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法规概论复习资料
建筑法规概论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中,()属于行政法规范畴。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B.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C.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 D.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 2. 进行施工招标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有相应资金或者资金来源已经落实 B、概算应当履行审批手续已经申报
C、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等已经确定 D、招标人已经成立组织
3.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是()。
A、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B、群防群治制度 C、安全生产报告制度 D、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4. 在我国,对从事建筑活动的建设工程企业实行()制度。A、资质等级许可 B、级别划分制度 C、营业登记制度 D、政府审查制度
5.招标代理机构是“依法设立、从事招标代理业务许提供相关服务的()。
A、其他组织 B、代理组织 C、社会中介组织 D、招标管理组织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可以
要求被检查人员出示()。
A、资格证书
B、上岗证书
C、注册证书
D、职业印章 7.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建设工程质
量是()的质量责任。
A、监督单位 B、监理单位 C、设计单位 D、建设单位
8.建设单位未组织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交付使用的,责令改
正,并处以工程合同价款()的罚款。
A、2%以上4%以下
B、1%以上2%以下
C、2‰以上4‰以下
D、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9.发包人不按约定支付预付款,承包人要求支付利息的时间是()。
A、应付款之日 B、开工日 C、通知催告日 D、停止施工日 10.依《合同法》的规定,建设工程合同应采用()。
A、口头形式 B、书面形式
C、实践行为方式 D、其他形式
11.合同条款对履行方式要求不明确,产生纠纷,则()
A、由权利人选择履行方式 B、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C、由义务人选择履行方式 D、合同无效
12.建设工程发生质量事故后,有关单位应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
有关部门报告。时间从发生质量事故时起算,最晚不迟于()小时。
A、8 B、12 C、28 D、24 13.对于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
A、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B、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C、制作环境影响分析表 D、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14.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承揽勘察、设计业务。
A、不得跨部门、跨地区 B、可跨部门但不得跨地区
C、可跨地区但不得跨部门 D、可跨部门、跨地区 15.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人以上()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A、5,10 B、10,20 C、10,30 D、20,30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投标文件一般包括的内容有投标函、投标报价、商务偏差表、施工组织设计。
2.在建筑活动中,行为通常表现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行政行为、司法行为。
3.对设计施工图的审查内容有涉及公共利益、涉及公众安全、涉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5.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专业承包、施工总承包、劳务分包序列。6.当事人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可以不履行合同、撤销合同、不适当履行合同。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我国现行的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包括哪四个阶段? 2.建筑工程报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所承担的业务范围是什么? 4.建筑法律责任的形式有哪些? 四.案例分析题(共40分)
1.甲公司欲新建一座大型超市,于2008年2月20日领到工程施工许可证。领取施工许可证后因故不能按规定期限正常开工故向发证机关申请延期。开工后又因故于2008年9月15日中止施工,2009年9月20日恢复施工。
根据上述背景,按照建筑法施工许可制度的规定,回答(1)-(5)题。(每小题2分)
(1)建设单位申请施工许可证延期的次数最多只有()次 A、1 B、2 C、3 D、4(2)该工程正常开工的最迟允许日期应为2008年()
A、3月19日 B、5月19日 C、5月20日 D、8月20日(3)该建设单位通过申请延期,所持工程施工许可证的有效期最多可延长到2008年()为止
A、8月19日 B、9月19日 C、10月19日 D、11月19日(4)因故中止施工,该建设单位向施工许可证发证机关报告的最迟时间应是2008年()
A、9月15日 B、9月22日 C、10月14日 D、11月14日
(5)该工程恢复施工前,该建设单位应当()
A、向发证机关报告 B、重新申领施工许可证 C、报发证机关核验施工报告 D、请发证机关检查施工场地
2.某医院决定投资一亿余元,兴建一幢现代化的住院综合楼。其中土建工程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施工单位,但招标文件对省内的投标人与省外的投标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也明确了投标保证金的数额。该院委托某建筑事务所为该项工程编制标底。2008年10月6日招标公告发出后,共有A、B、C、D、E、F等6家省内的建筑单位参加了投标。投标文件规定2008年10月30日为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2008年11月13日举行开标会。其中,E单位在2008年10月30日提交了投标文件,但2008年11月1日才提交投标保证金。开标会由该省建委主持。结果,其所编制的标底高达6200多万元,与其中的A、B、C、D等4个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均在5200万元以下,与标底相差1000万余元,引起了投标人的异议。这4家投标单位向该省建委投诉,称某建筑事务所擅自更改招标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多计漏算多项材料价格。为此,该院请求省建委对原标底进行复核。2009年1月28日,被指定进行标底复核的省建设工程造价总站(以下简称总站)拿出了复核报告,证明某建筑事务所在编制标底的过程中确实存在这4家投标单位所提出的问题,复核标底额与原标底额相差近1000万元。
由于上述问题久拖不决,导致中标书在开标三个月后一直未能发出,于是D单位撤回了投标文件。为了能早日开工,该院在获得了省建委的同意后,更改了中标金额和工程结算方式,确定某省公司为中标单位。问题:
(1)E单位的投标文件是否有效?应当如何处理?(2)对D单位撤回投标文件的要求应当如何处理?为什么?(3)问题久拖不决后,某医院能否要求重新招标?为什么?(4)如果重新招标,给投标人造成的损失能否要求该医院赔偿?为什么?
