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便民摊点规范管理的思考
关于便民摊点规范管理的思考
在城市管理范畴中,擅自摆摊设点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这些古即有之的贩夫走卒,具有流动性、低成本、便民性的特点,是城市管理不可回避、不言轻松的话题,也是普通群众与城市管理者看法不一甚至某种程度产生对立的领域,如何在目前的保障民生和城市管理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临界点”,区分情况,合理化解这一矛盾难题,既能解决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吃饭问题”,又能维护城市市容环境的“面子问题”,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永恒课题。崇川区城管局自2001年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以来,以我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不断加大对辖区内占道经营摊点的整治力度,先后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整治活动,使我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但是由于当前各项执法任务繁重,执法力量相对薄弱,流动摊点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对流动摊点尚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导致整治效果不能持久,常常陷入“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怪圈”。流动摊点为何成为城市管理工作中“久治不愈”的“顽症”,如何有效地解决市容环境与改善民生之间看似一致而又在一定程度上不相协调的矛盾?为此笔者近期对市区流动摊点情况进行了调研,就转变城管思路,以人为本,疏堵结合,进一步扶持和规范便民性质的摊点,确保市容秩序与群众利益取得双赢,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流动摊点的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笔者对市区流动摊点的调查分析,流动摊点从表现形态上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自发市场类。这类流动摊点以早、晚下班高峰及人流量集中的地方为主要经营地点,大多形成于居民区比较集中的地段以及学校、医院、市场周边,经营品种围绕居民日常生活以副食、果蔬及日用品为主。从一方面讲,这些小市场的形成,方便了附近居民的生活,但因侵占城市道路,无序违规经营,造成交通阻塞、秩序混乱、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目前,市区一些居民大量集居的老旧新村,如虹桥新村、新桥新村、易家桥新村等,和一些大型农贸市场周边,如节制闸市场、百花市场、端平桥市场、段家坝市场、轻纺城等,还有大学生公寓、医学院、大学城等处,常常集中了大量流动摊贩。这类摊贩以郊区自产自销农户、下岗职工、外来人员为主,人数大约在500至600人左右。
二是店外占道类。这类占道摊点在市区较为普遍,其明显特点是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但擅自扩大经营面积,占用城市道路。这类摊点以露天烧烤、店外加工、汽车修理及洗车场等为多。如钟秀路木材市场一带的沿街店面、虹桥路的夜间龙虾一条街等。
三是零星摊点类。这类占道摊点大多是分布在新村路口和人流量较大的部位,经营工具简单方便,流动性强,多以小吃加工销售,饮食大排档、水果、日用品经营及小修理为主。如分布在市区主次干道两侧的汽车水果摊,长途汽车站、轻纺城附近夜间排档等。从事这类摊点经营的大多为城市下岗职工以及外来人员,在1000人左右。
二、流动摊点的成因 笔者认为,流动摊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群众生活,解决了部分社会困难群众特别是下岗职工、残疾人的谋生问题,但因经营商贩随意占据城市道路,违章从事各类经营活动,既严重扰乱了正常交通秩序,又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损坏了市政基础设施,是破坏城市形象和环境秩序脏、乱、差的主要源头。
据不完全统计,在市区长期从事各类流动摊贩不少于2000个,主要有四类:一是下岗失业人员。企业改制或者企业效益不景气,如当前国际金融下大量企业关停并转,产生大批下岗职工,由于这部分人员年龄偏大,一时找不到工作,家庭负担重,又不能闲置在家,就选择了街头摆摊设点这种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的小买卖。二是进城务工人员。这些人员主要来自山东、安徽、江西、苏北等地,成分复杂,经常拉帮结派,不易服从管理。三是近郊进城农民。大多以老人为主,主要经营自产自销的瓜果蔬菜。四是残疾特困人员。这些人大多无正常生活来源,也没有资金实力,需要社会救济。
