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康市居住证管理实施办法
安康市居住证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根据国务院《居住证暂行条例》、《陕西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本市所辖县区居住半年以上(本市公民在市内跨县区居住的包含在内、在市内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除外),符合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可以依照本办法规定在居住地申领居住证。
居住半年以上,是指在居住地实际居住并办理居住登记满半年。居住登记应当在本人到达居住地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持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居住登记。
合法稳定就业,是指被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录用(聘用),或者被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招收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从事第二、三产业并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等。
合法稳定住所,是指在居住地实际居住具有合法所有权的房屋、与房屋出租人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协议)的房屋、亲朋好友提供住所的房屋(由房屋所有人或代理人出具证明或声明)、用人单位或就读学校提供的宿舍的房屋等。
连续就读,是指在本市全日制小学、中学、中高等职业学校或普通高等学校取得学籍并就读。
第三条 居住证是持证人在居住地居住、作为常住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申请登记常住户口的证明。
第四条 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居住证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做好实施居住证制度的保障工作。
发展改革、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建、国土、卫生计生、文化广电、公积金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居住证持有人的权益保障、服务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公安机关负责居住证的申领受理、制作、发放、签注等证件管理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用人单位、就读学校以及房屋出租人应当协助做好居住登记和居住证申领受理、发放等工作。
第六条 公民申领居住证,应当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机关委托的社区服务机构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近期相片以及居住地住址、就业、就读等证明材料。
居住地住址证明包括房屋租赁合同、房屋产权证明文件、购房合同或者房屋出租人、用人单位或就读学校出具的住宿证明等;就业证明包括工商营业执照、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出具的劳动关系证明或者其他能够证明有合法稳定就业的材料等;就读证明包括学生学籍卡、学生证以及就读学校出具的其他能够证明连续就读的材料等。
未满16 周岁的未成年人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申领居住证。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办理的,应当提供委托人、代办人的合法有效身份证件。
申请人及相关证明材料出具人应当对本条规定的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七条 对符合居住证办理条件的,公安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 个工作日内制作发放居住证。不符合办理条件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领人。
第八条 居住证由县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签发,每年签注1次。
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连续居住的,应当在居住每满1 年之日前1 个月内,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机关委托的社区服务机构办理签注手续。
逾期未办理签注手续的,居住证使用功能中止;补办签注手续的,居住证的使用功能恢复,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的居住年限自补办签注手续之日起连续计算。
第九条 居住证持有人在本市居住地址发生变更的,应当到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条 居住证持有人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号码、户籍地址变更的,居住证损坏难以辨认或者丢失的,居住证持有人应当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换领、补领手续。换领新证时,应当交回原证。
第十一条 申领居住证、申报居住证地址变更、申报居住证签注,免收费用;申报补领、换领居住证,应当缴纳证件工本费。居住证工本费按照省以上财政、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执行。
第十二条 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可以享受以下基本公共服务:
(一)免费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就业服务;
(二)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三)免费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四)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五)依法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
(六)按规定享受政府部门提供的各类免费培训;
(七)按规定享受政府保障性住房;
(八)依法享受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九)依法享受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务;
(十)依法参加居住地社区组织和有关社会事务管理;
(十一)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务;
(十二)居住地人民政府提供的其他公共服务。
第十三条 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可以享受以下便利:
(一)在居住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出入境证件;
(三)按照规定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
(四)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申请授予职业资格;
(五)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和其他计划生育证明材料;
(六)国家规定的其它便利;
(七)居住地人民政府提供的其他便利。
第十四条 居住证持有人为监护人的,随其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可以在居住地享受义务教育。居住地所在学区学校受办学规模限制不能接收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就近入学 的学校。
第十五条 居住证持有人符合本市居住地户口迁移政策的,可以申请办理常住户口。
第十六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在工作过程中知悉的居住证持有人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处200 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住证;
(二)出租、出借、转让居住证;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住证。
第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 200元以上1000 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住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住证;
(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住证。
伪造、变造的居住证和骗领的居住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第十九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符合居住证申领条件但拒绝受理、发放;
(二)违反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三)利用制作、发放居住证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
