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条例

时间:2019-05-14 09:4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银川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银川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条例》。

第一篇:银川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条例

银川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城镇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保障和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的规划和保护,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镇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包括教育教学用地、运动场地、学生生活设施用地、绿化用地和劳动实习基地等。

第三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市、县(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对所属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的保护进行监督。

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资源、建设、城管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保护工作。

第二章 规划用地的保护 第四条 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应当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优先、优惠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

第五条 市、县(市)规划主管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布点、布局专业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经批准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布点、布局专业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因城镇建设确需更改的,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规划主管部门在确定新设置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前,应当征求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六条 规划主管部门在编制新区、开发区及住宅小区规划和城市旧区改造方案时,应当按照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布点、布局专业规划的规定规划设置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用地。

第七条 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用地应当满足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并与工业区和有污染的建设项目之间保持相应的距离。

第八条 城市建设应当保证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按照下列规定配建中小学校、幼儿园:

(一)每一万人口区域内设立十二个班规模的幼儿园一所;

(二)每一万人口区域内设立二十四班级规模的小学一所;

(三)每二万人口区域内设立三十六个班级规模的中学一所。第九条 中小学校、幼儿园的生均用地定额标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幼儿园每生用地高于十五平方米;

(二)完全小学每生用地高于二十二平方米;

(三)初级中学每生用地高于二十五平方米;

(四)高级中学每生用地高于三十五平方米。

规划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用地时,应当适当留有发展余地。寄宿制学校以及因用地形状不规则而无法满足总平面布局要求的学校,应当适当增加用地面积。

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学校或示范学校,其用地面积应当按照国家、自治区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十条 新开发住宅小区的,应当按照本条例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的规定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并按照下列规定建设:

(一)成片开发的,应当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交付投入使用;

(二)分期开发的,应当预先留足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用地,最迟在开发建设面积达到小区总建筑面积的百分之六十时,动工建设配套学校;

(三)零星开发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指定有关主管部门约定有关建设单位出资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或者在附近的学校增设校舍和场地。

按照上款规定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在土地挂牌出让时,应当将学校、幼儿园建设作为土地出让的条件之一。

第十一条 不得将预留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规划用地改作他用。因公共利益需要调整的,规划、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征求教育主管部门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 因市政建设等确需临时占用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预留用地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临时用地手续。临时用地期满后,建设单位应当自行拆除;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由建设单位给予适当补偿。

第三章 现有用地的保护

第十三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对现有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进行地界确定,依法进行土地登记,核发证书。第十四条 新建、扩建、改建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总平面规划,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查后,报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经批准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总平面规划和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进行建设。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或擅自改变用地性质。因城市建设确需占用中小学校、幼儿园现有用地的,拆迁人应当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和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标准,在相邻地段予以补还或重建。

拆迁中小学校、幼儿园校舍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先建后拆”的原则,优先就近重建,按原面积和用途归还产权,互不计价;因城市建设确需占用学校土地的,应当就近按原面积补还。

第十六条 中小学校、幼儿园现有用地内不得兴建教工家属住宅和与教学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本条例实施前已建成的,不得扩建、改建、翻建,由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发展计划、规划、土地等主管部门逐步予以搬迁或拆除。

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围墙外倚建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第十七条 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学用房在正常教学时间内,不得出租、出借;本条例实施前已出租、出借的,由教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及辖区政府逐步收回。

第十八条 在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周围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不得影响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规划的实施,应符合国家规定的间距要求,不得妨碍教学用房采光、通风或者危害学校环境和师生身心健康。

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周围一百米范围内,禁止规划设置集贸市场、停车场和垃圾转运站等产生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烟尘、废弃物的设施。本条例实施前已经设置的,由市、县(市)人民政府逐步予以搬迁或者拆除。

第十九条 严格控制拆迁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校舍和场地。因城市建设确需拆迁校舍场地的,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征求市或者县(市)教育主管部门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条 对有权属争议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在争议解决前,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第二十一条 对现有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停办、合并、分立、搬迁,应当按照管理权限,经教育和规划主管部门同意,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做好安置工作后方可实施。合并、分立、搬迁后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人均占地面积应当达到本条例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二条 实施旧城区改造造成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人均用地面积达不到本条例规定标准的,市或县(市)人民政府应当责成有关单位按本条例规定的标准增加其用地面积,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予以解决。

