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读书笔记

2023-0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学记》读书笔记》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记》读书笔记》。

《学记》读书笔记

《学记》读书笔记1

老师们,我已经读完了《学记》,字数只有一千二百多字,内容却十分广泛而深刻。我试着阅读并背诵,发现这里的内容这是发人深思。

我觉得从教学基本方法的角度,可有七种,

1、“道而弗牵”法——导引学习法。注重引导学生,而不是强迫学生学习。

2、“强而弗抑”法——强化优点法。注重发现和增强学生的优点,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指责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势,促进学生的改变发展和完善。

3、“开而弗达”法——启发思考法。注重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动脑筋,而不是直接给学生正确答案。着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绝不直接给出答案。

4、“良冶之子,必学为裘”——由浅入深法。在组织学生学习有相应难度地内容,教师要给学会生以知识、能力的铺垫,使学生由易到难,轻松过渡。

5、“始驾马者,车在前”——耳濡目染法,潜移默化。教师要注重创设氛围,提供正确的示范和模仿的条件,让学生能寓教于乐。

6、“不陵节而施之”——循序善诱法。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

7、“长善而救其失”——因材施教法。一个善于教学的老师,在不断地培养和发挥学生的特长,纠正学生的失误,弥补学生的不足。

《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它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自己真正选取站在三尺讲台上,才明白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这天。评价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有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能够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明白自己职责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学记》里还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里面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教学方法。如果还是满堂灌,不顾学生的理解潜力和状况,不因材施教,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就达不到目的。作为教师,要按规律办事,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与他人交流,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明白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明白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明白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明白自己也有不通之处。明白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明白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是啊,这世间的知识学问自己又能明白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粮我为什么不去吸取?会不会有一天我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在我读完后一遍遍问自己。确实,还能够利用很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我还能够学习更多知识,个性是作为一名教师,这一点至关重要。此刻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的很快,我们务必常学习,多学习,来适应学生的要求,适应社会的要求。

学记中的第二段开头就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明白。”意思是、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它有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教师是启发者,是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给予者、灌输匠。教学的真谛是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用心地去探索和理解知识。

学生的质疑时时冲击着老师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促进老师不断学习的外部力量。《学记》中写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就是说、单靠死记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做个好老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准备根据学生的提问并给以圆满的回答才行。这样才能“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客,然后尽其声”。

教学之路像一条长河,要想持续河流的清澈和活力,就务必有众多的支流来滋润它、充实它。所以想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就应先是一个积累丰厚的人。在阅读中积累,在反思中积累,在实践中积累……读书能够让我们体验不同的人生,延长自己的生命;读书能够为我们添一些厚重的质感,读书能够为我们添一些文化的雅致;为我们的工作增添一些巧妙与机智;除了读书,我还要学会反思。反思,实际上就是与心灵对话,学会反思,能够让我们的头脑更清醒、思想更进步。厚积方可薄发!

《学记》还带给了另一个教学原则,即“继志”。它认为、善于唱歌的人让别人接续其音调,善于教人的人让人继续其志向。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够做到言辞简约而意思通达,道理精微而说理完善,论证虽少却意旨明白,就能够让人领会其意图,从而让学生将自己的志向继承下去。

教学相长。《学记》要求教师“教学相长”,不断地求得自身业务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求教师受严格的训练,遵循教育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纯熟教学技巧,“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能够为人师也。”“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要求教师深刻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恃征与差异,“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修养,”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要求教师具有必须的社会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引导学生自觉地跟着自己所指引的方向前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反映了《学记》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要促进学生的知识、智慧与潜力的增进,更重要的是要用社会理想与道德情操去深深地影响学生、吸引学生。

是学生在促我们“长”,学生即我们身边最可宝贵的资源。有时候学生的独到理解为教师大脑吹进一股清风,启发着教师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是最好的朋友。这样,学生有了对知识的渴求、乐于学习的动力,又掌握了适宜的方法,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学记》读书笔记2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与学生和女儿一起背诵蒙学经典,在课外还经常读同事们推荐的教育经典书籍。后来,经校长向全校教师推荐,利用寒假期间,我读了《学记》,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但要好好读它、品它、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尽管初读《学记》时,感觉苦涩难懂,连有些字音也读不对。于是,边读古文边读译文,越读越觉得有味、实用。下面我与大家一起分享读后的感想。

