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礼县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简介
目录
1、礼县抗旱工作情况汇报…………………………………………1
2、祁山乡赵家村苹果园管灌工程简介……………………………5
3、红河水库灌区简介………………………………………………6
4、红河灌区西干渠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简介 ………………7
5、陇南长城果汁饮料有限公司简介 ……………………………9
6、永兴乡文家片果园管灌工程简介……………………………12
7、礼县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简介………………………………13
8、甘肃陇南紫金公司日处理12000吨尾渣循环经济建设项目简介 ………………………………………………………16
礼县抗旱工作情况汇报
礼县人民政府(2013年3月21日)
去冬今春以来,我县降水严重偏少,尤其是1月份全县降水量仅0.3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93%,2月份全县降水量5.6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7%。据气象部门气候趋势预测,3月份全县降水15—20毫米,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偏少,气温变化异常,干旱仍将持续。对此,我县切实加大抗旱工作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力减少旱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全县受旱情况
由于持续干旱,我县城关、石桥、江口、龙林、雷坝、龙林、王坝、中坝等17乡镇1.84万户8.5万人受旱,据气象资料显示,部分阳山空地干土层厚度达4厘米,阴山干土层达3厘米,全县46万亩越冬农作物不同程度出现旱情,冬菜籽旱情尤为严重,旱情范围之广、越冬作物受旱面积之大为近年少有。
立春之后,天气转暖,土壤水分蒸发量加大, 耗水量增加,土壤失墒速度加快, 加上降水偏少,全县旱情进一步扩大和蔓延,对越冬作物生长和春耕生产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夏粮生产面临着历年少有的严峻挑战。据统计,全县46万亩越冬农作物不同程度受旱,受旱面积达12.3万亩,其中:轻旱面积达9.2万亩,重旱面积达3.1万亩。部分地方发生人畜饮水困难。当前因干旱 1 造成全县1.5万人、0.29万头(只)大家畜饮水发生困难。
二、抗旱工作措施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抗旱保春管工作,面对日益严重的旱情,积极采取各种抗旱应急措施,尽最大努力把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一)加强抗旱工作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由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水务、农牧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深入旱情严重的乡村,查看群众生产生活、农作物生长、春耕生产等情况,了解人畜饮水情况,积极协调解决抗旱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了全县抗旱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深入开展。
(二)广泛开展抗旱宣传动员。县上组织水务、农牧等部门对全县抗旱减灾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动,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通知》,对全县抗旱减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通过宣传,形成了全民广泛参与、全社会齐心协作的抗旱工作机制,坚定了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和决心。
(三)加强抗旱水利基础设施春检春修和管护工作。各乡镇和水务部门相互协作,通力配合,对全县水利工程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大力开展渠道清淤除障、损毁工程维修、险工险段加固、机电设备检修等工作,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集中时间对损毁的水利设施进行抢修,限期投入灌溉。实行水务部门负责同 志分工包片、工程技术人员包乡镇工作机制,帮助群众寻找水源,组织春检,维修、恢复现有水利设施和新修应急水源工程,发动群众清淤扩窖、恢复灌溉渠道以及解决当前人畜饮水中存在的困难。通过春检春修,红河灌区、祁山赵家管灌和盐官镇王城等12处灌溉工程20.5公里溉灌渠道全部投入春季抗旱工作。
(四)加强水资源调度与管理。加强抗旱服务工作的协调组织和技术指导,积极鼓励社会和个人组建各种形式的抗旱服务组织,不断增强服务水平和抗旱能力。祁山赵家、永兴文家、城关磨石、崖城山根和石桥柳树等5村充分发挥用水者协会的职能作用,组织会员协调各村组干部群众启动提灌泵站工程,确保了项目区8300亩苹果园春灌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多措并举确保抗旱工作取得成效。坚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措施,祁山、永兴、永坪、石桥等川坝河谷地区充分发挥小喷灌机的作用,确保川地冬小麦正常生长;中坝、龙林、王坝等半山干旱区充分利用零散水源和集雨节灌水窖工程,努力扩大山区点浇点灌面积;旱情严重的地方发动群众以人背畜驮等办法缓解旱情,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水务部门将喷灌机组织技术人员统一管理,集中使用,采取部门补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减轻群众负担,最大限度地发挥全县流动泵和机电井的作用。石桥、盐官、永兴、永坪、祁山等乡镇将抗旱流动泵统一组织,集中使用,由水务局技术人员现场指导,适时对冬小麦进行灌溉,推动了干旱川坝区抗旱工作的有效开 展。
