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来一补企业转型的法律问题及应对
三来一补企业转型的法律问题及应对
作者:广东华誉律师事务所郑贤春、何伟基
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是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初期尝试性地创立的一种企业贸易形式,它最早出现于1978年的东莞,是由张氏投资有限公司主席张细创立。现时这个经济主体主要遍布在珠江三角洲,其中在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最多。
2008年9月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力争到2012年„„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厂基本完成转型,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幅度呈现较大增长”这一规定大大冲击了广东省的三来一补企业。2009年7月7日,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全力支持三来一补企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在政策上、法律上给三来一补企业转型很大的鼓励和支持。
笔者就三来一补企业转型将要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分析: 一、三来一补企业的特征以及将遇到的法律问题。
(一)三来一补企业的性质。“三来一补”企业主要的结构是:由外商提供设备(包括由外商投资建厂房)、原材料、来样,并负责全部产品的外销,由中国企业提供土地、厂房、劳力。中外双方对各自不作价以提供条件组成一个新的“三来一补”企业;中外双方不以“三来一补”企业名义核算,各自记账,以工缴费结算,对“三来一补”企业各负连带责任的。
也就是说,三来一补实质上相当于外资企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车间或工作部门,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四十一条第二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具备法人条件的,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取得中国法人资格。”可知外资企业在中国成立的不具备法人条件的部门不具备法人资格。三来一补虽然挂着“企业”的名义,但实则上却不具备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不能以自己的财产独立承担责任,所以不能以在国内直接销售产品,
第二篇:三来一补企业转型的好处
“
一、“三来一补”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
“三来一补”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的统称。所谓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是指由外商提供原料、技术、设备,由中国大陆企业按照外商要求的规格、质量和款式,进行加工、装配成产品交给外商,并收取加工劳务费的合作方式。
“来料加工”之传统概念,是指由外商提供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简称“料件”),必要时还提供机器设备,由中方按外商要求进行生产加工装配,成品交外商销售,中方收取加工费的合作模式。
现时“来料加工”的模式,是由外商提供料件,并不作价提供全部的机器设备和营运资金,由外商直接经营管理,成品交由外商出口或转厂销售,中方仅提供协作和必要的协助,按双方商定的方式收取工缴费的合作模式。“三来一补”本质上是一种国际投资方式。但是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因各种原因,慢慢地大部分工厂逐渐地转为外商实际控制,从某种意义上成了外商在大陆开办的加工厂。为了进一步确认这种新型经济实体在经济交往中的地位,东莞市率先向国家工商总局请示要求将“三来一补”看成经济实体,颁发营业执照,该请示得到国家工商总局的同意。这促使了所谓“三来一补企业”的形成。而这种“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对外发生各种民事经济关系,本身也具有自己的名称(该名称已区别于中方单位的名称,大多与外商的名称接近)、组织机构和场所。这些“企业”实际上都由外商所实际控制。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所颁发的企字[1990]第79号对《关于理顺“三来一补”企业登记发照管理的报告》的复函将该企业定位为由外商提供设备、原材料、辅料,由外商负责全部产品的外销,由中方提供土地、厂房、劳力,中外双方对各自投资不作价以提供条件组成的企业。目前实际操作中通常为外商与村镇经济发展公司(以下简称中方)订立加工装配业务合同,并办理加工装配工厂的设立登记,由中方委派厂长、财务或关务,外商出资金、设备、技术及来料、来样、来件并组织生产加工,出口后按月根据企业规模(如职工人数等)或外汇工缴费的一定比例向村镇经济发展公司上缴统筹及相关的管理费。
二.三来一补企业曾经带来和利益
三来一补”,这样一类在东莞、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地区盛极一时的企业,采用来料加工贸易贸易形式,有利于充分发掘人力资源,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工业生产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三、“三来一补“企业转型的必然性
但着深圳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重新布局(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国家出台更多禁止和限制加工贸易类目录、税收优惠减小、人民币不断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成本的上升,国际贸易摩擦等诸多问题的困扰(反倾销),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减弱。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到来,出口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外商必须寻求开拓国内市场。转型为三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是“三来一补”企业必须而且是尽快需要做出的一种选择。
1、“三来一补”企业转型是获得融资的需要:
“三来一补”企业因其不具备法人地位,无法通过金融机构获取融资。尽管深圳市政府为了使企业能够得到其融资计划的支持,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妥善解决企业房产证和土地证等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考虑到很多企业迫切需要融资,同时又还处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在融资方案中特别提出,只要企业的房产和土地等抵押品是有产权的,可由镇街开具有关证明,先办理融资手续。但因为银行和担保公司的制度首先要求企业是一个法人,所以“三来一补”企业只有转为三资企业,取得法人资格,才能得到政府融资计划的支持。从长远看,也只有转型为三资企业,取得法人资格,才有可能通过正常的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满足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资金的需求。
2、转为三资企业更有利于企业的经营:
“三来一补”企业,从组织形式看,企业隶属于村镇经济发展公司,不具备法人资格。从经营方式看,自产自销,依托村镇经济发展公司经营,有受制于人之忧。从机器设备进口看:享有免税进口设备的优惠政策,但加工协议满后设备须退运出关。从原物料采购方面,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复出口可免征进口环节的关税和增值税。原物料一般不得在国内采购,但目前有些地区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可使用国产原材料、零部件进行加工装配制成产品后出口。在产品销售方面,产品100%出口外销,无内销权,内销可能追诉为走私。但有些地区对外加工装配的成品属于国内市场紧缺而国家允许进口的,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按规定办理进口手续和依法纳税后,可以在国内销售。
而三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有关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独立经营的企业,经申请设立登记,组织资金、设备、人员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独立经营。系独立的经济实体,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在经营方式上自产自销,独立经营。在机器设备进口方面,对免税进口的设备在补税后可在国内销售,也可退运出关。在原物料采购方面:进料加工复出口可免征进口环节的关税和增值税,其他则需课税。原物料可以在国内采购。在产品销售方面,产品合法内销,比例可达100%,但对企业有属产品全部直接出口的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项下进口设备,如有内
销,在设备进口时征收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税款不再返还,同时可能追缴该项目已返还的税款,并依法予以处罚。
3、税收政策的差别:
就三来一补企业而言:企业所生产的出口货物和所获得的工缴费免征增值税;凡新办”三来一补”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从获利起,第一、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不能开出增值税发票:出口无退税。
对三资企业而言: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政策;企业出口外购的产品,凡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名称、性能相同且使用本企业注册商标或外商投资给本企业使用的商标及出口给进口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外商,可视同自产货物办理退税;可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从获利起,第一、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享有利润再投资退所得税政策;在投资总额内采购的国产设备如属免税目录范围,可全额退还国产设备增值税;其投资额的40%可抵免新增的企业所得税。
4、转为三资企业是长足发展的需要:
三来一补企业,企业所有权属村镇经济发展公司,外商对企业无所有权。对投资的设备依加工装配协议拥有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在村镇名下以租赁方式取得,外商无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外商自建的厂房或员工宿舍只能依土地租赁合约拥有租赁权。对无形资产(企业商号、商誉)不拥有所有权。须依加工装配协议按企业规模或外汇工缴费的一定比例向村镇经济发展公司上缴统筹及相关的管理费。
对于三资企业:外商对企业完全拥有所有权。包括企业的各项动产、不动产(房屋及建筑物)和无形资产(企业商号、商誉)。企业可租赁也可向政府购买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当然也无须向村镇经济发展公司上缴统筹及相关的管理费。
综上所述,由于“三来一补”企业属加工贸易形态,企业的资金及设备由外商投资,但企业的所有权属中方所有,外商较无保障;生产的产品须全部外销,不能拓展中国大陆市场;不能给转厂客户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使市场逐渐变窄;不能在中国大陆上市或融资等等。三来一补企业这一系列固有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发展的速度和空间,而目前政府也为“三来一补”企业转为三资企
业提供了政策上的极大便利。尽管“三来一补”企业转为三资企业还存在设备补税等问题,但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和现实的需要来看,“三来一补”企业转为三资企业都是具有相当的必要性的。
第三篇:三来一补固定资产处理
“三来一补”企业销售海关监管设备及其他固定资产处理
关于“三来一补”企业转让海关监管的生产设备和其他国内购进的设备如何征收增值税的问题:
(1)“三来一补”企业就地不停产转型为三资企业的:如果三来一补企业将其全部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均由新成立的三资企业承接的,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企业全部产权不征收增值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420号)文件规定“转让企业全部产权涉及的应税货物的转让,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2)不属于上述情形的 “三来一补”一般纳税人企业处置其使用过的生产设备的: 对于2008年12月31日前购进的,应按财税【2008】170号的有关规定,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2009年1月1日后购进的,一律按适用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三来一补”企业销售其使用过的生产设备则一律减按2%征收增值税。
