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关于支持铁路交通项目建设推进土地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9:5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关于支持铁路交通项目建设推进土地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关于支持铁路交通项目建设推进土地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

第一篇:广东省关于支持铁路交通项目建设推进土地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

关于支持铁路交通项目建设 推进土地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精神,切实推进我省铁路(含国铁干线,城际、市域、市郊、疏港铁路等和修建复线、铁路改造等)交通项目用地及站场毗邻区域土地综合开发,在确保运输服务准公益性质的前提下,引入社会资本直接参与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推动铁路交通项目运营收支平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国办发〔2014〕37号),结合《广东省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粤府〔2017〕70号),对铁路交通项目站场及毗邻区域土地综合开发(以下简称土地综合开发)提出以下政策措施:

一、保障综合开发项目用地空间。新建铁路交通项目沿线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积极支持和保障铁路综合开发的用地规模。沿线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根据综合开发实施时序,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站场中心点坐标确定后,由铁路交通项目建设投资主体或铁路交通项目公司致函各沿线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站场周边土地实施控制。以站场中心点向外800米范围内的土地作为开发 备选用地,在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印发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暂停受理该备选用地范围内其他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除项目工可报告内部收益率达3%及以上的项目或用现金补亏的项目外);规划主管部门暂停出具规划设计条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暂停审核国有土地的供应。属‚三旧‛改造项目、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及民生项目的,可由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向省政府专题申请建设。扣除站场用地后,同一铁路交通项目的土地综合开发用地总量按单个站场平均规模不超过50公顷控制,少数站场土地综合开发用地规模不超过100公顷。铁路交通项目配套安排的土地综合开发所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由省国土资源厅向国土资源部申请计划单列或使用省预留指标。(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国土资源厅、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广铁集团、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负责。列在首位的是牵头单位,其他的是配合单位。下同),二、强化规划编制和衔接。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于新建铁路交通项目,项目所在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牵头组织项目建设投资主体或项目公司同步编制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对于新建涉及多个铁路交通项目的站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省发改委应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共同编制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以统筹兼顾各铁路交通项目 综合开发需求。对于既有铁路交通项目,沿线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主动与铁路交通项目法人单位协商,统筹编制TOD综合开发规划。TOD综合开发规划应按‚一体设计、统一联建、立体开发、功能融合‛的原则进行编制,促进站场及相关设施用地布局协调、交通设施无缝衔接、地上地下空间充分利用、交通运输功能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大幅提高,形成铁路交通建设和城镇及相关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应明确土地综合开发用地位置、范围、用地规模、开发条件等,作为新建铁路交通项目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依据,促进铁路交通和城镇化可持续发展。TOD综合开发规划应充分征求各沿线县(市、区)人民政府意见,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对规划进行指导及审查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复执行。沿线市县人民政府应及时编制或调整相关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关调整应事先征得省交通项目主管部门书面同意,并与项目建设投资主体或项目公司沟通协调后,再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原则上在6个月内完成规划调整工作并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国土资源厅、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广铁集团、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负责)

三、支持土地复合利用。利用铁路交通项目红线范围内的用地进行地上、地下空间开发的,在符合规划和铁路交通项目安全需求的前提下,可兼容一定比例其他功能,并可将 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为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两个使用权。分层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按划拨方式办理用地手续;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按协议方式办理有偿用地手续。铁路运输企业依法取得的划拨用地,因转让或改变用途不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依法采取协议方式办理用地手续。支持铁路交通项目法人单位利用自有土地、平等协商收购相邻土地、依法取得政府供应土地或与其他市场主体合作,对既有铁路交通项目站场地区进行综合开发。经规划部门批准后,沿线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法为铁路交通项目法人单位利用自有土地进行土地产权整合和宗地合并、分拆等提供服务。属低效铁路交通项目用地再开发或‚三旧‛改造的,可相应参照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和‚三旧‛改造相关政策执行。(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国土资源厅、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广铁集团、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负责)

四、合理确定用地成本。新建铁路交通项目已确定投资主体但未确定土地综合开发权的,如土地综合开发涉及的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可按划拨方式供应;如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则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并将统一联建的铁路站场、线路工程及相关规划条件、铁路建设要求作为取得土地的前提条件。供应既有铁路交通站场综合开发范 围内的用地,应将综合开发的规划要求和铁路建设要求一并纳入土地供应的前提条件。土地综合开发用地可采取‚成片提供,分期供应‛的方式办理用地相关手续,即参照现行的招拍挂模式先行确定土地综合开发用地的使用权人,不办理招拍挂供地手续。确定使用权人后,再后根据城市规划和实际情况分期将土地综合开发用地以协议出让方式为使用权人办理供地手续,分期供地的价格按招拍挂时确定的价格执行。分期供地的时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因土地使用权人原因导致分期供地不能在5年内完成的,余下土地不得再以协议出让方式为该使用权人办理供地手续。具体的实施细则由省国土资源厅另行规定。符合省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容积率和建筑系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40%、投资强度增加10%以上)的工业项目,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的70%确定出让底价。土地综合开发建设房地产(含商业、写字楼等)的,需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出让底价应当依据土地估价结果、供地政策和土地市场行情等,集体决策,综合确定。土地出让最低价不得低于出让地块所在地级别基准地价的70%,竞买保证金不得低于出让最低价的20%。鼓励空间集约利用,地下空间使用权的出让底价可按所在地级别基准价乘以相应的修正系数计算确定。修正系数由各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交 通运输厅、国土资源厅、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广铁集团、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负责)

五、支持授权经营。经国家授权经营的土地,在使用年限内可依法作价出资(入股)、租赁或经国家出资企业审核批准后在集团公司内部国有控股、国有实际控制企业之间非公开转让。(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交通运输厅、国土资源厅、国资委、金融办、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广铁集团、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负责)

六、建立铁路交通项目收益综合保障机制。推动建立‚铁路交通项目+土地开发‛综合回报模式,以土地综合开发收益反哺铁路交通项目建设和运营。各市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资金、‘资金+土地’、土地等出资方式承担项目资本金出资及运营补亏资金任务。纳入资金补亏、土地综合开发收益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原则上不应低于3%的行业基准值。土地综合开发收益由沿线市统筹,重点用于安排铁路交通项目建设和运营补亏,各市出资以分摊的建设和运营补亏资金(扣除站场红线内开发收益)为限。省、市两级运营补亏的出资安排参照粤府函〔2012〕16号文件规定执行。铁路项目建设投资主体与沿线市签署土地综合开发协议,明确综合开发用地规模、位置、供应以及可行性缺口补助的支付方式,并作为新建铁路项目可研审批的前置条件。对社会资本承担的公益性运输,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建立合 理的补偿制度。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为项目提供长期、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交通运输厅、国土资源厅、国资委、金融办、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广铁集团、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负责)