(六)大力推广节水先进技术。加强农田节水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节水设施,运行科学灌溉机制,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扩大抗旱浇灌面积。充分利用建成的西汉水沿岸苹果基地节水灌溉工程等节水工程,实行节水灌溉,并采取坑灌、小畦灌溉等节水灌溉措施,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扩大灌溉面积,努力减少水资源消耗,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投入抗旱人数2.5万人、机电井95眼、泵站32处、抗旱流动泵900多台(套),完成抗旱灌溉面积6.5万亩,临时解决4800人、95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三、请求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请求配套维修城关镇旧城、盐官镇新联、罗坝乡王河、永坪乡九图和白河镇白河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处,解决3400人、630头大家畜饮水困难;
二是请求配套维修祁山西汉、石桥高寺、永兴文家等机电提灌工程5处,恢复灌溉面积2350亩;
三是请求配套维修永兴马家、永坪上石咀、江口红崖、盐官王城等农田灌溉渠道4条10公里,恢复灌溉面积3500亩;
四是请求为配套城关、盐官、马河、永兴、永坪、石桥等15乡镇购置抗旱流动喷灌机100台(套),恢复灌溉面积1100亩。
祁山乡赵家村苹果园管灌工程简介
礼县2011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于2011年3月经省水利厅、财政厅以甘水农发水(2011)195号批复建设,批复新建节水灌溉管灌工程5处,工程总投资2085.2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补助800万元,省财政补助400万元,县级配套400万元,投劳折资485.22万元。祁山乡赵家村苹果园管灌设计为电提管灌工程,设计管灌面积0.21万亩,总投资398.6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补助143万元,地方配套160.47万元,群众投劳折资95.21万元。
该工程位于祁山乡赵家村,主要建设内容:首部工程扬水泵站建于西汉水右岸Ⅰ阶地,大口井取水,新建大口井泵站1座,安装压力上水钢管1条703米,水泵机电设备2台(套),架设10KV线路0.5km,500m蓄水池1座;田间工程埋设配水PVC-U管道11.165km,沿干管建闸阀井23座,沿支管建排水井30座,镇墩10座,支墩36座,田间管网分、支管每50m左右安装给水栓阀体1个,共计171个。发展果园管灌面积2100亩。
工程由陇南鑫龙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承建,于2011年9月20日开工建设,2012年 4月底全部竣工。该项目实施后,发展山坡果园高效节水管灌面积2100亩,有效解决项目区农业生态环境干旱缺水问题,大大改善灌区的生产条件,提高灌溉节水能力,亩增经济效益1050元,年灌溉效益220.5万元,受益区人均纯收入增加122.58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十分显著。
3红河水库灌区简介
红河水库是建在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支流峁水河上的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始建于1958年,控制流域面积167平方公里, 2003年5月至2005年11月进行了除险加固,总库容为2137.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36万立方米,水域面积133万平方米。
红河水库灌区,灌溉渠道全长39.7千米,其中:总干渠11.48千米、南干渠8.15千米、西干渠14.6千米、东干渠5.47千米。涉及盐官、祁山、红河、马河等3乡1镇23村,灌区内土地面积15.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
红河灌区西干渠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简介
礼县2010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分布在礼县盐官镇、祁山乡。礼县红河灌区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设计灌溉面积3.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保灌1.8万亩,有主要东西干渠2条,全长37.2km,支渠13条,38.9公里,其中西干渠全长14.6km,设计引水流量2.0立米/秒,控制灌溉面积1.5万亩,有渠系建筑物1110座,其中斗门84座、涵洞59座、跌水15座、进水闸1座、冲砂闸12座,桥涵59座。
由于灌区始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建设年代久远,老化失修严重,山洪泥石流和废料垃圾填塞渠道,其它建筑物或配套不全,或老化失修,渠道引水十分困难,水的利用系数非常低。为此,礼县水务局利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对工程进行节水改造。
礼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红河灌区西干渠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于2010年7月经省水利厅、财政厅批准立项建设,项目涉及盐官镇中川、新联、新合、王城、祁山乡赵家、祁山等6村。工程总投资1948.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补助800万元,省财政补助400万元,县级配套400万元,投劳折资348.9万元。