经调查分析,流动摊点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一)城市生活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有些居民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表现越来越突出,如一些新建小区就缺乏就近购买农副产品和日用商品的市场,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问题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相关职能部门规划、建设工作滞后,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的原因;对于新建小区,也存在开发商在开发建设时或未充分考虑居民需求,或不按规划要求,非法占用公用设施用地,造成相关配套设施落空。
(二)市场经营成本高。合理完善的市场布局是治理流动摊点的重要举措。由于部分农贸市场改造后,市场管理者多从商业角度出发,市场摊位费超出部分经营者的承受范围,造成部分经营者嫌市场摊位费贵而不愿进场经营,如白堂桥农贸市场改造后,以前农贸市场内许多经营户不愿进入新的经营场所,继而出现了每天早晚在城山路上自发形成马路市场,给道路交通和市容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当然城市规划建设不尽合理,市场配置布局不尽人意,也是造成流动摊点大量无序存在的原因。
(三)部分群体赖以谋生的手段。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外来人口流入城市从事各类商业活动,再加上部分企业下岗职工、部分残疾人及社会闲散人员的介入,就业难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为了谋求生存空间,许多人选择了投入成本低、收入见效快的流动摊贩职业。经我们不完全统计,市区2000户左右的流动摊贩群体中下岗职工占46.2%,外来务工人员占43.7%,特困残疾人员占13.5%,自产自销农民23.8%。他们为了逃避各种费用,降低经营成本,谋求最大利润,有市不进,占道经营,对南通城市市容形象形成极大损害。
(四)居民的消费心理和习惯意识。从部分居民的消费心理考虑,流动摊点经营的商品便宜,购买方便,因而不用花时间、绕远路到专业市场或超市购买。特别是部分历史形成的马路市场,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得到部分市民的认可,甚至与民俗紧密联系,清理取缔不但经营户不答应,就连居民群众也不理解。如城山路曹公祠庙会市场,每至初一和十五,香客如云,摊贩云集,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状况极差,然而基于其历史性和民俗性,简单取缔会引起群众的极大反感,影响社会和谐。
(五)职能部门管理“缺位”。在对沿街经营户的管理上,有关职能部门责、权、利不统一,审多管少是占道摊点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突出表现在对经营户的审批上,不能从实际出发,造成部分业户很狭小的房子就从事餐饮、铝合金加工、车辆维修、清洗等,还如在一经些居民家属楼的门面房从事餐饮、烧烤。其中最突出就是遍布新村小区的铝合金加工点、水果店和摩托车维修点等,因经营场所远远满足不了经营需要,就随意占道设摊。
三、国内外的相关探索
任何政府都希望自己的城市干净整洁,有序经营,“严禁占用城市道路摆摊设点经营”这是城市基本文明素养的重要内容。一些在社会话语权处于主导地位的群体也希望自己的生活环境优美,很不愿意自己生活被打扰,他们是极力主张坚决取缔街头无证摊贩的。与此同时,大多数的普通市民都感受过很多街头摊点的便利,不同意把所有的街头摊点一律取缔。所以如何给城市摆摊者一个合理的空间,尤其是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具有便民性质的摊点以合理存在的理由,这是中外城市管理者都在探索的问题。
上海市区部分路段经市民同意,可设置部分便民类摊点,对马路摊点不再一律封杀。马路设摊的基本条件是:申请临时设摊许可证的摊主必须在上海居住至少半年以上,同时要向所在街道提出设摊申请,有关部门听取街道居民的想法,老百姓赞成,相关部门才会颁发临时许可证。而影响交通、算命占卦和夜排档等无证摊担则将被坚决取缔。据悉,这也是上海首份指导城市摊位设置的行业导则,从细则上放宽了对城市设摊的严格限制。
浙江建德市把城市闲置地段设立为果农的临时销售摊点,制作了分布图,并将“地图”分发给城区附近的农民。果农们进城摆摊人手一份,放心叫卖,方便了市民购买水果。
重庆主城区对马路摊点的管理将有序放开。重庆市各区目前已经规划了443个马路摊区,设置摊位11169个,主要用于出售一些日常小商品,解决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居民在街道登记后,将统一制定和颁发占道经营证。
美国:科学规划设摊地点。美国首都华盛顿路边摊的数量和地点都是经过科学规划的,既不能影响当地交通和周围民众的生活,也要照顾到有足够的往来客流量。在管理上,每季度的执照费不高,但商贩必须确保卫生。
韩国:人性管理+业者自律。在韩国,街边摊贩归所在地区的洞事务所(相当于中国的街道办事处)管理,摊主在赚钱的同时,不能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和起码的社会秩序,这样的话,事务所也不会使用强力手段加以取缔。
法国:依法管理与服务并行。在巴黎,每个早市上的商贩都是拥有专门执照的流动商贩,要想在某个早市上拥有固定摊位,流动商贩必须向早市所在市政府提交申请。而无照摊贩只要不影响交通,警察就以教育为主。要是他们整体上造成扰民、阻塞交通,有关部门会修改摆摊地点和时间等,不是将矛头只对准商贩。
杭州市出台了《关于规范社区便民服务点的意见》(杭政办函[2007]266号),提出了市区范围内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的自行车修理、修鞋、修锁、小家电维修等居民日常所需服务点,杭州市城管办、市民政局、市城管执法局等三部门又联合出台了《关于统一和规范社区便民服务点设置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上述便民服务点的管理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明确,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的生活,也规范了相关便民服务点的管理。
