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老板容易忽视的十大法律风险

时间:2019-05-14 09:4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企业老板容易忽视的十大法律风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企业老板容易忽视的十大法律风险》。

第一篇:中小企业老板容易忽视的十大法律风险

【领络讲法】不得不看的中小企业老板容易忽视的十大法律风险

谈到法律就关乎着风险,社会上因某些小小忽视而造成巨大损失的例子可谓是比比皆是,对于大企业来说可能不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许这样的法律风险就足以致企业于死地,因此法律风险对于大小企业来说都是需要注意的。

其实很多法律问题都是可以提前预防,比如公司可以自己雇佣法律顾问,也可以直接咨询法律网站如和讼网,这样的免费法律咨询网站是很实用的。下面是领络科技小编为老板们精心整理的十大容易忽视的法律风险:

一、中小微企业老板不清楚自己公司的性质跟个人财产有什么关系。

1、实际上是合伙企业,投资人却误以为设立和经营的是公司。导致合伙人之间对权利认知错位,合伙人不知道自己要对企业对外承担无限责任,也就是会追索到自己的个人财产。

2、自以为设立和经营的是有限公司,实际上是个人独资企业。“夫妻公司”“父子公司”以及新公司法实施后的“一人公司”是实践中常见的中小企业组织形式。投资 人误以为“公司是我的,公司的财产也就是我的”,经营中将公司财产与家庭或个人财产混为一体,结果对外发生纠纷的时候可能招致公司人格的丧失,失去“有限责任”的保护,比如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如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仍旧会追索到股东的个人的财产。

二、公司注册资本存在瑕疵,不仅在债务承担上会波及个人财产,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公司设立时,为了体现“实力”,有些企业家往往希望放大注册资本,可因为资金不足或考虑公司业务一时不需要那么多资金,于是虚报注册资本。虽然现在公司注册不再需要验资,但在公司清算或面临债务的时候,股东依然要以公司的注册资本来承担责任。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可能是:填补出资、公司人格否定、构成犯罪等等。

三、公司老板未仔细看过自己公司的章程。

公司章程是公司的“宪法”,公司设立时就应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设计好未来公司的治理结构。很多企业往往不重视公司章程设计,不重视公司治理结构,经营中往往出现小股东权益得不到保护,或者大股东良好的公司管理意图得不到贯彻,甚至陷入公司僵局等。具体而言比如公司股东股权转让、对外担保等重要决议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董事会,导致无法实施等。

四、公司对外融资,老板和股东不知道融资中的陷阱

企业经营中出现资金不足,是多数企业都会遇到的情形,常见的融资方式由银行借贷、民间借贷、股东追加投资、吸收新股东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发行公司债券、上市融资(IPO或增发股票)等等。

不同的融资方式还存在不同的法律风险,一次融资在不同环节有不同法律风险。比如银行借贷,可能陷入“高利转贷”、“违法发放贷款”、“贷款诈骗”及其他金融诈骗的法律风险黑洞;民间借贷,可能遭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票据诈骗”或其他金融凭证诈骗等等法律风险。企业要做大做强免不了各种形 式的融资或资本运作,在融资项目管理中注入法律风险管理的理念,对于法律风险的防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人力资源流失带走公司资源和商业秘密,老板们处理方式是选择不了了之。

通常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缩短培养过程、迅速抢上新项目等,常常采用“挖墙脚”的方法引进高级人才,并直接利用这些人从原东家带来的技术资料、客户信息等等,这就可能遭遇被挖企业的索赔,或遭致被挖企业的商业秘密、专利等侵权指控。反过来,辛辛苦苦或花大代价培养的人才无端流失,被挖墙脚,企业却不能得到应有的补偿,也是中小企业企业常遇到的风险。

六、老板们忽略公司在市场交易中的法律风险。

企业的发展靠的是不断发生的市场交易行为,不同的市场交易行为,需要确立不同的合同关系,不同的合同关系可能遭遇不同的法律陷阱。事实上,企业最常遇到的法律纠纷就是合同纠纷。中小企业企业对于合同风险的意识相对来说还是较强的。但企业交易行为管理,绝不仅限于合同书本身的管理,一个合同关系既包含了作为主要权利义务界定标准的合同书,还包含着从订约谈判开始,直到合约履行完毕,乃至善后的持续过程。因此,交易行为的法律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过程管理。

中小企业企业家还有一个与法律管理相矛盾的传统观念,就是习惯于熟人圈子的交易,往往依赖个人信用关系进行交易。这样就带来两大风险:一是可能“知人知面不知心”,因为对人的认知错误,或者对方因情势变化而信用发生变化,导致“君子协定”和朋友关系一同被践踏;二是因为没有书面的对各自权利义务的具体约定,时间久了,双方对当初的细节问题产生误会,各自认知不同、理解不同,两个本来交情很好的交易伙伴和事业盟友因此发生纠纷。

七、老板忽视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国内除了像海尔、北大方正等极少数企业对知识产权有比较系统规范的管理外,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更谈不上从战略上进行规划,企业关注的仍是有形资产的管理。

1996年5月,中国专利局对7省市的调查发现,每个大中型企业每年科研成果超过百项,但申请专利的却寥寥无几。北京大学刘剑文博士组织的调查表明,北京市仅有21.6%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制定”或“正在考虑制定”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大部分企业都处于未制定的状态。

由于缺乏战略高度的规划,许多企业成果只申请了中国专利而造成技术流失,专利申请后利用率很低,产业化、商品化程度低。此外,还很容易导致陷入专利“陷井”与“雷区”,侵犯了别人的专利权,不仅要支付高额赔偿,甚至导致企业破产。深圳市某厂的产品属荷兰菲利浦公司在中国获权的专利保护范围,被诉侵权,不但自行销毁了模具和侵权产品,还要支付巨额赔款。

