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程序及条件

时间:2019-05-14 09:0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程序及条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级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程序及条件》。

第一篇:省级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程序及条件

省级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程序及条件

一、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条件

(一)总体原则

1、具有明确的四支范围,通过清理整顿审核,符合“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总体要求。

2、符合“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产业,促进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转变”的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原则。

3、具有一级财政,实行集中精简、灵活高效、亲商务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综合发展情况

1、参照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办法,申请升级的省级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需达到同期省内国家级开发区中等以上发展水平。

2、申请升级的省级开发区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位于所在省的省级开发区排名前五位。

3、申请升级的开发区必须达到以下发展基础。(1)年工业产值每平方公里15亿元以上;(2)年实现税收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3)年出口额达到2.5亿美元以上;

(4)实际吸收外资直接投资累计达到5亿美元。

(三)需报送的文件及证明材料

1、申请升级的开发区社会综合发展情况(包括开发区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特点、土地集约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社会责任等内容)

2、开发区批准设立的省级人民政府文件,开发区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主要职责、人员编制、财政体制等的批准文件以及情况说明。

3、开发区城市规划,工业、仓储、房地产等各类规划用地比例、开发区批准文件和文本、说明书、图纸等,由开发区管委会或所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共同出具,并附省级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出具证明文件。

4、开发区通过清理整顿审核及公告证明文件。

5、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出具的开发区在本省的综合实力排名情况证明文件及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6、所在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出具的开发区用地情况审核报告和集约利用土地技术评价报告。

7、省级环保部门出具的开发区环境保护执行情况报告。

二、申报程序

第一步:以市政府的名义向省政府申请; 第二步:省政府行文批转省商务厅会同住建厅和国土厅会审,并出具是否上报国务院的意见;

第三步:以省政府的名义报国务院,国务院批转商务部会同国家住建部、国土资源部会审,并征询国家发改委、环保部意见,出具是否同意设立国家级开发区意见报国务院;

第四步:国务院行文

第二篇:国家级龙头企业申报程序

国家级龙头企业申报程序

发布日期:2010-3-30 17:16:18 作者:未知浏览次数: 908

一、申报条件

(一)已挂牌的省农业龙头企业。

(二)企业经营的产品。企业中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增加值占增加值70%以上。

(三)企业效益。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企业应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不欠折旧费,不亏损。

(四)加工流通企业规模。总资产1亿元以上,去年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

(五)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交易规模10亿元以上。

(六)企业负债与信用。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低于60%;企业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

(七)企业带动能力。通过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连结机制带动农户3000户以上;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过程中,通过订立合同、入股和合作方式采购的原料或购进的货占所需原料量或所销售货物量的70%以上。

(八)企业产品竞争力。在同行业中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科技含量、新产品开发能力居领先水平,主导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

策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产销率达93%以上。

二、申报材料

(一)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定的企业的资产和效益情况;经开户银行提供证明的企业资信情况;县级以上农业部门提供证明的企业带动农户能力和利益联结关系。

(二)填报《申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情况统计表》。

(三)申报的企业要准备好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VCD(约20分钟,待入选后再上报)。

(四)地级以上市级人民政府或厅级单位出具同意推荐函。

三、审核申报程序

(一)省农业厅根据以上申报条件和材料,经初审合格的,统一造表,提交省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会议讨论。

(二)根据省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讨论结果,专报省政府办公厅核准。

(三)以省政府名义报农业部审批。

第三篇:加快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进程 www

加快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进程 www.hainanly.net(2010-11-2 13:09:55)[发送到微博]

分类:未分类

。“十一五”以来,延吉市作为延龙图的核心城市,肩负着加快推进延龙图一体化建设这一特殊的历史使命,上下同心,形成合力,坚持做到率先发展,率先突破,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夯实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一、一体化建设重要成果