四、我区的有益实践
近年来,崇川区城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市管理为人民,管好城市为人民”的城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执法,树立和谐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实施城市管理,坚持整治与疏导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堵疏结合,以堵为主”,实行“主干道禁止,次干道严控,新村小区规范”的原则,在流动摊点整治和便民摊点规范管理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初步尝试。
从2006年开始,我局即组织对市区范围内主次干道两侧的西瓜摊点、早餐点、小修理点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地调查摸底,了解其主要分布和市场需求状况,以及对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的影响。按照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方便市民生活的原则,对107个夏季西瓜临时摊点、157小修理点、141便民早餐点,逐步做到“四统一”,即:统一设置地点、统一摊位编号、统一摊位包装、统一经营时间,使之既美化市容,又方便市民,使一部分零散、无序的摊贩得以规范疏导。规范统一、美观大方、摆放整齐的便民摊点设置,使广大市民和经营业主都满意。
对原来散布市区各处夜市、夜排档的整治和规范也是我局堵疏结合的一大亮点。我局在区委区政府领导和支持下,灵活采取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办法,成功地对市区夜市、夜排档进行了整治。我局牵头成立了由公安、工商、商贸、卫生、规划等部门组成的综合整治办公室,先后5次召集召开联席会,部署整治方案。2006年8月虹桥路夜市开张,市区原有夜市、夜排挡点全部取缔。区公安分局专门抽调43人维持现场秩序,卫生部门也抽调10人对夜排档的食品卫生、操作流程进行现场把关,城管局在本次搬迁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共抽调107人,不但对虹桥路夜市周边进行管理,而且对原夜排档各个点巡查取缔。此次行动不仅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地方政府和市民群众脏乱差的夜市夜排挡问题,还成功地打造出了虹桥路夜市、夜排挡这一城市小吃经营的亮点,既树立了政府形象又维护了群众利益,受到各方面好评。
在“疏导”的同时不放松管理,对辖区主次干道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采取定人、定岗、定时、定责的“四定”责任制,按照“定岗布控、责任到人、整体联动、突击重点”的原则,日常管理以单个队员巡查为主,进行不间断管控,以达到对各类违章“发现更直接、处理更迅速、管理效果更明显”的目的。执法人员进行全天候巡查管理,及时查纠擅自摆摊设点行为。在管理中,要求执法人员坚持“执法就是服务、执法就要服务、执法必须服务”的理念,融执法于服务之中。实施路段管理责任追究制,实行错时管理等管理办法,收到了较好成效。
五、规范便民摊点的具体设想
规范合理地设置便民摊点不仅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也缓解了就业压力,是城市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治理流动摊点的有效方法。结合近几年我局执法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规范便民摊点,必须不断创新管理思路,把便民摊点打造成展示城市形象的亮丽点,服务市民群众的便民点,安置小商小贩的好平台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助推器,综合考虑市容市貌、居民需要、道路状况等各种因素,科学制定了便民摊点设置的各类标准,对便民摊点进行靓化包装,根据总量控制,选点适当,布局合理,方便群众,有序规范的管理思路,做到了整治与疏导相结合,稳定与发展相同步。
(一)具体步骤
一是组织人员对辖区各类便民摊点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进行摸底造册;
二是对审核批准的便民摊点统一划线定位,做出分布图;
三是加大流动摊点整治力度,为规范便民摊点创造良好环境;
四是给予下岗及特困残疾摊主给予减免费用等优惠政策;
五是把散乱摊点集中到指定区域经营; 六是与经营摊主签订市容环卫责任协议书;
七是完善健全便民摊点规范管理统一标准。
(二)管理标准
1、小修理点:占道面积2×2m
统一制作修理亭、修理箱,统一设置遮阳伞,在规定的区域内操作,修好的车辆一律放在城管部门统一设置的停车线内,并保持周围的环境卫生整洁。
2、西瓜摊点:占道面积4×2m
在规定的区域内摆放并上车经营,地面无垃圾、水果、水果筐等物品,方便袋一律放在柜内,不得随处乱挂,保持周围环境卫生整洁。
3、早点工程:占道面积3×3m
经营者统一配置早点餐车,必须持有健康证,在规定的区域内摆放,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营,保持周边环境卫生整洁,并保障责任区范围地面的清洁,禁止乱扔垃圾(含顾客)、乱泼污水,随时清扫,并将清扫后的垃圾倒在统一配置的垃圾容器内。