八、公司存在产权不明晰所引发的法律风险。

很多中小企业企业家和他的家族都有这样的观念:企业是我的,所以企业的资产就是我的资产,我的资产也随时可以作为企业的资产。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公司是具有法人人格的,是独立的法律主体,拥有独立的财产权,公司有限责任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投资人乃至其家族的财产与公司的财产一旦混同,公司的独立法人人格就难以获得法律认可,公司就不再受有限责任保护,公司的风险就会蔓延到投资人乃至其家族,成为家族的风险。导致公司垮家族就垮,公司倒闭老板就跳楼。

九、企业整合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我国中小企业企业在某个阶段曾经出现“多壳化经营”的现象,一个投资人或一个家族设立很多个公司。起初是为了多些操作平台,后来公司投资和经营业走向规范化,整合分散的资源更有利于企业做强,很多企业也走上整合之路。在企业整合的每个环节,都潜藏着法律风险。列举两个大的方面:

1、股权结构调整。

企业整合中最重要的是股权结构的调整,股权结构意味着企业的控制权和决策的有效性,也意味着公司高管的创业动力。如果事先不进行法律方案的设计、规划和论证,过程中不进行法律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出现“树虫”时不及时进行风险的评估和化解,最终难免出现风险失控的境况。

2、资产整合资产整合涉及权属界定、处分权限制、定价、交易、过户、税费等多种法律关系,同样潜伏着各种法律风险。

十、企业解散时可能遭遇的问题

企业作为一个主体,有独立人格,也有生老病死的问题,企业设立取得营业执照就算“生”了,遭遇到的各种风险都是“病”,经营期限届满就“老”了,经营不善破产倒闭或投资人解散企业,企业就“死”了。人老死要办丧葬,企业老死要做清算。

很多企业在企业老死的时候,却往往不做清算,将企业资产搬回家完事。殊不知,法律风险的地雷就此埋下。

清算有严格的法律程序,必须依法进行,否则企业虽然死了,而其阴魂依然未散。因为企业的生老病死整个生命过程处处可能存在法律风险,所以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执行,并鼓励大中型非上市企业执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央企结合本企业实际执行。

中小企业多白手起家,经历了艰难的创业历程,更要思考如何建立和规范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

总之,解决企业的法律问题的关键,一是提高主动性,预防为主。二是选择专业法律顾问服务。

大多数企业现在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流于“召见式 ”,所以接受服务的时候经常是临时抱佛脚。真正的企业家应从长远来看待企业的法律风险,应该在法律风险的防范和解决措施上提高主动性。

有条件的应该从企业建立之初就开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争取防患于未然,让专业的律师针对企业现状给出具法律风险评估报告,给企业一个全面把控法律风险的机会,让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最后,作为一家专业的法律服务商城,和讼网更是希望中小企业都能健康茁壮成长,杜绝一切法律风险,而和讼网致力于为中小企业各种法律难题的初心也就继续保持,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

第二篇:中小企业如何防范法律风险

霍宪君学号 : 2009100757工商管理09级F2班

中小企业如何防范法律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已经波及我国,伴随外部需求的急剧萎缩,国内一些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等状况,不少企业在经营上受到冲击,潜在的法律风险日渐显现,合法债权可能得不到有效追偿,少数企业甚至出现涉嫌犯罪的现象,上述法律风险如果得不到准确预见和及时处理,不少企业有可能走向衰落、倒闭和破产,最终影响投资者利益,导致劳动者失业,不利于社会和谐。现实生活中,多数大型企业在内部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较为健全,但中小企业由于实力有限,一般外聘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总体上讲,小企业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资金财力、防范风险的能力方面更脆弱,由于中小企业的投资者及经营者对企业法律风险缺乏深刻认识,律师法律服务整体水平也不高,导致不少中小企业宏观上对法律风险缺乏认识,微观上(操作上)防范、控制法律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其法律风险一旦从隐患发展成为现实损害,将削弱企业实力及市场竞争力。

有关资料反映:在我国,中小企业户数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在全国工业产值和实现利税中分别占60%和40%左右,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因此,探讨“防范中小企业法律风险”,已经刻不容缓。

当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在服务形式、服务内容和业务开拓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缺陷,还不能充分发挥防范、控制企业法律风险的作用,无法全面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

1、法律顾问工作流于形式,不少企业家也只是在有纠纷时才想起顾问,律师顾问往往只是提供被动式服务,有的仅局限在诉讼领域;部分律师缺乏责任心,“顾而不问、蜻蜓点水”的现象随时可觅。少数律师受聘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往往是一种营销手段,仅限于“参观”式的诊断,进行“领导视察”般法律指导,在企业中仅仅起辅助作用。

2、从法律服务的内容看,律师服务偏重于代理商事案件诉讼(仲裁),不关心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对企业内外部关系缺乏从法律上全面思考的能力,疏于防范刑事法律风险和社会法律风险。顾问律师远离公司的核心决策圈,对企业的重大决策发挥不了应有的影响,无法全面识别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更谈不上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花瓶”作用明显,不少企业及高管还被追究刑事责任。

3、在一些地方,法律服务潜规则盛行,少数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服务已经演变成洗钱的手段,个别律师几乎扮演 “挂牌的诈骗犯”角色,把高额顾问费中绝大部分以“回扣”的形式“返还”给企业领导、高管或者中间人,共同侵吞企业资产,近几年相关案件屡见报端。如果选聘职业道德差、专业水平低的律师,企业反而要增加额外的法律风险。

