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华礼老红军的故事

时间:2019-05-15 13:4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秦华礼老红军的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秦华礼老红军的故事》。

第一篇:秦华礼老红军的故事

104岁的老红军秦华礼今年9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第3堂课“百折不挠”中,向电视机前无数个学生讲述了长征故事。战斗中负伤,没有药,没有医生,什么力量支撑走完漫漫长征路?学习起始,没有场地,没见过纸笔,如何成长为我军通信战线的行家里手?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聆听104岁的老红军秦华礼讲述难忘故事。

【人物小传】秦华礼,四川通江人,1913年出生,1932年参加红军,1935年被选送到通信学校学习无线电,毕业后分配在红四方面军4军军部,任无线电台台长。抗战时期,任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司令部通信科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工程学校大队长、南京邮电学院院长、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等职。

在采访中,谈及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的故事时,秦老告诉记者,那年夏天蚊灾泛滥,许多战友“打摆子”特别严重,发高烧。三个保卫员都躺在了病床上,无法工作,仅剩他一人。战况紧急,他守着电台连续8天8夜没有合眼。谈起这些,秦老淡定自若,“经历过长征的人都能做到。”

“我找到一把剪刀,烧红了就直接按进去了,咬紧牙关开了个口子,这就算做了手术”。秦华礼探望汶川地震遗址时,向遇难者敬献了花篮。81年前,秦华礼在四川“北川峡谷”地域的千佛山曾命悬一线。1935年,秦华礼在历时70多天的千佛山战役中左腿负伤。他执意要跟部队一块走,但无奈伤势严重,为防止伤口感染,他用开水将盐融化,然后用布条蘸盐水清洗伤口。尽管如此,伤口还是感染了,疼痛无比。“疼也没有办法,因为什么都没有。”秦华礼索性找老乡要了一把剪刀,把剪刀烧红了就直接往伤口上按,咬紧牙关拉了一个口子,人当时一下子就晕过去了。折腾了半个多月,伤口好些了,秦华礼又跟上了部队。

1935年,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合并了通信学校。秦华礼被推荐去学习。其间,天天打仗。敌机总是早晨八九点钟的时候飞来,侦察、轰炸,一直折腾到下午。秦老回忆说,“敌人狂轰滥炸,我们总是在转移,是‘移动的通信学校’。学校没有纸笔,更没有其他学习用品。只有两个电台,一边发电报,一边教学。”

没有纸笔怎么办?只好自己想办法。那时候前方部队打仗缴获了敌人的铅笔,送到后方的学校。由于铅笔珍贵,秦华礼想了一个办法,将竹子削成铅笔的形状,用牛油炸一下,就可以像铁钉子一样在地上写了。秦华礼就在石板上写、地上写,写数字,写英语。

秦老说,长征的经历,给了他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于是便有了“百岁再长征”。2013年9月,已经百岁的秦华礼,在家人陪同下,重走长征路。路过毛峪镇、佑垭口村时,秦老指着一处,“当年我们就是从这里冲向敌人!”看着与敌作战的地方,一切仿佛发生在昨天。

“后来我们得了疟疾,刘伯承亲自指派师部的一个卫生队,到邯郸卖东西换钱,给我们买了药”。作为指挥员的耳目,电台不能离指挥员太远,因此秦华礼经常与刘伯承、陈赓等高级将领在一起。过草地行军至晚上,当大家都休息时,恰恰是通信忙碌的时刻。

“忙的时候,饭都吃不上。”吃饭都是利用发报间隙,对方没有呼叫,赶紧狼吞虎咽吃上两口,对方一呼叫,立刻停止吃饭赶紧回复。刘伯承得知情况后,每天都要专门嘱咐通信员的吃饭问题。据秦老回忆,刘伯承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一些人得了疟疾,刘伯承亲自指派师部的一个卫生队,到邯郸卖了东西换钱,为大家买药。秦华礼发高烧了,刘伯承还专门给他送吃的。

秦华礼对记者说:正是因为领导关爱部属,上下一心,红军队伍才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走向胜利。这些年来,无论在什么岗位上,秦老始终注意关心部属,为大家办实事,排忧解难。他还十分热心公益事业,多次为家乡中小学捐款捐物。他说,这都是应该做的。从红军长征开始,我们的各级干部都是这么做的。

“穿不穿军装,都是共产党员,一切听从党安排。我们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因为听从党的指挥”。初过草地时,藏族群众受国min党骑兵的欺骗宣传,都躲到山里面去了。1936年,秦华礼所在部队为迎接红二方面军,在草地驻扎两个多月。藏族群众的房屋门都开着,家里面堆着粮食。一些藏族群众发现红军没有动一粒粮食,他们才意识到,这是一支老百姓的队伍。

秦老回忆说,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党岭山时,一个藏族通司给红军带路,觉得红军真好,后来没有回家,索性直接加入了红军。长征途中,部队始终坚持严格的群众纪律。凡是在老百姓家里寄住,第二天出发的时候,都有一个纪律检查组要检查:房间有没有打扫干净?老乡的水缸有没有挑满水?

