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读后感

2023-0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读《论语》读后感》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论语》读后感》。

读《论语》读后感

读《论语》读后感1

作为对于儒家原典思想的现代阐释,《论语今读》表达了李泽厚和孔子的对话。一方面,李泽厚让孔子复活,仍然以其生命力向人们言说;另一方面,他又凭其独特的方式针对孔子的问题给予回答。对于本书的读者来说,值得思考的不仅是孔子自身的思想,而且是李泽厚所阐释的孔子的思想。

李泽厚认为,《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谚语、活动中了。它已成为规范整个社会活动和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指南,并且“百姓日用而不知”,由文化而心理,不仅极大地支配和影响了人们的思想、理解答认识,而且也作用于人们的情感、想象和信仰,是有关中国文化的某种“心魂”所在。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在塑建、构造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严重作用。

因为重要,李泽厚重新译注了《论语》,并围绕今日如何读《论语》这个中心,写下了自己的评论、札记和解说,统称为“记”。它们长短不一,品类不齐;或讲本文,或谈哲学;或发议论,或表牢骚;或就事论理,或借题发挥;并无定规,不一而足。

读《论语》读后感2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洒脱,却是一剂朴素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辈子。

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奇怪,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二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直到被环境慢慢改变还是与环境对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孔子正是说,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读《论语》读后感3

从一年级起,我们每天就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进行20分钟的国学诵读,从《论语》、《弟子规》、《三字经》到《千字文》,我们在经典中浸润心灵,在音乐中培养习惯。 《论语》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内容广泛,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的言论。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我最喜欢的两句话。就拿我们这个四十多人的班集体来说吧,我们班有的人是“跑步健将”,有的人是“绘画能手”,还有的人是“数学专家”、“英语博士”、“折纸大师”……大家各有各的特长,只有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才能共同提高。还有一次,语文姚老师给我们讲解习题,其中有一道题我认为讲得不对,在经过查资料核实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向姚老师指出了错误,没想到姚老师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在全班表扬了我。姚老师的年龄比我们大那么多,知识也比我们渊博得多,可她却勇于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件事情在班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论语》需要我精心拜读、细细品味、慢慢感悟。

《论语今读》读后感

孔子的论语已不只是一些颇富哲理的话,其内在的含义已不是耐人寻味那么简单。孔子的儒家思想,在中国两千年来的历史进程中,渗透在各种制度礼仪规范中,也深刻的影响着塑造着中国人的思想与人格。

李泽厚的《论语今读》,涵盖了二十篇的内容,有解释和注和他个人的见解。其涉及了学习、为政、做人、治国以及生活的各方各面。有些内容和观点并不大理解,只选出一些有些体会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关于学习

孔子一直十分重视学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表明着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默默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推崇的,所适应这瞬息万变的世界所必须具备的。孔子对于学习也提出了很多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些话已是我们从小背到大的名言名句了,其所蕴含的道理已不用多说。子曰:“我非生而知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李泽厚在记中重点说了这个“敏”,体现了孔子对于知识对于学习的渴望,不断努力追求的精神也一直被中国文化所赞赏和实践。

——关于孝道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

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章虽说得是正直,也颇有争议,但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氏族、家庭的敬重,“孝慈”居首,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对于孝的定义,孔子也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都是一种绝对敬重,服从于当时严格的礼教,与当今的所倡导的自由民主的家庭相处模式是有天壤之别的,但是从很多流传下来的风俗中也可以看到当时伦理思想遗留的痕迹,“不孝”之罪也依然是遭世人所唾弃的。

——关于仁礼

“仁”是论语中一个核心的概念。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这几个字算是对“仁”的一个大致的定义。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礼是一种客观的约束,即李泽厚所说的外在社会政治体制,是一种公共奉行的社会性道德仁义,如同现在的法律法规及道德守则。约束自己符合礼制,即可仁。仁是一种个人内心的道德,它不受外界左右,但对外界对社会却有着深远影响。如同当今的社会,我们有着法律的强制,有着道德的谴责,但是最终我们社会的美好和谐需要的是每个人内心强大的力量,对善与恶的分辨,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只有内心对仁的极度肯定,才能真正的克已复礼,天下归仁。当然,过去的封建谨慎的礼制观念是应摒弃的,我们要的是平等的法制。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这种看法似乎与死板的礼制有些差异,其所强调的是一种真感情,内心真实的东西才