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性、竞争性、高效率的经济体制, 是调节经济运行、合理配置资源, 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了解市场规则、运用市场规则、遵守市场规则,否则,就要付出高昂代价甚至被逐出市场。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安然、世通、中海油等公司案件,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市场经济怎样表现为法治经济和规则经济。这些鲜活的案例也一再警示人们:即使是大企业,如果管理者不具备依法治企的能力和素质,缺乏相应的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也会遭受到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

企业的所有经营行为,在本质上表现为谋利行为,在形式上则通过法律行为而实现,例如员工聘用、对外投资、产品销售、材料采购等,都会引起法律后果。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行为是人类经济活动复杂化的产物,包含着各种风险,并基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在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纠纷。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经营中不懂或不遵守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所造成的经济纠纷和涉诉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或已发生的重大经济损失。与纠纷发生后代理诉讼(仲裁)相比,企业事前法律风险防范成本低、效果好、工作主动,因此,“律师帮助企业全面防范法律风险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已经构成企业法律顾问核心工作”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防范企业法律风险,主要内容就是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进行全面、综合法律监控,并通过对监控过程中发现和反

馈的实际问题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逐渐优化法律风险防范的制度设置和操作流程,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更完善的法律环境。

中小企业如何防范法律风险?从法律应用和操作层面上讲,投资者和经营者应当将法律风险意识完全融入企业决策、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加强企业与律师之间信息交流和互动,以实现防范法律风险、逐步健全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目的。

1、律师帮助企业树立私法、公法、社会法全方位法律风险防范的观念。近几年,中国富豪遭受“牢狱之灾”的比例非常高,富豪“落马”**接连不断,不少富豪纷纷“见光死”。对众多富豪、企业高管而言,诸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虚报注册资本罪等刑事风险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紧迫的现实危险。一旦富豪、企业高管被追究刑事责任,常常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自由被剥夺、财产被没收,企业还会因此而破产、倒闭。有效地防范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已成为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重要内容。

三十年来,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变化的转型阶段,在一定层面上看,社会氛围非常浮躁。颇受社会关注和争议的《劳动合同法》为构建和谐有序的劳动关系、为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浪潮,要求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开拓新产品和产品升级换代,给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无法回避的社会法律风险,亦已成为防范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的重要内容。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主体,以盈利、发展为目的是企业的正当追求,以规范企业内外部关系为重点的民商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已经基本初步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

法学界认为,我国法律体系,在宪法统帅的前提下,从部门法角度看,目前可分为三大块:体现国家权力强行干预、以国家为本位的公法,如行政法、刑法等;体现自由与效益、以个人为本位的私法,如民法、商法等;体现社会整体利益、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法,如经济法、社会保障法、环境与资源法等。

可以看出,律师帮助企业树立私法、公法、社会法全方位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律师要全程、实时参与企业决策、经营、管理等重大涉法事务。

一个企业存在法律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潜在法律风险而不自知。与自然风险、商业风险等其他风险不同,法律风险可防可控;“法律是一种管理资源”,应当充分用运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把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纳入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当中去。

企业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防范法律风险应该以此为基点。防范法律风险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的层面,重点应当放在法律事务的操作层面。传统上我国有不重视遵守法律、规则的习惯,企业至今尚未形成凡事都往法律上想一想的思维习惯,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匮乏,事后法律救助机制欠缺:多数国内企业不重视律师的作用,许多重大投资决策事前均是主观或者行政因素主导,由于律师角色的缺失、缺位,为投资活动本身造成大量先天性缺陷,为未来开展经济活动带来许多陷阱和不利影响。

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个系统工程,企业从设立到终止,做到全程监控、实时监控,防范法律风险;构建企业项目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化解的系统风险防范机制,做到事事监控;对企业每一项业务的风险系统地进行识别、规避、控制和化解,做到事事防范;在人员方面,不仅企业高层要对法律风险防范有足够的重视和起到示范作用,还需要对全体员工进行法律风险防范培训,做到人人防范;律师提前介入调研,做一些预见性的法律论证,就可以把一些隐患解决在投资决策之前,为企业保驾护航。

外聘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帮助企业系统构建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实质就是律师给企业提供“一条龙”的服务,提供全程贴身式的服务,将对经营风险的处理态度由事后化解转变为事前预防,最大限度地把企业经营和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消除在初始阶段,增强企业抵抗经济危机的能力。

可以说,从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角度看,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本身就是对企业内外部整体运行进行了一次 “规范整顿”,必然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减少企业隐患,为企业平稳发展、规范和健康运行创造条件。

3、企业对律师宜采取不断优选、优化组合等灵活聘用机制。

我国虽然统一了司法资格考试,但由于尚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至今还没有能建立对律师分类、分级执业的体制,鉴于相关信息不对称,企业还无法根据法律事务难易程度和风险性大小来选聘律师。目前企业主要基于熟人和权力因素

来外聘律师,经常被忽悠,有时反而增加了企业的法律风险;不少企业发生纠纷时习惯于找关系、托门路、请法官,甚至希望受聘的律师也采取这样的工作方式。法律服务,从根本上讲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它总是服务于各行各业。法律服务应该帮助企业实现财富增值,以贴位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为成功者锦上添花、给失落者雪中送炭、让创业者防患未然,帮助企业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构建符合国情的法律风险“防火墙”。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法律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产权、股票期货、电子网络、对外贸易、房地产、企业并购、破产重整等法律事务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那种“万金油”型的法律服务已经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律师由“通才”成长为“专才”,由办案型向知识型、学者型转化。可见,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单兵作战的律师肯定不行,松散型团队也不行,需要法律服务团队的紧密合作。由于律师业社会评价体系尚未形成,一盘散沙,不少律师之间缺乏互信,难以形成真正的团队运作,这都对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带来了困难。

