车库、非机动车库、员工餐厅、卫生管理设施间等。技术性服务用房为电话总机房、计算机房、晒图室等。
4.4.2 档案室、资料室、图书阅览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可根据规模大小和工作需要分设若干不同用途的房间,包括库房、管理间、查阅间或阅览室等; 档案室、资料室和书库应采取防火、防潮、防尘、防蛀、防紫外线等措施;地面应用不起尘、易清洁的面层,并有机械通风措施; 3 档案和资料查阅间、图书阅览室应光线充足、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及眩光。4.4.3 文秘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文秘室,位置应靠近被服务部门; 2 应设打字、复印、电传等服务性空间。
4.4.4 汽车库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和现行行业标准《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的要求; 每辆停放面积应根据车型、建筑面积、结构形式与停车方式确定; 3 设有电梯的办公建筑,应至少有一台电梯通至地下汽车库; 汽车库内可按管理方式和停车位的数量设置相应的值班室、管理办公室、控制室、休息室、贮藏室、专用卫生间等辅助房间。4.4.5 非机动车库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净高不得低于2.00m; 2 每辆停放面积宜为1.50~1.80m2 300辆以上的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库,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出入口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 应设置推行斜坡,斜坡宽度不应小于0.30m,坡度不宜大于1:5,坡长不宜超过6m;当坡长超过6m时,应设休息平台。
4.4.6 员工餐厅可根据建筑规模、供餐方式和使用人数确定使用面积,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的有关规定。
4.4.7 卫生管理设施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每层设置垃圾收集间:
1)垃圾收集间应有不向邻室对流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措施; 2)垃圾收集间宜靠近服务电梯间;
3)宜在底层或地下层设垃圾分级集中存放处,存放处应设冲洗排污设施,并有运出垃圾的专用通道。每层宜设清洁间,内设清扫工具存放空间和洗涤池,位置应靠近厕所间。4.4.8 技术性服务用房应符合下列要求: 电话总机房、计算机房、晒图室应根据工艺要求和选用机型进行建筑平面和相应室内空间设计; 计算机网络终端、小型文字处理机、台式复印机以及碎纸机等办公自动化设施可设置在办公室内; 供设计部门使用的晒图室,宜由收发间、裁纸间、晒图机房、装订间、底图库、晒图纸库、废纸库等组成。晒图室宜布置在底层,采用氨气熏图的晒图机房应设独立的废气排出装置和处理设施。底图库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4.4.2条第2款的规定。4.5 设备用房
4.5.1 办公建筑设备用房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5.2 动力机房宜靠近负荷中心设置,电子信息机房宜设置在低层部位。4.5.3 产生噪声或振动的设备机房应采取消声、隔声和减振等措施,并不宜毗邻办公用房和会议室,也不宜布置在办公用房和会议室的正上方。4.5.4 设备用房应留有能满足最大设备安装、检修的进出口。
4.5.5 设备用房、设备层的层高和垂直运输交通应满足设备安装与维修的要求。4.5.6 有排水、冲洗要求的设备用房和设有给排水、热力、空调管道的设备层以及超高层办公建筑的敞开式避难层,应有地面泄水措施。4.5.7 雨水、燃气、给排水管道等非电气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间、弱电设备用房等有严格防水要求的电气设备间。
4.5.8 办公建筑中的变配电所应避免与有酸、碱、粉尘、蒸汽、积水、噪声严重的场所毗邻,并不应直接设在有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也不应直接设在厕所、浴室等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
4,5.9 高层办公建筑每层应设强电间,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m2,强电间应与电缆竖井毗邻或合一设置。
4.5.10 高层办公建筑每层应设弱电交接间,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m2。弱电交接间应与弱电井毗邻或合一设置。
4.5.11 弱电设备用房应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及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应远离强振源,并应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
4.5.12 弱电设备用房应防火、防水、防潮、防尘、防电磁干扰。其中计算机网络中心、电话总机房地面应有防静电措施。
4.5.13 办公建筑中的锅炉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废气、废水、废渣和有害气体及噪声对环境的影响。5 防火设计
5.0.1 办公建筑的防火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等有关规定。5.0.2 办公建筑的开放式、半开放式办公室,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0m。
5.0.3 综合楼内的办公部分的疏散出入口不应与同一楼内对外的商场、营业厅、娱乐、餐饮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出入口共用。
5.0.4 超高层办公建筑的避难层(区)、屋顶直升机停机坪等设置应执行国家和专业部门的有关规定。
5.0.5 机要室、档案室和重要库房等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2h,楼板不应小于1.5h,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6 室内环境 6.1 一般规定
6.1.1 办公建筑除应满足本规范采光、通风、保温、隔热、隔声和污染物控制等室内环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1.2 办公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应执行节约能源的国策。6.2 室内小气候环境
6.2.1 办公建筑可按需采用不同类别的室内空调环境设计标准。其主要指标应符合本规范第7.2.2条的规定。
6.2.2 室内空气质量各项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要求。
6.2.3 办公室应有与室外空气直接对流的窗户、洞口,当有困难时,应设置机械通风设施。
6.2.4 采用自然通风的办公室,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地板面积的1/20。
6.2.5 设有全空调的办公建筑宜设吸烟室,吸烟室应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施。6.2.6 办公建筑室内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所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
6.3 室内光环境
6.3.1 办公室、会议室宜有天然采光,采光系数的标准值应符合表6.3.1的规定。6.3.2 采光标准可采用窗地面积比进行估算,其比值应符合表6.3.2的规定。表6.3.1 办公建筑的采光系数最低值 采光 等级 Ⅱ
侧面采光
采光系数最低值 室内天然光临界
Cmin(%)照度(1x)150 1 0.5
50 25 房间类别
设计室、绘图室 办公室、视屏工作室、Ⅲ
会议室
Ⅳ 复印室、档案室 Ⅴ 走道、楼梯间、卫生间
表6.3.2 窗地面积比 采光等级 房间类别
Ⅱ 设计室、绘图室 Ⅲ 办公室、视屏工作室、会议室 Ⅳ 复印室、档案室
侧面采光
1/3.5 1/5 1/7 Ⅴ 走道、楼梯间、卫生间 1/12 注:1 计算条件:1)Ⅲ类光气候区;2)普通玻璃单层铝窗;3)其他条件下的窗地面积比应乘以相应的系数; 侧窗采光口离地面高度在O.80m以下部分不计人有效采光面积; 侧窗采光口上部有宽度超过1m以上的外廊、阳台等外部遮挡物时,其有效采光面积可按采光口面积的70%计算。
6.3.3 办公室应进行合理的日照控制和利用,避免直射阳光引起的眩光。6.3.4 办公室照明应满足办公人员视觉生理要求,满足工作的照度需要。照度标准值应符合本规范第7.3.4条的规定。
6.3.5 办公室应有良好的照明质量,其照明的均匀度、眩光程度等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规定。6.4 室内声环境
6.4.1办公建筑主要房间室内允许噪声级应符合表&4.1的规定。
表6.4.1 室内允许噪声级
允许噪声级(A声级・dB)一类办公建筑 二类办公建筑 三类办公建筑
办公室 ≤45 ≤50 ≤55 设计制图室 ≤45 ≤50 ≤50 会议室 ≤40 ≤45 ≤50 多功能厅 ≤45 ≤50 ≤50 房间类别
6.4.2 办公建筑围护结构的空气声隔声标准(计权隔声量dB)应符合表6.4.2的规定。
表6.4.2 空气声隔声标准
计权隔声量(dB)围护结构部位
一类办公建筑 二类办公建筑 三类办公建筑
办公用房隔墙 ≥45 ≥40 ≥35
6.4.3 对噪声控制要求较高的办公建筑应对附着于墙体和楼板的传声源部件采取防止结构声传播的措施。7 建筑设备 7.1 给水排水
7.1.1 办公建筑的生活用水水质及防污染措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有关规定。7.1.2 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可按表7.1.2确定。
表7.1.2 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 序号 办公方式 单 位 1
最高日生活用 使用时数 小时变化系数
水定额(L)(h)Ks
8~10
1.5~1.2 坐班制办每人每班 30~50 公 公寓式办2 每人每日 130~300 公 酒店式办3 每人每日 250~400 公
10~24 2.5~1.8 24
2.0 7.1.3 卫生器具进水管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35MPa。卫生器具和配件应采用节水性能良好的产品。
7.1.4 办公建筑如需设置热水系统,可根据办公性质选择系统运行方式。坐班制办公宜采用局部热水供应,酒店式办公宜采用集中热水供应。
7.1.5 办公建筑的饮用水供应设施(包括开水和饮用净水),应根据办公性质和办公人员的生活习惯设置。当采用管道直饮水系统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 110的规定。
7.1.6 饮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可按表7.1.6确定。
表7.1.6 饮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 序号 办公方式 单 位 1
最高日生活用 使用时数
水定额(L)(h)
1~2 5~7 3~5
8~10 10~24 24
小时变化
系数Ks 1.5 1.5~1.2 1.2 坐班制办每人每班
公 公寓式办2 每人每日
公 酒店式办3 每人每日
公
7.1.7 水泵应采用低噪声产品。高层办公建筑的给水加压系统应有防水锤措施。7.1.8 档案室、重要资料室、计算机网络中心和晒图室等服务用房如有给排水管道穿越,应采取严防漏水和结露的措施。
7.1.9 办公建筑中水系统的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执行。7.2 暖通空调
7.2.1 根据办公建筑的分类、规模及使用要求,宜设置集中采暖、集中空调或分散式空调,并应根据当地的能源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合理的供冷、供热方式。
7.2.2 根据办公建筑分类,其室内主要空调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类标准应符合下列条件:
1)室内温度:夏季应为24℃,冬季应为20℃;
室内相对湿度:夏季应小于或等于55%,冬季应大于或等于45%; 2)新风量每人每小时不应低于30m3; 3)室内风速应小于或等于0.20m/s;
4)室内空气中含尘量应小于或等于0.15mg/m3。二类标准应符合下列条件:
1)室内温度:夏季应为26℃,冬季应为18℃;
室内相对湿度:夏季应小于或等于60%,冬季应大于或等于30%; 2)新风量每人每小时不应低于30m3; 3)室内风速应小于或等于0.25m/s;
4)室内空气含尘量应小于或等于0.15mg/m3。三类标准应符合下列条件:
1)室内温度:夏季应为27℃,冬季应为18℃;
室内相对湿度:夏季应小于或等于65%,冬季不控制;
32)新风量每人每小时不应低于30m; 3)室内风速应小于或等于0.30m/s;
4)室内空气含尘量应小于或等于0.15mg/m3。7.2.3 采暖、空调系统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集中采暖、空调的办公建筑,应根据用途、特点及使用时间等划分系统; 2 进深较大的区域,宜划分为内区和外区,不同的朝向宜划为独立区域; 全年使用空调的特殊房间,如计算机房、电话机房、控制中心等,应设独立的空调系统。
7.2.4 采暖、空调系统宜设置温度、湿度自控装置,对于独立计费的办公室应装分户计量装置。
7.2.5 办公建筑宜设集中或分散的排风系统,办公室的排风量不应大于新风量的90%,卫生间、吸烟室应保持负压。
7.2.6 办公建筑不宜采用直接电热式采暖供热设备。7.3 建筑电气