是真正重要的。这在当下依然被我们所倡导。比如有些富豪们婚礼的奢华程度令人咋舌,又如几十万一顿的年夜饭,太过张扬。婚礼的意义在于真爱的彰显,年夜饭重在合家团圆的美好,那些表面的东西只是些过度的无谓的包装罢了。回归真性情的东西才真动人。

——关于中庸

一直说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就是一种“中庸”之道。“中庸”也是论语的一个核心问题。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李泽厚指出,中庸即为有普遍妥当性的行为,重视的是日常生活实践中的人道。中国人说话做事的风格都较含蓄,有分寸感。“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就是中庸所体现的“度”。既是一种生存之道,又是一种生活态度。当然,这种所谓的分寸感也很难把握,并非人人都可做到,也并非人人都想去做。但对中庸之道的认可与推崇,中国文化中所体现的中庸,依然是可以发觉的。

——关于宗教

中国大部分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古代人们相信鬼神之说,如今科学可以解释一切。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如李泽厚所说,孔子对这个问题所采取的是“存而不论”的态度。“孔子不谈怪异、暴力、叛乱、鬼神。”说的即如此。儒学似乎已成为一种类似宗教的东西,但却和其他宗教有着本质区别。其强调的是在这个世界上的仁义道德,人活在此生中,在此生中实现价值。但这个世界不可能满足于每个人,当绝望痛苦时,信仰的作用便得以体现。宗教信仰

绝不是封建迷信,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宗教信仰的缺失,终会让人们缺乏些凝聚力,心灵上存有些缺憾。虽然我并不信基督教,但当走进教堂,那份肃穆与纯净,似乎是对人的洗礼,让人心灵不禁为之触动。

孔子儒学的博大精深不是读论语就可学会的,论语也不是读一读就可领会的,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学习。

下载读《论语》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论语》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语今读 读后感

    【培训】20111203辛建斌中学英语论语今读读后感 《论语今读》——《Reading the Analects today》 《论语》,众所周知,是孔子的著名学说,影响了中国人数以千年,而如今论语思想也......

    我读《论语》 论语读后感

    我读论语真理并不在于它有多么的深奥晦涩,恰恰相反,真理是最朴实无华的,《论语》语言简练,但千百年来却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名著深为文人志士所尊崇,其表述的孔子学说迅速传播,从伦......

    读《论语》悟读后感

    读《论语》悟 淮三小彭洋 孔子、老子是伟大的,《论语》、《道德经》是伟大的,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人类历史与世界各国共同的宝贵财富。一讲到《论语》,一讲到孔子,就如同讲到《道......

    论语今读读后感

    《论语今读》读后感 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 周旭峰 暑假期间拜读了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联系自己的教学育人工作,有所触动。《论语》的真谛是要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心灵......

    读《论语》有感论语读后感

    读《论语》有感文丨王宁逸1.引 子某夜失眠,满脑子信马由缰,身心俱疲。眼看着天光透过窗帘微微亮起,索性翻身起来去拉开了窗帘,盘腿坐回床上,等日出。忽而想到《论语》。想到近几......

    读《论语》,悟人生-----读后感

    读《论语》,话人生-----读后感 重品《论语》,倍感亲切。以前不曾有过的感受,现在萦绕脑海,迟迟不肯离去。索性把它写下来,与懂我的朋友们一起分享。 《论语》的“为政篇”中有一......

    中学生读后感《读《论语》有感》

    中学生读后感《读《论语》有感》 《论语》,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读论语学成语》读后感

    《读论语 学成语》读后感政研室 崔玉庆女儿去年上小学了,上个学期老师要求孩子们多阅读课外书籍,于是就给她买了一些国学经典并陪她学习,如《读论语 学成语》等,基本上是我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