实施和推进延龙图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以延吉为核心的区域中心城市,是延边州委、州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延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四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领导,强化认识,超前谋划,率先发展,延龙图一体化战略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一)坚持基础设施共建,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一体化进程。一是科学编制城乡规划。编制完成延吉市总体规划纲要及各类专项规划、延吉至朝阳川530公顷区域控制性详规、西部城区控制性详规、三项新农村规划及西部新区建筑设计、高铁站址和选线图备选方案等,为全州重要规划的编制,加快完善区域规划体系,奠定一体化规划基础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二是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按照《延吉、龙井、图们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积极推进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着力建设“一山、两河、三城、六区、百巷、万民”等“六项工程”。建设完成天池大桥、北出口、西出口、中环路、延三公路、净水厂、集中供热、污水处理、棚户区改造等多批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布尔哈通河综治、延吉河水利枢纽、大型二次供水加压泵站等多批水利设施工程;延吉公园改造、游园广场等多批城市绿化美化工程;西部新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污水深度处理、中环路三期、龙太公路、汪延公路、朝阳川段堤防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近几年仅重点工程建设投入达16亿多,进一步增强了延龙图三市联结度。三是高位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规范市场布局,强化综合治理,营造优质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进入2007年后,着力打造宜、旅游、开放“东部中心城”,全面加快国家卫生城、园林城、环保模范城创建步伐。2009年以争取“联合国最佳人居奖”为目标,努力推进“数字延吉”建设。目前,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1754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0.7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35平方米。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科技化程度和宜居度。四是延伸拓宽城市空间框架。2008年朝阳川镇划入延吉,全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达到1748平方公里,为延吉建设“东部中心城”“延龙图核心城”提供了所需的空间条件。借助全省“百镇建设工程”,按照建设城市的标准,着力规划并建设好以朝阳川镇为中心的延吉西部新区,实现了镇区与城区融合发展,镇区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截至2009年,我市城镇化率达85.6%。

(二)坚持产业发展同构,不断加速经济发展一体化步伐。一是坚持工业强市,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实施“3151工程”、“030扶持工程”,发展壮大吉林烟草、敖东延吉药业、哈尔滨(延吉)啤酒等传统优势产业;延边华泰汽车、喜来健医疗器械、秀爱食品等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延吉热电厂、玻璃棉、紫光人参产业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基本形成了以食品医药、能源建材、电子信息、汽车机械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2006-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实现190亿元,年均增长27.9%。二是突出投资拉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实施“040后劲工程”、“050基础工程”、“250储备工程”,加大项目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加快项目投融资平台建设。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争取更大的政策覆盖和项目延伸,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2006-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38亿元,年均增长41.7%。三是搭建产业园区,增强产业聚集能力。按照产业集聚、布局合理、用地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汇集。经济开发区和新兴工业区项目承载功能日益增强。“十一五”以来,延吉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3.3亿元,增长5.5倍;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2亿元,增长27.5倍。新兴工业区重点规划了 “三区四园”的发展框架,已签订合同项目24个,合同投资总额43.27亿元。四是做优第三产业,全力壮大主导财源。商贸流通业繁荣活跃。不断壮大百货大楼、国贸大厦、千盛购物广场等为主的核心商业圈,积极推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西市场综改等项目建设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07年以来,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IT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截止2009年,IT服务企业53家、金融服务企业9家、物流服务中心4家。拥有各类商业网点8000多个,商品交易市场52个,宾馆旅店437个,形成了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多种业态为补充的新型商贸流通体系。2006-2009年累计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292亿元,年均增长22.6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326亿元,年均增长26%,成功进入“国家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行列。加快发展旅游业。推动旅游业快速升级,2007年挺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2006-2009年旅游业收入累计达到123亿元,年均增长18.7%。加速发展房地产业。2006-2009年,建筑业产值累计完成74亿元,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51亿元,住宅竣工面积216万平方米。2008、2009年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和城市西部新区建设等发展措施,带动房地产业回暖。五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扩大招商区域,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相继成功举办“中国延吉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欧米茄中国高尔夫球职业巡回赛”、“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中韩IT论坛”、“北京奥运会火炬延吉站传递”、“延吉·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大型活动,提升了延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06-2009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达87亿元。大力扶持外向型企业,增强国际市场竞争,2006-2009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6.7亿美元,年均增长18.6%。