该工程于2010年8月开工建设,同年年底全面完成建设任 务。共新建斗农渠102.1公里(斗渠14.6公里,农渠84条87.5公里),整治毛渠305.2公里(渠道整治203.1公里,衬砌102.1公里),渠系建筑物1110座。完成土方52.55万立方米,混凝土1.03万立方米,浆砌石0.77万立方米,钢材16.42吨。
该项目的实施后,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5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45.13万立方米,新增经济作物产值288.9万元,使项目区1.01万人受益,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约294元。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陇南长城果汁饮料有限公司简介
天水长城果汁集团有限公司是兰州长城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生产、销售浓缩苹果汁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公司位于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设“天水长城果汁”、“陇南长城果汁”、“秦安长城果汁”三户全资子公司和“兰州农业公司”一户控股子公司,年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生产线全套设备均从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引进,系国际同行业最先进的加工设备。产品全部出口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盟、加拿大等24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相继通过了美国HACCP质量体系认证、欧盟果汁保护协会SGF认证、犹太KOSHER洁食认证及美国NFPA的第三方认证。目前,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企业,甘肃省农产品出口重点骨干企业,也是甘肃省最大的果汁加工企业。
陇南果汁公司于2006年8月建成投产,占地面积84亩,注册资金3000万元,资产总额1.18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300多万元,占总投资的11%。年可加工原料苹果7万吨以上,是甘肃省重点扶贫龙头企业、陇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产品出口先进企业”、“特色产业发展优秀龙头企业”、“招商引资重点企业”。2009年通过了有机苹果生产转换认证;截止今年共生产500多吨有机苹果汁。建厂七年来,共收购原料苹果24.1万吨,生产浓缩苹果汁3.86万吨,支付果农果款2.27亿元,出 口创汇4900万美元。2012年由于苹果原料的极度短缺,榨季有效生产时间不足两个月,共收购原料苹果2.7万吨,生产浓缩苹果汁3800吨,支付果农果款3530万元,完成工业产值4273万元,实现营业收入2720万元,实现出口创汇415万美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公司成立以来,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完善和改进环保基础设施,先后建成污水处理站、果渣烘干车间,安装了国内先进的麻石水膜除尘器,从各个环节强化环境管理,积极推进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综合治理,为企业达到环保高效、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司严格按照国际食品认证标准进行厂区规划,花费巨大财力、人力进行环境美化、亮化,全力打造花园式企业,各功能区完整独立。绿地面积达到11176m,绿化率达到65%,绿化总投资28万元,厂区干净整洁,环境优美。2011年被省环保厅确定为全省清洁生产创建企业。目前清洁生产的各项工作正在积极稳步推进。
1、工业废水治理情况
污水处理站于2007年3月动工,投资458万元建设日处理1250吨污水处理站一座。采用“调节沉淀预处理+BAR+SBR+过滤”为主体的处理工艺流程,使用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废水处理后出水水质全面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为了积极探索研究污水治理新技术、新工艺,2011年礼县环保局积极向省环保厅申请50 万元污染减排专项资金,对原有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完善提高。处理达标排
2放的废水即可做为绿化用水又满足农作物灌溉用水,回收利用率100%。
2、废渣综合利用情况
公司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苹果榨汁后产生的果渣、锅炉产生的煤渣、粉煤灰以及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和生活垃圾等,建厂之初,果渣随意堆放晾晒,对当地的环境卫生和空气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环保部门多次责令整治、经过多方努力,于2007年8月,公司投资880万元建成20吨/日果渣烘干生产车间,年处理果渣15000吨,使果渣变废为宝,创建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锅炉煤灰、煤渣、用于建筑辅料。从循环经济角度,延长了果汁加工的生产链,带动了相关行业发展,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3、工业烟尘达标排放情况
公司投资8.6万元,安装了国内先进的麻石水膜除尘器,综合处理烟尘量为15000—30000m/H,脱硫率为20%,除尘效率为96%,实现了粉尘达标排放。
