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县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细则

时间:2019-05-14 09:4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乡县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细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乡县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细则》。

第一篇:金乡县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细则

金乡县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细则(试行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加强对普通中小学的规范化管理,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条例》与《济宁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本县内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

第三条 学籍管理在本县范围内实行分级负责制。高中学籍管理由学校和县教育局协助市教育局对普通高中实行学籍和学业水平考籍的统一管理;初中学籍由学校协助县教育局管理;小学学籍管理由学校、乡镇中心校、县教育局负责。

第二章 招生和新生入学

第四条 中小学招生必须强化依法治教的观念,严格执行有关教育法规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招生政策及规定。

第五条 小学招生坚持按辖区招收6周岁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原则,确保适龄儿童依法按时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乡镇应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县、市教育局批准后,可按7周岁入学。任何学校不得拒收本学区内有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按时入学。适龄儿童因疾病或特殊情况需延缓入学的,必须由儿童的家长(父母或监护人,下同)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有关证明材料,经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县教育局备案。残疾儿童的入学年龄可推迟到7—8周岁。第六条 初中招生坚持实行中小学挂钩,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入户籍所在地初中的办法。小学、初中阶段公办学校应严格按辖区进行招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招收本辖区以外的学生;教育局严格控制热点学校的班额问题。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律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

民办小学、初中在招收新生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如实填写并上报《金乡县民办学校招生计划审批表》,经教育局考查、批准后,由教育局按规定的时间,统一组织报名,报名人数多于招生计划时,由教育局按随机抽取的方式录取。所有民办学校每年只准进行一次起始年级的招生,坚决杜绝非起始年级非规定时间的乱招生。

第七条 高中招生考试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高中学校的招生录取要严格按学生志愿,实行“一考多取”的办法,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另行组织其他形式的考试及录取工作,不准进行有偿招生。高中学校招收择校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高中招生班额不超过60人,省级规范化高中学校班额不超过56人。

第八条 小学、初中阶段公办学校原则上不得举办实验班。因教育教学改革确需举办实验班、特长班的,必须报县教育局,并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也不得举办“校中的民办校”或“校内的民办班”。

第九条 小学和初中新生应持入学通知书、高中学生应持录取通知书按时到学校报到,并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报到的,须持有效证明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学校请假。如开学后一周内不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小学、初中学生由学校及时报请乡镇(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和县教育局,并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其入学;高中学生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十条 新生入学,须按市、县有关规定办理入学手续。同时由学校按照统一要求,组织采集学生数码照相信息、通过程序录入采集学生其他信息。高中新生录取工作结束后,各高中学校要严格按规定时间把所录取学生的准考证号上报县教育局,由县教育局从中考信息库中提取学生信息(包括数码照片),上报市教育局审核无误后,建立学生学籍与学业水平考籍档案。并将学生考籍档案(电子档案)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同时抄送到各高中学校、核发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准考证。

高中新生在学籍注册的同时,即取得考籍和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资格。高中学生必须在学籍所在学校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每学期的学生发展报告也必须在学籍所在学校完成,并通过网络上报省教育厅。学籍所在学校要积极配合其相应的工作。

高中学生注册学籍时,姓名必须与中考的姓名一致,不得随意使用同音字或近音字代替,不得随意更名。高中学籍一经注册,非特殊情况三年内不得更名。

高中注册学号的编排:高中新生注册一律使用全省统编学号。注册学号共由12位数字组成。第1、2位为新生入学年号(取入学年份的最后2位);第3、4位为市地代码;第5、6位为县区代码;第7、8位为所在高中学校代码(高中学校代码由省教育厅统编);第9-12位为学生序号(学生序号必须以学校为单位从0001依次下编,做到不重、不空、不漏、不错)。

初中、小学学生新生招生结束后,学校须在当年11月1日前,把学生信息(包括数码照片)交县教育局审核,经审核无误后,建立学生学籍档案,并于当年11月底前将学生学籍档案(电子档案)报市教育局备案。凡因办学思想不端正或学校工作失误导致在校学生无学籍的,要追究学校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小学学生注册学籍时,应严格依据户口簿的内容准确无误的录入其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学籍注册结束后,在义务教育阶段内,非特殊情况不得更改姓名与身份证号信息。小学、初中注册学号的编排:小学、初中新生注册一律使用全市统编学号。注册学号共由12位数字组成。第1、2位为入学年号,第3、4位为县区代码<09>,第5-8位为学校代码<县区统编>,第9-12位为学生序号(学生序号必须以学校为单位从0001依次下编,做到不重、不空、不漏、不错)。

第十一条 新生入学后,如发现有伪造证件、其他学校在籍生、同级学校已毕业学生等情况之一者,应取消其学籍,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二条 招生班额小学一般为45人,中学为50人。接收正常转学后,小学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6人,特殊教育学校的班额一般掌握在6—12人。

第三章 转学和借读

第十三条 学生不得随意转学。确因家长工作调动、家庭迁移或其他正常原因必须转学者,须持相关证明经批准后方可转学。一般应转入家长新工作地点或家庭新住址附近的学校。

第十四条 学生转入(省外转入、省内转入、市内转入)。

由外地市转入我县的初中、小学生,须由家长持家长调动证明、户籍迁移证明(或户口簿)、转学证明、学生档案,到接收学校联系,经学校同意签字、盖章后,由学校集中到所属教育主管部门办理转入审批手续。

市内转入的初中、小学生,须由家长持家长调动证明、户籍迁移证明(或户口簿)、转学证(由转出学校、县区教育局签字并盖章)、学生档案,经转入学校同意签字、盖章后,由转入学校集中到县教育局办理审批手续,乡镇小学由乡镇中心校同意盖章后再集中到县教育局办理审批手续。由外地市转入我县的高中学生,除交验上述转学证明外,还须同时持原地市的转学介绍信、省统编学号、地市学业水平考试办公室出具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外省转入我市的,须提供《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省级学业水平考试机构出具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和在原校使用的学业水平考试准考证。

本市内转入的高中学生,除交验上述转学证明外,还须同时持全市统一的转学证(分别由转出学校、县区教育局,转入学校、县区教育局签字并盖章),由县教育局区集中到市教育局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五条 学生转出(转往外省、省内转出、市内转出)

本县学生转往本市外县区的,应持户口迁移证明或其他有效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签字、盖章,发给转学证明和本人档案后,到所属教育主管部门办理转出备案手续(高中学生应经县、市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签署)。

本县学生转往外地市的,应持户口迁移证明或其他有效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签字、盖章,发给转学证明和本人档案后,到所属教育主管部门办理转出手续。高中学生须经市教育局签署意见。转往外省的,还须到省教育厅办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发展报告证明。

第十六条 现役军人子女、部队转业干部子女应优先照顾转学;对肢体残疾的学生,转学时应特殊照顾。

第十七条 学校一般不收借读学生。但学生父母出国工作一年以上、父母双方支援边疆建设或父母双方从事野外工作等流动性较大的工作者,可准予在其亲属所在地学校借读。夫妇双方从事野外工作或流动性较大的工作者,其子女如需在其临时工作所在地借读,需经所在单位与学校上级学籍主管部门协商解决。

