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走向更高质量的幸福道路

时间:2019-05-14 09:4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走向更高质量的幸福道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走向更高质量的幸福道路》。

第一篇:2012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走向更高质量的幸福道路

2012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走向更高质量的幸福道路

从2010年提出‚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及‚幸福‛概念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在今春全国两会上,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代表委员们表示,总理的报告,体现了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既讲成绩也不回避问题,‚其中,主动调低GDP增长目标的决定彰显了中国政府准备减速以求取发展质量的决心。‛

‚中国经济总量已成为世界第二,但要步入世界强国之列,必须转型升级,必须以质取胜,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除此别无他路。‛全国政协常委、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告诉本刊记者。

在他看来,正如温总理的报告所言,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有抓住机遇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稳中求进,才能全面实现13亿人民的小康梦想。

主动降速提升发展质量

7.5%的GDP预期增长目标,是8年来中国GDP增长目标首次低于8%。受访专家和代表委员表示,相比去年,0.5个百分点的下降幅度并不大,是中央向地方发出的明确信号,即发展不能一味

盯着GDP数字,要更加平衡协调。

‚7.5%的增速仍是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向本刊记者表示,‚中国不存在‘硬着陆’的危险,调低增速目标既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也有利于稳定增长,符合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今年进出口总额增长目标定为10%,而2011年这一数字为22.5%。‛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日图指出,为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把扩大内需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增长的立足点,是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作出的重大部署。‛

‚从长远观察,适当下调经济增长目标,更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题中应有之义。‛尹中卿指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但是,转型并非轻而易举。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对本刊记者说,淘汰落后是把双刃剑,地方感觉有难度,‚但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不去淘汰,相反,应该找到一些措施消除淘汰落后带来的负面影响。‛李毅中建议,要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淘汰落后的同时要控制源头。要公布行业能耗限额,达不到的要限期改造,改造无望、改造不成功的要关闭、淘汰。对此,要有‚铁的手腕和破釜沉舟的决心。‛

民生权重上升增强幸福感

与GDP增长目标下调相比,关于民生支出数字的上升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又一亮点。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教育经费的支出。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汇总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安排用于教育的支出,以及其他财政性教育经费,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1984.6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如果从中央预算内投资来看,用于教育的比重达到7%左右‛。在全国政协委员张群眼中,这不仅仅是兑现承诺,也是贯彻‚优先发展‛教育目标的体现。

除了教育,2012年,民生投入的权重进一步增加还表现在: 一是,扩大就业。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二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12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三是,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

四是,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

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

这些务实的举措,‚反映政府工作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全国政协委员陈凌孚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

‚民生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乌日图解读说,政府工作报告对民生着墨甚多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幸福社会。‛

以人民福祉主导产业发展

李毅中向本刊记者指出,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关注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要大力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用高新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同时大力发展为工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倡导自主创新,进一步完善有关鼓励企业创新的一些财政税收的优惠政策;更加重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对新增的生产能力提高准入的门槛。

从短期来看,李毅中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还难以成为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发展仍要依靠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要把更多的人财物力向技术改造倾斜。建议财政增加技改资金,金融增加技改信贷,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在他看来,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理顺体制机制,支持企业围绕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等重点环节,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嵌入、渗透、覆盖、集成到生产经营全过程,改造传统产业,‚创新技术管理,实现内涵式发展,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和以社会福祉为目的的产业竞争力。‛

采访中,代表委员们特别关注目前的房地产业发展态势。经过2011年的全面调控,房地产行业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抑制,多数城市房价环比下降,调控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同时,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空前。

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713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全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32万套,新开工建设1043万套。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年将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强化调控的基础工作,住房信息系统建设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今年上半年,40个重点城市

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将实现全国联网,各地争取2013年实现全市、全省联网。专家指出,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有助于房产税的推开,而且是下一步的住房制度完善的坚实基础。

乌日图告诉本刊记者,综合之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无论是‚调控不放松,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为基调和目标,还是不断强调‚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和‚做好保障房建设和管理工作‛为政策核心,最终‚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实现住有所居,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满足广大老百姓幸福诉求最直观的体现。‛

以改革开辟幸福道路

‚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给王玉锁留下深刻印象。他告诉本刊记者,‚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们的职责所系、任务所在。‛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重点理顺五大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