(四)将在工作中知悉的居住证持有人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
(五)篡改居住证信息。
第二十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发放的居住证,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未明确规定的居住证管理事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6年 10月2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10月21日。
第二篇:安康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安康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为创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提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根据《安康市城市容貌标准》和《安康市市容环境管理办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明晰工作职责,夯实工作责任,重点解决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农贸市场、市政公用设施、广告标识、建设工地、园林绿化、城市亮化、河道水域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创造宜业宜游宜居的城市环境,促进美丽富裕新安康建设。
二、基本原则
城市精细化管理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区联动、分工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建管并举、标本兼治,规范作业、严格执法,舆论监督、群众评价的原则。
三、任务分工
(一)市容市貌精细化管理
1、道路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清运。落实清扫保洁制度,按标准配备环卫清扫人员,每日清扫作业不少于2次,首次清扫在上午7:00之前完成,第二次清扫在14:30前完成,达到路面无积土、无废弃物、无成堆垃圾,路面整体感观洁净。按标准配备环卫保洁人员,达到六无六净,“六无”即:无废弃堆积物、无果皮纸屑和树叶、无砖头瓦块、无积水积冰、无人畜粪便、无污泥沙石;“六净”即:道沿净、墙根净、树穴净、人行道净、收水口净、果皮箱净,环卫作业车辆干净整洁。主干道冬季保洁时间为7:30至20:00,夏季保洁时间为7:30至22:30。次干道、背街小巷保洁时间、质量达到行业标准。节假日期间,商业区、公园、广场周边要增加保洁力量,适当延长保洁时间。城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清运,垃圾、粪便收集运输密闭化,垃圾收集容器整洁。环卫车辆(含机扫车、洒水车、电动保洁车、三轮垃圾收集车等)维修保养及时,车体干净、车容整洁、运行良好,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路线、时速行驶,遵守操作规程和交通法规,确保机械车辆安全无事故。做好机械化清扫和人工保洁的有机衔接,清扫保洁率达到100%。除雨天外,每日对主干道洒水降尘2次,每月冲洗1次。建立巡查和交接班制度,确保道路清扫保洁无缝对接。加强垃圾收运科学化管理,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运用远程监控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果皮箱、垃圾桶、垃圾中转站的日常管理,做好设备维护工作。根据垃圾产量的变化,适时调整清运方案,合理安排车次,确保日产日清。(责任单位:汉滨区城管局、高新区城管局)
2、市容秩序管控。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的原则,规范占道经营行为,加大对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泼乱倒、乱悬乱挂、出店经营、马路市场等现象的治理力度,营造良好市容环境。实施中心城区万米单元网格化管理,落实“门前四包”管理责任制,建立定期曝光、通报考核评比制度,通过现场检查、明查暗访、限期督办整改等方式,对各有关部门、镇办(社区街道)、单位落实“网格化”管理和“门前四包”责任制情况,及时跟踪问效,推动市容市貌管理的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责任单位:汉滨区城管局、高新区城管局、辖区镇办)
(二)交通秩序精细化管理
1、机动车停放秩序管理。道路交通设施功能完整、干净整洁、标线、标志连续性和引导、警示功能良好,交通设施精细化、人性化程度高(一年清洗2—3次,损坏的及时维修)。城区专用停车场标识清楚,道路机动车停车场位(包括临时停车场位)标示标线标牌规范,车辆停放有序、朝向一致,路面无违法占道停车;人行道临时停车泊位设置停车标志牌,标线清楚、停放整齐,车头朝向一致,无乱停乱放现象。结合缓堵保畅工作,加大对机动车乱停放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规定停车区域外的占道停放车辆,依法进行处罚。同时,对各类道路乱设点、乱收费行为进行集中整治。通过不间断的整治活动,确保主要道路车辆停放有序,无占用道路、挤压盲道等乱停放现象。(责任单位:市交警支队、汉滨区城管局、高新区城管局)
2、推进文明交通行动。开展经常性的文明交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活动,将文明交通知识作为驾驶员培训学校的必修课,提高市民文明交通意识。强力开展交通秩序整治,严厉查处乱停乱放、闯红灯、超载超限、三轮车载客、酒后驾驶、故意遮挡号牌、三轮车、架子车不按限时限路段通行、超长超宽运输等交通违法行为,确保交通秩序安全畅通。(责任单位:市交警支队、市交通局)
3、城市客运秩序管理。强力推进公交体制改革,优化拓展公交线路,更新更换老旧破损公交车辆,提高公交线路的覆盖率,按照公交站间距400米—800米设置公交站点,提升公交分担率。公交企业按规定的线路、站点、班次及时间运营,驾驶员遵章守纪,车辆运行做到“三稳”(起步稳、行车稳、停车稳)、“五报”(报路别、行车方向、到达站、预报下站、转乘站)。车辆卫生清洁,无污垢、无积泥、无积水,车身净、玻璃净、底板净、座椅净、扶手净、裙板净,公交站牌牌面整齐,标注方向与行驶路线一致,内容正确,文字清晰,站杆正直牢固,无歪斜、松动、锈蚀,无乱贴乱画。出租车实行“六个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即统一车型,统一车体颜色,统一顶灯标识和标志,统一驾驶员培训,统一车辆座位套,统一安装卫星定位安全服务系统)。加大公共营运秩序整治,加强出租车行业管理,依法打击黑出租非法运营,治理出租车随意调头、随意加价、拒载乘客等不文明行为,确保车容车貌整洁,车内环境卫生干净。(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交警支队)
(三)农贸市场、便民市场精细化管理
1、农贸市场管理。抓好市场划行归市、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活禽屠宰、农残检测等规范管理,落实市场业主、经营户、行业监管部门、办事处等各方责任,建立检查、评比、考核制度,落实驻场管理人员,做到摊位摆放整齐,无下摊、出店出场经营;活禽隔离屠宰销售,肉类封闭销售;垃圾收集清运及时,做到一摊一桶、密闭收集。车辆停放、店牌蹲放规范有序;“三防”设施到位,符合《食品安全法》和《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有关规定。(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商务局、市药监局、汉滨区城管局、辖区办事处)
2、便民市场(便民服务点)管理。便民小餐饮要着眼于完善功能,落实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按照“五统一”(统一编号、统一摊位招牌、统一桌椅板凳、统一服装、统一经营时间);便民果蔬市场要按照“四规范”(规范摊点面积、规范摊棚摆设、规范果品摆放、规范经营时间)要求,做到限时、定点、划线经营。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落实“摊前三包”,解决管理混乱、环境脏乱差问题。(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药监局、汉滨区城管局、辖区办事处)
(四)市政公共设施精细化管理
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实施畅通工程,科学实施道路渠化,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加快停车场建设,结合城市道路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林荫停车场建设,逐步增加停车场数量,最大限度施划停车泊位,拓展停车空间,缓解停车难问题。加强城市道路管理,实行每月一排查,对毁损路面进行及时修复;加大巡查力度,做好井盖、沟盖、雨箅等公用设施的维护维修工作,破损、缺失的要及时予以更换。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搞好道路标识标线施划、交通指挥信号设置维护、指示牌设置维护工作,优化城市交通组织。更换维修破损的公交站牌、完善站点站牌设置。城市公厕、垃圾收集站、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站、垃圾处理厂、粪便无害化处理场、地下停车场、人行天桥、书刊报亭等市政环卫设施环境卫生管理达标。(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交警支队、汉滨区城管局)
(五)广告标识精细化管理