城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来我县中小学借读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父母至少一方有在我县工作的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

2、在流入地务工一年以上;

3、父母至少一方持有当地公安部门核发的《暂住证》;

4、在流入地有稳定的住所(有自有住所,或办理正式租住手续一年以上);

5、原学校同意外出借读的证明、原学校学籍档案或复印件。

6、小学一年级入学需符合上述1至4项规定,并提供户籍、年龄证明;初中一年级入学需符合上述1至4项规定,并同时提供小学毕业证书或义务教育证书。高中一年级入学需提供流出地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当地当年度中考的考试科目、中考录取线等材料及有关高中学校提供的高中学校录取通知书,并经流入地所联系的学校考试合格后入学。

第十八条 凡要求借读的学生,应持有效证明到暂住地区就近学校联系,经学校同意后,再到接收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办理借读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 借读生须按本地规定的收费标准,向学校交纳相关费用。学校不得违反规定向借读生乱收费、高收费。

第二十条 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借读生可以在本市参加中考,在报名、考试及录取等方面与我县其他考生享受同等待遇。

第二十一条 到外地借读的学生,应持当地接收学校证明信向原校提出申请,学校同意后,方可外出借读,同时原校应保留该生的学籍。外出借读的高中学生,须按规定时间回原校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借读期间所修学分由双方学校按省有关规定协调认定,并提供借读学校出具的真实的学生发展报告。

第二十二条 初中、小学各学段一年级上学期和毕业年级的下学期,不准转学或借读;学生在受处分期间不准转学或借读;本县高中学生不准在本县高中学校借读;小学、初中阶段学生不办理出国转学手续。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考试结束后,不再办理该年级转学手续。

职业学校学生不得转入普通中学;非同级同类学校不得转学。

所有中小学生在本县范围内不允许转学和借读。确因住址迁移或父母调动需要就近求学的,应持有效证件向原学校提出申请,原学校同意后发放《暂读证明》,经接收学校同意后集中到县教育局办理暂读审批手续与暂读生档案,农村小学生还应经过双方乡镇中心校签署意见。暂读证明应由原学校和暂读学校分别留存。原学校应保留暂读学生的学籍。

转出学校必须收到转入学校的接收函后,方可开出转学证。转学证一经开出,该生的学籍在该校即予注销。未经接收学校同意,原校开具转出证明造成学生失学的,由原校承担责任。未经原学校开据证明,接收学校擅自接收学生造成学籍管理混乱的,追究接收学校责任。

学生转学或借读手续一般在开学前或开学初,由学校、县区统一到相应的教育主管部门集中办理,一般不接收家长或学生单独办理。

第四章 休学、复学和退学

第二十三条 在校学生因病不能坚持学习需要休学的,由学生家长持县级以上医院(含县级)诊断证明、病历、本人住院费或医药费单据及保险公司理赔证明材料(已入保险的),向学校写出书面申请,经班主任审验和校长审查同意,填写《中小学生休学证明》,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由学校发给休学证明。小学、初中学生休学须经县教育局审核批准,高中学生休学须经县、市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学生患有严重传染病者,应令其休学。

第二十四条 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休学时间从请假之日计算,休学期限一般为一年,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的,应持市级以上医院证明,续办休学手续。

毕业年级学生一般不办理休学手续,确需休学的,须到市级以上医院复查并出具病历,由学校校长、班主任签字后,持有关材料到教育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擅自休学的,高中学生按自动退学处理,初中、小学生要追究学校负责人责任。

第二十五条 学生休学期满需要复学的,须持规定级别医院证明,本人和家长提出申请,学校审查核准,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复学,复学后,随复学年级重新注册。高中学生复学,还须到市教育局办理复学编号、换证手续。学校对复学的学生,应及时编入相应的班级学习。

第二十六条 高中学生连续休学两年仍不能复学者,应予退学;未经学校批准,擅自离校一个月以上,作自动退学处理;申请自动退学的学生,须持家长签字的书面申请,由家长陪同到学校办理退学手续。退学学生由学校发给退学证明,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初中、小学学生,除丧失学习能力者外,不准退学或辍学。确实丧失学习能力的,必须由家长书面申请,并提交县级以上医院证明,经乡(镇)人民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学校方可开具退学证明,准予退学。

第二十八条 学校及家长必须依法保证学生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对无正当理由退学或辍学的,要查清原因,对学生及家长进行批评教育,教育无效的,依法采取措施强制复学,如仍不能复学,应按《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对家长予以处罚。学校应填写辍学报告并交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凡因办学思想不端正或学校工作失误导致学生退学或辍学的,要追究学校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第二十九条 学校对休学、复学和退学的学生,均应由学校或乡镇中心校统一报县教育局备案并集中办理有关手续,一般不接收家长或学生单独办理。

第五章 升级、留级、跳级

第三十条 中小学每一学段内升级采取直升式,不实行留级制度。

第三十一条 小学、初中学生成绩优秀,智力超常,在本学段内经考核实际水平达到高一年级程度者,如本人自愿,家长同意,经学校批准,可准予跳级学习,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高中阶段不实行跳级制度。

第六章 考 核

第三十二条 初中每学期只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小学只进行期末考试,并实行学业成绩等级制。有些科目可根据平时成绩进行考查,不进行考试。

第三十三条 高中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学生必须按规定参加相应学科的考试和考查。

第三十四条 学生的评语和鉴定,应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省制定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定试行方案》为依据,由班主任在广泛听取任课教师、团队班委会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写出,力求做到实事求是,准确恰当,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毕业鉴定要与学生本人见面。

第三十五条 中学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由学校对每个学生作出鉴定,作为升学或就业的必备档案材料。

第七章 毕业、结业、肄业

第三十六条 学生修业期满,经考核德、智、体等方面均达到合格要求,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受完地方政府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可以发给义务教育证书。义务教育证书应注明其学历水平。

第三十七条 高中学生的毕业证书,由上级学籍主管部门和学业水平考试主管部门审定、备案,加盖钢印。

第三十八条 高中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全部合格,是学生获得高中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之一。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分修习成绩均达到毕业要求,由省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发给《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成绩合格证》。取得学业成绩合格证的学生,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核发高中毕业证。

第三十九条 高中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C”、“D”等第的,在校期间可以重复参加同一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高的一次记录,但最高等第为“B”。因有不合格科目而未能获得学业成绩合格证的学生,离校后允许参加1次考试(当年内),成绩合格发给学业成绩合格证;学校可核发其毕业证书,毕业证书的签发时间应为全部科目最后合格年度。

第四十条 中小学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应为在校学生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并载入学生本人档案,作为升学档案的必备材料。对免予执行体质健康标准或适当放宽要求的学生,应当注明原因,附上相关有效证明,经学校批准并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第四十一条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经补考有一科不及格者,或达不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者,不发毕业证。

初中语文、数学、外语经补考有一科不及格者或其他科目有两科不及格者,初中、小学达不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者,应在义务教育证书相关栏目内注明。