‚这五大关系,涉及政府职能转变、财税体制改革、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管理等几个层面,基本涵盖了当前

我国发展中遇到的焦点、难点,也是改革的突破点。‛乌日图说。

‚今年改革‘攻坚’的特点十分鲜明。‛他举例分析说,温家宝总理列出的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首当其冲: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及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费税制度;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

受访专家以及代表委员认为,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减税增效,具体操作应从以下几点着力:一是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二是继续深化省以下分税制改革,大力推进‚省管县‛的财政体制,建立完善的地方财政体系;三是通过结构性减税还利于民、还利于企。

特别针对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明确表示,要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重要措施就是‚要实施结构性减税,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另一项备受社会关注的改革就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保障民生、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措施,‚这项改革的推进,解决的不仅仅是扩大内需提高经济内生动力的问题,而且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承诺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

有关核电问题

开闸时点或在近1~2个月

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加快页岩气勘察、开发攻关,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

分析人士认为,在报告中,总理将核电放在传统能源后面、水电和其他清洁能源前面,显示在我国面临能源紧缺和降低排放双重压力的背景下,核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凸显了核电在电力‚开源‛和‚减排‛两方面的主力地位。

此外,‚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向媒体表示:‚国家将会重启核电的审批,而且装机容量将会远远超过2007年发布的规划目标。‛

据媒体报道,最新完成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显示,到2020年全国核电装机目标为8000万千瓦,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6000万~7000万千瓦的水平,较目前1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而言,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受福岛核事故影响,国内在建和规划的核电站全部暂停,接受安全检查,核电产业发展可以说陷入停滞状态。随着安全检查的结束和核电项目的重启,核电建设将会重新起步。这次起步的起点可能会更高,核电安全将会被提升到首位。‛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表示。

他认为,核电具有清洁、高效等一系列优点,在我国能源紧张的大背景下,积极发展核电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就在前不久,美国核管制委员会批准一个核电建设项目,这是其34年来首次批准新建核电厂。中国能源压力不比美国轻松,安全卫生的核电仍是我国未来能源发展必行之路。

分析人士预计,中国政府会在近期恢复核电站项目的审批,相关文件有望在‚两会‛后陆续发布。

‚根据之前国家停止新批核电项目时的表态,核电安全规划完成将是重启核电审批的时点。‛刑志刚认为,安全规划正进入最后阶段,审批开放时点最早或在近1~2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去年底,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达105576万千瓦,同比增长9.25%。其中,水电23051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21.83%;火电76546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72.5%;并网风电装机容量4700万千瓦,占比为4.45%;而核电装机容量约为1000万千瓦,占比仅约1%。

第二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提供一篇工作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物价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把今年全国物价调控目标设定为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4%左右。

这一物价调控目标,与去年的调控目标相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比去年下半年以来至今月度CpI最高点低了1.1个百分点。

“物价直接关系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负担,老百姓对物价上涨反映强烈,稳定物价是天大的事情。”湖北省荆州市乾盛纺织有限公司女工李红锦代表举例说,厂里双职工家庭月收入约2000元,现在每月生活费已经到了1000多元,遇到子女上学、老人看病等大花销时就有困难。国家现在把稳物价放到这么突出的位置,得民心顺民意。

“4%左右的调控目标,是充分考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实际情况,以及群众的承受能力做出的选择。”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宁波市政府秘书长王仁洲分析认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的必然要求。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食品价格较快上涨、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较强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CpI不断走高。去年7月份,全国CpI同比涨幅突破3%,达到3.3%;去年11月份涨幅达到5.1%,创28个月来新高;今年1月份,涨幅依然有4.9%。特别是粮食、蔬菜、肉禽蛋、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往往达到两位数。

稳定物价已经成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去年底以来,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增加供应、促进流通、打击炒作等一系列措施,并把货币政策取向从“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加大回收流动性的力度。

“由于国内和国外通胀压力的叠加效应,今年物价调控的难度是很大的。”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预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猛涨,输入性通胀对国内的影响大于去年;国内流动性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夏粮生产遭受严重干旱,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涨。

据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代表测算,今年全年CpI涨幅中,去年涨价的翘尾影响将超过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将超过1.5个百分点。

