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学校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建设工作,加强校园规划与建设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落实建设项目学校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学校基本建设项目是指学校利用财政性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拆除、维修校舍,以及与建设工程相关的工程勘察、设计、监理等。
第三条 管理机构及职责
(一)湘西经济开发区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确定学校布局、审定校园规划,审查设计方案,监督招投标,检查建设工程质量,参与竣工验收,进行项目竣工审计的审核,检查、督促学校做好校舍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培训学校基本建设管理人员等工作。
(二)坚持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湘西经济开发区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建设工程项目法人代表,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驻工地代表为具体责任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 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
第四条 基本建设程序。项目从投资计划审批、设计、报建、招投标、施工到竣工整个过程,必须遵循国家现行基本建设程序和相关规定,必须严格遵守招投标制、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施工许可制、工程监理制、质量监督制、竣工验收制、投资核准制、工程决算审计制及工程备案制。
第二章 项目申报及前期工作
第五条
坚持先规划,再建设的原则。学校选择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符合城乡规划,满足教育教学功能与学校发展规模相适应的校园总体规划,报相关部门审定,规划一经审定,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确需调整的应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严禁违背总体规划进行建设。
第六条 坚持先审批,后建设的原则。根据批准的建设项目和投资规模,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国家规定的报批手续。未经批准立项的工程项目,不得擅自建设。
第七条
根据项目的立项批复,编制设计方案,审核后委托勘察设计单位,进行项目勘察,本着“安全、必需、经济、美观”的原则进行设计方案编制和施工图设计。要避免脱离实际,盲目提高标准建设。
第八条 标底编制工作由项目管理小组比选或是委托的有资质的专业造价咨询机构进行编制,领导小组、计财、监审、规划等相关部门共同进行审定,编标方案报领导小组备案。第九条 工程监理制度。建设项目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公司进行工程监理,监理合同经领导小组审核后签订。工程监理单位代表业主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督和管理,并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管理小组应积极主动与监理公司配合,并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要求监理单位提供监理范围内的各项报告,督促监理单位严格落实各环节质量控制要求,并按照合同约定及施工进度情况签发付款证明书,工程监理人员应保证每天在工地,共同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投资控制等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
第三章 工程招标及合同签订
第十条 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签订。项目工程发包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家、省、市、县工程项目的有关法律法规,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和工程合同制。
1.招标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工程招标由领导小组按照工程招标有关规定具体组织实施,发展规划、审计监察等部门进行监督。30万元以下的项目或零星维修项目能打捆招标的要打捆招标,不能打捆招标的可采取向不少于三家、且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进行询价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确定施工单位。30万元以上的项目、大批量采购建筑材料、半成品加工等,具备招标条件的,必须公开招标。
2.合同监督管理制度。中标通知发出后在规定期限内,管 理小组和中标单位应按照招标文件、招标书的内容和国家有关规定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合同一经签订,承包单位不得再转包或肢解分包。合同文书交领导小组备案一份。
第四章 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一条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项目实行施工进度月报制度,从工程开工次月起,每月3日前由项目管理小组将工程进度、完成投资及存在问题等报送领导小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小组应派出专职技术人员,配合监理负责施工现场及工程质量检查管理,并作好施工日记。着重把好“六关”:一是项目班子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到位关;二是建筑材料进场检查关;三是建筑材料试验样本采集关;四是隐蔽工程记录关;五是各工序完工质量检查关;六是施工安全措施落实关。管理小组应按监理合同做好监理人员到位的考勤工作,配合监理人员检查项目班子人员的到位情况,审核到位人员是否与投标承诺书上名单、职称相吻合。监督施工机械的到位率,检查进场建筑材料有效期、生产日期、产品合格证,并做好进场建筑材料的现场取样及试块的现场取样制作等送验试件的监督工作,以确保送验试件的真实性。负责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对隐蔽工程量和预算暂定价的建筑材料规格、品牌产地、价格的确认,必须经项目建设管理小组人员,会同监理人员、项目经理审核签字报项目领导小组审定后方可生效。项目建设负责人要参与所有环节的验收,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验收中提出的整改返工问题的落实工作。第十二条 施工图纸变更和项目增减签证审核制度。为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工程造价,避免随意提高标准,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和项目增减。在建设过程中,因使用和结构的合理性需要,确需变更设计或基础工程量及超预算暂定价,需经设计单位出具变更联系单或施工图纸,施工和监理单位认可,项目管理小组人员集体签署意见,报领导小组审批后方可实施。未经审批,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随意变更施工图和增加工程造价,否则,变更造成的投资增加由责任人负责。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