第二十三条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对新建、扩建的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

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终止办学(园)时,按照公益性事业取得的土地,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占、破坏、非法转让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市、县(市)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清退,赔偿损失。有关部门依照管理权限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其责任人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由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教育主管部门应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由教育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

第三十条 教育、规划、国土资源、建设等主管部门中从事学校教育用地管理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致使学校用地遭受损害的,其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所指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包含公办和民办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2013年月 日起施行。2003年6月1日起施行的《银川市中小学校用地保护条例》同时废止。

第二篇:哈尔滨市中小学校用地保护条例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用地保护条例

(1999年5月27日哈尔滨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

过,1999年10月20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保护中小学校用地,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中小学校用地的保护管理。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中小学校用地,是指中小学校现有用地和规划用地。

第四条 本条例由市人民政府监督实施。

市规划、土地、教育、建设、开发、房产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具体实施本条例。

第二章

第五条 中小学校的规划和建设,应当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按照优先、优惠的原则,实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

第六条 中小学校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中小学校规划确定的规划用地,控制期限为五年。

第七条 经批准的中小学校规划,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准擅自更改。确需更改的,应当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 新区开发、旧城区改造,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配建中小学校:

(一)每2万人口区域内配建36班规模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或者分别配建相应规模的中小学校;

(二)每1万人口区域内配建25班规模的小学。

第九条 中小学校的生均用地标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新区开发建设的中小学校,中学生均用地不低于15.1平方米,小学生均用地不低于12.6平方米;

(二)旧城区改造建设的中小学校,中学生均用地不低于10.8平方米,小学生均用地不低于9.4平方米。

现有旧城区中小学校的生均用地未达到用地标准的,在相邻地段改造时,应当达到本条前款第(二)项规定的标准。

第十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审批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规划时,涉及中小学校用地的,应当执行中小学校规划和中小学校配建标准、生均用地标准,并征得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十一条 新区开发和旧城区成片改造,应当按照规定配套建设中小学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监督建设单位做到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

未按规定配套建设中小学校或者配套建设的中小学校未按期交付使用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开发建设项目不予竣工验收,不予办理房屋产权登记,不予办理新的建设用地手续。

第十二条 在旧城区开发建设中,对规划确定的中小学校用地范围内需要拆除的建筑物、设施,由开发建设单位一并拆迁,净地划拨给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作为中小学校用地。

本条前款具体拆迁范围和安置方案,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商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三条 实施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可以采取用地置换方式就近易地新建或者就地合并新建,具体方案需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章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侵占中小学校用地或者擅自改变用地性质,不准在中小学校用地范围内建设非教学建筑。

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建设以及旧城区改造确需占用中小学校现有用地的,应当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不低于占用面积在学校相邻地段予以补还或者就近重建。

第十五条 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中小学校园规划,确定用地功能,加强中小学校用地管理。

中小学校不准以任何方式降低生均用地标准。

第十六条 以行政划拨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中小学校的用地,不准出租、转让、抵押、外借。

第十七条 社会力量兴办的中小学校终止办学时,应当到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终止办学手续,并到市有关部门办理用地变更等手续。

第十八条 企事业单位兴办中小学校移交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时,应当按照原学校土地使用证确定的面积一次性移交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章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侵占中小学校用地、改变中小学校用地性质或者在中小学校用地范围内兴建与教学无关的建筑的,由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退还用地、拆除违法建筑。

(二)将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以出租、转让、抵押、外借等名义作非教学使用,或者社会力量兴办的中小学校终止办学未办理用地变更手续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处罚。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或者中小学校负责人违反本条例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三条 罚款使用的票据和罚款的处理,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附

第二十四条 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中小学校用地保护管理,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南京市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规定》

1995年9月22日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制定1995年12月15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根据2003年9月29日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3年10月25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南京市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规定〉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为了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合理规划和保护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的现有用地和规划用地。

第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规定的实施。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工作。

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协助做好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工作。

建设、国土资源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工作。

第四条 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应当依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本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优先优惠政策,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中小学、幼儿园的非营利性教育设施用地按照规定由政府划拨。

第五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国土资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中小学、幼儿园的用地规划。