在研读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是啊,这世间的知识学问自己又能知道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粮我为什么不去吸取?会不会有一天我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在我读完后一遍遍问自己。确实,还可以利用很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我还可以学习更多知识,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这一点至关重要。现在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的很快,我们必须常学习,多学习,来适应学生的要求,适应社会的要求。

《学记》更多的是研究教学并揭示了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正确指导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例如:“禁于未发”,重视预见性。为了防止一些可能干扰教学正常进行的不良现象发生,所以教师要有预见性。这让我想到两个方面,一是备课,教师要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并要预测学生通过这堂课能够达到的目标,充分备课,为上课做好准备。另外一方面是在管理教育学生方面,例如安全教育,要提前发现问题,如果能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我们的工作会事半功倍。

“相观而善”,取长补短。师友之间互相观摩切磋是古人教学的重要手段。因为有句话就叫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这一点对于现在教育十分有指导作用,教孩子学会与别人合作,如现在我们在课堂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更长远一点,为培养孩子在将来工作中有很强的团队精神打下基础。

在《学记》的教学原则中,有一点我觉得我们教师要好好学习一下,他强调“君子之教,喻也”这与孔子首倡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含义不仅一致,而且更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记》对教师如何“喻”提出了三点要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走;是督促鼓励,而不是生硬往前推;是启发独立思考而不代替学生得出结论。如果教师能掌握好这个分寸,学生就真正懂得了学习,知道了如何去学。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讲的精,像杜郎口中学要求教师在一堂课中讲课不超过十分钟。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像我们现在的课堂,培养孩子自学能力,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学记》读书笔记3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老师的“应声虫”,而是一群有个性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理解,鼓励学生对教材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去反问,就会获得更多深层次的理解。应提倡勇于质疑、主动探究、乐于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使数学课充满民主、宽容和谐的气氛。作为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教学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数学课的人文性,充分发挥教学的.创造性。教师不再是“一言堂”的堂主,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而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进而发展他们的智力。

可见,具有质疑能力是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学习目标。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的钥匙。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那么创新教育的第一任务就是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产生疑问和好奇,具有质疑和批判的精神,进而终生具有“问题意识”。学贵生疑,产生疑问才能促进认识的深化、思维的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体,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肯定学生的大胆质疑,拥有独特的见解。

值得一提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学记》中“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素质高,就可能快速准确的把握教学内容的要旨,找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突破口,进行有效的创新意识训练。

总之,教学中应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创造和谐的气氛,激发兴趣,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将来进行发明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能发现人的价值;教育能发挥人的力量;教育能发掘人的潜能;教育能发展人的个性。

《学记》读书笔记4

在研读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学记》上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它的意思是:君子不但懂得教学成功的经验,又懂得教学失败的原因,就可以当好教师了。所以说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则师生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学生才能感到学习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学生才会自己钻研思考。能做到师生融洽,使学生感到学习容易,并能独立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诱导了。

其中倡导的“导而弗牵”是其精神之精髓,它要求教师放下手中的“纲”,彻底放弃“师导生演”牵引教学模型,真正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教师如同导游,我们只须把他们带到那儿,而其中景色之美是需要他们自己去体味。教学中,鼓励质疑,呵护求异。在课堂上,学生都开动脑筋,大胆发言,激情四射时,那隐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的'种子,就一定会萌芽、生根,随之会茁壮成长起来。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课堂实施的核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主要方向和内容。

《学记》读书笔记5

第一个预防法:禁于未发之谓“豫”。这一条最重要,它是根本。这是说要在孩子的情欲未生发之前,就要禁止他,让他不发,这个方法叫做“豫”。为什么“大学之法”第一是这个?青少年男的十五岁前,女的十二岁半前,“情欲未发”能够用意专一,学业易入。教学之道,应当逆着孩子生发情欲的趋势,预防使之不发,在未发前教之圣贤的.学问。祖先太有智慧了,我们胎生的人类,情欲这个欲望最强,这欲望一生,很难教他了。“百善孝为先”下一句“万恶淫为首”,古人传下来的做人道理最重要之事,一定要认真对待。现在我们学校教育对这一条没有摆放位置,所以孩子不出问题才怪。所以古人智慧,从前都是男女分校。如今我们还在催发,到处都是裸露广告,从小就看那些爱情电视剧,吃激素食物……这一条摆在“大学之法”第一条啊,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根本。