1-5、B、A、A、A、C 6-10、D、C、A、B、A 11-
15、D、B、D、D、C 对错对对错
简答题:
1.我国现行的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包括:(1)立项决策阶段(2)编制勘察设计文件阶段(3)建筑施工安装阶段(4)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 2.建筑工程报建的主要内容有:
(1)工程名称(2)建设地点(3)投资规模(4)资金来源(5)当年投资额
(6)工程规模(7)开工、竣工日期(8)发包方式(9)工程筹建情况
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所承担的业务范围是:(1)一级企业可承担各类建筑室内、室外装饰装修工程(建筑幕墙工程除外)的施工;(2)二级企业可承担单位工程造价1200万元以下建筑室内、室外装饰装修工程(建筑幕墙工程除外)的施工;
(3)二级企业可承担单位工程造价60万元以下建筑室内、室外装饰装修工程(建筑幕墙工程除外)的施工。4.建筑法律责任的形式有:
(1)刑事法律责任;
(2)民事法律责任;
(3)行政法律责任。案例分析题:
1.(1)2(2)5月19日;(3)11月19日;(4)10月14日;(5)报发证机关核验施工报告 2.(1)E单位的投标文件是否有效,要看招标文件中对投标保证金的递交时间有无特殊要求。如果要求投标人在递交投标文件前递交,那E单位为无效标书,废标;如果要求投标人在开标时间前递交,那E单位的标书有效,应参加评标。
(2)这要取决于D单位撤回投标文件的时间。如果撤回时间在招标文件所标明的有效期之内,那D单位将被没收投标保证金;如果D单位在有效期之后(因招标人未及时发出中标通知书,D单位有权利在有效期后撤回投标书另作安排),招标人应允许其撤回并及时退回投标保证金。
(3)作为招标人(医院),因为标底出现重大偏差,可以要求重新招标,但原参与投标的投标人,应可以参与投标,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原投标人投标,原投标人因其他事宜放弃,那招标人应同意。若原6个投标人中愿意继续参加投标的投标人少于3个,那招标人可以重新发布公告重新招标,也可以直接发包(必须经上级监管部门批准同意)。
(4)招标文件中如果没有提及投标人投标过程中的费用事宜,那招标人应给予适当的补偿。如果招标文件中对投标人的投标费用明确表示不予支付,那投标人应自己承担。
第二篇:教育法规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简答题、论述题
1、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
(1)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宪法规定治理国家的最重大的、最根本的原则性问题;而普通法律只是规定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些方面的行为规范和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
(2)宪法的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宪法具有高于普通法律的法律效力,是国家一切立法活动的依据。
(3)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也与普通法律不同。我国宪法是由专门设立的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的全国人大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则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2、1982年宪法中与教育有直接相关的条款包含的内容:
(1)对教育事业的管理方面的规定,明确地规定了举办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职责以及各级行政管理机构。
(2)关于教育制度的规定。
(3)阐明了国家对科学、文化事业的政策和价值取向,概括起来便是“普及、发展、鼓励”。
(4)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5)详细阐述了教育事业的任务,简单的说就是普及和提高。
(6)规定了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7)对残疾人、妇女等特殊社会群体的受教育权做了特别规定。
(8)对学校的教育目标作了明确规定。
(9)规定了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教育的义务。
(10)规定了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原则。
3、我国建国以来出台的教育法律:
(1)1980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199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5)199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4、国家对教育的监督体制 :
为了实现国家对教育的监督权,我国形成了一个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职能部门监督、执政党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制。其中包括:行政机关对教育的行政监督;司法机关对教育的司法监督;教育督导机关对于学校的工作监督,以及执政党和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社会监督。
5、教育法的渊源: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政府规章。
6、我国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教育方针、政策,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以及国务院制定、发布的行政规章,决定和命令,制定和发布教育工作的部门性质的行政规章,以及命令、指示和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
(2)制定教育教学的基本文件,指导、监督和检查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业务,组织教材建设,提高师资力量,组织生产、供应教学仪器,提供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体育、卫生工作;
(3)组织和领导高等学校学生的招考和调配工作,推动和指导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4)负责来华留学生、出国留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方面的外事工作。
(5)根据国家财政计划,分配教育经费,检查使用情况。
7、法律文本的结构:
文本按层次可分为章、节、条款、项等,按性质可分为总则、分则、罚则、附则等。总则一般是法律文件的开端部分,主要规定制定该法律的目的、法律依据、任务、原则、适用范围和时效内容。它是整个法律的理论概括。分则是法律文件的实质性部分,一般规定该法律的具体的各部分内容。罚则是对分则中禁止实施的行为所规定的制裁措施。附则是关于法律的实施规定。
8、我国教育法规体系的基本结构:
(1)教育法是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一个层次。它是以我国宪法为基础制定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我国教育的基本性质、任务、基本法律准则和基本制度。
(2)教育部门法是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二个层次,主要调整各个教育部门的内外部关系。
(3)教育行政法规是教育法体系的第三个层次,主要是为了实施教育法和各单行法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市教育法体系的第四个层次。
9、在什么情况下,教育法需要由专门的国家机关来适用?