尽管挑战严峻,但稳定物价具有积极条件和有利因素。姚景源指出,国内粮食连续七年丰收,粮食库存大大高于国际标准,肉、油、糖、棉花都有充足的国家储备,再加上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构成稳定物价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党和政府把稳定价格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实行省长“米袋子”、市长“菜篮子”负责制,这是稳定物价的工作基础。

王仁洲代表强调,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正在回收流动性,国家有调控物价的充足财力和物资储备,宏观调控部门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应对通胀压力的经验,这些都是稳定物价的有利条件。

物价与经济全局紧密关联。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行长周逢民代表指出,今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目标比去年的实际情况低了3.7个百分点,凸显了国家稳定物价的坚定决心,有利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

“尽管面临很多新挑战,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果断采取措施,今年的物价调控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代表判断。

第三篇:2014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1)

1.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报告: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解读:据统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共出现77次,指明了2014年工作的方向、表达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要改革一定要打破历史形成的利益集团,就会伤筋动骨,这就是革'命'。”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说,“行政审批其实就是来自一部分政府权力的阻碍,只有消除了障碍才行。”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确需设臵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

2.2014年GDP增长目标7.5%左右

报告: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不仅与去年提出的目标保持不变,而且连续第三年设臵在7.5%左右。“增速目标保持不变,对于稳定预期、提振信心至关重要,对于稳住就业、改善民生必不可少,而且与中国经济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相符,既传递了政策导向,又实事求是。”长期研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分析认为。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总体看,今年中国经济外需可能好转,内需保持基本稳定,而改革将激发新的活力。

3.CPI控制在3.5%左右

报告: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黄泽民:今年将CPI目标设臵在3.5%是比较合理的,既考虑到前一年物价翘尾的因素,又能给资源能源价格调整预留一定的空间。老百姓对物价的感觉是实实在在的,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对老百姓来说就是最大的“踏实”。物价稳,则民心稳;民心稳,则国家稳。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2)

1.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

报告: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解读:永远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的做法有点不太与时俱进,现在新农民不种田也不愿意种田,你现在把他捆带土地上也不再回去,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城镇化做好,把城镇化的产业发展做好,有更好的就业空间。

2.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

报告: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松紧,促进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

分析:2014年我国赤字规模尽管较去年的1.2万亿元有所扩大,但赤字率稳定在去年水平,这种既带有积极色彩,又力求稳妥的安排凸显当前复杂的财

政经济形势。“总体来看,我国赤字率仍处在安全区之内,赤字率不变,政策扩张的力度不变。”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

3.“三公”经费公开不留死角

报告: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

解读:今年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三公'经费更加透明化,就会进一步缩小腐败的空间,这是反腐倡廉的很好形式。”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宗亮认为,政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便于老百姓更好地监督,政府花钱更加透明。“2014年中央'三公'经费规模将只减不增。”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戴柏华说,今年伴随规范差旅费、会议费管理等一系列厉行勤俭节约举措,将进一步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

4.坚决向污染宣战

报告: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要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坚决向污染宣战。

报告还着重从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进行了部署。这意味着中国将“水陆空”三位一体开展污染防治。

5.建成保障房480万套

报告: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让翘首以盼的住房困难群众早日迁入新居。解读:全国人大代表何健:过去几年,房价的持续高涨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尤其对城市中低收入者的心态产生较大冲击。政府部门不能直接干预市场,但是加大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却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既可增加房源供给,促进住房市场结构合理化,又可平衡中低收入人群心态,维护社会公平。

6.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报告:改造农村危房260万户,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经过今明两年努力,要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刘嘉坤:相比城市,农村基础设施还很差、困难群体还很多。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等问题也说明建设“美丽乡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潜力和希望也在农村。危房改造、修公路、解决饮水安全,都是在弥补农村发展的短板。

7.让农村大学生再增一成报告: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继续增加中央财政教育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并强化监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办学校。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王康:这两年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寒门难出贵子”,针对的就是名牌高校里来自农村的生源减少的现象。教育公平的背后,关联的是机会公平、社会公平;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化,是每一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了教育均衡化的努力方向,还设定了一个10%的硬杠杠,体现了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

8.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1000万人以上

报告: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陈世强: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有近1亿扶贫对象,任务仍然非常艰巨。还存在减贫动力不足、扶贫资源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等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很及时,很有针对性。关键要落到实处,啃下扶贫“硬骨头”,让更多贫困群众走上小康之路。