(三)坚持公共事务同管,不断提高社会服务一体化能力。一是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再就业工作全面加强。2006-2009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41028人,3957名“4050”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社会保障功能逐步增强。截止2009年底“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1万人次;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由130元/月提高到200元/月。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加。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462元,年均增长13.3%。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廉租住房建设,城区人均住宅居住面积达到30.2平方米,增加4.6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90%;全市供热面积2350万平方米。二是新农村建设富有成效。农村经济有新增长。与2006年相比,2009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亿元,增长103.6%。近几年,着力培育壮大多元化特色产业,加快“东菜西移”进程,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龙头企业16家,畜牧业小区达到15个,形成了粮食作物种植区、有机蔬菜培育区、经济作物产品区和生态产品产区。农村环境有新变化。2006-2009年累计完成70个村屯的饮水安全工程和镇(村)绿化、美化工程;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约305公里;“村村通”100%;泥草房改造完成1868户。朝阳川镇、依兰镇进入全省“百镇建设工程”;4个镇全部进入省级卫生镇行列。农民收入有新提高。截止2009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6%;农村低保从2006年800元/年提高到1400元/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21元,增加1391元,绝对量位列全省县域第一。

二、存在突出问题

当前,延吉市在推进延龙图一体化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面临着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经济总量不足、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一个是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经济总量问题。延龙图一体化战略实施几年来,延吉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总量占全州经济份额不断上升,2009年全市GDP占全州38.22%的比重,占延龙图三市80.72%的比重。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与预期的差距,要全力推动延龙图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必须实现率先发展,切实发挥领跑和带动作用。

二是产业布局问题。目前区域内产业趋同、功能定位不明确、非良性竞争等问题仍然是制约延龙图地区综合优势发挥的突出症结。延吉要着眼于优化全州产业布局,促进升级整合,进一步明确延龙图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培育和特色取向,加快推进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延龙图其他城市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是基础设施问题。突出体现在城际公路通道建设和对外通道建设等先导性基础设施方面。延龙图地区是我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重要前沿,延吉市是“前沿”中的“前沿”,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更是发挥延龙图一化化核心城市作用的先决条件。

三、主要对策与措施

延吉市要坚持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通过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城镇化水平,发挥先行先试的表率作用,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以实现经济发展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全力加快“长吉图前沿城”、“东部中心城”和“延龙图核心城”建设步伐。

(一)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力,实现经济发展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一要优化投资产业结构,强化产业升级促转变。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直是延吉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更是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征。在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型阶段,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要更加注重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到农业、工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协调发展。要做精农业产业。充分发挥临城近郊优势,积极发展都市型农业,大力发展出口型农业,加快发展企业型农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区域布局。要做强工业产业。促进工业内部的冶金建材、食品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的协调发展;制造业中传统加工业与精细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要做优服务业经济。提升三产层次,全面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稳步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全力提升商贸流通业。努力形成农业基础稳固、工业发展强劲、服务业繁荣发达为特征的产业结构。二要突出抓好园区建设,强化产业集聚促转变。按照产业集聚、布局合理、用地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汇集,加大“两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园区功能,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形成以食品、医药、建材、高新技术和现代物流等为支柱的产业框架。加快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进程,推动经济开发区增实力、上档次;启动新兴工业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推动新兴工业区加速度、成规模,尽快把“两区”建设成为现代企业的聚集区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三要继续扶优做强第三产业,强化内需拉动促转变。在因国际金融危机外需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不断强化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着手提高消费率,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努力保持全市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态势,力求实现“扩内需,调结构、转方式,促平衡”。制定实施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的政策措施,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布局,重点推进IT、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商贸流通业和旅游业等,全力打造IT外包装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物流服务中心和民俗旅游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多种业态为补充的新型商贸流通体系。

(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一要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科技创新促转变。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带动转变。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和市场环境,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实施好《延吉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办法》、《延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等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政策,积极开展专利优势企业培育,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各个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更加高效地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产出,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的因素实现增长,实现科技进步基础的上增长和有后劲、可持续的发展。二要打造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强化人才兴市促转变。深入研究制定人才、教育和科技发展规划,重点培养项目管理、企业高技能人才,引进高层次和领军人才,实现人才集聚。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完善绩效优先、综合考评的人才评价机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激励奖励机制,科学规范、流转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加强与东北亚各国专业教育和人才培训合作,增强高校、研究机构与重点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重点开展科技攻关、专业咨询、技术推广和专门人才定向培训,打造成长吉图先导区、延龙图区域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示范基地。