第二个及时法:当其可之谓“时”。这是说到适当时,及时教应该教的,时机很重要。

第三个顺才法:不陵节而施之谓“孙”。这是说他是怎样的根器我们就教他什么。教人的方法应当随他的年才,若年长而聪明要教以大事,多教;若年幼又顽钝,就教他做小事,教得少。这就是顺其年才,因材施教。

第四个观摩法:相观而善之谓“摩”。这是指大家互相学习,同学间互相切磋观摩后了解所学内容。

《学记》读书笔记6

《学记》,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的作者提出了许多有关教与学问题的积极意见,认为很好地了解学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也就是知其心。《孙子兵法》上有一句名言叫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引用到教育领域就可以改成知彼知己,百教不厌,百学不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就是要了解学生心理上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倾向。

教师只有真正做到知其心,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正确处理好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辩证关系,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研究指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独立性、能动性、创新性、发展性、基础性等基本特征,其中的首要特征是独立性。因此,学生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达到乐学境界,方可真正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本身无所谓乐和苦学,只有当学习与学生的需要发生关系时,才因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变得乐学或因不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变得苦学。因此,学生是否在愉快地学习,即乐学,也正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以求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需要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学生主体的独立性得到充分体现。

无数教改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学过程从一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教师运用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因素、情意因素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全过程。因此,分析学生,熟悉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弄清楚这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对学生理解新的知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障碍,以便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好地切合学生的实际,这的确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准确选择知识·能力·品德最佳发展的高度。

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是必需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将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同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真正和谐地统一起来,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进而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既是一个教学态度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观念转变问题,更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

总之,只有教师在知其心方面,学生在知己心方面多进行一些研究,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耳、目、口、鼻等各感官的功能,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谈到知己心,自然地就会引出元认知的问题,而《学记》中已蕴涵了这个问题。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也提出了启动教学的反馈调控机制的反馈──内化(同化、顺应)要素。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与学生和女儿一起背诵蒙学经典,在课外还经常读同事们推荐的教育经典书籍。后来,经校长向全校教师推荐,利用寒假期间,我读了《学记》,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但要好好读它、品它、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尽管初读《学记》时,感觉苦涩难懂,连有些字音也读不对。于是,边读古文边读译文,越读越觉得有味、实用。下面我与大家一起分享读后的感想。

《学记》读书笔记7

一直以来,我对三毛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可是当我通过书中的文字走入了三毛的世界后,我无时无刻不为这位女性作家,不,我觉得我更该称她为一位艺术家,一位生活艺术家而影响着。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我很久以前就喜欢她,喜欢她的性格,很开朗活泼,深深影响着我。

这本书写了三毛出国,再去上英语班的事.三毛经历了许多事情,最后决定回国去.我个人是非常喜欢三毛在美国学习的这段日子的,在那个课堂里,他们用独特的方式上课,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说包饺子,讲故事,改编故事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三毛的个性。

“那时年少,有时间僵持,没时间原谅。”一直好喜欢这句话。很真实的反应了我们在学生时期的性格特点。那时年少,还记得在课间使,我们为一道数学题而争论得面红耳赤吗?还记得我们因为彼此的误会而伤心落泪吗?还记得在课堂上,因为老师的'语言而笑的没心没肺吗?还记得······多么幼稚却又美好的日子,现在时常会回想起那段日子,虽然有时过的磕磕碰碰,倒也是最真、最纯的一段日子。时常在想如果每天都能像初三那年一样美好就好了,但是时间过了就过了,有些事有些人再也回不来了。所以,振作起来,向前迈进吧,加油。

书中还写了在三毛的婚姻经历,个人生活细节,这些种种无一不在吸引着我去阅读她的书籍,在她笔下,所有的人物变得活灵活现,我还会阅读更多有关于她的书籍的.