用地规划应当根据本市行政区划和人口居住分布状况确定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布局、建设规模、用地面积及服务半径等内容。中小学和幼儿园规划用地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规划用途。

用地规划确定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的建设项目,教育设施用地应当与建设项目同时规划,一次完成征地工作。

在新区开发或者旧区改建中,应当按规划要求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的确定和调整,应当征求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由市规划

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六条 规划设置中小学、幼儿园的规模标准及其用地面积,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每千人口中按70名中学生计算配建相应规模中学,其用地面积为:旧城区,18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3000平方米、24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6900平方米、30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9500平方米;新区,18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5000平方米、24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8000平方米、30班规模学校不低于22500平方米。

(二)每千人口中按70名小学生计算配建相应规模小学,其用地面积为:旧城区,12班规模学校不低于6000平方米、18班规模学校不低于7000平方米、24班规模学校不低于8000平方米、30班规模学校不低于9000平方米;新区,18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2000平方米、24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3600平方米、30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5000平方米。

(三)每千人口中按36名学龄前儿童计算配建相应规模幼儿园。在新区建设居住区和小区,配建幼儿园用地面积为:6班规模不低于2700平方米、9班规模不低于3800平方米、12班规模不低于4700平方米。

因用地现状条件等其他原因使中小学、幼儿园用地面积达不到上述标准的,经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用地规模作相应调整。

第七条因规划调整或者停办、合并、置换、搬迁、扩建中小学或者幼儿园,需对原校舍、场地调整的,由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提出意见,由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批准。

第八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用地。

中小学、幼儿园要加强对学校土地和用房的管理,不得将教学用地和教学用房移作他用。

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需要征用学校现有土地的,应当在保持校园完整性的前提下,优先就地、就近按原面积归还用地。无法就地、就近按原面积归还的,应当异地归还。

中小学、幼儿园用地周围不得兴建妨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危害师生身心健康的各种设施。

第九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规划用地范围内兴建与教育无关的永久性房屋建筑。

因市政建设需要临时占用中小学、幼儿园规划用地的,必须征得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临时用地范围,并向市土地管理部门办理临时用地手续。禁止在批准临时占用的土地上建设永久性房屋建筑。市政建设工程结束后,所有临时性房屋建筑应当无条件拆除。

第十条 在中小学、幼儿园的现有教学用地或者规划用地范围内兴建住宅、商业用房及其它与教育无关的房屋建筑,或者违反规划改变教学用地和教学用房使用性质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省、市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中小学、幼儿园将教学用地和教学用房移作他用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改正,并可对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

第十一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执行本规定时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视情节轻重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当事人对按照本规定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第十三条 本市各县的城镇中小学、幼儿园现有用地和规划用地的保护,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南京市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规定》的决定

(2004年5月27日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004年6月1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

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对《南京市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第五条第五款修改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的确定和调整,应当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征求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批准。”

二、删去第六条第二款。

三、第七条修改为:“因规划调整或者停办、合并、置换、搬迁、扩建中小学或者幼儿园,需对原校舍、场地调整的,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向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整意见,由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提出方案,由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四、第九条第二款修改为:“因市政建设需要临时占用中小学、幼儿园规划用地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征求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确定临时用地范围,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临时用地手续。禁止在批准临时占用的土地上建设永久性房屋建筑。市政建设工程结束后,所有临时性房屋建筑应当无条件拆除。”

本决定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南京市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第四篇:《南京市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规定》

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南京市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规定》的决定

(2003年9月29日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3年10月25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 2003年11月24日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号公布)

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对《南京市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第三条修改为:“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规定的实施。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工作。

“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协助做好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工作。

“建设、国土资源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工作。”

二、第四条修改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应当依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本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优先优惠政策,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中小学、幼儿园的非营利性教育设施用地按照规定由政府划拨。”

三、第五条修改为:“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国土资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中小学、幼儿园的用地规划。

“用地规划应当根据本市行政区划和人口居住分布状况确定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布局、建设规模、用地面积及服务半径等内容。中小学和幼儿园规划用地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规划用途。

“用地规划确定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的建设项目,教育设施用地应当与建设项目同时规划,一次完成征地工作。

