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5,中国银行首单不良资产证券化
首单不良资产证券化浮水:3亿元中誉一期曝光
2016年05月19日18: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维 北京报道
2016-05-19 17:57
备受市场关注的国内不良资产证券化(下亦称ABS)或已正式胎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银行间市场人士处独家获悉,由中国银行(3.220,-0.01,-0.31%)作为发起方的首只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下称中誉一期)的《发行说明书》已于5月19日对外公布。
这意味着,自2008年以来一度暂停的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即将正式重启。
时隔八年再重启
早在2005年,国内曾试点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并受到部分国有大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参与,但国际金融海啸的爆发,让这一产品的创新发展遭遇舆论和政策阻力。
而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抬升的背景下,不良资产证券化再次成为监管层所筹谋盘活存量的路径之一。银监会在今年1月11日召开的全国监管工作会议上便提出,要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工作,而此前,重启后的首只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也一度等待监管层的批复。
在业内人士看来,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有助于抬升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并化解金融市场的资产荒现象。
“目前的困境在于银行有钱,但不良率的提高导致银行不敢碰高风险资产,配资风格更稳健了,而且投资方向也从非标转向了标准化债券。”北京一家国有大行公司业务部人士认为,“这个其实是恶性循环,因为越收贷,企业状况越差,收贷也就越困难。”
而在该人士看来,正是由于宏观经济下滑周期下,不良资产比例的提高降低了银行的风险偏好,而体系内过剩的流动性无的放矢,成为了当前资产荒的表象,而不良资产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出表,则能在一定程度对该问题进行化解。
“如果次级资产能通过ABS的方式在市场中打包出去,银行的不良压力就能降低,风险偏好也能有所提高,就有新的动力去支持实体企业。”上述人士称,“这个次贷也并不会变成华尔街的那种模式,因为从企业债权、信托收益权到ABS这块,只过了一道,没有很大的风险传递性。”
事实上,机构间市场兴起的非标类ABS恰恰体现了银行不良资产的出表需求。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非标ABS分为挂牌类和非挂牌类,其中挂牌类以券商和基金子公司从事的企业ABS业务为载体,将银行的非标资产证券化,并挂牌于交易所的固收转让平台进行交易;而非挂牌类的ABS则通过资管机构发行一对多资管计划,对银行资产或银行授信客户的融资债权进行受让,并加以评级机构的评级,以此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资本占用。
池内资产多含抵押
根据记者了解的中誉一期的发行情况,中誉一期的发起人和贷款服务机构为中国银行,受托机构为兴业信托,联席主承销商则为招商证券和中银国际证券。
中誉一期共分为优先级和次级,其发行金额分别为2.35亿元和0.66亿元,规模占比分别为78%和22%,且法定到期日均为2021年3月26日,其中优先级被联合资信评级机构评为AAA级。
作为国内首次开展的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项目,中誉一期在风险揭示部分,说明书共涉及了“资产池本身风险”、“流动性不足风险”等共计10大类风险。
根据交易结构安排,中国银行作为发起机构将资产池委托兴业信托设立资产证券化信托,并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同时由招商证券(15.600,-0.05,-0.32%)、中银国际证券作为主承销商向投资者销售。
而在增信措施上,除内部分级外,中誉一期还设立了流动性储备账户提供流动性支持,此外除发起机构外的次级份额持有人也将对项目提供流动性支持。
作为首只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其资产池的情况也受到市场重视。
据记者获得的说明书显示,中誉一期资产池贷款笔数为72笔,贷款人数量42人,其中单户平均本金余额近3000万元,前五名借款人集中度达71.83%。
上述贷款的来源分别来自中国银行山东省内分行,其中德州分行占比最大达24笔,青岛和烟台分行分别为13笔和14笔,此外其余贷款则零星来自于青岛、济宁、烟台、枣庄、淄博、聊城、日照等多个地区分行或支行,虽然名为不良资产,但其中大部分贷款在风控结构上都具有保证+抵押,当中只有“保证”措施一项的仅有5笔。
而对其资产池,三个不同的参与机构中企华评估、联合资信、中债资信各自对资产池回收总额进行了大致评估,其结果分别为4.22亿元、4.24亿元和4.25亿元。
附:记者了解到的中誉一期交易结构图如下。
第二篇: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投资银行学》案例
(八)案例8-3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2004年4月8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分别与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诚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工行宁波市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相关协议。至此,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部完成,证券化产品的销售路演正式启动。此举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将取得实质性突破。
中国工商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项目是国内商业银行首个证券化项目。该项目涉及工行宁波分行账面价值约26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根据第三方尽职调查报告和资产管理与处置方案测算结果,确定预计可回收现金额,以此为基础,经评级,设立价值约为8亿元的特殊目的信托。
