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精选)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
专题编号:2005DKA21406
南、北极生物和地质标本标准化
整理与共享试点子项目
中国极地沉积物样品的管理、申请及使用条例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二〇〇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总则
第二篇:2016江门级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科技
2016江门市级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科技
创新券及技术交易补助资金申报指南
专题一:社会公益创新平台建设
为贯彻落实《中共江门市委 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江发〔2015〕2号)文件精神,深化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加强我市社会公益类创新平台及基础研究类平台建设,推动国内外技术创新资源向我市集聚,提升全市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设立本专题。
一、申报内容
为扶持高等院校、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和科研机构等单位,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目标,强化科研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所等重大科研平台或技术转移中心,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公益性科学研究与共性技术开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二、申报条件
(一)第一申报单位必须为市属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和科研机构。
(二)拥有已建或在建的各类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所等,在主要技术领域或相近领域应有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创新平台、优势学科和研发实力,研究成果有较为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或重要社会公益影响。原已获政府科技资金支持的单位不再重复支持。
(三)符合地方及全市产业发展需求,有清晰的发展定位和长远规划,能为地方产业发展或为社会民生、医疗卫生等提供持续的人才和技术创新服务。
三、申报资料
(一)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卫生机构、科研机构提供编办批准的单位机构编制文件。
(二)江门市社会公益创新平台建设申请书。
(三)社会公益创新平台建设方案(规划)。
(四)关于研发能力、研发内容和技术水平先进性的说明及有关自主知识产权的证明材料(如研发设备、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证书、专利证书等)。
(五)在实施成果转化、产业化和服务社会民生的有关证明材料。
(六)其他有关证明材料。在实验研究方面须审批许可的需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
四、支持方式、强度
按投资强度及平台服务能力单个项目一次性资助经费不超过100万元,经费总额为200万元,项目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五、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江门市科技局成果科。联系人:王辉、方君宁。联系电话:3129266、3129303。专题二:科研机构建设(非农业类)
为贯彻落实《中共江门市委 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江发〔2015〕2号)、《江门市科学技术局 江门市财政局关于支持江门市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试行办法》(江科〔2015〕113号)、《江门市科学技术局 江门市财政局关于江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建设资助试行办法》(江科〔2016〕2号)文件精神,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科研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升我市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设立本专题。
一、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一)申报内容
支持和推动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与发展,主要包括研发投入、人才引进、科研仪器设备配套、成果孵化、科技交流等方面,提升我市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创业、孵化育成以及服务产业的能力。优先支持轨道交通、重卡和商用车、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教育装备、大健康产业等重点领域的申请。
(二)申报条件
1.已通过2015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的单位,以新型研发机构在研科技项目申请资助。
2.未获省、市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的单位,达到以下条件的,可申请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1)具有稳定的经费来源。研究开发经费支出不低于年收入总额的10%。大型企业(集团)举办或设立的研究院研究开发经费支持不低于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5%。
(2)具有较好的研发基础。具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试验所需要的仪器、装备和固定场地等基础设施,办公和科研场所不少于300平方米;拥有必要的测试、分析手段和工艺设备,且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200万元。
(3)具有稳定的研发队伍。常驻研发人员占职工总人数比例达到30%以上,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应占研发人员的5%以上。大型企业(集团)举办或设立的研究院常驻研发人员应不少于企业职工总人数10%以上。
(4)具有新型的管理体制机制。具有面向企业服务、围绕市场配置资源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备通过提供相关服务促进机构本身良好运转和发展的能力,建立了现代科研机构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财务会计核算等制度。大型企业(集团)举办或设立的研究院,已完成转制的科研院应在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创新上有鲜明特色,创新绩效显著。
(5)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能切实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种综合性服务,主导或参与国家、省、市技术攻关专项,通过产学研合作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
(6)具有突出的成果转化能力。近3年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方面业绩突出。
(三)申报材料
1.营业执照副本或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机构章程复印件及法定代表人履历表。
2.江门市新型研发机构申请书。3.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方案(规划)。
4.相应的财务报表及上一财务审计报告等。
5.关于研发能力、研发内容和技术水平先进性的说明及有关自主知识产权的证明材料(如研发设备、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证书、专利证书等)。
6.在实施成果转化、产业化和服务企业的有关证明材料。7.合作单位的协议书或与各级政府签订的共建协议书。属企业独立举办的具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研发机构,需有董事会关于建设该新型研发机构的决议。
8.近年工作报告、管理制度等。
9.已获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的,提供有关下达文件复印件。