1、规范门头牌匾。做好摸底调查,建立中心城区各条道路的门头牌匾数据库,统一规划设计,精心组织实施;加强规范管理,对破损、脏污及一店多牌现象,及时更换、冲洗和取缔;对于违规设置的小灯箱、霓虹灯等坚决拆除,禁止悬挂各类促销布幔条幅等宣传品。对新开道路,提前介入,统一规划,规范设置。做到城区沿街门店门头牌匾统一设置、整齐美观。(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2、户外广告设置监管。严把审批环节,户外广告设置达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美化市容,规范设置。加强对已审批设置的户外广告的维护,做到干净整洁、安全牢固,对城市主干道、主要节点的各类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牌进行集中清理,对私自设置的商业性户外广告宣传牌进行拆除。认真落实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管理条例,严格审批、监管广告内容,加强对户外广告的日常维护,保持设施的安全整洁。(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工商局)
3、加强非法广告治理。清理清除市政设施表面的非法广告,推进社会公众信息发布栏的建设进小区工作。强化中心城市野广告执法管理,加大源头查处力度,充分利用好非法广告电话追呼系统,严厉打击非法发放、张贴小广告行为。坚持片区日巡查制度,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度,发现一处清理一处。(责任单位:汉滨区城管局、各双创片区双创办、辖区办事处)
(六)建设工地精细化管理
1、建筑工地管理。深化文明工地创建活动,推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机制,明确各类工地管理主体和监管责任,严格围墙、大门设置标准,加强督查,定期修补粉刷。按照管理职责,每周对建筑工地进行专项检查,定期开展联合整治,互通信息。规范管理工地环境卫生、职工食堂、厕所,定期开展病媒生物消杀防制。对黄土裸露无覆盖、道路未硬化以及工地围墙、大门设置不规范和破损的,及时督促整改。中心城市所有建筑工地围墙和大门必须符合设置标准,美观整洁。工地内部管理规范,制度上墙,防尘措施到位,道路硬化,物料堆放规范,裸露黄土覆盖及时。(责任单位:市规划局)
2、渣土运输治理。落实渣土运输源头治理措施,硬化工地出入口道路,设置冲洗设施,严禁车辆带泥上路,滴洒抛漏。渣土运输车辆证照齐全,持证运输,按规定线路行驶,实现渣土运输的规范、动态、高效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带泥上路、抛洒滴漏现象。(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交警支队、汉滨区城管局、高新区城管局)
3、私人建房和门店装修管理。严格执行城区私人建房管理办法,划分责任区,落实监管人员,实施蹲点值守、严格监管,遏制中心城区私人违法违章建筑、门店装修占道施工,乱堆乱放建筑垃圾、建筑材料,渣土清运沿路抛洒现象。(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住建局、汉滨区城管局、高新区城管局)
(七)园林绿地精细化管理
定期对中心城市的公园、广场、游园以及道路绿化带、树坑、绿篱、草坪、花坛内的杂物、树叶、残枝等垃圾进行清掏。及时修剪行道树,对缺株、死株进行补栽。做好辖区所有道路绿化带的日常管护以及绿化景观的布设工作,做到公园、广场、花坛、游园内的树木、花草管护良好,行道树树形整齐,树冠美观,无枯枝、死树、无病虫害,临街树木、绿篱、花坛、草坪整洁、美观。(责任单位:市住建局、高新区城管局)
(八)城市亮化精细化管理
坚持便民利民与美化城市同步推进,城市道路及公共场所装灯率和亮灯率达到98%以上,城市道路照明主干道亮灯率达到98%以上,次干道、支路、背街小巷亮灯率应达到96%以上,按规定开启照明设施,道路照明的设施完好率达到95%以上。加强照明设施巡查维护,灯杆无倾斜、下沉现象,各类照明设施无乱涂画、乱粘贴,整洁美观。(责任单位:市住建局、高新区城管局)
(九)河道沟渠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 严格执行水源地保护规划,严厉打击城市内河道非法采沙行为,落实水源地保护措施,确保中心城区水源地保护全面达标。推进河道沟渠岸侧农户改厕工作,河道沟渠岸侧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完善河道沟渠周边环卫设施;开展河道沟渠排污口治理,禁止违规排放排污;持续开展汉江、月河、吉河、黄洋河及一江两岸等沟渠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河岸立面整洁、水清岸绿。(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汉滨区水利局、辖区办事处)
(十)居住小区环境精细化管理
推进双创提升进小区活动,建设重心下移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采取综合治理、行业规范、业主自治、物业管理、委托托管等办法,集中开展居住小区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绿化美化、规范停车等整治活动,解决环境卫生保洁不到位、垃圾乱倾乱倒、车辆停放无序等乱象,切实提升居住小区管理水平,实现“基本设施配套、管理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到位、环境秩序良好”的目标。(责任单位:市住建局、汉滨区城管局、城区各片区双创办、辖区办事处)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城市精细化管理是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客观要求和创国卫巩固提升的重要举措,各责任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对照本《方案》细化分解,制定实施细则,一项一案,明确工作责任、管理标准、完成时限和保障措施,确保每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要尽心尽责,主动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加快基础建设。按照“双创统揽、民生城建”的总要求,继续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市场、停车场、交通网络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深化建设促进中心城市管理不断迈向新高度。特别要加快推进数字化城管建设,在已完成城市管理部件普查和启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按照监管分离的原则,推进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平台建设,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逐步推进城市万米单元网格化管理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达到对城市管理工作中各类问题的“快速发现、精确定位、及时处置、有效监督”。
(三)强化依法治理。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要以“增强依法行政观念、提高行政执法业务能力和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为目标,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培训,加强执法人员专业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全面实现网格化管理机制,定时、定人、定岗,切实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对行政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严格追究。
(四)提升市民素质。深入推进市民素质教育培训行动,着力开展市民素质教育进机关单位、进社区村组、进企业、进学校“四进”活动和行业教育培训行动,培育市民“爱我安康、树好形象”的责任感。市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作用,精心策划选题,创新报道形式,通过开辟城市精细化管理专题、专栏、专访等形式,大力宣传城市精细化管理办法,使广大市民形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维护城市形象、自觉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积极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做贡献。
(五)建立奖惩机制。市双创办建立对汉滨区、高新区及市直有关职能部门履行城市管理职责考核评价机制,将中心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纳入双创工作目标考核,强化督促检查和明查暗访的力度,及时兑现奖惩。市级各责任部门、汉滨区、高新区也要建立考核监督评价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考核机制。
第三篇:安康市中小学管理常规
安康市中小学管理常规(试行)
为加强学校内部常规化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着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常规:
一、学校行政管理常规
1、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规定。按时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定期如实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坚持重大事件请示、报告制度。
2、学校有充分体现正确的办学方向、教育思想和学校特色的校训及校风、学风、教风的要求,发挥其对师生群体的教育导向作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具有科学决策、实施、监控机制,运作顺畅。
3、按有关规定,合理设置学校中层机构,遴选德才兼备的中层干部,制定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深化内部改革,对教职工逐步实行聘任制和合同管理。完善和优化分配制度。