(1)当公民、社会团体和一般国家机关在行使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取得有专门权限的国家机关的支持的情况下,必须由有专门权限的国家机关来适用法律。
(2)当公民、社会团体和一般的国家机关在相互关系中发生纠纷或争议,不可能自己解决时,必须由有专门权限的国家机关来适用法律。
(3)当公民、社会团体和一般国家机关在其活动中发生各种违法行为时,必须由有专门权限的国家机关来适用法律,对其违法行为进行制裁。
10、教育法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
首先,应加强对公民进行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受教育权利意识的教育,是公民懂得,受教育权利的保障,仅有法律还是不够的,还有赖于社会对教育法的遵守才能实现。
其次,法律能否得到遵守,还在于法律是否有时效性。
再次,法律能否得到遵守,还在于执法是否具有严肃性。
总之,只有加强守法教育,加强法律的时效性和执法的严肃性,教育法规才能真正发生法律效力,才能真正得到普遍的遵守。
11、教育法的监督:
(1)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2)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3)行政机关的行政监督。(4)执政党的监督。(5)人民的监督。
1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权利: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和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3、办学自主权的内容:
第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自己的章程管理学校的权利。
第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第三,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的权利。
第四,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
第五,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学业证书的权利。
第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
第七,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权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第八,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权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第九,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4、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的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
(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
15、教师的权利:
第一,教育教学权;
第二,教师有权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和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即教师有科学研究权; 第三,教师有管理学生权;
第四,教师有获得报酬待遇权;
第五,教师享有民主管理权;
第六,教师有进修培训权。
16、教师的义务:
第一,教师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第二,教师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第三,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和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第四,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第五,教师应当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第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17、学生的权利:
第一,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第二,学生有获得学金权;第三,学生有获得公正评价权;第四,学生有获得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第五,学生有申诉起诉权;第六,学生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8、教育经费筹措的渠道:
(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城乡教育费附加;(3)校办产业、社会服务收入;(4)社会力量捐资,集资;(5)运用金融、贷手段融资;(6)设立教育专项资金;(7)收取学杂费。
19、我国接受外国留学人员的渠道:
(1)根据中国政府和外国政府的双边交流协定,由外国政府派遣来华学习;(2)根据中国高等学校和外国高等学校所签定的校际交流协议进行留学生交换;(3)外国个人自费来华学习,可直接向希望入学的高校提出申请,入学手续按有关学校的规定办理。
20、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2)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3)具有教育教学业务能力;(4)具备规定的学历或教师资格考试。
21、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
(1)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3)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23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1)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原则;(2)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原则 ;(3)扶持和帮助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原则;(4)公民受高等教育权利平等原则;(5)保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自由原则;
(6)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原则;(7)鼓励高等学校开展交流与协作原则。
24、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内容:
(1)招生权(2)专业设置权(3)教学权(4)科学研究权(5)对外交往权(6)校内人事权(7)财产权。
25、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渠道:
(1)国家财政拨款;(2)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投入;(3)高等学校有关的销售和服务收入;(4)学费。
名词解释
1、教育法:是调整教育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教育法制:教育法制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一种新型的调控组织形式,是伴随着教育的普及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法律调解领域。
3、教育制度:广义上教育制度指根据国家的性质所确立的教育目的、方针和开展教育活动的各种机构(包括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及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和运行规则的总和。狭义上教育制度指有组织的教育和教学的机构体系及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
4、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亦称学校系统,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包括他们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相互关系的总和。
5、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指国家跟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的、普及的、免费的学校教育。
6、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一定普通教育基础上对受教育者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进行培训,是受教育者成为社会职业所需要的人才。
7、成人教育:是指对除了学制系统内正规全日制学校中的青少年学生之外的所有成年公民实施的各种类型
和形式的教育。
8、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是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考试是指由国家批准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根据一定的考试目的,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所确定的考试内容、考试原则、考试程序,对受教育者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的测定和评价。
9、学业证书制度:是指当受教育者完成了一定阶段、一定范围和程度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教育标准以后,受教育者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根据《教育法》规定,向受教育者颁发证明其完成规定学业的学位证书的制度。
10、学位:是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教育机构授予个人的一种终身的学术性称号,表明学位获得者所达到的学术或专业学历水平。
11、教育督导:是政府对教育工作进行宏观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政府依法治教,对教育工作进行行政监督的有效手段。
12、教育评估:是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可的社会组织,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进行的综合或单项考核和评价,是政府对教育机构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13、教育法体系:教育法体系是以一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为基础形成的门类齐全、协调一致的有机统一体。
14、法律的实施:法律的实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团体和广大公民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使法律规范得到实现。
15、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使用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把法律规范运用到具体的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行使权利的专门活动。
16、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17、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制度。
18、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因违法行为而必须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19、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指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个人和组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的、有过错的行为。
20、法律制裁:法律制裁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应负法律责任的主体,依法采取的强制措施,它是法律责任承担的主要方式。
21、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作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22、学生申诉制度: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作出处理的制度。
23、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原具体行政行为进行重新审查并作出裁定的活动及其制度。
24、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制度。
25、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针和行动指针。
26、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7、学生:是受教育者的另一种称谓,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
填空选择题
1、法律是人们行为时必须遵守的一种“规矩”,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一种社会调节手段。
2、教育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产物。
3、早期的教育立法主要是义务教育立法,主要是围绕强制性、免费性和公共性三大问题。
4、许多国家在二战后纷纷制定了教育基本法或基本性质的学校总法。
5、教育法制是现代国家教育发展发的一个重要特征。
6、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中,“教育自由”原则是一个传统的原则。
7、我国宪法规定,发展和管理教育是统一的国家权力的一部分。
8、行政关系和民事关系是教育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类社会关系。
9、教育行政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实施其教育行政关系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10、与教育行政关系不同,教育民事关系则是在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学校与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个人之间,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这类关系涉及面颇广。