第五章 工程验收
第十三条 工程质量验收制度。建设项目实行分项、分段和竣工验收制度,分项和分段验收由学校会同勘察设计、质监、监理和施工等单位共同进行,并出具相应验收报告,严禁无验收进入下道施工工序。建设工程竣工时必须按施工合同、设计图纸、国家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测报告进行验收。竣工验收合格后,管理小组应做好资产使用交接,按竣工决算批准书和相关票据登记固定资产帐,并做好资产的后续管理工作。施工单位不按时提交合格竣工档案资料,视同未完成施工任务,应承担相应责任。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四条 工程项目决算审计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管理小组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按照合同要求,整理设计变更单、施工签证等材料,编制工程结算书。项目管理小组和监理单位应 认真核对工程量,确认有关材料单价。项目勘察、设计、工程监理、造价预(决)算、招投标代理等有偿服务收费按规定计入工程成本。编制的竣工结算报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委托中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复审,再提请审计部门组织竣工审计。项目管理小组在报送领导小组审核前,对送审结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签字负责。审计结果作为工程最终决算依据,按审计结果和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余款。
第六章 资金管理
第十五条 项目管理小组要建立健全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专账专户,做到专款专用,确保资金的支付与项目进度相匹配,禁止预支或超额支付工程款。项目建设款拨付由项目学校依据工程进度、资金筹措等情况,向领导小组提出资金拨付申请,经审核后,依据立项批复中的资金来源渠道和资金支付的有关规定,中标企业出具发票后直接转账拨付到施工企业账户,严禁直达项目经理个人账户。项目资金按工程进度以合同约定的要求按比例拨付,工程质量保证金的10%,一年后无质量问题再予以拨付。项目资金使用应遵循先急后缓的原则,使用顺序为:
1、中标合同内资金;
2、经领导小组核准可进入工程决算的报建费用;
3、“三通一平”的前期工程费用;
4、经领导小组审核批准的设计变更部分的费用;
5、附属工程建设费用。
第十六条 多渠道筹资建设资金。项目管理小组要积极向上争取国家专项投资经费。鼓励学校通过捐赠、定向援建等多形式 筹措建设资金。
第七章 责任追究
第十七条 项目管理小组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廉政建设工作,建立项目建设公示公开制度,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学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建设项目法人代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决策失误、履责不到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工程质量问题的。
2.依法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未经批准擅自邀请招标、直接发包或肢解发包、场外交易的。
3.违规签署项目合同或对工程变更签证单审核把关不严,造成建设资金流失的。违反规定挪用、截留、挤占建设资金的。
4.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瞒报、虚报、迟报重大突发事件、重大安全隐患及其他重大事项的。
5.已完工项目,无正当理由不及时组织竣工验收,不按时向县教育局、审计部门送审决算的。工程项目建设相关资料不全,而无法竣工验收的。
6.存在其他失职渎职、徇私舞弊等行为的。第八章 其他
第十八条 投资概算30万元以下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1、报建审批。投资概算在5万元以内(含5万元)项目,由校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并报教育局审批后实施。投资概算在 5-30万元(含30万元)的项目,经学校校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后,立项及投资概算报县教育局局务会议通过后实施。
2、项目的监督管理。工程有专人负责,工程量签证、项目预(决)算、项目合同、施工记录、资金拨付申请、竣工验收报告等资料要准确、详实,并报教育局审核。
第十九条 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学校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合格后,须将项目审批文件、施工合同、竣工图纸、工程联系单、工程决算书、财务审计报告、施工总结、监理报告、竣工验收报告、学校建设管理资料等各环节的文件资料,严格按照规定的项目建设的档案目录,收集、整理一份完整的项目建设档案上交教育局归档,一份由学校归档。
第二十条 项目学校要加强校舍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建立健全校舍管护制度,正确使用建筑物,不得改变房屋设计的使用范围,要加强日常维护及季节性检查维修等工作。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与国家和行业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规定不相符的,以国家和行业规定执行。县教育局之前制定的有关管理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本办法由县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项目标准化建设管理办法
项目标准化建设管理办法