(三)提升城镇化水平,实现经济发展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一要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强化城乡并进促转变。坚持城市带动发展,强化城乡并进,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手段,以富民强镇为核心,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主导产业培育、提升城镇功能为重点,全面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步伐,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全力实施政府推动、“两委”带动、农民主动、社会联动的推进模式。提高城市社会带动效应。发挥城市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扩大基地规模,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整合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支农惠农活动,营造良好的统筹城乡发展氛围。坚持政府推动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及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认真落实已有政策,不断推动“三农”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进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与救助体系建设。加力推进省“十强镇”和“百镇建设工程”建设。二要增强城乡生态宜居功能,强化生态保护促转变。深入开展节能减排综治行动,推进蓝天惠民、保护母亲河、生态环境建设等项工程,全力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饮用水安全、江河污染、河道整治、生态恢复等问题,做到从一次性和单一性利用资源转向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转向以环境优化增长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不断加大污染减排力度,为经济发展腾出容量,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层次的再提升,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继续加快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工程、绿化工程、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水利风景区等项目建设进度,全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卫生城,最终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生态宜居的延吉。

(四)提升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实现强化体制创新促转变。充分发挥先行先试表率作用,要把深化体制改革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保障,加快服务平台建设,增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财税、投融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按照立足科学发展、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发展战略。政府发挥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进一步合理规划,拓展发展空间,继续加大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继续创新主管直管制、工作周报制、党建督查制三项制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深化“阳光政务”。完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技术交易、人才培训、劳动力供给、信息服务、管理咨询等方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与服务水平,逐步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

第四篇:申报推荐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问题解答

申报推荐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问题解答

为做好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工作,根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国务院令151)和《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等有关文件,现将与评奖、推荐工作有关的10个问题经整理后予以公布。

一、什么是教学成果,开展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的目的是什么。

答: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授予在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重要成绩,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集体和个人。开展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旨在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的范围是什么,有没有重点和优先考虑对象。

答: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适用范围包括主管部门委托评奖的部(委)属高校和省、市属各高校的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干部,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含专科、本科、研究生)及成人教育工作,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以及其它行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高等教育中取得的教学成果。

奖励工作的重点是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方面迈出重大步伐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学成果。为鼓励广大教师从事基础课、公共的教学,评奖工作在相同条件下,对长期从事公共课、基础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及中青年教师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将优先予以考虑。

三、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领域、对象和内容等十分广泛,涉及面很宽,什么样的成果才能算作是教学成果。

答:教学工作从领域上看涉及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辅助等领域;从对象和层面上看涉及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等对象;从具体内容看涉及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工作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学科专业(课程)、方法技术手段、人员队伍和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等。那么,什么样的成果才能算是教学成果,根据有关资料和规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界定它们的范围:

(一)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转变教育思想,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实验技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高、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成果。

(二)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教学规律,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学科)、教师队伍、教材、实验实习基地、学风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与各种合作办学,开展评估,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三)结合自身特点,推广、应用己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显著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成果。

四、如何确定教学成果的名称。

答:一个好的成果应该有一个好的名称,并且这个名称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或概括这个成果的全貌。因为教学成果的名称是该成果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应当简洁明了,好记易懂,准确反映或概括成果的属性和内涵。恰当的名称能起到对成果“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对申请教学成果奖者来说,在给教学成果取名时,对每一个词或字都应反复推敲,力求准确、精辟。申报成果在给成果“取名”时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不要取太繁杂的名称。有些申报者为了全面反映成果的内容,把名称搞得很繁杂,有的长达二、三十字甚至四、五十字,成了内容提要,此类名称既不好懂也不好记,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是名称不能通用化、一般化。对于那种几乎哪个成果都可以用的名称,或者不着边际的名称,以及不能达到反映成果属性和特征的名称,都不宜采用。如:“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等,都不宜采用。

三是名称与内容不符。有的名称成了时髦名称的堆砌,把“全方位”、“立体化”、“整体优化”等时髦的名词全都用上了,结果成果的内容却没有这方面的表述,让人不知所云。

四是名称如口号。如:“面向现代化的教学”、“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开创性的探索”等,这些名称都不能反映成果的属性和内涵,有时还常常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

五是半截名称。有的名称过于简单,如:“本科生教学”、“教学新方法”等,这类名称只反映了成果的属性,未体现其内涵。如果改成“××本科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等,就显得完整了。

六是成果名称实为论文名称。如前所述,教学成果的名称实际应由两部分所组成,即表述成果的论文和成果的实践。有些成果却用了论文的名称,不能反映实践的内容。如“××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等,若将成果的名称改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就实现了二者的协调统一的要求。