7.3.1 办公建筑负荷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类办公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50m的高层办公建筑的重要设备及部位按一级负荷供电; 二类办公建筑和高度不超过50m的高层办公建筑以及部、省级行政办公建筑的重要设备和部位按二级负荷供电; 三类办公建筑和除一、二级负荷以外的用电设备及部位均按三级负荷供电。7.3.2 办公建筑的电源进线处应设置明显切断装置和计费装置。用电量较大时应设置变配电所。
7.3.3 办公建筑电气管线应暗敷,管材及线槽应采用非燃烧材料。
7.3.4 办公建筑的照度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规定,并符合表7.3.4办公建筑照明标准值。表7.3.4 办公建筑照明标准值
参考平面及其高
照度标准值(1x)
度
普通办公室 0.75m水平面 300 高档办公室 0.75m水平面 500 会议室 0.75m水平面 300 接待室、前台 0.75m水平面 300 营业厅 0.75m水平面 300 设计室 实际工作面 500 文件整理、复印、发行室 0.75m水平面 300 资料、档案室 0.75m水平面 200 房间或场所
7.3.5 办公建筑的照明应采用高效、节能的荧光灯及节能型光源,灯具应选用无眩光的灯具。
7.3.6 办公建筑配电回路应将照明回路和插座回路分开,插座回路应有防漏电保护措施。
7.3.7 办公建筑的防雷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二类防雷建筑物: 1)一类办公建筑;
2)预计雷击次数大于O.3次/a的二类办公建筑。三类防雷建筑物:
1)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0.06次/a的二类办公建筑; 2)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三类办公建筑。
7.3.8 办公建筑应有总等电位联结。接地装置采用联合接地体时,接地电阻值应按设备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7.3.9 公寓式办公楼和酒店式办公楼内的卫生间应设局部等电位联结。7.3.10 办公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火灾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标志、消防用电设备等电源与回路和消防控制室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7.4 建筑智能化
7.4.1 办公建筑智能化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的规定。
7.4.2 办公建筑应设有信息通信网络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功能。
7.4.3 信息通信网络系统的布线应采用综合布线系统,满足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传输要求。
7.4.4 一类办公建筑及高层办公建筑宜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及安全防范系统。7.4.5 办公建筑内的大、中型会议室宜设扩声、投影等音响、声光系统。根据需要宜设同声传译及电视电话会议的功能。
7.4.6 有汽车库的办公建筑宜设置汽车库管理系统。
7.4.7 办公建筑内弱电机房的设备供电电源采用UPS集中供电方式时,应有电源隔离和过电压保护措施。
7.4.8 具有电子信息系统的办公建筑防雷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执行。本规范用词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 67--2006
条文说明
前 言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经建设部2006年11月29日以510号公告批准,业已发布。
本规范第一版的主编单位是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办公建筑设计规范》修订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杭州安吉路18号。邮政编码:310006)1 总 则
1.0.1 本规范是在《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89(以下简称原规范)的基础上修订的,为保证办公建筑符合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阐明本规范的修订目的,作本条规定。
原规范自1990年实施以来,对于指导我国办公建筑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质量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原规范一些条文已不适应当前提高办公建筑设计质量的要求。国家已制定了新的办公用房建筑标准,与此相适应,原规范也应修改不适应的条文,补充各专业新的内容。同时为了加强立法,使本规范具有强制性法规的性质,增加了执行规范的保证措施,使其成为综合性的设计法规,规定了设计中基本的低限要求,实施后必将进一步保证办公建筑的设计质量。1.0.2 为了明确本规范的适用范围特作本条规定。办公建筑因使用性质、单元平面组合、使用对象和管理模式等不同而有很多类型。改革开放以来,办公建筑不再是单一办理行政事务的行政性办公建筑,近年来,供商业(包括外贸)、金融、保险等各类公司、企业、经济集团从事商务活动的办公建筑层出不穷。其形式和管理模式也多种多样,但一个规范很难涵盖,经与有关主管部门商讨,并在调研中大多数设计单位认为,适用范围应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的办公建筑。公寓式办公楼、酒店式办公楼除参照本规范执行外,还需执行住宅设计规范和旅馆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条文。
1.0.3 目前国内部分国家行业标准,对本行业的建筑类型的分级、分类都作了相应的规定。为规范办公建筑的设计,特设本条文。
办公建筑的分类主要依据使用功能的重要性而定。本条文对办公建筑的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及耐火等级作了相应的规定。
对条文中所指“特别重要的办公建筑”,可以理解为:国家级行政办公建筑,部省级行政办公建筑,重要的金融、电力调度、广播电视、通信枢纽等办公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该结构体系的最大适用高度的超高层办公建筑。3 基地和总平面 3.1 基 地
3.1.1 办公建筑基地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城市规划和公共建筑布局的要求,因为已经批准实施的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规划内容中已对城市交通、市政、环境和城市发展等重大因素作了周密的分析和考虑,尤其是当前有一些主要办公建筑大都体量较大,装饰标准较高,对城市面貌有一定影响,故其基地的选择应服从总体规划要求,由城市规划部门统一考虑基地问题。
3.1.2 办公建筑基地不仅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而且还要求交通方便,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较好,有利于办公人员上下班和对外联系。随着人们对地震、水患等各种自然灾害的深入认识,办公建筑基地应综合各种因素,周密考虑,选择自然条件较为有利的地段。
3.1.3 环境污染已成为目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国家对此十分重视,已颁布了多项法规。办公建筑是人流集中,各类重要档案资料较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单位,不允许发生爆炸或受到有害气体、粉尘的污染。因此,基地的选择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和易爆易燃场所,按照有关法规,满足防护距离的要求。3.2 总平面
3.2.1 功能分区合理,是总平面布置的一项基本原则。通过合理布局,使办公建筑与相邻的其他建筑有必要的间距,并具有良好的朝向和日照。近几年来办公建筑机动车辆有较大增加。因此,安排好各种出入口和场地内部的交通组织也是总平面布置的主要内容之一,做到人、车分流,交通流畅,道路布置便于人员进出。3.2.2 提高环境质量,重视绿化已成为当前办公建筑设计一项重要工作,绿化环境已不是可有可无的事。应该根据基地情况、办公建筑性质和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做好绿化设计,其绿地覆盖率应符合当地有关规定。绿化布局和树种选择应有利于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和阻隔噪声,创造安静、卫生的良好环境。
本条还增加绿化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防止植物根系影响建筑物安全和构筑物妨碍树木花草生长。本条与原规范2.2.1条内容基本一致。
3.2.3 本条与原规范2.2.2条基本相同。办公建筑与其他建筑合建在同一块基地内,为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功能、交通畅顺和环境的要求,必须有合理的布局,自成一区,并宜有单独出入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除一般的行政性办公建筑外,商务写字楼的趋势使高层办公建筑向多功能、综合性发展。高层办公建筑一般设有裙房,在裙房内设置商场、餐饮、文化娱乐和金融、旅游、电信等各类营业厅。还有如公寓式办公楼和酒店式办公楼,它们有可能与公寓和酒店合建在同一幢楼内的某些层面或区域中。以上这些办公建筑内容多,功能杂,消防疏散和设备机房都需在同一幢楼内解决。为合理安排它们之间的关系,避免互相干扰,有利于安全疏散,方便办公人员上下班,本条主要规定办公楼与其他功能用房合建时,总平面布置中办公用房应与裙房商场、餐饮、文化娱乐和各类营业厅等分别设置独自出入口。与公寓、酒店等同在一幢楼内的办公区域,其办公人员要求独立设置出入口可能有困难,因此条文中作宜独立设置的规定。
3.2.4 调查中,发现许多单位在总平面布置中没有安排好厨房、锅炉房、变配电间等附属设施的位置,造成交通流线混乱,尤其是一些改建、扩建的办公建筑,防火、卫生防护要求得不到满足,故特列出本条予以强调。
3.2.5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机动车数量迅猛增加,停车难的问题甚为突出,尤其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停车场地问题亟待解决。无论何种办公建筑,在基地中必须考虑汽车停放场地(库),并按当地的实际情况酌情考虑非机动车的停放场地(库)。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昆明等城市,有关部门已明确规定,凡建设大中型建筑时都必须配建停车场(库),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实施、同时交付使用。关于停车数量和位置的要求,因每一城市和地区情况不同,条文中要求设计时应根据该城市或地区已有的地方法规或统一规划执行。停车场地(库)最好将内部使用和外部使用的场所分开设置。有条件时汽车停车可充分利用社会停车设施。一些用地紧张的大中城市,为节约用地,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3.2.6 新增条文。为满足老年人、伤残人的特殊使用要求,方便他们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和进行业务联系,并体现社会文明和社会对伤残人的关心,故总平面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必须执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4 建筑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办公建筑的使用性质、管理模式、建设规摸和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形式的办公建筑层出不穷。以前主要是行政办公建筑,而现在有商务写字楼、公寓式办公楼、酒店式办公楼和综合楼等不同形式的办公建筑,因此办公建筑所组成的各类用房也有所不同,一般由办公室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和设备用房等组成。
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计投资[1999]2250号文件(以下简称“国家计委文件”)中规定:“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包括:办公室用房、公共服务用房、设备用房和附属用房”。目前新型的办公建筑中服务用房增加很多新内容,故本规范将“国家计委文件”中的公共服务用房分为两类:公共用房和服务用房。而“国家计委文件”中附属用房主要包括食堂、汽车库等,是指在主体建筑之外的独立建筑,但目前国内很多写字楼、办公楼都将食堂(餐厅)、汽车库结合到主楼中统一设计,因此本规范将它们归人服务用房中比较合适。
4.1.2 办公建筑(尤其是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建筑平面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还要有很好的经济性。因此,除选择好开间和进深外,还应提高平面的使用面积系数(K值)。“国家计委文件”中规定:“办公用房建筑总使用面积系数,多层建筑不应低于60%,高层建筑不应低于57%”。
4.1.3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为了提高办公工作效率和体现对人的关怀,原规范规定:“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已不能适应当前办公建筑现代化发展要求,故改为“五层及五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国家计委文件”中也规定“新建的五层及五层以上的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建筑应设置电梯”。
