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世界文化名城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从世界文化名城保护中看中国
文化古迹保护
摘要:本文主要从国外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古迹保护的经验,提出中国城市文化古迹保护的一些改进建议。
Abstract: After reading other country’s experience in
protecting cultural relics, I write this essay to give some advice to the work in china.关键词:文化古迹保护 改进建议
Keywords: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dvice for provement
前言
城市中的历史文化古迹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它们是历史的见证,其中包含一个城市的历史发展故事,是城市乃至民族的共同财富。因此,城市规划中,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成为十分重要的一项。随着和平发展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特别是西方的一些历史文化圣地,保护城市历史原貌,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和不可动摇的原则。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努力,意大利、法国等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科学的城市古迹保护方法。相比较而言,我国由于历史等客观原因,对于城市文化古迹的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原有的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遭到了不该有的破坏。北京老城区的拆毁触动了人们历史的神经,越来越重视城市规划中对于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措施。人民的重视也促使政府和相关部门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虽然现在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各项制度还不是很完善,方法也存在不妥之处。文化保护的观念需要进一步的普及和教育。各地的历史文化古迹依然在遭受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破坏。有些地方保护文化古迹纯粹是为了发展旅游业,与其说是保护,不如说是有预谋、有组织、有纪律的迫害。对于我们的城市,如何协调城市建设与老城保护的矛盾,我们还有很多要做,还有很多可以做。
建议
经过世界上对历史文化古迹保护比较成功的城市案例的学习了解,我觉得我们国家可以在以下方面借鉴和改进:
一、完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
纵观国外的历史文化保护,都是从立法开始,以立法为手段,约束社会各方,共同完成对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的约束。
在英国,保护伦敦历史古建的基本方法, 是为已注册的建筑提供法律保护。这项法律要求政府的一个代理机构—— —英国遗产局去对那些具有特殊兴趣的建筑做出鉴定。没有英国遗产局的许可, 这些建筑的主人无论是对其进行内部装修还是对其进行外部改造, 都是不允许的。另一个法规是让地方议会建立“ 保护区” , 对有着特殊历史风格的街道、公园和社区进行保护。保护区建筑无论是已注册的还是未经注册的, 凡是影响建筑外观的任何形式的改造, 都是不允许的。第三项立法是授权英国遗产局制定一个切实保护文物古迹的长远规划, 不经许可, 不能在被保护的文物古迹上做任何形式的开发或挖掘工作。[4]
意大利对城市文化古迹的保护开始比较早。1947 年意大利将文物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写入宪法。在意大利共和国宪法第九条中明确规定,意大利共和国负责对国家的艺术、历史遗产和景点进行保护。从1939年到1990年,意大利出台了《城市规划法》、《古城保护法》等一系列文件,从考古到城市规划,从文物到古建筑,从单体到建筑群,形成了对城市文化古迹的全方位法律保护。其中,罗马的《古城保护法》规定,古城历史建筑物的外部结构属于政府,任何房屋开发商和商店经营者、居民所购买的只是房子内部的使用权,个人并不拥有对建筑进行整体改造的权利,房子的维修按国家制定的法律进行,不允许擅自改变其结构、形式和色彩。[5]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些国家法律对于文化古迹的保护规定非常的细致,不仅是设立文物保护区,更有对文化古迹的具体保护措施限制。我国当前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规,但是保护的规定不够具体,基本不涉及文化古迹保护的实质性内容。而真正的文化古迹保护措施是有地方省市等制定并实施的,缺乏统一的规划。这很容易因为方法的不恰当造成保护不利甚至是进一步的破坏。很多城市申请文化遗产保护区,不过是为了发展旅游业,为了发展旅游业,在文化古迹保护区大肆兴建各种设施,造成对文化原貌的破坏,只剩其物,没有其神。而有人对于文化古迹的破坏,早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这需要我们在法律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除了对文化遗产保护区的规定,还要对城市规划,城市文化保护部门做出更加具体的规定,对于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法规进行限制,商业气息和文化气息就像是酸碱一样,天生不能共存。
二、建立完善的城市文化古迹保护机制
完善的法律需要有人来实施才能够实现最后的目标。因此,在法律颁布之后,必须有相应的机构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文化古迹的保护原则和措施。在罗马城的成功保护,依赖于中央直属的健全的保护机构。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意大利始终强调保护文化遗产是中央政府的职责,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中央政府垂直管理制度。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就是由中央政府在全国各地建立保护行政管理网络,直接委任地方代表并垂直领导。国家遗产部统一管理全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遗产部代表中央政府任命遗产部代表并向各地派驻,履行中央政府相关法令,负责所在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样的一种模式,就相当于在罗马成安了一个摄像头。罗马城的城市规划建设活动,关系到文化古迹的都会在中央的直接监控范围内。不会出现因城市规划建设而破坏文化古迹的情况。
在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由国务院总管,而城市文物保护有城市当地的人民政府负责。相当于城市的规划建设、文物保护俊隶属于政府的职权范围。地方文物保护部门职权不够,很容易导致其有名无实,在与城市规划特别是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的建设决策进行对抗时,没有足够的力量。鉴于当今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政府很容易被利益诱导,为城市经济发展而忽视对文物保护甚至是破坏。
我国不能像意大利在城市为文物保护单独设立一套机构,但是我们应该强化现在各级人民政府文物保护部门的职责,加强对地方文物保护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将城市文化古迹保护工作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
三、借助城市规划在文化古迹保护中的作用
城市文化古迹保护与城市的发展是每一个古城面临的矛盾。文物保护部门只关心文物古迹的完好程度,但是城市要发展就必须要有建设发展,要建工厂、建写字楼、建居民区。如果不破坏文化古迹也能很好的发展城市,那么每一个城市都会把文物古迹保护的很好,不需要多少法律的监督与约束。城市规划,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城市规划部门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执棒者。