五、如何描述教学成果内容概述。

答:教学成果内容概述,是对成果具体内容的浓缩和精练,要用简练、概括的词语进行准确的描述。成果内容介绍则应包括基本内容、创新点和应用情况;应用情况还应侧重反映其成效或实践效果,包括推广运用价值等。因此,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不要把教学成果当成先进事迹来写。每项教学成果都是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在创造性的劳动中取得的成果。他们个人(或集体)在取得成果的过程中,都付出了长期艰苦的努力,就其在劳动中的思想、态度、行为而论,都是很值得表彰的,但教学成果内容概述是有特定涵义的,而不是对取得成果的个人(或集体)的先进事迹的介绍,因此,不宜把教学成果内容概述写成某人(单位)先进事迹的综述。

(二)严格界定教学成果内容介绍的范围。有些教学成果在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在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提高学术水平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属于教学的范畴,因此不必多作介绍。充分反映教学成果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中所发挥的作用,使各有关方面对成果有全面、准确的认识,是成果内容介绍的主要目的。因此,成果基本内容介绍要做到既有理论指导,又反映实践效果。

(三)不要说过头话。对比是介绍成果的好方法,也最具说服力。可对成果本身方案实施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也可与未实施方案的单位作比较。但是,对比必须实事求是,不能言过其实、说过头话。也就是说,教学成果内容介绍要讲足但不能讲过,否则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四)教学成果介绍不是教学经验总结,二者虽有共同点,但有明显的差异,把教学成果介绍写成教学经验总结,也不符合要求。

六、如何掌握申请教学成果奖的条件。

答: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励规定要求,申请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必须经过两年以上的实践检验。这项规定是保证获奖成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条件,也体现了教学成果奖所强调的实践性的鲜明特征。实践检验的时间,应从方案正式实施开始计算,不含方案的研讨、论证及制定过程的时间。如某一项教学改革项目的启动,从研讨、制定方案到开展实践运用等,用了一年半时间,至申请省级奖时,已正式使用了一年半时间。显然,该成果的实践时间是一年半而不是三年,不符合两年以上实践检验的要求。又如某教材从正式出版并使用至申请省级奖的时间应为该教材的正式使用时间,不应含教材编写过程所需时间,也不应含教材修改、再版前的前一版教材所使用的时间。

七、对教学成果的总结和论文有何要求。

答:申请省级教学成果奖时,要有反映该成果的科学总结或论文,二者须具其一。反映成果的科学总结不同于成果介绍,它要在扼要介绍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的总结,具有指导意义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如果总结只是对成果的一般介绍,显然不符要求。从以住几届教学成果评奖情况来看,申请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最好应提供反映该成果的论文。

反映成果的论文可以是结合成果主要内容所撰写的理论性文章,如方案构成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可以是方案实施过程中、实施后对方案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与探讨性的文章。反映成果的论文,应在省(部)以上主管部门批准的刊物上发表过。有的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在推荐省级成果奖前,将所有推荐成果的论文以“专刊”的形式在有关刊物上登载,虽说靠此办法过了“关”,但这种做法不可取。

论文的作者应是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如果撰写人不是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即使论文反映了成果的主要内容与水平,理论水平较高,也是不符合要求的。

与成果无关或关系不大的纯学术性论文,不能反映成果的主要内容和水平,即使是成果主要完成人所撰写,并在相关刊物上发表过,也不符合要求。如:某成果的内容是,某校数学通过教学改革,使毕业生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而其论文是全国某知名的数学刊物上发表的“××函数解法的探讨”。显然,该论文不合要求。

提供总结或论文时,不必提供发表的原刊物,只需提供封面、版权页、目录页及总结或论文的复印件。总结或论文提供两篇以上的,可依其重要性顺序排列。论文并非越多越好,高质量的一篇即可。

推荐省级教学成果奖的优秀教材反映成果的科学总结可包括下列内容:(1)如何体现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教学的适用性;(2)教材内容如何适应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改革的需要;(3)教材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包括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等。

八、作为教学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或主要完成人)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教学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是指:在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和实施中作出主要贡献的单位。同时规定: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不得超过三个。主要完成单位及其顺序应按对成果所做贡献而定。一般说来,主要完成单位及其顺序是和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及其顺序是一致的。主要完成单位应严格按上述规定确定。如符合条件的单位多于三个时,则应根据其贡献大小,经过充分协商,确定其最主要的三个。

