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是否见义勇为的调查报告(样例5)

时间:2019-05-14 09:2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是否见义勇为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是否见义勇为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是否见义勇为的调查报告

关于是否见义勇为的调查报告

盛丁俊

俗话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见,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今天总是会听到见义勇为者是‘光荣一阵子,痛苦一辈子’的说法。为什么现今会出现这样的说法。不妨先来回顾一下一些让人们不敢“见义勇为”的事例。

2004年10月23日,重庆农民金有树见有一19座巴士因车祸沉入池塘。他毫不犹豫的跳入池塘,敲破车窗,逐一将乘客救出。但自己却因浸入冷水时间过长而染上了肺心病。因家中实在贫困,金有树便向政府求助,政府在得知情况后为其捐款几千元,但因时间过长,在款项到达时,金有树已经离世。但在离世时,19个被救人无一人到场。

2006年11月20日,南京一男子彭宇在公共汽车站好心扶一名跌倒在地的老人起来,并送其去医院检查。不想,受伤的徐老太和家人得知老太是胫骨骨折,要花费数万元医药费时,一口咬定是彭宇撞了人,要其承担数万元医疗费。被拒绝后,老人向鼓楼区法院起诉,要求彭宇赔偿各项损失13万多元。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彭宇被判赔45876元。判决书称“彭宇自认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自该案以来,与不敢做好事相关的报道屡见不鲜。

2008年8月,河南大学李凯强骑电动车回家的路上扶起一位老人宋某,老人认定他就是肇事者,并把他告上法庭。2009年12月28日,郑州市二七区法院作出判决,李凯强支付宋某1万元精神损失费及其他费用共计7.9万余元。此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

还有就是今年发生的“小悦悦”事件。路过19人的冷漠无情在拷问着国人的良心。这无疑是在给我们的社会敲响了警钟。这也是前面那些事件中,那些“做好事不得好报的结局”在社会上产生的巨大的负面效应所带来的负面效果。在当今社会上,“雷锋”精神是否还在?路上遇到需要救助的人,你会伸出援手吗?对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来说,这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正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困惑。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普遍的道德焦虑,也暴露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建设、道德建设存在的重大问题。

调查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报告数据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调查样本特征:

一、样本数量

共有100人参加本次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78份。

二、样本分布

1.性格构成2.样本人群构成 各类职业

3.样本出生年代构成

一.关于是否见义勇为报告分析

分析:调查结果显示16%的人会选择“不考虑后果毫不犹豫救人”(选项B)说明雷锋精神,善良,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依然存在,25%的人会选择“不会救人,但会拨打110或120”(选项G)16%的人会选择“找他人一起救”(选项E)8%的人会选择“救人,但要先找人做证”(选项A),23%的人会选择“视情况而定”(选项D)。从数据可以看出善良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没有人愿意眼睁睁的“见死不救”,只是现在的社会现象让人不愿更不敢去展现自己的善良。也有的人其实很善良,只不过他们的善良只限于对自己的朋友或者亲人。

有人说:出于道德,我会;出于良心,我会;处于现实,我要考虑!其实,好事谁都愿意做,可做了好事再惹一身是非那就太不合适了,不少人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在是否愿意出手问题上投了否决票。有人戏称,救人之前,要先做足法律上的准备,避免被当做是“凶手”,并列举了“电话通知家人”“录像存证”“救助声明”等办法。很多人认为这是社会的一种反讽。在本调查中,仅3%的人选择“为避免被敲诈,救人之前先让被救者写救助声明”。