4、坚持民主管理,切实健全教代会制度,落实教代会的各项职权,关系到学校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经过教代会审议。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及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注重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健全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狠抓目标管理、人本管理、校本管理,逐渐把项目管理引入学校常规管理领域,通过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专项工作及其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的最优化,坚持校务公开,不断探讨校务公开的途径和方法。
5、制定并实施学校近、中、远期办学规划。每学期(年)学校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平时工作有布置、有督查、有评比、有纪录。建立和坚持使用《校务日志》、《教师工作检查考核记录》《教研活动记录》以及各种会议记录等簿记表册,做到各种活动、各项工作有记载,并详实准确。
6、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校级领导班子均具备国家规定相应学历,具有相应的职称、年龄、专业、能力,结构合理,作风正派,廉洁自律,求真务实,深入实际,解决问题,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坚持参加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持每周一次政治业务学习的例会制度和寒暑假集中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与能力。
7、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教育,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加强以在职为主、自学为主、所教学科为主的教师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按有关规定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和考核制度,组织教职工参加文体活动,关心教职工生活和身心健康。
8、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常规工作校长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领导干部值班制度,学校领导要坚守工作岗位,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廉洁高效。按规定承担教学教研任务,主持或参与教改实验,定点联系年级组、教研组等。
9、建立教师学期和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过程监控机制,定期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进行量化考核,以此作为评定职称、受聘上岗、晋职晋薪和实施奖惩的依据。建立和完善各种表彰和奖惩制度。
10、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校、依法兴校,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环保教育。
11、抓好档案资料管理,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学校有档案柜和档案室,学校的文书、学籍、人事、统计、报表、图书、教学资料等档案齐全规范,分类存放,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使用效益,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
二、德育工作常规
12、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各学校要建立德育工作领导机构,要建立有党组织、共青团、少先队、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等组成的德育工作队伍,按德育职责明确要求,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13、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国旗要合乎规格,每周一学校要进行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每学年要用一周时间开展德育实践。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守则以及日常行为规范,以形成良好的校风。
14、充分发挥班、团、队、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每学期至少组织学生参加一次班、团、队主题教育,开展健康丰富的课余生活,抵制不健康读物、影视、歌曲和活动的影响,防止黄赌毒、封建迷信、营业性歌舞厅、台球室、电子游戏室、网吧等对学生的危害。
15、加强德育管理,改进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学校德育工作要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坚持正面引导、传统激励、自我启迪、实践锻炼、榜样示范、美育熏陶、学科渗透的方法,遵循教育为主、潜移默化的原则,实行全员、全程育人,全体教职工都要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良好的师德作风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学校要按教学计划,开齐开足德育课程,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要联系社会和学生思想行为实际,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每学期至少安排学生参加一次集体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16、坚持思想品德评定制度。学校每学年评选一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以及先进班集体,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1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把学校建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善、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基地。要建立时事政策和实施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宣传栏,乡镇以上学校办好校园广播(电视)站(台)。
18、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机制。加强校际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活动基地、劳动实践基地,聘请校外辅导员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定期进行家访或召开家长座谈会、社区家长委员会会议,举办家长或家庭教育讲座。
三、教学工作常规
19、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要按照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编制课程表、课外活动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校不准随意增加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学校应充分挖掘校本课程资源,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使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协调发展。
20、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和活动量(包括教学、自习、课外活动时间),严禁利用课余、晚上和节假日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留课外作业,其他年级每日课外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初中一、二年级不超过1.5小时。不得擅自提前复习迎考时间和延长学生上课时间,小学生每日在校学习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超过7小时,高中生不超过8小时,不得举办各类补习班、培优班、重点班和实验班。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义务教育学段一律不得组织和举办各类学科竞赛。
21、加强学籍管理,健全学籍档案。严格执行省教育厅《中小学学籍管理暂行规定》,对转学、休学、借读、留级、复学等严格手续程序,按时报批。严肃招生、毕业证书颁发、学生档案管理等各项纪律制度。学籍档案齐全、真实。
22、学校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教学评价的研究和探讨,组织好学生每学期的综合评价,逐步建立起社会、家长、学校、学生完整的评价体系。
23、严防学生辍学。学校要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关心每一位学生成长,防止学生流失。发现学生辍学,应积极动员其复学,动员无效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依法控制学生流失。