4.1.4 调查中,发现各地很多办公建筑的电梯数量严重不足,造成上、下班时间拥挤不堪,并影响办公工作效率。故对电梯的数量作了规定,根据2003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中对电梯数量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文见表1:
表1 电梯数量、主要技术参数表
标准
数 量
建筑类别 办
按建筑面积
额定 载重量
经济级 常用级 舒适级 豪华级(kg)6000 5000 4000 <4000 630 m2/台 m2/台 m2/台 m2/台 800 额定 速度(m/s)0.63 1.00
3000 2500 2000 <2000 1000 222
2m/台 m/台 m/台 m/台 1250 350 300 250 <250 1600 按人数
人/台 人/台 人/台 人/台
注:本表的电梯台数不包括消防和服务电梯。公 按办公有效 使用面积 1.60 2.50 表1中,建筑标准分为四级,我国经济发展很快,对办公建筑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常用级”作为最低限是合适的,故本条规定电梯数量一般应按办公建筑面积每5000m2设一台,此处“办公建筑面积”是指电梯所服务的总建筑面积,不包括裙房中商场、营业厅等面积。如果消防电梯或服务电梯是独立设置,那么该电梯无法与其他电梯共同发挥作用,故不能计算在电梯数量内,反之,可以计算在内。电梯载重量建议选择1000kg和大于1OOOkg,因办公建筑上下班人流较为集中,大容量电梯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电梯速度建议采用1.60m/s以上,大型高层或超高层办公建筑应采用中速或高速电梯。
4.1.6 第1款至第3款对原条文作了补充,增加了窗节能方面的要求。条文中提出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30%的数值,主要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第4.2.8条提出的。
4.1.7 第2款:增加计算机中心机房门的防盗要求。因为计算机中心机房是整个办公建筑的核心部分,尤其是银行、证券公司、税务、海关等的计算机房更是要害部门。同时计算机中心机房的门还应考虑防火要求。
4.1.8 第1款:从目前和未来发展来看,大型写字楼、商务办公楼和公寓式、酒店式办公楼对门厅要求更高,在空间上有的设置了中庭,并增加了很多商务活动功能,如商业洽谈、电话、传真、邮政、银行、预订机票等,因此在本条中增加“商务中心、咖啡厅”等相关内容。
第4款:增加门厅的中庭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
4.1.9 第1款:增加“走道宽度应满足防火疏散要求”。
表4.1.9中双面布房走道净宽(走道长度≤40m)改为1.50m(原条文为1.40m)。4.1.10 当前办公建筑中大量出现“开放式办公室”和“低隔断写字间”,各种弱电和强电插座无法埋设在办公桌附近,必须考虑在地面内埋设管线和插座,通常采用网络地板综合布线。
大中型的计算机房大量的管线应在地下铺设,地面做成架空层有利于管线安装,并利用架空层作为空调风管,这样能更好地满足大型计算机房设备使用要求。4.1.11 办公建筑的室内净高是指有中央空调的条件下,吊顶底的净高要求。若无空调时,净高应相应加大。原规范中规定走道净高不应低于2.10m,现在看来不能满足办公建筑的需要,本条改为2.20m。4.1.13 考虑到安全因素,特增加本条文。4.2 办公室用房
4.2.2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日照均有差异,因此本条对朝向的问题不作一概而论,只要求根据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和能源、经济、卫生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办公室宜有良好的朝向和自然通风。
地下室比较潮湿(尤其在南方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自然通风不好,采光条件差,长期使用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本条规定除少量的物业管理人员办公室外,办公室不宜布置在地下室。但对有较好的机械通风措施和人工采光的特殊建筑,本条不作严格规定。
半地下室有对外开放窗户井,但也应采取必要的采光、通风防潮措施后才能布置办公用房。
4.2.3 第1款:据对行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金融贸易、商业性开发以及小型公司的办公空间调查,将普通办公室按其办公空间形式归纳成单间式办公、开放式办公、半开放式办公、单元式办公、公寓式办公和酒店式办公六种形式。第2款:商业开发性质的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办公室,由于业主的性质与规模的不同,对面积的要求和平面的布置有很大的差别。为适应业主对平面灵活性的要求,减少二次装修中不必要的浪费,建议在吊顶布置上,将空调风口、灯具、火灾自动报警及自动灭火喷水等按其各自规范要求容纳在一个模块中,业主可根据自己的平面布局及面积要求,按模块划分不同的空间,以满足各自的要求。
第3款:由于公寓式办公室具备了居住建筑的部分特征,因此在厨房、卫生间的设置上作了相应规定。
第5款:单元式办公室一般空间较小,通风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在卫生间的设置上作了相应规定。
第8款:每人最小使用面积定额及单间办公室净面积要求的说明见本章附件。4.2.4 第1款:设计部门办公室往往以专业组或工程设计组为单位配置,小组内信息沟通较多,有的设计部门以室(所)为办公单位,小组为其构成单元,小组间的联系也较频繁。因此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办公室比较适合设计绘图室的使用要求。研究部门对办公室的要求有其特殊性,为便于思考,希望人少、安静,因此单间式办公室比较适合(实验室有较大房间,但实验室不属本规范的内容)。第2款:提出设计绘图室和研究工作室每人最小使用面积指标的说明见本章附件。
4.3 公共用房
4.3.2 第2款:会议室每人最小使用面积指标的说明见本章附件。第3款:大会议室情况比较复杂,不提面积指标。对有某些其他使用要求的会议室(电话、电视会议、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和高级大会议室),条文中提出隔声、吸声、遮光、平面长宽比等设计要求,主要为了保证听觉和视觉的需要。
第4款:大会议室常常有多功能用途,因此应设临时放置桌椅、茶具等的贮藏和服务性空间。
4.3.3近年来,政府部门为方便群众,将对外服务的部门集中在一个对外办事大厅中,这是提高办公效率的一种趋势,因此增加此条款。
对外办事大厅可设在办公建筑内,也可作为独立建筑存在。其出入口宜与内部办公人员出入口分设。规模较大的对外办事大厅,可为对外办事大厅设置配套性功能用房。
4.3.4 接待室由各部门根据使用需要而定。有些出租写字楼集中设几间接待室或间隔几层设一间接待室,供各租赁单位随时使用。另外接待室的面积大小和装修标准根据接待对象和规格而定,一些高级接待室往往附有专用卫生间等。4.3.6 第3款:公用厕所应设前室,除设置洗手盆供盥洗外,还能使厕所不致直接暴露在外,阻挡视线和臭气外溢。有些男女厕所在入口处有一缓冲间(与走道等有一个过渡小间),在此情况下也可以不设前室而把洗手盆与厕所合设一间。第5款:根据一些单位反映,年龄大的职工上厕所使用蹲坑较为困难,所以提出三只大便器以上者,其中一只宜设坐式大便器(或按适当比例配备)。如有些地区不习惯使用坐式大便器也可不设。4.4 服务用房
4.4.1 本条文主要是提示办公建筑应根据需要可设置的一些服务用房。4.4.2 档案室、资料室、图书阅览室等,其要求可塑性很大,应视规模与标准而变。存放人事、统计部门和重要机关的重要档案与资料的库房以及书刊多、面积大、要求高的科研单位图书阅览室,应分别按档案馆和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设计。
4.4.4 第3款:由于机动车辆逐渐增多,为方便驾乘人员顺利到达办公室,因此增加此条款。
4.4.5 参照及引用我国和日本建筑设计资料集,以及2003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中停车场部分有关自行车设计数据。4.4.6 新增条文。由于现代办公的性质、节奏和工作时间的变化,一些办公楼内都设置了为员工服务的餐厅,特增加本条文。
4.4.7 由于垃圾管道容易滋生蝇虫,给办公建筑空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取消了原规范中有关垃圾管道的条款。4.4.8 第1款:电话总机房、计算机房、晒图室是专用设备用房,其产品更新换代快,应按所选机型、工艺要求和专项(专业)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本规范不作详细叙述。
第3款:无氨晒图机的要求与本条不一致,应根据设备要求具体设计。4.5 设备用房
4.5.10近年来办公建筑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弱电设计内容越来越多,为了便于集中、安全地进行管理,高层办公建筑每层应设弱电交接间,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12.3.2条的规定“交接间的面积不应小于5m2,如覆盖的信息插座超过200个时,应适当增加面积”。4.5.11、4.5.12 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信息安全和计算机的使用寿命等,弱电机房位置应远离产生粉尘、有害气体、强振源等场所,避开强电磁场干扰。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时,应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附件:面积计算
本规范第4.2.3条第8款、第4.2.4条第2款和第4.3.2条第2款提出的每人最小使用面积指标的主要依据如下:
参照有关标准、规范和手册,每人平均使用面积(常用面积定额)指标见表2(单位:m2/人):
表2 每人平均使用面积(常用面积定额)指标
办公室面积 会议室面积(m2)资料来源
2(m)有会议桌 无会议桌
原建工部1956年 3.50
建筑设计规范(一般工作人员)建筑设计资料集第四册3.50
1.80 0.80(1994年6月第二版)(一般办公室)日本建筑设计 3.50~3.70
资料集成(4)(小型事务所)
2.0~3.0 日本建筑设计(10~14人)1.0~2.0
资料集成(2)1.50~2.50(500人以上)
(100人左右)党政机关办公 不超过6.0
用房建设标准[注](处、科级以下)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计投资(1999)2250号文。
最小使用面积计算:
每人最小使用面积按“基本面积+辅助面积”两部分组成。基本面积为办公(会议)桌椅[a)及相距间隔所占面积[b];辅助面积为办公桌行距之间的走道面积[c]和辅助家具[d]以及必要的活动空间所需面积的分摊数[e](如其他交通、公用家具和开门位置所占的面积)。办公:
1)基本面积:
[a])常用三屉办公桌:1.20×0.65(长×宽,单位m。下同)=0.78m2; [b]相距间隔按建筑设计资料集规定(下同)1.20×0.80=0.96m2。2)辅助面积:
[c]中间走道一半计(0.65+0.80)×1.2/2=0.87m2; [d]常用橱1.20×0.5=0.60m2; [e]按0.80m2计;
2合计:4.O1m。设计绘图室:
1)基本面积(标准单元绘图桌面积):
21.95×1.95=3.80m。
2)辅助面积:
[c]中间走道一半计1.95×1.20/2=1.17m2; [e]按1.Om2计; 合计:5.97m2。研究工作室:
以办公室3.50m2为基数另加常用橱一只0.50m2和增加必要活动空间所需面积220.50m,合计4.50m。会议室:
无会议桌的最小使用面积参照下列专项规范:
1)《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58--88观众厅每座最小使用面积0.80m2; 2)《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38―99报告厅每座最小使用面积0.80m2; 3)《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CJ 62(征求意见稿)会议室面积应按0.70m2/座计。有会议桌的最小使用面积计算比较困难,以建筑设计资料集平面分析的下限数21.80m为指标。
综上各项分析,以最小使用面积计算为基础,结合以常用开间和进深尺寸进行平面分析的数据,适当参考每人平面使用面积指标而得出办公室、设计绘图室、研
22究工作室和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指标为:办公室4m,设计绘图室6m;研究工作室5m2;中、小会议室内有会议桌为1.80m2;无会议桌为0.80m2。原规范第3.2.3条第5款规定单间办公室净面积不宜小于10m2。调查表明,目前
22单间办公室净面积大多为15~20m,个别为14.40m(3.60m×4m)和15.12m2(3.60m×4.20m),如果单间净面积小于1Om2,既不经济,也不适用。5 防火设计
5.0.2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据调查,各地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中,大量出现开放式、半开放式办公室,这类房间面积大、人员集中、疏散距离远,且易燃的家具、低隔断很多,火灾危险性较大。因此,参照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的要求,对距离进行规定。
该条中“安全出口”是指房间开向疏散走道的出口。大空间办公室内套小房间时,小房间的门不能算安全出口。因此,距离应从小房间的最远点进行计算。5.0.3 在综合楼内,除办公部分之外常带有对外营业的商场、餐厅、营业厅、舞厅和其他娱乐设施,这些地方往往人员较密集,如果它们的疏散楼梯和疏散出入口与办公部分共用,在紧急情况下就会造成拥挤、堵塞,若是为商场营业专用的办公室则不受此规定限制。6 室内环境 6.1 一般规定
6.1.2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办公建筑如何为办公人员提供高效率、舒适、安全、卫生的室内环境,如何提高办公建筑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租b理环境的质量已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近年来,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规范和标准对办公建筑的室内环境提出了新的标准。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且能源比较紧张的发展中国家,办公建筑在满足室内舒适度的同时,应注重节约能源。6.2 室内小气候环境
