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编辑审读中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

时间:2019-05-14 01:0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字编辑审读中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字编辑审读中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

第一篇:文字编辑审读中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

文字编辑审读中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

冯赤樱

2006-05-16 13:40:25 来源:《大学出版》2003年第3期

本人作为文字编辑,在图书编审过程中,感到实在是需要面面俱到,既要把握全局,又要用心关注细微之处,才能避免顾此失彼,造成误漏。如果说编辑审稿是“沙里淘金”的话,那么编辑的改稿是“精雕细琢”、“修瑕饰玉”。可以说,编审活动的过程,即是追求作品完美的过程,只有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才能把好质量关,为最后的成书品质提供最基本的保证。

一般来说,责任编辑比较习惯对书稿的正文、专业内容、名词术语、插图、文字表达等加以重视,这无疑是对的,而且也是主要的,这些较为显性的部分是审读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对象。这里要述及的,是那些容易被忽视的较为隐性的其他方面,诸如封面、内封、前言(包括出版说明、代序、题记)、目录、内文标题、注释和参考文献、引用的外文、直接或间接引用的译文以及论文集的体例和版式等。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编辑对这些方面夫去关注或关注不够,使得有的原本内容很好的图书,变得美中不足,甚至漏洞百出,从而对图书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大大降低了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可见,“细微之处有学问”,编辑在审读加工过程中,再怎样地仔细都应不嫌过分,让我们关注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并付诸切实的行动,给予合理的修改或建议,定会使审读工作更趋完善,著作更完美。

一、对封面的审读

封面一般包括书名、版次、编著者、社名等。

1.关于书名:通常情况下,编辑对待书名比较被动,认为似乎是作者自己的事,不属编辑范围,所以容易被忽视。其实应该纠正这个误识,把它同样视为编审对象。①不得有错别字和繁体字(包括请书法家和领导人题写的书名)。②书名不能“名不副实”,应当仔细推敲,使之与内容相符。③封面内封、书脊上的书名必须一致。④按规定,书名应加汉语拼音,字母连拼与否要核准;如有中外文对照的,要注意外文是否准确、恰当。⑤如有副书名(副标题),要考察是否贴切和妥当,注意区分副书名和附录之间的不同含义,有的作者会将书的附录或附件作为副书名写在封面上。

2.关于编或著:①如全书作者为一两个人,则不应写“主编” 或“副主编”,而写“著”、“编”、“编著”即可。②如果作者为两人以上,应设主编,但封面只列“主编”或加上“副主编”。③“主编”、“副主编”字样的位置应在作者名前,成横排,以便与内封一致。

3.关于社名:①封面下端只写社名,不必写上其他字样,如需外文对照,一定务求准确无误。

二、对内封的审读

1.书名、作者名、版次:应与封面一致,要注意核对。

2.作者署名顺序:如果超过二人以上,可依据几种方式处理:①按姓氏笔画为序。②按姓氏汉语拼音字头为序。③按所写章节先后为序。但无论采用其中哪种,都应尊重作者意见,由作者自行决定,可请主编列出名单。此外,一般姓名不需汉语拼音对照。

三、对前言、出版说明、题记或代序的审读

有时责任编辑会忽略对这一部分的关注。我们不时看到,有的专家在这个方面的写作,的确没有正文的专业内容那样游刃有余、措辞得当,甚至在文句表述或政策法规上出现错误,有失作者形象。应将这一部分与正文同样对待,作必要的编辑修饰,摈弃不文明词句、杜绝病句并严守政策法规。

1.政治性和政策性问题:有的作者在写前言时,随感而发,即兴而作,写完之后就不再去多琢磨了。如果其中提及有关政治性或者政策性的问题,编辑应重视并给予查实和判断,避免出问题。