(三)管理思路
1、强化管理。辖区内的便民摊点都必须坚持科学控制、合理布局、统一规划、严格审批、办证经营、逐年减少的原则,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新村小区规范,对屡教不改的违章设摊者加大整治和处罚力度。同时,由城管部门牵头,工商、卫生等部门予以配合,多管齐下,进一步加大对批准摊位的管理力度,规范经营者的行为。
2、建立台帐。要建立管理台帐,定期考评,将考评结果直接与审批、办证挂钩,连续2次考评不合格的便民摊点取消下一阶段的设摊资格,使便民摊点管理步入有序、正规的秩序行列。
3、抓好教育。强化思想道德及行为规范的教育,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文明水平,培养城管意识、法制意识、环保意识,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在市民群众中形成抵制无证流动摊贩的自觉行为和文明守法观念。
4、加大整治。对辖区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加大整治力度,形成市容管理长效机制,坚持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巡查频率密度,严防死守,对极少数屡教不改、恶意违章的流动摊贩,由城管部门牵头组织公安、工商等部门坚决予以取缔
5、延伸管理。对背街里巷内属于管理盲点的摊点,采取逐一调查、登记、实地勘验,调整摊位布局,固定经营场所,保持交通通畅,加强卫生监督,摊点相对集中的区域,可通过定人定时管理,使之逐步得以规范。
城管行政执法工作,从根本上说,是为民服务、为民解忧的工作。为此,在工作中坚持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妥善处理堵与疏的关系,使规范便民摊点工作真正成为解民意、得民心的工程,实现人性化的城市管理,从而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科学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规范摊点管理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营造整洁有序市容环境,切实解决当前我区范围内流动无证经营、违法占道经营、搭棚乱摆乱卖等影响市容环境和交通秩序的问题,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工业立区、三产富区、功能活区”的整体发展思路,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疏堵结合、规范管理、常抓不懈”的原则,规范摊点管理,同时坚突击性专项整治和经常性常态管理有机结合,固化整治成果和经验,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全面提升城区序化管理水平,促进我区市容市貌在整体提档升级。
二、工作目标
通过此次专项整治,全面取缔流动无证经营摊点、违法占道经营摊点及搭棚乱摆乱卖现象,合理布局、精心打造整洁有序、便民利民的摊点疏导点,同时落实长效管理,还市民一个整洁有序、优美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三、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执法分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督导等工作,由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责任分工
按照“上下联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属地管理负责制,镇、处、村主要负责人为专项整治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区城管局负责专项整治活动的抓总推进工作,区执法分局负责专项整治活动在组织协调、检查、督导等工作,区直相关部门做好相关的协调服务工作。
五、实施步骤
区执法分局依法依规拟定全面取缔无证经营、非法占道经营的通知、告示及其他宣传资料,张贴并送达各摊点经营户,镇处分别召开动员大会,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摸排辖区内摊点详情,部署工作任务。
2、组织实施(年2月7日至年3月7日)
根据“疏堵结合、规范管理”原则,组织实施过程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年2月7日至年2月22日),精心选点、合理布局,规划建设新的摊点经营点,由区执法分局牵头,区规建局、区工商管理局、区卫生办、镇处配合,结合我区具体情况,统筹安排,制订出合理的新的摊点经营点的布局规划及管理办法,具体摊点设置要求和规范管理的相关标准等,相关单位组织实施。第二阶段(年2月23日至年2月29日),镇处配合区执法分局,认真做好辖区内摊点经营户思想工作,动员规劝他们按标准进“新点”规范经营,第三阶段(年3月1日至年3月7日),组织相关单位联合执法,全面取缔非法无证、占道、搭棚经营。
3、检查验收(年3月8日至年3月15日)
由专项整治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一是对整治的各个区域及各个点位进行检查,二是对新建点位进行验收。
六、工作要求