6.2.3 由于人类活动和建筑装饰材料所产生的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氨、氡、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人颗粒物、总挥发性有机物、细菌、苯等污染物导致人们患上各种疾病,引起传染病传播。这些疾病的普遍性和危害性尤其是2003年SARS疫病的发生引起了全世界对空气环境卫生前所未有的关注,建筑通风成了一条重要的设计原则。建筑通风主要指通过开设窗口、洞口,或通过机械方式通风换气,保证办公建筑各类用房均能达到规定的空气质量。
6.2.4 办公用房作为人们频繁活动的工作空间,宜采用直接自然通风,其通风面积的最低值参照美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建筑法规的规定和国内专家的意见,普通可开启窗的通风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20。6.3 室内光环境 6.3.1、6.3.2 办公用房宜考虑天然采光。采光系数标准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执行。采光系数需进行计算,表6.3.2是为了方便建筑方案设计时对天然采光进行估算用。
6.3.3 日照控制是指按不同的地域、季节和办公楼的朝向,对直射阳光进行合理遮挡。其主要方式有室外设置遮阳板、窗玻璃采用各种形式的反射、节能玻璃、窗内安装遮阳百叶及采用将可见光引进建筑物内等。
6.3.4 本规范制定的办公建筑的照度标准比原规范有所提高。因为现代办公建筑―般进深较大,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依靠人工照明来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而且室内照度标准随着时代和经济状况发展而提高,如美国的标准照度大约是日本的2倍,而我国的照度标准特别是公用场所的照度标准低于日本。表3为日本办公楼室内照度标准。
表3(日本JIS照度标准)办公楼 照度(1x)
场 所--
工 作
--
・设计・制图 ・打字办公室、营业室、设计室、制图室、门口大厅(白天)
计算 ・键控穿孔
--办公室、干部办公室、会计室、印80室、电话转接室、电子计算机 集会室、接待室、控制室、诊察室 室
・电子、机械室等配电盘
等候室、食堂
・接待室
整理室、娱乐室
学习室、门卫
书库、保险室、电房、讲室
厅,机械室、电梯、闲杂工
门口大厅(夜
作室
晚)
电梯大厅
--洗衣间、开水房、浴室、走廊、台阶、洗漱间、厕所
饮茶室、休息室、值班室、更衣室、仓库,门口(车库)
室内特殊的台阶
注:1 主要工作面(没有特别指定时为地板上0.85m)。走廊、室外等是指地板或地面。照度值为维持照度。上表选自日本《建筑设计资料集成》/日本建筑学会编;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4 室内声环境
办公室内工作条件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噪声干扰的影响,所以控制室内噪声是办公室室内环境设计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的《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88尚未对办公建筑作出专门规定,仅在旅馆建筑中有所提及。本规范在调研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推荐值并结合我国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对办公建筑的声环境提出了相关规定条文。
6.4.1 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本规范制定了办公建筑主要房间室内允许噪声等级(表6.4.1),此标准低于日本标准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推荐值,略高于我国旅馆建筑中的办公用房的现行标准。我国《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88在旅馆建筑中有如下规定(见表4):
表4 室内允许噪声级
允许噪声级(dB)房间名称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客 房 ≤35 ≤40 ≤45 ≤55 会议室 ≤40 ≤45 ≤50 多用途大厅 ≤40 ≤45 ≤50--办公室 ≤45 ≤50 ≤55 餐厅、宴会厅 ≤50 ≤55 ≤60--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声学研究室的推荐值见表5:
表5 我国办公室、会议室允许噪声推荐值
允 许 噪 声
房间类别
评价曲线NC--NR--单值(A声级dB)办公室 35 40 办公 设计室、制图室 40 45 会议厅 25 30 会议室 30 35 会议
多功能厅 35 40
日本建筑学会编制的日本室内噪声的适用等级见表6:
表6 日本室内噪声适用等级
噪声水准(dBA)噪声等级
建筑物 房间用途
1级 2级 3级 1级 2级 3级
集中
居室 35 40 45 N-35 N-40 N-45 住宅 宾馆 客房 35 40 45 N-35 N-40 N-45 办公 高官办公室 40 45 50 N-40 N-45 N-50 会议室、接待地点 35 40 45 N-35 N-40 N-45 室 学校 普通教室 35 40 医院 病房(个人)35 40 音乐厅、演奏厅、30 歌剧厅
剧场、多用大厅 30 35 录音室 20 25 注:选自日本《建筑设计资料集成》
N-35 N-40 N-45 45 N-35 N-40 N-45------
N-25 N-30 N-30 N-35 N-20 N-25
------6.4.2 本规范制定的办公建筑围护结构的空气声隔声标准略低于我国的住宅标准,与日本办公建筑标准相仿(见表
7、表8):
表7 关于室内平均声压水准差的适用等级(日本)
适用等级
建筑物 房间用途 部 位
特级 1级 2级 3级
集中住居 室 分户墙、楼板 D-55 D-50 13-45 D-40 宅
客房分隔墙、楼宾 馆 客 房 D-55 D-50 D-45 D-40
板
业务上要求办公
隐 蔽一点的房间隔墙 13-50 D-45 D-40 D-35 地点
房间
学 校 普通教室 室内隔墙 1)-45 D-40 D-35 D-30 医 院 病房(个人)室内隔墙 D-50 D-45 D-40 D-35 注:选自日本《建筑设计资料集成》。
表8 我国民用建筑空气声隔声标准
计权隔声量(dB)建筑类别 围护结构部位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住宅 分户墙及楼板
≥50 ≥45 ≥40
客房与客房间隔墙 ≥50 ≥45 ≥40 ≥40
客房与走廊间隔墙
≥40 ≥40 ≥35 ≥30
旅馆(包含门)客房外墙(包含窗)≥40 ≥35 ≥25 ≥20 注:摘自GBJ 118―8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7 建筑设备 7.1 给水排水
7.1.1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中关于生活用水水质及防污染措施的要求已较详尽,为避免赘述或遗漏,本次修订删除原条文在这方面的阐述。7.1.2 随着社会发展,办公建筑的类型不断增加,用水方式一般可以归纳为坐班制办公、公寓式办公和酒店式办公。公寓式办公用水量参照住宅,但使用时间可以少一些;酒店式办公用水量与酒店相近。
7.1.3 本条文修订着重考虑办公建筑的节水要求。据了解,舒适水压宜控制在0.20~0.30MPa的范围内,但分区太多对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不利,所以系统净水压设计仍参照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中3.3章节的条文执行。
7.1.4 新增条文。由于坐班制办公用水时间短的特点,采用局部加热有利于节能和计量。酒店式办公用水有一定持续性,采用集中热水系统可节约一次性投资。公寓式办公采用局部或集中热水系统均可。
7.1.5 饮用水供应是较重要的课题。传统的开水炉已不适应现代办公建筑的多元化需要,设置中央管道直饮水(饮用净水)系统的建筑日益增多,但根据办公人员特别是坐班制办公人员的用水有间歇性大的特点,系统的卫生和防污染要求很高。本条文对管道直饮水系统终端的保鲜和抑菌提出特别要求。由于循环系统很难做到支管循环,所以一方面应尽量缩短支管长度,另一方面建议采用更先进的措施,如终端抑菌器等设备。“保鲜”是要求支管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无水流流动时,系统有定时自动机械循环或自动泄水的功能。由于直饮水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尚属起步阶段,如何满足终端饮水卫生和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将会随着办公智能化系统和自动化仪表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本条文只是提出保鲜的概念。7.1.6 饮用水的用水定额参照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有关条文确定。但考虑到公寓式办公有烹饪用水的需要,酒店式办公用水时间较长,所以用水定额可适当增加。
7.1.8 办公服务用房内的重要物资和设备受潮引起的损失较大,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减少漏水和结露的可能性。
7.1.9 新增条文。随着全球性水资源的匮乏,节约用水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我国缺水城市、缺水地区的建筑设置中水系统已不鲜见。但就办公建筑而言,公寓式办公建筑和酒店式办公建筑设置中水系统在经济上较合理;坐班制办公因洗涤废水量较小,投资中水系统所带来的节能效益可能不明显。因此办公建筑是否设置应遵照当地有关部门的意见和规定。7.2 暖通空调
7.2.1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条件及自然资源差异较大,对办公楼设置采暖或空调系统的方式,应视实际情况确定,并应根据各地能使用的能源情况,可采用煤、油、燃气、热网或电,并经过经济技术比较,来确定采暖或空调冷热源的方式及使用能源的种类。
7.2.2 原规范把办公室分为一般办公室和高级办公室二类,其温度、湿度、噪声、新风量均不同。根据本规范办公建筑的分类,将室内主要空调指标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三个标准,规定了室内净空高度、照度、温度、湿度的不同要求。而在2003年3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8883―2002中,明确规定新风量每人每小时不小于30m3,空气含尘量不大于0.15mg/m3,以及空
3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不大于O.60mg/m等指标,该标准明确规定的适用范围是住宅和办公楼。所以在本次修订中把空气质量的一些主要指标也写进去,以提供一个环保、健康的工作环境。新风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健康。经过SARS以后,人们对通风换气和新风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高的要求。一般说来,新风量越大,室内的空气越新鲜。但是送人室内的新风必须经过过滤、冷却(或加热)、除湿(或加湿)等处理过程,达到规定的清洁度和温湿度。而新风的处理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送人室内新风越多,消耗的能量也越多,从节能的角度
3看,新风量又不能过大。原标准中一般办公室新风的下限为20m/h・p,低于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8883―2002规定的30m3/h・p。根据《公
3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规定,办公室的新风量统一规定为30m/h・p,故本规范中三类办公室的新风量统一取30m3/h・p。本规范中未列出的其他空气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的相关规定。
7.2.4 根据《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76号令“推行温度调节和户用热计量装置”的规定,办公楼集中采暖、空调系统应设置温度控制及分户计量装置,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7.2.5 由于目前建筑门窗的密闭性较好,如办公楼内仅设置新风系统而无排风系统,会造成室内正压,新风送不进去,达不到设计规定的新风量。不少工程实践证明,在设置新风系统的同时,设置排风系统,才能使通风换气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本条文强调办公楼要设置排风系统。
7.2.6 对于电力有富裕,电价又较便宜的地区,可采用电加热设备采暖。但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不应采用这种方式采暖或供热。直接用电加热,无论从一次能效率,还是从能级利用来分析,绝对属于能源的不合理使用,这是无可争议的基本概念。从运行成本来分析,也是不合算的。因此,在能采用燃气、燃油的场所一般不宜采用电加热直接供热。7.3 建筑电气
7.3.1 电力负荷等级的划分是决定建筑物供电方式的重要因素,对一、二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独立供电,以保证供电可靠性。特殊的重要设备和部位还应配置UPS装置,如计算机中心、消防控制中心等。
重要设备及部位系指重要办公室、会计室、总值班室、主要通道的照明、各种场所事故照明、消防电梯、消防排烟、正压送风设施、紧急广播、消防水泵、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装置设备消防等的电力设施,以及电话总机房、计算机房、变配电所、柴油发电机房等部位。