此次资产证券化项目参与者众多。在工行总行投资银行部牵头下,总分行联动,会同众多国内外一流投行、券商和中介机构在证券化产品结构设计、尽职调查、第三方评级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对证券化相关资产进行了逐笔尽职调查,做了半年多深入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参与保证了工行证券化产品结构符合国际规范和全球市场成熟做法,君泽君律师事务所的参与确保了证券化产品信托结构符合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作为国内一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中信证券、中诚信积极参与产品结构设计和资产基础资料审核,最终确保产品能够符合市场需求。为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该证券化产品结构中设计了收益保证账户和部分回购条款,并由中诚信、大公两家评级机构分别出具独立评级报告。
第三篇: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途径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途径分析
陈宏刚
(广东发展银行总行公司银行部,广东广州510080)
摘 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巨大不良资产的现实,文章在分析不良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现实意义的基础上,较详尽地探讨采取信托形式在当前我国法律条件下成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实选择,并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信托
中图分类号:F830·9
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792(2007)06-0080-06
随着入世后银行业全面开放日期的将要来临,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了包括改制、引入战略投资者乃至上市等在内的改革步伐,但改革首先遇到了与其它转型国家一样的难题:银行体系累积了巨额不良贷款,面临种种现实,应进一步加快处置不良资产,以促进金融稳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商业银行体系中绝对的主力,其改革和发展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举足轻重,截至2005年末,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9·66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52·5%,吸收的各类存款占全部银行业总存款54%,发放各类贷款占全部银行业贷款额的50%,并承担着全社会80%左右的支付结算量。因此,本文侧重从国有商业银行角度探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状况
自1995年银行业经营管理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降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及各商业银行等有关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见图1)。为了国有商业银行改制的需要,在2004年国家向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资450亿美元, 2005年又向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同时对这三家银行的不良贷款实行核销和二次剥离。但截至2005年末,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仍高达10724·8亿元,不良贷款比率10·49%,与国际上公认的不良贷款率10%,国际上优良的银行不良贷款率在2%-3%左右相比,仍然偏高。
1999年,我国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集中处理不良资产,一次性剥离和收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13939亿元,成立以来,积极运用多种手段处置不良资产,取得一定成效(见表1)。当年剥离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现在已经处置六成,而资产回收率却只有四分之一,按照不良资产处置的“冰棍效应”理论推理,剩下的四成未处置的不良资产极有可能慢慢“人间蒸发”,最终国家财政不得不为此承担至少上万亿元的损失。
图1 资源来源:银监会网站(www.xiexiebang.com)和中国人民银行季报(2001-2006)注: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进行统计
资源来源:银监会网站(www.xiexiebang.com)和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00-2006)
二、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方式比较
为适应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和国有银行改革的需要,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资产绝对量要在近几年内显著下降。无论是再次注资还是不良资产集中剥离,都存在着如何尽快处置整个金融系统中的巨额不良资产,化解和转移(包括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金融系统中的风险问题。因此,我国的银行业正面临日益增大的内部和外部压力。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采取催收、追讨和诉讼等手段依法收贷。商业银行建立资产保全部门,指定专人对不良贷款组织催收,对不按规定归还贷款的债务人进行必要的信贷制裁或依法起诉。这种方式由于我国立法、司法的相对滞后和不完善,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等原因,银行依法收贷面临诸多困难,诉讼收贷不仅环节多,效率低下,而且一般要承担超过处置标的20%以上的税费。(二)利用专项准备金核销部分不良贷款本息。核销是银行不得已才采用的一种处置方法。被核销的不良贷款往往是长期挂帐的损失类贷款,规范的银行往往已根据贷款五级分类结果足额提取了贷款损失专项准备。在这种方式下,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历史包袱严重,拨备的准备金仍然不能满足需要。(三)创造性地通过债务重组、剥离、转化等手段减轻资产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将一部分不良资产剥离给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处置,将债权转为股权或者直接打包在二级市场上出售。这种方式由于缺少有效监管,资产定价困难等原因而无法进行批量处置,现金回收时间和速度难以保证。