二.为什么人们不敢见义勇为

由结果分析来看,如何做好事,应该是一件值得讨论的事情。其实前面所说的那些方法应该是最基本的法律准备,就和我们借钱给别人的时候,要别人出一张借条一样简单,生活中本来就存在情与法的矛盾,不是信不过友情,只是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麻烦,对于这样的法律准备,大家似乎已经能够认同了。见义勇为,带来的道德拷问,完全是因为很多被救人都是弱势群体,面对弱势群体,情理是不是绝对应该战胜法理,没有人能够给出明确的答案。有记者曾针对老人摔倒事件,采访了曾获“道德楷模”称号的一位公民,他的回答是:“应该立即救起老人”但同时也应该保留证据,如果记者采访这位公民的原因,是认为他应该在道德上境界更高的话,那与之相比,我们普通人,选择法理在情理之上,就更无可厚非。比如莽撞救人,也许有的时候会对被救人造成伤害,所以“电话告知家人”,由熟悉情况的人来处理,未必不是更好的办法,“录像存证”有可能会耽误救人时间,但面对日后责任的处理,也许会减少社会付出的成本。再看还有以下原因:

1.坏人作案都是有团伙的,三五成群,一不小心就捉贼不成反被陷害。相信大家在电影里都看到了,本来是捉小偷,结果赃物被转移,放到英雄的口袋里,接着同伙们围了上来,一顿饱打,围观的人也手痒脚痒,上来解气,如果真碰到小偷偷窃,谁又敢做第一个挺身而出者?

2. 小偷也有人权。有这么一个实例,偷摩托车的贼骑车逃跑时被车主看到,叫了个小货车去追,结果贼慌不择路,被另外一辆过路车撞伤,反而索要医药费!捉小偷的过程中,总是免不了打斗,小偷打人被捉进去是应该的,但小偷却打不得!也就是说,你捉小偷,小偷动手打你,你可以保护自己,但不可以打小偷,尤其是不能打伤了下小偷,这是什么道理?现在的法律法规都规定,不得伤害他人身体,小偷虽然偷了东西,但罪不该打,在新治安法实施后,只要打了人,就得拘留,请问,怎么才能抓住小偷?一路喊着“站住,不许跑”,试图把小偷“胳肢”倒吗?

3. 见义勇为受伤有谁帮助?见义勇为受伤一旦送到医院,往往需要巨额的医药费,平时又很少见到公费医疗的高官贵族和财大气粗的老板见义勇为,当好人的成本也就太高了,甚至还得在救治的各个复杂环节互相“踢皮球“中丢了性命。

4. 有实例表明,小偷在走投无路情况下掉进水里淹死,捉贼人都要负担部分法律责任,那以后小偷逃跑过程中,我们是否要祈祷着他们一路走好,别摔交?

5. 有些小偷捉了也没用。要钱没钱,进去无数回,但还是得放出来,少数民族概念,身上又没钱赔,真的耗费巨额成本遣返,第二天又坐火车回来了。

6. 欺软怕硬,怕引火烧身,某卧铺长途车上一个歹徒仅仅拿了把水果刀,一夜之间竟然在全车人的眼皮下(包括受害人兄弟和男朋友的面)强奸了3名妇女,!大家恨不恨小偷和坏人?恨!可是小偷没被捉住之前,又有几个人敢反抗?装作看不见,能躲就躲,实在躲不过就“舍财免灾”,连公安机关都教导我们,不要轻举妄动,保证大家的人命安全,问题是,抢完了我们,谁来捉坏人?

7. 捉坏人如果真的是公安机关的职责,平民不该冲动,为什么每次打了报警电话,总是要20分钟、个把小时甚至人流光鲜血死了才能见到民警的身影?这么充足的时间,歹徒早就跑掉了。是警力不足,交通不畅,责任心不够,还是“标底太低”?有次我给一违章车辆擦了,对方逃逸,我赶紧向不远站着的一个交警求助,报告了车号,谁知道他耐心地听了,没用对讲机要求拦截不说,还告诉我,这么点油漆擦伤,去修修做做也就两三百快钱,放在所里鉴定费都得不少,还有存车费,就算捉到了,还是要做这些事情,还是各自找各自的保险公司……更别提自行车和手机被盗这样的“小事”了。

8. 歹徒一般都携带有凶器,见义勇为危险度过高,可没事咱带了刀具就属于“携带管制刀具”的违法行为,大家用拳头斗匕首,胜算有多少?即使你带了把水果刀,碰到抢劫的就直接杀死,是不是会“防卫过当”?可是不防卫,就甘愿被抢!?