2.语句问题:对于不通的文句应给予修正。

3.措辞问题:对于不实事求是的浮夸、过激甚至攻讦性的言辞应予以纠正甚至删除,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4.学术史意识问题:应视著作的具体情况,对本项研究领域中已有的学术成果作出简要评述,为自己研究的起点和将要取得的成果作出学术定位,并对影响了本项成果的他人成果表达感激和尊重。作为编辑,首先需要具备对学术史负责的意识,然后去判断作者是否具备了同样的意识,如果这方面确实存在漏缺,应提示作者补漏。至今,并非我们的所有编辑和作者都有足够的意识去这样做,因此,对这一块的忽视较为常见。

四、对目录的审读

目录与内文标题的一致性:通常,编辑按习惯以页码顺序来审书稿,先审目录,再审内文,内文中的标题如有修改,往往会忘了再回头去对目录作订正。为了避免漏改,可将目录抽出来,单独放在一边,以便随时与正文中的各章节对照,两者同时修改。完稿后,再核对一次,每一字、每一标点符号都必须完全一致,这样即可避免两者不符。①目录署名。除了论文书集需要在目录各篇文章后署名外,其他书籍一般不必列出编著者姓名。如需有之,署名与页码都必须与内文保持一致,避免张冠李戴。②对于目录和内文标题的切分。有的目录和内文标题需转行排的,应该按意义给予正确切分,而不能只看是否与上排对齐来进行切分,对于内文的一、二、三级标题也应按此方法切分,但切分处不必与目录一致,只要符合意义切分就行。

五、对注释和参考文献的审读

1.注释和参考文献不应混用:一部著作,大多既有注释,也有参考文献。注释可采用篇下

注,也可用篇后注,但应全书统一,不能既有篇下注又有篇后注,既有尾注,又有脚注。对于一部一气呵成的完整著作,参考文献最好全部放在书尾,不必罗列在各章结尾,既可有序号也可无序号,但一定要有清楚准确的作者名、出版时间、社名或刊物名。如是部分参考,可注明参考页码。但如果全书为两卷以上,应在各卷之后著录参考文献,而不是在最后一卷的末尾,这样做对于作研究性阅读的读者来说,不必总是带着最后一卷就可随时查找。对于论文书集,各篇文章可能有不同,有的只有注释,有的只有参考文献,应该分开处理,不能混为一谈。笔者曾在为一本较有影响的拟公开发行的论文集文献作责编的过程中,发现复审对注释和参考文献的处理方式一致,即:将某篇文章中无法确认的注释项统统去掉,并一律简化为文后的参考文献著录,这与责编处理意见有了歧异,幸亏终审发现并明确注释和参考文献不能混用,应分别对待,才得以纠正。这说明,作为编辑,虽不可能拥有与作者同样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供核查,但如对核实参考文献和注释有困难,应提请作者做审核,才能确保无误。

2.须有注释或主要参考文献:众所周知,人类的知识源于一代又一代人的点滴积累,任何人的研究创新都是在前人劳动成果的基础上获得的,即使有凌空蹈虚、目无前人的天才学者,也只是偶尔出现的巨星而已,显然不能作为常例。如今,各门科学尤其是信息科学的迅猛发展使得各学科之间在相对独立的同时,相互间的联系、渗透和融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入和广泛。因此,我们的作者和编辑都应充分认识到参考文献标注的目的和意义。仅以学术研究的继承性意义来说,需对前人的劳动成果怀有足够的谦逊乃至敬畏之情,在使用别人的成果时充满由衷的感激之情和尊重之意。在这里,这种尊重应具体体现为:要求作者在注释中对本项研究借鉴引用的成果有交代,应详尽、准确、规范地著录参考文献,注明引文出处、资料数据来源等,特别要注意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地方,诸如:漏标、错标和著录混乱、不全或错误,著录序号与标注序号不一致、作者姓名与内文的不一致等。对于这些看似简单,做起来复杂、烦琐的工作,稍不认真就可能出错。当然,作为编辑,要做到这些,不仅不能忽视,而且还需建立并加强对学术规范的尊重和对学术史负责的意识。所以,如果作者遗漏这一块,责任编辑有必要建议作者补上并给予必要的查考。