对多数银行而言,暂时只有自己承担损失一种选择,即有计划的提取专项准备金核销不良贷款。如前所述,这种方式对即期利润影响较大,并且存在只能慢慢消化、多数不良贷款仍将长期挂帐等不足,对银行而言并非最优选择,因此,迫切需要对处置不良资产业务进行创新。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资产证券化的作用越来越多受到我国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关注,银行体系也一直在努力尝试利用资产证券化突破现有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资产证券化(Asset BackedSecuritization, ABS)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稳定、可预见的现金流收入的资产,如各类贷款等汇集起来,通过结构性重组,转换成在金融市场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据此融通资金。不良资产证券化对我国银行业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一)不良资产证券化增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加快处置不良资产规模。近几年来,尽管通过资产剥离、利润冲销等多种方式,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有了显著下降,绝对数值也有所下降,但是不良资产的存量仍然巨大,如上所述,截至2005年末,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合计12197亿元,使得大量商业银行资产丧失了流动性,成为最重要的流动性隐患之一。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主要的批量交易方式,通过资产的真实出售并在资本市场发行投资凭证,能够提前实现风险转移和现金回收时间,有效增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改善我国银行业的营利能力和资本结构。第一,银行可以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提前收回现金、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信贷资产管理费等)和可能带来现金回收增值效应,如融资成本低于资产的投资收益率而形成的利差收入以及特殊服务机构处置不良资产而使不良资产池回收现金流高于预期而带来的余值增值部分等。第二,不良资产证券化将表内贷款转换成表外收费型业务,减少了银行的风险资产,降低业务的资本密集度,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根据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公式计算,使一部分原先因不良资产占用的资本得以释放用于业务扩张和再投资,改善了资产负债比例和资本充足率,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回报率。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促进银行不良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资产证券化将大量不良资产从商业银行管理的体系中释放,促进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的专业化和效率化。通过专业机构人才、知识、经验和采取债务重组、债转股、再投资、资产经营等多种手段的结合使不良资产处置方案符合价值最大化原则,并且完善的治理结构、处置程序和定量化评估手段及约束机制可以有效防范道德风险的产生和银行资产的流失。
(四)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使银行有效调整信贷结构,防止信贷质量下降。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退民进、抓大放小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竞争环境更严峻,使得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所承受的信用风险、政策风险、行业风险、地区性风险加大。为此,银行可根据情况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迅速、灵活地进行信贷投向转移以提高信贷资产增量的质量,加速进行信贷结构调整以防止信贷资产质量的下降。
四、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交易形式
(一)实现特殊目的载体(SPV)的形式比较。一般来说,不良资产证券化通过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进行的,可采取三种形式:信托(SPT)形式、公司(SPC)形式和有限合伙形式。目前,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最大障碍就是特殊目的载体、可流通证券和投资者问题。公司(SPC)形式和有限合伙形式的企业性质和法律地位,如金融企业还是非金融企业、组织形式、注册地、资本额限制、经营范围、和税收问题都未做明确规定,在现有《公司法》、《证券法》和《企业债券管理等条例》等相关法律条文基础上,也不符合发行债券的主体资格要求。另外,在法律规定的监管方面,不良资产证券化会涉及到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证监会等监管机构,还可能涉及到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如果是国有资产,还涉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如此众多的部门管理,使证券化的审批、运作都十分困难,由此可见,目前以SPC方式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受到了众多方面的限制。从我国的现有法律环境来看,以信托公司作为载体的资产证券化方案遇到的法律障碍会相对小些,在当前我国法律条件下适用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应采取信托受益分层。由发起人(委托人)将资产委托给信托投资公司,设立财产信托,发起人得到以发起人为受益人的结构化信托受益合同,发起人通过承销商将高级或次级受益合同转让给第三方投资者,发起人收回部分现金并保留一部分权益,受托人再委托专业的服务公司(也可以是原发起人)进行处置,处置收入在支付管理费后,进入托管帐户,再依次支付投资者的利息和本金,最后剩余资金支付初级权益。