“在新区开发或者旧区改建中,应当按规划要求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的确定和调整,应当征求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四、第六条修改为:“规划设置中小学、幼儿园的规模标准及其用地面积,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每千人口中按70名中学生计算配建相应规模中学,其用地面积为:旧城区,18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3000平方米、24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6900平方米、30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9500平方米;新区,18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5000平方米、24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8000平方米、30班规模学校不低于22500平方米。

(二)每千人口中按70名小学生计算配建相应规模小学,其用地面积为:旧城区,12班规模学校不低于6000平方米、18班规模学校不低于7000平方米、24班规模学校不低于8000平方米、30班规模学校不低于9000平方米;新区,18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2000平方米、24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3600平方米、30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5000平方米。

(三)每千人口中按36名学龄前儿童计算配建相应规模幼儿园。在新区建设居住区和小区,配建幼儿园用地面积为:6班规模不低于2700平方米、9班规模不低于3800平方米、12班规模不低于4700平方米。

“因用地现状条件等其他原因使中小学、幼儿园用地面积达不到上述标准的,经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用地规模作相应调整。”

五、删去第七条、第八条第四款和第十条。

六、增加一条,作为第七条:“因规划调整或者停办、合并、置换、搬迁、扩建中小学或者幼儿园,需对原校舍、场地调整的,由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提出意见,由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批准。”

七、第十一条至第十五条依次调整为第十条至第十四条。

此外,对一些文字作必要的修改。

本决定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南京市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附:南京市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规定(2003年修正本)

(1995年9月22日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制定 1995年12月15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 根据2003年9月29日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3年10月25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南京市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规定〉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为了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合理规划和保护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的现有用地和规划用地。

第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规定的实施。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工作。

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协助做好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工作。

建设、国土资源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工作。

第四条 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应当依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本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优先优惠政策,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中小学、幼儿园的非营利性教育设施用地按照规定由政府划拨。

第五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国土资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中小学、幼儿园的用地规划。

用地规划应当根据本市行政区划和人口居住分布状况确定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布局、建设规模、用地面积及服务半径等内容。中小学和幼儿园规划用地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规划用途。

用地规划确定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的建设项目,教育设施用地应当与建设项目同时规划,一次完成征地工作。

在新区开发或者旧区改建中,应当按规划要求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的确定和调整,应当征求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六条 规划设置中小学、幼儿园的规模标准及其用地面积,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每千人口中按70名中学生计算配建相应规模中学,其用地面积为:旧城区,18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3000平方米、24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6900平方米、30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9500平方米;新区,18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5000平方米、24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8000平方米、30班规模学校不低于22500平方米。

(二)每千人口中按70名小学生计算配建相应规模小学,其用地面积为:旧城区,12班规模学校不低于6000平方米、18班规模学校不低于7000平方米、24班规模学校不低于8000平方米、30班规模学校不低于9000平方米;新区,18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2000平方米、24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3600平方米、30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5000平方米。

(三)每千人口中按36名学龄前儿童计算配建相应规模幼儿园。在新区建设居住区和小区,配建幼儿园用地面积为:6班规模不低于2700平方米、9班规模不低于3800平方米、12班规模不低于4700平方米。

因用地现状条件等其他原因使中小学、幼儿园用地面积达不到上述标准的,经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用地规模作相应调整。

第七条 因规划调整或者停办、合并、置换、搬迁、扩建中小学或者幼儿园,需对原校舍、场地调整的,由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提出意见,由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批准。

第八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用地。

中小学、幼儿园要加强对学校土地和用房的管理,不得将教学用地和教学用房移作他用。

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需要征用学校现有土地的,应当在保持校园完整性的前提下,优先就地、就近按原面积归还用地。无法就地、就近按原面积归还的,应当异地归还。中小学、幼儿园用地周围不得兴建妨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危害师生身心健康的各种设施。

第九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规划用地范围内兴建与教育无关的永久性房屋建筑。

因市政建设需要临时占用中小学、幼儿园规划用地的,必须征得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临时用地范围,并向市土地管理部门办理临时用地手续。禁止在批准临时占用的土地上建设永久性房屋建筑。市政建设工程结束后,所有临时性房屋建筑应当无条件拆除。