七、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支持土地综合开发收益用于铁路交通项目建设和运营。出让收入除国家和省规定的刚性计提外,其余经审计后可由沿线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与省综合交通办(铁路组)及铁路交通项目投资主体商定,用于铁路交通项目建设和运营。铁路项目建设主体完成车辆段盖板建设后,由沿线市土地储备部门与铁路建设主体签订补偿协议对车辆段盖板进行收储的,收储补偿标准可参照‘三旧’改造相关政策执行。珠三角各市人民政府和有关省直部门应做好铁路交通项目土地综合开发收益与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运营保障金的有效衔接,土地综合开发收益不宜直接用于项目建设和运营,应按规定归集管理,资金在保障铁路交通项目运营和建设的基础上,应优先用于偿还省铁投集团使用的到期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不得用于偿还公司自身经营性债务。(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财政厅、交通运输厅、国土资源厅、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广铁集团、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负责)

八、建立省市协调机制。省政府成立土地综合开发工作 领导小组,负责总体部署土地综合开发工作,研究协调土地综合开发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各沿线市人民政府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国土资源厅、国资委以及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省铁投集团、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承担。省级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新建铁路交通项目的协调指导,省发展改革委统筹协调以‚铁路交通项目+土地开发‛模式推进铁路交通项目建设,形成铁路沿线土地综合开发工作的长效机制。(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国资委、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广铁集团、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负责)

第二篇: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粤府办〔2008〕74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国土资源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66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补充耕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将未利用地、园地(不含可调整园地)、山坡地以及建设用地开发改造为耕地的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利用市、县级财政资金及社会资金补充耕地的项目。

第四条 各级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环保、监察和审计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能,对项目的前期审核、实施、验收、监督、检查等环节进行管理。

第五条 项目选报原则: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

(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双重功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确定的陆域严格控制区、土地权属有争议、无灌溉水源、以及25°坡度以上山坡地等土地,不得用于补充耕地;

(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综合利用。

第六条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类社会资金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参与补充耕地工作,取得的补充耕地指标可以有偿转让,但投资风险自负。

第二章 前期审核和规划设计

第七条 在对适宜开发整理的耕地后备资源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基础上,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级农业、林业、发展改革、环保、财政部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有量缺口和耕地后备资源状况,编制本地区专项规划,并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由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专项规划主要内容及报告要求见附件7)。经批准的专项规划连同耕地后备资源地块资料,应及时上报省级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环保、财政部门备案。

第八条 每年11月底前,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将本地区下一补充耕地计划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

第九条 项目必须从经批准的县级耕地后备资源地块中选取。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和林业部门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其中,项目资金来源于县级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项目资金来源于地级以上市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联合申报,并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审批。

属县级审批的,审批后的前期审核材料应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备案。

财政投资的项目由市、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市、县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作为项目建设单位,承担项目建设任务。

第十条 项目前期审核申报材料要求:

(一)项目前期审核申报文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规模、总投资估算、资金筹集方式等;

(二)项目所在地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图)或专项规划图(局部图);

(三)土地权属证书(复印件)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土地权属证明文件;

(四)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标准分幅图)和项目地类表;

(五)地形图(1:10000);

(六)土地权属单位同意开发整理的书面意见;

(七)涉及河滩地的,应附县级水利部门同意开发整理的书面意见。

第十一条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认真核对项目开发整理前的图斑,并对项目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条件等进行审核,特别是对土地权属是否清楚,土地权属单位是否同意开发整理,山坡地的坡度是否小于25°,地类是否与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的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一致,面积是否准确等情况进行审核。

项目的地块应相对集中连片、水源有保障、土层达到一定厚度,通过合理的工程措施可满足项目建成后耕种的要求。

第十二条 项目前期审核批准后,市、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应按照《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组织项目区的勘察测量、编制项目设计和预算。属利用社会资金的,项目设计和预算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委托专业技术机构或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后批准;属使用县级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项目设计方案审核和预算初审并行文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进行项目预算审批;属使用地级以上市财政资金的,项目设计与预算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财政部门上报,并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项目设计方案审核和预算初审及行文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进行项目预算审批。

属县级审批的,审批后的设计预算材料应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备案。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由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订。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项目施工管理,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同时应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强化监理责任。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设计方案,并做好施工日志记录。设计方案确需变更的,应按《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 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招标投标。

第十五条 利用社会资金的项目应引入竞争机制。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应有计划地从耕地后备资源地块中分批选择项目引入社会资金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在项目设计方案及投资预算经批准后,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投资者,并由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与其签订开发补充耕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职责。

属土地权属所有单位或土地承包经营者自筹资金补充耕地的,项目的前期审核、设计、实施等手续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办理,投资收益补偿方式等事宜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与投资者具体协商确定,并由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与其签订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第四章 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 项目验收分为县级初验、地级以上市验收并经省级抽查通过后发函确认二个阶段。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有关部门共同负责项目的初验和验收,具体分工如下:

(一)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牵头会同级有关部门对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进行初验;其中,县级发展改革、农业、林业、财政部门参与项目工程验收,县级农业、林业部门参与补充耕地初验。

(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负责对补充耕地进行验收。各地级以上市应建立具有中级以上农业(或土壤)、水利(或水保)、国土(或测绘)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组成的专家库,每次验收时从专家库中按专业随机抽取3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补充耕地验收工作。项目验收确认函需待省级抽查通过后,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联合核发。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农业厅、林业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对补充耕地进行随机抽查,并反馈抽查意见。

第十七条 项目验收程序及材料要求:

(一)申报验收。建设单位向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同时上报下列材料和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完成情况表》(见附件2);

2.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报告;

3.由地级以上市专业机构出具的按行业标准测定的项目补充耕地土壤抽样化验报告;

4.项目竣工图。

(二)县级初验。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在10个工作日内,根据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部门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工程以及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或初验,填写《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见附件3)和《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见附件4)。

1.初验认定不合格的,由建设单位负责整改后重新申请验收。

2.初验认定合格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向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提出补充耕地验收申请,同时按一式两份上报下列材料和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

(2)《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

(3)项目实施前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10000标准分幅);

(4)项目竣工图。

(三)市级验收。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在15个工作日内,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对项目补充耕地进行验收,并在《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上签署验收意见。

1.验收认定不合格的,由建设单位负责整改后重新申请验收。

2.验收认定合格的,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按一季度一个批次,于每季度的第一个月的月底前,集中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补充耕地抽查申请,附《××市补充耕地验收情况汇总表》(见附件5),同时分项目、按一式两份上报下列材料及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

(2)项目实施前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10000标准分幅);

(3)项目竣工图;

(4)市、县级财政资金投资的项目须报送财务决算报告和财政部门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核报告。