(二)信托模式应该成为目前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的现实选择。信托公司具备很强的财产隔离功能,其财产隔离功能受到《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也就是业内所谓的“一法两规”的强有力支撑。利用信托制度开展不良资产的准资产证券化已经具有法律上的可行性。表2比较我国信托制度对资产证券化要求的满足程度。
信托公司的财产隔离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上: 1.委托人的信托财产与自有财产相隔离。《信托法》第十五条规定:“信托财产与委托人未设立信托的其他财产相区别。”也就是说,信托设立以后,信托财产即从委托人的自有财产中分离出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2.委托人的信托财产与受托人的固有财产相隔离。《信托法》第十六条规定: “信托财产与属于受托人所有的财产(以下简称固有财产)相区别,不得归入受托人的固有财产或者成为固有财产的一部分。”第二十九条规定:“受托人必须将信托财产与其固有财产分别管理,分别记账。”《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第五条也规定:“信托财产不属于信托投资公司的固有财产,也不属于信托投资公司对受益人的负债。信托投资公司终止时,信托财产不属于其清算财产。”信托设立以后,信托财产处于一种特殊的独立地位,受托人也就取得了管理、运用和处分信托财产的权利,但是信托财产并非就是受托人的固有财产。就受托人自身来说,必须依法将信托资产与其固有资产分开,分别进行管理,分别记账,不得将信托财产转为其固有财产,也不得将信托财产视为其固有财产的一部分对外承担责任。3.强制执行的禁止。由于信托财产与受托人的固有财产相独立,信托财产并非受托人债务的共同担保,亦即无论是受托人固有财产的债权人,还是受托人所管理的其他信托财产的债权人,该信托财产均不得主张强制执行。信托财产的该项特征保证了信托财产区别于发起人其他财产和SPV的固有财产两者之间的界河不受侵犯性。4.抵消的禁止。《信托法》第十八条规定:“受托人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所产生的债权不得与其固有财产所产生的债务相抵消。”该条是对民法关于抵消权的例外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SPV的道德风险。
因此,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正是信托制度的精髓所在。就信托制度的起源而言,无论是美国当年的“USE制6”,还是英国当年的“遗嘱保险制”等,在信托制度的发端之际,主要都是为了解决委托人的财产隔离和保全的“特定目的”。基于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及其法律保证,信托公司的财产隔离功能更能反映出资产证券化的本质特征。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目前我国的法律环境和金融制度下,信托公司所特有的财产隔离机制完全符合资产证券化运行机制的本质要求,因此,信托模式应该成为目前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的现实选择。
五、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和问题建议
(一)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尝试和发展。2003年6月,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国内首次发行了面值132·5亿元、期限3年、价值10亿元、利率4·17%的优先受益权,这一项目借鉴资产证券化交易模式,通过以债权资产设立信托、转让信托受益权方式,成功实现了加快处置不良资产、提前实现回收部分现金的目的,被称之为“准资产证券化”,向境内不良资产证券化迈进了重要的一步。2004年4月8日,工行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信证券、中诚信托等签署了工行宁波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相关协议。工行宁波分行以其面值26·19亿元、预计回收价值8·2亿元不良债权委托给中诚信托,设立分84层受益性财产信托,聘请瑞士一波担任财务顾问,并委托中信证券作为承销商将A、B级受益权转让给外部投资者,购买这一信托产品的全部是境内的机构投资者。信托结构分为A、B、C三级: A级受益权产品2亿元、1年期、5·01%、优先受偿权;B级受益权产品4亿元、3年期、5·10%、工行回购承诺;C级受益权产品2·2亿元、3年期、工行保留。
这是我国首次真正意义上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没有回购承诺的A级受益权是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很重要的特征,真正实现了风险隔离和真实销售。银监会在2004年9月30日下发到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监管信息》中对宁波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2005年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2005年5月16日,财政部发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2005年9月29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38次主席会议通过了《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督管理办法》,并于2005年12月1日开始实施。2005年12月15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分别推出国内首单41·77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ABS)和30亿元个人住房抵押支持证券(MBS)。这意味着我国已经真正启动了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发展和成熟,以及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蕴藏着巨大的空间和无限生机。