《学记》读书笔记8

《学記》是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它总结了我国二千年前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虽然由于历史的限制,觅不了有一些糟粕,但从它所提出的一些教育原則与教育方法看来,今天还可作为我们重要的借镜。它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份极为珍贵的遗产。

《学记》作为战国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感悟其精辟、敦厚,浓浓的书香在心间四溢,真是一种精神享受。

《学记》当中有这么的一句话:“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句话形象地阐明了有效教学的关键,即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它包含了这样三种思想:

一:要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

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比较容易;

三: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但又不能提供现成的答案,这样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发展智能。“和易以思”,从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明确了作为一个教师真正的角色,教师是启发者,是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给予者、灌输匠。教学的真谛是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接受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做到《学记》中所说的“善喻”。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培养个性健全、素质全面、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只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贯彻启发性原则,以启发式教学方法思想为指导,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去激发和调动学生,教育教学就能朝着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接近。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种活动组合而成的,只强调教师的教,就会使教师处于绝对领导的'地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造成师生关系的极度紧张。新课程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包括了学生的为人处事能力和个性的健全发展。因此,教育教学中要强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到“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和心理相容”,《学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建立这种和谐关系的方法,那就是“道而弗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做到《学记》中所说的“善喻”。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培养个性健全、素质全面、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只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贯彻启发性原则,以启发式教学方法思想为指导,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去激发和调动学生,教育教学就能朝着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接近。

《学记》读书笔记9

《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它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自己真正选择站在三尺讲台上,才知道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今天。评价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有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知道自己责任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学记》里还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里面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如果还是满堂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情况,不因材施教,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就达不到目的。作为教师,要按规律办事,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与他人交流,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是啊,这世间的知识学问自己又能知道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粮我为什么不去吸取?会不会有一天我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在我读完后一遍遍问自己。确实,还可以利用很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我还可以学习更多知识,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这一点至关重要。现在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的很快,我们必须常学习,多学习,来适应学生的要求,适应社会的要求。

学记中的第二段开头就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意思是: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它有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教师是启发者,是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给予者、灌输匠。教学的真谛是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接受知识。

学生的质疑时时冲击着老师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促进老师不断学习的外部力量。《学记》中写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就是说:单靠死记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做个好老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准备根据学生的提问并给以圆满的回答才行。这样才能“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客,然后尽其声”。

教学之路像一条长河,要想保持河流的清澈和活力,就必须有众多的支流来滋润它、充实它。所以想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先是一个积累丰厚的人。在阅读中积累,在反思中积累,在实践中积累……读书可以让我们体验不同的人生,延长自己的生命;读书可以为我们添一些厚重的质感,读书可以为我们添一些文化的雅致;为我们的工作增添一些巧妙与机智;除了读书,我还要学会反思。反思,实际上就是与心灵对话,学会反思,可以让我们的头脑更清醒、思想更进步。厚积方可薄发!

继志原则

《学记》还提供了另一个教学原则,即“继志”。它认为:善于唱歌的人让别人接续其音调,善于教人的人让人继续其志向。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够做到言辞简约而意思通达,道理精微而说理完善,论证虽少却意旨明白,就能够让人领会其意图,从而让学生将自己的志向继承下去。

教学相长。《学记》要求教师”教学相长“,不断地求得自身业务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求教师受严格的训练,遵循教育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纯熟教学技巧,”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要求教师深刻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恃征与差异,”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修养,“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社会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引导学生自觉地跟着自己所指引的方向前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反映了《学记》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的知识、智慧与能力的增进,更重要的是要用社会理想与道德情操去深深地影响学生、吸引学生。

是学生在促我们“长”,学生即我们身边最可宝贵的资源。有时候学生的独到理解为教师大脑吹进一股清风,启发着教师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是最好的朋友。这样,学生有了对知识的渴求、乐于学习的动力,又掌握了适宜的方法,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学记》虽然只有1229个字,但是它是对我国先秦时间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所做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字字珠玑,不仅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在今天新课程的背景下,《学记》同样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

作为一名师范生,仔细研读《学记》,吸取其中的精华,对于我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书中关于教师素质、教学原则、师生关系等有着精辟的论述。

“新课程认为,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其特点是:要相机点拨,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昏暗中悟见光明而豁然开朗,在思考中心领神会而智力腾飞。新课程以现代教育思想指引这一教学行为,其内容涵盖了学生智能发展与人格培养两个方面。”而这这恰恰契合了《学记》所阐发的观点——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在古人眼里引导启发不但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与思考中获得精神享受,不断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古人把引导看成能否为人师的一个先决条件,视为衡量教师是否善教的一个重要尺度。