教学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是指: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应符合以下条件:直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全过程,并做出主要贡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人师表;直接承担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包括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辅助工作等,一般还要有连续三年以上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经历。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一般不超过5人。主要完成人的确定和顺序,应根据其在成果中的贡献而定。

如符合主要完成人条件的人员少于5人时,应实事求是地有几人是几人,不要人为地凑足数额。如多于5人时,则应充分协商,确定其中为成果做出贡献最大的5人。若在此问题上争议较大难以解决时,亦可选择其中贡献最大而争议最小的一、二人做为代表,申请时可填写为“×××等”。对主要完成人应在尊重事实,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按照他们对成果贡献的大小排序,主持人只能为一人,不可两人或多人并列。同样,其他主要完成人也不应存在顺序并列的问题。

有的领导曾在成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给过支持和帮助,对成果水平的提高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也有的领导在成果申请省级奖前帮助成果人对成果进行总结和理论上提高,这些是有目共睹的,是任职期间的政绩,与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有重大区别,不能以此为由要求把自己作为成果的主要完成人。

推荐国家级或省级教学成果如果是教材的,其主要完成人及其顺序应为教材的作者及顺序。如作者多于5人时,其主要完成人应为作者中的前5人。如作者为×××等,其主要完成人也应为×××等。

如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及顺序与教材的作者及其顺序不同时,需由成果的申请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成果推荐单位同意后,报省评奖办公室备案。

如教学成果为原著经改编后出版的教材且作者与改编者又不相同时,应由改编者与原著作者充分协商,在原著者及改编者中确定其主要完成人和顺序(不得超过5人)。经成果推荐单位同意后,再推荐评奖。

如教材的作者为“×××学校”、“ ×××编写组”等具体单位时,应由其作者经充分协商,确定其主要完成人和顺序,经成果推荐单位同意后,再推荐评奖。

九、为什么成果奖实行异议制度。

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实行异议制度,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学成果奖励工作规范化,确保评奖工作质量和获奖成果的水平,也是保障成果持有人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措施。事实表明,申请教学成果奖,实行张榜公布,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是保障奖励工作顺利进行、减少争议的有效措施。我省教学成果奖异议期为90天。

如对评奖项目提出异议或举报,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写明项目名称,获奖等级和存在问题。单位提出争议或举报的,须写明联系人姓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并加盖公章;个人提出异议或举报的,须写明本人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并有本人的亲笔签名,否则,将不予受理。受理异议单位应对提出异议或举报者予以保密。对诬告他人者应追究法律责任。

对有关异议问题,一般应由推荐该成果的市教育行政部门或高校协调解决,报省评奖办公室备案。异议期限结束之日起30日内异议仍未处理完毕,即取消该项目的获奖资格。

十、哪些推荐项目属于不宜受理的范畴。

答: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实行限额推荐、择优推荐和排序推荐的原则,“宁缺勿滥”。以下做法之一的推荐项目将不予以受理:

(一)、未按“办法”、“细则”等有关规定要求临时拼凑、突击申报和随意撮合的推荐项目;

(二)未能制定校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制度并在正常范围内开展校级教学成果评奖工作的学校;

(三)为单纯迎合评奖数额要求,未经正常程序随意增加校级一等奖项目和调高评奖项目等级的做法。

省评奖办公室只接收学校集体推荐的项目,不受理个人的申请。学校报送集体推荐项目时必须提供以下材料:学校以报文形式反映此次校级教学成果奖评奖工作总体情况;超过1个以上的项目,须排序后推荐;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项目材料8份及电子文档1份。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集体推荐项目将不予受理。