(二)问题和建议。1.急需加强评级机制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评级机构,通过标准化风险评级流程和风险指标体系,对信托产品给予标准化评级,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可以定价的基准,平衡买卖双方的利益。结合我国评级市场的发展状况,可以要求每笔资产证券化至少有两家相互独立的评级公司给出评级。同时为了快速提高我国评级公司的评级质量,提升市场投资者对评级结果的信任度和接受度,可以考虑以适当形式引进国际评级公司对国内市场进行评级服务。同时,评级公司还必须披露其评级标准和评级方法,在对项目进行跟踪评级时也要随时发布相关评级消息。2.提高证券化产品的市场流动性。由于我国现行的信托受益证书还不是一种受到我国法律充分认可的有价证券,并且缺乏有效的二级市场,信托产品只能转让,不能自由买卖,缺乏证券的高流动性,二级市场的不足严重制约证券化信托产品的发展。3.培育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机构投资者,规范资产证券化业务交易行为。扩大投资基金、保险基金、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范围,使其成为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4.应规范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组建和完善集合类信托产品的标准化工作,尽快制定与商业银行信托合同、权益证书以及信息披露制度;组建与银行交易系统互通的信托产品交易系统,便于双方有效合作,信息沟通。
参考文献: [1]何小锋等著.资产证券化:中国的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2]李勇主编.关于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初步探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3]刘亮.不良资产证券化欲冷欲热[J].资本市场, 2005,(3).[4]彭惠.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分析[J].金融研究, 2004,(4).[5]刘澜飚,王博.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迟缓现象分析[J].金融研究, 2006,(3).[6]沈炳熙.资产证券化与金融改革[J].金融研究, 2006,(9).[7]金立新等.信贷产证券化:信托能做什么[N].金融时报, 2005-03-28.作者简介:陈宏刚(1975-),男,经济学硕士,广东发展银行总行公司银行部经济师。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第27卷第6期
第四篇: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
本科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______ _
______
专业年级:________
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
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
_________
论文题目:______
_____________
成 绩:____
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目 录
摘要 引言
一 不良资产证券化概述 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2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二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现状 三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障碍 1.法制建设滞后导致难以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2.税收制度上的欠缺阻碍了不良资产证券化进程 3.市场环境及市场需求的制约
四.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政策建议 1.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环境
2.注重资产证券化过程控制,防范各类风险 结论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
魏延超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金融专业 2008级)摘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问题己成为威胁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危害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重大隐患,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战略的推进,处理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任务迫切,意义重大。鉴于资产证券化的特点和优点,不良资产证券化不失为一种解决我国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新选择。积极实施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这种低成本的融资手段,对于加快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链接与融合,拓宽金融调控空间、扩大投资者选择范围、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不良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
引言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的银行资产,在此主要指不良贷款资产,包括逾期未能收回的贷款、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等不能给银行带来正常的利息收入,或者不能及时给银行带来正常的利息收入或连本金都未能及时收回的贷款等银行资产。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统计资料表明,截至2007年3月末,中国主要商业银行(5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余额为11614.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02%。不良资产在我国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我国的金融安全,进而影响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资产证券化具有风险转移创新、提高流动性创新、和信用创造创新等功能,如何运用资产证券化来解决我国巨大的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关系我国金融体制发展和经济改革的重要议题。