省国土资源厅接到抽查申请后,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林业局于每季度结束前集中组织实地抽查,抽查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反馈抽查意见。抽查采取随机的方式进行,且抽查的项目个数应占该县级上报验收总项目的10%以上。每个项目由抽查人员填写《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抽查记录表》(见附件6)。抽查中有项目不合格的,地级以上市对不合格项目所在县(市、区)该批次项目均不予核发验收确认函,待项目建设单位全面完成整改后,重新申请省级抽查。

经省级抽查的项目均合格的,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同级农业、林业部门核发验收确认函,认定该县(市、区)该批次项目验收合格。

第十八条 申请验收的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项目工程已按设计要求完成并能正常使用;

(二)地类清楚,面积准确;

(三)没有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四)项目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开垦的地块周边无严重污染源。

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方法:

(一)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设计方案,查阅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报告和补充耕地土壤抽样化验报告,逐项对项目工程进行验收,并予以综合评定。

(二)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图和施工单位编制的实测项目竣工图为依据,遵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采取室内核算与现场核对相结合的办法,核查项目开发前、后各地类的面积和补充耕地面积。

(三)按照《广东省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标准》(见附件1),核查项目的灌溉排水条件、交通条件和土壤肥力情况,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第二十条 实行补充耕地资金补助制度。

(一)省财政厅设立补充耕地补助资金,2008年至2012年,省财政共安排40亿元,对2008年1月1日之后已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部门核发补充耕地验收函的市县级开发整理项目的新增耕地,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按每亩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

(二)补充耕地经核发验收确认函后,由县级财政部门会同级国土资源部门逐级向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提出补助资金申请,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按照项目验收确认函的补充耕地面积等因素分配补充耕地补助资金。补助资金的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书、省级抽查反馈意见和项目验收确认函。

(三)省财政安排的补充耕地补助资金专款用于补充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等支出,工作经费按不超过3%的比例据实列支。

第二十一条 由园地改造为耕地的,如果项目区内改种植农作物面积达50%以上的,其补充耕地指标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或有偿转让;否则,只可作为耕地总量平衡指标,用于弥补耕地保有量缺口,不得进行有偿转让。

第二十二条 使用社会资金开发整理的补充耕地指标由投资者与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按不低于6:4的比例进行分配,具体分配比例应在项目招标时明确。

第二十三条 社会资金投资者所获得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补充耕地指标由其自主在省内进行有偿转让,转让所得归投资者。转让前,社会资金投资者应将转让意向及价格书面告知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在转让价格同等的条件下,当地政府有优先受让权。社会资金投资者必须将转让合同报送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并由其逐级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确认。

第二十四条 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建立台帐,对行政区域内补充耕地指标的取得、转让、使用进行登记管理。

第二十五条 项目经地级以上市核发验收确认函后,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要求和补充耕地指标的使用情况,及时做好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级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健全项目相关档案,并督促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收集项目申报、审批、实施及验收过程中的有关文件、资料、图件和影像等,建立健全项目档案。

第二十七条 项目经地级以上市核发验收确认函后,补充耕地应由项目所在地镇政府与土地权属单位签订协议,正式移交给土地权属单位耕种或外包耕种,并由当地农业部门负责跟踪补充耕地的种植管理。

第五章 部门职责

第二十八条 国土资源部门职责

(一)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开发补充耕地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牵头组织省级抽查;建立台帐对全省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核;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项目验收,并对补充耕地数量的真实性负责;联合同级农业、林业部门核发补充耕地验收确认函;建立台帐对全市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三)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编制本地区补充耕地计划;负责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核;负责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和设计预算申报;组织项目监督检查;组织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并对补充耕地数量的真实性负责;建立台帐对全县(市、区)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门职责

(一)省财政厅负责筹集补充耕地补助资金、对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的省级补助资金分配方案的合规性进行审核并下达。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对项目使用财政资金进行监管。

(二)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批;对财政安排的补充耕地项目及相关预算进行合规性审核下达;分配下达财政安排补助资金;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审核拨付资金;进行财务监督管理。

(三)县级财政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和设计预算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按规定落实、拨付和监督项目财政资金;负责补充耕地补助资金的拨付和管理。

第三十条 农业部门职责

(一)省农业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农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验收和核发验收确认函,并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把关。

(三)县级农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并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把关;负责指导和监督项目建设单位按行业规范采集土壤样品和送验。

(四)各级农业部门负责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指导、跟踪补充耕地的种植。

第三十一条 林业部门职责

(一)省林业局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林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验收和核发验收确认函。

(三)县级林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

第三十二条 发展改革部门职责

(一)省发展改革委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县级发展改革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工作;做好补充耕地与当地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工作;参与本地区专项规划编制和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建设工作。

第三十三条 环保部门职责

县级环保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

第三十四条 监察部门职责

(一)对项目实施过程实行行政监察。

(二)省监察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第三十五条 审计部门职责

(一)按《审计法》规定的职能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审计监督。

(二)省审计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第三十六条 省国土资源厅制订省级抽查计划后,应书面通知各抽查单位参加。

第六章 责任

第三十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和资金管理等负责,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法定代表人按照各自职责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责。

第三十八条 项目组织部门、相关职责部门和有关责任人在审批、评估、咨询、监督、验收、抽查等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用于项目的财政资金。各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按职能分工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拨付以及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财政违法行为的,由财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存在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等问题的,应责成整改;已造成严重后果的,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质量验收标准(略)

2.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完成情况表(略)

3.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略)

4.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略)

5.XXX市补充耕地验收情况汇总表(略)

6.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抽查记录表(略)

7.广东省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专项规划主要内容与报告要求(略)

第三篇: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66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补充耕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将未利用地、园地(不含可调整园地)、山坡地以及建设用地改造为耕地的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利用市、县级财政资金及社会资金补充耕地的项目。

第四条 各级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环保、监察和审计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能,对项目的前期审核、实施、验收、监督、检查等环节进行管理。

第五条 项目选报原则: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

(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双重功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确定的陆域严格控制区、土地权属有争议、无灌溉水源、以及25°坡度以上山坡地等土地,不得用于补充耕地;

(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综合利用。第六条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类社会资金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参与补充耕地工作,取得的补充耕地指标可以有偿转让,但投资风险自负。

第二章 前期审核和规划设计

第七条 在对适宜开发整理的耕地后备资源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基础上,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级农业、林业、发展改革、环保、财政部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有量缺口和耕地后备资源状况,编制本地区专项规划,并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由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专项规划主要内容及报告要求见附件7)。经批准的专项规划连同耕地后备资源地块资料,应及时上报省级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环保、财政部门备案。

第八条 每年11月底前,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将本地区下一补充耕地计划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部门。第九条 项目必须从经批准的县级耕地后备资源地块中选取。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和林业部门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其中,项目资金来源于县级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项目资金来源于地级以上市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联合申报,并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审批。属县级审批的,审批后的前期审核材料应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备案。财政投资的项目由市、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市、县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作为项目建设单位,承担项目建设任务。

第十条 项目前期审核申报材料要求:

(一)项目前期审核申报文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规模、总投资估算、资金筹集方式等;

(二)项目所在地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图)或专项规划图(局部图);

(三)土地权属证书复印件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土地权属证明文件;

(四)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标准分幅图)和项目地类表;

(五)地形图(1:10000);

(六)土地权属单位同意开发整理的书面意见;

(七)涉及河滩地的,应附县级水利部门同意开发整理的书面意见。

第十一条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认真核对项目开发整理前的图斑,并对项目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条件等进行审核,特别是对土地权属是否清楚,土地权属单位是否同意开发整理,山坡地的坡度是否小于25°,地类是否与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的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一致,面积是否准确等情况进行审核。

项目的地块应相对集中连片、水源有保障、土层达到一定厚度,通过合理的工程措施可满足项目建成后耕种的要求。

第十二条 项目前期审核批准后,市、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应按照《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组织项目区的勘察测量、编制项目设计和预算。属利用社会资金的,项目设计和预算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委托专业技术机构或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后批准;属使用县级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项目设计方案审核和预算初审并行文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进行项目预算审批;属使用地级以上市财政资金的,项目设计与预算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财政部门上报,并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项目设计方案审核和预算初审及行文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进行项目预算审批。

属县级审批的,审批后的设计预算材料应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备案。《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由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订。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项目施工管理,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同时应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强化监理责任。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设计方案,并做好施工日志记录。设计方案确需变更的,应按《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 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招标投标。

第十五条 利用社会资金的项目应引入竞争机制。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应有计划地从耕地后备资源地块中分批选择项目引入社会资金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在项目设计方案及投资预算经批准后,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投资者,并由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与其签订开发补充耕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职责。

属土地权属所有单位或土地承包经营者自筹资金补充耕地的,项目的前期审核、设计、实施等手续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办理,投资收益补偿方式等事宜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与投资者具体协商确定,并由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与其签订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第四章 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 项目验收分为县级初验、地级以上市验收并经省级抽查通过后发函确认两个阶段。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有关部门共同负责项目的初验和验收,具体分工如下:

(一)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牵头会同级有关部门对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进行初验;其中,县级发展改革、农业、林业、财政部门参与项目工程验收,县级农业、林业部门参与补充耕地初验。

(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负责对补充耕地进行验收。各地级以上市应建立具有中级以上农业(或土壤)、水利(或水保)、国土(或测绘)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组成的专家库,每次验收时从专家库中按专业随机抽取3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补充耕地验收工作。项目验收确认函需待省级抽查通过后,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联合核发。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农业厅、林业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对补充耕地进行随机抽查,并反馈抽查意见。

第十七条

项目验收程序及材料要求:

(一)申报验收。建设单位向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同时上报下列材料和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完成情况表》(见附件2);

2.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报告;

3.由地级以上市专业机构出具的按行业标准测定的项目补充耕地土壤抽样化验报告;

4.项目竣工图。

(二)县级初验。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在10个工作日内,根据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部门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工程以及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或初验,填写《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见附件3)和《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见附件4)。

1.初验认定不合格的,由建设单位负责整改后重新申请验收。

2.初验认定合格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向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提出补充耕地验收申请,同时按一式两份上报下列材料和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2)《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3)项目实施前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10000标准分幅);(4)项目竣工图。

(三)市级验收。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在15个工作日内,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对项目补充耕地进行验收,并在《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上签署验收意见。

1.验收认定不合格的,由建设单位负责整改后重新申请验收。

2.验收认定合格的,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按一季度一个批次,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月底前,集中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补充耕地抽查申请,附《××市补充耕地验收情况汇总表》(见附件5),同时分项目、按一式两份上报下列材料及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2)项目实施前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10000标准分幅);(3)项目竣工图;

(4)市、县级财政资金投资的项目须报送财务决算报告和财政部门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核报告。

省国土资源厅接到抽查申请后,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林业局于每季度结束前集中组织实地抽查,抽查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反馈抽查意见。抽查采取随机的方式进行,且抽查的项目个数应占该县级上报验收总项目的10%以上。每个项目由抽查人员填写《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抽查记录表》(见附件6)。抽查中有项目不合格的,地级以上市对不合格项目所在县(市、区)该批次项目均不予核发验收确认函,待项目建设单位全面完成整改后,重新申请省级抽查。

经省级抽查的项目均合格的,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同级农业、林业部门核发验收确认函,认定该县(市、区)该批次项目验收合格。

第十八条 申请验收的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项目工程已按设计要求完成并能正常使用;

(二)地类清楚,面积准确;

(三)没有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四)项目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开垦的地块周边无严重污染源。

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方法:

(一)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设计方案,查阅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报告和补充耕地土壤抽样化验报告,逐项对项目工程进行验收,并予以综合评定;

(二)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图和施工单位编制的实测项目竣工图为依据,遵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采取室内核算与现场核对相结合的办法,核查项目开发前、后各地类的面积和补充耕地面积;

(三)按照《广东省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标准》(见附件1), 核查项目的灌溉排水条件、交通条件和土壤肥力情况,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第二十条 实行补充耕地资金补助制度。

(一)省财政厅设立补充耕地补助资金,2008年至2012年,省财政共安排40亿元,对2008年1月1日之后已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部门核发补充耕地验收函的市县级开发整理项目的新增耕地,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按每亩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

(二)补充耕地经核发验收确认函后,由县级财政部门会同级国土资源部门逐级向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提出补助资金申请,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按照项目验收确认函的补充耕地面积等因素分配补充耕地补助资金。补助资金的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书、省级抽查反馈意见和项目验收确认函。

(三)省财政安排的补充耕地补助资金专款用于补充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等支出,工作经费按不超过3%的比例据实列支。

第二十一条 由园地改造为耕地的,如果项目区内改种植农作物面积达50%以上的,其补充耕地指标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或有偿转让;否则,只可作为耕地总量平衡指标,用于弥补耕地保有量缺口,不得进行有偿转让。

第二十二条 使用社会资金开发整理的补充耕地指标由投资者与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按不低于6:4的比例进行分配,具体分配比例应在项目招标时明确。

第二十三条 社会资金投资者所获得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补充耕地指标由其自主在省内进行有偿转让,转让所得归投资者。转让前,社会资金投资者应将转让意向及价格书面告知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在转让价格同等的条件下,当地政府有优先受让权。社会资金投资者和补充耕地指标受让者必须将转让合同报送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并由其逐级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确认。

第二十四条 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建立台账,对行政区域内补充耕地指标的取得、转让、使用进行登记管理。

第二十五条 项目经地级以上市核发验收确认函后,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要求和补充耕地指标的使用情况,及时做好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级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健全项目相关档案,并督促指导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收集项目申报、审批、实施及验收过程中的有关文件、资料、图件和影像等,建立健全项目档案。