一、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标准化管理工作。组
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常务副经理、项目总工 组
员:各专业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
二、管理目标 1.管理制度标准化
严格执行国家和铁路总公司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结合项目实际,以《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指南》为蓝本,制订、完善项目部管理基本制度和工程项目管理10大类(工程计划、生产组织、项目工期、工程质量、施工安全、项目投资、环境保护、工作创新、物资设备、工程验收及评估)管理制度,并细化管理流程,完善工作标准。
细化、量化施工管理规定及施工技术标准,组织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施工现场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资设备管理等制度,编制作业指导书,制订考核办法。
2.人员配备标准化
按规定组建项目管理机构,根据项目管理和施工技术需要,选择有责任心、懂业务的管理人员,落实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通过培训提高建设管理人员素质与业务能力。认真落实施工管理标准化实施方案,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设置项目部、配备管理人员、组建专业队伍、作业架子队,对技术人员、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培训,按照考核办法对员工进行考核。
3.现场管理标准化
认真落实施工管理标准化实施方案,将现场管理标准化作为标准化管理的核心。根据《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节约用地、满足施工需要,做好施工现场布置工作。做好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警示标志的设置,配备安全防护用品,确保现场用电、用气等使用安全。做到现场各种数据、原始记录真实完整。加强现场环保工作,合理设置取、弃土场地,及时处理现场废物垃圾,整治道路污染。规范机械设备管理,加强机械设备维护。加强物资材料管理,严把物资材料进场质量关,规范物资材料保管工作。加强技术管理,组织做好施工图现场审核、施工技术交底和工程测量工作。规范试验、检验工作,委托有资质的试验单位做好各项检验、试验,规范试验程序,保证试验、检验数据准确真实、合法、有效。
4.过程控制标准化
要将建设单位的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等过程控制目标进行细化,切实贯彻到整个施工过程。严格施工图核对工作,编制可实施性施工组织、进度计划和施工作业计划。优化资源配置,组织计划实施,落实质量责任制和程序性文件,对影响质量的要素实行重点控制,实现全员质量管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应急预案,配备足够的安全设施,严格执行安全作业程序。严格按施工图和作业标准进行施工,推广符合现场实际、作业人员易记好用的应知应会卡片,真正将各项管理要求和措施落实到现场作业过程中。做好工程自验、工艺工法创新等工作,严格施工过程考核、评定工作。
第三篇:文明学校建设管理办法
文明学校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文明学校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根据《xx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创建文明学校是在xx市、秀锋区政府统一领导下,以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内部管理、开展思想教育、活跃校园文
化、维护治安秩序、改善设施条件、美化校园环境等为重点,动员和组织广大师生共建学校精神文明的活动。
第三条 创建文明学校活动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各项
任务,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维护学校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条 文明学校标准:
(一)领导班子坚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办学目标明确,形成办学特色。积极进行办学和管理体
制改革,努力推进教育“两个重要转变”的实现。重视领导班子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领导干部有驾驭全
局的能力,在师生中有较高威信。
(二)内部管理规范。学校改革和发展中重大问题的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充分发挥校务委员会、教代会以及民主党派和
群团组织的作用。学校思想教育、教学科研、总务后勤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运行机制正常,常规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无乱收费现象。
(三)教育质量良好。教育思想端正,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德
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教育教学质量处于同类学校的前列,社会对学校办学水平表示满意。
(四)思想教育扎实。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能够结合师生的思想实际进行,特别是发挥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建立健全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努力建构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联系的工作格局。切实加强
教职工的思德教育,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五)文化氛围浓厚。坚持以育人为宗旨,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进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廉洁高效的行政风气、科学严谨的学术风气、健康向上的生活风气。文化宣传阵地健全,舆论导向正确。社团组织管理和指导到位,积极
开展丰富多采、内容
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重视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提高师生文化素质。