9. 见义勇为代价高,即使是送上了性命,补偿金也过少,就刚才杨幸福的例子来说(只有区区1+4万和免费丧葬),他见义勇为的生命比不上一场车祸的补偿,比不上一次出国游,比不上一台高档电视的价钱,更比不上一桌高档满汉全席,甚至比不上贪官情妇的一个车轮!0. 有家有口的,自己死了没关系,可家里的老人怎么办?

妻子儿女怎么办?目前见义勇为的奖金仅仅只相当于较高收入者的一两年收入,如果因为见义勇为失去工作和生命怎么办? 11.救了人送到医院,医院非得先交押金才救人,救了人,没钱交押金,又被赶来的家属赖成肇事者,又被法庭的荒唐逻辑“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送他去医院”判决罚款怎么办?

我们都不是为了钱去见义勇为,但受助人悄悄消失,甚至怪别人多管闲事,旁观的看客们个个麻木,“过街老鼠”反而变成了“街头霸王”,医院没钱不给人抢救,警车“姗姗来迟”,难道不值得一些思考和改进?

三.关于见义勇为的一些立法建议

1.见义勇为的赔偿金等同于外国人乘飞机死亡的保险赔付。

2.子女减免学费,每个直系家属可以得到低保,免上缴公粮。3.每个城市建立勇士公墓,集中埋葬见义勇为的英雄。

4.见义勇为者,不允许单位将其下岗,如果受伤,应该按照工伤待遇并且正常退休,领取全额工资,并保障其后续医疗费用。5.对见义勇为者进行嘉奖,此嘉奖无年限。

6.施救时因疏忽造成伤害不承担责任。

7.被援助者反咬一口时需有有效证据,如没有证据要受到重罚。

8.巡警携带枪械上街,两人一组,报警后如果10分钟没到现场,就扣

发相关警务人员工资,对报假警者判刑。

9.对于受助者“消失”及不作为的情况,应处以巨额罚款。

10.在现场,对路人进行救助,对通知、保护现场和实施一定救助的义务者也给予一定奖励,但对确认自身没有危险而对受助人“无动于衷”的,给予惩罚。

11.对我国医疗制度进行改革,实现真正的“救人为先”。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是否应该见义勇为的调查问卷

关于大学生是否应该见义勇为的调查问卷

你的性别()

一、选择题(可多选)

1、你怎样看待见义勇为的行为?()

A、应该发扬,因为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支持,好人有好报。

C不敢去做,害怕被坑。

D认为见义勇为没有报酬,还附带风险。

E其他。

2、如果当你的生命或者财产遭到威胁时你想要别人怎么做?()

A希望有人站出来帮我。

B不希望。

C无所谓,帮就帮不帮就算了。

*追问若你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但是路人一直围观却不帮忙时你的心情?(A感到无助。

B想哭的心都有,怎么会没人帮我。

C生气,下次看到别人有困难我也围观看笑话。

D 无所谓

E其他。

3、你曾经因别人的见义勇为而收益吗()?

A没有。

B有

4、你觉得因见义勇为而损害到自身的行为是否值得去做?()

A不值得。

B没思考过。

C值得。

D其他。

5、一般情况下,导致您无法见义勇为的原因有哪些?()

A歹徒手法残忍,害怕自己受伤。

B害怕日后遭到报复。

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D担心受害人不领情,好心没好报。

E其他。

6、对于见义勇为你知道国家相关的基金或奖项吗?