这里明确提出,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反观我们现在的课堂,有些教师只是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把学生禁锢在自己的圈子里,而不是真正的去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感知文本的魅力。“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指导,对学生启发诱导,而不是将教学设计的内容强加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将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总的来说,教师是一个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在学生困惑不知所措的时候进行指导,教学应该在一种轻松友好的氛围中进行,而不是教师一言堂,将自己的储备灌输给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知识的殿堂,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参与到课堂的建构中,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有升级和活力,师生之间才会和谐融洽,也只有这样才是有效的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仅是“传到授业解惑者”,更重要的是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努力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启发诱导另一个重要体现是课堂提问,《学记》同样做出了精辟的论述:“善

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着,后其节目”。这里提出教师提问要层次分明,逐步升级,还是要遵循循循善诱的原则。

大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关于提问的艺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当学生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时,是教师进行提问的最佳时机,这时候教师抛出问题,能引起同学的积极响应和思考,能够调动起同学的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也能使得课堂的效率提高。所以教师一定是“善问者”,不但掌握好提问的时机,而且更重要的提什么问题。依据《学记》中关于提问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提问一定要有层次,从易到难,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也让学生的能够条理清晰的思考问题。否则,开始教师就提出很难的问题,学生苦思冥想也不得其解,这样是显示了教师的深度,显示教师的水平,但是我们看,从课堂的生成性来说,这样的课是失败的,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死的,如果只是老师将自己的高深的道理灌输给学生,那么我们的老师就没有了意义。相反,如果老师提的问题很简单,不用思考就能得出正确答案,这样的问题同样是没有意义的,虽然这样课堂的气氛高涨,表面上每个同学都收获都很多,都能将老师提出的问题正确回答,但是,没有一点深度的问题等于师生在做无用功,根本不需要去动脑筋思考,这样只是浪费时间,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任何益处。所以说教师课堂和课下的所有行为不光是未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也不是为了单纯追求课堂的气氛,整个语文课程是必须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这样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另外新课标提出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对话的关系,这也正契合了《学记》中的有关论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传统意义中的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教师一定比学生知道的多,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教师。但是就像韩愈在《师说》中所提到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呢?“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所以我们不苛求教师是万能的,但是教师一定要善于在自己的工作中提高自己,其中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在上课的过程中从同学身上吸收他们的思想,这样既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情况,也有利于自己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师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麻烦,这时候不要感觉丢脸,不妨问一问学生,他们有什么想法,说不定是他们的句话就启发了自己的思路,使得问题得到解决。

尤其是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今天,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各种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教师倾听学生的观点看法很有必要,而且也会是很有帮助的。学生师教师身边最宝贵的资源。有时候学生的独到理解为教师大脑吹进一股清风,启发着教师思维。我们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是同样的道理。

除此之外学记中还有很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和论述,有很多熠熠闪光的思想,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于教师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下载《学记》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记》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记读书笔记 5000字

    《学记》读后感 《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

    《长征记》读书笔记

    《长征记》读书笔记 姓名:向琴 班级:历史15-2 学号:1030115024044 2017年的三月份,我有幸拜读了色诺芬的著作——《长征记》。这本书主要叙述了小居鲁士为了夺取波斯皇位,对他的......

    学写读书笔记

    学写读书笔记”是《语文课程标准》对5至6年级提出的目标。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读后感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文体名称上不难看出,这类作文要在“感”字......

    《景观设计学》读书笔记

    场地设计初体验 ——读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 摘要: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首先是确定的用途和体验,其次才是对形式和质量的有意......

    学写读书笔记

    学写读书笔记1、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精彩部门整理出来而 做的笔记。 2、 摘要式读书笔记 3、 评注式读书笔记:格式一般为:优美句子 4......

    西夏学读书笔记

    《西夏简史》读后感《西夏简史》是一部少数民族专史。书中主要记述了古代党项族的兴起和发展,以及西夏国从建立到衰亡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西夏简史》结构明确......

    物流学读书笔记

    《逆向物流》 作者:王长琼 著 出 版 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1 版次:1页数:282字数:356000印刷时间:2007-1-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印次:1 I S B N:9787504725721 包装:平装内......

    《叙事学》读书笔记

    以阅读反观创作 《叙事学》(胡亚敏,华中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从叙事学的生成过程和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加以研究。叙事学是研究叙事文的科学,这奠定了我们研究......