(六)治安秩序稳定。重视学校稳定工作,落实校内治安责任制,工作网络健全,安全保卫措施落实,人员到位。配合有关
部门搞好校园围边治安综合治理,防止不良事端发生,消除不安定隐患。
(七)设施条件达标。校园面积、体育场地和办公生活用房,以及教室、寝室、餐厅生均面积达到省定标准。教学设备完善,校舍维护、设施保养完好率高。宣传思想文化设施建设配套。
(八)环境整洁优美。校园整洁有序,人文景观布局合理,环境保护好。重视绿化、美化、净化,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道
路平整,排水通畅,卫生防疫达到省定标准。校园整体形象好,无乱停车辆、违章搭盖、乱堆杂物、乱贴乱画、乱设摊点等现
象。
第五条 学校的党政领导要对创建文明学校负总责。要把创建文明学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搞好规划,加强
领导。要建立健全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文明学校创建活动的领导、策划和实施,做到有规划部署、有经费投入,持之以
恒地开展创建活动。
第六条 争取辖区有关职能部门支持、协助学校开展创建文明学校活动。主动与公安、司法、工商、文化、财政等职能部门
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密切配合,共同解决学校创建活动中的问题。
第七条 文明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文明学校的日常管理。要做好创建文明学校活动的组织、协调、监督、指
导、检查等工作。
第八条 学校文明建设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学校活动,深入调研,加强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创建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九条 采取措施,加强管理,重点要防范因教育质量不高,受到教育主管部门批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达标;违
反计划生育政策;主要领导严重违法乱纪;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等事情的发生。
第十条 学校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学校文明建设概况、制订每学年的创建计划,每年对学校创文明进行一次自查考核评
估,总结推广,并将考核评估情况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xx中学文明学校建设领导小组
第四篇:工程封山育林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封山育林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和规范工程封山育林项目建设,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确保封山育林质量和成效,根据国家标准《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163-2004)和国家有关工程封山育林项目管理要求,结合广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封山育林是指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工程封山育林项目是指由国家或自治区安排专项投资,由有资质的林业调查设计单位承担作业设计并经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实行工程化管理的封山育林项目。包括独立的封山育林工程和退耕还林、珠防林、海防林、石漠化治理等工程中的封山育林项目。
第四条 工程封山育林项目建设依据
(一)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工程封山育林项目计划任务;
(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复的按计划任务编制的工程封山育林项目作业设计;
(三)国家和自治区颁布的有关工程建设管理规程和办法;
(四)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界定。第五条 工程封山育林项目建设原则
(一)统一规划,突出重点,连片封育,注重实效的原则;
(二)坚持分类经营,优先培育生态公益林的原则;
(三)以封为主,封造结合,提高成效的原则;
(四)封山育林与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项目管理
第六条 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全区工程封山育林规划。各市、县(市、区)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编制本地区的封山育林工程规划。
第七条 工程封山育林项目计划任务的安排,由自治区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安排的计划任务和全区工程封山育林规划,分解下达到市、县(市、区)。各地要严格执行计划,按计划任务组织实施。要加强项目和计划管理,强化计划项目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未经自治区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擅自调整。
第八条 工程封山育林项目原则上布局在生态公益林区内,其中以石漠化地区为实施重点。并优先安排在道路沿线、居民点四周、江河沿岸可视范围内,在此基础上,采取由近及远、由易及难的办法推进。
第九条 工程封山育林项目以县为基本建设单位,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项目实施,并委托乡级人民政府或县林业主管部门与林地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签订工程封山育林使用林地合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规划设计、组织护林队伍、落实封育措施、项目质量管理和成效监测调查;乡级人民政府负责宣传发动和协助项目实施工作;林地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配合开展封育工作,遵守和维护封山育林相关制度和规定,并享有封育成果之林木产权。
第十条 国家和自治区对工程封山育林项目给予一定的建设资金补助。项目市、县财政均要安排部分配套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
(一)补助范围:按照自治区下达的计划任务,纳入作业设计范围,并符合封育条件的封山育林面积。
(二)补助标准:按国家和自治区制定的有关工程补助标准执行。