今后,为进一步做好环境治理工作,公司将一如既往认真贯彻执行环保政策,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加大污染源监控力度,不断改善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加强员工环保意识,提高环境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为了积极研究探索污水污染治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推进清洁生产持久化、规范化、高标准运行,充分保护和有效利用环境资源、维护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永兴乡文家片果园管灌工程简介
礼县2011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于2011年3月经省水利厅、财政厅以甘水农发水(2011)195号批复建设,批复新建节水灌溉管灌工程5处,工程总投资2085.2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补助800万元,省财政补助400万元,县级配套400万元,投劳折资485.22万元。其中永兴乡文家片果园管灌工程投资524.7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补助231万元,地方配套169.77万元,群众投劳折资123.95万元。
该工程位于永兴乡文家、友好两村,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大口井泵站3座,安装压力上水钢管3条4.112km,水泵机电设备3台(套),架设10KV线路3条1.18km,300m蓄水池3座;配套田间PVC-U管道12.78Km,闸阀井29座,排水井43座,镇墩11座,支墩61座,安装灌溉给水栓230套,发展果园管灌面积2100亩。
工程由中标四川富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于2011年9月20日开工建设, 2012年4月底全部竣工。建成后亩增经济效益1050元,年增经济效益220.5万元,受益区人均纯收入增加122.58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十分显著。
3礼县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简介
礼县是先秦文化和中华原生文明的发祥地,大堡子山位于县城东13公里处,为国内外考古学界、史学界研究考证确认的秦西垂第一陵园。2001年7月,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被国务院正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2004年开始,国家博物馆等五单位联合开展了西汉水流域早期秦文化调查发掘,2006年在大堡子山再次发掘发现祭祀坑1座,出土编钟和石磬各1套,并发现大型建筑基址1座,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大堡子山墓群范围东起永兴乡爷池村,西至永坪乡赵坪村,南起永兴乡蒙张村,北至永坪乡大薄地,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3公里,总面积18平方公里。墓群分西汉水北岸(史称北岈)大堡子山秦公墓葬区和西汉水南岸(史称南岈)圆顶山贵族墓葬区。已探明墓葬400余座,清理墓葬14座、车马坑1座,出土文物主要有青铜器、金器、玉器等300余件,绝大部分被国内各级博物馆收藏,部分流失民间及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地。已发掘两座南北并列的“中”字型和“目”字型墓,规模宏大,总长度分别为88米和115米,根据出土铭文为“秦公作铸用鼎”和“秦公作铸用簋”的青铜器,专家考证,确认为秦国开国国君秦襄公及其子秦文公陵墓。墓群的发现及大量出土文物填补了先秦文化研究的空白,对研究秦早期文化等有着不可估量的史学价值。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堡子山遗址保护开发,多方 筹措资金2005万元,建成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保护展示棚,完成征地379.5亩,委托资质单位编制了保护开发项目规划,《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保护总体规划》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保护开发项目规划20年,总投资27.87亿元,建设“一城两馆三廊六区”,“一城”即先秦城墙遗址,“两馆”即核心遗址展馆、建筑基址展馆,“三廊”即绿色生态长廊、秦国国君浮雕长廊、西汉水自然风光走廊,“六区”即主入口形象区、赵坪村服务区、文化休闲商业区、墓葬群展示区、先秦音乐区、晚秦城址区。我县将进一步加快保护开发力度,力争将其打造成彰显礼县先秦文化特色、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金名片”。
目前,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保护项目已列为“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陇东南文化历史基地陇南文化项目”之一,项目分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三期实施,近中期预计投资27亿元。