7.3.2 供电部门无法用低压供电方式供电的办公建筑,应设置用户变配电所。为确保用电安全,用户与供电部门应设置明显断开点。7.3.3 电气管线暗敷是考虑办公建筑的美观、大方,保证用电安全,因此应采用非燃烧管材,包括阻燃型塑料管。但塑料管不能在吊顶内敷设,主要是考虑小动物对其破坏。对于导线与管材的选用还应符合现行国家防火规范及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但对于办公楼内的设备用房可穿管明敷。
7.3.4 办公建筑的照度标准比原条文有所提高,主要是考虑改善办公室的工作环境。
7.3.5 采用节能型光源是节能的一个措施。办公室采用荧光灯,一方面光色接近于日光,显色性好,另一方面节省能源。
7.3.6 插座和照明回路分开,不但减少相互影响,而且保障用电安全。目前办公用电设备增多,插座数量、容量相应增加,原条文中规定标准间插座数量为2~3个,本次条文修改未作具体规定,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有关规定执行。插座回路安装防漏电保护措施,原条文中未作规定,修改中明确规定应考虑防漏电保护措施,目的是保证用电设备和人身安全,特别对可移动电气设备更为重要,同时与相应电气规范一致。7.3.7 凡一类办公建筑均应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考虑。
7.3.8 建筑物的总等电位联结和局部等电位联结,是保护接地的措施,涉及用电设备和人身安全。
7.3.9 强调在公寓式办公楼和酒店式办公楼内的卫生间设局部等电位措施,主要是因为该类型办公楼内的卫生间有洗浴设备,因此按住宅和酒店要求执行此规范。
7.4 建筑智能化
7.4.1 为了明确办公建筑智能化掌握的力度,本条文规定办公建筑智能化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CB/T 50314执行。原因一:办公建筑设计规范是作业规范,应服从技术规范标准要求;原因二:《智能建筑设计标准》6B/T 50314已较为详细写明各系统的有关内容,完全能满足办公建筑设计的要求。7.4.3 综合布线系统是信息通信网络系统最优化的布线系统,它不但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实用性及可扩展功能,还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功能,能实现网络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具有局域网连接的能力,还能保障系统有良好的安全防范措施,以满足办公自动化的数据、语音、图像的传输及数据处理的使用。7。4.4 楼字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趾)应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办公建筑内的水、电、空调等设备多而分散,如采用分散管理和就地控制、监视和测量,工作量大、面广。为了合理利用设备,节约能源,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安全防范系统的内容丰富,其主要子系统有:入侵报警、电视监控、出入口控制、巡更系统、重要部位防盗等。这些内容可根据办公建筑自行要求增减,具体配置必须遵照国家相关规范执行。
7.4.5 办公建筑内的大、中型会议室,具有多功能特征,用途广泛。调查中发现,较多会议室还用作员工培训、健身、娱乐、休闲等场所,功能复杂。会议室内设置音控室、光控室,目的是提高扩声、光控制能力及其他服务功能。
7.4.6 有汽车库的办公建筑设置汽车库管理系统是为了加强车库管理,能做到对出入车辆实施监控、计费、防盗报警等功能。
7.4.7 本条文是对计算机中心、电话总机房设置的供电电源的基本要求。
第三篇:《办公建筑设计规范》(模版)
Design code for office building JG67-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2006-11-29发布 2006-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510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67-2006,自2007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5.8、4.5.13、5.0.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1989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6年11月29日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4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防火设计;6,室内环境;7.建筑设备。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2,增加和补充了室内环境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3.增加和补充了办公建筑智能化及节能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4,增加了无障碍设计要求酌内容,5。参照现行防火规范增加和补充了相关内容;6,对办公建筑中部分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公建筑中部分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噎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杭州安吉路18号。邮政编码:310006)本规范参编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方子晋 徐延峰 陈政恩 庄逸苏 吴藻生 姚国梁 沈介骏 张建良 谷玲玲 目录 1总则 2术语
3基地和总平面3.1基地3.2总平面 4建筑设计 4.1一般规定 4.2办公室用房 4.3公共用房 4.3公共用房 4.4服务用房 4.5设备用房 5防火设计 6室内环境 6.1一般规定 6.2室内小气候环境 6.3室内光环境 6.4室内声环境 7建筑设备 7.1给水排水 7.2暖通空调 7.3建筑电气 7.4建筑智能化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条文说明 1总则
1.0.1为保证办公建筑的设计质量,使其符合安全、卫生、适用以及技术、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办公建筑的设计。
1.0.3办公建筑设计应依据使用要求分类,并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表1.0.3办公建筑分类
类别 示例 设计使用年限 耐火等级
一类 特别重要的办公建筑 100年或50年 一级 二类 重要办公建筑 50年 不低于二级 三类 普通办公建筑 25年或50年 不低于二级 1.0.4办公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办公建筑 office building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和从事各类业务活动的建筑物。
2.0.2公寓式办公楼apartment-office building由统一物业管理,根据使用要求,可由一种或数种平面单元组成。单元内设有办公、会客空间和卧室、厨房和厕所等房间的办公楼。
2,0.3酒店式办公楼hotel-office building提供酒店式服务和管理的办公楼。
2.0.4综合楼multiple-use building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
2.0.5商务写字楼business office building在统一的物业管理下,以商务为主,由一种或数种单元办公平面组成的租赁办公建筑。
2.0.6开放式办公室open office space灵活隔断的大空间办公空间形式。
2.0.7半开放式办公室semi-open office space由开放办公室和单间办公室组合而形成的办公空间形式。
2.0.8单元式办公室unit-typed office space由接待空间、办公空间、专用卫生间以及服务空间等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办公空间形式。
2.1.9单间式办公office space in singler moclule一个开间(亦可以几个开间)和以一个进深为尺度而隔成的独立办公空间形式。3基地和总平面 3.1基地
3.1.1办公建筑基地的选择,应符合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
3,1.2办公建筑基地宜选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有利、市政设施完善且交通和通信方便的地段。3.1.3办公建筑基地与易燃易爆物品场所和产生噪声、尘烟、散发有害气体等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有关标准的规定。3.2总平面 3.2.1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明确、节约用地、交通组织顺畅,并应满足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指标。
3.2.2总平面布置应进行环境和绿化设计。绿化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3.2.3当办公建筑与其他建筑共建在同一基地内或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应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要求,分区明确,宜设置单独出人口。
3.2.4总平面应合理布置设备用房、附属设施和地下建筑的出人口。锅炉房、厨房等后勤用房的燃料、货物及垃圾等物品的运输应设有单独通道和出人口。3.2.5基地内应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场地(库)。
3.2.6总平面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4建筑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办公建筑由办公室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和设备用房等组成。
4.1.2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用地条件、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合理确定建筑平面,提高使用面积系数,并宜留有发展余地。4.1.3五层及五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4.1.4电梯数量应满足使用要求,按办公建筑面积每5000m2至少设置]台。超高层办公建筑的乘客电梯应分层分区停靠。
4.1.5办公建筑的体形设计不宜有过多的凹凸与错落,外围护结构热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有关节能的要求。4.1.6办公建筑的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底层及半地下室外窗宜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2高层及超高层办公建筑采用玻璃幕墙时应设有清洁设施,并必须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3外窗不宜过大,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并应有良好的气密性、水密性和保温隔热性能,满足节能要求。全空调的办公建筑外窗开启面积应满足火灾排烟和自然通风要求。4.17办公建筑的门应符合下列要求; 1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00m,高度不应小于2.10m;
2机要办公室、财务办公室、重要档案库、贵重仪表间和计算机私心的门应采取防盗措施,室内宜设防盗报警装置。
4.1.8办公建筑的门厅应符合下列要求:
1门厅内可附设传达、收发、会客、服务、问讯、展示等功能房间(场所)。根据使用要求也可设商务中心、咖啡厅、警卫室、衣帽间、电话间等。
2楼梯、电梯厅宜与门厅邻近,并应满足防火疏散的要求。
3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门厅应设门斗或其他防寒设施。4有中庭空间的门厅应组织好人流交通,并应满足现行国家防火规范规定的防火疏散要求。4.1.9办公建筑的走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宽度应满足防火疏散要求,最小净宽应符合表4.1.9的规定:注;高层内筒结构的回廊式走道净宽最小值同单面布房走道。
2高差不足两级踏步时,不应设置台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8。表4.1.9走道最小净宽
走道长度(m)走道宽度(m)
单面布置房间 双面布置房间 ≤40 1.30 1.50 >40 1.50 1.80 注:高层内筒结构的回廊式走道最小净宽值同单面布置房间走道。
4.1.10办公建筑的楼地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办公室使用要求,开放式办公室的楼地面宜按家具位置埋设弱电和强电插座;
2大中型计算机房的楼地面宜采用架空防静电地板。4.1.11根据办公建筑分类,办公室的净高应满足:一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2.70m;二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2.60m;三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2.50m。办公建筑的走道净高不应低于2.20m,贮藏间净高不应低于2.OOm。
4.1.12办公建筑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规定。