六、对论文集书稿的体例和版式的审读

一般来说,对于独立写作的书稿,作者都会作粗略的体例编排,但是论文集书稿为多位作者所作,通常格式和体例是各自为政,互不相干,对此,编辑应给予十分的注意,将原来不统一的内文格式、各级标题、字体、字号、符号、页码等各大小细节一律统一起来。因为它们尽管各为独立篇章,却又共为同一本书内容,必然要求全书的体例排版一致,应为内容独立而形式统一。

并非所有的编辑都精通外语。专业性较强的著作,往往涉及引用的外文同样较专业化。对于这样的书稿,最好是由外文底子较厚而且应用能力较强的人来担任责任编辑,不能冀望于后续编审去发现问题、矫正错误。笔者在从事编辑工作之前,由于已经有了多年的英语教学、翻译和实际应用的经验积累,对英语方面的内容比较敏感、反应比较快捷,即便如此,也是经常备了各种词典或专业书籍在手边,凡有疑虑,决不放过,一定查明确认。我们经常看到,在很多书刊的封面和内文里,外文错误百出,一看就对书籍的质量产生怀疑。责任编辑应该从各方面,包括拼写、词句文法,乃至标点符号上去尽量杜绝误漏。

对于专业学术性强的著作来说,借鉴外来相关理论研究思想的概率较高,作者除了直接引用原文,在很多时候,为了走捷径,还采用转引文献,甚至是二、三次文献,而非自阅性文献,通常将翻译转述过来的引文与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混杂在一起,造成在语言表述上频繁出现堆砌过长、过复杂的句子,因为冗长繁复,导致阅读吃力、难以融会贯通。读起来很拗口、很艰涩难懂,有的地方已经脱离了汉语的表达习惯,对于中国读者来说,难以接受,效果不好。笔者曾不止一次地遇到此类书稿,解决的办法是:吃透全文,对于难懂处,尽量去设想它们的原文的本来面目。往往发现:问题首先出在作者对所及原文理解不够准确;或因作者参照的翻译文本身就有错误;或在将自己的和他人的观点融合在一起时,特别容易在转折连词或关连词上漏用和误用而造成误解或难解。于是,我把过长过于复杂的句子分解开来,经过适当的分句简化、调整和修改,再去读,就顺畅明白了。如果实在还有质疑,切忌想当然地作处理,应提示复审处理或直接与作者沟通,让作者再次查阅所及原文出处而得以解决。

笔者曾审读过来自海外华人学者的英文著作,专业学术性很强,结构很严谨,史料也很翔实,但由于作者长期生活在海外,对国内的现状缺少亲身体验和感悟,对目前国内已经澄清的历史问题缺乏了解,对某些敏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看法明显过于主观片面,有失客观公允,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和态度。作为责任编辑,应该在不影响学术意义的情况下稍作适当修改或寻求与作者本人沟通达成共识后再作修改,总之,不能把发现的问题推给复审和终审去做。责编应具备对全盘负责的责任心和勇气,善于去发现并解决问题。

九、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审读

一般来说,不可能要求责任编辑拥有与作者同样的相关资料,对于所及法律法规,手边很可能没有充足的资料可查,对于不明确的,应该提醒作者对它们作再次审核,而不能认为这只是作者自己的事情,即使错了,也与编辑无关。要知道,这恰恰是万不可出差错的。

十、对数据资料的审读

我们经常在书稿里看到表格或图形等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然而,有的已经离写作时间或出版时间很久了,可以相距1年至3年不等,甚至有的拟定再版的书稿与初版发行时间已相距若干年,其中所及数据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作者竞然省了重新查找新资料的麻烦,结果没有去更新数据资料,这不仅使数据本身夫去了说服力,也使全文的现实意义被大大削弱。因此,责任编辑不仅要关注数据的性质、出处和版式,还要有心去重视时间,通常以上一年度或上一次的统计为准。