第四十二条 初

三、高中毕业学生思想品德、公民素养评定不合格者,只能发给肄业证书。

第四十三条 高中学生休学一年以上且不能复学或因故中途退学的只发给肄业证书,对自动退学学生,不发给肄业证书。

第四十四条 毕业证书遗失一律不予补办。必要时本人可向原毕业学校提出申请,经核实后学校可出具毕业证明信。

第八章 奖励与处分

第四十五条 对德、智、体全面发展或某一方面确有特长的学生,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凡受到校级以上(含校级)奖励的,要记入学生档案。

市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思想品德优秀学生”按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评选,由相应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颁发证书。

第四十六条 学生违反学生守则、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或国家的法令、法规,学校要与家庭、社会配合进行教育。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前提下,如有必要可根据其情节轻重、态度好坏,给予适当处分。高中学生可给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处分;初中、小学学生可给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第四十七条 给学生处分,一般由学校批准。其中高中的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和初中、小学的记大过处分要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给学生开除学籍处分要严格掌握,并须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记过及以上处分又未撤消处分的,要记入学生档案。

第四十八条 对受过处分的学生,要积极帮助教育。经教育对错误有深刻认识,进步显著的,经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评议、学校领导批准,可撤消其处分。对已撤消的处分,不记入学生档案。

第四十九条 学生劳教、少管期满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下,且没有受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经劳教、少管部门出示证明,学生应申请复学,原学校须予以接收。

第五十条 学生受到奖励、处分或撤销处分,学校应及时通知学生家长。

第九章 其 他

第五十一条 中小学实行学籍变动学期汇报制度。学校要将每学期学生学籍变动情况如实填写上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中学生学籍和考籍变更,须由学校填写《考籍变更情况统计表》,经县教育局汇总后报市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初中和小学每学年的学籍变动情况应填入义务教育档案。

第五十二条 学生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所在学校应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写出报告,并逐级及时上报。

第五十三条 学生学籍档案材料必须按时如实打印或填写(一律使用钢笔,字迹要工整)。学生学籍卡片要以班级为单位装订成册,且每学期末将学籍档案材料整理一次。有关学生学籍变动证明信,应按学年度装订妥善保存,以备查阅。各乡镇中心校、中学学校与县教育局对学生学籍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全县联网。第五十四条 学校应确定一名校长分管学籍管理工作,由教务处或政教处具体负责,并设专职或兼职学籍管理人员。学籍管理人员应保证其工作的连续性,一般情况不得随意更换。学籍档案要专橱存放,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置学生档案室。

第五十五条 县教育局对学籍管理工作、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对工作成绩优异的先进单位或个人,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第十章 附则

第五十六条 本细则由金乡县教育局负责解释。第五十七条 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推荐)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

(试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全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实现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制度化,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省普通中小学校。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适龄儿童、少年,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应当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

第四条学籍管理实行由省教育厅宏观管理下的分级负责制。高中学籍由设区的市(以下简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义务教育段学籍由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设学籍管理人员,负责学籍管理工作,学籍管理员要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及学习。学籍管理人员要求政治素质好,熟悉学籍管理的各项工作。第二章 入学与注册

第五条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城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的子女或被监护人属义务教育年龄段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应依法主动与暂住地所属学校联系,送适龄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义务教育段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收本学区(或招生服务区,下同)或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第六条新生应按时到校报到,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入学手续。因特殊情况不能如期报到,须持有关证明及时向学校请假。

高中新生如在规定报到时间结束两周后仍未到校办理手续且未向学校请假,除因不可抗力等事由外,取消其入学资格。第七条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第八条严格控制班额。学校在接收正常入学、转学、复学的学生后,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高中不超过50人。

第九条学校按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要求采集学生学籍信息,并按规定时间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

高中新生注册学籍时,如发现有伪造证件等弄虚作假行为或属违规招生的,不予注册;高中新生超出规定注册时限还未注册的,不再注册。第三章 转学与借读

第十条学生不得随意转学。因家庭住址变化、户口迁移等因素确需转学的,由学生或其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经转出和转入学校同意,并报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转学理由正当,可准予转学。

转学不得变更就读年级。毕业年级学生一般不准转学。 高中学生在本县(市、区)内不准转学。义务教育段学生在本学区内不准转学。第十一条高中学生在市内跨县(市、区)转学,须经转出学校同意、市级学籍主管部门确认、转入学校同意后,持户口簿或户籍迁移证明等材料,到市级学籍主管部门办理转学手续。本省内跨市转学,须经转出、转入学校同意,并由转出方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持户口簿或户籍迁移证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等材料,到转入学校所在地市级学籍主管部门办理转学手续。由外省(市、区)转入我省,须经接收学校同意后,持户口簿或户籍迁移证明、原就读学校出具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或《成长记录》档案、转出省(市、区)相应考试管理机构提供的学业水平考试(或会考)成绩证明、学生已经获得的学分清单,经我省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确认后,由市级学籍和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及转入学校办理接收手续。

由我省转出到外省(市、区),须经转出学校同意后,持户口簿或户籍迁移证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等材料,经市、省学籍主管部门逐级审核确认后,办理转学手续。第十二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转学,须由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向转出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持户口簿或户籍迁移证明、房产证或相关证明材料,到转入地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办理转学手续。转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接收的,出具《同意转入证明信》。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持《同意转入证明信》到转出学校换取学生档案,由转入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安排入学。《同意转入证明信》由转出学校存入义务教育档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迁入本校学区内居住或其监护人在当地有固定工作且工作一年以上的转学学生必须接收。如果接收学校确有困难,可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协调安排入学。

第十三条军队转业干部子女随迁转学时,应遵照《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由安置地教育行政部门妥善安排。

第十四条经学生及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申请,学校报请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接收学生借读。城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中途到流入地学校就学但未办理转学手续的,按借读对待。第十五条凡要求借读的学生,应持原就读学校同意其借读的证明等相关材料,经接收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办理借读手续。

第十六条学生借读,由原学校保留学籍,由借读学校负责做好借读生借读期间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及成长档案记录),并适时提供给学籍所在学校。第四章休学、复学与退学

第十七条学生因病需长期治疗,可由学生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或成年学生本人持县级(含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证明、病历和相关医疗费用单据到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审查同意并报上级学籍主管部门核准后准予休学。高中学生第三学年第二学期一般不准休学。第十八条学生患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类传染病并在传染期的,学校应令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带其到具备传染病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治疗期在半年以上的,应令其休学。

患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认定不能在学校进行正常学习的其他疾病的学生,学校可令其休学。第十九条休学期限为一年。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者,应当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证明,续办休学手续。第二十条学生休学期满需要复学者,应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认定治愈或者认定可以正常学习,学校审查核准,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方可复学。第二十一条高中学生休学期满未申请复学的,学校应以信函等方式通知学生或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超过应复学时间一个月以上未答复或未提出继续休学申请的,按自动退学处理。高中学生连续休学两年以上,仍不能复学者,应予退学。

第二十二条高中学生擅自离校,学校应通过信函等方式督促其返校,并将督促学生返校的相关材料副本存档。学生擅自离校一个月以上,学校可作自动退学处理,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第二十三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除丧失学习能力者外,不准退学。擅自退学或因学校工作失误导致学生退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处理。第二十四条学生死亡,学校应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注销学籍。第五章升级、跳级与留级 第二十五条中小学每一学段内升级采取直升式,不允许跳级或留级。