A不知道。

B知道。

C了解一点。

7、你自己有过见义勇为的行为吗?()

A 有过,倒不多。

B从来没有。

C 经常做好事,不留名。

8、对于见义勇为的事迹,你有关注吗?())

A非常关注。

B在看新闻或者听说的话就看一下。

C没关注过。

9、你是否接受过见义勇为相关的教育?()

A从来没有过。

B接触一点。

C学校没开过相关课程,所以也没有学。

二、简答题。

对于当前见义勇为的一些现象你想对相关部门说些什么?或者你的看法?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提高大学生见义勇为的行为?(可以一起回答,不用一问一答)

第三篇:浅析见义勇为

浅析见义勇为

摘要: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从受益和被受益的角度去看,见义勇为者和被救助的人之间的关系构成无因管理。它是无因管理的一种。但是由于见义勇为的紧急性和人身危险性,故“见义勇为行为属于一种更高层次上的无因管理行为”但是随着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由见义勇为所带来的问题也随之出现。通过法律的完善来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是鼓励人们践行该高尚义举的必由之路。

一、见义勇为定义及其构成要件

(一)见义勇为定义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为政》中提到:“见义不为,无勇也。” 意思就是:“看见正义的事情而不去做,这种行为是不勇敢的行为。”可见古人都提倡见义勇为。在当今社会,我们把看到正义的事情奋勇去做,来作为见义勇为的定义。“见”是指看见,“义”是指社会上的公平正义。“勇为”是指自己去做。虽然人们通常把见义勇为看成是一个道德范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体系的完善,道德法律化理论的普及。通常把见义勇为和无因管理联系在一起,去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虽然法律没有对见义勇为做出很明确的定义,但是在全国各地都相机颁布了见义勇为的表彰条例。

《河南省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人员保护奖励办法》中称“本办法所称的见义勇为,是指公民为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共利益和他人生命财产的安全,挺身而出与犯罪分子和重大治安灾害作斗争的行为。”

《北京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指出:“本条例所称见义勇为,是指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

虽然内容不同,但是大概意思是一样的,所以由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见义勇为的定义:“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为保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而不顾自己的安全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救助行为。”

(二)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见义勇为行为包括四方面的构成要件:1主体要件

见义勇为的主体是比较特殊的,它没有年龄的限制,也无需分辨国籍,其主体应该是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的自然人。因此对于负有法定或约定义务的人,或者有利害关系的人,而实施的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救助行为,都不能算是见义勇为的行为。

2主观要件

见义勇为的目的应具有实施者要有“保护正义”的目的。如果实施者没有想去“保护”而是在实施不法行为过程中意外实施了“见义勇为”行为这种行为是不能算是见义勇为。

3客体要件

见义勇为行为的客观要件是保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

4客观要件

客观要件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所要保护和救助的对象在客观上正在或将要遭受不法侵害、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第二,行为人在实施见义勇为时必须面临一定的人身危险性。第三,行为人主动挺身而出,并具体的实施了保护和救助行为。一种行为是否是见义勇为行为只要符合以上四个要件我们就可以认定此行为为见义勇为行为。

二、见义勇为与无因管理的比较研究

(一)无因管理的历史发展

从历史发展来看,无因管理作为一项一般性制度,其制度理念来源于古代法中对拾得遗失物这一具体行为的法律规定。无因管理制度起源于古罗马法,其目的为了使不在的人的事物得到管理,是准契约的一种,罗马法规定了两种诉权:一种是无因管理正面诉权,也称直接诉讼,即本人对管理人之诉权。另一种是无因管理反面诉权,也称为反对诉讼,即管理人对于本人的诉权。其后,德国普通法、法国民法均沿袭了罗马法的做法,仍将无因管理视为准契约。《德国民法典》、《瑞士债务法》和《日本民法典》,摒弃了准契约说,把无因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制度,并为我国台湾地区民法所继受。[5]日本民法典则将无因管理与契约、不当得利、侵权行为并列为债的发生原因。[6]我国台湾地区民法沿袭日本民法,也视无因管理为债之发生原因之一种,将其与契约、不当得利及侵权行为并列,但依其第 178 条之规定,“管理事务经本人承认者,适用关于委任之规定”,故又与德国民法和瑞士民法存在相似之处。可见,无因管理制度从准契约到制度转化是经历了一个从非独立制度到独立制度的演变过程。同时,各国也设立相应的法律条文,明确了管理人与本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善了无因管理的立法制度。但值得是注意的是法国仍然坚持准契约说,并且在英美法系中是不存在无因管理的概念和制度的。并且我们也常常在侵权的方面去考虑无因管理的问题。