11、学校可以作为法律授权单位行使行政职能。
12、教育事业的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13、《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14、初等教育任务是对6至12岁的少年儿童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分为初级中等教育和高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学习年限各3年,教育对象主要是12至18岁的少年。
15,在教育结构发展战略的选择上,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和职前培训。
16、我国职业学校教育分别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与普通教育的分流,以培养适应不同需要、不同层次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17成人教育要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把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重点。18获得某种学位证书,通常是个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或从事相应职业的必备条件,也是用人部门选拔和录用人员的重要依据。
19、我国的学业证书包括学历证书和非学历证书。
20、学历证书是学业证书的主体,分为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三种。
21、非学历性学业证书有成人高等教育试行的《专业证书》及其他各种培训、学习计划完成后颁发的写实性学业证书。
22、《教育法》规定: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23、我国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24、1993年修订的《扫除文盲工作条例》规定:“个人脱盲的标准是,农民识1500个汉字,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识2000个汉字;能够看懂浅显通俗的报刊、文章,能够记简单的账目,能够书写简单的应用文。“
25、目前我国教育督导工作的重点是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教育。
26、目前我国所进行的教育评估的类型主要包括合格评估、水平评估和选优评估。在评估的内容方面又可分为综合评估和单项评估。在实施评估的方法上又可分为政府机构组织的评估、社会评估以及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估。
27、法律制定的程序又称立法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在制定、修改或者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中,必须履行的法定步骤。
28、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是由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29、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0、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有合格的教师;
(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31、国家举办的中等及其以下学校,统一实行校长负责制;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32、办学自主权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专有的权利,是教育机构成为教育法关系主体的前提。
33、受教育权利的保护主要有:第一,家庭保护;第二,学校保护;第三,社会保护;第四,司法保护;第五,对特殊学生群体的保护。
34、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社会教育的一个内容,包括公益劳动、文化宣传、公众服务、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应以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为前提。
35、保证实现教育经费的“两个增长“原则,即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费用逐步增长。
36、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有:(1)人员交流;(2)物质交流;(3)信息交流;(4)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项目。
37、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互相尊重的原则,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38、我国对留学人员和留学工作的总方针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对公派留学的原则是“按需派遣、保证质量、学用一致”。
39、外国学者来华进行研究和学术交流一般是通过校际交流的渠道,或通过有关的学术组织和团体按签订的协议进行。在聘请外国专家时要贯彻按需择优选聘,保证质量,用其所长。
40、境外组织和个人同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可以在中国境内合作主办以招收中国公民为主要对象的教育机构,但义务教育以及国家有特殊规定的教育、培训除外。
41、教师职务与工资待遇挂钩,并有数额限制。
42、教师聘任制度包括招聘、续聘、解聘和辞聘等形式。
43、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44、教师的管理包括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教师的考核、奖励等内容。
45、《教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46、政府作为公立高等学校举办者的权利:(1)制定高等学校章程;(2)任命学校决策机构成员,核准或任命校长;政府作为公立高等学校举办者需承担的责任:最重要的责任是为高等学校提供必要的和稳定的办学经费。
47、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是指除高等学校和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以外的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组织。
48、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通常分为三种类型: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中央与地方合作制。
49、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50、设立高等学校的基本要求:
(一)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
(二)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不等以营利为目的。
51、高等学校的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社会团体。
52、法律责任的分类: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经济法律责任、违宪法律责任。
53、行政处分的方式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教育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颁发、印制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撤销违法举办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取消颁发学历、学位和其他学业证书的资格;撤销教育资格;停考、停止申请认定资格;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教育行政处罚。
54、高等教育领域中主要运用的法律救济形式包括: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
55、《高等教育法》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8年8月29日通过,自1999年1月1日起实行。
56、《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57、80年代以来,我国试行的学位制度主要是学术性学位,即培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规格主要是学术型、研究型。
58、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应设专职督导,也可根据工作需要聘请兼职督导。
59、《教育法》第三条的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
60、我国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第三篇: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
第一章
教育法基本原理
1、简述法律的概念。
1)广义:与法的含义相同,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称。2)狭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按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2、简述教育法的概念。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3、简述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原则 2)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3)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4)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4、试述教育法体系的基本结构。
纵向和横向结构(P12)
5、试述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P19)
6、我国有哪些现行有效的教育法律? 七部
1)1980:《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2)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最新修改 3)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6)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7)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二章
教育法制与教育管理
1、如何理解教育法制。三种含义:
1)指国家制定的有关教育的法律和制度,是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制度的总合。2)指有关教育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活动过程。
3)将其理解为依法治教,按照依法治理的原则和方式来管理和规范各种教育活动。
2、试述教育法制的特征。(P36)
1)能保障国家教育权的有效行使 2)能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 3)能保障学校自主办学
4)有完善的立法制度和法规体系 5)有明确的法律责任规定 6)有完善的法律监督制度
7)有与法治社会相适应的法律文化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依法治教。
依法治教指依照法律管理教育事业。具体而言,是指国家机关以及有关机构依照有关教育的法律规定,在其职权范围内从事有关教育的治理活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依照有关教育的法律规定,从事办学活动、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其他有关教育的活动。依法治教包括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 1)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完善学校章程、教育教学、学籍管理等各项制度; 校规必须透明、公开; 校规内容要合法,应适时修改、废止、清理。
2)保护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处分应合法、合理、符合正当程序)3)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校务公开;推进教职工代表大会对校务的民主参与
4、简述教育法与教育道德的关系。(P55)
一致性 区别: 表现形式 调整范围 实现方式 发展前景
5、简述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关系(P51)
一致性: 教育法是根据教育政策制定的,也就是说教育法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教育政策是教育法的灵魂。
区别: 制定机关 范围
形式
实施方式
稳定性
第三章
教育法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1、简述立法的概念
立法:国家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法规的活动。
2、简述教育立法的程序。
1)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 2)教育法律草案的审议 3)教育法律的通过 4)教育法律的公布
3、教育法的实施有哪几种方式?
教育法的实施有两种方式: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遵守 法律的适用:一种特殊的国家管理活动
广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将法律运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的专门活动。狭义:专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法律的遵守:指公民、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都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去行为。
4、教育法律监督的方式和种类有哪些?