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可以根据其学习能力安排在相应年级学习相应科目或其他学习内容。第六章毕业、结业与肄业 第二十六条凡完成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学生,均发给义务教育证书。高中学生修业期满,获得毕业要求学分、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基础素养评价合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合格的,准予毕业,按程序发给高中毕业证书。第二十七条义务教育证书和高中毕业证书,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加盖钢印,由学校发放。证书规格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

第二十八条修业期满但未达到高中毕业标准的离校学生,如学生需要,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两年内达到毕业要求的,可以换发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换发毕业证书当年学生毕业时间填写。第二十九条高中学生修业一年以上、因故中途退学的,或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如学生需要,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自动退学学生,不发给肄业证书。第七章 学生处分 第三十条学生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或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学校要与家庭、社会配合进行教育,情节较重的可给予适当处分。义务教育段学生以批评教育为主,不得勒令学生退学或开除学生学籍。高中学生可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处分。给予学生处分,由学校批准。给予高中学生开除学籍处分,学校应及时通知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学校要建立处分学生的相关听证、申诉等工作制度,处分学生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

第三十一条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相关学校要做好学籍变动的管理工作,确保该批学生具备义务教育学籍。解除刑事处罚、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允许其及时复学,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第八章 学籍信息管理与规范

第三十二条学生学籍电子档案管理采用省教育厅监制的学籍管理系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等有关标准,省教育厅负责编定主管单位代码,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定学校代码。主管单位代码、学校代码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因行政区划调整等原因需要增减主管单位代码、学校代码的,需报省教育厅备案。第三十三条学校须建立健全学籍档案和学籍管理制度,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的标准,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采集学生相关信息,为学生建立学籍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学生学籍档案应永久保存。第三十四条新生注册信息及学生转学、休学、复学、借读等学籍信息须于新学期开学一个月内,集中上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凡弄虚作假,乱开休学、转学、毕(结)业证明,涂改学籍档案,为学生建立双重学籍的,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责任人视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第三十六条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条例》(鲁教基字〔1992〕12号)同时废止。

第三十七条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和外国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第三十八条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第三十九条本《规定》由山东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

 山东省教育厅



关于规范普通高中招生行为有关问题的 

 通 知 

 鲁教基字〔2007〕10号 各市教育局:

近几年来,我省各地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以下简称《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一系列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政策,加强了对招生工作的管理,规范了高中招生行为,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明显改善。但是,仍有部分普通高中存在未经许可异地招生、乱发招生广告、擅自提前招生,或采取减免学费、补助生活费、重奖考试名次靠前学生以及奖励招生人员等不正当手段抢拉生源的现象。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普通初中的教育教学秩序,损害了教育形象,个别地方甚至在当地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必须予以坚决纠正。现就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招生行为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

一、切实加强对高中招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普通高中招生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高度关注。做好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深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维护普通高中招生秩序,保障招生工作公平、公正、透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按照教育部《通知》、《指导意见》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统筹管理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鲁教职字[2006]5号)及我厅其他关于中考招生工作的规定要求,加强对高中招生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符合当地实际的招生工作方案,明确和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内部各单位及所属普通高中的工作职责,明确并严格执行各个工作环节和各有关单位的工作纪律。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与支持。今后,各市要按照鲁教职字[2006]5号文件要求,于4月30日前将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报我厅发展规划处,工作方案及配套政策文件报我厅基础教育处。

二、坚决制止招生工作中的各种违规行为 

(一)普通高中不得违规进行招生宣传。普通高中不得擅自在公共媒体发布招生广告或向社会散发宣传材料。确需发布的,须按有关规定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不得到初中学校或学生家中进行招生宣传。严禁普通高中以任何方式向社会公布或宣传本校高考成绩或高考名次排列情况。

(二)严禁普通高中擅自提前招生。普通高中招生须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部署和规定时间进行。未经批准,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前。因自主招生需提前的,招生方案须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三)严禁普通高中擅自扩大招生范围。公办普通高中(包括招收普通高中学生的高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范围由举办学校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民办高中招生范围,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普通高中跨县(市、区)、市招生的,须经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全省范围内招生的,须经我厅批准。

(四)禁止普通高中超规模招生。普通高中招生数量必须与学校规模和设备设施相适应,班额应控制在56人以下。

(五)严禁普通高中以各种不正当手段招生。任何学校不得以减免学杂费、补助生活费、奖励考试成绩排名靠前学生等不正当手段招生;任何学校不得采取宴请或奖励初中学校班主任、老师等不正当手段进行招生;严禁普通高中接收先期已被其他学校按规定程序和方法录取的学生。

(六)严禁利用普通高中招生乱收费。公办普通高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三限”政策,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收取学生学费、择校生择校费和其他规定的费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偿为招生学校介绍生源和组织报名。



(七)严禁公办普通高中容留、招收往届生复读。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应当为更多青少年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服务,不得容留本校往届生复读,更不得以减免学杂费、补助生活费、奖励高考成绩排名靠前学生为手段,吸引其他学校往届生到校复读。

(八)严禁强迫学生更改报名志愿或强迫学生分流。普通初中应当按规定组织学生参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为学生发放毕业证、准考证、提供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采取措施帮助学业成绩落后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防止学生辍学;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分流学生应当遵从学生的意愿,严禁学校强行分流学科学业成绩落后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中招报名志愿,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强迫学生更改志愿。

三、加大对招生工作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违反本通知相关规定并经查实,视其情节轻重和所造成的影响,可分别对学校、对学校负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包括对学校和相关责任人通报批评、对相关学生不予注册学籍考籍、撤销规范化学校资格、党纪政纪处分等。

(一)违反本通知规定且情节严重的,取消学校评优达标资格,已被认定为规范化学校的撤消其称号。被撤消省级规范化学校称号的,三年内不得再申报。

(二)违反本通知第二部分第(二)、(三)、(五)条规定招收的学生,教育行政部门不予注册学籍和学业水平考试考籍。

(三)对违反本通知第二部分第(七)条规定的学校,视其容留、招收复读生人数所占比例,扣减其招收择校生的数量,直至取消其招收择校生的资格。



(四)对违反本通知第二部分第(八)条规定的初中,视其情节轻重,可给予取消评优资格、减少普通高中招生指标生数量等处罚。

(五)对违反本通知第二部分第(六)条规定的,参照《山东省中小学义务教育乱收费行为党纪处分暂行规定》(鲁纪发[2003]21号印发)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并追缴违规收费。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惩处。



四、加强制度和能力建设,为规范高中招生行为提供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围绕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校质量评价制度、优质高中指标生分配制度、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和评估监控制度等等。通过制度建设,确保评价和招生工作的客观、公正、透明,防止腐败现象发生。要加强评价与考试技术方法的研究,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学生评价工作和高中招生及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要进一步加强学籍管理,严把学籍关。广泛利用基础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市、县、校三级学籍管理系统,对中小学学籍实行电子化、网络化管理,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基本信息以及流动情况,为高中招生提供信息支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及时查处违规招生行为。



二○○七年五月十五日

   





山东省教育厅 

关于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意见 

 鲁教基字〔2008〕3号 各市教育局、莱钢教育处:

进入世纪之交以来,我省基础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正在得到扎实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快速普及。由此,我省基础教育进入了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新阶段,其突出标志,就是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前提下,更加关注教育公平,更加关注教育质量,更加关注素质教育。适应这一趋势,我省教育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全面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教育的做法,逐步建立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为此,按照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我厅决定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是我省教育质量评价和管理制度的重要创新,对于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人才成长规律的需要,是加强教育管理、进行科学决策的需要。



一、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省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总体目标是: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在全省逐步建立起由省、市、县三级组成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为我省教育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引导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我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指导思想是: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通过科学监测,提高教育决策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和谐发展。

我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必须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

(一)依法监测原则。质量监测工作必须以国家颁布的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为依据,以求通过科学监测准确把握全省基础教育的质量状况,为各级教育行政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和建议。

(二)基于课程标准原则。实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目的是判断中小学生在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达到的程度,这里的“程度”高低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设定。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必须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



(三)科学性原则。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从监测内容的选择、标准的制订、工具的研发,到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报告的撰写与发布,整个过程都要保持高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四)导向性原则。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结果不用于评价学校、教师、学生,只是通过监测数据和监测结果的发布,科学诊断我省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帮助寻求解决方案,探索基础教育发展的规律、人才成长的规律和教育管理的规律,引导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

(五)公益性原则。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不向学校和学生收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

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对象和内容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对象为我省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在校学生,同时搜集与学生成长的有关方面,如父母、教师、学校甚至社区情况等信息。根据我省基础教育质量的实际状况,借鉴国内外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经验,现阶段我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重点领域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

(一)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公民素质。对学生在自尊、自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护环境、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等思想品德和公民素质教育方面进行监测。



(二)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体育锻炼和个人健康等身体健康方面进行监测,同时也对学生的情绪、意志品质、个人行为习惯、与他人交流合作等心理健康方面进行监测。

(三)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素养。对学生各学科的学业水平进行监测,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监测。



(四)学生的艺术素养。对学生参加艺术活动的兴趣、审美情趣、艺术欣赏与表现能力等方面进行监测。

(五)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监测。



(六)影响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从学生的家庭环境,教师、学校、课程等学校教育环境,以及有关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层面监测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因素。

按照量力而行、逐步推进的原则,我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从中小学主要学科做起,逐步扩展到所有学科。2007年,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先在部分地区、部分学科进行试点,然后逐步推广到全省各市、县(市、区)和所有学科。



三、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发布和运用 各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由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公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要充分运用好监测结果,指导和改进我省基础教育工作。

(一)促进教育决策和管理科学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提供的丰富、科学、准确的信息、数据,促进教育决策和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切实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决策和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从终结性走向过程性,从模糊性走向精细化。



(二)促进国家课程方案的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而进行的一种标准参照评价,这一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反映出的国家课程方案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对中小学办学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三)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改进。各级教研部门要改变过去单一的仅仅基于课程标准的教研模式,依据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反映出的教师教学中存在问题,尽快建立基于教学质量达成的教研模式,把教研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帮助教师反思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指导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上来。

(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科学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揭示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低效或无效究竟体现在教学的哪些方面。各级教师教育管理和培训部门要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从一般的理论培训转移到切实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上来。

四、加强对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

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是我厅在我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采取的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措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确保我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搞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领导,把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列入各级教育行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解决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所需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等。



(二)尽快建立健全全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网络体系。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对全省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政策和业务指导。全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依托省基础教育评价中心来组织实施,办公室设在省教学研究室。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教研系统内部成立相应的部门,具体承担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三)成立全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指导委员会。整合相关专业力量,形成一支由课程、学科和教育评价、学业测量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兼结合的专门化队伍,为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提供学术咨询和支持。

(四)加强对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一项具有很强的周期性、科学性、导向性的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一定的周期,对每个的监测工作做出科学规划和周密部署,根据监测结果每年向社会发布一次监测公报。



 二○○八年一月九日

第三篇: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试行)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尽快实现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根据有关部门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力量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适龄儿童、少年,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应当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

第四条 学籍管理实行由省教育厅宏观管理下的分级负责制。高中学籍由学校和设区的市(以下简称市)级学籍主管部门负责;义务教育段学籍由学校和县(市、区)教育局学籍主管部门负责。

省、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设学籍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学籍管理工作。

二、入学与注册

第五条 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新生应按时到校报到,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入学手续。因特殊情况不能如期报到,须持有关证明及时向学校请假。高中新生如在规定报到时间结束两周后仍未到校办理手续且未向学校请假的,可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六条 学校按照上级学籍主管部门要求,采集学生学籍信息并按规定时间报上级学籍主管部门审核,审核合格后,学生即取得学籍。

高中实行学籍、学业水平考试考籍一体化管理。学生在学籍注册的同时,即取得考籍和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资格。高中新生注册学籍后,如发现有伪造证件、是其他学校在籍学生或同级学校已毕业学生等情况之一者,取消其学籍。

第七条 严格控制班额。学校在接收正常转学、复学后,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为宜,最多不超过56人。

第八条 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新生原则上使用学籍管理系统随机均衡分班。义务教育段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收本学区、招生服务区范围内或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三、转学与借读

第九条 学生不得随意转学。因家庭住址变化、户口迁移等因素确需转学的,由学生或其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经转出和转入学校同意,并报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准予转学。

转学不得变更就读年级。毕业年级学生一般不准转学。高中学生在本县(市、区)内不准转学。义务教育段学生在本学区内一般不准转学。

第十条 高中学生转学。高中学生在市内跨县(市、区)转学,须经转出学校同意、市级学籍主管部门批准、转入学校同意后后,持户口本或户籍迁移证明、转学证等材料,按照规定时间集中到市级学籍主管部门办理转学手续。

本省内跨市转学,须经转出、转入学校同意,在转出市市级学籍主管部门批准后,持户口本或户籍迁移证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和转学证等材料,按照规定时间集中到转入学校所在地市级学籍主管部门办理转学手续。

由外省市转入我省,须持户口本或户籍迁移证明、转学证、原就读学校出具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或《成长记录》档案袋、转出省(市、区)相应考试管理机构提供的学业水平考试(会考)成绩、学生已经获得的学分清单,经本省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确认后,由市、县(市、区)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及转入学校办理接收手续。

由我省转出到外省(市、区),须在转出学校同意后,持户口本或户籍迁移证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和转学证等材料,经市、省学籍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办理转学手续。学生一经转出,因未能在转入省注册学籍又要求在本省恢复学籍的,不予办理。

第十一条 义务教育段学生转学。跨学区转学,须由家长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查,上级学籍主管部门批准后,持户口本或户籍迁移证明、房产证或相关证明材料、学籍主管部门介绍信,到转入地学籍主管部门办理转学手续,同意接收后,由转入地学籍主管部门出具《同意转入证明信》。家长持信到转出地学校换取转学证和学生0人。高中以50档案,由转入地学籍主管部门按照就近原则安排入学。《同意转入证明信》由转出地存入义务教育档案。

义务教育段学校对迁入本校服务范围内居住或其监护人在当地工作一年以上的转学学生必须接受。如果接收学校确有困难,可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相对就近原则,协调安排入学。