十一、对日期的审读

一般来讲,日期按惯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而不用中文表示。

综上所述,要做好编辑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审读加工,不仅需要具备精湛娴熟的文字语言能力和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和编辑经验,还需要我们去关注那些容易被忽视的方方面面,养成一种从小事做起,一丝不苟、默默奉献、追求完美的精神品质,让我们对微小之处也投入思索、投入功夫,通过我们的再劳动,去弥补作者作品不足,使作者观点更鲜明准确,论证更全面充分,论据更典型有力,结构更严谨周密,脉络更清楚明晰,衔接更紧密自然,语言更流畅贴切。通过我们的严格审查,明确知识的真伪、重要性、记录的完整性和表述的合理性,以求不断推出文化品位高尚的优秀作品,促进人类社会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作者工作单位:暨南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柴油机维修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一、只更换柱塞、油嘴,忽视出油阀技术状态。出油阀磨损后会使高压油管剩余压力过高,造成喷油嘴断油不干脆而滴油,导致柴油机排气冒烟、敲缸、运转不稳。方法 是检查出油阀,用量程0-600公斤/平方厘米压力表检测,表针从200公斤降至180公斤/平方厘米时,保压时间应大于15秒,否则应更换出油阀;或将 高压油管口向上,泵出柴油,使油面与管口平齐,把油门放回停供位置,猛将行轮反转半圈,高压油管口柴油不倒吸为合格,否则应更换出油阀。

二、只调整气门间隙,忽视配气正时。多数人只是按说明书规定值调整气门间隙,却忽视检查配气相位是否正时。尤其是老龄机,由于凸轮磨损后几 何形状发生变化,造成气门晚开早闭,会导致进气不足、排气不净、油耗上升、功率下降。因此,在调整老龄柴油机气门间隙时,应因机制宜,适当减小气门间隙数值,以弥补配气相位之误差,实现配气正时。如s195型柴油机,气门间隙每减小0.1毫米,配气相位改变3度。但气门间隙不可小于0.2毫米,否则受膨胀影响,会导致气门关闭不严。若气门间隙已是0.2毫米,而配气相位仍误差5度以上,柴油机工况明显恶化,则应更换凸轮轴。

三、只看油底壳油量,忽视机油质量。不少人对发动机机油只管补充,从不检查油的质量,也不更换。殊不知,在应更换的废机油中含有大量氧化物质和 金属屑,使润滑性能下降,加剧机件磨损,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应随时检查机内的机油质量。一般方法为用手捻研机油,若感觉有机械杂质或黏度不够,就应及时更换。另一种检查方法是将用过的机油滴在白纸上,如黑点小而色浅,四周黄色润迹较大可继续使用;若点黑而大,周围无黄色润迹,则应更换。

四、只知保养空滤器,忽视空气短路。引起空气短路的原因很多,如固定在三轮车架上的空滤器其进气管焊接不实、进气管接合处不加密封垫片、进气管 插入胶管内松旷不加卡箍、进气胶管破裂未被发现、空滤器内缺少胶圈等,这些都会造成空气短路,使未经滤清的空气进入气缸、加剧气缸、活塞、活塞环、气门等机件的磨损。

五、只清洗机油滤网,忽视净化油腔的清理。多数柴油机连杆轴颈呈空心状,两端有油堵,称为净化腔。润滑连杆轴瓦的机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其杂质贴附于腔壁上,从而提高润滑质量。一般柴油机每工作500小时要拆下油堵,应按规定方法清除净化油腔和油道中的杂质。

第三篇:新刑诉法中几个容易忽视的知识点

新刑诉法中几个容易忽视的知识点

舒扬

新刑诉修正案已经通过,对于考生朋友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仅意味着以前的旧法知识需要重新清理,而且对于新法的亮点需要尤为注意。

本文想通过两个小例子,来说明复习时候的细心很重要。

一、关于未成年人的指定辩护

细心的读者朋友一定已经注意到,新刑诉法对于指定辩护制度作了重要修改。不仅划定了经济困难群体的法律援助范围,而且还增加了一个刑种——无期徒刑的指定辩护(“应当”指定)。

