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必知】公务员编制与事业编制的异同
【必知】公务员编制与事业编制的异同
从金碗到铁碗,公务员似乎已经成为了时下年轻人最优的职业选择,进了机关就如同嫁入豪门一样,不管大家怀着怎样的就业心态。然而大家只知道庞大的考公人员 中学生是主体,因为他们有着迫切的就业要求;还有一些是在职但工作不稳定的企业人员,主要想获得一份安逸稳定的工作;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群体就是机关事业编人员,他们在以公务员为主体的机关中,干着与公务员一样甚至更多更累的工作,拿着比公务员少的工资,承受着几乎没有晋升空间的职业压抑感,忍受着从低级到高级公务员们暗地里的歧视,对外还要强颜欢笑的接受外界对机关干部群体的羡慕,整日为职称考试、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辛苦备战,还要被逼加入到千军万马 中勇闯“考公”独木桥。
一、何为事业编制
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适用单位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 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 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
事业编制一般都是要考的,比如烟草局、海关、检察院之类。
以前有经济警察、现在的港口警察、铁路警察等,他们是事业编制,现在不允许出现这样的编制,现在警察中的公安就要求统一编制,即是公安即是公务员。
二、公务员编制与事业编制的不同 1.经费来源不同
公务员是行政编制,财政全额拨款。
事业编制分三种,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可分为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全额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城管、学校、农技站等。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宾馆、培训中心、设计室等。
2.升迁不同
公务员除了熬年头,即工龄长薪级工资涨,就只能升职才能涨薪水。
而事业单位,除了熬年头,升职之外,还可以通过职称聘用来涨工资,比如中级职称相当于正科工资。就说你专业扎实,你收入也不必你上司少,甚至还高。公务员升迁机会大,而且可以一直升,直到顶。事业单位基本都是行政机关下面的二级单位,所以升迁机会很少,因为职数少。
3.待遇不同
公务员编制的待遇最稳定。事业编制的和公务员待遇是不一样的,事业编制比公务员待遇低。但是还是国家工作人员。其中,以全额拨款为最稳定,但工资较少;差额拨款的待遇形式比较灵活,电台、电视台等都属此类,虽然财政拨款只占一部分,但每月拿钱却很多;自收自支不是财政拨款,退休时拿的是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养老保险退休金。
退休后,上述四种待遇每年增加的生活补贴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是:公务员、全额、差额、自收自支。
事业单位未必工资比公务员低,一是看哪个单位,比如烟草专卖就比公务员多得多,二是你自己努力考职称,副高相当于副处待遇,很不错的。毕竟基层公务员一辈子混到副处的很少。当然我指的是基层。省市和国家的除外,省里公务员起步就是处级。
三、现状
1.人为的鸿沟:身份标签 在机关工作的人想必都知道,机关工作人员从身份上说可以分为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拨款事业编、自收自支事业编、工勤编,还有少数临时工和政府雇员。这几大群体,不仅仅是名称不同,而且待遇差别也很大,是人为贴上的以区别身份的标签。
其中公务员和参公事业编处于金字塔的最高端,待遇好、晋升空间大、科以下干部只要不犯错三年一小提已成了不成文的惯例。所有优势政府资源都向这个群体靠拢,所有提拔条件也必然倾斜于这个群体;
其二就来说说全额拨款事业编,在机关中这个群体承担着和公务员没有任何差别的工作,而且由于近年来公务员进口太紧,凡是需要用人的单位就想方设法成立事业 单位,招考事业编人员,这也是考公失败大学生们的次优选择。所以这一群体年龄结构相对较轻、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大多数人还拥有技术职称,部分能力强的事业 编年轻人往往被借调到政府最需要用人的部门,承担着高于一般劳动强度和难度的工作。比如:拆迁部门、应急机构、建设一线以及文案工作复杂的办公室等。
其三就是差额拨款事业编和自收自支事业编人员,这部分人在机关中非常少,多数集中在医疗卫生、新闻出版等公益事业单位,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收入报酬机制;
其四就是工勤编、临时工和政府雇员。工勤编主要是技术工人,有手艺,没学历,工资待遇比照事业编略低,但比社会上技术工人收入高很多。临时工和政府雇员在 政府机关中没有正式编制,只是临时性的在政府工作,他们的工资待遇往往比较低,大约在1000元左右,基本享受不到各项福利补贴。
2.不公正的待遇:同工不同酬,低薪干重活
这里主要想谈谈公务员(包括参公)和全额拨款事业编在机关中的差别。在政府中,这两大群体承担着别无二致的工作,甚至在基层政府中事业编多于公务员,但他们却享受着不同待遇。公务员工资改革早就结束了,以前的阳光补贴、考核奖和年终一次性奖金都平分到了各月,科员最低每月可拿3500元,逐级递增。事业编 还在执行老的工资办法,而且以前公务员每月500的考核奖被拿掉了,事业编科员最低每月2400多元,再加上节假日5000元的奖金。这样算下来事业编平均每月比公务员少拿600多元,这还不算公务员的电话补贴。这仅仅是经济待遇不同等。
3.提拔标准的倾斜:看身份、看资历,就是不看能力