10.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四)支持方式、强度。
通过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未获财政科技资金支持的,资助在研项目经费额度为100万元。通过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未获财政科技资金支持的,资助在研项目经费额度为50万元。资助资金由市级财政与项目所在市(区)财政按1:1比例分担。项目实施年限不超过2年。
对符合认定条件的申报单位认定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并推荐申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
(五)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江门市科技局成果科。联系人:王辉、方君宁。联系电话:3129266、3129303。
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一)申报内容
以本市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重点支持工业行业规上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按产值超5亿元的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工业行业规上企业2年内达到20%的覆盖率进度支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申报条件 1.基本条件。
(1)在江门市内注册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
(2)组织机构较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合理。
(3)申请组建的工程中心要确定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工程中心的建设工作。(4)申请组建的工程中心应配备管理负责人和技术带头人,其中专职研发人员不少于10人,拥有硕士学位或中级职称的人员不低于20%。
(5)重视科技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有产学研合作基础的优先。
(6)组建工程中心目标明确,研究开发任务具体,方案可行,措施得力。
(7)具备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有必要的检查、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不包括生产用设备),且设备原值应当不低于100万元。
2.分类条件
——企业类(主要依托企业组建,以本企业为服务对象,提供技术发展战略制定、技术研发支撑、技术交流与合作、技术人才培养等服务):
(1)企业经营和运营状况良好,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上一销售额原则上不低于1000万元,能够提供组建工程中心需要的主要资金,软件、创意设计及研发服务类企业可适当降低;
(2)企业原则上建有专门的研发机构,有持续的研发投入,上年研究开发经费占年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或不少于150万元。组建后每年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或不少于250万元;(3)企业拥有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自主知识产权;
(4)优先支持产品、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的大中型企业建立省级工程中心。
——公益类(主要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为相关行业提供产业共性技术攻关、核心装备研制、标准制订、工程技术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
(1)必须能保证落实工程中心的建设资金和日常研究开发经费。每年承担所申报行业(领域)的科研项目不少于3项且此类项目的经费总额不低于150万元,同技术领域至少已推广转化1项重大技术成果。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组建的,应拥有3项以上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自主知识产权;
(2)具有为同行业(领域)企业服务的经验,有较好的服务企业或行业的业绩,具有一批可转化的科技成果。具备良性循环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申报资料
1.营业执照副本或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机构章程复印件及法定代表人履历表。
2.相应的财务报表及上一财务审计报告等。3.组建江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请书。4.江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方案。
(四)支持方式、强度。
对符合条件的认定为市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分批次给予立项支持。企业类每家资助经费10万元,由市级财政与项目所在市(区)财政按1:1比例分担;公益类每家资助10万元,由市本级财政承担。项目实施年限不超过2年。
(五)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江门市科技局成果科。联系人:王辉、方君宁。联系电话:3129266、3129303。
三、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
(一)申报内容
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主要内容,一是引进国内外创新人才,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二是组织联合攻关,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三是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四是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为企业培养一批骨干技术人才,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优先支持轨道交通、重卡和商用车、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教育装备、大健康产业等领域的申请。
已通过2015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认定的单位不再重复申报。
(二)申报条件
1.在江门市内注册登记的企业,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2.设站单位需具备2名以上的不同学科背景的省部院科技特派员(含2名,在申请设站前完成备案),能根据科研工作需要为特派员提供专门的办公场地、必要的科研条件,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和服务配套措施,保证特派员基本的生活条件及薪酬待遇。
3.设站单位需制订合理、清晰的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方案,对进站特派员提出明确的工作任务,设立合适的特派员工作岗位。
4.工作站要建立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长效合作机制,积极引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特别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共建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三)申报资料
1.营业执照副本或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机构章程复印件及法定代表人履历表。
2.相应的财务报表及上一财务审计报告等。3.江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认定申请书。
4.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证书或编号、科技特派员履历表。5.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派驻协议书及相关补充协议。6.建设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可行性报告。
(四)支持方式、强度 对符合条件的认定为市级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每家资助经费15万元,由市级财政与项目所在市(区)财政按1:1比例分担。项目实施年限不超过2年。
(五)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江门市科技局成果科。联系人:王辉、方君宁。联系电话:3129266、3129303。