4.1.13特殊重要的办公建筑主楼的正下方不宜设置地下汽车库。4.2办公室用房
4.2.1办公室用房宜包括普通办公室和专用办公室。专用办公室宜包括设计绘图室和研究工作室等。4.2.2办公室用房宜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不宜布置在地下室。办公室宜有避免西晒和眩光的措施。
4.2.3普通办公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设计成单间式办公室、开放式办公室或半开放式办公室.特殊需要可设计成单元式办公室、公寓式办公室或酒店式办公室。
2开放式和半开放式办公室在布置吊顶上的通风口、照明、防火设施等时,宜为自行分隔或装修创造条件,有条件的工程宜设计成模块式吊顶。
3使用燃气的公寓式办公楼的厨房应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电炊式厨房如无条件直接对外采光通风,应有机械通风措施,并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
4酒店式办公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的相应规定。5带有独立卫生间的单元式办公室和公寓式办公室的卫生间宜直接对外通风采光,条件不允许时,应有机械通风措施。
6机要部门办公室应相对集中,与其他部门宜适当分隔。
7值班办公室可根据使用需要设置;设有夜间值班室时,宜设专用卫生间。
8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m2,单间办公室净面积不应小于10 m2。4.2.4专用办公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计绘图室宜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办公室空间9并用灵活隔断、家具等进行分隔;研究工作室(不含实验室)宜采用单间式,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室宜靠近相关的实验室;
2设计绘图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 m2;研究工作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m2。4.3公共用房
4.3.1公共用房宜包括会议室、对外办事厅、接待室、陈列室、公用厕所、开水间等。4.3.2会议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需要可分设中、小会议室和大会议室, 2中、小会议室可分散布置j小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30 m2,中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60 m2。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80 m2,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0.80 m2。
3大会议室应根据使用人数和桌椅设置情况确定使用面积,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2S,宜有扩声、放映、多媒体、投影、灯光控制等设施,并应有隔声、吸声和外窗遮光措施.大会议室所在饊、面积和安全出口的设置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4会议室应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贮藏及服务空间。4.3.3对外办事大厅宜靠近出入口或单独分开设置,并与内部办公人员出人口分开。4.3.4接待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需要和使用要求设置接待室专用接待室应靠近使用部门。行政办公建筑的群众来访接待室宜靠近基地出入口,与主体建筑分开单独设置。
2宜设置专用茶具室、洗消室、卫生间和贮藏空间等。4.3.5陈列室应根据需要和使用要求设置。专用陈列室应对陈列效果进行照明设计,避免阳光直射及眩光,外窗宜设遮光设施。
4.3.6公用厕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外的公用厕所应设供残疾人使用的专用设施。2距离最远上作点不应大于50m。
3应设前室.公用厕所的门不宜直接开向办公用房、门厅、电梯厅等主要公共空间。
4宜有天然采光、通风;条件不允许时,应有机械通风措施。卫生洁具数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的规定。
注1每间厕所大便器三具以上者,其中一具宜设坐式大便器。
2设有大会议室(厅)的楼层应相应增加厕位。4.3.7开水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分层或分区设置;2宜直接采光通风,条件不允许时应有机械通风措施.3应设置洗涤池和地漏,并宜设洗涤、消毒茶具和倒茶渣的设施。4.4服务用房
4.4.1服务用房应包括一般性服务用房和技术性服务用房。一般性服务用房为档案室、资料室、图书阅览室、文秘室、汽车库、非机动车库、员工餐厅、卫生管理设施间等。技术性服务用房为电话总机房、计算机房、晒图室等。
4.4.2档案室、资料室、图书阅览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可根据规模大小和工作需要分设若干不同用途的房间,包括库房、管理间、查阅间或阅览室等; 2档案室、资料室和书库应采取防火、防潮、防尘、防蛀、防紫外线等措施i地面应用不起尘、易清洁的面层,并有机械通风措施.3档案和资料查阅间、图书阅览室应光线充足、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及眩光。4.4.3文秘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文秘室,位置应靠近被服务部门。
2应设打字、复印、电传等服务性空间。4.4.4汽车库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和现行行业标准甙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的要求。
2每辆停放面积应根据车型、建筑面积、结构形式与停车方式确定。
3设有电梯的办公建筑,应至少有一台电梯通至地下汽车库。
4汽车库内可按管理方式和停车位的数量设置相应的值班室、管理办公室、控制室、休息室、贮藏室、专用卫生间等辅助房间。
4.4.非机动车库应符合下列要求。1净高不得低于2.OOm。
2每辆停放面积宜为1.50~~1.80m2。300辆以上的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库,出人口不应少于2个,出人口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
4应设置推行斜坡,斜坡宽度不应小于0.30m,坡度不宜大干1~5)坡长不宜超过6mg当坡长超过6m时,应设休息平台。
4.4.6员工餐厅可根据建筑规模、供餐方式和使用人数确定使用面积,并应符合观行行业标准《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的有关规定。4.4.7卫生管理设施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每层设置垃圾收集间:
1)垃圾收集间应有不向邻室对流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措施。
2)垃圾收集间宜靠近服务电梯间。
3)宜在底层或地下层设垃圾分级集中存放处,存放处应设冲洗排污设施,并有运出垃圾的专用通道。2每层宜设清洁间,内设清扫工具存放空间和洗涤池,位置应靠近厕所间。
4.4.8技术性服务用房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话总机房、计算机房、晒图室应根据工艺要求和选用机型进行建筑平面和相应室内空间设计; 2计算机网络终端、小型文字处理机、台式复印机以及碎纸机等办公自动化设施可设置在办公室内.3供设计部门使用的晒图室,宜由收发间、裁纸间、晒图机房、装订间、底图库、晒图纸库、废纸库等组成。晒图室宜布置在底层,采用氨气熏图的晒图机房应设独立的废气排出装置和处理设施。底图库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4.4.2条第2款的规定。4.5设备用房
4.5.1办公建筑设备用房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5.2动力机房宜靠近负荷中心设置,电子信息机房宜设置在低层部位。
4.5.3产生噪声或振动的设备机房应采取消声、隔声和减振等措施,并不宜毗邻办公用房和会议室,也不宜布置在办公用房和会议室的正上方。
4.5.4设备用房应留有能满足最大设备安装、检修的进出口。
4.5.5设备用房、设备层的层高和垂直运输交通应满足设备安装与维修的要求。
4.5.6有排水、冲洗要求的设备用房和设有给排水、热力、空周管道的设备层以及超高层办公建筑的敞开式避难层,应有地面泄水措施
4.5.7雨水、燃气、给排水管道等非电气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间、弱电设备用房等有严格防水要求的电气设备间。
4,5.8办公建筑中的变配电所应避免与有酸、碱、粉尘、蒸汽、积水、噪声严重的场所毗邻,并不应直接设在有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也不应直接设在厕所、浴室等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4.5.9高层办公建筑每层应设强电间,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m2,强电间应与电缆竖井毗邻或合一设置。4.5.10高层办公建筑每层应设弱电交接间,其使用面积不应小干5m2。弱电交接间应与弱电井毗邻或合一设置。
4.5.11弱电设备用房应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及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应远离强振源,并应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
4.5.12弱电设备用房应防火、防水、防潮、防尘、防电磁干扰。其中计算机网络中心、电话总机房地面应有防静电措施。
4.5.13办公建筑中的锅炉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废气、废水、废渣和有害气体及噪声对环境的影响。5防火设计
5.0.1办公建筑的防火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等有关规定。
5.0.2办公建筑的开放式、半开放式办公室,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0m。
5.0.3综合楼办公部分的疏散出人口不应与同一楼内对外的商场、营业厅、娱乐、餐饮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出人口共用。
5.0.4超高层办公建筑的避难层(区)、屋顶直升机停机坪等设置应执行国家和专业部门的有关规定。5.0.5机要室、档案室和重要库房等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2h,楼板不应小于1.5h,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6室内环境 6.1一般规定
6.1.1办公建筑除应满足本规范采光、通风、保温、隔热、隔声和污染物控制等室内环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1.2办公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应执行节约能源的国策。
6.2室内小气候环境
6.2.1办公建筑可按需采用不同类别的室内空调环境设计标准。其主要指标应符合本规范第7.2.2条的规定。
6.2.2室内空气质量各项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要求。6.2.3办公室应有与室外空气直接对流的窗户、洞口,当有困难时,应设置机械通风设施。
6.2.4采用自然通风的办公室,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地板面积的1/20。
6.2.5设有全空调的办公建筑宜设吸烟室,吸烟室应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施。
6.2.6办公建筑室内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所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度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6.3室内光环境
6.3.1办公室、会议室宜有天然采光,采光系数的标准值应符合表6.3.1的规定。
6.3.2采光标准可采用窗地面积比进行估算,其比值应符合表6.3.2的规定。
表6.3.1办公建筑的采光系数最低值 采光等级 房间类别 侧面采光
采光系数最低值Cmin(%)室内天然光临界照度(lx)II 设计室、绘图室 3 150 III 办公室、视屏工作室、会议室 2 100 IV 复印室、档案室 1 50 V 走道、楼梯间、卫生间 0.5 25 表6.3.2窗地面积比 采光等级 房间类别 侧面采光 II 设计室、绘图室 1/3.6 III 办公室、视屏工作室、会议室 1/5 IV 复印室、档案室 1/7 V 走道、楼梯间、卫生间 1/12 注:1计算条件:1)Ⅲ类光气候区;2)普通玻璃单层铝窗;3)其他条件下的窗地面积比应乘以相应的系数。
2侧窗采光口离地面高度在0.80m以下部分不计人有效采光面积;
3侧窗采光口上部有宽度超过lm以上的外廊、阳台等外部遮挡物时,其有效采光面积可按采光口面积的70%计算。
6.3.3办公室应进行合理的日照控制和利用,避免直射阳光引起的眩光。
6.3.4办公室照明应满足办公人员视觉生理要求,满足工作的
照度需要。照度标准值应符合本规范第7.3.4条的规定。
6.3.5办公室应有良好的照明质量,其照明的均匀度、眩光程度等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6.4室内声环境