1、认真抓好落实。各单位要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项整治活动分管领导和责任单位、部门,按照整治活动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城管执法人员要认真负责地开展执法巡查工作,主动上街对流动无照经营、违法占道经营等违法现象多发地段和时段进行执法管控,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要做好宣传工作,让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整治活动,营造好的整治氛围。
2、强化部门联动。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联系沟通,互相支持,共同参与整治活动,提高联合整治效果,同时注重维稳和社会管理,既要取得预期的整治效果,又将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
3、依法行政执法。在整治过程中,工作人员、执法人员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明执法纪律,严格依法行政,工作过程中对违规摊点经营户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行之以法,得到他们的理解、支持,变整治工作为各经营户自觉、自主的行动。
4、着重长效管理。专项整治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摊点管理的常态化。各部门、各单位要及时总结整治经验,固化整治成果,并依法依规制订出规范摊点管理的相关措施、办法、制度,建立健全规范摊点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三篇:06.景区商铺及摊点规范管理办法
06.景区商铺及摊点规范管理办法
为保障景区环境和服务质量,景区各经营商铺及摊点业主需遵守以下管理制度: 经营商铺、摊点管理规定:
1.1 承租人不得擅自改变经营摊位的使用性质,不能乱接电线,乱改水管,不得擅自转让、转租经营摊位。
1.2 景区固定综合服务部的摆放位置,承租人不得擅自移动。如因景区规划调整或重要接待要求经营摊位移位,承租人必须服从景区统一安排。
1.3 承租人必须爱护经营摊位并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不得有故意损坏经营摊位设施行为发生,如有损坏必须及时维修,不得有影响景区环境。
1.4 经营摊位的安全由承租人负责,公司协助但不对服务部以及货品的安全负责任。承租人经营行为管理规定:
承租人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景区的规章制度,服从管理,奉公守法,文明经商,礼貌待客。具体管理规定如下:
2.1 承租人严禁参与无证拉客、倒票、带人逃票等严重影响景区经营环境和经营秩序的不利于景区管理的恶劣事件,一经发现,公司有权收回摊位经营权,并不退还任何款项。
2.2 要求承租人必须在双方约定区域内经营,必须保证货品归位,不准在景区内外另设摊位游走兜卖货品,如经发现,公司有权给予承租人每次罚款50—100元,如一月累积违反3次以上的经营者,公司有权收回经营权,不退还任何款项。
2.3 各经营摊位的营业时间必须与景区营业时间一致,如有调整,须提前通知景区,与景区协商同意后方可进行调整。如承租人擅自将营业时间调整,景区根据实际情况可给予承租人每次50—200元的罚款。如一月内累积违反3次以上的经营者,公司有权收回经营摊位的经营权,不退还任何款项。
2.4 承租人必须按照与公司约定的经营范围办理营业执照和相关证件,其经营活动不得超出营业执照的经营许可范围,否则公司有权收回摊位经营权,不退还任何款项。2.5 承租人不能利用经营摊位进行非法经营,其经营范围不能超出与我方约定的经营范围,否则公司有权收回摊位经营权,不退还任何款项。
2.6 经营者在合同期内需中途转换经营项目必须经过公司同意,否则公司将有权收回摊位经营权,不退还任何款项。
2.7 承租人必须保证消防安全,如因此造成的损失由承租人承担所有责任,对景区经济和名誉造成损失的,公司除了收回摊位经营权,不退还任何款项外,还有权向承租人进行索赔。
2.8 承租人必须保证出售商品符合国家卫生质量管理标准,如承租人出售的商品因卫生和质量问题引发消费纠纷,概由承租人承担全部责任和损失。如由此对景区经济和名誉造成损失,公司将据实向承租人追偿,并收回摊位经营权,不退还任何款项。
2.9 承租人经营过程中发生游客投诉事件,经核实为承租人责任,公司将根据情节轻重除责任赔偿外,另给予承租人每次100—500元的罚款,一月内累积被投诉3次及以上或严重损害到景区和游客利益者,公司有权收回摊位经营权,不退还任何款项。
2.10 承租人必须按时(具体时间以公司的通知为准)缴纳国家规定的税费和经营中的水、电、管理费用等。不按时缴纳以上费用者除限期缴清外,另给予承租人每次50元的罚款,每季度拖欠应缴纳的费用两次以上者,公司有权收回摊位经营权,不退还任何款项。
2.11 承租人每日营业结束以后,承租人自行保管货品。景区对承租人货品安全概不负责。
2.12 承租人必须保持经营摊位经营区域3米内的清洁卫生,如承租人未及时清理规定范围内的纸屑、果皮、烟头、垃圾,公司将给予每次20元罚款。
2.13 承租人转让、转租,必须经过公司同意后方能办理,否则公司将按照合同规定向承租人收取违约金。
第四篇:关于加强占道经营流动摊点规范管理的建议
关于加强占道经营流动摊点规范管理的建议
提案者---李义银