在党的号召面前,秦老从不讲二话。1950年,因为支援地方建设需要,时任中央军委工程学校正师职大队长的秦华礼奔赴重庆市,作为军代表接管邮电局工作。2年后,他服从组织安排,转业到地方工作。刚到邮电局那会儿,什么都没有。办公的地方一张桌子、椅子都没有,也没有住处。后来,昔日的战友同窗及部属已经当上了将军,而他则到一个新的战场,开始了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的奋斗历程。当问及脱下军装是否后悔时,秦老坦言,穿不穿军装都是共产党员,一切听从党安排。958年,秦华礼出任南京邮电学院首任院长。南邮成立之初,缺房子、缺设备、缺老师、缺干部。但这都难不倒这位从长征中走来的红军老战士,他带领师生一起下工地,打根基,盖房子,将汗水洒遍了南邮的每一寸土地。

尽管离开部队多年,但秦老参观解放军档案馆时,仍难掩激动。放眼国际形势,展望强军征程,秦老坚信,只要听从党的领导指挥,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都证明了这个道理。

秦老告诉记者,长征经历,终生受益。80多年前的回忆在我们听来惊心动魄,然而在这位104岁老红军的脸上却波澜不惊,从中我们读到了一份从容与淡定,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信心。

第二篇:听老红军讲长征的故事

听老红军讲长征的故事

“年轻人,你难以理解我们这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我们始终不动摇,就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能换来今天的安定繁荣!”

7月23日20:00,记者见到了14岁参加红军、曾经三过草地、戎马生涯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原济南军区副政委任思忠老人。这位83岁的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谈起过去的峥嵘岁月,神情激动起来,双唇有些颤抖……

15岁少年 率171人加入红军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到达川北,川东地下党领导的游击队开始在达县一带活动。当时,因贫困辍学的任老正在家中帮助父亲务农。

“党的队伍给了我思考的能力,我明白了为什么穷人辛劳一生后代还要继续受穷”,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给穷人指出一条活路,这在任老心中掀起了巨澜。红军队伍为贫苦农民作主,任老明白了,这是一支穷人的队伍。

红色家庭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大哥早他加入游击队,但不久便在一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父亲积极响应革命队伍的号召,担任村苏维埃主席。这位老人在红军离开根据地的岁月里,被反动军队关进监狱,活活折磨致死,父亲死后不久,母亲也含恨离去,这一切,更坚定了任老参加革命的决心。

1933年是任老走上革命道路的关键年份。6月,任老参加了游击小组,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老思想活跃,积极探讨革命的道理,很快便成为游击队的中坚力量。红军主力占领达县后,他被选为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15岁的少年成了171名红小鬼的“头领”,在他的带领下,全队172人集体加入了红军。

打“扇子队” 少年军人名声大振

从游击队员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革命战士,但四川强横的反动军阀势力还是逼迫部队流动开展革命工作。

1934年7月,任老时任四川省少先指挥部政教科长兼干部连指导员。在四川西部丹巴地区开展工作。一天,当任老等人在一座3层小楼上开会时,反动军阀的武装突然冲到了楼里,与负责放哨的同志在楼梯上展开了激烈的枪战。脚步声密集急促,逐渐近了,留下来肯定是死,任老等三人跳窗逃生,一名同伴当场摔死,任老右臂支撑着地,上臂骨折后戳断肋骨插进了胸腔,他忍痛与同伴钻入夜幕迅速转移。

但没过多久,绷带吊起伤臂的任老再次活跃于山间的村庄里。

革命者的工作激起了恶势力的疯狂反扑,在新塘坝地区,有一支500人左右的地主武装,他们疯狂袭击革命者的工作队,屠杀革命群众,打仗时人人拿着一把扇子,妄称是刀枪不入的神兵,当地群众称之为“扇子队”。一天深夜,任老带领干部连在地方赤卫队的配合下夜袭“扇子队”。战斗中,他被敌人刺刀捅伤,仍坚持参加战斗。是役,扇子队被全歼,少年军为川陕根据地人民除了害,一战成名。

一过草地 竹签穿透他的脚掌

“年轻人,用语言表达不出长征真实场景,你根本不可能想像出当时有多么艰苦”。任老对记者说。任老前段时间坚持每天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他看得比家里每个人都专注,他为这部电视连续剧感动,但仍然对家人说,“有些苦他们拍不下来”。任老头上的三块伤疤和脚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伤都是在长征时留下的。说起长征开始后的第一次受伤,任老脱下鞋子,右脚背中央部位赫然有一块大约三厘米见方的凹陷。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最长,三过草地,第一次过草地时,我的右脚便被反动军队布下的竹签阵穿透了”。

那是一次夜间急行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任老带着一支十几人的队伍迅速向阿坝前行。任老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过反动军队布下的铁丝网,突然脚心一阵剧痛,落在地上再也迈不动步子。战友提来马灯一看,一根近0.1米长的竹签穿过了他的右脚脚掌,脚背上还露出长长一截。

受伤只是一瞬间,此后几个月任老被伤脚折腾苦了。队伍连续行军,根本没有机会停下来养伤。伤口化脓了,战友便将纱布裁成窄长的细条,蘸了水穿过伤洞,来回扯动,清除里面的脓血和息肉。每拉扯一下,都伴随了钻心的疼痛,但有什么办法,那是缺医少药环境中遏制进一步感染的惟一办法。

“和平年代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能忍受这样的痛苦呢?”讲到这里,任老喃喃地说。

二过草地 鬼门关口拣回性命

第二次过草地更险,任老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

1935年下半年,任老时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教导团一连指导员。大军从阿坝向绥靖方向进发。来到黑水河时,便桥已被毁掉,南岸则被土匪占领。为保证主力部队过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干部战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时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对岸的只有8名。接下来就是一次令南岸敌军魂飞魄散的突袭,大部分敌军在睡梦中被击毙,8人很快便占领了桥头堡,大部队顺利地搭起了便桥。