企业根据自身实力,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对律师宜采取优选、优化组合等灵活聘用机制,可以考虑重大**咨询、复杂项目专项委托等多种聘用形式,尽量聘请敬业、专业、贴身、对潜在风险和现实纠纷的分析和处理等均具有较高水平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律师,与律师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发挥律师在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和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历史经验说明:企业成功之道各有不同,但倒闭、破产企业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要么没有内部控制,要么就是内部控制失败。国家有关部委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有着重要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中小企业要在外聘律师帮助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风险评估,确立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尽量防范、规避风险,将企业内部风险、外部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风险限度内,提高企业法律风险防御能力;公司企业要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强化财务会计管理,从

个人领导企业的创业阶段,向董事会领导企业、经理层运行企业的发展阶段转变。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使得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历史性转折点。中小企业在寻找出路的同时,要善于防范法律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发生法律风险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杜绝为他人提供担保在内的非经营性法律风险,实现企业健康运行和长久发展,为社会和谐稳定创造条件,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中小企业法律风险如何防范?

中小企业法律风险如何防范?

经调查统计显示:企业法律风险已成为企业最常见、爆发率最高的风险之一。通常表现为企业经营中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督等,这不仅破坏企业形象还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对管理体系不成熟的中小企业来说,法律风险有可能会成为企业存亡的关键。

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发展的阶段遇到法律风险不同,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常见的法律风险有:

1、企业在设立中的法律风险。发起人在企业设立过程中对企业的法律设计,认识和计划,以及发起人承担的义务和法律资格等,都直接关系到拟设立企业能否具有一个合法、规范、良好的设立过程。

2、企业在发展过程造成企业法律风险的内部因素包括:法人治理结构畸形;公司治理不规范;决策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缺失;职责缺失等。

3、合同法律风险,主要是指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比如恶意违约、合同诈骗等。

4、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技术秘密、企业品牌信誉,行业、地区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等等。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或没有关注知识产权的深入保护,他人制造侵权产品导致的法律风险。

5、税务风险。企业一方面要在法律范围内合适地依法避税、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防范因漏税、偷税、抗税引发的行政乃至刑事责任。

此外,还有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企业并购法律风险、资本筹集中的法律风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风险、律师法律服务引发的法律风险等。

中小企业法律风险如何防范?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的发案率高,执行率低,企业涉及应收账款比较普遍,针对这个现状,大部分企业为防范和降低法律风险的发生或多或少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一是,要加强法律素质和风险意识的培育;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法律事务工作机制;三是,要建立和完善法律风险防范制度,包括:建立合同管理制度;重大项目的法律咨询制度;其它法律事务管理制度。总结:企业法律风险关系到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关键,因此这就要求企业要提高对法律风险的认识,规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内部防范与管理,(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这不仅是企业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是企业减少损失、长足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四篇:当前中小企业常见法律风险及预防[范文模版]

当前中小企业常见法律风险及预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中有越来越多的风险不断暴露,特别是法律风险。《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不断出台,以保障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尽管如此,风险依旧如影相随,再完善的法律体系,也会有漏洞之处。比如,债务拖欠,合同诈骗,盲目担保,公司治理结构软化监督乏力,投资不作法律可行性论证,项目运作缺少法定决策程序,企业决策人治化,轻易挪用资金,难以识别保险单、票据、信用证诈骗,国际货物运输中的诈骗风险,国际投资与国际合作中引发的反垄断反倾销诉讼,重复引进技术,项目开发不作商标专利检索,项目合作及房地产业务中不审查土地合法性,不正当竞争给企业带来的身败名裂等等。这一切均对企业的发展不利,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据统计,在我国4000多万个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户数的90%以上。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加快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的同时,广大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尤其是法律风险。问题是,多数中小企业的投资者及经营者对企业法律风险缺乏深刻认识、防范,控制法律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其法律风险一旦从隐患发展成为现实损害,将削弱企业实力及市场竞争力甚至危及生存。因此,探讨“防范中小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已经刻不容缓。

企业建立法律风险机制,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法律风险。企业法律风险的定义,即在企业从筹备设立起到依法解散终止前,由于对法律规范的生疏或忽略,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其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与法律规范存在差异,并因此而未尽法定义务或未用法定权利,从而导致其受到处罚、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以及单方权益丧失的可能性。

企业法律风险可能来自法律环境因素,包括立法不完备,执法不公正,合同相对人失信违约,欺诈等。也可能来自企业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环境认知不够,经营决策不考虑法律因素,甚至故意违法经营等。相比之下,企业自身原因引起的风险比例较高,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法律意识和依法治企的能力还相当欠缺。

那么企业最常见的法律风险表现形式有哪些呢?

(一)企业设立中的法律风险

公司设立是指公司设立人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为组建公司并取得法人资格而必须采取和完成的法律行为。设立公司,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符合《公司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分别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批准的,应当在公司登记前依法办理批准手续。在设立企业的过程中,公司的发起人本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律资格、是否是虚假出资或会不会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是否会出现评估不实的现象,公司设立协议是否缺少书面设立协议或约定不当、是否缺乏股东之间竟业禁止机制、是否缺失保密条款,公司章程内容是否缺乏个性化、权利义务及风险控制是否明确、是否又不利公司发展的规定,是否能确保内容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公开性,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拟设立企业能否合法设立、规范经营。

(二)企业合同行为中的法律风险

合同,又叫契约,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合同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人们经济交往自然变得稳妥可靠。但是,合同是

由人来订立的,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因此就有人利用法律漏洞把这个安全保障变成最危险的陷阱,他们精心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的圈套,使大批企业和个人债台高筑,甚至濒临破产。