6.4.1办公建筑主要房间室内允许造声级应符合表6.4.1的规定。
表6.4.1室内允许噪声级
房间类别 允许噪声级(A声级.dB)
一类办公建筑 二类办公建筑 三类办公建筑 办公室 ≤45 ≤50 ≤55 设计制图室 ≤45 ≤50 ≤50 会议室 ≤40 ≤45 ≤50 多功能厅 ≤45 ≤50 ≤50
6.4.2办公建筑围护结构的空气声隔声标准(计权隔声量dB)应符合表6.4.2的规定。表6.4.2空气声隔声标准 维护结构部位 计权隔声量(dB)
一类办公建筑 二类办公建筑 三类办公建筑 办公用房隔墙 ≥45 ≥40 ≥35 6.4.3对噪声控制要求较高的办公建筑应对附着于墙体和楼板的传声源部件采取防止结构声传播的措施。7建筑设备 7.1给水排水
7.1.1办公建筑的生活用水水质及防污染措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J94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有关规定。
7.1.2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可按表7.1.2确定。
表7.1.2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
序号 办公方式 单位 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L 使用时数h 小时变化系数ks 1 坐班制办公 每人每班 30~50 8~10 1.5~1.2 2 公寓式办公 每人每日 130~300 10~24 2.5~1.8 3 酒店式办公 每人每日 250~400 24 2.0 7.1.3卫生器具进水管处的静水压不宜大干0.35MPa。卫生器具和配件应采用节水性能良好的产品。7.1.4办公建筑如需设置热水系统,可根据办公性质选择系统运行方式。坐班制办公宜采用局部热水供应,酒店式办公宜采用集中热水供应。
7.1.5办公建筑的饮用水供应设施(包括开水和饮用净水),应根据办公性质和办公人员的生活习惯设置。当采用管道直饮水系统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110的规定。7.1.6饮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可按表7.1.6确定。
表7.1.6饮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
序号 办公方式 单位 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L 使用时数h 小时变化系数ks 1 坐班制办公 每人每班 1~2 8~10 1.5 2 公寓式办公 每人每日 5~7 10~24 1.5~1.2 3 酒店式办公 每人每日 3~5 24 1.2 7.1.7水泵应采用低噪声产品。高层办公建筑的给水加压系统应有防水锤措施。
7.1.8档案室、重要资料室、计算机网络中心和晒图室等服务用房如有给排水管道穿越,应采取严防漏水和结露的措施。7.1.9办公建筑中水系统的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执行。7.2暖通空调
7.2.1根据办公建筑的分类、规模及使用要求,宜设置集中采暖、集中空调或分散式空调,并应根据当地的能源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合理的供冷、供热方式。
7.2.2根据办公建筑分类,其室内主要空调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类标准应符合下列条件。
1)室内温度:夏季应为24℃,冬季应为20℃; 室内相对湿度:夏季应小于或等于55%,冬季应大于或等于45%;
2)新风量每人每小时木应低于30ms; 3)室内风速应小于或等于0.20m/s;
4)室内空气中含尘量应小于戌等于0.15m9/m3。2二类标准应符合下列条件:
1)室内温度:夏季应为26℃,冬季应为18℃.室内相对湿度;夏季应小于或等于60%,冬季应大于或等于30%; 2)新风量每人每小时不应低于30m3; 3)室内风速应小于或等于0.25m/s;
4)室内空气含尘量应小于或等于0.15m9/m3。三类标准应符合下列条件:
1)室内温度:夏季应为27℃,冬季应为18℃~室内相对湿度:夏季应小于或等于65~,冬季不控制 2)新风量每人每小时不应低于30m3。
3)室内风速应小于或等于0.30m/s4)室内空气含尘量应小于或等于0.15rng/ms。
7.2.3釆暖、空调系统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集中采暖、空调的办公建筑,应根据用途、特点及使用时间等划分系统;
2进深较大的区域,宜划分为内区和外区,不同的朝向宜划为独立区域;
3全年使用空调的特殊房间如计算机房、电话机房、控制中心等,应设独立的空调系统。
7.2.4釆暖、空调系统宜设置温度、湿度自控装置,对于独立计费的办公室应装分户计量装置。7.2.5办公建筑宜设集中或分散的排风系统,办公室的排风量不应大于新风量的90%,卫生间、吸烟室应保持负压。
7.2.6办公建筑不宜采用直接电热式采暖供热设备。7.3建筑电气
7.3.1办公建筑负荷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类办公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50m的高层办公建筑的重要设备及部位按一级负荷供电。
2二类办公建筑和高度不超过50m的高层办公建筑以及部、省级行政办公建筑的重要设备和部位按二级负荷供电;
3三类办公建筑和除一、一级负荷以外的用电设备及部位均按三级负荷供电。
7.3.2办公建筑的电源迸线处应设置明显切断装置和计费装置。用电量较大时应设置变配电所。7.3.3办公建筑电气管线应暗敷,管材及线槽应采用非燃烧材料。
7.3.4办公建筑的照度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甙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并符合表7.3.4办公建筑照明标准值。表7.3.4办公建筑照明标准值
房间或场所 参考平面及其高度 照度标准值(lx)普通办公室 0.75m水平面 300 高档办公室 0.75m水平面 500 会议室 0.75m水平面 300 接待室,前台 0.75m水平面 300 营业厅 0.75m水平面 300 设计室 实际工作面 500 文件整理,复印,发行室 0.75m水平面 300 资料、档案室 0.75m水平面 200 7.3.5办公建筑的照明应采用高效、节能的荧光灯及节能型光源,灯具应选用无眩光的灯具。
7.3.6办公建筑配电回路应将照明回路和插座回路分开,插座回路应有防漏电保护措施。7.3.7办公建筑的防雷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二类防雷建筑物: 1)一类办公建筑.2)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二类办公建筑。2二类防雷建筑物:
1)预计雷击次数大干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0.06次/a的二类办公建筑。
2)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三类办公建筑。
7.3.8办公建筑应有总等电位联结。接地装置采用联合接地体时,接地电阻值应按设备要求的最小值确定。7.3.9公寓式办公楼和酒店式办公楼内的卫生间应设局部等电位联结。
7.3.10办公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火灾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标志、消防用电设备等电源与回路和消防控制室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7.4建筑智能化
7.4.1办公建筑智能化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的规定。
7.4.2办公建筑应设有信息通信网络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
7.4.2办公建筑应设有信息通信网络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功能。
7.4.3信息通信网络系统的布线应采用综合布线系统,满足语日、数据、图像等信息传输要求。7.4.4一类办公建筑及高层办公建筑宜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及安全防范系统。7.4.5办公建筑内的大、中型会议室宜设扩声、投影等音响、声光系统。根据需要宜设同声传译及电视电话会议的功能。
7.4.6有汽车库的办公建筑宜设置汽车库管理系统。7.4.7办公建筑内弱电机房的设备供电电源采用UPS集中供电方式时,应有电源隔离和过电压保护措施。7.4.8具有电子信息系统的办公建筑防雷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执行。
第四篇: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06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为保证办公建筑设计在适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镇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办公建筑设计。其它建筑中的办公用房部分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1.0.3条办公建筑按高度划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建筑高度24m以下为低层或多层办公建筑;
二、建筑高度超过24m而未超过100m为高层办公建筑;
三、建筑高度超过100m为超高层办公建筑。第1.0.4条办公建筑设计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
第一节基地
第2.1.1条办公建筑的基地应选在交通和通讯方便的地段,并应避开产生粉尘、煤烟、散发有害物质的场所和贮存有易爆、易燃品等地段。
第2.1.2条位于城市的办公建筑的基地,应符合城市规划布局的要求,并应选在市政设施比较完善的地段。
第2.1.3条工业企业的办公建筑,可在企业基地内选择联系方便,污染影响最小的地段建造,并应符合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二节总平面
第2.2.1条总平面布置宜进行环境及绿化设计。
第2.2.2条在同一基地内办公楼与其它建筑共建,或建造以办公用房为主的综合性建筑,应根据使用功能不同,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互不干扰。
第2.2.3条建筑基地内应设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场(库)。条件不允许时,可由有关部门就近统筹建设停车空间。停车场地面积由当地规划部门确定。
第2.2.4条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安排好设备机房、附属设施和地下建筑物。如设有锅炉房、食堂的宜设运送燃料、货物和清除垃圾等的单独出入口。采用原煤作燃料的锅炉房,应留有堆放场地。
第三章 建筑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3.1.1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一般由办公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等组成。
第3.1.2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结合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合理确定建筑平面,并为今后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第3.1.3条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75m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第3.1.4条窗
一、底层及半地下室外窗宜采取防范措施。
二、高层办公建筑采用大面积玻璃窗或玻璃幕墙时应设擦窗设施。
三、设采暖空调的办公建筑,外窗面积在满足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空调办公建筑外窗应有良好的密闭性和隔热性,全空调办公建筑外窗应设部分可开启窗扇。
第3.1.5条门
一、办公室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m,高度不应小于2m.二、机要办公室、财务办公室、重要档案库和贵重仪表间的门应采取防盗措施,室内宜设防盗报警装置。
第3.1.6条门厅
一、门厅一般可设传达室、收发室、会客室。根据使用需要也可设门廊、警卫室、衣帽间和电话间等。
二、门厅应与楼梯、过厅、电梯厅邻近。
三、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门厅,应设门斗或其它防寒设施。
第3.1.7条走道
一、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表3.1.7的规定。
走道最小净宽
表3.1.7
走道长度(m)走道净宽(m)
单面布房双面布房≤40 >401.30
1.501.40
1.80注:内筒结构的回廊式走道净宽最小值同单面布房走道。
二、走道地面有高差,当高差不足二级踏步时,不得设置台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8.第3.1.8条采光
一、办公室、研究工作室、接待室、打字室、陈列室和复印机室等房间窗地比不应小于1∶6.二、设计绘图室、阅览室等房间窗地比不应小于1∶5.注:窗地比为该房间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第3.1.9条隔声
一、办公用房、会议室、接待室等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55dB(A声级),电话总机房、计算机房、打字室、图书阅览室等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50dB(A声级)。