任老却因此染上了重伤寒,红军缺医少药,食物的供应已经断绝,他的病一步步恶化,常常昏迷不醒,战友们便抬着他行军。20天后,部队走出草地,来到绥靖。此时任老长时间休克,战友们都误以为他已经死了,便把他放在了绥靖滩石崖下的山洞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苏醒过来,挣扎着爬向河边喝水,十几米的距离,任老竟爬了两三个小时。当地居民郝老汉发现后将他救回了家。

郝老汉对待他就像亲生儿子一样,每天熬小米粥一口一口喂他。老汉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便想收他为儿子。但任老却一心想要回到队伍上,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门口,希望看到队伍上的同志。两个月后,任老的病基本痊愈了,他挥泪告别了郝老汉老两口,找到了在该地区活动的金川省委,重回革命队伍。

经历这一次起死回生时,任老还不满18岁。

1936年7月,任老的病全好了,就在此时,队伍又从绥靖出师北上。任老带着七八名比他还年轻的战士在草原上行军。一天夜里,一位小战士问任老,“科长,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人人都生活得很幸福,不缺衣少食。”“那能实现吗?”“肯定能”。

说起荣誉 老人没有太多言语

任老在和平年代练起了书法,每当朋友求字时他总忘不了盖上一个章,或者是“长征战士”,或者是“幸存者”。这是老人晚年给自己的定位。

战争年代,任老是一名英勇善战的骁将,他重视思想工作,善用攻心战术,常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抗日战争胜利之初,任老率领队伍在喀喇沁旗平叛,妥善运用了和平平叛的政策,打通了300公里承赤公路。此后,在攻打天津、广西剿匪、援朝金城反击战等众多战役中,任老立下了赫赫战功。1955年老人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荣誉章。但说起荣誉,老人没有太多言语。

“战争年代,我们身边倒下了太多的好战友,比起他们,我是一名幸存者,更是一个幸运者”,“我能够亲眼看到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实现就是最大的幸运,真正的荣誉归于那些光荣献身的烈士们。” 任老的家人介绍,任老每每想起自己身边倒下的战友,便非常难过。当年任老带171人参加红军,但经历历次事件,解放后任老再没能见到其中的任何一位。他忘不了1953年自己回乡的那次经历。当时,战友的亲人听说他要回来了,站在路两旁等待询问亲人的下落,任老骑马走了30多公里山路,当久候乡亲们纷纷上前询问时,老人的眼泪夺眶而出。

另一次,任老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找到了战友的名字。

那是在援朝战争结束后,任老一家人路过南京,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老人找到了自己在延安时期老搭档的名字:高波……就义前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必胜。“见到”了老战友,老人潸然泪下,与家人在纪念碑前长久静默.战地女杰:贺子珍的身体里嵌入17块弹片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说,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区的大街小巷,苦苦寻找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他们依旧乐此不疲,因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一种久违的精神在召唤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感动着他们。

尽管,当年风华正茂、叱咤风云的红军女战士大多已经告别人世,而女红军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丽故事依然那样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

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第三篇:秦磊华副院长交流会

很荣幸秦磊华副院长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到文华学院对大一学生们做了一个交流会,秦磊华教授系物理系出身,现在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他不像我们想像中的那样一副老学究模样,相反他是一个语言风趣幽默极易亲近的一个人。在交流会上他主要还是讲了下学科现状及学科主要特点,另外还结合了他多年学生工作的经验很用心地谈了现在许多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尽管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加上秦教授的经验之谈却又另是一番感觉,发人深省。

就计算机专业来说,早已由当年的热门专业变为如今的红牌专业,但是我们并不能仅仅因此而轻率地说这个专业没前途之类的话。只是说随着技术的演进,它越来越基础化了,所以我们几天所学看上去尽是些过时多年的“无用”的课程,甚至是些看上去完全不沾边的诸如大学物理之类的课程。可是我们并不能认为这些课程是无用的,虽然技术再不断革新,但是基础知识却是不变的,基础知识的革新才是技术革新的最根本的原动力,这点从整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史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来,况且秦教授本身就是物理学出身,这无疑也是个很好的说明。

此外,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用秦教授的一句话来说,别的专业是活到老学到老,可我们则是学到老才能活到老,此话并不算夸张,它跟体现出了专业知识的特点。然而尽管待我们去学知识如此之多到我们终其一生都学不完,可是我们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却依然游戏依旧,晚睡晚起,听课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如此之状态不得不令人堪忧,难怪秦教授说他在文华带了几年课后说我们令他寒心,以至于现在华科在职教师几乎没有在文华任教的(可能他们觉得在我们这种状态的学生投入很不值,当然也许跟这之间并无太大关系),但是,我们绝对该反思自己及周围同学们的学习状态了,状态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人未来能走多远,正如法国人蒙田所说:“风是不会对漫无目的者有所青睐的。”

更何况大学生活可能是我们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了,在这里几乎可以包容你的所有过错,志同道合的我们可以阔谈古今中外,切磋技术,我们可以一起追逐梦想,追求爱情,这里没有社会上的尔虞我诈,我们可以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的这些在不如社会以后对我们来说也许将会成为一种奢望。人的青春有且仅有一次,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追求更好。另外,再次再次感谢秦教授的精彩演讲。12CS02黎浔

第四篇:八德故事——礼篇

八德故事——礼篇

礼篇:(一)孔子尽礼

诗曰:至圣孔子,老聃①是师,事君尽礼,温恭威仪。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出生时头顶又是凹下去的,故名丘,字仲尼。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约有三千人,其中非常优秀的就有七十二人。

孔子小时候就十分崇尚礼制,他聪明好学,富于模仿性,年仅五岁就能组织儿童模仿祭祀礼仪。这一切都和孔母早期教育分不开。孔母经常给孔子讲故事:从盘古开天地、女娲②炼石补天,讲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姜嫄履大人之迹而有周,又讲了尧舜禅让,大禹治水,文王演《易》等许许多多的故事。一天孔丘听母亲讲了周公吐哺、制礼作乐的故事,非常认真地攥着小拳头说:“周公太好了,娘,我长大了也要当周公那样的人!”