(三)资金管理和使用:按按国家和自治区制定的有关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执行。第十一条 档案管理。以计划任务为单位收集和整理封山育林图、文、表、照片、录像等档案资料,做到资料齐全,一年一归档,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第十二条
工程封山育林要对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在实施封育前和封育期满后的状况,以及封育期内每年定期对监测标准地进行实地拍照和录像,作为成效评价分析资料。
第十三条 核发山林权属证。纳入工程封山育林项目计划的山地,按森林法等有关法规规定给予核发山林权属证。
第十四条 工程封山育林项目实行目标管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各项责任制度。建设任务和工程投资要具体落实到项目单位,划定责任区和落实有关责任人,定期检查,严格按成效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对不符合建设目标,没有完成建设任务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和项目责任人的责任,并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
第三章 技术标准
第十五条 封山育林条件
(一)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宜林地、无立木林地和疏林地,均可实施封育:
1、人工造林困难的岩石裸露地、高山、陡坡、水土流失严重地及沙地等,经封育有望成林(灌)或增加植被盖度的地块。
2、有天然下种能力且分布较均匀的针叶母树每亩2株以上或阔叶母树每亩4株以上;如同时有针叶母树或阔叶母树,则按针叶母树除以2加上阔叶母树除以4株之和,如大于或等于1则符合条件。
3、有分布较均匀的针叶树幼苗每亩60株以上或阔叶树幼苗每亩40株以上。
4、有分布较均匀的针叶树幼树每亩40株以上或阔叶树幼树每亩30株以上。
如同时有针阔幼苗、幼树、母树的,则按比例计算确定是否达到标 准,计算方法同2项。
5、有分布较均匀的萌蘖能力强的乔木根株每亩40个以上或灌木丛50(沙地10)个以上。
6、有分布较均匀的毛竹每亩7株以上、大型丛生竹每亩7株以上或杂竹覆盖度10%以上。
7、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Ⅰ、Ⅱ级树种和省级重点保护树种的地块。
(二)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封育条件
1、郁闭度<0.5的低质、低效林地。
2、有望培育成乔木林的灌木林地。第十六条 工程封山育林项目作业设计
(一)工程封山育林项目实施前必须结合相关工程组织编制作业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封育范围地点及面积、封育类型、封育目标、封育方式、封育年限、封禁措施、育林措施、森林保护、投资概算、效益估测、保障措施及有关图表。要求图、文、表齐全。
(二)作业设计要收集封山育林范围的基本情况,全面了解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植被状况。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基础上对封育区进行调查,区划封山育林小班,区划小班面积最大一般不超过500亩。同时要设置小样圆(方)对小班内母树、幼树、幼苗、根株数量与分布状况进行调查。
(三)工程封山育林项目作业设计应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项目县封山育林作业设计文件,由地级市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第十七条 封育类型
(一)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类型:根据立地条件和封育主要目的树种不同,分别划分乔木型、乔灌型、灌木型、灌草型和竹林型等类型。
(二)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封育类型: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应培育成乔木型。
(三)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培育目的树种,并尽可能培育混交林、乔灌复层林。
第十八条 封育方式:工程封山育林区一律采取全封方式。在封育 期间,禁止采伐、砍柴、挖兜、放牧、烧山、割草、开垦、采石和其他一切不利于林木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各地可根据规划封山育林区的具体情况,将封育区划片分段,轮流实行全封。
第十九条 封育年限:各封育类型的封育年限为5年。达到封育年限后,不合格的,应继续采取封育措施。
第二十条 成效监测标准地设置:工程封山育林封育区要求设置永久型固定监测标准地,至少每2000亩设置1个。标准地选点要具有代表性,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用GPS定位和记载坐标,四角和中心点要设置固定明显标志,并绘制标准地位置图。每年9-10月份定期对标准地的树种、密度、高度、地(胸)径、覆盖率等因子进行调查测定,以监测封育成效。
监测标准地统一编号,按“-县别-序号-封育类型”进行编排,其中封育类型用字母标识,即乔木型-QM、乔灌型-QG、灌木型-GM、灌草型-GC、竹林型-ZL。
第四章 封育措施
第二十一条 工程封山育林项目要做到“八有”:有作业设计、有封山育林合同、有固定公告牌和宣传标语、有护林员、有封山育林公约、有监测标准地、有专门档案、有配套沼气。
第二十二条 项目县要组建专业护林队伍,落实管护人员,签订护林合同,并搭建必要的管护房及配备管护设备。护林员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培训后持证上岗。护林员条件:年龄20—60岁、初中以上文化、身体健康,党团员、村队干、治安员、退伍军人等应优先录用。
护林员上岗要佩戴袖章,有条件的应统一着装。县林业主管部门委托乡(镇)林业站或封育区村委会(村民小组)负责监督、考勤、考核护林员工作,护林员要每月定期向乡(镇)林业站汇报护林情况。县林业主管部门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护林员会议,总结封山育林管护工作,表彰先进。第二十三条
封禁措施
(一)人工巡护:每2000—3000亩设1名专职护林员,或每500—1000亩设1名兼职护林员,按护林合同要求对封育区进行巡护。必要时可在山口、沟口及交通要塞设卡,加强封育区管护。
(二)设置公告牌:在封育区的周界明显处,如主要山口、沟口、主要交通路口等树立坚固的封山育林公告碑牌。每1000-2000亩树立一块,上书“广西 县XX工程封山育林项目”字样,并标明封育范围、面积、实施、封育起止时间、封育方式、管护措施、所属工程和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护林员等。
(三)刷写宣传标语:在公路边及人为活动频繁的地方刷写固定宣传标语。
(四)制定封山育林公约:实施封山育林的县或乡村,要制定封山育林公约,在封育区的村屯进行公告,印发到农户,并在封山育林公告碑牌的背面公布。