第十二条 军队转业干部子女随迁转学时,应遵照《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由安置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妥善安排。

第十三条 学校一般不接收借读学生。但学生父母双方出国工作一年以上或父母双方支援边疆建设者等,可准予在其亲属所在地学校借读。夫妇双方从事野外工作或流动性较大工作的,其子女如需在其临时工作单位或场所所在地借读,需经所在单位与学校上级学籍主管部门协商解决。

第十四条 凡要求借读的学生,应持父母双方所在单位和原校证明及借读学校所在地亲属户口簿,经接收学校同意后,到上级学籍主管部门办理借读手续。

第十五条 学生到外地借读,由原学校保留学籍,由借读学校负责做好借读生借读期间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结果和成长档案),并提供给学籍所在学校。

四、休学、复学与退学

第十六条 学生因病需长期治疗,可由本人或其家长(或法定监护人)持县级(含县级)以上医院证明、病例和三个月以上相关医疗费用单据到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审查同意并报上级学籍主管部门审查核准后准予休学。毕业年级一般不办理休学。

第十七条 患有传染病或患有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认为不能使其在学校进行正常学习疾病的学生,学校可令其休学。

第十八条 休学期限一般为一年。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者,应当持县级(含县级)以上医院证明,续办休学手续。

第十九条 学生休学期满需要复学者,应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县级(含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学校审查核准,报上级学籍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复学。

第二十条 高中学生休学期满未申请复学的,学校应以信函或电话形式问询。超过应复学时间一个月以上不予答复或未提出继续休学申请的,按自动退学处理。高中学生连续休学两年以上,仍不能复学者,应予退学。

第二十一条 高中学生擅自离校,学校应通过信函等方式督促其返校,并将督促学生返校的相关材料副本存档。学生擅自离校一个月以上,学校可作自动退学处理,并报上级学籍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义务教育段学生,除丧失学习能力者外,不准退学。擅自退学或因学校工作失误导致学生退学,按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 学生非正常死亡,学校应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五、升级与跳级

第二十四条 中小学每一学段内升级采取直升式,不允许跳级。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可以根据其学习能力安排在相应年级学习相应科目或其他学习内容。

六、考核与评价

第二十五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制定学生学业考试工作实施意见和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指导意见,指导县(市、区)和学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实行等级制,其认定结果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学业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一般为A、B、C、D四个等级),也可以实行百分制。初中学业考试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

第二十六条 高中学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以学生发展报告的形式呈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和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第二十七条 学生的评语和鉴定主要就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两方面进行评价,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由班主任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作出,力求做到实事求是、准确恰当,肯定成绩,指出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七、毕业、结业与肄业

第二十八条 凡受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学生,均发给义务教育证书,作为升学、就业、服兵役的依据。

高中学生修业期满,获得毕业要求学分、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基础素养评价合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合格的,准予毕业,按程序发给高中毕业证书。

第二十九条 义务教育证书和高中毕业证书,由上级学籍主管部门审定、备案,加盖钢印。证书规格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

第三十条 修业期满但未达到高中毕业标准的离校学生,发给结业证书;两年内达到毕业要求的,可以换发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换发毕业证书当年学生毕业时间填写。

第三十一条 高中学生修业一年以上、因故中途退学的,或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如学生需要,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自动退学学生,不发给肄业证书。

八、奖励与处分

第三十二条 对德、智、体全面发展或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分别予以表彰和奖励。学生获得的表彰、奖励等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记入学生档案。

第三十三条 学生违反学生守则、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要与家庭、社会配合进行教育,情节较重的可给予适当处分。义务教育段学生以批评教育为主,不得开除学生学籍和勒令学生退学。高中学生可给以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处分。给学生处分,由学校批准。学校要建立处分学生的相关听证、申诉和复议等工作制度。

第三十四条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学校不得取消其学籍。解除刑事强制措施、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允许其及时复学,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

第三十五条 给予高中学生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的,需报上级学籍主管部门备案。学生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毕业前未予撤消的,记入档案。

第三十六条 学生受到奖励或处分及撤消处分,学校应及时通知学生家长。

九、学籍信息管理与规范

第三十七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学籍档案和学籍管理制度,按照上级要求为学生建立学籍信息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学籍档案应永久保存。学生学籍信息电子档案管理采用省教育厅监制的学籍管理系统。

第三十八条 新生注册信息及学生转学、休学、复学、借读等学籍变动信息须于开学一个月内,集中上报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第三十九条 学校为学生建立学籍档案应该采集以下相关信息(不同学段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只采集必需的信息):

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班级、学生类别、出生日期、出生地、籍贯、现住址、户口所在地、联系电话、通信地址、邮政编码、数码照片等。

学生监护人(或家庭成员)信息:包括监护人姓名(无特殊情况和要求一般填写父母姓名)、关系、单位名称、联系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等。

学生入学信息:包括原学校代码(第一次入学为空)、入学日期、入学方式(普通入学、民族班、体育特招、外校转入、恢复入学资格、其他)、来源地区(学生来源所属行政区划县区)、学生来源(正常入学、借读、其他)、就读方式(走读、住校、借宿、其他)、入学考号、入学成绩等。

学生其他信息:包括国家或地区、外语语种、政治面貌、血型、健康状况、港澳台侨状况、独生子女状况、流动人口状况、接收资助状况等。

第四十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教育部《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等有关标准和要求,相关代码采用以下编码规则。

主管单位代码:由2位省(区、市)代码+2位市(地)代码+2位县(市、区)代码,共6位数字组成。

学校代码:由6位主管单位代码+1位学校类别代码+3位学校序号,共10位数字组成(学校类别代码为:小学

1、初中

2、小学初中并存

3、小学初中高中并存

4、完全中学

5、普通高中

6、职业高中

7、职普高中并存8)。

学籍号:由4位入学年份+10位学校代码+1位学段类别代码+4位学生序号,共19位数字组成。(学段类别代码为:小学

1、初中

2、高中

3、职高4)

第四十一条 主管单位代码、学校类别代码、学段类别代码依据国家标准由省教育厅统一编定,不得更改;学校代码由市、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编定,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因行政区划调整等原因需要更改主管单位代码、学校代码的,需报省教育厅备案。

十、附则

第四十二条 凡弄虚作假,乱开休学、转学、毕(结)业证明或表彰奖励证明,涂改学籍档案,为学生建立双重学籍等,教育主管部门将对责任人视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条例》(鲁教基字〔1992〕12号)同时废止。

第四十四条 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由山东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四篇:菏泽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实施细则

菏泽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实现我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的规范化,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条例》,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

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菏泽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普通中小学。

第三条 学籍管理采取分级负责制。高中学籍由学校和市、县区教育局共同负责,实行学籍和考籍的统一管理;初中由学校和县区教育局共同负责;城区小学学籍由学校、镇(办事处)中心学校和县区教育局共同负责;农村小学学籍由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共同负责。

第二章 招生和新生入学

第四条

中小学招生必须强化依法治教的观念,严格执行有关教育法规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当年制定的招生政策及规定,确保新生按时正常入学。普通高中学校不得超过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招生,不得接收未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录取的学生入学,不得接收已被其它普通高中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要认真执行“划片、免试、就近”的政策。小学新生入学年龄原则上为6周岁。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学区组织招生,任何公办学校不得拒收本学区内有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按时入学。适龄儿童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的,必须由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有关证明材料,经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并备案。