一 不良资产证券化概述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所谓资产证券化,通常是指以证券进行融资,包括债务融资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其实质是金融资产以证券形式转让的过程。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将处于非良好状态的,不能及时给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以证券形式转让的过程。
从广义上讲,资产证券化包括一级证券化和二级证券化。所谓一级证券化主要是指在证券化过程的初始阶段,资产的原持有人作为融资者通过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行证券进行直接融资的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发行市场的证券化,其所使用的金融工具包括商业票据、企业债券和股票。而资产的二级证券化,是指将已经存在的贷款和应收账款等资产转化为可
[1]流通的转让工具的过程,也就是流通市场的证券化。例如将批量贷款进行证券化销售,或者将小额、非市场化且信用质量相异的资产进行结构性重组,汇集组合成资产池,重新包装为具有流动性的债务证券。二级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最基本内涵。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在于对资产的风险和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使其定价和重新配置更为有效,确保参与各方均受益。2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第一 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控制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性风险。
通过证券化,可以将流动性较差的不良资产转化为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在不增加负债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以获得一定资金来源。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看,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加快银行资产的周转,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截至2006年末,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合计12197亿元,使得大量商业银行资产丧失了流动性,成为最重[2]要的流动性隐患之一。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主要的批量交易方式,通过资产的真实出售并在资本市场发行投资凭证,能够提前实现风险转移和现金回收时间,有效增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和抗风险能力。
第二 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分散风险,化解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率。
通过资产证券化将不良资产成批量、快速地转换为可转让的资本市场产品,重新盘活部分资产的流动性,将银行资产潜在的风险转移、分散,是化解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资产证券化后,银行将证券化资产服务以外的收益转让给投资人,在让社会公众有机会投资银行资产的同时,也将银行承受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提前还款风险,通过结构性安排,部分转移、分散给资本市场上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实现银行资产风险和收益的社会化。第三 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
按照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和全部资本充足率应分别达到4%和8%。为了满足这一监管要求,根据《巴塞尔协议》对不同类风险资产的资本金要求,银行可以将不同风险的资产证券化,使其能够主动灵活地调整银行的风险资产规模、结构,以最小的成本增强流动性和提高资本充足率。同时,利用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不会增加银行的负债,是一种不显示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方法,即发行人可不通过增加负债获得融资。要提高资本充足率,有两条途径可供银行选择:一条是“分子政策”,即增加资本;另一条是“分母政策”,即减少风险资产量。在中央财力有限、银行经营状况不尽人意的情况下,依靠“分子政策”来解决问题,显然不是最佳选择。而通过“分母政策”,运用资产证券化方式来.降低风
[3]险资产额,提高资本充足率,则是可供选择的出路之一。
第四 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形成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以利差收入为主的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利率的逐步市场化而逐渐降低竞争力,利用银行的专业化优势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将是银行今后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不良证券化业务可以通过为证券化资产持续提供相关的管理和服务、开拓证券化业务的投资银行业务等方式实现银行业与证券业的融合,为银行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现状