1、合同订立中的法律风险

(1)未对合同对方资质(营业执照、业务许可文件)进行审查,未对合同对方信用进行审查。

(2)未按内部顺序履行签订手续。

(3)合同先履行后签订,先签章后填写合同内容等,合同未标注签订之日合同章加盖不符合规定影响合同效力。

(4)合同上载明的当事人名称与实际签章不符。

(5)合同未载明签订日期。

(6)需办理备案、公证的合同未料理相关手续。

(7)对内容尚具有不确定性的合同盖章。

(8)擅自调整已审批合同的内容。

(9)合同文本不当。

(10)责任限制条款不合理。

(11)合同双方/各方责任等条款约定不清晰。

(12)未约定保密、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知识产权、不可抗力等条款。

(13)存在导致合同无效的或可撤销的条款:如合同或局部条款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共利益;订立合同的主体不合格;代理人逾越权限;意思表示不真实;显失公平。

2、合同履行和变更中的法律风险

(1)向合同载明的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履行义务。

(2)未签署合法有效的协议对合同进行变卦。

(3)合同履行中,对方发生违约时未及时提出异议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4)合同履行中,对对方的异议未及时依约做出回应。

(5)合同争议处置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保管有效的法律文件。

(6)怠于行使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如提前终止合同的权利。

(7)怠于行使求偿权:对方已经违约或履行期限届满前预期违约时,不及时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

(8)怠于行使代位权:当我公司债务人不积极行使其到期债权,对我公司造成损害时,不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行使代位权。

(9)怠于行使解除权:对于依法可以随时解除的合同,未利用合同解除权保护我方利益;可以解除合同的法定情形出现后,未及时行使合同解除权。

(10)怠于行使撤销权:对于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可撤销的合同,未行使我方的撤销权;当我公司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富,对我公司造成损害时,未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行使撤销权。

(11)怠于行使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三)企业并购、融资操作中的法律风险

并购的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并购行为时因为法律环境变化或违反法律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会经常面临融资困难,既难以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获得融资,又难以达到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高门槛。企业在缺乏正规、有效融资渠道的情况下,往往通过民间借贷、集资、违规借贷等方式筹资。有的企业甚至靠拖欠贷款来获得经营所需资金,这就必然形成法律风险。有的企业甚至为了融资而借高利贷,一旦遇到资金周转困难,便可能将企业推入绝境。还有的企业为了多贷款,制造虚假文件骗取贷款,最后被定为贷款诈骗罪。少部分中小企业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盲目地扩张,贪多求大,大笔贷款,甚至不怕高息贷款。这些企业即使靠银行贷款能够维持一时,但如果资金链一旦断裂,往往直接导致企业破产。

中小企业在企业并购、融资操作中还存在一下法律风险:

(1)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法律风险。

(2)由于法律不对称而引发的风险。

(3)由于融资和支付引发的风险。

(4)产权不明、主体不适格导致的风险。

(5)由并购协议、程序带来的风险。

(6)由行政干预导致的风险。

(7)由目标公司反收购引起的风险。

(四)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风险

一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在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掌握了公司里面的技术秘密或者其他商业秘密,然后跳槽或被高薪挖走。这些人跳槽时往往企业的技术秘密、客户信息甚至客户关系带走。对于广告企业、展览企业、高科技企业等行业的中小企业而言,这种商业秘密的泄漏或丢失,往往会对一个企业造成致命影响。但目前,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对知识产权的深入保护形成足够的保护机制和实际投入。

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通过权益实施的过程,即许可、转让或其他方式,可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经济和市场价值,但企业在知识产权权益实施或运营过程中面临着较大法律风险,直接影响到知识产权价值的发挥或商业利益的大小,主要涉及以下的问题:

1、知识产权商业利用策略缺失或不健全的法律风险。

2、知识产权交易管理混乱的法律风险。

3、研发阶段商业秘密泄露的法律风险。

4、申请专利权过程中商业秘密泄露的法律风险。

5、商业合作中商业秘密泄露的法律风险。

6、员工流动中商业秘密泄露的法律风险。

7、驰名商标认定申请中的法律风险。

8、驰名商标注册保护中的法律风险。

9、侵犯驰名商标商业利益保护中的法律风险。

10、忽视域名注册为商标或商号的法律风险。

(五)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重点体现在劳动管理和劳动保障上,从招聘员工开始,签订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直至解除劳动合同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国家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严格按照法律规范企业行为,严格按照法律履行相关程序,就可以大幅度减少劳动纠纷从而成功避免法律风险。企业依法实施劳动管理,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效降低人力资源法律风险,才能从根本上保护企业的劳动权益。体现在以下方面:

1、招聘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法律风险。

2、被招聘员工违背与原单位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的法律风险。

3、试用期约定不当的法律风险。

4、未订立培训协议或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

5、竞业限制条款约定不当的法律风险。

6、处理劳动关系程序不到位的法律风险。

7、解除劳动合同企业未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法律风险。

8、违背劳动法规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9、与没有经营资质的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劳务派遣合同的法律风险。

10、企业未缴纳工伤保险,将产生工伤赔偿的巨额伤残金由企业自行承担的法律风险。

11、企业不按约定支付加班加点工资行为的法律风险。

12、违反女职工特别保护规定的法律风险。

13、不按国家规定安排员工休息休假将受到国家行政处罚的法律风险。

(六)企业涉及诉讼、仲裁的法律风险

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诉讼风险,这就要求企业经理人、企业法务要充分了解诉讼程序及诉讼技巧,以保证企业免受讼累,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但在现实中,笔者发现很多企业往往花费很大的代价赢得了诉讼,却无法取得满意的诉讼结果,因此,企业在增强法律意识的同时,应当掌握一定的法律处理技巧。