然而,有的读者朋友较为粗心,当看到指定辩护部分删掉了未成年人的指定辩护时,匆忙认为未成年人的案件不再指定辩护。殊不知,修正案在最后的未成年诉讼程序部分,专门设计了未成年人的指定辩护制度:第二百六十七条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也就是说,未成年人的指定辩护制度并没有废除,只是条文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二、关于未成年人的公开审判

旧法规定,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新法在这一部分删除了这一条款。不少人误认为未成年人从此一律公开审理了。殊不知,在未成年人诉讼称部分的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

由此可见,未成年人的公开审理不仅没有取消,而且还改成了更为彻底的秘密审理。这些知识点由于条文位置发生变化,很容易被我们粗心的朋友所忽视,建议大家在复习时能够细心留神。有时候,一不留神,细节就会被你错过。

第四篇:老买家交易中容易忽视的信用风险

老买家交易中容易忽视的信用风险

对出口企业而言,有3-5年交易历史且订单占比高的买家是该企业较为信赖的核心客户群体。与这类买家交易有以下特点,一是通过几年的磨合和试探,双方合作深度逐年加深,交易逐渐放大。二是随着交易的推移以及收汇金额的累积,出口商对其信任度也随之提高,交易流程不断简化,许多交易甚至仅凭并不完整的定单或简单的电子邮件完成。最后,随着交易量的放大,买家通常会要求出口商提供更优惠的结算条件。

通过以往的交易记录,出口商对老买家的人品,付款习惯以及专业水平会有深刻的了解。从这个角度而言,与新买家相比,老买家收汇风险相对较小。但也正是对买家有一定的了解,在交易过程中,出口商往往会忽视一些隐蔽的风险因素,最终造成出口商“意想不到”的损失。美国SGA商帐追收机构的数据显示,追偿有3-5交易历史买家的应收帐款业务占其总业务一半左右。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受理的赔付案件中,老买家发生收汇风险也占有相当比例。因此,我们需要科学和客观的审视老买家交易中存在哪些容易忽视的收汇风险。

一、风险分析

风险一,习惯性拖欠

习惯性拖欠是老买家交易中常见的一种风险。买家不能在事先约定的付款期限内全额支付货款,经常性以资金紧张等理由延迟若干天后付款。

造成习惯性拖欠的原因有以下三种。一是买家资金不畅,现金流无法应对日常货款的支付,这是一种财务风险信号。二是买家利用买方市场地位,低成本占用供应商资金。三是买家对市场预测不准确,造成无法按计划销售全部货物,同时又不愿意垫付资金,将本应由买家自身承担的市场风险转嫁给供应商。而后两种是资信风险信号。

这种风险信号在日常交易中尽管容易识别,但由于买家常常在拖欠一段时间后安排资金偿付之前的货款(或将货物销售后将资金回笼),经过几次“虚惊”后,反而使供应商有了一种“没问题,过一段时间会付钱”的安全感,从而尽管前款未清,依然继续向买家发货,风险敞口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放大,一旦发生风险,损失往往超过供应商的想象。此外,习惯性拖欠还会造成出口商无法准确预测收汇日期,造成自身资金周转困难或融资成本的浪费。

风险二,债权的丧失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易,出口商对买家了解逐渐加深。许多出口商出于自身理解或买家的要求,随意简化业务规范,忽视自身权益的保护,有的甚至连必要的合同或重要的债权凭证也没有以书面的方式保存。一旦发生纠纷,出口商无法提供有效凭证来保障债权。

出于对人的信任而取代必要的商务文件是造成出口商债权丧失的主要原因。应该指出的是提供信用结算是给买家提供资金融通的一种方式,而不签署合同或不规范的商务文件形成的风险就如同借款没有签署借条。商场有一句老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出口商往往等到风险发生后才发现在利益冲突的关键时刻书面文件的重要性。

风险三,交易高度集中

一些企业相当比例的出口业务集中在一个或极少数几个老买家手中,一旦这些买家付款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出口企业的生存安全。对一些资金实力相对小,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出口商,上述风险发生造成后果往往是致命性的,不可逆转。