罗马城作为行政和旅游中心,没有大规模的工业,因而城市历史上一直按新城围绕老城的传统模式发展。但经过一段实践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城市新的发展必须避开古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罗马人确定了城市在旧城快速干道以东发展的原则,即开始按照新城在老城的一侧或几侧发展的模式进行规划设想。罗马古城区把现代交通限制在古城之外, 没有高架、高速道路, 主要发展地铁,使城市的建设、城市的发展尽量远离历史文物古迹。工业则继续坚持以生产原料消耗少的轻型产品为主,并配置在古罗马城外围,特别是在城市西南、东部和新罗马城郊区。
我国应该充分发挥城市规划部门的作用,为城市规划部门和文物保护部门建立有效的联系。将文化古迹保护列为城市规划的一项不变的原则。在城市规划的制定、审核、通过的过程中应该有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广泛参与,特别是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文化古迹保护的意识,让城市规划部门成为文化古迹保护的有力执行者。
四、增强市民大众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
任何的法律规则都只是一种外力,要想让民众真正的保护文物,就必需让文物古迹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国家文物局近日公布的《2010中国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及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公众认为文化遗产保护地位远不及环境保护,认同比例为17.1%:57.6%。
在意大利,从 1997 年开始,政府每年 5 月份的最后一周都会举办“文化遗产周”活动,所有国家级文化和自然遗产免费向公众开放。期间,文化遗产部还会举办以历史和文化为题材的音乐会、研讨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公众增加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鼓励其参与到遗产保护的行列中,“真正使人感到每一代人在文物保护上对祖先和子孙的庄严责任”。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观念在意大利已成为深入人心的民族自觉。
我们国家也是一个文化古国,我们应该加强保护文化古迹的宣传,以书籍、视频等形式让市民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对文化古迹的保护意识。将城市文化历史作为城市的名片,让市民们感受到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自觉地加入到城市文化古迹的保护中来。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将城市文化古迹的保护策略及城市规划方案向公众征求意见。让大家亲自参与其中,在了解城市历史的同时,加强归属感。
参考文献
[1] 周立平.浅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之间的关系[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7(02).[2] 徐苹芳.论北京旧城的街道规划及其保护[N].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8-03(25-27).[3] 王亚男.近现代北京城市规划建设活动及城市变迁的历史影响[J].北京规划建设(135-139.[4] 保护伦敦文化遗产[J].城市.2007-6(73-76).[5] 陈帅,唐鉴君.罗马城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与借鉴.中国科技论文在线.[6] 毛其智.意大利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弗洛伦萨为例.中国科技论文在线.[7] 乔牧,段全猛.全球视角下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策[J].和谐城市规划.2007.[8] 王景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城市规划的作用[J].管理纵横940-44).[9] 基于城市规划角度对北京旧城保护的思考.[10]《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二篇:从世界看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了解中国国情概况的基础上,了解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丰富多样的特点。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正确理解区域差异大,人口众多对我国经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重点难点: 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
教学准备: 1.东西半球图、地球仪。
2.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地图挂图。3.录音:《请到天涯海角来》、《黄河颂》、《康定情歌》、《青藏高原》等。
各地区风光的景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中国长城、故宫、兵马俑、云冈石窟等图片。
2.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迈克和袁小光,相互自我介绍,说明目的,各自介绍自己的国家所在的大洲位置。由迈克提出“中国在哪里”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
1.出示世界地图,找出瑞典和中国的地理位置。
小结:从南北半球看,中国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在东半球;从世界大洲大洋的位置看,中国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迈克提出新问题:中国与他的国家谁大? 指导看图:中国陆地面积与欧洲面积的比较图。
学习阅读方格统计图,分小组计算面积数,得出结论:中国的面积很大,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差无几。
3.学生分小组朗读中国小档案。
以小组为单位,各自介绍“我所知道的中国档案资料”。
读图练习: 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的首都、主要岛屿台湾岛和海南岛,认识中国濒临的海洋。4.介绍中国的行政区划。
三、小导游活动
根据中国地形图,设计几条迈克的旅游路线,选择其中一条。
1.将旅游路线按东北地区、海南岛、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顺序设计。2.确定在各个地区想了解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1)播放《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学习东北地区内容。
了解:吉林雾凇、长白山天池、朝鲜族。
师讲解: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播放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转入海南岛的学习。
出示椰子林、橡胶林的图片,介绍海南岛特有的热带海洋风光。(3)播放《黄河颂》,揭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介绍黄河流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讨论黄河的功过。(1)播放《洪湖水,浪打浪》,介绍我国五大淡水湖。展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商业、城市建设的图片。
欣赏古人对江南的赞誉——《忆江南》。
四、总结
播放《康定情歌》,指名朗诵“溜溜的跑马山”。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认识邻国关系是理解“世界中的中国”的关键。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地图阅读、资料收集、分类整理、系统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如何查询资料,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提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本领,也强化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并让这种情感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准备: 1.中国行政区地图,地球仪。