(五)设置围栏:在牲畜活动频繁地方,采用刺丝、木料、土石料垒墙、开沟挖壕等设置机械围栏,或栽植有刺乔、灌木设置生物围栏,进行围封。
第二十四条 人工辅助育林技术措施
1、人工补植。对自然繁育能力不足或幼苗、幼树分布不均的地块,进行人工补植或补播,加快封育成效。
2、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对有较充足下种能力,但植被覆盖度较大而影响种子触土的地块,应进行带状或块状除草、破土整地,或采用有计划、有组织的清山,实行人工促进更新。
3、施肥培育。根据当地条件和经营要求,对目的树种,采取施肥、除草松土、除蘖、间苗、抗旱等培育措施,促进形成林分。
工程封山育林应以人工补植或补播为主要育林技术措施。第二十五条 林木保护:将封山育林区的森林保护纳入统一的林政管理、护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范围,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管理,避免边封山边破坏。要结合防火设施建设修造了望台、哨卡、防 火线,以及病虫鼠害防治设施,并配备相应的技术设备。
第二十六条 严格实行“七不准”,即封育期间不准毁林开荒,不准打柴割草,不准放火烧山,不准放养牛羊,不准挖兜采药,不准猎捕动物、不准采石取土。
第二十七条 工程封山育林项目要与农村能源沼气池建设相结合,将沼气池建设任务及补助重点安排在封山育林区的村屯和农户,以减少因烧柴对封山育林区森林植被的消耗,确保封山育林成效。
第五章 合格标准
第二十八条
新封区当年合格标准:
1、具有完整的设计文件:作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文、表,以及代表性地段的照片录像资料。
2、封山育林地(小班)符合封育条件。
3、签订工程封山育林使用林地合同。
4、制定并公告了封山育林公约。
5、按要求落实了护林人员,并签订了管护合同。有护林员登记册和身份证复印件。
6、按要求设置了固定的封山育林公告碑牌及其它设施,刷写了宣传标语,在必要地方设置了围栏。
7、严格执行“七不准”。
8、对母树少或树苗、幼树分布不均,靠封山难以成林的地块,采取了补植补种、整地、施肥培育等育林措施。
9、设置了监测标准地,并进行了调查登记和拍照录像。
10、封育区内村民小组已实施沼气池建设。第二十九条 封育成效合格标准:
达到封育年限后,以小班为单位进行成效合格评定。
1、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
(1)乔木型:小班郁闭度≥0.2;或平均每亩乔木株数≥70株,且 分布均匀。
(2)乔灌型:小班乔木郁闭度≥0.2;或灌木覆盖度≥30%;或每亩乔灌株(丛)数≥90株(丛),其中乔木所占比例≥30%,且分布均匀。
(3)灌木型:小班灌木覆盖度≥30%;或每亩灌木株(丛)数≥70株(丛),且分布均匀。
(4)灌草型:小班灌草综合覆盖度≥50%,其中灌木覆盖度≥20%;或每亩灌木株(丛)数≥60株(丛),且分布均匀。
(5)竹林型:小班每亩毛竹≥30株;或杂竹覆盖度≥40%,且分布均匀。
2、有林地封育
小班郁闭度≥0.6,林木分布均匀,且每亩林下分布较均匀的幼苗≥200株(丛)或幼树≥34株(丛)。
3、灌木林地封育
小班乔木郁闭度≥0.2,乔灌木总盖度≥60%,且灌木分布均匀。第二十九条
达到封育年限后,封育区内村民小组沼气池入户率达50%以上(含使用液化气)。
第六章 检查验收
第三十条 工程封山育林项目实行县级自查、省级复查、国家级核查三级检查验收方式,并分为当年检查、期中抽查、成效调查三个检查验收阶段。
第三十一条 当年检查。项目实施当年,按新封区当年合格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各工程县于当年11月底前组织进行自查验收,由地级市林业局汇总后,上报自治区林业局。自治区林业局于当年12月底前组织复查验收。
(一)县级自查方法:
以小班为单位,调查核实符合封育条件的面积。全面检查全县封山育林公告碑设立、宣传标语刷写、封山育林公约制定和执行的情况,护 林人员落实和巡山护林情况,固定监测标准地的调查记录情况,封育区内村民小组的沼气池建设情况等。统计全县封山育林合格面积和计算合格率。
合格率=∑合格小班面积/封育总面积×100% 以县为单位写出自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封育任务完成情况、投资情况、主要措施、存在问题、今后打算等。
(二)自治区复查方法:
自治区根据需要,全查所有工程县或抽取一定比例的工程县进行检查。对被复查县随机抽取10%以上的封山育林自查合格小班(面积也要达到10%以上),核实小班面积(允许误差±5%),并设样地调查树种、株数、密度、覆盖度等因子,判定是否符合封育条件。同时,检查封育措施和管理落实情况,沼气池建设情况等,对照新封区当年合格标准并判定是否合格。根据抽查结果计算合格率和全县合格总面积。
复查合格率=∑ 调查的合格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复查全县合格总面积=全县自查上报合格总面积×复查合格率 自治区复查结束后必须写出检查验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县级自查情况、自治区复查情况、确认全县封山育林补助的结算面积、主要措施、存在问题与建议等。
第三十二条 期中抽查。在工程封山育林实施的第2年至第4年内,对封育区的封育措施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护林员的落实及护林开展情况,封山育林公告碑牌、宣传标语及其它设施的保留或更新情况,封山育林公约和“七不准”的执行情况,人工育林情况,标准地的监测情况,对上一年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检查结果按良好、合格、不合格进行评定,并作为拨付下一封山育林补助资金的依据。
第三十三条 成效调查。达到封育年限后,按封育成效合格标准,开展成效调查。首先各工程县进行成效自查,写出自查报告,由地级市林业局汇总后,将结果书面上报自治区林业局,再由自治区林业局组织成效复查,进行总评。
(一)县级自查方法:
以小班为单位,调查树种、林木密度、郁闭度(覆盖度)和林木高度等因子,按成效合格标准判定合格与否,同时检查沼气池入户率。统计成效合格面积和计算成效合格率。
成效合格率=∑成效合格小班面积/封育总面积×100% 以县为单位写出自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封育成效分析和评价、主要措施、存在问题等。
(二)自治区复查方法:
随机抽查被检查县10%以上的封山育林自查合格小班(面积也要达到10%以上),核实小班面积(允许误差±5%),并设样地调查树种、林木密度、郁闭度(覆盖度)和林木高度等因子,按成效合格标准判定合格与否,同时抽查沼气池入户率。根据抽查结果计算成效合格率和全县成效合格总面积。
复查成效合格率=∑调查的成效合格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复查成效合格总面积=全县自查上报合格总面积×复查成效合格率。自治区复查结束后必须写出检查验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自查情况、自治区复查情况、封育成效分析和评价、主要措施、存在问题与建议等。
第三十四条 奖惩措施。自治区根据各阶段的检查验收结果,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