无因管理涉及两个利益:其一,是本人的利益,其二,管理人的利益,无因管理制度的基本任务就是在于权衡这两种利益。要想权衡这两种利益首先我们要知道无因管理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有三个部分:

1、为他人管理事务,2、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3、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三个要件:

1、为他人管理事务。

为他人管理事务是无因管理的首要条件,它的意思就是,为他人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管理人的行为可以是民事行为也可以是事实行为。而所要管理或者服务的事务可以是与财产相关的事务,也可以是与财产无关的事项。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是不能成为无因管理的对象的:“(1)、违反法律的行为。(2)、纯宗教或者公益性的行为。(3)、必须由本人亲自实施的行为。(4)、需本人授权才能实施的行为。并且实施管理行为必须是自己主观上愿意去做,对象是管理他人的事务,这样才能构成无因管理。

那么管理人在管理中需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呢?

管理者在管理中有三方面的义务。第一:管理人在管理过程中,不能故意损坏被管理的事务,不能违反本人的管理要求和社会常识。在给别人造成损害时,若管理着是故意的或者是重大过失,应负赔偿责任,若管理者是一般过失则可以减免管理者的责任。第二:通知义务,管理者应该讲管理事务及时的通知本人,除非有紧迫情况无法通知。第三:报告、计算义务。管理者应急事的向本人报告管理事务进行的状态,当管理关系终止时,管理者应该交付本人所得物及其孳息,本人应该就管理者因其管理而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2、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

无因管理的主观要件就是管理人要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也就是说管理人在管理事务中是为了本人的利益,如果管理人专门为自己的利益而管理的话则不构成无因管理。

3、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

无因管理中的无因二字可以充分体现出这一点,无因意思就是指“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也就是说管理者和本人之间没有法定或者约定必须要去管理本人事务的义务。在这需要注意,衡量管理人是否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是以客观的标准来确定的,如果被管理人和本人之间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但是管理人不知道仍实施了管理行为,这也不能构成无因管理。

三 见义勇为的法律性质

我认为见义勇为具有无管理的基本特征, 属于无因管理的范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见义勇为和无因管理二者可以可以看成是种属关系。无因管理历史悠久,在生活中经常能够遇见,它所涉及的事务范围十分的广泛。不仅仅包括财产方面而且还包括人身安全,既包括个人利益,一种又包括集体利益。只要是维护他人利益或者为使他人利益免受损失的行为, 都可成立无因管理。显然、见义勇为符合这一些。见义勇为是无因管理的一种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李某外出,邻居发现李某家的院墙如再不修缮将有倒塌的危险。邻居出了300块钱雇人把李某家的院墙修缮好。”就这一行为,我们只能给它定性为无因管理,而不能说成是见义勇为。

(二)见义勇为具备无因管理的全部构成要件。第一, 在客观要件上, 无因管理必须是管理

了他人的事务, 见义勇为也同样如此。并且这种管理是没有进行双方约定过,或者法定过的。此外, 见义

勇为行为的表现方式应如无因管理一样, 必须是积极的作为;第二, 在主观要件

上, 行为人都要具有维护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意图。这种意图必须是积极的,正确的,不违反法律规定发。第三, 在主体要件上, 见义勇为和无因管理的主体都十分的广泛,一切不特定的自然人均可成为其行为主体, 并没有对行为能力的特别要求,只需具有相应的意思能力即可。