四、院士工作站建设
(一)申报内容
重点支持市内企业以技术需求为导向,引进两院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作为技术核心,组建江门市院士工作站,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工作,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优先支持轨道交通、重卡和商用车、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教育装备、大健康产业等领域的申请。
(二)申报条件
1.在江门市内注册登记的企业,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2.与1名以上的院士(含1名)已经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院士签约同意与其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3.有良好的科研基础、明确的研究课题和稳定的经费支持,能为院士及其团队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4.凡涉及技术、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问题,双方要签订协议和责任书,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明晰产权归属。5.对已经与院士建立科研合作关系,或建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或承担省及国家级重大项目的企业,可优先考虑设立。
(三)申报资料
1.营业执照副本或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机构章程复印件及法定代表人履历表。
2.相应的财务报表及上一财务审计报告等。3.江门市院士工作站认定申请书。
4.建站单位与院士本人及其单位签署的合作协议书。5.院士工作站的建设规划方案。
(四)支持方式、强度
对符合条件的认定为市级院士工作站,每家资助经费15万元,由市级财政与项目所在市(区)财政按1:1比例分担。项目实施年限不超过2年。同时推荐申报省级院士工作站。
(五)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江门市科技局成果科。联系人:王辉、方君宁。电话:3129266、3129303。专题三:农业科研机构建设
(一)申报内容
重点支持本市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科研机构,完善区域内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有产学研合作的农业科研机构。
(二)申报条件
农业龙头企业等涉农单位申报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的条件,参照专题二的对应条件适当降低。
(三)申报资料
参照专题二申报资料要求执行。
(四)支持方式、强度
择优认定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分批次给予立项支持。支持强度参照专题二所申报科研机构的标准执行。项目实施年限不超过2年。
(五)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江门市科技局成果科。联系人:王辉、方君宁。电话:3129266、3129303。专题四:科技创新券后补助
为贯彻落实《中共江门市委 江门市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江发〔2015〕2号)、《江门市科学技术局 江门市财政局关于科技创新券后补助实施细则》(江科〔2015〕105号)文件精神,鼓励和支持创新资源缺乏、能力不足的中小企业积极开展创新活动,设立本专题。
一、申报内容
(一)创新券重点支持企业向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等单位购买科技成果或研发、设计、咨询、检验检测、信息等科技服务费用,以及为建立研发机构而购买研发设备等活动所产生的费用。企业申报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过程所需服务、工业设计类服务及科技金融类服务不列入创新券后补助资金支持范围。
(二)各市(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受理企业对科技创新券申请,申请补助单位凭服务合约、支付证明及其他必要证明材料兑现。
(三)本申请创新券补助费用发生期限应在2015、2016两个内,已获得市科技资金扶持的项目不再予以补助。如发现重复申报,取消当年申请资格。我市高校、科研机构和检测机构等单位可协助企业申请创新券。
二、申报条件
凡在我市设立、登记、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无不良记录、且有自主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活动,工业类企业上营业收入不超过4亿元,其他类型企业上营业收入不超过1亿的非上市、中小微公司,并同时满足以下任一条件者:
(一)经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二)近5年内获国家、省或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金)扶持的企业;
(三)科技主管部门主办的国赛、省或市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
(四)获得“GB/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的企业;
(五)拥有1项(含)以上且目前有效的发明专利授权、或6项(含)以上且目前有效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或6项(含)以上软件著作权的企业。
三、申报资料
(一)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二)上财务报告。
(三)国、地税缴税凭证。
(四)江门市科技创新券申请书。
(五)技术服务合约、支付证明及其它必要证明材料。
(六)相关专利证书。
四、支持方向、强度
(一)每家企业每资助经费额度最高不超过30万元,由省、市、区(市)三级财政按1:1:1比例分担。
(二)企业使用创新券额度不超过企业实际投入项目自行研发经费(不含研发人员工资)以及支付给高校、科研院所或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研发、检测等科技服务等费用总额的1/3。
五、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江门市科技局成果科。联系人:王辉、方君宁。联系电话:3129266、3129303。专题五:技术交易补助及服务平台运营
为贯彻落实《中共江门市委 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江发〔2015〕2号)、《江门市科学技术局 江门市财政局关于发展技术交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补助试行办法》(江科〔2015〕112号)、《江门市科学技术局关于江门市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交易的扶持办法》(江科〔2015〕208号)文件精神,发展江门市技术交易,促进科技成果和产业化,建设好全国小微双创示范城市,设立本专题。
一、申报内容
(一)江门市辖区内企业(重点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通过江门市技术交易中心专属网络平台(以下简称专属平台)成交并签订规范、完整的技术交易合同,完成交易金额支付的交易,对技术购买方进行补助。所指技术交易是指根据《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国科发政字〔2000〕063号)、《技术合同认定规则》(国科发政字〔2001〕253号)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以及与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相关的技术咨询和服务。
(二)技术交易发生时间为2015、2016两个内,以样品、样机、设备等货品为载体提供技术和开发成果的不列入技术交易补助范围。由具有关联性质的买卖双方达成并直接进行交易的技术合同可依法享受国家税收政策,不属于本补助范围。
二、申报条件
(一)购买方为在江门市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的企业,重点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交易的技术成果实施地在江门市内。
(二)对通过专属平台促进技术成果交易转化做出积极成效的服务机构。
(三)对在专属平台中实现技术成果交易作出积极贡献的经纪人。经纪人需挂靠专属平台运营机构,接受相关培训,并在市技术交易中心备案。
三、申报资料
(一)补助企业引进技术成果
1.营业执照副本或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机构章程复印件及法定代表证书;
2.相应的财务报表或上一财务审计报告等; 3.企业引进技术成果补助申请书和技术交易合同; 4.经江门市技术合同登记机构认定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证明;