第五条 高中招收新生一律使用全省统编学号,学生在学籍注册的同时,即取得考籍和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资格。初中、小学招收新生一律使用全市统编学号。第六条

流动儿童少年的入学问题,按本细则第三章“借读”的有关条款办理。

第七条 新生应按时到校报到,办理入学手续。因特殊情况,不能如期报到,须持有关证明在开学后两周内向学校请假,请假不得超过两个月。如开学后两周不到校办理手续或虽请假但两个月后仍不能入学者,高中学生取消其入学资格,初中、小学按《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办理。第八条

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后,由学校建立学生电子及纸质档案,并按照要求采集学生数码照片。学生电子档案和数码照片信息核实无误后报所在县区教育局审查,县区教育局须在当年10月30日前报市教育局备案后方可取得学籍。

中小学新生的纸质学籍档案,须经教育主管部门(中学由县区,小学由乡镇)审核验印,否则一律无效。学籍档案应留学校长期保存。第九条

高中新生入学后,如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其学籍,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一)冒名顶替,弄虚作假;

(二)已经被其他高中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录取;

(三)已经是普通高中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在籍学生。第十条

各学校要严格控制班额,新生注册时,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中学每班不超过50人。接受正常转学、复学后,小学班额不得超过50人,中学班额不得超过56人。

第三章 转学和借读

第十一条 由外地转入我市的初中、小学生应持本人常住本市户口、家长调动或迁移证明、转学证明、学生档案,到规定的服务学校联系,经学校同意审查盖章后,再到接收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办理转入审批手续。由外地转入我市的高中学生,除交验上述转学证明材料外,还须同时持转出地(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转学介绍信、省统编学号、地(市)学业水平考试办公室出具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外省转入我市的,须有省级学业水平考试机构出具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和在原校使用的学业水平考试准考证到市教育局办理审批手续,否则不予接收。

一般高中就读的学生,不得转入市重点高中(省级规范化学校);同级重点中学之间,可以办理转学。第十二条

本市学生转往外地的,应持户口迁移证明和接收学校的接收函向转出学校提出申请,转出学校审查同意后,出具转学证明,到县区和市教育局办理转出备案手续,最后到转出学校提取学籍档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

转往外省的高中学生在本市签署意见后,到省教育厅学业水平考试办公室办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第十三条

县区内高中学生不得转学。普通高中学生在本市范围内跨县区转学的,学生家长须持学生户口迁移证明或父母工作调动证明,到转出学校和转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联系,转出学校和转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开具转学证明。家长持以上材料到转入学校和转入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联系,审查合格的,再到市教育局办理转学备案手续。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要求家长提供其它与转学有关的证明材料。初中和小学学生因户口迁移、家庭住址搬迁需转学的,由家长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双方学校审查同意后,再到教育主管部门办理转出或转入的审批手续。未经接收学校同意,原校开具转出证明造成学生失学的,由原校承担责任。未经原学校开具转学证明,接收学校擅自接收学生造成学籍管理混乱的,由接收学校承担责任。

初中、小学对迁入本校服务范围内符合转入条件的转学学生必须接收。第十四条

军人子女、部队转业干部及交地方安置的离退休干部子女、华侨、烈士子女,随迁转学时,应遵照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对肢体残疾的学生,转学时应特殊照顾。

学生出国就读按转入地相关规定办理转出手续。学生在受处分期间一般不办理转学手续。第十五条

学生转学一般在开学前或开学初两周内办理,学期中途一般不予办理,学生的学籍档案应一并转交转入学校。第十六条

无本市常住户口的流动儿童少年或外地学生,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员持家庭户籍和监护人身份证、在当地的有效暂住证和房产证(或房屋租赁证明)、监护人与用人单位签订并由劳动部门认可的劳动合同或监护人的工商执照、常驻户籍所在地乡级人民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外出借读的证明等材料到流入地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借读申请(在乡镇就业的应到所在乡镇中心学校)。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具体要求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菏政办发[2006]150号)规定办理。第十七条

在我市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借读生可以在本市参加中考,经考试录取后进入高中阶段学习。高中学校应当与本地其他考生同等对待。第十八条

到外地借读的学生,应持当地接收学校证明信向原校提出申请,学校同意后,方可外出借读,同时原校应保留该生的学籍。第十九条

中小学毕业年级的第二学期,一般不办理转学或借读。

第五篇:连云港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实施细则

连云港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实施细则

依据新修订的《连云港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于2007年9月10日执行。

一、新生入学流程

1.农村公办小学新生入学。由乡(镇)中心小学,根据当地适龄儿童名单,在新学年开始前十五天,向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以下简称“监护人”)发《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样式见附件一,以下简称“入学通知书”),监护人持入学通知书按通知时间带适龄子女到指定学校报到。

2.城市公办小学新生入学。适龄儿童监护人根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学校施教范围,在学校公布的报名时间内到学校报名,报名时需出具监护人及适龄子女在本施教区的户籍、居住情况(房产证)等有关证明(见《连云港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施教区确认办法》)。

3.农村乡(镇)公办初中新生入学。农村乡(镇)中心小学每年七月,将全乡(镇)小学毕业年级学生名册(样式见附件二)、毕业生的电子档案交乡(镇)中心初中,并填写交接表。交接表(样式见附件三)一式四份,中心小学、中心初中、乡(镇)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各存一份。中心初中根据接收的学生名册在七月底前给所有新生发放入学通知书(可参照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学生持入学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到指定学校报到。

4、城市公办初中新生入学。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于每年七月底前,根据户籍和住房分布情况将本辖区范围内小学毕业生,按施教区分配给各初中学校,各初中学校根据接收的新生名册,经核查后发放入学通知书。学生持入学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到指定学校报到。

5.民办学校招收小学、初中新生,纳入当地就近入学招生的,与公办学校统一进行招生;未纳入就近入学招生计划的,按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地域范围招生,新生名单报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向新生发放入学通知书。

6.小学、初中新生入学后,学校要使用全省统一的学籍管理软件建立学生档案。城市小学向初中提供毕业生电子档案的具体方式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7.小学、初中新生无故不按时报到的当天,应启动连云港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控辍”工作程序。

8.小学、初中新生入学后须编制全省统一规定的学籍号。学籍号为19位:第1-11位为学校编号;第12-15位为入学年份;第16-19位学生编号。

9.适龄儿童、少年,因故未及时上学或在外地上学的,户籍所在地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确属本地学籍的,应安排学校就读或准予参加毕业和升学考试。

11.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按规定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的,家长向暂住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凭相关手续(暂住证、务工证、住房协议)由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学校就读,享受当地居民待遇。起始年级的可以建立学籍,非起始年级的按转学处理。

12.民办学校跨区县录取小学、初中新生的,由学校在新学年9月15日前向学生户籍所在地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发出来源于该区县的学生名单。学生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收到名单即予备案。

13.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依法更改姓名的,须向学校交验更改后的户口簿及复印件,学校更改备案后在规定时间(小学、初中在升学报名前,高中在高二年级上学期)持复印件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更改手续。