第二十七条 项目经地级以上市核发验收确认函后,补充耕地应由项目所在地镇政府与土地权属单位签订协议,正式移交给土地权属单位耕种或外包耕种,并由当地农业部门负责跟踪补充耕地的种植管理。

第五章 部门职责

第二十八条 国土资源部门职责

(一)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开发补充耕地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牵头组织省级抽查;建立台账对全省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核;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项目验收,并对补充耕地数量的真实性负责;联合同级农业、林业部门核发补充耕地验收确认函;建立台账对全市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三)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编制本地区补充耕地计划;负责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核;负责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和设计预算申报;组织项目监督检查;组织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并对补充耕地数量的真实性负责;建立台账对全县(市、区)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门职责

(一)省财政厅负责筹集补充耕地省级补助资金,对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的省级补助资金分配方案的合规性进行审核并下达。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对项目使用财政资金进行监管。

(二)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批;对财政安排的补充耕地项目及相关预算进行合规性审核下达;分配下达财政安排补助资金;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审核拨付资金;进行财务监督管理。

(三)县级财政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和设计预算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按规定落实、拨付和监督项目使用财政资金;负责补充耕地补助资金的拨付和管理。

第三十条 农业部门职责

(一)省农业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农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验收和核发验收确认函,并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把关。

(三)县级农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并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把关;负责指导和监督项目建设单位按行业规范采集土壤样品和送验。

(四)各级农业部门负责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指导、跟踪补充耕地的种植。

第三十一条 林业部门职责

(一)省林业局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林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验收和核发验收确认函。

(三)县级林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

第三十二条 发展改革部门职责

(一)省发展改革委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县级发展改革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工作;做好补充耕地与当地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工作;参与本地区专项规划编制和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建设工作。

第三十三条 环保部门职责县级环保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

第三十四条 监察部门职责

(一)对项目实施过程实行行政监察。

(二)省监察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第三十五条 审计部门职责

(一)按《审计法》规定的职能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审计监督。

(二)省审计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第三十六条 省国土资源厅制订省级抽查计划后,应书面通知各抽查单位参加。

第六章 责 任

第三十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和资金管理等负责,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法定代表人按照各自职责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责。

第三十八条 项目组织部门、相关职责部门和有关责任人在审批、评估、监督、验收、抽查等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索贿受贿的,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用于项目的财政资金。各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按职能分工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拨付以及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财政违法行为的,由财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存在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等问题的,应责成整改;已造成严重后果的,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质量验收标准

2.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完成情况表 3.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 4.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 5.×××市补充耕地验收情况汇总表 6.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抽查记录表 7.广东省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专项规划主要内容与报告要求

附件1: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质量验收标准

1.总体要求

开发补充耕地质量验收以旱涝保收为标准,田块平整,排灌顺畅,道路通达,开发出的地块符合农业耕种的要求。

2.土壤质量 2.1土层厚度

全土层厚度不得小于40cm,表土层厚度不得小于15㎝。2.2表土层有机质含量

水田表土层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1.5%,旱地表土层有机质含量1%以上。

2.3土壤酸碱度

表土层PH值在5.0~8.0之间。2.4土壤质地 表土层质地为砂质壤土至粘土。3.工程质量 3.1土地平整 3.1.1田块布臵

平原地区田块布臵有利于灌溉、排水、防风及农业机械作业的需要,田块形状规整,边与边尽量平行;丘陵地区田块布臵需满足治理水土流失的要求梯田长边沿等高线布设形状呈长条形或带形。

3.1.2平整程度

水田格田田面高差在±5㎝以内;旱地田面坡度在l:500以内采用淋灌、喷灌或滴灌的田块对田面坡度要求可适当降低。

利用园地改造为耕地的,6°以下(不含6°)的坡地不需要修筑梯田,坡度6~25°的需修筑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或隔坡梯田。

3.2 灌溉与排水 3.2.1灌溉水源

项目区有可靠的水源保证,干旱缺水地方修建山塘、蓄水池、陂头或抽水站,配套完善的引水渠。

3.2.2 排灌标准

水田灌溉保证率在85%以上,旱地灌溉保证率在70%以上;排涝达到10年一遇标准;地下水控制在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深度。

3.2.3排灌设施

排灌渠道满足项目区灌溉和排水要求,各类沟渠布局合理,形成网络,坡度适宜,便于排灌。桥、涵、闸、放水口等配套设施齐全。3.3田间道路 3.3.1道路布局

田间道路布局合理,满足小型农业机具通行、运输、作业的需要;与周边道路、村庄相连接,方便生产生活。田间道路分为田间道和生产道两级,连片面积50亩以下的项目可不设臵田间道。

3.3.2道路质量

田间道路面宽度3米~4米,路基采用密实度好的土压实填筑,两边衬砌护坡或挡土墙,路面铺填碎石、石渣、炉渣或硬底化,厚度10厘米~20厘米;生产道宽度1米~2米,路基采用密实度好的土压实填筑。

3.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

3.4.1防洪设施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标准。3.4.2坡面防护在丘陵地区开发耕地,应设臵截水沟、排洪沟,防止洪水直接冲刷田面,减少水土流失。

3.4.3防止污染耕地周围有废水、废物污染时,有较完善的防渗、排污设施;灌溉用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的要求。

4.质量评定要求

4.1评定内容包括土壤质量和工程质量。其中,土壤质量包括土层厚度、表土层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质地4项;工程质量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4项。

4.2评定方法

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根据实地勘察情况进行评定;表土层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根据土壤抽样化验报告结果进行评定,土壤样品采集每200亩最少1个混合样,每个混合样由5个以上的小样点组成,面积不足200亩的按200亩的要求采集;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根据项目规划设计和工程验收资料,并经实地勘察后评定。

4.3评定标准

土层厚度、表土层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质地、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8项全部达标的,评定补充耕地质量符合标准;有任何一项以上不达标的,评定补充耕地质量不符合标准。

第四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管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出建设项目计划以前根据项目建议书进行的研究工作。其目的是对拟建项目进行投资方案规划、工程技术论证、社会与经济效益预测和分析,并经过多方面的计算、分析、论证和比较评价,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建议。其作用是:作为上级部门评估、审定项目的依据,作为项目进行扩初设计、设备定货、施工准备等前期工作的依据。

(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据:1.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2.国家农发办《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分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的通知》;3.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国农办[2004]48号)及有关行业技术规范;4.有关基础资料。

(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1.收集资料。包括项目区自然条件,水土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现有基础设施情况,地方财力,农口有关部门本地区发展的规划,农业品种结构和种植情况,省批准的项目计划投资和任务,有关行业技术规范等。

2.分析研究。按照可行性研究内容,根据收集的资料,对项目区水土资源条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开发治理措施、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项目建设的最优方案。

3.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过认真分析论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初稿完成后应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进行论证,根据论证意见对报告进行修订、补充、完善。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