然而,这种风险从外销部门的角度来看却常常是另一番表象,上述买家对出口商而言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客户。这使得许多出口商尽可能的满足买家提出的各种要求(包括超过买家资信状况的信用要求)而相对忽视风险的存在。

同时在与这些买家交易的过程中即使出现了一些风险信号(如拖欠,无理挑剔),由于买家在谈判中处于相对优势,出口商在许多情况下,出于维护关键客户的角度,只能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因此,对上述买家的过度依赖会形成出口商不得不信赖买家的局面,当风险发生时很难做到当机立断,制止损失的进一步发生。

风险四,对信用条件过度需求

这种风险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买家在交易了一段时间后,突然提出更高的信用条件(如大幅度要求延长付款时间或提高信用额度),二是买家提出的信用条件超过了正常的贸易需求。(如超过了行业的平均水平或买家货款回笼的时间)

从信用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根据交易历史,适当放宽信用条件是可取的,也是扩大贸易的内在需求。基于对老买家信誉的肯定,许多出口商在自身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他们提供更为宽松的信用条件。但是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出口商在为老买家提供更好信用条件时仅凭借主观的信任和自身的资金能力,没有通过资信调查客观评估买家的付款能力。

货款最终能否安全收回取决两个必要条件,买家付款意愿以及付款能力。通过以往的付款记录可以对老买家的付款意愿获得一定的了解,但买家的付款能力则是一个动态的指标,无法完全通过历史交易来判断(特别是大额交易),只能通过获得更多资信信息和专业经验来识别和判断。这个过程类似银行的贷款决策,贷款方以往的还款记录只是信贷决策的一个支持信息,而最终是否发放贷款还需要对贷款方财务指标及行业趋势分析比较后才能决定。

由于这种风险往往伴随交易量的迅速增加,在以往付款记录良好的情况下,即使一些贸易经验丰富的出口商也会过于乐观或不自觉的忽视这类风险,导致提供的放帐条件/金额超过了买家实际的付款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买家资金链任何一环脱节(如下家的付款,投资失败,银行收紧信贷等),收汇风险的发生只是时间的问题。

风险五,国家风险

以上论述了老买家交易中容易忽视的四种商业风险。随着近年来国际贸易格局的改变和全球经济的起伏,进口国国家风险频频发生,从欧美启动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到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从9.11恐怖袭击到伊朗核问题的冲突;从亚洲金融**到全球此起彼伏的反倾销制裁。上述风险的发生使得信誉再好,实力再强的买家付款也变得遥遥无期。无法准确预测和不可逃避的国家风险正成为相关出口商巨额损失的根源。

二、老买家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风险评估与防范是每笔贸易不可缺少的环节,对新开发的买家如此,对老买家由于其交易金额相对较大,信用条件更优惠,更需要有效的风险管理。盲目忽视贸易风险,往往会导致更大的损失。对此,笔者建议如下:

(1)注重各项商务文件的签署与保管

商务文件(例如贸易合同、往来函电)是明确买卖双方权利义务的文件,也是记载贸易事实的书面证明。在外贸业务中,除非买家无力支付货款,拖欠行为往往表现为贸易纠纷(如货物质量问题),而此时拥有完整的商务文件是保障出口商债权的必要条件。老买家交易过程中,中国式的交易心理(碍于情面)或过于信赖等众多因素导致信用交易成为个人之间一个电话或一个电子邮件就能完成的行为,其后果就如同借钱给他人而不要求对方提供书面的借条(尽管借贷双方关系很熟),一旦发生风险,根本无法保障出口商自身权益。

此外,一些出口商常常用信用证来取代相关的贸易合同,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可取。因为,信用证实质是出口商与开证银行之间的契约关系,其条款是对出口商递交的单据进行约定,开证银行并不关心贸易过程与权利义务,仅凭合格的单据承担对出口商的付款义务。尽管从部分单据记载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断出一部分贸易事实,但毕竟一旦发生纠纷,在一些情况下很难认定责任归属(如质量纠纷)。当一旦单据上存在不符点,开证行解除了自身付款责任的情况下,信用证无法取代合同来判断进出口双方的履约行为,从而保护出口商合理债权。