24、严格教学常规。各学校每学期都要有教学计划,每周有具体安排。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要求,有保证执行教学常规的措施。要建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5、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必须保证音乐、体育、美术课时。每天坚持做好“两操”(早操、课间操或眼保健操),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含体育课)。按规定实施国防教育,高中应按照《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通知要求,组织好新生军训工作。
26、学校各项竞赛活动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每学年举办一至两次以上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体育运动会,一次文艺汇演,一次学生征文比赛和一次手工制作比赛。定期举行演讲、书法、绘画、摄影、计算机、普通话和各种小制作等比赛,活跃校园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
四、教研教改工作常规
27、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建立教研室、学科教研组、年级教研组等教研教改机构,并明确其工作目标任务。要加大管理力度,引进竞争机制,激活教研群体的主体意识,形成良好的教研教改氛围。
28、学校要制定学期教研教改工作计划,经常组织开展小型多样、切实有效的常规教研教改活动。每学期举行三次以上全校性的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室)要有实施计划和措施,每两周举行一项教研活动,并做好教研教改活动记录。大力提倡集体备课、电脑备课。
29、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学校要加大校本研究力度、完善校本教研机制,要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使教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个校本教研的核心落到实处。学校要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实际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要有校级以上科研项目或课题,并有课题研究方案、管理制度,要积极承担上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定期举行课题知识讲座,进行阶段性总结。建立教学成果激励机制,学校每年要开展一次教研教改成果评奖活动。
30、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努力实现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31、重视常规实验教学。因地制宜地加强学校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图书馆(室)及体育、艺术劳动技术等教育设施的建设,并充分向学生开放。加强对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图书资料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按课程标准(或现行教学大纲)规定认真做好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努力提高实验开出率。
五、教师工作常规
32、严守工作纪律,遵守规章制度。教职工要按时上、下班,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活动。要服从组织安排,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33、恪守社会公德,规范职业行为。教师必须衣着整洁,仪表端庄,团结同志,行为举止文明礼貌,语言规范健康,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上课时不吸烟和使用通讯工具,不得随意离开教室,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非特殊情况不得坐着上课。不强制学生购买教学辅助材料,不向学生推销商品,不向学生和家长索要财物。不得参与黄赌毒、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
34、关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教师不得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随便停学生的课,坚持做好家访工作,开好家长会,不得指责和训斥学生家长。
35、认真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自觉做到教学“七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与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课外活动、认真考核和认真研修。每学期要认真制订工作计划,做好工作总结。
36、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教师要立足本职,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教改实(试)验和教育科研活动,撰写论文,著书立说。教师每学年必须上公开课或说课2节以上,每学期听课10节以上(教龄10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听课20节以上),评课2节以上,撰写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教研心得或教学论文一篇以上,中高级职称教师在任职期内必须有一篇教研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并积极参加课题研究。
37、认真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把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纳入教育教学要求,50岁以下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38、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和学校各项改革,创造性、高质量地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和现代教育意识,认真学习政治、经济、科技、法律等知识以及现代教学技术。所有中青年教师都要有计划地学习电脑知识和操作技术,都会使用学校已有的现代教学设施。
六、财务后勤工作常规
39、财务管理应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和《中小学财务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禁“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帐外帐”。牢固树立为师生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开源节流,勤俭理财,严格执行财务审计制度,接受民主监督和上级财务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实行财务公开。
40、学校各基建、维修和大宗设备添置,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按程序报批,然后实行公开招标或政府采购。
41、规范收费行为,学校严格按上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进行收费,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并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习应酌情减免费用。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42、认真做好学校后勤和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学校的校舍、食堂、水电等生活设施及办公、教学用品采购供应等物业管理制度。对基建、维修项目要按有关规定实行公开招标或代标,选择设计、施工单位,建立预算、决策、审查、审计制度和项目廉政责任制。
七、校园环境常规
43、校园布置朴实美观,体现教育性。学校要有明确的校训、标语。按规定悬挂中外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张贴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办好黑板报、墙报、宣传栏并定期更换,设置阅报栏、橱窗,开辟图书室、阅览室、团队活动室和校史展览室等,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搞好校园整体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对校园进行绿化和美化。
44、教室布置规范有序。教室内班级公约、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班干分工表、值日轮流表、名人警句等张贴上墙,建有班级《好人好事登记簿》、《学生缺席簿》、《班团队活动记录簿》,每月至少更新一次学习园地。
45、建立公共卫生分区负责制度。学校有专人负责卫生工作,设立工作监督岗,配备必要的清洁卫生工具,将校园按班级划分卫生责任区,进行每天一次小扫除和每周一至二次大扫除,做到校园无杂草,墙壁无污染、蜘蛛网、灰尘;地面平整,无果此纸屑、烟蒂、痰迹、垃圾入箱入池,定期清除;厕所每天打扫、定时冲洗,定期消毒灭蝇。校舍门窗完好,桌凳排列整齐,窗明几净。图书室、实验室安静整洁,图书资料,报刊杂志、实验用品摆放规范,方便使用,宿舍空气流通,清洁卫生,物品安放有序。