1、诉讼前的准备

(1)证据是否齐备;

(2)有没有超过法定诉讼时效;

(3)诉讼当事人的确定及当事人有无有效的住址,诉讼材料能否及时送达;

(4)管辖权问题;

(5)诉讼成本大约是多少,包括诉讼费、律师费、保全费、差旅费等;

(6)对方当事人有无财产可执行;

2、诉讼中的风险

(1)不能充分举证的风险;

(2)不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证人出庭作证、证人不出庭作证或者参加了旁听的法律风险。

(3)超时提供证据的风险;

(4)不能提供原始证据的风险;

(5)不按时出庭的风险;

(6)申请鉴定的风险;

(7)仲裁请求不当、不全或者超过时效的风险。

3、在案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有:

(1)对方当事人转移、隐匿财产;

(2)对方当事人已无财产可执行;

(3)对方当事人怠于行使到期的债权或者放弃债权;

(4)无法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下落或被执行人财产下落。

前一部分中列举了企业在设立、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法律风险表现形式。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任何利润的获取,必然伴随风险。存在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风险法律防范控制意识。企业法律风险可以分为外部环境法律风险和企业内部法律风险。对于外部环境法律风险,由于其引发因素不是企业所能够控制的,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予以杜绝。但对于企业内部法律风险,其引发因素是企业自身能够掌控的,因而成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重点。企业防范控制法律

风险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强化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

首先,企业管理者的法律风险意识对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起着重要作用,甚至是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关键。企业管理者在决策的时候往往忽视或者轻视了法律风险的存在,更注重于速度和效率。而存在法律风险的速度和效率是没有速度和效率的,不但达不到决策的预期目标,而且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危害,导致企业走向衰落、倒闭。所以,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必须强化企业管理者的法律风险意识,由企业管理者至上而下形成整个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从而促使企业建立起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其次,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还必须注重培养企业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由于工作岗位的不同,发生的法律风险原因和结果也不尽相同。所以,对不同工作岗位的职工,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的法律风险意识。只有企业管理者和全体职工都建立起了法律风险意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才可能减少和避免发生潜在的法律风险。而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的树立和强化,必须通过长期和不间断的法律培训教育来实施。

2、规范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守法经营。

规范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守法经营,是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重要内容。首先,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内外部环境,对涉及法律风险的重要事项,以企业规章制度的形式对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作出明确规定。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理顺企业内部关系,明确责任,保证企业重要事项有章可循,最大可能避免因规章制度,尤其是合同管理制度和劳动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引发各种法律风险。其次,对于企业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并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适时作出相应的修改,保证企业规章制度合理合法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再次,一定要坚持守法经营的基本理念,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可以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利用法律提供的运作空间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但若其放弃了守法经营的基本理念,那么其受到法律的惩罚和制裁便成为迟早的事情。

3、突出防控重点,特别是加强合同管理制度、提升合同管理水平。

由于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多由合同形式予以确定,因此合同管理便成了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的重点。首先,合同由企业内部专门机构归口管理,配备具有较高法律素质和业务水平,熟悉合同法及相关法律知识的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合同管理的日常工作和承办其他合同事务。其次,建立合同管理的配套管理制度。为强化合同管理,在总结企业合同管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企业规定,结合在合同谈判、起草、审核、会签、履行、委托授权、用印等方面的情况,制定配套制度,完善合同管理,并通过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全面提升合同管理水平。再次,建立与完善合同履行的监督制度。对合同履行情况及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及时反馈合同履行情况的最新进展,确保合同各方能够完全、全面的履行合同。最后,针对企业的各种可能发生法律纠纷的业务经营行为,法律专业人士应提前介入、全程参与,抓好合同的审核与监督,做好事前防范工作,尽力避免纠纷或案件的发生,做到即使发生纠纷或案件,也必须在事实和法律方面有利于本企业取得或维护其合法权益。

但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建立法律风险防控机制中,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在建立法律风险防控的过程中,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抓住工作重点,才不至于避重

就轻,顾此失彼。

4、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与考核。

企业内部监督与考核同企业的生产经营密切机关,也是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的关键环节。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企业未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与考核,有部分企业内部监督与考核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这些都不利于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只有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与考核,切实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才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5、积极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结合我国逐步规范完善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为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增强维权意识,进一步加强诉讼案件、纠纷事件管理,主动做好起诉、应诉和非诉调解工作。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严格遵守《专利法》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清理企业所拥有的专利、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公司对所拥有的商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文字作品等知识产权,该申报的一定要及时申报,发现外单位侵权的一定要主动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6、聘请或配备高素质的专业法律人士。

从本次调查来看,绝大多数的企业没有配备专门从事企业法律事务的工作人员;有部分企业虽然有此方面的人员,但法律素质不高,仅仅能应付企业一般的诉讼案件,对企业的合同实行一般的管理。而对于较复杂疑难的纠纷或专业性较强的合同把握不了。因此,建议企业考虑长久规范的发展,应聘请那些专业化程度高,业务能力强,且能帮助企业有效实施法律风险防控的专业律师团队作为自己的常年法律顾问,做好法律风险的防范工作而不仅仅是为企业打官司。

第五篇:个人经营贷款不可忽视的法律风险

个人经营贷款不可忽视的法律风险

摘要

在全年贷款额度缩减之下,为将有限的贷款资源向个贷中更高收益的消费贷款和经营性贷款配置,而不是利率相对较低的房贷,不少银行提出个贷业务转型战略。虽然今年银各行个人贷款业务额度尚未最终确定,不过,比较确定的是今年房贷业务额度将缩减,个人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消费贷款的额度将增长,预计接近一半个人贷款的额度将分给个人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消费贷款。