2005年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资产证券化试点启动。随后,财政部于6月2日发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于6月23日发布了《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规则》,为进行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建立了相应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中国建设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和国家开发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ABS)的试点。
2005年12月15日,由国家开发银行发起,中诚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发行人,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招标系统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发行了我国2005年第一期41.7727亿元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标志着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正式开展。第一期证券化产品设计成三档,其中优先A档为29.2409亿元,加权平均期限为0.67年,固定利率,招标确定的票面利率为2.29%;优先B档为10.0254亿元,加权平均期限为1.15年,浮动利率,招标确定的利差为45BP(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基准,票面利率为2.7%);次级档为2.5064亿元,加权平均期限为1.53年。中国债券信息网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共发行资产支持证券302亿元,同比增长69%。在各类债券中的增速仅次于银行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截至2007年3月底,全国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4]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455.7亿元,不良贷款率6.63%。
三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障碍 法制建设滞后导致难以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我国适用的是成文法,社会经济生活的各种活动都要依照己成文的法律来开展。而资产证券化这个西方的“舶来品”,它反映了现代民事财产权利证券化的一种趋势,其实质是债[5]权的证券化。在我国尽管金融改革进展很快,一些经济立法的相继颁布为资产证券化的规范运作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立法进程明显滞后于实践,现有的法律难以指导和规范证券化活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政治体制影响法制而导致的世界各国实施证券化的国家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国家,而我国与这些国家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适用的法律体系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同。
因此,法律问题是我国在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进程中必然要遇到的问题。2 税收制度上的欠缺阻碍了不良资产证券化进程
对于发起人转移资产及真实销售的税收问题,按我国目前有关税法如《营业税》、《印花税》等规定,对资产转移及销售行为课征5%的营业税及不同比例的印花税,从而大大加重
[6]了证券化的成本,使证券化从开始就不具备可能。3 市场环境及市场需求的制约
目前我国现行体制下,资产证券化市场存在需求不旺的问题。资产证券化是目前金融业的前沿业务之一,设计结构较为复杂,同时收益空间有限。因此,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有赖于我国资本市场上发展与完善和投资者对其的正确理解。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由于收益率较
[7]低,很难与我国股票市场相比,因此后者对个人投资者的吸引力会更强一些。
另外,我国作为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家,引起了国际上大量投资者的关注,但是,我国资本市场除B股市场之外都不允许外国投资者参与,则境外的投资者不可能购买国内市场上的[8]资产证券。
因此,总体而言,在目前我国现行体制下,资产证券化市场存在需求不旺的问题。
四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政策建议 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环境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其发展必须要有与它配套的完备的法律规范。资产证券化要实现管理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对法律环境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构建资产证券化所需要的法律框架,制定有关法规,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二是改进和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与资产证券化冲突的部分,建立适应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法律环境体系。2 注重资产证券化过程控制,防范各类风险
由于资产证券化流程的复杂性、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多样性,因此需要加强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控制,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