(2)正视老买家信用风险,实施科学的风险管理

根据以上风险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买家存在的信用风险类型以及风险度不尽相同。因此,在与老买家交易过程中,可以基于以往交易中发现的风险信号,有重点的实施信用风险管理。

首先,出口商需要正视老买家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信号。出于业务压力对风险视而不见或盲目信任对风险的忽视是造成重大损失的根本原因。对买家付款能力判断不准确而盲目放大信用条件则会诱发信用风险的发生。因此,改变以往凭感觉或完全根据销售需要提供信用交易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在客观调查老买家资信(付款实力)的基础上,根据行业销售特点、买家销售能力,合作深度等条件科学核定信用额度以及信用期限,对单个老买家设臵风险底线。

其次,严格执行即定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在必要时敢于对老买家说“不”。销售收入/利润的实现除了有销售行为以外,货款回笼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否则,销售行为带来的是成本的损失而不是利润。老买家交易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些买家的容忍度也逐步放大。而这种容忍度会让这些买家形成更长时间的拖欠。因此,当老买家发生习惯性拖欠时,当老买家提出不合理的信用条件时,出口商不宜被动的接受这些要求,而应该遵循事先制订的信用管理制度委婉的拒绝这些要求,从而将信用风险控制在自身可控的范围内。对一些目前交易中已存在的上述不良交易习惯的买家,建议出口商通过为其提供现金折扣,逐步缩短帐期等方式将这些问题得以改进。尽管这样的做法在短期会造成一定利润和业务量的损失,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贸易的持续发展。

信用风险管理并不是相互不信任的产物,而是期望在安全的范围内最大程度为买家制订适合其信用能力的交易条件。通过资信调查与信用评估,完全有可能为现有买家提供更为宽松的交易条件。这种通过信用分析做出的决策并不是凭感觉、盲目的。相信这也是出口商如何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挖掘业务潜力,为核心客户提供更好贸易服务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收汇风险来自结算方式,资信再差的买家如果采用全额付款后发货的结算方式不会产生收汇风险,而采用放帐交易模式下,即使发达国家的超级买家,一旦破产,收汇必然发生风险。尽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老买家风险相对较低,但出口商必须意识到只要采用放帐交易就一定存在风险敞口。正如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有生命周期一样,进口商也有企业年轮的问题,在提供宽松的放帐交易方式下,一个今天的老买家未必是未来的好买家,更不能将其不加分析绝对的认为是安全买家。正视这种信用风险,并科学的评估和管理风险是相信是成熟的出口商的明智之举。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陈寅

第五篇:浅谈基层纪委办案工作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化,对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办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基层纪委因干部队伍调整新同志增多,尽管他们工作很努力,但由于业务、办案基本功和经验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在办案过程中存在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笔者经多年审核基层办案质量,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证据收集上容易忽视的问题

1、不注重围绕违纪构成要件收集证据。表现在取证时抓不住要点、吃不透重点、找不到疑点、摸不准突破点。如被调查对象的自然情况不清,侵犯的客体不清,对责任案件不注意区别是主观上的故意还是客观上的过失情节等。

2、不注重收集有利于被调查人的证据。表现以有错推定收集证据,只注重围绕举报人提供的线索收集证据,忽视对被调查人申辩理由和提供的线索进行核实,造成收集证据一边倒。

3、不注重间接证据的收集。表现只注重收集证人证言,忽视物证、书证和专业性证据的收集,忽视间接证据的证明力,对一些孤证的案件没能利用间接证据的鉴别、印证,从而发挥并利用好间接证据定案的作用。

4、不注重提高证据的证明力。表现办案人员对所取得的证据不做深入推敲,满足现状就事论事,只看到暴露出来的表面现象,不注重透过现象看问题。只谈其然、不谈其所以然,造成许多证据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