一般农业综合开发申请立项实施的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委托具备相应资质(丁级以上)的单位编制,报经省级主管部门评估论证后,由省级主管部门批复立项。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纸张和字体要求

纸张:标准纸A4;字体;宋体小三字;行间距:1.5倍行距。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封面格式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标志

××县(市、区)××××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执行单位: 负 责 人:

可行性研究单位: 单位负 责 人: 项目负 责 人: 复 核 人: 编 制 人: 编 制 日 期: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 第一章 项目设计提要 1.1 项目建设背景

1.2项目区范围、规模、主要建设内容与工期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4项目效益

1.5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二章 项目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涉及的乡(镇)、村名; 2.1.2水文气象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2.1.4水资源

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2.1.6自然灾害 2.1.7工程地质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力 2.2.2土地利用现状 2.2.3农业生产水平

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2.3现有基础设施

2.3.1项目区水利工程现状(灌溉、排水、防洪等)2.3.2项目区现有交通与电力情况 2.3.3现有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建设条件、设计方案技术可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总量、构成、特点)

4.2供需平衡分区(根据地形、耕地和水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供需平衡分区)

4.3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在P=75%-90%的情况下的来水量、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含灌溉定额分析)及供需平衡情况分区。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建议0.4-0.55。

4.4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75%-90%)水利工程来水量、可供水量、农田需水量及供需平衡分析(分区表格)。设计水平年灌溉水利用系数建设取0.65-0.72。第五章 规划设计

5.1 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指导思想。应按照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围绕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切实增强农业尤其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5.2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业、水利、林业、科技措施综合配套。

5.3设计标准和依据

水库及拦河坝防洪标准按《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灌溉标准按《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灌溉保证率取P=75%-90%。排涝标准按5年一遇,24小时暴雨量24小时排完。建筑物级别按《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田间排灌系统工程及机耕路规划设计标准按福建省地方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DB35T/T165-2002)。

《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DB35/T84-2005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DB35/T517-2004 5.4建设规模

应根据项目区实际、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具体明确项目建设范围、面积、投资、各个项目的数量及工程量)。5.5规划布局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水利、农业、林业措施合理布局。5.6最佳方案选定

灌溉水源选择、灌排方式和衬砌形式选择、道路通达布局、防护林合理设置。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6.1开发任务

土地治理范围、地点、类型和规模。6.2主要建设内容 6.2.1水利措施

1、水源工程。新建、改建、扩建、加固小二型水库(库容100万m3以下)和山塘及拦河坝工程的座数、集雨面积、总库容、高度、长度和工程量。

2、机电排灌站。新建、续建、改造总装机容量在500KW以下机电排灌站的数量、装机容量、流量、泵型、泵房面积,配套的35KV以下输变电设备及数量。

3、机电井。新打、修复机电井的数量、平均深度、单井出水量,配套机、泵和10KV以下输变电设备及数量。

4、灌排渠道工程。支渠以下灌排渠道(5m3/s)开挖、疏浚、衬砌及埋设地下灌排水管道的长度、工程量,配套渠系建筑物数量及工程量。

5、管灌工程和蓄水池工程。管灌类型、管道型式和长度尺寸,蓄水池座数、大小尺寸、容量及工程量。

6、防冲护岸工程。长度、高度、结构型式、工程量。

7、其它水利措施。6.2.2农业措施

1、机耕路。新建、修建机耕路所需砂石料,长度及工程量。

2、改良土壤。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所需绿肥种子,秸杆还田,机械平整土地等。

3、良种基地。优良品种的购置、繁育、推广及加工所需的工程设施、配套设备等。

4、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所需的材料、数量、容量、补助标准等。

5、购置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的种类、数量及补助等。

6、其它农业措施。6.2.3林业措施

营造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所需的苗木购置(或苗圃建设)及工程措施。逐个小斑开展设计,附小斑设计一览表。6.2.4科技措施

重点支持良种和良法的推广应用,搞好先进适用技术的组合配套,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等。

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为适应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需要,规范土地治理项目估算的编制,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参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财建[2005]169号文颁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定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估算的编制方法。

一、估算文件由编制说明、估算表格组成。

(一)编制说明主要内容包括:

1、估算编制依据:估算文件编制的原则和依据、人工预算单价、材料预算价格、设备价格、定额采用、费用计算标准及依据。

2、按项目划分说明各项措施的主要工程量和投资估算。

3、资金筹措方案。

(二)估算表格:(格式附后)

估算表1: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汇总表 估算表2:土地治理项目估算表 估算表3: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 估算表4:施工机械台班费汇总表 估算表5:建筑(安装)工程单价表

二、项目划分:根据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性质,分别按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其他工作及措施划分。

三、定额采用:

1、建筑安装工程:采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财建[2005]169号文颁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试行)。编制估算时,单价扩大5%计算;建筑工程材料如发生二次转运,可根据运输条件适当安排二次运输费及人工费。

2、施工机械台班费:采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财建[2005]169号文颁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试行)。

3、以上定额缺项的,可参照相应专业定额补充。

四、工程单价由直接工程费(含人工、材料、机械费)、措施费、间接费、利润、税金组成综合单价计算。

1、人工预算单价分区表,见附表1。

2、材料预算价采用工程所在地造价管理站或物价部门发布的建筑安装工程材料综合信息价格。

3、施工机械使用费按台班费定额计算。

4、措施费费率汇总表,见附表2。

5、间接费费率汇总表,见附表3。

6、利润:(直接工程费+措施费+间接费)×3%。

7、税金依据《福建省建设厅关于建设工程造价税费调整的通知》(闽建筑[2002]60号文)的规定计取。

税金=(直接工程费+措施费+间接费+利润)×3.381%

五、其他工作及措施

1、项目管理费: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2、工程监理费: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执行。

3、勘察设计费可按项目财政资金投入的2%以内安排,按实际支出数计入项目工程成本。附表1 人工预算单价分区表 适用地区 工资区

人工工资(元/工日)六类工资区

龙岩市辖区、南平市辖区,永安市、宁德市、漳平市、建阳市、武夷山市、邵武市、政和、福鼎、霞浦、寿宁、周宁、长汀、连城、屏南、古田、永定、上杭、福安、柘荣、闽清、福清、永泰、罗源、长乐、连江、建宁、泰宁、将乐、光泽、浦城、松溪、清流、宁化、顺昌、沙县、尤溪、武平、明溪、建瓯、大田 26.40 七类工资区 福州市辖区、泉州市辖区、漳州市辖区、三明市辖区、莆田市辖区、莆田县、石狮市、闽侯、晋江、同安、南安、安溪、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平潭、龙海、华安、长泰、东山、漳浦、诏安、云霄、平和、南靖 26.84 附表2 措施费率汇总表 序号 工程类别 计算基础