2.收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的景观图片、民族服饰图片等。3.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故事《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2.看中国行政区地图,找出日本的位置,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
1.中国的邻居有多少?中国的邻居可分哪几类?(1)指导学生按顺序在地图上把14个邻国一一找出来。
(2)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海上邻国,并说说它们分别与我国相隔哪些海洋。2.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向同学们介绍其中自己比较熟悉的邻国与它们的首都。
看世界地图,比一比,日本和美国距我国的距离哪个更远。3.什么是比例尺?阅读“小百科”。4.自古到今,人们交往的方式有何变化? 提出观点:有人说,世界变小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5.介绍中国的睦邻友好“三邻”政策和我国和平外交的五项基本原则。
三、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世界和平、世界人民大团结为主题的创作画。
第三篇: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分析位置的优越性。
②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③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明确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读图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②教学难点: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识记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优越的地理位置
课程引入:课间播放《歌唱祖国》的MV,渲染气氛。
承转过渡:从刚才课间老师播放的MV中同学们应该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学期即将学习的内容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的地理。
回顾展望: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回顾一下进入初中以来地理课上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有 地球和地图的知识,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了世界地理的学习,初一上学期学习的是世界地理总论,主要有世界上的陆地和海洋、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居民与聚落等。但是世界太大了,各地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第二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地理分论,也就是世界的分区地理或叫区域地理,主要包括一个大洲、五 个地区和六个国家。所以对于世界地理我们是按照由总论到分论的顺序学习的。
下面我们再来展望一下初二我们的学习内容:中国是我们的伟大祖国,所以我们要用初二一年的时间,比较详细地学习中国的地理,这也是世界分区地理的延伸和细化。
对于中国地理,我们将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学习呢?请大家先看教材的目录朗读一下章的题目并进行概括。
包括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四章,从题目可见应该是中国地理的总论,因为都是从全中国的角度来学习的。
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地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第二学期我们会进行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最后还有一个总论。所以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学习的。
承转过渡:之前在学习世界分区地理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到,学习一个新的地区首先要了解什么?位置
猜谜感受:请同学们看一段谜语,从中感受一下包括了中国哪几方面的位置。
“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
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半球它居东;
面朝世界最大洋,背倚全球最大陆。
广大疆域四季明,利于农业五谷丰。”
总结提炼:主要包括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自主探究: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教材和地图册上相关的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了解我国这三个方面位置的具体情况,并填写表格。
位置的具体情况
半球位置
位于_________(东或西)半球,_________(南或北)半球
海陆位置
向______面临世界最大洋──__________洋,向______背靠世界最大陆──_________大陆
纬度位置
最北约_______度,最南约_________度,南北约跨______度。大部分位于______(温度)带
经度位置
最西约_______度,最东约_________度,东西约跨__________度
承转过渡:同学们利用资料,自主探究除了我国的三个方面的位置的具体情况。那这样的位置特点有哪些影响呢?
思考分析:请同学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分析阐述一下我国位置的影响。
1.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对气候有何影响?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2.“冬季,西沙群岛永兴岛天气炎热、树木葱郁,黑龙江沿岸却冰天雪地,银装素裹。”这与我国的哪种位置相关?并进行说明。
3.“当乌苏里江早晨洒满金色阳光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漫漫黑夜。”这与我国的哪种位置相关?并进行说明。
4.为什么说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这种海陆位置特点对气候有何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好处?
承转过渡:总结同学们的分析,其中我国位置的优越性还不少呢!下面我们再进一步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利用教材第3页活动1,对比分析我国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方面有哪些优越性。
总结概括:1.俄罗斯和加拿大的北部有北极圈穿过,地跨北温带和北寒带,纬度高,气候寒冷。
巴西:有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纬度较低,气候湿热。
中国:我国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适中,气候温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
(2)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蒙古:是一个内陆国。日本是一个岛国,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1)降水:东部是太平洋,东部降水丰富,西部降水较少,气候多样,有利于多种农业部门的发展。
(2)交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东部是太平洋,海陆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交往与合作。
(3)海洋事业:海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总结延伸:教材第3页活动2“写一段小短文,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说明其优越性”。