第十条 在中小学、幼儿园的现有教学用地或者规划用地范围内兴建住宅、商业用房及其它与教育无关的房屋建筑,或者违反规划改变教学用地和教学用房使用性质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省、市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中小学、幼儿园将教学用地和教学用房移作他用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改正,并可对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

第十一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执行本规定时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视情节轻重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当事人对按照本规定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第十三条 本市各县的城镇中小学、幼儿园现有用地和规划用地的保护,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2005年8月25日郑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05年12月2日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2005年12月20日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保证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人口增长相适应,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中小学校、幼儿园,是指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及幼儿园。

第三条本市市区和县(市)、上街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规划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就学、配套建设的原则。

第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分级负责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规划建设。

市、县(市)、上街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的用地规划。教育、发展改革、国土资源、财政、建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七条市、县(市)、上街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市规划、国土资源、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由本级人民政府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公布实施。

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八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或审批新区开发、住宅小区规划和城市旧区改造方案时,必须规划预留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用地。

城市规划预留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用地,城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核

定用地位置和界线。

第九条城市规划预留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用地,应当符合下列标准:

(一)每二万人口区域内预留一所三十六个班规模的中学建设用地;

(二)每一万人口区域内预留一所二十四个班规模的小学建设用地;

(三)每五千人口区域内预留一所六个班规模的幼儿园建设用地。

城市规划预留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用地的面积,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学校建设标准的规定。

第十条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擅自改作他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用地上建设与教育无关的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确需临时使用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用地的,应当征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需要用地时,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必须限期拆除。

临时使用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用地一般不得超过二年。

第十一条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妨碍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

第十二条城市新区开发、旧城区成片改造或城市零星开发时,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多种措施配套新建或改建、扩建中小学校。

第十三条鼓励开发建设单位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发建设单位配套建设的中小学校,可以移交政府举办,也可以自行举办。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四条政府举办的中小学校的建设资金,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

市、县(市)、上街区人民政府可以从土地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专户储存,全额用于中小学校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或者挪用。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境内外的组织和个人捐资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优惠政策。

第十五条城市新区开发、旧城区成片改造或城市零星开发时,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应当符合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并与开发或改造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规范和建设标准。

第十六条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需要拆迁或者占用中小学校、幼儿园校舍、场地的,应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的要求,就地、就近予以调整或重建。调整或重建后的用地面积不得少于原有用地面积,学校的存量资产不得减少。拆迁和重建工作不得影响或中断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

第十七条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土地、校舍不得改变用途,不得转为经营性资产。中小学校勤工俭学和教职工住宅、校办企业不得占用教学用房和学生活动场地。违反前两款规定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改正。

第十八条中小学校、幼儿园现有校舍的改建、扩建或者部分拆除,须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依法办理有关规划、建设手续。

中小学校停办、合并、分立、置换、搬迁,需要对用地进行调整的,由市或县(市)、上街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规划、国土资源、发展改革、财政等有关部门,根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提出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土地、校舍通过置换、交换等方式进行调整的,应当保证学校的存量资产不得减少。

第十九条擅自变更经批准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的,由市或县(市)、区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侵占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用地或擅自改作他用的,由城市规划、国土资源部门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一条侵占、截留或者挪用中小学校建设资金的,由财政或审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责令改正,收回资金,并建议有关部门或单位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批准或同意他人占用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学用地或教学用房,改变其土地、校舍用途或将其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由有关部门或单位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本条例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下载银川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条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银川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条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南京市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规定1

    南京市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规定 颁布时间:1995-12-15发文单位: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1995年9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199......

    太原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

    太原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 (2016年10月12日太原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通过 2016年11月10日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

    新乡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

    新乡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 (2017年6月28日新乡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2017年7月28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

    南宁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

    南宁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2005年1月5日南宁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 2005年7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

    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

    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 (2014年2月26日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制定 2014年3月28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第......

    银川市2016教育科学规划指南

    银川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指南 《银川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2016年银川市教育系统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的指南,编制本......

    银川市贺兰山岩画保护条例

    银川市贺兰山岩画保护条例 (2003年6月27日银川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2003年7月1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2012年3月16日银川市第十......

    用地规划许可

    一、审批事项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二、审批范围 日照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 三、申报材料: 1、书面申请 2、投资计划 3、用地红线地形图(1:500—1:2000) 4、绿化规划图 5、经评审的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