临时设施费率(%)冬雨季施工增加费率(%)夜间施工增加费率(%)施工辅助费率(%)合计(%)1 土方工程 直接工程费 1 0.70.7 2.4 3 砌体工程 直接工程费 1 0.70.7 2.4 7 安装工程 人工费 20 20 直接工程费 0.7 0.5 1 2.2 附表3 间接费率汇总表 序号 工程类别 计算基础

间接费费率(%)1 土方工程 直接费 5 2 石方工程 直接费 9 3 砌体工程 直接费 7 4 混凝土工程 直接费 6 5 农用井工程 直接费 10 6 其他工程 直接费 5 7 安装工程 人工费 65 估算表1 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汇总表

单位:万元 编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合计 其中

主要建设内容说明 投资 财政 自筹 一

水利措施 1 小型水库 座 新建 座

扩建加固 座 2 拦河坝 座 3 修建排灌站 座 4 机电井 眼 新打 眼

修复配套 眼 5 输变电线路配套 公里

其中:线路 公里

变压器 台 6 灌排渠系工程

其中:开挖疏浚渠道 公里

衬砌排水渠道 公里

埋设排水管道 公里

渠系建筑物 座 7 节水灌溉 万亩

其中:喷灌 万亩

微灌 亩

渠道衬砌防渗 公里

管理输水 公里

集雨节灌 万亩 8 其他水利工程 二

农业措施 1 改良土壤 万亩 2 良种基地 万亩

其中:仓库平方米

晒场平方米

选种加工设备 台(套)估算表1 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汇总表

单位:万元 编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合计 其中

主要建设内容说明 投资 财政 自筹 3 机耕路 公里 4 农业机械 台(套)

其中:购置农用动力机械 台(套)

配套农机具 台(套)

配置植保机械 台(套)5 其他农业设施 三

林业措施 1 营造防护林 万亩

其中:农田防护林 万亩

水源涵养林 万亩

水土保持林 万亩 2 苗圃 亩 3 其他林业设施 四

科技措施 1 技术培训 人次 2 仪器设备 台(件)3 示范推广 项 五

其他工作及措施 1 项目管理费 2 工程监理费 3 勘察和设计费

注:以上项目可结合实施的具体情况做必要的删减 估算表2 土地治理项目估算表 编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元)合计(元)一

水利措施 1 扩建小型水库 座

土方开挖 m3 浆砌块石 m3 …… 2 拦河坝 座

清基土方开挖 m3 埋石砼 m3 …… 3 衬砌渠道 土方开挖 m3 砌石(干、浆砌石)m3 …… 二

农业措施 1 土壤改良 亩 …… 2 机耕路 Km 土方开挖 m3 路肩 m3 路面 m2 …… 3 农机设备及其他 三

林业措施

……(要细化措施)四

科技推广 …… 五

其他工作及措施 1 项目管理费 ……

(具体算到四级项目单价)合 计 估算表3 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

单位:元 编 号

名称及规格 单位 预算价 估算表4 施工机械台班费汇总表

单位:元/台班 编 号

名称及规格 台班费 其 中 一类费用 二类费用 三类费用 估算表5 建筑(安装)工程单价表

定额编号: 定额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元)合价(元)一 直接费

(一)直接工程费 1 人工费 甲类工 乙类工 其他人工费 2 材料费 …

其他材料费 3 机械使用费 …

其他机械使用费

(二)措施费 二 间接费 三 利润 四 税金 合计

根据工程项目逐项套定额进行分析计算 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

8.1经济效益

主要分析通过开发治理,项目区新增农产品生产能力、农业产值和农业增加值情况。8.2社会效益

主要分析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民增收、地方财力增加、巩固完善农村承包经营机制、劳动条件改进效果、技术装备率、技术贡献等情况。8.3生态效益

主要分析防护林防护面积、森林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盐碱化面积、改良土壤等指标变化情况。

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

9.1 项目组织领导和实施管理

国家农业开发项目要在县级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落实具体办事机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项目组织实施要落实开发总项目和各子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9.2 运行管理与维护

要根据项目不同工程特点制定有效的运行管护制度与措施。根据落实开发项目的经营管理体制,明确所有权和经营权;健全工程管护制度,确保各项工程设施完好,能长期发挥效益。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

10.1环境现状与分析

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10.3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

11.1可行性研究结论 11.2问题与建议 附录

(一)附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基本情况表,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表,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计划报表,土地治理项目主要建设项目表。

(二)附图

附图1:项目区位置图 附图2:项目区现状图

附图3:项目区工程规划布局图(采用1:10000比例的地形图、图标、图例按统一标准制作,并有完整图签)。

附图4:各项目工程规划设计图。

第五篇:新建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方案研究大纲

新建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方案研究大纲(模板)

一、研究基础及背景分析 1.全线概括

(1)线路的地理位置(2)线路方案及设站情况

(3)线路在国民经济和路网中的意义和作用(4)线路的客货运量和列车开行情况(5)线路的经济评价情况

2.确定综合开发的沿线城镇经济概况

主要讲述沿线经过的各个城市(不含小的城镇)的总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规划、人口、收入、消费等情况。

二、站点开发条件分析 1.拟开发站点周边现状

(1)站点所在城市规划规定(2)既有用地权属情况(3)用地现状

(4)道路交通情况:道路现状及规划情况,现有轨道交通系统、公交系统情况(5)周边既有公共建设设施情况:大型购物中心、主要商业设施、市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娱乐、公园、银行等设施。

(6)现有规划条件分析:所在区域定位与功能、空间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规划、规划控制指标等。

(7)规划建议:所在区域整体定位建议、区位功能分区调整建议、开发强度、建筑控制高度等具体指标的调整建议。

三、商业业态及规模研究 1.商业环境概况

(1)土地市场总体状况:土地供应状况、土地市场价格状况。(2)房地产投资市场情况。(3)写字楼市场情况。(4)商业市场情况。2.站点周边商业发展分析 3.商业业态及规模测算

(1)综合开发产品定位及比重测算:估算可开发规模,产品类型配比及业态(2)提出站点开发建议。

四、开发方案研究

1.开发方案:用地位置及规模,开发业态及配比、开发规模、投资规模、开发方式、投融资方案等。

2.根据策划方案,提出概念设计及设计图。3.开发时序建议

五、综合开发项目财务评价

六、开发方式:阐述开发方式,自行开发、合作开发。

七、研究结论及建议:开发方案综述、开发地块位置和规模、开发业态和配比、2装箱、特货作业区,南侧布置路局普通货场、快运作业区。共占地3531亩。以上三条铁路开发方案金轮实业公司、宁夏铁发集团正在进行调研确定。

(二)在建项目

1.宝兰客专、兰渝、兰新第二双线、敦格、天平铁路。在7月份组织现场踏勘、调研,形成《沿线综合开发方案研究》。

2.中马铁路。是甘肃省投资建设的第一条地方铁路,总投资14亿元,属国家Ⅰ级铁路,设计时速160公里,线路从兰州新区北站引出,从永登县接入兰新铁路马家坪站,线路全长30.8公里,已于2013年12月20日全线贯通。