5.江门市技术交易中心提供的有关证明材料; 6.交易履行真实性承诺书; 7.技术合同印花税发票复印件等证明资料;
8.涉外技术还需提交中外文技术交易合同、商务局自由进口技术备案材料、外方营业证件、付款凭证和外方收款凭证;
9.科技型小微企业须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二)小微企业技术交易服务平台运营
1.营业执照副本或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机构章程复印件及法定代表证书;
2.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 3.可行性报告;
4.市技术交易中心提供的当期技术交易的原始数据资料,包括技术交易的企业名单、交易履行金额和交易项目名称等;
5.交易履行真实性承诺书。
(三)补助技术经纪人。
1.技术经纪人挂靠协议或备案材料;
2.技术经纪人补助申请书和促进的技术交易合同; 3.江门市技术交易中心提供对技术成果交易有积极贡献的有关证明材料;
4.交易履行真实性承诺书。
四、支持方式、强度。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通过专属平台引进高校、科研院所、非关联企业和个人的技术成果实现的技术成果交易,按交易额的10%给予买方补助;其他企业按交易额的8%给予买方补助。单个交易补助不超过10万元,单个企业每一补助额度不超过30万元;
(二)对通过专属平台促进技术成果交易转化做出积极成效的服务机构通过市科技计划立项的方式给予扶持,支持强度为资助经费50至100万元;
(三)对在专属平台中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交易作出积极贡献的经纪人,按交易额的2%给予补助;为其他企业技术交易作出积极贡献的经纪人,按交易额的1%给予补助。同一技术成果多次转让不重复补助,单个交易补助不超过5万元。经纪人要与企业签订技术经纪委托等协议,并对技术交易切实起到中介推动作用。
第一项及第三项中科技型小微企业及为其做出积极贡献的经纪人的补助经费由市本级财政承担;其他企业及为其做出积极贡献的经纪人由市本级财政与企业所在市(区)财政按1:1比例分担。第二项所述对专属平台的补助资金在市级扶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
五、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江门市科技局成果科。联系人:王辉、方君宁。联系电话:3129266、3129303。
第三篇:研究院平台建设项目研发管理办法
xx研究院
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设 及项目研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xx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支持体系,提高科技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自主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为规范平台及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结合产研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技术研发平台是组织科学研究、聚集和培育科学技术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以获取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为目标,针对xx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以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开展创新性研究,为xx市高技术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创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第三条平台包括技术检验测试中心、工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测试中心、实验中心、工程中心。
第四条平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企业为主、分步实施”的原则,强化自主发展与对外合作相结合、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第五条平台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根据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围绕产业链组织创新链,促进创新主体、平台、基地建设协调发展,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为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科技支撑条件。
第六条平台主要任务是:
(一)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二)建设和完善仪器设备、场地等基础条件。
(三)开展产业技术转移和转化。
(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研发与技术支撑服务人才队伍。
第七条 产研院根据xx市科技发展规划、建设重点和经费预算,提出公共技术研发平台(项目研发)的计划和组建要求,并寻求技术支撑团队。
第八条
技术支撑团队应具备以下条件,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一)支撑单位应是在xx市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其他机构。
(二)掌握产业或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相关专利,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注重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自主品牌的培育,承担过多项重大科技项目,并取得重大突破。
(三)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成效显著。建立相对完善的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机制,积极开展技术转移和转化服务,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并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或发展潜力。
(四)具备较强的人才队伍。领导班子创新意识强,注重协同创新,重视科技人员及相关专业技能人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科技带头人和专门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
第九条
公共技术研发平台(项目研发)组建:
(一)一般由承担单位提出、产研院对其进行可行性研究,研究院(所)、项目策划部、承担单位共同制定合作方案并由项目策划部组织专家对平台(项目)可行性论证。
(二)经董事会根据专家组意见研究形成决策后,产研院、研究院、承担单位共同制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计划任务及拟定合作协议。
(三)产研院专题研究合作协议,经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后签订合作协议。
第十条 建设经费:
承担单位制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预算,总经理办公会研究预算并拨付建设经费,具体按照《xx研究院产业技术研发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拨付。
第十一条
本办法最终解释权归xx产研院项目策划部所有。
第四篇:XX省应急平台建设项目
XX省应急平台建设项目
XX省人民政府不仅是中国电信系统集团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集成公司)的重要服务对象,也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提供服务的重要VIP客户。
中国电信愿意与XX省政府,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行业推进、共同发展”的原则,本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宗旨,在加强信息化规划和研究、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的应用、加快培养信息化人才队伍、提高XX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先进网络文化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多层面的合作。