见义勇为虽然属于无因管理的范畴, 但是它只是无因管理行为的类型之一。它与其他无因管理行为相比较, 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1.见义勇为的 外延较窄,内容和范围有特殊的限定。它是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为保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而不顾自己的安全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救助行为。它是一种救助行为,而无因管理同样可以有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行为。

2.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要比一般的无因管理行为的构成要件更为严格。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不但具备一切无因管理行为所必须具备的共同要件,且还有进一步的特殊要求;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第一, 在客观要件上, 见义勇为的成立要求管理人管理的他人的事务, 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人身危险, 行为人往往会因为管理他人的事务而可能损害自身的健康甚至献出宝贵生命。不符合这一要求, 只能成立一般的无因管理, 而不能构成见义勇为。第二, 在主观要件上, 有时候管理人的救助行为是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去救助的,比如说:“邻居不在家,但是邻居家起火了,不及时的管理会危及到自身,这时管理人才去管理,这不能构成见义勇为,只能作为无因管理,在主观方面上,见义勇为体现出比一般无因管理行为具有更为高尚的道德标准。

3.在当今社会,小悦悦事件的发生,见证了人性的冷漠,见义勇为要比一般的无因管理更加需要提倡,但是又发生过很多“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件。”更加证明了见义勇为应该建立相应法律救济途径。并且应该给予见义勇为者一定的荣誉。

四、我国见义勇为的现状:

我国并没有将见义勇为入法,但是在全国各地都相机颁布了见义勇为的表彰条例,建立了见义勇为基金会。但是由于近年来,“老人摔倒无人敢扶”、“路边受伤儿童无人敢救”等事件发生,“好人难当”、“做好事当心成肇事”、“做好事前先拍照”等社会心态不断蔓延。

在目前来看我国见义勇为的法律救济制度存在众多的缺陷与不足,有很多都没有落到实处,我认为立法层次普遍较低、立法不平衡,对见义勇为行政确认制度、行政指导制度、行政补偿制度的缺失,在民事赔偿上又不具备可操作性,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见义勇为基金经费筹集、管理体制不灵活,地方立法与基本法民法、刑法衔接存在问题,地方性法规之间存在冲突,导致了见义勇为者在受伤、牺牲之后承受了无法承受之重,在危险面前挺身而出,但受伤之后却遭遇尴尬。所以从法律上构建见义勇为的救济机制,势在必行,制定一部独立统一的《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法》是当务之急。英雄流血又流泪是最令人伤心的。但愿相关法律能够早日出台,通过法律、法规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有效地解除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从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见义勇为的行动中去。如果见义勇为能够成为一种正常行为,公平正义就会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硬性元素,和谐就会自然笼罩在我们的周围

第四篇:见义勇为材料

见义勇为材料

2015年5月25日晚,在学校值班到10点钟,骑着自行车回家,街上的路灯没有那么亮,我顺着自行车道不慌不忙地骑着车,突然从前方传来一阵喊叫声:“抢劫啊、抢劫啊、、、、、、”,开始只听到声音,没有看到人,在往前走走,就看到一个拎粉包的女子与一个穿白衣的男子,扭打在一起,男子看到女的喊,向四处张望,女的趁机把包抽走了,向着前方跑去,边跑边喊,过路的人都很快地走了,没有人去帮忙,也不清楚是不是真的抢劫。

男子看她跑了,又去追那个女的。那个女的一看男的过来,喊得更厉害了。看到这种情况,我拿起手机打了110,并说明了地点、事件、人物,我收起电话不到一分钟,南环分局就给打来电话核实情况,我又说了一边。这时那两个人又跑远了,我不敢跟着过去,不过一想到警察马上就来,我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

能够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如果人人都能献一些薄力,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第五篇:中学生是否该做家务调查报告

中学生是否该做家务调查报告

现在的中学生应不应该多做家务呢?

环境好起来了许多家长和中学生都因此而困扰,其实,我认为中学生应该多做家务。

中国有句俗话,叫:“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我的父母那一辈人中,几乎找不出来不干活的人,或许那跟当时的家庭条件有关吧!可是另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家庭条件好了以后几乎在我们中学生中找不到常做家务的人了呢?