提拔看身份。众所周知,在机关中工作,提拔就是最主要甚至唯一的激励措施,但在干部使用和提拔上,事业编却没有多少空间。以党委办公室为例,这在各级政府 机构中都是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但就是这样整天在书记、常委身边工作的人员也有行政编和事业编之分。行政编二三年基本可以动一动,流动性比较强。事业编却是十几年如一日,都是老面孔。工作任务繁重,行政编制一定,领导就扩充事业编,充实新鲜血液和生力军,但提拔是事业编就得靠边站。因为行政和事业就是无法逾越的鸿沟,低级别的事业编永远也不可能被提拔到高一级的行政岗位上去,因为提拔看的是身份,不是能力,提拔条件里尤其是破格提拔的条件里往往都会加上一条:具有公务员身份。
而事业单位领导岗位及其有限,再加上近几年事业编人员不断扩充,领导指数却控制得很严,事业编人员就只能选择考职称这条提高工资待遇的道路。考职称其路漫 漫啊,既要准备全国统一的专业考试,还要通过计算机和外语考试,所以年轻的事业编干部大多都很爱学习,下班后不敢有什么娱乐活动,只能闷在家里钻研专业知 识,背诵英文单词。然而就是这样一条路也被去年进行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控制的越来越难了,技术职称岗位也定岗定编了,10个人按照1比3比6的比例,只能 有1个高级、3个中级和6个初级,这还是在没有管理岗位的前提下。试想哪个事业单位能没有一把手、二把手等管理岗位呢,又特别是在基层政府中超过10个人 的部门几乎没有,所以技术职称岗位现在也成了香饽饽,只要没有岗,你考出职称证来也无济于事,只能等。于是就会出现毕业好几年的大学生光干活不提拔,只能 拿着助理职称的工资,表面上看你还占着一个初级岗,但事实上本科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就等同与初级职称。不甘落后的人就只能终日沉浸在考职称、国考、省考等一 大堆考试中。
提拔不看能力。要说年轻的事业编干部整年学这学那,考这考那,又干着任务重难度大的一线工作,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应该很强了吧,提拔干部不就是应该提拔这样的人吗?对不起,不是。组织人事部门提拔不看能力和贡献,一是看身份,拥有了公务员身份才会考察你的能力和贡献;二是看资历,你前面有年纪的的人 占着岗就不能越级提拔你,你必须等大妈大叔们提拔了或者退休了,你才有出头之日。大妈大叔也就是40多岁,55退休,那时其实你已经迈入中年,青春不在、激情不复了!
基于以上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强烈呼吁事业单位改革能加快推行,不要自欺欺人的以身份划分群体,这样既是对人才的不尊重和浪费,也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行政编一定了,事业编不断扩大,请问这就是机构精简吗?当政者做出某一项改革决策可能只要动动脑、动动笔、动动嘴,但这些不公平的政策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时 就饱含着酸甜苦辣的情感。中央、省级机关中的事业编想方设法转成了参照,对基层政府中的业务下级弃之不管。如此劣待事业编人员,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硕士生,他们耗费的不仅是青春、激情,浪费的不仅是体力、智慧,更是对未来生活的失望啊!所以,几行文字,几句呼喊,想为机关事业编振臂一呼,为改变这种既不公平也不明智的现状略进绵薄之力。
京佳教育
第二篇:事业编制和公务员区别
事业编制和公务员区别
1.经费来源不同。公务员是行政编制,财政全额拨款。
事业编制分三种,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
2.升迁不同。公务员除了熬年头,即工龄长薪级工资涨,就只能升职才能涨薪水。
而事业单位,除了熬年头,升职之外,还可以通过职称聘用来涨工资,比如中级职称相当于正科工资。就说你专业扎实,你收入也不必你上司少,甚至还高。
3、公务员升迁机会大,而且可以一直升,直到顶。事业单位基本都是行政机关下面的二级单位,所以升迁机会很少,因为职数少。
4、事业单位未必工资比公务员低,一是看哪个单位,比如烟草专卖就比公务员多得多,二是你自己努力考职称,副高相当于副处待遇,很不错的。毕竟基层公务员一辈子混到副处的很少。当然我指的是基层。省市和国家的除外,省里公务员起步就是处级。
事业编制
开放分类: 社会、政治
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适用单位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
事业编制的分类
1、事业编制可分为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全额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城管、学校、农技站等。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宾馆、培训中心、设计室等。
2、事业编制一般都是要考的,比如烟草局、海关、检察院之类。
3、以前有经济警察、现在的港口警察、铁路警察等,他们是事业编制,现在不允许出现这样的编制,现在警察中的公安就要求统一编制,即是公安即是公务员。
公务员编制的待遇最稳定。
事业编制分三种:
1、全额拨款事业;
2、差额拨款事业;
3、自收自支事业
其中,以1为最稳定,但工资较少;2的待遇形式比较灵活,电台、电视台等都属此类,虽然财政拨款只占一部分,但每月拿钱却很多;3不是财政拨款,退休时拿的是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养老保险退休金。退休后,上述四种待遇每年增加的生活补贴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是:公务员、全额、差额、自收自支。
事业编制的和公务员待遇是不一样的,事业编制比公务员待遇低。但是还是国家工作人员。
第三篇:公务员、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很多人可能对公务员、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的概念很模糊。所以我最近在网上查了些资料发到论坛上,希望对一些想了解这方面情况的朋友有所帮助。