(3)“三来一补”企业销售由外商提供的不作价进口的生产设备,可按销售普通货物处理,按增值税的适用税率或征收率计算应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按17%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并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小规模纳税人按照3%计征增值税,可由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第四篇:所得税审核应提供的资料(三来一补)
所得税审核应提供的资料清单
(“三来一补”企业适用)
2006年版
一、基本资料
(一)单位设立时的协议及补充协议、《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二)单位《税务登记证》(国税与地税)副本复印件、一般纳税人资格证复印件;
(三)广东省对外来料加工特准营业证复印件;
(四)上一的所得税审核报告;
(五)重要经营合同、协议复印件;
二、凭证、账簿、报表等基础会计资料
(一)1至12月份凭证、账簿、纳税申报资料、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三来一补”企业自查表、来料加工企业加工合同完成情况申报表;
(二)1至12月份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三来一补”企业税务指标表、现金流量表;
(三)全年银行对账单的复印件;
(四)现金盘点表;存货盘点表;固定资产盘点表;
(五)加工合同及免税申报资料的复印件;
三、其他相关资料
(一)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及相关的内控制度;
(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文件及涉税鉴证报告复印件;
(三)单位关联企业名单;
(四)业务约定书(由出具查帐报告的事务所提供格式,企业审核盖章确认)
(五)声明书(由出具查帐报告事务所提供格式,企业审核盖章确认)说明:复印件请加盖企业公章,且注明原件是否与复印件相符。
(六)在审核过程中发现有重大经营情况,需要进一步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五篇:浅析传统企业转型电商应对策略
浅析传统企业转型电商应对策略
在传统企业加快转型电商的过程中,总免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及矛盾凸现出来,尤其传统企业的线下渠道已经相当成熟,如何解决企业转型电商过程中的渠道争端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企业转型过程中遭遇的现状是:线上线下的冲突,渠道、产品价格体系冲突让人头疼,很多传统品牌企业电商匆忙上马导致严重亏损及渠道混战而不得章法,有些企业对电商业务放任运营导致传统渠道矛盾激化、价格混乱甚至引起生死存亡级别的挑战。这也是目前很多传统品牌企业电商至今还在犹豫不前没有发展的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小编总结了目前较为成功案例的可行性办法如下:
首先,明确定位,从原有渠道、销售、品牌及产品宣传展示、开放或垂直平台„„定位中脱离出来,定义为一种新型的服务体系可能更恰当。把渠道和销售囊括进服务体系,用系统化思路操作电商,服务与线下而不是对立,推进企业的电商发展。
其次,正确认识并解决电商化与渠道加盟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传统企业分设出来的电商部门需与市场、渠道沟通协调,表明电商化的发展是为了帮助渠道和加盟商实现二次发展,拓展新的盈利渠道。通过各种渠道给经销商、加盟商灌输电商理念,舒服并拉拢他们一起布局电商,以网状结构覆盖市场。其次,可以对条件好的经销商进行试点和扶持,以先富带后富的思想有计划地发展电商。
最后,了解渠道冲突四大主流实战策略——网络专供款策略、子品牌策略、清库存及尾货策略、线上线下同价策略。
网络专供款策略
在电商化过程中,企业采用最多的策略也是时下最常见的策略之一——网络专供款策略,即,开发网络专供产品,采取产品差异化战略,推出线上专供产品,为企业O2O战略的推进做铺垫。通过网络专供性价比的爆款打造,形成单品的多批次下单,好处是能带给经销商盈利的信心。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网络专供产品数量需要控制,数量过多的网络专供产品一定会反向挤压线下高利润产品的销售市场空间。
2,网络专供产品一定是符合网络客户需求的高性价比丶时尚化丶个性化的经典款产品,这个可以通过内部历史数据库和网络调研等方式获取,忌盲目开发,甚至直接把线下的传统老产品放到网络销售。
3,网络专供产品的开发一定要充分的考虑经销商的利润诉求,包括平台的扣点及物流
运费等因素,在设计开发时就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品牌商及经销商双方各让一些利,网络专供爆款主要是聚集订单和引流作用,线下经销商可以做一定的订单转化工作。
子品牌策略
这个是很多品牌企业较多采用的做法,如金牌厨柜的子品牌桔家G-HOME,七匹狼与狼共舞,如服装品牌商美特斯邦威在天猫商城推出的专供品牌AMPM,家纺行业的罗莱家纺专门推出的网络品牌LOVO,类似的还有百丽等知名品牌商。即,企业通过打造与线下不同的品牌进行人群覆盖。
清库存及尾货策略
目前,服装尾货的竞争及尾货特卖模式的不断上马,也是传统企业供应链资源的整合竞争,谁能率先取得资源优势,并在平台打造类似唯品会的特卖模式,同时如果还能加以创新,打造成平台的黄金频道,也能占据先机。如今年上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当当“尾品汇”就是一次典型的应用案列。
线上线下同价策略
这个策略对品类有一定的限制,对企业要求比较高,一些快消品已经能够局部范围做到,苏宁是尝试双线同价策略最积极的代表。据管家婆全程电子商务366EC点com市场调研结果显示,未来,价格一定是趋向透明,线上线下同价将成为可能,因为,未来所有的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不再刻意区分线上线下,O2O真正做到融合,电商实体化,实体在线化,线上线下各有分工,分工更加细分。
传统企业做电商是扩大品牌宣传力度的契机,毕竟线下品牌宣传受到时间、地域、成本的制约,不如网络便捷、快速,电商平台的搭建不仅能辅助企业夸大新渠道的售卖机会,更重要的是极大地增加了企业品牌认知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