方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每一层级的横向监督
种类: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及教育督导制度 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社会力量的监督 第四章
中国高等教育行政
1、简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念。
是指国家对教育进行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职权划分
2、简述高等教育行政行为的概念。是指教育行政主体在对高等教育实施行政管理活动或行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3、简述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1)人民代表大会对教育行政管理负有最高、最终的决定权和监督责任 2)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分工负责、分级管理
3)教育部是全国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负有统筹规划、协调管理的职责
4、试述高等教育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1)主体合法:指做出行为的主体必须依法成立,并且具有教育行政主体资格 2)行政权限合法:教育行政主体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管理行为。
3)内容合法:行为所涉及的权利义务以及对这些权利义务的影响或处理均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4)程序合法:行为符合一定的顺序、步骤、期限和方式。第五章
高等教育基本制度
1、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的方针。
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试述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1)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原则
2)确保公民依法接受高等教育权利的原则 3)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原则
4)保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自由的原则 5)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的原则 6)鼓励高等学校开展交流与协作的原则
7)扶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的原则
3、什么是高等教育学制?
高等教育学校教育制度,简称高等教育学制,主要包括各类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4、什么是高等教育学业证书?
是指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对在该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正式注册并完成了规定的学业的受教育者颁发的证书。
5、高等学校学业证书的种类有哪些?
高等教育学业证书包括学历证书和非学历性的其他证书。学历证书包括毕业证书、结业证书和肄业证书三种。第六章
高等学校和其它高等教育机构
1、设立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组织机构和章程 2)合格的教师
3)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4)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2、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有哪些权利?
1)各级各类学校共有的权利(教育法第28条) 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
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聘任教师及其它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2)高等学校特有的权利(高等教育法第32-38条) 制定招生方案和调节系科招生比例 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 对外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 校内人事
3、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它职工的合法权益;
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它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依法接受监督
4、简述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
公办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校长为法人代表 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由举办者决定,但 1)应设立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决策机构
2)理(董)事会由举办者或其代表、校长、教职工代表组成;1/3以上成员应有5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
3)法定代表人由理事长、董事长或者校长担任
5、哪些情况下学生应予退学?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应予退学
1)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
2)休学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
3)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
4)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 5)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理由的;
6)本人申请退学的。
6、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的类型有哪些?
纪律处分是对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的一种处理,包括五种形式:
警告
严重警告
记过
留校察看
开除学籍
7、对退学处理有异议的学生应如何申诉?
1)校内申诉:5个工作日内,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2)再申诉:如果对学校的复查决定有异议,应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 15个工作日内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
1、教师有哪些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培训
2、教师有哪些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贯彻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思想品德、文化、科技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3、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条件有哪些?
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或者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经认定合格,可以取得高校教师资格。
4、哪些情况下可撤销教师资格?
有下列情形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撤销其教师资格: 1)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2)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5、简述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的概念
高等学校和教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高等学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一定的工作岗位,按照教师职务的职责、条件和任期聘请具有一定任职条件的教师担任相应职务的制度。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学生
1、简述高等学校学生的法律地位。
公民:公民权
受教育者:受教者的权利
2、高等学校学生有哪些权利?
1)一般学生的权利: 参加教育教学活动,使用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按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和助学金;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学位证书;申诉、诉讼;其他权利。2)高等学校学生的权利 : 参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
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活动。
3、高等学校学生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学生的一般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高等学校学生的特别义务:
按规定交纳学费及有关费用;
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
4、国家对贫困大学生有哪些扶助手段?
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 建立奖学金制度
设立勤工助学基金和贷学金 设立助学金
第九章
教育法律救济
1、什么是法律救济?
法律救济是指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裁决社会生活中的纠纷,从而使权益受到损害的相对人获得法律上的补救。
2、简述教师申诉制度的概念。
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教师法》39条。
3、简述学生申诉制度的概念。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要求处理的制度。《教育法》第42条。
4、试述教师申诉制度的具体内容。
申诉人; 被申诉人; 申诉形式; 申诉时效
申诉范围:
1、认为学校侵犯其合法权益。
2、对学校的处理决定不服。
3、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侵犯其合法权益。
受理机关:学校所属教育行政机关,侵权行政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或其上级行政机关。 处理:应在受理后30日内做出处理
5、试述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具体内容。
校内申诉
1)申诉的提出。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均可提起申诉。具体应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2)申诉的受理。
3)申诉的处理。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 再申诉
学生如果对学校的复查决定有异议,应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 15个工作日内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接到学生书面申诉之日起 3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6、简述教育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1)2)3)4)5)不服行政处罚的;
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对行政不作为不服的; 行政侵权的
行政变更、终止和撤销的
第十章
教育法律责任
1、简述法律责任的特征。
1)法律规定性 2)国家强制性 3)专权追究性 4)归责特定性
2、什么是教育法律责任?
是指由行为人的违反教育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引起的,应当由其依法承担的惩罚性的法律后果。
3、教育法律责任有哪些类型?
行政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
4、《教师法》对教师的法律责任规定是什么?