他曾到洛阳,在老子那儿问礼,后来在鲁国做司寇,代理着相国的职务,他服事君王,非常尽礼。上朝时,和上大夫交谈,态度中正自然;和下大夫交谈,态度和乐轻松。进入国君的宫门时,低头弯腰,态度恭敬;快到国君面前时,小步快行,态度端谨。走进周公的庙里,每一种事情的礼仪,都要向人询问。

有一次孔子同鲁国的君主在郊外祭祀后,鲁君违背礼制,没有将祭品分给大夫们共享,孔子觉得他们无礼,没等脱下礼帽来,就离开了鲁国,到别的地方去了。路过宋国时,他曾和弟子们在树底下习练礼节。

孔子在平常没有事的时候,他的容貌很舒畅,神色很愉快,外表虽然温和,却仍旧带着严肃;外表虽然威严,却不流于刚猛;外表虽然恭谨,心里仍是安泰的。他遇到放得不正当的座位,就不肯坐下;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不吃饱;在这一天里哭过,就不再唱歌。可见得圣人对于小小的事情,也是不肯苟且的。

一天,鲁国的乐师襄③子来拜访孔子,孔子和他谈起了音乐。襄子善于弹琴,孔子想请他指导自己弹琴,襄子答应了。于是襄子就教孔子一支曲子,孔子很认真地学习。十天以后襄子觉得孔子弹得不错了,就对他说:“这支曲子你已经弹得很好了,再学一支吧!”“不,”孔子诚恳地说,“我刚会弹,对旋律还不熟悉,让我再练几天吧。”说着,孔子又专心致志地练了起来。

几天后,襄子又说:“你对这支曲子的旋律已经很熟,可以学别的曲子了。”孔子仍然不同意,说道:“虽然旋律弹熟了,但我还不太清楚这支曲子的意思,让我再琢磨几天吧。”这样,孔子又练了起来。过了几天,襄子又催孔子学习新的曲子。孔子说:“我现在知道这支曲子的意思了,但我还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再给我几天时间,让我想想好吗?”襄子被孔子认真学习的态度感动了,就不再勉强他。又过了几天,孔子兴奋地跑到襄子那里,告诉他:“这支曲子的意思很深,作曲的人一定有远大的理想,除了周文王还能是谁呢?”襄子惊叹道:“你说得一点儿不错,我学这首曲子的时候,我的老师好像说过,这首曲子是周文王作的,叫《文王操》。”

孔子认真学习音乐,收获很大。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歌有三千多首,他晚年整理古代诗歌,取其精华,选了三百零五首,都能一首一首地弹唱出来,编成了《诗》,后人称为《诗经》。他一生完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经典的编修工作。孔子以这些经典为教材,精心传授学生,培养了大量的卓越人才。

孔子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很大影响,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体现在:

1、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孔子不仅自己如此,他的学生们也深受影响。有一次,颜回跟孔子到北方去游玩农山,同子路、子贡辩论着各人的志愿,颜回说:“我愿意遇见一个贤明的君王,帮他助理一切政事,教化做父亲的教训子女要有义方、做母亲的要慈爱、做哥哥的要友爱、做弟弟的要恭谨、做儿子的要孝顺,并用礼乐去化导人民,叫百姓们不用修理城郭,也不必掘深沟池,家里的人没有离散的愁恨,过了千百年也没有战争的患难,这样说来,那么子路的勇敢,没有地方可用了;子贡的口才,也没有地方可施了。”孔子听了他的一番话,很佩服地说:“颜回的道德是何等的完美啊!不费钱财,不害百姓,不劳口舌,颜家的儿子具备了这几种美德。”因此,孔子和他的学生终生倡导用礼法而非暴力治理国家。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六十三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九个年头,他的宗旨是倡导“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各守本分,建立国家社会秩序。施行仁政,以德服民。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3、安贫乐道。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④行,必有我师焉”。

5、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⑤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地提醒,应学会韬光养晦。同时指出孔子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身材高大,约两米左右,人们都叫他“长人”,少年时就体魄强健,他曾为救一玩伴而将公牛搏败,力大无比,这和他注意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他喜欢爬山,曾“登泰山而小天下”;喜爱射箭和驾车,将“射”、“御”列入“六艺”之中教诲弟子。可见孔子的体育教育除了能强身健体,还能陶冶性情,这是和礼乐的美育教育结合在一起的。