(一)项目实施较好,达到下列标准的,自治区全额拨付下一的封山育林补助资金和优先安排续建项目。
1、新封区的当年检查合格率达95%以上的;
2、原封区的期中抽查结果评定为合格的;
3、达到封育年限后,封育成效调查合格率达80%以上。
(二)项目实施较差,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自治区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暂停拨付下一的封山育林补助资金,暂停安排续建项目。
1、新封区的当年检查合格率80%以下的;
2、原封区的期中抽查结果评定为不合格的;
3、达到封育年限后,封育成效调查合格率在60%以下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林业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
1、工程封山育林工作流程
2、工程封山育林项目使用林地合同书(参考样式)
3、工程封山育林聘请护林员合同书(参考样式)
4、工程封山育林公约(参考样式)
5、工程封山育林项目牌样式
6、附表:护林员登记表,作业设计表3-
1、3-
2、3-3,监测
标准地调查表,当年检查验收表3-
1、3-
2、3-3,期中检查表,成效调查表3-
1、3-
2、3-3。
第五篇: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发展规划统筹,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加快信息系统整合和资源共享,根据《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北京市市级信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京信息办发?2007?57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的通知》(卫办发[2003]74号),结合卫生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卫生局各处室及直属单位(简称“市级卫生部门”)、区县卫生局的卫生信息化项目的规划、申报和审核、实施、验收等阶段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卫生信息化项目,是指在卫生领域,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及其它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网络建设、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安全保障等工程项目。
第四条 卫生信息化项目应符合北京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国家、行业及本市地方规定的标准。卫生信息化建设应当遵循统筹规划、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务求实效和保障安全的原则,避免重复建设、盲目投资和资源浪费。
第五条 北京市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在北京市卫生系统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北京市卫生局局长,副组长为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局长,组员为各处室的处长,办公室设在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
第六条 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信息中心负责全市卫生信息化项目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立项审查、监督管理等具体工作,负责市级信息系统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及跨部门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负责卫生信息系统及卫生信息标准规范的制定。
第七条 区县卫生局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区域内卫生信息化项目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等具体工作,负责区县卫生信息化项目的建设。
第八条 信息中心负责全市卫生信息化规划编制,市级卫生部门应当及时将信息化建设需求报送信息中心,以便有效进行规划。
第九条 信息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卫生信息化规划的前期调研工作,重点进行业务梳理、信息化现状分析、信息化需求调研,根据全市信息化规划,确定重点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编制3-5年卫生信息化规划,组织专家论证后报领导小组批准。
第十条 信息中心按照北京市电子政务管理的要求,将卫生信息化规划报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简称“市信息办”)审核批准。依据卫生信息化规划,细化意向项目(计划),报领导小组批准后,报市信息办审查。
第十一条 信息中心制定卫生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下发到市级卫生部门及区县。
第十二条 区县卫生局信息化主管部门依照全市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计划,结合本区县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县的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计划,按照区县信息化相关管理程序报区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审查,同时报信息中心备案。
第十三条 各部门卫生信息化项目应当在全市卫生信息化总体规划的范围内,并围绕本部门的中心工作实施,以信息中心下发的本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意见作为各部门本实施信息化项目的遵循依据。
第十四条 市级卫生部门使用政府投资进行信息化项目建设和升级改造的,在报市发改委和市财政局等部门审批经费前,将方案报送信息中心,由信息中心按照北京市电子政务管理的要求审核后,统一报送给市信息办。申报和审核流程大致如下(详见市卫生局各处室及直属单位信息化项目管理工作流程):1.建设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市级卫生部门建设的项目,由市级卫生部门编制项目建议书(新建项目)或升级改造申报书(升级改造类项目),报送信息中心。2.跨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由领导小组确定项目业务牵头单位。3.信息中心审核建议书或申报书,市级卫生部门根据信息中心的项目审查意见,对项目建议书或申报书进行修改。4.修改后统一由信息中心按照相关要求报送市信息办或发改委。5.市信息办审查通过的项目,由项目建设单位报送局财务处,通过卫生局财务处按照市财政的要求,报送相关材料,履行财政相关手续。