14.残疾儿童入学年龄可以适当放宽。可以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也可以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15.学校招收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必须入籍,不能作为借读生处理。对于经学籍管理系统认证为往届生的必须清退或办转学手续进入实际年级就读。

二、转学操作流程

流程一:学生或监护人向转入地学校提出转学申请,同时提交户籍迁移证明、住房证明等原件。

流程二:转入地学校审核同意接收后,开出同意接收转学证明。并由学籍管理员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盖章。

流程三:学生或监护人持同意接收转学证明与户籍迁移证明、住房证明原件到转出学校提交书面转出申请,学校审核后开出转学证明。

流程四:学生或监护人持转学证明到教育行政部门盖章后连同学生登记表交到转入学校,由转入学校为其办理转入手续。

说明1.民办学校的学生,不得转学至非户籍所在地公办学校。中途转入户籍所在地公办学校的,由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统筹安排,并由学校提供同意转入证明。

2.转入学校办理转入手续须接收转学证明和学生电子档案。跨省转学的要及时发送和收取学生纸质《学生登记表》。转入我省的,学校要及时将学生信息输入计算机。

三、借读操作流程

流程一:本人或监护人向拟借读学校提出借读书面申请。

流程二:学校审核后开出同意接受借读证明。

流程三:本人或监护人持同意接受借读证明交到原就读学校,学校审核后开出同意借读证明。

流程四:本人或监护人将同意借读证明交到借读学校,学校凭同意借读证明安排借读。说明:

1.同一地区小学原则上不办理借读手续。

2.借读生的数额不得多于在籍生数的5%,不得影响正常在籍生的学习。3.学生监护人因公出国工作一年以上、从事野外或流动性工作、长期支援边疆、现役军人(含武警),其子女因投靠亲属可到非户籍所在地公办学校借读,借读费按省颁规定收取。

4.学生因个人或家庭原因,拟到非户籍所在地公办学校借读的,须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同意,借读费用按借读学校所在地政府或有关部门规定标准收取。

5.借读学生的学籍保留在原校。学籍所在地学校要将借读学生的电子档案拷贝给学生带到借读学校;学生返回学籍所在学校时,借读学校要将借读学生的电子档案拷贝给学生带到原校。学生在借读期间的有关成绩、评定、奖惩等,由借读学校记入学生电子档案。借读学校在借读学生离校时要留存学生电子档案。

6.外省到我市借读的学生,借入学校应为其建立电子档案,学生离校时打印

纸质《学生登记表》封好后让其自带回学籍所在学校,电子档案留存。

四、休学和复学

1.休学:

学生因伤病原因连续缺课累计超过210个学时仍不能上学的可提出休学申请。

流程一:本人或监护人向就读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有关证明材料:

1、市(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

2、住院病历(原件)

3、药费收据等相关材料(原件)

流程二:学校初审后统一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情况特殊者须到指定医院进行复核检查。

流程三: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流程四:学校出具休学证明。

学生因不可抗拒的原因连续缺课累计超过210个学时仍不能上学的可提出休学申请。

流程一:本人或监护人向在读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公安、民政、劳动等有关部门的证明,流程二:学校初审后统一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流程三: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流程四:学校出具休学证明。说明:

1.学生中途到国外、境外就读的应办理休学手续。由监护人提出书面出国(出境)休学申请,出具出国护照、签证等有关证明,经学校审核、报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由学校出具休学证明。出国、出境所需的学业成绩、就读年级等证明,学校应如实开出。

2.从收到休学申请之日起,在十个工作日内,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须给学生监护人能否休学的明确答复。

3.休学期,因伤病和本人不可抗拒的原因休学的自缺课开始计算;出国的自批准之日计算。休学期限为一年,不得提前或推迟复学,也不得中途到其他学校上学。

4.休学期满,学生或监护人持休学证明到学校办理复学手续。因伤病和本人不可抗拒的原因休学的,复学时可根据学生本人要求回原级就读,也可到下一级就读。

5.因伤病或学生本人不可抗拒的原因在休学期满不能复学的,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提交相关材料,学校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续办休学手续。出国、出境休学期满后不能复学的,学校上报教育行政部门注销其学籍。

五、升学

1.跨市、区县借读的小学、初中毕业生,一般都应回学籍所在地参加毕业考试、领取文凭、安排升学。

2.民办学校小学毕业生,可以升入户籍所在地学区公办初中,也可以到户籍所在地或非户籍所在地的民办学校初中就读,不能升入非户籍所在地学区的公办初中。民办学校小学毕业生要升入公办初中的,需向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进入初中。跨区县就读民办学校的小学毕

业生,要先将学籍转移到户籍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

3.民办学校初中毕业生除直升本校高中外,应回户籍所在地参加升学考试,手续与小学毕业生相同。提交申请和办理学籍转移手续应在毕业学年的中考报名前完成(学生可在民办学校读到毕业)。

六、毕业鉴定

1.学生毕业成绩有不及格者,准予补考。补考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毕业:小学语文、数学有一门不及格者;初中语文、数学、外语有一门不及格者或其他学科有两门不及格者;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必修)有两科D级者;操行不及格者;体育不合格者。

2、小学毕业证书由六年级就读学校发放,初中毕业证书由学籍所在学校发放。

七、奖励和处分

1.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或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应予以奖励。凡受到校级以上奖励的,应记入学生电子档案。

学校应根据规定,民主、公开、公正地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2.学生严重违反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管理和治安管理等有关规定的,应给予处分。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记过以上处分须记入学生电子档案。

因违法犯罪经人民法院判决需服刑、劳动教养的学生,服刑、教养期满超过十六周岁的,由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报告,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以取消学籍。

3.学生在受处分一年内,进步显著,确实改正了错误,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学校批准,可以撤销处分。处分一旦撤销应在学生电子档案上加撤销记录。

4.学生留校察看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在留校察看期内仍无改正表现的初中学生,经监护人同意可送工读学校托管。

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学生,可按规定送工读学校。

到工读学校就读的学生,学籍留在原校,参照借读办理有关手续。

5.累计已经学满九年义务教育年限并年满十六周岁的,其本人及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不在继续上学的,学校审核,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取消学籍。

6.学生受行政拘留、劳动教养处理期满,年龄在十六周岁以下者,可持批准处理单位有关证明,向原校提出书面申请回原级就读,原校应予接收。

下载金乡县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细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乡县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细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峡县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

    西峡县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籍管理规定(试行)》和《南阳市......

    许昌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暂行规定

    许昌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务院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教育法律法......

    青岛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细则

    青岛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实行,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

    吐鲁番市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

    吐鲁番市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 (试 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5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实现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制度化,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中小学生德、......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5篇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全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实现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制度化,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普通中小......

    长寿区普通中小学招生暨学籍管理0

    长寿区普通中小学招生暨学籍管理 暂行办法(讨论稿)为进一步规范我区普通中小学招生秩序和学籍管理,区教委结合我区教育实际,特制定《长寿区普通中小学招生暨学籍管理暂行办法》......

    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2013.03.27[精选多篇]

    A 市学籍管理规定为规范我区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实现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制度化,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充分利用省学籍系统,在山东省和青岛市学籍管理规定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