进入行政编制的意味着你是国家公务员,如通过了选调生考试就是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享受着国家的各种法定待遇,如医疗、晋级等。事业编制是事业单位编制的总称,像学校就是典型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分为自收自支、差额拔款、全额拔款三种类型。不用我说大家也能自明白,第一种就是你的工资和福利全由自己单位的收入来支付。比如你进入一个一个风景区的管委会工作,可能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第二种就是你的工资和福利有一部分是政府负担的,有一部分是自己单位的收入负担。我的理解像人民医院之类的单位就是这样的。第三种就是你的工资和待遇全部由政府负担,这种的事业编制就从形式上和公务员是一模一样的了。现在讲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最大的区别:行政编制也就是国家公务员是有级别的,如你第一年是科员,可能是最低一级的,你几年以后当了科长,就是股级。再几年以后当了局长,就是局级。也就是说,你如果是行政编制,那你就是“走”级别的。而事业编制,名义上是国家干部,实际上还是工人身份,“走“的是职称,比如你几年以后是初级工,几年以后是中级工,几年以后是高级工。学校老师是最典型的事业编制。而且最重要的是事业编制的人员不能当领导干部。想进入行政编制只通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都有国家的和省的公务员考试。要注意,现在只有地级市才有权力组织公务员考试,也就说县级市的乡镇或单位来招聘的话,一定是事业编制的,这一点大家要清楚。
公务员队伍界定:我国的干部身份很复杂。公务员队伍的确和一些网友所说,其实公务员队伍是一个相对并不是十分庞大的队伍。很多人都把事业单位和具有一定行政职能企业的工作人员收入作为公务员收入比较高的论据,因此,我就把他们全列进来了。
在我国真正具备公务员身份也并不是所有党政机关。党政机关里的工作人员也有干部身份、工人身份,干部身份里分行政编制、事业编制,而公务员就是党政机关里具有干部身份的那部分人中,具有行政编制的一部分人,具有行政编制的也未必全是公务员。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比如说史志办(政府)、党史研究室(党委)、考试办、编办、人才交流中心、毕业生分配办(人事局)、电教中心(组织部)等这些部门都是党政机关的下属事业单位,这里的工作人员肯定不是公务员。再就是政府办、组织部、财政局、人事局
这些具有明显党政机关特征里的工作人员也未必全部是公务员,里面相当一部分人只是具有干部身份,是事业编制,事业编、行政岗。就是领导干部里面也未必全部是公务员,大家一注意就能明白,看组织部或政府的红头文件任命书里,凡是任命的,一般是公务员,而聘任,则肯定不是公务员。就这么说吧,类似财政局、人事局、经贸局、环抱局这样具有典型性特征的行政机关,真正具有公务员身份也就是所有工作人员的40%—50%。
再说其他事业单位,比如说学校,虽然说学校是事业单位,但是学校也具备一定的行政职能,所以学校里面也有人具有公务员身份,而学校里的教师(除了临时工),统统都是干部身份、事业编制(吃财政拨款);卫生局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政机关,受它管理的比如说防疫站和少数没有改制的医院,都是事业单位,而部分医院改制后,虽然成了企业单位,但是里面的工作人员都保留了原有的身份,或者是干部身份或者是工人身份,或者是行政编制或者是事业编制。再就是粮食局,这也是个比较特殊的机关,因为这个部门的行政职能日益减少,很多地方把粮食系统进行了改制,所以说粮食系统的工作人员也大部分不是公务员。-g* 再说具有行政职能的企业单位,比如说电业公司、电信公司、药材公司、房地产交易中心(也有的地方是事业单位),这些单位虽然说经过改制全部变成了企业,但是因为这类企业在2002年以前都是事业单位或者行政机关,因此这里面的工作人员大都是事业编制或者行政编制。很多人认为事业单位改制,里面的工作人员也由原来的公务员变为工人了,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单位改制了,但人没有改制。况且,这类单位的领导干部,大都还是经过组织部门任命,基本上都是事业编制或者行政编制。(当然,除了少数聘任的)
再说银行,现在正进行银行系统的改制。也可以说,银行是具有企业性质的,但是银行里面的工作人员(除了临时工),大部分也是事业编制,而银行的领导,从中央到地方,都是组织部门任命的,基本也都是行政编制.再说企业,比如说烟草公司、旅游公司(少数地方还叫旅游局)、石油公司,这类企业也比较特殊,特殊在哪里呢,就是他们在市场没有全部放开的情况下也具备一定类似行政职能的职能,所以,这些公司里面的领导层,也几乎全是行政编制或者事业编制。
最后再重申一点,事业编制的虽然是干部,但肯定不是公务员,行政编制的也不一定是公务员;真正的公务员只是具有行政编制的一部分。因此说,公务员队伍是一个相当数量不是很大的队伍。
而真正队伍庞大的是具有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领的是职称工资,具有本科学历的,就是拿初级职称工资,而中级、高级职能通过考试、评议也能容易获得,所以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相对比较高。
而真正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拿的是职级工资,同样是本科学历,如果不是领导干部,就得能科员或者办事员工资,那样工资就很低了。与事业单位(包括教师)相比,那些具有中级支撑的就相当与公务员里的正科级领导干部,具有高级职称的就拿公务员里的县处级工资。因此说,一个地方,能拿到县处级工资的公务员只有3 个(县长、书记、政协主席),而事业单位就数量很多,高级教师有10来个、高级农艺师、会计师、经济师都很多。而大部分的公务员都是比不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