《教师法》规定:
教师有以下情形的,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第四篇:档案法规复习资料
1、_1999年5月5日_国家_档案局_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共_6章31条_,制定依据_《档案法》_,属于档案_行政法规_。
2、《外国人和外国组织利用我国档案试行办法》于_1991年12月26日_通过,_1992年7月1日_由_国家档案局_颁布实施,属于_档案行政规章_,依据_《档案法实施办法》_制定。
3、《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由国家档案局_1983年4月28日_颁布实施,共_6章30条_
4、《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共_6章36条_,_1980年3月27日_通过,_1980年12月27日_颁布实施
5、《档案馆工作通则》共_5章26条_,有国家档案局_1983年4月26日_颁布实施
6、《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由_国家教委_于_1989年10月10日_颁布实施,共_9章48条_
7、《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_国务院常委会_于_1956年3月27日_通过,_1956年4月16日_颁布实施
8、《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原则》_国家档案局_在_1991年第2号令_发布,_1992年7月1日_实施 建国后发布的档案行政法规:
1、1950年《关于征集革命历史文物令》
2、1951年《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3、1954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及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暂行条例》
4、1955年《国家档案局组织简则》
5、1956年《中国共产党县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暂行办法》
《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 3月27日通过,4月16日实施6、1959年《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的通知》
7、1966年6月13日《关于揭发档案工作中反党反社会主义黑线的通知》
8、1969年国家档案局撤销,1979年恢复9、1980年起草《档案法》共_6章27条_,_1987年9月5_日通过,_1988年1月1日_实施,_1996年7月5_日修订
商朝的档案管理方法:
① 归档②集中管理档案(保管存放于宗庙中)③有专门的经管人员(宗教官员—巫、史)④有了简单的分类⑤有了简单的编目
西周的档案管理制度:
① 从中央到地方普遍设置专职的档案人员(太史总管)②建立“副本制度”
② 玺印制度④藏于金匮
秦朝的档案管理制度:
① 行文制度(抬头制度,避讳制度)
② 文书种类:
皇帝专用_制_(用于王朝国家颁布重大制度)
_诏_(颁布一般制度)
大臣专用_奏__章_
③“焚书令”
唐朝档案法规:
⑪法律形式:_律_、_令_、_格_、_式_
⑫文档工作制度:
①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忘误,四曰违失②一文一事制度
③ 贴黄(压黄)制度:公文用黄纸书写,写错了用同样大小的黄纸贴上重写
④ 签押、判署制度⑤归档制度(保管于甲库)⑥档案的统计制度(年终)
⑦ 鉴定销毁制度⑧档案的典交制度
⑬档案工作的律令:
① 针对文书起草(避讳制度)
② 文书邮递:小事5日成,中事10日成,大事20日成③ 文书保密制度④关于伪造、毁坏、篡改档案的制度
宋朝档案法规制度:
① 重申了唐朝各项制度②提出了“引黄制度” ③用白纸写公文
④档案集中保存于“甲阁库” ⑤《宋刑统》
元朝档案发对制度:
① 圆佥文卷制度②沿袭宋朝制度一些制度③照刷磨勘文卷制度
明朝档案法规制度:
①《明大法》②禁繁文制度
清朝档案法规制度:
1723年雍正帝改革①书吏任期5年,不允许重役②重申了“副本”制度
国民政府时期档案法规的特点:
⑪《文件处置办法》瞿秋白
⑫文书档案改革运动
① 1933年国民党在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由甘乃光发起
② 内容:“文档连锁”
实行“三统一”(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统一登记)
③ 意义:这次改革是不彻底的,只波及少数门类部门
法国档案法规的形式:《穑月七日法令》
⑪时间:1794年6月25日
⑫内容:①每周向公众开放3天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③建立国家档案馆和地方档案馆网络 ⑬意义:①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档案工作专门法令
②是世界档案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档案大法③实现了法兰西共和国档案的集中
④第一次提出了档案开放原则,使档案馆性质发生根本性能转变
⑤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档案法规建设提供了可供效仿的模式,起到先驱的作用
档案的立法原则:
① 保护档案财富的原则②惩戒违反档案法规原则③科学民主性能原则
④和谐一致原则⑤稳定性与变更性相结合的原则⑥导向性原则
我国古代档案法规的特点:
① 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②体现和确保了等级特权制度③诸发合一的包容性
④内容多、涉及面广⑤带有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⑥具有严密的控制性⑦有具体的量刑标准
我国近代档案法规的特点:
① 档案法规性质、内容的_混合性_②档案行政法规的_专门性_
② 档案法规的_异质性_(指一个社会在同一时间里,同时显示出不同制度、不同行为和不同的观点)《档案法实施办法》中规定奖励的范围:
①在档案的收集、整理等_“八大环节”_中作出显著成绩的②对档案的_保护_作出显著成绩的③对档案的_编研_作出显著成绩的④珍贵档案捐赠给国家的⑤同违反档案法规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春秋战国的档案法制:① _“刑鼎”_,郑国的子产,晋国的范宣子;②_“竹鼎”_
档案立法程序:_起草_、_审议_、_通过_、_公布_
按照档案法律规范表现形式的不同,主要分为_禁止性规范_、_义务性规范_和_授权性归规范_
按照档案法律内容确定性程度,主要分为_确定性规范_、_委任性规范_和_准用性规范_
按照档案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规定或限定的范围,可分为_强制性规范_和_任意性规范_
两河流域是_泥板档案_,古埃及是_纸草档案_
档案的封闭期是_30~50年_
刑事处罚的主体是_人民法院_
《档案法》条款:①对永久保管的档案分__一、二、三__级管理,必要时由国家档案局批准
②_中央、省、市级机关_满_20_年向国家档案馆移交,_县级_满_10_年向国家档案馆移交
③一级档案,_严禁出境_;二级档案,经_国家档案_局批准可以出境
三级档案,经_省级档案局_审批可以出境
④建国前档案,自_1999年5月5日_起开始开放;建国后档案,满_30_年开放
⑤_经济_、_科技_、_文化_类档案,可随时开放
⑥_国家公安部_、_外交部_、_国防部_、_安全部_的档案,保管期限是_50年_可延期开放
⑦_经常利用的档案_应当以缩微品代替原件
⑧中国公民、组织持合法证明可利用已开放的档案
外国人、组织可利用已开放的档案,但需要有关机关批准及前往档案馆的同意才可利用,需提前_30_天申请,复制档案需填写复制申请单,需馆长批准
我国公民、组织需经前往档案馆的同意,可利用未开放的档案
未移交档案馆的档案,需要经保存档案的的单位同意,可利用档案
档案的利用指档案的_阅览_、_复制_、_摘录_
⑨历史档案从1980年全部开放
⑩处罚额度:单位(1~10万元);个人(500~5000元)
《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主要内容、历史背景、意义:
⑪主要内容:
⑴规定了国家全部档案工作范围①建(建国后)②革(革命历史档案1921~1949)③旧(旧政权档案)⑵规定了档案工作的任务:
要在统一管理国家档案的原则下,建立国家档案制度,科学管理这些档案,以便于国家机关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利用。
⑶规定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⑷提出了3项具体任务
② 全面推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建立统一的归档制度
③ 对建国后头7年新形成的档案进行整理
④ 积极收集清理散存在各地的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
⑫历史背景:社会发展的需要,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⑬意义:是建国后第一个有关档案规章的法规性文件
⑴现实意义:①促进了档案机构的变化②促进了档案人员的培养
③促进了“八大环节”④促进了国家档案局任务的加强
⑵历史意义:①首次以法规的形式体现出党和国家的档案工作政 ②为我国档案事业建设奠定了基础③提高了人们对档案、档案工作的认识 ④为后来档案工作原则、制度的建立打下基础 你认为我国目前档案法制环境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善?