总而言之,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各个领域,尤其是“终生教育”领域的贡献是难以磨灭的。他一生抱着追求真理和培育真才的愿望,在自由讲学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的教育经验,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无疑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孔子将美育思想和道德观念密切结合,使“美”也成为“德”的一部分。他所说的“美”实际也包含了我们现在所讲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例如,“智、仁、勇”结合心灵美,“诗教”结合语言美,“文质彬彬”结合行为美,“席不正不坐”结合环境美,这种把美的观点与道德观点连为一体的教育实践,对现在仍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说,我十五岁立志修学,开始探究宇宙人生的真相,三十岁能遵循礼法而有所立,在道德学问上有所成就,并能学以致用,四十岁就不再受外境迷惑,经历和观察了不同人事的因果,而能真正守住善道,五十岁澈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六十岁能平等地对待大家的意见,乃至一切动物、植物等,七十岁就连坏的念头都不起,随心所欲而又能不逾越道德礼制的范畴。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注释】①聃:dān,古代哲学家老子的名字。②娲:wā,神话中的女神。③襄:xiānɡ。④三人:指善人、恶人、自己。善人的作用: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恶人的作用: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⑤老子这句话的意思:聪明深察的人常常遇到死亡的威胁,是因他喜欢非议他人的缘故。博学善辩、识见广大的人常常遭困厄危及自身,是因为他好揭发他人的不善。做子女的在父辈面前不要总是突出自己,做臣子的在君王面前不要总是抬高自己。

礼篇:(二)伯禽趋跪

诗曰:周鲁伯禽,观于桥梓①,入门而趋,登堂而跪。

西周初年,周公有个儿子,名叫伯禽,跟周公的弟弟康叔去见周公三次,就被父亲痛打了三次,伯禽就去问商子,这是为什么。商子说:“南山的阳面有一种树,叫做桥木;北山的阴面有一种树,叫做梓木,你怎么不去看一看呢?”伯禽听了商子的话,就去看了,只见桥木生得很高,树是仰着的;梓木长得很低,可是俯着的,就回来告诉商子。商子就对伯禽说:“桥木仰起,就是做父亲的道理,梓木俯着,就是做儿子的道理。”到了第二天,伯禽去见周公,一进门就很快地走上前去,一登堂就跪下去,周公称许他受了君子的教训。

【注释】①梓:zǐ。礼篇:(三)宋桓①罪己

诗曰:宋桓未立,深明大体,遇水恤民,言惧名礼。

春秋时,宋国遭受了重大的水灾,鲁国国君差人去慰问。宋庄公的公子御说②,即后来的宋恒公,受他父亲之命,对鲁国的使者说:“因为我的不敬,所以上天降下了灾祸,又使得贵国的君侯忧虑,这是我们觉得很抱歉的。”就此拜受了鲁国国君的慰问。

鲁国的大夫官臧③文仲知道了这一番话,说:“宋国将要兴起了。从前夏朝禹王、商朝汤王,每每归罪自己,所以他们都很快地兴起了。亡国的君主,夏朝的桀,殷朝的纣,件件归罪别人,所以他们都亡国了。并且诸侯列国里面,有了凶灾的事情,就自己称孤,这是最合于礼的。言语既然恐惧,称呼又很合礼,所以宋国的兴起是无疑的了。”

古人曾说:“君子有了过错,就老老实实向人家认错道歉;小人有了过错,向人家解释时就极力掩饰自己的错误。”宋桓公遇事能以君子处之,恤民罪己,不愧是一代明主。

【注释】①桓:huán。②说:yuè。③臧:zānɡ。礼篇:(四)锄麑①触槐

诗曰:锄麑刺盾,奉命而来,不贼恭敬,竟自触槐。

春秋时,晋国有一个人,名叫锄麑,生平勇敢而又懂得礼体。晋灵公是个无道的昏君,他的大臣赵盾(谥号“赵宣子”)曾劝谏他好几次,晋灵公很讨厌他,就差了锄麑去行刺。可是锄麑去行刺的时间很早,凌晨三点多就到了赵宣子的家里,这时赵宣子的寝室门却已经开了,端端正正穿好了朝服,然后在那稍微闭目养神,等着上早朝。锄麑见了这样情形很惊讶,就退了出来,叹着一口气,心想:一个人平居时候,都毕恭毕敬,这就是人民的主人翁,绝对是国家的栋梁,假如我杀了他,这是不忠,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失信于天下黎明百姓;假如我不杀他,又失信于君王,这是不信,不忠不信,哪里能够在世上做人呢?最后锄麑就撞树自杀了。

【注释】①麑:ní,小鹿。礼篇:(五)孙晷①温恭

诗曰:孙晷独处,未尝倾斜,穷老告索,欣敬有加。

晋朝时,有个姓孙名晷的人,他孝、悌、为人恭谨、清净俭约,就是独自一个人住在幽暗的地方,他的容貌举止也一样端庄,双目观望时不会倾斜一点儿。虽然他的家里已经被封侯,很富有,可是仍然穿的是布衣,吃的是蔬菜,并且亲自在郊野里耕种田地,坚持读书吟诗的功课,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怡然自得。他有几个老年穷苦的亲戚故交,常常到家里来借钱,别人都讨厌并怠慢他们,但是孙晷却格外地欢迎和敬重他们。天冷的时候,同他们一处睡觉;吃饭的时候,就同他们一桌吃着,朝廷里的人和郊野里的人,都一致称赞他的为人。

【注释】①晷:ɡuǐ,时间。礼篇:(六)荣绪拜经

诗曰:宋臧荣绪,笃爱五经,孔子生日,膜拜典型。

南北朝时,南朝宋国的臧荣绪,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他亲自在园地里种了蔬菜,拿来做祭祀祖宗和供养母亲。后来母亲死了,他就在初一和十五这两天,很恭敬地拜着,有了甜美珍贵的食物,也一定要献供。臧荣绪隐居在京口这个地方,教授着一班学生,当时的读书人,认为他虽然不做官,却是很有学问,所以称他披褐先生。他为人表明大道,笃爱《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五部经。因为孔子是在庚子那一天生的,所以他到了这一天,把这五部经陈列在书桌上,穿了礼服戴了礼帽拜着。他又因为喝酒是要扰乱人的德行,所以常常警诫别人要少喝酒或不喝酒,他平生品行纯正笃实。礼篇:(七)原平恭耕