一般来说政府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等是行政单位,采用的是行政编制,但是由于机构改革后行政编制很难增加,而工作量在不断增大,所以很多行政单位都通过采取增加事业编制的作法来达到增加人员,但是由于机关事业编制一般限制在行政编制的15%以内,所以对于需要大量增加人员的单位,通常采取了经过批准下设一些局或所、队、中心等的事业单位,如各省交通厅下设的公路管理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厅下设的社保基金管理局,因为他们具有部分的行政权力,故产生现在公务员暂行条例所称的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这些都是采用了事业编制,所以是绕过了行政编制这个坎,当然也就是造成被人所诟病的机构改革越改越来越大的现象.
第四篇:事业编制
事业编制
开放分类: 社会、政治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适用单位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事业编制的分类、事业编制可分为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全额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城管、学校、农技站等。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宾馆、培训中心、设计室等。
2、事业编制一般都是要考的,比如烟草局、海关、检察院之类。
3、以前有经济警察、现在的港口警察、铁路警察等,他们是事业编制,现在不允许出现这样的编制,现在警察中的公安就要求统一编制,即是公安即是公务员。
公务员编制的待遇最稳定。
事业编制分三种:
1、全额拨款事业;
2、差额拨款事业;
3、自收自支事业
其中,以1为最稳定,但工资较少;2的待遇形式比较灵活,电台、电视台等都属此类,虽然财政拨款只占一部分,但每月拿钱却很多;3不是财政拨款,退休时拿的是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养老保险退休金。退休后,上述四种待遇每年增加的生活补贴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是:公务员、全额、差额、自收自支。
事业编制的和公务员待遇是不一样的,事业编制比公务员待遇低。但是还是国家工作人员。
第五篇:事业编制转公务员
事业编制如何转公务员
很多人不明白事业单位的人员能否转成公务员,在这里我回答一下:
1.如果你是事业单位的一般人员,没有干上领导职务,那你就不能转成公务员身份。比如你是旅游局、畜牧局等事业单位的普通员工,事业编制,那你即使调到农业局,财政局等这样的行政单位,那你也不是公务员身份,你还是事业编制,但是如果你从某县的旅游局的普通员工被提拔为某县的农业局副局长,(前提是事业编制普通员工提拔行政单位副科级领导职务),那你肯定就是公务员了,单纯的从畜牧局一般事业编制人员调到农业局做公务员的科员,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提拔你到行政单位任职。
2.如果你是事业单位专业职务副高级以上或者事业单位管理岗的非领导职务副处级以上(也就是对应行政单位的副调研员),那你被调往行政机关,那你就是公务员身份了,单纯的事业单位普通人员转公务员,除非是参加公务员考试。
调任就是公务员与公务员队伍以外的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的交流,实际上是让原来不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变成公务员的一种方式,是公务员队伍的另一个“入口”。在这个意义上,它与录用有相同的地方。但是,调任与录用最主要的区别是使用范围不同。录用适用于选拔担任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的人员,而调任则适用于选拔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的人员,以及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中相当于副调研员以上层次的非领导职务的人员。可见,调任所适用的职务层次要比录用高。
公务员调任规定(试行)(中组发[2008]6号)
公务员调任规定(试行)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拓宽选人渠道,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规范公务员调任工作,根据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调任,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调任领导成员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 调任必须坚持德才素质和职位要求相适应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和资格条件,坚持组织安排与个人意愿相结合,从严掌握,优化任用。第四条 调任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第五条 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负责公务员调任工作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第二章 调任资格条件第六条 调任人选应当具备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强、勤奋敬业、实绩突出。
(二)具有与拟调任职位要求相当的工作经历和任职资历。
(三)具备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规定的晋升至拟任职务累计所