开发方案:加强与拟入驻新区的大型企业如兰石、兰电、兰州石化等单位的沟通,参与其铁路专用线建设或代管运营,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对接兰州新区北站规划,参与综合服务区、产品加工区建设。

3.兰州至中川铁路。自兰州西客站引出,下穿兰新第二双线并入既有兰新通道,至兰州中川机场,线路全长63公里,为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设6个车站。该线路开发方案正在调研确定。

(三)既有土地

经调查局管内兰州、天水、定西、武威、金昌、张掖、玉门、嘉峪关、银川、平凉、中卫等地区可综合开发利用的既有土地共26宗约3647亩,均属于路局自有划拨性生产、生活用地。大部分土地处于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下的状态。

开发方案:对既有26宗土地,重点以住宅、商业开发等形式进行开发。综合考虑投资收益、市场等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开发时序,积极与当地政府接洽,办理相关土地性质变更手续。

二、各类资产经营开发

(一)以站车商业广告开发项目为重点,加快开发力度、深度。

1.兰州西客站。以一流的硬件配套和一流的服务,面向全国,引进知名的品牌运营商。规划商业开发面积34718㎡,业态布局融合商业、文化、娱乐、休闲、餐饮功能等多种元素,形成交通综合枢纽商业体;广告开发通过各类广告灯箱、LED显示屏、框架广告、刷屏机等进行全方位展示,规划开发面积约8967㎡。

2.兰新客专。在嘉峪关南、酒泉南、张掖南站、高台西、临泽南、民乐、清水北等8个车站进行商业开发,业态为自选超市、便捷快餐、饮品休闲、休闲书吧、通信自助、小件寄存服务和VIP服务,面积为4749㎡;广告开发以进出站通道灯箱、进站通道口墙体广告、出站大厅两侧墙体灯箱、候车大厅墙体灯箱、候车大厅刷屏机、一站台站台墙喷绘和站台步梯两侧墙体灯箱广告为主,面积合计为2745㎡。2014年计划完成新增车站商业开发面积39467㎡,新增广告面积11712㎡。

3.充分利用客运车站、旅客列车、铁路立交桥、建筑物等户外广告资源,积极推动动车组视频广告、列车车身广告、冠名权,深度挖掘铁路广告资源价值,提升增值空间。在全局较大客运站建设WiFi系统,提供无线网络信息增值服务。

(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提高客票代售点的覆盖面。

1.建立与区域经济和客流规模相匹配,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客票代售网点布局,实现规模化经营。

2.2014年新建客票代售点50个,使代售点总数达到202个(窗口250个),覆盖甘肃、宁夏县级已上行政区域。

3.围绕“市场营销功能”和“票务代售、快件代办、保险代理,电商实体”等增值业务拓展,加快客票代售点的转型发展和综合门店建设。

(三)以开行旅游列车为重点,做大旅游业体量

1.充分发挥铁路自身优势,以“票务、旅游、商业、酒店”业务为支撑、深入挖掘“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蕴藏的商机,实现旅游产品拓展。

2.围绕旅客出行需求,以兰新客专投产及“ 敦煌号”品牌旅游列车、“丝绸之路”文化列车开行为驱动,计划2014年开行旅游专列18趟。

(四)充分盘活利用低效、闲置资产,推动产业发展

利用既有专用线,将银川小南门货场进行整体规划,建设集宁夏葡萄酒、枸杞等特产展销、储存、批发、中转及承办宁夏葡萄酒展销博览会为一体的大型商业博览中心。

(五)利用铁路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商贸物流服务

1.开展仓储配送业务。利用铁路设施、整合自有和社会车辆资源开展城市配送业务,在既有天水东货场、兰州东货场、东川物流基地、张掖货场、嘉峪关货场、低窝铺金轮实业经营基地、敦煌专用线、中宁货场7道、银川南货场、惠农货场开展仓储配送业务。

2.积极开展铁路专用线委托管理业务及其综合利用。合作经营中铝兰州分公司铁路专用线,在白银公司铁路物流公司专用铁路内规划建设5个物流基地,与已经开展委托代管运营的榆中钢厂铁路专用线和合作经营的中铁二十一局颖川堡专用线等进行深度合作。

3.开展重重循环运输和海铁联运。针对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地区为电解铝等有色金属主产地,消费地主要在长三角、珠三角、河南等地区,氧化铝主要产地在河南、山西、重庆、贵州、广西、港口等特点,研究开展铁海联运和铁路重重循环运输方案。

4.大企业合作及物流基地的建立。针对原由多经企业收取的物流服务费在货改后转变为由货运中心收取的协议运输服务费存在流失及可能被再度取消等问题,研究通过资本、管理技术、第三方物流服务等合作模式,将政策性收费较变为权益性收益或经营性收益的可行性。2014年计划完成中石化宁夏公司银川南油品专用线等合作项目。

5.建立大宗货物电子交易平台及其金融服务。充分利用铁路大宗货物运输主通道资源,整合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接12306网站资源,研究建立铁路大宗物资电子交易平台,开展化工、粮食、有色金属、钢铁等大宗物资电子商务。同时,提供类似于“支付宝”的金融服务,对落实实货的客户,提供部分融资,把铁路货场逐步发展成银行监管仓库,货主在系统内进行装车、预约、预定及以物换物、现金交易等多种形式的交易。

下载广东省关于支持铁路交通项目建设推进土地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关于支持铁路交通项目建设推进土地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8 广东省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广东省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2008-6-1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工作,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

    广东省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规定

    广东省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规定(试行)为加强和规范我省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实现我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占补平衡,切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根据《土地管理法......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

    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市2007年度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区所在位置项目区位于##公路以西,##镇内,涉及新碰、野为、征拖、七氦、周开、平垛、蒋论、南可、......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项目综述 1.1项目背景 为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农业综合开发区以规划开发的30万亩地,更充分开发利用克拉玛依丰富的水土和......

    勉县20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勉县20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实 施 方 案 2009年,上级下达我县老道寺镇中低产田改造任务1.5万亩(其中两类项目结合试点0.3万亩和史寨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按照国家农业......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

    1、项目区所在位置 项目区位于##公路以西,##镇内,涉及新碰、野为、征拖、七氦、周开、平垛、蒋论、南可、四还、董是、小袁11个行政村,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09人,耕地......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

    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 ##市2005年度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 一、 项目基本情况: 1、 项目区所在位置 2、 项目区农业资源情况 3、 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产业结构以稻麦连作为......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

    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市2005年度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一、 项目基本情况:1、 项目区所在位置项目区位于##公路以西,##镇内,涉及新碰、野为、征拖、七氦、周开、平垛、蒋论、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