9.“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报告: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臵和再就业工作。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任永昌: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转型、化解过剩产能的大背景下,就业既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民生问题、政治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这样实实在在的目标,体现了保民生、稳民心的坚定决心。

10.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

报告: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侯晓春: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现代社会之本。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困难群体社保问题的关切,体现了“让更多人共享改革成果”的指向。完整而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设立的国民安全网,这张安全网在深化改革即将涉险滩、破藩篱的关键时刻,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11.让更多基层百姓看得起病

报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覆盖农村5亿人口。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这两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有了很大缓解,但是医保补助标准还不算高,医疗资源配臵也不平衡。在基层,特别是偏远农村,还有因病致贫、返贫现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提一沉”的法子,提高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基层下沉,这将让更多基层百姓受益。

12.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

报告: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维护网络安全。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充分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

第四篇:201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十大数字”

1、国内生产总值7.5%: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是调结构、重质量。知识点: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系统优化,量变质变;主要矛盾;经济建设职能;科学执政。

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5%:低通胀,能刺激经济发展,但是,要防止消费价格进一步上涨。

知识点:宏观调控;三驾马车;生产与消费。

3、城镇登记失业率4.6%。

知识点:人力资源;就业;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4、财政赤字1.2万亿:财政赤字创新高,意味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知识点:财政;宏观调控之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的作用;量变质变的方法论;经济职能。

5、广义货币M2增长13%。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说明中国实施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当前经济疲软。6、18亿亩耕地红线。

知识点:三农、粮食、又好又快、矛盾、联系、发展,量变质变。

7、企业退休养老金提高10%。

知识点:破解养老金双轨制;实现社会公平,以人为本;政治职能;再分配。

8、新农合标准提高到280。

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三农;再分配。

9、保障房新开工630万套。

宏观调控;消费需求;联系,矛盾;发展。

10、教育经费支出2万亿。

生产力;科教兴国;教育的重要地位;财政的作用。

两会热点 “十个热词”

跨度长达半个月的2013全国两会,是决定中国未来改革发展的重要会议,党的十八大精神化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将对国计民生产生深远影响,而“新老交接”“中国梦”“机构改革”等10个代表委员热议、百姓密切关注的“两会热词”,让人们聆听到一次民主进程的足音。

【热词一】新老交接

中国国家领导人完成了又一次历史性的新老交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根据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提名,会议决定李克强任国务院总理。

两会期间,还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常委会组成人员,国家副主席、国家军委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

参加投票表决的代表们认为,选举和表决过程合法、透明,结果体现了承上启下、面向未来的特点

【热词二】中国梦 “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梦”成为代表委员频繁提及的热词。

在代表委员看来,“中国梦”是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不断改善的“民生梦”,是强国富民、改善环境的“小康梦”,更是追求和平发展、睦邻友好的大国和平崛起之梦。

如何实现“中国梦”?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要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增加环保投入;科技强军等等。

【热词三】7.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13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再次定为7.5%左右。代表委员认为,7.5%的目标设置合理、客观,符合科学发展观,这个数字背后,突显了中国转型发展的紧迫和必要。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制定“7.5%的目标,一方面要继续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必须优化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热词四】机构改革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第七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改革的核心是“职能转变”,旨在继续简政放权、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等。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等机构改革内容。与此同时,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等十项改革内容也获得代表委员的支持和认可。

【热词五】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成为今年两会的重要关键词,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之一。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代表委员普遍认为,目前中国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仍存在不足,要实现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转变,必须彻底转变思想、深化改革。

【热词六】城镇化和“城市病”

到2012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2%,但城镇化也遭遇诸多困扰,对城市居民而言“堵车、污染、内涝、房贵”等“大城市病”困扰多多,对农民而言“被上楼”、“半城市化”等问题也仍待解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并强调“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代表委员们认为,城镇化的核心是“人”,消除“城市病”的关键是以人为本经营城市。

【热词七】美丽中国

雾霾、水污染、垃圾围城„„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困扰13亿中国人。一些地方“为了金山银山,毁了绿水青山”的情况屡见不鲜,着手解决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与此同时,PM2.5监测指标也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代表委员提出,“美丽中国”不仅是指绿水青山,也指人们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倡导“美丽中国”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

【热词八】网络反腐

网络以其反应迅速、公众参与等特点,一度被网民认为是“反腐利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网络反腐”再成热词。