⑪存在的问题
⑴档案法制环境中的困区:①社会的法制意识淡薄(“权大于法”,有的人认为《档案法》是一部软法,强制力不够)②对法规体系的管理协调不够③对执法程序的管理强调不够
⑵教育环境中的盲区⑶工作环境中的空区
⑷监督环境中的闭区(权利机关、行政机关、党的机关等都有监督的权利和义务,造成针对性不强)⑫对策改善
⑴立法解困⑵优教治盲(优化教育的内容、形式结构、系统要素)
⑶以实填空(创造条件、由虚变实)⑷由闭拓开
现阶段我国档案行政执法中的问题是什么?应当采取哪些对策解决?
⑪存在的问题
⑴执法意识淡薄⑵职能定位不适⑶档案执法机制尚未完善
⑷档案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⑸惩处力度不够
⑫对策
⑴依法确定档案行政部门执法主体资格⑵强化档案行政执法观念,改变淡薄意识
⑶规范县级以上档案行政部门执法机构的编制与职责
⑷完善档案执法机制,加强档案执法监督⑸努力培养一支过硬的档案行政执法队伍
如何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特点加强档案法制建设?
① 在档案立法与执法中,应当注意吸取市场经济法制管理中合理部分
② 档案法制建设应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档案的归属与流向
③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档案立法经验,并促使我国档案法制与国际接轨
④ 抓紧重要档案法规的制定,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档案法规体系⑤加强档案执法力度
为什么要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档案法制建设?
① 做好网络环境下的档案法制建设,是对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贡献
② 做好网络环境下的档案法制建设,能够为办公自动化建设及日常档案管理提供法律保证
③ 做好网络环境下的档案法制建设,能够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保驾护航
简述档案法规的作用
① 指引作用②调节作用③保障作用④强制作用⑤教育作用⑥评价作用⑦预测作用 档案法律和档案政策的差异
① 制定机关不同。档案法律制定主体是人大常委会,档案政策制定主体是党和政府。
② 意志属性不同③使用手段不同④表现形式不同⑤作用程度不同⑥实施效力不同 简述档案法律与档案职业道德的区别
① 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档案职业道德是约定俗成的,违反了档案职业道德不一定是触犯法律
② 二者具体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档案法律是明确的,既有对档案的义务,又有人们利用档案的权利,而档案职业道德更多的是规范档案工作人员的行为和对他们的具体要求。
试述《档案法》颁布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性质、特点与意义?
⑪历史条件
⑴着眼于改革开放⑵以宪法为依据
⑶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①前苏联⒈《列宁档案法令》 1918年6月1日
⒉《前苏联国家档案全宗条例》1980年
②法国⒈《穑月七日法令》1794年6月25日
⒉《法兰西共和国档案法》1979年
⑷符合我国我情⑸承袭我国古代、近代现代的档案法规
⑫主要内容
⑴第一章总则⑵第二章档案机构及其职责⑶第三章档案的管理
⑷第四章档案的利用与公布⑸第五章法律责任⑹第六章附则
⑬性质
⑭特点
① 具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点②借鉴国外并联系中国档案工作实际特点
③ 具有强调保管立足利用的特点④具有广泛的权威性和普遍约束力的特点
档案行政执法的重点、难点与关键是什么?
⑴重点:贯彻与遵守禁止性档案法规
⑵难点:贯彻与遵守义务性档案法规
⑶关键:贯彻与遵守授权性档案法规
档案法制与档案法治放入区别?