46、建立校园环境检查评比制度。学校要成立校园环境检查评比领导小组,定期对宣传栏、教室、卫生区、寝室、食堂、自行车存放等进行检查评比与通报,并作为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寝室、先进个人等依据。
47、整洁校园周边环境。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学校周围200米半径内设置台球室、网吧、电子游戏机营业点。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在校园内放牧、种植、打场、堆物、取土、采石以及建造或恢复祠堂、庙宇、坟茔等。规范校园内车辆摆放,禁止在校园内喂养牲畜、散放家禽、乱搭乱建,严禁在教学区内摆摊设点。
八、安全卫生工作常规
48、认真贯彻落实《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建立安全工作制度,制定安全工作考核办法,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建立大型活动和外出活动的报批制度,未经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学生停课参加商业性的庆典、演出等活动。
49、加强学校安全卫生教育。学校要认真上好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课程,组织收看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专题片,增强学校、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50、坚持开展安全检查和事故防范工作。每学期开学、期中、期末分别对学校校舍、教学设施等进行一次彻底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不能排除的要停止使用。严格教学设施、化学药品、饮水饮食、取暖、用电、体育、劳动和其他集体活动等方面的管理,保证师生安全。
51、建立安全保卫制度。财务、档案、食堂、宿舍、各类药品器材室、传达室等部门和场所要指定人员负责,建立岗位责任制,严格管理,节假日要安排人员值班、护校。非学校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学校,非学校及学校人员的车辆未允许不得进入或穿行学校。
52、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教学建筑、环境噪声等环境质量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按规定配备卫生教师(医生),积极做好近视眼等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正工作,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创造条件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重视师生饮食卫生管理,与有关部门加强摊点监管,保证食品安全与卫生。
53、学校应建立公共卫生制度。校园内的道路、公共场所坚持每天清扫,建立卫生监督制度,教育师生不要乱吐、乱丢,人人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学生宿舍空气要流通,被褥要干净,物品摆放整齐,墙壁地面要干净、卫生,学校食堂工作人员要讲文明、讲卫生,每年要体检,患传染病的不得在食堂工作,食堂要有防鼠防蚊虫措施,杜绝变质食品进入食堂,禁止变质食品售给师生,保证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供师生饮用。
第四篇:昆明市居住证管理规定
昆明市居住证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根据《昆明市流动人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居住证(以下简称居住证)的申领、制作、发放、使用以及相关服务和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各国家级开发(度假)园区、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昆明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应当负责辖区内居住证服务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和协调机制。公安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居住证的制作、发放、服务、管理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口计生、教育、卫生、地税、住建、民政、工业信息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居住证服务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并可根据工作需要,向居民委员会(社区)、村民委员会派驻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站)应当配备专(兼)职协管员,协助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并受公安、人口计生、地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建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开展居住证的受理和发放、计划生育管理、房屋出租有关税费的代征、劳动就业登记、租赁房屋管理等日常性工作。
第五条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协助、配合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居住证服务和管理工作。第六条居住证工本费、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二章居住证的申领和发放
第七条已满16 周岁未满60 周岁,拟在本市居住30 日以上的流动人口,应当在到达居住地3 个工作日内向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站)申领居住证。到本市就学、就医、疗养、探亲、旅游的流动人口可以不申领居住证。第八条居住证一人一证,分为《昆明市临时居住证》和《昆明市居住证》,由市公安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制作。《昆明市临时居住证》有效期为1 年。《昆明市居住证》有效期为3 年,自公安行政管理部门签发之日起生效,在依法办理签注手续后,可连续使用。
第九条初次申领居住证的人员,应当提供下列材料,领取《昆明市临时居住证》:
(一)居民身份证或者户籍证明;
(二)近期半寸免冠照片两张;
(三)居住处所证明材料。
至49 周岁的育龄妇女应当交验《婚育证明》;携带未满16 周岁子女的,应当出示子女户籍证明或者户口簿等相关证件,携带未满7 周岁儿童的,还应当出示预防接种证明材料。
第十条流动人口具备下列条件,仍拟在本市居住的,可以自《昆明市临时居住证》有效期限届满前30 日内,申领《昆明市居住证》:
(一)在本市有固定住所;
(二)在本市有稳定工作。流动人口不具备前款申领条件的,应当重新办理《昆明市临时居住证》。
第十一条申领《昆明市居住证》除提供本规定第九条的材料以外,还应当交验以下证明材料:
(一)《昆明市临时居住证》;
(二)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证明材料或者申领人所投资的经济组织的营业执照。
第十二条公安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站)应当对申领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申领条件的,应当从受理之日起7 个工作日内发放居住证;对不符合申领条件的,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申领人。
第十三条《昆明市居住证》实行查验制度。
《昆明市居住证》持有人应当自签发之日起每满1 年的前30日内到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站)办理签注。逾期不办理签注的,《昆明市居住证》持有人不能享受相应的公共服务;有效期满仍未签注的,按照本规定第九条重新申领《昆明市临时居住证》。
第十四条居住证持有人居住地址、工作单位等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0 日内到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站)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五条居住证损毁或者遗失的,居住证持有人应当在办理挂失手续后,到现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站)申请换领或者补领。
第十六条流动人口申领、补领、换领和签注居住证的,不收取费用。第三章居住证的使用与管理
第十七条《昆明市临时居住证》持有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本市享有以下公共服务:
(一)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项目服务;
(二)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
第十八条《昆明市居住证》持有人除享有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的公共服务外,在本市还享有以下公共服务:
(一)办理公共交通乘车优待手续;
(二)办理一孩生育手续;
(三)享受各类投资创业优惠政策;
(四)经市政府确定的可以享有的其他公共服务。