第五篇:申报省级开发区托管的申请

于桥乡人民政府

关于申请于桥塑料包装产业园由东光县工业经济开

发区委托管理的报告

于桥塑料包装产业园是以现有塑包产业项目为主、五金、蜂蜡、物流项目为辅的综合性园区,为东光县塑包产业的生产研发聚集区。于桥乡塑料包装行业具有悠久的历史,素有“江北塑料第一乡”之称,2016年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纳税1500万元,是我县传统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是东光县经济发展战略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于桥塑料包装产业园位于南吴路东侧,东至乡界、西至南吴路、南至张挑、北至王庙,将于桥乡王喇、李习、陈坊、菜园、冯庄、马祠堂等13个村划入园区。总面积12.97平方公里,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允许建设用地区 2.136平方公里(含原村址)、有条件区0.08平方公里、基本农田7.19平方公里、一般农田3.05平方公里。近年来,紧紧抓住雄安新区发展、京津冀经济发展一体化,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为进一步加快园区发展步伐,充分发挥于桥乡塑料产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特申请将于桥塑料包装产业园由东光县工业经济开发区委托管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有利于发挥在县域经济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高标准示范性园区。于桥塑料包装产业园作为东光县塑包产业的生产研发聚集区,是东光县支柱产业的重点实施区域,塑包企业占园区全部企业的90%以上,塑包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及美国、日本、印度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于桥塑料包装产业园由东光县工业经济开发区委托管理,必将更有利于发挥在县域经济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抢抓雄安新区发展和京津冀经济发展一体化有利时机,依靠园区已形成的主导产业优势,发挥园区对外开放平台作用,打造特色高质量园区。

于桥乡塑包产业的发展,已经由初期的散、小、粗发展到大、精、研阶段,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总体要求,以发展研发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塑包产业。国务院批复发展雄安新区和京津冀经济发展一体化,沧州市已经划入规划范围之内,并为于桥乡塑包产业带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于桥塑料包装产业园转化园区的发展定位,承接京津冀和雄安新区重点塑包产业规模项目的延伸配套功能,发挥于桥塑料包装产业园于京津冀经济发展圈连接带的优势。

三、有利于提升配套水平,完善开放性园区形象。

将于桥塑料包装产业园由东光县工业经济开发区委托管理,园区将按照省级开发区的相关执行标准配套,加快园区的发展建设,完善各项道路、水电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内配套标准,增加区内配套内容,提升园区内部质量,完善园区外部形象。

四、基础设施硬件条件完备,区位优势明显。园区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已营造了较好的供电、供水、道路、通讯等投资发展环境,资源配置和使用更具科学化和合理化,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于桥塑料包装产业园位居东光县北部,是中国北方塑包产业的重要生产研发聚集区,是京津冀经济圈发展带的腹地区。省道辛霞路、南吴路、县道金刘路贯穿全境。距离京沪高速、京沪高铁、火车站公路入口20分钟车程,距104国道10分钟车程,距离北京市2.5小时车程,距天津市仅不到2小时车程,交通非常便利。

于桥塑料包装产业园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服务到位,能够发挥窗口作用、辐射作用,在全县经济、产业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肩负着全县主要的经济发展任务。因此,将于桥塑料包装产业园由东光县工业经济开发区委托管理,是于桥乡塑包企业和老百姓期盼已久的大事。

我们认为,将于桥塑料包装产业园由东光县工业经济开发区委托管理,对加快东光县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符合国家加快京津冀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整体部署。

特此报告

于桥乡人民政府

二零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下载省级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程序及条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级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程序及条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级开发区优惠政策

    上海国家级开发区优惠政策 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适用的税种主要有: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印花税、城市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等。进出口货物另按海关关税条例......

    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程序(合集5篇)

    目前我国评定国家级风景旅游区等级的共有两种:其一、国家级风景区,是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建设部门逐级上报,最后由建设部审定报国务院审批、公告。其侧重于风景区的自然特性。其二......

    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考核程序2010

    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 省级考核程序(试行) 根据环保部《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为规范我省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考核程序。 一、进行考......

    江苏国家级开发区(xiexiebang推荐)

    江苏国家级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情况: 一、经济技术类12家(全国107家) 1984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4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2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4苏州工业园区 2002南京经......

    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与管理

    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与管理 为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质量,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相继修订和发布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认可办......

    关于荆州、孝感开发区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的考察报告

    关于荆州、孝感开发区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的考察报告 11-10-25 为了贯彻落实我市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第四次座谈会精神,积极启动和推进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申报工作,在......

    2012 省级和国家级期刊(推荐五篇)

    您好!给学校老师们提供一个投稿平台,以下推荐的省级和国家级期刊是面向全国发行,中国知网收录,均可作为职称评定、评优晋级的有效依据。如评职需要,欢迎推荐学校各学科老师投稿:......

    国家级开发区利用外资实践及思考

    国家级开发区利用外资实践及思考1986年8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初创阶段的天津开发区,并欣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这一英明论断20年来一直极大鼓舞所有的国家级开发区奋勇前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