① 档案法制的核心是档案法律制度,档案法治是指治理国家档案事业的理论、原则、方略
② 档案法制关注的是档案管理秩序,档案法治是指依法治理档案事业
③ 档案法制存在于任何历史类型的国家中,档案法治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简述档案法规学研究的内容
①档案法规学原理②档案法规的历史③《档案法》的创造、内容和实施
④其他档案法规⑤相关的其他法律
简答档案法规学与档案学、法学的关系
① 由于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比档案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要错综复杂,因此法学的研究具有综合性,档
案法规学和档案学研究具有单一性。
② 档案学和法学研究范围防范,档案法规学研究范围狭窄
③ 档案学和法学研究的历史长远,档案法规学是新型学科
档案法规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任务
⑪研究对象:
① 第一种看法:研究对象为档案法②第二种:档案法规和档案法制③档案法律规范与档案法律 ④档案法规的本质及产生发展规律⑤档案法规产生、发展与实施规律的科学
⑫研究的任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原理和档案学理论,建立档案法规学理论体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法规体系,为我国档案法制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外国档案立法原则
①保护档案财富原则②档案集中管理原则③档案机构独立性原则④档案开放与利用原则 我国档案立法原则
① 保护档案财富原则②惩戒违反档案法规行为原则③科学民主立法原则④导向性原则 ⑤档案法规与其他法规内外和谐一致原则⑥稳定性与变更性相结合原则
我国法制建设基本原则
①有法可依②有法必依③执法必严④违法必究
档案法规形式结构
① 档案法规名称②制定发布档案法规的机关名称③序言(说明)④目录
⑤注释⑥附录⑦生效时间
档案行政法规种类
①对档案行政事务作出全面系统规定的文件②对某一方面档案行政工作作出部分规定的文件 ② 对某一项档案行政工作作出比较具体规定的文件
档案行政规章的种类
①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②方法性规章和解释性规章③必须遵照执行的规章和参照执行的规章 档案行政规章的特点
① 制定程序比法律简便②内容具有专业性③档案行政规章的规定比档案行政法规更明确 档案法律与档案政策的关系
①政策是制定法律的依据②政策是原则,没有约束力③法律是比较明确的,具有约束力
档案法律关系主体:档案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或当事人,在档案管理活动中享有的档案法定权利(即法
权)和承担法定档案义务机构或个人。
档案使用权:按照档案的性能和作用,在不消灭档案本身的前提下,加以利用,以满足某项工作和生
活需要的权利。
档案立法程序: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修改、补充、废止。
《机关档案工作条例》:内容6章30条,1983年由国家档案局制定,由中办、国办发布。包括总则、机
关档案工作体制、档案接收、档案管理利用、移交、附则。
档案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发布的,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国家档案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81年《决议》:1981年是对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的内容、主体、权限做了明确的规定 档案立法:国家及特定机关依照特定的职权、程序,制定、修改和废除档案法律的活动。
档案行政规章:(制定主体:国务院各部、委、办、局和18个较大的城市)由国家最高档案当局制定
制定发布并执行的有关档案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档案开放:个人及国家档案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把处于封闭状态的档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使用的档案,首次向社会公布,提供给社会各方面使用的活动。
档案法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档案法为中心的,有关档案、档案工作方面的法律、法令、条例、通则、办法等的总称。
《穑月七日法令》:1794年6月25日,第一次提出档案开放原则,使档案馆性质发生根本性转变,是
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档案工作专门法令,是世界档案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档案大法,实现了法兰西共和国档案的集中。
档案监控权:以各国的档案政策和档案法律为依据,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以国家强制力确保国家全部
档案监督控制的权利。
档案所有权:指档案所有权的主体依法享有对档案客体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
《列宁档案法令》:1918年6月1日,列宁签署、发布在消息报上,确定了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工作的原
则,并在档案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国家档案全宗这一概念,是第一部社会主义档
案法令,标志着档案史上一个新的时期的到来。
档案法律:指国家根据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的,由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档案方面的法律条款,以及宪法、基本法和其他法律中有关档案的法条。
《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巴比伦第一个王朝第六个国王汉莫拉比,从继承王位第二年开始组织人力刻写。
正本是刻在高6英尺黑色玄武岩石板上,又叫“石柱法”;副本是泥板档案,在亚述王国首都尼尼微档案图书馆内发现。
档案处分权:是决定档案的命运和归宿的权利,及对档案进行处置,分为事实处分和法律处分。
公布档案:指以某种形式将档案首次公布于众,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档案公布的主体,档案公
布权是指档案所有者享有的公布档案的权利。
第五篇:教育法规概论
教育法规概论
一 依法治教
1.依法治教的概念及如何理解——3 2.什么事法治?与人治有什么不同?2,3 3.什么是法治和教育法治?4
4.如何理解教育管理法制化的含义?6 5.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3 6.高校教师如何实施依法治校?25二
1.教育法的特征?31 2.教育法的渊源?41 3.教育法的基本原则?38 4.教育法的监督体系?49
5.我国教育基本制度的主要内容?51‘
三
1.高等教育的性质?60 2.高等教育的原则?63
3.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证书制度的主要内容?66-67
4.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5.政府在高教管理体制中的主要权利与职责?77
四
1.高等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87 2.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89
3.简历高等学校法人制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93
4.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96 5.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体系?五
1.教师的法律概念?101
2.高校教师的权力有那些?如何理解?109
3.高校教师的义务有那些?如何理解?116
4.取得高校教师资格的条件有哪些?107 5.教师职务制度的内涵及助教职务的职责。121,122/123
6.教师聘任制度的特点和基本原则。126,127
7.如何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130六
1.高校学生的权利。139
2.高校学生的义务。143
3.高校教师应当如何维护学生的权利?151
4.结合案例说明与高校教师有关的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和教师承担的法律责任。155 七
1.违法行为的概念。158 2.刑事、民事、行政及经济法律责任的特征。161
3.高等学校的法律责任有哪些?168 4.高等学校教师的法律责任有哪些?171 5.高等学校学生的法律责任有哪些?179
八
1.法律救济的概念与基本特征。185,186 2.教师申诉制度的概念、特征与适用范围。191.192
3.学生申诉制度的概念与特征。194
4.行政复议制度的概念、特征与范围。196-197
5.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概念、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区别。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