第十九条房屋出租人拟为流动人口提供住所30 日以上的,应当与承租人签订租用安全协议,并督促其按照本规定申领居住证。房屋出租人应当在房屋出租后3 个工作日内持房屋权属有效证件、个人身份证件、承租人身份证明材料,到房屋所在地住建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手续,并按照规定与公安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站)签订房屋租赁治安管理责任书。
第二十条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口的,应当自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3 个工作日内到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站)为其申请办理居住证,被招用人员也可以自行申领居住证。
第二十一条除公安行政管理部门外,用人单位、房屋出租人等有关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扣押流动人口的居住证。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履行职责时,可以在依法出示执法证件后查验居住证。
第二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伪造、变造、骗领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居住证。第四章信息采集与保护
第二十三条市工业信息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公安、人口计生、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建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本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完善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管理、应用、维护、交换和共享制度。
第二十四条房屋出租人应当在流动人口入住后及时登记其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等基本情况,并在3 个工作日内将租住的流动人口信息报送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站)。流动人口终止居住的,房屋出租人应当在流动人口离开后5个工作日内,将流动人口信息报送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站)。
第二十五条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口的,应当于招用之日起3 个工作日内,将招用的流动人口信息报送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站)。用人单位与流动人口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于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5 个工作日内,将流动人口信息报送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站)。第二十六条物业服务单位应当配合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采集服务区域内房屋出租和流动人口居住情况信息,并将相关信息报送所在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站)。从事房屋租赁的中介机构应当每月将房屋出租人、承租房屋的流动人口的信息报送所在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站)。
第二十七条公安派出所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站)以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当真实、完整、准确地采集居住证申领人的信息。
第二十八条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应当包括姓名、性别、本人照片、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户籍地址、现住址、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工作单位等信息。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按照各自职责采集流动人口的其他信息。
第二十九条居住证持有人发现本人的信息不真实、不准确的,可以提供证明材料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站)申请更正。
第三十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在信息采集、管理、使用过程中对所获悉的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擅自披露和买卖。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一款和第二十条规定,申领人和用人单位不按规定申领居住证的,由公安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补办;逾期不补办的,对个人处以50 元以上200 元以下罚款,对用人单位处以500 元以上1000 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擅自扣押流动人口居住证的,由公安行政管理部门责令返还,并按照扣留的居住证数量每证处以200 元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买卖、伪造、变造、骗领居住证的,由公安行政管理部门对单位处以3000 元以上5000 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500 元以上1000 元以下罚款;使用伪造、变造居住证的,由公安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收缴,并处以100 元以上200 元以下罚款。第三十四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九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三十五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居住证服务和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本规定实施前已依法申领的流动人口IC 卡居住证,持卡人在有效期限内可以继续使用,但应当进行签注,也可以直接换领《昆明市居住证》。流动人口IC 卡有效期限届满后,持有人未签注的,应当依照本规定重新申领《昆明市临时居住证》。
第三十七条本规定自2011 年5 月1 日起施行,2003 年2月15 日市人民政府颁布施行的《昆明市流动人口IC 卡暂住证管理暂行规定》(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40 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慈溪居住证管理暂行规定
慈溪市居住证管理暂行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依法规范我市流动人口申领《浙江省居住证》,完善居住服务,加强人口管理,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依据《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相关规定及《慈溪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行新型居住证制度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浙江省居住证》申领受理、审核、发放、签注等相关管理与服务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浙江省居住证》申领受理、审核、发放、签注等相关工作,由流动人口居住地公安机关派出所组织实施。
慈溪市公安局负责本辖区《浙江省居住证》申领受理、审核、发放、签注等工作的组织、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
第四条
《浙江省居住证》是持有人在本市居住、作为常住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申请积分制公共服务以及登记常住户口的证明。
《浙江省居住证》由省公安厅统一制作。
第五条
流动人口在本市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依照本规定自愿申领《浙江省居住证》。
第六条
本市居住半年以上,是指流动人口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连续居住并向公安机关申报居住登记半年以上。节假日返乡探亲或在本市范围内迁徙并及时向公安机关申报居住地址变更,登记信息中断时间未超过十日的,也可视作连续居住。居住期限由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审核。
第七条
合法稳定就业,是指申领人能够提供以下证明文件之一的情形:
(一)本市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及由本市人力社保部门统一出具的就业登记、近一年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不含补缴和单独参加工伤保险)证明文件,且当前劳动合同、就业登记、社会保险参保为同一用人单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仅需提供近一年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证明);