《大堡子山地形图》的测绘已由甘肃省测绘局于2010年10月完成;《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保护规划大纲》已由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和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6月共同完成;《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总体保护规划》已由陕西省文物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规划中心和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11月编制完成,修改完善后于2012年7月省文物局“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保护总体规划省级评审会”对《规划》进行了专题评审并通过,现已上报国 家文物局进行审批;《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已由中国建筑材料地质勘查中心甘肃省总队于2012年3月完成;由四川师范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及四川观止园林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保护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秦西垂陵园—先秦文化展示区文物保护及景观审计方案(沟通稿)》与《秦西垂陵园(先秦文化展示区)文保与景观设计方案(图件部分)》,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两方案意见征集会后,规划单位现已根据征集意见修改完善了方案,项目一期建设中的景区内道路美化亮化工程已启动;完成379.5亩项目前期用地的征用工作,已确定了征地拐点坐标,正进行土地上报审批工作。
我县依托“民企陇上行”专项行动,在去年10月份邀请全联旅游业商会对包括大堡子山、秦文化博物馆在内的礼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11月份,我县在北京同全联旅游业商会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全联旅游业商会将对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工作进行重点帮扶,重点对大堡子山、祁山堡、翠峰观、秦文化博物馆等景区规划、开发、建设、推介、营销方面给予支持,帮助联系引进战略投资者开发礼县文化旅游资源。今年元月28日,我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带领招商等部门专程到北京全联旅游业商会,就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祁山武侯祠、盐井祠等景区开发等项目前期工作进行了专题汇报和衔接,全联旅游业商会确定,由全国人大代表、全联旅游业商会常务副会长王敏刚先生带领部分企业家和旅游行业的专家学者,将于3月底到礼县实地考察论证大堡子山 秦西垂陵园景区开发项目。
甘肃陇南紫金公司日处理12000吨
尾渣循环经济建设项目简介
礼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金、银、铀、锑、铅锌、铁和石灰石、大理石等20余种,其中探明黄金储量200吨,远景储量300吨以上,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礼县坚持把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作为加快礼县发展的主攻方向,立足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引大入县、引强入县战略,加大资源整合与资产重组力度,积极与福建紫金等大型集团洽谈合作,组建了甘肃陇南紫金矿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8亿元(资源整合投入16亿元,项目建设计划分三期投入12亿元),开展资源整合和项目建设。
紫金公司日处理12000吨尾渣综合回收利用项目是市列重点工业项目,项目设计规模为日处理12000吨堆浸尾渣,分两期建设,总投资16亿元。一期建设内容主要为6000吨/日选矿厂、尾矿坝和相关配套设施,总投资5亿元,于2012年元月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完成机电车间、综合仓库、药剂仓库建设;宿舍楼、办公楼、食堂综合楼、3.5万伏变电所已封顶,正在进行内外装饰工程,选矿科技楼完成人工挖孔桩的施工;5#、7#、10#挡墙已完工;厂房已完成封顶,正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其他工程都在有序施工。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处理含氰黄金尾渣198万吨、年销售收入可达4.5亿元以上,年上缴税费5500万元以上,新增工业增加值1亿元以上,不仅能消除含氰尾渣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和安全隐患,同时可向社会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对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拉动就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耀邦陵园简介
耀邦陵园位于江西共青城的富华山上,坐东朝西,面向鄱阳湖。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猝然辞世,风雨如晦天地失色。根据家属的意愿,1990年12月5日,胡耀邦的骨灰由家属以及温家宝、杨德中护送,悄然埋葬在这片红土地里。耀邦陵园绿树掩映,可以俯揽鄱阳湖,墓向座西朝东,永远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墓碑是由九江地区的特产花岗岩所制,一座三角形的白色花岗岩巨碑,重73吨,高4.43米,底座10米,高洁而肃穆,耀邦的骨灰就安葬在这块碑石下。胡耀邦陵园的右上方,是胡耀邦头部侧面雕像,栩栩如生。像周围嵌作不规则形状,有很强的立体感。从正面看,整个图像是微笑着的;从左侧看,则是忧国忧民之态。墓碑的后面有火炬形的草坪,缀以从井冈山运来的9块巨大花岗石。在紧靠墓碑右侧的一块石头上,有李昭亲笔题写的“光明磊落无私无愧”八个大字。从陵园入口处到墓碑前,有两条弯绕的墓道,均铺有73级石阶,象征着胡耀邦73年人生的曲折道路。左上方自上而下排列着共产党党徽、共青团团徽、少先队队徽,概括了一个红小鬼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光辉历程。在墓碑的周围有98棵松树,为了纪念98位上海知识青年,周围有一铁护栏,从上俯视,象正在燃烧的火炬。左下方是“胡耀邦1915-1989”的镏金大字。在碑石的前方横立有一块长方形的墨晶玉花岗岩碑,上面镌刻了胡耀邦生平。
第三篇:成吉思汗陵园简介(2011-8-20)