第一 切实做好信用提升。信用提升是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者得到投资收益的信用保障,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要顺利发行资产化证券,就要求提高企业资产的信用级别。信用提升有内部信用提升和外部信用提升两种。内部信用提升是指特定的交易机构(SPV)保留当担保资产的债务人违约时有直接追索的权利、SPV作超额储备担保、SPV发行优先和从属证券;企业的外部信用提升主要有信誉良好的保险公司出具保单、更高信用级别的商业银行出具信用证、第三方购买从属类证券。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切实做好信用提升,它是吸引投资者,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必要环节。
第二 证券评级严把关,发展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证券化评级的核心因素是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风险,同时要求被评级的资产需与发起人的信用风险相分离,即证券化资产必须真正实现真实销售以实施破产隔离。评级机构对评级的证券要保持经常性的信用监督并制度化,定期公告证券的信用等级的变化,使投资者及时了解所持证券资产的状况。同时,借鉴
[9]国外资信评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的资信评级业应走“少而精”的发展模式,即着重培养几家在国内具有权威性的、在国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资信评级机构。资信评级机构树立良好信誉的唯一途径就是让投资者知道公司评级结果的准确性高、值得信赖,而要提高评级结果的准确性,科学的评级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 完善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信息公告制度。作为资产证券化市场,其信息公开是基本原则之一,它包括信息披露制度、监管机构行政公开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等。
结论:
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来国际金融业中一项重要的融资体制的金融创新。如果能通过这种方式将我国现有的不良资产快速并成批量地转换为可转让的资本市场产品,将通过这部分资产流动性的增强,使银行资产潜在的风险能够得到转移和分散,这对于改善商业银行资产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促进金融领域中介机构的发展和加速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蔡晓新.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D].暨南大学, 2005 [2]陈宏刚.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途径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 [3]王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研究[D].天津商学院, 2006 [4]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中国资产证券化:从理论走向实践[M].2007 [5]郭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探讨[D].贵州大学, 2006.[6]廖霄梅.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面临的困难及解决对策[J].消费导刊, 2006,(11)[7]王玲琳.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路径依赖研究[D]东华大学, 2007 [8]毛莹.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 [9]谢姝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
第五篇:首单接待工作流程
首单接待工作流程
1、导购人员分两排站在门口迎宾,当顾客走至离大门两米距离时,门口两边各一人同时将大门推开,右边门口人员说“您好!”后,其它所有人员统一速度,语气,面带微笑一齐说“欢迎光临尚美丽家”,表情自然、大方、温和;
2、顾客进入卖场后,导购人员按顺序主动一个跟随进行全程陪同,并说:“您好,过来看下装修材料?”引导顾客自卫浴区开始介绍。另一名导购配合为客户倒水。
3、当顾客对商品产生兴趣,欲对商品进一步了解时,要主动上前回答询问和介绍商品。
4、要做到在推销商品之前一定要先推销自己,让顾客接受你,赞同你说的话,这样才能更好地销售产品。
5、熟悉商品知识,介绍商品时,不浮夸商品的功能功效,积极、热情地向每位顾客介绍商品
6、当有顾客购买的不是本区域产品时,应主动带领顾客到产品所在区域,请区域负责人为顾客服务,并且应礼貌对同事说:“这位顾客想了解一下这种产品,麻烦你给介绍一下。”
7、当顾客挑选商品时,有义务提醒顾客看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
8、当顾客提出的问题你一时不能解答,应诚恳地告诉顾客“对不起,这个问题我不是很清楚,请我们本区域的负责人过来为您解答。请稍等”
10、当顾客需要的商品你一时找不着,应向顾客解释“对不起,请您稍等,我需要查找一下商品。”
11、当有事需要离开顾客片刻时,先向顾客道歉:“对不起,请稍等。”将事情处理完毕后迅速返回顾客身边,并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12、当有顾客询问卖场的产品进货渠道、销售额等涉及有商业价值的问题时,应礼貌的告诉顾客“对不起,根据公司的规定这些问题是不能咨询的,请您原谅。”
13、为顾客拿取商品时,要轻拿轻放,双手递送商品。
14、当顾客要找某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时,应亲自带领顾客到他想找的地方,而不要仅仅用手指出方向
15、当顾客决定购买时,帮助挑选并说明售后服务的有关内容(如商品的保管方法及使用方法),还应向顾客介绍相关产品辅料及配套产品。
16、根据顾客付款方式和实际情况,引导顾客至前台交款,当付款工作完成后,凭销售小票交付货。
17、当顾客需离开卖场时,主动送顾客,并说:“您慢走,欢迎下次光临。”
18、根据顾客到访情况及销售情况,及时填写各种销售报表,保证数据齐全准确,并及时上交给卖场经理助理;
19、销售完成后,及时将销售单交由区域负责人配备辅料;
20、根据产品库存情况,及时联系订单员订货;
21、及时跟踪产品到货周期及到货时间,并及时将相关信息通报给顾客;
22、产品到货验收合格后,根据工程售后安排的安装时间,跟顾客约定安装时间;
23、做好客户的跟踪回访工作,了解客户对产品的意见建议、装修进度及最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