在今年的“两高”报告中,“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和“深入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均被明确提及。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坚持反对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代表委员建言:尽管热热闹闹的“网络反腐”引发“表哥”“房姐”等落网,但这种做法也不排除“信息有误、恶意炒作以及侵犯隐私”等问题。有政协委员呼吁加强反腐立法,将网络反腐纳入法制化轨道。

【热词九】新会风

去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出台“八项规定”,对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出了严格要求。在中央领导率先垂范的带动下,各级党政干部也纷纷行动起来,这股求真务实、厉行节约之风也吹进了2013年全国两会现场。

两会期间,会风朴实成为百姓眼中的看点之一。会场没有鲜花、没有红地毯、没有欢迎横幅„„全国政协会议大幅减少会议简报、大会发言报告等纸质印刷品,主要通过委员办公系统平台及官方网站发布。

新会风不是“表面文章”,也实实在在体现于代表委员的口头发言。不少代表委员的建议更加简洁精练,直陈问题要害。

【热词十】诚信

今年两会“遇到”了3·15,“诚信”二字引发会内会外共鸣。此次全国人大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制度建设”,构筑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力促社会诚信。

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代表委员们建议,构建诚信社会,首先应从建立诚信政府做起,进而规范好国有和民营企业的诚信经营。

第五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回顾2013

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再上新台阶。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2%。财政收入增长10.1%。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5%,货运量增长9.9%,主要实物量指标与经济增长相互匹配。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取得新进步。李克强指出,过去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简政放权

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放开贷款利率管制

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序实施,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扩大“营改增”试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在全国进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宏观调控

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

去年上半年,出口大幅波动,经济持续下行,国际上出现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声音。我们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沉着应对市场短期波动,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让市场吃了“定心丸”,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去年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广义货币M

增长13.6%,符合调控要求。优化财政支出,整合压缩专项转移支付。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压减5%,各地也压减一般性支出,腾出的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

社会治理

重组食药监管机构废止劳动教养制度

健全分级负责、相互协同的抗灾救灾应急机制。严肃查处重大安全事故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重特大事故下降16.9%。重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法律34件,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议案。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一批违法违纪分子受到惩处。改善民生

启动教育扶贫工程试点疾病应急救助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3.1%和17.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0万套,基本建成540万套。启动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200万孩子。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人均280元。基本药物制度覆盖80%以上村卫生室。28个省份开展大病医疗保险试点。启动疾病应急救助试点。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村免费孕前检查使600万个家庭受益。

结构调整

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化解产能严重过剩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全面完成1.5万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新解决农村6300多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全国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1.6%。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正式商用。积极化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提前通水。铁路、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均超过1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

展望2014

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

李克强强调,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把握好以下原则和政策取向。第一,向深化改革要动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第二,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着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今年广义货币M

预期增长13%左右。要加强财政、货币和产业、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确保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远。第三,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要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从城乡区域不平衡向均衡协调迈进。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生态文明

重拳强化污染防治推进生态保护建设

今年要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今年拟安排500万亩。公平发展

提高医保补助标准落实单独两孩政策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

推进改革

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扩大营改增试点面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今年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

扩大开放

上海自贸区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机制

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使中国继续成为外商投资首选地。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今年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推进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实行以备案制为主,大幅下放审批权限。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

三农问题

坚守耕地红线避免千城一面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避免千城一面。

下载2012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走向更高质量的幸福道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走向更高质量的幸福道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6大着力点 核心提示: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关于控制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 秦嘉鑫 07经济学(1)班 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在3%左右,同时强调要处理好保持......

    解读2011政府工作报告

    一、GDP8%:上行压力大于下行,发展理念更趋冷静又是一个8%!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熟悉的数字引来更多关注。从2005年到现在,中国已连续7年把GDP的预期增长目标定为8%。而事实上,这些......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60期:实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2015-03-04 14:28:35 7053人参与1892条评论 分享到: 刘杉 刘杉,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兼任南开大学国经所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2014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4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政府工作报告10大关键数字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原标题:2014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政府工作报告10大关键数字【编者按】新华社受权于3月14日全文播发李克......

    关于2018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关于2018政府工作报告,高考政治会怎么考?今天我们先来刷三个方面。 1 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 报告原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

    2015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既反腐,也追究“为官不为” 报告原文: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从2010年提出“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及“幸福”概念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