成吉思汗陵园简介
成吉思汗陵园位于我旗伊金霍洛镇政府东北约5000米的甘德尔山包上。陵园正南为成吉思汗陵旅游区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陵园西临210国道,东有包茂高速,交通十分便利。陵园东北的巴音昌呼格草原上当地牧民建有几十座蒙古包,为游客提供食宿,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近10余万人次。
成吉思汗去世后,出现了“八白室(宫)”,即八顶白色蒙古包组成的供奉物,形成于元朝年间,历代由鄂尔多斯部担负着守护管理的重任,其中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供奉之职,完整的保留了独特的成吉思汗祭祀和蒙古族古老的文化习俗。成吉思汗祭奠每年进行30多次,每次祭奠都有其特定的内容、程序和时间,八百多年不变一直延续至今。
由于历史的原因,成吉思汗陵近八百年来辗转于大漠南北。明代天顺年间,鄂尔多斯部入驻并长期占据河套,鄂尔多斯因此得名。八白室(成吉思汗陵)随之迁来,由鄂尔多斯部的济农负责供奉。清顺治年间,蒙古各部实行盟旗制度,鄂尔多斯设立伊克昭盟,下设七旗。伊克昭盟第一任盟长多罗郡王—额璘臣济农,由于封地在郡王旗(伊金霍洛旗),却必须到王爱召祭祀,故而1649年(清顺治元年)成吉思汗八白室从达拉特旗王爱召移至郡王旗的伊金霍洛(距现在陵园正南3000米处)。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避开战乱,成吉思汗陵移至甘肃省兴隆山,1949
年移至青海省塔尔寺,1954年,内蒙古人民政府派迎陵团将成陵请回故地,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拨款新建了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纪念性陵殿,于1956年落成。1966年“文革”初期遭破坏,1977年开始对陵宫维修,1981年至2001年进行数次维修和扩建,现陵园占地面积55544平方米,陵寝建筑面积1691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13平方千米,建设控制地带80平方千米。
成吉思汗陵历史上是蒙古族供奉、祭祀成吉思汗的圣地,1964年被批准为自治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旅游开放区。目前为内蒙古龙头旅游景区,是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的典范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第四篇:关于胡耀邦陵园简介——(陵园设计)
关于胡耀邦陵园简介——(陵园设计)
我想大家都认识胡耀邦,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之一。那你们知道胡耀邦陵园吗?那是一个很特别的陵园设计。平潭东方麒麟园园长指出胡耀邦陵园设计,由江西省城建雕塑创作室和江西省美术家协会负责,桑任新同志主持。
整个墓碑像一面直角三角形的旗帜,高4.43米,底边长10米,碑重73吨。三角形花岗岩碑上,雕刻着中国少先队队徽、中国共青团团徽、中国共产党党徽。象征着胡耀邦一生与这三个政治组织的特殊关系。
墓碑的右上方,是胡耀邦头部侧面雕像,栩栩如生。像周围嵌作不规则形状,有很强的立体感。从正面看,整个图像是微笑着的;从左侧看,则是忧国忧民之态。墓碑的后面有火炬形的草坪,缀以从井冈山运来的9块巨大花岗石。在紧靠墓碑右侧的一块石头上,有李昭亲笔题写的“光明磊落无私无愧”八个大字。从陵园入口处到墓碑前,有两条弯绕的墓道,均铺有73级石阶,象征着胡耀邦73年人生的曲折道路。
胡耀邦少年时投身中国革命,成为“少共”的领导人;青年时献身共青团,成为一代杰出青年领袖;晚年致力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事业,在邓小平的麾下冲锋陷阵,死而后已。平潭东方麒麟园指出“旗角”是刺向广袤的蓝天,“旗子”下面还有一块黑色大理石的墓碑,横跨陵墓的底部,用金色的字体刻写着耀邦同志的生平和评价,落款:中共中央委员会。
第五篇:礼仪队简介
礼仪队简介
礼仪队,是为学院组织的活动出席礼仪,主要负责学校对内对外各种大小型活动的礼仪接待和颁奖工作。它作为一场活动的形象,在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好的礼仪对体现了学校学生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通过做礼仪工作,礼仪生也可以提升精神面貌,规范坐姿,站姿,走姿,更好地展现个人魅力,锻炼在社交礼仪中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
旅游与艺术学院院礼仪队在指导老师的领导下,在个学生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队员们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礼仪队组织上逐步健全、规范化,参加活动时的工作质量也显著提高。在工作中,礼仪队加强了与相关组织和人员的合作与交流,同时促进了自身更进一步的发展。
这支队伍虽然年轻,但在老师和有关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发展,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从成立至今,协助了学校各项大型活动的开展,并提供了优质的礼仪服务,我们本着走进美、宣传美、创造美的方针,力图提高全校学生的内外在气质、修养,展现新一代大学生的风采。
礼仪队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和展现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重要平台,我们会做好宣传工作以吸引更多的人员认识礼仪队,积极加入礼仪队。目前全队精神面貌乐观,全队上下训练时
能够脚踏实地、刻苦认真,可以说我们很自豪,但更多的是感激,感谢老师的培养和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同时我们礼仪队也会竭尽全力为校内校外的各项活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