近年来,中国电信积极参与XX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教育文化、社会医疗保障、社会安全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为进一步改变XX省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消除城乡信息“鸿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电信非常重视XX省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中国电信的直属公司,中国电信集成公司非常重视此次“XX省应急平台建设项目”,中国电信领导要求中国电信集成公司和XX分公司以及XX电信各相关部门为XX省人民政府提供全面的集成和支持服务。
中国电信集团将以整体的优势,全面支持政府信息化建设。针对XX省应急平台建设项目系统的特点以及项目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完成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为省政府提供最有力的信息化建设服务保证。
第五篇:国家科技规划
科技规划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5年09月23日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字体:大 中 小】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在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领域超前部署,力争取得重要突破;在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健康等领域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实现核心技术集成创新与跨越。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施知识创
新工程,整合研究实验体系,建设若干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构筑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力量。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扩大到800万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重点地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推动各类高等院校协调发展。加大教育投入,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职责,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要建设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企业家,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战略科学家。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
中国是一个五年规划制国家,政府每五年制定一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的国民经济调
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至今,中国已经编制了10个“五年计划”。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从“十一五”(2006—2010)开始,中国政府将编制“计划”改为编制“规划”。
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七次科技发展规划。各部门、行业和地方也相应制定了自己的“科技发展规划”,如《机械工业“十五”规划》、《广东省科技发展“十五”纲要》、《上海市科技发展“十五”规划》等。除科技规划外,中国政府还根据科技发展需要,制定科技发展专项计划。制定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和中短期科技计划,是中国政府配置科技资源、组织科技活动的主要工作方式。制定中长期科技规划有利于长远科技工作的安排,如对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学科调整等需要长期稳定支持的工作进行总体设计和指导。
1956年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是新中国的第一个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它从13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大科学技术任务、616个中心问题,从中进一步综合提出了12个重点任务,还对全国科研工作的体制、现有人才的使用方针、培养干部的大体计划和分配比例、科学研究机构设置的原则等作了一般性的规定,是一个项目、人才、基地、体制统筹安排的规划。它的实施对中国科研机构的设置和布局、高等院校学科及专业的调整、科技队伍的形成和发展、科技管理的体系和方法以及整个科技体制的形成,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深远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
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又先后制定了《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86—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以及《1991—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全国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长期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科技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科技发展规划)》等以时间为基础的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
中国政府在2004年开始制定新世纪第一个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对新世纪这些年的科技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中选择了68项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优先主题。
能源领域的优先主题为:工业节能,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
水和矿产资源领域的优先主题包括: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综合节水、海水淡化、资源勘探增储、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综合资源区划。
环境领域的优先主题有: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
农业领域的优先主题包括: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畜
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现代奶业。
制造业领域的优先主题包括:基础件和通用部件,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基础原材料,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交通运输业的优先主题包括: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高速轨道交通系统、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
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优先主题为: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高效能可信计算机、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数字媒体内容平台、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
人口与健康领域的优先主题是: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的优先主题包括: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城市信息平台。
公共安全领域的优先主题为: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生物安全保障、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