诗曰:郭子原平,事死如生,恐人裸袒,束带躬耕。

南北朝时,南朝的宋国,有一个守礼的孝子,姓郭名原平,从小就非常孝顺。他家里非常穷苦,郭原平替人家做工,把得来的工钱置办物品,奉养他的父母。后来父母死了,安葬以后,坟的前面有几十亩田地,郭原平见那耕田的人赤身露体,未免亵渎①了他父母的在天之灵,就把家里的产业都出卖了,用很高的价格,把那块地买下,束好了衣带,流着眼泪,亲自去耕种开垦,每次出去卖物,只讨一半的价钱,城里的人都晓得他是郭原平了,就把他的讨价加倍给他,彼此大家辞让着,最终还要略微贱一些才肯收了钱。

【注释】①亵渎:xièdú,轻慢,对人不恭敬。礼篇:(八)索敞严肃

诗曰:索敞讲学,肃而有礼,己立立人,多士济济。

南北朝时,北魏有一个叫索敞的人,在朝里做中书博士。当时北魏一味地讲究武力功劳,贵家的子弟们,都不留意去考究学问。但索敞教导人勤谨,循循善诱,既严肃,又有礼节,因此贵家的子弟跟他游学都很敬畏他,所以能功成名就的人很多,官做到尚书、太守的人就有几十个。索敞又因为《礼记》里的丧服一部分,向来没有专篇,都是散见在各篇里面,他就一概选出来再分了类,做成了一篇《丧服要记》。礼篇:(九)彦光易俗

诗曰:彦光立学,招致大儒,焦通礼阙①,令其观图。

隋朝时,梁彦光在相州(今河南相州)做刺史,相州地方的人性情向来是阴险偏颇、变化多端。所以梁彦光就招集了品行端方的读书人,在每一个乡村里,设立一个学校,不是圣贤人的书不讲。因为这个缘故,人人都很刻苦勉励,相州地方的风俗有了很大的改变。有一个姓焦名通的人,对双亲没有礼节,被他的从堂兄弟告发了,梁彦光就叫焦通去看孔子庙里韩伯俞因为母亲打他不痛,悲伤母亲的力衰,对着母亲大哭的画像,焦通悲痛惭愧,好像没有容身之地的样子,于是梁彦光就教训他一番,叫他回去,焦通终于改过了,成为一个品行良善的人。

【注释】①阙:quē,过失。礼篇:(十)德言对经

诗曰:德言开经,辄先祓①濯②,束带振襟,危坐苦学。

唐朝时,有一个叫萧德言的人,字文行,非常精通《左氏春秋》。在太宗皇帝的时候,先做了专掌国史的官,后来又升做了弘文馆学士。萧德言到了晚年的时候,更加刻苦研究学问了,每逢要摊开经书来,一定先要洗手、洗脸,并且束好衣带,端端正正地坐着。妻子劝他说:“老年人为什么还要自己这样的寻苦吃呢?”萧德言回答妻子说:“对着先圣人的言语,哪敢怕辛苦呢?”皇帝下了诏书叫他去教授晋王读经书,又封了他武阳县侯的爵位。萧德言死的时候,年纪已经九十七岁了。

【注释】①祓:fú,古代的习俗,用斋戒沐浴等方法除灾求福。②濯:zhuó,洗。礼篇:(十一)朱熹①间居

诗曰:晦翁庄重,敬慎威仪,自少至老,须臾②未离。

南宋时,有个著名的大学者朱熹,字仲晦,别号晦翁。他的为人,很端庄稳重,在朝廷里讲话很正直,有一次,在巡视中看见许多饥民外逃,经调查是州官盘剥百姓太厉害了。他六次写奏章向皇帝报告。可是,前几次奏章都被小人给扣下了。皇帝看后,便免去了州官的职务,叫朱熹去代替州官。朱熹上奏说:“这个人不光上面有人,下面的人更多,只好辞职回乡。”

他在平日家居的时候,每天天色还没有亮,就起来了,穿好衣裳相连的制服,戴了幞头,着了方头鞋子,到家庙里和先圣神位前去跪拜,行了礼以后,退回到书房里,几案必定摆得很正,一切书籍器用,必定很整整齐齐的,有时候疲倦了休息,就闭着眼睛端端正正地坐着,休息完了起来,就整齐了脚步慢慢地走,他的威仪和容貌举止的法则,从少年时一直到老始终没有放弃。

【注释】①朱熹(xī):朱夫子。②臾:yú,须臾,一会儿。

礼篇:(十二)居仁敬斋

诗曰:居仁主敬,以敬名斋,居丧守礼,骨立如柴。

明朝时,有一个理学家,姓胡名居仁,表字叔心,是馀干人,师从吴与弼读书,他的学问是以搜求放失的本心为主,因为正心,把一个“敬”字放在心里,所以就把这个“敬”字做了他书斋的名字。他平常对着妻子像见了严肃的宾客一样,他的父母亡故了,居丧时候非常悲泣,以至骨瘦如柴,只能拄杖行走,整整三年不走进内室的门。他和人家说话,从不讲到利禄上去。后来在白鹿书院里做讲道的主教,暗地里修持,很谨慎地自守,终身做一个平民,不肯出去做官。