(二)本市社会组织法人登记证书副本、或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副本、或其他企业(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本单位公章)及《基本情况表》(各级市场监督管理局档案中心〔室〕出具并加盖查询专用章),以及近一年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不含补缴和单独参加工伤保险)证明文件;
(三)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转包(租赁)合同(两亩以上)或林权转让合同、或水域(滩涂)渔业养殖证、或海域使用权证(以上合同、证件须实际承包或持证满一年及以上)证明文件。
第八条
合法稳定住所,是指申领人能够提供以下证明文件之一的情形:
(一)居住于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同户近亲属拥有所有权的居住房屋的,提供房产(不动产权)证及户口本、或结婚证、或出生医学证明、或由原籍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
(二)居住于开发园区管理机构、用人单位自建房屋的,提供由工作单位出具的集体宿舍居住证明文件及规划许可文件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居住于开发园区管理机构、用人单位自购居住房屋的,提供由工作单位出具的集体宿舍居住证明文件及房产(不动产权)证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三)居住于租赁房屋的,需提供房屋租赁合同及不动产权证(或土地证、建房批文)复印件。租赁房屋须符合《宁波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若干规定》(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228号)等相关安全规定。
第九条
连续就读,是指申领人能够提供在本市全日制小学、中学、中高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或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籍证明,并就读满一年及以上。
第十条
未满十六周岁的流动人口在我市连续居住半年以上,且其法定监护人已在我市取得《浙江省居住证》的,由其法定监护人持本人户口本或其他法定监护证明文件申领《浙江省居住证》。
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等,可以由其监护人或近亲属代为申领《浙江省居住证》。
代为申领的,申请人除符合本规定第五条规定外,应当提供委托人、代办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及委托书。
第十一条
对下列投资创业、引进人才、有特殊技能、有特殊贡献者和居住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可不受本规定第五条限制。
(一)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
(二)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
(三)具有高级工(三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
(四)个人在慈溪市(不含杭州湾新区、庵东镇)投资5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的人员。
(五)被评为慈溪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的人员。其中,第(一)、(二)、(三)类人才由慈溪市人力社保局负责认定,第(四)类人才由慈溪市招商局负责认定,第(五)类人才由慈溪市总工会负责认定。
第十二条
慈溪市公安局要依托人口基础数据库,会同人力社保、住建、教育、市场监管、国土资源、农业、民政、司法等部门,加快推进流动人口“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证明信息网上共享和网上信息申报,方便流动人口申领《浙江省居住证》。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通过网上信息共享,提供的流动人口“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证明信息,与本规定第七条至第九条所要求的证明文件具有同等证明效力。
第十三条
符合本规定第五条申领条件的流动人口,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相关证明材料到居住地的派出所受理窗口申领《浙江省居住证》。
第十四条
受理窗口工作人员要对申领人提交的有效身份证件,居住、就业或者就读证明材料进行当场核验。对申领材料齐全的,登录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管理系统居住证管理模块,补充完善居住登记信息,拍照上传证明材料,并打印《〈浙江省居住证〉申领(签注)表》,签署受理意见后向申领人出具《受理回执》。
对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申领条件的,应一次性当面告知申领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受理窗口完成《浙江省居住证》申领受理后,社区民警要在两个工作日内上门核查申请人所提交材料是否符合本规定设立的申领条件,并在《〈浙江省居住证〉申领(签注)表》签署审核意见。
对以合法稳定住所申领《浙江省居住证》的,社区民警要严格按照《宁波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若干规定》及《浙江省消防条例》等规定要求,上门对居住出租房屋进行审核。
第十六条
社区民警完成审核后,派出所所领导要在两个工作日内,对照本规定设立的申领条件,登录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管理系统居住证管理模块进行审核,并在《〈浙江省居住证〉申领(签注)表》签署意见。审核通过的,由系统自动向省公安厅居住证制作中心发送提交制证数据。
审核未通过的,由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在二十四小时内告知申领人。
第十七条
对符合申领条件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发放《浙江省居住证》,由社区民警或流动人口协管员送达至申领人。也可以自愿选择邮政快递服务直接送达。
第十八条
《浙江省居住证》首次申领、办理签注手续免费,换领、丢失补领应缴纳工本费,费用标准按照《浙江省公安厅关于明确〈浙江省居住证〉换补领收费相关事项的通知》(浙流口办〔2017〕12号)执行。
第十九条
《浙江省居住证》由慈溪市公安局签发,每年签注一次。
《浙江省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连续居住的,应当自证件签发之日起每满一年之日前一个月内,到居住地的派出所办理签注手续。由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在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管理系统居住证管理模块内进行网上签注。逾期未办理签注手续的,证件使用功能中止;补办签注手续的,证件使用功能恢复。
第二十条
《浙江省居住证》持有人的就业、居住、就读情况发生变化的,应补充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并参照本规定第十五至十六条规定的受理、审核、审批程序,由受理人员、社区民警及派出所分管所领导分别签署意见。不符合本规定第五条设立的申领条件的,不予签注。
第二十一条
《浙江省居住证》持有人在慈溪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发生居住信息变更或服务处所等其他个人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十日内向居住地的派出所办理变更手续,由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在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管理系统居住证管理模块内进行相关项目变更。持有人的居住地址迁往浙江省其他区、县(市)的,应当重新申领《浙江省居住证》。
第二十二条
流动人口要求换领、丢失补领《浙江省居住证》的,应向居住地的派出所提出申请,由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在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管理系统居住证管理模块内向省公安厅居住证制作中心提交换领、补领信息。
第二十三条
流动人口通过提供虚假材料等欺骗手段取得《浙江省居住证》的,应当收缴证件,并依法作出处罚。其骗领情况记入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
第二十四条
各派出所要严格依照本规定办理《浙江省居住证》申领受理、审核、发放、签注等相关工作。慈溪市公安局要加强《浙江省居住证》申领受理、审核、发放、签注等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
对不符合规定办理的,及时督促改正;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涉及的有关证明文件样本由政府各职能部门提供。各派出所受理窗口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各部门提供的证明文件样本格式,对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审核,与样本文件不一致的材料一律不予认可。本规定实施后,证明文件样本需要变更的,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提交新的证明文件样本格式,并报宁波市公安局备案。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慈溪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