从目前来看,个人经营贷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个人门面商铺抵押的贷款方式;另一种是私营业主房产抵押的贷款方式。我们认为,各银行除了需要防范抵押物贷前调查不完整、贷后管理不落实带来的操作风险,还需要警惕办理抵押登记不规范带来的法律风险。从抵押方式来看,目前各银行开展的个人经营贷款主要分商铺抵押和房产抵押。从本质来看,两种抵押方式没有区别;但从抵押物的具体使用用途来看,商铺主要用于经营,房产主要用于居住,因此其中所包含的法律风险应有针对性的分析。

一、商铺抵押的法律风险

个人经营贷款中商铺抵押贷款出现到期收回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认识错位,部分人颠倒了风险识别顺序。许多银行在发放此类贷款时,将借款主体是否有门面商铺抵押,作为能否放贷的依据,没有把重点放在考查借款人是否有很强的还款意愿及足够的第一还款来源上,致使此类贷款从一开始就出现了贷款“到期归流”偏差。

二是办贷手续存在缺限,银行贷款抵押权未完全掌握。其中除借款人用本人店铺到银行申请抵押贷款,有的未经房产所有权的共有人夫妻双方及及其他共有权人签字认可,大部分为借款人(主要指男方)本人签字后办理外,部分借款人以第三人门面商铺设定贷款抵押的,未经房产所有权的共有权人签字同意,有的甚至出现伪造权利人签字办贷的情况,致使贷款到期后,银行对抵押的门面商铺无法处理。

三是市场变数考虑不周,部分贷款抵押担保悬空。有的少数借款人勾结不法“中介”,通过虚假评估,抬高门面商铺抵押价值,造成贷款抵押品不足值;有的门面商铺位置把关不严,贷款所抵押的店铺位置偏避;有的原设置的商业区伴随城市规划变迁,未开发到位,贷款抵押价值下降;有的原有商业黄金口岸,在新商业区屈起后,抵押价值出现减值等,造成部分行个人门面商铺抵押贷款担保物悬空,使一些贷款到期后面临“不处置,贷款收不回,处置了,贷款又收不清”的两难境地。

四是调查不周,疏于抵押物出租风险的防范。少数借款人隐瞒事实真相,将已出租多年(出租期超过银行贷款期)的门面商铺拿到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由于部分行忽视查清和掌握抵押物租赁实情,致使有的贷款到期后,在“买卖不破租赁”原则下,影响了贷款抵押权的及时兑现,从而造成部分贷款不能按期收回。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虽然个人商铺抵押贷款到期收回率低,然而由于此类贷款与其他个贷业务相比,有相对较好的第二还款来源保障,因此,现在基层行大都不愿放弃这块业务。同时为了保证不良贷款不会因此而“抬头”,较多基层行对此类贷款实施了展期,或开展了收回后重新再贷,从而更进一步加重了此类贷款的风险。

二、房产抵押的法律风险

由于个人经营贷款中抵押的房产通常为个人或家庭拥有房产产权,具有较强的居住性质,因此各银行在办理相关抵押手续时,应主要查看抵押房屋是否处于租赁状态、家庭共同财产抵押是否经家庭成员同一,在开展业务时还要注意定期查看抵押人是否已经抵押房产出售的问题。

首先是家庭房产抵押贷款风险问题。家庭房产房产证上虽然注明房产属于一人,但实质上属于家庭共有财产,只有一人办理抵押手续,将导致抵押无效。家庭财产在法律上被认为是一种共有财产,按照《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五十四条规定:“共同共有人以其共有财产设定抵押,未经其他共有人的同意,抵押无效。”因此银行在办理此类贷款时,应让房产共有人即夫妻双方都签字,表示夫妻双方都同意用家庭房产抵押贷款,防止因一方不知情、离婚、假离婚等导致抵押无效。

其次是已租赁房屋抵押贷款和已抵押房屋租赁问题。一是按照《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六十五条规定:“抵押人将已出租的财产抵押的,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在有效期内对抵押的受让人继续有效。”从上述规定看出,如果借款人将出租的房产抵押给银行,银行实现抵押权后,银行仍受租赁合同的约束,不能将房产重新办理出租。为防范此类风险,对未出租的抵押人要求出具未出租书面证明,对已出租的要求承租人书面放弃优先权。

二是按照《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六十六条规定:“抵押人将已抵押的财产出租的,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对受让人不具有约束力。”因此银行应弄清楚出租是在抵押前,还是在抵押后,如果是在抵押后出租的,租赁合同对银行不具有约束力。

再次是抵押人变相变卖房产的风险与防范。部分房屋所有人对于难以变卖的房产,用房产抵押向银行贷款,变相地把房产卖出去,造成银行贷款沉淀,难以收回。因此银行要防范这种风险,必须做好贷款前调查,对房产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充分考虑房产变卖的难易程度,尽量压低房产抵押贷款的抵借比。

除上述风险外,商业银行还需要注意商品房预购人对房产抵押权人的对抗权、房产抵押期限等问题。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筑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第二条规定:“消费者交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大部分款项后,承包人就该商品房享有的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不得对抗买受人。”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房地产纠纷案件和办理执行案件中,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的规定,认定建筑工程的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和其他债权人。”所以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来,即使办理了抵押贷款登记,银行的房产抵押贷款也排在商品房预购者、建筑商优先受偿权之后。

三、风险如何防范

我们认为,上述法律风险的发生大多属于银行信贷营销、资信审查、贷后管理上存在漏洞所致。因此,各商业银行应强化调查、价值评估、抵押登记等方面的工作,强化贷后管理,确保个人经营贷款业务健康发展。