5、不注重对证人的研究。表现偏重强调证人作证的义务,致使证人缺乏作证的信心和勇气,甚至有时由于办案方法欠妥,使证人产生压力,影响和干扰证人的正常情绪。造成有时证据不稳定或出现反复。

6、不注重结合中心工作开展调查。表现办案人员守株待兔,有的办案人员很少深入到掌握管人、财、物的部门和其他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展开调查,也不善于从具体问题入手查找案件线索,处于“自我循环”的工作状态,与上级和有关业务部门缺少彼此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

7、不注重办案手段的利用。表现为办案手段单一,陷入顾此失彼无可奈何的境地,没能及时运用办案手段达到固定证据,造成串供、反供。

二、证据使用上容易忽视的问题

1、注重证人证言,对相关物证、书证和专业性证据使用不够。表现在对一些经济案件和安全责任案件处理上,出现运用证据链认定事实的排他性不强。

2、注重单个证据实体,对证据的稳定性、证明力分析不够。表现在实际案例中出现证据与证据不相照应,问答双方含糊其词。

3、注重被调查人交待材料,对利用相互支持证据的辅证欠缺。表现对直接的、明显的证据不加收集,错误地认为大家知道或明摆着的事实没有必要取证。

三、违纪事实上容易忽视的问题

1、材料表述不准确、不完整,违纪事实与调查报告中提法不统一。不能准确确定被调人员的违纪事实,甚至出现可能性进行推定违纪性质。

2、事实认定不准,对证据规则理解不透彻、运用不灵活,证据分析出现失误,从而使证据分析与事实判断不准。

3、只认定被调查对象一人的违纪事实,对相关人员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责任,有的明摆是违纪行为,且需要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但却不加调查、不立案、不追究。

四、定性处理上容易忽视的问题

1、没有坚持审理前谈话制度。表现为以查代审、以会代审,甚至不经审理作出处理。

2、不引用处理依据。对相关法律法规、党纪政纪条规理解不够,不注重处理依据的引用,造成处分档次不当的现象。

3、程序没有到位。事实材料没有正当理由未同违纪人员见面,处分决定送达不及时且未告之申诉的权利及期限。

4、初核、调查、审理逾期未办理相关手续等。

下载文字编辑审读中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字编辑审读中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审计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优秀范文5篇)

    企业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其审计内容较为复杂。笔者通过对企业审计实践经验的总结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往往容易被审计人员忽视,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风险。一、对企业内部往来的......

    家庭教育最容易忽视的7个方面

    家庭教育最容易忽视的7个方面 1、过度照顾 现在许多小孩一生下来,就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其结果却可能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有些孩子被喂食到了两三岁甚至更大,小手缺乏拿汤匙、......

    会计人员容易忽视的一些小常识1

    会计人员容易忽视的一些小常识1 一、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可以没有公章吗?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明确指出:“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

    绩效考核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建筑工程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绩效考核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中国......

    剪纸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剪纸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剪纸课是民间艺术中的一种。在剪纸课中,要求学生了解民间剪纸的知识,学会剪、刻、贴的技能,制作各种造型的剪纸作品;能通过剪纸丰富多样的形式和简......

    酒店客房用门容易忽视的两大问题(优秀范文五篇)

    酒店客房用门容易忽视的两大问题 很多酒店在客房装修改造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宾客的满意度和舒适度并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客房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宾客需求,二是好钢没......

    当心6个容易忽视的营销细节

    当心:6个销售细节容易忽略! 2006-8-28销售说到底是满足客户的需求的过程,也就是说你的产品的特性优点能给客户带来的利益。但不可否认,除产品外,销售员在拜访客户中的一些细节处......

    简单却容易忽视的四条管理定律

    简单却容易忽视的四条管理定律 在经营管理中,总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法则与秘诀值得我们去不断地去探寻。以下四条简单却容易忽视的四条管理定律,或许会对您的企业管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