现代社会中许多都是三口之家,在这里,我们并不难发现其实大多数养尊处优的不是父母,而是我们。可能因为我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的关系吧!有的家长太爱自己的孩子了,那种爱不是真正的爱,那是溺爱。说到这里,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就变成了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当务之急。所以,做家务便成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的首要选择。

做家务既是体力劳动又是脑力劳动。其实,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整理物品,如何把家务干的又快又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做家务就像是学习,重要的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拥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做家务也就很轻松了,同时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美国,有许多打零工的“少爷”们。比如美国孩子—-17岁的史蒂文。他是父母的独生子,父亲开了六七家文具连锁店,母亲温妮是一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巡视员,按中国人的眼光,他简直是一个“少爷”。可是他却利用假期来到奎恩镇帮助毕力夫妇修理破旧的庄园。史蒂文到小镇来,是温妮开着自家的“雪拂莱”轿车送来的。温妮说:“需要他干些什么说清楚,他一定会完成的很出色。”果然,史蒂文就住在那栋乱糟糟的房子里,每天就吃面包,喝热牛奶,每周回家一次改善生活。三周后,他把需要修理的地方拆除的干干净净,里里外外没积存下一点拆下来的东西。他也理所应当的得到了800美元。他的妈妈温妮说:“史蒂文上个假期去我们银行总部打工搞清洁。每天要扫四十多个厕所,同事们对我说,史蒂文打扫的厕所比以往任何一个清洁工打扫得都干净。”说着温妮露出了自豪的神情。

由此可见,我们要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有自理,自立的能力。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只会让许多孩子变成“高分低能”的人。在这个千变万化,科技发达的社会,我想肯定不会需要“高分低能”的人。亲爱的中学生们,请看看父母日渐发白的头吧!让我们多心疼心疼父母吧!

下载关于是否见义勇为的调查报告(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是否见义勇为的调查报告(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大学生是否兼职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是否兼职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 在暑假里打工和在学校周边兼职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的首选。根据我们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做兼职除了赚一些钱,减轻家庭负担;而且还学会接......

    男女之间是否存在纯友谊调查报告(精选合集)

    “男女之间是否存在纯友谊”调查的问卷报告 组长:孙峻强 组员:曹炜杰 田文健 王坤栋 吴康伟 尚焕清 潘奇豪 任潘海 邵飞飞 徐伟涛 俞震东 男女之间存在纯友谊吗?这是古往今来......

    中学生是否该做家务调查报告(大全5篇)

    现在的中学生应不应该多做家务呢?环境好起来了许多家长和中学生都因此而困扰,其实,我认为中学生应该多做家务。中国有句俗话,叫:“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我的父母那一辈人中,......

    事故调查报告是否应公开(5篇可选)

    事故调查报告是否应公开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后,要求公开事故调查报告的行政诉讼案件呈明显增多之势。原因为:在涉及事故的各类案件中,......

    中学生是否该做家务调查报告[五篇]

    中学生是否该做家务调查报告 现在的中学生应不应该多做家务呢? 环境好起来了吗,许多家长和中学生都因此困扰,其实,我认为中学生应该多做家务。 中国有句俗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

    是否应文理分科的调查报告

    一、引言 1、我国文理分科的历史渊源 :文理分科是指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世界上部分国家和地区所实行的一种教育制度,即:将教学课程分为文科和理科,让学生选择后进行分别教......

    见义勇为事迹材料[本站推荐]

    (篇一)侠义铸肝胆勇为见精神先人后己,不求回报,这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小伙。危难之际,他不顾个人安危,三次跳入冰冷的河水搜救落水儿童,当落水儿童被救起后,他又不顾自己......

    见义勇为主持稿

    见义勇为主持稿观看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 专题片教案【活动目的】通过此次班会, 引导同学们认识了解我国文学之经典,民族文化精神之伟大。学习优秀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