第四篇: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人类为什么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众所周知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历史中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而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们先人留下来的具有重大价值意义的遗产,它们都是非常可贵的,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保护它。
现如今世界文化遗产概况:
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世界文化遗产全称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其宗旨在于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为合理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是政府间组织,由21个成员国组成,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主要决定哪些遗产可以录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委员会内由七名成员构成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团每年举行两次会议,筹备委员会的工作。世界遗产委员会承担四项主要任务:
1、在挑选录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时,负责对世界遗产的定义进行解释;
2、审查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当遗产得不到恰当的处理和保护时,该委员会让缔约国采取特别性保护措施;
3、经过与有关缔约国协商,该委员会作出决定把濒危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4、管理世界遗产基金(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基金)。对为保护遗产而申请援助的国家给予技术和财力援助。
而中国到2015年7月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下:
长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甘肃,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沈阳故宫,辽宁,2004.7.1 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四川,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世界文化遗产)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2004.7.1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7.15 世界文化遗产)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 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与村落(广东,2007.6.28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世界文化遗产)
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河南,2010.8.1 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内蒙古,2012.6.29 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2014.6.22 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河南、陕西、甘肃、新疆,2014.6.22 世界文化遗产)土司遗址(湖南、湖北、贵州,2015.7.4 世界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庐山(江西,1996.12.6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五台山(山西,2009.6.26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杭州西湖(浙江,2011.6.24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哈尼梯田(云南,2013.6.22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山东,1987.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黄山(安徽,1990.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1996.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武夷山(福建,1999.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自然遗产
黄龙(四川,1992.12.7 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四川,1992.12.7 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湖南,1992.12.7 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云南,2003.7.2 世界自然遗产)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四川,2006.7.12 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贵州、重庆、广西,2007.6.27一期;2014.6.23二期 世界自然遗产)
三清山(江西,2008.7.8 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丹霞(贵州、福建、湖南、广东、江西、浙江,2010.8.1 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云南,2012.7.1 世界自然遗产)新疆天山(新疆,2013.6.21 世界自然遗产)
由上可知我国是世界文化遗产保留的大国,同时从我国文化遗产所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所以,保护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负的义务,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记载,为我们下一代对历史的了解,以及对以后的人生的启发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其背后的灿烂文化历史,从中获得历史的教训及启迪,以免重蹈覆辙,再出现历史的错误,所以我们必须保护文化遗产。国家必须继续完善法律来用法去让保护得到保障,让后切实落实各种文虎遗产教育活动,从下代着手做起,传输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其他国家优良的做法,并进行改造,使其适合我国国情。
第五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文化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6-11-14 【生效日期】2006-11-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文化部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2006年11月14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履行对《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责任和义务,传承人类文明,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 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 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协调、解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工作措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专门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募集、使用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 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开展相关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工作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制定并公布。