第十五条 市级卫生部门自筹资金进行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应当将建设方案报送信息中心审核,以确保信息化建设符合北京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原则。
第十六条 区县卫生部门进行信息化项目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应当将建设方案报送信息中心审核,以确保信息化建设符合北京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原则。
第十七条 区县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申报和审批参照市级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申报流程,按照区县信息化有关规定,报相关部门审查。
第十八条 信息化项目建设(含相关的监理费、测评费等)达到政府采购有关标准的,应按政府采购有关法规、政策执行采购,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实施监理。
第十九条 各单位不得允许没有相关资质的承建公司承揽或者以其他单位名义承揽卫生领域内的信息化项目。不得允许未有信息化监理资质的监理公司承接卫生信息化项目的监理服务。
第二十条 项目启动建设时即应成立由建设方(用户方)、承建方和监理方组成的项目组织管理机构。明确各方的职责,确定项目的工作运作机制、协调沟通机制、项目变更机制、例会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第二十一条 项目建设单位做好项目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等管理,做好项目过程中各种文档的管理。如:立项报告、招投标文件、合同、会议纪要、验收报告等。在项目发生重大变更时,应当严格审查和核定变更费用,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并按照相关申报程序申请。
第二十二条 市级信息化建设项目由项目建设单位通过信息中心按照市信息办的要求报送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第二十三条 卫生信息化项目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信息化项目,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四条 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规范的规定。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引入科学的评估机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保证验收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第二十五条 市级卫生部门使用政府投资的卫生信息化项目按照项目最初批复的验收方式进行,验收流程大致如下:1. 项目承建单位按照合同完成开发任务后,组织进行软件测评和信息安全测评,重要的项目测评由第三方有测评资质的机构来完成。系统的使用者进行用户功能测试。项目建设单位组织系统初步验收。2. 初步验收合格后,由项目建设单位组织试运行。承建单位根据用户的试运行意见优化完善项目。3.进行项目竣工验收。分三种验收方式:市信息办主持信息中心协助竣工验收、信息中心主持竣工验收、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竣工验收。由信息办或信息中心主持的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按照相关要求报送材料,市信息办或信息中心进行审核并主持竣工验收评审会。采用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的验收方式时,建设单位组织专家和相关单位进行评审,项目竣工验收评审时应当邀请信息中心参加。
第二十六条 市级卫生部门自筹资金进行的信息化项目的竣工验收后,需将验收结果报送信息中心备案。
第二十七条 区县卫生局的卫生信息化项目进行竣工验收时,按照区县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竣工验收的要求执行,并邀请信息中心参加,验收结果报送信息中心存档备案。
第二十八条 卫生信息化项目实行质量保修制度,要求承揽信息化项目的单位应当对信息化项目承担保修责任。使用政府投资的信息化项目的保修期,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不得少于两年。
第二十九条 市财政局将根据当年工作重点和信息化整体发展从全年预算批复的信息化项目中选择确定进行财政考评的信息化项目,并在预算批复时一并批复。对于市财政局确定的进行考评的项目严格按照市财政局、市信息办相关要求进行绩效考核。
第三十条 对于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卫生信息化项目,验收合格后,信息中心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送领导小组;信息中心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报送领导小组。
第三十一条 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单位和运行维护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有关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和标准,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并开展安全等级技术测评。
第三十二条 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单位和运行维护单位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并制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
第三十三条 涉及国家秘密的卫生信息化项目的管理,按照国家保密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信息中心定期组织对市级卫生部门以及区县卫生局的信息系统以及网络运行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报送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卫生系统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