不迁怒

有富贵人,气量或小,每因拂意,忿怒牢骚。

迁怒无益,自他烦恼,海涵宽恕,是无价宝。

第五篇:师德标兵事迹材料(秦维华)

情系三尺讲台,甘洒青春热血

———木头凳高中秦维华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秦维华,女,2001年毕业于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青龙县木头凳高级中学,教学处副主任,曾担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高中生物教师。她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自参加工作以来,默默耕耘、努力探索,认真工作,严谨细致地对待工作中每一项任务,从不懈怠,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她的座右铭,她不断努力,追求卓越,创造出一个个的优异成绩,培训出一批批优秀学生,呈现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品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一、甘于奉献,带病工作

为了专心做好班主任工作,她曾将自己不满2周岁的孩子,放在几百里以外的老家—昌黎,自已一人搬到了学生宿舍,真正做到了以校为家,与学生朝夕相处,把所有的爱心倾注于这个大家庭中。2009年,她因舍不得教了两年的学生,放弃了唯一 一次回老家工作的机会,毅然把孩子带到了青龙,让孩子入了青龙学籍,和她一样扎根青龙,到现在她仍过着和丈夫两地分居的生活,只因她不舍这里的学生。

她对自已及学生有着很高的要求,用她自已的话说:“我一直优秀惯了,所以容不得自已比别差,也不甘我所带的学生比别人差”。长期的工作压力大,她的腹部总是疼,但没有引起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感越来越强,因工作忙,没去检查,痛了就吃点止痛药,药的剂量由1片曾加到2片、3片,一年后已经产生的抗药性,吃药不管用了,开始打针,一直到2014年的6月,她终于疼晕在讲台上,是学生和蒋斌老师及时发现将其送到宿舍休息,到了这种情况下,她不得不在大家的劝说下,请了半天假到青龙人民医院检查,结果出来了,她因长期工作压力过大,易怒,腹部长了两个瘤,已经很大了,需要手术。听到这个结果,她首先想到的学生,是工作,她在药店买了一些止痛药,回到了学校,坚持着工作,有时还会痛的蹲在地上,或在床上打滚,但她咬牙坚持着……..2014年7月20号学校放了,7月21号她住进了秦皇岛第二医院,7月 22号做了开腹手术……….8月30号学校要开学习了,家人劝她,请假再好好养一下身体,不然会有后遗症的。她不听,首先想到的还是学生……..在学校的工作很多也很繁琐,她从不报怨。因为刚手术完一个月,所以有时会气短,头晕,大脑供血不足,腰痛等,她也不会因此怠慢了工作。术后要做复查,她也因怕耽误工作一托再托。一直到放寒假,她才去复查,结果,因为术后休息不好,再加工作劳累,她又得了腰间盘突,但一直瞒着学校,坚持着工作一直到现在………

二、舍小顾大,心系学生

一个人带着孩子,在一个没有亲朋的环境中,生活很不容易,但这并不影响她的工作,不影响她对学生的付出。

记得有一次天很冷,放学后,她正打算早点回去接孩子,正巧碰到一个学生鼻子流血了,流血了很长时间都没停,她停下回家的脚步,询问了一下学生情况,原来该生以前也流过血,没引起注意,因为学生家离的远,所以让家长来,已经来不急了,所以,她立即决定带学生去医院。到了医院,她跑前跑后,帮学生挂号、交费、拿药,带学生去化验,在等结果的过程中,与其家长进行联系。当家长赶来后,把学生情况又向家长做了说明后,这时才想起,她还没接孩子呢。她快速跑到儿子的学校,看到儿子小小的身影,孤单的,迎风站在学校门口等我。当孩子远远看到她时喊:“妈妈,你可来了!我以为你不要我了!我都快冻死了!”看到儿子冻红的小脸,冻僵的小手,她眼睛蒙上了一层雾水……她不停的对儿子说:“对不起,对不起…”她还能说什么,她可以说是个好老师,但绝对不是个好妈妈。记不清,多少次为了给学生补课她忘记了回家吃饭;记不清多少次为了陪学生看病她忘记了接孩子放学;记不清多少次儿子在她的办公室里睡着了……。

三、潜心教研,完善自我

新课改在各地如火如奈进行,我县根据本自已的特点推出了“135互动课堂”,我在认真学习“135互动课堂”理论的前提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从班级的室内布置,班级制度建设,班级管理等各方面按课改的要求与标准,有条不紊的进行尝试推行,建立 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小组长负责制。在个人业务方面,深入学习“135”理论的精髓,个人尝,并走出去,向其它先进行课改的学校的优秀老师学习,多次听优秀教师的公开课,观摩课,虚心请教,不断反思与实践,本人业务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135互动课堂”有了自已全新的理解与认识,并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心得与同事共享。我曾多次在全校做公开汇报课、示范课,帮助其他老师一同成长与进步。2011年7月我参与了《高中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目标精准性研究》、《生物课中探究活动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2013年《高中生物135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获县级优秀课题将县级课题。在2012年1月秦皇岛生物课例研讨中我讲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得到同仁的好评,被评为市级优秀示范课。2012年全县“135互动课堂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中,我所写的《往事成烟》获高中生物教学随笔一等奖。2013年5月,我所撰写的《挖掘生物科学史资源,渗透德育教育》的论文,获市级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 2013年9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市级优质课;2014年7月《基因突变教学课例》获县级二等奖(教学成果)。2014年7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新构建》一文,获省级三等奖论文。(教学成果)2014年7月,在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中获指导教学师一等奖。2014年10月全县高中实验教学课例评比中,《色素提取和分离》一课,获二等奖。2015年1月20号《蛋白质的鉴定》,在第一届微课大赛中,荣获县二等奖。当然,成绩只属于过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使自已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四、爱生如子,情暧校园