二、电梯井道及产生噪声的设备机房,不宜与办公用房、会议室贴邻,否则应采取消声、隔声、减振等措施。
第3.1.10条超高层办公建筑的避难层(区)、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等的设置应执行国家和专业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3.1.11条办公室的室内净高不得低于2.60m,设空调的可不低于2.40m;走道净高不得低于2.10m,贮藏间净高不得低于2.00m.第二节办公用房
第3.2.1条办公用房包括普通办公室和专用办公室。专用办公室包括设计绘图室与研究工作室等。
第3.2.2条办公用房宜有良好的朝向和自然通风,并不宜布置在地下室。
第3.2.3条普通办公室。
一、普通办公室宜设计成单间式和大空间式,特殊需要可设计成单元式或公寓式。
二、大空间式办公室在布置吊顶上的通风口、照明、防火设施等时,应尽可能为自行分隔或装修创造条件,有条件的工程宜设计成模块式吊顶。
三、机要部门办公室应相对集中,与其它部门宜适当分隔。
四、值班办公室可根据使用需要设置,重要办公建筑设有夜间总值班室时,可设置专用卫生间。
五、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单间办公室净面积不宜小于10㎡.第3.2.4条专用办公室
一、设计绘图室宜采用大房间或大空间,或用灵活隔断、家具等把大空间进行分隔;研究工作室(不含实验室)宜采用单间式,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室宜靠近相关的实验室。
二、应避免西晒和眩光。
三、应利用室内空间或隔墙设置橱柜。
四、设计绘图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研究工作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第三节公共用房
第3.3.1条公共用房一般包括会议室、接待室、陈列室、厕所、开水间等。
第3.3.2条会议室
一、会议室根据需要可分设大、中、小会议室。
二、中、小会议室可分散布置。小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30㎡左右,中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60㎡左右;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80㎡,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0.80㎡.三、大会议室应根据使用人数和桌椅设置情况确定使用面积。会议厅所在层数和安全出口的设置等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要求,并应根据语言清晰度要求进行设计。
四、作多功能使用的会议室(厅)宜有电声、放映、遮光等设施。有电话、电视会议要求的会议室,应有隔声、吸音和遮光措施。
第3.3.3条接待室
一、接待室根据使用要求设置,专用接待室应靠近使用部门,行政办公建筑的群众来访接待室宜靠近主要出入口。
二、高级接待室可设置专用茶具间、卫生间和贮藏间等。
第3.3.4条陈列室
一、陈列室应根据需要和使用要求设置,专用陈列室应对陈列效果进行照明设计,避免阳光直射及眩光,外窗宜设避光设施。
二、可利用会议室、接待室、走道、过厅等的部分面积或墙面兼作陈列空间。
第3.3.5条厕所
一、厕所距离最远的工作点不应大于50m.二、厕所应设前室,前室内宜设置洗手盆。
三、厕所应有天然采光和不向邻室对流的直接自然通风,条件不许可时,应设机械排风装置。
四、卫生洁具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23男厕所每40人设大便器一具,每30人设小便器一具(小便槽按每0.60m长度相当一具小便器计算); 女厕所每20人设大便器一具; 洗盆每40人设一具。
注:①每间厕所大便器三具以上者,其中一具宜设坐式大便器。
②设有大会议室的楼层应相应增加厕位。
③专用卫生间可只设坐式大便器、洗手盆和面镜。
第3.3.6条开水间
一、应根据办公建筑层数和当地饮水习惯集中或分层设置开水间或饮用水供应点。
二、开水间宜直接采光和通风,条件不许可时应设机械排风装置。
三、开水间内应设置倒水池和地漏,并宜设洗涤茶具和倒茶渣的设施。
第四节服务用房
第3.4.1条服务用房包括一般性服务用房和技术性服务用房。一般性服务用房为:打字室、档案室、资料室、图书阅览室、贮藏间、汽车停车库、自行车停车库、卫生管理设施间等;技术性服务用房为:电话总机房、计算机房、电传室、复印室、晒图室、设备机房等。
第3.4.2条打字室
一、人员多的打字室可分设收发校样间、打字间、油印间、装订间等。
二、打字间应光线充足,通风良好、避免西晒。
三、设多台打字机的打字间宜考虑隔声措施。
第3.4.3条档案室、资料室、图书阅览室。
一、可根据规模大小和工作需要分设若干不同用途的房间(如库房、管理间、查阅间或阅览间)。
二、档案、资料库和书库应采取防火、防潮、防尘、防蛀、防紫外线等措施。地面应用不起尘、易清洁的面层,并设机械排风装置。
三、档案、资料查阅间和图书阅览室应光线充足、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及眩光。
第3.4.4条汽车停车库
一、汽车停车库的设计应符合现行的《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二、小汽车每辆停放面积应根据车型、建筑平面、结构型式与停车方式确定,一般为25~30㎡(含停车库内汽车进出通道)。
三、地下汽车停车库应符合下列要求:
123应设置排气通风装置。
应设封闭楼梯间通至地面层,并不与上层楼梯间连通。
设有三台以上电梯的办公建筑,宜将一台电梯通至地下汽车停车库;该电梯于停车库内应设前室,前室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门。
四、停放车辆超过25辆的汽车停车库宜设置驾驶员休息室,休息室应靠近安全出口处。
第3.4.5条自行车停车库
一、净高不得低于2m
二、设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或楼层内的自行车库,自行车推行坡道宽度不宜小于1.80m,坡长不宜超过6.00m.坡度不宜大于1∶5.三、自行车每辆停放面积一般为1~1.20㎡.第3.4.6条卫生管理设施间 一、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建筑宜设垃圾管道。高层办公建筑设置垃圾管道时,应设前室,前室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二、不设垃圾管道的高层办公建筑,每层应设专用垃圾收集存放间。1对流的自然通风或机械排风。
23垃圾收集存放间应靠近电梯间,宜有专用通道运出垃圾。
宜在底层设垃圾集中存放处,存放处应设冲洗排污设施,并有运出垃圾的专用通道。
垃圾收集存放间应有不向邻室
三、每层应设清扫工具存放室和清洗水池。
第3.4.7条技术性服务用房
一、电话总机房,计算机房,电传室,大型复印机室,晒图室和设备机房应根据选用机型和工艺要求进行建筑平面和相应的室内环境设计。
二、微型计算机与大型计算机的终端、小型文字处理机、台式复印机以及碎纸机等办公自动化设施可设置在办公室内。
三、设有办公自动化设施的办公室,需于室内暗敷电缆线路的,应在办公室的顶棚、墙面或楼地面构造设计中综合考虑。
四、供设计部门使用的晒图室,一般由收发间、裁纸间、晒图机房、装订间、底图库、晒图纸库、废纸库等组成。晒图室宜布置在底层,采用氨气熏图的晒图机房应设废气排放装置和处理设施。
注:底图库设计应符合第3.4.3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四章 建筑设备
第一节给水排水
第4.1.1条生活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标准》的要求。生活、消防合用的地下水池和高位水箱应有防止水质变坏的措施。水池的泄水、溢流管不得与污废水系统直接连接,应采取间接排水的方式。
第4.1.2条办公建筑应保证有足够的水量、水压。生活用水量标准为30~50L/人班,小时变化系数2.5~2.0.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处静水压宜控制在350~450Kpa.蓄水池的消防贮备量应按现行防火规范及当地消防、市政部门的要求执行。
第4.1.3条根据办公人员的生活习惯及当地气候条件供应开水、温饮水或冷饮水。饮水量标准为1~2L/人班,小时变化系数1.5.制备开水的热源应采用蒸汽加热或燃气加热;如需用电力作为开水器的热源,应取得当地供电部门的同意。
第4.1.4条经常运行的水泵不宜与办公用房毗邻,泵房内应考虑消声和减振措施。高层办公建筑给水加压泵及消防给水泵的扬水管应有防水锤措施。
第4.1.5条排放有腐蚀性废水的管道应采用耐腐管材,并不得与生活污废水系统合流。
第4.1.6条高层、超高层办公建筑设有给排水、热力、空调管道的技术设备层和敞开式避难层,应设地面泄水装置。
第4.1.7条多层、高层和超高层办公建筑的地下室及电梯井底等处应设消防排水设施。第四章建筑设备
第二节暖通空调
第4.2.1条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除应按现行的《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第4.2.2条设置空气调节及集中采暖的办公建筑,室内温度、湿度的设计参数及允许噪声可参照表4.2.2的规定选取。
第4.2.3条办公室每人新鲜空气供给量按下值采用。
一、一般办公室:20~30立方米/h.人;
二、高级办公室:30~50立方米/h.人。
第4.2.4条空调系统分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采暖、空调系统应根据房间用途、标准高低、负荷变化以及使用时间等的特点划分。
二、可划分内部区及周边区平面的办公建筑,应针对各区负荷特点分设系统,空调宜采用空气——水系统或变风量系统。
三、在全年使用空调的特殊房间,如计算机房、自动电话间、大楼自控中心(含消防控制中心)等,应设独立空调系统。
四、超高层办公建筑的设备层设在避难层时,且空调系统按垂直方向分区的,设备层应作为分区的依据。
第4.2.5条吸烟多的公共用房,宜设置排风设施,排风量不大于新风量的80%;卫生间、开水间及设备机房的换气量应符合表4.2.5的规定。
第4.2.6条空调系统宜设温控装置。
第4.2.7条对通风机、水泵、制冷压缩机等产生振动的设备应采取减振措施。
第三节电气
第4.3.1条办公建筑负荷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重要办公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50m的高层办公建筑的重要设备及部位按一级负荷供电。
二、建筑高度不超过50m的高层办公建筑和部、省级行政办公建筑的重要设备和部位按二级负荷供电。
三、除一、二级负荷以外的用电设备及部位,均按三级负荷供电。
注:重要设备及部位系指办公室、会议室、总值班室、主要通道的一般照明,各种场所事故照明、消防电梯、防烟及排烟设施、紧急广播、消防水泵、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装置等消防的电力设施,以及电话总机房、计算机房、变配电所、柴油发电机房等部位。
第4.3.2条电源进线应设置切断装置和计费装置,高层和重要办公建筑宜设变配电所。
第4.3.3条每层一般应设配电设备,高层办公建筑宜在每层设配电间,配电间可附设在电缆竖井旁和电缆竖井内。
第4.3.4条电气管线宜暗敷,管材应采用非燃烧材料。
第4.3.5条各种用房人工照明的照度标准值应符合表4.3.5的规定。
第4.3.6条办公室的照明宜采用荧光灯、门厅、接待室、陈列室等房间也可根据建筑装修的需要安装饰灯。
第4.3.7条办公室每个标准开间内宜设置2~3个插座,插座回路宜与照明回路分开。
第4.3.8条重要办公建筑、部(省)级行政办公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50m的高层办公建筑应为二类防雷建筑;此外需有防雷措施的办公建筑为三类防雷建筑。
第4.3.9条办公建筑宜设电话总机,总机容量的确定应符合现行的《邮电通讯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4.3.10条办公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火灾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标志,消防用电设备等电源与回路和消防控制室的设计应符合现行的防火规范的规定。
第4.2.6条空调系统宜设温控装置。
第4.2.7条对通风机、水泵、制冷压缩机等产生振动的设备应采取减振措施。
第五篇:办公建筑室内设计任务书
办公建筑室内设计任务书
题目:某装修(设计)公司办公室设计
一、建设地点
位于某高层办公大楼内(详见《建筑设计》课程内完成的高层办公楼设计图)。
二、指导教师
田韫智、张晓峰、王春梅。
三、时间期限
第十二至十七教学周(2009年11月24日至2009年12月31日)。
四、设计内容
设计主题:某装修(设计)公司办公室设计。
空间安排:门厅,接待室(洽谈室),大会议室,小会议室,设计一室(方案室),设计二室(施工图室),设计三室(效果图室),出图室,档案室,资 料室,财务室,总经理室,总工室等。
另外可增设休息区(咖啡吧),餐饮区,开水间,优秀成果展区,装饰材料展区等。
五、设计要求
掌握办公建筑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在满足功能问题的基础上,力求方案有特色,风格不限,造价不限。要求反映公司形象,突出公司经营理念。针对办公需要,充分考虑各功能分区,组织合理的流线,充分利用已有自然条件,结合人为效果,创造合理,舒适的办公环境。
设计要求需足一定的规范要求。
六、设计成果(一)图纸规格
(1)图纸规格:597X420(A2)(2)每张图纸须有统一格式的图名和图号。
(3)每张图纸均要求有详细的尺寸,材料标注。
(4)图纸必须使用CAD绘制.(二)图纸内容
(1)总平面布置图 1:50 要求:注明各房间,各工作区和功能区名称;有高差变化时须注明标高,应布置家具及设备.(2)顶棚镜面布置图 1:50 要求:注明各顶棚标高,尺寸及材料;布置灯具及设备。
(3)主要立面图 1:20 要求:不少于6个;要体现装饰特色,风格,注明尺寸及材料。
(4)入口门厅立面图 1:20 要求:一个,表现企业形象,应注明材料及尺寸。
(5)入口门厅色彩渲染图
要求:一个,可单独绘制也可结合于其它图纸中,表现企业形象。
(6)各办公室内局部装饰透视图
要求:不少于3个;要表现装饰特色;与整体风格要相协调.(7)设计说明: 要求:不少于500字;说明设计构思。
(8)一定要有功能分析图(功能泡泡图)和交通流线分柝图。
七、交图时间
2009年12月31日下午五点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