需的最低工作年限。专业技术人员调入机关任职的,应当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或者已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四)调入中央机关、省级机关任职的,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调入市(地)级以下机关任职的,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五)调任厅局级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调任县(市)领导班子成员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调任其他处级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调任科级领导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六)符合法律、法规、章程规定的其他条件。因工作特殊需要,前款第(三)、(四)、(五)项需适当调整的,市(地)级以下机关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上一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同意,省级以上机关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同意。第七条 公务员调出机关后再调入机关担任高于调出机关时所任职务的,应当具备从调出机关时所任职务晋升至拟调任职务所需的任职资格年限。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调任: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三)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的专门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四)受处分期间或者未满影响期限的;
(五)正在接受审计机关审计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三章 调任程序
第九条 调任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根据工作需要确定调任职位及调任条件;
(二)提出调任人选;
(三)征求调出单位意见;
(四)组织考察;
(五)集体讨论决定;
(六)调任公示;
(七)报批或者备案;
(八)办理调动、任职和公务员登记手续。第十条 根据调任职位的要求,调任人选通过组织推荐方式产生。必要时,可以对调任人选进行考试。第十一条 对调任人选应当进行严格考察,并形成书面考察材料。考察内容包括调任人选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考察时,应听取调任人选所在单位有关领导、群众和干部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构的意见。所在单位应予积极配合,并提供客观、真实反映调任人选现实表现和廉政情况的材料。第十二条 根据考察情况集体讨论决定拟调任人员,并按照任前公示制有关规定在调出、调入单位予以公示。第十三条 公示期满,对没有反映问题或者反映问题不影响调任的,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或备案;对反映有严重问题未经查实的,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调任。第十四条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确定调任人员后,调入机关按照规定的权限办理审批或者备案。地方省级以下机关调任公务员须报市(地)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呈报审批、备案的材料应当包括请示、公务员调任审批(备案)表、考察材料、调出单位意见和纪检监察机构提供的廉政情况;按规定需要进行离任审计或者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审计,并提供审计机关的审计结论。调任人员审批、备案后,办理调动手续,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公务员登记。第十五条 调任人员的级别和有关待遇,根据其调任职务,结合本人原任职务、工作经历、文化程度等条件,比照调入机关同等条件人员确定。第十六条 调任人员除由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任命职务的以外,一般实行试用期制,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正式任职;考核不合格的,另行安排工作。第四章 纪律与监督第十七条 调任必须遵守下列纪律:
(一)调任审批或者机关应当严格履行职责,认真审核把关,不得随意降低标准,放宽条件;
(二)调入机关应当严格履行有关程序,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体讨论决定,不得个人或者少数人说了算,弄虚作假,搞不正之风;
(三)调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有关法规、政策,提供真实情况,不得突击提拔;
(四)参加考察的人员应当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不得隐瞒、歪曲事实真相;
(五)调任人员应当遵守有关规定,接到调动通知后,在规定期限内办理行政、工资关系等有关手续。第十八条 调任工作中存在应当回避情形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九条 对违反规定的调任事项,呈报的不予批准;已经作出决定的宣布无效,并按照规定对主要责任人以及直接责任人作出组织处理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章 附 则第二十条 国有企业和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担任本规定第二条所列职务,参照本规定执行。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负责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和中央、国家机关可根据本规定,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