做为一名教师、班主任,她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和学生连在一起的,工作的几年中有欢笑,也有眼泪,但不管什么时候,她都没有退缩,她认为她个性最大的优点是不轻言放弃,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她用 一件一件的小事,一点一滴的行动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

学生离家在校时,她是慈爱的母亲。高一新生刚入学时,很多学生是住宿的,应为不习惯或是想家而产生辍学的念头。这时,我用最大的耐心和热情去帮助她们,找她们谈话、聊天,教她们如何去理财、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感觉到亲人家的关怀。衣服破了,我买来针线给他们缝补,生病了,我给他们买药。有个学生身体较弱,再加上学校的住宿条件不好,冷了爱感冒、吃的不顺口会胃疼,对于该生的情况,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天冷了,给她送上一个暖保,每隔两三天,给她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病了,带她到医院去……..有的同事看到了,都会逗她说:“你好像照顾闺女呢!“而学生每次见了面,都会亲切的叫她”秦妈妈“。

学生有烦恼时,她是知心的姐姐。当发现学生早恋时,她主动创造机会接近学生做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明白青涩的果子不能摘;当发现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烦恼时,及时邀请到科任教师召开了《期中考试面对面》主题班会;当她发现同学间有点小摩擦而情绪不好时,她会主动进行调节,都会她们如何处理。

学生犯错误时,她是负责任的恩师。有一个学生,上体育课时,无故不听从老师的指导,还和老师吵架,影响了课上秩序,针对他的情况,她会给以严厉的批评,并分析他存在错误,从思想上对他进行教育,让其对所犯错误进行深刻反醒并做书面检查;有个学生不问清原由,帮助别人打群架时,她先对他的行为进行批评,并请来家长,协助进行教育,并让其回家反醒、写检查,并深入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记过处分等,反校后……

她所做的一点一滴,得到学生的认可,她本人得到学生的爱戴,在班里,“秦妈妈”这个词已经取代了“秦老师”。有的学生已经毕业了,上大学,当兵了,但对她的称呼没变,还是“秦妈”或“秦妈妈”。

五、作风严谨,淡薄名利

她在学校领导、同事和学生心目中的共同印象是真诚纯朴、谦虚平和。在领导面前很谦恭,从不夸耀自己,从不争名夺利,只要是学校安排的工作,就无怨无悔地承担;在同事面前是坦诚的,从不夸夸其谈,从不居高临下,只要别人 有所请教的时候,就毫无保留地帮助;在学生面前是亲切的,从不大发雷霆,从不独断专行,只要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就会伸出援助的双手。她得到学校和同事的认可,2013年9月被青龙县工会评为“三育人”先进工作者,被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她敬业奉献的精神,开拓进取的态度和光明磊落的为人,形成了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生活环境怎样的纷繁复杂,事业上的信念一直牢牢地扎根在她的心田;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也丝毫不能动摇她求知献艺、顽强拼搏的志向。可以说,她把火热的激情献给了教育事业,她把青春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也催她奋进,伴她一步一步走上成功之路。做一名人民教师是她无悔的选择,在今后的历程中,她将继续用执着和热爱续写人生的新追求,用拼搏和实干获取事业的新辉煌!

下载秦华礼老红军的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秦华礼老红军的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华秦小学教案检查方案

    华秦小学教案检查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案是课堂教学必备的教学材料,是教师上课前必须完成的主要教学环节。完整、规范的教案对教师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为全面......

    秦维华事迹报告材料(2015年7月)

    用“爱”铺就成长之路 ——青龙县木头凳高中秦维华师德报告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叫秦维华,2001年毕业于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青龙县木......

    四1八礼四仪故事

    1.小喜鹊的故事 (待人之礼之尊敬师长篇) 林梓小学四(1)班 沈苏桂 小喜鹊和小乌鸦是邻居,它们也是好朋友。 有一天,小乌鸦和小喜鹊决定去向百灵鸟老师学唱歌,便不辞辛苦地来到百灵......

    2013年秦华煤矿安全生产月工作安排

    秦华煤矿2013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安排 2013年6月份是全国第十二个安全生产月,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州市煤管局2013年“安全生产月”活动部署要求,结合本矿实际,研究制定如下工......

    秦琼卖马的故事

    秦琼卖马的故事 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无奈之中,牵着他心爱的坐骑黄膘马到西门外的二贤庄去卖。 秦叔宝将黄......

    秦琼卖马的故事

    秦琼卖马的故事 单雄信,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市曹县西北)人。勇武过人,同郡与徐世勣关系友好,誓同生死。隋末与徐世勣一起加入翟让的瓦岗义军反隋。后翟让被杀,李密与王世充偃师之......

    秦乐氏食品品牌故事

    秦乐氏化妆品品牌文案 品牌故事:(秦乐氏LOGO是一只沉睡的妩媚狐狸): 兰若寺的放生,是白狐前世的传说;妩媚性感的姿容,是我们今生的传奇。每一个女人心里都沉睡着一只白狐,每一滴秦氏......

    《蔺相如渑池挫秦》中国历史故事

    秦国没有得到赵国的“和氏璧”,一直怀恨在心。不久,秦国去侵略赵国,夺走了石城。第二年,又去打赵国,杀死了两万人。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请赵惠文王到西河之南的渑池会盟。赵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