1、做好抵押物调查评估工作

首先是避免抵押物贷前调查不完整、不真实。由于该类业务的开展大多集中于大中城市,信贷员一般认为只要是这类“优质”房地产抵押担保,贷款就可高枕无忧。因而经办信贷员大都凭“两证”,即房产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开展抵押物“书面”调查,一般较少实地去调查,对抵押物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否列入撤迁范围、是否出租及出租期限等详细情况一无所知,由于对抵押物调查不详尽,一旦该抵押房产即将撤迁或已长期出租给他人,就会产生很大风险。

其次是避免抵押物评估过高或区域经济重心转移。由于银行信贷人员往往通过抵押物所在地的中介机构提供的评估报告来确定价值,而城市房价变化很大,每平方米最大差距接近5000元,一套房子评估价值可相差近50万元,一旦高估的房地产用于抵押担保,虽然打了折率,但抵押物的变现性仍无法保证。对于抵押物是店铺的,由于区域经济生活重心转移等原因,其价值及变现能力不断变化,如果对抵押物所处地理位置、经济环境不了解,抵押物的可变现性也不能保证。

最后是避免办理抵押登记不规范。一些信贷员由于时间等原因,未能与借款人或抵押人共同前去办理抵押登记手续,而是凭借款人办好的他项权利证书办理贷款发放手续,这往往容易给一些不法骗贷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同时,个人经营贷款的时间长,信贷人员平时履行贷后管理手续时,难以对抵押物现场查看,检查其是否安全、有无价值变动,对于抵押物管理流于形式,容易留下贷款风险隐患。

2、风险管理应随抵押不同而细化

银行在个人经营贷款的风险管理工作中,应做到风险防范机制随业务种类的不同而细化,针对商铺抵押、房产抵押等不同的抵押模式中的风险点进行预防。比如对于个人商铺抵押贷款,各商业银行在营销过程中,不应认为此类贷款有门面商铺作“硬”抵押,贷款风险就没有问题,务必理顺风险认别顺序,切实把考查借款人有没足够的第一还款来源放在第一位,认真做好风险预防工作。

以个人经营贷款中商铺抵押评估为例。首先,客户经理除了要认真调查借款客户个人信用及还款能力外,必须根据客户申报资料,深入房屋产权监管部门及店铺所在地,切实调查核对贷款抵押品所有权人、所处位置、地段、面积、购买原值及当地市场价值和是否租赁等情况,并根据《担保法》及《<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有针对性的做好风险预防工作。其中对已租赁资产超过银行贷款期限的,各行最好不受理,确需受理的,必须要求承租人书面同意抵押权人在处分该资产时放弃租赁优先权,且不以租赁权对抗抵押权;对新开发区门面、新设立的集贸商铺及位置较偏的店铺,各行要充分考虑借款人抵押品价值可能存在的变数,适当提高折扣比例,防止抵押品价值减值,造成银行贷款抵押品悬空。

其次,跳出抵押品核定价值,完全依赖“中介”机构评估定价的约束规定,通过采用中介评估与自行评估相结合等办法,剔除商铺价值评估“水份”。还要把好贷款审查审批关,各银行发放商铺抵押贷款,必须通过身份证对当事人身份确认的基础上,现场要求财产所有权的共有人在同意抵押贷款的相关证明文件上签字认可;现场到房屋产权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确保贷款抵押权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最后,为防止抵押资产出现减值风险,应加强贷后管理,随时关注抵押资产市场走势,一旦发现抵押资产价值贬值,立即要求借款人提供新的抵押担保物,及时消除风险隐患。总而言之,银行目前开展个人经营贷款业务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信息沟通不畅,再加上个人经营贷款在个人贷款范畴中属于新生事物,历史经验相对不足,风险控制流程尚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因此,各银行应在保证贷前、贷中、贷后各阶段的执行力到位的前提下,进行个人贷款业务的稳步转型。

下载中小企业老板容易忽视的十大法律风险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企业老板容易忽视的十大法律风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业常见十大法律风险及防范

    四川建筑律师总结建筑业常见十大法律风险及防范 大家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学习。感谢建筑协会领导们的信任,也感谢各位建筑企业的经理、法律顾问、律师同行的......

    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对长沙国家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现状的调查第一部分调查工作概述 随着长沙经济发展的日益繁荣,各项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区域......

    家庭教育最容易忽视的7个方面

    家庭教育最容易忽视的7个方面 1、过度照顾 现在许多小孩一生下来,就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其结果却可能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有些孩子被喂食到了两三岁甚至更大,小手缺乏拿汤匙、......

    会计人员容易忽视的一些小常识1

    会计人员容易忽视的一些小常识1 一、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可以没有公章吗?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明确指出:“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

    中国十大老板老师

    中国最成功十大老板老师整理:知心老师教育研究咨询中心中国教育市场上,活跃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的身份既是老板,又是老师,这个特殊的身份让他们奋斗了十几年,他们不像普通的老师,他......

    中小企业常见法律风险和解决之道(10年6月17日)

    法律讲座 中小企业常见法律问题和解决之道 本次讲座分别从中小企业在设立阶段、运营阶段、整合或解散阶段面临的常见的法律风险问题及解决思路进行阐述: 一、企业设立阶段因......

    文字编辑审读中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

    文字编辑审读中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冯赤樱 2006-05-16 13:40:25 来源:《大学出版》2003年第3期本人作为文字编辑,在图书编审过程中,感到实在是需要面面俱到,既要把握全局,又要用......

    当心6个容易忽视的营销细节

    当心:6个销售细节容易忽略! 2006-8-28销售说到底是满足客户的需求的过程,也就是说你的产品的特性优点能给客户带来的利益。但不可否认,除产品外,销售员在拜访客户中的一些细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