第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文物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开展志愿者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工作。
第八条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承担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任务的机构,应当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应当明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和重点,分类确定保护措施,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
尚未编制保护规划,或者保护规划内容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世界文化遗产,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年内编制、修改保护规划。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审定。经国家文物局审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布并组织实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要求,应当纳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第九条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当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依法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文物主管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实施保护和管理。
第十条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文物保护单位,应当根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依法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予以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应当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和缓冲区的保护要求。
第十一条 省级人民政府应当为世界文化遗产作出标志说明。标志说明的设立不得对世界文化遗产造成损害。
世界文化遗产标志说明应当包括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称、核心区、缓冲区和保护机构等内容,并包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遗产标志图案。
第十二条 省级人民政府应当为世界文化遗产建立保护记录档案,并由其文物主管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备案。
国家文物局应当建立全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记录档案库,并利用高新技术建立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动态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
第十三条 省级人民政府应当为世界文化遗产确定保护机构。保护机构应当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日常维护和监测,并建立日志。发现世界文化遗产存在安全隐患的,保护机构应当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告。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主要负责人应当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
第十四条 世界文化遗产辟为参观游览区,应当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作用,并制定完善的参观游览服务管理办法。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应当将参观游览服务管理办法报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备案。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参观游览服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在参观游览区内设置服务项目,应当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管理要求,并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文化属性相协调。
服务项目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实施服务项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并维护当地居民的权益。
第十六条 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应当组织开展文化旅游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发掘并展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保护并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中积累的知识产权。
第十七条 发生或可能发生危及世界文化遗产安全的突发事件时,保护机构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同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告。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向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报告。
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接到有关报告后,应当区别情况决定处理办法并负责实施。国家文物局应当督导并检查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提出防范类似事件发生的具体要求,并向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通报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处理情况。
第十八条 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行监测巡视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建立监测巡视机制开展相关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监测巡视工作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制定并公布。
第十九条 因保护和管理不善,致使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损害的世界文化遗产,由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警示名单》予以公布。
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警示名单》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改进保护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世界文化遗产损害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文化遗产,参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保护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