近年来,我县在县委、县政府强有力地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全面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使全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在我县县城部分地段仍存在有违规占道经营和流动摊点等行为,“脏、乱、差”的现象未能得到有效治理,堵车、争吵等事件时有发生,与我县城镇建设的大环境格格不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文明的要求,占道经营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制约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因此,我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把取缔占道经营和流动摊点作为加快我县文明之城、生态之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
一、占道经营和流动摊点的危害
1、严重占道经营,弱化了城市交通功能。占用公共通道,街巷杂乱无章,沿街店面的经营者占用人行道,流动摊点经营者充斥机动车道,车辆交通经常阻塞,行人不安全因素诸多;
2、污染了市容环境。许多饮食店,流动摊点不但占道经营,而且人为制造的垃圾、污水随处可见,严重影响城市卫生;
3、许多不规范早餐点卫生条件比较差,无论是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还是经营的早餐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居民的健康得不到保障;
4、存在偷税漏税、侵占公共利益等现象,影响公平竞争。
二、几点建议
占道经营是一个社会问题,单纯靠城市管理部门取缔和突击整治的方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又容易引发执法纠纷和社会矛盾。为此,从我县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部分城市的先进经验和成功作法,特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守法意识。加强宣传和引导文明经营、守法经营和理性消费、文明消费,并加大对查处和取缔无牌摊贩乱摆卖及饮食店档占道经营以及无牌摊贩乱摆卖危害性的宣传;广泛普及法律知识,大力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全面提高流动摊点经营者对占道经营违法性的认识,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管理环境,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
2、加快各类市场建设。按照方便群众生活、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规划建设一批小集贸市场、餐饮小吃一条街、步行商业街等专业市场,引导商户实行集中管理,形成有特色、有规模的专业市场。
3、制定扶持政策,引导占道摊点入场经营。对下岗职工、农户及其它困难人员,除了在税收上给予一定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其资金困难、竞争力弱的实际情况,采取降低摊位租金费用等措施,降低入场门槛,尽可能保证他们进得去,留得住。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规范便民服务中心管理的通知
三溪桥镇突出抓好便民服务中心制度建设
为加强对便民服务中心的管理,提升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效率与水平,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全力打造廉洁、高效、便民的政府形象。三溪桥镇突出抓好便民服务中心制度建设。
一是实行电话预约制度。如岗位责任人因出差、开会等原因离岗,同时其他业务人员及分管领导因工作原因不能到岗的,可以实行电话预约制度,该岗位责任人应提前在中心的公示栏公布其电话,并告知服务对象到岗的时间,以方便群众办事。
二是完善AB岗制度。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遵守考勤制度,按时到岗到位,如某岗位责任人出差、开会、休假,应按规定向领导请示,经同意后方可离岗。同时,领导要安排其他业务人员到该岗位,履行该岗位责任人的工作职责。如其他业务人员因工作原因不能到位的,由该岗位责任人的分管领导代替履行其工作职责。
三是实施值日制度。在工作日期间,便民服务中心每天安排工作人员值日,负责中心区内环境卫生的打扫,确保中心区干净整洁。同时,对中心的人员在岗位情况、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下班前就有关情况填写值日记录,并做好交接手续。
四是健全投诉制度。公布投诉电话,设立举报箱、意见簿。对服务对象对中心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行为、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问题,可以通过口头、电话或书面等形式进行投诉。对反映的问题做好登记,认真调查核实,及时处理,并将处理意见反馈给投诉人。
五是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中心工作人员由于主观故意或自身行为过失违反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从而导致适用法律、法规不当或违反法定程序,使工作发生错误或显失公正,并造成后果时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过错责任追究。涉及党纪政纪处分的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涂文明、闵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